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减速器测绘实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减速器测绘实训总结范文1
Abstract: Mechanical Design basic course design is an important practice teaching link of Mechanical Design course system, and it is the first more comprehensive, more systematic, highly engineering design integrated training for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tudents in the engineering colleges. This paper basd on the teaching requirements of training applied undergraduate personnel, in the mechanical design basic curriculum design training, conducted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exploration on the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focus and the showing form of design results and other aspects, which laid the foundation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nd methods, of practice, training applied undergraduate personnel who a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ime development needs.
关键词: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综合性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Key words: mechanical design basic course design;comprehensive design;teaching methods;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9-0201-02
0引言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它是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进行的第一次较全面、较系统、工程设计性很强的综合性设计训练。通过该环节的实践训炼,不仅能使学生巩固加深扩展己学过的知识,并且能使其综合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初探,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的工程创新设计思维方式在实践中的验证所迈出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步。
近几年,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类型的改变,进行教学改革改变人才的培养模式,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作为我校培养人才方案的重点以成为必然,为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相应的教学体系也在进行适应性调整。机械设计基础作为工科院校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将为这些专业的学生学习专业机械设备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使其在了解各种机械的传动原理、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及设备的故障分析等方面获得必要的基本知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所占的教学比重在逐年增加。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最重要的综合性与实践性教学环节,其在实践教学中的意义越加显现出了其重要性。我们围绕着培养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理念的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目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成果展现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和探讨,指导学生从工程应用的角度,结合创新设计思维,应用先进的现代设计方法及设计手段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考虑相关的工程技术要求,逐步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增强设计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
1教学内容的改革
长期以来减速器作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设计的经典设计题目,这是由于减速器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减速器作为机器中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组成减速器的零部件覆盖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绝大部分内容,便于学生在设计实践中应用检验所学的知识,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另外,不同类型的减速器和参数的设计参数要求,所设计出的减速器的结果是不同的,因此, 选择减速器作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题目是可行的。然而, 减速器只是一个部件, 每届学生都重复同样的设计内容, 势必会影响教师的创新设计的积极性。另外, 我校制图课的测绘练习也选择减速器, 这就使得课程设计的题目过于重复,使学生缺乏新奇感,势必会影响学生的设计积极性,影响设计成果。因此,结合学生所学的相关专业和学生对本门课的掌握程度,适当地拓宽课程设计的选题势在必行。
