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考察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疗考察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疗考察报告

医疗考察报告范文1

(一)*市进行乡镇卫生院产权制度改革的有关情况

*市地处辽宁南部、辽东半岛北端,是全国县级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全市现辖4个管理区、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27个镇、576个行政村,总面积2732平方公里,总人口111万。改革开放以来,*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以勇于实践、敢为人先的胆识和气魄,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使经济和社会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实行综合体制改革前,由于整个医疗卫生都是由政府包办,机制僵化,经营管理不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有的卫生院甚至连工资都无法保证。为此,从1996年开始,该市本着"提高市一级、搞活镇一级、强化村一级"的原则,对20家乡镇卫生院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改制面达70%。该市的做法是:

1、深入调查研究,坚持因院施策。改制前,该市首先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通过召开职工座谈会、专家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摸清底数,掌握实情,制订详细的实施方案,并公布于众。在改制过程中,由市资产评估事务所对卫生院进行清产核资与资产评估,对购买者进行资质和能力审查,确保改制的顺利进行。在改制形式上,该市坚持因地制宜、因院施策,改制的20家医疗单位,竞价出售12家,定向出售7家,兼并1家。

2、采取多种方式,妥善安置人员。该市对改制前已退休的职工主要采取三种安置方法:一是镇政府用原卫生院事业费继续支付其退休费用;二是卫生院及退休职工共同投保,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三是在退休职工自愿申请的情况下,发放一次性安置费。对在职职工的安置采取双向选择的方式:一是继续在医院工作;二是自己开诊所;三是自谋职业。医院改制后,有关善后工作及债权债务由所在镇政府统一处理。出售卫生院所得资金主要用于职工安置、为职工交纳养老保险、支付退休费和偿还卫生院所欠债务。

3、组建管理机构,实行医防分设。在乡镇卫生院改制前,该市就实行了医防分离,镇政府成立了卫生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原来由医疗单位代管的各镇预防保健,理顺了农村预防保健的管理体制。

4、切实采取措施,强化管理服务。在领导关系上,该市要求改制后的卫生院必须接受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服从市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医院的院长、副院长必须同当地政府和市卫生局协商后任命,报卫生局备案。在服务功能上,要求改制后的卫生院承担支援农村、指导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等任务,在发生重大灾害、事故、疾病流行或其他意外情况时必须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在人员使用上,要求不得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卫生技术工作,外聘卫生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中级以上职称。在医院基本医疗保证上,要求按等级医院基本标准设置科室和人员。同时,该市卫生局还成立了卫生执法大队,对全市的医疗市场进行集中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查处,问题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真正做到了从"办医"向"管医"的转变。

经过改制,该市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卫生事业的社会化投入明显增加。据统计,改制前三年,20所卫生院的专项投资不足100万元,改制后仅一年,经营者就投入923.5万元,是改制前三年的9倍多。截止到2000年末,20所卫生院固定资产总额为2739万元,比改制前的622万元增加了2117万元,增幅达340%。

二是卫生技术人员素质明显增强。2000年底,20所卫生院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人才达87人,比改制前增加了60人。新引进的高中级人才主要来自鞍山和沈阳市的大医院。在引进人才的同时,为增强卫生院发展后劲,投资者还注重培养人才,有的送到医学院深造,有的送到上级医院进修。

三是医疗条件明显改善。改制前20所卫生院基本上是大内科,外科只搞处置、缝合,不开展手术。其中,15所卫生院没有抢救室,也没有必要的抢救器材。改制后,各卫生院在加强内科的同时,还健全了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正骨医科等,开设临床科室由原来的3个增加到11个。改制卫生院普遍设置了抢救室,配备了必要的设备和药品,装备了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有的还装备了动态心电图机、脑电图机等设备。

