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护理大学毕业生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理大学毕业生论文范文1
综合2008年9月19日韩国《朝鲜日报》与韩联社的报道,韩国首尔教育厅10月开始对江南区和瑞草区的小学与初中学生进行汉字教育。到9月为止,虽然有个别小学对在校学生进行汉字教育,但由教育厅对地区小学生进行汉字教育却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首尔江南区9月17日表示:“通过早期汉字学习提高学生的词汇能力及读解能力非常重要,因此从10月开始对管辖地区内的小学和初中提供汉字教材,进行汉字教育。”按照之前的教学课程安排,小学根据“韩语专用”原则,并没将汉字选为教学科目;在初中,汉字则被分类为选修科目。因此,江南区小学计划通过课外教学进行汉字教育。教育厅表示,作为汉字教育对象的年级以及授课时间将由各级学校自行决定。
首尔江南区计划将900个基础汉字分为六个阶段的三本教科书,于10月1日开始免费提供给需要的学校;同时,他们正在研究通过汉字比赛和汉字考试等方式,将汉字教育成果记载在生活记录簿中的方案。江南教育当局表示:“一线教师们指出,小学生无法正确理解教科书中单词的含义,因此决定在地区小学进行汉字教育。”
在韩国,小学汉字教育在1970年之前都是以韩语和汉字共用或混用等方式进行,但前总统朴正熙在1970年全面禁止小学进行汉字教育,仅允许在初高中教授900字左右的基础汉字。此后,13名历任教育部长官于2002年4月向总统建议对小学进行汉字教育,从而使小学汉字教育成为争议的焦点。
荷兰加大中学教育投资力度
综合2008年9月10日荷兰国际电台和11日荷兰《人民报》与《共同日报》的报道,鉴于政府在教育方面投资较少,荷兰教育大臣决定在未来的四年中增加两亿欧元预算用于提高中学教育质量,并且同时提议提高中学教育考试要求。
教育投资较少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以下简称经合组织)最近公布的一份有关其所有成员国教育投资的研究报告显示,荷兰政府在教育上的投资低于其他国家。经合组织成员国平均花费其国民生产总值的5.8%在教育事业上,而荷兰的这个比例却只有5.1%。
另外,经合组织各成员国的教师平均每周工作38小时,荷兰教师每周工作40小时。基于经合组织的这份报告,荷兰教师工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荷兰的教育工作者比其他大多数国家的同行们有着更为繁重的工作量。
增加教育预算
荷兰学校管理层、教师和家长将共同决定如何对该笔经费进行支配,但这必须以其被用于提高教育质量为前提。学校无需提交经费申请;每个学校将自动获得第一笔经费,按学生人数发放,每名学生56欧元。2009、2010和2011年的年度经费将于每年夏天按时拨到各学校的账户。
荷兰全国性的学校组织中等教育委员会称,教育部的这一举动是一个惊喜。该委员会主席Slagter表示,学校起草有关提高教育质量的计划,而该计划又得到教育部的采纳并被给予财政支持,这在以往并不多见――以前通常都是教育部来制定政策的。
此外,荷兰教育部还给其他一些项目增加了预算,包括2.5亿欧元用于有关社会工作实践基地的一项试验,1.93亿欧元用于防止学生过早辍学的工作,3亿欧元用于提供免费教科书以及10亿欧元用于提高教师待遇。
提高考试要求
为提高中学教育考试要求,荷兰教育大臣范・白斯特菲尔德(Marja van Bijsterveld)提议:将来中学学生必须在荷兰语、英语和数学这三门课程中的两门以上取得及格,才能准予毕业;此外,他们在毕业考试的所有科目上也必须取得及格。更高的考试要求是为了促使更多的学生升入高等教育学校。
然而,一些教育组织对教育大臣的该项提议提出了批评,这些组织表示,该严格的考试要求将导致众多学生无法通过毕业考试。荷兰语和英语都必须及格的要求将导致预计10%至16%的学生不能毕业。这些组织还担心,很多有才能的孩子将因此达不到他们目前本能够达到的教育水平。
为打消这些过早的疑虑,范・白斯特菲尔德表示,“我们正研究各种可能方案”。
新加坡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的三项新举措
综合2008年9月25日新加坡教育部官方网站新闻中心文告、新加坡《联合晚报》、《新明日报》和9月26日《联合早报》的报道,新加坡教育部长兼国防部第二部长黄永宏9月25日在其部年度工作研讨会上,向上千名中小学校长、副校长、教育部官员宣布,2015年新聘小学教师将都要有大学文凭、探讨让全国小学实行单班制和增加上课时帮助教师的中小学助教三项教育改革。
黄永宏部长自今年4月主掌新加坡教育部以来,众多学校工作者以及一个由教育部总部和学校人员组成的“课程2015”(Curriculum 2015),均向他反映为适应新时代需求,学生必须兼备“知识和生活技能”,而这样的全面教育,必须从小学开始推广。
黄永宏说:“在新时代,我们的学生不是被动地收集或背诵资讯,而是批判分析能力来掌握资讯。要在未来的职场出人头地,我们的新一代必须有扎实的语文能力,能流畅地以文字或口语表达自己。同时还要有宽广的世界观,有能力与来自不同文化、不同背景、不同意识形态的人一起工作。在放眼世界的同时,他们还能根植祖国,有正确价值观和高尚品德。要做的事很多,不仅仅是考试。为此,我认为有必要检讨并改进小学教育。”
为协助学生参加更多课程辅助活动,新加坡教育部除了添设两个户外探险中心并预计在2011年年中峻工外,还将增加新加坡公民中小学生的教育储蓄,并取消领取教育储蓄所定的“6岁至16岁”年龄限制,亦即新加坡公民即使是超过16岁,只要是中学生就有资格领取教育储蓄。这样一来,2009年,将有额外9700名学生受惠。
一、2015年新聘小学教师都要有大学文凭
要加强全面教育,除了更新教育理念,还必须得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新加坡教育部考虑从2015年起,小学只招聘有大学学历的教师,以及加强在职教师培训计划。
