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改善人居环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改善人居环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改善人居环境

农村改善人居环境范文1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

(一)以生态宜居为关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一是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破解农村生活垃圾难题,我乡积极推广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乡转运、区处理”模式,全乡16个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乡村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二是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以“五路三桥”为契机,建成磊口乡农村道路体系,全乡道路养护里程64.5公里,完成省级“四好公路”创建;硬化村内道路8万余平方米,各村硬化基本达到全覆盖;高标准建成30个文化广场,并安装14个大型液晶显示屏,设置200余件体育健身器材;空心村整治82余亩;实施村村有游园工程,高标准建设乡级游园两个,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同时全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上半年对8个村水网进行改造,大力发展集中供水,稳步提升全乡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集中供水覆盖率。三是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全面开展“三清一改”专项行动,全力抓好生活垃圾、塘沟清理以及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的清理行动。

(二)以乡风文明为保障,凝聚乡村振兴正能量。

一是用群众的力量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形成了“美丽乡村是我家,建设需要靠大家”的良好氛围。通过散发传单标语、进村入户等形式在16个村开展舆论宣传活动,宣传报道人居环境工作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从而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到全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工作中来,达到专业保洁与全民保洁的有机结合。二是对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进行广泛宣传,引导全乡群众为改善人居环境出力,从而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美篇等平台对涌现出的创新做法、典型事迹进行了广泛宣传。积极引导,激发大家参与人居环境建设的积极性,为全乡争创市级改善人居环境先进乡镇计划的落实,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三)以治理有效为基础,推动乡村和谐发展。

一是制定切实可行的改善人居环境工作长效机制,各村通过公开招标、村民个人承包等方式分别建立了符合各自村情的长效机制。保洁范围囊括全乡主次干道、大街小巷、沟渠岸边等,对乡域内需要保洁的地块、路段进行分工合作,责任到人,严格按照“三无一规范一眼净”标准执行。二是按照磊口乡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建立严格的督导检查体系,每月逢“三”进行大检查,排出名次并进行通报,每次检查结果留存档案;每月暗访至少一次,对成堆垃圾、杂物乱堆等现象,拍照曝光并督导定期整改。对连续排名靠前以及靠后的村实施奖惩。三是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依托“四议两公开”制度,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加强对保洁员、清运员的监督管理,确保各村建立的长效机制能够持续有效,对少出工、出工不出力、出工没效果、不尽心履职的,从承包费中扣除一定资金,必要时可终止合同,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乡全力抓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少,主要表现为:一是资金短缺问题突出。二是基础设施尤其是排污设施严重滞后,严重影响村容村貌。三是乡风文明建设有待加强。部分村民的自治意识、自我管理的能力不强,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意识。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围绕“生态宜居”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力度,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

一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统筹乡村建设项目、资金、人才等各类资源,加快农村供水、供气、游园建设、污水管网、空心村整治等基础工程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二是打造生态优美的乡村环境。在全乡范围内推动垃圾不落地机制,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着力解决乡村垃圾处理难题,使乡村环境更美、生活质量更高。三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探索文化+农业+旅游等发展模式,依托唐塔、塔山风景区、香草湾田园综合体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乡村旅游资源,积极引导群众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发展农家乐、观光旅游、农业采摘、休闲垂钓等旅游项目,因地制宜发展一批特色农家乐、特色农庄,让旅游产业成为我乡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引擎。

农村改善人居环境范文2

会议就学习贯彻重要指示和总理批示精神作出部署。强调各地要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切实加强领导,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

会议充分肯定了浙江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突出成效、做法和经验。主要有三点:一是领导重视,常抓不懈。2003年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按照同志“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要求,高度重视、摆上日程,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从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起步,不断拓展建设内容,坚持不懈推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开启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不仅改善了农村面貌,而且带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二是规划先行,科学布局。坚持以编制村庄规划为先导,分类明确村庄整治建设的定位,科学编制村庄布局规划,分类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协同编制配套规划体系。坚持规划科学编制与切实执行相统一,不规划不建设,不设计不施工,七分力量抓规划三分力量搞建设。三是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坚持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相结合,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和农民主体的推进机制、投入机制,把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纳入公共财政覆盖范围,拓宽社会参与途径,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形成了支持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建立强大合力。