鉴于我校的机械设计、材料成型、车辆工程、汽车服务、材料科学、机电一体化、工程机械、数控等专业的学生都要进行课程设计,其专业跨度大、学生人数多以及减速器涉及的设计问题的经典性,故减速器齿轮减速器设计题目仍予以保留,但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适当地增加了设计题目,例如,对于数控专业的学生可以设计普通机床的传动系统, 给出电动机的动力参数, 通过带传动,带动主轴箱的运动。在这样的传动设计中, 学生可以通过参观相关机床,这样既进行相关的带传动和减速器传动设计,也结合学生的自身专业知识,增加了学生的设计兴趣,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学以致用。 对于汽车专业的学生,不再进行传统的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设计,而是结合其专业特点,设计汽车用变速器,这样,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了,同时也符合专业培养的特色。实践证明, 适当拓宽课程设计的选题不仅能够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工程设计训练, 而且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对于培养创新设计思维和进行创造性设计, 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机械专业等为期三周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提交一份装配图、一到两张零件图和一份设计说明书外,还要提交箱座和箱盖的零件图。这样更能较全面地考查学生对《机械制图》、《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等几门课的掌握程度。
2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现代的教育要求“以人为本”,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则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课程设计作为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在设计过程中也要充分激发学生设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达到以上教学目的,首先应重视实践教学的环节,实践教学是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重要手段,课程设计也是如此,为了让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能有一个整体的设计观念,我们在进行课程设计之前,让学生应用机械设计基础理论课上所学的知识,自行设计一个具有一定创新性的实验,来实现预定的运动规律。然后,让同学进行减速器的拆装实验,通过这次实验让大家对减速器的常见类型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使学生了解减速器内部零部件的类型、结构和装配关系, 对加工制造的工艺过程形成初步的认识。装拆的重点是轴系零部件的结构及装配关系, 再此基础上让学生应用已有零部件设计一个合理的轴系,使学生能在课程设计中结合实际的参数要求设计出合理的轴系结构和尺寸。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也要重视老师的指导作用,一次成功的课程设计与教师的悉心指导是分不开的。为此应改变以前过于集中的指导方式,变“集中式指导”为“集中与分段相结合式指导”,设计前通过集中式的讲解交待清楚所要完成的设计任务,针对具体的设计任务如何入手去做,通过教师已有的设计经验,引导学生解决设计初期的入手难得问题,对于设计中的主要注意事项应交待清楚避免在设计过程中学生走弯路,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应经常到教室中去,发现共性问题要及时地集中讲解,对个别底子薄的同学应进行个别指导,及时解决存在的障碍性问题,便于设计的如期完成,在设计的后期主要是检查与纠正细节。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要求教师要以学生的设计思想为主线,在不改变学生原有总体设计方案的前提下,进行指导完善此设计,让学生能真正地进行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造性设计,让学生能够真正成为设计的主体,在完成此设计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够真正地领会完成一次设计的总体设计思路和收获自己的设计成果的成就感。总而言之,课程涉及的改革方向应以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出发点。
3设计成果的展现形式
采用现代先进的机械设计手段,改变传统的纯手工绘图的方式。要求学生提交的设计成果为手绘的设计草图,手写版的设计说明书,以及电子版的设计总体装配图和典型的轴类、齿轮类和箱体类零件图。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在设计、生产、试验各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顺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必须重视学生的应用和掌握计算机的能力,在我院的机械设计专业率先试点要求总体装配图利用CAD完成。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要求应用SolidWorks、CATIA等三维绘图软件完成齿轮、轴、箱体、端盖等所有机械零件的结构设计,完成整机的装配,然后进行机构的运动仿真和干涉检验。
设计成果的评定方式,改变原有的只看图纸的评定方式,采用答辩与平时的设计表现相结合的方式,以图纸、计算说明书和答辩成绩为主,兼顾设计态度、准备情况、出勤率、进度、协作、总结等表现。答辩过程中师生间的相互交流是教师评定设计质量高低最有效的手段,通过答辩老师能够发现总结设计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是学生自我检验的最有效的方式,通过答辩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宏观地看待问题和总结能力,能够强有力地督促学生及时地解决设计过程所存在的细节问题,防止懒散和懈怠现象的发生。
4结束语
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是机械类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经过全体机械设计基础教师的努力,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所进行的相关改革和实践,在组织教学内容方面加强专业特色适当地改变教学内容,在设计手段上应用现代的设计方法,在成果的展现形式上突出了实时动态的考核方式,能够全方位提高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随着应用型本科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如何再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应用性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是我们全体机械教师不断努力地探索和奋斗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朱宗泽,罗圣国.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1).
