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教学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思政课教学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思政课教学论文

思政课教学论文范文1

    关于教师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席卷课堂教学多年,教学方法的单一简单的困惑依然存在,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一些教师没有从传统教学阴影中走出来,获得彻底的解放。课前教师忙于备书,把教材吃透,然后把教材内容变成讲课内容。课堂教学教师按照教案制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一步一步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积极配合教师,听命于教师,成了知识的的接收器。一些教师长期受全国统一考试的束缚,想大胆改革,标新立异,又担心学生高考成绩的落后,进退两难,举步维艰。

    1、教师不能驾驭驾驭课堂教学。受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把大部分时间用于完成教学任务上,对教学方式缺乏必要的研究探讨,或者说根本没有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改革的不彻底主要原因就是教师首鼠两端,教学方式只是形式上的改变而已,内容一点没有改变。

思政课教学论文范文2

时政小演讲,即在课堂上让学生用3──5分钟时间,以演讲的方式向全班同学最近发生的国际国内重大时事事件,或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要求简单扼要交待事件的背景情节,以及给我们什么启示,或有什么影响和作用,并运用所学知识适当加以评述。实行时政小演讲可以一举多得。

时政演讲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

在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思想政治课教育、时事政策教育、以及日常政治思想工作教育,这三方面是对学生进行主旋律教育,培养“四有”新人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任何一方面都不可偏废。政治课上用时政小演讲把时事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党的教育方针,也改革了课堂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是课堂结构创新的一个尝试。

时政演讲可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

在思想政治课上开设时政小演讲,未增加课时,溶时政教育于政治课教学之中,既充实了课堂又活跃了气氛,提高了课堂效率,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一改传统政治课课上一本书,教师“满堂灌”讲的口干舌燥,学生被动听,记的疲惫不堪。在政治课前用3──5分钟的时政小演讲,形式新颖,课前明确一人主讲,并准备查找资料,全班同学都来帮助提供信息和资料整理,这样一人演讲多人相助,全班受益、资源共享,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之风,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实效。

时政演讲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时政小演讲,一开始就以它特有的灵活性、时效性被学生接受,它短小精悍,信息量大,形式开放活泼,易满足当代中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表演欲。过去课过于脱离学生实际,调动不了学生的兴趣,影响了课堂效率,实施小演讲,可以促使学生关心我们周围的事,关心自己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并激发其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些问题或现象进行思考和分析,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积极主动地探求未知。

政小演讲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代中学生是新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生活在知识经济、信息时代,他们知识面宽,兴趣爱好广泛,对新事物、新知识、新社会现象充满好奇心,有强烈的求知欲,并渴望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有自己的见解,在感到困惑时,希望能在老师的点拨下获得理性的认识和提高。时政小演讲就是一个小舞台可以让学生以自己的视角去探知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并展示自己的独到的见解,日积月累可以更加激发其学习书本知识的热情,同时也体现了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的教学原则。

五、时政小演讲既培养了学生关心时政的习惯,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思政课教学论文范文3

一、务实与求活的统一

“务实”与“求活”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从务实的角度讲,教师最要紧的要把教学扎在语文基本功训练上;从“求活”的角度讲,教师要把知识教活,课堂学习气氛要活跃,把“一言堂”变成“群言堂”,教法要灵活多样。为此,教师要在务实中求活,在求活中务实,实活相济。

1.优化教学内容。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要准确地确定教学目标,把握重点和难点,科学地构建课堂教学的知识结构,以及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渗透学法指导与能力的培养。这是务实求活和谐统一的基矗2.优化教学过程。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多边交流信息的过程,教师主要要抓好以下五个环节;(1)定向。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要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增强教学活动的目的性,减少盲目性;要恰当地提供学习方法,使学生学而有方。(2)质疑。要设计少而精的问题,激疑启智,让学生在质疑释疑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智能。(3)交流。这里既有师生之间的交流,又有同学之间的交流,议论纷纷,相互切磋,由“求其对”向“求其好”发展。

(4)总结。师生要在教学结束时,对本节课输出的信息加以梳理、综合、归纳,使之系统化、结构化。(5)反馈。反馈要形成网络,并使各条反馈线路畅通,可通过提问与形成书面练习当堂评改,及时进行矫正。质疑问难也是一种反馈方式,为教师适时调控教学内容与方法提供可靠依据。这五个环节能较好地完成教与学的转化、教法与学法的转化、主导与主体作用的转化。