四是医疗收费水平明显降低。各改制医院为赢得市场,增强竞争力,纷纷降低医疗收费水平,许多卫生院明码标价或在患者入院时就承诺费用总额,使患者的医疗费用大大降低。据调查,改制前,阑尾炎手术住院费用为1500元左右,改制后,绝大多数卫生院的收费水平在700-900元之间

五是卫生院运营质量明显提高。20所卫生院病床平均利用率由改制前的9.6%提高到40.7%,日门诊量由改制前的441人次增加到644人次;2000年总收入达到1880万元,比改制前翻了一番。

医疗考察报告范文2

1、农民参合情况

截至20*年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制度已覆盖全区五个涉农镇街,26个行政村。全区农业人口32139人,参合农户9563户,参合农民29979人,参合率为93.28%。

2、基金筹集情况

20*年,全区筹集到位新农合基金154.79万元。其中,省级以上财政补助资金43.34万元,市财政补助资金32.20万元,区财政补助资金48.29万元,农民个人筹资30.96万元。

3、基金支出情况

截至20*年12月31日,已有35288人次获得了医疗费用补偿,补偿费用总计127.95万元,占年筹资总额(提取风险基金后)的90.65%。其中住院补偿1157人次,补偿费用为102.84万元,占总补偿费用的80.38%,次均住院补偿费用为888.82元,占次均住院总费用3437.14元的25.86%;门诊补偿34131人次,补偿费用为25.11万元,占总补偿费用的19.62%,次均门诊补偿费用为7.36元。基本体现了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原则。

4、基金流向分布

截至20*年底,参合农民就医发生医药费用总额为561.69万元,其中,在区内发生医药费用总额为169.61万元,区外为392万元。区内住院为150人次,区外住院为10*人次,区外住院人次占住院总人次的87.04%;区内门诊为33679人次,区外门诊为452人次,区内门诊人次占门诊总人次的98.68%。以上数据表明,门诊基金流向基本合理,住院基金流向不尽合理。

5、参合农民受益情况

截至20*年底,参合农民累计受益35288人次,其中,住院补偿1157人次,门诊补偿34131人次,体现了兼顾受益面的原则。

6、采取有效措施,完善新农合制度

为了不断完善新农合制度,区卫生局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狠抓宣传培训,降低筹资难度。组织开展了新农合知识宣传培训,增强农民的参合意识;公示农合基金支出及大病患者补偿情况,公开诊疗及药品收费标准,让农民放心就医。二是调整工作方式,降低筹资成本。变层层上报参合数据的工作模式为村组人员直接上报农合中心,减少中间环节,实现参合信息、系统数据、缴费资金的完全统一;加强农合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努力提高工作效率。三是规范补偿程序,提高受益程度。按要求扩大了参合农民医药费的报销范围,调高了报销比例,农民得到了更大的实惠。四是严格管理制度,规范服务行为。制定并实施了调查走访和监管制度、定点医疗机构诊疗和用药制度、报销费用三级审核和定点医疗机构报销费用垫付制度,病人可随时就诊、随时结算、随时报销。五是健全管理机制,确保基金安全。设立了农合基金社保专户和农合基金支出专户;成立了药品统一采购办公室和财务统一管理办公室。

从总体调查情况和数据统计分析看,我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做到了平稳起步,稳健运行,资金运转安全,工作进展顺利。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农民对合作医疗的信心大大增强;农民对党的新农合政策十分拥护;农民对我区农合管理中心的工作表示满意。新农合制度的实施已取得了“农民得实惠,民生得发展,政府得民心”的三赢效果。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农民个人参合资金的收缴有难度。一是部分农民疾病风险意识淡薄,没有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和风险控制的保险意识,参合积极性有待提高。二是有的农民现实心理较强,交了参合费但没得过病,觉得吃亏,下一年就不愿意再交钱。还有的农民期望值过高,认为入了新农合不管合不合规范,什么都要求报销,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就不满意,对农合政策进行反宣传,因而动摇了一些农民的参合信心。三是有外出打工人员的家庭参合率低。在外务工人员患病不能回本市就医,而新农合制度规定以户为单位,按户参合,不允许分户单人参合。四是遵循“农民自愿”的原则,对怀疑和不理解农合政策的农民没法强制要求参合,只能做宣传动员工作。

