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微解说活动个人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微解说活动个人总结范文1
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转型的进程中,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但中职学生的语文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与语文教学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学生的语文素养相对较低,基础相对薄弱,更缺乏学习能力和兴趣。同时,从语文学科特点看,经过从小学到初中九年学习,中职生对语文文本中的宇基本认识,也基本能读,因而要让他们深入研读文本,探究语言文字的深刻内涵,普通缺乏兴趣。他们认为大概意思了解了,语文没什么可学了,生字生词可查词典,没必要把时间花在学习语文上。
(二)学习专业技能与学习语文的兴趣吸引力相冲突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规定: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以“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操作型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且鼓励职业学校与企业挂钩,进行合作办学。近年来,中职学校为培养操作型技能人才,加大校企合作办学力度,推行“现代学徒制”。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后,招生即为招工,学生入学即进企业,使学生有了更多进入企业学习的时间,有更多了解社会的机会。由此,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更多引向专业技能学习和社会活动中,将大部队精力放置于专业课及劳动技能的学习上,把语文当作一种负担和包袱。因而,激不起学习语文的兴趣,甚至放弃语文学习。使中职语文教学陷入一种形式,学生只在草草应付语文考试而已。
(三)中职语文教学方式与教学任务相矛盾
中职的教学任务是培养操作型技能人才和向高职院校输送人才两大任务,因而语文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语言文字素质和继续学习能力的重任。但传统语文教学往往专注于固有的话文能力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将语文知识通过文本统统塞置于课堂教学,让学生跟着教师思考,按着统一标准答题。即使是今天在推行探究能力的培养中,也往往教学目标定得过繁过高,因而促使学生无从下手,渐渐地将学习语文的兴趣消失殆尽。而语文能力的培养真谛在于“悟”,悟是需要学生通过思考与觉悟,内化所学内容,让其成为自己智慧的一部分,从而使自己的语文素养,价值层面得到改变。语文知识、语文学习能力是外在于人的是一种可以量化的“知道”(理解),只有通过课堂上的点拨与碰撞,自我深思,悟有所得,让思想与知识进入认识本体,才能形成素养。悟得是一种意义理解,是一种规律性的认识,即是一种智慧(道)。因而,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主观设定的目标,必须从学生的基础、能力以及兴趣出发,教学方法与途径必须与之相匹配。
二、“学中教”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一)内涵
语文“学中教”模式是将传统课堂教学学生在教师“教中学”转向为教师在学生的”学中教”的一种教学模式,即将传授与“学习”关系颠倒过来。前者的主体是教师的“教”(导),整个教学流程以“教”为中心设计和展开,学生“随教而学”。即使课改后的探究式教学仍是按教师课前设计好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知识点,将学生牵引到教师设定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上来。呈现的是教师“教”为主动,学生“学”的被动的特征。“学中教”模式则主体是学生的“学”,整个教学流程以“学”为中心设计和展开。教师“依学而教”,呈现出学生“学”主动,教师组织和助学的被动特征。简而言之,所谓“学中教”,即是将传统的语文课堂的讲课,通过现代技术(视频)与配套作业,由学生根据自己认识与基础能力,在课外提前完成,而将以往的“家庭作业”前置,变成课堂讨论和集体学习来完成。通过师生、生生讨论、争辩,相互启迪,在讨论与争辩中,形成知识迁移,丰富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
(二)中职语文“学中教”模式的特点
1.学习的自主性
“学中教”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学习主人角色,教师只是促进者和指导者,当然还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推动者。教师成了学生便捷地获取资源、利用资源、处理信息、应用知识到真实情境中的脚手架。整个教学过程完全以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形成语文能力的过程。体现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教师只不过根据文本内容与学生的专业基础与能力,心理情感,设计相匹配的作业,并参与讨论上点拨,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学的主动,学得快乐,学生是学语文的主人。
2.课程的开放性
在知识内化的过程中,无论从教学过程、作业设计,还是课堂争论,呈现的是一个充分开放的特点。文本的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结合,使文本知识开放;学习过程由学生为主争辩,不作统一的标准答案评价;最后作业由学生自我总结,形成各自能力展现等等,都是开放的,动态的,显示出活泼开放的特点。
3.教学的灵活性
学习手段丰富,充分注重学生兴趣,开设第二课堂。比如,通过互联网上的资源学习,学生可以利用这些知识点视频,实时学习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学习时空和形式显得十分灵活,充分满足着不同学生的需要,达到更为理想的实践效果。其以自主学习和蓬勃展开的实践活动为形式与途径,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与能力,充分体现着教育大师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教育理想——因材施教。
4.评价的多元性和发展性
