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专业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工程专业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工程专业论文

网络工程专业论文范文1

网络工程设计取代传统的毕业论文写作。逐步推行毕业考核环节创新试点,主要是设想以跨专业的学生团队的组织形式,在相关专业组成的教师团队的指导下,完成网络工程的规划、组建应用等毕业设计,以这种毕业设计的考核方式取代传统的毕业论文写作,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实战训练,强化全局意识和综合实务能力的培养。争取能在我院网络工程专业试行,取得经验后再全面推广。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和意义

在从社会对网络工程人才的需求特性出发,对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实践模式进行系统设计和实践,提供一套完整的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理念、程序和方法,为教学改革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撑。其实践意义主要在于通过专业实践,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项目中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工作水平,将现代实验教学设施、实习基地建设与创业教学有效结合,使高等教育融知识创造、加工、传播和应用于一体。

3人才培养模式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准确分析社会需求发展与变化

对传统的专业课程进行创新与改革,从而符合社会需求,如:将传统的教学中的组网技术仅停留在数据网的组网,拓展为:数据系统、语音系统、有线电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背景音乐系统及楼宇自控与物联系统的组网技术。这方面主要还要靠我们全系教师继续共同努力。

2)在教学内容和方式方面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实战教学的紧密结合

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涉及培养方案修订、教材建设、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创新,尤其是突破传统专业界限的跨专业网络工程实战教学。这方面目前只是初见成效,也还要靠我们全系教师继续共同努力。

3)探索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实施项目教学法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实现以“能力培养”和“学会工作”为核心的课程学习目标,需要通过校内建设和校企联合培养关系的建立加以解决。这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校内基本的一些实训实验设施建设还远没有到位,校外实习和实训基地也只是在网络工程专业方面有初步进展,还远不能满足实训和实践教学的需要,需要学院继续给予大力支持和系上进一步努力。

4)围绕应用型网络工程人才培养目标

开发学生智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教学模式的改革更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状况,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改革,需要解决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教育和专业知识学习相互结合问题,围绕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进程,分阶段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发学生智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方面的工作,需要教学和学生工作系统共同努力。

4结论

网络工程专业论文范文2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工程硕士论文;评价体系

如今,几乎每个单位都有信息中心,承担着本单位的信息化工作,这些部门急需大批具有网络技术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专业学位在培养面向应用领域的高层次人才方面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郑州大学是河南省第一个设立网络工程方向的工程硕士培养单位,至今已经招收了7届学生。在发展过程中,郑州大学在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都碰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制定一个合理的、适用于工程硕士培养的论文评价体系。

在论文写作阶段,由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毕业论文评审标准方面缺乏相应的规范支持,一直以来都在沿用学术型研究生的评审机制,过于强调研究的深度、系统的理论分析和技术创新,忽视了工程硕士的专业特点,因为工程硕士偏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毕业课题主要是利用成熟的技术手段解决实际工作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并没有太多的创新点。如果沿用科学学位的论文撰写办法和评价体系,并不适用。因此,急需一套适用于工程硕士的论文评价体系。

一、国内外论文评价体系研究现状

从20世纪中期开始,国外就非常注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美国是世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最发达的国家,在硕士层次,专业性硕士学位种类众多,在毕业阶段申请学位的形式也多样,撰写学位论文并不是获取工程硕士学位的唯一途径。有些大学只是要求修满学分即可获得学位,有些大学是以提交技术报告或研究报告的形式来代替学位论文,涉及具体的论文评价标准,各学校也都不尽相同,这类信息大多由学校各自掌握,完全发表的文献较少。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都要求学生修满课程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后方可获取工程硕士学位,在学位论文的质量评价标准上尚未统一,大多数还在套用工学硕士的评价标准和模式。从某种层面来说,这已经偏离了工程硕士的培养方向。由于在论文评价方面,缺乏明确的标准和指导性文件,学生在选题、研究工作开展以及论文写作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二、论文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

针对目前论文评价体系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郑州大学经过对国内部分大学的调研及对本单位培养经验的总结,制定了一套适合网络工程方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论文评价体系。该体系将课题类型分为产品研发型、工程设计型和应用研究型三类,针对每一类课题,明确提出了研究内容要求、论文撰写要求以及论文评价量化标准,并依此来指导学生的选题、论文工作及论文撰写。下面分别介绍这三种课题类型的详细情况。

