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国梦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化强国梦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化强国梦论文

文化强国梦论文范文1

关键词:“四全”人才;培养模式;中国梦

作者简介:吴强(1977-),女,辽宁大连人,上海电力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副教授;吴江(1974-),男,江苏建湖人,上海电力学院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教授。(上海 200090)

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电力学院卓越计划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0121602)、上海电力学院重点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0121301)、上海市教委第五期重点学科(项目编号:J5130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1-0022-02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梦让当代青年,也让广大高校教师感受到了一份同心奋进的深沉力量,更加懂得所肩负的历史责任。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高校教师和青年学生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

我国目前在校大学生2200多万人,到2020年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将达到近2亿人,这个人才数量使我国成为人才大国,同时也是我国发展成为人才强国的基石。青年学生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接班人。接班人要忠于祖国和人民,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正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所在,高校教师有义务承担这份使人才大国成为人才强国的重任。“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高校教育的师生主体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可以成就一番事业,铸就强国之梦。要实现人才强国,成为创新型国家,实现伟大复兴,需要培养德才兼备、德技双馨的未来栋梁。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构建更加完善的育人体系,依靠广大教职员工,各司其职,在大学四年的各个时间段、各个方面以及在高考前的招生咨询、大学毕业后的跟踪等环节,需要探索和实践“四全”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全员、全程、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育人,包括知识体系的构建、品格的养成、职业素养的形成、回报社会和母校的情感塑造等等。

一、“四全”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学生将宝贵的青春年华慷慨托付于高校,他们有着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的精神,有着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才,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的决心、信心。广大教师以“不敢半点怠惰”的精神进行教育,祖国的未来必然将更加美好,同时要有着对广大学生进行教育的理念和责任感。青年一代生长的环境相对优越,需要广大教师令其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梦在前方,路在脚下,自胜者强,自强者胜;令其懂得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只有进行激情奋斗、顽强拼搏才会为将来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令其认识到人生之路,有坦途也有陡坡,有平川也有险滩,有直道也有弯路。要让青年学生认识到面临众多选择时,要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选择。

不言而喻,高校的教育教学需要广大教师和管理人员以及学生自身,从大学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四年,在思想教育、军事与体育训练、课程教学、实践环节等各个方面进行努力。同时,这样的教育还需要前延到高考咨询乃至对中小学教育的深层次影响,后续到就业及其反响乃至终生教育,形成全程、全员、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培养理念与模式。

二、全员、全程、全方位、全生命周期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教师备课在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同时,更要备上课对象,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兴趣所在和接受程度等有清晰的了解,精心设计,采用讨论与讲授相结合的方式,使教育教学“以人为本”,既教书更育人。教师在科研的基础上将前沿的科技研究热点带入课堂,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成为科研创新等高层次学习内容和方式的一部分,在自主的科创过程中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学习和提升,进行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毕业论文环节上应更加注重由科创、科研项目、企业实际技术需求等问题导向型题目的比例,使学生更加适应社会未来的发展。

教育应是全方位的,是知识点的传授,更是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理论体系,要让学生明白“学如弓弩,才如箭镞”,只有依靠厚实的见识来引导才可以让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解决具体工程实践问题中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科学知识和人文素养的综合,教给学生“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使其明白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要让学生牢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道理,始终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全方位的教育才是完整意义上的教育。

大学四年是人生极其宝贵的青春年华,是生命和事业重要的四年,是能力提升的四年,是人格养成的四年,是为立身之本奠定基础的四年。大学教育对人生的影响极其重要,应是全生命周期的教育,贯穿一生,大学一年级刚入学时对大学的印象,与同学互相认识、交流的美好情景,之后随着年级的提升陆续受教育的过程,如第一次到企业进行实习时的兴奋、课程设计的总体规划、毕业设计(论文)的训练等等都将成为美好的回忆。学校要注意收集这些珍贵的资料,成为校史档案的一部分,这也是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学生大学毕业后的关心,应如高考前对中学生及家长进行咨询答复那样耐心细致,而且时间跨度要大得多,高考咨询是一次性的,毕业后的关怀应是一生的,这是“终生教育”应有之意。对于校友的关心不仅仅是十年校庆、百年校庆时的邀请,二十年、三十年毕业返校的欢迎,更应是平时的关怀与交流,这样的交流其实很多不仅仅是情感的交流,更多的还包括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反馈的了解,包括校友以及用人单位对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的评价和建议,对课程设置改进等教育教学改革以及实习基地的建立都是大有裨益的。征询校友、用人单位和社会对毕业生、在校学生的培养方式的意见是大学教育应有的环节,是大学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传播知识和服务社会功能的内在需要和应有之意,是大学教育不断适应社会需求,从而引领社会的需要。

