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范文1
1、卫生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消毒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我院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全面领导我院感染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我院感染工作,以住院病人和院内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医院感染发病率;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监控实施方案、对策、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核查。
三、分析评价医院感染病例报告资料,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将院内感染控制在10%以内。
四、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宣传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监控水平。
五、协调全院各科室的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加强医院感染的业务培训,做好技术指导工作。
六、加强医务人员的医疗护理实践管理,预防医务人员的感染,加强职业防护教育,提高防护意识,做好自我防护。
七、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积极控制。
2、医院感染培训制度
一、感染管理科每年年初必须制定出该年度的培训计划。
二、全院医务人员、行管人员及工勤人员都必须积极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继续教育课程和学术交流活动;
三、不定期对全院医务人员、行管人员以及工勤人员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活动。
四、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的业务学习。
五、临床科室不定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业务学习,时间不少于1学时,根据各科室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和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可行的措施,降低本科室的医院感染发病率。
六、感染管理小组每月对全院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及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及时发现问题,针对薄弱环节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3、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制度
一、各临床科室必须对住院病人开展医院感染病例感染监测。
二、明确诊断后,由经治医生于24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同时在出院病例首页院内感染名称栏内填写医院感染疾病名称,并且认真填报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
四、感染管理小组于每月30日后到各临床科室收集情况并签收。
五、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病例,尚需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4、洗手制度
一、全院医护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必须认真按照六步洗手法清洁洗手:
(一)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
(二)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
(三)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
(四)当医护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后。
二、医护人员洗手时应当彻底清洗容易污染微生物的部位,如指甲、指尖、指甲缝、指关节等,洗干净的手不得配戴饰物。
三、医护人员使用肥皂洗手时,必须保证肥皂干燥。禁止将肥皂直接浸泡在不漏水的肥皂盒中。
5、门诊、急诊消毒隔离制度
1、所有诊室必须设置流动水洗手设备。
2、各诊室应定时通风,诊疗桌、诊疗椅、诊疗床等每天清洁,被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进行擦拭消毒处理。
3、与病人皮肤直接接触的诊疗床单、诊疗巾要一人一用一消毒。听诊器每天由医生用75%酒精进行擦拭消毒;血压计袖带每周由护士用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处理。
4、所有急救器材必须在读灭菌的有效期内使用。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并且清洁保存。
5、病人使用的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后立即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并干燥保存。湿化瓶应每日更换湿化液。
6、各种无菌包及无菌容器中的消毒液,由专人负责定期灭菌或更换。碘酒、酒精等消毒液应密闭存放,每周更换二次,容器每周灭菌二次;2%的戊二醛使用效期不得超过二周;无菌包有效期不得超过7天;取用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持物钳或持物镊,持物钳或持物镊应与容器配套,手持部分应在罐外,浸泡液的高度为无菌钳轴节以上2-3cm处,浸泡液每日添加,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开启的无菌敷料罐等应每日更换。
7、所有工作人员在接诊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并做好自我防护。每次诊疗操作前后必须认真洗手、戴口罩。
8、传染病门诊(肝炎、肠道门诊等)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做到诊室、人员、时间、器械固定;肠道门诊应设立专用坐便器。
9、急诊留观病人发生医院感染时,应按要求于24小时内报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10、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的处理按岳西县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规定收集、转运和最终处置,禁止与生活垃圾混放。
6、注射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设置流动水洗手设备或手消毒液,每次注射前后应洗手或消毒手一次。
二、注射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无菌操作前先洗手,衣帽整齐并且必须戴口罩。
三、注射时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用(包括皮试),用后必须按相关规定将注射针头放入锐器盒内,同时注意搞好个人职业防护,防止被针头刺伤。
