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范文1

[案例名称内容]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小数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常用的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认识一位小数、两位小数和它们的读法、写法,理解一位小数与两位小数所表示的含义;为学生以后系统地学习小数的加减乘除和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知识和技能]

1.理解小数的实际含义,并能熟练认识、读写小数;

2.掌握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在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了解数学价值。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引导学生个体探索、小组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2.使学生认识到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理论紧密联系实际,激发他们学数学、用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目标]

1.能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2.尝试解决不同情境的日常生活问题,体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小数并读写小数;2.理解以“元”和“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十分之几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用两位小数表示。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引出课题

1.出示一组商场商品标签上所写的数字图片,观察这些图片,总结数的特点;(图片可分为两种;一种以元为单位,一种以元角分为单位。)

师:商品价格标签上都用这样的数进行标价。这些数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呢?

生(代表性总结):但这些商品标签上所写的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

师:这样的数就叫做小数。数字中的小圆点,叫小数点。

板书:认识小数

(二)联系实际,探索新知

1.试读读商品标签上写的小数。(出示一组商品商标标签上的标价)先自己读一遍,再读给同学听一听,读完后,说一说它的含义。

2.教师介绍正确地读法,并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小数读一读,写一写。

3.举例说说在我们身边还见过哪些小数?(打破小数只能表示价格的思维定势)。

(三)不断深化,突现重难点

教学例1:①展示标有分米点的的尺(1米长)。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师;把1米平均分成10段,每段长几分米?

生:10分米=1米,把1米平均分成10段,那么每一段长1分米。

师:那么以米作单位呢?是几分之几米?(让学生充分交流。)

生:在刚才的问题中,每段长1分米,现在要把单位换成米为单位,只需要把分米单位化成米单位就可以了:1?0=0.1(米)。

生:用除法的意义来计算,用1除以10,因为是将1米平均分成10段:。1?0=0.1(米)。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板书1分米是0.1米)。把1米平均分成100段,每段长几厘米?

生:1米等于100厘米,把1米平均分成100段,那每段就是1厘米。100?00=1(厘米);

师:把1米平均分成100段,每段长几米?

生:把一件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1?00=0.01(米)。

生:既然每段长1厘米,要求的是几米,只需要把单位转化过来就可以了。1?00=0.01(米)。

师:学生们答得很好。(板书1厘米是0.01米)

师:②出示“小青身高1米4分米,用米作单位如何表示?”全班交流讨论,学生反馈。

师:③出示“小青身高1米4厘米,用米作单位如何表示?”全班交流讨论,学生反馈。

教学例2:师;1元是几角?1元是多少分?

生:1元里面含有10个1角。(板书1元有10角)

生:1元里面含有10个1角,1角里面含有10个1分,那1元里含有100个1分。

师:(板书1元有100分)那1角=( )元,1分=( )元呢?

生:小单位化成大单位,除以进率,1角=0.1元,1分=0.01元

师:④出示练习;你能完成下面的练习吗?(1)1分是( )角,还可以写成( )元;(2)2分是( )角,还可以写成( )元;(3)5分是( )角,还可以写成( )元。

全班交流反馈。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出:不够1元,也可以写成小数来表示。

师;⑤出示:小强有1元3角钱,以元为单位,可以写成( )元。改成“小强有1元3分钱,可以写成( )元。”由学生自己找出答案,并说明理由。

由此得出结论: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百分之几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

(四)强化练习、巩固新知

1.小明家上个月的电费是43.56元,就是( )元( )角( )分。

2.小丽家这个月的水费为10元6角5分,化成以元为单位可以写成( )元。

3.非洲象的高度达3米8分米,就是( )米;重达5吨300千克,就是( )吨。

4.非洲鸵鸟高度达2米8分米5厘米,就是( )米。

5.长颈鹿,最高的长颈鹿高度可达6米6厘米,就是( )米

(五)全课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充分说一说。

[板书设计]

认识小数

像5.98、0.85、2.60……这样的数就叫做小数。数中的“.”叫做小数点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范文2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

经历认识小数数位表和用直线

上的点表示小数等进一步认识小数的过

程。

2.

认识小数数位表、数位,理解小数部

分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掌

握小数的读写法;会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3.