“学中教”对学生的评价充分体现和注重方式多元化,对学生个性的发展性。打破传统评价中以考分为主的结果性评价体系,建立由教师评学生、生生互评、学生自评课程构成的多元评价体系。强调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允许学生观看其他教师相同主题的教学内容。终结性评价以平时作业、参与课堂研讨频率,阶段性考核为参考进行评价,对学生的评价特别强调注重学生自我纵向发展情况,促使学生看到自我进步的成就。其建立在科学、民主发展的价值评价体系,充分凸显由传统的选拔功能向强化育人功能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功能的转变。
三、“学中教”语文教学模式的操作
(一)精准设计好“课前习得”作业
“学中教”以学生先学为导向进行教学,学习语文又必须以课文为载体。因此,要让学生先学,还得根据课文设计学生摸得着,易人手的自学作业入手,让其首先自我获得“习得”,形成初学课文成果。在导入新课教学前,必须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学生实际基础、能力和学习兴趣,设计好与之相匹配的阅读文本的作业,让学生阅读文本,完成作业,获得阅读所得,形成自我观点,也叫做“课前习得”。
设计学生先学练习内容,紧紧扣住语文教这大纲,将文本所体现的语文知识与学所学专业结合,从浅入深地设计一两项阅读题进行练习,注重习题能引发学生课堂探讨,由浅入深阅读文本。例如教学《荷塘月色》,结合所教的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具有一定的绘画和美学能力,则设计二人自习题。一是请根据课文描写的荷塘月色景物,画一张充分体现荷塘静态美景图;二是文中写道“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与作者描写的眼前所见的荷塘美景有什么关系?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此二题紧扣学生实际,又能充分激发学生先学的冲动和兴趣,且又能充分引发课堂辩论。
(二)放开手脚展开课堂充分论道
课前习得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在纠错中提高自我的语文综合能力。因而,进入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应放开手脚,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展示所学成果,在展示中展开评论。各自论道,逐步统一观点。课前充分论道,一般设计三个环节。一是再次阅读课文,然后尽量多地安排学生展示自己所学成果。即作业。二是教师有意强化学生中不同“习得”,激起学生辩论,以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的精髓部分,也是本文涉及的语文知识点,并随课堂再次阅读。教师点拨需要关注知识点,引导学生再次讨论,展开争论。三是总结评判。总结评判中教师是把学生辩论中的几个不同观点,即各自所得,各自所读文本的理解依据进行梳理,不得呆板地统一标准答题要求对学生进行灌输,也不要统一标准答案,只要学生依据充分,均为有理,以强化学生文本的理解,获得学习能力和学习成就感,激起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结合实际布置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是从课堂评论后再思考,即将知识迁移,获得应用语文知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课后练习也是练习语文能力,内容既要紧扣课文,又要扣住课堂上形成的不同观点,让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再思考,将知识形成能力。因而练习还得结合学生实际,即所学专业、语文基础与学生的心理特点。例如《荷塘月色》的课后练习可以设置以下两题:一是有人说,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的景物描写呈现“女性化”倾向,你认同吗?说说你的看法;二是作者在文中说有两个“自己”:一个是“平常的自己”,另一个是“超出了平常的自己”。这两个“自己”有什么不一样?你也有两个不同的“自己”吗?这样的两题既是课堂内容的再迁移和再思考,又是符合中职学生要“自己”的心理特点。
(四)多元的发展化评价
“学中教”遵循的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因此对学生学的成果评价不以一次考试结果的终结性评价,而是应充分体现多元的、发展的评价体系,其方式有以下几方面.
1.平时练习用符号评价
学生的课前习得、课后练习,不以传统的标准化答案为依据评价对与错,这里没有统一的对错评价,而是以说得是否有道理即形成观点(习得)有无理由。因而在批改作业中一改以往的“√”“×”符号评判,而是使用提示性符号或短语,以引导学生再思考,去掉学生的失败感。同时,多用赞扬性符号与短语,使学生获得学习语文的成功乐趣。
2.阶段性评价多元化
学生语文学习的阶段性评价体系,其由四部分组成:(1)平时作业完成占30%;(2)课堂讨论参与数占30%;(3)阶段性测试占20%;(4)总结性考试可占20%。其中A、B根据这生完成作业的数量与质量及参与辩论情况由学生民主评价为成绩计入。
3.学期学年成绩评价纵向化
对学生的学期、学年成绩评价由三方面综合成绩组成:一是学生自我总结学期、学年语文学习收获,并做出自我评价,占20%;二是阶段性评价成绩占40%;三是期末考试成绩占30%;四是学生自我纵向比较得分,即阶段性成绩与期终考试成绩以进步与退步为标准占10‰
(五)以《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实验本教材》第一册第三单元诗歌口语教学内容为例,试作说明
第三单元为诗歌单元,根据学生在前几单元“训练导图”进行口语训练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并通过“基于想象的解说”这一环节学习,对“解说”也有一定的了解。如果按照传统教学方式再学习文本“基于赏析的解说”内容,学生一定提不起学习兴趣。因而,根据课程内容特点及学生的特点,选取《子夜读信》作为赏析的对象实施“学中教”。
1.布置课前学习内容
学习《基于赏析解说》训练导图,按训练导图的要求赏析《子夜读信》,在此基础上写作剧本,然后制作微电影。
2.课堂论道
在学生完在课前练习后,用二个课时进行课堂教学。随机抽三位同学解说微电影,然后组织同学展开讨论,提出意见和理由,然后让解说同学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组织学生相互评价。
3.课后迁移
在课堂辩论互评后,布置课后反思练习。内容为:(1)各自修改自己撰写的微电影剧本。(2)修改微电影。(3)修改解说稿。(4)课堂表现反思。
4评价
