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技术创新专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技术创新专项范文1
关键词:专利池;技术创新;影响
前言:技术创新是提升现代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而技术标准和专利技术是衡量技术创新的标准。现代企业对于知识产权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将其作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手段。专利池是专利许可的主体,对知识产权保护有着重要的作用。专利池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创新激励和技术传播,对技术创新有着积极的效应,同时由于其依附标准的不确定性以及自身非效率因素,也会给技术创新带来负面影响。
1.专利池的动态发展
1.1专利池的产生。1856年,于美国诞生了世界上首个专利池,是将当时美国所有的缝纫机专利持有人组成了“缝纫机联盟”,即缝纫机专利池。1908年,动画工业的专利池得以组建,由当时的四家企业共同来完成,专利池开始作为专利集中管理的措施,当其他企业需要使用相关专利时,则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专利池企业从中获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为了扩大飞机的生产量,减少专利带来的限制,就将各大飞机制造商组成专利池,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随着专利池的不断发展,在各个领域行业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对现代企业技术创新有着重要的影响[1]。
1.2专利池的成长。从缝纫机专利池开始,专利池的发展经历了自由发展、限制发展以及规范发展等三个阶段。首先,专利池的自由发展阶段,主要是专利池产生的最初阶段。专利池的出现,打破了当时专利法的限制,不受其约束。当时的专利法造成了专利的垄断,而专利池的出现改善了这一现状,对企业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在很短的时间内,专利池得以普及应用。第二阶段是限制发展阶段。在专利池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受到许多质疑,甚至被视为造成企业不正当竞争的主要原因。加上当时的一些被视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的专利池企业解体,专利池的发展开始受到限制,这一阶段,专利池的发展停滞。第三阶段,专利池的规范发展阶段。在长期的限制发展之后,1995年美国颁布了《知识产权许可的反托拉斯指南》,给专利池制定的规范。在保证企业公平竞争以及反垄断的基础之上,推广专利池。专利池得以快速的发展,并在多个领域行业有效的拓展。加上与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的有效结合,专利池发展进入到历史性的阶段。随着技术标准与专利的有机结合,专利池对现代企业的技术革新有着重要的影响[1]。
1.3专利池的成熟。随着专利池的大范围推广,在现代企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现代企业当中,技术创新无疑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专利池与技术创新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根据现代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专利池也在不断的发展成熟。专利池是“联盟”当中的成员进行专利、技术交流和共享的平台,在这种封闭型专利池的基础上,开放式专利池逐渐成为现代企业应用的专利池,一般可作为技术标准和专利推广的有效途径。现代企业在内部管理控制当中,需要进行技术研发、产品设计与制造、市场销售以及售后服务一系列流程。在该流程当中,存在着不确定性。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技术革新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需要,这就需要专利池的支持。开放式专利池给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方向,利用技术转移和专利运用。实现专利分工。
2.专利池发展对于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2.1激励企业技术创新。专利池经过不断的发展完善,对现代企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技术创新方面。专利池对企业技术创新有着激励作用。在企业组建专利池之前,企业在前期过多的投入,后期研发就会变得困难。专利池的预期对企业创新有着激励作用。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当中会投入大量研发成本,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利润,技术研发的效果也会受到影响,增加了外部压力。而企业技术研发的目的在于以此来提升收入,这是技术研发的动力所在。建立纵向结构的专利池,能够充分挖掘池内成员的内在动力,起到推动作用,进而对技术创新起到激励的作用,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的效果[3]。
2.2约束制度的形成。一般情况下,在进行专利授权时往往会遇到一定的限制和阻碍。包括专利之间也存在障碍、互补、竞争的关系。专利许可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和障碍。专利池则能够有效的消除专利授权的障碍,进而达到专利许可的目的。专利池还具有整合和分散专利的重要作用。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形成的专利池也就不同。完全互补型专利池、替代性专利池以及竞争性专利池,在不同条件下,这些专利池都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技术创新,起到了促进的作用,进而提升现代企业自主创新电视能力。通过技术创新,极大的提升了企业的产品竞争优势。在约束机制下,通过市场融合、技术融合以及专利融合,专利池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效果更为明显。
2.3促进知识流动与技术传播。专利池是技术标准和专利推广的有效途径,起到了知识流动和技术传播的良好效果。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技术的创新能力是现代企业发展重要条件,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有效体现。在专利池当中的企业,是以一种“联盟”的形态进行合作。技术和专利通过共享而进行学习和吸收,进而全面提升专利池成员的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企业间的沟通与交流,不再受统一框架的限制。知识与技术的传播扩散,对企业技术创新有着积极的影响。在该过程中,专利池内企业间的信任度增加,避免专利技术的重复,降低研发成本,规避风险[4]。
