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解决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食品解决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食品解决方案

食品解决方案范文1

[关键词] 食品安全 食品检测 问题 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TS2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食品质量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是事关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问题。采用高科技实施高质量的食品检测工作势在必行。

一、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形势严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农产品:大米、小麦以及蔬菜等在种植过程中施加化肥以及使用农药造成残留,从而导致食品安全问题。

(二)、水产品、畜、禽体内残留大量的激素、抗生素及其他有害物质。

(三)、食品在加工过程中使用劣质原料,滥用食品及化学添加剂,甚至还存在添加了有毒物质的情况。

(四)、我国食品及相关行业生产力水平仍然比较落后,生产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易受经济利益的驱动,诚信意识不强。

(五)、广大人民群众在消费过程中对食品安全的知识欠缺,预防安全意识较薄弱等。

二、我国食品检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的重要性

1、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有效的保证减少食源性疾病。

我们常说病从口入,因此运用食品检验检测专业技术对食品进行安全检测是非常重要的。食物从农田到餐桌的一系列安全问题,需要各生产、加工环节的诚信自律以及全民公众意识的加强和提高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努力。

2、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够保证国家安定、促进经济发展。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而且会影响到国家的声誉,从而导致影响国际间的合作。

3、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有效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

食品安全检测能够帮助消费者买到健康、放心的安全食品,有效地保障了消费者的权益不受侵犯,消费者安全意识的提高反过来会促使生产加工企业努力提高产品质量,从而导致食品加工企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二)、我国食品安全检测现状

食品检验检测是食品监管的重要技术支撑,现如今,国内主要有类的检测仪器和技术方法用于食品安全检验检测领域:

1、样品的前处理检验仪器设备;

2、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仪器;

3、检验细菌、大肠菌群和致病菌的微生物检测仪器;

4、检验有毒有害元素及其价态分析的检测仪器;

5、检验农药残留的检测仪器;

6、检验兽药、渔药残留的检测仪器;

7、转基因检验农产品品质和营养成分的检测仪器;

8、食品检验必备的其它中小型辅助检测仪器设备。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的农产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规模比较小、数量众多而且分散性很强,并且法治意识和自我约束意识都很弱,从而造成食品安全问题高发,滥用甚至违用农药、兽药;超量、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甚至使用非食用的化工原料作为食品添加剂添加到食品中。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直至生命安全。因此依靠现有的类检测仪器和技术方法是很难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准确可靠、及时全面地监管的。

(三)、我国食品安全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1、检测标准不规范

(1)目前、国内的食品安全检测标准还有待进一步健全。

现在我国实施的各类食品安全标准有相当一部分是行业标准,并不是国家标准。而在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使用的都是由国家立法机构制定的国家标准,并且每一种食品都很明确的只对应一个标准,运用起来也非常方便。但是由于我国受到历史上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部分食品目前仍然还是有两套标准,当然,国家对现行的食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整顿、合并,同时大幅度采用国际标准,解决了许多此类标准问题,混乱的产品标准问题已基本上得到了解决。

(2)我国食品安全卫生标准对国际标准的采用和参照率仍然很低。

由于我国还不够重视在检验测试等科学技术领域方面的投人, 没有形成及时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检测技术的机制。从而导致在一些关键的食品安全检验项目上如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转基因食品、饲料等检验项目缺乏相关标准以及标准规定的检验方法。

2、检测装备不完善、设备落后

我国大多数食品检测机构资金匮乏,缺少资金投入,导致检测设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装备。尽管目前普遍采用了原子吸收、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法等设备,但是像气质联用、液质联用等在国际上公认的设备还没有得到普及。而用于超痕量分析的高等检测手段就更为缺乏。食品检测机构在实验技术上所采用的检测方法在操作上往往较为简单容易,技术含量不高,体现在提取净化实验过程时,效果就更加不尽如人意。

3、检测技术手段相对落后

技术支撑就是科学仪器和测试技术。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用到的吊白块、甲醛、双氧水等虽然严重危害了人民的身体健康,但是一直到现在仍然没有统一的标准检测方法,现行的检测方法基本上都是定性法,并不是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标准检测方法,因此在抗干扰尤其在定量分析方面存在着严重不足。比如快速筛选检测技术不够成熟,超痕量分析方法尤为欠缺、残留检测方法不够完善等。针对这种情况,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必须突破传统的检测技术的约束,充分利用有限的资金,积极研究检测技术新方法、研制新的检验仪器,使检测手段接近甚至超过国际先进水平,不断提高分析和检测的能力,发挥食品检测机构的技术支撑作用,进而更好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

4、食品安全检测专业技术人才欠缺

在食品检测领域,长期以来,从事食品安全检测的技术人员绝大多数都来自各个卫生系统的医疗检疫等部门。而具备食品检测专业知识的大学生从业人员却少得可怜。

三、食品安全检测存在问题的对策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一)、提高食品检测人员自身的检测技能和素质

食品检测人员的基本素质决定其在食品检测中能否准确地选择适当的检测仪器、化学试剂以及适用的检测方法等,因此,食品检测人员应当熟练掌握试验仪器、方法、操作等各项基本能力,并对检测结果具有相应的分析能力,以保证检测的顺利进行。另外,食品检测人员还应了解质量体系涉及到的各项法律、法规,并应用到食品检测实际工作中,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不受任何外界干扰,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二)、对检测机构进行整合;实行信息资源共享

食品安全检测工作是一项非常专业的技术工作,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发展和人民的健康安全:目前的食品检验机构,农业、质监、工商、卫生部门都设有下属的检验机构,但设置重复。检测设备类同;检验项目重复。不够专业,检验水平不高,使检验结果不具有权威性,实际工作中甚至造成扯皮,互不承认对方的检验结果,这样既浪费了有限的检验资源,又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建议将农业、质监、工商、卫生部门下属的检验机构整合,成立专门的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同时强化食品生产企业在食品质量安全方面的主体责任,检测机构加大食品市场抽检,对抽检的结果定期在新闻媒体上公布,或建立一个专门的信息平台,各相关监管部门之间关于食品安全的信息都在这一平台上,从而形成信息资源共享。

(三)、研究、引进新设备、新技术,提高食品检测科研水平

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加大资金投入,研究、引进一些高端设备和新技术,以国际食品检测技术发展为导向,加强我国在食品检验检测方面的先进方法和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升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整体水平。

(四)、健全检测方法和标准

我国在食品安全性研究建设方面的投入和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需求差距还很大。我们不但要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跟上国际食品检验检测技术发展的步伐,而且要结合我国自身的国情,加强我国食品检验检测先进技术、方法和标准的研究。有针对性地研究部分先进的检测方法、有选择性地研制部分仪器设备以及玻璃仪器、检测所需要的玻璃仪器、化学试剂等低质消耗品。在积极引进国际上先进的检验检测技术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食品安全性的研究,积累经验并不断探索新的分析检验方法,在食品关键控制技术、食品危险性评估技术以及食品安全标准等方面加大研究力度,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与食品相关的各项标准体系,更有效地开展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逐步赶上并超过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水平。

(五)、加强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建设

法律、法规是企业和个人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企业进行质量管理活动的重要法律依据。建立食品安全检验的基层体系。明确检验人员的职责,避免生产企业内部的检验走过场,对那些通过行政干预等手段强迫检验人员篡改检验数据、进行违章作业的相关企业领导,要从重从严追究其法律责任。与此同时,还要加强质检人员的道德规范教育的工作。在认真研究和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技术标准的前提下,以法律为武器严厉打击各种涉及食品安全的各种违法行为,有力地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六)、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

食品解决方案范文2

系统组成

本系统主要分为以下三部分:

1.智能中央控制系统

2.大屏拼接显示系统

3.RGB矩阵切换系统

系统功能

1.宏控智能中央控制系统

拼接显示系统的控制

我们采用宏控最新系列控制主机KT-AV,它的心脏是基于新的300MIPS,32位摩托罗拉处理器。通过KT-AV控制主机的RS-232控制口对图形拼接控制器进行控制,运用软件编程,可以调用图形拼接控制器预先设置好的模式,实现1×1、1×2、2×2至4×2等图像的拼接显示以及计算机图像、视频图像的叠加等,以满足用户各种形式的显示效果。同时配备一台专门的控制PC,以实现对图形控制器的全面控制。

矩阵切换的控制

在矩阵切换的控制上,我们同样通过控制主机KT-AV的RS-232控制口对矩阵进行控制。它可以方便、快捷地实现信号的切换,减少人工操作的复杂性和单一性,以避免操作上的失误,并且可以实现一键多切及联动的切换功能,完成手动操作无法实现的功能。

灯光及设备电源的控制

我们通过8路的强电控制器KT-8来完成日光灯和设备电源,我们通过4路调光器KT-4A实现4路灯光的无级调节,将KT-8和KT-4A与控制主机PRO2联系起来,运用软件编程让各种灯光模式得到实现,还能实现对电源开关的安全操作,避免手动误操作而带来的设备损伤。

定制的控制界面

在控制界面方面,我们配置一台6″无线彩色触摸屏ST-960,能够在显示幕上显示高质量的画面和图形,呈现出令人赞赏的高亮度和高清晰度的图形。其所有的控制界面、控制功能以及控制方式均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和实际的情况,通过软件编程的方式来实现;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拼接处理器HK-980的网络端口和控制PC相连,通过控制PC对拼接处理器HK-980的访问,实现对拼接显示系统、矩阵切换系统和灯光及设备电源的交互式/人性化的控制。

总之,我们真正能给用户带来的是智能化人性化的控制,您既可以通过一指化操作实现一连串的动作,又可以避免人工操作的复杂性和危险性,还能真正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

