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思维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技术创新思维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技术创新思维

技术创新思维范文1

【关键词】高校转型 应用技术型人才 创新思维方法 STC算子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016-02

一、引言

当代大学培养出的毕业生普遍存在理论知识水平高,但是动手实践能力低的情况。走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无法立即融入到工作岗位,而是必须经过“二次教育”[1]。由此可见,几乎所有高等学府都面临着“学了不会用”尴尬现象。

工学结合与实验教学是高校避免上述尴尬现象出现的常用手段。但目前国内工学结合多是教学实习模式,将工作与学习分开, 达不到以练促学的目的[2]。实验教学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搭建起理论与实际联系的纽带[3],但其教学目标往往定位在“学会应用技术的原理”,学生没有掌握应用技术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而且考核方式存在重理论而轻实践、重形式而轻内容[4]的现象。

2013年6月,在教育部推动下,国内A35所地方本科院校发起成立了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5],旨在通过建设应用型技术大学,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解决教育与实践脱节――“学了不会用”问题。

同样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职业教育,本科与高职高专之间的区别不应该仅仅是学制上的不同,更应该体现在应用型技术大学不仅要解决“学了不会用”问题,而且应该从“用的好,用的巧妙”方面下功夫。会用强调了实践教学方面,而用的好则体现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因此,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各类型技术人才[6],是高校面临的紧迫使命。

综上,通过大力的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从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方面综合培养人才,寻找到一条真正适合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道路,对于促进高校转型成功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具有极为重要的探索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适应于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创新的本质及其特征

(一)创新的本质

传统上,创新能力被认为是一种由基因决定的个体差异,后天是难以培养的。但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学者开始认为创新能力是可开发、可培养的;是一个集中反映“先天”与“后天”共同作用的特质[7]。文献[8]对知识创新的定义“以转化和应用为基本目的的创造知识及其应用的过程,知识创新尽管也包括新思想的产生,但同时重点强调了知识的转化和应用”则强调了知识转化应用这个创新的后天特征。

对创新更细致的分类见图1。从中可以看出,创造知识部分只占整个创新的1%,绝大多数创新属于知识应用型创新。因此,周光召院士将创新定义为“运用知识取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美国创新杂志定义的创新为“运用已有的知识想出新办法、建立新工艺、创造新产品”。

由此可见,创新的本质是知识的巧妙应用。

(二)创新的特征

上述创新的定义恰好契合了应用型技术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向,通过其实施必然能够真正促进 “用的好,用的巧妙”目标的实现,使学生满足新时代需要,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目标。那么,适合于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创新应符合哪些特征呢?根据创新的特征,结合经济建设和企业需要,可以将适应于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创新的特征归纳为以下三个。

创新的首要特征是新,如何做到新?把知识用巧妙就达到了新的要求和目标。如某生产玻璃球企业需要将有瑕疵的玻璃球从合格产品中捡取出来,该怎么办呢?很多学生接触到这个问题后的第一反应,马上想到用X射线等方法首先将瑕疵产品识别出来,然后设计机械手将瑕疵产品捡出来。这种方法固然可行,却成本很高,不宜应用于玻璃球的生产,因为这种产品本身利润非常低。继续深入讨论并引导思考后,有些同学能够想到称量的方法,更简单的方法是利用瑕疵产品圆度不足,滚动就会受到限制,因此考虑设置具有一定斜度的轨道,通过有瑕疵产品滚动距离较近的方法从而解决该问题。由此例子可以看出,知识非常简单,但巧妙的应用却可以产生创新,解决大问题。

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仅仅有“新”是不充分的。最早提出创新的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比特认为,检验创新的唯一标准就是利润;周光召院士对创新的定义也提出创新需要取得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创新必须具有的第二个特征是利润和效益。作为企业的后备军,大学生必须明确创新的首要目标就是提升产品质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为社会创造和积累财富。世界上最早的飞行汽车,诞生于1949年,其概念在今天依然是新颖的,但由于没有走向市场,不满足创新的第二个特征,因此不能称之为完整意义上的创新。