2.4消极影响。专利池发展曾经历了长期的低谷,其原因就是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的风险。随着专利池规范发展,并得到足够的支持,专利池得以再次兴起。但是专利池美德缺点仍然存在。尤其是在现代高科技产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专利池的缺陷明显的暴露出来。在专利池的影响下,专利经过不断的细分变得碎片化,导致其进入到“专利丛林”的困境当中。多重专利许可所导致的专利闲置、资源浪费等问题一一暴露出来,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专利池的发展。垄断的威胁、限制性和专利池本身的非效率因素,都是专利池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消极影响的主要原因[5]。
结论:技术创新是现代企业发展的要素,能够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当中赢得优势,技术标准与专利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条件,在专利池的作用下,企业的自主创新正在深入进行。专业池从产生、成长、成熟以及衰退,是现代企业发展史一部分。对于现代企业技术创新来说,专利池是一把双刃剑,积极和负面的影响并存。取长避短,将专利池在技术创新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以促进现代企业的良好发展。(作者单位:湖南中烟工业有限公司常德卷烟厂)
参考文献:
[1] 曹勇,张诗瑶.辩证分析专利池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理论述评[J].情报杂志,2012,11:128-135.
[2] 朱雪忠,詹映,蒋逊明.技术标准下的专利池对我国自主创新的影响研究[J].科研管理,2007,02:180-186.
[3] 刘辉.技术标准下的专利池对我国企业自主创新机制的影响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04:1-5.
技术创新专项范文2
关键词: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影像检查设备在不断更新换代,诊疗手段日益先进,医院将面临严峻的挑战,这同时也对医学院校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对于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来说,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才能适应社会、医疗单位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
我院2001年由鹤壁中专、鹤壁师范学校、鹤壁电大和鹤壁教育学院四所学校合并为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其中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是2002年在原鹤壁卫生学校(1995年合并入鹤壁中专)医学影像诊断专业的基础上开设的新专业,现该专业有在校学生350人。
根据大量的市场调研得知,社会对医学影像技术方面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较大,因此我们设置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确定了特定的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以适应相应的职业岗位,并进行了大胆的改革。
明确高职教育特色,促进可持续发展
当前,高职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面临大好的发展机遇。同时,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也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要抓住机遇、与时俱进,以改革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为先导,在教学与改革的过程中,逐步建立适应医学发展需求、能顺利实现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高职教育思想和观念。为此,我院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实习医院和用人单位,广泛开展调研和毕业生追踪调查,邀请医学影像专家组成教育教学改革指导委员会,对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讨论。
经过充分的论证,我们认识到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高职人才必须具备与高等教育相适应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相应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以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以较宽的知识面和较深厚的理论知识,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也就是说既不能“吃”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也不能“蒸”中专教育的“发面馒头”,而应该按照高职教育人才规格和基本特征,把培养目标定位在基础理论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较高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上,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
明确培养目标,创建人才培养新模式
根据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形势,我院分析了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育特点,认识到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要以培养高等技术性医学影像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和医院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创建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将培养目标定位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现代医学影像理念,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技术操作能力,能适应现代医学影像设备技术操作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上。经过探索,我们将人才培养模式概括为“人文为先,知识宽实,技能熟练,就业多向”。