三、“四全”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成效

以塑造完善人格,爱党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主线,全程、全员、全方位、全周期对学生进行培养。进校之初,专业负责人和资深教授给学生做专业指导,为学生配备辅导员、班主任、班导师,对学生的思想、生活和学业进行全方位指导。大一下学期到大四,进行金工实习、认识实习、专业实习、课程设计、仿真实习、毕业论文等环节,并全程贯穿大学生科创项目的动员、组织、申报、指导实施,贯穿海外名师讲座、国内知名学者讲座、企业人员讲座、现电技术专题讲座等各类学术讲座,贯穿学科主任、院领导班子成员与学生的交流。在入学之前,专业负责人、班子成员出席招生咨询,详细解读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方案、就业情况等,学生本科毕业后定期不定期联系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学生进行跟踪,了解社会对毕业生的反映和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为培养方案的修订提供依据。

邀请包括美国、英国、日本知名教授等海外高层次人才、企业管理人员和资深工程师等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在内的校外专家,以及校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多次评为“心目中的好老师”的资深教师等为学生进行系列学术讲座。讲座既能使学生了解和把握国际研究热点,又能深入了解生产过程、管理经验、企业文化企业等,令学生对专业的内涵、国际研究前沿和热点、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所看重的方面,以及学习、研究的方法有全面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学生既能继续深造进行基础研究,又能在毕业后立即服务社会。

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全生命周期育人的“四全”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得到师生和学校相关部门的重视和配合,也已取得初步的成效,在校生在各类科技竞赛、人文、体育等方面都取得骄人成绩,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赞誉。

以科创为例,有很多同学在参与科研项目后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并根据成果参加大学生科研创新比赛,获得奖项。此外,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因为阅读大量中英文文献,提高了英语能力,最后顺利通过雅思、TOFEL、GRE等考试,申请到国外知名大学继续深造。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因研究需要而预先学习专业课程,最后取得很好的课程考试成绩并优秀地完成了课程设计等环节,还在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取得优秀成绩,不但完成了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的拓展,还实现了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学习的促进以及两者直接的交融,既领会了知识又在灵活应用知识的同时深化了研究,促进更深层知识的学习,达到了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比如,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一位同学在参与科创项目时感觉到基础知识不足,更加认真刻苦地学习专业知识,这些促进了科创项目的实施,取得了包括3篇学术论文、1项国家级竞赛奖项在内的成果外,专业课程成绩也因此大幅提高,获得校一等奖学金、优秀毕业论文奖,获得上海市优秀学生、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等称号,并被美国密西根大学录取为研究生;环境工程一位同学参加科创项目,为了更好地完成项目,刻苦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获得国家奖学金、上海市优秀学生等称号,在上海市科创杯和陈嘉庚青少年发明大赛中获奖,并被同济大学录取为研究生。

人才培养成效的例子不胜枚举,以科创项目为纽带,全程全员进行人才培养,对所有团队成员都是一种精神鼓励。尤其是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了学生对科研项目的热爱和学习、研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导师指导下逐步能够独立地完成构思、项目申报书的撰写、项目的开展和结题等整个科研过程。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述更具科研专业性,同时也锻炼了组织、交流、团队合作等各方面的能力。

再如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上海电力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是首批进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的,以此为契机,培养模式采用校企合作形式,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很多专业课程,特别是实践类课程采取校企联合授课,利用企业和学校两种资源进行人才培养。联合制订培养方案,充分了解社会需求并将其融入教学计划,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将来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四、结束语

随着全员、全程、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四全”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上海电力学院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创新人才团队逐渐壮大,承接的国家级和省部级科创基金项目的层次逐步提升,数量逐步增加,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作品、专利、文章等成果,在各类竞赛中获奖;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得到国内外知名高校认可,取得进一步深造资格的学生数量逐年上升;得益于校企联合,充分利用校企两种资源,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进展良好,学生得到一致好评。实践证明,“四全”人才培养模式是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培养又红又专、德技双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实现创新型国家和践行“中国梦”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文化强国梦论文范文2

海外利益是国家利益的海外延伸,是国家战略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的海外利益是世界强国的标志之一。《中国海外利益蓝皮书・2016》提出,中国海外利益的发展经历了起步、丰富和拓展三个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家利益突破传统地域的限制,迅速向海外延伸与拓展。中国海外利益体系主要包括海外经济利益、海外资源利益、海外制度利益、海外文化利益和海外安全利益。

