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汝昌百家讲坛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周汝昌百家讲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周汝昌百家讲坛范文1

关键词:电视媒介;娱乐化;破碎化;教育功能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9-0140-02

一、中国电视媒介下的教育功能形式

1.有形的教育功能体现――中国电视教育节目。所谓有形的教育节目,就是指以教育作为出发点以及最终目标的电视节目类型。从电视节目的主题构思、市场定位、编排策划等方面都以教育为目的,公开地对受众进行教育。

电视媒介教育功能的一大优势在于,受众不受年龄和文化水平的限制可以自由地选择接触媒介信息,无形中扩大了信息的覆盖面和公信力。但是,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也招致了异常激烈的竞争,随着时间的推移,改变了中国教育节目的教育本质,而逐渐转化为一种娱乐性节目。

以2001年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百家讲坛》节目为例。该节目虽在制播初期被冠以电视版“百科全书”的美誉,但其中涉及的各类学术话题略显高深晦涩,而且开讲人也都是学术大家: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周汝昌等。因而收视群体定在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观众。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些在学术界颇具权威性的学者们却无法对电视节目理想的收视效果提供保障。鉴于此,发展中期的《百家讲坛》便将节目的专业性大幅度降低。由著名清史专家阎崇年主讲的《清十二帝疑案》作为头炮,收视率一路飙升。2004年,基于中期的良好收视效果,《百家讲坛》栏目更将收视群体细化为初中教育文化水平的观众。如此一来,以幽默易懂方式讲述中华文化的于丹、易中天等成为当红一时的“通俗”讲解者。

那么,从高端、权威到通俗趣味,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转变?

从节目定位的不断变化上不难看出,收视率是至关重要的因素。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带来的激烈竞争,使得追求收视率最大化成为各家电视台的首要目标。将收视率与广告额作为硬性指标的作为所造成的后果之一就是,教育节目的娱乐化。将收视率作为成功关键的唯一因素,就是把电视节目中具备教化功能的文化节目同纷繁迷眼的娱乐类节目置于共同准则之下,具备各自特殊功能的电视节目差异就此抹平,从而造成中国教育电视节目务必按照拥有较高收视率保障的娱乐节目的那套制作理念和游戏规则来设计自己的节目,将教育节目推向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之中,如此一来,才可能有与娱乐节目竞争,收视率才不会持续不理想。但也正是如此偏离的制作理念,使得教育节目不得不走向娱乐化的道路,且不能停下脚步。

2.无形的教育功能体现――广告与电视剧。所谓无形的教育功能体现在电视媒介中大量充斥的广告、文艺节目、电视剧,他们以娱乐大众、宣传产品等方式出现,并没有明显的教育功能的体现,但是宣传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它以符号暴力的形式强行进入受众的思想中。然后对受众的观念、态度和行为作出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这种案例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

益达广告可以算是一则典型案例。益达广告最为流行的广告词是:“要两粒在一起才是最好的。”这句广告词配合广告中具有故事情节的一对男女之间微妙的感情出现,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广告中人物的心理。但是商业广告归根到底是为了宣传商品,而不是表达一个故事。“两粒在一起才是最好的。”这句话实则利用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向受众灌输一种概念,那就是益达口香糖一次要吃两粒,作为商家这不失为一个上上策的营销策略。没有任何人强迫消费者去购买益达口香糖,也没有任何教科书或者教师告诉你要吃,但是伴随着广告中的明星效应、故事情怀以及这句经典的广告词,我们被“教育”在吃益达口香糖的时候要两粒一起吃才最好的。

另外,在如今的中国电视剧市场上,穿越剧早已占据电视剧市场大壁江山。在穿越剧中首当其冲的只怕非于正的穿越剧莫属。于正剧之所以获得如此大的成功和以下原因有直接关系。首先,人设更符合现代受众期待――王侯将相或富家公子与命途坎坷的少女。男主角对女主角始终不离不弃,且如英雄般救女主角于各种困境。以至于将许多雷人现代语言、各种电视剧经典桥段以及历史事件移花接木创造情节的开展,都是为了迎合受众的现代心理;其次是美轮美奂的服装造型,以俊男美女的阵容打造电视剧的生产是不变的信条。这种电视剧制作信条,很明显是以受众的注意力为指向标的生产模式。新鲜感、推陈出新这些词语换一个说法就是要迎合受众,避免受众的审美疲劳,娱乐倾向不言而喻。

二、中国电视媒介教育功能的特点

1.电视教育娱乐化。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描绘到:19世纪美国近乎所有的村庄都建造了能够容纳1200至1500人的演讲厅。夜幕降临,村庄里的人们就会进入演讲厅,在那里最富见解的知识分子在为这些普通的甚至有些粗鄙的“乡下人”做着关于理想与人类文明的演讲。我们仍然无法想象这些知识分子为何如此“信任”坐在他们面前的“乡下人”?毕竟在他们演讲中存在着精妙而复杂的句法结构,严肃的理性思维以及精确的理解力。这种严肃、理性、专注的教育在当今电视媒介教育功能感染下就像是天方夜谭。

周汝昌百家讲坛范文2

那么,在追慕大师风范的道路上,我们应该去做些什么呢?

