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八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八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范文1

关键词 植物生殖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文件编号: 1003 - 7586(2016)06 - 0020 - 03

1 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植物的生殖”是苏科版生物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生命的延续与进化”第十九章“植物的生殖和发育”的第一节,是学生在学习了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生态系统的稳定后,继续研究植物和动物生命的延续和进化。“植物的生殖”是本章的知识核心,也是全章的重点和难点。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了绿色开花植物开花、传粉、受精和结果的有性生殖的主要过程。由于学生在小学和七年级下册已经对植物的开花和传粉有足够了解,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植物的受精和果实的形成过程。同时初中学生正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的概念形成来自于自身对事物的体验和感悟,对于看不见的双受精和果实形成过程,学生很难理解,也是学习的难点所在。

2 教学目标

2.1 知识目标

概述绿色开花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描述绿色开花植物的双受精过程;了解子房结构与果实结构的关系。

2.2 能力目标

通过模型制作和展示,形成知识运用的能力、动手能力、小组合作和交流能力;通过观察图片,形成图文转化和综合分析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双受精过程、果实形成过程的学习,认同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通过双受精过程的学习,充分体验植物新生命诞生的过程,初步产生爱护绿色植物的意识。

3 教学重难点

绿色开花植物的双受精过程和果实的形成过程。

4 教学准备

PPT、自制子房的彩纸模型、各色彩泥、白纸、吸管等。

5 教学过程

5.1 问题导入,开门见山

学生观察蚕豆实物,思考并回答问题:蚕豆属于植物的什么器官,有什么作用?蚕豆是怎么形成的?

设计意图:上课开始用几个简单贴切的问题帮助学生回忆相关的旧知,又能让学生带着问题直奔学习的主题。

5.2 图文转换,复习旧知

教师展示花结构模式图,请学生填写雄蕊和雌蕊的结构,试着寻找植物的和卵细胞在什么结构内。随后教师借助自制子房的彩纸模型(图1),边画胚珠的结构边介绍,帮助学生构建子房结构的概念图(图2)。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七年级下册学习过的花的结构相关知识已经比较生疏,通过展示花的模型,观察花模式图,帮助学生快速回忆相关知识。教师通过自制彩纸模型介绍子房结构,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知识记忆,为双受精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5.3 模型制作,构建新知

教师引导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观看双受精视频,并完善概念图中空白处(图3):①花粉中的如何到达胚珠?②一个花粉粒产生几个?③两个分别与什么细胞结合?

接着,让学生利用不同色的彩泥、吸管等材料在白纸上制作植物双受精模型,组员展示模型(图4)并介绍双受精过程。介绍完毕,学生小组互评,教师针对学生双受精过程的掌握情况和模型制作情况做总结。

设计意图:学生带问题观看视频受精,小组合作制作模型完成再识双受精,展示交流完成双受精概念的巩固。整个过程将微观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学生体验和再现了双受精过程,增加感性认识后完成概念的构建和巩固,突破了双受精过程这一重难点。同时学生在活动中加强了知识运用能力、动手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5.4 横向迁移,突破难点

植物双受精后,又将发育成什么结构呢?教师利用该问题承上启下。展示蚕豆果实图片,让学生由外到内回忆果实的结构,结合种子的结构,完成果实结构概念图。小组活动:根据果实与子房结构的空间对应关系,将两张概念图的相关部分用箭头横向连线(图5)。当学生掌握了果实的形成过程后,教师展示荔枝、花生、番茄等实物果实,让学生分析各部分分别是由什么结构发育来的。

设计意图:果实的形成是本课的重难点,也是高中生物学的基本储备知识。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各种各样的果实,但是由于看不见果实形成的过程,对果实各结构的来源很疑惑。此时由外到内分析果实结构,与子房结构建立横向的空间联系和纵向的时间联系,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思维认知角度,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同时给学生提供了理解这一知识点的途径。通过小组连线活动,学生完成概念自主建构,避免了学生在学习该内容时出现无法理解、关系紊乱的情况。