书中还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海外利益的内容发生了三大变化:一是中国海外利益的性质和范围发生了巨大变化,迅速从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安全、能源、文化等领域;二是中国海外利益由原来单纯的地理空间扩展到国际制度层面,中国参与国际机制的程度更深,在调整既有国际机制和创建新的国际机制过程中中国的作用越来越大;三是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互联互通为发力点,构建基于基础设施、制度规章和人员交流三位一体的全方位链接,构建沿线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一带一路”陆海兼顾、东西统筹、南北呼应、双翼齐飞,是新时期中国维护与拓展海外利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两只“翅膀”。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中国国力的提高,中国海外利益的发展面临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同时势必造成中国海外利益的敏感性和脆弱性也同步增长。拓展与维护中国的海外利益,要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从国家战略层面加强国家能力、国家关系、海洋强国、国际形象和国际制度等五个方面的建设。其中国际制度建设是当下的重中之重。《中国海外利益蓝皮书・2016》一书指出,国际制度是指在国际关系某一特定领域行为者在认识上趋于一致的原则、规范、规则和决策程序,主要以国际组织、国际机制和国际惯例的形式在国际社会发挥作用。国际制度能力是国家在国际社会参与、改革、构建和实施国际制度的能力。国际制度框架内的投票权、决策权、话语权、代表性及其相关的权益,既构成国际制度参与者的海外制度利益,又是实现和维护海外利益的重要手段。中国可以通过四个路径拓展海外制度利益,即参与国际制度、改革国际制度、创新国际制度和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作为国内第一部以中国海外利益为主要内容的蓝皮书,《中国海外利益蓝皮书・2016》有创新性、系统性、战略性和时代性这四大特点。迄今国内外尚无关于中国海外利益的成熟著,一些研究论文也只散见于贸易、投资、资源能源、国际金融、国际制度、国际法等相关论述,本书的出版填补了这一空白。是为创新性。本书从中国海外利益的概念、发展历程、主要内容、面临的主要风险、维护战略与策略等方面对中国海外利益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确立了研究框架,为今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是为系统性。书中认为,中国的海外利益已经凸显为未来10年?30年影响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以及中国国家战略调整的一个重要因素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议题,并就此提出了政策建议。是为战略性。书中提出,中国海外利益已经进入到拓展阶段,一是“海外中国”迅速成长,二是国际制度利益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三是中国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这是中国在拓展海外利益的进程中向世界提供的最耀眼的公共产品。是为时代性。

文化强国梦论文范文3

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最值得骄傲的,是我们古老悠久而又生机不断的中华文化。岁月的大浪淘沙,湮灭淘汰了世界上无数曾经辉煌一时的文化,唯有我们的中华文明,从古到今,一脉相承,绵延五千年而生生不息,历史已经证明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博大和顽强的生机。2002年,我参加中国文艺代表团访问欧洲,在德国,和一位很有影响的德国学者交流,这位德国学者这样对我说:“现在,美国文化就像洪水一样漫卷全球,其势不可阻挡。世界上只有你们中国可以阻挡这洪水泛滥,因为中国有最优秀博大的传统文化,可以与之抗衡。”听着这样的赞语,我当时的感觉亦喜亦忧。喜的是,一个德国人,对中国文化有如此崇高的评价;忧的是,在中国,有多少人对我们的民族文化心存着由衷的自豪感?

要让伟大的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和前提:中国人必须珍惜、热爱、熟悉并欣赏自己的民族文化,为之骄傲,为之沉醉,为之鼓与呼。这就是我们说的文化自信,有了这种自信,才可能奋力为之推广,才可能有所谓的文化自觉。中国的文化,基因无法改变,只能是中国精神。如果中国人不了解自己的文化,甚至瞧不起自己的文化,那么,要想提升中国文化在国际的影响力,必定是一句空话,是痴人说梦。近年来,中国人对这个问题已经有了共识,我们的媒体和出版业,已经开始在国内大规模地宣传推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谈史论文,读经咏诗,已经逐渐成为新的时尚,中国人开始真正地为我们拥有如此灿烂的文化而骄傲。

现代中国有一句时髦的话,叫作有作为才能有地位。我觉得中国的文化也是如此,中国的文化工作者,应该自强不息,创造出属于中国的精湛独特的作品,让世界欣赏甚至惊叹。我们应该自信,中国人有这样的智慧和能力。在这一方面,无须韬光养晦,不能自轻自贱,更不能自损自贬,必须做一些有创意、有实效、有影响的工作。让世界有效地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让更多的外人也来做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办孔子学院,讲中国故事,已经在全世界引起正面反响。

在这里提两个建议:

文化强国梦论文范文4

关键词: 欧洲篮球 快速发展 多极化

1.引言

从最近几届的奥运会和世锦赛来看,世界篮坛多级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美国篮球的梦之队再也不是不可击败的神话。以欧洲篮球为代表的世界篮球水平突飞猛进,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人高马大细腻化、强悍作风整体化、运用战术多变化的特点已经通过实战得以证明。2002年的第14届世锦赛中“梦五队”接连被阿根廷、南斯拉夫和西班牙击败;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男篮比赛,“梦六队”再遭遇到惨败,输给波多黎各、立陶宛和阿根廷,最后仅取得第三名。2006年的第15届世锦赛中也完败给希腊队而获得了第三名的成绩。虽然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篮球比赛中获得了冠军,但是在决赛中与西班牙队的比赛,也是打得难解难分。欧洲篮球在近几年的精彩表现取得的优秀成绩使全世界人感到震惊。欧洲篮球一直在学习美国篮球的先进之处,只不过欧洲篮球在强调身体、对抗的时候,没有丢掉自己的看家本领,那就是扎实的基本技术和战术配合的整体性。

