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以牵挂为题的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以牵挂为题的作文范文1
2011年重庆市潼南县中考作文题(二):
树有根,有根才枝繁叶茂,葱郁参天;花有根,有根才经冬历夏,年年花落花开。人有根吗?有人说,亲人的呵护关爱,师长的培养教育,同学的切磋琢磨是我成长的“根”;有人说,家庭、学校、家乡,都留下了我美好的回忆,是我情感的“根”;还有人说,追求、奋斗、学习、合作、尊重、诚实、谦虚,是我安身立命的“根”……
请你以“根”为题作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③凡涉及真实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XX代替;④不得抄袭。
题型透视
从题型上归类,重庆市潼南县所出的是一道独词材料作文题,具体说来,命题中除材料提示外,仅提供一个字或一个词语,作为话题或题目。因为此种题型仅用一个字或词语作为文题,很多同学不习惯,感觉无从下手。要写好这类题型作文,取胜的关键在于吃透独字内涵,拓展外延,将其还原为普通文题,然后再进行写作。
这类题型的失误点在于,很多考生不知如何切入,只能望题兴叹;有些考生虽然知道如何突破,但题解陷入表面化,导致文章立意肤浅,内容单薄,毫无创意而索然寡味。
考生要注意如下几点:一是结合材料提示挖掘命题的内涵,不仅要防止错解,还须避免肤浅;二是要学会拓展独词的外延,从判断词性开始,明确命题词语的本意、引申意和比喻意,然后选择合适的角度写作;三是化实为虚、以小见大是写作的技法,考生应联系生活,将命题拓展到生活,以小见大反映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四是要创造亮点,为自己的写作赢得更多的分值。
应对策略
一、审读词义,吃透内涵
独字题一般词义明白清楚,看起来很简单。但由于没有修饰和限制,在审题方面要比多字题困难得多。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考生认真分析试题提供的提示材料,了解命题字的内涵。本题材料提示:根”,有树根、花根、人的根、情感的根和安身立命之根等等,通过分析,我们知道,这些内容涵盖了“根”的本义、比喻义和引申义,这也就提示我们,在写作过程中,考生既可依照本义确定写作角度,也可从比喻义和引申义的角度阐发自己的认识,确定写作的角度。
二、巧补文题,拓展外延
独字为题,写作不便,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设置独字的语境或添加修饰语,来使之更具体、更明确。如“根”,通过补题,题目可以变成“故土·根情”,则可以抒发自己心中永远割舍不掉、挥之不去的乡情,故土是根角度立意;如果补题“把根留住”,则可以把“根”理解为“道德”、“诚信”、“公德”、“良知”、“合作”、“尊重”等,联系生活,呼吁留住这些品德的事例,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如果补题“成就事业的根基”,则可以从“万丈高楼平地起,一切都应从基础开始”这一角度来写作立意。需要注意的是,本题规定了以“‘根’为题作文”,考生在写作中题目只能是“根”,不能再任意添加修饰语,但我们在构思文章时,可以暗含这种意识,从而使独字型作文化为我们比较熟悉的写作类型。
三、了解词性,把握文体
确定了命题独“字”的内涵,还要通过判断其词性,通过确定词性,初步确定写作的文体。虽然写作要求中规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但词性对文体是有一定的制约作用的。一般来说,是动词的适宜于写记叙性文章,如“悟”、“悔”等,通过叙述生活中的一件往事,展现自己对生活的“悟”或“悔”,表明对生活的看法和反思;而如果是名词,则既可以写成记叙类,也可以写成说明类或议论类的,如“路”、“窗”、“桥”、“锁”、“镜”等。考生可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理解的深度、文体的特点和要求,选择自己熟悉的文体写作。写作时,一旦文体确定,就要严格按照这种文体的要求去写,切不可随意变化,写出“四不像”的作文。
四、语言优美,巧添亮点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考场作文亦如此。要想让阅卷老师第一时间对你的写作产生好感,方法很多,或者通过运用独到的素材展现你的才气;或者运用优美的语言吸引他们的视线;或者巧引妙为,让诗词和哲理性语句成为文章的亮点;或者精巧布局,让文章纵横捭阖,尺水兴澜。无论怎样,考生在写作中都要“思接千载,心游万仞”,调动生活的积累,纵横驰骋的想像和联想,将亘古与未来的素材绘成流光溢彩的形象,寄寓蕴藉深沉的情怀,恰切地表达题旨来征服阅卷者。
佳作工坊
根
