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身残志坚的故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身残志坚的故事范文1
一个理念领全片
以往做传统党教片,我们的习惯是追求“高大全”。但做微视频就不一样,因为微视频短小精悍,其传播特点和片长限制要求我们必须抛开以往的习惯,追求理念的简化。绝大多数微视频,其实全片只是为了表达一个理念。能把一个理念表达清楚,微视频的宣传任务也就完成了。
《独臂人生》就是如此。短短的5分钟里,全片只表达了一个理念:周长辉身残志坚。其实在最开始接触周长辉的时候,我们就被他的事迹感动了,觉得他身上亮点太多:身残志不堕,比一般的健全人还坚强得多;富而不忘本,以同情之心扶持村里其他残疾人与自己共奔未来;不妄自菲薄也不自高自大,当别人嘲笑他时他不在意,当他获得成功后对这个世界充满感恩……老实说,我觉得他的故事都可以拍成一部电影。但是我们能给这个人物的镜头只有5分钟,所以我们只能将中心思想简化,选取这个人物身上最本质、最打动人心的那一重象征意义。
我们用平实而又富有冲击力的画面组接,展现出这个身残志坚的汉子的坚强形象。片中用大量的画面展示了周长辉劳动的场面,让观众看看这个独臂汉子如何用残缺的肢体拿起锄头干活,如何在村服务中心为老百姓办理事务,如何写字,如何点钱,如何像一个健全人那样劳动和生活。周长辉在片中说:“我不觉得我是个残疾人,正常人能办到的我也能办到。”这其实也是本片的一个兴趣点,观众确实都想看看周长辉如何生活和工作。
意义虽只有一个,但其中也有层次。身残志坚,只表现到这一程度是不太够的,还需要一个更高的层次,就是周长辉如何办到很多健全人也难以办到的事。这是通过大量的写意镜头来展现的:他为残疾人鼓舞士气,带领他们走上创业路;他当选了村主任,开始为村里落实项目、发展产业;他踌躇满志,每天奔波忙碌,为自己的事业和村民的未来奋斗不辍。
以往的党教片一般会让主人公在片中谈谈自己的理想志向,m时表达出主人公对党的事业的热诚。但我们觉得本片不必如此。我们要把对人物的解读权利还给观众,只要观众能从故事中解读出向上的力量,短片的传播价值便已实现,又何必求全责备呢?
故事必须动人心
微视频必须有故事,必须以故事为主体,甚至于通篇都是故事。因为把解读的权利还给了观众,所以创作者不必加入主观的东西,不必人为地升华片子的意义,要把画面留给故事。
我们以往拍摄党教片,在选材时的重要标准之一是题材“有戏”,也就是要求所选的人物或事件有能让人眼前一亮的故事。在这一点上,微视频的选材标准其实也一样,都是挑选“有戏”的题材。只不过,微视频是在一个更加开放自由的环境下传播,面对的眼球资源竞争也更激烈,所以它对故事的要求便要更高一些,要选取典型环境下的典型故事。《独臂人生》的选材就是这一要求的反映。人物的独特性毋庸质疑,周长辉这样的人显然比普通人更能唤起观众的同情心和探知欲;故事的个性也非常突出,这样的故事必然有着比一般故事更加曲折的情节和更加深邃的内涵。
