大企业税务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企业税务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企业税务管理

大企业税务管理范文1

关键词:企业税务风险定义;税务风险成因分析;税务风险管理

企业税务风险是指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法规定,造成企业应纳税而未纳税或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法处罚及声誉损害等风险。当今大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把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作为税收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也是优化大企业税收服务的基本要求,为了引导大企业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实现涉税业务零风险,全面实施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现就税务风险成因及风险管理进行探讨。

一、大企业税务风险成因分析

第一,政策执行不到位。大企业财务人员注重对财务会计知识的学习、培训,能够对多种经营业务会计上处理的得心应手,但对税收政策的理解难免不够准确、不够深入,对税收政策的了解不够及时,出现了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该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未享受的情况。大企业经营形式多种多样,有些行业过时的规定仍在运行,加之税收政策的复杂性,致使税企双方在税收政策的认识、把握和执行上存在差异易造成企业对税法有自己的看法,而税务机关却做出不同的解释,由此产生纳税风险。

第二,内部控制不力。大企业组织机构庞大,财务核算方面一般比较及时、准确、规范、纳税行为通常比较规范。但由于企业内部管理观念和方式的不同,部分企业的税务管理相对比较薄弱,在实际操作中,纳税遵从常常有差异。

第三,沟通协调不够。大企业负责人一般重点关注企业的经营目标和财务报告目标,在分析财务管理中的涉税内容与税务机关的沟通有所欠缺,容易忽略一些具体的涉税业务,从而造成纳税风险。

二、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具体内容

第一,建立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机构。负责日常税收征管及税收辅导工作,办理纳税申报、税务复核、发票认证,税收宣传,税务审计评估,使企业通过内控制度体系防范规避税务风险。

第二,实施专业化分类管理。依据信息化管理手段,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横向数据分析,对同企业不同时期的纵向数据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防范税务风险。

第三,建立大企业税收核算风险预防机制。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工艺流程、财务状况,制定适合于本企业的各个税种的管理和核算模式,对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涉税事项以税收政策为依据,予以标准化列示,成为办理涉税事项的操作指南。

第四,以加强宣传沟通为途径,建立大企业税务风险沟通机制。通过税务部门对企业的税务政策宣传、辅导培训,督促大企业按照税法要求核算纳税,将征后审核变为征前管理,从而使企业自我纠正。

大企业税务管理范文2

关键词 大企业 税务风险 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 体系建设

一、近年来国家税收政策导向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家税收政策也在不断演变。国家税务总局于2009年了《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就大企业风险管理的制度与目标、税务风险管理组织、税务风险识别和评估、税务风险应对策略和内部控制、信息与沟通、监督和改进等问题进行了明确。随后,在不同城市试点《税收遵从协议》,税务机关的监管方式取决于纳税人对其纳税申报过程的控制程度。我们从这些政策中可以看到的关键词是针对大企业的内部控制和税务风险。那么什么是税务风险?内部控制又会有什么作用呢?

二、税务风险与内部控制的联系

(一)税务风险

一般认为,企业税务风险是指企业的涉税行为因未能正确有效地遵守税法规定而导致企业未来利益的可能损失。这种损失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导致未缴、少缴或迟缴税款,产生相应的补缴税款、滞纳金和罚款的义务,造成企业经济的损失和连带的声誉损失;另外一方面,由于企业对税收政策把握不准,企业没有享受到本该享受的税收优惠,或多缴、提前缴纳了税款,也会造成企业的税收行为不经济。

税务风险管理是指企业结合税务目标和战略,运用风险管理体系和流程,对企业可能面临的涉税风险事项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一个过程。税务风险管理通过识别可能影响企业税务合法性的潜在事件,运用相关风险管理流程和工具,把税务风险控制到企业可接受的水平,使企业的营收最大化,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内部控制

1972年,美国准则委员会(ASB)所做的《审计准则公告》,该公告循着《证券交易法》的路线进行研究和讨论,对内部控制提出了如下定义:“内部控制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单位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充分有效地获得和使用各种资源,达到既定管理目标,而在单位内部实施的各种制约和调节的组织、计划、程序和方法。”具体来说,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的每个环节,开始于管理流程控制,有助于管理层实现经营目标;结束于会计控制,将企业的经济活动真实完整地记录下来,反映在财务报表中。