“人文为先”,是指面向就业岗位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的要求,增设人文课程,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医学理念,适应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知识宽实”,就是给学生搭建较宽的专业基础知识平台,在专业课开设时,我们就考虑以就业为导向,开设与就业有关的基础课和专业课,充分体现对准岗位开设课程。强化“技能训练”,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并改变课程结构。从第一学期开始就在全部教学过程中加大实践训练课比例,采取有效的保障措施,实现课堂训练、业余训练、实习前集中训练、实习中技能操作应用训练相统一,全面提高实践技能操作。“就业多向”即在通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知识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按照就业岗位需求,寻求“大专业、小专门化”的课程组合模式,除通用放射专业外,还设置CT专业方向、MRI专业方向、超声专业方向、介入专业方向、放疗专业方向,以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率,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的。转贴于
加强专业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对于高职院校,培养人才是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中心工作,教学改革是各项改革的核心,提高素质是永恒的主题。近几年来,我们围绕这个思路,结合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实际情况,以专业建设为本位,以实际、实用、实践、实效为原则,重点进行了以下三项改革:
改革教学内容,重建理论教学体系按照培养目标和毕业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以突出医学影像技术操作能力,注重临床教学,加强技能实践,适应基层需要为原则,设置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三大模块课程体系,即基本素质模块课程、专业素质模块课程、岗位素质模块课程。根据专业能力要素的具体要求及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通过适当的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途径,打破原有课程设计界限,优化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如精简了医用物理学、医用化学、医学病原学等非主干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时数;将原来的X线机结构与维修和X线摄影技术学在增加相关新内容后,分别重组为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增设了医学影像新技术课程,如断层解剖学、介入放射学等;增开选修课,如放射治疗学、核医学、医学文献检索等。
改革实验实训环节,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加强实践教学,就必须改革过去实践教学大纲包含于理论教学大纲之中的粗化设置,建立一个目标明确、自成体系、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这个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经过三年来的研究、探索与实践,我院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已基本形成了一个完整、相对独立的“一个强化、四种训练、三个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一个强化”是指强化学生专业技能操作训练。“四种训练”是指基本技能操作训练、校内实训基地仿真演练、医院课间见习带练、毕业临床实习综合应用能力实练。“三个衔接”是指技能训练在校期间与考取技能证书相衔接、毕业后与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就业时与临床相衔接。
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一是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学会学习。二是对于部分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诸如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人体断面解剖学、医学影像诊断学、超声诊断学等专业课的教学,采取边讲、边练、边做、边学的方式,做到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挂图、投影、幻灯、录像,教学片、多媒体等教学设备进行教学,增加直观效果和学生感性知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专业课实践教学中,有时候将病人带到实验室,让学生进行X线透视、摄片、消化道造影及B超检查等,既可进行实际操作,又可培养学生与病人之间的人际沟通能力,使学生适应医院工作的能力得到加强。
技术创新专项范文3
关键词:高职;影像技术专业;医学基础课程;模块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3-0054-02
模块化课程是实现高职教育合理教学衔接的基础,模块化教学是职业教育界追求的目标。在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医学基础课程仍采用学科式教学方法,显然不符合高职的教育规律。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而对医学理论知识的需求量相应较少,学生的学习以应用为目的,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实施模块化教学目的就是基于这个原则,打破学科界限,实施教学内容的整合,使各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减少学科数量及课时数,便于学生学习与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也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将我院2010级影像技术专业101班和102班共86名学生,分为实验班(102班)47人和对照班(101班)39人。两个班学生年龄、基础文化、课时数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的差异,理论课教学均由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授课,实验课教学由相同的实验教师承担。
研究方法 两个班的教学内容为解剖、生理、疾病概要的理论和实验内容。对照班的理论和实验课教学均采用传统的学科式方法进行教学;实验班的理论和实验课教学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模块化教学的具体做法是:将解剖、生理、疾病概要3门学科重组与整合,同时也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综合。
