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工作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进博会工作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进博会工作方案

进博会工作方案范文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上海世博会期间交通运输安全、有序运行为目标,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按照省交通运输厅有关上海世博会安保工作总体部署以及国家反恐工作要求,并结合我市交通运输实际,建立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机制,明确任务,突出重点,标本兼治,为上海世博会的顺利召开和有序运行提供安全、文明、畅通的交通环境。

二、目标任务

构建保障上海世博会期间我市道路、水路运输安全工作机制,做好对我市道路、水路运输企业、车辆(船舶)、驾驶员(船员)以及公路、桥梁、港口、航道、客运站场等重要交通基础设施的管控和安全防范工作,通过加大行政执法、源头管控、资金投入、技术支撑、宣传教育和部门联动工作力度,努力消除我市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存在的事故隐患和薄弱环节,确保上海世博会期间我市道路、水路运输规范有序,公路、水路、港口、航道等主要交通基础设施畅通完好。

我市交通运输主要管控范围是:

(一)道路运输:对经营线路有一端在上海辖区的道路客运企业营运车辆、驾驶员以及运行所经的汽车客运站;往来于上海的道路货运企业、危险品运输车辆、驾驶员(含押运员)以及运行所经的货运站(场);

(二)水路运输:进出上海水域的船舶(含散装液体危险品船)、人员以及运行所经的港口、航道、码头;

(三)交通基础设施:主干公路、桥梁、港口、航道等。

三、任务分工

全市交通各部门要迅速建立本地区的道路、水路运输安保工作机制,做好安全源头检查和管控工作。

(一)运管部门要强化源头监管,落实运输企业安全主体责任。一是加强对运输企业的安全监管,督促运输企业完善车辆和驾驶员安全监管制度,严格执行上海世博会期间进沪车辆通行特别规定,对不符合安全相关条件的要责令限期整改,拒不整改或整改后依旧不合格的,依法取消其经营资格;二是加强对客运车辆、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和驾驶员的安全监管,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三是进沪客运车辆必须为中高级客车,道路危险品运输车辆必须装备GPS监控设备,车辆营运信息应当实现与上海市交通运输部门的及时交换;四是加强对驾驶员、从业人员的资质管理以及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五是强化客运站安全检查,落实“三不进站,五不出站”的安全职责;六是健全和完善客(货)运站、危险品运输等安全保障机制以及安全应急预案。

(二)公路管理部门要强化公路基础设施养护管理,确保公路完好畅通。一是要结合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求,重点对进出上海的主干公路以及相关大桥进行检查,并加强巡查和监管,确保公路及其设施处于良好技术状态;二是进一步完善公路交通标志体系,特别要完善入沪分流、绕行、限行措施所增设的相关标志的指路标志体系工作;三是合理安排施工工期,对于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应尽可能在世博会召开之前完成;四是加大公路在建项目的安全督查力度,杜绝各类施工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五是加强对车辆超限超载的管理力度;六是落实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三)海事部门要负责管辖水域船舶的航行、停泊和作业的水上交通安保工作,按照“远端控制、进入核查、突出重点、重在防范”的原则对船舶实行管控。一是负责组织、实施、监控辖区水域交通管制措施,协调落实船舶安检临时待泊锚地;二是负责辖区拟靠泊上海或拟在黄浦江水域航行、停泊和作业的船舶信息、船舶适航性检查信息收集、登记、备案、报送工作;三是按照上海世博会水上安保工作要求,督促水上企业对所有进沪水域危险品船舶配备安装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和甚高频电台(VHF),危险品运输船舶强制安装GPS系统,并严格遵守上海世博会水上安保有关船舶通行规定;四是组织开展辖区“三无船舶”的专项整治,加大危险品运输船舶的监督检查力度;五是按照职责分工,协同公安等部门加强船舶人员背景检查;六是进一步完善水上安保应急预案,做好职责范围内的水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的组织指挥工作。

(四)港口部门要负责做好辖区港口的保安和检查工作。一是要加强对重点单位、始发港(含途径)船舶、货物以及重要部位的安全防范和检查工作;二是建立和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协助相关部门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五)航道部门要负责世博会期间入沪航道的安全畅通,一是要加强对辖区内航道设施的安全检查力度,确保航道设施处于安全完好状态;二是协助和配合海事以及公安等部门对过往船舶的监督检查工作,及时通报信息;三是建立和完善航道保畅通应急预案,并及时处置突发事件。

(六)公共突发事件的处置以及防恐安保工作,按照《*市交通局上海世博会道路、水路运输安全保障应急预案》任务分工落实(详见《安保应急预案》)。

四、时间安排

上海世博会自5月1日开始至10月31日结束,根据省交通运输厅统一部署,上海世博会交通运输安保工作自2009年9月开始至2010年12月结束。我市上海世博会道路、水路运输安全保障工作共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实施准备阶段,时间为2009年12月1日至2010年1月31日。

建立我市上海世博会道路、水路运输安全保障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案;组织开展对道路、水路运输企业、车辆(船舶)、驾驶员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的全面调查摸底;做好与上海等部门的对口对接工作,并建立协调工作机制;完成前期运输车辆GPS、船舶AIS、VHF、GPS通信设备安装、监控平台、信息交换系统以及公路交通标志设置等技术验证工作;同时,完成道路、水路、港口、航道等各种安保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试运行阶段,时间为2010年2月1日至4月14日。

按照江苏世博会道路、水路运输安保工作协调配合机制以及工作措施进行试运行,查找安全隐患,完善工作机制和措施。市局通过公共交换平台实现道路客运、危险品运输车辆信息与省交通运输厅联网联控。海事部门运输船舶通信设备及数据信息与上海实现交换,公路部门完成交通标志体系建设。2010年4月1日至4月14日为各部门自查、完善和督查阶段,全市交通运输安保工作进入临战状态。

第三阶段:运行阶段,时间为2010年4月15日至11月15日。

全面实施我市上海世博会道路、水路安全保障工作措施以及协调配合机制。

第四阶段:总结评比阶段,时间为2010年11月16日至12月31日。

全面总结我市世博会交通运输安全保障工作机制的成功经验,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做好我市上海世博会道路、水路运输安全保障工作,市局成立“*市交通局上海世博会道路、水路运输安全保障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工作小组办公室名单附后),工作组办公室设在市运管处。各辖市区交通局要相应成立本地区上海世博会道路、水路运输安全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必要时可抽调专门人员负责此项工作。

(二)加强协调配合

全市交通主管部门要在世博会安保工作总体框架下,加强与所在地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需要市局解决的重大事项要及时报告。市局工作组要建立通信联络机制和信息报告制度,全市交通主管部门要和有关部门建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加强信息沟通,注意形成合力。工作组办公室成员要保持通信畅通,保证在发生各类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反应,采取有效措施处置。

(三)开展安保宣传

全市交通主管部门要采取各种形式宣传世博会安保工作,要在公路沿线、客(货)运站、港口、码头等场所,通过悬挂横幅、摆放展板、播放宣传片等形式,广泛宣传交通安全注意事项、乘车常识、反恐、应急知识以及世博会的有关规定,及时预告交通管制、绕行等管控措施,让交通运输安保工作深入到每一个道路、水路运输企业、车辆、船舶和人员。

(四)落实经费保障

世博会安保工作中涉及的交通运输及基础设施改造、危险品车辆运输、客运车辆监控平台建设、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甚高频电台(VHF)、GPS终端安装、客运车辆视频监控系统装配、客运站安检设备配备等,全市交通主管部门要积极向所在地政府争取资金支持,要加强安保体系建设,提升管理手段,引导企业加大安全投入,为世博会安保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保障。

六、工作要求

进博会工作方案范文2

20__年春运从1月30日开始至3月10日结束,为期40天。为确保春运期间广大旅客和生产、生活等重要物资运输安全、便捷、优质、有序进行,让人民群众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欢度新春佳节,根据省运管局、市交通局春运工作部署,现就做好我市20__年道路春运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春运工作圆满完成

春运工作事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好春运工作,对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各所及各道路客货运输企业要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省运管局、市交通局有关工作部署,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安全优质、平稳有序、客货兼顾”的总体要求,以安全生产为核心、运输保障为重点、优质服务为主题,切实加强春运工作的组织领导,要成立由主要领导同志负责的春运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门工作机构,全面负责本地区(单位)春运工作的组织、指挥、协调和督察,以务实的工作态度、高效的工作作风,科学分析20__年春运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落实安全监管、运输组织、应急保障等措施,确保春运任务圆满完成。

为加强对全市道路春运工作的组织领导,市运管处成立由吴葆春任组长,唐彦平、高立群、张晓文任副组长的道路春运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名单见附件1),在市交通局春运领导小组指挥下,具体负责全市道路春运工作组织和领导。各运管所春运领导小组成员名单要及时报市处春运办。