(三)税务风险和内部控制的联系

与一般企业相比,大企业通常规模更大,内部架构复杂细化,经营业务多样,管理协调难度大。税务风险的存在通常不是来自于办税人员主观故意,而更多是由于企业管理层的税收风险意识不强,没有建立起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税务管理环节薄弱,防控意识不强,从而导致企业办税人员对税法规定的不了解或了解不深从而产生风险。由于企业规模大,税务管理只能依托于企业的采购、销售、开票、记账等等系统,而不可能依赖于手工操作。一个环节中的微小失误就可能造成巨额税款的少缴,从而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对于大企业来说,以风险管理为导向,良好的内控系统支持,完善的风控流程的建立是税务风险管理的前提。

三、税务风险防控及制度建设的建议

(一)完善法律法规框架

我国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框架体系来支撑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2008年6月,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这个基本规范重点关注的是企业经营目标和财务报告方面的目标。国家税务总局于2009年的指引只是引导企业建立全方位的税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并非强制性执行。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只有部分重视税务风险管理的企业开始建立与税收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而相当一部分有能力、有基础的大企业还没有意识到税务风险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因此大企业的制度发展状况也是千差万别的。如果可以在立法层面上逐步推进企业税务内控的建设,以大型国企、跨国企业为起点推进税务风险控制,可以促进大企业提升税务风险应对能力,极大地降低企业税务风险。从税务机关的角度看,加强大企业的税务风险控制,在税收管理方面也实现了80/20法则,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加强管理层税收意识

长期以来,企业的管理层更多地把精力放在企业的战略目标、研发、运营的主要活动上面,对于税务风险不够重视,在企业的战略层面没有对税务活动进行考量,认为税务只是企业经营末端记账核算的一部分。由此导致当税务问题发生时,企业往往连补救的措施都没有,造成巨大的税收成本。相反,如果企业的管理层足够重视税收,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在企业设置税务专业人员队伍,并在做出重大经营管理决策、发生重要经营活动和建立重点业务流程前听取税务专业人员的意见,经过企业内部管理层研究和审议,有针对性地关注相应的账务处理和会计核算方面的风险,就可以从源头上控制税务风险,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三)提高税收从业人员的素质

税收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而现实状况是,很多大型企业都没有专门设立税务岗位,或由财务人员兼职完成最基本的纳税申报要求。由于办税人员的非专业,并不能很好地掌握国家的税收政策,也不懂得怎样和税务机关沟通,造成很多当期和潜在的税务风险。在政策环境多变,经营环境复杂的条件下,大型企业打造一支专业的税收工作队伍是非常必要的,也是税务风险内控的核心。同时,企业应与专业的第三方机构适当合作,在系统构建和做出重大税务决策时听取专业意见。

(四)建立以系统为基础的内部控制制度

由于大企业的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加上很多企业在运营中并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系统和会计核算系统,导致其经济行为不能得到精确控制,难以收集据以做出经营决策、控制风险和对外报送的有效数据,工作效率低下。在这个大数据的时代,为了与大企业的规模相适应,企业应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建立科学、有效、完整的核心系统,并据以进行严格的内部控制。从计划到决策、执行、监控、总结的每一个环节,将企业各个部门、层次的人员都纳入大系统中进行管理。核心系统的构建将辅助企业经济活动的开展,强化人员绩效管理,并通过系统痕迹追踪细化责任,是当代大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依托。同时,要加强对电子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

(五)完成企业税务制度体系建设

在管理层重视,建立企业内部系统支持和打造税务专业团队的前提下,企业可以积极完成税务制度的建设。以下为几点具体的建议:

一是权力方面。企业税务风险控制机制应在机构设置和业务流程方面做到互相监督、互相牵制。纳税申报表的填报与审批岗位、税款缴纳划拨凭证的填报与审批岗位、发票购买保管与财务印章保管岗位、税务风险事项的处置与事后检查等环节都要求进行职责分离管理。办税人员应在企业重大经济事项过程中参与决策、审查、研究等,并对重大合同提出税收影响和风险意见书。与税务相关的企业内外信息应及时汇总到办税机构和办税人员的手中,办税人员有权了解所有的涉税信息。

二是责任和义务方面。办税人员应为企业规避税收风险,节约纳税成本,并对自身的税务意见负责。将税务风险管理工作成效与相关人员的工作目标、工作职责及工作业绩相联系,在业绩考核时实行税务差错一票否决制。企业外聘的办税机构有义务向企业决策者提供及时、准确的税务信息,在重大税务问题上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意见。

