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教学文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教学文章范文1
在情趣中增强学习动力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孩子们对语文学习一旦有了兴趣,就会明确学习目的和端正学习态度,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汲取语文知识,沉淀语文素养。因此,笔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极力要求自己优化课堂流程,去繁求简,循序渐进,力求让每一环节都充满乐趣,让孩子们上课如同做游戏一般愉快,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从而慢慢激发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比如:在上《小珊迪》这篇课文时,笔者先让学生唱一首歌,边唱边播放《我们的生活多美好》。然后,笔者又用压抑低沉的语言朗读课文,在强烈的对比中,渲染与课文相应的气氛,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充满敬佩之心、同情之心,珍惜美好现实生活之心。通过这种情景导入的课堂教学,学生容易引人入胜,引发共鸣,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并且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也油然而生,从而形成强大的学习动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培养学生感知生活的能力
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的:“生活即教学”“社会即学校”。生活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的延伸,在书本中,我们无时无刻不感受到社会生活的存在。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进生活,把学习的重心放在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中。所以在教学中,从生活中来更应该回到生活中去。比如在教学《咏柳》这篇课文时,笔者让学生边说边想边画春天的柳树是什么样子,刚发芽的柳树又是什么颜色,让他们多读课文,简化内容,力求新意,领悟感情,达到情景交融、融会贯通的效果。学生既学会了课本的基础知识,又感受到了周边真真切切的自然环境,从生活中寻找了答案,增强了观察生活的能力,提高了感受生活的热情,陶冶了热爱生活的情趣。
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教育家艾玛逊曾经明确指出:“教育的秘诀在于尊重。”《论语》也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尊心人皆有之,孩子们自尊心非常的强烈,但又非常的脆弱,有时候禁不起老师的一句批评,受不了同学的一个玩笑。因此,教师作为孩子心灵的守卫者,要努力呵护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做人自信,生活阳光。这要求在我们的生活中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积极肯定每位学生的闪光点,不排斥后进生,不歧视差生。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言行举止,尤其是要注意观察和倾听那些学困生的言行,随时把握他们的心理动态,做到心里有数,以便在学习中加以引导。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有十全十美的学生,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但作为教师更应该有一双火眼金睛,在洞察学生缺点的同时不能像贴标签一样,一棒子打死,还要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在班上给予表扬或肯定。让学生尝到被人肯定的喜悦,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一次小小的鼓励,一个浅浅的笑容,一句绵绵的提醒,一场春风化雨的批评,一个个不经意的尊重就能让学生重拾自信,起航!这样学生也会爱屋及乌,爱上语文老师的人格魅力,感受到语文课的源远流长。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课程博大精深,学生对每篇课文、每个问题、每个细节、每种感情的体会和理解都会深受各自的家庭环境、人生经历、价值观、知识储备等各方面的影响,从而产生与标准答案格格不入甚至是啼笑皆非的见解。这时我们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思维,表明观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尊重他们独特的想法,放飞他们的思维,实现孩子们的梦想,挣脱出思维定势的牢笼。
同时,除了尊重学生的意见之外,还应该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孟子也讲过“尽信书不如无书”,所以这就要求教师从权威的神坛主动地走下来,敞开民主的怀抱,细心倾听不同的意见,接纳智慧的光芒。在这个环节中,笔者采取“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私下切磋”的教学方法,充分尊重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主体者――学生,让他们获得自己独特的读书体验,讲出自己新颖的观点和看法,明白“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道理,以及学会尊重和分享同学的见解,接纳别人的观点,养成海纳百川的胸怀。这样的课,既给了学生许多自主学习的时间,又给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空间,真正扭转了老师一言堂大满灌的局面,释放出课堂的活力,解放了学生的思想。