为了表现出周长辉身上的“戏”,我们在开篇采取设问方式,以一连串发问,既抖出情节包袱,也暗示出主人公需要面对的来自自身的和来自周边环境的各种困难,然后展开情节,将一个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半生娓娓道出。不过,娓娓道来不是讲“流水账”,必须要详略得当、突出亮点。周长辉致残后,重新走上人生道路是一个漫长而有故事的过程,讲出来会很有意思。但是这并不是本片要表达的重点,因为周长辉日后所达到的人生高度远远超过了基本的生存需求。所以我们对这个过程一带而过,着重讲述他如何奋发自强,在创业之路上百折不挠,直至成功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不仅如此,还要讲出抑扬顿挫和矛盾冲突。周长辉自食其力去创业,开过石场,办过酒厂,打过工,养过鱼,在周围人看来就是不停地折腾,可是干一样败一样。在这种情况下无数人都会选择认命,把生存追求一而再地下降,最后泯然众人。而周长辉却始终选择与命运抗争,跌倒爬起,一次又一次,从不服输。这个过程就像生命里的一首歌,抑扬顿挫又慷慨激昂。周长辉在抗争之路上一路狂奔,这种对命运的不屈,恰恰是他个人命运最牵动人心的特质。
党教微视频的新颖之处也在于此:与传统的党教片相比,微视频除了传播正能量外,还加强了对个人命运的关注。
真实深入是关键
微视频究其实质,仍然是纪录片的一个品种,是纪录片在新媒体领域的一个延伸。所以它在本质上仍要遵循纪录片的一些创作原则。真实性原则便是一条绝对不能逾越的红线。在手法上,微视频仍要采用纪实手法。
微视频制作的特点具有原生态式的生活味道,需真实地还原生活。《独臂人生》的整个创作都是记录真实的过程,是对生活进行观察、选择、纪录的结晶。在创作中,我们没有过多地渲染周长辉的过去,这一选择其实也是出于真实性的考虑。要表现过去,会导致画面匮乏,那么我们势必就要迫不得已地走回以往拍党教片时的老路――摆拍。微视频不是微电影,摆拍是非到万不得已时不能采纳的。片中也基本没有解说,一直是用画面和同期声来展现故事。我们先后三次前往蟠龙村,前后耗时半个月,拍摄周长辉的生活、劳动和工作画面,尽量用中景和特写镜头表现主人公正在进行时的一些细节,用长镜头来展现主人公的生活动态。编辑时,从238个镜头里精剪出一个5分钟的短片,既真实可信,又充满活力。
说不要摆拍,其实也不是绝对的。对于党教片来说,摆拍是一个能提高拍摄效率的选择。不过我认为即使摆拍,也要是那种不留痕迹的摆拍。在本片中,我们只是进行了有限的现场编导,安排的摆拍都是主人公重复其日常生活中琐事的一些场景。比如拍摄他起床打理自己,去的时候他当然早就已经起床了,我们就让他重新“起床”一次,在我们面前像以往那样穿衣洗漱。这样的摆拍无害于画面的真实性。
只是做到真实记录显然还是不够的,必须要在真实的基础上深入一步,做到深入记录。以往的一些党教片中,拍摄肢体残缺的人物时,经常会回避残缺部位,以免引起观众的不适。但是我们不这么看,微视频要抓住人心,就要反映一些牵动人心的画面。我们不但没有回避主人公的断臂,反而刻意地突出了断臂在画面叙事中的地位,不断地拍摄主人公用断臂做事、办公、劳动的一些细节。也许这些画面确实让观众揪心,甚至产生不适,但恰是突出主题的一个重要环节――不如此,怎么突出主人公身残志坚呢?
