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理期末考试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理期末考试总结范文1
时间似流水,学期以经过半,期末考试也已来临,而就是短短两天,期末考试也结束,我自信满满的走进考场,却唉声叹气的走出了考场,可这是因为什么呢,为了能让下次的考试考好,我做了一次小结。
我一向数学很好,可是这次鬼使神差的考了那么点分数,翻开卷子一看,红红的大叉一个接着一个,看的我额头直冒汗,再仔细一看,这些题目没一道不会做的,不是计算错误就是审题不清,犯的竟都是低级的错误;而语文在基础题上居然扣了好几分,这让我心痛不已,发誓下次考试之前绝对不再吊儿郎当的,一定要好好复习基础知识,而作文则也扣了不少的分数,整篇文章苍白无力,像是在打流水账,可是我也很无奈呀,肚子里啥都没有,想写也写不出来,我不由暗暗后悔,决定一定要听老师的话,坚持每天写日记并增加阅读量;再看看英语呢,我就更是欲诉无门了,这儿没加“S”,那儿忘记了问号,分数毫不留情面的被减去了,可是没有一体是我不会的,这都是粗心大意结果,可是我现在也回天无力了,我不由得一拍脑袋,心中有一种欲哭无泪的无力之感,我嗟悔无及,告诫着自己下次一定要认真检查,绝能再这么浮躁。
我知道这次考试老师和家长都对我有着很大的期望,可是我让他们失望了。对于这点我感到十分抱歉。但通过这次考试我也发现了自己不足点,俗话说的好,有失必有得嘛。
首先我要改掉考试不认真读题不仔细的坏习惯。我做题时总是只看了前面一半后边的要求还没看到呢,答案便已近写了上去,往往会使我失分。这也许和答题技巧有关系,但总之我在以后的考试过程之中一定要审题认真,仔细读题,把题目看准、看好。时间允许的时候要多检查几遍,绝对不允许自己再犯类似于此的无谓的错误。
其次,我还要加强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科以及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和物理的习题强化。通过考试,我终于明白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平日大家都聚在一起做一样的题目,感觉不出来有什么明显的差异。可是一当考试,才发现原来那么多考试题目是我从来看都没看过的。只怪自己平时上课听得不够认真,练习题做的太少。我绝不能允许自己再这样继续下去,应此,我一定要加倍努力,从这次考试之中汲取教训,为下一次考试做好准备,打好基础。
地理期末考试总结范文2
一、引言
考核是检验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试卷的质量和学生考试成绩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主要方法。通过对试卷分析,可以反馈学生学习情况,评估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1]
虽然目前许多高校在教学评价方面都呼吁评价形式的多样化,但试卷测试仍然是最主要的方法,因此试卷质量分析成为高校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必备环节。目前多数学科如数学和医学专业已经重视试卷成绩和试题质量分析,[2-7]]对世界自然地理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方面进行研究较少,[8-10]贺丹君等从评价体系上对地理课程进行定性分析和评价,未对试卷质量进行定量分析。[11]然而,《世界自然地理》是高等院校地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它最能体现地理学的综合性、区域性和人地相关性,具有其它地理学分支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所以对《世界自然地理》试卷成绩进行定量分析,评价试卷的优劣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对2007级地理科学专业57名学生的世界自然地理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分析,评判试卷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映能力,旨在为今后的考试命题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 数据来源
2007级地理科学本文由收集整理专业的本科生共57名学生的世界自然地理期末考试试卷。试卷由任课教师命题,试卷评判严格按照评分标准和标准答案进行,由任课教师评分。试卷卷面分值满分为100分,包括4种题型,26道小题:第一题单项选择题包含15道小题,占总题目数的57.69%,共15分;第二题简答题包含5道小题,占总题目数的19.23%,共40分;第三题填图题包含4道小题,40个空,占总题目数的15.38%,共20分;第四题论述题包含2道小题,占总题目数的7.69%,共25分。
2. 方法
试卷分析主要是指通过收集一定量的原始数据,按照设定的评价指标,运用测量学和统计学的理论,通过计算各种统计量数和绘制统计图表,对试卷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12]可以针对某一门课程,比较学生各成绩段的比例,分析学生成绩的分布是否合理,与试卷内容是否相关等。评价指标可以从教学大纲、命题、试题数量比例等方面来设定。
试卷质量的统计分析是运用数理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的方法,对试卷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进行分析和判断。[12]根据《教育测量学》的介绍,[13]本文主要选取难度、区分度两个指标对试卷质量进行统计分析。
(1)难度。试题的难度是衡量试题难易程度的指标。[13]
在编制试题时,难度分布从易到难,逐步增加难度,这样有利于考生水平的正常发挥。试题的难度即考生对该题的通过率或得分率,对于答对得1分、答错或不答得0分的试题,难度(p)就是答对(或通过)试题的人数与考生总数之比:
(1)
式中,r为答对该题的人数,n为考生总数。
对于满分量大于1分的试题,难度则是考生对该题的平均得分与该题的满分之比:
(2)
式中, 为考生对该题的平均得分, 为该题的满分。p值越大,试题越容易。因为百分制以60分为及格,通常情况下,把平均难度控制在0.45~0.75之间比较合适。[13]试题难度的评价标准见表1。
表1 试题难度的评价标准
(2)区分度。题目区分度是指检验题目对其学业水平不同的考生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它是学生掌握知识水平和能力差异的指标。[14]通过考试,学习好的学生得到高分,学习差的学生得到低分,则说明试题的区分度高;如果学生中好、中、差三个层次的考试成绩处于同一个分数段中,就反映不出学生学习水平,那么这样的试题区分度就低。所以一般采用比较方便的两端分组法来计算试题的区分度。所谓两端分组法,即当测试成绩成正态分布时,将考试总分进行排序,然后选出得分最高的27%列为高分组,将得分最低的27%列为低分组。区分度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i=1,2,3,……n (3)
式中, 和 分别表示全体考生中的高分组和低分组中第i题的平均分; 表示第i 题的满分值。d≥0.40为优秀;0.30≤d<0.40为良好;0.20≤d<0.30为尚可,需改进;d<0.20为劣,需淘汰或修改。[15]试题区分度的评价标准具体见表2。
表2 试题区分度的评价标准
3. 结果分析
从2007级地理科学专业世界自然地理期末考试的成绩分布来看,试卷满分为100分,客观题总分为35,主观题总分为65,学生考试的平均成绩为68.35,最高分为91,最低分40.5,标准差10.10,及格率为80.7%,不及格率为19.3%。
一是课程成绩分布情况分析。
(1)试卷总成绩分布:2007级地理科学班的57名学生,有39名学生成绩分布在60~79分内,占68.42%;有6名学生成绩分布在80~89分内,占10.53%;有10名学生成绩分布在50~59分内,占17.54%;仅1名学生成绩高于90分和低于40分,各占1.75%,见表3。通过绘制成绩分布直方图可以看出,该班期末成绩总体呈正态分布,见图1。教育统计学统计规律表明:学生的智力水平,包括学习能力,实际动手能力等呈正态分布。考试成绩分布应基本服从正态分布,这样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也能够说明试卷设计是合理和具有科学依据和实际意义的。[15]本试卷总成绩呈正态分布,说明试卷总体设计合理、可靠、科学。
转贴于
表3 《世界自然地理》期末考试总成绩分布情况
图1 《世界自然地理》期末考试成绩分布图
(2)试卷各大题成绩分布。该试卷共四个大题,因为各题总分不一样,所以把各大题以100分为基准,对分数段进行折合计算,具体各分数段的人数和比例见表4。通过对各大题绘制直方图可以看出,单选题、填图题成绩分布呈偏正态分布,简答题成绩呈偏态分布,但是没有单选题和填图题严重,大体还呈正态分布,这看出就大题而言,单选和填图题设计过于简单,不能很好反应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单选和填图属于识记类知识类型,本来就不好区分学生层次,所以总体看来还是符合实际的;简答和论述题成绩大致呈正态分布,能较好地体现学生学习效果的差异和智力水平,设计很好,见图2。
二是难度、区分度分析。从总成绩看,试卷难度为0.680,试卷区分度为0.402,表明整卷难度适中,区分度好,总体来说试卷质量优良。在各大题中,难度都适中,区分度除了单项选择题为0.29,试题尚可,须进一步改进外,其它三道大题都为优良。结合2007级地理专业的学生为理科生的专业背景,地理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该试卷的论述题等反映综合能力的试题偏难,但区分度较好,适合考核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有利于提高学生考试的有效性程度,见表5。
三、结论及建议
通过结果分析可以看出,该试卷整体的命题结构好,学生总成绩和大部分大题成绩呈正态分布,试题难度适中,除了选择题之外,其他题型区分度很好。建议以后命题要严格按照教学文件规定的要求,不断完善命题工作,特别是选择题的要加强命题的难度和区分度,同时应该从新课改的理念出发,不断改进命题工作,让考试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1. 试卷构成
整卷共四道大题,26道小题,客观题和主观题的比例为7:13;客观题主要考核学生对世界自然地理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知识的掌握与理解的程度,而主观题则是考核学生归纳总结、分析、理解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本试卷考试内容覆盖面较广,基本涵盖教学大纲要求的大部分教学知识点,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该试卷试题综合了教学大纲的多个知识点,适当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和深度。试卷结构记忆类占20%,理解类占40%,简单类占15%,综合应用类占25%;试卷各类题型所占的比例均符合教学要求,难度适中则反映出本课程的基本知识点、重点和难点。