为了提升教师队伍水平,新加坡教育部将聘用更多大学毕业生为小学教师。目前,新加坡小学教师55%是大学毕业生。这和5年前,也就是2003年时的35%比较,有了明显的进步。
在中学教师方面,91%的都是大学毕业生。新加坡教育部指出,随着更多专业文凭毕业生考取大学,只录取有大学文凭或符合修读学士学位课程资格的教师,是切合时宜的。
目前,新加坡小学所招聘的新教师有69%有大学文凭,而中学方面则有92%。同时,新加坡也有更多的教师在他们受雇期间进修和考获大学学位,2004年有256名,今年则有364名。
近几年来,新加坡非大学毕业生申请成为教师的人数比大学毕业生多,不过被录取的几率却比大学毕业生低很多。新加坡教育部提供的数据显示,过去3年,每年平均有约1.6万人申请当教师,约六成是非大学毕业生。平均每10名非大学毕业申请者中,只有1人被录取,而每5名大学毕业申请者就有1人被录取。
黄永宏部长指出,由于全国人口的教育水平已经提高,到了2015年,新聘的小学教师应该都有大学学位资格,并继续为现有的教师团队提供专业发展计划。而且,新加坡教育部也将聘用那些达到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教学学位课程要求的“A”水准和理工学院毕业生,以便其正式受训成为教师。
新加坡目前有2.94万名教师,其目标是在2010年能拥有3万名教师。新加坡教育部的文告指出,要有高素质的教学,教师必须能很好地掌握课程、教学法和测验,“过去的经验显示,小学里大学毕业教师人数的增加有助于提高素质”。
不过,新加坡教育部也不是硬性规定只招收大学毕业生为教师。该部强调,非大学毕业的现有教师不受新计划影响。新加坡教育部还会聘请那些符合国立教育学院学士学位课程入学资格的A水准和专业文凭课程毕业生,他们毕业后将执教鞭;也会继续聘请在语言、艺术和音乐有专业技能的专业文凭课程毕业生。
就未来将只招聘有大学文凭的教师这一政策趋向,新加坡国家发展部兼教育部高级政务部长傅海燕对《联合早报》说,希望有志当教师的高中生和理工学院毕业生能进入教育学院修读教育学士课程,这样日后能更灵活而有创意地指导学生。
接受《联合早报》记者采访的小学校长指出教师接受过大学教育的重要性。直落古楼小学校长黄景源指出,10年前教师们主要遵循教育部制定的课程,但是近来因为课程削减,教师会设计一部分课程,有很多学校会按照学生学习能力设计适合他们的课程,因此教师就必须具备阅读论文、深入思考等比较高水平的专业能力。
此外,从今年10月开始,新加坡教育部为现有教师提供的大学学位进修课程,不论是本地或海外,或者是全职与业余时间课程,无息贷款数额将加倍,以支持那些想要提升自己的教师。
二、探讨让全国小学实行单班制
目前,新加坡179所小学当中,有40%已经实行单班制,48%是部分时间单班制,其余12%仍是双班制。新加坡教育部将探讨把所有的小学变成单班制的学校,让师生有更多时间进行交流与课程辅助活动。
黄永宏部长说,全面单班制,能让学校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设计创意教学和参加课程辅助活动,让学生们有更多时间进行全面教育。师生在下午会有更多时间交流,教师也可以更灵活地运用教室来进行教学。除此之外,黄永宏部长也透露,将会加强小学生的课业与课程辅助活动,让他们可以从中提升生活技能与价值观。这些活动包括:团体作业、演说、戏剧和户外教育等。
新加坡教育部认为,单班制与更丰富的课程辅助活动能够帮助小学生既不忽略“硬知识”,又培养沟通能力、合作精神、好奇心、良好品格与价值观等“软技能”。
华民小学的1040名学生上课时间是早上8点钟,比一般双班制的学生迟了半小时。这让他们能在与家长共进早餐后才上学。校长普旭攀(Pushpam)表示,学校在2003年完成“重建与改善现有学校计划”(PRIME)后,有较多的教室,也就有足够的空间实行单班制。这位校长说:“大多数家长都欢迎单班制。当时义顺一带实行单班制的小学并不多,单班制成了我们的‘卖点’,许多家长因为喜欢单班制学校,把孩子送来这里。”
这所小学实行单班制后,各班级都有自己的教室。校方推行了“专属教室”概念,所有小一、小二生的教室内都有视听器材、电脑,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在教室内营造不同的“学习角”。例如,英文教师就在每个月教完一个单元后,运用两节课的时间(一小时)让学生轮流运用不同学习角落,通过听录音、朗读、角色扮演等方式学习,学生无需走到电脑室。
此外,教室内还设有“赞美角”,让老师把写上赞美的话的字条放在个别学生的“小信箱”,给予他们鼓励。普旭攀表示,校方正参考其他国家学校的模式,考虑如何灵活使用单班制,在课程编排方式作出调整,如延长每节的时间,让教师通过活动等方式教学,鼓励学生发言等。
三、所有中小学将获分配教育协作人员
黄永宏部长同时宣布,从2009年1月1日起,新加坡教育部将推出新的“教育协作人员计划”(Allied Educators Scheme),来吸引和留住更多有素质的优秀人才加入教育协作这个行列。
“教育协作人员”包括全职的学校辅导员、特殊需要指导员和教师助理(Education Associates)。目前,约有600人担任这些职务。新加坡教育部计划在2016年之前将这个数量增至2800人。
由于“教育协作人员计划”取得良好反应,新加坡教育部决定把计划扩大到所有学校。该部将从2009年起陆续分配负责协助教师的教育协作人员给所有中小学。预计到2015年底,新加坡一般小学将有5名这类教育协作员,一般中学将有7名,总数约1900人。
这些“教育协作人员”将会在教室里协助教师教导学生,并在课外活动中帮助学生学习。从2009年起他们将分别负责辅导、负责学习与行为指导,以及负责教学。学校将会视教学需要来分配其在校内的工作形式。
在新计划下,他们的薪金将与市场薪金挂钩,也会享有较好的事业发展和擢升机会。表现良好的有机会成为教师,表现杰出的能升上教育部总部的超级薪阶公务员职位(Superscale Grade)。