会议强调,浙江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各地要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保障农村居民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出行安全为基本目标,以垃圾、污水治理为重点,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一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通过长期艰苦努力,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会议要求,各地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健全资金投入机制,把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逐步纳入公共财政覆盖范围。要拓宽社会参与途径,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努力形成支持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强大合力。

农村改善人居环境范文3

关键词:农村人居环境;新农村建设;优化;创新策略;辽宁省

1辽宁省农村人居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小组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对辽宁省8个县的农村居民进行了走访调查袁通过与农村居民的交流和走访袁总结出了以下几个农村居民人居环境的主要问题遥1.1住房及环境卫生问题村庄里新建房屋占一定比例袁但仍存在许多农民不愿拆掉的老旧房屋袁旧房屋大多十分破败遥同时袁农民自建的房屋分布比较凌乱袁房屋很大但装修大多比较简单袁村民大多数根据自身喜好设计房子袁很少有改水尧改厕尧改厨的遥而且很多农户的院落仍较为落后袁围墙多数为栅栏尧泥巴构成袁在天气恶劣时栅栏和泥巴很容易坍塌袁不能有效地发挥防护作用遥有超过90%的村庄畜禽圈舍与住宅户混杂袁由于农村地广人稀尧警力有限袁大多治安不好袁因而自家养殖畜禽的农户大多将其圈舍建在自家院内遥几乎没有村庄设立垃圾回收站或者移动垃圾箱袁部分村庄仅有垃圾堆遥农户随意乱扔尧乱倒垃圾现象严重袁村内基本没有固定人员清理回收垃圾袁乡镇企业产生的工业垃圾也被随意排放遥1.2基础设施建设问题道路建设上袁首先是道路较窄袁不利于机动车出入曰其次是路况较差袁多数为土路袁没有硬化的道路袁给村民出行带来很大不便袁经常是野晴天一身土袁雨天一身泥冶遥文娱设施上袁通过对农户的调查了解到现在大多数农村对文化体育方面的建设甚少袁村民参与度小尧涉及面窄袁只有少数村庄有娱乐活动遥一小部分村庄有健身器材供村民强身健体袁但村民反映大多数设备器材都在村里的老年公寓里袁提供给在公寓居住的老年人使用遥还有一大部分村庄的娱乐活动相当匮乏遥1.3绿化问题在走访中发现袁大部分农村的绿化很少袁只在桥头尧河边尧道路两侧种植树木袁没有乔尧灌尧花尧草等绿化的合理配置袁没有可供观赏的绿地遥而且存在部分农户对道路两侧的树木进行恶意破坏的现象遥