创新的第三个特征是社会责任。很多时候创新满足的前两个特征,比如地沟油重新回到餐桌上的问题,单从创新的前两个特征看,是满足的,将用过的油提炼后再次利用的想法不可谓不新,而且降低了成本创造了利润,但显然其不是创新。因此,作为将来社会的建设者们的学生,必须从这里得到社会责任和良知的培养。之所以如此,其实很多由于创新而后带来的危害是由于在实施创新的时候缺乏对社会责任足够重视引起的。如地沟油如果不是回到餐桌,而是用于为汽车或飞机提供燃料,像日本和荷兰那样的做法,那么就是比较完美的创新了。

巧妙应用所学知识,带来新颖的、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作品,同时为人类带来美好的创新正是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所需要的。

三、创新思维STC算子法课堂教学探讨

传统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知识应用时,环境相对封闭,偏重于本门课程所涉及知识,而且知识应用是以套公式的方式进行的。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面临问题时的第一反应是从头脑中寻找匹配知识点寻找答案,甚至很多学生干脆等待别人给出答案,记住结果就万事大吉,往往不去深入思考为什么是这个答案,有没有更好的答案。这种根深蒂固的思维习惯是从上学起,就在反复套公式寻找正确答案的课堂学习过程中不断养成和被强化的。这种情况导致了绝大部分大学生面临问题时只会简单化思考,从而放弃了对问题本身的分析和深入认识。这就是为什么我国培养的大学生虽然在基本知识掌握方面强于西方国家,而在知识应用方面反而不及别人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学生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后,其知识应用的环境是开放式的,面临的问题会是复杂和千差万别的,可以用的知识是从小到大积累起来的,有时还要用到仅仅是了解甚至是陌生的知识。为此,面向开放式知识应用环境时,需要花大力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挖掘知识的能力。文作者在反复实践和课堂探索中发现,TRIZ创新方法中提出的五种创新思维方法,正是立足问题本身,深入分析问题,通过一定的步骤进行知识挖掘的。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开放知识应用环境下分析问题以寻求解决方案的能力。

TRIZ理论提出的五种创新思维包括九屏幕法、STC算子法、金鱼法、IFR法和小人法,其中后三种方法在使用时通过一定步骤引导使用者不断深入思考,逐步接近并寻找到合适的知识以解决问题,而前两种方法则是站在多维度、多视角分析思考问题,帮助使用者以更加立体和全面的方式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知识。下面仅以STC算子法探讨创新思维方法在课堂上的实施过程。

STC算子法中三个字母分别代表英文单词Size、Time和Cost,是一种多角度地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按照S尺寸、T时间(很多时候与速度匹配)和C成本维度分别进行一系列有规律的发散变化,最终让许多看似困难、无从下手的问题,变得易于解决,从而克服思维惯性,引导知识挖掘。使用该方法时,首先明确分析对象当前的尺寸、时间和成本,然后分别使其从当前状态不断变大直至无穷大,然后再从当前状态不断变小直至无穷小。在尺寸、时间和成本逐渐变化的过程中发现分析对象的新特性、新功能。使用该思维方法时应注意首先不能够由于担心结果变的非常复杂而提前终止,其次尤其不能够猜测中间结果。该方法是一种思维练习,其应用成效取决于主观想象力和问题特点。

在课堂讲解STC算子思维方法时,介绍完方法后,例子往往可以信手拈来,不刻意准备,这种情况下更容易激发挖掘出学生更多的创意。比如,问题可能为“如何改进一支笔”。一支笔对学生来说再平常不过了,但真正要思考如何进行改进却并不容易,因此,学生讨论后,会给出一些答案,但思考方向常常是杂乱无章的,而且有困难感。那么,接下来问题具体化为“如何利用STC法改进一支笔”,继续讨论,结果就大不相同了。

首先从尺寸的角度分析手中的笔,变大后有什么新特性呢?于是学生想到了写大字的毛笔。那么,尺寸继续变大会是什么结果呢?有些学生想到能向天空写字的笔,于是想到利用放烟花的方式,飞机施放的方式以及气球拼接的方式,甚至想到通过改变云的形状进行写字。当一支笔尺寸变为无穷大的时候,可以将字写到世界的各个角落,现在的互联网是不是能够实现呢?而且如果能够造出无穷长的笔,阿基米德可以用其撬动地球,人类登月是不是也可以借用呢?当一支笔尺寸不断变小的时候又会出现什么新特性呢?可以是圆珠笔芯,自动铅笔的笔芯,可以设计一种短小的铅笔,专门应用于圆规上,方便安装拆卸。继续变小,无穷小的时候,有些同学想到了纳米技术,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控制原子分子拼字。