一、读书贵坚持,视野当开阔

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我们倡导学生读书,教师必须酷爱读书,尤其要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读《论语》,读《诗经》,读唐诗、宋词,读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读卢梭的《忏悔录》。读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读莫言。另外,我们还要有效利用网络电视等传媒去“读”,这不是指消遣、聊天,也不是指去阅读一些浮浅、零碎、取乐的游戏文字,而是指要走近“百家讲坛”,去看周汝昌解读《红楼梦》,去看“王立群读史记”“易中天品三国”,去看鲍鹏山讲“孔子是怎样炼成的”,钱文忠讲《三字经》《弟子规》,康震讲“唐宋家”,李山讲“春秋五霸”。我们要去看“唐风宋韵”,去看“文化中国”,去看“电视散文”,吸纳百家,腹蕴诗书,才高八斗,向大师靠近。如此,我们才能引领学生将阅读当作生命的一部分,才能以自己开阔的视野拓展学生的视野。

二、学养须丰厚,思想应深邃

语文教师必须有丰厚的学养,有深邃的思想。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不能停留在浅层次,不能以传授知识为主,要利用一切临时生成的教育契机给学生以点拨,点燃他们的思想火花,指引他们人生的道路。比如当学生在黑板上写下张爱玲的名言——“牵手是一个很伤感的过程,因为牵手过后是放手”时,笔者便以此为切入点,在盛赞张爱玲几近天才的文学才华的同时,讲述张爱玲与胡兰成在爱情生活上令人叹惋的不幸遭遇,谆谆告诫同学们,爱情不相信天真,不相信冲动,以此提醒个别过早涉足恋爱领域却又不能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业关系的同学,这样就有了活生生的事例,而不至于形成空洞的说教。当所学文章中谈到齐桓公的辉煌霸业时,笔者便讲述齐桓公晚年因为不听管仲临终的劝告,用人失误,造成被活活饿死、尸体几十天无人问津的悲惨历史,以此让学生懂得听取忠告的重要性,也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担当重任,播下善于察纳雅言的种子。如此,我们才能以自己丰厚的学养来滋养学生,以自己深邃的思想来濡染学生。

三、语言求精辟,课堂要灵动

让学生掌握精辟的语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使命之一。笔者坚持让学生每天摘录并背诵一个名言警句,比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心晴的时候,雨亦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亦是雨”“上帝让谁灭亡,必先让其疯狂”“耐得住寂寞,才守得住繁华”等等。

教学语言体现着教学深度。笔者力求在课堂教学中达成语言的精辟,笔者精心锤炼的不少句子学生都当作“老刘名句”记录下来,比如“今天的努力程度,决定明天的幸福指数”“不付出常人难以付出的努力,就难以达到常人难以达到的高度”“使我痛苦者往往使我强大”“若得到了不该得到的,往往会失去不该失去的”。有一次学生写作文,题目是“滤网”,笔者要给一名学生修改作文,准备刊登在我们的《梦苑》小报上,当时觉得开头不上层次,应加个警句,经过思考加上一句“有位哲人说,‘面对芜杂的声音,需要学会过滤’”。出了《梦苑》之后,有些同学摘抄这个名句,并探究这位哲人是谁,笔者说其实这位哲人就是自己,因为有关“滤网”的名句几乎找不到,加上当时交稿时间紧,所以情急之中,笔者就冒充哲人说了一句。这种“浑水摸鱼”的做法虽不值得提倡,但对推动学生的语言向精辟靠近确有一些好处。

在课堂上,除了语言的精辟,更要幽默风趣,要让学生在生动活泼中,在饶有情趣中,在文化光辉的照耀中,获得知识,增长智慧,提升能力。

四、热情常饱满,写作必坚持

一名充满活力的教师,应当时刻以饱满的热情面对学生,以执著的追求感染学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写作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有坚持写作的热情。要向鲁迅、朱自清、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等大师学习,一边教书,一边写作。在引导学生读书、作文时,笔者也有选择地向学生推介自己发表的一些文章,如《为自己留一道缝隙》《为自己点一盏灯》《小狗也是一道风景》《考试之后不胜愁》等,让学生阅读、思考,以此树立标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教师的示范效应不是一般的说教所能比拟的。一个善于写作的教师通常能培养一批喜欢写作的学生。

五、铁肩担道义,妙手续魂香

文以载道,薪火相传。语文教师应是精神的导师,应是人文的楷模。承载着民族文化传承历史重任的语文教师,要有一种对社会的担当精神,要像鲁迅、闻一多、朱自清、陶行知等大师一样,关注现实,关注民生,关注国家,关注民族,弘扬正气,担当道义。同时,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让作为民族魂的血液汩汩流淌,绵绵相续。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