三是系统开发方面。建议开发一套内部涉税风险评估与监测的软件系统,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定的财务指标,及时评估发现涉税风险。对企业纳税遵从情况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并分析产生风险的原因。估测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并决定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编制容易发生涉税风险的问题清单。形成一套日常控制税收风险点的机制和发生税务风险的应急程序及措施,力求将税务风险和损失降到最低。编制内容全面、条理清晰、更新及时、使用方便的税收手册,让不懂税收的业务人员也能知道怎样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配合企业完成税收目标。

同时,积极推进企业涉税文化建设,将提高税收遵从意识以及防控税务风险的意识融入企业文化之中,建立健全每个员工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将依法纳税作为企业的价值观,将依法筹划作为每个员工的行为标准。这样的良性发展可以把企业税务风险的内部控制体系有成效地建立起来,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和战略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为北京大学学院)

参考文献

[1] 崔九九.企业税务风险与内部控制[J].都市家教(下),2015(7).

[2] 张昊.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设计[D].硕士学位论文,2013.

大企业税务管理范文3

引言

随着国际金融流动速度的日趋加快,跨越国界的多行业大型公司相继出现。这种大型公司不仅结构庞大,且涉及的核算体系也相当复杂,大型跨国公司分散的经营体制与绝对集中的决策管理,使其拥有相对复杂的税务事项,税务数据不仅庞大,且往往还涉及到各利益方面,这便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抬高了税务的风险性。因此,大型企业完善自身税务风险防控体系,提高自身对税务管理的意愿性,以避免因为企业税务问题造成经营及企业声誉方面的损失,便成为各大型企业规避税务风险的主要内容。

一、大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风险

国际金融方面的不安因素使企业本身原有的价值被低估,企业面对金融危机更倾向于寻找联盟伙伴或者谋求海外贸易,这种跨行业或者跨国的交易,使企业的税务安全颇受压迫。比如企业在股权以及资产交易时,若无法及时精确地了解其中涉及到的某些税务风险,那么便会踩进高额税务的陷阱区域;或者企业在谈判或者签订合作意愿书时,因缺少财政部门的参与,便很可能会因了解不清而给对方缴纳税务,这也会在不经意间增加企业的税务成本。

相对于中小型企业,大型企业一般不会因为“做假帐”或者“账面数据错误”等低等税务错误而陷入税务麻烦,但大型企业经常会在经营过程或者会计处理过程中引发税务风险。这些问题看似比较浅显、微观,但其反映出来的各种问题却是比较深层次与宏观的。这种问题往往是由于企业管理不善或执行能力较差而引起的,这是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企业控制手段失调及控制目标不明确的表现之一。

(二)外部风险

目前我国企业在经营时,一般都采取金字塔的经营管理模式,即少数管理者处于管理上层,其余的工作人员等处于最底层,这种管理模式无形中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增加了不少压力,同时也给企业财政部门在处理涉税事宜时增添了不少的压力。企业的这种经营管理模式,使企业的管理资源无法发挥其正常的管理效率,且同时企业因管理标准的不一致化,使企业监管模式无法规范化,企业的信息速率也会随之而降低,那么这就给“税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失真”,最后到企业税务风险埋下了隐患。

除此之外,是来自于外部政策环境方面的压力。相对于国内及其他行业来说,我国的税务政策处于一个相对较为动态的环境之中,我国的税务政策不仅多变、稳定性差,且长期处于一种随经济形态而变化的动态性中,税务政策多变一定程度直接导致企业经营与反应的迟滞。

二、大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改进措施

(一)完善大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内控机制

完善大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内控机制,实现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首先要做的是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建立企业的税务管理部门。所谓企业的实际情况,即企业的机构与管理规模。涉及多种行业及地区性跨越较大的大型企业,要设立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专门与财政部门合作,监管公司的税务事宜。对于行业相对较单一,企业结构较小的企业,可在企业财政部门之下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组。而对于经营规模较小的单位,则可以在财政部门内设立税务风险管理岗位,由专人负责具体事务。