1.产品研发型。这类课题是指实际工作中涉及的新产品,核心部件的软、硬件开发设计或者对现有产品的优化再研发。

在内容要求方面,应针对实际工作中涉及的新产品进行需求分析,明确目标,然后制订合理的设计方案,采用科学规范的先进技术手段和方法对产品进行性能分析和测试。研究要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在撰写要求方面,产品研发论文由摘要、正文、参考文献、致谢等组成。应以附件形式提供图纸、实物照片等必要的技术文件。正文字数一般不少于2.5万字,论文结构及内容要求如下。

绪论:阐述所研发产品的背景及必要性、国内外同类产品研发和应用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研发工作的主要内容。

相关技术:对于产品研发中使用到的技术进行简单的介绍。

总体设计:对所研发的产品进行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确定性能技术指标,给出设计思路。

具体实现:依据总体设计,描述详细设计内容及实现过程,说明如何解决研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测试:对所研发的产品进行测试,说明测试目的、测试环境、测试方法、测试过程、测试结果、结果分析及结论。

总结:系统地概括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结论,展望所研发产品的应用及改进前景。

在论文评审标准方面的要求如表1所示。(见表1)

2.工程设计型。这类课题是指针对实际工作中的工程项目给出一个完整、合理、先进的设计方案。

在内容要求方面,应来源于工作中的实际需求,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和研究难度,给出项目的整体设计方案及主要设备的选型依据,要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设计方案要科学合理,符合相关行业标准和规范。

在撰写要求方面,工程设计论文由摘要、正文、参考文献、致谢等组成。设计报告作为正文主体,设计方案、设计图纸和设计说明作为必需的附件。正文字数一般不少于2.5万字,组成及具体要求如下。

绪论:阐述所开展的工程设计的背景及必要性,重点阐述设计对象的技术要求和关键问题所在,对设计对象的国内外现状应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并简述本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设计方案:描述项目需求、总体设计方案及设计细节,说明设计方案选择的主要解决方案或者软硬件产品。

选型分析:针对方案中的主要方案或者软硬件产品,对比分析市场上主要的技术和产品,分析其特点和优劣,说明选型依据。

实施情况:说明设计方案在实际工作中的实施情况及效果。

总结:概括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结论,说明设计的新思路或新见解;论述设计方案的优缺点,提出下一步的改进思路。

在论文评审标准方面的要求如表2所示。(见表2)

3.应用研究型。这类课题是指针对网络工程领域的具体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应用性研究,研究工作需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在内容要求方面,应来源于自己工作单位或者导师承担的应用型研究项目。针对研究问题查阅文献资料,掌握国内外应用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对拟解决的问题进行理论分析、仿真或试验研究。研究工作要具有创新性和一定的深度,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在撰写要求方面,应用研究论文由摘要、正文、参考文献、致谢等组成。正文字数一般不少于3万字,组成及具体要求如下。

绪论:阐述所开展的应用研究问题的背景及必要性,对应用研究问题的国内外现状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并简述应用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

相关工作:说明所研究问题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对研究中使用到的技术或者已有方案进行简要的说明。

解决方案:提出针对所研究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进行必要的理论分析。

实验与分析:对解决方案进行仿真或者实验研究,说明实验环境、实验方法、实验过程、结果分析、实验结论,并对方案的先进性、实用性、可靠性、局限性等进行分析。

总结:系统地概括应用研究所开展的主要工作及结论,并明确指出作者在研究中的新思路或新见解;简要描述成果的应用价值,并对未来改进研究进行展望或提出建议。

在论文评审标准方面的要求如表3所示。(见表3)

这三类论文的评分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种层次,其中,优秀为总分≥85,良好为84≥总分≥70,合格为69≥总分≥60,不合格为总分≤59。

三、论文评价体系应用效果

上述的论文评价体系,可以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阶段发挥以下作用:一是在论文选题阶段,依此来指导研究生进行选题;二是在论文写作阶段,通过撰写要求指导研究生的论文写作;三是在论文答辩阶段,通过评审标准来指导论文的评审工作。培养单位出台了相关管理细则,并应用于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中,经过网络工程方向2009级、2010级和2011级三届研究生的试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论文选题多样化。传统论文主要是基于理论创新的学术型论文,这对于工程硕士来说,不但难度太大而且不够实用。三种基本论文类型的确定,明确了网络工程方向工程硕士研究生的选题范围,研究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条件和个人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论文类型。

2.导师指导更有针对性。论文分类和指导细则出台后,导师会根据研究生的论文类型进行针对性地指导,一方面提高师生的沟通效率,另一方面也更加充分地发挥导师的专业水平,进而提升论文质量。

3.实用性更强。由于论文选题贴合实际,既解决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又实现了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

4.答辩通过率提高。通过应用新的论文评价体系,工程硕士的论文答辩通过率由原来的80%上升到95%,这主要是因为课题分类合理,选题更加贴近研究生的实际工作,保证了论文撰写质量和答辩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马永红.解读美国工程硕士教育[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4).