2.欧洲男子篮球快速发展的原因

2.1体制的影响

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非常重视竞技体育的政治功能,以体育为窗口,展现实力,提高影响力,振奋民族精神,因此非常重视竞技体育的发展。这些国家政府对竞技体育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普遍实行“举国体制”,集中国家的资源快速发展篮球运动,从而在短期内快速提升了篮球运动的整体水平,甚至赶超世界一流水平。苏联和南斯拉夫在20世纪中后期就与美国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举国体制对篮球运动的发展的重要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主要依靠社会组织实施体育管理,虽然篮球运动没有得到快速发展,但是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体育的商业化、职业化程度很高,从而使得篮球运动得到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2.2文化的影响

篮球的文化就是观赏和参与篮球运动的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制度化结晶,是篮球运动的知识、技能、习俗和制度的总称。由于各国的地域、民族、传统、政治、经济、制度不同,国际篮球文化在实践的过程中,都呈现篮球本体内容,乃至个体与整体上的差异性。欧洲的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欧洲的各个国家在长期复杂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自己丰富灿烂的文化。这些文化既有同一性,又有复杂性。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融入了欧洲文化的元素。欧洲文化不但影响到欧洲篮球运动的发展,而且逐步影响了欧洲篮球的整体风格,使欧洲篮球具备了集体主义的外在特征。在注重整体大于个体的欧洲文化大环境里,集体主义与整体配合是欧洲篮球的最主要的外在风格,他们强调整体性,不倾向于个人英雄主义。在激烈的比赛当中,我们很少看到欧洲球员个性张扬的举动,却常常看到欧洲强队精彩的进攻配合,也可以看到众志成城铁桶般的防守。虽然欧洲有越来越多的球员到NBA发展,并且很多成为了各自球队的球星,如诺维茨基、基里连科、大(小)加索尔等,他们的打球风格虽然受NBA的影响,逐渐崇尚个人能力的发挥,但纵观他们的整体特点,他们始终保留了欧洲球队的整体风格。

2.3职业联赛的影响

欧洲男子篮球快速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一个成熟而强大的职业联赛,欧洲篮球联赛(Euroleague,简称EL)原名“欧洲篮球冠军杯”(European Champions’ Cup),是欧洲最大规模的跨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创立于1957年,现有来自欧洲18个国家的24支球队参加。同时,欧洲各单国的职业篮球联赛水平非常高,其中希腊、意大利和西班牙联赛是欧洲三大职业联赛。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快速发展,欧洲职业篮球联赛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篮球人才,他们中的大部分去了NBA,并取得了更大的成就。同时,欧洲篮球联赛的繁荣壮大,也吸引了一批NBA的大大小小的明星来到欧洲参加欧锦赛,自此欧洲篮球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亚非地区和世界各国通过关注这些球星的表演开始关注欧锦赛,从欧锦赛再到关注欧洲联赛的明星球员,并进一步关注欧洲联赛,欧洲篮球的市场也必然会在此过程中获得发展。

2.4国际交往的影响

靠着斯特恩主打的全球化战略,NBA已经越来越深入到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顶尖的欧洲篮球选手都以去美国打球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的最大梦想,诺维斯基,加索尔,帕克,基里连科相信这些名字已经不用赘述。在NBA的锤炼使得他们的个人能力有了更长足的进步,在各自的国家队本就是核心的他们也为自己的球队刻上了美式篮球的烙印。欧洲篮球虽靠团队篮球取胜,但那些比较耀眼的明星被选进NBA深造,现在他们再回祖国同队友们一起战斗,显然提高了各自球队的品质。所以,NBA为欧洲篮坛送来了最好的礼物,让靠整体作战、强大均衡的欧洲球队由更出色的球星率领,这样欧洲篮球强国的水平大幅度提高,实力几乎被拉到了和美国“梦之队”同一水平线上。放眼欧锦赛赛场,有NBA球星率领的球队绝大多数都在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德国、法国、俄罗斯的球星更好地帮助了球队,而整体实力本来均衡的立陶宛、意大利也因为贾斯科维休斯、桑盖拉、克雷扎和巴格纳尼、贝里内利的加盟而让对手时刻提防。从提高篮球水平和增加市场价值两方面衡量,欧洲篮球在自身的努力与发展的同时,显然还要感谢NBA送给了他们最好的礼物。

3.结语

世界篮球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我们看到了欧洲篮球的崛起。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欧洲篮球的崛起是一个渐进、厚积薄发的过程。正确的体育体制、先进的文化理念、完善的高水平职业联赛、成功的国际交往,所有这一切促使了欧洲男子篮球的快速发展,这对我们国家篮球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强.世界篮球运动格局的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D].河南大学,2007.

[2]斯波.从霸权统治到群雄四起――欧洲篮球锦标赛简史[J].篮球,2005(12).