(二)加强税企沟通

针对政策引起的税务风险,国家税务机关可以与企业建立起信任机制,引导税务信息的流动,尽量减少由于税务信息不通畅而导致的企业税务风险。当国家税务政策出现调整及改动时,税务机关可以对此进行专门的讲解,将国家的信息在第一时间快速地传递给企业,这样不仅直接加快信息流动,同时还可以统一企业对于税务信息的认知,避免不必要的因理解有误而产生的税务风险。同时,企业无法深入理解国家税务政策,就应该及时地与本地税务部门沟通。

(三)正确评估与应对税务风险

税务风险评估是企业经营及管理时,为避免税务风险的主要措施之一。所谓税务风险评估,即以税务管理为基础,以税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与影响程度大小等为依托,判断、预测税务风险的重要性。由此可见,税务风险评估评判的主要标准是税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与税务影响程度等,其中发生率越高,影响范围越大,税务风险也就越高。

在发现税务风险之后,接下来就是税务风险的降低以及转移。我们应根据税务风险的不同级别,对税务风险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考虑到处理涉及的各种程序工作及资金等,企业一般不会完全消除税务风险,更倾向于降低风险等级及转移风险等。

(四)实施团队化税务风险管理

大型企业管理时间长、涉及业务广,相应的财政及税务也就较多,因此需要数量较多的专业人员共同协作。但是国内目前的现状是专业风险团队缺乏,即便是凑凑合合勉强成立团队,也会因为缺乏复合型人才而无法在第一时间有效识别税务风险,并采取正确措施,予以应对。比如我国某公司准备去海外上市,但在筹备前因没有人才关注海外这一行业的税务风险,以至于在项目进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才知道,按照海外的税法规定,税额将可能占到上市融资资金的一半之多。最后,项目搁浅。因此,培养复合型人才是目前我国企业有效降低税务风险的必然措施。

大企业税务管理范文4

陈国钢,男,1959年12月出生,福建人。博士,高级会计师,中国注册会计师。1986年7月-1987年7月,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管理学院作访问学者;2000年7月,参加美国哈佛商学院财务管理培训;1991年7月-2000年12月,历任中化公司美国农化公司财务经理、中化国际石油有限公司财会部总经理、中化总公司财会本部副本部长、中国国际石油化工联合公司副总裁、中化总公司副总会计师、中化总公司财务部总经理;2000年12月至今,任中国中化集团公司总会计师。

获奖理由

陈国钢作为中国中化集团公司的财务主要负责人之一,具有丰富的财务管理理论素养和工作经验,在国际融资、资金运作、企业风险控制等领域具有独到的见解和实践。陈国钢参与策划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使中化公司顺利地度过了1998年资金链断裂、支付危机频发的时期,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有效的措施,保证了中化公司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其中,陈国钢参与策划的中化公司化肥业务在香港的成功上市和中化国际公司治理结构的规范和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施,实现了中化公司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重大突破,在推动中化公司实施战略转型,逐步迈向受人尊敬、具有全球地位伟大公司的过程中,陈国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化公司”)是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53家大型骨干企业之一,前身为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成立于1950年。中化公司已先后16次入围《财富》全球500强企业排名,在2005年的排行榜中列第287位。中化公司在石油、化肥、化工领域实施全球化运作,是中国四大国家石油公司之一,也是目前中国化肥行业具有领导地位的化肥供应商和主要的磷肥生产商,旗下上市公司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是上证50指数企业。

中化公司经历过计划经济时代的辉煌,也饱尝过中国外贸体制改革、亚洲金融危机和自身管理粗放所带来的无奈与阵痛。1998年,资金链断裂、支付危机频发,使公司险些栽倒在中国市场经济变革的征途上。

1998年的劫难,震碎了长期罩在中化人头上的光环,击碎了中化人抱残守缺的黄粱美梦。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劫难面前,中化人挺了过来,他们找出自身内部控制环节薄弱这一主因,进而励精图治,构建中化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改革财务管理体制,迅速提高管理素质,追赶上中国经济前进的步伐,取得了事业的大发展。从1999年以来,中化公司销售收入年平均增长13%,净利润年平均增长23%,当年新增逾期应收账款逐年下降,2004年控制在当期利润的1%以内,经营质量和经营现金流明显改善。对此,2003年国资委给予了较高评价,充分肯定了中化公司内控体系建设取得的经验。