3.优化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手段已不适应现代课堂教学的需要,也很难为高效率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服务。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即幻灯、电影、录像、录音等)能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流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乐学、想学、要学的心理趋势,发挥其主体作用。同时,能为学生提供许多平时从书本上、生活中所不能直接获得的感性知识,丰富教学内容,有利于调动多种器官的功能。

二、联系与发展的统一

联系与发展的统一,是辩证唯物主义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观点。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有年级之间、课文之间与课内外之间的联系,有字词句段篇之间的联系,有听说读写之间联系,还有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等。我们应从知识点、方法点寻找联结点,使课堂教学构成立体化的教学。教师要不断地引导学生经历这个联系发展的过程,注意与重视语文教学的联系性与发展性的研究。

1.要处理好新旧知识的联系。联系旧知有利于降低新知的难度,易于为学生所接受;同时,还可以从联系中发现规律,促进知能的转化。

2.要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语文教学不要“让能力与知识关系失调”。学习知识既是目的,又是手段,只有当知识转化为能力时,才是终身受用的。例如识字,在进行音形义的教学中,教师要渗透识字方法的传授、习惯的培养、能力的训练,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养成了自觉识字的习惯,形成了独立识字的能力,这才是识字的宗旨。知识发展为能力,是学习的质的飞跃,没有这个质变的教学,是不成功的教学,学生掌握的知识也只能是死知识。因此,知识的传授必须以会用、有用为目的。

3.要处理好课内外的关系。课内向课外延伸,这既是联系,也是发展。俗话说得好:“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张志公先生对此有切身体会,他说:“我的知识三成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的,七成是从课外阅读中获取的。”教师应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定期组织读书心得交流,展示阅读效果,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将获得一种对创造精神的把握,也可以有效地汲取读物中所蕴藏的潜在的智力因素,更重要的是从联系发展中发现与掌握规律,把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提高整个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数量与质量的统一

任何事物运动都表现为量变和质变互相转化的两种状态,我们要运用这个规律来研究与指导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与实践。

1.要提高讲解的效度。讲解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方式和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讲解应是学生的需要,当学生对某些新知不了解或不知从何学起的时候,教师要用讲解的方式来指导他们,启发他们自己去探求。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繁琐讲解的现象十分严重,他们错误地认为:教师讲得越多,学生也会吸收越多。笔者以为,如果教师的讲解不是学生的需要,讲的再多也是无效劳动。

教师的讲解要适度,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如果讲解的内容低于学生的接受能力,或者太高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则都不能引起学生的求知兴趣。

2.“多读”应以有效为前提。“多读”的内涵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指课堂上读的频率。这是针对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复内容的讲解而提出的。

但多到什么程度,读到什么“火候”?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要准确把握读的度。读的目标一经实现,就得转移目标指向。二是指课外阅读量。我们提倡多读、博览厚积,这是丰富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举措。

3.课内外的作业练习要“少而精”。学生作业多、负担重的现象,已经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作业多,就其本质讲,教师的出发点是善良的,希望通过多做作业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然而做事单凭个人良好的愿望其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以写字来说,一个晚上让七八岁的儿童写2000字,这不仅大大超过了学生的负荷,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也难保证写字的质量,同时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只有坚持“少而精”,才能抓住主要矛盾,才能保证练习练在点子上。要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努力提高作业质量。

四、结果与过程的统一

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重视知识形成的结果,而忽视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学方法长于知识形成的结果,而短于知识形成的过程。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也是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知识形成的结果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前者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以让学生获得孤立的知识为目的;后者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并在理解中体验这一知识是怎样获得的,它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是怎样互相联系的,同时在求知中训练综合思考,使学生把握研究问题和探索规律的方法,这是一种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探求知识形成的结果,同时,更要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训练。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使知识形成的结果与过程统一起来呢?

思政课教学论文范文4

创造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的机智美,教师必须要有创造机智美的意识、理念和灵性,必须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探索、总结和积累。因此,教师应努力扩大知识面,“教到老,学到老”,做到既专又博,既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专家,又是见多识广的“博士”,不断开发智力因素,使自己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正确的判断力、清晰的记忆力、严谨的思维力、灵活的诱导力、巧妙的解惑力、流畅的表达力和快速的应变力。创造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的机智美,从形式上来看,不能只靠幽默、漫画和逻辑思维,还应运用更多的艺术手法;从内容上来看,不能只局限在处理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的疑难问题,还应从其他方面努力。如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知识性错误时,当学生发生违纪现象影响正常教学时,当课外环境因素干扰正常教学秩序时,教师如何灵活、迅速和恰当地处理好这些问题,都是教学艺术机智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机智美的创设方法

