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居安思危的事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居安思危的事例范文1
案例背景
在年级管理工作中,以班级为最小组织单位,以班主任和学科教学为最小实施单元,在承认并贯彻“教学质量是德育管理质量的副产品”的前提下进行年级的德育与教学的统一管理,是我们的基本认识和总体原则。从教学看德育,从教学看管理,如同“执果索因”,探求的目的绝不会偏离事物的本质。
但是,在当今以数据引领管理和管理决策的时代,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原有的年级管理模式和运行方式,仍然没有达到数据时代应有的分析质量和分析层次。
1.借鉴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手段和数据分析,形成管理的数据思维,实现从“经验型”到“数据型”的转变
(1)数据思维要求年级管理从对学生成绩、班级成绩的粗糙了解,转变到精细的数据分析和对数据特征及规律的把握。
(2)数据思维要求年级管理从对考试中某一群体成绩的粗糙了解,转变到精细的分类和对每一个体特征的把握。
2.借鉴大数据时代的管理理念和组织原则,明确与挖掘管理对象的本质,实现从“分数型”到“知能型”的转变
(1)重新审视传统的“一分三率” (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和低分率)关注的是什么,从学校及教学管理层关注“一分三率”,转变到学生和教师共同关注数据分析反映出来的知能问题。
(2)“知能型”分析不仅仅把进行教学分析的主体放在年级管理人员、班级管理人员一方,更注重把成绩分析的主体放在学生和家长一方,从而引导“教”的一方改进“教”的方法,促进“学”的一方改进“学”的策略。成绩分析更应注重使学生和家长参与到分析和质量评估的过程中来。
3.借鉴数据挖掘的思想,从“横断型”转变到“追踪型”数据分析,并确切地表现为决策、管理与实践(1)从对一次考试的深入分析,转化到深入进行历次考试的纵向分析,并进行数据的比对。
(2)通过追踪分析多次考试成绩的变化规律,转变到思考教与学和管理细节,不仅仅是阶段性的决策与措施,更重视反思若干个连续的时期的措施与管理的系统工程的实施。
4.管理的精细化必然要求评价指标化、数据化,教学与德育管理中的数据存储与数理统计,需借鉴大数据的“数据存储仓库”和“网络数据分布”手段
(1)借助于计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以往不能或难于进行的分析将被解决,但这需要评价人员革新观念和管理方式。例如,在传统的模式下,数据以“一周”或“一月”为周期的阶段性汇总和分析,以体现被观察对象的阶段表现。而在分布式数据存储模式下,数据可随时以任何时间间隔汇总与分析,并以方便的图表化方式呈现规律与状态。
(2)以往的成绩分析,因其技术性及专业性,只能由专业技术人员操作,而借助现有的计算技术和统计模型,成绩分析已经成为学生、家长和普通教师提取信息的操作。
(3)数据及分析结果的可靠存储和检索、便捷的提取和访问、即时的分析与使用,使得“用数据表述事实”、“用数据权衡资源调配”、“用数据判断决策”和“用数据改进管理”成为现实。
(4)以数据技术、计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背景的数据分析、结果描述的数据思维成果,是教学资源的组成部分。同样,教学与德育的管理层、年级组长、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需要进行教育评价、数理统计和组织管理知识的自我“充电”,毕竟统计与评价是一门综合的科学。
案例问题
在实践工作中,我们发现在学校及教学管理层中所强调的“一分三率”标准,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策略,并成为教师教学与管理的事实标准。这种依据“一分三率”的管理目标,在指导教师教学时,使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较好地针对每一个人,同时,各学科之间也将失去联系与沟通,从而优势力量与优势资源不能集中,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学生“偏科”和教师“拼抢”时间现象成为普遍。正因为过度关注“一分三率”,学生的层次差距、班级的针对性管理就成为笼统的分析,而不能建立在数据基础上清晰地描述年级和班级之中出现的层次分化,也不能建立在如何调整后续工作的思考上。
我们在多次以数据进行思考的成绩分析的尝试后,逐步认识到要尽可能引导教师以数据来分析和反思成绩分析所反映的知能问题。这种引导,不是仅限于“一分三率”,更注重直观化、图表化和数据化问题,体现成绩分析中表现出来的学生整体结构问题、阶段性问题、时序性问题和层次问题,从而追踪和返回到教学问题、班级管理问题以及家校互动问题。这样的分析,就把年级管理的上层与下层,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作为一个系统有机的整体,完全纳入到问题的分析之中,形成教育与思考的合力。
问题解决
1.在年级教学管理中,关注班级整体和学科整体的分析与比对
(1)关注各个班级的学科成绩是否均衡,从差异上观察班级与任课教师特征。通过统计的方法,得到某次考试的班级“学科成绩均衡图”,直观反映单次某一班级各学科的优势。这样,结合“各科成绩对班级贡献度比较”,年级组长、班主任可详细掌握班级各学科学习情况和动向。
(2)关注各个班级的历次总分的追踪性对比。基于网络存储的数据,可方便地得到“历次考试成绩总分对比”图表,由此可追踪班级整体发展和规律,借以研究一个时期的班级发展情况;若参考“总分”、“名次”和“标准分”的追踪性对比,则可反映不同侧面,如学生是否出现了层次的分化等。