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能在已有知识和

经验的背景下自主学习,并获得良

好的学习体验。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认识小数数位表和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小数,掌握小数的读写法,会比较小数

的大小。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部分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课前准备:

教具:PPT

,教案。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一、情境创设,新课讲授

PPT

显示课本

65

页数位表。

把下面的数填在小数数位表中,并读出来。

172.31

30.402

0.098

师:大家观察

PPT

上的小数数位表,你能从表中发现

什么。(使学生初步了解小数数位表中小数部分的数位及

排序。趁学生观察之际,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小数数位表。)

教师出示教材中的三个数,提出在数位表中写数的要

求,让学生自主学习。(两学生板演。)

交流学生写数的结果。

师:数位表中每个数位上的数都有它们的意义,如十

分位上的

3

表示

3

0.1,记住

0.1

是十分位的计数单位。

(请学生回答剩下两个数每个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师:前面我们学的小数大多数整数部位都是

0,下面

我们来看一下整数部分不为

的小数的读法。

PPT

显示文本:

172.31

读作:一百七十二点三一。

30.402

读作:三十点四零二

0.098

读作:零点零九八

师小结: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

(整数部分是

的读作“零”),小数点读作“点”,小数

部分顺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u

用直线上的表示小数

在黑板上画出课本

65

页数轴。

师:观察数轴,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使学生了解数轴上写出了1到5的自然数,每两个数中间有

10

小格或平均分成了

10

份。)

师:大家把书翻到

65

页,把书上的四个数用直线上

的点来表示。(请一学生板演。)

师:大家把写出来的数从大到小排下序。

二、试一试

在里填上>、

=。

10.99

2.11.85

0.080.1

1.621.602

具体说说比较的过程。先比较什么再比较什么。

三、练一练

课本

66

页“练一练”1-4

题,学生独立完成

,再交

流。

四、课后小结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范文3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在0.3的末尾添上“0”或者将0.30末尾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而且在学习中积累了丰富的活动经验,能够借助多种方法对两个小数是否相等进行验证。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提出这样的质疑,是不是所有的小数都具备这样的规律呢?本课教学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实例进一步验证小数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同时感受到要得到一个结论需要通过大量实例,从不同角度进行充分的验证才能总结归纳得出规律,感受思考问题的严谨性与全面性。

学生在学习本知识时容易混淆的问题是小数中间添上“0”或者去掉“0”、或者整数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数的大小是否会改变。因此,本课中通过反例帮助学生验证小数中间添上“0”或者去掉“0”以及整数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数的大小会产生变化,在沟通整数与小数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性质。在此基础上应用性质解决问题,感受小数性质的价值,同时借助直观图形,培养学生的抽象推理能力。

二、学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并理解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抽象总结小数的性质,应用性质将小数化简和改写。

2.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展数学思维和运用知识进行推理的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一)验证交流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对小数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是否不变进行了初步的探究,有的同学还提出了特别有价值的问题,认为一组例子不足以说明问题,那是不是所有的小数都具有这样的规律呢?上节课我们留了一项作业,让大家自己任意选择三组例子,用不同方法进行验证,相信大家一定已经完成了,下面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吧。

选取学生不同实例进行汇报:方法不同,数据选取不同

预设:

1.借助钱币验证,在小数后面加上元角分单位,转化为实际数量进行验证。

如:0.7、0.70,将这两个小数都加上单位元,0.7元是7角,0.70元就是70分,7角等于70分,所以0.7元和0.70元是相等的。

2.借助米尺验证。在小数后面加上长度单位,转化为实际数量进行验证。

如:0.6和0.600,将这两个小数都加上单位米。0.6米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表示这样的6份,也就是6分米,0.600米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表示这样的600份,也就是600毫米,这两个小数表示的实际长度是一样的,从图片上看,这两个小数都表示在同一个位置,所以这两个小数是相等的。

3.借助图形验证。借助在图形上涂一涂、画一画,直观的看到结果。

如0.7和0.70,画两个一样大的正方形,将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将7份涂上颜色,表示出0.7,再将另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将70份涂上颜色,表示出0.70,这两个正方形表示的涂色部分面积是一样的,所以这两个小数是相等的。

4.借助数位顺序表验证,将数写在数位顺序表中,借助位值进行验证。

如3.5和3.50,将这两个小数放到数位顺序表中,发现这两个小数个位上都是3,十分位上都是5,后面数位上不管有多少个0,都表示没有,也不会改变3、5所在的位置,也就是在3.5的后面再添上多少个0,它的实际大小都不会改变,因此,与这两个小数相等的小数可以写出很多,比如3.500,3.5000等等。