创造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的机智美,不可装腔作势,“装”的结果,必然是弄巧成拙,导致“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后果;也不可自作聪明,“事先做准备”,甚至故意编导和创设“突发问题”,这种机智都不是真正的机智。当出现“突发问题”时,教师缺少判断力,反应迟钝,犹豫不决,瞻前顾后,优柔寡断,不能抓住有利时机,迅速、果断地采取措施,以至错过解决问题的最好时机,不得不事后补救,这种“亡羊补牢”的机智也不是真正的机智。

三、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机智美的价值

1.机智美是教师智慧和博学的结晶。

创造教学艺术的机智美,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增长学生才华,赋予学生灵气。

2.机智美是深刻与理性的外显。

教师以机智的语言和方法,去揭示客观的真理,演绎深刻的逻辑,透析抽象的哲理,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机智美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召力。

教师的机智,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竞争力和创造力,使学生更加充满活力。

4.机智美能优化学生的个性。

它具有陶冶和感化学生的作用,能培养学生性格开朗、机智聪慧、乐观向上的美好品质。

5.机智美能优化师生关系。

思政课教学论文范文5

课上实践是指以教室为场所,将理论内容的讲授与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通过新颖的实践形式传播基本理论,让学生在查找材料、分析总结的基础上自己展示,从而达到理论实践的统一[2]。课堂实践活动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作为思政教师,在钻研专业理论的同时,要走进学生心里,及时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将学生的兴趣点与教学结合在一起,及时引导学生,及时纠正学生的偏激错误思想,丰富实践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中提高认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拓展校园实践活动,丰富学生业余生活

校园实践是指在教室外校园内开展的系列思政实践活动,重在拓展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3]。校园实践活动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校园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校内职能部门的支持和合作,思政教师应该率先垂范,强化合作意识,与院系深化合作,与学生处、团委、宣传部等广泛合作。

3开拓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感悟社会

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在校园外开展的系列思政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社会各种积极的红色资源,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道德的力量,主动帮助他人,提升自己;组织学生参观系列实践教育基地,提升学生的是非分辨能力,努力争做文明、道德、健康、和谐的大学生[4]。社会实践活动具体内容如表3所示:思政教师应该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原则。走出去考察社会,挖掘可利用的资源,积极开辟大学生实践活动基地,不断丰富实践内容和形式;同时也要将优秀的企业家、典型代表等引入到校园为学生宣讲,讲历史、讲企业、讲文化、讲道德、讲法制等。

4创新专业实践教学,帮助学生顺利实现校园人到职业人的转变

专业实践教学是指紧密围绕学生的专业,积极开展系列实践活动,或许在课堂、或许在校园,或许在校外,目的性、针对性、特色性更加鲜明,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让两者形成良性互动,以思政教育推动专业能力提升。思政教师提前熟悉不同专业的教学计划、顶岗实习、就业前景等信息,与实习指导教师、实习企业密切沟通,深入顶岗实习一线,了解学生的综合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定期开展座谈交流,进行跟踪式教育[5]。

