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学故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我的教学故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我的教学故事

我的教学故事范文1

一、注重课本理论与自我言行的结合、一致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意思是知识渊博所以成为教师,品德高尚所以成为模范和榜样。老师,既是传授知识的人,又是被学习的模范和榜样。因此,第一点:做到一碗水要端平。高二(6)班是我带的一个文科班,班上42名学生,其中男生20,女生22。在每个学期期中考试过后,我都会主动与所有学生父母交流、谈心,向他们的父母表示对孩子的一视同仁。记得有一次,在2010年11月中旬,有一个男生叫刘云川,他因厌学而经常逃课,于是我与他父母联系,但是留的两个手机号码都打不通,一个是停机,一个是空号。我就悄悄地向其他班和他同村的女生询问,半个月后,才要到了他家长的联系方式。第二天,在早读课,这个男生就过来找我了,说:“老师,我以为你把我忘了呢。在半个月前,班上41个学生,你都给他们的父母打了电话,唯独我没有,这很不公平,我认为你教的是伪政治。昨天,我爸爸打了电话过来,才知道我误会你了……”自此以后,这个学生再也没有叛逆逃课现象。

二、注重情感教育的指导、渗透,善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绝不是单纯地理论知识传授,如果这样会显得很乏味又枯燥。因此,首先,政治教师在课堂上自己必须有饱满的热情、严谨的教学态度和灵活的方法。再次,要重视情感方面的教育,并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融洽、和谐和互爱的师生关系。在2011年2月份开学时,我班上一个叫黄敬辉的男生,是单亲家庭,生活上很邋遢又缺少关爱。这个学期因学习紧张要住宿。在住寝室的第一天,我忙东忙西的,为他买了牙刷、牙膏、毛巾,又帮他整理衣物。也许他感动了,现在的他,政治成绩飙升。所以,作为高中生,我们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来教育他们,同时这又能通过生活细节激发他们学好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的教学故事范文2

三年级上学期,我的班里转来了个新男生。他体形偏瘦,黝黑的脸颊,细长的眼睛,青紫的嘴巴,明显的营养不良。他怯生生的看着我,我让他向全班做自我介绍时,他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来,对我的提问也保持沉默。是新的环境他还不适应还是另有原因?这让我想更多的去关注他。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经常和他沟通,课下他也慢慢开朗起来,然而课上他却又沉默不语了。我能看出他很紧张。因为他不停的用舌头舔着嘴唇,我轻轻的走到她身边对他说:“孩子,仔细想想,慢慢说。”可他还是站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我只好让他坐下了。经过了解后我知道了他与父母来自浙江,家里以卖塑料袋为生,有两个孩子,哥哥也在外地打工。我决定采取一些措施帮助他建立自信。

我让班长与他同桌帮助他,让全班同学主动找他玩,当大家一起在操场上嬉戏时,他终于露出了笑容。以后每天上课前我都会悄悄地告诉他:“你是个男子汉,上课要大胆发言。”放学后,我还要打电话询问他在家里的学习情况。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他真的进步了,上课认真听讲,大胆发言,还常常主动来老师办公室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现在,我经常能看见他与同学讨论问题,与同伴玩耍的身影,我知道他在努力适应,他找到了自信,也感受到了老师、同学对他的关爱