虽然负责教学与学习的教育协作员,只需要中学以上教育程度,还是吸引了不少大学毕业生。超过一半(54%)的教育协作员拥有大学文凭,另外36%有专业文凭,5%有A水准文凭。
新跃大学毕业、曾在私人教育中心从事教学策划和培训的黄奕杰(28岁)就是其中一名拥有大学文凭的教育协作员。他的任务是在教学、学生护理、课程辅助活动等方面辅助教师。他主要协助指导一至三年级普通源流英文、美术和新科目“工商技能”。
黄奕杰在接受《联合早报》记者采访时说,当初申请成为教师助理是为了尝试教学工作,看自己是否适合这份工作。他还记得第一天上课时,有学生好奇地问:“为什么我们有两个老师?我们做错了什么?”相处多日后,不少学生喜欢上这名有耐心的“老师”。其中一名学生努尔艾达说,黄老师常常鼓励和支持他们。
“教育协作人员计划”获得受访校长的支持。丰嘉中学校长陈韵如说,教师常常有很多好点子,但因工作繁重没有机会实行,有了这些教育协作员(教学与学习),教师就能更常实行一些有创意的点子。
拥有两名教师助理的士林中学,校长罗秀桂说,教育协作员把其他技能带入校园,例如,学校现有的艺术教师在传统美术方面有造诣,辅助他的其中一名教师助理之前从事网页设计工作,为学校的美术课注入现代美术设计元素,能传授学生其他美术技能。
四、成立“小学检讨及实行委员会”
为更好地推进新加坡中小学教育改革,傅海燕将负责成立“小学检讨及实行委员会”(Primary Education Review and Implementation Committee),将就黄永宏部长所提出的全面推行单班制、全面招聘大学学历教师和大力建设“教育协作人员”队伍,研究各项细节以及其余方案。
傅海燕领导的这一委员会还将研究培养学生生活技能和灌输价值观的创新教学法,以及如何加强课程辅助活动。委员会将广泛征询各校领导层、教师、家长、学生和公众的意见,研究改进小学教育的细节,并于2009年3月提呈建议书。
傅海燕在新加坡教育部年度工作研讨会上接受《联合早报》记者采访时说,教育部在这个时候强调小学生要兼备“硬知识”和“软技能”、重视价值观的全面教育是及时的。她将率领委员会,广泛征询各界意见,深入检讨小学的基础教育,并研究该如何推行,为教育部提供很多有参考价值的反馈。
五、三大改革获媒体高度赞扬
《联合早报》的报道认为,学术知识重要,掌握新时代所需技能也重要。让小学生“硬知识”和“软技能”兼备,又重视价值观的全面教育,是新加坡教育部未来几年改进小学基础教育的方向。在这个加强全面教育的前提下,可以让小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接受全面教育。
护理大学毕业生论文范文2
1.1国家统筹计划
法国医学教育具有很强的计划性,这个计划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由卫生部根据当年全国对医生的需要,决定全国医学院的招生数量,即能够通过PAES学年的考试进入P2的医学生数量。这一计划保证了通过数年艰苦学习的医学生成为医生以后,能够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有保障的收入;同时也决定了医学教育是一个淘汰率很高、竞争很激烈的学科。第二,根据DCEM4的医学生人数和全国各地区对不同专科医生的需求情况,制定当年进入TCEM的不同专科人数。这一计划使得各地区各专科的执业医生人数相对平衡;且医学生想要选到心仪的专科就必须要考到好的名次,保证了医学教育的高竞争力。
1.2重视临床实践
通过本文对法国医学教育的介绍,不难看出在法国医学教育中,临床实践所占的比重非常大。从P2学年前的4周护理实习开始,P2、D1学年有1周1~2次的床边教学及暑期的2个月实习,D2、D3、D4学年的每天早上都在医院实习,直至最后TCEM阶段的全日制医院工作。所以法国的医学生接触临床时间非常早,且直接接触临床的时间随着年级增加不断增长。这种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紧密结合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直接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提高了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医学思维模式,增进临床技能的掌握。
1.3理论课程综合性强
在法国的3阶段医学教育设置中,第一阶段以理论授课为主,第二阶段中理论课程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观察这两个阶段的理论课程表不难发现,所有的核心课程都是综合性的课程,以第一阶段的课程单元(UE)、第二阶段的跨学科单元和系统课程的方式表现出来。在P2和D1这两个学年中,课程单元作为核心课程在4个学期中教授了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和诊断学,并根据人体解剖结构将这4个学科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分别以胸部、腹部、头颈部和四肢的形式进行讲授。在D2至D4的3个学年中,核心课程包括跨学科单元和系统课程这两种。这种综合课程的呈现方式更形象易懂,方便学生集中理解记忆,并提高学习效率。但是这种课程方式对授课教师要求比较高,需要4个学科的教师密切配合,进行集体备课,并且将相关内容融会贯通。
1.4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高