5结束语

思政课教学论文范文6

一、CDIO教育理念的内涵、特征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由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在跨国研究组合.Knut.and.Alice.Wallenberg.基金会资助下,自.2000.年起经过四年的探索研究而提出的。CDIO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四个英文词语开头字母的缩写,它继承和发展了欧美.20.多年来工程教育改革的经验,代表着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的最新理念。CDIO模式的基本原理简单,内容涉及面广,适应性强,因此,利用该模式的理念开展高校大学生思政课教学改革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应用价值突出。CDIO模式如图.1.所示。图1CDIO教育模式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CDIO模式中涵盖着如下教育理念:1.“大工程”。CDIO教育模式不只局限于工程技术,它是在广阔视野中解读“工程”,将工程教育与社会价值观念、市场规律、管理模式,乃至于历史文化、审美和心理等方面紧密结合起来,所以,这种模式内涵的教育理念是广义的“大工程”理念。①2.学生主体能力本位在“教”与“学”的关系上,CDIO模式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而非被动的受体,强调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和选择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起到的仅仅是指导而非主导的作用。同时,把教学视作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在培养学生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如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创新性以及系统思维的能力;人际交往、合作沟通、团结协调等社会能力;终身学习的自我提升能力等等。3.“完整的人”。与能力本位相适应,CDIO模式认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传授和技能习得,更是全面发展人的自身的过程,其终极目标是使人的综合素质得到全方位提升,因此它既要关注人的素质指标的量化进步,更关注人格养成的动态发展过程,不仅要完成人在身体、知识、智力、思维方面的成长,更要实现精神、道德和价值操守等方面的发展。②CDIO模式培养的不只是技术专家,而且是能在现代组织管理模式和市场运行机制下从事产品系统开发的工程师,更是以人类福祉为宗旨的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人才与社会文明的缔造者,其教育理念是培养“完整的人”。4.项目化与“做中学”。CDIO模式更加凸显实践性,它对课程体系的架构、课程内容的设置、教学计划的安排,课堂教学的实施,是以实际的项目为载体,真实的工作环境为依托,在真实项目的构思、设计、实施、运行过程中,使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即学生通过项目化的“做中学”得到真才实学。5.“一体化”。CDIO.模式系统提出了12.条标准:以产品和系统的构思、设计、实施、运行周期作为工程教育的主线;具体的培养目标;一体化的课程计划;工程导论课程;设计实践;工程实践场所;一体化的学习经验;学生主动学习;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教师相应的教学能力;考核方式;专业评估。③可见,CDIO.模式是一个综合了从理念到实践、从规划到实施、从环境条件到考核评估等多层面因素的系统化且可操作的综合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在对待“教”与“学”,知识、能力与态度,产、学、研,以及学校、社会和产业等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都强调一种“一体化”的理念。

二、CDIO教育理念与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契合点

1.思政课的育人功能与CDIO“完整的人”教育理念的契合性。思政课首要功能是“育人”,是对人的心灵进行塑造和影响,是一种观念和信仰的灌输、渗透和培养。思政课的根本目的和任务是要通过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把的世界观、方法论内化为学生自觉的信念与行为,实现知行转化、知行合一。显然,这种功能定位使之更关注发展人、完善人的教育目标,即是说思政课教学不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就完成了任务,这只是课程功能的表层实现,而课程功能的深层次实现则在于帮助学生完成自我的社会化成长。作为一个社会人,不仅要具有与自然物质世界相对应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同时要具有与社会精神世界相适应的心理结构、文化结构和观念结构,因此要对学生进行人格养成教育,即是说要培养学生具有符合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和正确的“三观”,使之能够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的需要。这包括对学生进行合格公民教育,即是说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符合社会基本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与公民行为意识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还包括职业人教育,即是说要为学生将来融入社会成为具有特定身份的职业人做好相应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等相应素养的培育。思政课这种“全人”育人功能诉求与CDIO所倡导的培养“完整的人”的教育理念十分契合。2.思政课的实践属性与CDIO“做中学”理念的契合性。如前所述,思政课的功能定位是将的理论内化成学生的信念,并通过知行转化,落实到学生的自觉行动,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知识点的获取、方法的传授、理论的讲解只算是完成了课程的表层部分,它的落脚点和检验课程成效的标准,则是实践上的落实,即是说思政课教学活动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知识灌输和结论记忆层面,而要达到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正确认知升华成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层面,从而实现个人追求与社会实践的统一,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故而,高校思政课教学就必须解决理论与实12际相脱节的问题,重课内轻课外,重理论轻实践,重说教轻养成,重教化轻内化的书本知识传授和理论灌输,只会导致学生在他们政治思想、道德规范、价值观念与言行实际“两层皮”,表里不一、言行相悖,即知、行、信分离。因此,教与学、学与用的统一、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是实现思政课功能的必由之路。显然,它实现的关键环节和成果检验的关键所在是实践,实践是解决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死”的理论与“活”的现实对立统一关系的必然中介。感悟、体验、践行、检验理论的实践教学过程,正可以通过这种以实践育人为中心、始终贯穿理论联系实际的“做中学”的CDIO教育理念来实现。3.思政课的实效性要求与CDIO“学生主体、能力本位”教育理念的契合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是提高教学吸引力的根本。在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思政课填鸭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对教学过程有着绝对的权威和决定权,他们多采用理论灌输、劝导、讲述之类的“单边政策”。这种模式会使学生学而生厌,产生不是我要学,而是为考试被迫学的态度,这样往往扼杀了学生参与教学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的培养和发挥,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造成课程实效性的缺失。要使这个问题得到解决,学生“主体地位和能力本位”教育理念的树立至关重要。要让学生从接受课程的客体变为主动参与课程的主体,才能更好发挥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学生主体功能的发挥,能力本位的确立既是实现思政课实效性的前提亦是良性结果。显然,CDIO模式的这一内涵特征正与思政课不谋而合。同时,需要指出的是,思政课要实现好上述教学改革的目标,非一朝一夕,非教师个人或一个教学主体单位就能够实施完成的,必然是一个多部门、多环节、多领域协同配合、共同努力、合作协调的结果,这正与CDIO模式所倡导的“一体化”理念不谋而合。