评价结果 课程结束后,两个班的学生均进行相同难度的理论和实验考核(含笔试和操作),采用流水式方法阅卷,最后获得每个学生的平均成绩。
统计分析 应用SPSS11.5对计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
结果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分别为(86.3±9.3)和(79.8±9.3)分,两个班的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实验考核成绩分别为(88.2±9.5)和(75.5±10.2)分(P<0.01),如表1所示。
结果分析:实验班的理论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班(P<0.05),实验班的实验操作成绩也明显好于对照班(P<0.01)。
实验前期及后期的学生问卷调查情况:实验前后对对照班和实验班利用自编的问卷进行了问卷调查,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问题意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实验前测对照班和实验班收回的有效问卷分别为47 份和39份,实验后测对照班和实验班收回的有效问卷分别为47份和39份,两次问卷调查的结果如表2所示。
通过表2可以看出,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前和实验后所得各项数据进行方差(Z 测验)分析,对照班的5项调查所得的Z 值均小于1.96,表明对照班实验前后的差异均不显著。而对实验班的5项调查所得的Z值均大于1.96(P<0.05),表明实验班实验前后的差异均显著,其中,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两项Z 值均超过2.58(P<0.01),达到极显著水平。
调查问卷显示,有95.6%的学生喜欢模块化教学模式,有93.7%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理解记忆和实践能力,有94.5%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既可以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讨论
在对医学基础课程实施模块化教学模式时,可借鉴MES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模块化、课程综合化”,包括基础学科间的水平综合和基础与临床学科间的垂直综合,课程综合可打破学科界线,形成新的课程体系。实践证明,在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优点:(1)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态度比实验前有明显的改变,学习兴趣有所提高,模块化教学与学科式教学相比,学生更喜欢模块化教学,同时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2)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模块化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设计能力,给学生提供极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3)模块化教学是课程改革的形式,一体化教学才是课程改革的实质。通过模块化教学可使理论教学与实践、实习教学一体化,使整体教学效果得以提升。(4)可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模块化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具有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断开拓自己的知识面,提高教学组织能力和科研能力,通过模块化教学使两者有机结合,可使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结论
模块化教学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主要方式,其重点在于模块课程体系的建立。在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应用模块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团队合作意识、创新能力及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探索医学类高职院校医学技术类专业的教学改革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唐陶富,魏冬云,何和清.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08(12):35-36.
[2]张继有,周美茹.国外高职教育模式的分析与借鉴[J].教育与职业,2005(5):150.
[3]周新源.现代职教课程观与模块化教学[J].职教通讯,2007(6):37-38.
[4]李海涛.模块化教学条件下课程体系的构建[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技术创新专项范文4
关键词:高职院校 艺术设计 项目化教学 改革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b)-0124-02
项目化的教学行动指的是“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能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它属于教学方法中的一种,即“行为导向”。近些年来,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处在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中,项目教学法一直是个热议的话题。这种教学方法所特有的自主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等特性让很多的高职院校积极地推广,不过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有些问题有待解决。
1 当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化教学的项目来源主要分为三种形式,即:模拟项目、企业真实项目和设计竞赛项目。模拟项目,就是由教师模拟企业的真实工作过程,同时结合在课程中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项目设计选题;企业真实项目可以分成两种形式,与企业通过合作关系,然后引进企业实际项目,当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都是通过“校企合作”和“工作室制”的方式进行项目开展教学的;企业也可以通过媒介平台企业选集项目。设计竞赛项目具有“真题真做”的实践性、创新性,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都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综上所述,就总体而言,国内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化教学存在以下的相关问题。