二、精心做好准备,科学有效保障春运

20__年是我国经济形势总体回升转好的一年,春节期间,在外务工返乡和外出探亲、旅游的客流量增多,对我市道路春运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据分析,20__年道路春运具有五个特点:客流量将保持高位增长,重点地区运输压力较大,中短途运输任务繁重,城市公共交通保障艰巨,运输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各运管所和各运输企业务必要高度重视,精心准备,认真做好各项措施的落实。

1、各运管所和各运输企业要及时组织召开春运工作动员大会,认真贯彻省运管局、市交通局有关春运工作要求,全面部署本地区(单位)的春运各项工作。要教育运管人员、企业经营者、驾驶员、站务员等增强服务意识、安全意识、责任意识,以饱满的精神,扎实的工作,优良的服务,全力以赴做好春运工作。

2、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做好本地区的客流调查和预测分析,根据旅客的流量、流向、流时,制订周密的运输方案,提前与外省、外市合作企业签订加班、包车协议,及时调整班次密度,配备充足的运力。要对重点客源地区进行认真调查,有针对性的做出运力部署安排,满足旅客出行需求;要认真梳理农村客运班车通达和城乡客运一体化班车运营情况,充分发挥城乡客运网络的作用,满足广大农民群众节日期间返乡团聚、赶集购物、探亲访友的需要。

3、运输企业要对所有参加春运的车辆、场站及消防救生等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维护,确保车辆技术状况良好,安全防护设施完好、各类应急物品齐备。各运管所要对企业安全检查结果进行核查,凡不合格的车辆要收回营运牌证,杜绝技术性能不合格、安全无保障的车辆参加春运。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场站要责令整改到位。

4、根据省局《关于做好上海世博会道路运输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20__年2月1日至4月14日为部确定的世博会道路运输安全保障工作试运行阶段,与春运在时间上重合。各运管所在做好春运各项工作的同时,要严格按照上海世博会道路运输安全保障工作方案组织试运行,督促有关运输企业加强对进沪危险品运输车辆和班线、旅游客运车辆的管理,及时上报进沪车辆运行情况。并根据试运行情况查找问题,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和措施,为正式运行做好准备。

三、加强安全管理,确保道路运输安全

春运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各相关企业要严格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把保障运输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落实各项措施。

1、强化安全责任意识。运输企业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管理,驾驶人员必须持有相应类别的从业资格证,长途客车必须按规定配备双班驾驶员,实行驾驶员限时休息监督制度,严禁超速行驶和疲劳驾驶。要充分利用已建立的gps监控平台,落实监控措施,加强安全行车的动态监管。

2、认真落实安全驾驶本文来源:文秘站 监督卡制度。进一步扩大长途客运车辆安全行驶的监督范围,所有旅游客车及营运距离在200公里以上的长途客运车辆,必须按照省局有关文件要求在车厢醒目位置悬挂《安全驾驶监督卡》,自觉接受旅客监督。

3、强化汽车客运站安全源头管理。各客运站要严格执行“三不进站、五不出站”制度,层层落实责任,谁签字、谁负责。要完善必要的

检测手段,按要求对客运车辆的安全技术性能进行例检。要切实加强易燃、易爆危险品查堵工作,落实专门人员,对旅客托运和随身携带的行包进行认真检查。二级以上客运站要按照省局要求,实行封闭式管理,做到人车分流;要确保行包安全检查设备正常使用,和vpn视频联网设备运行正常。

4、加强包车、旅游客运安全管理。包车、旅游客运企业要严格执行车辆例行安全检查制度,建立检查记录,坚持谁检查,谁负责,对检查完好的车辆开具《车辆安检合格通知单》,在异地发车时,包车企业可委托当地汽车站、机动车维修检测企业进行安全例检。未经检查或检查不合格的车辆不得承担营运任务。车籍地运管机构要加强对本地包车、旅游客运企业的督促检查,把包车安全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5、严厉打击客车超载行为。对因客运站超售和超检客票造成车辆超载的,各运管所要对相关客运站依法严处。对累计2次超员或1次超员50%以上的经营者,车属单位要严肃处理,直至取消其班线(承包)经营资格。对20__年度发生严重超载的车辆,要重点监控,加强预防教育工作,若有再犯从严处罚。

6、加强农村客运安全管理。要协调、配合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农村客运的安全管理,做好安全宣传,落实安全措施 。已建成的农村客运站、招呼站应张贴安全标语、安全宣传画和投诉举报电话,发挥农村客运站的“宣传站”作用,督促农村客运经营者守法经营、严禁超载,保证农民出行安全。

7、切实落实应对恶劣天气应急措施。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根据气候情况,及时做好防寒、防冻、防滑、防雾、防雨雪、大风等季节性恶劣气候下的安全预防工作。客运车辆和客运站要配好必要设备、用品,做好车辆行驶中和站内滞留旅客防寒、防冻、防滑等安全预防工作。遇有恶劣天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并将受影响需要调整的客运班次及时向公众。在客流高峰和恶劣气候时段,运管人员必须坚守一线,加强现场管理和服务。

四、加强运输组织,确保春运有序进行

1、加强运输调度指挥。班线客运企业要充分利用gps,完善发车时间预报工作,合理调度,保证班车的正班正点。对因特殊情况不能正点发车的班次要停止售票,尽快调整运力,并及时班车运行信息,做好旅客疏导、解释或免费退票工作,尽量缩短旅客等车时间。杜绝预售不能保证发车时间的班车车票。

2、加强与铁路运输的衔接工作。各运管所要争取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组织客运企业在火车站等客源集中的地区,公布各客运站班线时刻信息,设立临时汽车客运站点,最大限度方便旅客转乘;对于无法设立临时汽车客运站点的,尽可能做好衔接工作,以方便旅客中转换乘,及时疏送旅客。

3、做好进出广东春运工作。根据交通运输部规定,春运期间进出广东的省际加班车和包车,必须持新制的《进出广东春运证》运行,平时使用的省际包车客运标志牌、省际临时客运标志牌无效。《进出广东春运证》由省局按交通运输部规定的统一式样印制、发放。进出广东的加班车或包车客运企业,应当具备省际包车客运资格,或具备省际班车客运资格且车辆数符合从事一、二类班线客运的条件。进出广东的单程去程包车回程配客时,可不到当地运管机构进行备案。

4、加强客运加班、包车管理。春运期间,从事省际加班、包车的客运经营者,应取得二类及以上班线经营资格,其中从事800公里及以上省际加班、包车的,必须取得一类班线的经营资格;从事省内市际加班、包车的,应取得三类及以上班线经营资格。经市运管处审核同意,持有省运管局核发的旅游线路牌的旅游客运车辆,可以安排从事春运期间的加班、包车业务。

需要增加班次的线路,应优先安排已在该线路上营运且符合条件的客运企业车辆加班,并与对方共营单位(或车站)签订加班协议,签发相应的临时线路牌;我省包车必须使用包车预约书和包车票,同时按经营资格,签发相应的包车线路牌。临时线路牌最长有效期可为整个春运期间;包车线路牌有效期为往返一个车(班)次。包车合同必须由企业与用车方签订,严禁承包、挂靠车主私自承揽包车业务。

5、加强线路牌的管理。市运管处和客运企业均要建立线路牌发放台账,严格领销制度,谁审批、谁发放、谁负责,落实责任制。省际班线的临时、包车牌和二级及以上客运企业春运期间临时、包车牌由市运管处统一核发。各单位在安排加班、包车运输时,必须确保正班车的正常运行,对擅自脱班的,应按照有关法规、规章,予以处罚。对春运期间违反规定核发、使用、倒买、倒卖临时、包车线路牌的单位和个人,一经发现查实,将予以通报,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五、加强应急管理,切实提高保障能力

1、提前做好应急运力准备工作。各运管所要按照《安徽省道路运输保障应急预案》和省局有关加强应急管理工作要求,做好春运应急运力储备。应急运力优先安排公车、旅游车和安装使用gps的车辆。同时,道路客运企业应做好

节后客流预测,通过采取与外省对开企业签订协议等措施,提前做好节后客流高峰疏运准备工作。

2、规范应急运力的调用。坚持“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遵循“提高应急效率,减少应急成本”的原则,合理调配应急运力。当出现应急状态时,车站先负责疏运运力调集;车站解决不了,由所属企业负责调集;企业解决有困难的,由当地运管机构调用本辖区的应急运力;当地应急运力不足时可申请上一级运管机构支援。县级运管机构负责本县范围内应急运力调用;市运管处负责本市及辖区内应急运力调用。

3、加强协作,建立对口支援机制。为应对春运期间可能出现的突发客流,及时、有效地缓解运输压力,各运管机构、客运企业要根据当地旅客主要流向,加强与旅客流向地的运管机构、客运企业协作,建立对口支援机制,由运力相对宽松的地区对口支援运力紧张地区,科学调配运力,确保旅客不滞留。