2. 考试成绩分布
由于2007地科班属于理科生,没有高中地理知识的基础,所以本次试卷的命题不但注重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提升,同时也关注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因此试题大约有70%是考察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涉及知识范围较广,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对所学课堂内容进行总结提炼及实际应用,也设计有30%左右的基本知识题,如选择和填图题。从总成绩来看,该卷的成绩分布是呈正态分布,反映出绝大多数学生对考查综合能力的试题还是比较适应的,其分值大部分集中在60~80分,见图1;从各大题成绩来看,简答和论述题成绩基本呈正态分布,试卷能很好区分学生层次和体现他们各自的能力水平,能很好达到测验目的,但是单选、填图题的成绩分布呈偏正态,虽然这两大题属于识记型,但是作为试卷设计,还是应该从科学性测验出发,更好体现学生水平为原则,所以在以后的命题中,会更加注重这两部分题目的科学性和实践性。综合以上分析表明,本次考试基本反映出学生对世界自然地理知识学习的实际水平,同时也说明命题者对试题难度等因素掌握得较好。
3. 试题的难度与区分度
难度和区分度都是判断试题质量的重要指标,用于衡量考生能力的程度。通过一次考试将不同程度和不同能力的学生区别开来。难度系数(p)是反映试题难易程度的重要参数,难度系数越小,说明试题难度越大。一般认为试题的难度系数应控制在0.45~0.75之间比较合适。[10]本次试卷的平均难度系数为0.68,四个大题的难度分别为(单选题0.72,简答题0.70,填图题0.71,论述题0.62),不管是从整个试卷来看还是从各大题来看,本套考卷所有类型试题的难度系数在0.62~0.72之间,根据表1(试题难度的评价标准)来看,试题难易程度适中,比较合理,能区分学生能力。
区分度(d)是衡量试题质量的另一重要因素,是评价试题质量、筛选试题的主要指标,d值越大,区分效果越好。一般认为,d≥0.4,区分度极好;0.3≤d≤0.39,区分度良好;d≤0.19,区分度极差;所以试题区分度≥0.20即为可用试题,而区分度≤0.19的试题应该被淘汰。世界自然地理是地理学的一门基础主干课程,有其特殊性,概念多,需要记忆的知识多,尤其记忆各大洲的山脉、河流、湖泊容易记错,各周的地理位置不易描述,而且该级的学生是理科生出生,地理基础知识掌握有待提高,诸多因素使命题者难以把握试卷的难易程度及区分度。在本试卷中,整卷区分度为0.402,各大题中,除了单选题的区分度<0.30(为0.29)外,简答题、填图题和论述题的区分度均>0.40(分别为0.53、0.48和0.52),而且简答题、论述题的区分度非常好(d>0.5)。通过试卷分析表明,本套试题的区分度、易难度良好,其分析结果为命题者今后的命题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但今后对单选题和绘图题的区分度还需要进一步加以改进,判断题应淘汰或注意完善该题型的区分度。
4. 今后命题工作的导向
地理期末考试总结范文3
Abstract: Based on the social demand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shortages of traditional course evaluation system, discusses the evaluation reform from content, mode and form, and puts forward process-based evaluation method, taking Mathematical Base for Information Safety as an example. It uses multiple forms of examination, and uses a variety of forms of assessment methods to do a 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 and scientific evaluation on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knowledge and practice, further promote the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mode reform,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students,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关键词: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考试改革;过程考核
Key words: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mode;examination reform;process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G64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4-0239-03
0 引言
考试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师检验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用以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情况,从而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教学。同时,考试也是学生对自己知识能力掌握程度的一个检测手段,从考核的结果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对课程知识进行查漏补缺,逐步适应课程的特点,从而起到夯实基础、强化能力的作用。
目前高等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创新人才的培养,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性人才成为国内外高校进行教育改革的研究热点课题之一。而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考试制度等等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各高校针对现行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进行了改革和探讨。考试作为教学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许多高校在很多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比如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手段等,但是考试制度的改革始终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成为高等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如何深化高校考试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 目前现行考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高校的课程考核主要源自传统的应试教育机制,带有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考试目标定位不准确 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它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考试的功能有很多,比如评价、鉴定、引导、激励等,但是现行高校考试中只强调考试的评价功能,不重视考试的其他功能。由于只重视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导致了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的现象,限制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全面发展的空间,没有达到通过考试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的目的。
1.2 考试形式和内容单一 当前高校的考试评定主要按照平时成绩30%(考勤加平时作业练习)+期末考试成绩70%(期末卷面考试)的形式,给学生一个百分制分数。这种传统的量化考试很难综合考核学生对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全面掌握的程度,更难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一隐性学习的效果,如学生的学习方法、习惯素养、合作精神等,也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虽然已经有一些课程的考试由以往闭卷考试单调形式向多样化的形式转变,如讨论、项目设计、论文等等,但这些只是针对某一门课程的单一变化,因此具有片面性,不能客观准确地考察出学生的真实能力和素质。
在考试内容上,考试侧重于知识检验,而忽视能力检验。考试的内容基本局限在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考核,比如教材、课堂笔记、概念、公式等,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验操作、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普遍不足。考前教师划范围、定重点,限制了学生学习的范围,也强化了学生死记硬背的习惯。这种考试实际上考的不是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而是学生的记忆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1.3 教学过程的考核简单或缺乏 教学是一个动态的持续过程,而教学质量的评价手段就是考试,只有将评价活动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才能达到客观评价的目的。但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是“一考定成败”的情况,即一学期只有一次期末考试,而教学过程中的阶段性考试很少,教师不能通过考试反馈帮助学生及时查漏补缺,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同时,“一考定成败”也使一些学生不重视日常积累,临时抱佛脚,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的课程将教学过程的考核简单地理解为平时考勤和平时作业,但是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平时考勤和平时作业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能起到评价激励的作用。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不能了解学生对于各个阶段的学习情况,对于教和学双方来讲,都无法从中获取改进教与学的反馈信息,不能很好地实现教学考核的目标。