家就是人们年青时想尽方法要离开,而老了后不顾一切要回来的地方。
——题记
小的时候对家没概念,模糊地不去思考它的真谛。无法理解那么多思乡的感慨,那么多想念的眼泪。13岁以前,总是围着家转,没有新奇,没有感动,一切都只是本来的那样,仿佛太阳就应该从东边升起那么简单。
渐渐懂事的时候,总是望着天边很远的地方发呆,想像太阳落下的地方是什么样子,于是渴望飞翔,像鸟儿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没有牵挂、没有束缚,一箫一剑走江湖一样潇洒地去流浪。对于家,只是想逃离,它的概念大概就好比一个鸟笼,锁住了我自由的翅膀。
在紧张的小考之后,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离家最远的学校,逃离的欣喜远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终于盼来了开学,父母领着我来到这远地他乡。他们的叮咛嘱咐让我心里一下子有了一种悲伤,压在心头难以言喻,在他们转身的那一刹那,突然无意识地冒出一句话,“我想回家”!那一刻似乎多年的疑惑都烟消云散,为什么人们总说“在家百事好,出门一事难”,“每逢佳节倍思亲”。原来那些思乡的感情真的可以浓到无法释怀,浓到了流泪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程度。
初三的生活更加沉闷,更加辛苦,每每遇到挫折总是不由自主地想回家,仿佛到了家什么事都能解决,再大的困难也不会害怕。
以牵挂为题的作文范文2
关键词 小练笔 作文 阅读教学 思维
课堂上设计片段训练,从“读”中学“写”,以“写”促“读”,是切实提高学生习作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在笔者教六年级这一年里,从开始由少到多在阅读教学中实践小练笔,开始由一个单元选一两次练,后来到笔者认为哪课值得练就练哪课。
一、进行仿写,降低作文难度
小练笔的形式多样,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亦可仿写。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典型性的段落,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仿写,能有效地形成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能力结构。
《穷人》一课中,当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后,内心忐忑不安,正是这种复杂心理,反衬出桑娜的善良。在教学到这一节时,笔者让学生以《考试以后》为题,写一段话。有个学生这样写道:“唉,这次考砸了,我心里多么难受,都怪我平时上课不专心听讲……为什么我没有好好复习呢?老师我很对不起您!您严厉地批评我吧!要是您冲我发发火,那也活该,是我自作自受……可我该怎么在老师面前说呢?就说你以后给我多布置些作业吧,……不,不能这样说……要么说以后我天天留下来……唉,也不行。”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再联系上下文,桑娜当时那种担心、自责、后悔矛盾的心理就容易理解了。这样不仅理解课文,又能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来。
《少年闰土》中有这样一段话:“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从中可以看出闰土是个淳朴可爱的海边农家少年。笔者教学后设计仿写一段人物外貌的话。有学生写道:“她长着浓眉大眼,脸颊泛着微红,戴着一副粉红色的全框眼镜,乌黑的秀发扎成‘马尾辫’。她喜欢穿着舒适的上衣,配着一条宽松的‘口袋裤’。瞧她这打扮,显然是一个运动型女生,有着积极向上的性格,还带着一丝羞涩。”教师亦可以在教学总分、并列式段落后适当知道学生填空、仿写,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水平也能提高。
二、激发感情,抒发真实情感
在习作教学中,笔者发现往往在抒发真实情感的内容上,学生有话可写,并且真实感人。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激感的地方特别多,如本学期在教学“人与动物”为主题的单元时,学生一度地被课文中的人或动物感动,尤其是走进动物的内心世界,体会到它们的丰富情感后,感动之余更受震撼。这时候设计写的训练,既可以使学生有话可写,而且又能抒发出学生的真实情感来。