四、室内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消毒室内空气每日三次,每次30分钟以上;自然通风每日两次,每次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月定期做空气细菌培养,细菌总数不得超过500cfu/m3、
五、碘酒、酒精等消毒液应密闭存放,每周更换二次,容器每周灭菌二次。开启的无菌敷料罐等应每日更换。
六、治疗室使用的持物钳或持物镊应与容器配套。无菌罐、无菌镊、盛碘酒、酒精瓶每周压力蒸气灭菌2次。对特殊感染病人应与一般病人分开注射,所用物品器械单独处理。
七、抽出的药液、启开的静脉输用无菌液必须注明启用时间,超过2小时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7、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一、病人的安置应实施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对已确诊的传染病人应立即转科或转院隔离治疗,在未转之前,必须采取相应的隔离治疗措施。
二、传染病人应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准乱串病室及外出。
三、凡遇有厌氧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应严密隔离,用过的房间要消毒,用过的敷料要烧毁,对其被褥、衣服必须消毒;医护人员出入病室必须穿隔离衣、帽、鞋,并每出入一次必须换衣、帽、鞋并及时消毒处理。
四、病人的被套、床单、枕套和诊查单不准带有血、尿、便痕迹,做到随脏随换。禁止在病房、走道上清点衣被。
五、病室内要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新鲜无异味,经常通风换气,消除污染。每日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1次,每次1小时;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用消毒液拖地消毒。
六、病床每天湿式清扫一次,一床一套;床头柜等物体表面每天擦拭一次,一桌一抹布,用后消毒,有污染的物体表面随时消毒。
七、治疗室、病房、厕所等的拖帕,应标识清楚,分开清洗,悬挂晾干,每周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处理。
八、血压计袖带应每周清洗,特殊污染后随时消毒。听诊器保持清洁,接触病人后及时消毒。
九、弯盘、治疗碗用后及放入消毒液进行预处理浸泡消毒后,送消毒供应室灭菌后再用;体温计用后放入消毒液内浸泡消毒,清水冲洗后晾干备用。
十、患者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必须进行床单元的终末消毒,其它物品按病室消毒隔离措施执行。
8、治疗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治疗室布局合理进入治疗室人员必须衣帽整齐,操作前应洗手、戴口罩。
二、治疗室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严格分开放置。使用无菌物品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三、室内每日用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消毒室内空气每日1次,每次30分钟以上;自然通风每日两次,每次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四、抽出的药液、启开的静脉输用无菌液必须注明启用时间,超过2小时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五、各种治疗注射应一人一针一管一用(含皮试);用后针头立即放入锐器盒内,针管及一次性输液器应专用容器内,其它医疗垃圾严格按岳西县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进行分类收集,凡不能回收的垃圾由后勤部统一进行处理。
六、体温表应在消毒液中浸泡后冲洗甩干备用。
七、取用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持物钳或持物镊,持物钳或持物镊应与容器配套。碘酒、酒精等消毒液应密闭存放,每周更换二次;无菌罐、无菌镊、盛碘酒、酒精的容器每周压力蒸气灭菌2次。
9、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严格划分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二者之间需设置缓冲区。
二、凡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按规定统一穿手术专用衣、帽、鞋、口罩;外出时必须更衣,并换鞋或穿鞋套。
三、无菌手术应放在污染手术前做。
四、感染手术一律谢绝参观。
五、手术室洗手、护士铺台、刷手、戴手套和手术配合均应符合无菌操作要求。巡回护士进行各种治疗注射、拿放无菌物品。应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六、接送病人的手术平车必须注意及时换轮或消毒,并保持清洁,平车上的铺单应一人一换。
七、各种无菌包及无菌容器中的消毒液,由专人负责定期灭菌或更换。碘酒、酒精等消毒液应密闭存放,每周更换二次,容器每周灭菌二次;2%的戊二醛使用效期不得超过二周;无菌包有效期不得超过7天;开启的无菌敷料罐等应每日更换。
八、工作人员必须熟悉各种消毒液的浓度、配制及使用方法,并可根据其效能定期检测。
九、无菌物品的存放应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执行。
十、手术室清洁用具必须严格分区使用,不得混用。
十一、用紫外线杀菌灯消毒时,应有消毒时间、操作人员签名等项目登记和紫外线强度监测登记。
十二、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按照广泛预防措施作好个人防护。
十三、所有手术后的垃圾,必须按照岳西县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规定收集、转运和最终处置,禁止与生活垃圾混放,避免回流社会。
10换药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换药前必须按要求认真洗手、戴口罩和帽子。
二、碘酒、酒精等消毒液应密闭存放,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开启的无菌敷料罐等应每日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内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
三、保持室内清洁,室内物品及无菌容器面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消毒;地面湿式清扫,有专用拖把及抹布,用后消毒。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
四、室内禁止放其它无关物品。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医院感染 消毒供应中心 医院感染管理