法国的高等教育都是由国家制定教学大纲,但是没有专门教材,医学教育也不例外。医学生上课的时候必须认真听讲,详细记录笔记,以供课后复习。授课教师一般会根据自己的授课内容,给出自编讲义或大纲,附上参考书目,由学生课后自行查阅。由于理论授课时间有限,很多内容只进行提纲挈领的介绍,学生在课后自己钻研参考书是十分必要的。教师通常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相关课程论文的撰写,在写论文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参考大量医学书籍。此外拓展课程中的医学论文分析、还有医院定期举行的病例讨论,都可以培养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他们能够独立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作为医生,即使从学校毕业后也必须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因此法国的医学教育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为执业后的终生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5重视全科医生的培养
为了最大限度地提供方便、经济、有效、全面的医疗服务,并避免过度医疗,法国非常注重全科医生的培养,并立法规定全科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每年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考试的医学生中,有一半以上进入第三阶段的全科医学教育中。以2011年国家提供的7692个执业医师职位为例,其中的3930个职位是留给全科医生的,其他的10个专科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共3762个职位。在全科医学的第三阶段教育中,医学生被要求在教学医院的各专科进行轮转以掌握各系统疾病包括疑难杂症的诊断和治疗,此外还必须到家庭医生诊所进行6个月的学习。选择了全科医学的学生在完成第三阶段的学习后会成为全科医生即家庭医生,可以自己开办诊所或与他人合办诊所。家庭医生是医疗服务中相对基础的一部分,直接面对普通患者并提供卫生保健服务,并将需要专科治疗的病人分诊到不同专科进行后续医疗服务。
1.6不断改革中的法国医学教育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生命科学的研究发展和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法国的医学教育也在与时俱进,教育体制包括考核方式都在不断进行改革。近期的重要改革分别出现在2004年和2011年。在2004年以前,选择全科医学的医学生在第二阶段即DCEM4学年后,不用参加考试,直接成为住院医生,经过2年半的TCEM阶段培训后进行医学博士论文答辩,答辩通过即可成为全科医生。自2004年起,所有医学生都必须参加全国执业医师考试,考试后再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考试排名决定是否选择全科专业;且全科专业的TCEM阶段延长到了3年;此举是为了促进全科医学的发展,提高家庭医生的职业素养。2010年的医学教育改革设置了“健康教育第一年(PAES)”,这个改革合并了临床医学、药学、口腔医学和助产科学的第一年基础教育,使得医学生的基础课程又增加了药学等相关专业的知识。通过以上的两个实例不难看出,法国的医学教育改革从来都不是一步到位的剧烈变更,而是比较频繁的小的改版,相对灵活且易于适应不断变化的医疗环境。
2对我国医学教育制度的思考和启示
在对于医学生的选择上,法国与我国类似,高中毕业生可以直接进入医学院校。因此相比美国等国家的仅仅允许大学毕业生(具有学士学位)进入医学院学习的制度来讲,更适合作为参考对象。了解法国医学教育制度后,结合我国医学教育的现状,会产生一些思考和启示。我国的医学教育制度一直延续建国以来制定的模式,没有经历过大型的变革,虽然比较贴近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特点,但是在某些层面确实与现代的医疗环境不相适应。如果能从法国的医学教育制度中吸取一些经验、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作用应该会比较可观。
2.1医学课程改革
法国的高等教育一贯很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生学习的能力,医学教育也不例外。其中的核心课程以课程单元和跨学科课程的形态为主,具有很强的学科综合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科书,所以一门核心课程的学习需要查阅不同的理论书籍,并综合阅读才能全面掌握。此外,在拓展课程当中的医学文献分析等科目的设置,一方面培养了医学生阅读和写作医学论文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我国,为了更好地适应目前的社会经济形式和临床医疗的现状,目前许多医学院校正在进行不同规模的课程改革,其中以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为主流思想。PBL教学的形式是将一个复杂、有意义的问题交给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讨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和掌握隐含于问题背后的医学知识。这种形式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主动进行知识整合并鼓励批判性思维。以江汉大学医学院为例,经过这样的课程改革后,PBL内容占到学生总课时数的20%左右。虽然这样的课程设置方式还在试验探索阶段,但是从短期效果来看,已经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
