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规划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规划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规划总结

大学生规划总结范文1

在本周三晚我们正常顺利开展的班会,通过此次班会我们各班的同学都认真规划出自己的大学生活,对未来进行了自己的讨论。并且愉快的度过了一个充实的夜晚。

( 一 ) 在这次班会中我们既认识到了我们系在班会中的缺点与优点。

1从整体上来来说我们在班会过程中同学们的积极还是很高,还是达到了基本上的预期效果。各班的主持人能够调动班上同学的积极性,使其本班同学能够融入到各个节目环节中去。

2从各班准备角度来讲,其各班的负责人其对主题认识还是比较深刻的,有够从小的切入口,充分挖掘其主题的精髓。从而使其班会中的内容比较丰富,活动安排比较科学。

3通过小组讨论,发表个人看法,为每个同学提供了自己展现的舞台,说出自己的大学规划

4以最少的财力,展现最美好的布置,是我们系部的特色,通过气球彩带,黑板布置,来展现在班级布置当中。既体现了我们对班会主题心意。也符合了我们系部专业的要求。

(二)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讲。我们举办的班会其问题还是比较多的

1由于第一次主题班会,经验不足,其纪律有待加强。对主题班会认识方面出现偏差。

2各个班级班会特色不够明显。有一种各个班级一样的模式的感觉,没有充分挖掘自己本班的本色。其各班对主题班会的发展方向没有正确的把握。从而缺乏其创新。

3 没有安全意识,只考虑到班会气氛。点蜡烛是不可以的

自身的认识及解决办法:

1加强与团支书的交流。使之其班会的的策划充满新生气息。使他们重新更加全面认识主题班会的现实意义所在。

2作为大学生是其思想文化最活跃的时期,加强其思想学习。从而推动我们对班会的主题正确把握同时出现更有意义创新。

大学生规划总结范文2

[关键词]TOC理论 职业生涯规划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7.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1-0014-02

从2003年开始,高校毕业生人数开始大幅增长。大部分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应。这主要是由于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还停留在“作战”的层面上,徘徊于开设职业生涯讲座、毕业环节的择业指导等即时性策略上。因此,如何有的放矢地在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革新工作,推陈出新,是高等教育改革及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重要任务。

一、TOC理论研究

TOC理论中文被译为“瓶颈理论”,由以色列物理学家高德拉特博士创立,与精益生产、六西格玛并称为全球三大管理理论。该理论认为在制造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存在着制约因素,通过规范化的方法来定义和消除这些制约因素,可以支持和促进生产经营的持续改进。

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由于人们对它缺乏深入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在实践中问题很多。TOC理论的研究方法能更好地弥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不足,对现有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有层次的分析,能真正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整体出发,抓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主要矛盾,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问题找到突破点。结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现实情况,通过导入TOC理论的原理与方法,建立基于TOC理论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研究的基本框架,如下图。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的约束因素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目标

目前,高校往往模糊地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理解为就业指导,导致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目标的理解出现偏差,主要体现为: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目标设置功利化;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目标设置短浅化。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

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目标的误解,导致课程内容的选择更多关注的是学生是否能够就业这一结果,较少关注学生就业的质量以及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状况。这主要体现为: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单一陈旧;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践中,理论知识被编制成结构化的教材,并有明确的授课方法和评价方式。相比之下,实践知识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始终是很模糊的。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施

受传统就业观念、功利主义的影响,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手段过于随意;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专业教师队伍匮乏。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由于发展的时间短,大多数高校还没有形成一支专业的教学团队。

(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评价

受课程目标、内容、实施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还未能形成一套成熟、完整、实用的课程评价体系。这主要体现为:1.缺乏有效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评价标准;2.忽视大学生作为评价主体的作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评价方式多以考试或报告的形式为主,这些方式仅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学生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不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针对以上的现状,应重视大学生的评价主体作用,实现评价方式多元化的需求,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行为一一纳入评价体系中,尽量克服评价结果的片面性,提高评价结果的有效性。

三、发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约束因素的作用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要素改革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应该包括三个要素:专业与学业、职业规划和就业教育。

1.专业与学业。首先,认识自己的专业,在此基础上培养专业兴趣、激发学习热情,这有助于学生制订明确、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是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迈出的第一步,同时也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学业是大学生的立身之本,每个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当具有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和能力培养目标,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培养综合素质能力。