5.5 梳理内容,完成小结

学生自主总结绿色开花植物有性生殖的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建立知识系统的内部关系,有利于构建植物生殖的完整知识体系。

八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范文2

在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加强课堂管理和调控的同时,要注意加强学习思想引导、学习方法指导,特别是学习过程和效果的监控,不仅要让端正学生态度、学习得法,还要促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生物实验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

生物实验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组员的协作精神。让学生通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从而认识和揭示自然科学规律,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意识,切实让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二、教学要求

1、演示实验必须按要求开足,教师在课堂上用演示的方法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实验。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能够获得感性的认识和验证,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学生分组实验,也要按教学要求把学生实验尽量开足。

对于学生实

实验,若能当堂看清实验结果的须在实验室里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师监督学生对每个实验达到操作规范、熟练的程度;培养他们浓厚的生物学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工作计划

1、为适应教学中新教材的使用,实验室教师要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学习新教学标准,加强新实验的准备和操作能力,加强与任课教师间的联系,按学科参加教研组的活动。

2、配合任课教师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认真做好实验教学情况记录。

为教师公开课及科技兴趣活动做好必要的准备和协助工作。实验室做好准备工作,配合任课教师指导学生训练和复习,检修好实验器材,改进器材的性能,确保各项实验圆满成功。

3、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实验室管理制度。

做好实验仪器、药品的申购工作,对购入的仪器、药品及时登记,保存好说明书和有关资料,按类别分室保管。对现有的仪器、药品与新课程的要求进行对比,提出增订的计划。

4、进一步加强实验室防漏水、防火、防盗工作,经常检查所负责的分管区域的各项安全。

按学校要求,定期做好各实验室清洁工作和安全检查工作。

5、配合教务处的安排,及时提供各种考试的考场,保证各年级的分场考试能够顺利进行。

对高三毕业班的教室需求在不影响学生实验的基础上尽

可能的满足要求。

6、做好每个实验室的使用记录,保证实验室的'正常使用,维持实验室的卫生情况良好。

7、仪器设备购置,落实上年仪器设备购置计划,完成实验室的更新提高,加强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的完好率。

做好本年度仪器设备购置,坚持结合实际,适当超前,防止低水平重复和积压浪费发生。购置仪器、药品要先行申请,由主管领导审阅后报校长室审批后再购置,入库要验收,同时填写入库清单。仪器原则不外借,若借出要由主管教导或校长同意后才能,并要及时追回。

8、制定出本学期实验教学进度计划,并写明实验目录,写明实验的日期、班级、节次、名称,教学中按计划安排实验。

9、任课教师须将实验通知单提前送交实验室,实验教师必须将每个实验用到的仪器、药品以及其他有关事宜提前准备好,做到有备无患。

四、将德育工作渗透于实验教学中

1、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明确相互协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团结合作的精神。

2、要教育学生遵守实验规则,爱护财务,节约用水、电、药品,从而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

3、要求学生严格认真的按照实验要求来操作,细心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4、培养学生井然有序的工作

习惯。实验结束后,把仪器放回原处,整理好实验台。

生物实验教学计划2生物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学科素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协作精神,落实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因此,做好实验教学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现将本学期的生物实验教学工作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组员的协作精神。让学生通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从而认识和揭示自然科学规律,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意识,切实让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二、教学要求

1.演示实验必须按大纲要求开足,教师在课堂上用演示的方法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实验。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能够获得感性的认识和验证,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若有条件可改成分组实验。

2.学生分组实验,也要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把学生实验全部开齐。

对于学生实验,若能当堂看清实验结果的须在实验室里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师监督学生对每个实验达到操作规范、熟练的程度;培养他们浓厚的生物学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实验课的教学方法

实验课教学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设备条件等因素,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

让学生多动脑、多思考,锻炼自己能找到一些新方法、新步骤;在讲授理论知识时,最好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去归纳出这些知识,这样做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加强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充分发挥其科学思维和想象力。

四、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

1.仪器设备购置,落实上年仪器设备购置计划,完成实验室的更新提高,加强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的完好率。