成绩的背后,总有辛劳。中化公司这些成就的取得,有一个不能不提到的人物――陈国钢。

陈国钢具有丰富的财务管理理论素养和工作经验,在国际融资、资金运作、企业风险控制等领域具有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自1991年起,他就进入到中化公司从事财务管理工作,摸爬滚打了十多年。在1998年的解难中,作为财务管理的主力之一,陈国钢和财务部门一起认真分析原因,共同策划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特别是自2000年12月起,陈国钢作为中化公司的总会计师,分管风险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兼任中化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预算及评价委员会主任,全面参与中化公司战略制定和重大经济决策;推动和领导了“点、线、面”相结合的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确立了中化公司“三统一、一体系”的财务集中管理体系;推动和领导中化公司的流程优化,促进集团公司经营管理信息化建设,领导打造中化公司旨在控制财务风险、兼顾成本与效率的国际融资与资本运作平台,实现了资金的集中管理,为公司获取和合理配置财务资源,控制经营风险,实现公司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05年,陈国钢又主要参与策划了中化公司化肥业务在香港的成功上市和中化国际(沪市:600500)公司治理结构的规范和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施,实现了中化公司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重大突破。在推动中化公司实施战略转型,逐步迈向受人尊敬、具有全球地位伟大公司的过程中,陈国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构建和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在研究和吸收国际先进企业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中化公司开始了推进内控体系建设的艰难起步。陈国钢领导财务部门通过不断摸索,目前中化公司已逐步建成一套基于价值创造、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点、线、面”相结合的内部控制体系,从多方面、多角度对企业风险进行监控,从而有效保证了企业的经营安全和资产安全。他们彻底改变了公司管理失控、滥用财务资源、损失浪费惊人、资产效率低下的局面。所谓“点”,指风险控制对象,包括客户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员工道德风险等风险点;所谓“线”,指风险控制流程,前(业务审查)中(风险管理)后台(财务监督)分立制衡,依托ERP系统,对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的经营全流程进行风险控制;所谓“面”,指风险控制协同机制,建立包括财务管理、风险管理、内部审计、人力资源等多个职能参与、信息共享、综合治理的风险控制协同机制。在“点、线、面”相结合的内控体系中,全面预算管理是核心,体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推行事前(预算制定:战略规划-经营计划-财务预算)、事中(预算监控:分析实施情况-查找存在问题-提出改进要求)、事后(绩效评价:平衡记分卡-落实绩效责任-奖励与处罚)的预算管理程序;另一方面实行涵盖多方面(战略管理、风险管理、资金管理、薪酬管理等)内容的全面预算指标体系,既包括供应商和客户结构优化等反映战略导向的指标,也包括销售收入、利润、资产回报率等反映经营成果的财务指标;不仅包括应收账款、存货、风险控制额度等反映经营质量和风险承受度的过程控制指标,还包括资金、薪酬等资源配置指标。整套体系强调价值创造、风险可控、资源优化配置、全方位内部控制。

在陈国钢的推动和领导下,中化公司内控体系的建设有效保证了企业经营安全和资产安全,促进了经营业绩不断提升,有力地支持了公司市场化战略的推进。

二、实施财务集中管理体制

在财务管理体制上,中化公司借鉴国际跨国公司(特别是美国GE公司)的先进经验,根据内部控制体系的需要,实施财务集中管理。从组织形式上将原来的集团总部财务部分拆为资金管理部(资金集中管理与财务风险控制)、会计管理部(会计政策与信息化)、分析评价部(预算管理与过程控制)、财务综合部(财务人员集中管理与财务战略规划),实行专业化管理;从管理职能上将过去集团总部财务部只单纯管理总部核算、资金事项以及简单汇总分析全系统经营成果的财务管理体制转变为“三统一、一体系”的财务管理模式,即实行资金管理统一、会计核算统一和财务人员管理统一,构建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预算管理与经营业绩分析评价体系,形成中化公司大财务管理体系,卓有成效地实施财务监督与服务,中化公司实现了健康、快速、可持续的发展。

三、创新资金集中管理模式

财务集中管理体制的确立与推进为中化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化公司已实现所有全资经营单位的统一融资和现金头寸集中管理;融资方式上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结合,包括银行(团)借贷、资本市场融资、债券融资、票据融资、贸易融资等多种方式,并运用金融工具进行财务风险防范,保证了公司发展所需的低成本资金来源和财务安全。中化公司目前已形成了融资渠道多元、资源配置效率优先、资金管理刚性、财务风险可控的资金管理模式,实际效果显著。