消毒供应中心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核心科室,其回收清洗间是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场所之一。为了,有效地控制和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供应室可重复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工作,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医疗质量和患者的安全。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作好各类物品的洗涤、包装、灭菌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是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科学化管理的根本。为强化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各室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我们进行了以下工作。
1 材料与方法
1.1 化学监测 要求在每个待灭菌的包和容器中放置化学指示卡(山东利尔康消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包外黏贴压力蒸汽灭菌化学指示胶带(山东利尔康消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经一个灭菌周期后查看指示卡及指示胶带的颜色变化,指示胶带由米黄色变为黑灰色,此包裹可以向科室发放;指示卡达到或深于标准色表示灭菌合格此包裹可以使用,否则应退回消毒供应中心重新灭菌处理。
1.2 B-D试验 每天进行正式灭菌处理前对灭菌柜进行B-D试验,将测试图水平放入试验包的中央层布巾之间,外用纯棉包布包扎,封口处用化学指示胶带固定,将测试包放在灭菌器排气口上方,当温度达到134℃时保持3.5-4min,测试图由原来的浅黄色变为均匀一致的黑色,表示此灭菌柜各项性能符合要求,可以进行灭菌处理[4]。
1.3 使用中的化学消毒液 根据不同消毒剂的性能,现配现用或每日更换或检测,每次配制后用化学试纸测试有效浓度,以保证化学消毒液的剂量、浓度精确,并每月对使用中的消毒液抽样1次,做染菌量监测,细菌菌落总数≤100cfu/ml为达标。不达标者立即更换。
1.4 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 每季度进行1次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要求照射强度≥70μw/cm2,不合格者立即更换。
1.5 对医疗器械每周进行1次细菌内毒素法热源监测和微粒分析,而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均按规定每批号作热源监测和无菌试验,结果阴性。微粒数200ml洗脱液中含15μm~25μm的微粒≤1个/ml,合格后方能进行发放。
1.6 蒸馏水质量监测 每周进行1次,要求蒸馏水pH5~7,无热源反应,氯化物、硫酸盐、钙盐、易氧化物、重金属监测,结果阴性,保证蒸馏水质量。
1.7 空气、操作台、工作人员手细菌培养 每月常规进行1次,要求做到空气培养细菌菌落总数≤200cfu/m3;操作台、工作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5cfu/cm2 [3]。不符合规定时进行管理干预。
1.8 生物监测 将两个湿热脂肪杆菌芽孢菌片分别装入灭菌小纸袋内,置于标准试验包中心部位,分别放在灭菌器的上、下、前、中后,每层以进气口为前点,排气口为后点,前后之间为中点,共设9个监测点[4]。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在无菌条件下取出标准试验包中的指示菌片,投入溴甲酚紫蛋白胨水培养基中,经56-60℃培养24~48h,观察培养基颜色变化。每个指示菌片接种的溴甲酚紫水蛋白胨培养基均不变色判定为灭菌合格。
2 结果
自2005年以来我们严格执行《消毒技术规范》及《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行业标准》,对灭菌物品、使用中的化学消毒剂及灭菌柜和消毒供应中心环境进行定期监测,每包化学监测、每锅B-D测试、每周生物监测、每日配制化学消毒液、每周蒸馏水监测、每月紫外线监测,并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空气培养物体表面监测,避免了过去重治轻防的不良倾向。自加强管理后,院内未发生一例因消毒供应中心原因造成的医院感染。通过落实以上管理措施,使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逐步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确保了无菌物品质量,有效地防止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3 讨论
在新医学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健全管理制度、加强消毒灭菌质量检测、确保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环境清洁灭菌物品绝对无菌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保障。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应以质量管理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变事后把关为事先预防,强调过程管理,环节控制,才能使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达到质量保证和持续质量改进,达到灭菌物品零缺陷。(1)强化提高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人员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实施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合理布局,严格操作程序,从污到净制定强制性质量控制措施是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2]。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感染的“源头”,医院感染严重影响医疗质量和医院声誉,增加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严把质量第一关,加强工作人员技术操作规范管理、强调工作人员细节的一致性是提高灭菌率、防止医院感染的关键。(2)化学指示卡作为物品是否达到灭菌条件的判定依据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能及时判断每个包是否灭菌合格,已经成为医疗机构进行灭菌控制的主要手段,在使用指示卡的过程中要检查指示卡的有效期,选择优质可靠的指示卡,可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防止因指示卡的质量问题造成错误的监测结果。(3)强化制度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内部管理规章制度,按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操作规范、监测规范和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制定各项符合本院的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工作流程[1]。科室经常组织理论学习和法律法规培训,定期进行理论与技术操作考核,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技巧,积极培养和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团队精神,加强和临床科室的沟通,使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贴近临床、方便临床、服务临床。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4): 1-3.