4、制定非营运车辆调用方案。各运管所要对当地企事业单位(包括大专院校)的非营运客车进行摸底调查、备案,制定非营运车辆调用方案。在应急运力不足时,可有组织地抽调部分单位的非营运客车,参加省内中短途客运。参加春运应急支援任务的非营运客车,必须保证技术状况良好,达到二级及以上技术等级,并持当地县级以上运管机构出具的证明(式样见附件2);驾驶员必须具有有效的大客车驾驶证件,安全驾驶大客车5年以上,年龄在55岁以下,并事先对驾驶人员进行必要的运输安全和客运业务培训;必须为旅客投保承运人责任险。

5、努力做好应急运输的服务工作。各汽车客运站要组织好应急支援车辆的安排和优先售票配客等事项,对运管机构组织的应急运输支援车辆,起讫点客运站应免收站务费用。沿途运管机构不得随意检查车辆,确保应急支援车辆快速通行。

6、积极做好应急运输保障和救援工作。要加强对道路货运市场的监测,严格按照《安徽省道路运输保障应急预案》及有关应急工作要求,加强应急管理,确保煤电油和肉、禽、菜、果等人民生产、生活及节日重要物资运输。严重雨雪冰冻灾害时,运输企业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积极投身到道路上滞留旅客、车辆的救援工作中,尽其所能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六、积极开展“微笑服务、温馨交通”活动,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各运管所和运输企业,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工作思路,深化活动内涵,切实解决“服务意识

差、服务形象差、服务能力差”等一批群众不满意的突出问题,并不断总结经验,将“微笑服务,温馨交通”文明创建活动引向深入,把服务贯穿到春运工作的各个环节,树立道路运输和谐、文明的良好形象。

1、运管机构和运输服务企业要充分发挥本单位门户网站的作用,并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及时客运站班次、班线运行情况和天气、公路通行信息,努力扩大服务信息的宣传面,为旅客制订合理的出行计划提供方便。

2、客运企业要深入厂矿企业、大专院校、建设工地、主要乡镇等旅客和务工人员集中地,主动开展团体票预订和包车业务,并采取增设售票点、上门售票、网上订票等措施,为旅客购票提供便利条件。客运站要多设售票窗口、延长售票时间,做好售票服务工作,科学 合理地安排票务预售工作,预售票要充分考虑运输能力。

3、运输企业要加强对司乘人员、站务人员的教育、监督和管理,大力推行“瑞青工作法”,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对老幼病残孕等有困难的旅客,要进行重点服务、照顾。坚决杜绝车站等工作人员粗暴待客、甚至打骂旅客事件的发生。

4、客运站和客运车辆要按规定配齐服务设施,推行规范化服务,保持站容站貌、车容车貌整洁卫生,定期换洗坐(卧)具,保证空调开放和开水供应,方便旅客保暖和饮食需要,为旅客提供良好的旅行环境。对夜晚有旅客滞留的客运站,要开放候车室,妥善解决旅客的吃喝保暖问题,保证旅客不饿着、不冻着。各出租汽车公司要督促驾驶员严格执行相关规定,树立乘客至上、文明服务的意识,做到着装整洁、举止文明、礼貌待客。

进博会工作方案范文3

一、2017年工作总结

(一)全面推进创新创业,着力打造创新驱动发新新引擎。一是积极推进双创工作,营造创新发展大环境。结合区情,研究制定了《XX区推进众创空间载体建设五年规划暨行动计划(2017-2021)》,明确了“到2021年建成30个总计139万平米众创空间载体,培育科技型小微企业达到1000家以上,聚集和服务创客1万人以上”的五年规划,已经区委常委会讨论通过并印发执行;制定出台了《XX区促进众创空间发展的若干政策》,从硬件建设、服务能力、投融资等多方面对创业者创新创业给予奖励支持;每月组织召开1次“逐梦XX”?创业行活动,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与辖区众创空间负责人、创业者代表及有关服务机构开展座谈活动,了解和掌握创业者的成功经验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组织区级相关部门配套提供政策支持,畅通创新创业通道。截止目前,全区累计建成众创空间载体14个,投入运营面积为24.47万平方米;入驻企业或团队392个,吸纳创业人员2411人;2017年新增企业和团队189个,新增就业人员1342人;获得专利158项,在孵企业获得融资320万元;辖区众创空间举办创业大讲堂、创新实践大赛、项目资本对接会、创业导师座谈会等各类创新创业活动累计143场次,参与人数达到1万余人次,在全区营造了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二是强化计划项目管理,持续培育科技创新主体。组织推荐辖区科技企业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帮助企业争取相关政策支持,截至目前,推荐辖区企业争取各级各类科技支持资金1057.53万元,其中:5家企业列入“2017年陕西省重大科技创新专项计划”,获得支持资金210万元;5家众创空间列入“XX市小微企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第一批计划项目”,获得支持资金570万元;27家企业列入“2017年XX市科技计划项目”,获得奖补资金320.91万元(其中:2家企业获得“社会发展引导计划项目”80万元;17家企业获得“高新技术企业奖补项目”165万元,8家企业获得“科技金融结合业务贷款贴息项目”75.91万元。)持续培育区级科技小巨人企业,严格按照区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程序,筛选评审本年度拟支持的科技企业小巨人项目,今年经专家评审等一系列严格程序考察筛选后,拟确定5个项目列入区级科技计划予以支持。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帮助企业积极申报市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目前已向市科技局推荐认定市级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13家,第二批高新技术企业22家,做好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的配套服务支持,今年拟对17家高新技术企业实施创新奖励补助。加强已列区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工作,委托第三方机构对2014年列项的15家区县小巨人项目进行项目验收,邀请区财政局进行全程监督。三是细化服务企业工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积极推进科技金融合作,与XX科技金融中心共同举办金融产品推介会3次,联合区金融办举办培训会2次,帮助企业了解科技金融政策,争取市级科技金融结合信贷业务贴息,今年我区拟对8家科技企业实施科技金融结合贷款贴息。加快完善科技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实时更新科技综合服务、知识产权、创新创业、科技金融等模块相关信息,进一步完善平台服务功能。四是深化知识产权工作,营造鼓励发明创造的法治氛围。制定出台了《XX区专利资助与奖励办法(试行)》,对专利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等进行奖励补助,拟定了《在商品流通领域开展企业专利保护制度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举办知识产权专题培训会1次,开展专利执法专项检查2次,检查并登记专利产品100余件,围绕“3.15”、“4.26”和XX青博会等大型活动,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活动4次,在大明宫XX购物广场设置知识产权宣传栏,定期投放知识产权宣传资料,形成长期、固定的知识产权宣传平台。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不断提升辖区群众科学文化素养。一是广泛开展主题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科学氛围。3月份组织了以“科技引领美好生活”为主题的XX区第二十五届“科技之春”宣传月大型宣传活动,9月份组织策划了以“创新驱动发展,科学破除愚昧”为主题的“全国科普日”系列科普宣传活动。全区30余个部门及各街办广泛参与,面向群众积极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绿色节能、环境保护、科技创新、法律法规、劳动者创业等方面的宣传培训活动,营造了浓郁的科普宣传氛围。二是不断丰富科普宣传载体,提升全民科学素养。投入10万余元资金,在全市率先建立了2个社区科普e站和4个社区科普信息化管理平台示范点,有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科普宣传,大大提升了社区科普智慧化、信息化管理和服务能力,解决了科学传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9月20日,XX区2017年社区科普大学分校第二学期开课暨社区科普e站、社区科普信息化管理平台示范点授牌仪式在电子城街办西京社区举行。举办了中国科协流动科技馆XX巡展活动,组织辖区20余所学校师生和1500余名机关干部、社区居民参加巡展体验活动,切身感受科学魅力。加强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管理,全年开展科普讲座、社区第二课堂活动等科普进社区活动380场次,让市民在家门口与丰富多彩的科普知识“零距离”接近。三是深入开展青少年科普工作,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组织开展了XX区第三十二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评选出212项优秀作品代表我区参加全市、省、国家级评选,获得市级奖共187项,其中一等奖33项;获得省级奖项32项,其中一等奖7项;区科协获得省、市优秀组织奖;有3个项目代表陕西省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织开展了机器人创客讲座、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等“创新创客校园科普行”系列活动。组织参加了第十七届陕西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市赛和省赛,承办了陕西省2017年"大手拉小手-弘扬科学精神"科技体育夏令营示范活动暨XX区青少年科技模型比赛。四是积极争取科普项目,着力打造科普工作示范社区。驾坡街办阳光社区、大XX街办翠华北路社区获得XX市社区科普益民计划项目实施单位,分别获得3万元资金扶持;XX社区获得2017年陕西省“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先进集体,获得6万元资金支持;我区获得2017年XX市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资金16万元,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市级项目资金7.2万元,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活动市级项目资金5万元。全年共计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40.2万元。