从时间角度思考一支笔的改进时,可以从书写的速度着手。比如当书写速度比较慢时,有哪些新特性呢?同学们会想到向钢铁上刻字的雕刻机床,向石头上写字的石雕等,更慢的有刺绣的艺术品字等等。书写速度变快时,能够想到电脑打字,记者的速记,更快的方式将是未来根据信息科学和人体科学研究成果,利用人脑控制写字,将想到的东西瞬间写下来。

再从成本的角度出发,当不计成本的改进一支笔时,会出现什么情况?有同学想到用钻石做一支笔,作为一种身份的象征可以在市场上卖高价。开发出写字的机器人笔,人只要讲出书写内容,机器人笔就可以帮助人们把字写下来。当不断降低一支笔的成本时,有些同学想到利用泥巴上面铺一层塑料纸,可以反复书写,价格低廉的粉笔,或者干脆地上铺一层沙子,用一根棍子就可以做笔。

从上述一支笔的改进例子可以看出,利用STC算子思维方法,使同学们从原本难以展开思考的状态迅速活跃思维,能够从最简单的木棍写字想到尖端的机器人笔、纳米技术以及思想控制写字的笔,极大的拓宽了挖掘知识的能力。如果经常进行训练,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应用,相信一定会帮助同学们打破思维惯性,以易于上手的方式改进其工作方式,大大提高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四、小结

当前,国家正在为培养更多的合格建设者进行高校转型,随着应用型技术大学转型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更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是转型能否成功的核心和关键。

绝大多数高校在职业教育转型过程中,将学生参与实践作为重点抓手,无疑将为国家建设提供更多适应一线工作的合格技术劳动者。但同时应该看到,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技术上很多方面已经接近国外发展水平,人才是引领世界技术的关键与核心,只有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才能够保证我国走在世界技术前列。因此,以高校应用型技术转型为契机,将创新培养与应用技术培养紧密结合,从而培养出一大批能用、会用而且用的巧妙的创新型应用技术人才,对于建设我国国际上大国地位,促进制造业走向国际领先,有着极为深刻的现实意义。

作为TRIZ提供的创新思维方法之一的STC算子法,可以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站在多个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其所掌握的所有学科知识范围内甚至陌生领域寻找合适的知识加以应用,从而找到问题的解。该方法不仅有益于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而且更加注重技术的创新应用,正是加厚加重并促进应用技术转型成功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杨玉蓓. 应用型计算机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 2014(8):221-222.

[2] 侯亚合,聂恒凯. “一地多点”厂中校工学结合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49):215-216.

[3] 王素青. 应用型本科院校“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4,17 (1):104-106.

[4] 孙静,刘宇,黄利非. 论“技能调研与培养、需求分析与解决”模式的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方法[J].教育与职业,2014,787 (3):107-108

[5] 阙明坤,张韦韦. 应用技术大学:地方高校“升级版”[J]. 教育与职业, 2014(3):22-27.

[6]齐继阳.“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2(2):42-44.

[7]朱红,李文利,左祖晶.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机制[J]. 高等教育研究,2011,2(32):74-82.

[8]朱红涛.知识创造与知识创新概念辨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10(22):74-76.

技术创新思维范文2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设计;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9-0065-01

小学生思想比较活跃,对美术学习有一定天赋和潜能,所以教师要注意优化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更为适宜的学习环境。创新教学情境设计,引入多种媒体手段,拓展训练域度,能够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正确审美观的形成提供帮助。

一、创新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美术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具有创新意识,给学生创设全新的教学情境,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审美意识,为课堂教学带来活力。教师创设情境的方法众多,为体现创新性,需要对这些方法进行筛选、整合和优化,以提升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例如,在W习车的相关内容时,教师没有像往常那样打开多媒体,而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去实地观察校园中的车。在具体活动中,教师不时引导学生对比较有个性的车展开观察评价。有学生这样评价班主任的车:“这辆车属于三厢轿车,流线型设计,而且带有天窗,是一款中档家庭轿车。”教师急忙给出建议:“我们是观察这些车,而不是卖车,主要看车的造型有什么特点、色彩有没有个性等,要从审美角度来展开观察。”学生顿时开窍了,继续展示观察体验:“这是一辆电动车,其最大特点是车上面精心设计了一个遮阳棚,大红色非常显眼,配上金黄色的车身,显得温暖热烈。还有这车尾,车主还专门装饰了丝带,跑起来之后一定会给人带来飘逸的感觉。”……这里,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实地观察,并引导学生展示观察体验,这是非常有创意的教学设计,教学效果当然是高效的。