2.2医学教育模式改革
法国医学教育中注重临床实践的理念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以我国目前比较主流的5年制医学教育为例,前两年半学生在基础医学院进行理论学习,除了某些条件比较理想的学校设有临床模拟实验室可以进行模拟实践以外,大多数的时间学生没有任何机会接触到医疗实践。在后两年半中,医学生有1年的时间学习临床理论课程,1年的时间进行临床实习。所以在5年的学习过程中,中国医学生仅有1年时间来真正接触临床。反观法国医学的教育模式,在第五年(DCEM3)结束时的医学生已经经历了一次护理实习、一次两个月的暑期实习和连续两年的半日制实习(包括值班),对于临床医疗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且他们作为医学生的临床培训还远没有结束。而且这种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更加直观、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也更有效率。如果能够借鉴这样的教学模式,应该可以增强我国的临床医学教育效率,提高毕业生的专业素养。
2.3住院医生培训制度改革
护理大学毕业生论文范文3
关键词:情景模拟;实践
收稿日期:2007―04―12
项目来源:本文为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二期项目论文之一。
作者简介:李桂艳,女,黑龙江医药大学校部保健科,护理本科毕业,学士学位,护士长。
一、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广泛收集情景模拟案例,进行筛选后,取有代表性的案例对实验人群进行团体训练,达到预期阶段的目标;
第二阶段:用精选的情景模拟案例,以工作坊形式进行实验考核,由专家评分,评估其实际工作能力;
第三阶段:对所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团体情景模拟训练,共享感受,对个别问题进行个案咨询。
二、对象与方法
整群抽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高年级临床及护理本科生60人(男女各半),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人。筛选10宗卫生事件和临床案例,对研究组进行情景模拟系列训练,对照组不进行此训练。之后,精选5宗优秀案例组成实验工作坊,对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情景模拟考核,时间限定在100分钟。评分标准分优秀、良好、较好和一般四个档次,将两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其差异性,确定训练的科学性。
得分项目分别为:
第一反应:即知晓该突发事件时的第一心理反应。
进入角色:是否快速进入突发事件角色。
果断措施:对此突发事件是否采取了果断的应急措施。
制订方案:对突发事件,是否制定全面可行的方案。
预期目标:对突发事件预期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综合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
各项目成绩评分标准:80~100分为优秀;70~79分为良好;60~69分为较好;低于60分为一般。最后,由有经验的专家评估各组的综合能力,即对刺激的反应能力;认知的敏感力;果断的决策力;驾驭全局的运筹力;对结果的预见能力等。
三、结果
实验组各项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情景模拟训练对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战略观念、决策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信息获取和能力、法律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等,效果显著。
四、讨论
1.情景模拟训练的特点
情景模拟法与其他心理、行为训练方法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针对性:情景模拟的环境是仿真的,着眼点指向大学生未来岗位应具备素质的实际要求;(2)直观性:大学生进行情景模拟时所“说”的、“做”的、“写”的,与未来工作岗位的职责有直接的联系,犹如一个短暂的试用期,其工作状态一目了然;(3)开放性:情景模拟案例多样,内容生动,学生操作自由度高,伸缩性强,给学生施展才华提供一个灵活、自主、开阔的空间;(4)综合性:案例内容涉及学生的心身素质,专业技能,应急能力,应变能力,管理能力、创造力等,适合对学生应急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测试和评估;(5)创新性:本项目把情景模拟训练应用于大学生能力的开发研究,对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意义深远。
2.应用建议
目前,采用情景模拟训练开发大学生潜能的报道尚少。根据我们的实践,该方法对大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对培养学生成为有高度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的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心理与行为训练的有效方法。