1.4 考试管理和方式缺乏人性化 为了追求考试分数的公平性,各个高校每到考试都如临大敌,不遗余力地进行考风考纪教育,制定严厉的处分方式以遏制作弊行为,全体教师出动进行监考,与学生形成“猫捉老鼠”的紧张关系,从而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恐惧和抵触心理,不利于校园文化建设,也不利于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
综上所述,不合理的考试制度将限制学生各方面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不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难以按照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
因此,我们针对《信息安全数学基础》课程的考试进行了探索和改革,提出基于过程考核的多形式的考试方式。采用采取多种形式的考核方法分阶段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知识的水平。
2 基于过程考核的改革方式
基于过程考核的多形式的考试方式中,该门课程的考试分成三个阶段三种形式,如表1所示。
第一阶段:课程开课初期,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课程中知识的了解和拓展,让学生自发组成2-6人的兴趣小组,课外查阅资料,了解信息安全中的各种密码算法和安全问题,其中涉及了哪些数学知识点。考核的方式采用答辩和撰写读书报告的形式。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小组的兴趣自由选题,最后形成了13个小组,题目包括有:SMS4商用密码、MD5算法、祖冲之密码算法、量子密码、DNA与身份密码、SM3杂凑算法、椭圆曲线密码、图形密码、DNA密码、电子商务与密码的联系、关于入侵容忍技术、HTTP和HTTPs、拒绝服务攻击。
在答辩的过程中,每个小组做好讲稿,选派一个学生上台讲解,全体学生作为评委,可以提问,并进行匿名评分。通过这种学生主动参与的方式,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二阶段:期中阶段,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知识的水平,对每一学分所涵盖的内容,进行一次期中考核,采用笔试的方式,考查学生对课程知识掌握的程度和教学效果。并通过考试反馈帮助学生及时查漏补缺,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
本次期中考试的内容主要涵盖《信息安全数学基础》课程的第1章~第6章的知识点,涉及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密码学中数论的基本知识和定理。包括简单的代替密码和换位密码及其数学知识、置换和群的概念、现代对称密码算法DES和序列密码的基本知识、整除和同余、欧拉函数以及离散对数等等。从考试成绩来看,96%的学生能及格,80%的学生成绩在优良以上,考试的班级平均成绩为84.72,说明学生能较好地理解所学内容,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
考试结束后,根据对考试结果的分析,一方面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难以理解的数学问题尽量放慢进度,反复进行讲解和巩固,发挥“以考促教”的作用;另一方面学生要对考试的结果进行认真的自我总结、自我评价,查明学习中的薄弱点和差距,找出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调整学习方法,发挥“以考促学”的作用。
第三阶段:期末综合考试,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全面应用和掌握程度,采用笔试的形式。内容涵盖了《信息安全数学基础》课程的全部知识点,涉及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密码学中数论的基本知识和定理。包括公钥密码算法涉及的数学难题、同余方程的求解、中国剩余定理、二次符号、素性检测、因子分解以及离散对数的计算等等。从考试结果来看,90%的学生能及格,80%的学生成绩在优良以上,考试的班级平均成绩为81.95。
将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的成绩比较,可以发现,由于期末考试课程门数的增多,学生的压力增大,从数字上来看,考试成绩的总体水平与期中相比有所下降。但是,在第一阶段的课外学术考核中,所有参与的学生都非常认真地查阅和组织资料和讲稿,体现了很好的综合素质能力,因此,如果采用单一的期末考试考核方式,势必会给一部分学生带来影响,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除了以上三个阶段性的考核外,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采用平时成绩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包括学生到课考勤、上课回答问题以及平时作业。每一章都布置了课后习题,并检查习题,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讲解。
3 基于过程考试改革的效果与评价
基于过程考核的多形式考试方式,可以很好地达到通过考试提高能力和素质的目的。学生可以在多阶段的考核过程中重视日常积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多形式的考核方式不再是单一的考学生的记忆力,而是拓宽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挥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学生也不再担心期末考试的压力而铤而走险进行舞弊行为,因为单一的期末考试只占课程考核的30%,学生和教师之间是一种诚信友好的师生关系。
课程结束后,我们对班上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让学生提交了对基于过程考核的多形式考试方式的意见和看法。95%的学生认为这种方式可以缓解期末考试的压力、提高教学考核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效果。5%的学生认为这种改革是否能普及到其他课程需要探讨,因为如果每门课程都这么做的话,学生平时的压力会很大,没有时间去学习自己喜欢的课外知识,因此,建议教师根据课程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革。
教学是一个动态的、持续性的过程,基于过程考核的多形式考试方式可以有效地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根据发现的这些问题和实际情况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及时进行教学改革。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积累,不要到期末考试才临时抱佛脚,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不断的巩固和提高知识水平和技能,在平时的学习中就注重努力和积累,让学生的学习状态变成“我要学”的主动状态,而不是过去“要我学”的被动状态,让学生能够真正进行持续而有效地学习。
高校的考试理念必须是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的,考试的时候要按照创新人才的标准来进行,使其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宽厚的知识基础。在这种背景下,过去采取一次性考试的方式显然不能满足要求,基于过程考核的多样式考试方式就应运而生了,具体可包括闭卷、开卷、讨论、答辩、口试、读书报告、文献综述、课程设计、小论文、实践操作等等。在具体应用的时候需要考虑许多因素,比如课程的特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等,采取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考试方式为主,辅以其他方式。如此,不仅可以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也可以检验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考核结果更全面。
4 结束语
考试制度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进行不断地研究与探索。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应当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探索考试制度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目标的结合途径,让考试方法更多样化,考试内容更合理化,使考试制度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推动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从而树立科学全面的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观念,改革重知识、轻能力的考试模式,引导学生勤于思考,敢于创新,乐于实践,以适应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韩建华.论我国高校考试制度改革[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5):132-135.