[3]葛耀,等.世界男子篮球竞技格局的演变及发展趋向[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03).

文化强国梦论文范文5

当前,中国研究生教育正处在由大国向强国迈进的战略转型期,提高培养质量成为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机制是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调研特抽取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山东大学、内蒙古大学等十所具有地域代表性的院校,进行研究生培养质量现状调查。本文通过调查分析了当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完善中国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机制提供有益借鉴。

一 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性

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本质和生命,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研究生培养质量现状及前景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思考。高校近年连续扩招,使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上升至15%,跨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台阶。研究生教育也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预计2015年研究生招生规模将增长30%以上。这不仅关系到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也是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发展的重要保障。如能适时加以把握,将能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基础科学研究两个方面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因此,把培养研究生工作的重心从追求数量转移到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上,是研究生教育领域和全社会的共识。因此,研究生培养单位应重新理顺思路、找准发展道路、采取相应举措、切实解决问题,努力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二 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因素

1.研究生自身发展

1999年后,中国研究生规模逐年扩大,但调研高校普遍反映研究生生源质量有逐年下降趋势,部分高校存在着博士生生源不如硕士生生源、硕士生生源不如本科生生源的情况。而且中国目前研究生招生录取标准较为单一,考核内容多为对某一知识点的全面理解和把握,而非是对某一学科形成结构性体系的认知,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忽略学术科研能力。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研究生作为科研的主要组成部分,应在这一系统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在研究生的学制中,研究生第一年多为理论教学,第二年的实践课程多由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外出实习、实践,导师指导实践的环节相对较少,所以在研究生培养质量方面很难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在调研学校中发现,部分研究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后,为急于毕业、就业,过早进入毕业论文阶段,从而忽视了对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导致缺乏专业理论修养,进而在科学研究方面难以表现出发展的后劲。

2.研究生管理方法

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在某些方面较之发达国家依然相对落后,其中部分体现在对研究生的管理上。发达国家对研究生的培养实行严格的竞争和淘汰机制,较低的毕业率和来自于社会各界的压力使国外研究生拥有较强的自主探索精神和学习能力。而中国研究生培养计划和目标相较发达国家仍过于宽松,对研究生的要求只是局限于完成毕业论文并通过答辩,更谈不上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了。这是中国研究生管理方法中亟须改进之处。

另外,中国研究生培养中刚性的管理制度多,而缺乏柔性的质量文化。通过对高校的调查发现,部分高校虽然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忧患意识,但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内涵认识不清,把全国硕博论文数量、研究生在校期间的数量等作为质量的全部,热衷于昙花一现的项目、工程。同时,在调研中发现部分高校依然受到研究生培养单位科研条件的限制,如科研经费不足、设备缺失、学术资源匮乏等一系列硬性条件的影响。

3.研究生导师引导

导师在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中理应起到核心作用,而在中国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导师核心作用的发挥并非十分理想。这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原因。

从对高校调研中发现,各高校特别是“985工程”高校,研究生导师已大多改评为聘,导师不再是一种身份,而是一种岗位。目前,研究生导师的数量较少,因此经常出现一个导师带十几个学生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导师对每一个能力不同、个性不同的学生便减少了有针对性的引导。然而,研究生作为高学历层次的群体对社会交往和精神生活有更高的需求,他们内心渴望受到关注和个体关怀。而且由于个体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和求学动机的不同,他们需要有针对性地业务指导和思想引导。

此外,研究生导师作为国家高层次人才,自然有更多的用武之地。导师教书和指导学生只是一方面,他们还会在某些重要科研机构任职或从事课题研究等。导师精力的分散也会妨碍其对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引导。

4.研究生考核评估

目前,中国研究生第一年多为理论学习,第二年的实践课程多由学生根据自身需要外出实践实习,但其中导师指导实践的环节相对较少。而许多的质量性成果多是在不断进行的实践中才会产生,这是研究生培养质量不均衡的外部因素。

另外,当前中国高校普遍未能建立有效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系统,考核评估结果也未能很好地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有关的各个环节如研究生的培养机制、课程建设、学科建设、创新平台建设、导师队伍建设及管理制度等方面做好衔接。在质量培养方面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要求还有差距,同时不能及时对存在的差距与问题给予关注和解决。

三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1.实施创新计划,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涉及导师负责制、培养模式和资助制度等诸多方面,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到2015年,中国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人数将达到总招生数的50%,各高校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学科学位研究生的要求,从招生、师资、课程、毕业要求等各个环节,切实做好研究生的分类培养。

研究生是继本科教育后更高的学历层次,对知识和能力有更高层次的要求。在中国,课程教学依然是保障研究生、特别是硕士生培养质量的最重要环节。实行研究生分类培养,因材施教,应进一步加强研究生的课程建设和教学工作。