在教学《最后一头战象》一课时,笔者抓住重点段落,引导学生反复品读。在读到“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时,让学生想一想嘎羧“绕着寨子走了三圈”时在想些什么。学生很快就写出了嘎羧想说的话:“我的后半辈子就是在这个村寨里度过的,这里就像是我的第二个家,我是多么不愿意离开这里啊!可是,我已经感觉到我的同伴和死神在召唤我了,我不得不离开这里!因为对我而言,我的同伴就是我的兄弟,我要与我的兄弟们同卧一个‘百象冢’。 再见了,村民们!我走了,请不要再牵挂我,如果有下辈子,我还会来你们这儿的! “通过这样的写作训练,学生真正感受到了嘎羧的忠诚与善良,激发了对战象嘎羧的敬佩之情,同时对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有了更深的体会,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补充“空白”, 提高表达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还可以制造一些“空白”让学生进行补充。一位艺术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对于一个高明的画家来说,着墨处是画,空白处于是画。文学作品使用的语言是一种具有审美力的表现性语言,包含着许多“不确定”与“空白”令人遐想。如能对这些“空白”给予补充,进行写的训练,有助于对文章中心、人物品质、作者感情的把握,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穷人》一文中省略号的运用特别的多,如对桑娜抱回西蒙的孩子后惊恐不安的心理作了非常细致描写,连用了七个省略号,实际上留下了需要我们去仔细体味的七处空白。因此,笔者在课堂中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艺术的再创造,用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心理,把文中空白处合理、恰当、具体地填补出不同内容来,揭示这些空白的蕴含,发掘文章的艺术美和人物的内在美。一学生写道:“她内心极其矛盾,她怕,她怕丈夫回来会骂他、打她。她怕自己的孩子以后也挨饿,她怕养不活这些孩子。因为她知道自己家也非常的贫困,自己一家也难以温饱,她也知道丈夫其实并不坏,只是他捕鱼那么的辛苦,养活一家已不容易,还要再添两张嘴行吗?可又想,如果我不管,这两个幼小的孩子肯定会夭折,我不忍心,作为母亲我何能忍,再说也对不起西蒙呀,我宁可挨打,挨骂,宁可自己一家缩衣减粮也要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同学通过朗读、体会,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把自己的情感真正融入到人物的思想情感中去了。
学生在填补空白的过程中,求异思维得到训练,思想感情得到陶冶,同时也理解了这几个省略号“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四、捕捉精练处,激发学生思维
在习作指导时,常会要求学生把内容写具体,可是很多时候不尽人意。其实不是他们不想写具体,而是不知道该怎样写具体。有时教会了这种情况写具体,却又遇见那种情景不会写,渐渐发觉课堂上的小练笔倒是个不错的练台。课文中有的语言相当精练,内容一笔带过,叙述简略概括。教学时,可以有意把这些句、段单独提炼出来,让学生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对主人公内在精神的把握。
例如《老人与海鸥》一文中,作者对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地坚持喂海鸥这一内容的叙述简略概括:“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于是也成为了一个言语生长点,可以安置这样一个想象写话:“在这十多年来的每一个冬天,老人每天都要步行二十余里来喂海鸥,这期间肯定经历过许许多多的困难。它虽然没有写在书里,也没有挂在老人的嘴上,但是我们一定可以体会得到。在这二十余里路上,你又看到了怎样的老人……”透过学生对来回途中老人的想象描述,一个个鲜活、灵动的老人形象便呈现在孩子们的脑海中。其实教学中有许多“写”的影子,只要教师善于捕捉,并持之以恒,学生的“读”与“写”便能如鱼得水。
五、续写训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任何学科都具有发展思维的特殊功能。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一方面进行思维活动,另一方面通过语言的学习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续写的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创造性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