2原因分析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10年有余袁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问题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遥但调查小组走访的村庄中大部分都没有切实可行的环境整治措施解决这些环境问题遥调查小组通过对走访的村庄农户进行入户调查袁在得出数据中发现与农村人居环境相关的3个主体渊农民尧村委会尧基层政府冤都有不同程度的不作为情况出现遥2.1农民自身方面农户对目前农村人居环境的现状表示不满意袁同时又不愿意付出劳动或者自掏腰包解决问题袁只是默默野忍受冶遥这与农民收入和其思维的局限性有很大关系遥虽然近几年农民收入提高很快袁但是由于我国农村目前尚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袁农民普遍不敢消费袁转而通过储蓄来保障在养老尧医疗和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意外支出袁对于人居环境方面普遍抱有野将就尧凑合冶的心态遥同时袁由于传统农民自身阶级的局限性袁大多缺乏共享意识和参与精神袁漠视公共资源袁只想野自扫门前雪冶袁因而在解决农村人居环境问题上多数农户不作为[2]遥2.2村委会方面首先村委会没有足够的环境建设资金袁村里集体资金极其有限袁上级政府划拨款项力度不够遥其次袁村干部管理社会能力弱袁虽然为公选产生袁但有些地区存在贿选现象且干部整体文化程度不高袁管理社会事务能力不强遥再次袁部分村干部疏于管理袁仅仅关注自身利益袁公共事业方面对上级政府依赖严重遥2.3基层政府方面首先袁基层政府在干部考评上有浓重的GDP情节袁导致领导干部不重视环境保护问题袁同时政府要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遥由于资源的稀缺性袁在辽宁省目前的经济大环境下袁当众多目标发生冲突时袁作为远期目标的人居环境往往被忽视遥其次袁基层政府的干部队伍老龄化比较严重袁部分领导干部观念老旧袁认为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是软任务袁因而主观能动性不强遥再次袁目前政府对城市公共财政投入尚且不足袁况且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内容广尧项目多尧规模大袁导致政府对治理农村人居环境问题心有余而力不足[3]遥从经济方面看袁优化农村人居环境问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袁在辽宁省目前的经济大环境下袁单靠政府投入效率必然低下而单靠市场力量又难以保障其公正合理性遥因此袁应突破二元城乡结构袁使更多社会力量投入村庄治理袁鼓励和引导广大村民和个人资本的参与[4]遥

3创新解决方案

通过对辽宁省目前阻碍推进优化农村人居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袁针对性解决农村垃圾处理尧公共绿化和文化娱乐设施这3个大问题袁拟建立一家致力于优化农村人居环境的全国性社会公益组织作为创新解决方案遥淤组织名称院善居农业服务联合会遥于组织简介院善居农业服务联合会是一个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袁满足村民对农村人居环境需求的公益组织遥旨在将社会上有志于改善我国农村落后现状的公益组织尧慈善团体与能够输出公共服务尧基础设施的社会力量联合起来袁一方面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袁一方面对投身农村公共服务事业的企业尧个人进行补贴遥其宗旨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奋斗遥盂组织目的院协助政府部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袁切实帮助农户改善人居环境袁做政府和社会力量之间的第二部门袁帮助做到精准资助遥榆筹资渠道院当地政府财政补贴尧农村集体资金尧社会捐赠遥虞组织构架院具体见图1遥愚服务项目院垃圾处理尧村庄绿化尧组织文娱活动尧提供生产培训遥

4结语

通过建立一个致力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全国性公益组织袁广泛吸纳社会力量袁打破了原有政府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垄断袁有利于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的质量袁有利于满足农民对公共服务的多样化需求袁有利于减轻政府的财政支出压力遥通过驻村服务站的长期运营袁更有利于自下而上的传递信息帮助政府科学尧高效尧准确地决策袁从而达到优化农村人居环境的目的遥5

参考文献

[1]蒋淑玲袁王宏波.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院以湖南省衡阳市为例[J].农业经济袁2010渊5冤院30-32.

农村改善人居环境范文4

观摩会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以来,新集镇立足有城有乡实际,科学规划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格局,通过提升示范村,打造重点村,建设示范组模式,将全镇所有村组全部纳入环境综合整治范围,集中清理村庄内部“脏、乱、差”现象,从根本上改变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我们的主要做法就是“三抓”。

一、抓整治促环境改善

一是突出“点”。我们的方法是以金河示范村和代咀重点村为重点,积极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五化”建设,进一步提升××村、美丽乡村文化展示长廊、××亲水园、××亲泉园、××亲河园等精品工程。今年,采取村级自筹一点、成功人士捐助一点、上级扶持一点、镇财政以奖代补一点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又投资400多万元,建设了××、××、××等12个环境综合整治示范组,用示范点带动全村,用示范村推动全镇。二是连成“线”。围绕县城至将军故里精品旅游线、县城至××××、××至××三条线,对沿线的村、组加大建设力度,先后整合涉农资金1000多万元,硬化道路15.6公里,整修大塘12口,建成文化广场4个、安装公共场所健身器材10余套,垃圾池68个,配备垃圾箱60余个,安装60多盏路灯和广场灯,绿化3万平方米。同时,加大对乱搭乱建的查处力度,强化重点区域的巡查监控,清理乱贴乱画、乱摆乱放、占道经营现象。三是覆盖“面”。