[2]尹敏.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05,(2).

[3]李杰.国外工程类硕士教育外部质量保障评估机制现状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C].2011.

[4]黄秋萍.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及解决途径[J].理工高教研究,2008,(4).

网络工程专业论文范文3

关键词: 过程控制法; 本科生科研能力; 专业培养; 网络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6-8228(2012)12-54-02

Application of process control method in cultivation of undergraduate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Ma Qiaomei, Chen Gouxi, Liu Shuangying

(School of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Taiyuan, Shanxi 030051,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cultivate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of undergraduates, the process control method is applied and discussed.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network engineering, process control method has been done in the revision and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laying plans. Corresponding measures have been done in entrance education, experiment week, professional course and graduation design. From the feedback of graduate students, it can be seen that process control method has achieved good effect in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ng undergraduate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Key words: process control method; undergraduate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professional training; network engineering

0 引言

我国《高等教育法》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能力”[1]。可见,提高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是高等教育法规定的要求。此外,如果学生毕业后继续求学深造,在硕士阶段都要进行相应的科研工作,在本科阶段形成的科研能力素养会为今后的科研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果学生毕业后进入用人单位就业,用人单位都希望毕业生能立即参与到项目中去,这也要求学生在毕业时就具备一定的科研实践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许多学者对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2,3]。在四年的大学教学中,采用过程控制法[4],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方法,对学生进行逐步引导和培养,激发他们的科研热情,挖掘他们的科研潜力。我们把过程控制法引入到教学模式中,结合专业培养方案,在入学教育、实验周设置、专业选修课程设置、毕业设计等环节,对本校网络工程专业的本科教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方法[5]。

1 入学阶段

1.1 入学教育

从高中升入大学,学习环境、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对于这些变化,学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学生最初对于专业的内涵、专业的详细内容、将来的学习目标都不清楚,许多学生刚入学会感到茫然。所以,在入学初期,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干预,在入学教育环节,安排一个专业内容的讲解,以确保他们顺利度过这一时期。由资深教师为学生解读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前后课程之间的联系、本专业毕业生要达到的目标以及毕业后可能从事的职业等。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对整个大学四年的学习环节和内容有初步的了解,明确专业内涵,明白学习目标。

1.2 入门专业课程的设置

网络工程专业中第一门专业课程是计算机科学导论,该课程课时为16课时,主要分为几个主题进行讲授,为学生讲授目前计算机学科中网络工程专业的几个前沿方向,使学生了解本专业发展的方向和前沿动态,为以后学习目标的确定设置一个指导方向。

2 实验周的设置

在前三年的学习过程中,为学生设置了几个课程设计和实验周。分别有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数据库课程实验周、动态网站开发实验周、组网实验周。为了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科研团队开发项目的过程和方法,项目的进行都是模拟实际项目开发的模式进行。实验周的项目都是由3人或者4人共同开展并完成一个项目的设计与开发。首先选出组长作为项目负责人,然后按照需求、概要设计、任务分解、详细设计、模块测试、模块整合、整体测试、文档编写几个环节进行设计与开发。整个过程使学生初步了解了项目开发的过程,体会到个人设计和团队合作的联系。最后阶段是验收。采取汇报+答辩的方式进行,首先由学生讲解自己的设计,然后老师提问并由学生解答。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项目开发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以后参加科研项目的打下了基础。

3 专业选修课的设置

在第七个学期,本专业开设了多门专业选修课,这几门选修课组合成两个模块。一个模块是网络管理与维护模块,另一个模块是网络编程模块。这个阶段,经过前期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有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并且对毕业后的专业方向有个基本的想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不同的方向模块。这一阶段的选修课程主要都是与就业相关的课程,目的是为学生的择业提供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4 毕业设计环节