教育教学文章范文2
一、重视学生的个体生命的差异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教育者应当充分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是发展的个体,有着发展的规律,有着无限的发展的可能,学生都是有着独特个性和完整性的人,他们的生命质量和教师有很大关系。教师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生命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关注学生的内在生命,拓展学生的精神世界,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课堂民主化、课堂开放化、课堂学习内容生活化。教师应该处理好生成资源,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是有思想的,有情感的有生命质量和意义的语文。
二、挖掘文章中的生命感情
教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挖掘学生的文化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语文教师要挖掘教材的巨大精神财富,采用有效的手段让学生变成生命教育资源,挖掘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感受到人类文化的精神内涵,接受生命教育,形成个性的崇高的精神品质。
语文文本就是我们学生生命教育的载体。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都含有情感因素,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教师应该让学生受到修身养性、谦让、和谐的教育。例如,对鲁迅作品的《故乡》《孔乙己》的分析,我们应该从对封建礼教的抨击上升到对生命的伦理层面,孔乙己的死有封建制度的迫害,也有众人的嘲笑和冷漠,因此,教育学生生命需要相互尊重和关心爱护。教师还可以挖掘海伦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课外材料,教育学生体会生命的坎坷和不容易,让学生感受到生命历程的苦难和挫折,教育学生敢于挑战,怀着感恩的心生活,生命才更加绚丽。教师还应该挖掘初中教材的生命感情,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形成崇高的人格。
三、建设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
教师应该精神饱满,热情洋溢,让学生积极参与,心情愉悦,民主活泼,和学生一起享受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的欢乐。因此,这样的课堂必须把握以下两点:
1、带着微笑进课堂,积极提升感情素质。教师要将微笑带进课堂,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友好、民主、平等、尊重、乐观、自信的氛围,让学生轻松乐观,自主自信,让教学双方产生灵感,催化升华教学效果。教师让学生放松身心学习,微笑中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自信和对学生的鼓励,带给学生欢乐的氛围,帮学生轻松获取知识。
2、形成民主、开放、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应该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构建生命课堂。教师可以实现和学生的平等交流、共同参与、积极交往,形成完备的知识体系,学生有自己的思想和观察模式,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相信学生的观点,不把自己的教学观点强加给学生,给学生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在学术和人格上是平等的,感受到教师的可亲可敬,创造民主和谐的氛围,给学生生命的绿洲,让学生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实现教学目标。
四、珍爱生命从心灵开始
生命需要用心灵呵护和珍视、爱惜,我们一定要掌握生存技能,减少对生命的伤害,运用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素质加强生命中承担风雨的能力,更应该提高生命智慧,让生命更加丰富厚重。教师要教育学生怀有热爱生命的心,热爱自己,热爱别人,热爱生活体验,热爱喜乐和幸福,热爱一切生命的馈赠。教师应该教育学生拥有热爱生命的心,生命就会闪亮。
五、学会欣赏和享受生命
生命是宇宙中值得我们欣赏的存在,教师要鼓励学生时刻学会享受生命。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形成探讨生命话题写作训练,让学生对生命知识更加了解,实现对生命话题的探讨,生命观和人生感悟的体会,确立生命的意识,促进生命个体的健康成长。教师也可以在实施语文教学行为的时候运用生命精神的照耀,有生命力地教育教学,选择内容,安排练习,组织活动,进行评价,都促进学生生命的发展,实现学生个性灵动地发展,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生命成长的快乐。
六、写作教学中进行生命渗透
余秋雨曾经这样写:作文训练,说到底,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和沟通的训练。教师要重视生命教育和写作教学的融合,反思传统写作教学应该重视的激发指导的误区,加强生命式写作教学。
教育教学文章范文3
一、发挥班级中轻度学生的带领和帮助作用