在调查访谈中发现,高校在经过几年的实践后,积累了经验,发现了问题。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应围绕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理应不断完善以研究生为主体的资助体制,加大对研究生的资助范围和力度,以吸引优秀研究生生源,进而增强研究生投入科研和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转变学生教育管理思想,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在调研中发现教育管理者也是影响研究生质量培养的因素之一。作为教育管理者要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管理对象受到来自社会、家庭、朋友、师长等因素的影响,在其各个方面都已呈现多元化,用整齐划一的培养模式难以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只有身心健康、思维敏捷、综合素质突出的人才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研究生管理人员也要努力适应这种变化,主动去调整自己的工作。(1)通过自身与时俱进的学习与积累,不断提高管理艺术,实现服务育人和管理育人的双重目标。尤其是在基层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要积极改进管理方法,力求达到及时、高效的标准。(2)充分利用党团支部活动、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各类集体竞赛活动等来激发研究生的学习热情、缓解他们的心理困难、提高集体的凝聚力,开创研究生管理工作的新面貌。

3.赋予导师更多学术权力,提升导师队伍整体质量

毋庸置疑,“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质量中起着非常直接的作用。笔者结合调研分析提出两点建议:(1)各高校在研究生招生、培养和就业方面应赋予导师更多权力,充分调动导师的积极性,使导师肩负起研究生培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完善导师队伍的考核监督机制,形成分类管理、动态调控的导师队伍发展态势以及定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

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另一个因素是在现行研究生培养机制中,科学研究和教学管理几乎是两条无关的平行线。鉴于此,笔者提出以下三点:(1)与时俱进。导师要力使教学内容紧随学科的最新成果,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研究生把最新科研成果和课堂理论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2)力求创新。导师应和研究生一起主动地去探索寻找能促使教学和科研同步的新办法、新思路,进而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带教学,健全教学和科研的互动机制。(3)落实需要。传统的教学研究方法不适应目前研究生的培养要求,导师应加强与学生交流与沟通,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符合研究生的实际需要,进而使研究生能更积极的潜心做研究。

4.完善质量评估体系,提高管理质量效率

结合研究生教育的周期和显效期均较长的特点,所以高校应坚持目标性管理和过程性管理同步,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多元培养体系。这样可使学校进一步对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及时加以完善和改进。此外,各大高校还应积极响应社会组织的大学排名和学科排名,以增强外部监督效果和效力。

在调研中发现,目前导致中国研究生培养质量不均衡的因素之一是中国学生自高中时期形成的文理分科状态的课程设置。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学习对学生来说同等重要,而在目前中国文理分科的推行下,理科生缺乏人文素养,文科生又缺乏数理思维,最终导致没有形成从多学科领域发现、思考、研究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鉴于此,笔者建议两点:(1)对研究生教育的资源配置和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应有重点地进行有的放矢的调整;(2)对研究生教育的社会未来需求做出符合实际的预测和宏观的规划,进而使研究生教育在规模、效益和质量培养的统一中实现追求卓越的目标。

文化强国梦论文范文6

关键词:中国动漫作品;日本动漫作品;内涵建设;原创

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0-0015-02

现阶段,关于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论文、论述、研究、研讨等已铺天盖地,不计其数,从动漫教育改革到资金投入、市场引领等方面也有不小的论证结果,为中国动漫发展出谋划策的人更是多如牛毛,国家从2001年开始推行的动漫产业扶植行动距今也有10多个年头了,但为什么我们还是看到了今天在国家大力发展下,仍然呈现出持续日益衰败的动漫产业?是我们创造的动漫角色不够个性?还是我们各高校动漫教学不够规范?或是我们的动漫市场不够完善?对比邻国日本的动漫产业发展,可能会深有体会,归根结底,还是我们的动漫作品从根本上做的不够充分,缺少对内涵的探索和建设,这就直接导致了动漫作品缺少生命力,在刚刚进入市场就已不幸夭折。这里,我们不做太多的理论研究和探讨,抛开民族意识和大国态度,对日本动漫作品进行分析,从中寻找我国动漫作品内涵建设的方向。

一、开放的意识和态度是内涵建设的根本

意识和态度是内涵建设的首要问题,试问,如果没有一个对动漫作品明朗正确、开放包容的意识态度,很难想象,在此基础上会创作出怎样缺乏内涵的动漫作品。在这一点上,日本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在日本,动漫就如我国的新闻联播一样,观看人群的年龄是没有界限的,从3岁到93岁,都在看动漫,只不过在题材、内容上有一些观看类别和界限,譬如有动画、侦探警察类、武侠动作类、科幻、少男少女类、体育技击类、餐饮服务等。可以说,从儿童到老人、从上班族到家庭主妇都在和不同的动漫作品发生着不同的联系。如果说日本全民动漫,也不为过,动漫产业已成为日本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