从第七个学期中期到第八个学期末,大约有25周时间进行毕业设计环节。毕业设计是大学四年中重要的综合能力训练活动,学生此时已完成了所有课程的学习,能够投入更多的时间集中精力进行毕业设计,非常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科研能力的训练。

4.1 学生选题

首先,在教师出题目时,可以结合自己的科研项目出一些工作量适中的题目,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最好的锻炼。学生选择题目时,对于要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适合今后进一步研究的课题,以使个人更早地接触研究性课题,使研究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对于要参加工作的学生,可以结合一些横向课题,重点强调项目的实践能力。本科生在参与教师课题的过程中可以多一些了解学科前沿发展方向及内容,领会科研工作的切入点,找到从事科研工作的感觉。学生通过艰辛的劳动,不仅提高了科研能力,还能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学习积极性,为工作或攻读硕士学位打下基础。

4.2 组织讨论

选题完成后,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研究讨论。让每个学生讲解自己的研究进展,对遇到的问题进行组内讨论,通过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灵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学术交流的重要性,提升专业素养,学会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要讨论、交流,发挥团队的作用。

4.3 论文书写

任何的科研活动都离不开论文的书写,对于下一步要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学生,科研论文的写作必不可少,对于准备就业的学生,项目相关的文挡书写也是一项需要加强的基本技能,所以在毕业设计的最后阶段要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指导。教师可以先对论文的书写要求进行讲解,对难点和要点进行强调,还可以通过一些优秀论文给学生讲解做示范,使学生在提高科研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科研写作能力。

4.4 答辩

论文答辩是本科生本科阶段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一个能力培养的绝好时机。如何在有限的时间把自己的毕业设计内容进行汇报具有一定的技巧,指导教师可以通过“预答辩”,让学生提前体会答辩的环节,避免因答辩时过于紧张而不能达到好的效果,同时,指导教师也可以通过“预答辩”发现问题,提前进行指导,使学生在毕业答辩环节取得更好的效果。

5 结束语

从2008年开始,我们对网络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应用了以上措施与方法,并对毕业的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反馈结果显示,在就业的学生中,由于有了前期的培养,在进入用人单位工作时能够很快地适应工作环境;而对于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在进入导师的研究课题时能够很快地适应学习方法。同时,毕业生的科研意识和学习主动性也明显加强,由此可见,把过程控制法融入到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EB/OL].http://news1xinhuanet1com/

st/2002-01/21/content_2462841htm.

[2] 胡泽平.高校内生的知识增长:组织设计与知识螺旋的关系研究[J].

理工高教研究,2010.29(2):17-20

[3] 姜长宝.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

2010.8:152-154

[4] 王茂柱.教学过程的控制——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应用实践[J].教学方

法,2008.10:41-42

网络工程专业论文范文4

作为地方二本类高校,如何培养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是我们现在亟待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尽管现在很多高校已经就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与实践,但目前一些重要的问题仍然十分棘手,其主要体现在以下问题。(1)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设计问题。(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合理安排与考量问题。(3)与其他计算机类专业的区别及关联性问题。(4)以就业为驱动的学生基本能力培养问题。(5)以创新为目标的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问题。这些问题是地方二本类高校在培养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时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只有这些问题得到了解决,才有可能培养出具有特色的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

2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案设计

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既能体现出一个专业设置的好与坏,也能表现出一个专业的办学特色。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案设计是培养符合社会特定人才需求的根本与基础,也是成功发展该专业的重要基石。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方案相辅相成,在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下设计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才有可能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既要考虑内部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又要考虑外部的社会需求驱动。各高等院校根据其人才培养目标不同,人才培养模式也各不相同,特别是地方二本类应用型院校人才培养多定位为培养应用技术类人才。2007年,怀化学院提出“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9],着重强调对学生的公共能力培养、专业能力培养和发展能力培养;同时在这种人才培养大框架下,为适应社会需求,网络工程专业首先在怀化学院提出“3+1”、“2+2”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网络工程专业强调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其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案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怀化学院近5年来在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情况和经验,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设计上还有待进一步探讨与深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从以往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经验方面,应把眼光放得更远,从更长远规划着手,高度凝练专业方向,注重学生能力培养,面向社会需求形成一套符合该专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如5年一规划和两年一微调。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在较为稳定的、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成长;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学与管理人员从中更好地发现、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今后制定更为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案提供宝贵经验。(2)从人才培养途径方面,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通过入学教育、课程见习、专业见习、专业实习等途径,增强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创新意识,制定出一种“稳基础、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案。