减速器测绘实训总结范文2
1.1学生对课程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一直以来中国传统的教育体制,使教师和学生都特别重视书面应试能力而较忽视“实践”这一重要环节。因此,学生普遍认为课程设计只是辅的作业,是机械地套用经验公式,查手册,计算必要的数据,画出图而已。其实,课程设计是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地极好机会,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等良好素质的必要过程,但由于学生存在上述想法,这两项目标很难达到。
1.2结构设计中的不合理问题
从现场工作的学生反馈信息得知,设计中的结构设计比设计计算更为重要。合理的结构设计,对实际生产会产生严格的影响。由于学生实践经验和感性知识的缺乏,从而,在学习过程中不能运用已有理论知识透彻地分析和理解某种结构的功用,以至在设计图纸中出现不恰当甚至错误的结构。
1.3图纸的规范化问题
图纸是课程设计的最终反映,本应很清晰地表达出全部零件的装配关系、总体轮廓尺寸、各零部件的具体结构。但是在学生的图纸中,却不能完整、确切地表达出上述要求。例如,学生总装图中对轴和孔间的配合尺寸及公差不加标注,对加工表面粗糙度标注不全或不当等多种问题,反映出学生对图纸的规范缺乏全面认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1.4设计说明书编写中出现的问题
设计说明书的编写,可以培养学生撰写技术文件的实际能力。它应全面包括课程设计总体方案、设计结果、结构设计依据以及维护、安装等内容,使读者在结合图纸的条件下,从说明书中能够完全了解所设计产品的结构、特性及科学依据。但有些学生却片面地认为,设计说明书的内容只是各零部件有关尺寸及数据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而对图纸中零部件结构的设计依据不加任何说明,说明书便成了各类计算题的汇集。
2对改进《机械零件》课程设计的建议
2.1提高学生对课程设计重要性的认识
学生对课程设计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设计效果。因此,提高学生对设计重要性的认识,应作为搞好设计的首要条件。将本思想贯穿于《零件》课程教学的始终。在基础理论教学中,可列举部分内容在实际生产中应用的反例,来强调设计的重要性。比如,讲授某种传动装置的设计时,可通过分析实际生产中由于某部分结构设计的不合理或错误,甚至由于某一参数选择不当而造成的不良后果,加强学生对设计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实践认识。在教学中,可安排适当的课时,带学生去现场参观,针对同一部件不同的结构设计而获得相异的生产效率进行分析,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领悟到设计的重要性。
2.2课程设计与教学内容及实践性环节的有机结合
针对学生实践经验和感性知识贫乏,动手能力差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减少课堂授课学时而增加见习课时。即在课程标准授课的过程中,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安排针对性较强的短期见习,其目的在于为课程设计积累一定的感性素材和设计要素。在见习中,教师对有关设计内容要加以讲解,分析关键及难点,使学生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轴”一章授课结束后,可安排一次实训,教师可针对往届学生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从轴的加工工序至装配工序,针对选材、结构设计、图纸的规范化等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把实际中轴的具体结构设计要素;生产中用于加工的图纸应如何正确、全面地反映所设计零部件的结构、尺寸及技术要求总结出来。这样,既解决了课堂上难以理解的实际问题,又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2.3做好课程设计的准备工作
课程设计前的准备工作是提高设计质量的必要条件。为此,设计前,指导教师可针对设计课题,做好两项准备工作:①参观有关设计内容。针对设计课题,带领学生参观现场,加强学生对实物的直观认识,在具体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对学生和教师均有“事半功倍”之效果。②突破设计难点。对书本上较难理解的关键和难点内容,进行实地测绘。比如,在设计1台减速器之前,带学生去工厂对减速器进行折装,同时,对其中某些关键或较难的零部件结构进行测绘,是获得具体的设计要素的有效之法。
2.4加强金工实习对课程设计的辅助作用
金工实习是机械专业类学生在学习《零件》课之前对机械的加工原理,生产工序,装配过程及工艺处理方法等进行的一次全面性认识实习。为了使学生在学习《零件》课前对各种机械及零件具备初步的感性认识,在金工实习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的掌握有关《零件》及其课程设计的基本知识。如可安排学生画出齿轮轮廓示意图,观察齿轮与轴的装配关系及热处理工艺方法,使学生对齿轮及轴等零部件具备初步的感性认识。实习结束后,学生将上述内容及测绘图以实习报告的形式写出出。
3结语
减速器测绘实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 AutoCAD双语教学;教学编排;同步操作;互动式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1)06-0064-03
