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基础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音乐基础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音乐基础知识

音乐基础知识范文1

关键词:小学音乐基础知识;师生互动

一、音乐基础知识环节师生互动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互动的切入点起到引导作用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任课教师尤其要注意到如果想要达到良好的互动效果,那么在教学的一开始阶段就要为学生设计一节课堂的良好的课堂切入点,俗话说就是互动的“引子”,有了互动的良好引子,那么接下来的互动过程及互动结果也一定会是令人满意的,所以这个切入点设计的好坏与否,直接关系着师生互动的效果及小学生们的学习进度。良好的互动切入切入点应该建立在以下几个基础上:第一,任课教师内心熟知学生知识的学习情况,并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课堂切入方式。比如任课教师可以在回顾之前的学习内容的基础上为学生们设计互动的切入点,但一定要注意,这样的切入点的设计必须起到衔接前、后知识的作用,唯有这样的设计方案才能保证学生学习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第二,切入点的设计要综合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点以及同学们的学习难点。互动切入点的设计之所以考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乃是为了保证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是不太愿意与老师配合自己并不感的课堂互动的,之所以要结合学生的学习难点,是因为,难点往往是学生们不能理解或者不能全部理解的知识点,而这些知识点又往往是在考试中经常碰到或者是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只有在结合小学生兴趣点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学生能把知识的难点和重点学到手,才能起到师生互动的良好效果。第三,尽管课堂师生互动一点要考虑学生的意见以及结合学生的兴趣,但这一做法并不是绝对的。这是因为教师是最知道知识的内在规律的,也是最懂得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师一定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把互动课堂的切入点设计得更加科学、更加符合教育教学规律,这样的切入点才是具有实践价值和实践意义的互动课堂的切入点。

(二)知识的基础性起统领作用

在小学音乐课堂音乐基础知识环节的师生互动,任课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并且注意到,任何互动都需要而且必须围绕着音乐基础知识的框架来进行,任何互动的范围与互动的内容都不能逾越基础知识的范畴,实际上在实践中,很多音乐课堂上,在音乐基础知识互动的环节,由于因为很多老师的有意或者无意的教学过世,而把这个阶段的互动逐渐远离了教学任务中心,最终造成学生音乐基础知识没有牢固掌握,为未来的音乐学习留下了终生的遗憾。之所以,即便在互动环节一定要强调音乐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乃是因为,在教学环节一定要注意不能脱离基本的教学大纲或者基本的基础知识的范畴,因为互动的内容一旦脱离这些内容,那么整个互动就失去了教学的意义,成为无根之树,即便看似互动效果良好,那么根基也是不牢固的。既然是基础知识环节的互动,那么一定要强调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基础知识也是前后连贯的,任何互动环节的设计最好或者一定要遵循把该课堂的基础知识与之前的知识统一起来,然后把今后将要学到的知识也或多或少地加入到这个课堂基础知识中来。一方面因为温故而知新的教育教学规律,另一方面因为学生在学习以往知识的过程中又可以学到适当的新知识,达到双赢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

(三)互动的双方性起到中心作用

互动的双方性在这里指的是,在教授音乐基础知识的环节上,既然是强调或者依赖师生互动来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那么这个教学追求就必须要强调互动的双方性。互动的双方性,简单说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不能搞一言堂,要搞群言堂。这就是说,在互动环节,授课老师不能仅凭自己的主观意志来完成教学任务,而不管不顾学生的教学感受。很多时候,授课老师受传统教学方式或者教学方法的影响,往往不能把课堂教给学生而是仍然自己一个人统领整个课堂,确实造成了师生互动的失败。群言堂,指的就是在基础知识教授环节,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们充分表达或者发表自己对知识的看法和感受,让学生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同时鼓励学生敢于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第二,以鼓励为主,尽量不批评或者少批评学生的发言内容。小学生大多数还都处于儿童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心理大都比较敏感、脆弱,同时自尊心比较强。但这个时期学生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如果学生受到老师的鼓励那么一定为竭尽所能把知识学习好。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的知识环节的过程中,任课老师一定要多加地鼓励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的环节充分得到自信,不要打击学生的学习劲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即便学生把基础知识弄错了或者发言也错了,那么教师也一定要尽量委婉地指出学生的错误所在之处,而不能以太直接的方式指出学生的错误。同时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主动地“犯错”,让学生指出来,这些都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同时能够把学生的真正兴趣调动起来,这样整个课堂的真正互动效果也就彻底达到了。

