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语文教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教材范文1
让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渗透进语文教材,让青少年接受民族精神、文化传统的涵育,这乃是几代语文工作者的追求。百余年来,在传统文化与语文教材的融合方面,有经验,也有教训。我认为,教训之一是把文言语料的系统学习逐出小学语文教材,这种宏观设计始于1923年问世的《小学国语课程标准》。这份课程标准只要求小学阶段能够读写白话文,基本避开了文言学习,仅提出在六年级“可酌加浅易文言的诗、文的诵习”。这种设计思路,一直延续到今天,小学阶段并没有正面提出文言学习的要求。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里,除去几十首古代诗歌,文言语料少得可怜。
这样做,问题何在?
第一,语文教材是培养语文能力、发展语文素养的凭借,语文课程的专责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由于文言教学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缺位,初中的文言学从零开始,进度慢,标准低,其负面影响一直波及高中的文言教学。
应该强调一点,即文言学习的作用大于文言学习本身。我曾随机调查过44个文言常用词,发现由它们充当词素的一般常用词语共有876个,平均每个字有近20个常用词语。试想,假如从小学开始就让学生读一点文言,早一些了解一部分文言常用词的常用义项,记诵相关的文言例句――这对于他们积累一般词汇,尤其是提高对词语含义的辨识度,该有多么大的好处啊!不少中小学生词汇贫乏,对词语义项理解得粗糙,运用不准确或不得体,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恐怕与文言学习的严重滞后不无关联。学习较大数量的各类文言语料,可以加强多种语文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储备,加强思维训练的有效性,同时丰富语感,提高语言运用的精确程度。
第二,优秀的传统文化之精髓,相当一部分是由文字承载的,学生的语文能力越高,语文素养越强,他们认可和吸收这些文化精髓的质量也就越好。我们不应该离开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主要任务,去泛泛地构建“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就如同不能让语文课沦为政治工具一样。这一点,我们曾经有过惨痛的教训。
第三,从20世纪的60年代到90年代,“让小学生读一点文言”的教学实践,一直有人坚持进行着。比如,1960年至1966年,北京景山学校就曾经为小学生编写过文言教材,应用于教改实践,效果很好。原中央教科所的张田若先生,在“”后与担任小学语文教师的夫人郭惜珍联手编写过小学文言教材,开展过多年的教学实验活动,取得了宝贵的经验。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刘毅先生主编的“新世纪小学语文读本”,专门编出文言课本,包括《儿童学古诗词》《儿童学韵语》《儿童学文言文》等,曾在一批小学名校试用,受到各方面的欢迎和好评。后来,这套教材进行了修订,文言部分的语料总数超过350则。认真总结相关的文言教材编写经验,将会收到开阔视野、加强信心、调整思路的良好效果,为文言语料合理地进入小学语文教材提供一定的参照。
总之,尽快走出九十余年的小学语文课程设置、教材编写的这个误区,有利于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从基础建设方面厘清语文能力培养的思路,并对渗透优秀传统文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进入小学语文教材的文言语料种类
1.文言韵语
中国古代教育家编写出大量文言韵语供儿童诵读,其中以“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最为著名。《弟子规》等也属于佼佼者,在历史上曾经产生过很大影响。这类读本,语句简短,合辙押韵,谐于唇吻,易于记诵。其突出的功能有三种:一是集中识字,二是学习文化知识,三是传播培育道德规范。
就在语文教材中渗透传统文化而言,宜于从中选取文质兼美的语段,适当加以编排。例如《三字经》,可以细分成多种类别,暂举三条: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劝学类)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礼仪类)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常识类)
《弟子规》更偏重于宣示道德规范,也可以作若干节选和改编,例如:
有客来,笑相迎。称尊长,勿呼名。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纽必结,冠须正。脚步轻,衣巾净。
衣贵洁,不贵奢。饮与食,勿拣择。
凡出语,信为先。事非宜,勿轻言。
体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2.对联
撰写对联是中国古人的一项发明。记诵对联,具有多方面的教学和教育价值。张志公先生认为,属对是一种实际的语音、语汇的训练和语法训练,同时包含修辞训练和逻辑训练的因素;属对练习能够通过实践灵活地把语法、修辞、逻辑几种训练综合在一起,并且跟作文密切结合起来。此外,学习对联还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古诗中的对仗句,体会古人语言运用的高妙精微之处。
对联种类丰富,佳联名作精神内涵深刻,达到了文字与思想情怀的完美结合。让小学生多记诵名联,不仅可以学习古代的文字表达经验,还能够壮阔胸襟,陶冶情操,得到真切的审美感受。例如: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湖南岳阳楼)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相传为林则徐年少时作)