0 引言
世界经济、文化、技术正向全球化迈进,共享知识信息是这个时代的鲜明特征,未来社会的竞争说到底也是人才的竞争,未来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1]。即既会外语、会使用电脑、具有专业知识,又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教育部于 2001 年印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基于此,全国各大、中、小学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示范性双语教学。作为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高等院校,是培育学生双语素质的最后一道门槛,更应走在双语教学的前列,以适应新时期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为此德州学院也积极开展了多门课程的双语教学工作。
1 AutoCAD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AutoCAD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制图业的一个强有力工具[2]。在中国市场占有很大的份额,成为工程技术人员的必备工具,使得社会对熟练掌握AutoCAD 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但此软件为美国Autodesk 公司开发的英文版软件,这就需要设计者具备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虽然目前市场上也随着AutoCAD的不断升级,推出了相应的中文版软件,但正式的中文版软件一般要在几个月后才会推出。即使是中文版软件,其核心的人机对话窗口――命令行窗口,也无法完全实现汉化,命令选项还必须用英文输入。并且大部分中文版软件翻译时失去了原来命令的真正含义,不能确切领会命令本身的含义。例如:在多段线命令下有“j”[连接]子命令,其英文是“join”,意指首尾相连之意,引深为线与线端点相连之意。很多中文版的新手不理解“连接”是哪种连接,只是简单地以为是相交的线就能连,但有时能连,有时又连不上,给人一种摸不着头脑的感觉。因此了解英文的含义,有助于熟练命令的使用和对命令的理解。掌握英语在AutoCAD中的实际应用能力,也是学习本软件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
2 AutoCAD双语教学的实施
2.1 以应用型为主导选用教材
一般来说,双语教学应普遍采用原版教材。然而,国外《AutoCAD》的原版教材一般适用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着重讲述计算机绘图开发的原理与方法,普遍存在篇幅长、内容冗余等问题,并且国外的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与国内有很大差别。 AutoCAD 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该软件在英文环境下独立完成设计绘制图形的能力。如果直接使用原版教材不仅会加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也很难达到教学要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学时等编写了自己的双语教材,并附有相关的词汇1300多,方便学生的学习。同时选择了部分原版英文教材、双语教材和中文教材作为教学辅助参考资料,供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授课的过程中选用美国Autodesk 公司的AutoCAD绘图软件“AutoCAD 2004”,其英文界面友好,易于掌握。《AutoCAD》课是实践性环节较强的课程,这样在双语教学中,既保证了以学科知识的获得为主要目的,同时也为学生创造了学习和使用英语的空间,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能够尽可能多使用需要掌握的英语,达到了双语教学的目的。
2.2 以制图过程为主线编排课程内容
在内容编排上,从工程实际出发,结合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紧扣图纸的绘制过程,结合自己的绘图经验,将教材内容重组后,有重点有次序地传授给学生。由于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以前已具备了机械制图和计算机操作的基本知识,并且进行过手工绘图实践,所以按制图过程编排授课内容,是使学生入门的一个有效途径。手工绘图的一般过程是准备图纸和绘图工具-确定图纸幅面及比例-布中心线-绘制底图-标注尺寸-加深粗实线[3]。以制图过程为主线,可将课程内容分为5部分:(1)讲解如何定制一个标准绘图区域以及设定该区域属性的相关命令,介绍界面上各种看图、绘图和编辑工具;(2)布中心线引出层的概念及其相关命令;(3)详细讲解绘图和编辑的命令和方法;(4)讲述尺寸标注的命令和方法;(5)介绍粗实线加深方法以及打印出图的相关内容。其中,在讲解绘图和编辑命令时,也参照绘图顺序,结合实例,将这两类命令有效结合起来,按照从基本命令到高级命令的原则进行讲解,这样做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一,用学生所熟悉的手工绘图过程作为参照,能使所讲的课程内容更易于被他们接受和掌握。第二,有些学生由于计算机基础差而认为学不好本课程,按照以制图过程为主线编排的课程内容学习后会发现AutoCAD 不过是实现绘图的工具,从而消除了恐惧心理。第三,与用手工绘图过程作为对照,体现出用计算机进行绘图的先进性,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