[2]陈玉英,孙鹏.高校考试改革与人才培养[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7,9(6):81-83.
[3]韩炳黎,赵锐.论高等院校考试新模式的构建与创新[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9,14(6):181-183.
[4]杜亚涛,王换娥,赵建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考试制度改革[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0(6):72-73.
[5]吴洁.基于过程考核的《新闻写作》课程考核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3(2):96-99.
[6]赵冬阳,张旭辉,李自荣.基于能力评价的高校考试方法改革探讨[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1(9):80-86.
地理期末考试总结范文4
第一部分 考试组织
20__年春季期末监测已经落下帷幕,我校在市教育局统一领导和我镇中心学校组织下,于七月二十六日至二十九日按上级组织的要求进行了本学期期末考试,为了圆满完成此次任务,我校成立了以王金国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校长罗砚平为副组长的本学期期末考试领导小组。镇对所有的学科进行了调考,相对以往各自为阵的学校自主考试,这种形式能站在一个宏观的角度对全镇的教育质量作更全面的监测,提高了考试的信度和效度。这种“纸笔测试”能更好的发挥“指挥棒”的作用,使之真正体现新课程理念,与课程改革相适应,达到以测导教、以测促教的功能。测试后的质量分析如同一面明镜,不仅显示了测试学生知识掌握应用的情况,还反射出教师在教学中的得与失,更让我们更为清醒地认识到——一份耕耘,换来一份欣喜的收获;一份付出,换来一份真诚的回报。
现对我校的各科成绩做如下分析汇报:
第二部分 质量分析
__一中20__年春季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质量分析表
科目 参考数 优秀 合格 均分 低分
人数 优分率 人数 合格率 均分 人数 低分率
语文 107 2 1.9% 65 60.7% 71.98 13 12.1%
数学 107 20 18.7% 52 48.6% 65.93 32 29.9%
英语 107 21 19.6% 54 50.5% 56.59 31 29%
生物 107 3 2.8% 26 24.3% 17.79 45 42.1%
政治 107 0 0.0% 16 15% 25 12 11.2%
历史 107 10 9.3% 46 43% 20.21 37 34.6%
地理 107 4 3.7% 10 9.3% 13.04 72 62.3%
__一中20__年春季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质量分析表
科目 参考数 优秀 合格 均分 低分
人数 优分率 人数 合格率 均分 人数 低分率
语文 97 14 14.4% 74 76.3% 80.2 6 6.2%
数学 97 24 24.7% 45 46.4% 62.3 39 40.2%
英语 97 9 9.3% 28 28.9% 45.5 41 42.3%
物理 97 5 5.2% 27 27.8% 35.2 49 50.5%
生物 97 20 20.6% 40 41.2% 22.1 21 21.6%
政治 97 13 13.4% 61 62.9% 31.5 8 8.2%
历史 97 0 0.0% 15 15.5% 15 53 54.6%
地理 97 1 1.0% 3 3.1% 8.98 84 86.6%
此次期末考试各年级的主科命题基本符合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实际情况,各项指标与平时考试情况非常接近,具有实践性,针对性,科学性。但小科中的生物、地理的优生数较少,有的几乎为零。希望以后命题结合教学实践,结合课本,结合学生。
基本情况
我校参加此次期末考试有六年级三个班、七年级三个班、八年级二个班共8个班。其中六年级参考人数125人、七年级参考人数107人、八年级参考人数97共329人。六年级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共四科,为全市统考,这里不作分析。七年级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共七科,八年级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共八科
第三部分 试卷分析
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的试卷由市教研室统一命题,纵观整个试卷,本期末测查试卷是一份精心设计有价值的试卷,内容覆盖面广,重点突出,有一定的代表性,试卷题量适中,难易适度,有一定的层次性,分值分配合理,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又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归纳,能较全面的检查学生对本学期所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试卷分析 :
一、试题难易程度就广大老师反映,难易程度适中,适合学生学习 标准,对学生思维创新有一定的好处,对每个阶段程度的学生都有进一 步的提高和发挥,通过测试,学生有了努力学习的兴趣,不偏不离,没有高难度和怪题,知识面广,对知识点,重难点的度也把握的较好。
二、题量适中,整个反映较好,学生学习好的吃饱,中等的也正好, 即是学习程度差一点的也能及时把握,考出自己的水平。
三、考查范围,从三个阶段看,比较全面,适中,抓住重点,使老 师教有所悟,学有所思。
四、特别提的是,试卷不仅答题卡有了进一步的改革,使教师阅卷 省力、省时、方便、快捷。更加简明了,不模糊,但利用代码问题,还 需进一步提高。
改进命题建议:在试题的难易度方 面略降低一些
语文试卷分析
试卷结构
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考查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和运用;第二部分考查课外现代文阅读;第三部分考查古诗文阅读;第四部分考查作文。
命题特点
本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的语文试题遵照《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入手,选材的视野较开阔,角度 新颖,突出了语文的实践性、时代性、综合性和人文性,全方位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继续体现对汉语的应用性考查、突出语言规范性要求的同时,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时代精神,突出了能力考查,注重分析探究,符合语文新课程理念;在题目的设计上也具有灵活性、开放性,符合学生的实际;此外,在总体把握上,适当地控制难度,并且注意把更多空间留给主观试题。整套试卷设计严谨,整体性强。
语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命题指向与要求——强调积累、立足文本、融会贯通
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目的是着眼基础教育的发展,进一步关注课改背景下学生发展的实际状况,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本学年学生语文学科方面的水平和能力。从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每一个学生的角度出发,努力体现客观、公正的原则;力求体现考试的导向功能,促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
古诗文阅读
命题指向与要求——立足教材、命题规范、拓展空间
作文分析
近来常见报刊披露当前中学生作文“言之无物、生搬硬套,胡编乱造、牵强附会”,其作品“或情感苍白,或无病,或矫揉造作,或勉为其难,缺乏情感体验的素材,脱离生活的内容……”对上述现象的归因分析,有的认为学生是被“奉命作文”所害,有的认为是学生“未能从自己生活实际和生活体验出发”,也有的认为是缺少一种“积极的评价导向”。
所以,本次命题,源于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扎根于现实生活而又高于现实生活,贴近人的心理而又寻求人与物融合交汇。写作,尤其是中学生的写作,需要教师给与正确的引导,启迪,也需要从“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关注生活细节”等角度加以评价,加以指点,传授谋篇布局的基本方法,训练遣词造句的基本功夫。
作文的对策
从观察和捕捉生活细节入手,引导学生对周围的自然景物细细观察,与之产生心灵对话,即可陶冶情操,又可祛除人们内心浮躁情绪,消除人的多种欲望,净化人的心灵。
把读与写结合起来组织有效课堂教学,以读导写,以写促读。加强从教材文本中去挖掘写作片段训练题材和命题、话题编制,有的放矢的组织专题性作文过关练习,重在启发学生思维,找到物与人事活动连接的点,使联想和想象思维能准确的表达作者内心情感,丰富学生内心心理。
将写作训练与生活观察紧密结合,按观察——写作——观察——修改提高的程序螺旋式上升。
数学试卷分析
试题的特点:
强调能力,注重对数学思维过程、方法的考查