2.大屏拼接显示系统

通过图形控制器可以实现4路RGB信号在大屏幕上任意位置以任意大小开窗口显示,最高分辨率可达4096×1536。

通过内置控制器和矩阵切换器配合,最多可同时实时显示8路RGB信号。

图形控制器和投影机内置控制器的配合使用,使得本系统具备接口齐全、功能强大的显示功能,通过内置控制器与图形控制器的两套显示功能,保证了用户系统在任一套显示出现故障时,另外一套可以正常的在大屏幕上显示,从而保证了用户系统安全稳定的显示运行。

通过控制计算机和宏控控制主机集中控制,各通道任何一路信号均可切换自如。并可根据用户需要制定常用显示模式,实现简单灵活的使用界面。调度员能够通过软件远程控制大屏幕的画面。

系统具备二次开发功能,提供继承开发软件环境,使用户可以维护软件、开发新的应用软件等,满足了功能扩展的要求。

3.矩阵切换系统

计算机信号通过RGB矩阵输入,分别输出到投影机和控制器,其中:

4路RGB输出分配给图形控制器。

8路RGB信号连接到投影机的RGB2输入接口,通过投影机的内置拼接控制器完成RGB信号在大屏幕的拼接放大显示。

运用矩阵切换系统可以灵活自由的由用户来选择所要显示的图像来源,体现了整个系统的灵活性、开放性。

系统概述

本方案提供的大屏幕电视墙投影系统,将国际卓越的显示技术及设备、投影墙拼接技术、多屏图像处理技术、多路信号切换技术等应用集合为一体,使整套系统成为一个拥有高亮度、高清晰度、高智能化控制、操作方法先进的大屏幕拼接显示系统。通过本投影拼接显示系统,能够对网络资源和相关资讯进行实时的演示、监控和智能化管理,使得演示、展览等工作更直观、更高效,同时体现了现代化的企业形象。

1.系统构成

该大屏幕投影系统主要由投影机子系统和控制子系统组成,整个大屏幕投影系统通过控制子系统和本地网络相连,可将用户有关应用系统的图文信息显示在大屏幕上,实现控制、调度、指挥、监控现代化。

由该控制器驱动8个投影屏,实现RGB信号和视频信号在大屏幕上以任意开窗口的形式显示。

2.系统特性

系统总体特性

本方案是由8台50″DLP数字投影箱体单元组成,组成2×4(行×列)投影图形墙,单屏分辨率为1024×768,整体达到4096×1536,基座高度可根据用户要求定制。

性能指标特性具体参数:

显示面积:4.064米(宽)×1.524米(高)

单屏为:1.016米(宽)×0.762米(高)

显示单元个数:8个,每屏50英寸

显示分辨率:4096×1536单屏:1024×768

亮度:550cd/m2

对比度:1300:1

显示色彩:24位色,16.7M真彩

一致性:>90%

工作适合温度:5-35℃

工作适合湿度:

20%-80%

外壳接地电阻:小于5欧姆

单元耗电量:200W±10%

工作电压:110-240V

系统功能

通过图形控制器可以实现用户网络系统在大屏上以高分辨率状态显示,最高分辨率可达4096×1536。

通过图形控制器可以实现多路视频信号和4路RGB信号在大屏幕上任意位置以任意大小开窗口显示,RGB和视频信号可多路任意叠加、缩放、移动等显示。

RGB信号和视频信号可直通到大屏,通过内置控制器可实现实时同时显示多路视频信号和RGB信号,并可将任何一路以屏为单位几何拼接放大显示。

图形控制器和投影机内置控制器的配合使用,使得本系统具备接口齐全、功能强大的显示功能。

系统通过控制计算机进行集中控制管理。

本系统能保证每天工作24小时,一年365天连续工作。

采用开放式系统,支持TCP/IP等协议,直接与WINDOWS 9X/NT/2000/XP和UNIX X-WINDOWS网络连接,并可同时支持多个网络连接和多路视频图像的拼接显示,可整屏和分屏显示网络信号。

系统显示特性

由于采用高分辨率和高亮度的投影箱体单元,使整屏具有足够高的显示分辨率和亮度,显示画面清晰度高,操作员能清晰地看到大屏幕上显示的所有信息。整个屏幕具有高分辨率、高亮度、高对比度、色彩还原真实,能保证色彩的长期运行稳定不变、图像失真小、亮度均匀、显示清晰等特点。

本系统方案的显示特性是通过控制器及投影箱体的内置控制器两种途径,可显示各种信号(包括系统网络内各网络信号、本地RGB信号及视频信号)。显示方式灵活,速度快,性能稳定且适应性及可扩充性更好。

显示模式效果范例

模式一

通过图形控制器可实现全屏超高分辨率信号的图形显示,整屏分辨率可达4096×1536。

模式二

通过图形控制器实现多路信号(网络工作站信号、视频信号、RGB信号)在大屏幕上的混合显示,各种窗口可任意叠加、放大、缩小、移动、跨屏。

模式三

通过内置式控制器,用户可以显示多路视频和计算机RGB信号,这种工作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响应速度快、实时性强、简单明了。

模式四

信号通过图形控制器和内置控制器两种方式混合显示。这是最常见的工作模式,部分视频信号直接通过内置控制器在大屏幕上显示。同时又通过图形控制器以开窗口的形式显示网络信号,或其他智能监控系统。

3.拼接控制器性能

CPU是采用新的257MIPS,32位摩托罗拉ColdFire处理器。

采用NVIDIA高速图形处理芯片,每路具有256M内存芯片。

采用24比特颜色处理芯片,显示颜色达到16777216种。

专用端口,能直接和宏控ST-960无线触摸屏相连接,即插即用。

特有TCP/IP网络控制管理功能,能通过以太网控制。

内嵌入式设计,不需要操作系统支持,上电即可工作,启动迅速,稳定性高。

全屏显示,缩放,亮度,对比度,饱和度,色调,锐度,静帧。

可以预设存储多达32个用户信息。这些预储信息是包括窗口大小、位置、亮度、色饱图像控制和输入在屏幕上的总规划。

通用视频、计算机信号输入,兼容模拟VGA、RGBHV输入和数字DVI输入。

HK-980:可根据用户要求的输入信号的数量与显示单元的数量来定制,最大输入和输出达到2-32个显示单元,输出分辨率高达1600×1200。

HK-980嵌入式图像拼接控制器是采用实时图像处理,内部并行总线构架;每路输入通道为独立总线,相比板卡式控制器(共享总线)系统处理能力更强,处理速度更快,输出图像更流畅。

HK-980嵌入式图像拼接控制器采用嵌入式结构设计,以控制芯片为核心,纯硬件控制器;可24小时连续工作;相比板卡式控制器不存在死机、中病毒等问题,稳定性更佳。

HK-980嵌入式图像拼接控制器可接受高分辨率RGB、VGA、复合视频及Svideo等格式的模拟视频信号和高分辨率的DVI数字信号,并按用户要求对输入视窗进行窗口大小、显示位置、图像比例等方面的调整和变换,最后以多窗口的形式显示在拼接显示单元上。

HK-980嵌入式图像拼接控制器每路RGB通道独立计算,信号处理更加细致;RGB、视频图像可相互叠加;视频信号处理有运动补偿,能消除运动图像的锯齿现象;相比板卡式控制器,图像处理质量更佳。

本产品带有断电现场切换记忆保护、LCD液晶显示,具备RS232通讯接口,可以方便与电脑、遥控系统或各种远端控制设备(如宏控、快思聪、AMX控制系统)配合使用。

全球通用宽电压设计,可适应交流100-240V,50/60Hz。

本系统适用于指挥中心、监控中心,多媒体会议中心等场合。

信号切换设备简介

矩阵切换系统是整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投影显示的效果,甚至决定整个系统的效果,因此在此系统中选用了国内专业品牌宏控16×16RGB矩阵切换器。宏控是计算机视频接口、切换器、矩阵切换器、分配放大器、信号处理设备和中央控制系统的顶尖制造商,主要提供视音频信号的切换、分配等处理功能,针对不同信号种类有相应的设备。它被广泛应用于图像显示系统中,提供灵活方便的信号控制功能。

特性:

1.输入16路宽带电脑信号。

2.输出16路宽带电脑信号。

3.RGBHV――对水平分量和垂直分量的特殊处理,保证图像更加稳定和清晰。

4.600MHz(-3db)RGB视频带宽(满负载)――保证在切换和分配信号没有衰减。

5.I/O缓冲――每一路输入/输出都是独立的缓冲器。

6.前面板控制快速切换――通过前面板的控制按钮即可实现任意路输入到输出的快速切换。

7.可视化I/O模式――让使用者通过前面板显示或RS-232/422控制就可以方便地看到任意路输入和输出的连接状态。

食品解决方案范文3

客户需求分析

1.基层营业网点分布情况

该银行在整个省内有近千个分布在省、市、县级以下地区的营业网点,并且这些网点多数还没有安装电视监视系统和报警联网系统。

2.基层网点面临的安全风险

各地市的营业网点大部分分布在县及县以下,这些营业网点的特点是:

地域上,点多、线长、面广、分散。

管理上,由于地域特点,对基层金融营业网点工作检查、监督带来不便,同时技防设施和管理手段滞后。

安全防范上,由于地域、管理等特点,大多数基层金融网点都设有金库,现金储存量又较大;同时,网点工作人员女性职工较多,抗拒外来袭击能力较弱,物防、技防措施又滞后。

解决上述问题的较好办法是利用已有的网络传输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使音频、视频、报警、数据等信息可以让银行内部的各级部门共享,实现对现场图像的实时监视、历史图像的回放、报警信息的快速传递、视频会议,以及与各级公安机关视频联网报警。