(3)年级组长与班主任可通过数据存储仓库,提取到其他数据,如通过“考试总体情况”数据、班级历次或单次的成绩册来细致研究每一位学生,或者某一特异性群体的学生;查看备课组长、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数据报告,则可反映教学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再次强调,德育管理与教学管理是密不可分的,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本质上有些就是德育管理中的问题;而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有些就是教学问题。
2.关注备课组,研究纯粹教学上的细节问题
(1)关注备课组,从统计学角度细致研究整体与个体、全局与部分。可以用统计的方法研究单学科或总体成绩的单次考试成绩“箱线图”。“箱线图”可以最直观地反映五数总括(最高值、最低分、中间分数、上下四分位数)和数据散布规律、异常值。当然,若对统计图表较为熟悉,也可以分析和使用“茎叶图”,则可更为细腻地刻画班级学生成绩分布情况。结合“班级平均成绩—班级标准差对比表”,则可反映学生成绩的集中或离散与总体平均分情况。
(2)关注备课组的单一学科历次考试班级对比,以追踪教学与管理的变化。使用“标准分追踪对比图”来反映班级成绩的变化,则使对比不再依赖具体试卷难易等情况,可以真实地反映整体与个体到底是进步了,还是后退了。同样,在标准分计算时所反映的差异数值,则可反映班级学科成绩的变化,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教学与管理的协同性。
若备课组长参考“卷面质量分析”、“命题分析和能力分析”等数据,则从知能基础及学生个性特点上把握管理中的问题。当然,我们也可以参考班主任数据、任课教师数据,进一步去研究和反思问题。
3.关注学科教师的统计数据,以探求教学、管理和学生群体的知能问题
(1)学科教师分析成绩,应关注发展性和“人”的因素。只依赖一种或几种统计方法来表现和反映学生成绩、教学成绩不完善,也不客观。但它是必然的导向。同样的,没有建立数据模型,不从数据出发,不用数据说话,这种分析的科学性与可靠性,就更为荒唐了。在当前已经进入“细节管理”、“数据管理”的时代,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竞争与发展,本质上是某一方在管理中极为微小的进步超越了对方,那种一方大幅度超前于另一方而获得发展的时代,几乎一去不复返了。
(2)统计的学生数较少时,对数据更有意义的处理,不仅仅是统计,而是分类、追踪和挖掘。从学科教师角度看,较少学生的分数是否趋中或正态,现实意义不大,此时针对个体进行深入分析的意义更大。
(3)学生成绩相对于知识、习惯、能力、态度等,在成绩数据上是如何表现的,需要对现实与发展同时关注,而不是只关注现实或发展的一种情况。必须承认,学科教师的数据统计知识的素养和能力,技术与数据的支撑,也会影响到成绩分析的效率和质量。
(4)学科教师“追踪性”地关注班级整体情况。借助当前计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强大优势,可从各个角度研究班级总分、对比历次考试成绩的变化、研究各分数段人数分布。关注进步与退步的具体学生,落实、定位到个人,以解决管理的各个细节问题。
(5)反思个体作答与试题情况。学生在考试中的反映,本质上是操行的意识与习惯问题。例如,以网络技术采集数据,可从学生作答的“小分统计”,研究每个题目的得失分;“知识点统计”对应到知能问题;“错题名单”对应到个人。基于数据采集技术和分析技术的作答分析,实现了人、题、答的一一对应,从而为“定位”和“盯人”做出了技术和实现的准备。三个要素的对应,本质上指出了教学与管理中要寻找的问题—— 个体与知识、能力的情况与后续管理。
利用数据分析,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发现“经验性”的容易知识点,数据却显示出现实与经验的大相径庭。数据会揭示教师、学生和教与学双方作用的变化,时代背景,社会背景等情况的不同,以往的经验和固有的做法,需要进行调整和改变,而数据则将显示这种改变与方向。
(6)从数据指导管理,让数据说话,以指引学生进行自我反馈、自我监控和内省性的学习与自我管理行为。数据的这种指导作用,不仅仅表现在学生身上,也将指引教学的管理。例如,提取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二次利用作答分析数据,做出知识与能力的考点“灰度矩阵图”,用灰度表示通过程度,迅速掌握个体的知识(或能力)的薄弱点,迅速对学生进行辅导层面的分类。这是一个富有启发的实务性的工作,它可以被利用到管理的很多方面。
案例反思
学校的年级管理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系统管理工程,涉及教学、德育和组织管理的资源调配等方面,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年级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成绩及操行表现的整体提高,达到上级管理部门和社会的需求。