1.1 项目化教学的实效性
项目化教学在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时确实有效、及时,不过我国不少艺术设计专业老师形成了误区,,他们感觉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项目化教学手段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对于传统的理论知识内容则可以忽略不计、点到为止。
1.2 项目教学的设计大于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实施项目化的相关调研,学生会将项目的相关设计放在首位,这说明项目的相关设计是项目化教学是否能够成功的重要因素。不过在我国,很多企业和高校在课程建设及管理方面还不充分,真实意义上的企业模拟训练在高校课程中所占的比重不大。不少专业指导教师对于自身的知识结构与实际经验的理解,不能把项目教学的真实性体现出来,进而使得企业项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都不足,这些原因都让我国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在课堂教学中的项目化教学手段上出现了困境。
1.3 有关项目化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仍不完善
如何能够建立完善而科学的项目化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在目前的学科体系建设中仍然是项目化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目前项目化教学考核的普遍方法是“过程评价+效果评价”,其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如:有的高职院校将其考核细则设计得十分琐碎、复杂;有的在相关课程的类型设计上存在差异,单一的项目化教学考核评价体系还远远达不到要求。
2 加强对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化教学的创新和改革
2.1 针对课程性质进行合理化的项目类型选择
在我国,很多高职高专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课程模块仍然采用“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的构成形式。
这些专业课程的设置是坚持知识的循序渐进原则,具有理论知识讲授过程中的逐级进阶训练。通常来讲,在项目导入时,企业往往不容易参与到实际项目训练中。很多高职院校并不能满足企业的实践项目需求。从目前的专业课程安排来看,很多的课程安排并不能灵活地实现项目教学的合理性。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不平衡,使这些学校不能合理地满足项目教学所需。因此,我们强调在进行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时,先要以模拟的项目训练为主,另以企业的实际项目训练为辅。
2.2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设计要达到其完整性
对课程的分析应该从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方面入手,这样才能顺利地展开项目化教学,才能确保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与开发的目的性、系统性和有效性。特别是针对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模拟项目,其设计越发重要。
2.3 在专业课程项目设计中应该具体体现出其真实性、进阶性、完整性和典型性
(1)真实性。很多专业教师在模拟项目教学时采用自由命题的方式,这样学生可以在教师的自由命题中有更多的选择性。但是,专业教师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学生并不是真实的客户,他们尚未步入社会,对真实的项目理解甚少。当然也有一些专业教师过于注重创新,不重视商业设计的实际要求,他们认为项目教学的难度越大,教学就越成功,结果导致学生无法适应实际工作。
(2)进阶性。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项目的设计过程中,不要放大项目教学的难度,不要超出学生所能理解的认知范畴,加强在专业课程中的技能水平、知识范畴和学生的认知能力,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加大项目教学的难度。
(3)完整性和典型性。项目设计的完整性指的是每个项目的完整,当然也包括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的完整;项目设计的典型性指的就是项目的普遍性。在国内经济与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生活处处都能体现出设计功能,由于我们对身边的设计要求越来越高,才出现了目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丰富的教学内容。
专业教师仍要主导专业课程项目化的理论教学,在进阶过程中,需要把课堂教学的项目设计转化为教师引导式,同时课程中的实践部分以引导式为主,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单一式的教学手段向多元化发展,强调互动式教学手段。专业教师不能再按照自主研发的授课方式进行教学,同时在具体的项目设计过程中,就出现的各问题与参与的学生们多交流、多分析,主动地引导他们进行一些相关文献的阅读,积极开拓其知识面。
3 考核评价的体系需要强调其向纵深方面发展
对于在课程教学中不同的项目类型,我们采用的考核方法亦不同,需要在课程评价体系中进行纵深研究。第一是在模拟项目工作中采用阶段性的学生自评、互评,教师也要自评,同时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第二则在企业参与的真实项目中,运用教师与企业二者互评的方法,用企业的标准来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企业要指定相关的项目经理或者是设计师参与其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成绩与不足;第三则是企业需要征集相应的项目比赛,要把评选的结果加入到最后的考核中。通过以上的纵深考评,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形成正确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 高玉萍.项目化教学课堂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教研究,2009(3):19-22.
[2] 刘玉金.项目化教学实践心得[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0):78.