一个学期的学习生活结束了,当我正沉浸在他那迷人的笑容中时,他忽然“消失了”,杳无音讯。当我再次拨通那个熟悉的号码时竟是空号。当时,正有孕在身的我不止一次去他家询问情况,邻居说他全家都回老家了。我茫然了,是怎样的不辞而别啊!我又让离他家不远的孩子继续打听他与家人的下落,几经周折后,依然无法与他取得联系。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每天挺着肚子疲于奔波的我却依旧牵挂着这个孩子。终于,在我临产前不久,他妈妈打电话到学校联系上了我,我接过电话,电话那头却传来了哭声:“王老师,我是金莱的妈妈,您还记得我吗?”“当然记得”我说。金莱?还没等我问完,他妈妈又说:“金莱病了,在老家治病,暂时不能回去上学了。他十分想念您和同学们,还想继续听您讲课和您聊天,电话那头又传来了哽咽声。“他得了病?为什么非要回老家?”我不禁问自己。“王老师,您帮帮金莱吧,给他写封信、给他打个电话、陪他说说话,多鼓励他一下,他最听您的话,常常说王老师这,王老师那的。”“金莱到底怎么了?”我再次追问,电话那头停了一下,传来低沉的声音:“白血病,在做化疗,他吃不下饭,吃完就吐,头发也掉了不少。”“白血病?”听到这三个字,我震惊了,这才是个不到十岁的孩子啊!好的,金莱妈妈,你告诉金莱要他勇敢一点,我们全班都等他回来。除了写信安慰他、鼓励他,我还能为他做些什么呢?放下电话,我心里沉甸甸的,马上回班把金莱的情况告诉了孩子们。听到这个消息,班里顿时鸦雀无声,同学们个个表情凝重。“我们给金莱写信”,班长喊道,“我们给他叠纸鹤送祝福”,说着几个女同学就叠了起来。忽然,安卡尔快速走到讲台前,从口袋掏出一张一元钱说:“王老师,我给金莱捐钱看病行吗?”马上,又有几个孩子分别从口袋里,书包里掏出了钱,五角、一元、五元……瞬间,讲桌上堆满了孩子们的爱心。“老师,我今天没带钱,明天捐钱可以吗?”“行”,我说。

晚上,又有几个孩子打来电话,“王老师,我今天捐了五元钱,明天再捐五元可以吗?”“王老师,我妈妈也想捐钱帮助金莱可以吗?”我激动了,行!

这夜,我久久不能眠。第二天一早,安卡尔又拿着一张一百元钱放在我的手上说:“王老师,我在捐一百元钱。我的眼睛湿润了。安卡尔是个维吾尔巴郎,是我班的特困生,和奶奶相依为命,从一年级就申请了特困生补助,享受两免一补。”“王老师,您帮我给金莱吧,这是我存了好久的零用钱,以前我需要帮助时大家都帮助了我,现在我也要帮助我的好朋友,好伙伴。”这是三年级孩子简单的话语,纯朴,真实。

我的教学故事范文3

一、运用化学实验,创设真实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设置情境的有利因素,利用实验可以设置许多生动、有趣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净化”的教学中,教师可安排学生从家中井水,用自制烧杯中放入带来的水样中加入肥皂水进行了搅拌,观察现象,然后老师用用冷开水加入肥皂水进行实验比较,通过这样的简单实验,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真实的情境,学生不仅很容易理解硬水和软水的两个重要概念,同时也学会了两者之间相互转化的方法,轻松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

二、联系生活实际,创设趣味情境

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知识,我们可以运用真实的生活情景创设教学情境,尤其是初中化学教学,更应联系日常生活,让学生从感性上体会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动机。另外,加强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不但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开阔学生视野,还能使化学知识更加生动有趣,利于学生掌握。例如在初三化学“物质鉴别”教学中,教师可设计这样一道练习:小明的妈妈在做饭时不小心把盛放纯碱和食盐的瓶子弄混了,你能想出哪些化学方法帮她鉴别一下?通过创设这样一个真实亲切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巩固了Cl-和CO32-的鉴别。

总之,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结合教材内容,学生心理特征,认知结构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给学生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把学习过程还原为他们自身的活动过程,引导他们在自主、积极的化学活动中更好地建构和完善自身的素质,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效率。

三、追踪社会热点,创设时尚情境

化学与社会紧密相连,是一门孕育着巨大创新机会的学科,它和社会生产以及生命,环境等方面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无论是生活中接触到的新材料和新药物,还是新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等社会热门问题都与化学紧密相关。例如“现代化工业生产与技术”,“化学与新材料”,“化学与新能源”,“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生命科学”,“化学与环境”等学科知识都可成为设计教学情境的丰富素材。教师平时要善于积累相关素材,并与课堂教学适当联系,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文化修养。