与时俱进的知识经济社会要求高等院校不仅能高效率地传播知识、参与知识的创造活动、生产新的知识,而且还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知识应用于实践,使之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才能真正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
本文是针对大学毕业生高分低能、遇到突发事件束手无策的现象,探讨高等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加固新世纪人才工程。
五、推广实施
21世纪为人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激烈的竞争、多变的局势,正在加重着人们的心理承受力。在突如其来的事件面前,人们没有足够的应变能力,对处理事物和事物之间的矛盾没有经验和准备,以致造成重大的损失。通过对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高年级临床及护理本科学生中进行情景模拟实验研究,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应急能力、应变能力、管理能力的提高及综合心理素质的培养,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运用科学的方法,采集了一定的材料,精选适合大学生的应急案例,进行情景模拟训练,为推广情景模拟法提供了依据,对提高人们的心理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情景模拟法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培养学生的战略观念、决策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信息获取和能力、法律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等,使其成为具有高度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的新型人才。大学生是青年中的高文化层次群体,是先进生产力的后备军。他们对新事物反应敏感,希望得到良好的训练,渴望自己的能力与时俱进,高等教育必须寻求有效的方法满足其需要。情景模拟法对培养大学生应急能力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应在高校中广泛推广。
附件:情景模拟事件或案例举例
事件与案例(一)
2003年初,我国广东省收治病例无明显原因发热男患,体温38~40度,持续一周不退,血象、白细胞不高,其他辅助科室检查无明显异常,肺部呈轻度炎性变。周末,其病房的护士先后三人出现类似病情,相继住院,其间又收一名同样病情的男患住院,于第三天抢救无效死亡。此时又有两名经治医生也患上同样疾病,患病的医护人员中一名护士医治无效死亡。
思考:如果你是该科医护人员,你对此病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你将迅速地采取什么措施?设计应对此突发性事件的医疗护理方案;预测此突发性事件的后果。
事件与案例(二)
2004年末,海啸突袭了东南亚沿海一带,海潮退去后,曾被海水吞没的陆地和沙滩上遍地都是完尸或残缺不全的尸体。众多居民丧失亲人、悲痛欲绝。当地的经济财产损失惨重,严重扰乱了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
思考:
如果你是被派去援助的医护人员,你到达当地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你将迅速采取什么措施?设计什么样的方案应对此突发事件?预测此事件的后果。
在某大医院产科住院的一位待产妇,现为38周高危妊娠。三年前因服烈性药自杀未遂烧毁食道后而安装“人造食道”,饮食方式须将自己咀嚼后的食物和水人工(自理)送进“食道”,每次进食必须面向墙壁或旮旯在躲避他人的视线中进行,否则拒食。
思考:如果你是该科医护人员,请设计最佳应对方案。
事件与案例(三)
患者,男,29岁,认同自己是女性,坚信自己的性别是上帝的错误。两年来辗转于各大医院,要求通过手术改变自己的性别。某医院外科为其进行变性手术,术前由患者本人签字:“自愿接受变性手术,永不反悔”。手术刚结束,该患者大闹手术室,高喊要大夫、护士还他的生殖器。
思考:如果你是该科医护人员,请提出应对方案。
事件与案例(四)
2002年春,黑龙江省某县级市一中学发生一起全校学生因头痛、呕吐、发热、精神恍惚集体住院事件,学生越多的大病房其症状越严重,经辅助科室检查化验无明显的病因学依据。
思考:如果你是医学心理学医生,你对此突发性事件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你将迅速地采取什么措施?设计应对此突发事件的方案;预测此事件的后果。
评分标准:每项成绩80~100分为优秀;70~79分为良好;60~69分为较好;低于60分为一般。对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模拟操作评分。
考务人员需掌握以下相关知识:
1.第一类传染性疾病――非典型性肺炎
2.特大自然灾害――海啸
3.心理障碍
4.性别认同障碍
5.注射了过期乙脑疫苗的后果
参考文献: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1版.
〔2〕岳文浩.现代行为医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版.
〔3〕李心天.医学心理学.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1版.