本着“干净就是美、持续就是好”的理念,我们将全镇所有的村组全部纳入环境综合整治范围,做到环境搞干净,东西放整齐,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形成村村投入建设,组组清洁环境,家家齐心参与的氛围。同时,明确镇村干部工作职责,每周五组织镇、村干部进行环境卫生集中行动,并将此项工作纳入镇、村干部绩效考核,形成了镇主要领导抓面,班子成员抓点,村组干部抓户,人人有行动,齐抓共管的环境整治局面。

二、抓主体促环境改善

一是宣传发动群众。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群众一直是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主体、主力。组织机关干部、村组干部经常性到农户家中去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张贴美丽乡村宣传画,刷制永久性标语,发放《致全镇群众一封公开信》等形式,进一步提高村民卫生意识,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发动住户自行拆除破旧房屋,清除沿途杂草、垃圾、柴垛等有碍观瞻物,同时,在道路施工、广场建设中占田占地,群众自行协调解决,主动无偿提供,确保了环境综合整治的顺利推进。二是吸引社会捐资。通过传承乡土文化,弘扬淳朴民风,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举办《发现·最美新集》摄影大赛,积极吸引成功人参与家乡建设,目前,已吸引社会捐资200多万元,民间资本正源源不断融入到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三是提升文明程度。通过开展“新集镇十大文明家庭”、“新集镇十大创业功臣”和“文明礼仪进农家、传统美德进农家、清洁卫生进农家、文化活动进农家”等“四进农家”活动,引导群众自觉

“革除陈规陋习、改善人居环境”。每年对文明家庭、创业功臣进行大张旗鼓地表彰。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结合人文特色,注入“忠、诚,和、善,仁、信,礼,勤、俭”等字文化元素,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引导,全镇环境整治工作实现了文化跟进、品位提升。

三、抓建管促环境改善

一是健全机制。年初,我们制定出台了《新集镇美丽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新集镇村环境卫生保洁工作考核细则》、《新集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考核奖惩办法》等,做到有章可循,按章办事,确保了整治工作扎实开展。二是创新模式。通过村组干部“蹲守”,聘请“童星环保监督员”,对群众乱扔乱放、不习惯用垃圾箱等行为,进行现场劝导,与群众集体签订了“卫生保洁公约”,通过长时间教育引导,形成人人都是管理员,人人都是保洁员的良好氛围。同时,聘用了16名专职保洁员,80余名兼职保洁员。加强对保洁员监管,定期评比考核、兑现奖惩,充分调动了保洁员的工作积极性。三是注重督查。成立镇环境综合整治督导组,对环境进行巡查和不定期督查,实现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常态化。对随机抽查各村任何一个村民组,连续两次因行动缓慢导致环境卫生无明显起色的村,由镇纪委对该村主职进行约谈,并取消年终评先评优资格和以奖代补资金。目前,已督查20余次,下发督查通报20期,约谈3人,不断将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推向深入。

农村改善人居环境范文5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县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以千方百计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等突出问题为重点,集中十天时间对全乡环境卫生进行全面综合整治,大打一场整治攻坚战,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素质,努力实现全乡乡容乡貌有大的改观。

二、组织机构

为加强卫生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工作,乡党委、政府决定成立乡卫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其成员如下:

三、整治要求和目标

1.主要乡道、街道

(1)全面清扫、清除、搬运、填埋或焚烧积存垃圾,铲除杂草,疏通水沟,清理建筑垃圾,做到基本消灭暴露垃圾,保证各主要街道视野内没有“五堆”及成片或零乱垃圾。

(2)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张贴宣传标语,印发宣传单,建立卫生宣传栏,不断加大卫生整治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环境卫生意识。