5.借助计数单位进行验证,借助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推理验证。

如0.6和0.600,0.6表示6个0.1,0.600表示600个0.001,我们知道10个0.001是1个0.01,10个0.01是一个0.1,那么,100个0.001就是1个0.1,所以,600个0.001就是6个0.1,因此0.600和0.6是相等的。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验证,深化对小数性质的理解,感受到一个结论的得出往往需要通过大量实例,从不同角度验证才能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二)概括性质

1.通过验证,你发现了什么结论?

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如果在一个小数的中间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会不会改变呢?

预设:举例验证。

小结:通过举反例我们发现,如果在一个小数中间添上0或者去掉0,会改变原有数字所在的位置,因此数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3.小数中有这样的性质,整数中有没有这样的性质呢?

预设:举例验证

小结:整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原来数字所在的位置会发生改变,因此,整数的大小会发生改变。

【设计意图:总结发现规律,并结合学生容易混淆的小数中间添上“0”或者去掉“0”以及整数末尾添上“0”,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清晰认知,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性质。】

(三)练习巩固

1.不改变数的大小,你能将下面的小数化简吗?

0.950=306.0900=10.050=40.00=

提示: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整数末尾的0也不能去掉。

2.连一连,将相等的数用线连起来。

0.850

13

2.600

31.090

102.300

31.9

2.60

13.00

10.230

0.85

提示:要细心,关注每一个数字与符号。

3.不改变大小,把下面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1.2800=3.9=0.03=5=

提示:整数改写成小数要先在整数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

4.将下面商品的价格写成以元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一支钱笔8角

一斤西红柿三元五角

一个笔记本12元

【设计意图】:应用小数性质解决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知道运用小数的性质可以将小数化简或改写,为后续进一步学习小数的比大小、加减法做好铺垫。

(四)归纳总结

通过学习,你知道学习小数的性质有什么用吗?

预设:化简小数、将小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五)课后作业

书8页1-5题。

流程图: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教案:切线的判定和性质

知识目标

1、使学生学会较熟炼地运用切线的判定方法和切线的性质证明问题.

2、掌握运用切线的性质和切线的判定的有关问题中辅助线引法的基本规律.

能力目标

通过对圆的切线位置关系的观察,培养学生能从几何图形的直观位置归纳出几何性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重点准确、熟炼地运用切线的判定及性质难点准确、熟炼地运用切线的判定及性质

教法问题探讨发现法

教学辅助手段电化教学教具及

学具

教学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

复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切线的性质.

新课:

1、探索圆的切线的性质

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直径

在O中,AB切O于点C,

OCAB

切线的性质及推论可简述为

⑴经过圆心;⑵垂直于切线;⑶经过切点,

已知这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两个,则可推出第3个.

知切线,连半径,得垂直;知直径,得直角。

2、切线的判定

提出问题:如图,AB是O的直

径,直线l经过点A,l与AB的夹

角为∠α,当l绕点A旋转时,

(1)随着∠α的变化,点O到l的

距离d如何变化?直线l与O的

位置关系如何变化?

(2)当∠α等于多少度时,点O到

l的距离d等于半径r?此时,直线

l与O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

经过直径的一端,并且垂直于这条直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常见的证明切线的题目只有两种情形

⑴已知直线经过圆上的一点,其证法是连结这点和圆心,再证明这个辅助半径与这条直线垂直即可,可简记为:连半径,证垂直.

⑵如果已知条件中不知直线与圆有公共点,其证法是过圆心作直线的垂线段,再证明垂线段长度等于半径的长即可,可简记为:作垂直,证半径.