2、宣传力度不够。虽然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了宣传,但调查走访发现,许多农民只知道新农合政策,但对其制度以及参合人的权利、义务、药费报销和管理办法等具体内容知晓率不高,个别农民甚至存在误解,把新农合等同于过去的合作医疗或一般的商业保险,没有认识到这是国家的一项惠民政策。

3、区内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行为不够规范,基础设施、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还不能完全满足新农合工作的需要。新农合制度要求:农民就诊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区,疑难复杂病到市级以上医院治疗。但从我区运行情况看,一些可以在镇卫生院治疗的常见病、多发病大量涌入市级医院。一些可以在区级医院治疗的疾病却转到市、省级医院。其原因:一是区内定点医疗机构存在基础设备陈旧、经费短缺、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医疗技术水平有限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能与新农合制度完全接轨,这是导致农合患者外流的主要原因。二是区内定点医疗机构的诊疗行为不够规范:有的医务人员不写病志、不开处方、不填门诊日志等现象仍然存在;个别定点医疗机构还存在诊疗环节不透明等问题;少数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核对卡证不细,审查把关不严,填写卡证不实,给农合基金运行带来了风险,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定点医疗机构自身的信誉;三是我区地处近郊,交通便利,这也是患者外流不可忽视的客观原因。

4、农民反映的具体问题有三个:一是药价高。认为定点医疗机构的药价高于其他药店,按比例报销后,得到的实惠不是很多。二是患者在市级医院住院的医药费予以报销,门诊花费不报,而农民多数是在门诊就诊,此问题意见较大,希望执行以往的医药费报销制度。三是按农合管理中心的规定,患者必须在出院后八天内的星期三和星期四两个工作日到农合中心报销医药费,时间仓促,希望增加报销医药费的工作日。经与区卫生局沟通,问题的情况如下:关于药价问题:农合管理中心是代表全区定点医疗机构统一从正规的医药供应渠道进药,要求定点医疗机构按规定加价15%售出;关于医药费报销问题:新的农合医药费报销制度是20*年市里出台的新规定,取消市级医院门诊药费报销项目后,大幅度提高了在市级医院住院费的报销比例,体现了大病统筹原则,同时将区级医疗机构门诊药费的报销比例,从15%提高到了20%,目的就是促使农民小病不出区,让农合资金尽量消化在区级医疗机构;关于报销时间问题:目前,区卫生局已取消了医药费报销时限,规定年度内发生的医药费在本年报结。

三、对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几点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为新农合工作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一是根据农村群众生活方式、文化水平的特点,将经常性宣传与集中性宣传相结合,将新农合知识的宣传与健康教育宣传相结合。采取多种形式把党和政府惠及农民群众的新农合,全面准确及时有效地宣传好,使之家喻户晓。要利用发生在身边的生病得资助、无病保平安的典型事例引导群众,帮助群众树立卫生保健意识、健康风险意识、互助共济意识和参合监督意识,在自愿原则下最大化地提高农民的参合积极性和自觉性。通过宣传,让群众明白费用补偿的支付办法和程序,清楚参加新农合后应享受的权益,打消顾虑,放下包袱,使他们真正放心地参加新农合。二是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应当对本单位的医务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使其掌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本政策、基本作法和基本要求,能够对参合农民及其家属进行相关政策的宣传、解释和说明。

