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素拓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素拓总结范文1
[关键词] PDCA循环法; 高校; 学生管理; 应用
实践证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良好运行是一个学校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综合的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发学生潜能与智力,对促进高校的改革与发展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后勤保障社会化、互联网、校园网的广泛普及应用,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诸多薄弱环节也逐渐显现出来,直接制约和影响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作用的发挥。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管理工作,研究与思考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方法和思路,成为当前做好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首要问题。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有一种工作实施办法叫PDCA循环法,本文将采用这个办法研究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模式。
一、PDCA循环
PDCA循环是由出生于美国而成名于日本的耶鲁大学博士、质量管理专家爱德华兹·戴明(Edwards Deming)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又称为戴明循环或戴明环。它实质是指在管理活动中,为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益,所进行的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4个阶段工作的循环过程。其循环过程的4个阶段必须环环相扣,不得中断;且每一个循环都紧密衔接,周而复始,从而形成大环套小环、不断循环、不断上升、持续改进的特点。PDCA循环作为一种质量管理工具在生产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企业在全面质量管理中通过应用PDCA循环都达到了提升产品质量与企业形象的目的。 同样,应用PDCA循环对持续改进、不断提高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果,也将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二、PDCA循环在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学生管理工作非常烦琐,仅处理日常事务就让人身心疲惫,很多学生管理工作者事事操心但又力不从心,总感到每件事情都很难做得圆满。此时,我们就需要梳理每个环节,分析原因。相对而言,企业质量管理中所常用的PDCA循环法就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它完全可推广应用到学生管理工作中,以帮助我们在做事情时尽管不能做得十全十美,但可做得更好。本文将根据本院校的工作实例阐述学生管理工作的PDCA循环过程。
(一) 计划阶段
学生管理工作计划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而设计的一系列管理活动过程。要制订科学合理的学生管理工作计划,既要全面步署,也要突出重点。一方面要根据工作目标制订全面具体的实施计划,另一方面又要通过调研分析现阶段学生工作的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针对主要原因制订出解决问题的计划措施。以下结合我院学生工作的年度计划探讨在这一阶段应该怎样做计划。
我校是一所年轻的高职院校,办学几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很多工作还在摸索中前行。2008-2009学年工作计划中明确了学年工作目标,对整个学年每个月需要做的主要事情做了行事历,包括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教育、助学贷款、勤工助学、招生就业、校园文化活动、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等方面内容。通过总结之前的经验教训,新学年重点解决一些问题:在迎新工作中赞助方、执行广告公司与我校三方在过程中协调难;素质拓展计划执行初期,由于没认证软件导致认证手续烦琐又缺乏监督;在奖、助、贷工作中发现,学生普遍缺乏感恩之心;心理健康教育在院系中重视不够,并缺乏有效方法;招生方面没有找到有效方法解决每年要求转专业的问题;每年为就业率在痛苦中挣扎,没有做到全员参与,“统一下一盘棋”;勤工助学岗位职责不公平,学生有意见,工作懈怠;校园文化活动虽然很活跃,但需要进一步提升;学生工作队伍中,辅导员专业培训不够,人员也不够,班主任工作经常不到位。针对这些问题,在具体做每项工作计划时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总结,对计划不断修正,保证其可行性。
(二) 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对于整个学生管理工作来说至关重要,我们必须先按拟订计划严谨地实施,同时在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调整,及时解决。在实施过程中很有可能发现按原计划做会有不合理之处,我们要边做边调整,拿一个最合理的方案。实施阶段有很多具体的事情要落实,做这些事情时同样可以遵循PDCA循环法,这也是大循环里面的小循环。以下将介绍我院素质拓展工作如何在大循环中进行小循环,依此类推,实施阶段每项工作都可以用这种自身的小循环方式。
为了寻求一种服务于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帮助他们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有效载体和机制,我院全面实施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简单说来就是将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进行认证计分,形成素质拓展成绩,成为学生必修的“课程”,以促进大学生积极培养综合素质。实施计划之初,由院团委组织各院系团委书记到某高校调研取经,因为该高校被评为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标兵。回来后由院团委制定了我院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纲要,其中详细规定实施步骤、实施环节、计分方式和计分标准等等。成立了学院、院系、班级三级素拓认证机构。为了加强认证计分环节的实效性,院团委购买了北京某高校的素拓计分软件进行成绩录入。同时进行全员宣传,印制小册子,公布此项计划的做法。由专人到各院系给学生干部、认证小组成员进行素拓培训。一切准备就绪后马上全面铺开。
(三) 检查阶段
学生管理工作检查阶段是把计划执行的结果与计划进行比较,检查是否完成计划,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通常计划执行的结果与计划存在一定的偏差,管理人员必须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找到产生偏差的主次因素,提出相应的提高学生管理工作质量的有效措施。
在2008年开展了素质拓展工作后,虽然我们认真按计划一步步去落实,但其间还是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问题有:
1. 开展初期,购买的素拓软件根本不能完成计分功能。为了寻求适用的软件,我们找了多个高校咨询,但也没有找到,最终还是联合相关专业人员进行自主研发。但资金没有,校内技术全面的专业人员都没有空,认证环节卡壳了,只能先用表格利用人工来审核,大量浪费纸张,效率低下,监管力度薄弱。
2. 宣传工作和系统的培训力度不够,很多学生都不了解,也不感兴趣,觉得是被逼着去做的。对不完善的制度很不满意,不想配合。
3. 认证小组反映,很多学生为了获得素拓加分,提供了五花八门的证书,无法辨清真伪,同时这么多证书根本不知哪些该加分,哪些不该加分。