大企业税务管理范文5

税金,对于企业而言是纯现金流出,是一项重要的成本支出,并且是高风险和高弹性的成本。流转税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公司营业成本的大小,所得税的多与少直接影响到公司投资成本的高低。

企业通过加强税务管理,可以迅速掌握、正确理解国家的各项税收政策,进行合理的投资、筹资和技术改造,调节自身产业结构、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企业发展水平,可以将过去的地下作业转化为阳光作业,塑造良好的税务信用形象;可以博得消费者、投资者和监管机构与政府的更多信赖,争取到宽松的外部环境,赢得更多的市场机会,促进企业的发展。

企业税务管理是一种融合自身生产经营特点的内部组织行为,是通过依法规范自身业务流程、约束自身涉税行为、优化自身纳税方案等来实现其管理目标的税务业务活动,是依法降低自身税负的自救,是维护企业自身权益的最有效法宝。“精细化税务管理”可以弥补企业“管理短板”。

“短板”现状

毕马威2003年对互联网在全球的一项调查显示:税收会抵减公司收入,会使费用项目膨胀以至侵蚀1/3的公司利润。通过给客户做税务咨询得出的结果,国内企业整体税负由原来的1%~3%上升为6%~8%,不同的行业税负高低有所不同。中国大多数企业因经营决策、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不善而导致企业自觉或不自觉地加重了自身税负。企业的税务问题更多地表现在企业管理层面缺乏科学的纳税意识、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涉税业务过程中的税务管理和监控手段。

企业必须向管理要效率、向管理要成本。企业要想既安全又有效地减轻税负,不能单纯地从纳税处理技巧和纳税筹划上去操作,而应从深层次的角度去认识――“精细化税务管理”。然而,目前“精细化税务管理”是国内企业在管理当中普遍存在的“短板”,具体体现在:

企业税务管理意识差

中国实行市场经济在财政部开始实施“利改税”以来,由于经济环境与税制越来越复杂,企业经营开始涉及税收管理问题。但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学术界一直侧重于税收征管角度的研究,从企业角度研究税务管理的较少,企业税务管理缺乏相应的理论与实践管理的指导。具体反映在:一方面,大多数企业认为税务事项简单,目前大都偏重财务报表目标,而不太重视涉税合规目标,仅由财务会计人员兼办税务事宜,更别说设立专门的税务机构,因此职责相对淡化,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相对薄弱;另一方面,企业对税收事务的管理仅停留在被动执行税法规定的水平上,管理者对自身及员工的税务知识培训不重视,税务信息相对屏蔽。还有一部分企业则无视税法尊严,存在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也有少部分企业已初步形成税务管理意识,但总体管理水平较低。

对企业税务管理认识不全面

一方面,很多企业模糊了企业税务管理与企业税务筹划的界限,把企业税务筹划等同于企业税务管理,认为只要进行合理的税务筹划就能搞好税务管理工作。虽然税务筹划是税务管理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但它注重的仍然是技巧和方法层面,不足以包括企业税务管理的全部。另一方面,很多企业管理者认为企业税务管理是纳税义务发生之后的事后管理,因此存在轻事前管理、重事后攻关的现象比较普遍。

缺乏有效的管理控制系统

企业税务风险往往表现在财税,其根源在于是否具备有效的管理系统。绝大部分企业都没有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进行税务管理,没有系统的税务管理制度和不同职能部门间的制衡制度,对税务风险往往采取就事论事的解决方法,缺乏系统、科学的控制方法和控制流程。

税务管理9则

企业税务管理是指企业对其涉税业务和纳税事务所实施的分析和研究、筹划、计划、监控和处理、协调和沟通、预测和报告等全过程管理和全面监控的行为,不仅包括税收政策、法规的研究和运用,依法避税的技巧和方法,事前筹划和计划等实施组织,同时还包括企业涉税业务流程规范和管理组织,避免违规受罚和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等综合管理内容。所以,它既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宏观税务管理的必要延伸和补充。

企业税务管理有两方面发展方向:一方面建立纳税管理战略思维,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财务、税务;另一方面在战略思维指导下开展精细化财税管理,构建完善的税务管理系统和税务风险控制系统。