[2]黄淑萍.加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8): 1005.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 供应室; 消毒; 医院感染; 管理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是一个医院对各种器械、敷料以及用品进行消毒的重要科室,其工作质量不仅关系着医院内医疗和护理的质量问题,而且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安全[1]。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向临床各相关科室提供无菌的医疗物品[2]。对本院所有的医疗器械、辅料等进行清洁、消毒、灭菌、包装后输送至各科室。消毒中心的工作质量好坏,与医院感染控制水平密切相关,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要通过科学的管理来保证,对各工作岗位实施标准化管理,使各项工作保持稳定、均一的工作质量[3]。加强人员培训,降低差错事故、污染事件的发生,使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本院自2012年3月对供应室工作进行科学管理,取得不错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供应室负责全院手术室、门诊及病房所需器械、敷料以及其他用品的消毒工作。共有护士12名,年龄22~48岁,平均(32.61±7.17)岁。
1.2 方法 自2012年3月起对本院供应室实施科学管理。合理规划并明确供应室去污区、包装区以及灭菌物品的储存区,既要保证物品在供应室的流动通畅而方便,又要保证流动方向的单一性,不发生交叉和呼唤;人员流动由洁至污也需要进行更衣和吸收,并通过气流进行控制;气流由压力控制由洁至污。制定岗位责任制度以及操作规程,明确奖罚制度,在护理人员中树立起质量第一的观念,将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严格落实,在制度的约束下自觉进行质量控制,严格把握各个质量环节,保证物品的无菌性。要求每位护理人员不断学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最新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了解行业内的新技术、新经验,并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践工作。为护理人员订阅相关杂志,定期进行相关知识讲座,在条件允许时选派优秀的人员参加相应培训和学习[5]。对于重复利用的器械定期进行检查和抽查,对于不合格的器械进行妥善的处理。从器械清洗到包装均严格执行标准,对消毒灭菌物品及环境进行严格监测。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2012年2月以及2012年9月对本院供应科消毒物品消毒合格率进行统计,并对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及规范操作情况进行考核;调查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实施科学管理后,物品消毒合格率明显高于实施科学管理之前,护理人员理论知识以及规范操作考核得分均有所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得到明显改善。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进行消毒灭菌的重要科室,也是保证医疗质量并预防发生院内感染的关键部门。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供应室的工作也更加专业化和标准化,卫生部对供应室提出了新的管理标准和要求[6]。向临床提供合格的灭菌物品,是防止医院感染的基础。合理布局供应室是对供应室进行科学管理的第一步。在对供应室进行设计时应保证设施的齐全、充分利用空间进行合理安排。供应室的工作相对独立,很多工作都是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依靠自觉来完成,因此一定要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教育,统一护理人员的观念,严格把握质量关。增加对护理人员培训的投入,鼓励护理人员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7]。对器械进行清洗时消毒的第一个步骤,使用过的器械表面可残留有血液或其他体液,如果不及时进行清理,可能会在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为细菌的滋生提供条件,因此彻底进行清洗有着重要的意义[8]。器械回收后根据其材质、用途等进行分类和清洗。在进行消毒时首选物理方法,煮沸至100 ℃并持续30 min可以达到良好的消毒水平;对于不耐高温的器械可以采取化学消毒的方式,但是消毒液的有效成分、酶类以及pH值应维持在有效的范围之内[9];对于不能耐温耐湿的物品可以通过环氧乙烷进行消毒[10]。灭菌结束后对灭菌效果进行检查,合格者可进行发放,不合格者重新进行消毒。
本研究中对供应室实施科学管理,加强关联科室人员的培训教育,制定健全的消毒供应室管理制度及奖惩制度,确保各项管理规定得以落实,和实施科学管理之前比较,实施科学管理后医疗器械、辅料等无菌物品的消毒合格率、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成绩、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均得到明显提高,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消毒供应室采用科学管理,尤其是加强制度建设和人员的培训考核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消毒供应室的整体工作质量,明显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医院的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放心的医疗服务,使医院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钟振锋,萧帼穗,王宏.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3):294.
[2] 徐冉行,张建英,周林福.预真空高温高压蒸汽对手术包的灭菌效果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95-96.