4. 很多学生无论做什么都要想到加分,哪怕有些是本分的工作。如在校运会上,学生会干部开展工作要求加分,有些学生自发组织一个啦啦队,喊了一天自己觉得很辛苦就要求加分。
5. 监管力度不够,出现很多乱加分现象,使得这项工作没有公信力。
6. 我们把素质拓展分数和成绩分数相加作为学生综合测评的分数,素质拓展分数和成绩分数所占比例分别为40%和60%。现在发现这个比例使到有些成绩很差的学生,参加了很多活动后,结果综合测评排名直升至班上前几名;而成绩很好的,参加活动少,综合测评却一下跌到倒数前几名。这充分说明需要调整这两个分值所占的比例,以公平客观地评价学生。
解决措施:(1) 开发了一个适合我院素拓计划的软件;(2)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尤其是各级认证小组的培训;(3) 学生干部参与组织活动以另外专门的项目加分,但不参与该次活动的认证计分;(4) 不定期召开征求意见会,对素拓软件某些技术环节是否符合操作实际进行论证,以求实效;(5) 学生综合测评分数中,素质拓展分数和成绩分数所占比例调整为30%和70%。
(四) 处理阶段
在学生管理工作处理阶段,一方面要对过程中成功的经验加以推广,作为下一轮循环借鉴之用;另一方面也要找出该轮循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以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而且把出现的问题转移到下一轮PDCA循环中去解决。
我院素质拓展有待加强的方面有:一是素拓软件某些功能需要进一步完善;二是学生参与素拓计划要培养自觉性和积极的态度。这些方面将会在新一轮的PDCA循环中加以改善。
三、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实行PDCA循环模式的特点与优势
在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采用PDCA循环可以保证学生管理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具体作用表现为:一是PDCA循环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顺序不断循环,不断改进,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管理的质量。二是在整个循环过程中环环相扣,大环套小环,不断促进,每次学生管理工作质量的改进与创新由多个小型的PDCA循环来保证。三是学生管理工作不断循环,质量不断上升,每次PDCA循环都是在上次循环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相对上次循环而言,每次PDCA循环都上升到一个新台阶。在新的台阶上开始新的PDCA循环,实现新的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大学生素拓总结范文2
关键词:移动教学平台;大学数学;课程思政
高等教育要立德树人,不能仅仅依靠高校思想政治课,要从高校的各科课程入手,全方位、全过程进行课程思政,让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当代大学生的方方面面,使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有一个新的发展局面。近年来,三全育人的理念已经被社会所认知和重视,且各大高校将课程思政的理念提到了非常重要的高度,要求全体教师结合自己所教授的课程内容给大学生进行合适的思想政治教育,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武装大学生的头脑,避免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大学生偏离正确的思想轨道,从而有效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且各大高校及时构建了课程思政的模式,建设了课程思政的体系,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在课程思政上任重道远。大学数学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包含《高等数学》《微积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等课程,大学数学与各工科的专业课程之间联系密切而广泛。新生思想萌芽阶段是新生入校的第一学年,这时挖掘大学数学课程中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实时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增强大学生的使命感和奠定正确的价值观尤为重要。近年来,95后、00后学生进入大学,信息化、智能化、社交化是他们生活的常态,同时,由于网络化和信息化,他们的思想相对多元和复杂。要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就要从他们成长的背景和成长的规律入手,把握他们的思想特征,宜疏忌堵。以前的思政课缺乏双向互动,一味照本宣科,学生听起来索然无味,将课程思政与移动教学相结合,展示新思路、新方法,通过学习通、泛雅等移动教学平台的辅助功能,使课程思政具有时代感和同步感,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调动,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学生的身心得到很好的锻炼,思想得到很好的熏陶。现在以大学数学课为例,展示基于移动教学的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
1准备阶段
1.1充分挖掘大学数学课程中的科学精神和务实态度等思政元素。在讲授大学数学每一章开头时,可展示世界上著名数学家的事迹,如牛顿、莱布尼茨、柯西等科学家甘于平淡,忍受孤独,不断探索数学定理、公式的科学精神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激发当代大学生奋力开拓,锐意进取的优良品质,不断追求创新卓越的良好精神,坚定唯物客观,启迪学生思想,陶冶他们的情操,升华他们的精神,从而大大提高学学数学的兴趣。讲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中的协方差内容时,引入课程思政内容,做人做事,除了个人的努力外,还要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合作,团队的努力所创造的成就远远大于个人努力取得的成就,从而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微积分》的课程教授中,实时的提出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张衡、祖冲之、张遂等在数学、天文上的卓越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意识,坚定政治认同,文化自信。大学数学课程中还有许多的知识体现了哲学中的对立统一,量变到质变等思辨观点,促进学生更加深入的思考人生,思考未来,反省自己,树立理想,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从而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1.2丰富数学课程资源,移动平台推送信息。大学教师既可以精心制作微课视频讲解重难点知识,也可以利用中国大学MOOC,给学生优秀教学视频。在超星学习通或文华在线等移动平台上实时结合学生群体推送大学数学课程PPT,教案及相关前沿知识等资料,让学生随时随地了解大学数学的方方面面。
2教学实施(以微分中值定理为例)