1 战略制定 企业税务部门应参与企业战略规划和重大经营决策的制定,并跟踪和监控相关税务风险。企业的税务战略规划包括企业重大经营决策税务规划、企业对外投资与重大并购或重组的税务规划、企业重大融资策略的税务规划、企业经营模式的改变以及重要合同或协议的签订、企业关联交易价格的制定等。

2 组织设置 企业应结合自身生产经营特点和内部税务管理的要求,明确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组织结构复杂的企业,可根据需要设立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及税务总监职位。总分机构的企业,在分子机构设立税务部门或者税务管理岗位;集团型企业,在地区性总部、产品事业部或下属企业内部分别设立税务部门或者税务管理岗位。

3 制度制定 企业应参照相关法律,结合自身经营情况、纳税业务情况、税务风险特征和已有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相应的税务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企业重大业务涉税分析制度、税务风险管理应对措施、税务信息管理与沟通制度、税务风险监督和改进机制、发票管理制度、纳税申报与税款缴纳操作办法、税务档案管理制度、专业人员税务培养制度等。

4 纳税实物 企业纳税实务管理分两个层面。

第一层面包括:一是纳税准备阶段的税务管理:税务登记管理、税务账簿凭证管理、发票管理;二是税款缴纳阶段的税务管理:纳税申报(税收减免申报、出口退税、税收抵免、延期纳税申报)、税款缴纳、扣缴义务、非常损失报告、税收保全、担保和强制执行;三是纳税完成后的税务管理:纳税评估、税务检查、税务行政处罚、税务行政复议、诉讼和税收国家赔偿;四是税务管理其他问题:关联企业的税收管理、税务。

第二层面是税务会计。我国经过近十年的法制建设,税法与会计制度之间出现了差异,特别是在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改革以后,我国税法与会计准则之间的差距呈扩大趋势,财务会计不再适应财务、税法要求于一身,而是遵循会计准则。税法也在力求独立,如税法第一次单独制定了资产的税务处理。

以上其中任何一项业务都有相应的规定和要求,企业必须严格遵守,稍有差错就可能使企业蒙受损失或违规受罚。因此,企业纳税实务的管理是一项重要工作,企业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5 风险控制 企业通过风

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等手段,查找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他业务流程中的税务风险,分析和描述税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引发的原因,评价税务风险对企业实现税务管理目标的影响程度,从而制定出税务风险应对策略。

税务风险应对策略包含考虑税务风险管理的成本与效益,在企业整体管理控制体系内,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合理设计税务风险管理的流程及控制方法,全面控制税务风险。

6 信息管理 税务信息管理包括企业外部和内部的税务信息收集、整理、传输、保管,以及分析、研究、教育与培训等。就外部而言,政府税收政策、法规等信息的采集、研究对企业科学纳税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企业内部税务信息的归集、整理、分析与报告等也是相当重要的。比如,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变化,企业税负是增加了还是降低了,这些信息对决策者和管理者的行为调整和部署都是很有用的。

如果只是办税人员等个别人知道税法的相关规定、纳税实务的程序和要求,而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和业务人员并不知道,企业涉税业务能不出差错吗?所以,企业税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理念是要强调企业全员参与税务管理,这是企业税务信息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任务。

7 税收筹划 企业的税务筹划管理包括:企业科学纳税、企业重要经营活动或重大项目的税负测算、企业纳税方案的优化和选择、企业年度纳税计划的制订、企业税负成本的分析与控制等。这些对于企业科学制定节税策略、合理安排纳税资金计划以及严格控制税负成本等都是至关重要的。比如,税负对企业来说是一种纯现金流出,缴税必然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如果没有相应的计划安排,在企业资金周转紧张的情况下,就免不了要么使生产受影响,要么造成延期纳税而违规受罚。所以,企业税务管理的重要理念是筹划先行、整体协调、预防为主、有计划地管理和控制。

大企业税务管理范文6

关键词:税收 施工企业 税务风险管理

施工企业为了的主要目的就是尽量的节约成本,实现工程的最高效益,因此施工财务管理应该在施工前期做好施税收计划。根据国家税收计划以及法律法规合法纳税,通过具体了解情况,施工单位经过反洗税收法规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纳税方式。

一、施工企业存在的税收风险

(一)施工企业没有具体的税收制度,抢目管理人员不具备良好的税务意识

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工程施工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施工单位需要扩大利润空间,因此需要做好施工税收计划。在现代的施工企业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单方面的注重短期利润不做长远打算,这就造成了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不注重税务计划缴税意识也比较淡薄。从而造成企业风险管理意识不强,焦距了企业的税务风险。