2.职业规划。职业规划是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具体包括:(1)职业探索,如掌握有关职业的基本知识、明确职业的发展趋势、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等;(2)自我认识,如进行自我评估、发现职业兴趣、塑造职业人格、培养职业能力等;(3)职业道德,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4)职业生涯规划,如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整等。

3.就业教育。就业教育方面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包括:(1)就业情商教育,如自我控制能力、协作精神的培养、耐挫折能力等;(2)就业德商教育,如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等;(3)创业教育,如创业的准备、创业素质与创业方式、创办私营企业的法律规定等;(4)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如就业市场、就业形势、就业政策等。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施策略改革

1.体验教学。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体验教学,其实就是恢复知识与技能的产生过程,其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并准确把握知识,有助于学生认清自身优缺点,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

2.实践教学。为了保证大学生能将学校所学与生活经验相结合,需要提供一个有助于强化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学习环境,其中包括两个方面。(1)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教学中通常紧密结合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能更好地实现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目标。(2)榜样示范。大学生可塑性大,有了生动具体的就业与创业形象作为榜样,有助于他们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及早进行职业规划,为未来就业打下坚实基础。(3)创业教育。大学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职业视野和创业方向感,以及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境教学。学校应积极创设环境,让大学生在真实情景中感受和体悟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明确自身生涯发展的方向。具体而言,职业生涯教育实施情境教学应重点遵循以下六个原则: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兴趣盘然,创设故事情节让学生感悟体会,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情境布置应重视学生的参与性,应用情境应关注知识的迁移性,评估学生对情境的接受程度。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评价体系改革

1.量化评价。量化评价的方法就是力图把复杂的现实问题简化为数量问题,通过对量化数据的比较、分析与研究,进而推断评价对象的特质。这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1)测验法。利用测验法考查学生的学习是否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需要三个具体步骤:准备性测验、形成性测验和总结性测验。(2)等级评价法。通过等级评价法,不仅可以进行过程性评价,即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一个模块的课程内容进行评价,而且可以进行总结性评价,即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整体评价。

2.质化评价。质化评价的方法就是力图通过客观的记录,系统性、针对性地呈现和描述评价对象的各种特征,以揭示所要表达的含义,促进对评价对象的剖析。这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1)档案袋评价。利用档案袋有目的、按计划地收集、记录和分析每个学生(或教师)在学习(或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行为、效果等信息,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教师)做出评价。(2)逸事评价。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专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详细记录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代表意义的个人事件及相关的细节,通过分析研究所记录的信息资料,对学生进行评价。

四、总结

本文基于TOC理论,通过重点挖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的约束因素、发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约束因素的潜能、发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约束因素的作用,对大幅度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指导效果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指导价值。

[ 参 考 文 献 ]

[1] 马小红.基于体验性教学模式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J].教育与职业,2014(2).

大学生规划总结范文3

【时间】20xx年xx月xx日——xx月xx日

【地点】室内、室外均可

【形式】讨论、分享

【目的】引导新生对高中生活进行总结,对大学生活进行思考和规划。

【活动操作示范】:

第一阶段:总结高中生活

1.辅导员做开场引导。目的是引导学生回忆高中生活

(参考:同学们走进大学校园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相信许多同学对大学的生活有了一些思考,也会将现在感受到的大学生活与刚刚过去的高中生活进行比较。那么,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高中阶段的生活,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给大家三分钟时间思考,然后请几位同学分享。)

2.分享。辅导员请2-4名同学与全班同学分享,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辅导员对学生的发言内容做积极的关注,但不做任何评价。

3.辅导员进行分享总结和主题过渡。

(参考:从大家对于高中生活的各种感受中我深深体会到了你们都曾为自己的理想——考上一所好大学而努力,现在我们已经开始了人生的一段新的征途,那么我们该怎样走好这段征途呢?)

第二阶段:思考、讨论大学生活

1.辅导员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参考:如果我们将大学生活分为六个部分:学业、人际、爱情、能力培养、休闲、大学生涯规划,大家来思考、讨论,我对这些有什么期待?有什么计划?)