思考,积极联想

思考,感受

观察、分析

观察思考

分析、比较和鉴别,积极讨论

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通过旋转实验的办法,探索切线的判定条件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范文4

素质教育要求教学中讲求实效,提高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目标。小学数学教学也是如此,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内增效益,提质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性地位,应该把握教材,抓住基本环节,重视练习,提高教学效率。

一、课前准备要充分可行

课前准备是授课前通过查阅资料、集体备课说课、个人单独构思设计等方式,对课程地位、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手段做出周详的教案。课前准备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准备时要紧紧围绕课堂内容,准备既要全面,还要做好多种准备,设计多种方案,到时候可以灵活处置,可以优中选优,达到做好的效果。备课不光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就是指应该把握教材,明确目的,联系学习实际,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教学设计抓住思维的主线,教具准备充分,板书设计清晰。例如:教学“组合图形”时,可让学生自制七巧板等学具,课上用来拼一拼、量一量、算一算。抓住求“面积和”、“面积差”展开教学。

二、课堂教学重学生练习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脑、动手,实现教学目标。一般说来,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往往通过练习来达到目的,在新授小学数学课时,教师如何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呢?设计练习时就要围绕“突破”二字下功夫,一般地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最基本的基础练习:新授前的这种练习有明确的目的及极强的针对性,是为新授作铺垫的。例如教学小数除法时,可先复习整数除法及商不变的性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可先复习长方形面积及指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为新课的引入作铺垫。

2、结合实际的针对性练习:新授后具有针对性强的单项训练,围绕如何突破难点作文章。例如,教学较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时,可先通过确定谁是单位“1”的量,找对分应率,填写关系式和作线段图等练习来分散难点,突破重点。

3、动手动脑的操作性练习:通过画、剪、拼等操作手段,寓教育于实践中,既培养了动手能力,又发展了形象思维。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通过学生用自制正方形纸对折成二个三角形或把小三角形三个内角对折,拼成一个平角、或者撕下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在桌上拼成一个平角等操作手段来达到目的。

4、口语表达的口述性训练:通过学生用语言表达来说清算理,培养初步逻辑推理能力。例如在教学一般应用题时,用综合法或分析法讲解过后,可让学生说说每一步所表达的意思,试着让学生独立分析,如何从问题推算到条件,对数量间关系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三、 课后巩固要灵活多样

到了知识巩固阶段,学生对所学知识建立了初步的表象,如何深化这一表象,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应用,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化,一般的有:

1、 巩固性练习:对知识加深理解并转化为技能技巧。例如在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可对基础知识重点练,强化运算顺序;关键步骤专项练,转化为技能技巧;简便运算完整练,强化对运算定律的运用。

2、比较性练习:通过寻同辨异,加深理解。例如求三个数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可以通过寻找它们的共同点及分析它们的不同之处,在对比中加深理解,达到对知识的巩固。

3、变式练习:摆脱学生装一味机械地模仿,克服思维定势,一题多变。例如在学生会解基本形式工程问题后,可加强变式练习,可出现全程为“1”的相遇问题,可变换工作方法,出现“合做……完成一半……”、“独做……余下合做……”、“合做……余下独做……”等题目类型,拓宽思维,加强对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

4、开拓性练习:通过练习,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在教学“正反比例应用题”时,除了掌握所教比例解外,启发学生寻找多种解法,可用整数方法解,分数方法解等等,把新知、旧知有机结合起来,融会贯通。

四、 课堂小结具反馈意识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范文5

〖微环节描述〗

(老师引导学生操作得出了0.1小数后,大屏幕上出示了以下图形。)

教师:请同学们再仔细看一下,在这个屏幕上除了看出0.1这个小数,还有没有看出其他小数?(略停)仔细看一下后面的。

(少数同学陆续举手,老师满怀期待地把话筒送到学生1面前。)

教师:你看出了哪个小数?

学生1(自信地):我看出了0.2。

教师:她还看出了0.2(边说边转身向前面走去),我明白的,朱老师提个问题,空白部分用哪个小数表示?

学生(齐):0.9。

教师:请告诉我,怎么看出0.9的?

……

朱老师在教学中从容、镇定和机智,面对学生超出预设的回答,迅速提出针对性强的引导问题,使教学按预设高效地进行下去。细细品味,我觉得上述微环节是否还可以有其他方式处理?我又反复看了几遍视频,这种感觉越发强烈。

“我看出了0.2”――这是学生的发现,是学生在刚刚学习0.1后推想出的0.2,是学生在学习经验基础上的合理思维结果。学生没有真正明白朱老师的提示语“仔细看一下后面的”(我估计很多学生没有明白,因为当时举手的学生并不多),回答超出了老师的教学预设。课堂此时是否可以从关注学生心灵感受、尊重学生、激励学生的角度进行处理呢?