二、音乐教师在课堂互动中的角色

(一)音乐教师要善于向学生学习

“教学相长”的教育学理念,有以下几层含义:第一,教师在教学中扮演者领路人的作用,同时在教授学生知识的过程中也是教师成长的过程。毫无疑问,教师的工作和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把本学科最核心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有对本学科知识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和广阔的认知。但教师的这一传授知识的作用或者角色并不能否定教师也是在这一过程中逐渐积累教学经验和总结教学教训的,教师教学艺术的提高也是伴随着这一过程逐渐展开的。第二,这一理念要求教师不能在教学过程中搞“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换句话说,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多多地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对知识是否掌握透彻、学生是否对所授知识感兴趣以及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的精髓。这些理念都要求教师必须换位思考,把自己在教学中的行为与实际的教学效果总结起来。教学行为与教学效果之间总是处于难以割舍的关系,一个好的教学行为不一定导致好的教学效果,一个看起来不入流的教学行为却不一定导致坏的教学效果。这就是因为,在教学行为中是否贯彻了对学生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行为以及教学过程中,彻彻底底地学会在学生的身上寻找教学的切入点以及提高教学效果的突破点是对每一位教师的最根本的要求。在音乐教学中,“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音乐观以及世界观,学生能够正确对待所学的音乐基础知识,并能够以客观正确的态度学习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之下,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和老师之间良好的亦师亦友的关系,同时,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之下,也能够让学生辩证地看待老师传授的音乐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辩证看待问题、辩证解决问题的能力,反过来说,也有助于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以更加认真的态度进行备课,多角度思考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这样确实起到了一种双赢的互动效果,确保了在小学音乐课堂中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音乐教师要增强课堂互动的意识

在音乐教学中,往往或者很多情况下,师生的良好互动能够增强学习的效果,这是因为,一方面,在互动中老师能够看到学生学习知识的不足之处,使自己的下一步教学计划更加有据可行,即可以直接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专门辅导,另一方面,老师可以据此改进自己的教学的不足之处,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由此看来,小学音乐教学的互动是双方的,更是对双方都有利的,互动得好,老师与学生都有利,互动得不好,学生与老师都有所失。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必须讲求互动的效果性。我们认为,作为课堂的授课的引导者,教师更应该增强自己的课堂引导性以及与学生的互动性,教师的互动意识增强了,那么教师就会主动寻求互动的方法,寻找互动的良机,教师也会在教学实践中总结课堂互动的规律,不断摸索适合教育教学规律的互动模式。毫无疑问,任何教学模式都是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呈现、不断总结的,而这种呈现与这种总结总是在教师首先有这样的教学意识并且逐步增强这样的意识的情况下逐步产生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师不断增强教学本领的途径。教师要增强课堂互动意识,这是逐渐培养自己课堂互动的模式的起始阶段,有了这样的起始阶段,教师就会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一种教学习惯,这种教学习惯一旦形成,那么,就会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内化为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尤其是在学习音乐基础知识的阶段,教师必须具有并且逐步树立这种教学意识,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以及教师逐步增强自己的教学经验都是有益的。

(三)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教育学理论知识

一个不可否认的教育事实是,现在的很多小学教师都很懒得或者根本就不学习教育学的理论知识,总是以为自己的学历及水平,足够胜任小学的教学任务,这种看法既是片面的,也是不切实际的。教育学也如其他科学一样,永远自己的理论基础及理论价值。并不是小学教师就不用学习教育学的理论知识了。教育学的理论知识是教师据以教学的基础,是一个优秀的小学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在小学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中,要增强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效果,尤其要注意教师应该养成一个随时、随地注重学习理论知识的状态,只有在这样的一个状态中,教师才能不使自己的教学互动出现方向性的偏差,保持效果的持续性。理论总是对时间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也总是能对实践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教育学理论也是如此,所以无论在音乐教学的哪个环节,教师都应该注意保持自己里理论学习的态度。教育学理论,尤其是前沿性的教育学理论都是对实践的总结与精华,是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深度揭示,是对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的内在总结,更是对教师教学的不断凝练。在小学音乐教学的基础知识环节互动中,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教育学的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对教育教学规律有了更精神的把握,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更准确的了解,才能是自己的教学更加富有成效。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让学生更加对老师的教学能力产生认同,促进小学生音乐知识的学习。有必要指出,教师在不断学习教育学理论的同时,也应该不断把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成一般的教学规律,建立在实践基础生上的理论总结是最实用的、也是最有说服力的,同时教师对教育学理论的研究,也有助于其他教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逐渐在音乐教学中形成自己的课堂互动形式,增强学生的需要学习能力,尤其在小学生学习基础的音乐知识时,更加有益夯实学生的音乐基础。

作者:袁田 单位:渤海大学

参考文献:

[1]童琳.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互动设计[J].艺术品鉴,2016(6).