3课程规划与考核

专业课程规划与考核是我们为社会培养合适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在最初申报专业时就应该做充分的调研,了解该专业的社会需求以及对社会的推动作用。作为地方二本类高校,我们在培养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时,要以本地为中心,向周边地带辐射,培养适合以本地为中心的专门化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促进本地及周边地带的科技、文化和经济发展。在课程规划设置上,怀化学院网络工程专业课程已做过多次修改,公共能力培养和专业能力培养两个模块比较稳定,但主要体现在发展能力培养模块。针对社会对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需求的侧重点不同,我们需要培养满足社会所需的特定类型人才,如网络规划型、信息安全型和网络管理型人才,这也正是发展能力培养模块所存在的必然性。在课程考核方面,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将课程考核分为3种模式,考试、考查和认证,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采用考试方式;对于偏重实践实训性的实用性课程采用考查方式;而对于一些培训类课程或行业类技术采用认证方式。近年来,我们在网络工程专业课程规划与考核上做过许多尝试性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从学习效果和知识掌握上看,得到了学生较好的反馈信息,但目前还面临一些问题。(1)对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通过多种途径引进一些双师型教师,或者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将行业内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等技术人员请进学校,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2)甄选专业课程,避免出现课程之间内容重叠或模糊现象、课程内容过于陈旧现象、课程体系设置不严谨现象等;在课程规划与设置时,往往因为教师参与过少、调研时间仓促、探讨不够深入等原因,出现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的现象。(3)考核方式应该采取多样化,考试可通过纸质方式进行,也可采用无纸化途径进行,充分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资源,开发在线考试系统来实现无纸化考试;而对于课程考查,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比如开卷考试、网络规划、网络程序或小型应用系统开发、撰写论文和调查报告等,通过多种考核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

4与其他计算机类专业的关系

目前教育部公布的计算机类本科专业共9个,其中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4个专业,有关部门不限制开设这些专业的院校类型,且特别受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地方二本类院校的青睐。地方二本类应用型院校对于这些专业在人才培养定位和课程体系设置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在人才培养研讨会上,如何把这些专业清晰地区分开,如何设置不同专业相关课程,如何培养与该专业一致的应用型人才,如何突出它们各自的优势,这些问题通常会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近几年来,由于很多考生不能清晰了解各专业的主要区别,在招生过程中很多学生通常会选择传统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怀化学院网络工程专业2009—2013年实际招收到的人数分别为:81、50、61、43和50,招生情况不容乐观。因此,如何区别网络工程专业与其他计算机类专业,以及把握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是我们当前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对于地方二本类院校,针对学校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以及在师资力量上所表现的薄弱性,在考虑计算机类各专业的关系时,既要抓住它们的共性,又要严格区分它们的不同点,认真规划各专业的课程体系,明确学生未来的就业去向,符合社会对各类人才的具体需求,建议如下。(1)高度凝练不同专业的共同课程。目前怀化学院有3个计算机类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和软件工程,在公共能力培养和专业能力培养这两个模块中,可以考虑设置这3个专业具有共性的一些专业基础课程。尽管这3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但它们都具有相同的专业理论基础,均可设置相同的专业基础课程并特别适合在地方二本类院校实施。一方面可以避免培养出畸形人才,比如在网络工程专业原培养方案中没有考虑算法设计与分析、软件工程等核心课程;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合理地利用有限的师资力量。(2)突出各专业在发展能力培养模块上对专业方向课程群的设置。对于网络工程专业,在专业方向课程群上要形成一种体系,既要考虑与计算机类相关的理论课程,又要考虑与网络通信类相关的理论课程,同时,也要考虑面向社会需求的网络管理、网络规划或网络安全等方向课程设置,还要避免在方向课程设置上与其他专业的重叠性。我们的最终目标是不仅要培养面向社会需求的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而且也要注重拓宽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