2.分组。通过抽签的方式将全班学生分成6组(视班级人数而定)。每组选组长一名,负责组织该组的讨论;书记员一名,负责记录发言。

3.讨论。分组完毕之后,每组各讨论一项内容,也由抽签决定。

(建议:1.辅导员先将大学生活六个部分设计几个讨论问题;在讨论之前,辅导员先召集组长布置任务和注意事项;2.每组讨论的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3.要求每位同学都发言。4.组长控制每位同学的发言时间,鼓励少发言的同学,控制“语霸”的同学;问题讨论完毕后,做好总结,并选好分享代表。5.书记员要做好每位同学的发言记录。6.辅导员做好整个场面的控制。)

4.分享。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与全班同学分享讨论结果,组内其他人可作补充。在每一组的分享结束后,其他小组可以提问。如果在教室开会,辅导员可以在黑板上板书学生所谈各个内容的要点。

5.辅导员总结。辅导员的总结、引导不含对发言内容的评价,让同学在听取他人的观点、做法、经验时对自己的做法、计划进行修正;引导学生包容他人的观点;辅导员也可以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大学生活。

第三阶段:班会总结(把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的顺序调整了)

1.引导同学们认识到丰富大学生活,以及对大学生活进行规划的重要性。

(参考:通过今天的班会,我们充分感受到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更需要同学们做好规划充实地度过!高中阶段因为有明确的目标,所以我们过得忙碌而踏实;大学阶段才刚刚开始,尽管我们的目标还不明确,有那么多的困惑,但这正说明我们有很多的成长空间等待我们去填充!今天的班会仅仅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如何度过4年的大学生活同学们还得认认真真思考,并付诸于行动。这也许就是我们生涯规划中关键的一步。不管你的目标是什么,我只想告诉大家的是:不要虚度!让我们一起来朗诵名句:“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

2.介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提供的心理咨询服务,以及学院的心理成长辅导服务,若同学们在大学生活中遇到烦恼和困惑,欢迎来咨询。(建议:辅导员老师分享一句话:必要的心理求助是强者的行为。)

第四阶段:布置作业——班会心得

目的是引导学生对高中生活和大学生生活做深入的思考;给在班会中没有机会发言的同学有表达的机会。

(参考:讨论的时间太短,分享的时间也太短,但同学们的思考却有许多许多,所以请同学们以对高中生活的总结以及对大学生活的思考为内容写份班会心得,当然也可以谈谈班会中的感受,请在三天内完成,用信封封好后由班长收齐送交给我。

第五阶段:班会结束

感谢大家的参与!

【注意事项】:

1.[活动操作示范]仅供参考,各学院在不违背活动主旨的前提下,可设计形式多样的,适合自身特点的主题班会。

2.六项内容的讨论参考问题

(1)学业:我的大学学业目标是什么?60分万岁?还是学习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大学里,学习是我努力的唯一目标吗?

(2)人际:我理解的人际交往是什么?大学中的人际交往重要吗?我还是比较多地在与高中同学联系吗?我是主动与新同学认识、交往,还是等待别人来走进我?我和寝室同学开始出现矛盾了吗?怎样和不喜欢的人相处呢?

(3)爱情:爱情是大学生活的必需品吗?我对大学里的爱情持怎样的态度?爱情与学业,我将如何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

(4)能力培养:我希望在大学里培养哪些综合素质和能力?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和途径?

(5)休闲:我度过课余时间的休闲方式有哪些?怎样培养健康有益的休闲方式?

大学生规划总结范文4

关键词:主动性人格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指导

一、前言

职业生涯规划亦称职业生涯计划,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分为“择业”规划与“调整择业”规划两大部分,主要体现个人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发展和对实现这些目标的时间、步骤的合理安排。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动力源自于自身,其实质是大学生在内心动力的驱使下,依据现实条件和机遇制定的个性化的发展方案。

当下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从性别、家庭教育、人际关系、学校类别等方面进行探讨,而主动性人格作为个体主动采取行动影响其周围环境的一种稳定的倾向,作为对职业生涯最具预测力的人格特质必定对职业生涯规划产生影响,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职业生涯成功以及职业生涯管理方面。主动性高的大学生在校期间会积极主动地改变环境,能识别有利机会并采取主动行为,针对不同主动性人格大学生的特点,高校在职业教育中的主要工作就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引领工作。

二、大学生主动性人格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

1.大学生主动性人格与其择业规划的关系

临床心理学家安妮・罗伊依据兴趣和需要的满足来源来划分和分析职业,她将影响职业生涯行为的12个因素分为四组,第一组包含的因素人们几乎无法控制,而后三组中包含的因素以遗传和后天经验为基础,罗伊的分析告诉我们尽管择业是一个复杂艰巨的任务,但只要有时间、动机和努力,我们就能发展职业技能,并学会控制我们的职业生涯。