二、创新媒体,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将多媒体引入美术课堂教学之后,为教师教法创新提供可能。多媒体具有强大展示和联网的功能,能够为学生提供多重感官冲击,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特别是多媒体联网的实际应用,为学生观察世界提供便利窗口,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视野。

例如,在《海洋怪兽》课堂导入时,教师打开多媒体播放一段音频,要求学生闭上眼睛倾听:海浪声此起彼伏,忽然传来一阵怪异的叫声,充满惊悚、恐惧的气氛,让学生大多吓得睁开眼睛。教师询问学生听到了什么,学生异口同声道:“怪兽!”教师播放一组海洋怪兽的图片,学生惊呼连连。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海洋生物有什么样的怪异外形呢?”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这个像鲨鱼的怪兽,牙齿太夸张了,那张开的大嘴足以放下一头牛,还有那尾翅高高耸起,真是威风八面!”也有的学生说:“这个怪兽恐怖,体型呈现不规则球形,而且能够自由变形,那长长的触角肯定有惊人的力量。”……教师启发:“这些生物都生活在海洋中,说它们是怪兽,只是因为它们长相怪异。如果让我们利用手中的材料设计一个海洋怪兽,该如何操作呢?”学生听后,便快速行动起来。这里,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音频、图片等信息,为学生听觉、视觉带来强烈刺激,通过介绍怪兽外形特点,让学生形成整体印象。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展开怪兽制作,为学生创新提供机会,学生有了观察经历,学习效果自然不会差。

三、创新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术课堂训练是巩固学生学习认知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因此,在设计训练内容时,教师要对训练内容、训练形式、训练评价等展开优化处理,观察从不同视角给学生带来的感知触动。特别是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训练任务,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提供契机,帮助学生尽快构建美学认知体系。

技术创新思维范文3

一、提高教学效率,把握课堂时机

让学生主动学习是增强教学效率的最好方法,原有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独立自主和自由。如果一味地强制性学习,就扼杀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那么,我们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给他们动手的机会,要求教师把握好时机,再进行适当的引导,鼓励学生取于参与。

信息技术教学中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呢?

1.课堂教学中合理安排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的比例。教师在课堂中先做理论指导,让学生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去做,但是不能光靠嘴上说,还要配合多媒体操作,让学生形象地去感知。操作演示的时候在关键点上加上一些语言指导,让学生明白学习的重点。

2.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师在设计任务时一定抓紧教学目标,任务设计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学习信息搜素的时侯,利用Google地图,让学生查找自己家庭的具置,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就提高了,师生的教与学都很愉快。

3.教学内容既合理又灵活。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理论与实践有些知识比较枯燥,有很多是重复的练习,要求教师设计出一些有趣的任务,在教学中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

4.发挥学生的互助精神。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分为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当教师讲解完理论知识,上机操作的时侯难免有的同学会遇到问题。有的时侯老师非常忙,不可能每个学生都照顾周全,于是我采取了分组式教学,四个学生一个组,用同学帮助同学的方法,既解决了学习中的问题,又让同学之间有了很好的交流,教学的效果不错,所有学生都能顺利地完全任务。在教学中不断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合作,互相启发、互相促进。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在教学模式上,也应力求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自于学习的成就感,由于任务来自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娱乐中,自然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机。在课堂中设计一些比赛,教师应提前设计好教学方案,让学生有发挥的空间,看他们的作品,让学生既兴奋又有一较高低的意识。对好的作品加以表扬,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鼓励和动力。

2.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也要注意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遵循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稳定和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不能一上来就学习编程设计,或者一味地学习简单的Word和Excel,这样会使得不少学生对信息技术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调整教学内容。

3.鼓励表扬,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表扬激励,从心理学的角度讲,通过表扬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进步,让学生树立起自尊、自信。将同学们创作的比较好的作品让全班同学都来欣赏,这样做往往会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内在潜力;而对那些不太成功的作品,也不能完全否定,教师可以对作品中的闪光点予以肯定。这样定会使学生的信心倍增,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使用多媒体演示教学

