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木偶的故事续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木偶的故事续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木偶的故事续编

小木偶的故事续编范文1

《小木偶故事续编

温岭市泽国小学四〔5〕班 江琳婉

小木偶大步走在森林里。

它边走边想:穿过这片森林,会看见什么呢?是大海?是草原?还是另外一片森林?小木偶正想得出神,树丛里突然蹿出一个小妖怪。小木偶定睛一看,那个小妖怪长着毛茸茸的大尾巴,背上还背着红色的背包。小木偶越看越眼熟,它想:那个小妖怪的尾巴真像狐狸的尾巴,那红背包像……那不是我的吗?难道它是小红狐?于是,小木偶追上去,一把拽住了那个小妖怪,“小红狐!”小木偶惊讶极了,那个小妖怪确实是小红狐!小红狐见了小木偶,说:“嗨!你的红背包真漂亮,这 种红的和我的毛色是很相配。”“把红背包还给我!”小木偶生气极了,上次它被小红狐害得太委屈了,现在,不能再被小红狐欺骗了。于是,不管小红狐耍多少花招,小木偶就是抓着不放。小红狐气急败坏地说:“你再不做放手,我喊警官啦。”果然,熊警官闻声而来,再次见到小红狐和小木偶的争吵,说:“吵什么吵!”“报告警官,您上次误会我的了,不信,您把包打开看看,里面还有我的名字呢!”小木偶理直气壮地说。“警官,那是我的,我的,千万别听它胡说”小红狐说。警官不听小红狐的话,打开包一看,果然有一行小木偶这三个工工整整的字。于是,把那只小红狐关进了监狱,还把红背包还给了小木偶,小木偶接过红背包,脸上绽开了笑嘻嘻的表情。

做人一定要诚实,不诚实的的人,终究会露住出狐狸尾巴的。

小木偶的故事续编范文2

小木偶要先找到了冤枉它的熊警官。在寻找熊警官的途中,小木偶看见了一只小黑熊坐在地上放声大哭,便向小黑熊走去,关心的说:“小黑熊,你怎么哭啦?是不是有人欺负你?”小黑熊依旧泪流满面。

过了一会儿小黑熊才抽泣着说:是…是小红狐,刚…刚才我正在吃棒棒糖,它骗我说,它…它也想吃还说…说只舔一下,可谁知道,它刚拿着就拼命地跑,我也追不上它,所以……“小红狐太狡猾了,刚好我也被小红狐算计了,走,我们一起去找熊警官理论”。小木偶说。

找到熊警官后,小木偶焦急地说明了当时的“背包事件”和小黑熊的“棒棒糖事件”,小木偶有气愤地说:“当时小红狐是因为看上了我的背包,才使用花言巧语来骗我的背包,恰好那时制作我的老木匠只给了我一种笑的表情,所以您以为我在撒谎。”熊警官说:“你口说无凭,要怎么证明?”小木偶又说:“那个背包上有我的名字,如果您不信,可以亲自验证。”听完熊警官便跑出了警察局,因此可以看出熊警官是要去亲自验一验。这时小黑熊拦住了熊警官,着急地说道:“还有我的棒棒糖,也是被小红狐抢走的。”熊警官说:“请放心,我一定会还给你们一个公道。”

熊警官到了小红狐家后,找到了小红狐,愤怒地说:“小红狐,你老实交代,那个背包和棒棒糖是怎么回事?”小红狐看到熊警官严肃的表情,吓得支支吾吾地说道:“我…我…我老实交代好吗?”惭愧地低下了头。小红狐交代了一切过后,被熊警官带回了警局,路上碰到了小黑熊和小木偶,它把背包还给了小木偶,并对小黑熊说,对不起棒棒糖我…我已经吃掉了。

回到警局,小红狐录完了口供后,被关押了起来。

一个礼拜后,从法院里传来消息,小红狐被判1年有期徒刑。

小木偶的故事续编范文3

一、重建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创新氛围

新时代的青少年学生,在改革开放的历史大背景之下,是自我意识强、个性强、有向往、有追求的新一代,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会遏制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发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只有重视建立一种和谐、融洽、平等、相互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才能真正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期达到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创造”的效果。

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做到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交谈、讨论;鼓励学生大胆设想,敢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敢于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允许学生出现言语、解答等方面的错误,这样就会使一些不爱发言的或胆小的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畅所欲言,也从而使学生在心理上倍感自信和自由。特别是一部分在学习上吃力的学生,他们更需要教师的鼓励与信任,才能唤起他们的自信:积极思维、开动脑筋、大胆设想、敢于探索,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难看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一个重要环节。