试卷中不仅考查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也考查了学生以这些知识为载体,在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的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基本的数学能力,初中阶段数学能力主要是指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注重灵活运用知识和探求能力的考
试卷积极创设探索思维,重视开放性、探索性试题的设计,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与方法的能力;具有开放性、探索性,有利于考查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析、探求、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视阅读理解、获取信息和数据处理能力的考
从文字、图象、数据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新课程特别强调的。较好地实现了对这方面能力的考查,强调了培养学生在现代社会中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的要求。
试题做答情况分析:
试题在设计上注意了保持一定的梯度,不是在最后一题难度加大,而是注意了难度分散的命题思想,使每个学生在每道题中都能感到张弛有度。
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研读新课程标准,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工作
面向全体,夯实基
正确理解新课标下“双基”的含义,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基本概念、基本图形、基本思想方法的教学和基本运算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运用等能力的培养。面向全体学生,做到用课本教,而不是教课本,以课本的例题、习题为素材,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举一反三地加以推敲、延伸和适当变形,以期达到初中生“人人掌握必须的数学”,同时要特别关心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通过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方法指导,使他们达到学习的基本要求,充分体现教育的价值在于“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注重应用,培养能力
英语试卷分析:
试卷注重基础,体现活用,难度和区分度恰当无偏题,怪题出现。
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在一定语境下对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语言基础知识的考点突出、覆盖面广;情景设置合理,避免了纯知识性的死记硬背题;词汇和语法的测试充分注意了语言的真实性、趣味性和实践性;注重语感,灵活性强,突出语言形式向语言意义的转化。
试题从知识立意逐渐向能力立意转变。
加大了能力考查的比重。试题突出了语言的交际性,强调在特定的语境中英语知识的灵活运用。适当增加了测试词汇量,加强能力检测。如阅读理解考查的内容注重了对学生在语境中运用语言能力的考查。加大了对语言的熟练程度和深层次能力考查的力度。如“阅读理解”部分注重了对归纳,推断和猜测整个句子等深层次能力的考查。阅读材料贴近生活,同时题材广泛,体裁多样、生动有趣,并富有思想性。
书面表达难度控制合理。
书面表达给学生留有充分发挥能力的空间,加大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力度,使试卷更具现实性。书面表达题对初中英语教学有着良好的导向作用,要求学生要充分运用所学语言记录自己的真实情感,进一步体现了英语学科的交际性和工具性。
试题分析
听力部分
听力部分学生失分较多,尤其是反应题。有待加强。
词汇与语法
大部分学生答得较好,有少部分学生单词掌握得不够好,有个别拼写错误。
单项填空是一种常规题型,考查的知识点多,但难度不大。题干设计简洁,情景清楚。语法知识遵循新课标,有助于引导学生不要花大量的时间抠语法知识,而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语言能力的培养上。
语言交际
此题的题型比以往的难度降低,绝大多数学生答得相对较好。
语篇理解
阅读部分所选的阅读文章题材多样化,主要考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推理判断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该大题在整篇考卷中得分率相对最低。失误原因是对于常见用语掌握的熟练程度还不够。基本功不扎实,知识掌握不到位。
书面表达
考生在书面表达中所反映的问题主要有:
基础不扎实,语言表述不清楚。主要表现在:语序混乱、语法结构错误、基本句型没掌握、单词拼写错误、时态错误等。
教学建议及反思
通过对英语试卷和考试情况的分析,针对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英语教学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进一步的努力:
课改理念,钻研新教材,务实英语基础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能力高于基础,但必须依托基础,考查能力,并不意味着削弱对基础知识的要求,而是要联系实际。只有扎扎实实从基础做起,才能最终达到“一看就会,一做就对”。英语基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句型等。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没有足够的词汇量,是学不好英语的。词汇教学不仅要重视,还要讲究方法,注意“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既教词汇,更关注词汇使用的语境。复习中一定要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帮助他们形成知识网络,把基本概念理清,掌握语法规则、习惯用语等基础知识,逐步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
确立语篇意识和综合意识,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八年级英语试题突出了语篇功 能和综合运用能力。阅读理解试题是分值较高的试题。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切实搞好语篇教学,并有意识、有计划地增加英语阅读量,题材、体裁要尽量多样化,通过大量的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熟悉不同体裁、不同题材文章的作题思路,提高阅读速度,提高驾驭语篇的能力。选材要尽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意时代性、生活性和社会性。语篇难度适当,措辞浅显、生动、自然、地道,语句灵活且富于变化。在平时要通过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多种文体的能力,如何从文章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训练中要注意方法的多样化和灵活性,同时关注学生运用英语进行直接思维意识能力和习惯的培养,启发他们学会运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表达同样的思想,提高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逐步培养良好的英语语感,提高英语语用能力。
加强英语课外阅读,提高信息素养
英语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提高是在不断的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而教材和课堂所能提供的训练还是比较有限的。因此,要加强理解语篇的能力训练,增强英语语感。同时要增强信息意识,培养和提高信息素养,重视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物理试卷分析
本次试题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覆盖面广。每个试题都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动脑,认真思考,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又重视了对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更有对学生实验探究和实验方法的评估能力考查。就整份试题来说,题量基本适中,难易适度,符合试题的设置要求。
选择题
学生没有理解清题目意图而盲目做答;没有认真看清题目,有将近一半学生出错。
填空题