抓好养成教育离不开班级轻度智障学生的带动和帮助作用。教师大多都担任着几个班级的教学任务,加之要参加学校组织的其他活动,这就保证不了教师时时刻刻和学生在一起,而班里的学生从早上进校到下午放学一直在一起,他们之间相互影响很大,相互之间的模仿比模仿教师要多得多。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就需充分发挥轻度智障学生在班级中的带动引领作用,鼓励他们尽可能带动班级中的中、重度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防止好的行为习惯丢失,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学习,这样既让轻度智障学生体会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也让中重度学生在帮助中成长和进步。既团结了同学,又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学生李明鑫是轻度智障生,行为习惯好于他人,班里就选她当班长,在自己做好的情况下,经常帮助其他同学纠正身上存在的不良习气,带领班级完成学习任务,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习惯成自然,班里的养成教育取得了很好成绩,17名同学守班规、讲卫生,学习积极性和精神面貌很好,就连过去表现较差的重度智障生也变得好了起来;乔焕然同学属于轻度智障,爱运动,爱帮助同学,我就有意安排他帮助重度智障生刘武昀同学改掉大课间不爱参加活动的问题,乔焕然同学不辜负教师的期望,每天都带着刘武昀到操场活动,几个学期下来刘武昀由原来不愿意参加活动变为主动参加体育活动,乔焕然同学也成为班上的体育骨干。
二、发挥家长的示范和强化作用
家长也可以将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写在上面,反馈给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我基本了解了学生的家庭表现,针对性采取各种形式的活动,强化养成教育。如组织“学会感恩,尊敬家人”的主题班会,号召同学们尊敬老人、家人,从每天离家前跟家人说再见、进校时向老师同学问好这样的小事做起。慢慢的,同学们就不需要刻意提醒自己,而是自觉展现好的行为习惯了。因此,我认为经常沟通家校信息,是对智障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利于对症下药,双管齐下,使家校养成教育相辅相成,提高质量。智障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在长期反复的训练中形成的,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养成教育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需要教育者成为有心人,抓住任何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机会实施教育,才能把智障儿童培养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一定文化和能力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作者:张萍单位:青海省特殊教育学校
教育教学文章范文4
1、诱导情感阅读
古人说“诗言志,词言情。”其实,不管是古诗词,还是现代文,绝大部分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感情的载体。要使学生品味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和凝练生动的文学语言,就必须诱导情感因素的激发。阅读教学应以情感去诱导情感。“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的范读就是诱导学生情感阅读的一条有效途径。因为教师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情的运用方面有一个好的把握尺度,教师连续的范读让学生在自觉不自觉中模仿,渐渐体会到文章中隐含在文字中的内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和朗读能力。例如:有的语文老师就十分重视学生的情感阅读。在开学初的每周阅读课上,老师都会把精彩富含情感的课内外文章声情并茂地为学生朗读,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随时间的推移,老师会渐渐放手,阅读课变成学生读、学生评,甚至还会利用阅读课进行朗读比赛,因此学生在对课文的情感把握和文章主旨的理解上有一定的领先性。
2、结合生活阅读
很多的阅读文章富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以及作者对所处时代的独特感受,这些作品让学生感到陌生。学生对这类文章的阅读体验就会停留于表面,甚至发生偏差。在阅读教学中就应指导学生联系生活阅读,学生只有了解了生活,才会理解文章,因为文章源自生活。在给学生讲授20世纪上中叶的革命故事、生活故事的时候,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自己查找那个时期的时代背景资料和有关的民俗资料等。例如:在执讲《冬阳童年骆驼队》的时候就要求学生上网或看书查找北京在解放前的一些民俗和当时的时代背景,让学生明白在那个时候为什么是骆驼运煤,不是卡车火车运,为什么小英子夏天的时候见不到骆驼、驼铃等。有了课前的相应准备,学生在理解课文时就不会晦涩难懂,再遇到同时期同特点的文章也会结合当时的生活理解内涵。
3、重视个性阅读
个性阅读主要体现在课外阅读和平时的语文阅读练习中。阅读是复杂的心智活动,包括多种心理活动过程,如感知、记忆、思维、想象,还有兴趣、情感、意志等,引导学生主体通过这些心智活动,可以与高尚的心灵对话,汲取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由于学生的个人经历、认知水平、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生阅读同一文章的感受也会出现差异,这就是阅读的个性化。它受到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和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影响。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这种差异性区别对待,善处个性,引导阅读。“语言是人的个性赖以形成的最基本的因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让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学生都能发挥特长。