二、大胆鼓励猜测,开启创新之门

纵观历史,任何一位科学家发现知识或成果的过程,基本上都是一个凭借直觉提出各种猜测再进行实践验证、揭示知识规律的过程。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经常鼓励学生大胆猜测,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观察、想象事件的全过程,猜测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独到见解,允许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使之在自觉或不自觉中获取新知识,同时也交给学生一把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让他们自己闯进知识的“王国”,领悟知识海洋的宽广。

例如:在《小木偶的故事》一课教学时,我让学生大胆猜测想象,续编故事。同学们兴趣盎然,议论纷纷,各自谈着心中的故事。一个同学这样说道:“小木偶又一次遇到了小红狐,还是像上次一样,小红狐又想把小木偶的背包背去的那一瞬间,小木偶不再是上一次老木匠赐给他的笑脸,而是一下子嚎啕大哭,熊警察此时又出现了,他一把抓起小红狐扔了出去,小木偶谢过熊警察!得意洋洋地大踏步地走了。”这名学生续编了一个和前文完全不同的“小木偶”形象。这样,学生的创造力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培养。

又如:在讲授《草船借箭》一文时,我启发学生分析诸葛亮能够借到箭是因为具备了哪些条件?并让学生猜测条件不具备时的后果,补叙自己心中的故事。

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开掘了学生的思路,而且还大大鼓励了学生猜测,培养了创新思维和求异思维。不过,同学们的猜测难免会有错误,我都会努力引导他们错误猜想后面的正确方向进行表扬、鼓励,用以保护学生敢于大胆猜想和直言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三、有意设置悬疑,激活创新意识

问题是创造之源,疑问是创造之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始,以激发其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造力的提高。教师恰到好处地巧设疑问,能够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主动、活跃的能动状态,进而唤醒学生强烈的求知意识和丰富想象的创新意识。

小木偶的故事续编范文4

关键词:阅读;问题;情境;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2-0033-01

从问题出发进行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是智慧的窗口,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进而产生认识需要,产生一种要学习的倾向,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许多内容可以引发出各种问题,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良好的问题情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需要会产生有效的激励作用,从而营造出一种强烈的课堂求知气氛。那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自主提问,创设问题情境

语文教材中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优秀的阅读材料,要充分利用好这个资源,我们要教给学生感知教材内容的方法,学会阅读,培养学生的多面思维,范围不仅限于课内,包括不理解的字、词、句及对文章有异议的问题,还可鼓励涉及课外的问题。如: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时,教师给学生创设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读了这个课题,你会想些什么?话音刚落,孩子们就纷纷举起了小手,有的说:“我想知道雪地上有哪些画家?”有的说:“我想知道他们画了些什么?”有的说:“我想知道他们用什么工具画画?”有的说:“我想知道是谁画得最好?”有的说:“我想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到雪地上来画画?”……我看到学生的求知欲很强,便用激励的口吻对学生说:“小朋友们真能干,想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那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读读课文,一起找找答案吧!”学生有了要想解决的问题,学习兴趣格外浓厚,都捧起了书,专心致志地读了起来。经过学习,学生纷纷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打破常规的提问方式,把提问的权利教给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自主提问,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学定教,学生学习的气氛很浓厚,积极性很高,使学生能自主探究学习。

二、用新颖形式,创设问题情境

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采用一成不变的模式,学生难免会感到枯燥,以至厌倦,如果我们能够利用一些新颖的形式来形成问题情境,那么,效果会好得多。

我们可以利用角色扮演,多媒体技术模拟情景等来形成问题情境。教学《小木偶的故事》时,在引导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故事情节后,老师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课本剧的排练,选出各组的小导演,然后分组自选角色记台词,创造性地自编动作,自备道具,最后各小组在全班汇报展示。学生的表演兴致很高,为了演好自己的角色,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记住了台词。接着在这次表演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问题,小木偶在拥有了各种表情后,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让学生续演这个故事。前一次的表演是课本中的原故事情节,而这一次却完全是自己的创作,导演想怎么导就可以怎么导,所以学生的兴趣更浓了,先是共同续编故事,然后就开始积极排练。各组设计的故事情节各有特点,有的小组表演的是小木偶获得人的表情后再次遇到红狐,它要回了自己的包,并与红狐当面对质将它送到了警察局;有的小组表演的是小木偶在获得人的表情后帮助那位曾经冤枉过它的老婆婆。一个问题的提出,在课本剧表演的基础上注入新鲜血液,让学生续演故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有滋有味地亲历学习过程,使他们乐学爱学,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三、利用文中矛盾,创设问题情境