2.1课前。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体现师德师魂,将课程思政贯穿授课的全过程。首先,教师要给学生树立榜样,要有高尚的道德和良好的情操。以自己的思想、内涵和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尊重,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其次,教师要准备合适的课程思政内容,结合所讲授知识点,巧妙地进行思想教育,深入思考如何将思政元素巧妙适当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避免把大学数学课上成思政课,将大学数学知识与思政元素恰当的结合,且利用移动教学平台与学生进行良好互动,使整个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个性十足。最后,在班级群上实时预习要求。一是认真钻研书中的内容:微分学中值定理;二是在中国大学慕课上看视频,思考三大微分中值定理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么,有什么区别;三是预习后带着问题进课堂:如何应用微分中值定理解决问题,如证明等式或不等式。2.2课中。对于基本的定义、性质、定理,以教师讲授为主,对于计算、证明、解答等内容,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自主解决问题。教师在讲授基本内容时,可以结合移动平台,如学习通进行在线选人,在线回答等环节,这样整个课堂变得丰富有趣,教师也体现了亲和力。多元多维的教学方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讲授三大中值定理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三大微分中值定理是以三位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三位科学家耗费毕生心血创立了定理,其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行为值得后辈学习膜拜,为世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科学财富,另外,三大中值定理之一的罗尔定理,虽然命名为罗尔定理,但并不是科学家罗尔个人创立的,罗尔只是该定理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事实上,罗尔定理是由科学家德罗比什在罗尔的基础上根据微积分理论重新论证,总结和归纳,从而形成定理,并把它推广到一般的函数,最终也就形成了现在大家所学到的罗尔定理,这原本是属于德罗比什的成果,但德罗比什却非常谦虚大度地将此定理命名为罗尔定理,以纪念此定理的开拓者,尽管此定理是由自己创立的。这一典故告诉人们,谦让大度是非常优秀的品格,生活中遇到荣誉,利益时保持谦让的作风,会大大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2.3课后。通过在移动平台上课后作业,开展专题讨论,微信群,QQ群,超星学习通班级群等沟通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实时反馈问题。教师也可以布置书面作业,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学生在完成线上作业或线下作业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查阅相关资源,尽量自我解决,确实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反馈给老师,老师会根据学生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线上或线下的讲解,不留死角。这样,自主与辅导相结合,既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性,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当然,教师也可以在线上布置小论文,学生进行有目标、有步骤地展开自主探究,查找资料,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然后在线上提交,老师在线上打分,也可以轮流在下次课堂上汇报论文成果。课后在移动平台上论文修改稿和反思总结,让所有同学在线共享,这样,学生既有学习过程,也有学习成绩,在平台上体现得清楚明白,师生一目了然。这是组成过程性评价的重要部分,为后续的学习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3学习评价阶段
传统教学模式对应的学习评价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和主观性,缺少客观量化的依据,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结合移动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中,我们采用的是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移动平台上教师首先设置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比例,然后设置过程性评价的细分比例,让学生做到一目了然,心中有数,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有方向有目的。教师设置各项比例后,系统会自动生成学生的平时成绩和总评成绩,大大减轻了教师对于学生学习评价的工作量,有利于推动教学工作的良性循环。
4教学评价阶段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数学课程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应有一定的评价标准和体系,评价的标准应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数学知识与思政内容衔接起来不突兀,学生自然接受,不能为思政而思政,将数学课上成思政课;二是课程思政的内容要能传递主流价值观,使学生能感同身受,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树立远大理想,不能纯粹的讲故事;三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掌握、拓展和深化。我们为此进行了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所授课的四个数学大课堂,近300名学生。通过对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得出,基于移动教学平台的数学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在授课形式、学习动力的激发、知识的掌握、学习能力的提高、团队合作能力的提高等方面的满意度明显增强,教学效果较好。“互联网+”时代将移动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让智能手机融入课堂,这给课程教学带来了历史性的变革,现代教育具有时代特征,教和学变得多元多维。
移动教学使大学数学课程思得丰富有趣,也使学生对于学习变得兴趣盎然,有效避免了“填鸭式”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传统教学与移动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使教育变得丰富多元,高效有趣。基于移动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能将知识点模块化、评价反馈客观化、交流互动实时化、资源推送智能化、便捷化,将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全面变革,构建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大学教师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潮流,不断思考、不断探索,共同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姚高翔,李春萌.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隐忧与应对策略[J].高教论坛,2018,(11):7-9.
[2]李国娟.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关键环节[J].中国高等教育,2019,(5):13-15.
[3]安凤平,王宪莲,陈贵宾.移动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和应用———基于微信公众号平台的实践[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7,(3):67-69.
[4]王若飞.浅谈借助移动教学实现高效课堂的策略[J].职业教育,2018,(5):48-50.
[5]苗青.基于超星学习通的移动教学模式分析[J].互联科技,2017,(20):88-89.
大学生素拓总结范文3
【关键词】湖湘地方戏曲;大学生人格;德育审美,人格塑造
一、湖湘地方戏曲的价值
(一)湖湘地方戏曲的德育价值
1.爱国情怀