将学生修改后《子夜读信》解读文本、微电影剧本、微电影上传至教师个人微信公众号,并进行投票。依据票数,结合互评、自评、师评,课前习得即解读《子夜读信》、撰写微电影剧本占30%,课堂解说及互动论道占30%,修改后微电影评比占20%,课堂表现反思及后续进步占20%,给学生以文字性的综合性评价。流程图如图2所示。
四、“学中教”语文教学模式取得的效果
(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主动性明显提高
依据学生语文基础,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和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的“学中教”教学模式,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有了较明显的提高。实施一学期后对学生进行了司卷调查,实施一学期后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入学时对语文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只有10%,到期末占61%。
(二)语文综合素质得到快速提高
1.思辨性问题成绩比较
从图3和图4可知,学生解答思辨性问题,以期初第一次月考和期终考试得分率比对,考核平均得分率从2分提高到6分,并且得满分的增多。
3.参赛得奖率。期初参加语言类竞赛从无人参加,到学期后阶段无论是学校的辩论赛,还是演讲比赛,甚至元旦文艺汇演的戏剧表演踊跃参加。
(三)有效提升学生自学能力,促进职业技能学习
利用网络及其他资源自学式课前习得,以及“习得”后在课堂论道时自己良好表现获得的成就感和课后反思带来语文能力的提高,形成了良性循环。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下,学生自学能力进一步提高,这为他们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的学科,语文学习的成就感以及语文能力的提高,无疑会进一步促进职业技能学习。
参考文献:
微解说活动个人总结范文2
【关键词】学校;体育教育;微课程;必要性
在数字化信息时代的今天,“微博”、“微信”、“微视频”风起云涌,随之而来的“微课程”也在教育领域中打上了“微时代”的标签。许多教师开始尝试制作微视频课程来增加常规课堂的教学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体育课作为区别于文化课以身体实践活动为主的课程,更需要运用多元化数字教学手段展现直观的动作技术教学。微课程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资源拓展,将微课程运用在体育教学中将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1.体育微课程的开发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1.1有利于学生更直观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微课程以视频播放的形式存在,教学展示更加形象、生动。体育教师的教学以讲解为主,示范为辅。示范动作时,动作在瞬间完成的情况下,学生对技术动作的过程很难把握。如果能够将瞬时完成的动作通过多媒体演示出来,将动作难点与新技术动作让学生仔细观察细节,从而更好地掌握技术要领,加深学生对整个动作的认识。例如,跳高教学中“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过程用多媒体以慢速连续播放的方式展现出来,如在讲解篮球比赛规则、裁判方法时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细致的讲解和分析,通过图片以及比赛视频的解说、回放、重播、慢放等操作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充分、具体的理解知识。
1.2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条件得以实现。
体育教师把制作的微课程资源移入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产品载体中或上传到资源网站,使得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真正得以实现,学生就可以通过微课程视频提前预习老师下堂课的内容,掌握好技术动作关键后进行适当的练习。课堂中教师再针对学生的动作进行纠正和指导。对于实践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学生带着困惑可以自主进行再学习,相互之间可以在课后观看视频进一步交流讨论、反复强化练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1.3 更好地增强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
在体育常规教学中,学生常常因复杂的技术动作以及枯燥的学习环境而缺乏对体育知识学习的兴趣。微课程是教师根据教学难点、重点,或选用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通过各种图片、音乐盒视频等媒介展现的简短而精致的教学视频。在具有代表性的画面、优美的动作技术、简明的文字显示加上生动的语音解说,它可以调动人们所有感官参与学习,视觉、听觉、想象……精巧、短小、自由、实用、高效,极富吸引力。可以让他们以很高的兴趣去了解体育知识,提高体育文化修养,促进审美感受和提高学习兴趣。
1.4 体育微课程的制作简而精,能提高学习效率。
微课程的制作通常要求时长控制在5-15分钟的范围内,授课教师必须在短短的时间内把主讲内容讲解完毕。要求教师在微课程的授课内容上要重点突出,语言精练明了,富有感染力,教学效果明显,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迅速掌握知识点。这不仅节省了课堂中维持纪律额时间,还避免了教师哎课堂上语言上重复嗦的问题,高效率的教学手段更让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2.体育微课程的开发有助于教师的教学技能的提高
2.1体育微课程是现有教学方式的有效补充。
体育微课程的所展现的直观性、补充性、演示性也为教学带来极大便利。教师在动作技术的教学中,要想达到学生充分掌握教学内容,动作技术的教学要从各个示范面来进行示范,对于领悟能力较差的学生更是要反复的示范、纠正,从正面、背面、侧面以及镜面四个角度面带领练习。然而,仅靠一节课的练习不能达到完全掌握的理想效果。通过微课程的制作,可以让学生在课后通过微课程的学习经一步巩固,并跟随微视频进行反复的练习,自主选择适当的示范面,控制进度,巩固学习,缓解了教师室外课堂的教学任务和压力。此外,一些瞬间完成的快动作或腾空动作,以及难以模拟现场的运动轨迹、比赛规则、战术运用、裁判方法等知识点,也可通过图片以及比赛视频的解说、回放、重播、慢放等操作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充分、具体的理解知识。