既然时间、动机和努力的差异影响大学生求职技能的发展,进而影响职业生涯,那么不同主动性人格大学生在这三方面的差异如何影响职业生涯,笔者试做如下分析:

首先,在对待时间上,高主动性人格的大学生更关注未来,同时认为过去、现在和未来是分离的,从而不受过去或现在经验的束缚,对未来有更积极的展望和期待,他们更加主动积极,并更具开拓创新精神和激情;而低主动性人格的大学生则更看重过去,并以此为参照,认为现在不如过去,进而引申出更加消极暗淡的未来,他们相对比较消极被动,更容易受以往经历的限制,墨守成规而缺乏开拓进取精神。因此,大学生在应对职业生涯规划时,低主动性人格大学生应该努力摆脱过去经验的束缚,以积极的心态展望自己职业生涯的未来,遇到机遇和挑战要学会积极主动地应对。

其次,就求职动机和努力而言,高主动性人格大学生的职业生涯目标更明确,动机更强烈,他们针对定下的目标,更加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且能够排除干扰因素,坚定地朝目标前行,遇到困难也会努力克服。而低主动性人格大学生职业生涯目标不明确,他们的动机较弱,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工作、喜欢什么工作,能够胜任什么工作,他们的职业选择更多的受到外界的影响,对待选择也更多的是消极适应,遇到困难更多地选择退缩。对于低主动性人格的大学生可以通过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等外界工具帮助其明确自己的职业取向,减少外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遇到问题时,不要消极逃避,积极应对更能够减少焦虑,降低错误率。

一般而言,具有较高主动性人格的学生,其职业决策意识出现得较早、程度上也较强,且会比别人更快地找到工作,因为求职过程多数是自我掌控的,更“主动”意味着比别人更早、更好、更有准备地完成这件事情,且能自我决定是否实施行动。

2.大学生主动性人格与其调整择业规划的关系

在现今快节奏的时代,竞争的压力以及选择的多样性决定了大学生不会在同一个岗位上工作一辈子,换工作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导致频繁换工作的原因很多,主要有职业适应困难、更好的职业选择机会等。

实践表明具有主动性人格的大学生能更快适应工作的机制,因为高主动性人格的大学生能采取主动自我管理和应对压力的措施,工作中不同大学生调整择业规划的差异表现在:

首先,不同主动性人格的大学生在调整择业规划时主动存在差异。

高主动性人格的大学生进入职场后能在各种场合进行学习从而接触到更多知识,这样的员工更能接受新事物,能够通过各种渠道学习新的技能,不断适应工作的需要,同时将工作的成绩上升到一个新的层级。高主动性人格的大学生到了一个新的工作环境中,会积极采取主动社会化的策略,如踊跃地咨询职业生涯的相关信息、主动向他人寻求帮助、进行密切人际互动、与周围人建立关系(即关系建构)、主动寻求反馈等,且更多地与优秀员工建立关系,通过交流沟通来不断地建构完善自己的职业信息结构,为以后谋得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打下坚实的信息基础。低主动性人格的大学生在进入职场后,与人交往、学习方面都比较被动,容易出现职业适应困难的现象,工作以任务为导向,没有自己的计划,更不会主动寻求信息和人际互动的支持,他们在调整职业规划等方面存在缺陷。

其次,不同主动性人格的大学生在调整择业规划时主动性意识存在差异。

高主动性人格的大学生在其早期职业生涯中具有主动性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自己的内心,更善于将自己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归因,归为内因的部分会积极地调整,同时不断的归纳总结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契合点。更值得注意的是,主动性人格的大学生目标定向明确,短期目标的确定和达到会影响个体的自我效能感。现实表明,自我效能感持久地影响个人的主动性,促使个体拥有积极主动地职业体验。主动性人格的大学生应该不断地确定短期目标,并尽可能达到目标以提高自己的主动性,通过人格的完善来达到促进职业生涯完整发展的目标。而低主动性人格的大学生在职业生涯中没有规划意识,他们消极被动地适应环境,遇到问题经常通过外归因来获得心理的平衡,所以通常情况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低,也导致后续的主动性缺乏。