湖湘戏曲很多都是以著名的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将这些历史题材进行艺术处理,变成戏曲特有的表演形式,展现出古往今来一大堆报国复家、缅怀思家的情怀。大学生在感悟这些传统戏曲的同时,也可以激发潜藏心底的爱国之情,激发起维护国家尊严与荣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让他们拥有一腔爱国、报国、强国的蓬勃热情,从而努力提升自己的才华能力,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出一份力
2.家庭美德
湖湘戏曲对当时的社会现实和生活场景有较深刻地把握,它深入人的内心,通过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感人的故事情节,向大学生展现出许多合家欢乐的美满生活。这些戏曲情节激发大学生爱与责任的情感共鸣,从而增强亲情,对提升情感教育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度。
(二)湖湘戏曲的审美价值
1.艺术美
湖湘戏曲主要以表演艺术为中心,融合了多种艺术元素,如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等。用舞台灯光、道具,服装布景等来表明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用演员的表演展现剧情和人物的内心活动,反映社会生活的矛盾冲突,给观众直接感性的一种真实性感觉艺术形式,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展示了独特的艺术美感。
2.自然美
湖湘戏曲带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利用湖湘地区特有的地方风貌,文化景观通过舞台布置,演绎等刻画出来,活灵活现,将湖湘地区的文化习俗,自然特色尽情尽致地描绘出来,让观众感觉身临其境,亲身观看了湖湘的自然风光,体会湖湘地区的自然美。
3.生活美
湖湘戏曲是现实生活的总结和概括,也是对现实生活的虚化,剧中的语言表达,动作展示要比实际生活中的语言、动作更加优美,有内涵,有表现力。湘西苗剧《相亲》则描述了十八洞村青年阿良前后两次相亲的不同遭遇,剧中十八洞人奋力脱贫,展示了精准扶贫的成果,又将苗族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形象地展现出来,具有浓郁的民族地域特色,展现了湖湘地区独特的生活美。
(三)湖湘戏曲的心理价值
1.心态积极乐观
湖湘戏曲戏的内容比较有自由,将现实的暂时无法实现的美好理想充分地展现,满载着人们对于未来可能实现的那个“现实”的憧憬,鼓励大家在困境中也要相信自己,要自强不息,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
2.性格独立坚强
湖湘戏曲谱写出一大批坚忍笃行的豪侠之士,无不以坚强不磨之意志,感受和学习她们与命运斗法的坚强个性及不屈的精神,深深打动观众,触发内心,潜意识里注入独立坚强的意志,从而培养大学生独立坚强的性格。
二、大学生人格存在的问题
(一)认知人格处于混沌状态
现在许多孩子缺乏主动性,灵活应变能力和独立性,害怕改变,固执呆板,没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学习变成机械的完成任务。凡事都比较要强,他们没有步入社会,生活中总是顺风顺水,什么事有人挡着,有人扛,没经历什么打击,一旦自己碰上困难就不能很好地克服,遇到挫折就经不起打击。
(二)行为人格处于矛盾状态
当代大学生往往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他们处于一个安逸的环境中,缺乏责任感,不关心国事,远没有“国家兴则民族兴”的抱负。想问题、做事情,从“我”出发,往往见好就上,见困难就让,有错误就推,与人交往缺乏诚信,因而他们常常不能赢得他人的好感和信任,与人之间交往也多不和谐。
(三)情绪人格处于不稳定状态
当代大学生在极度压力之下容易产生各种负面情绪,心理得不到保证又缺乏交流从而存在孤独感,产生一种神经质的外在表现。做事情瞻前顾后,害怕自己落后于别人,容易对自我的评价降低,也会出现忧伤,急躁,隐忍,愤怒、焦虑等情绪.对身边的人和事时刻保持严谨小心的态度。
三、湖湘地方戏曲在大学生人格塑造这中的策略
(一)政府层面
政府作为人民依靠的社会服务保障机关,应当系统化,规范化地对戏曲进行推广普及,加强地方戏曲的发展,保留传统文化,将地方戏曲演出纳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中,投资建设学校排练演出场地,资助戏曲艺术表演团体让更多人接触戏曲文化。
(二)社会层面
1.戏曲演出贴近大学生
让大学生自己担当演员,身入其镜,通过反复背台词排练将湖湘文化深深印入脑海中,深入感受,把握好戏曲的每一部分。表演融合了文本的创作以及舞台的表演性能,保留了人们生活中的真实感,贴近内心的情感,可以将大家心中想要但是没能真实发生的事件通过舞台的形式让大家如同置身其中,走进人们的心灵,指导大家遵从自己正确的内心想法,在演出中找到自己想要的感受。
2.加大戏曲艺术的高校宣传力度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媒体的运用也越来越广,电视、广播、电脑、电影等已是最常见的东西了。湖湘戏曲也应该跟紧时展的脚步,加大宣传力度。投入到媒体宣传当中,鼓励新闻普及,高校推广,表演中也可以加入一些热门的表演元素,在保留原有精华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的优势,加以创新,减少传统戏曲的枯燥沉闷,让大家自觉喜欢上湖湘戏曲。
四、学校层面
(一)优化戏曲类选修课,增进大学生专业素养
对湖湘戏曲选修内容进行优化,改变过去单纯侧重戏剧知识讲授,在丰富学生戏剧情感体验的同时,做到选修课程知识性与实践性结合,戏曲欣赏和创造相结合,专题研究与文本细度相结合,让学生更多地掌握湖湘戏曲知识,增加大学生专业素养。
(二)发展戏曲社团,增强大学生艺术修养
在校园开设戏曲社团,社团中添加各种活动,让学生沉重的学习压力得以放松,开拓思维,了解更多文化知识,劳逸结合,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在枯燥的学习中添入一点亮色。
(三)加强与专业剧团的交流与合作,促进艺术水平优质化
湖湘戏曲要得到有效地继承和发扬,还得抓住主要精华,与湖湘地区专业剧团交流与合作,邀请剧组来学校表演,学校给剧组提供排练场地,让学生参与其中,吸收专业性,更多地了解湖湘戏曲,优质戏曲艺术水平。
大学生素拓总结范文4
【关键词】民办高校;自主创业意识;能力培养
近年来,民办教育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事业进步的贡献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但是,相对于我国公办院校,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仍然不足,大多数的民办高校仍然缺乏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视,民办高校学生普遍创新意识不强,创新创业能力较弱。我国民办高校要想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摒弃传统的教育模式,尽可能的挖掘学生的潜力,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力争把学生培养成基础牢固、适应性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民办高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也是提高民办高校社会竞争力的关键。
一、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
一般认为创业意识是创业者的一种个性心理倾向,是创业者对自身以及自身所处的现实环境自主认识之后的一种心理反映。创业者的这种心理反映对于其是否选择创业及创业成功与否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创业意识是创业者必须具备的核心创业素质。
(一)我国大学生创业意识缺失
创业意识是后天培养的,是创业者后天对现实世界认识的反映。有学者总结认为创业意识主要包括:合作意识、创新意识、风险意识、敬业意识、信誉意识、竞争意识、开拓意识和市场意识等。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意识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被动参与的多、主动参与的少。好些大学生在校期间有点创业行动都是被迫参与,是“被”动员来的,不是主动意识的结果。二是不少学生对大学生创业认识比较片面。要么过于强调大学生是特殊群体、弱势群体,过度依赖政府和社会的帮助;要么认为只有如微软、苹果、腾讯、网易、百度等高科技才是创业,对其他的行业都不屑一顾。三是大部分学生对自身创业意识和市场都缺少理性的分析,创业只凭一时冲动,非常盲目,且一味追求热门,因而失败居多。