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雄鬼,死不还家。(长篇小说《红岩》)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四川眉山三苏祠楹联)
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更虚心。(李苦禅题所画竹图)
3.成语和格言警句
《幼学琼林》这本古代蒙书,全部用对偶句写成,文字简练,对仗工整,易诵易学,不仅所含的文化知识广泛丰富,还用生动的造句形式介绍了许多成语典故、格言警句。选编一批带有成语的骈体句子,应该对从学习白话过渡到学习文言起到支持作用。改编三则,以观其基本体式:
竞尚华章,曰洛阳纸贵。
不嫌问难,曰明镜不疲。
吴牛喘月,笑人恐惧过甚。
蜀犬吠日,比人所见甚稀。
附骥尾,望人引带。
执牛耳,谓人主盟。
苻坚自夸将广,投鞭可以断流。
毛遂自荐才奇,处囊便当脱颖。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家贫待客,但知抹月披风。
冬夜邀宾,乃曰敲冰煮茗。
借鉴古人的经验,还可以新编一些成语韵歌。每则或编入四个成语,或编入八个成语,两两相对,形成联结。这里举两则为例:
字字珠玑,一字千金。字斟句酌,惜墨如金。
画龙点睛,点石成金。含英咀华,披沙拣金。
长袖善舞,多财善贾。得寸进尺,得陇望蜀。
不择手段,无孔不入。瞒天过海,偷梁换柱。
古书古文中有大量的格言警句,摘编出来,意义非凡。例如: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宝,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故能为百谷王。(《老子》)
4.对韵歌谣
记载对韵歌谣的蒙书,流传较广的是《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诵读这类对韵歌谣,对理解汉字的平仄、古诗的格律具有特殊价值。古人编写的对韵歌谣内容过于庞杂,难度也偏大,应该精心挑选和改编。例如这一则,摘编自《笠翁对韵》: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清秋水碧,雨霁晚霞红。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5.古代诗词和文言章句、短文
这些在今天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可以见到,具体的分类、编排等情况,此不赘述。
三、小学语文教材文言语料的选编与使用
首先,要明确文言语料进入小学语文教材的目的和原则。其目的,乃是合理地构建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材体系的基本模式,走出培养文言阅读能力严重滞后的教学误区,调整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文言教学的宏观格局,并处理好文言阅读教学系统与白话阅读教学系统的内在联系,使二者形成相互支撑、相辅相成的良好联结关系。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提升阅读教学的水准,对改造语文教学体系、实现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起到有力的支持作用。其原则,可以概括成三条:一是标准要严格,按照语文教材的选材标准,披沙拣金,剔除糟粕,遴选精品;二是难度要适宜,根据小学生的学习实况和心理特点,让教学具有可接受性、趣味性,防止“野蛮施工”,盲目追求高难度;三是编排要合理,根据小学三个学段的进程,强调循序渐进,运用适宜的教学方法。
其次,应该明确在小学实施文言启蒙教学、编写文言启蒙教材的基本思路。反思以往的相关教材和教学实验,我认为这样安排可能比较合适:
第一学段,教学的中心任务是集中识字,可随机选择一些古代诗歌、对联等文言语料,与白话语料混合编排,为识字教学服务,渗透一点审美的元素。
第二学段和第三学段,采用文言与白话分编分教的思路。如果每周能够分给文言教学2课时,每学期按照15周计算,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共有240课时。文言教学要相对独立,做到课时独立,教材独立,教法独立,考测独立。
关键在于编写出适合应用的文言启蒙课本。每学期编一册,从浅入深,拾阶而上。每册可以安排6个单元,每个单元占用5课时。根据以往的经验,小学的文言教学基本以课上诵读(熟读成诵)为主,每课时一般能够诵读2~4则语料。每单元前4课时安排诵读新语料;第5课时复习,并适量安排一点相关的演练。准此,三年级至六年级学生积累记诵的文言语料总数不少于500则,数量是相当可观的,应该可以初步完成文言启蒙的教学任务,为初中的文言教学奠定比较扎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材范文2
(贵州省威宁县草海镇赵山小学 553100)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在这里面不仅留下的诗篇浩如烟海,其中更是名家辈出。如今,古诗已成为我国民族文化遗产的精髓之一,它短小精悍,语言优美,韵律和谐,意境深远,同时很大古诗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道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新《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语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陶冶学生良好情操。这意蕴着古诗教学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本人主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下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一些个人看法。?