二、把两写结合,提高表达能力
1、巧借读书笔记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益,从阅读书目、阅读考级方法、梗概与精彩片断等内容方面给学生以必要的引导和规范,学生根据提示摘录所阅读文章的好词、好句、好段,或学写日记,或写阅读感受。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词汇量增加了,写作素材丰富了,作文水平自然也提高了。
2、授技巧,规范写作
两节的作文课,每位教师都会有针对性的进行作文训练,有时是片段性的,有时是某方面题材的全文训练。教师还会安排一到两次的家庭小练笔,进一步巩固课堂所授知识。在学生学习写作的过程中,一些写作的基本技巧教师也会陆续教给他们,目的是尽快使学生的写作规范化。如:标点的正确使用;习作正确的书写格式;如何开头和结尾;一些修辞手法的认识和运用;表达和说明方法的使用等。其实以上这些,在课文的学习中都会逐渐地涉及到,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已经有重点地做了讲解,但是还需要巩固学生的日常所学,单靠随课文的讲解,学生在运用的时候是不够的。
教育教学文章范文5
“大自然是一本活教材。”这是伟大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的一句话,充分说明了这本“活教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自然环境中的一滴水、一抔土、一口大气、一种生物都是我们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的好材料、好资源,我们幼儿教师就是要把这种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带领幼儿们走出幼儿园,走进自然界,亲近自然,引导他们看看花草树木、虫鱼鸟兽,与自然对话,主动融入自然、亲近自然、拥抱自然,了解自然之美,感受自然的魅力,从而激起他们保护美的环境、创造美的环境的责任感。
二、融入每日生活,培养环保行为
(1)寓环保教育于日常生活中。平时生活中处处需要环保,可以说环保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有生活的地方就有环保。对于幼儿的环保教育,应该从日常生活入手,注意引导教育,培养幼儿的环保行为。如饭前便后要洗手,洗完手之后水龙头要拧紧,要爱惜水资源、爱护花草树木、不踩踏花草树木等,都是环保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发掘要立足于平时,要做环保教育的有心人,方能取得环保教育的及时、有针对性,进而起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2)寓环保教育于教学活动中。在幼儿园班级里,课堂是幼儿学习的主阵地,也是接受思想教育的主要场所。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渗透,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环保教育。如在科学教学中,通过“有趣的水”“不要乱扔垃圾“”环保袋”等活动,使幼儿在操作、探索中获得环保知识。通过这些活动,让幼儿在说说、唱唱、画画、剪剪、贴贴、做做中逐渐明白人和大自然应该和谐相处,懂得环境保护应从自己做起的道理。
(3)寓环保教育于游戏中。幼儿园的活动,很多是游戏活动。这个游戏活动,也是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的有效平台。在游戏活动中渗透环保理念,进行环保教育,同样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将环保教育渗透于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在游戏中树立环保意识,在玩中接受环保教育。如中班的“呼吸的大树”游戏,在游戏中用椅子代替树木,只有在“树下”才能呼吸,随着树的减少,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会感到呼吸越来越困难,从而让幼儿通过这个游戏明白了植树造林和保护树木资源的重要性,体会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
三、注重榜样作用,增强环保效应
榜样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幼儿身边最熟悉的人无非就是父母、老师。父母、老师的一举一动,对幼儿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而好的榜样,可以起到好的教育效果。作为幼儿教师,作为幼儿的父母,应该认识到榜样作用的重要性与有效性,自觉做好环保榜样。在日常生活中注重榜样的示范作用,能增强幼儿对于环保的自觉性。因此,在平时的日常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要努力做到:一是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不做有损环境保护的事情,如乱扔果皮纸屑、随地吐痰等;二是做好表率作用,看见地上的纸屑就来一次弯腰,把纸屑捡起来,或亲自打扫办公室或洗擦花坛等;三要身先士卒,参与其中,和幼儿一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带幼儿到花坛除草,成立绿色小卫士队,齐抓共管,共同爱护一草一木。通过这种教育方式,可以使幼儿形成保护环境的优点,强化幼儿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育教学文章范文6