音乐基础知识范文2

关键词:老年大学;声乐课;基础知识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7-0126-01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音乐基础知识

著名音乐理论家、教育家李重光先生曾在他的书中指出:“想学音乐,不管你是有兴趣还是没兴趣,不懂一点音乐理论知识是不行的,就是唱一条简单的视唱,没有音乐理论为指导,也要发生问题。”只一句话,就道出了学习音乐理论的必要性。我在教学中发现,大部分的老年学生对学习乐理的态度还是积极地,但对于学习视唱的态度就截然不同了,这直接影响了视唱的学习效果。这时教师要做的就是要找出原因想办法让老人们对视唱感兴趣。一般来说很多人对视唱的功能和作用缺乏了解,所以会导致出现两种情况:其一觉得唱视唱没用不如多唱几首歌,其二不知该如何唱视唱。解决这两个问题首先要给学生明确视唱的概念。视唱,就是看着谱,立即把乐谱上所标记的,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准确地唱出来。其次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演唱让学生感受到视唱的美,也就是说视唱曲也可以唱的很好听。再次教师在视唱曲目的选择上应尽量突出风格、地域的多样性,使学生通过小小的视唱曲领略丰富多彩的音乐风格,进而达到喜爱视唱的目的。

二、选择合适的教材与内容

音乐基础知识包括乐理和视唱练耳,目前市面上的乐理和视唱练耳书很多,大多是针对音乐高考生和音乐院校大学生的,对于老年大学的学生而言由于接触的是简谱,因此乐理知识和视唱的学习内容可以选择简谱乐理和简谱视唱。简谱乐理的学习内容可以包括:音的高低、音的长短、节拍与节奏、调号与变音记号、常见装饰音记号、常用提示记号等。视唱练耳在学校音乐教育中是不分家的一门课程,但在老年大学的声乐课中我建议只选择视唱教学。理由有二:首先,老年大学的声乐课一般是一个半小时,没有充裕的时间进行练耳教学;其二,练耳教学需要学生课后自己反复练习,老年大学的学生在能力和条件上要自己完成练习是有一定困难的。老年大学的简谱视唱内容可以包括:基本音阶与音程的练习、2/4、4/4拍子及基本节奏练习、附点节奏、休止符、切分节奏、3/8、6/8拍子与三连音、弱起小节、和声小调与旋律小调、装饰音、变化音、转调及较复杂的节奏。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因材施教

前面提到老年大学的声乐课学习乐理的目的就在于教会学生认识简谱,以及谱中的符号术语。乐理的内容虽说是固定的,可每节课教授什么知识点的主动权还在老师手中,不一定按照书上的目录按部就班地教。教师可根据学唱歌曲的情况,适时地加入相应的乐理知识,便于老年学生的理解。例如在学唱歌曲《花非花》之前教授力度记号,学唱歌曲《长城谣》之前介绍反复记号等。每节课的知识点不必贪多,要尽量做到讲一个会一个。很多老年人的接受能力本来就不强,切不能像对待高中生或大学生那样,一两节课就讲掉一章的内容。

教授视唱的顺序不同于乐理,教师必须按照教材的顺序按部就班地进行。必须强调视唱与乐理相结合的原则,在练唱中加深对乐理的理解,反过来又以乐理指导视唱的练习。另外,前面提到在视唱曲的选择上要注重多样性,我们学唱的歌曲也可成为视唱的素材。例如歌曲《跑马溜溜的山上》,旋律中涉及了前八后十六、小附点、四个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型。教师可选取其中的一个乐句,先唱节奏后视唱,这样既学习了视唱又学会了歌曲,真是一举两得。

四、营造课堂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理论知识的学习是枯燥的,我们的教学目的是要让老年朋友们在声乐课中学有所乐、学有所得享受快乐的教学过程。大家都知道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是保持愉悦心里的必要条件。教师应想方设法地来为学生营造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