系统设计要求

银行网点报警和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分布式系统,各个监视站点可分布在各个地方。这个系统结构对于传统模拟系统来讲要实现是非常困难的,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建设一个开放式的软件管理平台和配置相应的硬件设备。因此,本系统选择使用网络视频解决方案iDVR3.0系统平台,以及AV1320e系列网络视频服务器,以构成多系统、多任务综合处理、分布式、高度安全的、被称之为“报警和监控平台”的网络视频监视系统。“报警和监控平台”最基本的要素是网络。随着城市互联网、城域网的不断扩容,使得用户利用网络运营商提供的宽带服务建立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报警和监控平台”成为可能。

报警和监控平台具有以下功能特点:

1.一线多能

视频、音频、数据、报警信息可以在一条网络线缆内同时传输,前端模拟摄像机直接接入网络视频服务器,通过TCP/IP网络传输数字视频。这种传输方式突破了传统的点对点布线,以及传输受距离限制的缺陷。

2.方便日后扩展

网络化结构使得系统的扩展变得极其容易,只要有网络接入点,就可以完成系统扩展。

3.免维护且管理方便

网络视频服务器使用嵌入式操作系统,系统性能稳定、安全性高。只要通过网络,用户就可以方便地进行远程管理和固件更新。

4.分布式结构,系统更加安全

由于每一个设备均被分散地安装于摄像机远端,即使某个设备发生了故障也仅仅是影响到这个设备,而不至于影响到整个系统。

5.分布式存储,系统更加灵活

基于B/S(浏览器/服务器)结构,能提供多级目录服务,允许客户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地配置存储和管理服务器。存储服务器(Archiver)可以在目录服务器(Directory)的管理下任意地分配和切换需要存储的摄像机图像。传统DVR存储摄像机图像是要通过物理方式连接摄像机,而系统可提供更多的存储灵活性。

6.分布式观看,方便使用

平台的客户端可以分散在网络的任何地点,数量没有限制。而DVR系统同时可登陆的用户数一般不会超过5个。当多于这个数时,系统的速度会明显下降,即图像刷新速度下降、丢帧。

DVR的集中管理仅仅是一个浏览方式的集中管理,而不是此平台系统的集中管理。由于DVR最开始的设计目标是取代模拟磁带录像机,完成集中、连续、较高清晰度、本地化的存储。所以,DVR没有一个可以与上级管理平台的联络机制。没有这个联络机制,DVR就不能将分散的系统纳入一个“泛网络”方式的平台。此平台的B/S结构、多目录服务、多存储服务,以及各种故障切换服务结构等,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解决方案

基层营业网点

以一个典型的基层网点为例,设备配置如下:

柜台内1个摄像机,对应2个现金出纳窗口;

大厅1个摄像机,监视出入大厅人员情况;

金库1个摄像机;

运钞交接区1个摄像机;

震动探测器4个;

震动分析仪1个;

8音频对讲1套。

实施方案提供本地4个摄像机的图像存储,具有以下功能:

提供双向语音通讯,用于实现对讲和视频会议;

提供报警事件的联动以及远程传输和管理;

提供4个摄像机的远程浏览;

提供14个摄像机或4画面异地图像存储;

提供本地4个摄像机的远程方式历史资料回放及提取。

1.网络关系

基层营业网点、各级金融系统、各级公安机关(以下统称为“站点”)、政府相关部门与平台之间的关系。各个站点之间使用CNC提供的VPN建立宽带链接。目录服务、存储服务在CNC主节点完成。

2.网络结构

整个系统具有树冠型网络结构,通过将目录服务、存储服务、网关服务放置在CNC在各地域的骨干节点,可以保证整个网络具有最短的路由、最可靠的网络结构、最好的带宽。

3.网络要求

基层营业网点由于网络上传输的数据为压缩过的视频信号,一般建议的码流为384kbps。这个要求的前提条件是图像的分辨率为CIF(352×288),速率为25帧/秒。网点的网络接入使用ADSL方式,使用CNC提供的VPN技术搭建互联网环境下的局域网。速度为下行1Mbps,上行全速(不低于512kbps,实际的数据吞吐量不低于384kbps)。

各级金融系统、公安机关、政府相关部门的网络接入由平台运营商负责。

4.基层网点的图像存储

本地存储

建议4路图像在本地进行存储,为客户和柜员争议提供图像复核依据。记录设备使用4通道嵌入式数字录像机,避免了PC式的数字录像机可靠性较差的问题。配备一块200G硬盘,可以提供不低于30天的现场图像记录(以4路视频信号,每天工作10小时频率计算)。

远程传输

利用网络视频服务器可以向报警和监控平台传送1路CIF格式或4路压缩实时(25fps)的视频图像。通过网络视频服务器的串行端口,可以在应用软件界面上控制4通道数字录像机的输出。这样各级中心可以用切换方式得到4个彼此独立的摄像机图像,以及一个四画面图像。

异地存储

传送到报警和监控平台的数字视频信号可以在县(区)级的

存储服务器上实现一路或四路压缩图像视频图像的异地存储(包括发生紧急事件时上传的图像)。对于本地数字录像机记录的有价值的图像,使用平台应用软件将这些有用的数据通过远程的方式备份到报警和监控平台,提供为期3个月的存储,同时也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刻录为DVD-ROM等存储媒体。

5.视频会议

利用网络和网络视频服务器提供的双向音频,可以实现视频会议功能:

县级金融系统所属单位召开的视频会议

基层网点的工作人员在营业场所就可以看见县级单位的会议现场,听到现场的同步声音,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发言等等。

市级金融系统所属单位召开的视频会议

这些视频会议除本内部单位外,还可以通过报警和监控平台的管理者邀请其它的部门参加。同时,报警和监控平台可以根据需要提供会议实况的转发和记录。

6.报警联动

在报警和监控平台上,可以把报警、视频丢失、移动侦测、用户登录、用户退出等信息定义为“事件”,应用软件可以根据各种事件产生一系列的“动作”,这些事件和动作之间可以按照事先编制好的程序产生复杂的关联。

与金融系统各级保卫部门和公安机关的联动

在发生紧急报警时,现场的图像在各级保卫值班员的计算机屏幕上立即弹出,同时有声光报警提示。对虚假的报警,值班人员根据权限设定的优先权通过双向的音频提示营业所的工作人员,复位误动作的各种报警设置、报警控制器。对于真正的报警,值班人员通过事先编制的预案,指挥现场工作人员,最大限度地保障生命财产的安全,迅速与发生情况区域的分局级110指挥中心联络,确认现场发生紧急事件,迅速报告主管领导以及上级单位。

与监控平台管理中心的联动

在发生紧急报警时,平台管理中心的电视屏幕会立即弹出报警单位的实时图像。对于真报警,平台值班人员根据GIS(地理信息系统)显示的报警网点的位置,对各级110指挥中心以及保卫部门进行报警处理复核。

7.双保险方式的报警系统

报警系统的可靠性非常重要,所以在报警和监控平台上对于一个报警源,并行运行2个彼此独立的报警系统。

传统的电话线报警

这个系统利用传统的电话线建立报警平台,这个平台以一个独立子系统出现在整个报警和监控平台上,目的是保证它的独立性。

网络报警

这个系统利用网络视频服务器与前端报警主机相连,通过网络传输报警信息,利用报警和监控平台的应用软件读取、报警信息、创建相关的联动。

通过提供双保险,在电话线路出现故障时,报警信息仍然可以通过网络传送到报警和监控平台。在两个系统均无故障并同时报警时,网络报警具有优先权。

8.地理信息系统接入(GIS)

报警和监控平台嵌入有黑龙江省的GIS地图。在发生报警时,通过GIS系统,基层网点的地理位置在弹出现场图像的同时会在GIS地图上闪烁。根据情况,系统还可以提供多分层的电子地图,直到基层网点的三维建筑图。

图像浏览

报警和监控平台内的合法用户可以按照它的级别以及身份认证码使用IE浏览器,通过登陆位于管理中心的主目录服务器观看现场摄像机图像。主目录服务器将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认证,仅支持合法的用户登录。

通过管理中心的互联网接入,合法的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进入报警和监控平台,观看其授权范围的现场图像,这个程序要更加严格的身份认证。

软件的界面相当丰富,可以提供16画面分割、9画面分割、4画面分割、全屏放大显示等多种显示方式。每一个画面均提供25帧/秒实时显示。同时,软件支持创建若干个“页”,每一“页”的内容以及“页”之间的切换顺序和时间间隔,用户可以任意设置。

报警和监控平台具有分布式的结构,网络内的编码器在没有客户浏览时并不向网络发送视频流,仅仅发送数量非常小的监听IP包,因此网络内部的码流压力并不是很大。同时,我们使用了很多个分布式Server,这样有效地降低了各个区域之间的网络压力。

分布式图像存储

使用多录像服务器(Archiver)。如果将所有的视频流全部汇聚到某一个或几个中心,从CNC可以提供的网络情况来看是不能承受的,因此,存储必须是分布式的。在各个地区CNC中心机房,都设储存服务器以及相应的磁盘阵列。这样可以有效的将海量的存储分散掉,有效地减轻了网络的压力。

该平台已经充分的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提供多个存储服务器,平台可以按照分布式结构构建。平台规划者可以将整个平台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一个区域由一个服务器负责,这样充分地降低了平台的风险。图像的存储可以由每一个独立的但彼此相互关联的服务器负责,我们可以理解为把一筐鸡蛋分别放置在多个篮子里,以规避风险。

该平台规划的服务器的数量没有限制。另外,每一个服务器负责管理的摄像机是通过软件指定的,用户可以灵活的将某个(或某些)摄像机调入或调出某个服务器,将这个(或这些摄像机)划入另一个(或几个)服务器进行管理。我们可以理解为摄像机与服务器之间的关联是“软性”的连结。

目录服务和存储服务的故障切换

该平台提供FOS(故障服务),包括FOD(目录故障切换)、FOA(存储故障切换)以及核心服务的冗余。通过FOS服务,可以保证平台运行的高度安全性。FOS目前可以提供故障托管切换功能,近期内还可以提供冗余服务器、目录服务器备份功能。