(二)加强学生自身修养,培养学生积极的创业思想
首先,要克服听天由命、依赖和自卑的思想。大学生要培养自己敢于面对、具有独立自主和自信的思想理念。心理学家也分析认为:人生中的许多失败都是由于缺乏自信心、畏于尝试造成的。在培养创业意识的过程中,应防止和克服这些消极的思想意识,既要善于利用外力来为自身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更要懂得把立足点放在自身的努力上,通过自身的踏实工作,为实现自己的创业理想开辟道路。其次,要克服保守和满足的思想意识,大学生要培养自己积极向上的创新精神和不满于现状的思想意识。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学习先辈们留给我们的创业、创新精神,不能够死读书、读死书,把自己仅仅培养成一个守成而缺乏创造力的人。大学生要培养自己强烈的创业意识,必须克服不思进取、不求上进的思想,努力培养自己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够以积极的精神面貌面对人生创业中的各种问题,并努力克服,最终使创业走向成功。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存在的问题
(一)落后的就业观念
当今大学生大部分是90后,独生子女居多,生活自主能力比较差。自步入大学就没有一个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就业的选择上,更多的是听家长的安排。很大一部分学生毕业后直接回家接管家族企业,根本没有想过要创业。而另一部分则急需一份工作,解决家庭经济问题,缺乏时间和精力去考虑创业的问题。而对于做小生意、摆地摊等,家长往往会反对。此外,很多学生也认为创业是最后的选择,不到最后一刻不会考虑。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很多有想法的大学生会放弃初衷,真正选择自主创业道路的大学生还只是少数。
(二)综合技能不扎实
大学生长期接受应试教育,专业课程的考核,通过死记硬背过关,考试后基本的知识点遗忘,导致,书到用时方恨少仁纵观三年下来,知识结构不健全、专业知识不系统、不扎实,综合技能水平不高,营销、理财、沟通、管理等方面能力普遍不足。在社会实践中,表现为对知识的转换率低下,对专业能力的掌握程度也相对不高。
(三)校园自主创业教育不足
第一,民办院校对于创业教育重视不足。创业课程一般没独立出来,直接划归到就业指导课程中,而就业指导课程列为公共课程,采取大班教学比较多,而大班教学效果比较差,学生也不用心听。限于课时,任课老师也不得不压缩自主创业内容,大方向简单带过,同时缺乏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整个创业课程流于形式。
第二,创业课程教学中课堂理论教学多,缺乏实际实践二自主创业课程提倡的是互动式的教学,大班教学难以达到全体互动二光是书本教学,带动不起学生的兴趣,缺乏新意,没有更多的思考空间,从而导致学生不喜欢这门课二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
(四)政策扶持力度欠缺
第一,在创意意识的培养中,学校没有专项资金和基础设施的保障,实践教学环节遇到瓶颈。同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资金,再好的创意也难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大学生刚毕业,即使有很好的创业计划,没有资金的扶持也可能化为泡影。
第二,扶持政策难兑现。虽然各地方政府出台了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但真正享受政策的扶持,还需要通过重重考察和审核,程序复杂,提交资料繁多,有些门槛还挺高,很多想创业的毕业生被卡在门外或者直接放弃。
三、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的途径
(一)通过创业教育,让学生真正理解创业的精髓
要让学生全面的理解创业的精髓,一是要更新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创业理念。大学教育要按照现代社会的要求将创业理念渗透到教学中去,使原有的教学内容更富有时代性和创新性,让大学生体会到所学是可以为我所用的并学会创新,从课堂着手激励大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及自身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开展富有自身特色的创业。二是要大力推行自由、轻松的启发式、案例式的教学方法,使大学生在课堂上能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激发其想像力、创造力;而且更应该强化案例教学,让学生通过案例等方式学习前人创业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三是开设创业教育的专业课程,让大学生在学习创业知识的同时,促进创业意识的形成和巩固,激发自主创业的激情;从而使大学生充分全面地认识到创业精神重要性,以树立坚定、全新的创业理念。四是要加强专业课程任课老师的创业意识、创业知识教育,如果老师一点创业意识及创业知识都没有,就很难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二)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创业实践培养创业意识
通过实践环节激发创业意识的做法多种多样,最基本的就是以引导大学生自主参加为前提,以锻炼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创业能力为特征的国家级、省级、校级等各级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它是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的良好途径。其次,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也是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的重要途径。而通过政府、学校等为学生建立实体化的创业公司或创业团队而开展的创业活动,也可以使参与创业实践活动的大学生一展身手,感受创业氛围,产生创业激情。高校还可以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在学校宏观指导下,给学生社团更大的活动空间,让大学生在兴趣特长与专业知识之间找到恰当的结合点,认识到创业是其自身的一种社会责任。
总之,通过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为民办院校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打开新局面。我国高校通过包括大学生创业人才甄选、大学生创业团队培养、大学生创业核心素质的提高等多种路径的齐头并进,是可以培养出更多大学生创业人才的。
课题来源:黑龙江财经学院创新创业课题,课题编号:2016CC06,课题来源:黑龙江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高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大学生成功就业[J].亚太教育.2016(02).
[2]李冬梅,楚洪波.视障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6(01).
[3]梅盈盈,夏斐.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新模式――公益创业的视角[J].江苏高教.2016(03).
[4]徐丹.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相结合的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5)
[5]王雅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对策与建议[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2).
[6]方艺华.新时期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问题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6(06).