做好本年度仪器设备购置,坚持结合实际,适当超前,防止低水平重复和积压浪费发生。

2.制定出本学期实验教学进度计划,并写明实验目录,写明实验的日期、班级、节次、名称,教学中按计划安排实验。

3.任课教师须将实验通知单提前送交实验室,实验教师必须将每个实验用到的仪器、药品以及其他有关事宜提前准备好,做到有备无患。

五、将德育工作渗透于教学中

1.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明确相互协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团结合作的精神。

2.要教育学生遵守实验规则,爱护财务,节约用水、电、药品,从而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

3.要求学生严格认真的按照实验要求来操作,细心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4.培养学生井然有序的工作习惯。

实验结束

后,把仪器放回原处,整理好实验台。

六、实验效果检查和成绩评定

1.学期教学结束后,对学生的实验效果进行检查,了解学生的实验技能。

2.检查内容:学生对实验的原理、装置、药品、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熟练程度。

3.实验结束后要填写好实验报告册,教师当场检查学生的实验结果。

七、做好实验室工作文件建立管理工作

为实验室的评估合格,做好实验室的教学计划、日常管理、安全工作、工作日志等各种工作文件的归类、归档、整理工作。

注:加黑体的六个实验要对学生进行重点的训练, 加强学生对实验的原理、装置、药品、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熟练程度。各班的实验课的情况参照实验课按排表。

八、实验教学管理

1、课前认真预习有关实验内容,写出预习报告,上课前由组长收齐并于上课时上交,没有预习报告的同学不准参加本次实验;

2、实验课过程中,注意用电安全,严格按规定程序操作设备,并填写实验记录表,记录所用设备的型号及运行状况。

设备出现故障,应及时跟老师联系,不能擅自处理;

3、实验结束,应先报告老师,检查实验结果无误后,清点整理设备完毕,方可离开;

4、课后,根据实验记录,认真书写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教学计划31.激发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员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进行积极自觉的观察,才能使他们获取正确的信息,发展思维,获得知识,掌握技能,进而认识生物的自然变化规律。

2.操作正确规范,指导学生观察。

在演示实验中,教师应向学生介绍仪器的使用规则、操作方法,提出注意事项,最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的每个细节以至全过程,并恰当地解释实验现象。

3.明确目标,系统观察。

在生物实验中必须使学生明确所要观察的内容和观察的范围,明确通过观察要获得哪些资料,解决哪些问题;拟定好观察计划,制定观察程序,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层次清晰的观察,防止主次不分、顾此失彼。

4.开辟第二课堂,扩大学生的观察范围。

如在初中一年级上学期开设植物课时,组织学生到城郊的野地和农田中观赏植物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状态,采集植物标本,同时也可到城内的植物园中去观赏各类植物花卉,理解和认识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的主要区别。教学实践证明,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生物课外活动,开辟第二课堂,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扩大观察范围,培养和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都是非常有益的。

几年来,由于我们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促进了学生的想象力、判断力及思维能力的发展。

因为对实验的观察越细致、越准确,学生的认识就越丰富、越深刻,思维也就愈加活跃、广阔,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越强。

生物实验教学计划4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知识目标:

1)认识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

2)知道动物的行为大多是通过运动来完成的,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它们的 行为有密切的联系

3)获得关于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的知识。

4)通过活动体验生物的分类是根据不同生物的特征上的相似程度来进行的。

能力目标:

1)增强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进行“饲养和观察蚯蚓”、“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制作甜酒”等实践性较强的活动。

3)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更好地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认识科学通过技术转化为人们改进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手段,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又具有实践价值。科学技术在促进人类进步的同时,往往带来人们预想不到的负面影响,因此,其实践价值就相当于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具有两面性。此外,尽管社会在走向科技化,科技也在社会化,但是,科学始终不是万能的,人类社会面临的所有问题,并非都能依--科学来解决。

二、学情分析

通过初一的学习,多数学生对生物这门课比较有兴趣,其中也存在着问题:班中成绩差别悬殊,存在两极分化现象,有的班级后进生比较多。针对以上问题,我要对学生加以鼓励和引导,争取再上一个新台阶,以期待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做好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中学习的第五单元,是整个初中二年级生物所要掌握的一个重要单元。其中涉及的内容广,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多。