(3)清理“乱摆摊点、乱停车辆、乱扔垃圾、乱排污水、乱搭乱建、乱贴乱画、占道经营”等现象。

(4)落实沿街商铺和住户“门前三包”责任制,对不落实责任,特别是在街道乱倒垃圾的要给予严厉处罚。

(5)整治居民住宅院落前后的环境脏、乱、差状况。

(6)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和养护工作。对余朱公路(号咀至禾山段坑洼路段进行填补)。

(7)清理付弄集镇空基上和信用社栅栏四周垃圾残土、废弃物,取缔占道乱立的牌匾、乱堆乱放的商品、杂物,对沿街住户的财务堆放划定界限,取缔占道修车、加工点,取缔村无证经营的废品收购站,拆除乱搭乱建的违章建筑、临时建筑。

2.集镇和付弄集镇

(1)采用铲除、搬运、填埋、焚烧的方式,全面清理消灭长期堆积的垃圾山。

(2)聘请专职保洁员,负责两集镇公共区域的清洁,建立长效保洁机制。

(3)下大力度清理农贸市场长久堆积的垃圾卫生死角,清洗到处横流、发酸发臭的污水。

(4)全面整治“乱搭、乱放、乱摆、乱倒、乱丢、乱贴”等现象,规范各摊位的摆卖秩序和经营行为,取缔农贸市场外面、公路周边、占道经营的马路市场。

4.政府大院及各单位

(1)集中整治单位办公室、生活场所环境卫生,改善楼层、大院、公厕、食堂环卫状况,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秩序,强化考评机制等措施,创造洁净、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5)各中小学校、卫生院、农信社等单位周边的环境卫生由各单位自行负责,各单位每天要对本单位大院及门前四周所辖范围的卫生清扫保洁,确保大院整洁,大院之内不得有堆积垃圾和成片垃圾,信用社栅栏外一米内由信用社负责。

四、几点要求

1、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制定详细整治计划,明确整治目标、任务和要求,责任落实到人。集镇责任人:付杰;各机关单位、付弄集镇责任人:郑鹏;乡政府大院责任人:肖遥。其他所涉村,村书记为第一责任人。

农村改善人居环境范文6

关键字:小城镇规划建设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economic development, building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the historical task of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While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mall towns is an important task of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improve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 changing the appearance of rural village, highlighting small cities and towns plann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Scientific planning guidanc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mall towns to promote the small town to build a healthy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Keywords: small towns, planning,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F54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引言

小城镇建设是发展的需要,因此小城镇建设规划很重要,合理的规划,制定新的城镇建设规划标准,因地制宜,结合地域实际情况建立规划项目和标准,实现小城镇建设目标。

1新农村建设要先有建设规划

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充分发展建设部门在村庄整治中的作用,强化规划的龙头地位,立足规划先行,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在现有基础上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做到规划到村、到屯,并与乡(镇)、场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衔接。编制规划要坚持专业人员和群众相结合,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内容要全面,重点要突出,注重体现民俗风情,展示民族特色。在规划的基础上科学研究项目和有效载体,确保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推进。根据不同的特点和要求,我们把重点放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上,使农村各项功能更加完善,才能更体现农村建设的新。在规划中我们坚持了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原则,突出了先导性、基础性和综合性。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新农村建设要改善人居环境

农村人居环境现状仍然较差,住房砖瓦化率不足40% ;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农村住房呈现建设布局乱的局面。一些农村随意建房,建新屋不拆旧宅,有新房无新村,造成用地浪费。近几年来,加强了村镇规划编制工作,在优惠政策的引导下,农村按规划建设砖瓦化住房和节能房,住房条件有了较大改观,但农村环境卫生还很差,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新农村建设首要问题是改善人居环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分类指导、体全机制、稳步推进。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要为改善人居环境提供依据,建设部门要引导推广适用的新技术,加强对农房建设的指导和管理。要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力度,整治村容村貌。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是个渐进的过程,一家要以生产发展为本以农民持续增收为基础,一切从农村的实际出发,尊重农民的意愿,走低成本、低资源消耗、不加重农民负担、以农民为主的村镇整治路子,为我县新村建设全面进步服务。