2.2教师专业素养得到显著的提升。
微课程制作与开发的要求较为严格、精致,“切入快、条理清、语言简、板书练、小结明”这是微课程的最基本特征,如何做到这几点,对一个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操作能力、专业知识储备、表达能力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极大的考验,促使体育教师不断学习和更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此外,微课程从教师的现实问题开始,从大家的习以为常入手,体育教师在针对课外活动教学中存在的难点和困惑,可以总结经验,寻找新角度、新方法,再通过微课程视频演示的形式直接展现出来,从而解决教学问题,这恰恰是新的教育理念的开始微课程激发教师广阔的思维去探究各个知识点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研究创造能力。
2.3 微课程为教师提供了教学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微课程记录着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对于体育教师而言,微课程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们不用在室外操场或体育场馆内对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观摩学习,只要通过微课程的在线播放,即可实现资源共享、教师间的互相学习。在对比中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形成有教师个人特色的教学方式。广大体育教师并不缺乏教学方法的创作能力,而缺少得是一个创作和展示的平台,微课程创作正好为体育教研者们提供了这样的展示平台和交流机会。
2.4教师教学备课、自我检验的有效手段。
体育教师通过制作微课程教学,在制作过程中首先要选题(即教学内容),针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细具体的演练,必须要进过反复的可以自我审核、自我纠正。在普通体育课堂上,教师们难免会出现口误或不经意间的动作错误,而课堂上的并不能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失误, 如出现的动作错误,示范的标准度不到位,语言表述的不恰当等一些列问题,通过微课程拍摄后的回放与制作,教师们可以自我审核、检验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纠正自我。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成为教师自我检验与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2.5 丰富教师室内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
学校室外体育课的开展需要在适宜天气的环境下进行,如遇雨水或高温气候时,一些学校由于体育场馆的缺乏,体育教师不得不选择在教室内讲授体育健康知识。利用室内课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体育微课程的学习,既可以缓解体育教师面对室内理论教学资源缺少的尴尬,又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兴趣,弥补室外体育实践课当中的不足。微课程的运用填补了在课外体育课堂上不能充分使用多媒体技术的问题,
3 小 结
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程也会像“微博”、“微信”一样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这将是“终身体育”目标实现的一次飞跃性进展。微课程的内容从教师与学校最基本的需要开始,还能从校本教研质量提升、研究工具开发、学校品牌打造等方面,帮助学校发展。它是普通体育实践课程的良好补充,因此,体育教育微课程的开发与设计需要得到广大体育教研人员的一致响应,才能为学校体育课程的赋予先进的、时尚的、高技术含量的色彩。
参考文献:
[1]陈展虹.开放大学课程资源建设中微课程制作初探[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1-5.
[2]夏仲文.利用微课程促进学科教学的应用研究与反思[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14-15.
[3]赵良.浅谈微课程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改实践,2014(5):78.
[4]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19-21.
微解说活动个人总结范文3
一、高度重视,切实做好安排部署
我局领导高度重视税收宣传月活动的开展,专门成立了以市局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相关科室、基层分局负责人为成员的税收宣传活动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2013年税收宣传月工作,制定下发了《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开展第22个税收宣传月活动的通知》,明确了活动内容、组织形式、责任单位、工作要求,由各基层分局税收宣传小分队做好配合协作与自主创新,确保税收宣传月活动有序开展。
二、突出重点,有序开展系列活动
在第22个税收宣传月中,我局以“税收·发展·民生”为出发点,充分整合各种宣传资源,开展正面宣传,从“聚好财、生好财、用好财”的高度,解读税收在推动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强调宣传的“针对性”、“创新性”和“实效性”,打造了“五度”税收宣传系列主题活动,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进一步深化了全民税收意识,持续改善税收发展软环境。
一是打造“温度”税宣——“税收•印象”主题摄影活动。联手市摄影协会、局摄影协会,发动我局摄影爱好者开展集体采风,分三组深入企业、深入农村、深入学校、深入我局一线捕捉美好瞬间,记录下税收促进发展、税收惠及民生、财税干部美丽风采的精彩时刻,通过在市区中心地带举办橱窗展览,将温暖的税收印象展现出来。本次主题摄影活动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作品,通过评比,产生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若干名。