(三)完善防震减灾体系建设,不断增强辖区地震综合防御能力。一是全面部署,积极落实全市创建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工作任务。制定下发了《XX区落实XX市创建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及时跟进督促各成员单位扎实落实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二是加强地震监测预报,有效提升数据监测水平。认真做好台站运行管理和维护工作,与省、市地震局台网中心实时传递地震信息数据;制定了地震短临跟踪监测工作方案,及时更新全市防震减灾信息化管理系统数据;按时报送PDA灾情系统信息,认真做好东晁、绿叶园2个强震台看护工作。三是积极落实抗震设防要求,切实推进震害防御能力建设。规范防震减灾各项行政审批行为,制定办事指南,绘制办理流程图,扎实落实“最多跑一次”要求,目前区内新、改、扩建建设工程备案6项;新建了长安大学附属中学1所区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配备了必要的应急设备和宣传资料,指导205所社区、黄渠头社区积极申报市级防震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四是健全地震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应急综合处置能力。开展了XX区2017年度地震应急准备自查工作,强化应急日常准备工作管理;对区内2000?以上的应急疏散场所情况开展了调查统计,新建了205所社区Ⅲ类应急避难场所1处,与XX美术学院积极接洽拟建立1处Ⅱ类应急避难场所;联合区教育局、区红十字会在长安大学附属中学组织开展XX区中小学地震应急演练;举办了地震应急管理工作培训班,全区创建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街道群测群防人员、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和区地震应急现场工作队共50余人参加了培训。五是广泛开展宣传,不断提高群众防震减灾意识。充分利用“5.12”、“7.28”等时机,广泛利用社区科学大学、科普宣传栏、科普e站等宣传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防震减灾法》和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活动。九寨沟地震后,为了使辖区群众消除恐慌情绪,及时组织策划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等系列活动,有效增强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

二、2018年重点工作任务及措施

科技工作:

1、加快推进众创空间载体建设。落实各级扶持政策,跟踪美苑楼尚、大都荟等大型项目打造亮点,突出特色,以各街办、鱼化工业园、XX科技产业园、科技创新基地、小寨商圈为重点,摸清辖区闲置楼宇情况,推广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开展招商工作,规划建设一定数量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众创空间,打造众创空间载体。

2、加快补齐创新转化能力短板。按照《XX区落实“五新”战略任务加快补齐“十大短板”工作方案》要求,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围绕区级领导走访高校、院所、企业情况,抓好有关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等方面工作的对接,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加强与市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区金融办合作,搭建科技企业与金融单位的桥梁,解决企业融资需求。

3、积极培育创新主体。按照“分类划档,扶优助强”的原则,继续培育科技企业小巨人;广泛宣传《XX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继续做好政策、信息服务工作,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开展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促进辖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4、继续做好知识产权工作。积极落实《XX市专利资助管理办法》和《XX区专利资助与奖励办法(试行)》;结合“3.15”全国消费者权益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科技活动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活动,开展点面结合、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知识产权宣传活动;在商品流通领域选择1-2家企业开展流通领域保护专业试点工作;选择2-3家重点企业做好有针对性的特色专利服务,开展小巨人企业专利提升工作。

科协工作:

1、广泛组织科普宣传活动。积极策划组织“科技之春”宣传月、科普日、学术金秋等全区性重大科普活动,开展形式新颖、特色鲜明、氛围浓厚的科普宣传活动,全年深入社区开展科普宣传活动40场次,努力打造全区科普宣传品牌。

2、不断提升科普阵地水平。以创建科普示范社区为抓手,积极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打造1-2个省级和市级科普示范社区;加强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管理,新建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2个,全年开展社区科普讲座活动300场次。利用陕西自然博物馆科普宣传阵地组织参观体验活动,开展经常性科普宣传活动。

3、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科普宣传。继续做好科普中国V视快递落地应用工作,并向有条件的社区拓展延伸,扩大全区科普信息化网络化宣传覆盖面,选择有条件的社区新建2个社区科普e站和4个社区科普信息化平台,大力提升社区科普公共服务的精准度。

4、着力提升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创新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载体,举办我区第33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推进青少年主题科技实践活动,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大手拉小手科普知识进校园活动、青少年科普夏令营、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等活动。

防震减灾工作:

1、全面落实创建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工作任务。以积极推进创建工作为抓手,深入实施XX区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全面提升辖区地震综合防御能力。

2、切实增强震害防御能力。加强台站和台网运行管理和维护,强化震情监视,提高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科学性;创建1个市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和1个市级防震减灾标准化社区。

进博会工作方案范文4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紧紧围绕市委“落实年、推进年”活动要求,继续开展安全生产“百日竞赛、百日攻坚、百日冲刺”活动,以深化隐患排查治理为抓手,以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为重点,夯实安全基础,构建长效机制,努力减少一般事故,有效防范和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实现全镇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二、主要内容

(一)突出预防为主,着力抓好事故防范工作

1.完善事故防范制度。要围绕“上海世博会”和“平安”建设工作,早研究、早部署,做好重要时期、重点时段的事故防范工作。严格安全生产许可制度,认真把好安全生产准入关,认真把好建设项目设计审查、竣工验收关,督促生产经营单位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查制度。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管理,及时掌握全市重大危险源的分布情况,完善重大危险源档案。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救援演练。

2.深化重点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建立健全“专家查隐患”机制,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完善“政府搞督查,部门抓监管、专家查隐患、企业抓整改”的安全生产整治模式。深化安全生产“大宣教、大排查、大整治”行动,确保排查单位全覆盖,一般隐患整改率达到%,重大隐患整治和监控率达到%;继续深化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矿山、消防、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爆物品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隐患治理工作。突出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段、临水临崖高落差路段重大隐患,深入开展以人员密集场所、出租房、“三合一”等生产经营场所为重点的消防安全整治,防范较大以上事故的发生。

3.强化隐患整治措施。落实隐患治理主体责任,对排查出来的隐患必须加强督促,认真落实整改措施,对能整改的隐患要及时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做到定时间、定人员和定资金。

(二)突出行政执法,继续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

1.加大执法力度。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管方面要严厉打击无照营运、违法载客、超限等违法行为;公安交警部门要严肃查处酒后驾驶、无证驾驶、超速、超载等交通违法行为;工矿商贸安全生产监管方面要严厉打击无证或证照不全进行生产经营的非法违法行为;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以中小企业、高危行业企业、发生过事故和存在重大隐患的生产经营单位为重点,严厉查处未经安全许可擅自生产经营、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隐患排查治理不深入等违法行为;公安消防部门要以人员密集场所为重点,严厉查处消防违法行为。

2.建立健全联合执法机制。镇安监、公安、经贸、建设、消防、监察等部门要继续实行联合执法,增强执法合力,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行为。对无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要坚决取缔;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要停产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安全条件的,要依法关闭。坚持“四不放过”原则,严格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行政处罚、事故查处及责任追究等执法程序和制度,健全执法协调机制,依法从严查处事故,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3.规范执法行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本行业实际情况,完善机制,采取有力措施,规范执法行为。创新机制,进一步完善执法监督机制。建立执法回访制度,通过事后回访的形式,对事故处理、行政处罚、行政许可和行政监督过程中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规范性进行监督;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信息平台,将有关执法信息公开,主动接受监督。

(三)突出落实主体责任,严格行政问责制度

1.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监督检查,按照《安全生产法》和《省安全生产条例》的规定,采取经济、行政、法律等多种手段,督促企业主要负责人加大安全投入,加强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建设和人员配备,加强日常安全管理,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企业“黑名单”制度,将发生较大以上事故的企业列入“黑名单”,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促进企业建立起安全生产诚信机制。抓好员工安全教育与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和提高素质,培养业主与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安全效益观、安全业绩观、安全荣誉观。

2.严格落实部门安全监管职责。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以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考核为抓手,严格通报和考核奖惩制度,对安全生产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严格落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规定》,认真执行《市安全生产工作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行)》。加强日常监管,把监管工作落实到生产经营的每一个领域和环节。坚持关口前移,加强对事故多发易发的重点行业领域和重点企业的安全监管。市安委办要加强对市相关部门的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督促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

(四)加强宣传教育,着力提高各类人员的安全素质

1.深化安全教育培训。全面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特别是要加强对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继续分批次、分行业组织开展培训,特别是要强化对企业主的安全教育培训,使其具备承担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意识和能力。年持证培训人数要达到人以上。

2.强化安全宣传工作。继续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和“杯”竞赛活动,加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工作部署、典型经验等的宣传工作。通过各种有效载体,大力推进安全生产知识“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学校、进家庭”。开展经常性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事故防范和逃生能力。

(五)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不断提高安全保障水平

1.健全安全生产基层机构网络。要积极推进基层安全生产监管网络建设,加强村安全生产工作。对基层安全生产监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保障、安全监管、基层基础工作等方面措施的落实情况,要加强监督检查。

2.加大安全投入。抓好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制度的落实。要进一步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加大财政资金对安全技改和重大隐患治理的支持力度,保障重大事故挂牌隐患整改经费。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道路交通安全保障能力。