〔4〕杜文东.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护理大学毕业生论文范文4
[关键词]地方医学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雷迅(1956-),男,湖南长沙人,桂林医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医学教育、耳鼻喉科学;蓝秀华(1970-),女,广西灵山人,桂林医学院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原理、高等医学教育。(广西桂林541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资助项目“基于北部湾经济区建设背景下的地方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0JGZ025)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0-0096-02
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高等教育要改革人才培养体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又发出《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这标志着国家重点推动的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所有地方高校都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就如总理指出的一样,“我国教育还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①。总理指出的“不适应”实质上是人才培养不适应,特别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不适应。当前以本科教育为主的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其基础理论和研究能力不如研究型大学,动手能力、操作技能又不如高职高专院校。这也是近些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主要原因。
人才培养,对教学型院校来说,实质上就是正确处理好专业教育与基础教育、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教与学、个性发展与统一要求的关系。具体来说,就是要深入到教育教学过程中,研究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的关系。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等方面进行创新,探究“教什么”“如何教”和“学什么”“如何学”的问题。
当前学界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什么是“人才培养模式”?1998年,教育部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中对“人才培养模式”给出了这样的定义:“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地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黄国勋在《地方综合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整体改革研究》一书中从操作层面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界定:“人才培养模式从操作层面来说,是指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包括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人才的特征,集中体现了高等教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②龚怡祖在其专著《论人才培养模式》中将“人才培养模式”界定为:“在一定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含培养规格)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某种标准构造式样和运行方式,它们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定的风格或特征,具有明显的系统性和示范性。”③笔者认为,人才培养模式实质上就是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目标、办学定位和办学传统,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设置课程体系、选择知识传授的内容和传授方法、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为学生构建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一种培养体系。
地方教学型高校,立足的是地方,培养的是满足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种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传统的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有所不同,是一种以专业知识、专业素养、专业技能和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专业教育。在拥有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注重的是专业技能的掌握,对学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训练,使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因此,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过程中,重视能力的培养、专业技能的掌握就是其应有之义,具体落实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以及培养目标如何实现上。
二、地方医学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多数高校的人才培养还沿用五六十年代的模式,并没有太大的改观。课程设置守旧,教学内容没及时更新、教学方法停滞不前;教师上课满堂灌,“教书不授人以渔、育人不育心”,管理考评呆板,缺乏创新;有好些高校甚至连自己属于哪一类型的高校都没搞清,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相脱节,高校缺乏创新人才培养的氛围。
当前,许多企业对大学毕业生都存在一种看法,他们认为毕业生的专业技能不足,动手能力差,对工作的适应期较长。④而毕业生对高校的培养方式也颇有微词,认为在校学习期间理论课程设置太多太重,而实验实践课时偏少,实习实践教育内容与未来职业的关联度不大。对于一些高校来说,现在所处的境地也颇为尴尬。“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瞄准国家的重大需求,积极扮演国家‘创新主体’的角色;特色鲜明的地方性大学,瞄准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努力成为地方经济的‘智囊团’和‘孵化器’。介于二者之间的大学,上不着‘天’,下不着‘地’。跟着‘国家队’跑,明显‘马力’不足,力不从心;与‘地方军’同行,又怕失去发展机会,于心不忍。”⑤地方教学型高校,处于两难选择境地。
对于地方医学院校来说,其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一方面,由于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高等教育进行了全方位的大调整,医学院校从综合性大学分离出来独立设置。另一方面,在教学上受“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强调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忽视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的发展。再加上,一直以来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级专门人才”,只重视专业教育,忽视通识教育,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人文学科知识相对薄弱,对医学生职后发展不利。因此,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不断推进、医学院校管理体制和办学条件日益多样化、医学人才成长呈个性化倾向的大环境下,变革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医疗卫生人才,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三、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桂林医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是一所拥有七十多年办学历史的省属医科院校。近些年来,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和全球化的挑战,面对高等医学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学校围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医疗卫生人才目标,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厘清办学理念,明确办学定位