一、重视学生对诗歌的预习方法?
预习够让学生联系以前的知识,并把新问题带到课堂上,通过这种方式更好地听老师讲解。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提高学生听讲的兴趣和效果。特别是对古诗的学习,预习就更显得尤为重要了。因为古诗距离我们的年代相对久远,而且属于古文,有些词语和典故需课前了解才能更好地去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在预习环节,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需做好的。?
1、借助学习工具,理清生字词的音义。
小学的古诗的内容一般相对简短,生僻字不多,学生对其预习环节并不难完成。而扫清字词障碍也是小学语文学习的一大重点,教师可以课前布置学生去自主完成。学生在完成此环节可借助字典弄清生字词的读音,通过自主查阅学习工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生僻字的记忆,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结合课文注释,了解古诗大意。
小学的古诗一般内容比较简单,学生通过结合课文的注释,一般都能对古诗的大意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在了解诗歌的基础上能更好地去记忆它。?
二、熟读古诗,争取背诵下来?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句古言就很好地表明背诵对理解的诗歌的作用。所以,在预习环节尽量能争取对古诗达到熟读能背的程度。这样有助于对古诗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自主鉴赏能力的培养?
1、“知人论诗”式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都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般”,特别是学习古诗时,因为古诗距离我们的生活年代相对久远了,对诗人诗中所记录的生活片段理解有点难度,所以语文教师必须做好导入这一环节,让学生对诗人有一定的了解。因为我们要面授的对象是小学生,所积累的知识还相对少,太过抽象的陈述对他们理解诗歌并不能起多大作用,所以在导入环节,我们可以讲个跟诗歌内容有关的作者的小故事给他们听,这样不仅可以激发他们对作者的好奇心,也让他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诗歌,这样就能很好地达到“知人论诗”的效果了。?
2、让学生自主朗诵,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授古典诗词,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古诗时,必须指导学生在咀嚼、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功夫,放手让学生自主诵读,从整体上去感知诗的音乐美,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步入诗的意境,最终获得思想的启迪,达到积累祖国语言,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然而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教学方法基本上仍是传统的教学方法:知诗人---解释意---明诗意,每一环节基本都是以简单的一问一答为主。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考点的分析,根本谈不上体味挖掘古诗的音乐美、意境美和语言美。久而久之,这种教学模式使古诗教学变得相对机械化和程序化,极大地扼杀了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也违背了新课标的要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诵方法。具体做法如下:让学生自主诵读,发挥其主动性,让其自主去品味诗歌的音乐美。古诗是富有音乐美的文学样式,它讲究韵律、乐感极强,平声仄声交错组合,跌宕起伏,具有美的旋律和和谐的节奏,具有悦耳的音乐美,因此诵读就成了我们破解古诗的首要任务。同时,在教授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学生的个性特征采取不同的诵读方式,如听读、范读、领读、齐读皆可。初步朗读,读准诗的节奏,要求在语言层面上读通全诗,做到停顿正确。?
3、创设意境,让学生自主体会诗歌的情感美。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其主要学习目标是让学生体会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品味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由于学习对象是小学生,他们的视野还不够开拓,特别是对来自农村的小学生,很多都没去游过庐山,对庐山的认识比较少。所以老师在讲授这课时,可以让学生观看《望庐山瀑布》的录像,然后让学生再次回到诗中的字句欣赏到诗的意境,让学生感觉置身于庐山瀑布的美景中。在观赏过程中,把美的图象、老师的解说、学生的吟诵巧妙地结合为一体,使学生入情入境,鼓励学生多角度联想,大胆的想象,丰富原作内容,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学生通过借助多媒体上看到的庐山,再结合自己的合理想象,可以展现出一幅身临其境的庐山图,然后再抒发自己的感情,最后由老师加以总结,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培养学生鉴赏古诗的审美能力。?