出错较多的是17、19等小题。主要是一些学生对未来的概念、公式、定则等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好,且容易混淆,因而判断失误,计算错误,归纳不够严谨。
其他题
学生将虚像画成了实像;有的光线未标箭头,还有的将光线箭头方向标错;完成光路不到位;有的同学画电路图时交叉相连接的地方未打点,有的多加了元件,还有的同学不清楚电路图和实物图的区别把电池实物图当作电路图符号。
有的同学不知道路灯电路的连接情况,受平时做题的影响,认为有的串联有的并联。回答理由时答成了判断的方法;说明理由时,许多同学只说液化不说放热,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掌握不清,不能正确分析吹气感觉到凉的原因。简答题中很多学生书写不规范,答题过于简单,以至于不能针对问题回答,答不清问题的实质要求计算题更是随意不假思索,东拼西凑将几个数字用公式联系在一起。
第四部分 思考与建议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传授非常重要。不能忽视“习得”的方法,宜将“学得”与“习得”有机地结合起来,边学习前人的研究成果,边在阅读中细心领悟,才能提高更快。如理解重点语句、关键词语的含义及作用,可以借助具体语言环境和上、下文,去推断词语的特殊含义。这些词语中,有的表示的是反语,有的有言外之意,更多的在表层含义下隐藏着深层含义,它们往往与中心有着丝丝缕缕的联系。
八年级英语试题难度虽不大,但出得很"活",外语的功能性、交际性体现得淋漓尽致,试题的编制无论从技术层面或文化层面都体现了教学新导向、新思维,语言的灵活性和严谨性使得这份卷子很有份量。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开阔学生视野,多渠道、大容量地给学生提供具有时代感的英语信息,加强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少讲解,多给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机会,在用中学英语,在学中用英语。 科学探究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参与的、创造性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有着综合功能,教师要深度体会并研究如何将科学探究作为“内容”、“方法”、“精神”和创造性劳动,并将其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在起始阶段可以采取低起点、小坡度、化整为零逐个击破的策略,务必使学生掌握这一科学思维程序,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过程处于无可取代的作用,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通过演示和分组实验,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也是值得我们每位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
通过对试卷的分析反思我们的物理教学,使我们对未来教学质量的提高充满了希望,课改以后,我们一线的教师教学观念在不断更新对《课标》的理解不断加深,有些学校已率先冲出了传统教学的“围城”,大胆尝试用现代化的,先进的教学模式、方法进行物理教学,对新教材也由不理解到理解,逐步品味到新教材的“新”之处,逐步习惯了用《课标》指导教学,所以教学质量也正在逐渐的走出低谷,向高质量、高效益攀升。但我们也承认在新旧教材交替的过程中,一些传统的东西仍在左右着我们的物理教学。诸如学习风气不浓、学习习惯不好、一言堂、满堂灌等。针对这次试卷分析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供一线教师参考。
开展教研活动,加强集体备课
利用集体备课共同学习《课标》、理解教学总目标及三维的课时目标、明确。一、二级主题对教学的要求,弄清教材中每个具体问题编排的指导思想及意义,对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方法、手段、实验探究等主要方面及策略达成共识,每位教师也可根据自己及学生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教学方式及方法,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潜在因素,分析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及问题,教师之间要通过听课、评课、说课等活动,取长补短,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目的。
注重双基教学,强化学以致用
夯实基础是教学工作不变的主题,在课程改革日益推进的今天,知识和技能仍是教学的重点和核心,有了扎实的基础,才有分析,处理和解决一般问题的能力,才能冲击深层次的物理问题,才能谈到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根本,在平时教学中,要防止从概念到概念、从规律到规律、从练习到练习的教学方法,要密切联系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生产、科技的实际,将物理知识情景化、物理情境理性化,让物理教学丰富多彩,学生感到有趣,而且有用,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强化科学探究,注重实验教学
通过对试卷的分析反思我们的物理教学,使我们对未来教学质量的提高充满了希望,课改以后,我们一线的教师教学观念在不断更新对《课标》的理解不断加深,有些学校已率先冲出了传统教学的“围城”,大胆尝试用现代化的,先进的教学模式、方法进行物理教学,对新教材也由不理解到理解,逐步品味到新教材的“新”之处,逐步习惯了用《课标》指导教学,所以教学质量也正在逐渐的走出低谷,向高质量、高效益攀升。但我们也承认在新旧教材交替的过程中,一些传统的东西仍在左右着我们的物理教学。诸如学习风气不浓、学习习惯不好、一言堂、满堂灌等。针对这次试卷分析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供一线教师参考。
政、史、地、生试卷分析
地理期末考试总结范文5
一、新课学习要依据课程标准,夯实基础
(一)时间安排
从高一年级开始――高二年级(上)期中考试,前后两个半学期。
(二)主要任务
学业水平考试思想政治学考全部内容的新授课
(三)具体安排
高一上学期,完成必修1;高一下学期,完成必修2;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前,完成必修3(文理分科后,此为理科的进度要求,文科按高考节奏进行)。
(四)教学特点
具体要求:从实际出发,精讲精练,减负高效。每课随堂必练5―10道选择题,当堂巩固。课后不留作业。(此为文理分科后的理科要求)
(五)考试检测
这是我们学校的成功经验,五次考试均由学校统一组织,即高一(上)期中、期末考试,高一(下)期中、期末考试,高二(上)期中考试。
这五次考试非常及时必要,对老师的教,学生的学都有很好的检查、监督、引导作用。
(六)注意事项
1.学校要做到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和功能要求学校平时按课程标准开齐各学科课程,并且开足课时。这既是规范办学的必然要求,也是取得理想学考成绩的前提条件。我校在这方面做得一直很好,例如,高一未分文理科时,各班政治每周都是2课时,高二分文理科后,理科班政治每周仍然2课时,这就为我校取得优异的学考成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教师要做到认真上课,优质高效
近两年的学考试卷表明,政治学考知识覆盖面对3个模块,12个单元,均达到100%全覆盖。对30课题覆盖了25―26课,覆盖率85%以上。由此可见,学业水平考试的知识覆盖面比较广,因此,教师的新授课一定要扎实全面,不留盲点,否则,临时突击将会捉襟见肘,成绩不会理想。
二、学考复习要依据考试大纲,突出重点
(一)时间安排
从高二年级(上)期中考试后到寒假,前后半学期的时间。
(二)主要任务
学业水平考试全部内容的复习课
(三)具体安排
每课时复习一个单元,每两周4课时复习一本书(文理分科后,此为理科的进度要求)。
(四)教学特点
具体要求:每课时复习一个单元6―7个重要知识点,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巧记活用。当堂完成,不留课后作业。(此为文理分科后的理科要求)
(五)考试检测
即参加由学校统一组织的高二期(上)期末考试,范围:学考全部内容(文理分科后,文理科的进度、范围应有所差别,此为理科的考试范围)
(六)成功经验
2014年政治学考内容包括,三个必修模块共145个考点,以及年度间重大时事政治。
具体考试目标和能力要求由低到高表述为了解(A)、理解(B)、运用(C)三个层次。其中了解层次的考点71个,占49%,理解层次的考点59个,占41%,运用层次的考点15个,占10%。由于高层次的目标要求包含了低层次的目标要求,因此在命题中对于要求达到较高层次的知识内容,可以出较低层次目标要求的题目。
为此,我校政治教师特为学业水平考试专门编写了学案――《大开八中学考复习学案》。以单元为单位,把B、C两级的考点,作为复习重点编入学案。
1.学案的编写依据
辽宁省学业水平考试《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思想政治教科书(必修1、2、3);我校学生的具体学情;教师备考经验。
2.学案的编写数量
本学案以单元为单位编写、使用,每个必修模块四个单元,一共编写了12个导学案。每个学案B5纸一张的量,包括教师依据考纲提出的问题,学生依据教材整理的答案。一个必修模块四张B5纸,印刷为一张试卷纸(正反面),这样,全部学考重要考点被浓缩为三张试卷纸。考生人手一份。