2.3 以授课和学生同步操作的互动式为主组织课 堂教学
传统的教学,使理论教学和实训环节脱节,实训滞后理论教学,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由于在AutoCAD中一个简单内容的绘制可能需要几十、上百个的操作步骤,学生不可能在课堂内短短的45分钟时间里完全记住这么多的内容,即使当时记住了有些关键步骤,如果不加以练习也会很快忘记。其次,由于AutoCAD 的命令交互操作简单,学生们容易上手,不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讲理论,而且命令讲解过多后,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在上机绘制具体图形时,又不知道该使用哪些命令来操作,使得教师在指导上机实习时需要重新逐步演示命令的操作,造成上机实习效率较低。AutoCAD的学习实际上就是在计算机这个平台上熟练运用它,也就是说课程的理论教学是为实践服务的。所以,笔者认为要想达到AutoCAD双语教学的目的,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课前预习相关词汇。由于AutoCAD主要是学习不同的操作命令,故可在前次课后,预先给学生布置预习下次课的相关词汇,使学生对该节课的专业词汇有一定了解,便于相关内容的双语讲授。如在绘图命令一节中将涉及到的有关词汇有:Line(直线)、Ray(射线)、 Construction Line(构造线)、Rectangle(矩形)、Polygon(多边形)、Arc(圆弧)、Circle(圆)、Donut(圆环)、Ellipse(椭圆)、Block(图块)、Insert(插入)等[4]。这些词汇是在前一次课布置给学生进行预习的,同时,也告诉学生下节课的授课内容,要求学生也进行预习。让学生提前预习和熟悉这些命令,这样课堂教学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课堂教学采用授课和学生同步操作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即在课堂上,老师先讲解命令并进行现场操作演示,接着学生进行相应的练习。在理论部分内容的讲解时,都用英文表述,根据需要辅以中文解释。针对AutoCAD的特点,笔者认为AutoCAD双语教学授课归纳起来应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命令。AutoCAD命令的输入有4种方式:菜单、图标、命令行、快捷方式。不管是哪种输入方式,都必须掌握命令的英文单词。由于学生课前已经对这部分词汇进行了预习,且这些词汇比较容易记忆,讲解时再辅以练习基本上都能掌握。
第二,对话框。这也是AutoCAD中相对用的比较多的。而对话框涉及的不管是词汇还是句型都相对复杂一点,学生学起来也感觉吃力。对于这部分的学习,笔者采取的是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引导方式,先要求学生掌握其中的词汇,并尽最大可能掌握其中的句型。对话框的掌握主要是通过绘图实践逐步的体会。
第三,命令行的提示。AutoCAD主要是通过输入不同的命令来完成相应的功能,并且它的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使用命令时在命令窗口有命令提示,学好AutoCAD的关键在于能看懂命令行的提示,从而实现人机对话。因此,在教学中,要特意强调学生注意看命令行的提示,根据提示操作。首先要告诉学生其实命令行的提示大部分单词都是大家熟悉的词汇,只要认真看都能看懂,克服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畏难情绪。教师现场操作演示时也遵循在命令行的逐步提示下进行,不要因为对内容的熟练,忽略了命令行的提示,引导学生养成一种看命令行操作的习惯。教会学生在英语的语言环境下利用命令行的提示进行操作的方法,这样一可以避免盲目操作,二可以真正实现在英语环境中完成图形的绘制,学生的英语水平随着绘图的进行自然而然的就得到了提高。在上课时,教师讲和学生练同步进行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上机练习遇到问题时,老师能给予及时的辅导,这样几秒钟就能解决。而自己琢磨时,可能会走许多弯路,耽务很多时间。之后要求学生重复操作以加深记忆,对于普遍出现的问题,总结、归纳、着重讲解。这种边讲边练即学即用的模式,其教学效果是比较理想的。很好地解决了理论教学和实训环节脱节,实训滞后理论教学,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
3)加强课后环节,巩固学习效果。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英语接受及消化能力,因为语言实际应用环境的缺乏,将不利于巩固英语学习成果。实践证明:要想提高课堂双语教学的效果,单靠课堂上教师“临时发挥”和学生“即兴接受”是远远不够的。为此,主要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来巩固教学效果。