四、学生课后的品味环节不如忽略?
小学语文教材范文3
她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用整整一个假期阅读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如《论安徒生童话的悲剧意识》、《以乐写哀倍增哀——卖火柴的小女孩反衬描写赏析》、《童话教学方法谈》等等;同时她还读了《儿童文学教程》、《小说语言 美学》、《相信童话》等相关理论书籍;然后再对课文和叶君健原译文进行对比,在比较中进行质疑与确认,写下了一万多字的解读札记;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先后易稿14次。在讲《秋天的怀念》时,她读了史铁生所有的著作,并亲自拜访了史铁生,所以她解读出的文本的内涵就更为深刻和全面。
一、如何研读小学语文教材
研读教材要从整体到部分,着眼于全套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每册每个单元的教材特点,以单元为单位,认真阅读教材(语文S版的教材以专题将课文组成单元)。在具体阅读教材时你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这个单元包括哪些内容?各部分内容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个单元的内容和其它各册相关的内容有哪些?2、每个单元的训练点是什么? 每个老师一定要重视单元前的单元导语和情境图。教材在每个单元前设计了专门的版面,安排了导语的内容。导语扼要说明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方法,点明了单元主题和训练重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布置学习任务,为课文的学习作好准备.
二、研读教材的一些基本方法
下面介绍一些研读教材的方法,供大家参考。研读教材的全过程主要有“读、议、思、写”等几个环节:
读,即包括初读和细读两个部分。初读主要围绕教材所呈现的内容进行浏览,在浏览的基础上弄清教学目标和教学知识点。细读的起点一定是文本的语言,要触摸文本,咀嚼语言,悉心体会,发觉内涵,用一双敏锐的眼睛发现文章字词句段、标点修辞上的亮点,并且将自己解读到的亮点变成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着眼点。在低年级,细读也可以是课题。俗话说“看书先看皮,看文先看题”,文章题目犹如人之眉眼,是最精彩、最醒目之处,它那精彩的文字,有着无比深刻的蕴含,文章的中心和实质往往就包含在题目之中。所以,有时深究题目往往就能抓往文章的中心。老师在细读文本时还要 领会揣摩插图。
各年级的教材或多或少都配有插图,教材为什么要设置插图呢?它的作用是什么?教师备课时应悉心领会揣摩插图的用意,发挥插图作用。怎样揣摩和运用插图的作用呢?如《我的战友》一文,为了表现严守纪律、不惜献身的精神,课文编者特设计了一幅图。我认为既有图,就应有它存在的必要性。要仔细观察,寻找这幅图使用的时机、方法。
议,即包括交流和讨论两个部分。交流和讨论是研读教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研读者可以和教研组的老师们共议,也可以和教研组长或个别教师个议,在“议”中使得教师思维碰撞、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这实际上和我们所倡导的集体备课是一致的。
思,即包括分析和反思两个部分。主要是把从研读教材中所获得的相关材料与原有的认识进行比较,判断其正误优劣,找出成败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予以分析和反思,从而确定改进教学的措施。
写,即包括写教学随笔和课后反思两个部分。“写”不仅能把读、议、思过程中所产生的点滴认识条理化、层次化和系统化,而且还能总结出成功的案例和小论文。写教学反思很重要,因为叶澜教授说过:“你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一个名师,但你坚持认认真真写三年的教学反思,你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名师。”
有的老师在没认真读教材之前,先去看参考书,这样不好。参考书写得再具体、再详细,也不能代替自己钻研教材,过早翻阅参考资料会妨碍自己深入地领会教材,所以正确做法应先自己认真研读教材,尔后再去翻阅有关参考资料。
三、老师在研读教材的同时一定要关注课后习题
小学语文教材范文4
关键词:插图;教材;教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3-390-01
插图作为辅助文字表达信息的载体被广泛应用于教学教材中。本文主要论述了教材插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根据相关插图的研究,提出了对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内容教学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一、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内容特点研究――以苏教版为例
新课标背景下,教育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对于知识的主动接触在于对教材的学习,想要进一步的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则必须加强教材的吸引力。在新课改动浪潮下,如今的小学语文教材经过不断的优化,越来越多色彩鲜艳的插图被应用至语文课本。这些色彩鲜艳的图片,符合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勾起学生的探知欲,从而激发学生对于课文学习的兴趣。苏教版语文教材插图内容的特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刻画的十分精细,特别是对人物以及动物形象的雕塑上,对于细节部分的雕塑十分生动。例如一年级下册中《司马光》课文中的插图,如下图1所示,该插图用了极为细致的人物刻画来表现出司马光的智慧,司马光脸上沉着,双腿扎着马步,双手有力的举着石头,飘起的腰带这些都刻画出了司马光在当下十分紧急情况下的沉着冷静,也显现出了他的聪明机智。细节的描绘能够使形象更加鲜明,画面更加真实生动,有时不同场景的细节刻画使整个画面富行生机活泼的动态效果。
2、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色彩配置十分淡雅清新,符合小学生的审美观,并能够给人带来视觉享受。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主要以彩色为主,多以蓝色、绿色为主要色调,象征着生机勃勃、和平以及希望,以淡雅的插图色调来烘托一些情绪,能够使得插图更加的受学生喜爱。