5学生应用能力培养

网络工程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其强调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这也是许多地方二本类院校开设该专业的根本原因。因此,要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就要以就业为驱动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以创新为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怀化学院已毕业的两届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就业情况看,大部分学生选择去IT企业、小部分学生选择对口事业单位、另有少量学生选择公务员或读研,就业情况较为乐观,这表明我们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期探索工作得到了社会的初步肯定。但我们在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工作上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①以就业为驱动,加强实践性课程教学,提升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尽管我们在教学计划中增加了大量实验课时,课时数已经达到教学计划总课时的25%,但很多实验等实践性项目较为陈旧,有的项目与课程理论知识点脱节,有的项目没有结合最新技术或实际工程应用,因此项目设计不仅要结合理论知识点,而且还要结合前沿技术和学生可能的就业需求等因素。②以创新为目标,重视学生课程设计、项目实训、学科竞赛、专业培训和毕业设计,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目前,在创新环节上面临的问题是相当一部分学生热情不高,没有被引起足够重视,特别是课程设计和项目实训环节。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对学生积极引导、有效监管,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增强综合实践能力。③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为学生进入对口企业参加培训或顶岗实习提供更宽的途径。我们已经在校企合作方面做了阶段性工作,前期工作争取每位大四学生能在相关计算机企业进行技术培训或顶岗实习,通过校企合作提升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并且大部分学生能够找到比较称心的工作。在下一阶段,我们希望为该专业学生找到更多与专业对口的企业从事专业培训和顶岗实习,一方面进一步强化该专业学生的专业综合技能,另一方面更加明确该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为社会培养有特色的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

6结语

网络工程专业论文范文5

1.1课程设计的要求

分发给学生的课程设计要求(后简称课设要求)是:某县级医院拥有1号楼(6层)、2号楼(6层)、3号楼(6层)、4号楼(8层)和体检中心(2层)。现在拟构建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支撑医院的HIS(医院信息系统)、办公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门户网络。其中视频监控系统的支撑网络需要跟其它网络隔离。请同学们设计、模拟部署和测试。总体要求如下:(1)需求分析;(2)逻辑网络和物理网络的设计;(3)安全策略的制定和实施;(4)研究和部署必须的公共服务;(5)预算;(6)项目和文档管理;(7)整个设计和最后答辩以2~4人组完成,自由成组,分工明确。在课程要求中还配发了楼宇分布图、各楼层的信息点需求、访问外网需求、无线需求等详细内容。没有条件在实际环境中搭建要求的计算机网络,所以网络的部署实施需在模拟软件上仿真完成,采用什么模拟软件不限制。

1.2课程设计赋予的能力构成

每一门课程,都可以锻炼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以网络工程设计这门实践课程为例,它培养的能力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专业技术能力和软技能。上述网络工程设计实践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可培养的专业技术能力主要包括网络规划和设计、网络部署与设施、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安全保障、网络测试等五个方面,每个方面又包含有更细致的专业能力点,比如网络规划和设计包括需求分析、逻辑拓扑设计、子网规划、VLAN划分、路由规划等等。而软技能主要包括团队工作能力、口语交流能力、书面交流能力、时间管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能力六个方面。课程赋予的能力可用如图3所示的能力构成树来表述。网络工程设计是一门课程,通过它,除了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软技能的培养不可忽视。在中,除了强调软技能的作用,还提到个人特征(PersonalAttribute)[10],它主要包括风险承受能力、共同决策(Collegiality)、耐心、工作伦理、机会确认(IdentificationofOpportunity)、社会责任感、认同多样性(AppreciationforDiversity)等方面。这些个人特质因人而有很大的不同,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通过不断地磨合,有意识地提升正能量的特质,以促进课程设计的整体推进和完成。