第一,在每次课后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用英文来完成。如给出图形要求学生除画出来外并把作图步骤用英文写下来,或者是给出英文的作图步骤要求学生写出其运行结果。
第二,每当一个教学阶段结束后,有针对性的布置一些上机练习。同时注意对前面已学知识点的复习,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掌握相应技巧,巩固教学效果。针对AutoCAD教学实际,可将工程中的一些图形如齿轮、轴等布置给学生去测绘并完成。实验报告要求学生用全英文将上机的实验步骤(包括主要命令的操作)、上机体会及心得写下来,最后再附上打印后的图纸。
第三,在课程的最后, 应当设计一些大型的综合练习[5]。如让学生对减速器进行测绘,画出减速器的装配图和零件图。通过课后实践,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及英语在AutoCAD 中的应用能力。这样,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英语思维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完全融入到双语教学的乐趣中去。
第四,推行教育课堂信息化工作,教学内容上网,将相关的教学资料上网包括课程介绍、教师介绍、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授课教案、作业习题、实验指导、试题及答案、指定教材、参考文献、课程考试考核办法、授课录像、AutoCAD 2004(英文版)软件等,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选择浏览,及时弥补不足。另外,网上还上传一些AutoCAD软件的相关信息,避免学生盲目寻找资料而浪费时间和精力。
3 结束语
AutoCAD双语教学有效地扩大了学生在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方面的英语词汇,可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外语水平,拓宽学生的知识获取范围,并对学生的思维习惯、文化修养等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学生今后的创业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针对AutoCAD双语教学的教学要求和培养目标,进行了教材、教学内容和授课模式方面的探析,在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AutoCAD双语教学正处于示范阶段,如何能及时准确地发现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善于总结经验掌握规律,尽快地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AutoCAD双语教学方法是有待研讨的问题。相信随着AutoCAD 双语教学体系的逐步完善,这项示范性教学一定能得到进一步的实施和推广。
参考文献
[1]胡林,程蓉.《工程制图》双语教学模式、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高教探索,2007,(S1):70-72.
[2]石晓梅.AutoCAD 教学中几个难点问题初探[J].辽宁师专学报,2004,(2):36,74.
[3]曹步霄.机械专业AutoCAD教学改革初探[J].镇江高专学报,2004,(2):100-101.
减速器测绘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机械制图创新课程安排作业布置与批改
职业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工学结合,教育目标是培养优秀的实践能力强的技术性人才。实践证明,大多数课程仅仅在课堂中进行教学是不可能收到良好效果的,必须通过与实际生产相结合。《机械制图》课程作为机械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具有三性:重要性、技术性、基础性。其重要性取决于其研究对象,学习制图最终要达到的教学目的是:能识读和绘制机械图样。学习机械专业的任何一个工种,第一项技能就是识读零件图和装配图,图样看不懂,谈不上能加工出合格的工件,能进行正确的组装、装配。在职业学校机械类的课程设置中,本课程是计划课时数较多的课程之一,所以又将本课程视为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那么,针对这样一门以培养实际动手能力为主的学科来说,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是很重要的。显然,过去那种单调的管理模式教学,单一的教学手段,统一的评分标准是很难适应现阶段的教学要求的。
一、课程安排分析
《机械制图》教材是分为画法几何、机械制图和AtuoCAD三大板块,其中画法几何占整个学时数的比重比较大。在以往的教学中,这三部分的内容是逐步完成的,也就是说,先要讲完画法几何的内容,然后再依次讲授后两部分内容。这样设置课程的原因在于,传统教学方法认为画法几何是基础内容,理论基础扎实后续课程才会学得好。而事实上,经过对毕业生的调研后发现,在企业中应用的比较多的往往是零件图、装配图与AtuoCAD部分的内容。同时,传统的教学安排中组合体视图部分所采用的教具是模型、挂图、多媒体图片,这些教具有其很大的局限性。例如模型数量上、形状上的局限,图片无法转换角度的空间视觉局限等等。