2、建立农民群众自愿参合的长效机制,研究探索筹资新方法

正确引导农民自愿出资参加新农合,是推行新农合的基础性工作。建立一个稳定的长效筹资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农民个人缴费方式,多渠道为农民提供自觉缴费的方便。一是按“先缴后保”原则,确定来年收取参保费的时间,参保的农户要在年底前交清下一年度的资金。采取定筹资时间、定送缴地点的方式(比如:每个村设一到两个缴费点,每年10-11月为缴费时间),把干部上门一家一户收取变为农民自愿主动送缴;二是适当延长缴费时间,在大面积缴费结尾后,留下少量人员,查缺补漏。三是积极探索和尝试采取在农民自愿参加并签约承诺的前提下,由村民自治组织代为收缴,或在农民个人知情并自愿签约同意的前提下,与其他公共事业收费一并收缴,或由乡镇财税部门一次性代收,或与在信用社开设账户的农户签订代扣缴费协议,出具统一规定印制的票据等等。四是按属地管理原则,及时为迁入、迁出农民办理户口,迁入地的相关部门在办理落户手续的同时收缴其参保费,使迁入群众及时享受新农合政策的待遇,从而提高参合率。

3、健全监管机制,强化日常监督

为保证新农合各项政策措施和规章制度的落实,进一步规范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和经办机构服务行为,及时防范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应在各个环节上建立严格的监督制约机制。一是要进一步完善新农合管理中心、定点医疗机构和参合农民三者制衡的有效机制,建立健全监管、审计、公开的有效措施,实行新农合补偿跟踪调查制度,确保新农合基金安全有效地用在参合农民身上。二是建立预警机制,严格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除了实行药品集中采购或跟踪采购、严格执行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之外,应在全区建立医药费用警告与通报机制,严格控制参合农民自负医药费用比例,把医药费用控制成效列入新农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对管理不到位,医药费用控制不力,群众意见多的地区和单位定期在全区范围内进行通报。要重点对药价进行监管,确保区域内定点医疗机构间药价的统一。三是根据新农合制度的性质,原则上,当年筹集的参合资金当年应支出结清,不应剩余。如有剩余,应研究在年内适当月份对患过病农民的医药费进行再报销,让农民当年缴资,当年受大益。

4、加强医疗机构建设,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一是要多渠道募集资金,抓好定点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新农合制度的更好实施奠定物质基础。首先,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医疗卫生的投入。新农合制度公益性强,体现了党的惠农政策,深受社会关注。由于农村卫生医疗机构的医疗设施老化、短缺,已不能适应新农合工作的需要,政府作为投入的主渠道,在财政上应予以倾斜,以逐步解决其服务能力低下、以药补医和趋利忘义等问题。其次,多方协调,拓宽资金募集渠道。利用城乡共建有力契机募集资金进行投入,并注意资源配置的合理性,避免同区域内医疗设备的重复购入;走向市场,谁投入医疗设备与谁合作,互惠互利;出台政策,在乡村基本建设中预留出医疗卫生服务用房,作为公益设施无偿使用;区卫生局内部也应继续挖潜,整合好自身医疗卫生资源。通过积极努力,提高我区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最大限度的避免患者外流。二是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定点医疗机构激励机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首先要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以精湛的医术赢得农民的信任。其次,抓好医德医风教育,增强服务意识,决不允许个别医护人员从中牟取不当利益,以热情的服务,慰藉患者的心灵。

5、不断巩固提高,进一步便民利民

一是总结经验,科学测算,不断完善基金收支使用方案,防止基金过多沉淀或透支。要按照农民“能承受得实惠”、医院“能接受不亏本”、基金“能负担不透支”的原则,稳步探索降低起付线、提高封顶线以及增加个人帐户比例的可行性,合理扩大受益面,增强新农合制度的吸引力。二是尽快实现信息化管理。充分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将参保农民的个人资料、就医情况、住院费用报销情况等基础资料实行计算机网络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既方便各项工作的开展、各种数据的统计,也可有效杜绝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三是进一步加快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村级卫生组织,为农民就近看病提供便利条件。四是设立举报、咨询电话,公布电话号码,方便农民群众监督,随时为群众提供咨询。