3.学案的编写体例
问答式。每个学案都是由5―7个问题组成,每个问题都是由“提问”和“回答”两部分构成。问题由教师依据考纲提出,留白由学生依据教材回答。例如:
(1)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B级考点)
(2)我国财政的作用有哪些?(C级考点)
4.学案的具体落实
理科从11月进入复习开始使用导学案;一课时完成一个学案,复习一个单元,两周4课时一本书,半个学期3本书。文科则把学案作为寒假作业,由学生在假期独立自主完成。效果也非常好。
5.学案的效果反馈
本学案目标明确具体,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使学生复习备考有了抓手。并且好、中、差学生都可用,提升快,效果好,因此深受学生欢迎和好评。
三、考前强化要依据考试说明,巧练精练
(一)时间安排
高二(下)开学――学业水平考试,前后共3周的时间。
(二)主要任务
考前模拟训练和强化重要考点
(三)具体安排
1.自测三次
教师自选自编模考试题,利用政治课组织考试、反馈、改进、提高。
2.模考三次
第一次,3月1日,开学即考,目的是检查学生寒假复习效果,发现问题,查找漏洞,引起重视。(如果学校不组织考试,学科自己也要利用上课时间自行检测,非常必要)
第二次,开学第一周末,最好由学校统一组织,政治、历史、地理三科,合场分卷考试。
时间150分钟,第一个50分钟发、收地理试卷,接着第二个50分钟发、收政治试卷、最后第三个50分钟发、收历史试卷。(这是学考答题纸的顺序)让学生体验各科的题量、时间的安排等。
第三次,开学第二周末,最好由学校统一组织,政治、历史、地理三科,合场分卷考试。
与第二次不同,开考同时下发三科试卷,结束同时收三科答题纸。考试期间150分钟,完全由学生自主支配,先答哪个学科,用多长时间,完全由学生自行安排。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学考程序和模式,把一切问题都暴露并消灭在学考之前。
(四)注意事项
1.重视样卷
学考前这六套模拟试题,一般都要本校教师自己选编,试题的质量和导向对教师也是挑战,所以要利用好近三年考试说明中的样卷和题型示例,以及近两年的学考真题。
经研究发现,2012、2013两年的政治学考试题,虽然没有一道是当年题型示例或样卷中的原题,但有一些是依据题型示例和样卷改编而来的试题,特别是2013年,此特点更为明显。改编的方法通常是换材料,其核心考点并未改变。
2.降低难度
学业水平考试不同于高考,千万不要把高考模拟题直接用于学业水平考试的模拟训练。
降低年度的方法有很多,例如,用材料提示答案,考生读完材料和问题,答案即呼之欲出;材料的选择非热点即经典,学生似曾相识,没有歧义,不设阅读获取信息的障碍;设问搭梯子,在材料和选项之间架桥,问法直接、精练,不拐弯抹角,不做任何干扰;选项的设置为四选一,或组合选项四选三,少有四选二的;答案降低难度,知识要点都在教材上,非常明确具体,结合材料可从材料中直接提取,替代答案设置灵活多样,等等。
3.注意题型
地理期末考试总结范文6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9-0128-03
一、引言
“高等数学”是高职高专院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它是“大学物理”“复变函数”等公共基础课和大多数工科的专业基础课的先修课程,在课程设置上大多数院校选择放在大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另外它也是专接本考试的必考课程。作为数学课程,其特点是逻辑严谨、高度抽象、应用广泛。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提出:“纯数学是以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也就是说,以非常现实的材料为对象的,这种材料以极度抽象的形式出现,这只能在表面上掩盖它起源于外部世界。”高等数学作为近代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是源于现实世界,作为教学者不能在教学中脱离这个本质。高等数学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诸多领域,如物理、化学、医学、工程技术、控制理论及经济学等几乎所有的分支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几十年来, 随着网络技术和金融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社会上越来越需要将新理论方法应用到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数学人才,这些问题都需要对“高等数学”的教学做出相应改革。
二、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学现状
1.教学模式陈旧,缺乏特色。国内很多高校现在采取的仍然是传统教学模式:讲授-作业-期末考试。该模式突出了教学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教师强调学生掌握的是理论知识和解题技巧,很少涉及实际问题的解决。教师对理论知识的来源不予介绍,与现实脱节,使得很多学生产生“数学无用论”的思想,从心底厌学,教材中涉及的应用问题很多时候也由于课时的限制而被教师删掉作为自学内容。
传统的教学模式粉笔配黑板,或者是急速连续翻页的PPT课件,教师为了赶进度而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填鸭式的教学片面强调跟随性,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参与和灵活性,抹杀了个性。虽然这种传统的模式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理论知识,但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现今社会需要的培养目标相违背。
2.教学内容繁多,应用性不强。现今高职高专的教学内容,仅仅是在本科教学内容基础上做些简单的删减取舍,对于基础较弱的高职学生而言,其内容还是显得繁杂。而高职教育的价值取向应该在社会需求和市场利益的双重驱动下,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技术应用为主的人才。在此要求下,现在的教学内容就显得没有针对性,而且教材中很少涉及实际应用问题,使得高等数学和其他专业课程完全隔绝,各自为政,死守本学科,缺乏专业针对性,使得学生无法掌握真正实用的知识,也不能把数学应用到专业课程里。
3.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效率较低。数学课程的特点,使得长期以来都以板书为主要的教学手段。虽然这种形式能够体现知识的体系完整,使学生容易记录。但是学生厌烦这种方式,它也会抑制学生的创新思维。
现今多媒体教学兴起,使得数学的教学陷入了另一个误区。过分强调多媒体的作用,内容不枯燥了,但是使人眼花缭乱的图像、视频却忽略了数学的特点。往往一堂课下来,学生不知所云,更别提何谓重点,哪个是难点。这种教学方法的效率往往还不如传统的板书。
4.教学评价片面,不能体现能力。教学评价体系一般包含两部分:对教师评价和对学生评价。这里讲的是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为了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有必要建立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传统的教学评价基本上局限于作业、期末考试以及课上随机小测验等方式,方式单一,只能考查到学生对基础理论和解题方法的掌握,很少反映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甚至出现高分低能。这必然无法实现形成以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全面实现教学评价的功能,更谈不上体现教学评价应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中心。
三、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1.建立新的教学模式。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可将其改变为“基础教学+深度学习+拓展试验”三个模块的教学模式,淡化理论知识的深度要求,强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之更符合当今社会的需求。
第一,基础教学模块。在基础教学模块,可仍沿用传统教学方式,但不要忽视与学生的互动,在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缩减关于解题技巧方面的课时,如有理分式的积分。在教学中重点强调的是基本的理论和方法,使得学生整体掌握知识的结构脉络,使之能够理解学来做什么,怎么做。