管理必然要涉及评价。以“教学管理”带动“班级管理”,为教学管理在年级层面上形成一种数据所表现出来的有积极意义的客观性描述,这种客观性描述,描述教与学的事实本身,促进教师思考与改进,促进学生思考与改进,同时也促进年级管理人员和家长、社会在服务层面上改进服务质量。借鉴数据时代的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的技术与方法,实现成绩统计与分析从“经验型”提高到“数据型”,以实现管理与评价的科学性;从“分数型”深入到“知能型”,以实现管理与评价的积极性;从“横断型”转化到“追踪型”,以实现管理与评价的发展性。在这三个方面力量综合起来的状态下形成师生自我反省并积极改进的价值管理理念,从而能够调动全员管理的积极性,尽可能规避只有年级管理人员才去管理年级的局面。
居安思危的事例范文2
大树上住着天鹅一家,有几根细藤正沿着大树向上生长。老天鹅发现后,要孩子们赶快弄掉藤蔓,被孩子们拒绝了。几年之后,藤蔓长粗了,也长高了,一个猎人顺着藤蔓爬上了大树,并在天鹅的落脚处放了套子,结果天鹅一家都成了猎人的俘虏。
请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角度作文。自行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与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
这是一则寓意型的材料,故事的主人公是老天鹅和小天鹅,而猎人、藤蔓是次要对象。材料可概括为:小天鹅未听从老天鹅建议弄掉藤蔓,使天鹅一家成为俘虏。按照看结果找原因定主意的方法,我们可以有如下立意:
一、从小天鹅角度
小天鹅没有听从老天鹅的建议,一意孤行,最终成为猎人的俘虏。
立意参考:
1 要善于听取忠告;
2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3 要居安思危,要防患于未然;
4 不要养虎为患,放松警惕;
5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二、从老天鹅角度
老天鹅告诉小天鹅把藤蔓弄掉,但并没有告诉其原因,所以被小天鹅拒绝了。
立意参考:
1 “育”人以道,“管”之以“道”;
2 教育需要手段。
三、从藤蔓角度
藤蔓初长时不被人注意,但天长日久后却成了天鹅一家的致命隐患。
立意参考:
1 祸患常积于忽微,防微杜渐;
2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四、从猎人角度
猎人发现了缠绕着大树的藤蔓直通天鹅的落脚处,就顺着藤蔓爬上了大树,轻而易举地抓住了天鹅。
立意参考:
1 善于抓住机遇;
2 善于发现并利用有利因素。
在写作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以下易犯的错误:
1 穿鞋戴帽。如“细节与成功”,着重论述因为注意了某个细节取得了好的效果,但材料中的“细节”却是不好的方面,所以容易出现套题现象;又如“用望远镜看世界”,着重论述了要有远见才能成功,而没有与忧患意识联系,有转移话题之嫌。
2 立意偏题。如日积月累,掩耳盗铃,善于观察,坚持到底等。
3 引议失当。论证中缺乏对材料的分析,没有做到引议结合;或者在原材料上打转,削弱了文章的说服力。
4 堆砌实例。一味地罗列事例,缺乏分析,不能更好地论证观点。
居安思危的事例范文3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忧患意识教育;教学层次;内容和导向;教学方式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1-0211-02
一、《形势与政策》课程是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的有效平台
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是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有机成分。忧患意识是人们基于各种危机的存在而形成的特殊意识形式,其基本内涵包括人们诚惶诚恐的危机感、悲天悯人的忧虑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以及由此生发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以在读大学生作为教育对象、以危机事例为教育素材,以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危机感、忧虑感、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教育目的。当前,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并非显性的、硬性规定的教育课程,其具体内容、教学时间完全依靠教师灵活把握,但它融贯于高校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实实在在地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有机成分。自然,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也是《形势与政策》课程不可或缺的成分。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的有效平台。《形势与政策》课程通过分析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的方式来阐明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以及对学生进行形势观和政策观教育,具有时事性、理论性、前沿性、时效性等特点,是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直接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大学生进行忧患意识教育,具有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所不具有的优势:其一,课程的时事性特点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关注,借此可以扩大忧患意识教育的影响度。其二,课程的理论性特点能让学生确立观察时事的观点、立场和方法,借此可以强化忧患意识教育的深刻度。其三,课程的前沿性特点能开阔大学生的视野,借此可以拓宽忧患意识教育的广度。其四,课程的时效性特点能让学生在时事的快速变化中加深对忧患的敏感性,借此可以加快忧患意识教育的速度。如此,《形势与政策》课程可以成为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的有效平台。