身残志坚的故事范文2
最近,我读了《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故事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故事的主人公叫汤姆·索亚,他是一个调皮鬼,他经常逃学,喜欢偷吃波莉姨妈的饼干,常和别的孩子打架,跟大人们唱对台戏……但他聪明活泼,正直勇敢。在与坏蛋印江·乔埃的较量中,义无反顾挺身而出,最终战胜了坏人。
我真佩服汤姆的勇敢。我就缺乏他的这种勇敢。有一次,我正在教室里写作业,班里最坏的“捣蛋鬼”冷不防从背后打了我一下,我一惊,只瞪了他一眼,没理他,继续写作业。可“捣蛋鬼”又来打我,我的心里直冒火,真想狠狠地扁他一顿,可我又打不过他,只好忍气吞声。后来我想:我要是有汤姆的勇敢,就不用那么委屈了。
坚强勇敢能够克服困难,取得骄人的成绩,像身残志坚的张海迪,还有汶川地震小英雄林浩……他们都非常勇敢,有很强的毅力,令人敬佩。
我也要做一个勇敢的人。
身残志坚的故事范文3
一、讲述音乐故事,进行励志教育
《课程标准》规定的音乐课程的总目标包括“培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等方面。在每一位音乐家身上,在每一部音乐作品的背后,都或多或少地发生过这样那样的故事,这些故事或令人敬佩,或使人叹息,或催人奋进。
在凤凰国标教材中,就安排了一些励志类的音乐故事,如《欢乐属于所有的人》(三年级下册)中以色列著名音乐家帕尔曼虽双腿残疾但身残志坚的故事;《贝多芬的“田园”》(四年级下册)中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忍受着耳聋的痛苦谱写《第六交响曲》的故事;《他的心始终在祖国》(五年级下册)中波兰著名作曲家肖邦,不顾病痛和哀怨坚持音乐创作的故事,等等。如果在教学中注意挖掘其中的深刻内涵,就一定能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健全人格,使其受到很好的励志教育。
《贝多芬的“田园”》以生动的笔触介绍了德国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忍受着耳聋的巨大痛苦,谱写世界名曲《第六交响曲》的故事,赞扬了他身残志坚的精神。教学中,笔者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其中的部分乐章,把学生带入美妙的音乐世界。笔者不失时机地启发:“贝多芬耳朵已经失聪了,他还能谱写出这么动人的音乐作品。同学们都是身体健全的人,难道不更应该认真学习吗?”话音刚落,教室里先是一片寂静,接着就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从学生们充满稚气的小脸上,从他们热烈的掌声中,笔者感觉到这节课的教学达到了预期目标。
二、理解音乐内容,拓展知识视野
音乐内容在音乐美学的领域中是一个复杂的论题。简单地说,音乐内容就是指除了人们所听到的具体乐音之外,还在心理、思维、感情世界中得到的一些领会、领悟和感受。凤凰国标教材选编的一些外国音乐作品独具匠心,各具特色。如日本儿歌《幸福拍手歌》(二年级上册)表现了孩子们幸福时拍手欢笑的情景;印度尼西亚民歌《木瓜恰恰恰》(三年级上册)表现了人们叫卖水果的欢快场面;捷克歌曲《沃尔塔瓦河》(五年级下册)则通过展示捷克沃尔塔瓦河瑰丽庄严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学生能了解国外孩子的欢乐童年,能领略异域的风俗人情,能欣赏异域美丽的自然风光,知识视野一定能得到很大的拓展。
美国著名作曲家福斯特的《故乡的亲人》(六年级上册)是一支世界名曲。整个曲子旋律优美,曲调凄凉,表现了美国黑人怀念远方故乡和亲人的思想感情,也表达了作者对黑奴的同情。在拓展学习中,笔者伺机介绍了这首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从而使学生初步了解了白人殖民者贩卖非洲黑奴到美洲,使他们背井离乡、客死他乡的悲惨历史。这不仅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歌曲内容,还丰富了他们的历史知识。
三、了解音乐文化,培养包容心态
《课程标准》指出,应引导学生通过系统地学习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情,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凤凰国标音乐教材所选编的外国音乐作品,充分展示了当今世界许多民族和国家丰富而多样的音乐文化。如德国儿童歌曲《请你和我跳个舞》(二年级下册)表现了孩子们携手共舞的友情与欢乐,罗马尼亚歌曲《霍拉舞曲》(四年级上册)表现了罗马尼亚人民开朗乐观、热爱自由的性格,斯洛伐克民歌《跳吧 跳吧》(六年级上册)则表现了劳动人民载歌载舞、庆贺丰收的场景。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认识到世界音乐文化的多元性,还能形成对优秀外来文化的包容心态。
身残志坚的故事范文4
读完,我深深地被丑小鸭它的性美所感憾。丑小鸭受了这么大折磨,但它仍然有自信心、始终没有放弃,最终还是靠自己的努力变成一只白天鹅。这时我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每当我遇到一点困难挫折,对自己就失去自信,放弃自我,所以我始终没有勇气向困难挑衅,我觉得很惭愧。这时我又想到了残疾人。就说这次残奥会吧!在比赛中,中国队得了很多金牌。看残奥会的观众,都认为这些残疾人和正常人比赛一样简单。但是谁会想到,在他们的背后有多少辛酸的故事与流下了多少辛勤的汗水啊!正是这些运动员,他们没有自暴自弃,每天坚持训练,敢于向难以克服的困难挑战,终于取得卓越的成绩。他们都赢得了一块又一块的奖牌。既为国家争光,又为自己闯出了一条人生的康庄好道路,真是身残志坚啊!试想,如果他们早就失去信心、自暴自弃,会拿到这样好的成绩吗?