9.用户认证系统

作为一个高度安全的平台,进入平台的所有用户必须经过认证。用户的认证工作由专门的认证服务器来完成,一个合法用户具有唯一的用户名称和密码,并且分配有相应的权限。

特殊的传输控制协议

作为一个分布式平台,终端设备和平台之间必须具有特殊的协议以保证通讯的可靠性,特殊的协议包括网关、VSIP等。

效益综述

银行报警和监控平台项目是一个典型的分布式结构,非常适合使用分布式的网络视频解决方案。由于综合管理软件具有的灵活性、安全性,使系统日后升级更加方便和安全。

视频监视系统的必然发展方向

分布式、网络化视频是CCTV(电视监视系统)系统的必然发展方向。分布式、网络化、高度的安全性使客户日后系统的扩展、升级更加方便;FOS(故障切换服务)功能使系统非常稳定。所有的这些特点是传统DVR系统不可能提供的。

1.高附加值

通过报警和监控平台,各级金融单位可以实现除保卫工作之外的高附加值。

2.强化企业管理

通过这个平台,金融系统的各级管理部门可以随时检查各个基层金融网点的工作情况,从而强化金融系统的管理工作。同时,金融系统可以建立自己的样板营业所,其它的营业所可以随时以远程的方式学习样板的服务质量、环境质量等每一个细节,有效地提高了整个金融系统的管理水平。利用这个平台,还可以召开各种规模的视频会议。

3.节省投资

通过使用报警和监控平台,金融系统不必自己投资建设平台,仅需向平台运营商交纳服务费用即可,节省了大量的投资。

网络使用费用可以得到更大的优惠

由于平台运营商具有大量的用户资源,就网络的使用费用可以与CNC谈判,得到优惠的价格。这样,金融系统也可以享受这个优惠。

节省维护费用

平台的所有设备与系统均由平台运营商提供维护,金融系统不必配置很多的专业技术人员与备用设备来为系统提供维护。

总结

本设计方案的核心是系统平台软件。这个软件基于B/S(浏览器/服务器)结构,运行在Windows2000/XP平台,具有多服务器结构,可以管理数万只摄像机,摄像机与监看者之间没有地理位置的限制。该平台可以在LAN(局域网)、WAN(广域网)上组成一个庞大的系统,不管现场摄像机和管理服务器间相隔多少距离,唯一的要求是两者之间具备网络连接。

系统的硬件部分为网络视频服务器,在Half D1(704×288)条件下可以提供25帧/秒的实时图像。

系统优势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与模拟监控系统和基于计算机平台的数字视频监控系统(DVR)相比具有以下的明显优势:

分布式的网络和管理结构,存储和目录服务均可以实现分布式,可以实现异地存储;

特殊的协议(网关服务或VSIP服务)可以有效的保证远端设备和管理平台的可靠通讯,包括网络通讯和数据通讯;

灵活的结构:可以随时一个一个设备地扩展系统,设备和各种服务之间没有地理概念;

“软”性的结构:设备的管理划分可以理解为“软”性的连接。通过管理平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通过软件界面随意的划入其它的管理区域;

维护费用低:网络维护由网络提供商进行,前端设备是即插即用,可以通过网络远程维护系统和升级,包括视频编码的升级;

食品解决方案范文4

【关键词】模拟 监控 传输器

电梯视频监控主要的作用在于:掌握轿厢内的乘坐情况、增强乘坐的安全性、增强场所的安防能力。特别是检修和特殊情况时尤为重要,对于电梯的安全使用有很大的帮助,保障了乘客的安全。

一、电梯视频监控面临的困难

干扰:电梯井道当中安装的设备数量较多,比如移动通信信号发生器、空调变频器、照明设备,另外电梯本身的变频拽引电机自身也会产生比较大的辐射干扰,以至于视频线缆穿越这些电磁污染区的过程中,会耦合进去很多杂讯干扰,致使图像出现很多问题。

上面的两幅图片都是真实的电梯轿厢视频扰的效果,左边图片里面的干扰出现在电梯运行以后,画面中出现很多麻点,乘客的特征完全看不清楚,右边的图片的干扰是电源线路造成的干扰,横向波浪纹分为多条存在整个画面中,给观测带来一定影响。性价比:原有的电梯模拟视频监控采用模拟摄像机+视频线+硬盘机的组合,摄像机和硬盘录像机全部由用户自行采购,电梯厂家提供信号传输的线缆,通常将视频线缆嵌入在随行电缆里面,工艺要求高,对线缆的柔韧性要求高,成本高。

二、双绞线传输解决的问题:抗干扰

1.双绞线对外部干扰的抑制

干扰信号对未绞双线的干扰,见图2左。Us为干扰信号源,干扰电流Is在双线的两条导线L1、L2上产生的干扰电流分别是I1和I2。由于L1距离干扰源较近,因此,I1>I2,I=I1I2≠0,有干扰电流存在。

干扰信号对扭绞双线回路的干扰,见图3。与图2不同的是,双线回路在中点位置进行了一次扭绞。在L1上存在干扰电流I11和I12,在L2上存在干扰电流I21和I22, 干扰电流I=I21+I22-I11-I12,由于两段线路的条件相同,所以,总干扰电流I=0。所以只要设置合理的绞距,就能达到消除了干扰的目的。

2.差分信号抑制共模干扰

这里讲的共模干扰主要指线缆与大地(地系统)之间的回路干扰。众所周知,视频线是平行线,双绞线是互绞线,适合传输差分信号,而差分信号传输方式是“虚地”的概念,从信号的传输到接收的整个过程当中,与地系统没有实质的关联,消除了地线对于线缆的影响,也杜绝了大地和线缆之间的耦合干扰。

三、性价比高

上面讲过电梯专用视频线的应用,双绞线传输需要利用双绞线+传输设备搭配使用。可采用各种双绞线,如网线、RVS线缆。电梯井道中,能用于连接轿厢与电梯机房的介质只有随行电缆一条途径,线缆的抗弯折和柔韧性非常重要,因此采用RVS线缆非常实用(随行电缆中闲置的类似线缆都可使用),传输的图像质量高,而且其成本比较低廉,适合随行电缆内部敷设。

四、总结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电梯视频监控采用双绞线传输优势在于:

(1)双绞线成本更低廉,让整个系统方案费用更低。

(2)抗干扰能力更强,让监控视频图像更加清晰,业主更加满意。

食品解决方案范文5

视频会议系统的结构

视频会议系统主要由视频会议终端、多点控制器、信道(网络)及控制管理软件组成。视频会议系统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1.视频会议终端既多媒体信息处理计算机和其I/O设备

这是各个会议点均需要配置的。这部分包括:

(1)档次较高的微机

(2)实时动态视频,语音信息的输入、压缩、还原及输出的专用卡。它的基本功能要求包括支持动态视频(Video,S-Video)、语音信号的输入/输出,提供编码解码功能,支持广播级的图像输出(支持VGA向PAL和NTSC制式的转换),提供实时动态图像和语音的压缩、还原,支持画中画(PIP)功能,提供与数字通信网设备的标准接口,具有控制视频会议系统连接的各种I/O外设的专用接口及遥控装置等。

(3)I/O设备主要有:彩色图像监视器、音响系统、摄像机、录像机等。

2.多点控制器(MCU)

多点控制器(MCU)只安装在主机站。它是视频会议系统的关键设备。其主要功能是对视频、语音及数据信号进行切换。例如它会把传送到MCU某会场发言者的图像信号切换到所有会场。对于语音信号,若同时有几个发言,可以对它们进行混合处理。选出最高的音频信号,切换到其他会场。MCU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网络接口单元、呼叫控制单元、多路复用和解复用单元、音频处理器、数据处理器、控制处理器、密钥处理分发器及呼叫控制处理器。另外,它还对会议点的个数、数字通信的带宽、会议的控制模式、系统启动和故障诊断参数等进行干预和设置。

3.数字通信网络接口

视频会议系统内的各会议点之间必须要通过数字通信网来实现互连和多媒体信息交换。作为数字通信网本身,由于国外近年来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大量建成,已经具备与多媒体计算机数据接口的条件。但从我国通信网的发展现状来看差距甚远。所以,我们在进行系统设计时,还必须考虑接口兼容及接口标准的转换。此外,当通信网提供的接口速率与会议设备的信道速率不匹配时,还要采取用MUX和IMUX来进行转换。

4.控制管理软件

控制管理软件可以控制视频会议系统的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这个满足视频会议系统需求的核心问题,视频会议系统要把用户的服务请求映射成预先规定的QoS参数,进而与系统和网络资源对应起来,通过资源的分配和调度满足用户的应用需要。资源的分配和调度可以选用资源的静态管理和动态管理去完成。资源的静态管理包括:QoS的协商和解释、资源许可(Admission)、资源的保留和分配及资源的释放。资源的动态管理包括:进程管理、缓冲区管理、传输率和流量控制及差错控制。

5.安全保密系统

视频会议系统的最后一个组成部分是安全保密系统,它也是视频会议的一个重要问题。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加密模块和解密模块。加密模块是将会议终端用户数据加密形成加密后的数据在网络上传输,解密模块接受加密数据进行解密得到用户数据。加密和解密模块的核心是密钥的生成和管理,密钥生成的核心是加密算法,加密算法不包含在国际标准的建议中,它由视频会议系统设计者研制或选用。

视频会议系统的类型

1.根据通信节点的数量,视频会议系统可以分为:点对点视频会议系统和多点视频会议系统。

点对点视频会议系统支持两个通信节点间视频会议通信功能,它的主要业务是:

可视电话可视电话是现有公用电话网上使用的具有双工视频传送功能的电话设备。由于电话网带宽的限制,可视电话只能使用较小的屏幕和较低的视频帧率。例如使用3.3英寸的液晶屏幕,每秒钟可传送2-10帧画面。