尽管《形势与政策》课程在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上体现出了较好的平台优势,但是由于该课程的教学时间少、内容不固定,这一优势的发挥有赖于《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忧患意识教育的教学层次、内容和导向的精心设置,同时还得特别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安排。
二、《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忧患意识教育的教学层次、内容和导向
(一)《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忧患意识教育的教学层次
从忧患意识的层次来看,有较低层次的忧患意识,也有较高层次的忧患意识,前者大多仅仅停留在危机感、忧虑感阶段,后者则由忧虑感发展到紧迫感,再升华到了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对待“忧患”的科学态度,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危机感、忧虑感、紧迫感,并帮助他们逐步树立起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因此,《形势与政策》中忧患意识教育的教学目的的设置也应具有层次性。一般来说,需要设置完整的教学目的序列,亦即在教育中要依次让学生形成危机感、忧虑感、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如在教师为主导的授课环节中,可以通过引入忧患意识教育的具体的、典型的事例,把“危机”、“风险”摆放在学生面前,通过讲解引发学生去“忧虑”,然后分析形势以凸显“紧迫”性,在此基础上再阐述大学生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势利导,层层深入,最后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在特殊情况下,如学生已充分了解危机的存在,或者学生的意识已经出现了紧迫感,或者教学时间不允许,可以省略、删减其中某些环节。另外,在关注层次性的同时,还要凸显教学的重点。不能停留在仅仅让学生停留在危机感、忧虑感、紧迫感的低层次层面,更要让学生升华到责任感和使命感层面,而且后二者往往是不可忽视、不能省略的重点教学目的。
(二)《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忧患意识教育的教学内容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体系,其教学内容变化快,覆盖面大。一般而言,关于忧患意识教育的课程内容很少以单一专题的形式出现,它们主要散见在其他专题之中。这些内容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如从忧患的社会表现领域来看,大致可分为政治、经济、科技、道德、生态等方面的忧患意识教育;从大学生切身关注的热点来看,有网络、就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忧患意识教育;等等。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总书记指出“要奋斗就会有困难有风险”,突出强调“四个一定要”,其中第一个就是“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当今中国社会中存在的一些腐败问题、经济危机问题、科技差距问题、道德滑坡问题、生态危机问题,它们都会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频频出现,教师不可能也不应该回避这些问题。而大学生切身关注的热点如网络沉迷问题、就业困难问题、人际关系困境问题,虽然在课程中涉及较少,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由社会领域中的忧患问题引申、生发出来,使之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从而引起学生更深切的关注和思考。大学生关切的许多忧患问题都可以放置在更广阔的社会“形势与政策”中,因此教学中应做好“结合”工作:如网络沉迷问题可以和科技忧患意识教育相结合,就业问题可以和经济忧患意识教育相结合,人际关系困境问题可以与道德忧患意识教育相结合。
(三)《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忧患意识教育的教学导向