信息技术教学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教师不仅运用语言,还应使用数字化的静态图像、动态图像、实际操作演示等手段传递信息,使学生最大强度地接受新知识与技能训练。

运用多媒体的基本要求:1.教师应充分备课,准备所需的教学材料。使教学影像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比较鲜明的表象。2.在演示讲解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演示的对象与操作过程,注意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抓住本质与内在联。3.演示要尽可能让学生用心感受,增强演示讲解的效果。4.通过演示与讲解的有机配合,不使学生停留在事物与过程的表面,而是尽快使学生的认识上升到理性阶段,形成概念,理解操作原理。5.多媒体的选择应该围绕着教学知识进行。

四、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学习所需要的资料提前准备好,上课时可以通过网络很方便地传送到学生的计算机上,学生可以把学习目标在网络中寻找相关资料来完成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相互讨论,相互交流;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反复学习,较好的学生则可以进行深层次的练习,网络上大量资源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堂,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五、充分利用课堂中的评价量规,分层次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还要兼顾学生的差异性。我们通过评价量规,了解每名学生的学习情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再设计出更为合理的课堂教学,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在一节课内得到较大的满足。教学中通过使用评价量规,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设计一份好的评价量规,使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掌握相关的知识要点。

六、努力提高教师自身水平,让信息技术的教学更精彩

基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教师要不断学习,对电脑的各种知识都要有所了解,特别是互联网知识我们要了然于心。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肯定碰到各种问题,他们就会来请教微机老师,如果老师能及时给予回答,他们就会对老师有认同感,从而喜爱这门课,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

技术创新思维范文4

飞思卡尔在今年北京举办的FTF China上由总裁兼CEORichBeyer提出了三大创新集中领域:网络效应、健康与安全和绿色电子。Rich指出这三大领域从2007年就开始获得持续增长的动力,并且将在未来释放出更大的市场空间,要迎合这些需求及必须融合多种不同技术和多重市场的开拓经验。

网络效应:技术催生新的用户模式

所谓的网络效应就是指从芯片、系统设备到有线\无线网络的无所不在的连接环境已经形成,在这个新的环境中衍生出崭新的经营模式、社交群体和用户使用行为。在过去的几年里,高速网络接入和搜索技术使得互联网用户制作的内容成为全球媒体的主导。用户制作的视频和视频分享网站成社交中增长最快的一个分支。到2012年全球用户制作内容产生的收入预计超过40亿美元。 但是,移动运营商面临的一个难题是大量的视频流拖累了3G网络上其他的语音和数据传输,LTE有望为移动通信市场打开新的天地。飞思卡尔多核DSP市场经理BarryStern表示,目前的3.5G HSDPA的下行速率是14Mbps,下一代HSDPA+有望提升到42Mbps,而LTE能够实现300Mbps的下行速率。LTE的商业化应用将从2011年开始,而飞思卡尔是迄今唯一一家在LTE终端和平台2个方向同时开展研发工作的半导体公司。

随着视频内容处理性能的提升,对网络资源的压力也在日益增加,这也是飞思卡尔将PowerQUICC通信处理器提升到QorIQ的重要原因。飞思卡尔的统一QorIQ通信平台分为P1到P55个系列,针对不同的性能需求采用单核到多核的差异化方案,但都是基于eS00 Power Architecture和45nm工艺。

在国内的TD-SCDMA网络建设方面,飞思卡尔也在积极的参与其中。最近,展讯将飞思卡尔MC34673电池充电器IC用于其TD-SCDMA 8800D平台。此外,其他几家中国TD-SCDMA设备制造商也利用基于StarCore技术的DSP、PowerQUICC处理器,以及专门针对TD-SCDMA进行优化的。

健康与安全:半导体技术应对人口老年化挑战

全球人口老龄化正在形成一个前所未有的经济挑战,Rich认为现有的给老年人提供住房和看护的方法将没有太大的空间,解决方法就是以半导体为基础的新技术。

如果将远程无线技术纳入医疗体系,医疗和信息技术成功结合,将可以消除医疗的时间拖延和地域界限。这不仅仅是控制疾病,也是在提倡一种崭新的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成本。