大学生素拓总结范文5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伦理化,除却纠正现实教育功利色彩浓厚的意义之外,对大学概念的建构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什么是大学,学界一直没有统一的定论,现在所见的各种定义中,描述多于说明,感受多于辨析,并且很少涉及大学生的存在,如“大学是学者的社团、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场所、大学是探索和传播高深学问的机构、大学是独立思想和批判的中心。”
随着大学事实上的演化,其概念会逐渐由是什么的探究,演变为应该是什么的建构。大学耳熟能详的三大功能: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对大学概念的建构,这种利用功能而说明事物的定义方式非常普遍,甚至使我们忽略了从结构入手对事物进行定义的根本性。大学生是大学形成的基本要素之一,单纯强调知识的重要性,而蔑视大学存在的教育价值,是不符合当今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的。也就是说,今天的大学不再是单纯地以学问为主导的行会性组织,而是以育人为基本任务的教育机构;知识不再只是目的,更是工具;大学生不再只是简单的知识承接者,更是大学存在的伦理理由。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伦理化,鲜明地指出了这一点,大学到底是什么,不能不考虑大学生的生命意义;因何而存在,不能只考虑学问传承的问题,也要关注学问在大学生生命历程中的位置和作用。因此,在今天我们建构大学概念的时候,能够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伦理化获得启示,彰显人才是最为重要的,所有的正当与善都不能背离这一基本的伦理原则。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生活化,促进了大学理想的价值实现
(一)生命教育的生活意蕴
生命教育倡导的热爱生命、关爱生命等一系列基本价值,就其实现渠道来说,无不与生活密切相关,正如杜威的民主主义教育所主张的——教育即生活。大学生生命教育何尝不是基于他们的生活而开展的呢?人的生命,无论是指物质生命、社会生命,还是精神生命,都需要依托生活;可以说,脱离了生活,就谈不上大学生鲜活的生命历程,更谈不上基于此的一系列生命创造。简言之,人的生命与其生活是一体的,生命教育富含着浓厚的生活意蕴。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生命教育所提倡的关于生命的理念,其实也是一个健康社会,关于人的生活的期许。生命教育的基本宗旨就是如朱永新老师所言的——让教育回家;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基本宗旨,就是回归大学生正态的生活世界;而“回归生活世界就是回归人的生命存在的真实而具体的、充满活力、魅力和温情的人的世界。因为人的生命是生活世界中最真实的主体、最本源的存在。”对大学生而言,对自己的生命的热爱是在生活中实现的,对他人生命的关爱也是在生活交往中产生的追求,提升生命的质量和意义同样离不开日常生活。大学生生命教育活动的开展,换个角度看,就是大学生生活教育活动的开展,因为我们的生命永远不能脱离我们的生活。
(二)大学生生命教育对实现大学理想的启迪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生活化,对大学理想的实现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为,大学理想应该是包含了大学生主体的理想,任何忽略大学生主体的大学理想,终究是空虚的、荒诞的和没有价值的;进一步而言,大学理想的实现根本不可能背离大学生的生活而进行,否则,或者颠覆了大学的质的规定性,或者永远无法得到实现,只能是空梦一场。按照相关学者的研究,大学理想有三种模式,“理性主义模式下的大学理想,强调对永恒真理的追求,甚至为了保持其纯洁性,知识应与市场和政治场所相分隔。工具主义模式下的大学理想认为.大学不应该成为远离社会的象牙塔,大学有责任用自己的知识为社会提供服务,人们追求知识主要是作为手段,而不是目的。存在主义模式下,关于大学理想的主要观点:知识带来自由,可以使人免于偏见与无知。
大学教育的目的是要让每个人认识人的存在、人的自由、人的尊严、人的责任等。”显然,存在主义模式与大学生生命教育旨归一致,重视大学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理性主义模式和工具主义模式虽然没有明确出现大学生主体,但可以从中获悉,对真理的追求和对社会的服务,大学生和大学教师同样是主体。三种模式的大学理想都与大学生有着不可分隔的联系,也就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生活化无法分离了。因为,理想事实上就是生活的理想,大学理想何尝不是大学生活的理想呢?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日常化,提供了大学精神的落实依据
(一)生命教育的践行常态
生命教育既不能离开生活而施行,也不能离开日常而践行;生活为生命教育提供了施行的载体,日常为生命教育提供了践行的线路。生命教育因其特殊性,要面对生死问题,最终必然成为终生教育。大学生身处开拓生命意义的黄金时段,生命教育的终身化首先需要在他们的日常间践行,几乎涉及大学生的所有常态领域,譬如,如何对待学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面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如何设计未来?如何总结过往?等等。所有的这些日常问题都与大学生的生命意义相关,可以说,解决这些问题是实现大学生生命价值的必经途径和渠道,也是关爱包括教师和同学生命意义的主要线路和方式。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践行常态是其生活化的具体表现,日常化的生命教育为大学理想的价值实现铺垫了基石。“生命教育需要一个尊重生命的氛围,要通过生命化的课堂生活、学校文化、班级管理等,将生命化的理念贯穿到学校的一切工作之中,弥漫在学校生活之中,使学生处处能感受到生命的关怀,浸润到生命的阳光。同时,研究者还认为生命教育既要发挥学校教育的积极引导作用,又要积极开发、利用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因此,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常态践行会发生在各种与其有关的日常坏境中,并成为其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真正实现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生命教育追求。
(二)大学生生命教育对落实大学精神的贡献
大学精神是大学成其为大学的精神理由,承载这一精神形态的大学教师群体和大学生群体处于同等的地位。大学精神的落实如同大学理想的实现,不能仅仅指向大学教师群体,忽视大学生群体的存在。“大学精神的基本内容包括自由精神、独立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批判精神等几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大学精神作为一种文化被大学人内化,成为大学人的良心和气质,在大学的发展中发挥着凝聚、激励、导向和保障作用。”大学精神所内含的所有精神元素,只有在大学生群体中得到传承和回应,我们才能说大学精神得到了落实,他们归属的大学是具有大学精神的。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实质上与大学精神是一致的,大学精神折射的原本就是现代人的精神面貌,生命教育倡导的原本就是现代人的生命精神体征。两种不同的人文理念,事实上基于共同的精神元素,在对人的爱护和塑造上是殊途同归的;它们的区别在于大学精神以虚无的形态呈现,生命教育以实在的形态实现,后者是前者落实的重要途径。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践行常态,表现为生命教育内容与形式的日常化,这种日常化的教育影响深味着大学精神的魂魄,进一步说,正是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日常化,使大学精神从虚无转化为实在,实现了应有的作用和意义。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人文化,提升了大学文化的育人功能