教学中少用晦涩的专业术语,更多地运用大家身边的形象词语讲解理论知识,使学员感到亲切易懂,轻松领悟教学要点。例如:在讲解三连音时,教师可以把三连音的概念简单地解释成把一拍平均分成三份,其音响效果就像是重复地念三个字的名字。我的名字就是三个字,可以让学员重复地念“牟晓娟、牟晓娟、牟晓娟”。在教学实践中这样的小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音乐基础知识是学好声乐的基础,音乐基础知识是老年大学声乐课中的重要环节。通过重视音乐基础知识教学,不断研究、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提高声乐课的教学质量,从而达到老年群体声乐素质提升的目标。

音乐基础知识范文3

关键词:艺术 引导 审美 健康 治愈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c)-0237-01

告别小学教唱式的音乐教育模式,初中阶段对音符、音律、音色等理论知识的教育引导比例会相对大些,包括一些乐器的辨识和使用方法。这时的教育基本的层面要开始上位,比如为什么要学习音乐,从艺术层面讲,它可能是提升和净化心灵的一种方式,对人类灵魂的导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审美角度来看,所有的音乐要符合一定规律能引起人内心共鸣的,才是乐音;如果上升到心理健康的层面,那就更加深刻了,作为万物之灵的人们,为啥会对音乐产生如此奇妙的感觉呢?有时它会穿越现实,把人带到一个非常美妙的境地,好的音乐能够疗伤。所以如果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心灵方向的指引,那么音乐教育就更加上善若水了,它的引领、感化、鼓舞等等多方面的功用都相当出色。

1 从艺术的角度看音乐,引导学生对音乐的艺术欣赏能力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全国的选秀节目如火如荼。选秀节目的比拼项目除了外貌、气质等硬件部分,其才艺表演比如唱歌、跳舞、乐器表演都是衡量一个选手是否入围的重要指标。为什么选秀节目的收视率会那么高,人气那么好,首先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普通大众还是需要音乐、娱乐、听到好听的声音,需求决定一切。那么应运而生的东西才会有生存的空间,才有市场,才有不断的好声音,发掘音乐人才方式层出不穷,很多人觉得流行音乐缺乏内涵,各领三五天,但是流行音乐一直都占了很大的比重,经典的音乐会源远流长,不断传承下来,但流行音乐却能与时俱进,深刻反应目前当下社会的一些现实与思潮,融入到音乐里面,或者有一些手法方式的创新,即使存在问题也会引起一些共鸣,不断被创造的流行里面也会有一些经典而深刻的东西传承下来,成为新的经典流传下去。所以艺术的欣赏力这时候就起作用了,欣赏也会有一些既定的标准和模式,有的人天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强点,所以就很容易有正确的判断,有的人感知弱一些,对好或坏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可能需要别人指点才能有一个正确的正面的标准。有些人对靡靡之音津津乐道,那就不是一个正常的、健康的标准了。

2 从审美的角度看音乐,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美的感知能力

其实任何时候,美都是需要氛围营造的。音乐之美,也要美的恰如其分。优雅美观的环境会让教师和学生引起对美的共鸣,音乐教师的布置也要让大家神清气爽,充满对美好生活的想往和憧憬。环境的美是营造声音之美的重要因素之一。不知道大家是否这样的体会,在一个风景无比优美、山泉叮咚、绿树成荫、鸟儿翩飞、蝴蝶嬉戏的地方,突然传来一阵笛声,就觉得神清气爽、无比美妙,如同置身仙境一般。如在环境糟糕的地方、即使听见钢琴声传来,也会觉得不和时宜,美感与感同身受的感觉全无。所以,音乐跟美的关联度挺大,虽然音乐本身也是美,能承载美、衬托美、营造美、驾驭美、创造美。但是如果有美的事物和音乐一起出现,那种和谐才叫真正的音乐美,才能有天作之合的效果。建议音乐课如果有天件的话还是到户外或者风景好的空中花园里面去上,会更有效果,更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美的认知和感知。还有,美的情感,有时候看似无形却有形。这一点大家都能理解。就是音乐本身及其产生的源头都要是美的,一般就歌唱家而言,都对长相等五官条件有要求,长相让人没有食欲的,基本上也不适合在这个行业混,除非那个人有特别出众和完美的声线,而且碰到这样的几率也极少。梵语天后萨顶顶每次出场都不同凡响,服装、色彩、造型、化妆、配饰等等每一个方面都是细节,当然,最核心的一方面,就是她与众不同的方式与表达手法、声音、感觉,想想如果没有那么多的讲究,《万物生》能唱出歌唱生命的感觉吗?很多时候我们对美的感觉也许有点挑剔,希望一切都尽善尽美,因为对美的感知会很敏感,因为不美或不够美的东西在旁边往往会把一部分的美感扼杀掉。