3、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造型十分具有童趣,符合学生的好奇心理。这些插图造型往往采用比较夸张的方式,针对所承载的语文信息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夸张,继而起到让学生增加注意力的效果,继而能够促使语文信息能够迅速被学生接受。例如《蚕姑娘》中为蚕宝宝穿上了裙子,带上了头巾,并且有齐刘海,及其符合现代生活中女孩子的形象特征,以此来表明蚕姑娘。
二、合理利用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内容的教学建议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往往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培养,并且更加注重语文知识的内化教学,教材插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扮演重要的辅助作用。一方面,图像化能够使得语文知识更加直观化,例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西湖》中,教材插图搭配一幅真实的西湖美景图,在图文并茂的情况下,学生能够更容易形成对“西湖”美丽的直观映像。另一方,插图往往会将语文知识的内涵进行具象化,例如在学习“坚强勇敢”的人格的过程中,《轮椅上的霍金》搭配了一幅轮椅上的霍金肖像图,学生通过插图,能够对“坚强勇敢”产生对应的具象化形象联想,并且还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映像。因此,教材插图对于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插图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教材的特征之一,作为施教者,教师应该加强对插图的认识,要进一步的肯定插图的教学价值,并且要科学合理的利用插图辅助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以下提出几点合理利用插图的教学建议:
1、利用教材插图导入课程,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恐龙》一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恐龙图片,看看学生能不能说出这些恐龙的名称,当完全被这恐龙图片吸引,跃跃欲试想要回答教师问题时,教师再抛出与课文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在极为强烈的求知欲中学习课文,更容易提升课堂效率。
2、利用教材插图来让学生体会意境,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对许多诗歌的教育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诗歌往往及其简短,学生很难依靠自己的能力去理解其中的情感,教师因此常常采用插图去帮助学生去理解其中的意境。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这首诗的教学,可以充分利用旁边的这幅插图,教师引导学生对照古诗,观察画面的内容,并同自己想象中的情景作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别。最后借助插图,进一步体会乡村和谐快乐的氛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
3、利用教材插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例如《蚂蚁和蝈蝈》一文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背景图,并提出问题“蚂蚁和蝈蝈在干什么?”,这个问题往往会根据学生自身的不同想象力而产生不同的回答,教师甚至可以以此为主题展开一场小演讲会,让每个学生都上台说几句,即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还促进了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
总而言之,在小学生语文教学材料中,插图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取代的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全方位的去思考插图的功能,借助插图来实施科学有效的教学活动,进一步的提升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材范文5
关键词: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古诗词教学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于2017年在全国投入使用,2019年秋季已经实现了全学段覆盖。根据及《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的相关要求,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大量增加了古诗词的编选,数量上达到112首之多,不仅远远超过原人教版,而且比课标要求的75首,还多出37首。除了数量上的增加,统编教材在古诗词选编及教学设计上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新导向,这些变化主要是教学栏目设计的完善、诗词主题突出儿童化倾向,新诗编选等三个方面,体现出小学古诗词教学理念的更新和发展。