三、大学生的主动性人格培养与职业指导思考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的主动性人格对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大学生在校期间高校职业指导教师就应该积极培养其主动性人格,促进其优化职业生涯规划和提高求职能力。依据刘电芝、疏德明(2011)对主动性人格的分类,下面我们将从主动性意识、主动性体验和主动三个方面进行职业指导的思考。

1.提高大学生的主动性意识

对于大学中低年级学生,高校职业指导教师应该抓住一切机会树立学生的主动性意识。例如在组织学生活动时,创设愉快、融洽、生动、有趣的氛围,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也可在活动中设置悬念,根据青年学生爱竞争、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设计快速反应、辩论等环节引起竞赛竞争,让学生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这能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教师也应该对学生的积极参与给予表扬,强化他们的此类行为,进而培养他们的主动性意识。同时指导教师还应该结合专业,有目的性地分阶段引导学生对将来所从事的行业进行调研,学会积极主动地搜集职业信息,初步认知业内行情。

对于高年级大学生,高校职业指导教师应该不断提醒学生去关注自己相关职业动向,可通过模拟招聘等角色扮演方式并让其意识到主动关注职业信息的好处,让学生认识到只有自己主动行动才能抓住机会,只有主动争取才能创造机会,提高他们在职业生涯进程中的主动性意识。

2.增强大学生的主动性体验

由成功带来的愉快和胜任感可以增强信心,促使学生产生新的活动需要与浓厚的兴趣。因此提高大学生的主动性还可以有意识地从增强大学生的主动性体验入手。

对于大学中低年级学生,高校职业指导教师可以在行业观摩、专业见习、专业实践等指导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种层次学生的需要,采取“小步子、高密度、多变化、少批评”的方法,由表及里,由易到难,有意识地给予更多的鼓励,帮助学生增强积极体验,让学生反复多次体验到主动后的乐趣,可以使他们产生比较稳固的职业动机和兴趣。指导教师还可以通过将学生合理的建议变成现实,让学生享受那种主动性带来的快乐。

要指导高年级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求和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的帮助,通过各种渠道为自己搜集就业信息,尽速进行专业实习,进入职业角色。当学生遇到挫折时,教师要及时鼓励,告诉他们这是人生的必经阶段,引导总结失败教训;当有学生取得好的成绩时,教师更应帮助总结成功经验,并审时度势地宣传,以供旁人借鉴。

3.提高大学生的主动

大学生不仅要有主动性意识和主动性体验,更重要的是付诸行动即提高主动,而任何行为都有“靶”,因而高校职业指导教师帮助学生确立职业目标非常重要。

对于大学中低年级学生,教师通过让学生在校期间对自己、对行业、对社会的了解,厘清到底选择“求官”、“求学”、“求财”中的哪条道路。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应该指导其尽速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明确方向,为自己竖起一个明确的“靶子”。

进入高年级后,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仍然处于迷茫中,对自己没把握,对未来没想法,这时候指导教师就应通过个别谈话、家访、职业测试等方式帮助其明确“靶位”,引导他们主动积极地进行职业探索,并鼓励他们积极寻找与之相关的实习工作,积累经验,为后续正式工作奠定基础。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更多与自己职业发展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遇到困难自己主动向老师、同学寻求帮助,要正视问题而不是选择逃避,主动采取积极的行动去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向敏,王忠军.主动性人格与职业生涯成功[J].人才开发,2006(7):12-14

[2]谭佳.大学生主动性人格和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107(3):54-57

大学生规划总结范文5

2007年,在教育部下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高校得到深入发展。但是,在中国传统观念及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学生考入大学后却迷失了方向,对于自己将来能做什么。喜欢做什么、适合干什么等问题不够了解,至于未来的职业岗位更是模糊,这种迷茫也导致了大学生的浮躁心态和懒散行为。调查显示,问卷中列举了 15 项你最希望得到的就业指导内容,学生的选择中“职业生涯规划”位居第一,这充分说明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需求程度。《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24号令)中明确提出辅导员要“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的这一职责。由此可见,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性质、特点及主要职责决定了其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重要角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指大学生在进行自我剖析,在全面客观地认识主、客观因素与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定位,设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既定目标的职业,制订相应的教育、培训、工作开发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各种积极的行动去达成职业目标的过程[1]。因此,辅导员要能在对大学生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和总结,使其正确的自我评价和剖析后,结合社会、时代和市场对人才知识结构、素质能力的要求,指导学生根据其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以及其职业倾向,设计和规划自己的职业奋斗目标,帮助其寻求达成目标的路径并督促鼓励学生朝着目标不懈努力[2]。但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辅导员并没有做到利用自身优势开展对大学生的规划教育工作,所以高校如何提供保障机制,充分调动辅导员积极性及参与意识是高校要深入思考和落实的问题。