3 从心理健康角度看音乐,历练学生把音乐当成治愈系心灵调整的范本

生命路上,我们不断的历练与成长,不断需要经受心灵的创伤,用音乐疗伤是一种不错的方式。音乐之于心灵,犹如草木之于阳光雨露。目前治愈系的音乐很多,好的音乐能激发人内心的能量,赶走低沉、忧郁、恐惧的气息,给人全身心的放松。还想再说下萨顶顶。因为有时候有人把她创造的音乐当作治愈系音乐。尤其以《万物生》为胜,“治愈”有时与“自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一种超脱于尘世之外,执着地歌唱生命的方式,怎能不让人更加珍惜活着的当下呢?萨顶顶抛弃尘世的浮名繁华,剑走偏锋的自学梵语,遍游中国文化圣地,静心体验,完全是梵语界的“教母”级人物,音乐是不分国界的,在音乐的世界里,即使我们不懂歌唱和其述说的真正意思,但我们能感知到音乐中传达的情感,欢乐或悲伤,萨顶顶的音乐灵感完全来自于自己对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研究和体验,从五千年的光华里提炼出来真正属于民族的精髓。萨顶顶认为歌唱是先于文字的人类第一语言,那就是说人在不会说话之前已经创造了音乐。也许小朋友们的牙牙学语也是一种独特的歌唱,所以音乐的感觉与旋律其实是可以别具一格的,像萨顶顶这种演唱的方式更被环球唱片亚太地区总裁Max Hole称为“与神交流的语言”。也足见音乐有通天及治疗功效。

4 结语

总之,音乐的魅力总是不经意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初中生们如果能在这时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与无穷吸引力,那么歌唱家们产生的几率要频繁发生了,无论从哪个层面来看,都是一种难得的收获与境界。如果他们因此而提升了自己的艺术鉴赏力及欣赏水平,对于其他方面的欣赏能力也一定攀升了,神的孩子都会唱歌和跳舞,另外,如果审美的能力掌握一定的定律与标准,也是一件如此有爱的事,当有一天音乐和唱歌能锻炼人的意志,养成一个好的品性,治愈心理疾病,那将是多么美好的收获。

参考文献

[1] 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3).

音乐基础知识范文4

关键词: 达尔豪斯 音乐美学 体系即历史

20世纪,由于哲学和美学的“语言学转向”,概念的复杂化得到更进一步的认识,本质主义的体系化的建构已不再适应这种新的趋势,为重建濒临失落的美学,众多美学家均在寻求非体系化的出路,有的是反体系,有的是消解美学。卡尔·达尔豪斯(carl dahlhaus)则将音乐美学重建的问题上升至方法论的高度,他宣称:“美学的体系即是它的历史。”① 在他看来,重建音乐美学的出路在于采取“体系即历史”的方法重建学科,即把体系重构于坚实的历史基石之上,坚持体系与历史的融合与互渗。

下文就先从追寻达尔豪斯对音乐美学学科的看法入手,希望透过达尔豪斯的视角,发现其音乐美学重建之方法论——“体系即历史”音乐美学治学观的形成原因及内涵。

一、对“音乐美学”学科的质疑

达尔豪斯在《音乐美学》一书中,曾两次指出音乐美学学科受到的质疑。其一是在该书序言的开篇:“音乐美学这门学科常常遭到质疑:它似乎仅仅是思辨,远离其真正的对象,更多是出于哲学观念的启发而不是真正的音乐经验。”②其二是在该书第一章“历史的前提”中:“今天,与舒曼的时代相对照,美学常常遭到怀疑;它是空洞的玄想,远离事实,往往根据教条、根据模糊的趣味标准从外部评判音乐,而不是关注每部作品特有的内在驱动力——勋伯格所谓的‘声音的内在生命’。”③

达尔豪斯认为,音乐美学遭到抵制的部分原因在于:从整体上看,音乐美学体现的是有文化教养的中产阶级音乐爱好者的精神。并指出音乐美学主要是一个19世纪的现象,它起源于18世纪,但在20世纪面临解体。④