医疗考察报告范文3

关键词: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气候;考察报告

中图分类号:S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8-0166-1

1 光资源

1.1 太阳辐射

太阳每分钟放出的能量高于2.09×1025kj。由于太阳与地球之间相距1.5亿km,很远,加上大气的反辐射和吸收等原因,地球上实际得到太阳辐射能量,仅占太阳向外幅射出总能量的20亿分之一左右。太阳辐射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植物光和作用仅占太阳幅射总量的0.5-1%,光照强度与植物光和作用的关系是,光合作用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当光照强度增到一定的限度时,植物的光和作用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适宜的光照强度为8000-12000lx 。

1.2 日照时数

保护区的日照时数,每年、每月、每日都是不一样的,据北宁市、义县气象站近10年的观测数据,年日照时数是:最多3 116.1h,最少为2 575.1h,平均为2 848.1h。日照百分率:日照百分率大说明晴天多,阴雨天气少,最大百分率为71%,最小为64%,平均为67%左右,就一年各月的日照时数而言,最少的为6月、7月、8月这3个月,最多为1月、10月、11月、12月这4个月。

2 热量资源

热量也是一项重要的气候资源,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植物种类、生长状况等都与热量条件紧密相关,因而阐明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热量资源时空分布规律,对指导保护区林业生产、保护与改善生物资源,促进生态平稳具有重要意义。

2.1 热量资源垂直分布

热量随海拔高度的上升呈线性递减,大约海拔高度每上升100m,气温递减0.6℃,气温的垂直减率夏季最大,冬季最小,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年平均气温,≥0℃积温3830.6℃,≥10℃积温3408.3℃,≥15℃积温2923.5℃,≥20℃积温1 849.1℃,海拔高600-700m全年≥10℃积温2558℃。

2.2 温度的季节分布

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冬季经常受西伯利亚冷空气侵入,因而冬季严寒干燥,1月平均气温-10.3℃,春季随着太阳辐射逐渐增强气温回升,4月平均气温9.3℃,7月平均气温24℃,秋季由于冷气团的开始侵入,气温下降,10月平均气温9.8℃,年平均气温8.2℃,年极端最高气温高过40℃,年极端最低气温-28.9℃。从全年各月相对温度看,2月和12月、3月和11月、4月和10月、5月和9月气温相似。医巫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温天气出现在6-8月,从植物适生最佳气候生态条件而言,认为最适宜的日平均气温为10-25℃,在此期间,日最高气温小于30℃。因而这种能量资源的优势既不在丘陵,也不是在平原,而是在海拔600-1000m高山。这是因为丘陵和平地出现了≥30℃的高温天气,植物生长不能利用而且有害。

3 水分资源

水分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与光热气候资源组合,决定了自然生产力的水平,植物对水分的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取决于降水量的多少,支配降水量除气象因子外,地形、高度、坡向的影响也较明显,据北宁、义县两地气象站多年的观测记录,一般年分中医巫闾山东坡较西坡降水量要多,因此,降水量的时空分布和干湿指数是鉴定评价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分条件的主要标志。

3.1 降水量的季节分布

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年中降水量呈现湿润期、半湿润期、干旱期、极干旱期,7月、8月降水量,多于蒸发量为湿润期,是土壤蓄储水分时期,其余10个月降水量少于蒸发量,其中6月为半湿润期,5月、9月、10月为半干旱期,11月至翌年1月为干旱期,2月、3月为极干旱期。据北宁市气象站10年的观测记录数据,年降水量为615mm,主要在6-8月,3个月降水总量为423.5mm,占年降水量的68.8%,其中7月最多,为213.7mm,占年降水量的34.7%,春秋两季偏少,占年降水量的12.7-17.1%,冬季特少,仅占年降水量的1.4%,最多年降水量1000mm,最少年降水量不足300mm。降水相对变率全年为17.9%,但四季都偏大,其中夏季小,为23.9%,冬季最大,为67.8%,春秋两季接近,分别为31.5%、38.4%,因而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降水不稳定,旱情频繁。