3.坚持“科技兴安”战略。积极引导企业和相关单位应用先进适用技术。继续推进露天矿山中深孔爆破开采应用技术,推广率%以上,全面采用安全起爆器材,实施地下矿山提升系统的视频监控,完善地下矿山通风系统,鼓励有条件的露天采石场应用视频系统加强现场安全管理。继续推进化工自动化安全控制系统的应用,涉及危险化工工艺企业的化工自动化安全控制系统使用率达%以上。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是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的重要举措。目前,安全生产基础仍然薄弱,隐患依然大量存在,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任务繁重。各行政村、各部门单位要深刻认识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作为今年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狠抓落实,务求实效。

进博会工作方案范文5

__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招管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新跨越 进十强”的战略部署,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打造“起点更公平、交易更公正、过程更公开”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为目标,充分履行招投标监管和服务职能,着力加强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的制度建设、平台建设和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服务体制,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招投标事业再上新台阶。

一、围绕业务抓拓展,在保项目促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一)交易规模不断攀升。1-10月份,合肥招投标中心共完成建设工程、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土地拍卖四大领域招投标项目3338个,交易金额__亿元,中标金额__亿元。节约和增值资金累计达到__亿元,与上年度同期相比,完成项目增加17%,预算金额增加40%,中标金额增加41%,节约和增值资金合计增加24%。1-10月份,中心完成财政非税收入__亿元,上交税收__万元,各项指标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二)交易质量不断提升。在交易业务量日益增长和繁杂的情况下,抓住重点,分清缓急,以最快的速度,招最好队伍、建最佳工程,招最好企业、保优质采购,招最好客商、促招商引资,保障了全市大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1-10月份,顺利完成了滨湖中心、*北路高架、__大道与高铁南站衔接段工程、轨道交通1号线一、二期工程土建施工,龙腾家园、*社区安置房、福禄南园安置房建设,合肥市规划馆、博物馆馆内布展设计,环巢湖旅游道路桥梁设计,半汤、汤池国际温泉度假区规划设计,第三届住博会住宅产业化材料协议供货定点单位,__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与专业设备采购,曙光商厦10年经营权转让等一大批重大项目,以及各开发区、工业园区、滨湖新区的工业项目,交通水利、基础设施、生态环保、民生工程、招商引资等重点项目。吸引了中铁、中交系列等中字头大型央企和一大批特级、一级施工资质大型国企单位参与我市大建设。1-10月份,完成大建设项目323个,预算金额*亿元,中标金额__亿元,节约资金__亿元,节约率34.62%。

(三)交易领域不断拓宽。今年以来,在确保重点交易项目顺利实施的基础上,以要素大市场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进文化、版权、环境能源、农村产权、广告经营权、动漫产业等新兴业务开展,同时,进一步加强专业市场的业务拓展。__年5月,合肥招标投标中心被正式确定为全省法院涉诉资产(非国有)进场交易平台,即将建成覆盖全省法院的拍卖公告、网上报名、网上竞价等全流程网上业务系统,为各级法院提供便捷、高效的涉诉资产处置平台。

二、围绕制度抓规范,在制度体系建设上书写新篇章。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加强对招投标统一市场的监督管理,为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发展创造条件,继续深入推进在市级政策、部门文件、内部管理三个层面的招投标市场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结合《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的施行,报请市政府出台了《__市招标投标监督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相继制订并出台了《__市招管局(招投标中心)重大项目招投标服务保障和管理暂行办法》、《__市属县(市)、区招投标项目集中管理实施方案》、《__招标投标中心电子竞价交易规则》等制度、规范性文件40多项,使各类招投标管理与服务活动更趋规范、科学、高效和透明。尤其是结合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发展趋势和招投标工作实际,组织起草了《__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条例》,已经市人大会议一审通过,将上升到地方人大立法高度予以出台。《条例》的出台将为__招投标工作向公共资源交易转变创造条件,为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事业的发展开启新的路径。

三、围绕服务抓提升,在完善信息化手段上迈出新步伐。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规范业务流程,提升服务水平,满足 发展需要,我们积极推动公共资源交易的信息化建设。一是网上招投标工作取得突破。在成功实施网上公示公告、网上递交投标文件、网上询标和网上开评标试点的基础上,先后推出了网上询价模块、货物类和服务类评标系统模块,正在加快远程和异地评标系统建设,进一步推进了招投标工作的信息网络化、投标电子化、评标程序化的建设进程。二是保证金管理平台正式运行。成功开发了保证金信息化管理平台,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保证金系统自动计息、自动退还等功能,提高了招投标工作的“安全性、保密性、高效性、便捷性”。三是版权交易和涉诉资产交易系统研发运行。为创新版权交易形式,提高版权登记效率,推出了版权网上登记系统,实现了网上版权登记、交费和领证。为配合全省涉诉资产交易工作的推进,与省高院对接合作,自主设计研发了安徽省人民法院涉诉资产交易中心网、业务管理系统及竞价系统,为涉诉资产处置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化平台。通过不断的创新,合肥招标投标中心公共资源网上交易平台凭借全程实现无纸化操作和人性化的电子化服务,荣获“全国政务服务类电子政务优秀应用案例”奖项。

四、围绕监督抓管理,在强化市场监管上实现新突破。

今年以来,我们继续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共查处招投标过程中弄虚作假、放弃中标资格等违法违规案件35起,记录不良行为__条,对7家存在不良行为的企业和个人做出限制6个月以上进场交易资格的处理,对履职不力的15名专家做出了限制6个月以上评标资格的处理,维护了招投标市场的正常秩序。一是强化标前准备。标前会同招标人、造价咨询单位等制定招标时间安排表,强化重点环节节点时间安排;实施重点重大项目评审会议制度,标前组织业主、清单编制单位、招标机构向专家介绍项目基本概况、评审重点和工程、采购要点;设立重大项目课题和实施小组,精心科学编制针对性招标文件,并与业主就招标文件、现场施工管理、采购产品验收等不同要求进行沟通,使招标更加精细化,更具针对性;实施招标事项标前备案审查制度,对招标文件、答疑进行备案审查,从源头上消除隐患。二是加强现场监管。在实施开评标现场直播、特邀监督员随机抽取的基础上,再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15名社会民众招投标义务“特邀监督员”,让社会民众更直接的参与招投标现场监督。三是加强标后跟进。实施业绩公示制度,对招标机构、从业人员、中标单位的业绩实行网上公示,纳入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招投标市场秩序;强化约谈制度,对大建设项目、社会关注度高、涉及民生的项目等在定标后发放中标通知书前,与相关部门约谈中标企业,宣贯法律,重申纪律,敦促签约和履约;实施招投标市场与建设现场联动制度,深入建设现场一线,加强与业主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联系和沟通,督促项目顺利实施;实施投诉案件外出调查和核查制度,对投诉人反映的投标人在投标过程中有弄虚作假、伪造业绩、串标、围标等行为,会同纪检、重点局等部门到外地进行调查取证,确保案件处罚事实确凿,证据充分;推行督查建议制度,办理案件过程中,对自身部门工作中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发出督查意见书,明确需整改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及时堵塞工作漏洞。

五、围绕县区抓指导,在健全招投标体系上开辟新视角。

今年以来,把推进各县(市)区招投标市场建设和规范管理作为重要工作,先后深入到各县市区、开发区进行调研,并通过季度招投标业务例会和月度报表的方式,全面了解县(市)区、开发区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进展情况。并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在业务培训、网站建设、操作流程、专家资源共享和人员交流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工作指导和技术支持,同时在制度建设、业务拓展、信息化建设和市场监管等方面实施联动工作机制,积极推进县(市)区一体化公共资源平台建设,促进了各县(市)区招投标工作健康稳定发展。

六、围绕队伍抓服务,在加强内部管理上推出新举措。

一是开展各项主题活动。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扎实推进新一轮公开承诺工作,签订公开承诺书66份;深入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专题讲座和书记讲党课;深入开展“建党91周年”和“建国63周年”等活动。二是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制定20__年度政风行风工作实施方案,以加强政风行风建设为核心,以解决问题为目的,采取开门纳柬,与“合肥论坛”开展政务公开网上问卷调查活动,提升我局工作效能。三是推进党务政务公开。按照“政务公开标准年”建设活动部署和要求,健全完善《政务公开工作方案》、《招标投标信息暂行规定》、《信息保密审查制度》等制度,充分利用中心的电子触摸屏和门户网站,将局和中心的职能、招投标信息、办事指南、有关招投标政策、法律、法规,收费标准、违法行为的处罚依据、处罚程序、处罚措施及处罚结果等全部及时进行公开,打造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场交易环境。四是实施廉政风险防控。通过个人找、群众帮、部门查、领导点、集体定“五位一体”的形式,从思想道德、制度机制、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和外部环境四个方面存在的风险,积极主动查找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存在的风险点,共查找出廉政风险点__个,做到了单位、部门、岗位、职责、风险点及防控措施六落实。五是完善人才机制。今年以来,市局与巢湖分局实施人员互派,交流了8名干部;推荐了1名干部赴庐江县乐桥镇基层挂职锻炼;拿出3个中层干部岗位开展竞争上岗,充分锤炼了队伍。六是优化绩效评估。深入开展“定绩、评绩、比绩、核绩”活动,制定局和中心绩效考核暂行办法,分级对部门和人员进行量化考核,设置23项部门和__项目个人考核指标,将绩效任务分解到各部门和具体责任人,每月、每季度、每半年对每个干部职工的工作绩效进行评比,并公开评比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七是强化学习培训。开展业务培训工作,每月末开展招投标项目操作教学会、案件查处分析会、项目监管案例研讨会等,对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的操作、监管细节进行分析、解剖,查找招投标过程风险点,优化招投标工作流程,提升招投标整体形象;建立员工“工作周记”制度,按照“执行体现态度、过程保障结果、体会促进成长”的理念,引导广大员工养成工作有计划 、执行有措施、结果有分析的习惯。同时进行考评,切实规范工作行为,提升工作效率。