各种便携式医疗设备,例如检测糖尿病的血糖仪,检测心血管疾病的血压和心律检测仪都可以帮助病人提高收集和检测个人医疗数据的能力。而一些走在前沿的医疗软件公司已着手制定计划,把病人的生理数据资料存储在病人的手机上,可以很方面地传输到医疗机构作为治疗的参考依据。随着超过20亿的手机在世界各地使用,无线监控系统市场预计到2010年将增长到3450亿美元。

心脏病是人类的头号健康问题,心电图是检测和诊断的核心工具。但是,这些检测只有在专业的医疗环境下才能实现,因为通常需要一些训练有素的专业人才在病人身上放置电极,并且需要专业的知识才能解读心电图。

但是如果有嵌入式处理技术的帮助,医疗设备公司Monebo科技认为就会有一种更加容易使用的方法。据Rich透露,Monebo科技和飞思卡尔合作开发了首个片上心电图解决方案CardioBelt。在飞思卡尔的ColdFire MCU的基础上,Monebo科技开发了支持ECG波形的信号处理和解释的KineticECG算法。该算法能够为捕获到的最多16个导联的ECG数据提供非常精确的QRS(Q波形、R波形和S波形)检测和特征提取、心跳分类、间歇测量和心律解释。CardioBelt提供了简单操作但是更加先进的心脏监测功能,一个按钮操作就能通过无线传输设备将数据传给专门的医疗保健医生。

绿色电子:无线传感器渗透到工业领域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也许是我们面临的最大的社会工程,CFL节能灯、高效率的电机系统和更智能的电源管理都在给有效使用能源提供许多帮助。

技术创新思维范文5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教学;创新思维

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教育决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所以为教育它正是一个人格心灵上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给学生创造生动、活泼、高效的课堂学习氛围,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思维素材和广阔的思维空间,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创造条件,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学中可以适时地通过借助信息技术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激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中体验获取知识的乐趣和价值。

一、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思维。

教育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向导和学习的动力,浓厚的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欲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将枯燥内容生动化、有趣化,充分刺激学生视觉、听觉和脑神经等多种器官,唤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巧妙地创设逼真的、富有变化且激发新异感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利用课件创设一个猴爸爸给三只小猴分绳子的故事情境,并配上动画演示分绳的过程。有三只小猴非常喜欢跳绳,猴爸爸准备了三根同样长的绳子,把第一根的二分之一分给了猴老大作跳绳,把第二根的四分之二分给猴老二,把第三根的六分之三分给猴老三,结果猴老大嘟着嘴说:爸爸偏心,给我的绳子最短,给老三的最长。同学们你们猜一猜老大说的对吗?这样整个课堂顿时活跃起来,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验证猜想的学习活动中。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去思考,去创造,不断探索和创新,让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去打开思维的大门。

二、引导探究,促进创新思维。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小学生思维特点是“由形象性思维向抽象逻辑性思维过渡”, 教师在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依据其特点,设计进行直观演示的课件,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地显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帮助学生实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教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时,学生是第一次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缺乏感性认识,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感性认知机会,先让学生猜测,自己动手摆学具,获取初步的感性认识,再借助教学媒体充分展示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让学生发现“公式”。通过课件动态演示多个长方形的面积都与长和宽有关系,使学生获得了充足感性认识,让学生发现: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在教学中,教学媒体以它得天独厚的动态演示画面使学生生动、形象地理解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利用己有的知识、能力和方法去探索获取新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优化过程,营造创新思维空间。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是让他们有什么新的发明创造,而是让其独立思考后去发现,这种发现就是创新,就是创造。尽管他们的发现是前人早已发现的,但独立思考发现的过程是建立在知识经验和兴趣爱好基础上的,掌握是牢固的。如把不熟悉的知识转化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再寻找出解决新知的规律,这就是创新的过程。如在讲解《圆的面积》一课时,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通过把圆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共16份,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由于手工操作等分的份数有限,拼成的图形与长方形相差有点大,学生可能会质疑:这个近似的长方形面积能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吗?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这一重难点,利用课件形象生动的剪、拼动画,把圆等分成16份、32份、64份……,拼成的图形越来越像长方形,使学生从视觉上体会到把一个圆转化成一个长方形的过程,体会到等分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这个近似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刚好是圆周长的一半、宽刚好是圆的半径,从而导出求圆的面积公式。学生经过这一系列的学习初步建立了“转化”思想,发现将新图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就能找出新图形面积计算方法,这种发现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两个计算公式,而是一个知识形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意识和主动探索知识的兴趣得到了培养。