技术创新专项范文5
关键词:沈阳;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对策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我国迅速发展,联盟在范围、形式和内容等方面初步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特别是2007年国家有关部委强力推进联盟构建以来,联盟发展逐步进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近年来,沈阳市将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为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内容和有效形式,大胆探索,积极推进,截至2014年末共组建16个市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联合攻关、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资源共享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有效整合了技术创新资源,促进了优势产业的发展,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沈阳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上看,联盟尚处在发展初期和探索阶段,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方面作用尚不明显,相关部门对联盟的指导和支持力度有限。为进一步促进沈阳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健康有序发展,我们对市级联盟现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调研,并结合沈阳科技经济发展实际,提出一系列促进联盟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一、顶层设计
(一)确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联盟的构建不仅涉及产、学、研三方,而且由于各方的隶属关系不同往往分属多个政府部门,因而推进联盟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确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组建由相关技术领域院士及专家牵头,政府职能部门与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共同参与的政府层面的专家委员会,整体协调各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能,对联盟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和宏观管理。其主要任务是制定沈阳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长期发展规划、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年度计划指南、认定市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
(二)确定年度重点培育联盟
一是从各级科技计划重点支持的项目中,筛选产学研结合基础较好的重大项目作为年度重点培育联盟,促进项目参与单位加强创新合作的组织化、持续化,支持合作各方在共同执行计划项目的基础上,促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形成。
二是依据产业技术创新需求,积极引导和促进具有一定行业地位的企业(或转制院所)牵头,联合相关企业、大学、研发机构,以共同的技术创新需求为基础,通过契约形式建立长期、稳定、制度化的利益机制,构建专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三是结合沈阳市产业集群发展需求,在已形成的产业集群中,以产业集群发展的共同需求为基点,加强与高校和科院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完善产业链,形成特色鲜明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三)制定并出台《沈阳市市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认定和管理办法》
目前沈阳市市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认定依据是主要是《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意见》(国科发政〔2008〕770号)(简称《指导意见》)和《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与发展的实施办法(试行)》(国科发政〔2009〕648号)。前者是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后者就联盟构建与发展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市级联盟毕竟不同于国家级联盟,鉴于目前沈阳市市级联盟快速发展的势头,为进一步规范联盟的认定条件并加强对联盟的管理,急需制定适应沈阳市联盟发展实际的具体规定,因而建议制定并出台《沈阳市市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认定和管理办法》,明确具有沈阳特色的联盟认定条件,同时加强对联盟的动态管理。
二、专项支撑
(一)联盟的新要求
科技计划是政府资源在技术创新配置的主要方式,根据2013年和2014年沈阳市科学技术计划指南,市级科技项目计划均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科技攻关计划和科技创新条件与环境建设计划两大主体计划组成。总体来说,现有沈阳市科技计划是围绕技术创新的领域和技术创新的环节进行配置的,联盟的出现提出了一种新的技术创新路径,强调围绕产业发展目标,通过构建完善产业技术创新链,推进产业核心关键技术突破,促进产业发展。联盟这一产学研结合新模式的出现,对现行科技计划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探索设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项
近年来,沈阳市充分发挥科技计划、科技资金的引导、示范作用,集成各类科技资源,为产学研合作提供资金支持。市级科技计划申报指南明确规定,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或形成利益共同体。但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这些规定虽然全面但过于笼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科技计划支持联盟培育和发展的力度和效果。在总的科技计划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可以探索设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项,专项支持的对象仅限于市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盟专项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个专项,它可以看作是一个缩微版的市级科技计划,市级联盟根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年度计划指南并结合自身发展需要申报联盟专项。联盟专项支持的方向可以根据不同联盟的不同需求、联盟发展的不同阶段来具体安排。联盟专项涵盖科技计划的所有专项,包括工业、农业、社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工程中心及孵化器)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应用基础研究、软科学研究、科学普及、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等科技专项。具体支持项目涉及某个专项,即参照这个专项申报及管理办法。专项资金的使用可以探索有偿与无偿相结合、前支持与后补助相结合等方式。支持周期可以根据需要联盟发展需要设定,不必拘泥于以往1~3年的支持周期。联盟专项的资金总额度设定可参考上年度分散在各个专项中支持联盟各个项目的总额,划定一个浮动的范围,每年根据联盟的发展视具体情况而确定每年度的专项支持总额。