桌面视频会议系统这种视频会议系统利用用户现有的台式机(如PC机)平台以及网络通信设备和远地另一台装备了同样或兼容设备的台式机通过网络进行通信,这种系统仅限于两个用户或两个小组用户使用。Intel公司的Proshare Personal Conferencing VideoSystem200是这类系统的一个典型示例,这是一种点对点的个人视频会议系统,支持ISDN和LAN的连接,采用硬件编码压缩,软件解压缩,为了方便协同工作,Proshare还提供共享笔记本和共享应用程序。

会议室型视频会议系统在会议室型视频会议系统的支持下,一群与会者集中在一间特殊装备的会议室中,这种会议室作为视频会议的一个收发中心,能与远地的另外一套类似的会议室进行交互通信,完成两点间的视频会议功能。由于会议室与会者较多,因此对视听效果要求较高,一套典型的系统一般应包括:一台或两台大屏幕监视器、高质量摄像机、高分辨率的专用图形摄像机,复杂的音响设备,控制设备及其它可选设备,以满足不同用户的要求。

多点视频会议系统:多点视频会议系统允许三个或三个以上不同地点的参加者同时参与会议。多点视频会议系统一个关键技术是多点控制问题,多点控制单元(MCU)在通信网络上控制各个点的视频、音频、通用数据和控制信号的流向,使与会者可以接收到相应的视频、音频等信息,维持会议正常进行。

2.视频会议系统建立通信网络的基础上,为了保证视频会议的传输质量,它的传输主要以LAN、ATM、SDH、DDN、FR帧中继和卫星通信为主。网络带宽的选择要根据视频会议的质量而定,一般会议的传输速率是768Kbps,加上IP包的开销,网络带宽的占用大约在1Mbps左右,考虑到三网合一的应用,一般租用2Mbps带宽;网络架构

的搭建也应该一并考虑,根据用户的多少,包交换速率,确定核心路由器的型号,根据网络结构确定中心交换机的型号,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选用应以质量可靠,可扩展性好,支持多种QoS协议,尽量保证网内的路由器品牌的一致性,便于进行网络优化,尽量避免网络传输瓶颈。根据通信信道不同,可以把视频会议系统分为基于局域网的视频会议系统、基于ISDN广域网的视频会议系统和基于卫星网的视频会议系统。

基于局域网的视频会议系统具有以下特点:基于H.323网络视频会议标准实现多点会议,实现每秒30帧的画面传输质量,基于现有的局域网(传统以太网的数据传输速率为10Mbps、快速以太网的数据传输速率为100Mbps),不影响数据的正常传输,支持T.120数据会议标准,实现数据共享。

基于ISDN广域网的视频会议系统具有以下特点:基于H.320网络视频会议标准实现多点会议,实现每秒15-30帧的画面传输质量,基于ISDN广域网(每秒15帧的画面传输质量要求数据传输速率在128Kbps以上;每秒30帧的画面传输质量要求数据传输速率在384Kbps以上),支持会议室和桌面系统协同工作,支持T.120数据会议标准,实现数据共享。

基于卫星网的视频会议系统具有以下特点:支持H.331单向广播和H.221双向通讯,实现每秒15-30帧的画面传输质量,基于卫星网(每秒15帧的画面传输质量要求数据传输速率在128Kbps以上:每秒30帧的画面传输质量要求数据传输速率在384Kbps以上),支持会议室和桌面系统协同工作,支持T.120数据会议标准,实现数据共享。

卫星视频会议系统

对于卫星视频通信系统来说,其在编解码方式、视音频处理等方面与普通视频会议系统完全相同,不过由于卫星通信系统的传输方式与地面传输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其传输、控制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点。卫星宽带视频会议系统凭借其覆盖范围厂、传输速率高、安全性和优良的性价比而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企事业单位以及跨国公司理想的选择。

一般来说,需要使用卫星传输的视频会议系统主要有两种应用:一是针对地面线路无法到达地区的点对点通信;另一种是覆盖面非常广的网络,如需要覆盖大部分地区的一级网络。其中第二种网络结构较为复杂。

首先整个网络的节点众多,需要同时有很多点参加会议,如果像普通视频会议系统方式,在各个远端节点与中心MCU建立连接的话,需要占用大量的卫星带宽资源。这在当前是不现实的。一般来说,可以采用DVB(数字广播电视)广播和DAMA/BoD(动态按需接入/带宽按需可调)回传技术来实现大型卫星视频会议网络。

视频会议终端与中心点MCU之间是非对称的,中心点可通过DVB广播,把发言方的视频广播到所有的接收点。鉴于网络建设的成本和实际的业务要求。并不是每个远端节点都需要双向的视频会议,可以把远端节点部署成双向点或者单收点。双向点是既可以通过DVB广播接收到发言方视频图像,又可以有发言的节点。单收点指的是只能收到DVB广播的视频图像而无法发言的节点。

1.如何选择卫星视频会议

并非所有的视频会议系统都可以支持卫星通信,基于卫星传输对视频会议系统有以下几个要求:

(1)召开视频会议时只有获得回传通道的节点与中心点MCU是连接的,其它节点虽然可以收看会议,但其终端与MCU之间是无连接的。此时,标准的H.323视频会议系统是无法满足要求的。一般要求视频会议系统具有无连接的工作模式,也就是当某个节点不在发言状态时,虽然与MCU无连接,但不会出现掉线现象。当其切换到发言状态时,也不会出现建立链路过程,也就是系统具有自愈能力,这样才能保证发言切换速度。

(2)视频会议系统需要采用优化的带宽控制和适应机制,可以对编码速率进行平滑处理,使之不会剧烈变化,使占用带宽保持在稳定的范围之内,避免出现尖峰速率。这样就能实现流量控制,使实际的编码速率不会超过设置的编码速率。

(3)为了保障会议系统的安全性,不论是单收还是双向,都需要通过安全身份验证。可以进行用户管理,控制用户是否能够接收。

(4)具有与卫星系统配合的网管系统和会议控制系统,实现基于卫星传输的设备管理和会议控制管理。

2.组网方案

基于卫星网的视频会议系统具有宽带、多点连接、实时连续传送、分时段等特点,该系统充分利用卫星通信的广播、带宽可调、频带复用、直接建立连接等特性。使视频会议系统既稳定可靠,又充分利用传输带宽,大大降低了视频会议的运行成本。根据用户传输需求的不同,可以采用三种组网方案,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

(1)广播模式

广播模式的会议电视为一发多收。通常情况下,发站为会议电视的主会场,但并非一定是卫星系统的主站(即也可以是实效站),接收站为与会的各个分会场。这种组网形式可以最大程度的节省卫星通信带宽资源,省去会议电视系统中的多点控制单元设备,不仅在租用卫星信道上大大减少租金,而且节省了设备购置费。

(2)交互模式

该组网模式中,所有会议点完全实现全双工的交互式功能。在这种模式下,各点之间能够实时快速的互动与沟通,真正达到不同地点用户之间的协同办公。交互模式克服了时间和空间的阻碍,使用户体会“面对面”开会的优越性。

(3)综合模式

该模式由在充分考虑用户需求的基础上研发而成,兼具厂播方式和交互方式的组网结构,也是目前主推的组网模式。一方面有卫星网广泛覆盖的特点,同时可根据某些点的情况,组建双向会议电视,完成交互式电视会议,而避免了交互模式中极高的资金投入。

在上述三种模式中,综合模式的卫星视频会议系统因其具有广播方式和交互式的优点而备受关注,被认为是最符合现代视讯会议发展趋势的组网模式。具体而言,其优势表现在:所有会场实况都上传给具有MCU(多点控制单元)的主会场,由主会场控制所有分会场的摄像头角度,并可任意决定由哪个分会场讲话。这样既不会出现交互模式中秩序混乱的现象,又大大节省了对卫星信道的占用。还将MCU同电视节目中进行视讯信号处理时采用的演播室结合在一起,使图像更加清晰,表现方式更加丰富。

3.卫星视频会议系统的优点

(1)覆盖范围广,节省运营费用

卫星视频会议系统特别适用于中、远距离传输,具有大范围覆盖,不受地域、地形及地面广播网络、地面通信网络的限制的特点。并且通信成本与距离无关,距离越远优势越明显,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节省运行费用。

(2)传输率高,高稳定性

该系统采用DVB厂播和IP数据双向传输相结合的先进技术,支持多种视频标准,可进行海量文件(话音、数据、视频图像等)的传送,更具有极高的清晰度,是高速数据广播系统。该系统还具有高安全保密性和稳定性。

(3)传输方式灵活

食品解决方案范文6

品牌营销的理论和实践走到今天,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市场竞争激烈度的升级、消费群体高度分化、传播媒介日趋零散化、消费者需求离散化导致的顾客购买决策体系的变化。这些令人棘手的残酷环境都使得许多曾经被称为“经典”的品牌营销理论愈来愈显得力不从心。

号称“现代营销之父”的菲利普科特勒先生的《市场营销》理论中所阐释的系列营销竞争应对策略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变化,已经越来越显得苍白无力;

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定位”理论在被世界众多企业争相运用后,今天依旧也遇到了麻烦。许多企业无奈的发现,在讯息高度爆炸的今天,即使拥有一个不错的定位有时也很难快速“出位”。

现代广告理论经过了R雷斯、大卫奥戈威、李奥贝纳、伯恩巴克等巨匠的锤炼花开几枝,各领三五年。但是当今天的企业千方百计请来众多广告高手操刀完后,才悲哀的看到效果实在是惨不忍睹。尽管他们中有些还成了获奖作品。

对于传统低效品牌营销模式的诸多弊端,2005年7月29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客座教授、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广告学教授罗伯特·劳特朋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高级经理培训《广告管理新规则》课程出语惊人:“他们所传授的那些营销完全是错误的!你知道在美国市场上新产品的失败率是多少吗?84%!这说明美国营销理论有问题,4P可能正是其根源。传统的营销理论都是从企业内部看营销,但实际上消费者嗷嗷待哺的时代早已过去,鱼儿已经离饵。营销者必须针对不同类型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抛出各色鱼饵,一条一条地引他们上钩”

的确,我们是时候检讨我们自己当前的品牌营销策略了。

品牌经营者正面临着从传统的单向营销传播向经营品牌与顾客关系的巨变;

品牌经营者正面临着产品差异化到同质化的难题;

品牌经营者正面临着消费群体从大众市场向分众市场的分化;

由于消费群体的高度分化和其需求的日益离散化,企业的品牌经营者正在面对“不知道他们(顾客)到底想要什么的困惑”

由于消费群体的分化,品牌经营者又正面临着传播媒介由一体化向零散化的巨变;

品牌经营者更面临着品牌传播成本日渐高企的棘手难题!