我们的语文教材,很多作品中作者都有意无意地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矛盾的句子,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矛盾,形成问题情境。如《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文中开头提到,国王宣布:谁能用这些种子培育出最美的花,谁就是他的继承人。可后来却选了捧着空花盆的雄日做继承人。对于这点,学生肯定会产生疑惑。教师抓住时机提出问题,课堂上,孩子们各抒己见,还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谈了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师利用这种矛盾,形成问题情境,让学生于矛盾处生疑,从而提出问题,发掘矛盾背后的深层内涵。

四、巧用课文留白,创设问题情境

小木偶的故事续编范文5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课外阅读兴趣培养三原则,即:主导原则,引导原则,促进原则。

1、主导原则:教师是学生阅读兴趣形成的主导者。

“不需摁住牛头吃草,牛知道是鲜嫩的草就自然会吃。”在研究过程中,老师发现许多学生对名著的阅读没多大兴趣,有也仅仅体现在追求故事情节上,对熟悉的情节更是一目十行,没沉下心来品味文字。下面以《西游记》第一回《猴王出世》为例在阅读课上加强了指导,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节选如下:

师出示下面这段话请学生阅读谈感受:“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樟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学生:猴子生活得好惬意,山中动物相处好和谐哟!

学生:句子很美,有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

学生:还采用了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也。

……

师:知道这段话出自哪儿?(众生摇头)

师:它就出自你们手中的《西游记》第一回《猴王出世》。不信,马上打开看。(学生满脸诧异,找到后纷纷读了起来)

学生读书,有时也苦于阅读无法,因此需要我们对之进行从读书内容到读书方法上的引导点拨。摘取好的片断,在课堂上指导朗读,做到美文共赏,疑义同析,情感在其中交流,方法渗透其中,读书的氛围形成,这就是最好的读书方法。教师组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在读书的实践中学会读书,教师在学生课堂阅读生活中的主导作用就显而易见。

2、引导原则:对网络阅读的引导以及校园另类文化的规范和引导,可以有效迁移学生的兴趣,促进校本教研的开展。

网络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一次练习中出现了这样的填空:

曰春夏,曰( ),此四时,( )。

曰南北,曰( ),此四方,( )。

看到此题,学生都傻眼了。老师了解到许多学生家中已经配置了电脑,于是鼓励他们利用网络答惑解疑。到第二天,65名学生(占全班的90.3%)填上了正确的答案。通过这次动手,学生认识到网络除了游戏,还有另一片天地,也减轻了家长认为网络是“洪水猛兽”的担忧。

校园另类文化主要是指小学生将一些经典的古诗加以改编,或者根据自己的生活所得,编写一些儿歌等。由于这些内容记起来容易,读起来朗朗上口,又是自己的创作或创新,学生更愿意充满热情的到处传唱。

一些不雅的改编内容往往让老师大伤脑筋。针对这些现象,老师倡导学生摒弃低俗的内容,引导运用这种形式创作或改编一些文明的、礼貌的、符合自己年龄的内容为自己的习作和交流服务。如一位同学就在续编《木偶奇遇记》中这样改编了《春晓》,为文章增色不少:

小妖怪想吃掉小木偶,把魔杖往地上一拄,怪声怪气地念着:

春眠不觉晓,肚子咕咕叫。

吃块大木头,味道真是好。

老师经常苦于校本教材找不到素材,其实学生就是老师创作的源泉。“学生给你石头,看你铺成通行的路,还是砌成堵人的墙。”

3、促进原则:倾听和表达是促进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原动力。

“嘴巴的品质是耳朵培养出来的,只有悟到的才是自己的”。请看同学们在交流学习《三打白骨精》时的交流片段。老师问学生对白骨精的看法?一场精彩辩论开始了:

学生:她屡败屡战,锲而不舍,有勇有谋,不达目的不罢休。

学生:她是个妖精,屡败屡战,锲而不舍仅仅是想做个害人精,那不能叫“有勇有谋”,应该叫”阴谋诡计、诡计多端“。

学生:你们说她是妖精,我没意见,她就是长得漂亮,妩媚,妖里妖气的。可是说她屡败屡战,锲而不舍仅仅是想做个害人精,我不同意。其实她是观世音菩萨考验唐僧设计的“九九八十一难”中的一个棋子,和孙悟空一样都是助唐僧修得正果,只是帮助的方式不同而已。更何况有观世音菩萨在,她又怎么能害得到唐僧呢?