二是打造“维度”税宣——“立体税媒宣传在身边”系列活动。纸媒传讯:在乡镇、街道、各基层分局、各活动现场悬挂宣传横幅,印发税法宣传小册子、温馨提醒小贴士等宣传资料,通过《日报》、《财税》等报纸期刊向广大民众展现优秀的税收宣传项目。电媒速讯:在城区交通主干道LED宣传牌全天候滚动播放税收宣传标语口号,通过电视台播放系列税收宣传节目反映税收宣传在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的作用,通过短信群发将我局各类税收宣传月主题活动及税法小知识发送给广大市民,在部门网站、电子显示屏实时更新税收宣传动态、最新税收政策,通过税企QQ群,在线帮纳税人答疑解惑。
三是打造“广度”税宣——“进村访企入校进社区,纳税服务志愿者在行动”系列宣传活动。集结纳税服务志愿者与税收干部,分批开展“四进”宣传活动。深入产业集聚区、专业村和社区街道,宣传支持企业转型升级、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事关社保民生的相关税收政策,积极服务企业、服务基层、解决纳税人疑问与难题;深入帮扶结对小学,开展“小小少年看税法”系列宣传活动,开展了税法讲座知税法、成语故事谈税法、动漫短片看税法、情景模拟说税法四个系列活动,用生动形象的载体、趣味易懂的语言为小学生们带去了一堂堂丰富多彩的税收微课堂。
四是打造“深度”税宣——“税企年代大比拼”系列活动。与市企业家协会、市创业青年联合会合作,联合60、70、80三代老中青税务干部和企业家代表的力量,开展三项年代大比拼活动。举办了一次年代秀,共享每个年代的税收故事和创业历程,共议最新的税收政策与知识;开展了一次税收宣传进车间活动,由各年代小组自定宣传方案,为一线生产工人普法扫盲;开展了一次登山寻“宝”,这是一场集趣味、健身、环保于一体的绿色税宣活动,以税收历史、最新税收政策、《小企业会计准则》等知识问答作为通关考验,每个小组抽签选定线路图,登山途中寻“两宝”(废弃物和税收知识小问答),按登顶时间和寻“宝”情况定胜负。
五是打造“力度”税宣——“共商地税发展”大走访活动。一方面,由局领导带队走访向地税部门提出建议提案的“两代表一委员”;另一方面,由基层分局领导带队走访辖区内的“两代表一委员”和特邀行风监督员。宣税法、送服务,介绍当前地税部门重点工作,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及行业发展状况,倾听政、企两界“两代表一委员”对经济发展、企业转型升级、现有税收政策、当前税务部门工作的意见与建议,构建和谐征纳环境。
三、立足实际,创新做好宣管结合
在此次税收宣传月中,我局各基层分局(延伸点)立足工作实际,突出开展了一系列税收宣传与税收征管相结合的创新性宣传活动,内容丰富、实效性强,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江南分局坚持税法宣传与组织收入、企业年度汇缴自查、日管相结合,通过走访房地产、建筑安装、金融行业中的部分“双百”企业,探访税源的同时,开展行业税收政策宣传、账务辅导,做到边收税边宣传,边检查边宣传,边办税边宣传。
西城分局坚持税法宣传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一方面对住宿、足浴、快递、饮食等行业开展分析调研和行业专题政策解说,对其2012年销售收入进行指标测算,做好常态化管理的同时加深行业纳税意识,另一方面对部分个人所得税扣缴情况不正常企业开展专项调研辅导,针对个人收入多元化、隐性化等特点,讲解相关税收政策,通过梳理排查等方式,要求企业做好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工作。
经济开发区分局重点将税收宣传与三个活动结合起来。一是与深化“进万企,解难题”活动相结合,走访辖区龙头骨干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暂时面临困难的企业,就企业融资、技术改造、税收优惠政策等作深入交流,引导企业加快产品升级换代;二是与“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发展专项行动”相结合,配合做好推进特色工业设计基地建设、加快块状经济转型升级,以细化落实政策为切入点,创新举措,主动作为,扶持企业良性发展;三是与“兴实业强实体解难题谋发展”活动相结合,通过“送政策、树信心、访难题、谋发展”,鼓励和支持企业坚定信心、立足主业,做大实业。
古山分局重点加强税、企、校三方合作。一方面召开重点企业座谈会与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专题解说会,以座谈会为交流平台,通过给政策、给平台、给服务,让企业发声,送针对性政策,听“真话”、听“直言”,促税企交流、互谏;通过解说会,结合实际案例,重点讲解纳税调整,帮助企业做好2012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另一方面,与帮扶结对小学合作,出炉一堂堂税企合作的“曰税三章”税收微课堂,加深“税之初印象”。
象珠延伸点一方面是将税收宣传工作与定期定额户调查摸底工作有机结合,针对一些定期定额户的对政策不清楚、涉税事务处理不熟练的特点,组织税收宣传小分队进驻企业摸清双定户生产经营实况的同时,以起征点调整政策、双定户管理办法等为主要内容开展小型点对点税收宣传,现场答疑解,逐户开展税法宣传;另一方面将税收宣传与政务公开工作相结合,通过纳税人之家等网络平台,做好税收政策、征管范围、纳税人权利义务、办税流程等相关事项的公开,提升税收工作的透明度,广泛接受各界监督。
微解说活动个人总结范文4
关键词: 高职计算机教学 微课理念 应用策略
一、微课概述
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最早由美国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 Penrose于2008年提出,他将其表述为“60秒微课程教学”。之后,我国教育界很多专家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例如,2010年,我国教育学者胡铁先生首先将微课教学理念引入国内教学活动中,并取得了不俗的成效。
具体来说,微课指的是:按照教学规划及教学实践的需求,以5―10分钟的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一个具体的教学知识点,而展开的教学讲述。从整体上看,微课不是对课堂已有教学内容的重复反映,而是对课堂中凸显的疑难点进行归纳,并通过视频录播的形式,实现的新式“传道授业解惑”。
二、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引入微课理念的具体策略
(一)融微课理念于实训教学,打造新型实训教学模式。