总而言之,一个再明显不过的难题又摆在了广大品牌经营者的面前。顾客好像对铺天盖地的广告轰炸已经麻木不仁了,甚至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十八般兵器齐上阵的所谓营销工具的整合攻势都显得力不从心。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今天的品牌传播如此举步维艰?这不得不令到我们陷入深深地思索。

很显然,我们绝对不能说消费者的需求已经完完全全的得到满足了。恰恰相反的是,他们没有一天不是在翘首盼望着更多能够令他们满意的商品;

我们也不能草率的认为广告的作用已经在衰减,恰恰相反的是,他们迫切需要哪些能够与他们的需求和欲望产生强烈共鸣的广告讯息;

我们更不能把希望寄托在采取消极降价促销手段“献媚”好像变得越来越吹毛求疵的消费者,这样只会使得你的品牌渐渐滑近覆灭的深渊。

“上帝关闭了一扇门,同时又会为我们打开一扇窗”,其实,看似苛求的商业环境的背后早已是洪流滚滚。过去业内的众多专家的百花齐放,给企业提供了许多品牌塑造的思路,但是也同时给了企业经营者更多的迷茫。面对五花八门的品牌营销理论,却很难找到一个清晰且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

“品牌接触点传播”模式认为,苛求的商业环境背后是消费者对于最能打动他们的购买决策指标的渴望。传统的品牌营销组合通常是以多个媒体的组合来传达一个来自于企业主观认知的讯息。也就是说现在许多品牌为顾客提供的所谓利益很多是依据与竞争对手的互动博弈,以及自己认为的所谓优势形成的。却没有透过科学的“消费者洞察” (Consumer Insights)获取顾客购买决策评价指标中所关注的关键指标。这也就是造成许多企业面对市场时经常显得茫然四顾,只得一段时间又改一次定位,一段时间又对传播工具组合进行大的调整。

唐·舒尔茨在《整合营销传播》中指出的整合提出了在各种传播渠道上信息的一致性的原则。也就是透过多个传播媒体(也包括一些非传统的媒体)向顾客传达一致的讯息。

但是什么讯息才是对消费者最有鼓动效力|又在何处传播在最有效呢?这就是“品牌接触点传播”模式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品牌接触点传播”模式认为,品牌讯息的组合不能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应该是对“关键指标”的发掘和整合。同样,消费群体高度分化、需求离散化和媒体分众化也给了我们在实施点对点的“关键时刻”传播的契机。对此,“品牌接触点传播”模式也做出了自己的回答。

俗话说:只有水清才会现出石头来,哲学思想也认为,只有透过表象看本质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那么好吧,就请大家暂时停下搅动水流的棍棒,静待水流复归于平静,在哪些沉积在水底的五彩斑斓的石头中去发现属于你的那一颗。

一、“品牌接触点传播”模式的产生背景

解决问题是任何一个所谓“模式”的使命。“品牌接触点传播”模式就是要解决许多品牌面临的,由于不知道顾客究竟为何购买,在何处传播才最有效果,耗资巨大却费力不讨好的难题。

要解析“品牌接触点传播”模式,我们首先需要重新来回顾和审视曾经发生过的一切。即从产品时代——形象时代——定位时代到“品牌接触点传播”时代的变迁过程及其原理机制。

在产品营销时代,我们的企业被教导要关注与竞争对手产品之间的差异化,为顾客提供一个与众不同的产品。这个时期,雷斯提出了USP理论,意即要向消费者说一个“独特的销售主张”(UniqueSalesProposition),而且这个主张是竞争者所没法做到的。毋庸置疑,独特的销售张”(UniqueSalesProposition)理论为许多企业提供了一把利剑,使得他们能够通过为顾客提供与众不同的产品和服务,从而获取可观的利润。我们把这个阶段称为“关注产品”。

到了50年代末60年代初,随着科技进步,各种替代品和仿制品不断涌现,寻找USP变得愈益困难。当产品的差异化速创新的速度已经跟不上模仿和复制的速度。于是,大卫.奥格威提出了“品牌形象论” ,“品牌形象论”认为,在产品功能利益点越来越小的情况下,消费者购买时看重的是实质与心理利益之和,而形象化的品牌就是带来品牌的心理利益。在此理论指导下,奥格威成功策划了劳斯莱斯汽车、哈撒韦衬衫等国际知名品牌,随之广告界刮起了“品牌形象论”的旋风。

品牌形象时代为企业带来的最大裨益是使得企业明白了,在为顾客提品物理利益的同时,打造一个能够使得消费者感受到亲和和共鸣效应的品牌形象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称这个阶段为“关注形象”。

事物的发展总是遵循着:“涌动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规律。历史终于发生了重合,70年代初,同质化的厄运也在“品牌形象”时代身上重演。其原因主要是随着竞争日益激烈,为了获取竞争优势,企业在品牌形象上相互攀比模仿所致。

在顾客面对众多相似化的形象无所适从之时,两位美国年青人特劳特和里斯提出了品牌定位论(Positioning)。并与1979年出版了专著《定位:攻心之战》。 定位论强调:随着竞争激化,为了解决同质化、相似化日益严重的问题,所以需要创造心理差异、个性差异。主张从传播对象(消费者)角度出发,研究了解消费者的所思所想,由外向内在传播对象心目中占据一个独特的市场位置。

不可否认,定位理论(Positioning)为全球企业做出了相当杰出的贡献。它使得众多品牌经营者看到了精确击中顾客心智的希望,得以从无所适从的品牌塑造谜局中解脱出来。我们把这个现象称为“关注定位”。

但是定位理论发展到今天,随着传播信息量和传播费用的日益剧增,即使是品牌拥有了一个所谓准确地定位,但是要想在浩如烟海的信息量中突出重围,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为定位的相似化和一些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利用巨额投入制造出的“海洋效应”壁垒,这使得众多品牌的经营者继迷失在品牌形象时代之后,再次感受到了迷失之苦。

面对大批茫然四顾,盲目进行品牌营销的企业。唐舒尔茨(Don E·Schultz)教授在他的新书《唐舒尔茨论品牌》振聋发聩的说道:“为这些所谓的“打造品牌而承担的代价”依我们看来,这更像是“为一所破房子而付出的代价””。

可是,顾客究竟对品牌的那一点感兴趣?

在何处“说话”顾客最容易“听”到?

我该如何做才能避免无休止的盲目传播?

我该怎样做才能使我的每一分钱的传播费用都花在刀刃上?

……

“品牌接触点传播”模式的正是为了解决这个棘手难题而生。因此,从现在开始,我们非常有必要开始“关注接触点”了!

二、“品牌接触点传播”模式的理论基础

“品牌接触点传播”模式基础理论体系的源泉来自于今天被全球企业广为应用的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唐舒尔茨(Don E·Schultz)创立的“整合营销传播” IMC学说。

IMC认为:依据消费者心理学中的原理,消费者的头脑中对一切事物都会通过选择性记忆进行汇总,并形成一定的概念。假使能够令传播的品牌概念与消费者已有的概念产生一定的关联,必然可以加深消费者对该种概念的印象,并达到建立品牌网络和形成品牌联想的目的。

IMC从广告心理学入手,强调目的、过程、目标、行动的统一性和一致性。在不受任何单一目标的约束和管制下,与现在的潜在顾客、现有顾客进行多方面的接触,并通过接触点向消费者传播一致的清晰的企业形象。这种接触点小至产品的包装色彩大至公司的新闻会。每一次与消费者的接触都会影响到消费者对公司的认知程度,每一个接触点传播利好品牌的一致性的讯息,互动性越高、越一致,品牌的形象就越鲜明,关系利益人对品牌的忠诚度就会越高。

在IMC中,唐舒尔茨(Don E·Schultz)首次系统地把接触点传播的概念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并从全员营销的角度,强调了在品牌与顾客亲密接触的重要接触点上,设计和传播有价值的品牌讯息的理念。“不是说你想说的,而是说顾客愿意听的;不是在你想说的地方说,而是在顾客想听的地方说”是IMC的核心思想之一。

“品牌接触点传播”模式正是充分汲取了IMC理论体系中关于接触点传播的重要思想,并在此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对“关键性品牌讯息”进行整合,再充分运用IMC所提倡的讯息一致性原则实施点对点传播。

曾在北欧航空公司担任总裁的简卡尔宗(Jan Carlzon)提出的“管理接触点” 概念,又为IMC学说中的接触点传播概念插上了一双翅膀。简卡尔宗(Jan Carlzon)把它形象地称为“关键时刻”(moments of truth),他认为只要在最能给顾客留下好印象的地方竭尽全力,就能成功。