1栏目设计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古诗词教学采取了分层次、分学段的编选原则,依据学段和教学栏目,设计古诗词教学。新版《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各学段的古诗词教学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小学低年级,1-2学段“诵读儿歌、儿童诗、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小学高年级,3-6学段,则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也规定了不同学段的传统文化教育目标,指出“小学低年级,以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开展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小学高年级,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力为重点,开展认知教育,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由此可以看出,低年级古诗词教学侧重于诵读、积累,对于刚刚接触诗词的学生来说,可以通过诗歌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和对传统文化的情感。高年级则要求学生初步掌握诗词大意和诗歌的思想感情,体会古诗词的意境与音韵之美,提升对诗词的感悟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为初中段较为深入、系统的学习打下基础。据此,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112首古诗词分别编排在两个教学栏目中,一是作为课文出现,根据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设置简单的课后习题,帮助学生掌握诗词基本内容;二是在“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中作为学习资料,意在使学生接触更多古诗词。小学阶段新增的古诗则均匀地分布于这两个教学栏目中。小学一二年级只编入一部分内容浅近、生动活泼的古诗,如《咏鹅》《画》《风》等,使低年级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近亲古诗,想象古诗中的画面,感受诗词之美。小学三到六年级则在助读系统和课后习题上做一些稍微复杂的设计,引导学生从多个层面学习古诗,了解与其相关的知识,比如“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说说哪些景物是静态的、哪些是动态的”“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诗词中“涉及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这些习题的设计分别从景物描写、情感表达、古代文化常识等角度出发,有助于高年级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词内容。
2诗词主题突出儿童化、形象化
除了分层分学段教学,统编教材古诗词选编充分考虑到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接受能力,突出诗歌题材的儿童化和形象性,贴近儿童心理和儿童生活。相较于原人教版教材,增加了儿童诗、谜语诗、咏物诗,更容易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情,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熟悉古诗,优化了古诗词的教学适应性。教材编选诗词的儿童化倾向体现在:一是以儿童形象、儿童活动为题材的古诗,如《池上》《小儿垂钓》《村居》《所见》《稚子弄冰》等,这些古诗刻画了儿童的心理、动作、情态,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儿童形象活泼可爱、灵动有趣,与日常生活紧密贴合。二是符合儿童思维和认知特点的形象性较强的古诗词的增选。咏物诗和写景诗的选编,突出了古诗词的形象化和画面感,这些古诗语言清新明快,状物细腻逼真,易于小学生诵读和接受,有助于发展学生形象化思维,丰富儿童的想象力。比如,《咏鹅》《画鸡》《蝉》《墨梅》《雪梅》《竹石》等。最后,低学段编入的谜语诗也增加了语文教材的趣味性,比如《画》《风》,这两首诗是咏物诗,也可以看作是谜语诗,诗中并未直接出现“画”或“风”字,而是巧妙地通过自然风物的描绘,启发学生思考,猜测谜底,使古诗词学习更有乐趣。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编写应与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相应,这是语文学习的前提条件,原人教版教材诗词选编就倾向于低学段古诗的形象化和儿童化,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完善了这一设计,使古诗编选的儿童化主题更为凸显。除了选用原人教版教材中已有的《咏鹅》《画鸡》《池上》等篇目,又发掘和新增了多首儿童诗、咏物诗,比如《稚子弄冰》《采莲曲》《蜂》等,这些古诗有益于学生亲近自然万物,了解传统文化,领略古典之美,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感悟力,使小学阶段的古诗词及传统文化教学更具科学性和系统性。
小学语文教材范文6
徐怀琴
2014年2月21日下午,我们六年级的语文老师在一小培训了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张主任那精辟的教材分析、可行的教学建议、激烈的教学讨论不时地在脑海里浮现,那精彩的教学情景令人久久不能忘怀。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参加本次活动的体会,那就是受益匪浅。
1、在本次培训中,主讲老师从拼音与识字教学、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等几方面的教学建议中,使我对人教版教材有了新的理解和把握。做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2、教材培训建立了一个平台,同行与同行交流的平台,群策群力,把以前的“单打独斗”变成了齐心协力,把自己的闭门造车变成了资源共享,使教育资源得到优化,对新教师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对老教师是一个新的教学理念的学习与旧的教学理念碰撞与融合的机会。
3、讲授新教材时应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材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材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教材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4、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老师只有真正地“放手”了,课堂才会充满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