三、科学管理
(一)加强政策引导
针对沈阳市大多数市级联盟组建时间较短且处于起步期的实际情况,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意见》、《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与发展的实施办法(试行)》等国家相关政策规章,促进市级联盟制度化、规范化发展。
(二)加强评估引导
完善市级联盟发展动态监测机制,联盟认定实行动态管理,废除终身制。探索开展联盟专项经费使用绩效评估管理办法,每年度开展一次联盟专项经费使用情况调查并定期汇总使用效果,为下一年度联盟专项年度计划指南的制定和提供依据。
(三)明确联盟的主体地位
联盟理事长单位(盟主单位)应承担起更多的管理和组织协调责任,主要包括确定研究内容和方向、考核指标、选择实施单位、监督检查与验收、责任追究等主要方面。
(四)促进联盟间形成自律组织
鼓励市级联盟建立自我约束的自律组织,如联盟联合会,通过制定公约、章程、准则等,监管、指导成员联盟的活动,保证联盟活动的合规性和合法性;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在政府和联盟之间架起桥梁和纽带,提高联盟运行效率。
技术创新专项范文6
第二条设立县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并根据经济发展情况有所增加。
第三条专项资金的申请、使用和管理遵循诚实申请、公正受理、择优支持、科学管理、专款专用的原则。
第四条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式为无偿资助。
第五条专项资金资助的对象为组织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的企业、科研机构、事业单位和个人。
第六条专项资金资助的范围:
(一)省级以上火炬计划、国家级新产品计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创新、创新基金、科技攻关、科技招投标以及星火计划项目的配套资助;
(二)取得显著成效的产学研合作开发签约项目、引进转让高新技术成果及专利技术签约项目的资助;
(三)组建市级以上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企业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和县级以上科技中介机构的资助;
(四)创建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专利示范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企业(市级工业设计创新试点企业)的资助;
(五)通过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认定,县级以上科技成果、新产品认定及通过国家、省、市、县级鉴定、评审、验收的项目的资助;
(六)专利申请及专利实施资助。
第七条专项资金资助的标准:
(一)列入国家级、省级火炬计划的项目,分别一次性资助15万元和10万元;列入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的一次性资助10万元;列入国家级新产品计划的项目一次性资助5万元;列入技术创新、创新基金、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招投标以及星火计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其配套资金按上级要求额度予以资助,最高不超过55万元。
(二)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联合开展的科技委托开发、合作开发项目及高新技术成果转让、专利技术转让等取得显著成效的签约项目,每年一次由县科技局组织评审,被评为优秀项目的给予1-2万元的一次性奖励,优秀项目每年不突破10项。
(三)新认定的国家、省、市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企业高新技术研发中心,每家分别资助20万元、6万元、1万元;新认定国家、省、县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分别一次性资助50万元、30万元、15万元;新组建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科技中介机构,分别一次性资助20万元、15万元、10万元、5万元。
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兴办科技孵化器,各类孵化器可优先申报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经科技行政部门认定的,享受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奖励政策,同时优先享受符合条件的其他科技政策。
(四)新认定的国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分别一次性资助20万元、5万元;新认定的国家、省、市级创新型企业分别一次性资助20万元、10万元、2万元;新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省、市级分别资助4万元、2万元;新认定的国家、省、市级专利示范企业、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企业(市级工业设计创新试点企业),分别资助10万元、5万元、1万元;新认定的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省、市级分别资助4万元、1万元。
(五)通过国家、省、市级高新技术产品认定的,分别一次性资助5万元、3万元、1.5万元;通过国家、省、市、县级鉴定、评审、验收的项目、科技成果、新产品,分别资助3万元、2万元、1万元、0.5万元。
(六)对本县单位和个人当年授权的专利,国内发明专利每件补助1.5万元,实用新型专利每件0.2万元,外观设计专利每件0.1万元;香港标准专利每件0.4万元,短期专利每件0.2万元;国外授权发明专利每件3万元,实用新型专利每件1.5万元,外观设计专利每件0.8万元。
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包括受让专利)实施后,年新增地税15万元及以上(实际入库数)或新增销售额800万元及以上的单位,给予一次性资助5万元。
第八条专项资金资助申请和审批的程序:
相关单位或个人的专项资金资助,可以凭相关证件随时向县科技局申请经费资助,填写《县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专项资金申请表》,由县科技局审核并提出资助意见,经县财政局审核监督,在媒体上进行公示、征求社会意见后,由科技局、财政局联合行文下拨,同时报县人民政府备案。小额度的专利申请资助,由相关单位或个人提出申请,并填写《县创新成果小额度资金申请表》,县科技局审核同意后,领取资助经费。
第九条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一)申请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健全,专款专用,自觉接受县科技局、县财政局的监督、检查。受助单位专项资金使用不当的,收回使用不当资金,并在二年内不得申请专项资金。
(二)对专项资金申请、使用和管理中的违纪违规行为,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