四、利用化学故事,创设生动情境

很多中学生热衷于听故事,许多化学故事也是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故事容易吸引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因此,用化学故事创设情境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初三化学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教学中,学生学习了燃烧的条件后,教师可引入三国里的火烧赤壁的经典故事,可帮助学生理解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利用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教育,同时又增进了学生对化学原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五、拓展探究渠道,创设实践情境

欲使学生学习化学时乐此不疲、乐以忘忧,则应在认真设计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寻找课堂中的“后”探究问题,如组织学生开展调查与研究,网上点击,家庭小实验等。这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条件。例如,在学完碳酸盐与盐酸的反应后,引导学生在家里运用厨房物品去探究鸡蛋壳和水垢的成分,并在课堂中汇报实验中的现象、分析和结论,从而真正实现在“做中学,乐中学”。

六、结合学生心理,创设游戏情境

兴趣是有意注意的开始,唯有兴趣,才会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因此,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利用儿童喜欢做游戏的心理特征,创设愉悦的游戏情境进行课堂教学,以化学自身的魅力去诱发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学生一接触就有妙趣横生之感,从而开阔思路。这种课堂教学的实施,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并有效地从实践中获取知识。例如在初三化学元素符号的教学中,记住常见的元素符号对于初学化学的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教师可把重点的元素符号都制成卡片,一面是名称,另一面是符号,然后组织学生做接龙游戏。当教师高举卡片时,被叫的学生要马上说出卡片背面的内容,回答不上来的同学要接受一定的“惩罚”。这样来组织教学,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注意力也集中了,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

七、运用多种媒体,创设直观情境

我的教学故事范文4

摘要:我在本文中把自己的古诗教学中的收获加以总结,分别以六步来总结,第一步:课前预习,搜集资料,第二步: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第三步:解释诗题抓住题眼,第四步:重点字词,帮助理解,第五步:发挥想象创意学习,第六步:诵读悟情,背诵积累。总之,古诗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灵活科学掌握,把握好节奏、方法让学生在热爱古诗中去欣赏学习它。

关键词:古诗教学;诗题;题眼;想象;创意

【中图分类号】G424.1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代诗歌更是用其含蓄深沉的方式记录着古人的情感,也撩拨熏染着今人的心。古诗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它不仅蕴涵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且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是语文教学的好教材,可以增强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审美能力,经典古诗无一不是作者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的集中体现,引导学生学习这些古诗,无疑是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写作范例。小学语文教材中设置了较多的古诗篇目,目的是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从小了解古诗这已在我国文学史上占重要地位的文学形式,从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小学古诗题材丰富多样,体裁丰富多彩,小学阶段的古诗教学,在教法上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灵活有效的授课。然而,由于古诗中所描写的景物、事件、人物与学生生活的年代有较大的距离,学生们并不能很好地把握它们的内涵。在近两年的语文教学中,我在课堂的古诗教学中逐步总结我的古诗课堂教学六步曲:

第一步:课前预习,搜集资料

课堂教学应是在师生的协作中达到其目的,学生课前的预习则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在布置预习时让学生了解诗人和诗的时代背景,对诗的相关材料做搜集。了解背景、理解诗意学习古诗,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知道诗人当时的处境和心态,然后再去理解诗意,体会感情就容易多了。我们要拉近孩子与诗人的时空距离,只有大量的阅读诗人的材料,才能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才能触摸到诗的灵魂。同时让学生猜想,猜想是需要依据的,学生按照自己的阅读理解和观察感受,迅速从文字和图画中捕捉有效的信息,并深入思考,作出判断,这样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夜书所见》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了作者叶绍翁以及这首诗含有思乡之情,学生先猜想到的画面是一个人很孤单,秋风吹着他,他更感到了孤独寂寞,更加想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想到了他小时候在秋天的晚上捉蛐蛐的情景。虽然和诗的原意不是完全相同,但孩子们也能够自己走进诗里去感悟了,这样课堂上学起来就更容易了。