忧患意识教育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忧患意识,从性质来看,有正确的忧患意识,也有不健康的,甚至错误的忧患意识。事实证明,忧患意识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会导致非常严重的消极后果。从效果来看,可以分为积极的忧患意识和消极的忧患意识。所谓消极忧患意识,指的是忧患意识的内涵出现了偏差和变异,由此会导致一些负面后果的出现;而积极忧患意识,指的是内涵正确且能产生正向效果的忧患意识。当前大学生忧患意识存在的问题有两种情况:一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健康的,甚至错误的忧患意识;二是在还缺乏积极忧患意识同时,仍在滋生消极忧患意识。
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进行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正确的导向性。一方面,要积极宣讲不同领域的忧患意识的正确的、积极的内涵。如近来的事件激起了广大大学生忧国忧民的民族忧患意识,但是对如何真正做到理国却缺乏一定的认识。《形势与政策》课程在讲述国内国际形势的时候,不妨专门剖析“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何看待抵制日货”之类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把大学生培养成积极上进、开拓创新,能吃苦耐劳、能居安思危、能经得起各种风险考验、能真正担当重任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另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大学生消除消极忧患意识,形成积极忧患意识。当前,一些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淡漠等问题,更有甚者,其忧虑感转变为自卑感,紧迫感演变为焦虑感,责任感、使命感退化为虚无感。产生这种现象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形势与政策》课程在涉及这些令人忧患的消极面时切不可故作惊人之词、火上添油,而应该理性把握、辩证分析,教育学生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危机、用切实的行动去解决问题。
三、《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忧患意识教育的教学方式方法
从教学内容看,《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忧患意识教育应该提倡片段式教学与专题式教学相结合。根据忧患意识教育教学内容在整个课程中分量的多少,可以分为片段式教学与专题式教学。片段式教学中,教师在授课时适量适时引入相关的忧患意识教育的内容,其特点是内容较少,灵活性强,更适合即兴发挥。专题式教学则以忧患意识教育为教学主体内容和教学主要目的,特点是目的性强,信息量大。因为课程课时少,当前《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忧患意识教育,一般以片段式教学居多,因此忧患意识教育的效果会受到限制。但完全可以根据形势与政策的需要,精心打造专题讲座,诸如“周边安全形势与民族忧患”、“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忧患意识的培育”等。总体上看,《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忧患意识教育可以采取片段式教学与专题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这样就可以做到忧患意识教育非但不缺失,而且经常有。
居安思危的事例范文4
一、学会感恩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曾经说过:“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唐朝诗人孟郊也曾感叹:“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乌鸦尚且知道反哺,羔羊尚且能够跪乳,为了教会学生感恩,在教学著名学者的《我的母亲》一文时,我重点介绍了母亲悲苦、艰难的人生历程,激发了学生的爱心,引导学生体会母亲那博大无私的爱,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子欲养而亲不待”,进而培养学生热爱母亲、孝敬母亲的情感。学生只有做到了最基本的感恩于母爱,才能够学会怀着感恩的心去生活:感谢大自然赐予的阳光雨露,感谢教师教会了你知识,感谢你的竞争对手让你克服了困难……才会发现世间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二、认识生命的可贵
保尔曾经说过:生命只有一次。那么我们如何面对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呢?
冰心曾在《谈生命》一文中告诉我们:“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这深刻地启发了学生认识生命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张晓风启示我们要“敬畏生命”;法国思想家蒙田让我们“热爱生命”。
通过对这几篇与生命主题相关课文的学习,增进了学生对生命的认识,教会了学生要善待生命,因为世上还有什么比生命更珍贵呢?