实训,是最能体现职业教育实践性、岗位性的教学环节。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进行实训教学时,通常采用“课堂理论讲授+实验室实操”的方式进行,而具体操作中,上述两个环节往往存在“时空差异性”,即:课堂理论讲授和实验室实操通常不在一个教学情境中完成,学生在教室中接受了理论学习后,再进入实验室进行操作。正是由于这种“时空差异性”,使得很多问题凸显,例如,一些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忘记了课堂上教师讲授的操作步骤;或者对一些细节性的问题仍没有掌握,难以真正动手实践。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往往需要在实验室中重新讲授一遍操作步骤,并引导学生完成实践,倘若教学班级人数众多,则老师通常会陷入“分身乏术”的尴尬境地,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笔者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引入微课教学理念,打造“微课视频引导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在具体教学中,按照如下流程实施:
【案例1】3DMAX课程《对象的复制》教学设计
首先,我利用KK录播软件,以《简要闹钟模型》为课例,在个人PC机上进行了操作演示,整个演示过程大约为10分钟,包含引入、概述、讲解、内容、总结延伸、作业要求等环节,每个环节都包含引导探究性问题,例如,绘制完一个闹钟模型后,我便在微课中提出问题:“如何复制、轴心调整,并进行角度捕捉?”“如何复制奇数数量的闹钟模型?”等,为课堂实训探究预埋伏笔。
其次,在完成必要的课堂理论教学后,我带领学生进入实训机房,从教师客户端将预先录制好的微课视频发送到每个学生的客户端,要求他们结合视频内容,自主探究,完成实操。由于视频中有详细的操作步骤,尤其对一些细节问题进行了重点说明,因此,这使得每个学生的操作变得“有的放矢”,传统教学模式下,那种“学生频频举手提问,教师忙得不亦乐乎”的场景再也没有出现,教学效率得到大幅提高。
【教学反思】
上述案例中,教师借助微课视频,构建了一个高效的3DMAX实训教学课堂,短小精悍的微课视频,为学生呈现了详细丰富的实操过程,且视频内蕴含的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更多知识,大大延伸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在微课的帮助下,那种“高耗低效”的教学场景一去不复返,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高效。
(二)引微课理念于课外教学,打造全新网络教学模式。
微课教学的最大特点在于:它往往能够以互联网为基础,实现教学情境的无限延伸,构建多元化、互动化更强的教学阵地。因此,在日常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媒介,引入微课教学的理念,为学生搭建一个课外虚拟微课互动教学课堂,并构建专门的教学平台,将校内教学中的重难点,延伸至网络,开展形式新颖的教学活动。例如,笔者在为本校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时,便以微课教学为思路,联合微博平台,打造了“微课+微博”教学模式。
【案例2】《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设计
首先,我在腾讯微博注册了公共教学账号,并要求计算机专业各班学生关注该账号。而我则定期收集校内教学中,学生反映较多的理论、实训疑难点,将其整理成册,并录制成微课解说视频,上传至微博平台,引导学生在线观看,进行探究性学习。
其次,我通过微博平台上的留言板,与学生进行在线交流,及时回复他们提出的各种学习问题,而我也提出新的教学要求:每个学生自己制作一个微视频,视频的内容为“计算机网络技术项目实训操作”。由于有了我微课视频的引导,因此每个同学在实训室进行实践操作时,都将自己或本小组的操作流程录制成微视频,并到教学微博上。
最后,我登录微博,对同学们的学习微视频进行点评,由于微视频能够详细记录下每一位同学的操作流程,我也能够对他们的实训进行细致评分,这种边看视频,边评分的模式,大大节省了我在校内实训教学的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教学反思】
上述案例中,教师通过互联网平台,为学生创设了全新的微课教学情境。教师不仅上传自己的微课教学视频,更引导学生参与到微实训视频的制作和提交中,可以说,微课成了教师与学生进行在线沟通交流的桥梁。此外,上述教学模式下,微视频逼真地还原了学生的实训操作细节,使得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变得更充分,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反馈实现了全面创新,效果自然不同凡响。
三、结语
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将其引入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本文仅阐述了两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更多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工作者对微课教学的关注。
微解说活动个人总结范文5
摘 要 本文以“五爱”建设为核心,发挥六个作用,紧扣文化主题,传承南网文化,提升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文化健康发展。
关键词 南方电网 文化建设
多年来,在南方电网公司企业战略目标的指引下,在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正确领导下,曲靖供电局植根于珠江源头这片热土,紧扣“爱”的内涵,实施“安全珍爱、服务博爱、廉洁自爱、法治敬爱、队伍严爱”五爱建设,根植“爱”的大树,强化优质服务,提升管理水平,保障电力供应,持续增强企业软实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一、以“五爱”建设为核心,推进南网文化转化
一是“安全珍爱”,助力本质安全提升。
通过“安全珍爱”建设,形成了职工为本的安全监督管理新格局,树电网行业安全标杆,全员乐享平安幸福的安全风貌。多年来,曲靖供电局安全生产总体保持平稳,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在云网系统率先取得4钻突破。
二是“服务博爱”,助力服务能力提升。
通过“服务博爱”建设,不断深化全方位客户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提升优质服务水平,赢得了客户的信赖,真正让客户满意,让社会满意,实现服务好。
三是“廉洁自爱”,守牢依法经营底线。