四、巧设练习,挖掘创新潜能。

技术创新思维范文6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创新 方法

长期以来,为应付竞争激烈的升学考试,我国的数学教学过于注重结论和证明的方法、技巧。这是陷入误区的数学教学,是忽视学生内驱力、数学能力、数学文化素养培养的数学教学。

因此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有效途径,这是我们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目的。

一、数学教学现存的问题

1、我们发现许多数学课对知识的结论比较重视,而对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问题设计,失去了许多进行能力培养和训练的机会,误认为课堂教学时间紧,能力培养见效慢,不如“精讲多练”实惠。因此教师在备课时,更多的是思考对知识的巩固训练的设计,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往往只停留在知识内容的要求上,不能兼顾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素质的提高,更不能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地学习。

2、以片面追求分数为特征的“应试模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盛行,初中生作业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和负责态度欠缺,加上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被动地听教师讲授,学生只能做录音机,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态度的形成。

二、新课标对数学创新教学提出的要求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同化新知、构建新知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才可能是有效的;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主要靠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动参与能力的培养,教育实践的本质就在于学生的发展。

因而,我们进行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的探索,不但要使学生学会,还要引导学生会学,主动地学,创新地学,在课堂教学中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用思维场反映“数学生动活泼的意念”,让教学充满探索精神,教探索,教猜想,让学生带“问题”下课,带“课题”回家,逐步形成“抛锚――猜想――证明――反思”的思维流程,着力激发学生思维,自主探索,凸现数学思维文化,变“枯燥”为“生动”,变“低效”为“高效”。因此,确定《初中数学创新教学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研究》这一课题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1、创新意识简单地说就是一种求新、求异、求变的意识,不满足现状和已有成果的意识,常表现为不受传统观念束缚,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敢于大胆幻想和想象,推崇创新,追究创新,敢于创新。主要包括好奇心、求知欲,对新事物的敢感等,当然它和创新能力、创新人格构成了中学数学创新教学的纵向目标体系。

2、以创新教学目标为导向,依据创新教育教学原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体现在:⑴创设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恰当的问题情景,形成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民主和宽松的教学环境;⑵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实现“再创造”提供必要的创造线索,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时间和空间,提供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精心设计数学练习;⑶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实施课堂教学评价。

3、创新教育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必须树立这样的一种意识,学生能够自己探索出来的决不替代,凡学生能够独立展现的,决不暗示,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时间,多一点活动的空间,多一点与众不同的机会,多一点创新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验,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学会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获取终身受用的数学基础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创新教学的有效策略

1、开发学生的潜能。追求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也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创新能力绝大部分是一种潜能,教育的作用就是开发这种潜能。这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是最有价值的。事实上,创新能力是学生固有的一种能力,教育就是把他们揭示出来并加以培养和发展。我们要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创造性的思维品质,来发展学生初步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创新思维品质是一种新颖而有价值的,是在“学生碰到了引发客观需要的推动下以获得的信息和已贮存的知识为基础,综合运用各种思维形态或思维方式,克服思维定势,通过对各种信息知识的匹配,组织或者从中选出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或者系统地加以综合,或者借助类比、直觉、灵感等创造出新办法、新概念、新形象、新观念,从而使认识或实践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思维活动。”

创新思维本质上具有创新性、变通性、开放性、综合性、灵活性等特征,是各种思维的有机结合,它是建立在脑科学、思维心理学、创造学等科学的基础之上,其成分包括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深刻性、跨越性、多元性和预见性思维等,是一种动态的多角度、多层次的空间结构。研究和运用创新思维,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展示学生思维个性有着重要的意义,从而体现出教育以人为本的功能。

3、我们主张深入挖掘和张扬教材及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因素。既善于打破常规,具有创新性,又克服知识的离散性,力求将最基本的原理、概念、定理、方法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规律揭示给学生,以便转化为学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做到既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发展,又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和强化学习贵在创新的思想,使教材具有使学生乐于学习的价值。

4、积极引导学生产生创新学习的欲望形成创新意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他们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课堂教学就是要创设情境、提供资源,强化和满足学生的这种需求,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探索、研究。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创设一定的情境,一方面“引诱”和“迫使”无创造需要者“卷入”创造活动,形成尝试创新的心理意向,另一方面使具有主体自我表现、创造求新需要的学生形成明确的创新动机。

四、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