三、培养勤奋求学的精神
当今是科技时代,是知识时代,要想做一个知识丰富、学识渊博的人,就必须勤奋好学,除此之外,无捷径可走。
《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宋濂讲述自己真实的求学经历和深刻的亲身体会,勉励马君则要勤奋、专心的学习。我启发学生结合课文,谈一谈现代中学生应有怎样的读书态度。通过畅谈讨论,学生树立了新的求学观,他们深深地懂得了成功来自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
我又给学生补充讲解了四年制教材中苏辙的《上枢密韩太尉书》一文,使学生认识到不要死读书,要扩大外在阅历,向课外延伸,因为读书贵在行万里路。
学习了培根的《谈读书》后,学生进一步树立了学以致用,学习要与经验互补,通过学习知识提高修养等思想。
而出自司马迁《资治通鉴》中的文章《孙权劝学》,主人公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努力求学,最后令所有人刮目相看的故事更是给学生以启迪。
四、磨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任何人在学习、实践、工作中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学生往往在失败后垂头丧气,一蹶不振,甚至自暴自弃。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锻炼学生的意志,使他们能勇敢地面对并战胜困难。
这正验证了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增益其所不能……”,在学习《再塑生命》一文时,我让学生蒙上眼睛后从座位走到门口,去感受海伦·凯勒生活的黑暗;接着又进一步启发学生,刚才我们只是尝试着做了一次盲人就感到如此的不容易,那么作为盲聋哑人的海伦·凯勒又是如何艰辛的谱写出人类文明史上辉煌生命赞歌的呢?
再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向学生推荐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他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坚持不懈、努力奋斗,不正是因为他具有战胜困难的勇气,绝不向任何磨难低头的精神吗?
继续拓展延伸到《名人传》中的贝多芬,他紧扼命运的咽喉,奏出了与命运抗争的最强音——《命运交响曲》。
以上事例和名言都使学生增强了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进而磨炼了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
五、增强忧患意识
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好了,往往无忧无虑,很容易形成“坐享其成”的懒惰思想。所以语文教师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几千年前的孟子尚有如此深刻的认识,何况是我们呢?
居安思危的事例范文5
【关键词】电力系统;事故处理;停电
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很大程度取决于能否把握好运行工作中的安全关,而变电所作为系统的骨架,一旦发生故障,轻者影响对用户的正常供电及设备损坏,重则导致电力系统振荡或瓦解,造成大面积停电,对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保证变电所的安全运行,变电所的安全运行最重要的两项工作就是倒闸操作和事故处理,前者很大程度取决于规程制度的执行情况,而后者则由于事故的突发性及不可预见性给运行人员带来相当大的考验。正确处理变电设备事故是控制事故扩大和减少危害的基本措施。
根据我局变电运行工区现行的运行维护操作站的工作性质和管理规定,结合运维站现场组织的几次反事故演习和日常的运行维护工作情况进行分析,笔者总结为以下五个方面,就此进行初探。
1.值班长的组织指挥能力