通过“廉洁自爱”建设,让全体干部员工进一步筑牢了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从思想根源,内心深处,不能、不敢、不想触碰底线,形成风清气正,廉洁从业的良好氛围。
四是“法治敬爱”,提升依法治企能力。
通过“法治敬爱”建设,让企业领导干部员工自觉的学法、用法、守法、遵法,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法治思维,企业及员工运用法律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强化法治化管理和建设,提升企业依法治企能力。
五是“队伍严爱”,提升队伍凝聚力战斗力。
曲靖供电局通过实施“队伍严爱”建设,形成领导关爱员工,员工关注企业,员工间相互关爱“爱”的氛围,建设了一支团结和谐有战斗力队伍。
二、发挥六个作用,增强文化建设保障
一是发挥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决策作用。成立以局长任组长的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组织领导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加强企业文化内训师队伍建设,每年选派政工人员参加文化内训师培训。
二是发挥党建责任制考核作用。将企业文化创建列入党建责任制考核。将企业文化建设内容在党委年度计划进行明确,明晰要求,责任细化,做到年初有安排,年中有检查,年终有考核。
三是发挥企业文化示范单位(示范点)创建平台作用。深化文化创建,对上申报南网、云网第二批企业文化示范单位、安全、服务文化示范单位、班组文化示范点创建,对下组织开展曲靖电网企业文化示范单位、专业文化示范单位、班组文化示范点评选表彰。通过对上创建,对下评选表彰两个平台,纵深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上台阶。
四是发挥新媒体多渠道传播作用。深化文化传播优秀创意及品牌建设,总结推广一批富有曲靖电网特色的文化传播,传递社会主义价值追求,讲好南网故事。
五是发挥先进典型潜移默化引领作用。开展“明星员工”“创先之星”和“先锋党员”评选,通过“身边榜样”“榜样故事会”等多种形式,激发广大员工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在全局营造学先进、争优秀的浓厚氛围。
六是发挥“幸福南网建设”助力作用。制定幸福南网建设提升计划,助力企业文化建设落小落地落实。利用好局长书记工会主席信箱,打通一线员工与局长书记直接沟通桥梁。开展“幸福驿站”心理沙龙、员工恳谈、员工心理健康测评,提升员工个人幸福感、企业荣誉感和归属感,促进幸福文化建设。
三、紧扣文化主题,不断丰富文化活动载体
一是深入开展“两学一做”主题教育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四种”学习机制,深化“六种学”学习教育方式,通过党员集中教育培训、做好党员管理、党员教育,让每一名党员敢于担当,勇于作为,聚集务实高效、干事创业的正能量。
二是编撰曲靖供电局志。编写《曲靖供电局志(2006―2016)》,全面曲靖电网在体制改革、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电网建设、全面创先、依法经营、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落实等各方面的工作情况和取得的成绩。
三是开展“图说十年”微照片征集活动。利用“幸福南网-曲靖供电”微信平台,开展“图说十年”微照片征集活动,用图片记录历史,用图片解说故事,全面反映曲靖电网十年来的发展变化历史轨迹。
四是开展“敬业平凡中的伟大――微电影大赛”。微电影以“创先这几年”为主题,紧扣创先工作实践,通过影音创意充分展现曲靖电网员工爱岗敬业、锐意进取的感人故事,投身全面创先,推动企业发展的典型事例。
五是开展“感悟责任文化”员工主题征文。围绕“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基本要求,从员工平凡的视角,用员工平实的语言,叙述广大员工在平凡的岗位上,忠于职守,追求卓越。
六是制作企业发展画册。结合“图说十年”微照片征集、“南网梦身边美”图片巡礼展示活动,集结成册,用图片见证企业发展变化历程,全面强化员工价值认同。
七是开展“南网梦 身边美”图片巡礼展示。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拍真情、讲善行、爱南网,通过镜头捕捉广大员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美丽瞬间,打造“万家灯火南网情深”服务品牌的动人故事。
八是拍摄曲靖电网纪录片。纪录片以《追光筑梦》为名,全面回顾企业走过的历程,纪录企业发展历史。
微解说活动个人总结范文6
直播现已成为广播媒体“传情达意”的最常态。经过近30年的实践与探索,直播节目的互动样态、内容、形式等都有了巨大的变化与发展。就互动样态而言,从初期的听众来信、电话参与,发展到今天的微博、QQ、BBS等网络互动;就内容而言,由最初的点歌、娱乐为主,发展到今天涉及经济、文化、情感、司法、社会现象等各类话题的交流、探讨;形式上,直播也由最初在室内播音室、直播间完成,转到设在户外的透明直播室,或是广袤无垠的新闻事件第一现场,从而有了室内直播与户外直播两大形式。
由于广播节目的生产方式、互动样态、直播内容和形式等的深刻变化,直播节目对主持人的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
主持人要有自己的见解与思考。
就一期节目而言,无论是直播还是录播,内容与思想都是其根本。对主持人来说,节目的内容与思想也许早就以文稿、提纲的形式确定下来,但在直播过程中,尤其是话题类直播节目,突发性的思辨、交锋随时都会产生。如何围绕已确定的节目主旨,丰富谈话内容,准确阐述、论证中心思想,很见主持人的功底。如果主持人只是一味地将文稿“背出来”,其节目效果可想而知。所以,主持人不能只甘心于做一个“传声筒”,他(她)更应该是一个“提问者” 、“思考者”。这就要求主持人学会备稿。
备稿是主持人播音主持前的一系列准备活动,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备稿,指的是通过平时的学习积累、思考总结,健全知识结构,丰富知识存量的一个过程。狭义备稿,指的是播音主持前对具体的稿件加以分析,从而理解感受并产生情感体验的活动过程。广义备稿是储备,狭义备稿是运用;广义备稿做得越好,狭义备稿效率越高,效果越好。
就狭义备稿而言,它主要针对的是主持人的专业水准。在这个过程中,强调的是播音的专业性,注重的是字音、句意、段落关系、思想层次、感情基调等,体现的是主持人的播音技巧和语言再创作能力。广义备稿,则是对主持人自身审美情趣、学识修养的提升。
作为优秀的直播节目主持人,需要对知识有广泛的涉猎、汲取和储备,具有良好的艺术文化修养,较高的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以及扎实的专业技能等,这就是广义备稿。只有通过广义备稿,主持人现场主持直播节目时,才能表现出丰富、精彩的语言,颇有见地的思辨。