一、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优势分析

1.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最多,更了解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春风化雨的耐心和润物无声的投入。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个性及生涯发展的问题和困惑,只有熟悉、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个体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辅导员与学生关系最为密切,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能力才干、价值观念、综合素质等甚至家庭背景,辅导员都非常熟悉,这样便于辅导员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优缺点对学生进行指导。同时,由于学生与辅导员朝夕相处,辅导员和学生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相互信任,学生愿意向辅导员敞开心扉,倾诉在就业过程中的困惑,这样,辅导员可以帮助其解疑答惑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

2.辅导员的参与可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全程化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全程化的系统工程,仅凭职业生涯规划专业课教师课上的讲授,学生很难对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对学生后续的规划教育就只能是辅导员老师的全程参与。高校辅导员可以借角色优势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入到4年的日常工作中来,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开展相应的教育,而不是仅仅服务于一年级的学生教育,整个4年的教育是在动态的、连续的过程中不断实现的。

3.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是高校在当前社会形势下的一种应对选择,更是高校主动顺应时展而做的一次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和转变,也是高校践行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理念的进一步具体化[3]。所以,辅导员在帮助学生设计生涯规划时,要为学生构建多方位、多层次的发展平台,比如,大学生职业生涯设汁比赛、职业角色扮演、学生艺术节、素质拓展训练、大学生科技节、模拟招聘和职业心理测评与咨询等。这些活动不但能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空间,而且能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客观分析环境,树立科学目标,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提高综合能力,从而提高自我素质 [4]。

二、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对职业规划教育认识不足,对学生辅导过于片面单一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没有把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放在―个重要位置上,高校更为关注的仅仅是就业率,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大学生职业发展的问题及意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没有有效地与学生日常管理、学风建设及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很多辅导员对学生职业规划指导仅限于口头传递或者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讲座,职业规划工作开展的力度不够。

2.辅导员专业性欠缺

当前制约辅导员有效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瓶颈是自身专业化水平不够,因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缺乏了解,当学生存在有规划方面的困惑和问题向辅导员咨询时,辅导员给予学生的指导缺乏专业化和科学性,不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对症下药,对学生的思想、学业及生活规划不能很好的引领和指导,再加上辅导员整日忙于事务性工作之中,对学生的指导就事论事俱多,这样指导的效果就大打折扣。

3.缺乏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后续跟踪管理

当前,由于学生自控能力和学校监督管理欠缺,学生虽有清晰的职业目标和具体的实施方案,但却没有将目标付诸于实际行动。部分高校虽然为学生制定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手册》档案,但因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缺乏连续性、自觉性与主动性,自我规划也往往容易成为应付或者摆设而搁置下来,不能善始善终,最终导致原本应有的功效大打折扣。同时,学校也缺少与已就业学生保持必要的后续跟踪联系及对用人单位的回访工作。

三、提升辅导员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用的策略研究

1.辅导员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原则

一是与学生日常管理相结合。当前辅导员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存在着就事论事的现象居多,长期下来,学生对辅导员单纯的说教式感到厌烦,辅导员也感到管理的苍白无力,对此,辅导员可以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管理有效结合,通过制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手册》,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引导学生在就业、升学、创业三个领域进行思考、探索,以初步确定未来出路的领域,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行业领域及专业,在此基础上规划自己的学业。辅导员要时常通过谈心谈话来关心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度及落实情况,触动学生的内心深处,同时,辅导员要利用自身工作优势结合规划内容开展相应活动,比如,辅导员可以采用体验性活动形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利用班会、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游戏、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成为规划教育的主角,让学生动全身心投入活动体验、总结、讨论和分享,这样的教育活动既突出了体验性又突出了隐性教育,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的激情,也易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理解及运用。这种管理既体现出了以生为本,又与学生未来前途紧密相关,让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的同时,也培养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情感,避免了管理中的对立对抗局面,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二是与学风建设相结合。当前,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的现象多发生在学业目标缺失的学生身上,因此,有效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学风建设相结合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要及时引导学生对学业进行规划,要有长期、中期和短期目标,并引导学生将学业的短期目标进行细化和分解,分解到学期、每个月、每周及每一天,同时要有与之相配套的措施行动,这样,学生在有目标的前提下会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愿望,转变学生为自我学习、自我提升,为了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行动力,建议辅导员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及专业采用学习的团队小组,相互之间进行督促探讨,小组每周进行总结汇报,辅导员可以结合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思想、学习等困惑问题及时引导和指导,辅导员及时在从学生在付诸于行动的过程中为学生排忧解难,从而形成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