值班长有好的组织指挥能力是关键。由于事故往往是突发性的,在事故发生时值班员很容易就会出现一种不知所措的感觉,能否很快地正确判断,与各人的业务水平,反应能力,实际经验有很大关系,而值班长作为一个班的领头人,是整个班的灵魂,在这种情况下,就应突出其”中心”作用,此时一声正确的号令就能将全班人员唤醒,指挥众人各司其职,迅速控制事故范围,恢复受影响设备的送电,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损失,相反如果值班长经验不足,或业务、管理水平不高,就会自乱阵脚,整个局面将会陷于群龙无首的状态,进而造成事故处理不及时,甚至扩大事故。很多事例证明,在运行中的重大事故处理过程中,如果没有统一的组织指挥,整个局面将是一盘散沙,此时作为值班长,对事故征象的判断、关键操作处理的决断、人员搭配和安排等许多问题都要进行全盘的考虑,这既要考验其技术水平,又要考验其组织指挥能力,因此值班长在日常工作中就必须注重组织指挥能力的培养和加强。在同一类运行事故的处理中,一个班由于值班长组织能力强,在班中威信高,事故处理时有条不紊,能迅速处理事故而受到表扬;而另一个班由于值班长不够注重培养组织指挥能力,在事故中就如少了一个指挥官,人员分工不明确,显得比较忙乱,处理效果不理想而受到批评。
2.班组的整体业务水平
班组的整体业务水平对一个班组事故处理能力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班组抓现场培训时不但强调熟悉规程,更应注重规程的掌握和正确运用,并注重整体水平的提高。而重大事故的处理需要集体协作,即所谓的”团队精神”,需要每一个班员都行动起来,光靠一两个人是不够的。这就需要平时多提醒人员动脑筋,多想办法,并养成团结合作的集体精神,鼓励技术水平好的人员大力帮助技术水平低的,在日常工作中多交流,多沟通,使班组技术水平较全面地提高,才能组成一个有”战斗力”的班组,应付各种突发的事故。
3.值班质量
结合我站现行工作性质及管理规定,值班质量指的是熟悉当值期间所辖各变电站的运行方式,熟悉各站危险点及操作注意事项,巡视到位及熟悉各站缺陷状态,正确执行调度指令,保证良好的值班的精神状态等几个方面。值班质量提高了,事故处理自然能快速反应,因为心目中已对所辖各站运行方式,负荷情况,缺陷处理等情况了然于胸,就能有的放矢地组织处理,不会心慌而自乱阵脚。例如熟悉运行方式了,就能正确全面地把握事故发生时的征象,巡视认真到位了,则能留意或及时发现设备缺陷,变事故不可预见为可预见,从而将之消除于萌芽之中,这在运行工作中已经得到验证。
4.执行规程制度的情况
事故处理过程必须严格按规章制度执行,规程是用教训和鲜血写成的,其保证安全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而在事故发生的情况下隔离故障点的操作处理很多,现场不可避免地很忙,这时就一定要做到忙而不乱,将规章制度牢记于心,严格遵守规程,决不可因任务多、操作忙而出现违反规程的事或以此为借口。在这方面因为忙乱而忽略规程制度最终导致事故扩大的事例实在太多了,大量事故通报都证明了不合规程条件下工作和习惯性违章是引发事故和扩大事故的主要原因,我们要认真吸取教训,所以说严格执行规程制度是安全运行的保障。
5.事故预想在事故处理中的实现
事故预想就是平时预先有针对性地设想好特定的事故发生时,全体人员应如何快速反应,正确处理而做的一项工作,是防范事故的一项有力措施,是"居安思危"的一种体现,也是增强事故应变能力的一种有效培训手段,其重要性也是全体运行人员应认识到的,运行人员应以班组为单位,根据设备的运行情况,缺陷发展,天气突变等条件做好各种情况下的事故预想,使全班能通过进行事故预想而统一认识,互相协作,那么在真的出现事故时自然就能配合默契了。
6.结论
本文结合值班长的组织指挥能力、班组的整体业务水平、值班质量、执行规程制度的情况、事故预想在事故处理中的实现这五个方面对影响变电运行事故处理能力的因素进行分析阐述,我站若以此五方面因素来加强工作,在处理变电设备事故时,就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根据故障现象判断事故原因,正确处理,从而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分析处理事故的能力,进而使班组整体的运行水平得以提高,进而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居安思危的事例范文6
关键词:火灾事故;电气设计;问题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fire accident occurred in China are relatively frequent, investigate its reason, is mainly there exists some problems in design, illegal operation and electrical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In this paper,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electrical design, what are the problems and reasons are analyzed in detail and the design of several accidents.