(一)生命教育的人文关怀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哲学基础有两大来源,一是生命哲学,一是人本主义。生命哲学是在对抗单纯的崇尚物质意义的背景下产生的,倡导对生命体中精神成分的重视,认为将物质和精神合二为一的生命,才是哲学应该研究的对象,更有甚者认为这个世界的本原是绵延的生命冲动。人本主义即人道主义、人文主义,是在对抗神本的文艺复兴时代产生的,以宣扬人的尊严、人的需要、人的价值等人文价值,来唤醒在神的压制下的人的复苏,于是有人宣称人的真正出现是在文艺复兴以来。我们从生命教育的哲学背景,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这种理念浓厚的人文气息。对大学生生命的人文关怀,是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主要原因和动力。现实生活中,大学生自杀事件及侵害他人生命事件的频频发生,从精神的根底上来说,就是大学教育人文关怀的薄弱,一味地崇尚知识价值,冲淡了知识在人面前的工具性存在地位,尤其是对大学教育的理解偏差,过分重视大学生成绩与能力的提高,淡漠了大学生作为鲜活的生命对人文关怀的需求。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施行,既有国际教育理念的影响,也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性。“在现代社会,构建和谐校园,给生命以理性的人文关怀,是一项艰巨和迫切的任务,高校作为生命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前沿阵地任重而道远。”
(二)大学生生命教育对提升大学文化的作用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人文化,突出表现在对大学生的整体人文关怀上,这就对大学文化的育人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能再仅仅基于大学生能力的提高与发展上,而要就珍惜生命、保护生命和开拓生命的主题,开发和创建更为人文化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不再是简单的以校园活动为主体的文化形式,而要加深校园文化的内涵,发挥大学校园的全方位育人环境和功能,最终建设成为文化校园,使得整个校园如同一个课堂,处处可见文化的力量,以充分润泽大学生的生命成长之路。因为,“大学文化本质上应是‘育人’文化。大学的具体行为(功能)是多方面的。教学,是大学至为重要的工作,但是大学为什么要教学?科研,也是大学至为重要的工作,但是大学为什么要科研?国际交流合作亦是大学至为重要的工作,但是大学为什么要国际交流?
发展师资,更是重中之重,但是大学为什么要发展师资?还有安全、卫生、财务等等,都是重要的工作,但是大学为什么要抓这些?追根寻底,社会为什么需要大学,大学的根本任务究竟是什么呢?大学是培养人才的专业组织,其根本任务必然是‘育人’,而且也只能是‘育人’。”可以发现,大学文化及文化大学的建设都是为了完成“育人”的基本任务,而这一任务与生命教育的初衷是完全一致的。
小结
综上所述,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伦理化、生活化、日常化及人文化,主要于大学自身体现了人文价值,以人性为出发依据,丰富了符合时代特征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实际上,大学生生命教育浓厚的人文价值,集中反映了大学的教育目的。“从最根本的意义上来说,教育应是为人的生命(尤其是精神生命)发展服务的。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做好准备,踏实地迎向人生;教育的本质是培养真正的‘人’,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帮助受教育者尊霞生命、肯定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并达成自我实现及关怀人的终极目标。”
对于大学生生命教育人文价值的探讨,是深入研究高校生命教育的必然阶段,因为,“大学生命教育是一种全面又多层次关照生命的人本教育,它既是一切教育的基本前提,同时还是学校各种教育的最高追求。因此,大学生命教育不只是关心今日生命之享用,还应该关怀明日生命之发展;不只是关注自身之生命,更要关注、尊重、热爱他人之生命;不只是关怀人类之生命,还应该关怀其他生物之生命,让人类与其他物种和谐地同处在一片蓝天下。”
大学生素拓总结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精神;培育;研究前沿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4)07-079-03
一、引言
创业精神(entrepreneurship)是大学生创业观形成的原动力。虽然创业精神始终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但高校德育教育理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却忽视了对创业精神的研究,有关创业精神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经济管理等商科领域而非德育领域。然而,要想有效地培育和发扬大学生创业精神,确实有必要对现有创业精神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对目前创业精神研究的前沿问题和研究方向有一个清晰而全面的认识和把握,以便探索对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二、创业精神概念与内涵的界定
学者们对创业精神(entrepreneurship)概念与内涵的界定大多是围绕哲学层次、心理学层次、行为学层次等三大层次进行划分的,分别为创业意识和创业理念、创业心理品质和创业意志、创业作风和创业品质,这种划分使创业精神的内涵逐渐清晰。
丁越兰等人(2013)认为,创业精神是指某个人或者某个群体抱有创造价值或时代的理想,通过组织发挥个体或群体的创造力,并努力把这种理想贯穿到现实实践中,呈现出为最终实现价值而努力奋斗的状态;具体指创业者在主观世界中具有的开创性思想、观念、个性、意志、作风和品质等。
法雷尔(1994)则认为,创业精神主要是通过综合性、整体性、先进性、时代性等四个方面的特征表现出来的。陈寒松(2007)在梳理了中外学者或实践者们的论点后提出,创业精神主要包括“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敬业精神”等三个方面;王辉(2011)在上海松江大学城六所高校先后邀请了不同专业的本科生50名,并将他们分为10组对创业精神包含的元素进行座谈,后来又邀请了企业管理专业的研究生12名,分2组进行了同样的座谈。这12个小组先后找出了有代表性的创业精神元素共26个,在对这些元素的重要性进行评价的基础上,通过整合与提炼,王辉最后将创业精神归纳为成就欲望、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市场敏锐性、冒险精神、大胆实践等六个核心维度;刘常勇(2002)提出,创业精神本质上是一种以创新为基础整合资源、发掘机会,建立新公司,并通过拓展市场获得新价值的做事与思维方式;王乐生和张瑾(2009)在大量市场调查后认为,在哲学层面上创业精神表现为创业情感和创业思维,在心理层面上表现为创业个性;郭非和孙海涛(2010)指出,创业精神以人格特征为载体在不同的层次上表现为创业意识、机会识别、创新开拓、风险承担等四个方面,而创业精神的选择和发展方向最终由人格特征决定;李炳论(2011)通过总结提炼指出,创业精神由创业者的理念、意志、个性和品质构成。
三、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精神培育现状
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育体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以美国为典型代表的北美模式;以日本为典型代表的东亚模式;以英国为典型代表的西欧模式。