根据企业实践需要,在教学安排上可将画法几何部分原有课时压缩,将画法几何中的一部分内容移至后续课程之中,将此部分与后续课程结合讲解,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课程充分结合。例如:将补画三视图的内容利用CAD软件讲解,CAD软件有极轴功能,就很容易找好相应的投影关系。也可以将比较难绘制的轴测图放在CAD中讲解。在课程之初,不再直接为学生讲解各种国家标准(国家标准理论性太强,内容琐碎繁多),这样很容易在一开始就打消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将CAD软件带入理论课堂,利用CAD软件的建模功能讲解基本几何体、组合体等内容。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直观感受立体的外形,而且还可以利用软件的刨切功能看到立体的内部结构。我们甚至可以再讲模型立体的同时,将后续的零件图逐步渗透给学生,这样一来在学习后续课程时,学生已经建立较好的空间立体感,对后续课程的掌握极为有利。利用CAD讲解的好处不仅仅表现在建立空间立体感这一点上,学生无形中就会对这类软件十分感兴趣,这样就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感兴趣必然会转化为学习软件过程中的主动学、自觉学。另外传统教学的理论性比较强,学生的注意力很难在一节课上全部集中。而CAD这种多媒体教学手段有着形态多变、动手与动脑结合紧密等特点,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增加,自然会集中注意力听讲。事实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已经将国家标准的内容不知不觉的渗透给学生。例如:在绘制CAD图形时,我们就会告知学生粗细线条的宽度、图框的大小、标题栏的位置以及规格等等。这样一来,我们只需要在后续的零件图或装配图绘制的过程中再着重强调一下,学生就可完全掌握。
二、教学手段
1、采用直观教学法
在标准件部分,实物教学的直观性较强,学生易理解,对画法规定部分的教条式宣讲变为简单的演示。
2、理论走向实践,实践指导理论
例如,将零件图与装配图的授课地点改到实训室,将学生四到六人分为一组,分配一个涡轮减速器工具、量具配齐,在指定的时间内通过小组合作测绘出所有零件图、装配图,使零件测绘和读零件图教学同时进行,使学生做到对所学知识边应用的应用、实践、观察、分析同时进行,使学生能把那些在学习中已形成的技能充分运用到实践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充分激发,热情被充分调动。
实际工作中,往往是要求测量绘制实际零件或者根据要求改良原有图纸。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三分讲,七分练”。并且联系的内容一定要适应工作要求,这样的练习才是有价值的。实践画图课堂化就是将画图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项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到有实物的实训室去面对真正的零件或机器绘制图纸。在此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测量以及如何查阅参考书籍,当学生遇到问题时,组织学生讨论,这样的过程既可以充分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又可以锻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这样一个学习环境中学生不断重复观察事物、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最终必然受到较好效果。
三、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本课程的突出特点是讲练结合,让学生在练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读图,识图能力及提高空间形象力。因此,制图课上安排了大量的习题课,占到总课时的1/3,来完成此项技能。
1、作业的布置原则
(1)数量适中,各题分工明确。
作业易精不宜多,所选作业能够反应教材的主要内容,题目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2)富有启发,一题多变。
布置的作业针对相应教材,设计一些新颖的作业,一方面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让学生灵活的运用学习到的知识点。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及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为学生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现实问题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法。
2、作业的批改
(1)面对面的批改
采用面对面的批改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利用标准的制图方式进行绘图。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2)勤批勤改的批改方式
(3)读图作业分组讨论方式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