三、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CDIO教育理念,我们试图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的尝试,推动我国高校思政课从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填鸭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造成学生学而生厌的尴尬境地走出来,以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1.整合教学内容,实施项目化教学,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思政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其课程内容主要是相关理论的教学,与世情、国情、党情息息相关,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外的联系中才能实现教学转化。如果对每一章节面面俱到、平分秋色,势必很难突出重点,影响教学实效性。因此,我们借鉴CDIO“大工程”.“一体化”的教育理念,采用CDIO“项目化”教学方法,以整合现开设的四门思政课核心内容为切入点,实现课程资源有效利用,形成“大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新模式。“项目化”教学仍以国家统编教材为基础,遵循现代教育规律,但是打破各课程之间的壁垒,并突破传统的按章节体系依序授课的教学方式,对教材的逻辑结构和课程框架重新整合,对教学内容予以充实和提炼,形成相对独立的教学专题模块,同时又不失课程的整体连续性和系统性。以每一个专题模块作为项目载体进行教学设计,既解决了思政课部分课程教学内容重复交叉的问题,又从整体宏观把握了各门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将教材体系逐渐转化为教学体系。2.整合教育资源,构建大德育“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基于CDIO.实践育人为中心的一体化教育理念,思政课教学改革应凸显实践教学的内涵与外延,通过宽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实践教学,使学生走出校门、直面社会,学有所用,逐步掌握并运用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客观理性地看待社会现实,同时在实践的检验中感受到理论知识的魅力,“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行”。这就需要拓展思政课的教学空间,完成课上课下联动、校内校外互补、网里网外联通的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显然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在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基础上实现的,这不仅需要学校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还需要形成学校与企业合作、学校与地方链接、学校与社区互动的大德育系统,形成全员参与、合力育人的一体化机制,为思政课改革实践教学体系提供有力保障3.整合教学方式,实施“做中学”互动式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改革传统思政课“听中学”的传统方式,借鉴CDIO.模式“做中学”的理念,建构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参与、实际体验的“教、学、做”合一的多向互动思政课教学体系。这一体系对教师而言,上课的过程不是单向度地输出知识和结论或简单的重复性劳动,而是一种不断成长自我、探寻真理的艺术创造,是一种与学生交往互动的“哺育”与“反哺”双向螺旋式提升的过程;对学生而言,学习的过程不是被动的接受和简单的记忆,而是一种汲取后的主动思考和再创造过程,是在原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对新知识体系的取舍和重构,并最终内化为自我价值与行为。为此我们基于CDIO“项目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以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为项目载体,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向互动式”“主动建构式”等“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使理论具体化,观点问题化,过程互动化,变学生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参与式学习,构筑起“教”与“学”、“做”与“学”的良性互动平台,形成“以生为本,师生互动,寓教于做”的良好教学氛围。4.整合考评机制,转变传统评价模式,坚持考评形式多样化。考评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量化指标之一,因此考评机制的指挥棒亦是引领思政课教学改革方向的风向标。我们根据思政课的性质和特点,基于CDIO模式“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对考评方法进行了改革:在考评主体上,改变传统的思政课教师一元主体评价模式,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和研究团队小组评议,最后教师综合总评的多元评价模式;在考评内容上,由客观性基础理论知识考核向主观性能力和素质测评转化,更侧重考查学生对理论的实际理解和现实应用;在考评形式上,多样化、多手段、多途径综合测评,将理论性检验与实践性检查相结合、过程性考核与总结性考试相叠加,更加凸显学生的思想性养成教育在考评中的分量。上述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教学改革已经在我校思政课堂进行了初步尝试,并获得了较好的反馈和一定的实效。学生在人文关怀和理性关照相统一的学习氛围中,在“教”“学”与“做”的相互转化里,在师生互动、学校社会互补的大德育平台上,于潜移默化中实现了自我发展与完善,成长为“完整的人”,践行着从理想信念到自觉行动的内化过程。笔者认为这种教学改革是努力把高校思政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的一种有益探索。期冀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作者:李洁 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学院

【参考文献】

①..王刚..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解读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