[3] 赵香玉,邱欣,生晶辉,等.骨科植入物器械在消毒供应室的安全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7):2647-2648.
[4] ]汪秋菊,王云秀.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J].当代护士,2011,(5):102-103.
[5] 田桂登,田玉凤.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式管理效果评估[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11):1384.
[6] 尤容.消毒供应在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地位与作用[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0,10(5):480-481.
[7] 肖艾萍.消毒供应中心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的管理措施[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0(11):93-94.
[8] 王芹.加强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9,20(6):124-125.
[9] 赵冬梅,朱杰.加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中外健康文摘,2010,7(36):420.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 消毒供应室 集中规范管理 预防控制 院内感染
医院感染是影响医疗护理安全的一大障碍,为了适应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我院根据卫生部2009年12月1日正式实施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一部:管理规范、第二部: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第三部: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和2012年8月1正式实施的《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相关规定对医院可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由分散管理转变为集中管理,这样带有大量病菌的器械被统一收回集中到供应室,供应室又是医院各种无菌器材、敷料供应的重要科室,每一项工作都和医院感染、医疗护理质量、患者的安危有着密切关系,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因此,供应室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医疗效果。现将我院消毒供应室集中规范管理后如何预防医院感染总结如下:
1、转变观念
医院消毒供应室延续多年的分散管理方式,在人们的脑海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要把分散管理方式转变为集中管理方式,首先争取主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分期对各科室人员进行卫生部的消毒供应中心(室)二个规范一个标准及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培训,向大家分析集中管理的优点,同时组织相关人员到示范医院参观学习,加强风险意识培训,拓宽知识面,提高医院感染防范意识,以便于能有效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保障医疗护理安全。
2、布局改造
为了适应医院各科室的发展,为临床一线提供良好的服务,医院投入了大量资金新建了消毒供应室,购买了新设备。新建供应室布局合理,各工作区域的划分遵循“物品由污到洁,空气流向由洁到污,不交叉,不逆流”的原则,划分为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三区之间设实际屏障〔1〕。各工作区域的天花板、墙壁、墙角严格按贵州省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评价标准(试行)进行设计建造,并通过了供应室的验收。
3、加强人员培训
3.1加强供应室人员理论知识培训:每月定期组织科室人员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并逐一将卫生部对消毒供应室相关的规范标准进行培训学习,使科室人员能熟练掌握各种器械的清洗、消毒、包装和灭菌等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预防医院感染。
3.2加强自我防护和手卫生管理:供应室人员接触的污染物多为不可见,医务人员未充分认识到不可见的污染物同样可传播病原微生物,接触这类物质后手卫生依从性差〔2〕,自我防护意识差,易造成医院感染。正确规范地实施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有效的重要措施之一。加强供应室人员手卫生规范培训,了解洗手卫生的重要性和洗手的时机,在所有洗手区域张贴标准的六步洗手法图普,同时在相应区域配备快速手消毒液,使每个人能自觉进行手卫生,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4、加强质量检查和监测
4.1制定完善供应室工作标准和流程,物品必须严格执行“回收 分类清洗消毒干燥保养包装灭菌储存发放”的流程,各区工作人员相对固定,每天定时下科室下收下送物品,回收物品的工具和发放消毒无菌物品的工具必须密闭,分开使用,标识清楚,及时清洗消毒。
4.2加强器械清洗消毒灭菌质量检查及监测
①建立可追溯机制,供应室所有清洗消毒灭菌质量都具有可追溯性。由专人负责器械的分类、清洗、消毒、灭菌工作,正确的清洗处理可延长器械的使用寿命,清洗消毒处理后的器械严格按《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对器械清洗质量进行检查,清洗后的物品必须达到洁净标准,不合格的物品重新清洗处理。②严格按《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的要求对器械物品进行监测,每季度对清洗、消毒剂等进行监测,每月对灭菌物品器械、医务人员手卫生、物表和空气进行采样监测,结果均合格。