三是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高等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要求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高校的各项工作中都应该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无疑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通过集中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外部世界,努力提升自身修养,帮助他们在确立自身目标的同时,也使他们更具有社会责任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蕴涵着丰富丽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它能有效地将形势政策教育、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教育、社会实践养成融为一体,从而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向现实生活的回归,这是大学生成才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积极利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这种功能,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完善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三观”,从而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强化辅导员业务能力学习提升

高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加强辅导员专业知识技能培训、职业资格认证培训,根据社会发展变化不断提高辅导员职业规划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知识含金量,不断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同时,高校必须落实相关制度,明确相关工作要求,建立规范的工作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评聘、考核、激励制度,切实提高辅导员指导的整体能力与水平,这是辅导员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同时,辅导员自身要树立主动成长的意识,转变观念,主动承担起对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任,积极参加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在指导学生教育活动中,要注重经验的积累,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对典型案例要注重整理汇总,并将经验上升为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

3.强化辅导员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后续跟踪管理

大学生规划总结范文6

关键词:教练功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影响

一、前言

1.研究背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助于培养其独立思维,增强其工作能力,使其快速适应社会,形成较强的职业心理抗压能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根据自我认知、环境认知,确定将来的职业方向,选择适合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并为之制订计划,为之行动的过程。舒伯(Donald E. Super)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指出,18~22岁处于职业生涯过渡期,22~24岁处于职业生涯试验承诺期。而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8~24岁,正好跨越了这两个时期,处于职业生涯发展的探索阶段。因此,在职业生涯发展探索阶段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进行良好规划,对其职业发展以及生活具有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2.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教练功能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不仅是教育创新精神的体现,而且有助于运用教练技术发掘大学生的自我潜能,增强其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升成功的机会和应对竞争的能力。根据对以往文献的研究,笔者认为教练功能在职业发展、改善心智模式、心理支持、角色规范四个方面有重要作用。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假设

1.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搜索、鉴别以及整理,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形成对教练功能以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初步认识,得出教练功能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影响的相关结论,为实地调研奠定理论基础。教练技术是通过完善心智模式发挥潜能并提升效率的管理技术。教练功能是指教练运用教练技术,通过改善被教练者的心智模式,使其认清自己当前的状态和情绪,根据其表现给予建设性的反馈,使被教练者及时调整心态,发挥其潜能,有效实现目标。教师在把理论知识与方法教给学生的同时,还要为学生制订周密、系统的训练计划。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及时评估,学生要及时反馈。据此,教师应及时调整训练方法,以便得到更好的效果。(2)问卷调查法。教练技术起源于美国,只有38年的发展历程。当前,我国关于教练功能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影响的研究也比较匮乏。因此,基于文献研究,本文制作了关于教练功能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影响的问卷,并对北京、上海、长沙、兰州四个城市不同级别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获得了第一手资料,在对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后,运用SPSS软件对问卷进行了相关的统计与分析,通过这些数据了解了教练功能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2.研究假设。通过文献研究,结合教练技术内涵,得出教练功能量表。本量表从四个方面衡量教练功能,分别为职业发展、改善心智模式、心理支持、角色规范,共计20个题项。职业发展是教练与被教练者就职业目标等相关问题进行沟通,并通过经验与知识的传授,给予被教练者支持以及挑战性任务,使被教练者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了解被教练者对职业发展的倾向;改善心智模式是指被教练者在教练的引导下找出盲目区域和隐蔽区域,使其摆脱自我的束缚,突破自我,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心理支持指被教练者在接受教练的咨询过程中,与教练建立关系,形成可以取得良好教练效果的相互信任的关系,进而获得分享、鼓励等心理方面的支持;角色规范是教练作为行为楷模的角色,并运用其行为、态度以及技巧等方式作为表率,使被教练者从中学习获益。根据学者们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研究,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得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量表。此量表从自我认知、环境认知、职业目标以及职业行动四个方面衡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共计18个题项。自我认知是指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在自我深刻认识基础上形成的,在进行自我评价的过程中,要想得到比较客观、中肯的结论,需积极听取他人的意见;环境认知是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明确未来职业发展的环境因素以及对自身发展的影响,了解环境的变化状况;职业目标有短期、中期和长期之分,作为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环节,职业目标的设置要遵循具体性、可测量性、可实现性、相关性、时间限制性的SMART原则;职业行动是在对自身及环境有深入认识,确定职业目标后,制订具体的行动计划,以保障职业目标的实现,并努力采取行动进行改变。量表的测量方式均采用Likert 10点计分的方式,让被试者在“1-非常不同意”到“10-非常同意”中进行选择。经过前期的实证研究检验,该量表具备较好的信度与效度。