3.2 干燥度与相对湿度

气候干燥度也称干湿指数。当干燥度小于1.0时表明水分充足,反之,大于1.0时表明水分缺乏。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半湿润地区,全年指数为61%,夏季湿度大,达70-80%,冬季湿度小,为40%左右,气候干燥,草木枯干,易于着火,应加强护林防火工作。

4 气候资源与森林植物的关系

4.1 气温

保护区海拔高度多在200-800m之间,相对高达600m,据气象部门观测,垂直高度每升高100m,气温降低0.6℃。山上海拔600-700m高度,全年≥10℃积温为2558℃,而200m以上丘陵和平地全年≥10℃积温为3408℃,相差668℃,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4.2 日照

医疗考察报告范文4

>> 双向互动系统:“学分银行”运行机制理论模型 学分银行运行机制研究 知识涌现系统运行机制的模型建构 高校实施学分制管理运行机制研究 医疗机构双向转诊运行机制研究 银行间债券市场运行机制解析 “学分银行”理论基础及高职院校学分银行现状分析 清洁生产运行机制的系统性分析 谈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运行机制 网络舆论系统的构成与运行机制研究 试论生命教育系统的运行机制 社会捐赠运行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的经济学分析 高职院校学分制管理过程运行机制研究 高校实施完全学分制下退学处理运行机制研究 完全学分制下毕业生毕业资格审查运行机制研究 Logistic 回归模型支持的 学分银行认同研究 论建设国家学分银行的路径与机制 学分银行建设的动力机制及其构建研究 从银行卡产业的运行机制看“银商纠纷”的制度根源 银行业务中洗钱的运行机制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1]全国考办.2010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报告[Z].北京,2011.

[22]王海东,刘素娟.依托自学考试制度构建国家继续教育学分银行[J].开放教育研究,2011(3):47-51.

[23]左其琨.英国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赴英考察报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9):56-59.

Bilateral Interaction System: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Operating Mechanism of Credit Bank

——A Design of Operating Mechanism of Credit Bank for Adult Higher Education

CHEN Tao

(Education Academy,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Fujian 361005, China)

医疗考察报告范文5

3月3日至3月13日,中国人民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举行。

2005年十届三次会议以来,全国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就“促进中西部崛起”、“农民工生产生活情况”、“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老区经济发展与扶贫开发”等问题进行了调研,并形成了考察报告19篇;部分专门委员会就“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推进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强化环境保护统一监管能力”等问题形成了专项调研报告。

在本次全国政协会议上,记者重点采访了经济组的分组讨论。他们之中,有曾长期担任经济部门领导职务的老领导、老同志;有国内知名的经济学家、大学教授;有担任大型国企领导职务的企业家,也有纺织、有色等行业协会的主要负责人。他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对“十一五”规划草案等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涉及最多的问题包括“十一五”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保护农民(包括进城务工农民)利益;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做大做强国有企业;西部开发、东北振兴;金融体制改革及金融安全;环境、能源问题;煤炭安全;加强社会保障,解决群众医疗、教育、住房等。

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期间,政协委员们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建言献策,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据统计,大会共收到2040余名委员的提案5030余件,参与提案的委员占委员总数的90%。从委员提案份数上看,最受关注的仍然是经济建设问题,共2213件,占全部提案的45.18%,其次是科教文卫体1441件,政法和社会保障的1244件。从统计数字上看,在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人们对生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医疗卫生、教育、司法腐败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社会保障、住房已成为制约消费的重要瓶颈。

本次会议提案内容主要有: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定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地区崛起,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国有大型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善市场发展环境,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深化金融体制和财税体制改革,维护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自主创新与成果转化;进一步扩大开放,完善涉外经济管理体制;增加教育投入,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服务体系建设,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力度;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坚决遏止重特大事故频发;积极发展慈善事业,关爱城乡困难群体;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加大扶贫济困力度;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面贯彻民族宗教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加强内地同港澳的交流与合作,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反对“”分裂活动、构建和平稳定发展的两岸关系,争取祖国和平统一;加强人民政协工作,充分履行政协职能。