第二步: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古典诗歌的语言高度凝练,寥寥数语,便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画面,并蕴涵着无限的深情。从创设情景入手,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及欣赏能力,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积极性,可以根据古诗的不同内容创设相应的情景,只有让学生进入诗的意境,才能与作者感情融为一体,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入境的方法有很多:如故事入境、图画入境、情景入境、吟诵入境……如《饮湖上初晴后雨》用图画入境,展示出杭州西湖的晴天和雨天的美丽景色。如《望天门山》也运用了图画入境,把长江的波澜壮阔展现于眼前。《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指导朗读时创设情境,引导孩子说说哪些人用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很贴切,因此教师创设不同的情景使孩子不断的来吟诵此句,不但使孩子在理解诗情的基础上达到了熟读成诵的目的,而且能联系生活实际和自己的现状融入更多真实的感情,体会更深记忆更牢固。写景的一般图画入境,抒情写事的一般故事入境或情景入境,千古名句一般吟诵入境。

第三步:解释诗题抓住题眼

古诗的题目简洁凝练,概括了全诗的内容,破题才能入诗境,如果在教学一开始就有一个新颖别致的解题过程,那这堂古诗教学课一定更能引人入胜了。教学中抓住诗眼,本学期学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眼是“忆”,围绕“忆”展开话题:诗人忆谁?在什么时间和地方忆?再以“忆”贯穿全诗,围绕“忆”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但因为诗题的高度凝练性,有时光用讲的方式可能很难办到了。所以我想在古诗的释题环节中,能否恰当的运用声象媒体,发挥它的直观特点,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望庐山瀑布》时,紧扣题眼——望,我借助录象创设情景,那凌空飞下、那气势磅礴的瀑布,使学生顿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第四步:重点字词,帮助理解

古诗语言精炼、含蓄、优美,教师应抓住重点字、词,让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引导学生理解语言,了解大意。字词是古诗的组成元素,学懂字词是理解诗句含义、分析诗的意境的前提。诗中的一字一词都经过诗人的千锤百炼,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如《望天门山》中让学生抓住“开、回、出、来”等几个动词从“断”、“开”这两个动词可体会到江水的声势多么浩大,“回”可见江流回旋湍急而激荡,其实不可阻挡。如果我们咬文嚼字,认真推敲,那就能体会到诗人炼字谴词的技巧。

在教学实践中,当遇到难以言表的字词时,多媒体能帮我们克服时空限制,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信息,真正做到了化难为易。如:《山行》当学生看到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子小路从山脚爬向山顶的画面时,便很快理解了石径斜的意思,如《宿新市徐公店》看到稀疏的篱笆旁,一条小路向远处延伸的情景,学生很容易明白一径深的含义,所以说,不是出与形式,电教媒体确实能帮上我们的忙。

第五步:发挥想象创意学习

一首首古诗,进入学生视线的是文字符号的排列,没有可视的绘画,没有可赏的舞蹈,没有形色音具一体的影视动态形象。然而我们能尽力让学生从中听到了落叶的叹息、看到了溪水欢快流淌,闻到了屡屡的花香,甚至感悟到悲欢离合的种种人生话剧。在学生预习、学习和复习的每个过程中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让学生把诗所描写的景与情活化起来。学习整个古诗时可以让学生合理的补充画面,补充情节,丰富内涵,配上合情合理的图画,编写生动感人的故事,给孩子留下想象的空间。

第六步:诵读悟情,背诵积累

古诗是积累审美经验的绝佳材料。它短小精练、节奏优美、形象生动、内蕴幽远,因此诵读就成了我们破解古诗的首要任务。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一首诗,首先要将它读通,这是基础。然后在理解诗句大致内容的基础上读出感情,这是重点,也是古诗课堂学习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个性特征常常采取不同的诵读方式,或听读、或范读、或领读、或齐读。无论采取什么样的诵读方式,通过诵读古诗可以提高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进而增加其艺术修养。