第一章至第三章内容,主要涉及动物的分类,让学生区别那些是水中生活的动物·陆地上生活的动物·空中飞行的动物,以及这些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其中重点在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这一章节强调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重点阐述了动物与人类生活得关系。第四章和第五章主要讲解了在生物圈中扮演了分解者的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通过这两个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对我们生存的环境更加熟悉,同时也更加了解在我们生存的环境中很多渺小的东西往往在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六单元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中学生必备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是其行为的基础之一,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其认识和行动的必然结果。作为一个现代公民,应当理解每种生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并且应当身体力行。因此,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在本册教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总结、回顾和发展,是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行为,同时,为学生的持续发展,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四、教材重点、难点

重点:1、各种动物的适应性特征

2、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3、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难点:1、运动的结构基础和形成机制

2、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作用

3、根据生物特征进行分类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村和新课程标准。

2、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

3、优化教学方法,运用好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4、认真组织好各次探究活动,注重学法指导。

5、认真做好培优辅差工作,面向全体学生。

6、加强训练,达到及时巩固的目的。

7、成立好合作学习小组,并加强合作学习指导。

六:教学进度与重大活动安排

周 次 日期 工作要点

第1周 9.3-9.7 分析上期期末质量监测试卷,查漏补缺。

第2周 9.10-9.14 生活的动物

第3周 9.17-9.21 陆地生活的动物

第4周 9.24-9.28 空中飞行的动物

第5周 10.1-10.7 国庆长假

第6周 10.8-10.12 动物的运动

第7周 10.15-10.19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第8周 10.22-10.26 社会行为

第9周 10.29-11.2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第10周 11.5-11.9 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新|课|标|第|一|网

第11周 11.12-11.16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第12周 11.19-11.23 细菌

第13周 11.26-11.30 真菌

第14周 12.3-12.7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第15周 12.10-12.14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第16周 12.17-12.21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第17周 12.24-12.28 从种到界

第18周 12.31-1.4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第19周 1.7-1.11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第20周 1.14-1.18 复习并迎接期末质量监测考试

生物实验教学计划5一,学情分析及指导思想

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主要介绍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及生物的进化、传染病和免疫,用药和急救、了解自己、增进健康。共6章,内容较上一个学期少了一些,探究实验减少了一些,增加了观察和思考,科学、社会、技术栏目。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知识面。

三、教学目标

1、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更清楚地知道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使学生更有意识地保护生物,促进社会发展。

3、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如何健康地生活。

4、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具体措施:

1、继续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提高和创新。

2、继续探究符合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注意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和模式。

3、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乐于交流。

4、学习和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积极参加教研教改。

上好课,设计好教案,写好教学反思。

5、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导语,运用生动的语言,加强情感教育;

精心诱导,强化教学。

6、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

例如,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生活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等等。

7、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8、重视探究性报告的撰写和交流。

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报告,并组织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成课程目标。

五、进度安排

本学期总课时为30课时,每周2课时。

教学内容及参考课时如下:

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共3章)

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5节)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6节)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 (4节)

第八单元、健康的生活 (共3章)

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 (3节)

第二章、用药和急救 (2节)

第三章、了解自己 增进健康(3节)

会考复习安排:

七年级上册(包括第1、2、3单元)复习1周

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复习1周

八年级上册(包括第5、6单元)复习1周

八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范文3

一、多媒体辅助科学实验的优劣

利用多媒体进行自然科学实验教学,符合国家目前倡导的现代教育技术思想理论。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这样的教学方式还是处于一个起步阶段,从不同学校、教师、学生的相关反馈来看,其长短处都非常突出,褒贬不一。

多媒体教学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当将发挥出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使用不当的话则会耽误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下面,我们来看看大致具有哪些方面的优缺点。