【关键词】朗读指导生活的联系情境的创设
现代社会是信息飞速发展的社会,信息技术已深入到了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说没有信息技术,很多事情都是难以想象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达到“深入浅出”的境界,备课的时侯要深入教材,深入“文”里,深入“心”里,深入“景”里,真正把教材读透读活。小学语文教学要深入浅出。备课的深入,是为了教学的浅出,何为浅出的教学呢?就是要让学生明明白白的感悟、体验、理解课文思想内容。那么如何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做到深入浅出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朗读的指导为支点
低年级的童话、寓言的教学,识字是重点,其次是感性理解词语的意思,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至于蕴涵的道理的感悟,能有初步的感受即可。而中高段情感性浓郁的课文,可以少些理性的分析,多在朗读中感悟。
1、要重视示范朗读。
低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力,即通常所说的“语感”,长句子往往会断句或者读不通,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指导朗读,应尽量避免单调枯燥的技术性指导;小学生模仿能力很强,教师要重视示范朗读。示范朗读,既可以是长句子或者学生不易读好的句子,也可以示范朗读全篇课文。
2、朗读要体现层次性。
每一次读书的要求、读书的目的都应该有所不同。如,第一课时的朗读,要能够读得正确、流利,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第二课时,要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当然,这是通常所说或一般而言,不是说所有课文的朗读都要这样做。有的课文往往只需要一个课时,有的需要三个课时,还有的课文不太适合有感情朗读,可以不提感情朗读这一要求,着重引导学生学习默读。
3、要重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须引起注意的是,无论是老师的范读,还是学生朗读,老师都应该提出明确的听、读要求,如,认真听听,看看发现什么问题;认真倾听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进行及时的评价,可以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评价,当然,我们更应该提倡学生间的互评。
二、以与生活的联系为支点
记得一次在上《燕子》一文时,指导学生朗读技巧,如哪几个词需重读,读时语速稍快,可练了好多次学生就是读不出那种味道。
后来,我让学生联想生活实际:你在春天的田野中看到的燕子是怎么飞行的,读书的时候脑中就联想那幅画面,你的朗读让人听了就感觉到燕子在眼前飞过,带着这种感受再去试读,结果效果截然不同。虽然老师只是短短的几句提示,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却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当然这便要求教师时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积累和语言运用的环境,并且引导学生热忱地关注生活,积极地体验生活,有效地丰富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正确、敏锐的感悟力。
例如,《争吵》一文写的就是学生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小事。在教学时,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你和你的朋友有没有发生过小矛盾?你们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又是怎么解决的?”先从实际出发,引领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情境,然后再讲解内容,最后再前后呼应,让学生学后进一步思考,再遇到相似的事情时会怎么做?在这个情境的创设下,学生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审视自己,审视身边事情,从而有所提高,有所获得。
三、以情境的创设为支点
小学生思维的特点和优势是直观性和形象化,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对于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可以实现意义的建构。
1、导语创设情境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开始,老师用精彩的导语创设情境,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燕子》一课,先播放歌曲《小燕子》并辅之以优美、生动的导语:“春天来了,在农村、在城市、在田野、在树林随处都可以看到美丽可爱的小燕子。瞧,燕子来了(教师板画燕子)。一身乌黑的羽毛,光滑漂亮,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一个剪刀似的尾巴,多么美丽的小燕子啊!”通过形象生动的导语和欢快的乐曲渲染及简单的画面,仿佛把学生带入了春天的境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乐趣。使学生完全沉浸在课文的氛围之中,主动自觉、欢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启发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了学生想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