看了这本书,我感受特深,也更加使我懂得了:在人生的道路上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或挫折,但只要敢于面对,不轻言放弃,树立自信,勇于挑战,前途就会露出希望的曙光!
我真喜爱这本书!
指导老师:谭翠珍
身残志坚的故事范文5
读海伦•凯勒的《我的故事》,使我深深的震撼了!海伦•凯勒三岁时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但是她没有屈服于命运的摆布,而是顽强地与命运作斗争。
海伦•凯勒的妈妈在她7岁的时候给她请了一个老师,就是安•莎莉文老师,老师对她非常严格。在老师到来之前,海伦因为看不见听不着,常常脾气很坏,吃饭的时候都是用手抓,后来被老师强行纠正过来,改用勺子。她的种种桀骜不驯和各种坏习惯都被一点点的改了过来。在老师的教导下,海伦逐渐意识到世界的美好,以顽强不屈的精神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想想看,生活在黑暗的无声无息的世界里,是多么的无助和无奈!对于我们健全人来说易如反掌就能做到的事,对海伦而言却是多么不容易做到的啊!当她学会拼写第一个单词“doll”(娃娃)的时候,便兴冲冲奔到楼下伸出手骄傲地告诉妈妈,这可是她一生中的大事儿啊!后来老师一遍一遍地在她手上拼写,海伦也一遍一遍地反复地练习,她珍视生活中的每一缕阳光,欣赏每一片绿叶。我们健全人司空见惯的事,在她眼中都变成了像宝石一样珍贵。她后来写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感人至深,发人深省,令人回味无穷。之所以有后来的成就,与海伦的热爱生活,顽强不屈的抗争精神是分不开的。
掩卷沉思,百感交集。海伦•凯勒——一个身残志坚的人,一个不屈不挠的人,一个乐观向上的人,一个值得我永远学习的人!每当我懈怠的时候,是她给我动力,催我奋进!
海伦•凯勒——我崇敬的人!
身残志坚的故事范文6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一本传递希望的励志书籍,我的感受特别深刻,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先卖个关子,先听我娓娓道来吧……
这本书的作者是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这本书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
我实在佩服她的乐观,在困难面前,她没有像大多数人一样灰心丧气、自暴自弃,而是用她的乐观作为人生道路上前进指示灯。原来,命运石可以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但前提是不能放弃自己,只要活着一定有希望!每个人就像是被上帝咬过的一口苹果,不会有十全十美的人,上帝关了你的门,不要灰心丧气,因为与此同时,他也为你开了一扇窗。弱者,因此学会自强;愤世者,因此学会感恩。我要像海伦·凯勒那样,对生命、知识的无限热枕和渴望,不断克服困厄,挣脱生命中黑暗的束缚。她就是一位从黑暗沉寂世界走来的光明天使。尽管生命是那样脆弱,但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爱、勇敢和感恩给予人类最强力的支撑。即使面对生活的各种无奈,只有心中有希望,小小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心中有爱,有希望,有对生命的热情,我们就能迎难而上!
“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个伟大的心灵对话。”这是这本书的最佳注脚,因为,感人至深的真实故事,正是传颂久远的励志经典。她一生中都活在黑暗中,但她靠着一颗不屈不挠的心,用他87个黑暗无声的春秋创造了一个人类的奇迹——她不仅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挑战和改变自己的命运,还用爱心去拥抱世界,用生命的全部力量,使一家家慈善机构拔地而起,通过自己的文字和行为传播给所有不幸的人,带给他们光明和希望。来吧!从现在开始,我们要行动起来,珍惜现在的健康身体,做出对社会有益的事情!
六年级:李悦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