2软技能的培养方法探索

很多教师都很重视专业能力的培养,也有很多举措来促进专业能力的提升,但是对软技能的培养却忽视了,也缺乏对软技能培养方法的了解。在网络课程设计过程中,笔者努力探索能力培养和提升方法,尤其是软技能的培养方法,有些心得体会,跟大家一起分享。首先教师要重视,认识到软技能正成为一个专业人士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人们越来越多地借助网络来交流,正在丧失自信、活力和面对面的交流能力。当学生们写毕业论文的时候,经常出现内容缺乏组织逻辑、无法描述清楚自己的工作,或者错误百出等情况;当学生们答辩或去面试的时候,无法流畅、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当几个同学一起完成一个项目时,因为分歧、互不相让而导致项目无法继续;这些现象都跟学生们缺乏软技能及其培训有关。如果教师们认识到软技能能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发展,才会重视它,教师重视了,才会在课程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到软技能培养点,才会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自觉地实施软技能的培养。其次,强化文档编撰,展示书面交流能力:要求每份文档拿出来在形式上是干净整洁的,有封面、目录、插图、表格、公式或计算式,参考科技论文写作规范,但对具体的编排不做要求,各组可自由发挥。特别要求同学们用专业绘图工具绘制拓扑图、布线图等插图,而不使用字处理软件中的画笔来绘制。提交了之后,教师检查每组的文档,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请同学修改后重新提交,直到满足要求。当然这样做,需要教师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在没做这样的要求之前,拿出来的文档极不规范,随着笔者的坚持和鼓励,学生提交的文档越来越规范了。如图4a所示,规范要求前,学生的文档在内容组织、结构方面是比较差的,而图4b是按照规范要求修改的大纲,已经显示出了学生对内容的组织驾驭能力。再次,采用多种途径,提升口语交流能力:以分组形式完成课程设计内容,组内成员如何分工、如何合作,要求展开讨论,鼓励每位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分头行动后整合各自的工作时,通常会有很多的分歧,成员之间通过交流慢慢达成一致,推进课程设计往前走。课程设计提交之后,举行答辩,要求每位同学上台讲述自己的工作,鼓励其它组的同学自由发问,因为每组都做同样一个题目,对内容有很深的理解,所以同学的提问会很踊跃;教师在答辩的过程要适当点评,尤其是表述方式、回应问题方面,鼓励为主,以委婉的方式指出问题,以利于同学接受。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其它的软技能也得到了强化和提升:以组为形式完成课设,正是强化团队工作能力的好机会,团队成员之间取长补短、互相帮助,你追我赶,有协作也有竞争;课程设置了分组分工时间点、中期检查点和最后提交点等三个时间控制线,每组须在这三个时间点达到相应的要求,必须进行时间管理和控制,错过了时间点,系统将关闭提交口,敦促学生以时间点来安排和调节组内的进展;课程设计过程中,每组都遇到了或大或小的问题,鼓励学生首先自行分析解决,组间讨论、网上搜索答案、向老师求助等。为了打通学生们跟老师的联系渠道,特设讨论群,教师经常在这里解答问题,提出新的问题,使同学们解决问题能力和适应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3结束语

网络工程专业论文范文6

关键词:网络管理类课程;本科教学;协议分析;能力培养模式

文章编号:t672-5913(2013)14-0013-04 中图分类号:G64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这一高等学校发展思路,即“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作为一所地方工科院校,湖北工业大学在网络工程专业与物联网工程专业都设置了网络管理类课程。为了培养本科生的网络管理能力,一方面不能局限于网络配置和服务器管理,另一方面将网络管理协议开发作为培养目标对于本科生而言难度过高。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将网络管理能力的培养定位在应用开发层面。

文献[2]介绍了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以目标为导向实施网络管理课程的教学实践。文献[3]给出了徐州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以问题为导向和以实践为导向进行网络管理课程教学的思路。考虑到湖北工业大学的具体情况,并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笔者提出以协议分析为导向的本科生网络管理能力培养模式。由于湖北工业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于2012年才开始招生,目前网络管理类课程的教学工作尚未面向本科生实施,本文主要结合湖北工业大学网络工程专业网络管理类课程的教学经验展开探讨。

1 本科生网络管理能力培养目标

湖北工业大学网络工程专业自2008年开始招生,主要开设了两门网络管理类课程,即计算机网络管理和网络性能分析,目前已经为2008级、2009级和2010级3个年级的本科生进行了讲授。为了合理地安排这两门网络管理类课程的侧重点,引入以协议分析为导向的培养模式贯穿其中。

在课程安排上,首先通过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讲授网络管理的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通过网络性能分析课程集中讨论网络管理理论在网络性能管理方面的应用,最终旨在更好地培养湖北工业大学网络工程专业本科生在应用开发层面的网络管理能力。表1给出湖北工业大学网络工程专业本科生的网络管理能力培养目标。

为了实现利用协议分析思维解决网络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这一能力培养总体目标,笔者将结合实际,具体说明以协议分析为导向的类比教学法和发散教学法在湖北工业大学网络管理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2 以协议分析为导向的类比教学法

理论上,管理功能应是网络设计的一个天然属性,然而在计算机网络中,管理功能更多情况下是作为一种附加功能存在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既要以协议分析为导向,重点讲解网络管理的功能域、体系结构、协议规范、信息表示等核心内容,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学生在已有网络工程专业相关课程的基础上理解网络管理这一概念的实际能力。因此,我们提出以协议分析为导向的类比教学法。下面将从网络管理的功能域、体系结构、协议规范和信息表示这4大核心内容的角度,具体说明如何利用以协议分析为导向的类比教学法培养本科生的网络管理能力。