5、加强外来器械的管理
外来医疗器械是由医疗器械生产厂家、公司租借或免费提供给医院的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它是在普通手术器械的基础上增加的局部专用操作器械。在各医院之间频繁流动使用,由于各医院处理器械的条件和质量不同,其感染危险性比医院自备的手术器械大得多。因此为确保手术患者安全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外来手术器械由专业人员清洗、包装、灭菌及质量管理十分重要,保证了外来器械的清洗和灭菌质量〔3〕, ①外来器械使用前向医务科提出申请备案后方可使用,②手术前一天将器械送达手术室(同时通知供应室),并与手术室器械打包护士共同清点后送供应室进行规范处理后灭菌(要求器械商提供器械的清洗灭菌参数),③对植入物的灭菌过程进行生物学监测,合格后方可放行,急诊手术用第五类化学指示卡监测,结果合格后可先行放行,若生物监测结果不合格应立即通知手术医师,采取补救措施。
6、小结
供应室集中管理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规范、科学的管理手段是提高供工作应室质量、保障医疗护理安全的重要保证,器械清洗质量管理是确保无菌物品质量的关键,各项灭菌效果的全程监测是保证无菌物品高质量供应的唯一途径。本院工作供应室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提高了临床科室对供应工作的满意率,较好的预防了医院感染的发生,多年来我院未发生一例因灭菌器械物品而引起的交叉感染。
参考文献
李六亿 刘玉村主编《医院感染管理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范文5
整形美容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环境管理制度不健全:手术室内空气的消毒情况对医院感染的发生有直接影响,若未及时对手术室内物体表面及空气进行有效消毒灭菌,手术室人员流动性大,或者手术次数过多、接台时未能够彻底消毒,均可导致医院感染发生,而环境管理制度是否完善直接决定了护理人员对环境消毒灭菌工作的执行情况[2]。
物品管理制度不健全:整形美容手术中医疗器械是必用、常用及反复使用的物品,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质量对医院感染的发生有直接影响。医疗器械由于进行手术之后会残留血迹或污物等,若未彻底将之清洁干净就会导致感染发生[3]。同时手术中需要的药品、用具等在使用前存放不当,也可导致使用时引发感染。此外,手术中所需要的物品由于存放、缺货等问题,导致手术时不能够及时获得,延长了手术时间,使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增加。
人员管理制度不健全:在整形美容手术中,医护人员携带细菌、病毒进入手术室是一个重要风险因素,在对医护人员管理时若存在制度不健全,会使医护人员对无菌操作流程不够重视,进而导致医护人员在进入手术室时忘记更换手术室专用鞋、佩戴一次性手套和帽子等事情,进而引起医院感染发生[4]。同时,护理人员不够重视术前所需器械、用品、药物的清点,导致手术时不能及时提供,进而使手术时间延长,增加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此外部分护理人员护理专业知识不足,在执行专业技能操作时存在不当操作,也可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
整形美容手术室护理管理风险的预防和控制
手术室院内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项重要措施,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一个关键点。在整形美容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加强感染科室工作人员定期对手术器械、物品及环境进行评估和检测的管理,以及时发现问题或发现潜在问题并及时汇报,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处理措施进行处理,使感染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还应该指派专业管理人员定期监测手术室所用器械、物品及环境的微生物,监督相关人员落实各项消毒隔离工作,一旦发现可引起医院感染的风险因素及时汇报、处理,定期综合评价预防控制感染的效果。
在环境管理上面应注意手术室的合理布局,手术间应根据不同用途合理分开,例如将手术室内分为污染间、感染间和洁净间,对于一些有感染性的手术应在感染手术间内进行相关手术操作,手术结束之后将该房间内的一切物品严格按照感染手术的相关处理措施进行处理[5]。同时建立并完善严格的手术室消毒管理制度,手术完成之后严格对手术室内地面、物品及空气进行消毒处理,每日对空气进行2次常规消毒,在手术结束后及手术开始前均必须严格实施消毒清洁措施,消毒完成之后减少手术室内人员流动。此外,应详细评估手术室中所有物品、器械及环境的监测指标,若有超标情况发生,及时向有关科室及上级领导汇报,及时分析、讨论造成超标的原因,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控制微生物菌落?盗吭谡?常范围内[6]。
在手术物品管理上应定期检查手术室内一次性无菌物品,检查内容包括有效期、灭菌日期、包装有无破损等,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对于不能使用的无菌物品要严格遵循医疗废弃物品的相关处理条例进行处理[7]。手术器械须经过高压蒸汽灭菌消毒后才可使用,而不能进行高压灭菌消毒的物品可采取低温等离子灭菌消毒。