〖微环节思考〗

心灵的世界有多大?无限大!正如雨果所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心灵的成长有多重要?关系一生的幸福!有教育专家指出:课堂教学要直面人的心灵成长,体现生命关怀,为人的一生发展奠基。201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在关注学生学习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灵,充分尊重学生,实现师生心灵的真诚对话。

一 关注学生的数学课堂表现

学生的课堂表现是教学中的重要资源,学生的充分表现构筑了数学课堂的精彩,是学生灵动而富有个性的生命展现。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的表现铸就了一堂课的价值。我们应该感激学生,是他们的表现不断激励着我们孜孜不倦地教学追求,我们要充分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

1.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表现

“没有尊重,就没有对学生的爱,就没有教育。”“唯有尊重才能唤醒,才有心灵的塑造!”尊重学生渗透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是对老师教学的积极反馈,是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体现,是学生根据学习或生活经验作出的一定思维性的展示。不管学生的表现怎样,总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在学生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许,得到别人的尊重。”所以,老师在数学教学中面对学生的表现都应该积极回应,尊重学生,真诚表扬、激励、肯定,使学生不断体验学习的快乐,使学生不断获取数学学习的信心。不能出现嘲讽、讥刺、挖苦、呵斥、冷幽默等损伤学生心灵、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言行。

上述微环节中,朱老师面对学生1的回答,用“她还看出了0.2,我明白的”轻轻地自然带过,此时学生心中肯定想知道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确,多么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我明白的”――老师明白了,学生明白了吗?学生恐怕根本不知道老师这么简短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可能这节课中这位学生心中一直有个疑惑:我的回答行吗?学生没有真正感受到老师来自心灵的认可和激励。老师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在找出0.2和0.8时)也没有回应学生1的回答,没有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老师令学生失望了:“我之前不是也找到了0.2吗?”所以,课堂要尊重学生,敏锐把握,走进学生心灵。美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如在吴正宪老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课上,考虑到教

学重点是最初的“ ”的认识,吴老师让孩子们结合自己的

生活经验,表示出自己所发现的生活中的一半。有的孩子用“一半”两字表示,有的画一个圆并把它分成两半,有的画了一个桃子旁边还有一把刀把桃分成两等份等,每个人都用

自己喜欢的方式加以展示。此时,吴老师在黑板上写出“ ”

这个分数并加以说明“这就是你们生活中见到的一半”,指出:现在你们对自己表示的方法,愿意擦的可以擦,愿意保留的也可以保留(因为“数学化”必须有一个认识的过程)。结果有两个孩子不愿意擦去,老师有意识地把他们画的用红笔圈起来,以示对孩子们自己的创造加以尊重。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更多的几分之一不断出现,其中一个孩子把自己的图画也擦去了,只剩下那个画桃子的男孩仍然喜欢用自己的图

画来表示。吴老师耐心地等待着他……又出示了 ,这个

男孩画着画着放下了笔说:“不画了,画图实在太麻烦了!”此时吴老师握着他的手微笑地说:“感谢你,你终于接受了分数。”这一片断反映了这孩子完成对分数初步认识的真实过程,此时他从内心深处真正地接受了这一看似抽象而又十分简洁明了的数学符号,尊重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价值。吴老师总是这样,以热情的鼓励、殷切的期待、巧妙的疏导与孩子们思维共振,情感共鸣,她不仅用数学的真谛拨亮孩子们的心灵,更用她对孩子们的爱心和真情来感染他们,用自己的心灵塑造着孩子们的心灵。

2.充分珍惜学生的课堂表现

学生的课堂表现是非常宝贵的教学资源,正确的、精彩的、错误的、似是而非的一切都是反馈的结果,我们要慧眼识之,充分利用之,使之为课堂教学服务,使数学课堂更真实、更具思维性、更有深度,使课堂不时爆发出观点的交锋、智慧的火花,使数学课堂充盈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充分享受数学学习给心灵带来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享受数学之美。这样的数学课堂既扎实高效,又富于人文艺术,学生老师沉醉其间岂不快哉!如上述微环节是否可以这样处理:

教师:哦,你看出了0.2,真了不起,能给大家说说吗?0.2在哪里?(你怎么找到0.2的?)

学生1:老师,图中阴影部分是1份,是0.1,我从后面空白部分中取2份就是2个0.1,也就是0.2(或者:老师,图中阴影部分是1份,是0.1,我再涂1份就是0.2了)。

教师:你真聪明,不但找到了0.2,还给我们说出了道理,我们一起为你鼓掌。

(教师板书0.2)

教师:(指大屏幕)刚才阴影部分表示了0.1,空白部分可以用哪个小数表示?