同时古诗教学也要重视积累。“腹有诗书气自华”“胸藏万汇凭吞吐”。如果学生在小学阶段在记忆发展的最佳时期能背诵积累一些古典诗文,这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幼学如漆”,背诵古诗文不仅仅是语言的积累,同时也是文化的积累、思想的积累,因此应多开展些古诗文背诵活动,充分发掘儿童的记忆潜能,如学习《夜书所见》时扩充背诵了《舟夜书所见》,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时扩充背诵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总之,古诗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灵活科学掌握,把握好节奏、方法让学生在热爱古诗中去欣赏学习它。

参考文献:

我的教学故事范文5

今天,不平凡的一天,更是令人难忘的一天。匆匆忙忙的脚步声结束了暑假的各项放假会议,我们又齐聚一堂开起了教师“我的教育故事”分享大赛活动。

为加强教师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弘扬新时期教师风貌,一直是我们高小教师队伍建设和培养奋斗的目标。根据我校工作安排要求,以教师年龄45周岁为界,活动分为两组进行:老年组和中青年组。内容要求围绕“我的教育故事”展开演讲,主要汇报一学年来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的经验做法,以及遇到的困惑或者今后努力的方向。教师汇报中,故事以叙事为主,观点渗透其中,夹叙夹议,真实感人,对我们的触动很大,感受颇深,更对教书育人有着启发借鉴意义。现在就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他们身上吧!

杨延新老师,题目《我的教育故事》,虽然语言简练,但蕴含了自己对教育的激情并没有因年龄的增长而打折,对班级殊孩子——贾智浩的照顾让我们着实佩服,更让我们看到了教师身上“不放弃,不抛弃”的坚定信念。

陈守霞老师的《爱在心中,助推学生成长》,汇报中硕果累累,她坚定地把“花的事业,果的事业”当成自己真正的事业,坚信用爱温暖才会有教育的花开,教育的圣果。班中刘文乐同学和张志航同学的幡然变化、进步就是对她最好的汇报,教育中不断地成就了一个新的自我。

刘萍老师的教育故事中,让我们受益匪浅。她的目标教学成功的范例更是展示了她独特的教学魅力,学生乐学,成绩优秀,优等生带动后进生的特殊教学策略更是沉淀了一位多年从事英语教学教师的丰厚学识,成就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采。

郭海燕老师,在她的身上让我们感受到了满满的教育激情。拥有阳光的心态,做最美的教师,让我们为之感动。作为青年教师的她,观察入微,细心、耐心更是可贵,在转化后进生的教育教学策略上更是大献“金点子”,十分有效。

乔晓虹老师汇报的题目《一颗颗金子般的心》,她深情地告诉我们:用一颗心点亮另一颗心,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和孩子们一起的生活才会五彩缤纷。

张东杰老师的《让阳光照进学生心灵》,用实际行动向我们宣告:爱心和耐心是对待特殊家庭孩子的一副良药,作为教师我们要用好这副药剂。

张艳老师从众多的教育案例中获得启发,她善于学习,善于总结归纳,并将学到的知识较好地运用到教学中去,激发了学生对“知识树”的兴趣。

他,郭建义老师,《一路向阳春暖花开》让我们倍受触动。“真实、朴实、真挚”而不失阳光的照耀,散发着阳光的余辉。在高小执教以来,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感情真挚的他赢得了同学们的喜爱,在他的带领下班级一路向阳,春暖花开。

老年组教师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从事教育教学三十余年,教学经验丰富,真经取之不尽,我们倍加珍惜。在他们身上,没有因时光的变迁而消退对教育的执着,没有因身体的不适而退居教育二线,更没有因为自己年龄的优势而丝毫懈怠自己的工作,在他们身上让我们真正的体会到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教师光辉形象。老教师在汇报过程中,字字句句落地有声,触动人的心弦,作为年青人的我们着实佩服。

我的教学故事范文6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诵读教学也逐渐走入古诗词教学的课堂。初中语文诵读教学旨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本文主要探讨诵读教学的定位,浅析了诵读教学在实践中教学中依据。