__年度工作计划

__年,我们将围绕区域性特大城市建设和实现“新跨越进十强”的战略目标,进一步健全市场监管体制、法规制度和工作机制,提升公共服务效率和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加快市场结构优化和公共资源交易市场资源合理整合重组,培养发展市场要素,积极开拓交易领域和范围;进一步增强招投标的社会地位和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作用,在区域至全国范围内提升影响力;进一步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高效运行的现代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体系和协调顺畅的市场关系,推进科学、规范、高效的区域性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建设。到__年年底,力争实现建设工程、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土地拍卖四大领域交易总额达到1000亿元。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规范有序”,不断健全公共资源交易制度体系建设。一是完善市场管理制度。结合国务院《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学习贯彻和我市招投标工作实际,在《__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条例》出台的基础上,推进和完善一系列的市场配套制度建设,根据不同公共资源的特点,建立适合其公平交易的特别规定,切实维护公共资源交易的公开、公正、公平和有效竞争,巩固和发展“__模式”改革的创新成果。二是完善业务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已修订的有效最低价评审办法,进一步健全有效最低价评审制度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保障措施;进一步完善外来交易项目协调和服务流程,健全完善财政投资类项目自行、其他社会中介机构进场交易、中直和省直及市外项目进场交易等整套管理制度和流程体系。三是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结合政风行风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简化办事程序,优化办理流程,促使各类交易程序更加科学合理、公平高效。结合廉政风险点防控管理工作,进一步梳理、排查廉政风险点,完善防控措施,保证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规范和安全运行。

(二)突出“要素交易”,不断拓展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和范围。在确保服务好市属重点投资项目的基础上,以合肥要素交易大市场建设为契机,发挥自身优势,吸引合肥地区的中直、省直国有资金项目和其他非国有投资项目进入中心交易,进一步推进文化、版权、合同能源、农村产权、涉诉资产交易等业务开展,加快招投标市场结构升级;积极开拓全省范围内新型专业市场业务,争取异地土地项目以及非公有产权项目进场交易;进一步发挥“合肥模式”的示范辐射效应,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肥经济圈、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及中部地区为主攻方向,加强与外地先发地区市场之间的战略合作,进一步拓展外地市场,推进区域性、特色性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建设。

(三)突出“科技促建”,不断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信息化建设。一是推进全流程的“网上招投标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网上信息、网上报名、网上受理、网上开评标、网上支付和网上监控系统功能,利用网络通信和安全保障技术,积极推进多城市之间的异地评标网络和远程评标系统建设,着手编印《__招标投标中心网上招投标系统管理使用手册》,实现信息化资源的共享,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招投标环境;二是加强电子化专业库建设。推进企业会员库、专家评委库、造价咨询库、小额零星项目库等电子化专业库的建设、使用和管理,发挥专业库在规范市场秩序、提升市场竞争力方面的作用。三是完善OA办公系统功能。结合招投标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范围、工作流程和需求层次,在OA办公系统与业务系统的融合、行政管理功能和业务管理功能等方面进行完善,进一步畅通信息渠道、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四是谋划要素大市场信息化建设。为顺应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发展的要求,提前介入、积极谋划要素大市场的信息化软硬件建设,根据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公共资源特点和交易需求,建立联内通外、结构清晰、职责明确的信息化服务、保障和监管系统,更好建设国内一流、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区域性公共资源交易场所。

(四)突出“诚信联建”,不断加强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监管。一是加大项目招投标监管力度。强化源头监管,加强招标事项事前备案制度执行情况督查,保证备案事项严格执行;严格规范招标程序,对缩短招标时间的特事特办项目,严格履行审批程序。二是加大投诉查处力度。严肃查处招投标活动中违法违规行为,加大违规案件的公开曝光度,维护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公信力。会同纪检、建设等部门深入开展年度招投标专项执法检查和针对限额以下项目操作等方面的专项督查,并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将招投标专项执法检查的范围逐步延伸到中介组织和社会机构,并建立起长效监管机制。三是加强部门和行业间联动。加强与审计、监察和各行业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落实招投标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情况,及时移送线索,共同查处问题;探索成立招投标仲裁委员会,负责招投标投诉中相关疑难复杂问题的研究和认定,提出具有权威性的意见和建议;加强与各县市区及外地市招投标机构的诚信体系联建,进一步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四是加强招投标的信息公开。进一步拓展信息渠道。在现有信息渠道基础上,加强与全国有影响力的招投标机构网站进行信息联网,以吸引众多知名客户群体,提升招投标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在在招标信息、招标条件、招标结果公开的基础上,通过媒体公开征集、遴选社会各阶层人士走进招投标中心,现场监督评标过程,增加招投标活动的公开透明度。

(五)突出“系统发展”,不断健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一是促进县市区招投标规范管理。进一步加强各县市区招投标机构场所的规范化建设,不断出台、完善制度体系,堵塞漏洞,减低风险;不断拓展业务范围,把工程、采购、产权等业务逐步向下延伸到乡镇、街道、社区,实现公共资源交易辖区全覆盖。二是加强对各县市区招投标机构的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从人员培训、外出考察、信息化建设,到专家系统无缝对接等给予全力支持,以完善县(市)区招投标机构的市场服务功能。三是完善市县(区)二级平动体系。以“资源共享、平台共建、服务共管、效益共赢”的原则,完善信 息、咨询服务、评标专家库、信用评价、投诉受理、监督管理等“六统一”的运行机制,实施市县(区)招投标工作一体化,进一步完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体系,促进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整体全面发展。

进博会工作方案范文6

一年来,区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全省领先、西部一流”的总体目标,牢牢贯彻“三二一”发展方针,加快推进“四个转变”,着力建设“四个”,保持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圆满完成了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尤其是下半年以来,在全球金融危机和“8.30”地震灾害的巨大冲击,整体经济出现明显“滞涨”迹象,灾后重建任务异常繁重的严峻形势下,区政府依靠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以及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坚持全年目标不变、任务不减,自加压力、迎难而上,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整体实力再上新台阶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亿,预计(下同)达到217.6亿元,增长13.5%;区属经济增加值突破100亿,达到100.8亿元,增长15.6%,超计划目标3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突破4亿元,达到4.03亿元,增长38.5%,超计划目标8.9个百分点。与年度计划相比,其他各项指标也全面超额完成了预定目标,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48.5亿元,增长17.8%,超计划目标3.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6亿元,增长22%,超计划目标11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138元,增加630元,超计划目标2.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4890元,增长15.5%,超计划目标0.85个百分点。

(二)各次产业协调发展,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

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实现增加值57.2亿元,增长10.8%。为推动第三产业加快发展,进一步完善了《服务业发展规划》,确立了“一区、两线、三圈、四带”的总体构想,明确提出了近期重点发展的支撑性项目。加大名品名店的引进力度,沃尔玛总部正式批准同意在攀设立分支机构,必胜客、星美院线、劲浪体育等招商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利川废旧物资交易市场二期、旅游产品特色街积极推进,“第四届山城啤酒节暨首届火锅节”、“迎新春购物月”等节会活动成功举办,传统商贸业档次不断提升,市场消费保持活跃,全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1.5亿元,增长19.3%。现代服务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阿署达景区、弄弄沟至大黑山风景区规划工作全面启动,体育公园前期工作扎实开展,玉佛寺景区建设进展顺利;烟草物流中心、汽车4S产业带开工建设,密地粮食物流中心、密地综合物流园、高新技术产业综合服务带前期工作稳步推进,阿里巴巴全国西部二级城市首家电子商务平台成功搭建,融资服务平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全年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154亿元,增长14%。洁宇加气砖、宏冶高速线材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攀阳煤基还原铁、攀航钛材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100万吨表外矿等项目已初步具备开工条件,钢铁冶炼及延伸加工、采选等传统支柱产业得到巩固,钒钛新材料、都市型工业逐步发展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培大扶强取得新进展,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3户,区属地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9.5亿元,增长32%。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入园企业占区属地方工业产值比重达到66.7%,实现利税近亿元,园区已被省发改委列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范畴。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农业增加值4200万元,增长1.8%。城乡统筹发展迈出新步伐,制定了城乡统筹发展的实施意见和相关配套办法,密地二社、倮果三社、沙坝二社的征地、拆迁工作积极开展,以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初显成效。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大,双龙水库及配套渠系建设已完工,弄弄沟村通社入户公路、阿署达村至水保牌坊道路建成通车,龙岗水库加坝扩容工程接近尾声,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特色种养殖业的培育取得新进展,成都新希望万亩优质水果、秦氏咖啡、安国枣等特色农业基地不断壮大,双龙滩大型养猪场初具规模,干热河谷人工动植物群落示范基地加快建设。