学生(齐):0.9。

(教学回到预设轨道。)

这样的调整处理,虽然打乱了教师的预设,但既尊重了学生,又体现了数学教学的灵活性和生动性,更发展了学生思维,浸润了学生心灵。这时,学生1肯定会满意地坐下,有一种极大的成功满足感,更激发起她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来自老师和教育的正能量会随时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

二 关注教学预设与生成

布卢姆说:“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预设与生成是教学中孪生的姊妹花,教学需要精心、精细、精致的预设,更需要灵活、智慧、精彩的生成。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心灵更应该从教学预设入手,在生成中实现师生心灵的对话。

1.科学预设是关注学生心灵的基础

教学预设不是只写出教案,还要充分估计教学中老师每个要求或问题提出后学生会有什么反应和表现,教师应怎样进行触动学生心灵的评价和激励,真正关注学生的心灵感受,走进学生心灵深处呢?充分的预设更能掌控课堂,实现教学目标和心灵对话。如朱老师在“小数的意义”中精心安排让学生在纸上画出“0.1”,在操作中感受直观经验,深化“0.1”的认识,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起着积累、感悟作用,学生交流汇报精彩纷呈,老师予以亲切的肯定激励,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树立了学习信心。这其中有老师精心的预设评价和引导,课堂教学了然于胸。再如我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

中预设了在一张长方形纸上找出 ,用阴影表示,在学生交

流汇报环节,我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了充分预设,并预设了激励表扬、触动学生心灵的评价,特别预设了差生汇报时的情况以及我的教学引导和鼓励,从关注学生心灵、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汇报时出现了我预设的情况,如图1、图2、图3。课堂生机盎

然,我运用预设评价促进了学生在开放中感受 ,感受了成

功的喜悦。

2.合理生成使学生心灵充分流露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判断,巧妙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所以,对于课堂教学而言,预设估计不足不要紧,课堂的动态生成性把握更关键,一定要恰到好处,科学合理,充分运用生成资源,始终以尊重学生为主,以培养学生不断深入独立思考,发展个性,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发展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思想和方法等为目的,使学生在尊重、引导、评价中心灵自然流露,提升学习品质,享受心灵舒展和快乐。

如我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预设了在一张长方形

纸上找出 ,用阴影表示,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但学

生在交流汇报中的发言各种各样,思维开放,奇思妙想,我认真点拨、引导、评价,亲切信任的鼓励更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这些在预设中我没有全部估计到,但灵活机智的把握和调控,在和学生的对话生成中使学生的心灵自然轻轻流露。特别是有一个学生是这样表示的,见图4,更令我和同学惊奇惊喜了,这时我敏锐地把握住这难得的智慧资源,引导学生说出理

由,展现其思维过程,深化 的认识,同时也唤醒激活了其

他学生的思维。尊重使学习走向了深入,滋润了学生心灵,学生真正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心灵成长的幸福,感受享受到了知识的甜蜜。

三 关注教学中教师的引导

教学引导使师生对话更深入,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期待。教学中,教师的引导既能促进学生学习,又能积极影响学生的心灵。

1.引导要亲切、耐心

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引导态度亲切能舒张学生心灵,使师生关系平等和谐,学生能从心灵深处感受到老师的尊重和喜爱,学习如阳光沐浴,如春风化雨。学生的学习思考会更有信心,更加专注,更有积极主动性,这种心灵的影响远远超过了知识本身。耐心更是一种期待和尊重,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思考探索,充分展现思维。学生在老师的耐心等待中,心灵得到了滋润和呵护,这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如吴正宪老师在教学“小括号”时,在刚刚认识了小括号可以改变原有运算顺序的规则后,突然有一位学生提出:我认为小括号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没有它的存在照样可以解决实际问题。一边说一边还走到黑板前把12×(4+3)式子改写成了12×4+12×3,一脸不服气的样子:反正我不喜欢小括号。