简卡尔宗(Jan Carlzon)对接触点的认知和实践,生动而形象的阐释了“品牌接触点传播”模式的本质性含义。即,行之有效的品牌营销策略不能在没有清晰的传播重心的情况下进行。所谓“清晰的传播重心”也就是简卡尔宗(Jan Carlzon)所称的“关键时刻”(moments of truth)。这个“关键时刻”的概念为“品牌接触点传播”模式的形成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虽然简卡尔宗(Jan Carlzon)仅说了“在最能给顾客留下好印象的地方”这句简单的话,但是却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拓展空间,留下了如何透过科学的“消费者洞察”寻觅关键时刻”(moments of truth)的课题。这恰恰也就是“品牌接触点传播”模式的核心所在——只有准确地找到了“购买决策评价体系”中

对消费者产生影响最大的“关键性接触点”才可能实施精准的“品牌接触点传播”。

无独有偶,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广告学教授罗伯特·劳特朋的“机会窗”的概念,也从媒介传播的角度为“品牌接触点传播”模式的运用做了精彩的注脚。

“机会窗”的概念认为,要以客户为导向来发现媒体传播的机会和创意,以此改变客户的行为。罗伯特·劳特朋指出,“在这个(品牌营销)分析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要清楚存在哪些机会,并分析哪些是合适的广告传播机会,这样才能打开‘机会窗’,提高传播的效果。”

罗伯特·劳特朋说“提到媒体,你们会想到哪些媒体?再想像一下,你的关键客户每天会接触哪些媒体?这当中有什么机会?加强这种思维模式的练习,可以加深你们对媒体的认识。”

罗伯特·劳特朋以自己为例说,他每天早上7点都会被收音机的定时广播叫醒,对广告人员而言,这就是可资利用的广告机会。在纽约,早晨的广播每播15分钟节目,便会插播3分钟广告,许多人进早餐的时候都会收听广播,这就是机会。通常,早餐由牛奶与面包构成,那么,牛奶的包装盒上就可以打广告,这同样是与消费者接触、沟通的渠道。

罗伯特·劳特朋指出:“在这个分析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要清楚存在哪些机会,并分析哪些是合适的广告机会,这样才能打开‘机会窗’,提高广告效果。”

罗伯特·劳特朋教授的“机会窗”概念,为“品牌接触点传播”模式中倡导的“媒介关键接触点”的理念提供了非常关键的理论指导。

因此,“品牌接触点传播”模式认为:媒介载体应当是“手中无剑,心中有剑”。在消费群体急剧分化和媒介载体零散化的今天,总是拘泥于传统媒体终究会是死路一条。只有当你开始关注消费群体的生活和工作体验历程时,你脑子里的传播思维模式就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你兴许就会发现有时候即使是只做了一本小册子,其效果却远大于铺天盖地的广告轰炸呢!

综上所述,“品牌接触点传播”模式在理论上脱胎于“整合营销传播” (IMC)学说与简卡尔宗(Jan Carlzon)“关键时刻”。并有机的借鉴和汲取了罗伯特·劳特朋教授的“机会窗”理念。可以说,“品牌接触点传播”模式是基于当今最主流的品牌营销理论而建立的,它对于品牌营销运作的整体观点既在理论来源上与“整合营销传播” (IMC)学说同呼吸共命运,又在适合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上有着自己独特的一面。同时不可不提的是,可口可乐、耐克、宝洁公司、BP(英国石油)、星巴克、联邦快递等一批世界级强势品牌的珍贵经验也是为“品牌接触点传播”模式“输血”的重要资源。

三、“品牌接触点传播”模式详解

菲力浦·科特勒认为品牌的含义可以分成六个层次:属性 、利益(功能性、情感性利益)、价值、文化、个性、用户。在这个静态的结构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呈现直线型串连,而且没有一个统一的核心。

而品牌专家大卫·艾克认为,品牌各要素围绕核心认同并丰富核心认同。两者根本的不同点是:菲力浦教授的六层次品牌含义是附属于产品的;而艾克教授的品牌认同系统是基于潜在顾客的认知层次研究。这种所谓的“顾客的认知层次”也就是指顾客对于品牌提供的各种利益的感知性认同,而这种感知就是建立在顾客心智中积淀的与品牌相关的知识之上的。

“品牌接触点传播”模式正是这样一个动态的“知觉反应模式”。它以品牌为顾客提供的6种价值为基点,以目标顾客对这6种价值的感知模式为对应,着重研究当顾客在某个地点,某个生活阶段,某种欲望渴求产生时与品牌所提供的某些价值“亲密接触”时触发的感知怎样触发了购买行为的课题。

“品牌接触点传播”模式的模型结构是放射型的。第一放射波是消费者对于品牌提供的主要利益点进行感知和反应,进行最重要的购买决策资源的获取。第二放射波则主要是围绕其接收到的购买决策资源进行验证或强化,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购买风险。

“品牌接触点传播”模式之所以是一个“放射型”的结构。其原理来源是由于消费者大脑知觉和反应带有放射性思维的特点。放射性思考(Radiant Thinking®)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符码、食物、香气、线条、颜色、意象、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挂勾,每一个挂勾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挂勾...这些挂勾连结可以视为你的记忆,也就是你的个人数据库。

“品牌接触点传播”模式正是生动地展现出了消费者接触到众多品牌讯息时,其心智中的评价和体验体系所产生出的呈放射状的联想形态。即当他们接触到品牌提供的某个利益点时,就会很快的在脑海里搜寻有关的声音、人物、特定场景等联想,并根据其中对应其需求和欲望的接触点讯息做出购买决策。其实,这就是一种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交织的复杂的心理运动。

我们必须明白,消费者之所以钟情一个品牌,并不是像一些人士所称:“所有讯息齐头并进的组合所致”。这其实是对奥戈维品牌定义的误读。大卫奥戈维1955年提出:“品牌是一种复杂的象征,它是品牌属性、名称、价格、历史、声誉、广告方式的无形总和。”于是许多人只注意了前面的这段话,却没注意奥戈维先生坠于其后的那句定义:“品牌同时也因消费者对其使用者的印象,以及自身的经验有所界定”

正如奥戈维先生说在后面的准确诠释。消费者对于一个品牌产生购买欲望,其实是有着一个对其购买决策具有关键影响力的重要接触点讯息所致。这是“由消费者对其使用者的印象,以及自身的经验有所界定”形成的。

因此,“品牌接触点传播”模式认为,一个“关键时刻”存在于消费者的心智中,找出了这个“关键时刻”就找到了打动顾客的关键。而品牌提供的其他讯息的作用则对消费者验证“关键时刻”的正确性和可信性起着强化和增强信心的作用。

譬如著名化妆品商店波蒂透过“消费者洞察” (Consumer Insights)发现,其实通过广告宣传和赞助策略传播“天然环保”的品牌诉求并不是最好的办法。因为顾客认为这不能排除“作秀”的成分。其实这些喜欢使用“天然环保”产品的人(包括许多环保主义者)的潜意识中希望能够获得实实在在的体验。于是,波蒂意识到了这才是品牌传播的“关键时刻”。随后,波蒂制订了每个商店就是一个可以获取环保信息和体验环保氛围的地方。大量有关环保的信息与没有不可降解包装材料,“素面朝天”的产品互相辉映,生动的传达了波蒂品牌的“可感知的质量”,终于使得大批顾客趋之若鹜。

(一)消费者接收和处理讯息远原理机制解析

从消费者感知模式来看,没有任何一种购买决策的达成不是建筑在理性和感性联想交织的“激战”之上的。虽然,现在的一些理论鼓吹: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各种层出不穷的促销手段的连番轰炸,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已经变得越来越理性。

其实这种论断可能仅仅是针对个别的产品和一些非理性营销的行业而言的。正如唐舒尔茨 (Don E·Schultz)教授在他的著作《整合营销》中所言:当越来越多的厂商将减价、打折、返券、佣金等价格促销上。于是消费者就越来越感觉到货架上的产品,没有什么不同。于是,价格成为消费者购买决策时所考虑的唯一因素时,产品的特色就越来越显得无足轻重了。当产品被视为大同小异时,消费者在做购买决策时所需要的任何资讯都可以只通过货架可以找到。

所以,我们自然不能仅因为部分厂商的不理性行为,就武断的认为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已经变得越来越理性。而恰恰相反的是,面子、攀比、负疚、责任等诸多感性的消费心理其实只在日益增强,而不是减弱。因此,关注消费者接触各种品牌讯息时,心智中的需求和欲望与品牌讯息碰撞时产生的影响其做出购买决策的因素绝对非常重要。

因此,“品牌接触点传播”模式认为。消费者依据平素为了满足某种需求与欲望通过放射性思维积淀下了众多相关的讯息。最后,当他们接触到品牌为他们提供的讯息时,又非常自然的运用放射型思维发散开来,与心智中积淀下的讯息进行印证,最终做出是否购买的决策。总的来说,其思维的主要体现方式就是“联想”。譬如看到统一冰红茶在校园里的k歌比赛,就与大学生们平素弹吉他低吟浅唱的生活情景产生联想。

为了使大家能更好的理解“品牌接触点传播”模式产生作用的原理,我们有必要再次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一些必要的阐释。

心理学认为,联想表现为由当前感知的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件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起另一件事物。客观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它们在反映中也是相互联系着,形成神经中的暂时联系,联想是暂时联系的复活,它反映了事物的相互联系。

按照所反映的事物间的关系不同,心理学一般把联想分为不同的种类:

接近联想。在空间或时间上接近的事物,在经验中容易形成联系,空间上的接近和时间上的接近也是相联系的,空间上接近的事物感知时间也必定相接近。感知时间相接近的,空间距离也常接近。

譬如当顾客看到左岸咖啡的法国侍者,听到左岸咖啡播放的法国风情音乐时,便会联想到、浪漫的巴黎和法国文人雅士放怀抒情聚首风流的塞纳河。甚至进一步的放射开去,或者当顾客由“左岸咖啡”想到浪漫的巴黎和法国文人雅士放怀抒情聚首风流的塞纳河时,想到如果我坐在咖啡馆里,或者是当自己手里也拿着一杯“左岸咖啡”时,别人是否也会认为我是一个又浪漫情怀和法国式文学修养的人呢?或者当顾客看着“农夫山泉”时,是否会真能想到烟波浩淼风景如画的千岛湖,并真的感觉到“农夫山泉有点甜”?