(三)投资规模继续扩大,投资结构呈现新变化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6亿元,增长22%。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5.5亿元,增长19.2%;更新改造完成29.2亿元,增长61.3%。投资结构发生了新变化:一是投资渠道更加多元化,国有、民间投资分别完成32.1亿元、24.5亿元;二是服务业投资提速,在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23%的情况下,其他服务业完成投资12.4亿元,增长38.5%,高于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6.5个百分点;三是民生工程建设力度加大,完成投资2亿元,增长25%,占投资总额的比重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四是环保和生态建设加快,完成投资2.56亿元,增长34.7%,占投资总额的比重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全年共实施项目278个,113个项目竣工或投入运营,149个项目在开工建设,30个储备项目的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四)节能减排扎实推进,城市面貌得到新改善

继续实行环境容量总量控制,严格落实“三同时”,新上项目全部执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从源头控制了新的污染。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对24家重点污染源企业实行了限期治理,对15家高污染企业实施了关停淘汰,全年削减二氧化硫总量2008吨,超市下达目标22%。强化技术指导和政策引导,圆满完成了中汇、攀阳等重点企业以节能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改造,据初步测算,万元GDP综合能耗、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分别下降5.6%和7.3%。全力以赴推动创模工作,着力实施“碧水、蓝天工程”,马家田沟综合整治、大渡口生活污水处理厂等项目竣工投入使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排污口迁建、饮用水源保护区沿岸违章建筑清理拆除、沿江保洁等工作积极开展,辖区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大力开展建筑施工扬尘、道路抛洒扬尘、工业企业面源污染、餐饮业油烟污染防治等专项整治,辖区空气质量优良率创历史新高,全年平均达到86.45%。城市功能不断健全,积极主动配合市里完成了金瓯广场、滨江大道后段等项目拆迁及配套工作,建成了炳草岗垃圾中转站、医疗危废集中处理系统、后山公园休闲健身通道、湖光休闲广场,启动了小区煤气管网改造。城市管理长效机制逐步完善,基本实现了从突击性整治向常态化管理的转变。

(五)各项改革有序进行,对外开放显现新成效

政务服务中心和群众接待中心的职能进一步发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启动并实施了新一轮街道、镇财政体制改革,完善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办法,实施了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工作。重点领域改革步伐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通过阶段性验收,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代建制全面实施,环卫作业市场化加快推进。攀钢集团公司辅业改制工作有序进行,钢城企业总公司改制工作顺利实施,钢城集团正式挂牌;市属企业改制移交工作全面完成,部分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参与承办了市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峰论坛暨项目对接会,参加了第九届西博会、首届川商大会等招商活动,全年接待国内外客商40余批次,与众多商会、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严格重点项目责任制,大力推行重点项目督查督办制,健全招商引资考核机制和一站式服务体系,对外开放环境不断优化。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34.3亿元,增长35.3%。

(六)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

积极推进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加大创新型企业培育力度,全年扶持重点科技项目13个,帮助企业申报专利15项,2家企业被评为省市高新技术企业,2家企业被评为市专利试点企业。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区属学校布局调整方案稳步实施,高中教育资源整合工作全面完成。全年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新建和改造学校13所,新增校舍面积4000余平方米,维修校舍25000余平方米,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即将开工建设,医疗和食品卫生市场进一步规范,辖区无重大疫情发生。社区文化活动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新建社区小广场46个,第六届社区艺术节成功举办,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深入开展平安创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通过验收,社会政治保持稳定。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启动。物价、档案、妇女儿童、残联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七)惠民工程稳步实施,和谐建设有了新进展

促进就业、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障、教育救助等十大惠民工程大力实施,年初确定的33项惠民项目全面完成年度预定目标。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6506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107人,“4045”等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再就业63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8%。转移农村劳动力2300人。健全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城镇参加五大保险的人数平稳增长,城乡低保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积极推进,在全市率先启动了医疗保险城乡一体化。强力推进惠民帮扶工作,全面建成了街道(镇)和社区(村)便民惠民服务中心站点,各类帮扶活动广泛开展。在全市率先创建3家惠民超市,1800余户城市低保户享受了日常生活用品购买补助。认真落实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辖区所有村民均享受农村贫困人群医疗救助,“零利润”药品覆盖率达100%,城市医疗年人均救助95元,农村医疗年人均救助106元。继续实施“寒窗助学”行动,全区共有3607人次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其中487人次享受“三免一补”政策),支付经费65万余元,无一名特困职工子女因家庭贫困辍学,1194名农民工子女就学得到妥善安排。改造完成廉租房453套,为1367户居民发放廉租房补贴382.8万元,农村30户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全面完成,银江镇敬老院主体工程完工。

积极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在“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全区上下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互助精神,积极组织救援人员200多人次奔赴灾区一线展开救灾,及时支援灾区帐篷、食品、衣被、药品等物资,安置灾区学生239名,捐赠人民币955.6万元。在“8.30”地震发生后,快速启动三级响应应急预案,动员全区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迅即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9150人、临时安置43850人、妥善安置受灾学校6000余名师生,发放救灾物资折合人民币160余万元、组织捐款210万元,全面开展了24小时安全巡查、卫生防疫等工作,有效防止了灾后疫情的传播,辖区没有发生一起因地震灾害引发的不稳定事件。同时,抓紧编制和启动恢复重建规划,筹集恢复重建资金6400余万元,快速实施应急工程和恢复重建项目,保障了辖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取得了抗震救灾的阶段性重大胜利。

从总体上看,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承接了近几年的良好势头,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不强,自身优势发挥不充分,三二一产业融合发展有待进一步深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节能降耗压力大,发展空间受到限制,新兴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发展方式的转变任重道远;土地、融资成本上升,机制、措施缺乏创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进度和要素流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对财政支出的压力日益加大;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任务仍然较重。

二、计划的初步安排

(一)当前面临的发展环境

受市场需求和产品价格大幅下滑的影响,攀钢等大企业经营困难,部分中小工业企业陷入停产或半停产状态,生存空间受到挤压,部分行业出现严重亏损,走出困境仍有待时日;受整体经济低迷的影响,消费领域不容乐观,房地产、金融、保险、交通运输等行业仍可能延续低增长态势;受盈利预期无法实现的影响,企业投资信心和能力下降,发展后劲受到严峻考验;国家虽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但其效应尚有一个逐步释放的过程。我区当前仍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自身发展中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甚至一些困难和问题在短时间内还难以得到根本解决。

在看到困难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充分挖掘有利或潜在的有利因素,从而更好地寻找应对的策略。从外部环境看,虽然当前国际金融市场急剧动荡,但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抵御风险的能力和强劲活力。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出现重大调整,财政政策从稳健转向积极,货币政策由从紧转向适度宽松,扩大投资、刺激消费、保增长、促发展成为政策的主要取向,资金、土地等要素供给趋紧的状况会得到极大缓解,企业将得到更多实质性扶持,钢铁、建材等行业景气度有望在巨额投资的带动下提升。全省、全市经济从地震灾后的低谷中有力回升,并将继续受到灾后重建的拉动。从自身条件看,随着“双创”成果的逐步显现、构建区域性中心城市进程的加快以及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和重大三产设施的兴建,城市形象不断提升,旅游业、现代服务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工业园区建设的持续推进以及东南沿海产业转移来临,我们发展的环境日益改善,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不断提高,招商选资的渠道更加通畅。随着100万吨表外矿开发、谷田三期扩能等项目的建设,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随着攀航钛业钛材等项目的建设,新兴产业发展空间逐步打开,我们发展的内生动力日益增强。

为此,我们既要充分估计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深刻认识保持我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增强忧患意识,又要正确认识我们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坚定信心,有效应对。

(二)发展计划安排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

在计划安排上,总体把握“四个加快转变、五个更加注重”的原则。“四个加快转变”就是加快传统农业向近郊休闲旅游业转变、加快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转变、加快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加快由协助配合城市管理向主动参与城市建设管理转变。“五个更加注重”就是:更加注重发展方式转变,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上取得新进展;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在改善民生、增进和谐上迈上新台阶;更加注重资源环境建设,在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建设生态文明上取得新成效;更加注重区域协调发展,在城乡统筹上迈出新步伐;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在优化环境、完善制度、增强活力上力求新突破。

(三)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经济增长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增长5%,第二产业增长9%,第三产业增长13%,区属经济增长1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财政收入增长8%。

——节能减排指标: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以上,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4%以上,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30%以上,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5%以上。

——改善民生指标:城镇新增就业不低于5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2%;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96%以上。