3 新农村建设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设施。现在,农村普遍存在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于整体建设的现象道路不畅通,没有排水设施,没有科技文化场所和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这此问题,严重制约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着手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村镇的基础设施建设,要按照建设规划坚持以加快村镇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工作为重点、政府投入为主、农民积极参与、社会广泛支持的原则,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根据村镇原有基础设施的特点,突出不同村镇的不同特色,按照因地制宜、适度超前、一步到位的原则,科学规划、分步建设、逐步完善。其次,要高标准改造并完善镇内供水、排水、电力、电信、交通、农贸市场、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环保、消防等配套设施建设,全面加强镇内小街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乡镇的龙头带动作用。第三,要建立制度、完善机制,积极寻求并探索重点中心镇生态环境、交通秩序、社会治安、镇容镇貌等方面的综合治理的新途径、新举措,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新格局

4 突出建筑物的重要性

建筑风格是一个地区的建设特点。要根据民族地区突出其建筑风格使之与本地区的民族文化、人土风情、自然风光、地域环境相衬托、相映辉、相结合。规划是龙头,建筑是实施,要遵守规划,创造性地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每一幢建筑,是我们建设者的一项伟大而光荣的任务。

5 城乡一体化建设是一个重要节

为使小城镇建设持续发展,要进一步完善小城镇发展规划,符合区域功能定位要求。将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纳入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重新审视和修订小城镇发展规划,使之与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相协调、相统一,避免条块分割,避免重视局部利益而忽视整体利益。小城镇发展战略要凸显区域功能定位要求。小城镇建设主要分布于城市核心区以外的区域,集中在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城市发展新区耕地60%以上,已形成自己的主导产业或具备主导产业雏形,需进一步增强实力与持续发展能力。生态涵养发展区山多耕地少,是未利用土地集中分布区域,同时也多是城市的水源地。水源地与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是在生态环境保护基础上发展区域经济,严禁高耗与高污染产业的发展,可进行有机农业与产品开发及原生态乡镇特色休闲、度假疗养、健康旅游产业培育,走环境友好的持续发展之路。

发挥城镇建设的多种功能,促进城乡一体化。小城镇建设的目标是统筹首都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乡村城镇化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核心问题还是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特别是产业可持续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重头戏”。重点小城镇在全市“三化”体系中处于重要“节点”位置,即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因此,应立足自身资源条件、环境优势、人文历史、传统民俗、

地方文化等特色,积极发展二、三产业,特别拓展农业的生态涵养、旅游观光、教育展示、民俗传承、吸纳就业等多种功能,调整与优化

产业结构,接力传递城市辐射与服务功能,带动乡镇经济的发展。

彰显镇域特色与优势。小城镇建设是区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互为动力。由于小城镇发展过程和区域条件千差万别,小城镇持续发展道路也必然是多种模式类型。小城镇建设必须根据自身资源条件与镇域社会经济基础或已经形成的产业结构,因地制宜,突出镇域特色与比较优势,发展区域优势产业,使主导产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互相推动。促使小城镇成为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进一步完善促进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规。目前,小城镇发展过程中往往是以项目促发展,形成以争取项目为核心的“短平快”式的发展思路。因此必须在政策的长期性、稳定性、前瞻性和科学性上下工夫,形成促进小城镇发展的长效机制。同时加大法制建设,对竭泽而渔式的“快速”发展必须坚决遏制,通过制度建设、政策引导、法律保障等综合手段来营造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

结语

世界各国的城市发展经验表明,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发展过程。对中国而言,在发展模式、城乡差距、收入水平的悬殊、形成城乡分离、"城乡二元化"结构。加之城乡发展在完成产业结构转变时,却未完成就业结构、空间结构和生存方式的转变。因此,加强我国小城镇建设是一个重要的发展任务,我们要实现空间结构的转变,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翟宁,王圣学,市场经济条件下小城镇规划方法探讨,城市管理.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