不止如此,日本还将动漫不断的推广到全世界各个角落,日本政府并不认为以动漫形象或产业代表国家形象是可耻的,相反却以此为荣,这就是为什么无论是哪个国家的人,一提到动漫永远都会和日本联系起来,从某个角度上说,动漫就是日本的代名词。最为夸张的例子就是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期间,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就曾出现无数张贴在大街小巷,以“凉宫春日”为背景主体的反战海报,而凉宫春日则是2007年日本最为炙手可热的动漫作品《凉宫春日的忧郁》里的主人公。

与此相对比,在我国,大量动漫作品的观众始终定向为未成年人,出品的动漫作品多为低龄幼齿为主,人们并且一直贯彻着动漫只是给孩子们看的思想意识,这就直接失去了全国人口近五分之四的动漫收视率和关注度。

由于动漫作品的目标人群主要定位在未成年人或学龄前儿童,自然作品内容就被大大的简化和削弱了。其基本目的是向未成年人或学龄前儿童提供娱乐,如果我们不从动漫作品创作的源头就纠正态度,很难想象我们的动漫作品的内涵又从何而来?

二、原创是内涵建设的核心问题

原创,是凭空想象?还是发掘改编?我们常说自己是有5000年文明的古国,从开天到改革开放,从《易经》到《红楼梦》,我们有无数的神话历史故事,有数不尽的优秀典籍,但为什么至今我们的动漫作品仍是如此肤浅幼齿、是如此的具有复制性,难道我们的动画只有《喜羊羊和灰太狼》这种低级的作品吗(然而,在我国,越低级的动画越卖坐)?难道我们只能反复去做《西游记》、《哪吒》这样的动画么?难道我们的动漫作品只能去模仿日本或美国吗?我们的动漫作品到底想传达什么?只是为了给小朋友一些学前娱乐?或是只会照搬古代名著典籍以及翻版日美模式?除了这些,就没有别的更想表现和传达的吗?

说到原创,看看日本动漫是怎样展现的:它既有凭空想象的《多啦A梦》(很可惜这部动画不止是小朋友喜欢,从3岁到93岁都在看,至今还在连载);又有发掘改编的《龙珠》(受到《西游记》某些启示,改编出了一个有尾巴,看到月亮会变大猩猩,长的和地球人一样的外星人,并始终以保护地球而奋斗终生的故事,这个主人公叫孙悟空);既有想象与神话相结合的《圣斗士星矢》(取材来自于希腊和北欧神话);又有自历史故事改编的《苍天航路》(取材于《三国志》)及《影武者》(《德川家康》传记)等。

日本动漫作品在内容上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并具有一定的哲理与意义。最为典型的作品就是有近30多年历史的《机动战士高达》系列动漫作品,其中最富代表性的就是《高达SEED》。在《高达SEED》这部长达50集的动画作品中,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了日本人对战争的正确理解和清醒认识。

在该作品中,始终贯穿着战争爆发的根源:种族、信仰的不同引起的几乎导致种族灭绝的战争;由于对能源的渴求而导致的侵略战争;靠不断挑起战争而贩卖军火的军火贩子;为了复仇而导致的相互之间几代间的战争等等。可以说是关于战争的一本教科书,观众在欣赏炫丽的两军激战画面时,同时也深深的引发了我们对战争的思考,以及对来之不宜的和平的珍惜。

在日本动漫中,除了对战争的反思,还包括了强国梦想,最典型的作品就是《足球小将》和《篮球飞人》。当《足球小将》这一漫画作品被改变成动画作品而广泛传播于整个世界时,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滑稽的日本梦,而如今,在2010南非世界杯上,当日本足球队第4次出线时,人们纷纷想起这部10多年前的动漫作品,据日本媒体披露,日本队几代队员都是在《足球小将》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由此可以看出动漫在日本的显赫地位,它已不再是拉动经济的砝码之一了,更是日本民族精神的体现。

日本动漫作品的另一大组成部分就是青春恋爱类和侦探类,比如《秒速5厘米》就是典型的青春恋爱类型的动画作品,作品通过明快的画面,细腻男女主人公的心理及身体动作刻画,将早恋的高中生描绘的淋漓尽致;而《名侦探柯南》虽然是一部侦探类动漫作品,但其整个作品中贯穿了对真爱的向往、百折不挠不畏艰难的精神、以及滋滋不断寻求真理的探索精神。

显然,日本动漫作品虽然种类繁多、内容千奇百怪,但大部分作品都体现出了博爱、坚韧、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目前我国动漫与之相比,这种原创性的内涵体现正是我们缺少的。由于我们与日本动漫人的意识态度上的悬殊差距,在国内热播的各种动画作品内容基本出现同质化的倾向,作品缺少内涵和基本的人生价值观,主要以娱乐未成年人和学龄前儿童为主。而另一种面向成年人的动画作品也主要是将小品、相声或评书配以画面的flas,从本质上是无内涵的,只是一种图解小品、相声或评书的方式而已;不但没有为所图解的作品增加看点或优势,更多的时候起到分散注意力的恶劣影响,十分或二十分钟的flash 播完了,同时也忘记了动画的内容,想不起之前看到的到底是相声还是小品、评书。