【关键词】

诵读教学 古诗词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的教材基本都是古诗词,且这些诗词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名家之作,感情丰富,非常具有阅读、欣赏和审美价值,极具有教育意义。而传统意义的古诗词教学却出现一些教学误区,过于专注课文内容、音韵音律,忽略了古诗词的诵读。古诗词的诵读也是一种能力,是感受艺术的方式之一。新课标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诵读能力都有明确的要求,但决不能局限于能书面表达的浅显层次,所以研究古诗词的诵读教学对中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一、诵读教学的定位与思考

(一)诵读教学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体验学习过程

古诗词的人文内涵十分丰富,特别是古诗词的诵读,它是一种精神体验,学生作为诵读的主题,对于课文中的内容,反应是多元化的。诵读是品味古诗词的一个过程,是诵读者独特的审美体验,所以,在诵读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积极参与进来。在传统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总是过分注重诗词中的艺术特色、分析其修辞手法,介绍作者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等这样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

诵读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融入古诗词中,体验作者的情感,整体把握古诗词的思想。我们可以从如下案例进行分析,比如在学习《望江南》这首词时,(1)班老师自己不带任何感情和语调的诵读这首词,然后介绍作者以及流派。老师让学生讲述《望江南》整体内容的理解,作者的情感,这直接关系到老师对该诗词的拓展,此时学生对作者情感把握不到位。(2)班老师饱富深情的诵读《望江南》,之后请几个同学深情的朗读,师生一起讨论词中的内容,之后再请学生表达词中的情感,此时学生基本能够准确表达。但这是一首饱含思念之情的词,在这种活跃的氛围之下,很多学生并不能真正的融入作者情感。(3)班教师首先播放《望江南》的录音,之后让学生跟读,学生被现场气氛所感染,自觉融入到词中体验作者情感,最后进行课文内容的分析,学生也就自然全面的把握了这首诗词。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富有感彩的诵读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把握作者情感,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感受体验诗词的过程。

(二)诵读教学体验了语文的人文性

语文课程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同时丰富自身知识和修养的一个过程,语言是用来交际的,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组成,可以说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语文是社会人化,人类情感的载体,而古诗词更是中国的一种特色文化的积淀,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诵读古诗词也是学习和传承传统中华文化的途径之一,在反复的诵读中,我们的思想和思维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王昌龄的《出塞》中有这样一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作者巧借古代名将来讽刺边疆将领的无能,情感深沉、语意含蓄,满怀爱国之情。又如《南园》中的“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就表现了了一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

诵读的方式不仅让学生学习古诗词,领略汉语的文字魅力,更是了解古人和中国历史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学生诵读古诗词也是一个情感和志向内化的过程,有益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诵读在现在的教学中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二、诵读教学的依据

我国古诗词都非常具有音律性,它们的发展总是伴随着音乐和歌舞。从李白的《送友人》中的“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的“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李益的《塞下曲》中的“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等等都体现了诗歌中蕴含的音律美,音乐美。

因此,通过诵读的有效教学手段全面的理解和鉴赏诗词,不仅仅只是学习汉语的语言艺术,还能品味其音乐美、意向美、融入到作者深沉的情感之中。诵读诗词可以从其音调、韵律、节奏等方面入手,体会诗词的音乐美,加深学生对文义的理解。对诗词意象和情感的体验,需要读者自身的联想和想象,以及自身情感修养的累积,在这一过程中,诵读仍然是有效途径之一。诵读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感,而学生在诵读时,能够有效调动思维,在大脑中形成相应的意向,快速进入诗歌的意境中,体味其情感。

如两汉诗歌《行行重行行》中的“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写出东汉末年动乱时代的相思、离乱之情。它就需要读者在诵读时,深刻的理解“远”“缓”“老”“晚”这些词眼所表达的情感,从而能够理解诗人在战乱动荡时期的一种凄苦、无助、漂泊之感。

【结 语】

初中语文古诗词的诵读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音乐美、意境美,让学生更好的体验古人的情感和事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诵读的作用,让学生体会到古诗词的韵律之美,加深对诗词的影响,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和学习古诗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