理念(Ideal),简单来说就是理想和信念。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对为什么办学、如何办学和怎么样办好学等问题的理性思考,是学校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价值的集中体现。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但不同学校其办学理念是不一样的。我校经过七十多年的发展,广大师生员工始终关注医学科学的发展、关心医学教育、关注广大民众的疾苦,执著追求,共同铸就了“弘德善医”的办学精神。
“弘德”强调的是大学教育中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体现的是大学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弘扬和传承,引领大学人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道德理想和奋斗目标。因为大学是研究和传授科学的殿堂,是教育新人成长的世界,是个体之间富有生命的交往,是学术勃发的世界。⑥“善医”即精炼医术,善为仁医,实现解除人类疾病之痛苦,助人类健康之完美。“弘德善医”实质上就是医学人把研究医学科学发展规律、钻研医疗技术、为人类解除疾病痛苦作为自己不懈追求的理想目标。它将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奉献给人类社会,将个人的成才抱负融入广大民众的福祉之中。“弘德善医”的办学精神,是广大师生的理想追求和精神支柱,折射出教师自身的修养和思想境界,昭示着学校服务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和人类健康的神圣职责。
现代大学是传承人类文明、传递文化、培养人才、创造知识的主阵地。大学,与所有类型的研究机构不同,它原则上是真理、人的本质、人类、人的形成的历史等问题应该独立、无条件被提出的地方。⑦医学院校培养的是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具有医学思维和精湛医疗技术的专门人才。近些年来,学校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将学校的办学类型和办学目标定位为以本科教育为主、逐步扩大研究生教育的教学型医科大学,为地方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培养应用型医疗卫生人才。
(二)秉承传统,锐意改革,培养应用型医学人才
1.优化完善人才培养方案。2000年学校试行学分制和选修课制;2001年压缩专业必修课课时,增加公共基础课题和实验实践教学课时;2004年采用模块化教学,将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等四大模块,构建新型课程教学体系;降低理论课学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丰富选修课体系,使必修课和限定选修课理论与实践课时比达1∶0.7。
2010年,为适应高等医学教育发展及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我校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订。这次修订的主要特点是:进一步明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构建课程教学体系,并切实在教育教学组织中落实人才培养目标。如生物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有医药背景、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生物技术实用型人才。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包括医药学背景课程(如“药理学”“临床医学概要”等)、专业基础课程(如“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等)、专业主干课程(如“基因工程”“微生物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等)的贯通式系列课程教学体系,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加深专业的理解。
2.整合教学内容,推进教学方法改革。任何改革都要落实到课程教学上,课程教学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及学科的发展,我校对部分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和调整。如在基础医学课程方面,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的实验内容整合为“机能学综合实验”;生物技术专业将“生物技术各论”拓展为“基因工程”“微生物工程”“酶工程”和“细胞工程”四大工程课程;药学专业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等课程的实验内容整合为“基础化学实验”,将“药物化学”“有机合成”“药物制剂”和“天然药物化学”等课程的实验内容整合为“药物制备技术”。
同时,积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倡导在课程教学中使用启发式、讨论式和角色互换等教学方法,突出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等基础知识的讲解和临床思维、循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如临床医学专业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采取“问题引导式”“模拟临床式”“以症状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成效显著。
3.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引导学生学思结合。首先,更新师生的考试观念。课程考核并不是学习的目的,而是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增强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在进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前,教师要明确考试的功能,认识到进行改革的必要性,形成科学的考试观。进而对学生进行宣传和介绍,使学生了解新的考核方式与以往的不同,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注意知识的积累和掌握,学会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和思考。其次,调整课程考核成绩构成,增加平时考核环节。调整课程考核成绩的构成,降低期末考试成绩所占的比例,加大平时各类考核成绩的比例,如期末考试占50%,平时考核占50%。平时考核包括写小论文、读书笔记、学科发展动向综述、小型实验设计、随堂提问、小组讨论、实践技能考核等。再次,对期末考试的内容及题型进行改革。在题型设计上,减少客观题的比重,增加主观题的比重。除传统的选择、填空、简答、问答等题型外,增加案例分析、病例讨论等开放性、综合性试题。在考试内容上,除对教材上的“三基”内容知识进行考核外,加入本学科领域最新进展、最前沿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的考核内容。
4.以医学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实验室是高校进行实践教学、专业技能训练以及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实验教学在培养医学生的全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⑧在培养应用型医学人才的目标下,学校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实验教学体系。一方面,组建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生物技术、护理学和大学外语等六大实验教学中心,构筑开放式实践教学大平台。另一方面,改革原有的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形成了适应开放式教学需要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⑨另外,对各实验室进行全天候开放,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逐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学校成立了学校教学质量监控委员会,负责对全校教学质量监控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调控和处理;组建校级督导专家组,并深入课堂听课督导,同时对各院系的教学工作进行检查、指导、督促和反馈。各院系成立院系教学质量监控小组和教学督导组,负责具体落实学校教学管理方案,执行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对院系教学工作全过程进行指导、督促、评价和反馈。这样形成了一个包括教学督导、教学检查、听课、教学信息员、各项评估等教学质量监控和信息收集的、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地方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路径可以有多种选择,只要选定好自己的办学类型和办学定位,在继承自身的优良传统和办学特色的基础上,加强内涵建设和各项教育教学改革,定会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取得不俗的成绩。
[注释]
①.教育大计教师为本[N].中国教育报,2009-10-12.
②叶茂林,肖念.中国高等教育热点问题述评[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27.
③龚怡祖.论大学人才培养模式[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53.
④李轶芳.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0(7):27.
⑤李志义.让教育回归本然[J].中国大学教学,2010(2):7.
⑥(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