日本动漫产业的繁荣,动漫作品内容的丰富,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动画与漫画之间相互扶持,紧密结合呈现的结果。无论是前面提到的动画作品《机动战士高达》、《龙珠》、《圣斗士星矢》,还是《多啦A梦》、《足球小将》都是由漫画改编而成。与动画产业的繁荣一样,漫画作为动画的根基,比动画产业规模更加庞大。虽然漫画不像动画那样有规模庞大的公司企业做支撑,但却依然占据着日本动漫市场的领航地位,数十年来未变。

在日本,漫画是在二战结束后才逐步走向产业化,并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市场机制及行业规范,从手冢治虫至今,名家名作辈出,成为日本动漫产业主要的领航者和生力军。无数的优秀漫画作品被连载、发行和改编成动画作品及其他影视剧。而在这一层面上,也是我国动漫作品在内涵建设上需要借鉴的。

国内多数动画作品与漫画作品是毫不相干,没有联系,各自为政。这就导致了动画作品在原创方面失掉了很大一部分素材库,很长时间里处在闭门造车的局面之中。

而在漫画方面,情况更不乐观,国内无论是在《漫友》等杂志上连载的作品或是通过其他渠道出版成册的漫画书,画风多为日式,就连故事内容、情节安排、人物名称也倾向于日本漫画,丝毫不像中国漫画家所作。更为严重的是由于一些国家政策的出台,导致大量优秀外国漫画无法进入中国漫画市场,被拒之门外。就连香港、台湾等地具有浓厚中国传统色彩的所谓港式漫画、台式漫画也在国内也无生存之地;从2006年开始,在国内陆续出版港式或台式漫画《神兵玄奇》、《风云》、《百分百感觉》、《霹雳》的几家出版社也停止出版,如果再想看到,也只能去互联网上在线或下载观看了。

同时,由于种种条件所限,导致漫画作者先天营养不良:很多作者来自大专院校再读或已毕业的学生,由于各高校的招生、培养方式等诸多原因,导致漫画从业人员普遍文化水平有限,对漫画理解片面,缺少基本的文学艺术修养,以至创作出的漫画作品内容空洞、形式单一,加之其它如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因素,很多无法出版,又何谈根据漫画作品改编动画,从而持续发展动漫周边产业?

三、动漫作品内涵建设的建议

首先,就是要从根本上认识到现有对动漫作品的观念是不全面的、是带有有色眼镜的,是带有偏见的,这样从根本上才能解决动漫作品的创作问题。将动漫不止局限于未成年人或学龄前儿童,而应把目标基本定位于各年龄层次都可以接受而转变。以这一目标创作出的动漫作品可以在内容上实行分级或分龄制,并加以法律法规进行辅助,这样一方面杜绝“不良信息”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也可以满足其他年龄层次对观看动漫作品的需要,扩大动漫作品的观看人群。

其次,调整相应的文化政策,大量引进国外及港澳台地区优秀动漫作品及相关行业信息,打开目前保守,带有保护主义色彩的动漫政策;尽量做到外国动漫作品与国内动漫作品相同或略高于国内动漫作品的播出、发行政策;这样,在多元共生的环境中,我们的动漫作品才能在对比竞争中相对较快的成长起来。

同时,还应加强动漫从业人员对文化艺术知识的学习,规范高校动漫专业招生及教学,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方针,做到真正的动漫人才储备基地的作用。整个漫画行业可以借鉴日本漫画行业进行调整或模仿,设立多个奖项及权威赛事,并与出版商、影视制作公司合作,对优秀的动漫作品无条件出版和发行,实行以奖代养的政策;出版社及相关权威杂志、报刊要起到发掘新人、新作的确实作用。

在动漫画作品的编剧、策划、故事内容方面,不局限于一点,打开思路,可取材于我国或其它国家、民族丰富的神话历史故事、近现代文学名著;也可取材现实生活及各行各业或少男少女的青春故事,甚至奇妙幻想;譬如日本的《我的女神》就取材与印度神话传说;而如《女帝》就取材服务性行业或特种行业;而《烘培王》等作品则取材自饮食烹饪行业,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同时还要深入挖掘我国传统文化,譬如:中国红、水墨丹青、剪纸彩绘、皮影等传统民间艺术,使之与现代动漫作品相结合。

四、总结

由于观念的变革,意识的转变,动漫作品出现分龄化,从而改变以前单纯的面向未成年人或学龄前儿童的状态,自然就提升了动漫作品的制作水平,继而,从单一的娱乐儿童全面转变成全民接受,动漫作品的思想内涵必然有所升华和改变,具有反思性、隐深意义的作品必定逐步显现,从而使中国的动漫市场真正的壮大起来,动漫作品的内涵也必然加强并逐渐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增田弘道.日本动漫产业的商业运作模式.龙门书局,第1版,2012.

[2]李捷.日本动漫史话.中国青年出版社,第1版,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