如果体会不到小括号的作用,这节课岂不是白学了?吴老师思考着如何把这个问题引向深处。突然,她看到了讲台上摆放的学生们为灾区捐的书,灵机一动,一个教学思路产生了。她不慌不忙地提出一个问题:王×同学积极支援灾区,她有92本课外读物,自己留下32本后,把剩下的送给5个小朋友,平均每个小朋友得到几本?请列综合算式解答。吴老师特意请刚才那位学生来板演并讲解。过了一会儿,那位学生不好意思地说:我在算式中画了一个小括号,表示先求92与32的差,最后再除以5。此时老师说:“这下知道小括号的重要性了吧?”一位同学抢过话头问:“你现在是不是和大家一样也喜欢小括号了?”“小括号挺好的。”那位学生感慨地说。

这种等待在课堂上是经常需要的,这是一份源自博爱的宽容,宽容期待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温暖,让学生敢于展示真实的自我,让学生勇于正视自己的不足,让学生的智慧充分涌流。一个教师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学会了等待,学会了宽容,在亲切、耐心的引导中塑造了学生的心灵。

2.引导要准确、合理

只有准确、合理的引导才能打到学生心灵和思考的深处。引导一定要对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有明确的内容和方向。前面教学微环节中,朱老师的引导语“在这个屏幕上除了看出0.1这个小数,还有没有看出其他小数?(略停)仔细看一下后面的。”对于学生想出0.9这个小数准确吗?引导学生思维指向明确吗?学生能得出一个“0.2”(其他学生受此影响,在出示图中还可能推想出其他小数)当然不是老师需要的答案。所以,朱老师马上把问题调整为更准确、更合理、指向更明确的“图中空白部分用哪个小数表示”,学生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得出“0.9”。所以,教学中即使只是需要学生简单思维,如果教师引导不准确肯定会出现与自己预设不相符的情况。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范文6

经常制订工作计划,可以使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比较有规律性,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了制订工作计划,让人变得不拖拉、不懒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学科教学计划范本2022,喜欢可以分享一下哟!

数学学科教学计划1一、思想工作方面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本人一直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地提高自己,以便使自己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通过阅读大量的道德修养书籍,勇于解剖自己,分析自己,正视自己,提高自身素质。通过阅读大量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提高自己的教育手段,完善教学水平。

1、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自控力差,纪律涣散。我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入手,课上进行趣味教学,尽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组织好学生的纪律。课上观察学生的行为,根据学生的表现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在日常学习中,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逐渐养成认真听课、认真作业的好习惯。

2、关心爱护每个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我爱班上的优等生,更爱班级的后进生。在学习中,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如我班舒伟、幺静楠同学,每次上课发呆,作业完成难度大。我没有放弃他们,而是经常利用中午休息,下午课外活动,晚上文化餐时间,手把手的教他们写字,抓住他们的点滴进步,耐心的,不断鼓励他们,并在全班同学面前夸奖他们是聪明的孩子。渐渐的,他们能够完成作业,而且成绩也有了的进步,虽说在班上学习还处于落后位子,但是从集体生活中可以看出来,他们是快乐的。在生活上,我更是无微不至地关心每个学生,帮他们削铅笔、甚至学生呕吐,我都能尽心帮助,亲自动手弄干净。所以只要是课间我在教室里的时候,学生都爱围在我的身边,拉着我的手问东问西,跟我说知心话,亲热地在我身上粘粘糊糊,不由自主的叫我妈妈,天真可爱的孩子,让人很有作为人师的成就感。

3、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共同教育好学生。

老师要教好学生,除了做好校内的教育、管理外,还要做好校外的工作,要与家长联系,取得家长协助,才能把学生教好。平时我都注意做好这个工作,特别是那些顽皮的同学更要家长共同管教。以前有几个同学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不能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特别是幺静楠,行为习惯极差,安全意识不强,性格倔强,经过老师和家长的多次教育,现在改变很大,基本能遵守学校的学生规范了。

二、教育工作方面

1、备课方面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馈,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

2、教学方面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提高业务水平方面

在教学中如有疑虑,我能虚心请教老教师及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有时还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4、作业批改方面

在布置作业时争取做到有针对性,批改作业时努力做到面批面改。让学生的练习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三、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本学期,期中、期末考试及平时抽测,我所教班级全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本人也在这学期承担了3节课,调研课《100以内数的认识》,研究课《图形的拼组》,比赛课《找规律》都受到了大家的好评。