医疗考察报告范文6

血小板成分的细菌污染葛红卫输血通讯 季阳(4)

血浆置换抢救格林—巴氏综合征危象期1例杨顺江(7)

人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制品的提取芳卢林(8)

Woolf氏法与四格法X^2公式统计比较王广结(10)

制备洗涤红细胞的体会王玉红(12)

光量子血氧疗法对脑血管病变疗效观察朱萍(14)

饮食对供浆员血清总蛋白浓度的影响杨继东(16)

16例血浆呈淡绿色的调查分析熊依军(17)

把好衬复检两关降低丙肝漏检率罗淑娥(18)

148份临床用血中HBV标志物阳性率及受血者感染HBV阳转率芳谢桂琴(19)

重视血源管理是安全用血发展输血事业的重要保证曹键崔建国(21)

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石自明(25)

把“血源基地”建设作为血站建设的一项核心工程来抓吉武荣(41)

中国HIV/AIDS流行病学:在中国输血安全研讨会上的报告(摘要)齐小秋(2)

生物技术重组白蛋白制品的前景金任天(16)

输血通讯 末稍血干细胞移植杨国英(17)

血浆分离机应用于收集原料血浆的探讨周祺芳(19)

在单采血浆中控制献浆者发生HCV交叉感染的探讨朱智英周尚武(21)

从输血安全看采全血,血浆后复检抗—HCV张玲刘晓梅(23)

血清ALT测定的实验条件探讨杜云(26)

献血员HBsAg,抗—HCV,ALT检测结果分析钱立琼曹美娜(27)

南充市中心医院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陈寿开(32)

关于艾滋病的治疗对策张有常季阳(4)

用PCR技术检测抗—HCV阳性样品结果探讨韦桂明(8)

丙型肝炎病毒(HCV)在献血员中交叉感染情况分析姜其何(9)

血站内丙肝传播的可能因素及预防杜玲霞(10)

献血不良反应111例统计分析汤云鹏(14)

输血反应的护理体会—附82例献血反应分析严苏梅(16)

柱凝集技术:抗球蛋白试验孙爱农(5)

浓缩血小板治疗ITP疗效观察姜其河(8)

人工血小板的必要性及其应用的可能性村田满(2)

错输“B”型少浆血致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1例报导王显荣(6)

石家庄地区A2血型分布调查何涛(7)

58例献血反应原因分析吴海霞(8)

ABO血型检查错误5例分析施之雍(8)

献血员Hb测定结果分析输血通讯 熊志高(9)

全自动酶标仪和全自动洗板机在ELISA法中的应用张玲(10)

计算机在献血员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王春生潘秋霞(11)

推广成分输血的几点做法牛海江张红岩(14)

血源质量管理的探讨杨葆康(16)

华东地区输血工作协作组工作回顾孙秀春徐秋芹(17)

安徽省立医院建立输血协议书签字制度胡兆平(20)

浅谈丙型肝炎的预防及相关医疗纠纷处理的思考孟宪成(33)

预防血源交叉感染的体会贺承莉(34)

世界各国献血者传染病检测与质控概况季阳朱志议(6)

作为改善血浆制品安全性的病毒过滤技术的价值曾冬莲(8)

如何做好采血质量控制郭世萍(9)

原料血浆质量控制体会李俊生张九栋(10)

采血人员手指消毒处理再探讨卢媛王燕宁(11)

输洗涤红细胞可防止输血反应和输血后传播疾病梁霞(13)

红细胞放散试验氯仿改良法孙爱农刘怡(14)

基层医疗机构血型鉴定报告错误7例分析辛明(16)

血浆置换疗法治疗重症肌无力姜其河石冠英(17)