2.1 网络管理的功能域

面向本科生的计算机网络管理教材一般会先介绍网络管理的体系结构,再介绍网络管理的功能域。将这个思路应用于实际教学,会令学生对网络管理的初步印象比较模糊、不太具体。

为了帮助学生对网络管理这一概念有一个更好的初步认识,在教学过程中,考虑以协议分析为导向,通过“健康护理――网络,你的头号病人”和“举办一个聚会”类比,引入并通过具体实例说明网络管理的一个比较正式的定义,即“网络管理指的是与联网系统的运营、管理、维护和供应相关的活动、方法、规程与工具”。尽管其实质是介绍网络管理的功能域,但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通过引导学生类比,帮助学生逐步形成“什么是网络管理”这一基本问题的答案。

2.2 网络管理的体系结构

在学生对网络管理的功能域有了一定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协议分析思维讨论网络管理的体系结构。通过类比一般网络应用的“客户一服务器”(Client-Server)模型,为学生比较自然地引入网络管理的“管理者一”(Manager-Agent)模型,见表2。

2.3 网络管理的协议规范

采用以协议分析为导向的教学法面向本科生讲授网络管理类课程,一个关键性的内容便是协议规范。协议是计算机网络的灵魂,对于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之前已开设了计算机网络、TCP/IP协议原理等课程,对协议分析已有一定的认识。因此,采用类比教学法会变得容易,首先从应用层协议规范的角度引入TCP/IP网络管理语言――SNMP的报文格式、报文应答序列以及报文的发送和接收,从而为学生建立网络管理协议规范的初步印象。

从湖北工业大学教学实践情况来看,较之计算机网络管理教材一般采用的先介绍信息表再引入协议规范的思路,这种通过以协议分析为导向的类比教学法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网络管理协议规范,不会因为对信息表示这一网络管理的特色内容理解不透彻而对网络管理协议规范这一TCP/IP共性内容失去信心。

2.4 网络管理的信息表示

以协议分析为导向的网络管理类课程~个具有特色的教学内容是网络管理的信息表示。由于这一部分内容涉及很多新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协议分析为导向的类比教学法介绍网络管理的信息表示,通过与学生相对更为熟悉的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XML)技术和工具的类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相关概念的含义,并进一步理顺它们之间的关系,见表3。

3 以协议分析为导向的发散教学法

网络管理是网络设计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功能,尽管在计算机网络中,管理功能更多情况下是在网络设计之后的一种附加功能,但不可否认的是,管理功能正逐步成为各类网络设计中的一个天然属性。因此,在湖北工业大学网络工程专业本科生已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我们在网络管理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采用以协议分析为导向的发散教学法指导学生拓展网络管理思路,见图1,最终旨在提高本科生面向未来发展的网络管理能力。

图1所示的采用以协议分析为导向的发散教学法拓展网络管理思路,虚线左侧显示大的拓展方向,虚线右侧是采用以协议分析为导向的发散教学法应用过程中,本科生在已有的知识体系条件下实际比较容易接受的具体选题。表4列举出湖北工业大学网络工程专业2010级本科生拓展网络管理思路选题的相关数据。

在拓展网络管理思路选题的基础上,我们指导学生利用现有资源,按照“资料名称一资料来源一资料要点”的模式整理以协议分析为导向的发散学习思路。为了更加真实地掌握学生拓展网络管理思路的实际效果,我们没有采用小论文的形式,而是要求学生提交PPT格式的学习笔记,内容突出个人理解,主要是希望展示本科生在这一发散学习过程中的体会。

4 结语

网络管理类课程是网络工程专业与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一类重要课程,旨在培养相关专业本科生的网络管理能力。作为一所地方工科院校,湖北工业大学将相关专业本科生的网络管理能力培养定位在应用开发层面。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以协议分析为导向的本科生网络管理能力培养模式。为了实现利用协议分析思维解决网络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这一能力培养总体目标,笔者具体说明以协议分析为导向的类比教学法和发散教学法在湖北工业大学网络管理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经过几年教学实践,网络工程专业本科生的网络管理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下一步,我们考虑将这一模式应用于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生的网络管理能力培养,深入探讨湖北工业大学物联网工程这一新专业网络管理类课程的具体教学实施方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S],2010-07-29

[2]王勇,姜正涛,杨建红,等,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的目标导向型教学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8(14):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