在一场中秋晚会直播节目中,直播台搭建在汉口江滩。笔者面对当晚那轮高高悬挂于空的无瑕皓月,耳边回响着向东逝去的滔滔江水声,两江四岸流光溢彩,静谧与繁华同时上演,一时间心情澎湃,平日里熟稔于心的许多描写中秋月色、心境的诗词一涌而上——“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等名句,借着月色脱口而出。节目实时播出之际,现场听众知会认同,参与直播的同事、领导也对这段现场发挥赞许有加。试想,如果没有平时的积累,怎么可能在那样一个紧张的直播时刻,“借古人之思,释今人之怀”。
二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大部分是通过语言表达完成的。在众多的媒体中,广播被认为是一门“语言艺术”。可见,语言对于广播的重要性。
直播节目中,主持人语言表达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节目的优劣,尤其是需要主持人即兴创作、发挥的交锋、交谈,或赋予情感色彩的直播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表达”准确精炼、幽默风趣、引人入胜,至关重要。这是主持人必须具备的看家本领。
数年前,笔者曾与同事合作完成过一期《边走边看首义园》的直播节目。那年时值集武汉民俗工艺与地方美食于一体的武昌首义园开街。为把这些鲜活的武汉特色“鲜活”地介绍给听众,武汉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武汉电台)采取了直播方式。两位主持人以游客的身份,在首义园里选取最具特色的景致,移步换景,“边走边看,边品边评”。人物采访,观众参与,现场解说,观景、访谈与背景资料介绍穿插得恰如其分。当时的被访对象皆为随机选取,两位主持人的语言交流也都是现场发挥,对工艺流程的解说更是即兴之作。正是这种“随机性”,使得整场直播生动活泼,扣人心弦。这要归功于主持人丰富形象、准确流畅的语言表达,自然的语气、语调,积极的语言状态和良好的语言习惯。
三
直播节目中,主持人是节目的统帅,他(她)需要对节目内容、信息、话题讨论、嘉宾的适当引控以及节目的节奏等进行有效的把控。所以,“对节目具有把控能力”也是主持人必备的专业素养之一。
1.对信息的把控。
一期完整的直播节目,是由主持人现场最新动态信息、记者现场采访、嘉宾事件分析、背景资料解说、环境同期声、音响等众多广播元素构成的。其中,对新闻信息的有效非常重要。这要求主持人对信息具有很强的把控能力:什么时候说?说哪条?怎么说?适时、及时是关键。这不仅仅只是时间问题(什么时候说),他(她)需要对节目有通盘的考量:前后内容的承启衔接(说哪条);信息时轻重的把握(怎么说)等,都将影响直播节目的播出质量。
2.对话题讨论及嘉宾的引导、把控。
嘉宾参与话题讨论是直播节目的常态,嘉宾已经成为该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节目的质量。这就需要主持人与嘉宾有良好的沟通、默契的配合,让话题的讨论及嘉宾处于自己“可控”的范围之内。
通常情况下,主持人提出问题,嘉宾予以分析并亮出自己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主持人不应只做一个倾听者、袖手旁观者,相反,他(她)要善于梳理嘉宾的逻辑,起到“一句话点睛”的作用;要学会抓住嘉宾的兴趣点,使话题得以深入推进;对话题讨论中出现的关键词、敏感点以及嘉宾的个性观点予以适当的引导和把控。
3.对节目节奏的把控 。
广播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又是通过声音来传达的。声音有强弱轻重、快慢缓急,这就是节奏。所以,广播节目非常强调对于声音节奏的把控。这包括要对节目的背景资料介绍(采制完成的成品小专题或解说)、记者现场采访、嘉宾分析访谈、版头片花、音响、现场同期声(环境音)等广播元素和多层次的声音场,进行合理的布局、使用和切换;在话题讨论时,要注意声音的节奏感,做到张弛有度、缓急相间,甚至嘉宾语言量的多寡、男女声的搭配等等,同时,还应注意把握语速、语调,过急过缓,过高过低都不可取。
四
通常情况下,直播节目是在事件发生的第一现场完成节目的制作和播出。现场环境所营造出的气氛等直接影响着主持人的情绪和状态。反之,主持人情绪、状态的好坏,也影响着现场的直播气氛。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作用。所以,“善于调整自己的状态和情绪”,也是主持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2011年的最后一天,武汉市在长江之滨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迎新年灯光焰火晚会。该晚会首开国内楼体三维特效灯光焰火表演的先河,同时也是全球首例在188米超高层建筑上,采用楼体预埋装置燃放焰火。武汉电台作为唯一的直播广播媒体,将这场视觉盛宴传递给了武汉市民及广大游客。笔者是这场晚会的现场女主持。
绚烂的灯光,壮美的焰火,欢腾的人群……在夜色中浓浓地交织在一起,调动着主持人的情绪:主持人饱满的声音,张弛有度的解说,富有情感的评述,随着音乐的节奏、焰火的喷薄而出,同步脉动着,与现场的气氛溶为一体。与此同时,主持人高涨的情绪,生动的播讲,也感染着现场的每一位观众和听众,给在长江游轮上观赏这场晚会的中外宾客留下了美好、深刻的印象。
五
现场直播节目不是“一个人的战斗”,它需要各方、各部门通力合作,协同作战。在这个过程中,主持人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主持人必须有“团队意识”,决不可自以为是,以我为中心。“团队合作”是直播节目成功的必要条件。
《首都各界庆祝60周年大会》,是2009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最为重要的一次现场直播活动。“在这次直播中,中央电台投入人力500多人,其中前方现场直播人员达150多人。直播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突况,更精细的多路信号传输,不仅意味着各种声音更到位的拾取,各种信息(现场和资料)更有效的配合,也意味着前后方各个系统之间的协作、资源调配。”(转引自中广网王晓红《广播直播的经典范本》)
对此,笔者也有切身体会。2008年5月28日,北京奥运火炬传递来到武汉。笔者作为外场主持人,现场报道了此次直播活动。因为火炬传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途径武汉三镇,跨江跨河,直播报道是在行进中进行的,突况常有发生。为此,武汉广播电视局投入近百人,从信号传输、技术维护、突发新闻的传达、新闻资料的更替、现场安保、后勤服务等各个方面加以保障,事无巨细,都有人员负责,每个人都值守于自己的岗位,并主动协同他人完成各项工作。正是有了各部门的通力协调、合作,此次大型直播任务才能够出色地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