在人员管理上应完善医护人员责任制度,加强院内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并强化预防感染的意识。要求进入手术室的所有工作人员均需要严格执行手术室内的规章制度,若有违反规章制度中相关条例的情况,给予相应的惩罚,以提高工作人员预防感染意识,有效提高对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效果[8]。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范文6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就诊患者作为研究病例,共9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每组各46例。其中对照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在22~68岁之间,平均年龄(41.0±0.8)岁;观察组男23例,女23例,年龄在23~69岁之间,平均年龄(40.9±1.1)岁。1.2方法。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方法,对诊疗患者做到“6个1”,并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进行口腔诊疗用器械的消毒灭菌,做到接触到患者血液、破损黏膜及需进入人体的各种器械的灭菌合格,接触完整黏膜、皮肤的器械的消毒合格;手机、综合治疗椅等亦按规定进行消毒处理;且消毒灭菌程序合规,消毒用产品合格。诊疗前,需对手部进行清洁,诊疗时,必须佩戴帽子口罩以及防护镜。同时保持诊疗室环境卫生,常通风,做好环境消毒措施等[2]。观察组在一般护理方法基础上,完善并建立医院感染护理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培训、建立感染护理标准操作流程。具体内容如下。1.2.1建立医院感染护理管理制度。搭建医院感染护理管理小组,设定责任人,参考《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政策法规,建立门诊口腔医院感染护理的基本规章制度、监测监督机制及考核办法,做到严格执行,有据可依,奖惩分明,以加强医院感染的防控管理。1.2.2开展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防控意识定期开展与医院感染相关培训,包括护理管理基本规章制度、监督考核办法、消毒规范、器械使用规范、无菌操作技术等,提高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意识以及感染防控意识,使其在实际诊疗中,可做到规范操作,防止发生交叉污染。1.2.3建立医院感染护理标准操作流程。依据口腔疾病及诊疗的具体情况,建立感染护理标准操作流程,经培训后,在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需按照标准操作规程完成口腔诊疗,规范操作,避免交叉感染。1.3观察指标。分别以两组患者诊疗期间诊室空气的消毒合格率、器械消毒合格率、手消毒合格率以及患者感染情况为观察指标。除患者感染率外,每组患者对以上指标共随机采集138份样本。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空气消毒合格率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诊疗期间,空气消毒合格率分别为94.9%、96.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2.2器械消毒合格率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诊疗期间,器械消毒合格率分别为88.4%、74.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2.3手消毒合格率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诊疗期间,医护人员手消毒合格率分别为92.9%、8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2.4患者感染情况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诊疗后,患者感染率分别为4.3%、8.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3讨论
我国开始实施《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控制标准》后,口腔感染管理工作逐渐向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但实施以来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院基础建设水平不均衡,诊室布局不够合理。第二,部分医院管理制度不全面,监测监管难度大。第三,诊疗时用器械、操作过程造成大量粉尘、气体等空气污染难以控制;诊疗用口腔器械结构精细、种类繁多,数量有限,使用频繁,灭菌效果不易控制。第四,医护人员对疾病传染重视程度不够,防护不到位,自我保护意识薄弱,缺乏专业知识,存在侥幸心理[3-5]。本研究通过探讨一般护理(对照组),并在一般护理管理基础上,建立医院感染护理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培训及建立感染护理标准操作流程(观察组),发现两种护理管理方式均可有效控制口腔科医院感染,但观察组器械消毒合格率及人手消毒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建立医院感染护理管理制度、开展培训及建立感染护理标准操作流程对于防治门诊口腔科医院感染具有一定作用。由此,为进一步防治门诊口腔科医院感染,有以下几点措施:首先,建立健全的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规范控制口腔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搭建院内管理小组,设定责任考核制度,建立监测监督机制,定期监测口腔门诊环境、器械消毒、医疗废品等情况,及时反馈,及时考核[6]。其次,开展培训,强化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学习医院感染相关专业知识,明确医院感染管理的各规章制度。再次,建立标准操作规程,掌握正确的口腔科医院感染护理步骤,规范诊疗操作方式。最后,加大对消毒用设备投入,保证各口腔诊疗用具、环境等的消毒效果,并正确规范处理医疗垃圾。
作者:谢续华 单位: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
参考文献
[1]郭世莉,李静言.护理管理在口腔医院门诊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2):167-168,170.
[2]张芳,叶发明,周楠,等.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6):813-814.
[3]李莉莉,柳淑杰,王丽芹,等.口腔专科医院感染管理难点与干预策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21):5011-5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