三、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主要措施

(一)强力推动投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重大政策机遇,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确保投资实现较快增长。

完善项目生成机制。紧紧围绕改善基础设施、增强发展后劲、产业结构调整和民生工程建设,积极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扩大项目来源,增加项目储备。加大财政对城市、园区、民生、生态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放大政府投资对社会资金的引领作用“引导项目”;以主导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培育为重点,积极面向国内外大企业和企业集团“招项目”;为抢占产业前沿和制高点,把前期工作延伸到实验室,参与中试“抢项目”;立足区情特点,发挥比较优势,围绕资源“开发项目”;抓住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机遇,主动“承接项目”;顺应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灾后重建机遇,抢前抓早乘势而上,向国家和省市“争取项目”。

完善项目推进机制。继续执行重点项目部门和区级领导责任制、重点项目建设“绿色通道”制、重点项目督办制。切实加强对政府重大投资的管理,认真做好可行性研究论证,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加强对市场自主投资的鼓励和引导,支持引导民间资本投向政府鼓励项目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广泛参与各种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把政府投资引导作用与发挥民间投资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对重点工程和在建项目,强化组织协调,确保按期推进。对新开工项目,抓紧完成各项审批程序,落实开工前的各项建设条件,确保如期开工。创新融资方式,拓宽筹资渠道,积极破解资金“瓶颈”制约。

(二)扩大消费需求,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完善和落实市区关于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加快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新兴行业的发展,改善居民消费预期,切实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发展水平。扩大就业承载能力,全年服务业吸纳新增就业不低于3000人。

不断提升消费业。(1)加快构筑新的高端时尚商圈。推进旧城改造,力争启动二街坊商业综合体、桃源街商住项目;加快新区拓展,推进炳三区商会大厦建设。促进连锁经营、特色超市等新型业态发展。(2)着力提升商贸流通业。积极引进一批名品名店,完成旅游产品特色街的打造,加快推进曼哈顿商业步行街和利川废旧物资交易市场二期、西海岸市场三期等专业市场建设,建成三星级屠宰场。(3)办好节庆活动,通过啤酒节、乡村旅游节、房博会等活动的开展,广聚人气商气,繁荣辖区市场。(4)以发展近郊休闲旅游业为重点,以阿署达至玉佛寺、弄弄沟至大黑山为主要景区,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近郊休闲旅游景点,适时开发沿江休闲项目。(5)推动龙江明珠、水木风华等项目加快建设,促进房地产业稳定发展。(6)把发展服务产业与发展服务事业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公共服务的产业化进程,力争启动体育公园、沙滩排球基地等项目建设。(7)深入推进“社区双进”和“万村千乡”工程建设,进一步拓展社区服务领域,促进服务业从城市向农村快速渗透,逐步构建节点畅通、城乡相连、点片互动的服务网络。

大力发展生产业。(1)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启动密地综合物流园、密地粮食物流中心、倮果战略装车点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攀西烟草物流中心、金利医药物流、汽车4S产业带、矿产品物料配送中心等项目的实施。(2)抓好三大平台建设。以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引进为重点,着力打造投融资服务平台;以阿里巴巴网站为核心,加快完善电子商务平台;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综合服务带的建设为依托,努力形成制造与服务有机融和、互动发展的新格局。(3)大力培育法律、会计、人才、科技咨询、信息技术等中介组织,努力建设门类齐全、体系完备、水平较高、竞争有力的区域性中介市场。

(三)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工业经济整体竞争力。按照“做强传统、培植新兴、重点突破、集群发展”的总体思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工业从传统向新兴转型、从做大向做强转轨、从工业大区向工业强区转变。

抓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认真落实国家、省、市扶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积极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把支柱产业和现有骨干企业的稳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全力以赴帮助企业走出困境、渡过难关。(2)引导现有企业正视金融危机的冲击,加快战略转型步伐,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品结构,不断提高自身抗风险的能力。(3)加快钢铁等传统产业的提升改造,抓紧培育钒钛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下大力气抓好钢企100万吨表外矿、谷田三期、攀阳煤基还原铁、攀航钛材、顺腾碳化钛、久欣氮化钒等一批有利于结构升级的重大项目。

抓好工业发展载体建设。(1)以建设生态环保型园区的理念为指导,科学定位,突出特色,不断完善园区规划。完成高梁坪园6.28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规划,力争通过华山园工业用地规划评审。(2)大幅提高园区建设资金投入,统筹推进园区路、水、电、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园区拓展步伐,完成倮果三社搬迁、补偿、安置及项目入驻,分片启动流沙坡园开发,积极探索地企共建园区的新路子。(3)创新服务模式,加强园区管理,促进各类要素向园区有序集中,不断提升园区整体形象。

抓好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环节。(1)强化节能减排。加快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考核体系和监测体系,建立节能减排的长期投入机制,进一步落实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抓好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行动,逐步实施一批节能减排重点工程。进一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2)强化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切实提高项目单位面积投入强度和整体利用效率,完善土地集约利用的准入和考核机制。立足于挖潜与开发,着力在盘活土地存量上下功夫,推动部分园区用地实现“零地增长”。(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钢铁研究院、学院国家级钒钛新技术研究中心、中国钒钛制品检测检验中心等科研院所为依托,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加快建设科技孵化园和中试基地,并适时引入风险创投机构,引导创新要素向园区集聚,全年力争建成1家工程技术中心,至少培育5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并实现产业化,促成3-5个项目关键技术突破并转化实施。支持地方企业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全年培育和发展市级专利试点企业2家,力争新增专利10件。

(四)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快城乡统筹步伐。(1)完善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及配套政策,科学设定年度目标和工作计划,健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推进机制。(2)在切实保障农民利益的基础上,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加快汽车4S产业带、密地综合物流园、高梁坪园区拓展等重点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保障和承载能力。(3)以项目建设为依托,结合灾后农房恢复重建,完成村六社、密地村二社、倮果三社村民安置房及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阿署达村、弄弄沟村、沙坝村二社等村民集中安置区建设,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出路,保障失地农民的就业需求。(4)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各类实用型专业人才,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建立健全城乡统筹的就业服务体系;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将新增社会事业投入向农村倾斜,在就业、医疗、社保等方面努力缩小城乡差距。

适度发展特色农业。(1)优化种养植(殖)业结构。与近郊休闲旅游业的发展相结合,重点抓好阿署达花香果园特色农业园、秦氏咖啡种植示范园、干热河谷人工动植物群落示范基地等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推动双龙滩规模化生猪养殖场、盛唐生猪黄羊养殖基地建设,支持绿景公司DM生物菌有机肥生产项目的实施,实现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和再利用。(2)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重点抓好咖啡深加工、禽蛋深加工、果品深加工等项目,逐步培育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力强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3)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抓好农业综合开发和弄弄沟小流域治理。建成弄弄沟村、阿署达水保牌坊至机场路口道路,启动阿署达至玉佛寺公路建设,全面完成龙岗水库加坝扩容。

(五)夯实民生之本,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着力改善民生民本。(1)加大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完善就业援助体系建设,不断拓宽就业渠道,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实现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劳动保障服务网络全覆盖。全年新增城镇就业5000人,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2)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向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迈进。积极推进社会保险城乡一体化进程,制定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险和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鼓励、支持和引导农民参加城镇居民医保;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贯彻落实医疗救助政策,积极实施灾害应急救助,深入开展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帮扶活动。探索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健全城乡居民住房保障机制和社会福利建设。(3)加大财政投入,集中力量推进就业促进、社区建设、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道路畅通、环境治理、新农村建设等十大惠民工程建设,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1)提升教育发展水平。根据《学校布局调整方案》、《学校灾后重建方案》,稳步推进学校布局调整,确保两年内全部完成学校灾后重建,努力争创省级防震减灾示范学校。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保持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全市区县第一。(2)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加大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更好地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启动区、镇、农村(社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3)增强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建设。强化社区卫生服务,全面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断提高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整体水平。完成银江镇卫生院迁建,力争将妇幼保健站建成国家一级妇幼保健院。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建设,严防群体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积极推进健康教育、五小行业及食品卫生整治、病媒生物防制,切实抓好传染病防治工作。(4)统筹推动其他各项事业。深化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启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强化人口与计生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切实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继续做好审计、物价、妇女儿童、交管、档案、民族、保密、“双拥”等工作。

切实加强社会管理。(1)完善社会政策和民主管理制度,提高公众有序参与社会管理的深度和广度。(2)切实加强工作,拓宽和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预防、减少和妥善处置发生,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和谐因素;继续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切实保障社会和谐安定。(3)建立健全城市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坚持抓住源头、聚焦重点、完善机制,深入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六)共建美好家园,不断提升城市形象

有力有序推进灾后重建。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分步实施的原则,将灾后重建与长远规划相结合、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与改善民生相结合,多渠道筹措资金,从灾情实际出发,优先和重点抓好农房、学校等受损较重区域的恢复重建,并通过灾后重建工作的有序推进,合理调整基础设施和生产力布局,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