四、不足之处及今后的改进措施

平时应调动学生更大的积极性,在教学中进一步的做到精讲多练,在教学方法上形式在多样一些,在教学水平上继续提高,今后我将针对工作的不足有的放矢的去改进,不断提高。

数学学科教学计划2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一年级(2)班、(4)班共有学生(89)人,男生有(46)人,女生有(43)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学前班的,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据学前班老师介绍,这些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较大。有的活泼开朗,有的性格内向,还有个别学生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常规知识还得加强训练,他们还像在学前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体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教学重点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

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数学学科教学计划3一、指导思想

新修订的课程标准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不仅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两个班共有学生86人,大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也有上进心,但个别同学由于接受知识的能力的差异有厌学情绪,所以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少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三、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乘法、位置、小数除法、可能性、掷一掷、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数学广角植树问题、补充内容(观察物体、图形的运动、鸡兔同笼、数字编码)。

(一)数与代数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乘法和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中有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空间与图形方面

安排了位置,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三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三)在统计与概率方面

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性的大小。

(四)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

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五)综合实践方面

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一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可能性与植树问题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五、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公式,理解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理解多边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六、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

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简算。

2、使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解简易方程。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4、能辨认物体的位置,找到相应的数对,并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5、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性的大小,会描述和辨别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能推理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做环保小卫士,向周边的居民宣传有关禁毒知识,做禁毒宣传的小能手。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让学生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树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借助图形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七、教学措施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4、多创设学习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6、合作探究,拓展引申。

7、给特殊群体更多的关心与爱心,因材施教,分层次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数学学科教学计划4一、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二年级(5)、(6)班共有学生92人,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一)长度单位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习量、画线段的方法。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三)角的初步认识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四)表内乘法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习。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五)观察物体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六)表内乘法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七)统计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习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关键是根据实际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创新精神。

(八)数学广角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排列组合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

三、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

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3、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4、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数学学科教学计划5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在一年级这一年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专心听讲,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基本能够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书写不是很规范,回答问题声音不是很洪亮,有不明白的问题不愿意问,今后要加强个别辅导。

二、教学要求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利用学生喜欢且自己能够看懂的连环画故事的形式展现出来,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知道1米、1厘米的实际长度。学会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度和划定长的线段。从生活实际出发,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体会乘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学生在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通过观察、联想、推理在探索与交流中编出6-9的乘法口诀。结合生活实际引出乘、除法计算的两步式题,学生正确掌握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计算两步式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生初步了解乘除法的含义,会读、会写乘、除法算式,知道乘、除法算式的个部分名称,体会乘除法运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正确的`口算,并在计算中,体会编制口诀的必要性。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初步的空间概念说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全面看问题的意识。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初步感受生活中的评议平移、旋转现象,直观认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初步渗透“运动”、“联系”的辩证观点。通过创生情境,学生明确统计的必要性,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来。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以及初步的推理、判断能力;初步学会有意识的从统计的角度思考问题。通过统计知识的学习,进一步体会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用适当的词语表达出来。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动脑筋思考及主动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有调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及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能清楚的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运用有关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口诀,会利用口诀求积,求商,能较迅速的用表内乘、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乘、除法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组织多样有效的学习活动,恰当的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线段知识。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直观认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在学习中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乘法口诀,能正确解答用乘法和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能正确试商及理解有关除法实际问题的思路。会画给定长度的线段的长,并发展学生的思维。通过统计知识的学习,进一步体会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用适当的词语表达出来。认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

四、学期教学工作目标

1、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2、培养学生认真地计算能力及习惯,在原有基础上再提高。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正确率。

抓好尖子生。

4、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让他们会倾听别人讲话,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5、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6、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7、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五、主要教学措施及方法

1、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

(1)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能亲身感受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知识的过程。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长度概念。

(3)结合知识的重难点,在学校有意识的补充学生自身知识的不足,为解决重点作好准备。

(4)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生活观察、交流、概括,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索。

2、认真引导教学表内乘法和除法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学生初步了解乘、除法的含义,体会乘除法运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会读会写乘法算式。

(2)举行小型的计算竞赛,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比赛,选出优胜者,鼓励进步者,予以奖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使学生牢记乘法口诀,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

3、加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1)使学生通过平移和旋转现象,直观认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

(2)在观察与操作过程中,使学生体会物体经过平移,旋转后,物体本身未发生变化,只是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的观念。

4、加强统计和可能性的训练

(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明确统计的必要性,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使学生了解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的,会用适当的词语进行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