相似联想。一件事物的感知或回忆引起对和它在性质上接近或相似的事物的回忆,称为相似联想。相似联想反映事物间的相似性和共性。譬如当消费者看到某产品的包装上有家人团聚共享天伦等图像,便会不假思索的想到如果自己购买了这个产品后是否也会像这样。反面的例子是,当一个目标顾客是整洁和优雅的人士的产品,被顾客在终端市场上看到的形象却是杂乱和粗俗时,他们可能就会因此而想到生活中看到的那些令他们厌恶的场景而放弃购买的欲望。

比较联想。由某一事物的感知或回忆引起和刺激源产生对比的联想,称为比较联想。从消费者行为心理学来看,通常可能表现为接触到品牌时基于过去的使用经验产生比较性的联想。譬如当消费者看到某产品提供的某种功能时,产生的比过去使用的产品好或者是不好的对比联想;或者是产生如果使用该产品后就能战胜某人的联想。譬如“如果我使用了这个产品一定比他更牛”。在“品牌接触点传播”模式的运用中,这种比较性联想通常针对一部分希望通过某种购买行为改变现状,或者是比另一部分人获取更大的消费利益。

关系联想。苏格兰心理学派的代表托马斯·布朗提出了关系联想的学说。所谓关系联想即指看到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他认为这种关系联想包括判断、推理和抽象等复杂的心理过程,不仅仅是简单的感觉。在消费者行为表现中,这种联想通常表现为对与品牌属性相关的事物或者具有因果关系的事物的联想。

譬如由一个专业素质不错的销售顾问联想到这家公司所说的“因为专业,所以安全”,但如果顾客在接触点上没有感受到所谓的“专业”,自然也不会相信这句口号。再譬如因为可口可乐说“让世界一起喝可乐”这就意味着它已经畅销全世界了。结果消费者果然发现它无处不在,连社区垃圾箱里也经常堆满了可乐的罐子。或者当英特尔对消费者说“识别好电脑的标志示看他有没有安装英特尔的微处理器”后,消费者果然在几乎所有知名电脑上都看到了英特尔的标志。因此,关系联想有时也是顾客检验品牌做出的某种承诺的方式。

综上所述,“品牌接触点传播”模式认为,一件事物总是和许多事物联系着,因而可能引起的联想是很多的。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评价体系是否认同并接受品牌提供的接触点诉求,通常是受两方面的因素决定的:一方面是联系的强度;一方面是人的定向、兴趣等。联系的强度又决定于刺激的强度;联系的次数; 联系形成的时间等。

因此,“品牌接触点传播”模式强调通过研究消费者的个人数据库对于生活和工作中关于满足需求和欲望产生的各种反应资料入手,发掘何种功能、何种特色、何种氛围以及何种媒介在何种情况下最能对应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从而发现什么才是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影响最大的“关键时刻”,并以该接触点为圆心,实施有针对性的不同刺激强度和频次的传播。

如上图所示,当消费者接收到各种品牌讯息刺激源时,他就会将接触点讯息放入心智中,结合功能需求、使用经验、自我实现、责任、义务、面子等利益等因素进行推理和抉择。并将能满足其某种需求的接触点讯息放入心智中的归类抽屉中。至此,也就意味着做好了接受该品牌的准备。

说到底,品牌讯息的作用就是激发消费者恰如其分的“联想组合”。而这些“联想组合”正是消费者需求与欲望在一段时间的相关联想积累而成。当品牌在接触点上传播的讯息与这种“联想组合”对应时,结果自然是掏钱喽!

仔细想想,当我们平时接触到各类产品讯息时,大脑中的思维路线是怎样的?看到一台笔记本电脑——摆在办公桌上的感觉?——工作效率?——出门在外随时做事?——比他们的更轻更薄?——商务精英形象?……于是,这里面那个对你更重要? 哦,你曾经觉得那些人觉得你不太具有商务精英的形象,但是你期望具有这样的形象!那么,谁能满足我呢?唔,有可能不仅仅是电脑的事儿哦?!……

(二)从“消费者洞察”中发现“关键时刻”

“品牌接触点传播”模式的实操,是建立在对消费者深度了解的基础上的。众多强势品牌的成功案例告诉我们——只有一个最了解顾客的品牌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倍受顾客喜爱的强势品牌。

“品牌接触点传播”模式强有力的支撑正是来自于科学的“消费者洞察” (Consumer Insights)。

什么是消费者洞察(Consumer Insights)呢?

奥美对此的阐释是——“发现消费者对品牌或产品或该类别的习惯、态度,可在广告传播中运用来激发消费者,使他/她动心”。

在“品牌接触点传播”模式体系中,我们对“消费者洞察” (Consumer Insights)的解释是——透过消费者对某个产品的购买决策过程的研究,在消费者心智中的品牌知识数据库中发掘出对其购买决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关键时刻”。

根据“品牌接触点传播”模式的原理,实施“消费者洞察” (Consumer Insights)的关键不是仅仅从浅层次的行为去理解消费者,而应该从消费者生活和工作体验中与需求与欲望有关的“心智数据库”入手去洞悉消费者的真实想法。

“品牌接触点传播”模式认为,在消费者心智中都有一个系统的品牌知识“数据库”。这个“数据库”由消费者的世界观、价值观、生活环境、社会阅历、自身文化修养积淀、自身使用经验和公众口碑的元素形成。这些元素经过有机组合后,会在消费者心智中转化为众多“人性真理”。

譬如,便宜无好货,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吗跟他们一样?小心驶得万年船,相信自己是最好的,中庸一点,随大流吧!走一步看一步吧,不听老人言,祸事在眼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对自己好一点……

这些所谓“人性真理”就构成了我们实施“消费者洞察” (Consumer Insights)找到消费者在乎的“关键时刻”的宝库。在确定了消费者购买决策组合中的关键区间后,在对应的实施“消费者洞察” (Consumer Insights)就是“品牌接触点传播”模式取得成功的“关键时刻”之时。

譬如,女性消费者对于“美丽”是如何都有些什么看法呢?

通常,我们会直观地认为,所谓美丽不外乎就是鲜艳、新颖、典雅、华贵、合体…..但这些就是全部吗?不!其实消费者潜意识中还有一种对美的诠释。这种“美”不是存在于一般意义上的物质性审美中,而是蕴藏于一种与消费能力和形象改变有关的意识集群之中。所以你看“百丽鞋”这个品牌。当他们透过“消费者洞察” (Consumer Insights)发现了这一隐藏的接触点后,就说出了“百丽,百变所以美丽”的诉求。

我们不妨回到生活中去感受一下。你觉察到了许多女性有时会不经意的透露出这样的意思吗——“每天都要不一样;老穿那么几双鞋,别人还以为你只有这几双呢。”再去看一下各家的鞋柜你又会有新的发现,80%都是她们的领地。

90年代中期,一种美式的微波炉食品“鸡肉卷”进入日本市场时,这种大鸡肉卷不但比市面上流行的小鸡肉蛋卷鸡肉含量多,而且还添加了香菇等精美蔬菜。在诉求上,这家公司采用了与其在欧美市场同样的诉求“繁忙的工作快节奏的生活的需求”,可是市场的反应却非常冷淡,这家公司满心以为这下可对路了,一定能够取得好收成。

没想到市场却跟他开了一个玩笑,大鸡肉卷的销量非常不好。

什么原因呢?经过“消费者洞察”后,这家公司终于发现了令他们吃惊的事实:由于日本是一个典型的夫权社会,妇女的地位比较低下。千百年来,日本妇女以学好家务本领,照顾好丈夫、孩子和其他家人为美德。当他们用自己擅长的酒道、茶道和厨艺使得家人心满意足时,他们就会从中获得一种满足感甚至是一种成就感。

因此,挤出时间亲力亲为买菜、洗菜为家人做一顿可口的饭菜,照顾好家人被大多数日本女性认为是天职和荣誉,如果太轻松和简单,反而会使她们产生一种负罪感。

另一个案例来自米其林轮胎。当时,米其林向市场投放了一种安全性较好的轮胎。这个品牌最初的宣传是“在各种天气和路况下,都能出色的完成任务,牢牢扣住路面,让你安全的行驶。”可是现实却事与愿违,产品的走势并不好。

于是,米其林的品牌经营者重新实施了 “消费者洞察” (Consumer Insights)。在通过对目标消费群体的研究之后发现,仅仅诉求轮胎的产品核心功能点和其他的一些被罗列处来的无关紧要的利益点是很难令到消费者真正的信服,并对品牌产生心动的。

因为,除了货车和其他长途运输客车以外,大部分购买带有米其林轮胎的汽车的消费者平时除了上下班之外,就是带着家人一起出街和旅行,因此,汽车承载着家人的安全,使家人安全才是他们期望尽到的责任和义务。

于是,米其林营销团队对产品进行了二次传播策略定义。在其后的广告片中我们看到:一个非常可爱的婴儿坐在米其林的轮胎里面,广告词这样说到:米其林,因为你的车轮正承载着许多许多!米其林是你能买得到最安全的轮胎,它能保护你深爱的人的生命。最终,具有强烈理由和情感形冲击力的诉求令米其林当年的销售量大增。

品牌接触点传播”模式中的“消费者洞察” (Consumer Insights)绝对等于一般的市场调查。不光是需要从消费者的动机开始进行洞察,还要在确定了消费者购买决策中着重考虑的价值区间后,还要针对品牌在这个价值区间内为顾客提供的接触点上进行“反推式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