(二)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机制不全面,税务管理岗位以及人员安排不合理

施工企业的税务管理人员多是由财务人员担任,没有形成专业的税务管理队伍以及专业的税务管理人员。由于缺乏专业的税务管理知识,在施工企业工程量大、工期长、工程复杂的情况下,难以处理税收工作中的问题。

(三)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税务风险管理控制措施

施工企业在财会税收方面由于税务管理意识淡薄,没有形成税务风险分析、税务识别评估的机制。而且没有建立具体的识别、评估机制,对税务评估没有具体的认证标准,对日常工作中的税务风险控制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具体的税收防控流程,使得企业对于固定、复杂的税务管理没有达到正规的业务操作流程。施工单位应该对税务风险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及时的环节税务危机对税务风险进行主动的控制与管理。然而现代施工企业没有形成具体的税务风险管理体制,把税务工作的核心放在,风险管理的事后工作主要采用了危机处理的方式,没有对税务风险的抑制做出思考。

(四)没有建立完善的税务沟通机制以及信息管理系统

我国的施工企业普遍存在注重施工管理,而忽视税务管理的问题。企业把注意力主要投入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施工建设之中,对于税务管理这种隐性创造经济效益的方式没有很好的认识,因此使的企业忽视税务管理,对加强税务管理工作没有得到实施。首先,没有建立有关企业税务案例的法律法规资料库。其次,施工企业根本不考虑税务机制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最后,由于企业各部门之间沟通交流的渠道不完善,各部门之间不注重工作交流与联系,因此不能及时衔接工作了解新信息,从而不能达到合理制定税务计划的要求。

二、施工企业控制税收管理的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纳税观念,防止偷税行为

偷税问题在我国企业中时有发生,建筑施工企业都将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放在建筑工程上,又都集中精力在减少税务的工作中。为了创造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企业管理从多个方面节约成本、提高工程进度、减少税收,这些方面都有迹可循,但是企业单位应该明确一点,不能违反国家法律,严格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缴纳税务。树立正确的纳税观念需要企业内部做出改善,在企业内部宣传纳税文化,宣扬纳税光荣偷税可耻的观念。做到诚信纳税建立企业的信誉品牌,在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尽力的减少税务构建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完善企业的税务管理,企业高层领导应该具有纳税意识,发挥主导性作用严格落实每一笔税收,使合理纳税融入到整个企业税务管理之中,做到诚信纳税。企业领导做好带头作用,带动职员在按规定纳税的前提下做好税务管理工作。

(二)采用专人管理制度,建立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

税务管理部门应该脱离财务管理独立存在,采用专业的税务管理人员进行管理,不仅需要具备财务管理知识,还需要专业的税务知识以及税收方面的法律法规等,提高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对于当下的施工企业税务管理来说多由财务部门担任,由于税收业务随着施工项目是的不停导致的税收复杂等问题,财务人员不能有效应对。因此需要建立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采用专业的税务管理人员进行税收管理,提升税务管理效能,保证税务信息的流通和稳定。施工企业部门建立完善的税务管理部门,也能有效的处理税务风险,在源头上抑制税务风险的产生,加大了企业的税务安全。

(三)完善税务风险管理控制机制

完善税务风险管理机制不仅能有效控制内部企业财务管理,而且降低了外在条件对企业税务的影响。建立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具体可以出一下方面进行有效的控制。首先,采取动态税务风险评估分析机制,施工部门可以根据施工企业中存在的问题、自身的特点以及员工素质等情况,控制施工企业内部存在的税务风险。通过分析调查找出税务风险的控制点,为解决税务风险做好基础准备。其次,进行税务风险数据分析。在税务风险评估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加强财会管理减少资金损失。

三、结束语

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施工项目不断的增加,加大了施工企业的发展。由于施工企业长期以来着重对施工建筑工程的管理,对内部管理工作不予重视,使得外部发展与内部管理难以调和的状态。施工企业的税务管理与财务管理混为一谈,难以凸显出税务管理的优势,因此需要建立专门的企业税务管理机制。加强税务管理提高税务风险应对措施,从而进一步加强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金虹.施工企业纳税筹划思路与方法的探讨[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