三、调查分析

1.被调查者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80份,回收250份,回收率为89.29%。其中有效问卷242份,有效率为96.80%。被调查者中男、女所占比分别为43.80%、56.20%;大一至大四年级占比分别为:25.21%、24.38%、24.79%、25.62%;所在城市中,长沙、兰州、北京占比均为24.79%,上海占25.62%(见表1)。调查样本在性别、年级、所在城市方面减少了对调查整体结果所产生的影响,比较具有代表性。

2.相关分析。运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得出表2中各维度的均值、标准差以及Pearson相关性系数。其中各维度间的P值均小于0.01,表明各维度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各维度间相关系数在0.4~0.8之间,表明各维度间存在正相关。因此可知假设成立,即:教练职业发展功能、教练改善心智模式功能、教练心理支持功能、教练角色规范功能对大学生的自我认知、环境认知、职业目标、职业行动分别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通常情r下通过以下取值范围判断变量的相关强度:

0.8~1.0:极强相关;0.6~0.8:强相关;0.4~0.6:中等程度相关;0.2~0.4:弱相关;0.0~0.2极弱相关或无相关。

四、研究结论及建议

1.研究结论。(1)教练技术功能发挥整体水平较高。本研究采用教练功能量表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发现教练功能的四个维度――职业发展、改善心智模式、心理支持、角色规范得分均较高,表明目前教练功能作用发挥较好,教练技术功能发挥整体水平较高。(2)教练功能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具有正向作用。根据教练功能量表以及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量表收集数据的分析,教练功能的四个维度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四个维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因此可以推断教练功能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具有正向作用。(3)教练技术的不同功能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不同程度的作用。相比自我认知与环境认知而言,教练功能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职业目标与职业行动的影响力较弱。在我国,教练技术发展较晚,教练技术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不够成熟,因此教练功能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不均衡。

2.研究建议。(1)建立完整的教练技术体系。建立完整的教练技术体系是发挥教练功能最大效应的保障。首先,应结合我国国情,根据市场需求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引进教练技术;其次,创建教练型校园文化,对具有教练资质的教师进行培训,打造教练型教师队伍,提高教练专业化程度;再次,在不断实践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构建更加多样化的教练形式,包括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教练辅导。(2)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对处于职业生涯探索阶段的大学生而言,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环境,帮助其确定职业目标。首先学校应为大学生提供实习信息、实习平台和实习基地,使大学生能适应市场需求,增加就业机会;其次,大学生应根据自身职业目标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再次,大学生应考取相关职业证书,增加就业砝码。

因为职业证书是劳动者进入某一行业或从事某一职业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的证明,也是规范劳动力市场的一项有力措施。(3)加强教练技术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实践出真知,只有加强教练技术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不断积累总结经验,教练功能才能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得到最优化的发挥。首先,教师和学生要充分认识教练功能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具有较强的正向作用,认清教练功能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划的重要性;其次,根据教练技术的内涵以及教练功能,学校应探索并设置符合教练式教学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建立良好开端;再次,教练技术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只有完成这个过程的每一步,才能得到一个圆满的职业生涯规划,因此要保证教练技术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用中的完整性与系统性,使教练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张晓燕.简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关系[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2):119-120.

[2]赵季秋.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影响因素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3.

[3]曾令华.应用教练技术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9):48-51.

[4]黎翠红.变“教师”为“教练”构建科学高效的训练体系[J].教育观察,2016,5(3):57-69.

[5]朱红,闫广芬.基于教练技术的大学生生涯辅导模式建构与应用[J].高校教育管理,2012,6(2):85-90.

[6]张丽艳.管理教练行为模型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