冻干人血白蛋白细菌污染的原因调查及处理车鲜梅(19)

浅谈浓缩血小板的制备贮存及其临床应用黄海龙张瑞芹(5)HttP://

国产0.65微孔滤膜代替进口预滤板在血液制品生产中的应用效果任国忠(8)

人血浆蛋白分离及新技术对血浆系列制品的应用和质量的冲击:(有关凝血因子Ⅷ金任天(1)

来自马萨诸塞综合医院输血部的报告余蓉(4)

输血通讯 人造血(人造红细胞)的进展杨国荣(1)

骨髓移植历史概述金任天(4)

甲联苯胺法测定血浆血红蛋白几点体会雷志英覃星(5)

用F—800测个体献血者与无偿献血者血红蛋白情况比较王倩覃星(6)

无偿献血者与个体献血者几项检测指标的观察刘顺君(8)

制备洗涤红细胞库存血比新鲜血效果好杨素丽(9)

库血经光量子照射后存放血气分析王振芳孙友军(11)

谈血液成分制备中的全面质量管理覃星雷志英(13)

采供血统计在血源管理中的应用周慧盈(5)

库存全血外观检查与质量标准王春艳王凯(7)

献血晕厥反应141例原因分析郁佃兴(10)

献血者心理调治浅析陈世孝(11)

血浆制品的世界市场—情况及展望金任天(1)

艾滋病的流行状况及有关问题张有常(3)

人血白蛋白冰冻后稳定性降低的检测王文秋催文海(9)

糖尿病(Ⅱ型)与ABO血型系统的探讨孙丽(11)

血液量子疗法护理体会牛萍(12)

如何做好献血员的心理护理及管理李方(13)

献血员征集策略的评价李文平肖红(1)

缩短“凯氏定氮法”中“消化”时间的探索王文秋倪永碧(3)

碘伏在血站输,采血中的应用王娟娟肖红等(4)

如何做好血液的品质保障输血通讯 林丽玲(6)

肺癌伴高效价冷凝集素干扰配血一例杨世明杨世英等(9)

生长因子对输血医学的影响唐玉琴(1)

造血生长因子及其对输血医学的影响金任天(2)

中国输血协会首批赴美考察团考察报告周翔(3)

献血者丙型肝炎的检测与控制沈奇荣(6)

采供血统计在血源管理中的应用周慧盈(16)

止血功能异常与输血余蓉(1)

脐带血移植孙爱农(2)

浅谈少白细胞成分血对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防治杜爱琴(3)

ABO血型与血液流变学的统计初步分析黄锡健刘辉(4)

随机抽查采血量统计分析宇桂兴韩凤广(5)

哈密地区三年临床用血分析周瑞霞(6)

皖北地区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调查凌应霞(4)

2298例献血(浆)员抗HCV与HBsAg,ALT关系探讨吴春信(5)

血型与临床用血之间的关系分析方其荣(8)

自身输血的准则金任天(1)

关于用硫酸铜比重法检测献血者Hb的探讨李珍蓉刘继明等(4)

造血干细胞研究的近况金任天(1)

用除白细胞滤器过滤浓缩血小板时产生的缓激肽方磊(2)

邯郸地区1993—1995年献血员抗—HCV检测情况赵宇赵铁铮(3)

谈如何降低献血浆者HCV感染钱立琼曹美娜(4)

用CPD—A作添加剂的Rcc比重值的测定苗翠英钟淑琴(5)

血浆单采术58例晕厥反应的观察与护理谢丽萍谢凤鸣(6)

血浆单采中晕针用阿托品治疗的体会唐之微王国标(7)

机器单采血小板前供血者血样脂肪含量的检测刘爱生(9)

输血通讯 浅议脂肪血的预防郁佃兴(10)

A1B3亚型一例报告刘冀华(11)

1990—1995年WB供血量季节变动分析李娅娜(12)

血液制品质量档案管理及其作用车鲜梅倪永碧(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