……

小木偶的故事续编范文6

一、多观察、多体验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泉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叶老的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习作与生活的关系――习作应贴近生活实际,学生在生活中要多观察、多感悟、多体验,才能给习作带来源头活水。

1、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奥妙无穷的大自然和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为学生习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秋高气爽的日子,可以带儿童到树林中去:蔚蓝的天空、各色的树叶、清脆的鸟叫、可爱的动物……面对这美妙的世界,孩子们不可能无动于衷。当他们被某一种事物或现象吸引住时,就有了情感的触动,就会有倾吐的需求。就会把那些使他们激动、赞叹和惊奇的东西用自己的话写下来,写出他们的发现和喜悦、天真和个性。

2、教师要有一双慧眼、一颗慧心,及时捕捉生活中的习作机会,做习作资源的开发者。如让学生体验父母的爱、同学之间的帮助、节日的快乐……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学会打篮球、游泳、种花等,让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真切地体验到生活的丰富多彩,感悟到生活的意义之所在,他们的笔下才能流淌出潺潺清泉。

二、多读书、多积累

阅读是一种积累,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但凡习作好的学生,书总是读得多。多读一些有益的课外书,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开阔学生的思路。这样,学生在习作中就能够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语言和情感表达。

首先,教师不应再将目光、精力全部放在教材所给的文章上,要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同时要采用多种读书方法,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可以让学生到图书馆和阅览室去读书,也可以把学校图书馆的书借给学生去读,还可以鼓励学生订阅杂志和报纸,让学生从课外的读物上搜集一些语言材料和写作素材。并做好读书笔记,将那些名言警句、优美句段、真挚的抒情、丰富的联想记下来,经常浏览,形成知识积累,并且定期让同学们互相交流积累的材料,达到互为补充、共同积累的目的,这样,写起作文来自然就会"下笔如有神"了。

三、多思考、多练笔

我们要把生活和作文统一起来,引导学生多观察、勤思考,学会阅读生活、阅读社会,读无字书,带着思考去深入生活,并通过生活的表面现象看到它深刻的本质,如习作《由江河的自述所想到的》就是让学生去思考生活,提高环保意识;学习了《小木偶的故事》,也可以让学生续编"在小木偶身上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以此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进行思考,插上想象的翅膀,培养创造性思维,彰显其个性化和独特魅力,从而激发他们想要表达的愿望。

叶圣陶曾说过语文的含义是"口说为语,手写为文"。但有了丰富的生活,却不一定会表达。所以,我们要重视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要千方百计让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怎样才能做到这些呢?在生活中,要让学生多练笔,坚持写日记,多写情景作文、生活作文。如日常饮食起居、邻里亲情、花鸟鱼虫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另外,邻里纠纷、市井吵闹、商场一隅、都市风情、田园野趣、野外清晨、夕阳西下……也都可以成为写作的材料。这样,习作就会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养料,成为学生展示自我、表达情怀的最佳方法。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习作能力一定会大大地提高。

四、多修改、多评讲

小学生的习作是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是一种内化的过程。我始终认为"好作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不仅可以使文章写得更好,而且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那么,怎样修改习作呢?在我的习作课上,学生写完第一稿成文后,第二节课便开始修改。修改的步骤有两个:(1)自批自改。这一过程要求学生遵循"多读"的原则,习作写完后,先轻声读一两遍,统观全文,边读边思考;接着逐句逐段地细读,边读边修改,改好后再进行复查,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改、改好,并评出习作修改"小明星"给予奖励,然后再让学生誊写习作。(2)互评互改。具体做法是:在批改习作时,学生认为自己和谁合作效果最佳,收获最佳,你就可以找谁合作,不受座位的限制,孩子们寻找自己中意的合作伙伴来修改,有同桌互改、优生互改、差生互改、优差生互改、一人读大家改的方式。在批改之前,教师根据每次作文的训练重点和具体要求提出一些要点问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修改。通过同学之间的改改画画,圈圈点点及带有鼓励性的小评语,使学生互相学习,实现了人与人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气氛友好、平等、融洽,避免了教师的单向灌输,使学生对习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增强了他们习作的自信心,为以后修改习作锻炼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