(1)优势点。首先,能够丰富学生对自然科学现象感知,促进科学概念定义的理解与形成。自然科学课程主要是通过研究各种自然现象中的物体,使学生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累积到一定程度之后,再经过分析、比较、综合等步骤形成抽象的理性认识——科学概念。但是,由于在实际教学中的时间、空间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往往会造成教学资源的缺乏和学生感性认知的匮乏。而多媒体可以表现和模拟出各种自然现象,包括那些难以观察的较为模糊的自然现象,由此会更加扩展学生的感性认知,使学生获得的抽象科学概念的感性基础更加深厚牢固。例如,教师在演示“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实验的时候,即使是使用蓝色钴玻璃也难以观察到其淡蓝色的火焰,此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模拟,取得逼真效果的同时还能避免人工实验中的可能出现的失败。其次,可以更好地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启迪学生的科学性思维。利用多媒体进行自然科学的实验可以将声音、光亮、形状、形态、颜色等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直接全面地表现出自然界中各种事物和现象,并能够据此创设出直观、形象、生动的具有启发性的事物来揭示科学知识并开启学生的科学思维。再次,可以模拟那些实验中的错误的操作并呈现出错误操作之后的后果,给予学生警示,以防止学生因为错误的操作而受到实验药品或者实验现象的伤害。

(2)劣势点。虽然多媒体实验教学为自然科学课程的教学带来更加宽阔的实验室,但是我们也应该明白“多媒体再好,也只能是实验教学中的一种辅助手段,它几乎可以模拟出任何的自然现象,但其始终都代替不了学习者亲自动手的探索科学知识的过程”。首先,实验教学中的合作与交流,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多媒体辅助实验则达不到这一点。其次,多媒体实验教学留给学生动手的空间极小,更多的是面对屏幕上的一幅幅画面,原本的“做、探”实验被简化成“听、看”实验。再次,学生的科学思维与科学分析能力都是在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之中获得的,具有发展性,而多媒体实验更多的是展示性,缺乏其中必要的“波折”与“形成”的过程。

二、多媒体辅助科学实验的优化

在大致获悉了多媒体辅助科学实验的优劣之后,我们应该对“多媒体辅助科学实验”进行改造与优化,使该试验方法更加科学合理,以更加适合我们的实验学习。

(1)结合微型实验。微型实验脱胎于微型化学实验,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现的一种化学实验的新方法,其主要宗旨就是尽可能地少使用实验药品来获得科学实验中所能达到的效果。例如在进行八年级下册“光合作用”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与教研组同仁共同探讨设计出“绿叶的脱绿”微型化实验,即改用安倍瓶进行加热。由于这一项的改进,整个实验的时间由先前的15分钟减少为4分钟左右的时间,酒精消耗量也从50ml转为1ml。节约下来的时间则可供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再次通过多媒体来进行类似实验过程的展示(正常实验方法),让学生亲历两种不同性质与媒介的实验探究过程,加上教师相应的适时的引导,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2)自己动手制作。在自然科学的复习课中,教师一般不会怎么细致地重复实验,所以学生会感觉复习课较为枯燥乏味,人为地对学生进一步深入细致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科学知识设置了障碍。例如,教师为了改善科学实验复习课上这样一种沉闷的局面,另辟蹊径,从课堂常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投影片中获取灵感,通过两到三次的讲座、示范和材料自学之后,使学生快速掌握制作简单投影片的相关方法。由此,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根据不同复习内容中的相关实验的具体过程来绘制相应的实验装置图,以达到对相应的知识进行全面的温故和知新。此外,教师也可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要求每位学生自行制作一个知识专题,配合以习题,在复习的时候留下一定时间让学生来充当教师,对相关的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如一位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将课本上的插图制作成投影片,然后设置了如下的问题:①图中所画的仪器名称叫什么?②主要用于测量什么?③这样的实验装置是用来研究什么问题的?④实验的现象是什么?⑤实验的结论是什么?该学生这样的制作设计,不经意间与“试验图片导学”的学习思想相契合。实践证明,这样一种建立在动手制作基础之上的“学生教学生”的科学实验复习方法,对于学生知识技能的再熟悉、深理解与熟掌握具有非常好的作用,堪称“复习课上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