美利坚民族敢于冒险,具有深厚的创业精神土壤。美国人从西进运动开始就勇于冒险,敢于创业。文化传统和经济基础使美国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呈现出社会主导、政府和高校辅助的趋势和特点。
美国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各种创业课程和创业比赛来实现的。美国高校的创业课程强调实践,形式多样,互动性强,与我国国高校单一的课堂讲授形式完全不同。美国高校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另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商业计划大赛(Business Plan Competition),也就是我们国内现在每年都要举办的创业计划大赛。麻省理工学院等名校几乎年年都要举行商业计划大赛。
日本的大学创业教育始于1990年。如果说美国创业教育是多元化的,那么,日本高校的创业教育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相去甚远,主要充当的是教育者的角色。日本的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与政府和社会的配合也是松散的。与我国主要面向本科生开设创业课程不同,日本的创业课程主要面向研究生开设,而且主要面向的是商科学生。
与美国的文化相反,韩国则缺乏创业文化的基石,因此,韩国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体制是政府主导,高校、社会辅助的模式。
欧洲既注重传统人文精神,也推崇新兴的商人创业精神。在欧洲尤其是那些经济发达的西欧国家,创业理念和创业意识独具风格。他们严格区分学术研究与创业活动,认为学术研究是高尚和值得尊敬的,虽然不排斥创业活动,但并不认为高尚。创业教育理念的不同使西欧和北美的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体系各异。
英国高校主要是通过开设“创业启蒙教育”、“创业通识教育”和“创业专业教育”等三类创业课程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的。一般情况下,高校不组织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创业启蒙教育就像我国许多高校开展的“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一样,主要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是面向所有学生开设的;创业通识教育是面向所有专业学生开展的,主要内容是创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是通过大学内专门的创业培训机构实施的,它使非商科的学生也能比较系统地学习创业知识;创业专业教育是系统化与专业化的创业教育,主要在商科和管理学科专业中开设,甚至内置于创业学位课程中。
四、大学生创业精神培育的路径
导向、规约、激励等三种途径对创业中的创业者有明显的影响。吴烨(2011)认为,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可以从创业精神整体概念或创业精神的内在层次这两个层次开展。目前,学术界对创业精神整体的培养,分别从学校、家庭、个体和社会等不同视角提出了培养路径。在学校方面,钟建华等人(2006)指出,高等学校可以调整基础课程与教学模式,在教学课程设置中调整知识结构,融入创业信念、营造创业氛围,进行创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刘兴亚和国佳(2011)指出,高等学校应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建立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师资队伍、开展创业价值观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塑造创业型的校园文化。在个体方面,韩建立(2005)认为,个性特征(成就需要、内在控制、风险承担、内在激励性)、认知模式(识别商业机会的能力)、教育培训和创业经验等都会影响个体创业精神;王一丁(2011)认为,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是学校教育和学生个体共同作用的过程,需要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修订大学生培养方案,创新教学手段,不断调整大学生创业实践中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王辉(2011)在实地调查和座谈的基础上,从学校、家庭和社会支持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创业精神包含的关键元素。也有学者从创业精神内在层次培养的视角,围绕创业精神的哲学层面和心理层面,提出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体是创业精神各层次培养的关键。在创业精神哲学层面的培养中,彭曼(2011)从个体特征、成长环境、创业环境等三个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进行了深入探讨;在创业精神心理层面的培育中,苏益南(2010)基于文献和访谈提出,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心理层面的路径包括:社会环境,如信贷税收政策、资金支持等,学校教育模式引导的品质培育,学生个体的创业实践锻炼(创业实践基地、创业活动),增强其创业的心理品质等。
总之,学校、家庭、社会支持和个体特征都对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有重要影响。但目前对于创业精神各层面的培养路径的探究不够深入,这使得创业精神培育的实践虽然盲目强调学校、家庭、社会的支持力度,但却难以奏效,而且相关研究缺乏对大学生创业精神培育的实证研究,这也使结论和对策难以令人信服。
五、大学生创业意志品质的培育
创业意志是重要的创业品质,是创业活动持续存在和稳定发展的真正原因。人在活动中,按计划不断排除各种障碍和困难,力图达到目标和意图的过程,就是意志。“意志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为了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大学生的创业意志,是指大学生创业个体在创业实践中表现出的一种对创业和前程坚信不疑、坚守到底、不畏艰难的创业品格。大学生创业意志的形成是创业精神的集中展现,也是大学生创业观塑造中最核心、最关键的要素。创业精神研究中关于大学生创业意志品质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具体而言,大学生创业意志品质主要包括独立性、坚定性、果断性、自制力等方面。独立性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创业个体自己有能力做出重要的决定并执行这些决定,有责任并愿意为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结果负责,且能理智分析和吸取别人的合理意见;坚定性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创业个体能长时间地相信自己决定的合理性,并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且为执行决定而努力,在创业活动中,大学生具备坚定性,便会表现出顽强的意志、必胜的信念;果断性主要表现为“明辨”,即善于迅速地判断是非,能果断地做出决定和执行决定,商机稍纵即逝,果断地抓到商机并将其转化为创业的实际行动,是创业者的必备素质;自制力即“善于统制自我的能力”。在创业活动中,大学生若能具备自制力,便可避免受到创业活动中与目标不一致的欲望、诱惑、懒惰、恐惧等消极暗示的干扰,排除和克制一切有悖既定目标和意图的负面影响。
六、现有研究的不足与未来研究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