第二,深度学习模块。在教学深入一个阶段后,可以进入深度学习模块。新的教育理念指出要培养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发展”的道路千万条,归根结底就是学习。什么是深度学习?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对此有过具体的定义:深度学习是指在基于理解的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与那种只是机械地、被动地接受知识,孤立地存储信息的浅层学习相比,深度学习强调了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学习,批判性的学习。这里所提倡的深度学习具体实施起来,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将传统的习题课改为小组讨论课,学生自由分组进行讨论,并且教师根据各个小组不同的进度出一些思考题目,引导小组深入理解知识。
第三,拓展试验。对于掌握程度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添加拓展试验这个模块,在此模块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将基础理论和数学实验结合,把抽象繁杂的数学用具体形象的图形显现,激发学生的学习研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还可以使得学生掌握一些流行数据处理软件,如MATLAB,MATHEMATIC,MAPLE,SAS等。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形象地学习数学,而且还可以很好地加深课程教学中理论知识的理解。
2.教学内容的改革。首先,合理安排,适当取舍。高职高专的高等数学应该区别于本科类院校,以实际应用为目的,适度降低理论知识难度。结合专业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对于很多的数学概念定理,往往只需做到“是什么”和“如何用”即可,以突出“实际应用”的目的。如对于数列极限概念,就可以略去晦涩难懂的“ε-N”语言,而是描述性的定义,从几何直观上给予形象的说明。
其次,融入数学史,彰显数学精神。正所谓历史能够带给人类智慧,如果想把握它的现在并预知未来,最好要洞悉它的过往。数学家有趣的、充满正能量的故事,不就是对大学生最好的养料吗?从这些大家的身上可以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为了形象生动,在课间之余还可以播放一些数学名家的访谈语录。加入数学史不仅可以使得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概念定理等内容,也会让学生觉得本来枯燥无味的学科鲜活起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数学与哲学也会完美地交汇,让人真正体会到数学冷而严肃的美。
最后,妙用数学建模,培养应用能力。全国高等院校数学课程指导委员会提出的“加强对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计算机分析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一个有效方法。数学建模是运用数学工具将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分析建立数学结构,解释现实现象,预测未来发展,优化控制,从而科学地指导社会生产和生活。数学建模思想能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计算机结合,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具体的实施中应注意到:所研究的模型对说明高等数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是有益和必要的,要准确切入所研究的模型要联系学生实际生活;所研究的模型要注意难度适合,切忌奇、难、繁;通过数学建模,引导学生对高等数学进行深度学习。在数学模型建立过程中,带领学生探索如何建立改进模型,怎么利用学过的知识去解释现实世界的现象,从真正的实际去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3.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受众对信息的接受程度。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对教学方法和手段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第一,发挥教师个人魅力,启发学生身临其境。魅力体现在哪里?对教学方法的掌控就是其魅力体现的一个方面。高等数学以晦涩难懂著称,这使得在教学中不要一味照本宣科,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加入个人的理解,用简洁通俗的语言形象地解释抽象模糊的概念。采用“引导式”教学,步步深入。比如在引入定积分这个重要数学概念时就可以如此处理:先来考虑曲边梯形的面积,从被积函数为幂函数的情形出发,然后改变为一般函数,学生就会自然发现要求出极限和是不易之事。按照这个思路引导学生将问题一般化,进而得到定积分的定义,并且还可以通过这些实际例子说明定积分的计算之重要性和难度,为后续讲述计算方法做很好的铺垫。
通过不同实例的介绍,能够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贴近于生活,改变学生头脑中对数学概念原有印象。对于计算方法的教学,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摸索,从大量例题中一起总结出一般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从内心感觉到知识不是教师给予的,而是自己通过智慧获得的,使之内心无比愉悦。
由于数学本身的连贯性和承袭性,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逐步展开教学内容,问题一环扣一环,便于启发式教学原则的实现,就像评书联播一样,使学生走到所设置的环境中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总结,进而应用在讲授知识时,带领学生学会反思知识之间的联系。
在教学内容整合时加入数学建模,基于此在教学方法上也应做出相应的改进。首先,可在每次课堂教学结束后,留下有关的建模题目。其次,在深度学习的模块,教师挑选部分优秀模型进行剖析。最后,在课程期末考试中增加实际应用的题目,对一些优秀的学生推荐并辅导参加相关的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第二,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兴趣。对于教学手段,普通的讲授式教学还是要保证质量,此是一切改革实施的基础。另外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和形象性来提升学生的兴趣以及数学的可理解性。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要求下,在课时充裕的情况下还可以增添数学实验环节,能够让学生真正在形象中体验数学。指导学生如何利用网络查找、搜索自己需要的资料。教师可以建立自己的个人教学网站,公开电子教案,并通过微博、微信等相互交流与探讨。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反馈辅导,与学生经常讨论探讨,加强教师的责任意识。
4.构建新的教学评价体系。为了配合教学模式改革的推进和完善,有效引导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能够使成绩合理地反映学生全面素质,不能再实行单一的期末考试,一考定终身。可将教学评价分块处理,形成多样化的评价体系。构建一个“学习态度、应用能力、团队意识、创新意识和基础知识”五位一体的评价体系。一是学习态度评价。教师和课代表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出勤记录、课堂问题记录来共同完成此项成绩的评定。二是应用能力和团队意识的评价。对于深度学习的教学模块,加入应用能力和团队意识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讨论中的贡献表现,发言的次数进行成绩评定。另外,在各个小组讨论中起到带头作用或者关键性引导作用的成员,如小组长,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额外加分,最高不得超过10分。三是创新意识的评价。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创新意识的兴趣,设此项评价。对于在拓展实验模块表现突出,能够体现创新意识和独到见解的学生,在期末成绩评定中,可以获得适当加分或者免试并直接优秀(>90分)的额外奖励。四是基础知识评价。此项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大多数学生成绩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以大致分成课上随机口试和期末考试两部分,期末考试的方式采取闭卷。在选题方面,题目与专接本考试相对接,为以后学生的继续深造打下一个坚固的基础。考试不再注重解题技巧,比如较为怪异的积分、求导题目,而是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实际应用。
上述几部分考核,除了规定免试的,建议将权重设置为:学习态度10%,应用能力和团队意识10%,创新意识10%,课上随机口试5%,期末考试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