Keywords: fire accidents; electrical design; problem
[中图分类号] TV52 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自1985年起到1998十余年间,在我国发生的火灾事故的次数和造成的损失及伤亡人数呈现出了递增的趋势。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因人为原因造成的火灾占到了火灾总数的百分之八十左右。在这百分之八十中,因电气工程设计缺陷及操作失误导致的占了很大的比例。正因如此,电气设计及操作过程规范应引起我们极大的重视。下文就将以几起重大的火灾事故为例子,从电气工程的设计和操作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便利。
一、哈尔冰天鹅饭店火灾
哈尔冰天鹅湖饭店一共有15层,建筑总面积达17814平方米,高度达47.14米,已经达到高层建筑的范畴。在一九八五年的四月十八日晚上9点半左右,有一位美国客商在饮酒后回到房间,由于在床上吸烟且未吸完便熟睡,导致床铺被点燃,十一点左右被浓烟呛醒,未采取任何措施,只身跑下楼去。由于当时房门是打开的,火灾蔓延很快,直到十一点四十分左右被十一楼的客人发现,打电话报了警。但由于种种原因,零点四十分左右相关部门才接到报警,又过了两个小时大火才被扑灭。这次事故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并导致了十人丧生,七人重伤。
引起火灾的肇事者在辩护时提出了哈尔滨天鹅湖饭店的消防设备不完善的问题。经过全面的调查以及分析,笔者认为此次火灾造成了这么大损失的主要原因有一下几点。
首先,此饭店的楼是高层建筑,其用电负荷应该为一类,但是此饭店仅为三类负荷,且没有备用的电源自动投入,导致着火后整个楼全部停电,消防电梯、消防泵等消防设施完全无法运转,形同虚设。其次,并没有在客房中安装电光式报警器或者烟感报警器。火灾是晚上将近十点左右开始的,十一点多客商醒来,如果能按照消防规范安装报警系统,则在这一个多小时内就能发现险情,或许只要值班人员的一盆水就能制止这场造成了严重损失的大火。最后,该饭店没有火灾事故疏散指示标识和应急照明设施,逃生的人在混乱中只在走廊上乱跑,找不到正确的出口,最后导致死亡。
二、克拉玛依市友谊馆火灾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八日的下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教委评估验收团来到克拉玛依市,进行检查工作,克拉玛依市教委组织了中小学生为验收团在友谊馆进行汇报表演,共有790余人参加活动,不幸的是,演出开始后不久就发生了火灾。
引起火灾的直接原因为该友谊馆的舞台顶部的七号灯烤燃了附近的纱幕,导致幕布起火,电线短路一分钟,开关跳闸,馆内灯光全熄。馆内的易燃品燃烧后散发出大量的有毒气体,导致多人被烧。此次事故伤亡惨重,325人死亡(其中学生288人)、130受伤,伤亡人数的比例达到了总数的百分之五十八。
经调查,此次火灾除了该馆不遵守消防安全规范、馆内有多处安全隐患和管理人员的外,还存在电气工程设计上的原因。
首先,顶光灯的单灯容量比较大,一般的在一千瓦以上,电气设计施工时应充分考虑隔热的措施。顶光灯一般在点燃二分钟后表面的温度可达到二百度左右,所以顶光灯与可燃物的距离不可以小于五百毫米,可是该馆的幕布和灯具之间的距离仅仅有十几毫米,和规定的五百毫米相距甚远。其次,该馆的负荷等级应该是二类,且应该有两路电源以及备用的电源,但是友谊馆的负荷等级实际上是三类,导致着火后所有灯全部熄灭,造成恐慌和混乱。最后,如果没有事故照明切换电源的话,就应该设置充电型应急灯,这样就算电源断了,所有灯光全熄,应急灯也会自动点亮,为馆内人员提供光明和指示。但很遗憾,友谊馆内并无上述设施,如果友谊馆安装了这些设施,或许就能避免这场悲剧的发生。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电气工程设计上还存在很多问题。许多电气工程设计常常会忽略某些细小的问题,给人民群众带来很多不安全和不方便,乃至造成重大的损失。除了上述的两个火灾例子,比较典型的还有中山大学微电子研究所发生的火灾,这场火灾并无人员伤亡,但是82太计算机、复印机、空调机、稳压电源、资料等被烧毁,损失不可谓不惨重。这场火灾主要是因为研究所内的开空调机开关虽然已经打到毕档,但是开关失灵,空调实际上并没有关,而是处于时开时关的状态,这就造成空调内的电容不断的充电放点,到最后击穿,打出火花并且燃烧。由此可见,机房的耐火等级应该不低于二级,相关材料也要使用不可燃材料。
三、结语
以上所举的几起火灾事例全部是因为电火导致的,这就反应出了电气工程设计、施工以及操作中的某些问题,这就提醒了我们的电气技术人员应该认真的学习消防规范,并且做到合理设计电气工程,力争将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里。目前有很多建筑为了省钱,都想在消防设备上做文章,导致安全隐患增加,鉴于此种情况,日后由于电气引起的火灾还将发生,我们应该居安思危,在设计时做到严格遵守消防规范,减少事故发生,要时刻警惕、警钟长鸣。
参考文献:
[1]江志军.几起重大火灾事故中电气工程设计存在的问题[J].《吉林林业科技》.2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