达尔豪斯看来,从严格意义上讲,美学在古希腊和中世纪并不存在,它的起点从18世纪才开始。而且这个学科自诞生之日起,就毋庸置疑地显现出杂交的特性,而且一直存在生存的问题,更别提存在的理由。1900年左右,美学已显露出衰亡的迹象(将自己的各个组成部分分别交给历史研究、历史哲学,或者交给艺术的技术理论、心理学、社会学),而20世纪20年代各种现象学美学的兴起,则体现着某种重建。⑤

达尔豪斯作为一位擅长方法论的学者,同时又作为一位卓有成效的历史学家,他明确指出:“美学的体系即是它的历史;在这种历史中,各种观念和各种不同渊源的经验相互交叉影响。”⑥这种思想观念可谓是达尔豪斯音乐美学思想中最为独到之处,也是他的音乐美学思想的根基所在。

达尔豪斯明确指出:“如果要公正地认识和评价这一现象,就必须承认,美学并不是一个具备明确严格研究对象的封闭学科,更多是含义模糊、但又辐射深远的问题和观点的总和。在18世纪之前,没有人会想到,这些问题和观点会最终凝结成一个具有自己命名的学科。”⑦

为了说明音乐美学确实不是一个具备明确严格的研究对象的封闭学科,达尔豪斯对一个普遍存在的现实进行了深层的剖析,他说道:“音乐美学几乎总被说成‘绝对是音乐’(musik schlechthin)的理论……人们抽象出音乐美学命题的对象,在18世纪本来是歌剧,而到了19世纪就成了交响乐。”⑧对此,达尔豪斯还作了进一步的非常有启发意义的延伸,他指明:“只要人们一旦认识到——而不用提出来——情感美学家或表现美学家所讨论的是声乐,而形式主义者讨论的是器乐,那么这两派之间的争论就失去了尖锐性。”⑨

在达尔豪斯看来,“音乐美学”的研究对象并不总是始终如一的,而是具有历史性、演变性的;因历史时期的不同而不同,因美学流派的不同而不同。而且这里还有一个“音乐”的体裁问题,即有时是指声乐,有时是指器乐,而不能总是笼统地说成“绝对是音乐”。音乐美学是一个不具备明确严格研究对象的开放性学科,音乐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具有历史性的,需要历史地对待。

通过分析达尔豪斯对音乐美学学科的渊源及历史和音乐美学的研究对象的论述,可以看出他对传统的音乐美学学科是持质疑态度的。

二、对“体系”和“美的形而上学”的质疑

1、对

体系”的质疑

在达尔豪斯的思维中,“体系”也是一个历史性的观念,同样受制于历史。在达氏看来,由于音乐美学一向局限于体系化,因而音乐美学的概念不清晰、轮廓不分明、界定也不明确。

从某种特定意义上看,达尔豪斯对体系是持质疑态度的。但是,达氏对于体系的质疑也好,批判也罢,目的显然在于重构而不在于否定和破坏。我们从下面这一段话,便能清楚地看出达氏作为一位音乐美学家的真正用意之所在,他说道:“为了再次起用和重新检视从19世纪体系的废墟中残留下来的审美观念,反思它们内在的问题,必须有意识地摒弃浮躁和不耐烦的态度。”⑩同时,他还不无遗憾地指明了一个不争的事实,“美学的语言已经破旧不堪,衣衫褴褛。现在已经很难富于新意地再度使用诸如美、完美、深刻、伟大等等词汇,因为这些辞藻很容易被怀疑只是修辞手段。仅仅说出这些词语就会让人畏缩不前——它们多么空洞!”?輥?輯?訛

2.对“美的形而上学”的质疑

达尔豪斯对于音乐美学作为美的形而上学也是有异议的,他说:“如果美学等同于美的形而上学,据马克斯德索的说法,就不妨想象一种美学,其中甚至可以根本不提艺术的存在。甚至康德,在‘趣味批判’世纪的末尾,也更多是从自然而不是通过艺术发展出自己对美的判断标准。”?輥?輰?訛

达尔豪斯指出,美学与史学分离后,凝固成为美的形而上学,而美学作为形而上学是史学的对立面。如果一部艺术作品分享了美的理念,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就被排除在历史之外,在达尔豪斯看来,这一柏拉图美学的重要观念与历史释义学是互不相容的。?輥?輱?訛对达尔豪斯而言,在形而上学的美学中,一部音乐作品似乎就是一个柏拉图的理念,处于一种永恒之中,保持正襟危坐一动不动。而达尔豪斯认为,一部音乐作品的本质并不是形而上学和不变的,而是历史的,并且要服从于历史的发展。在他的观念中,音乐的历史哲学是作为流动着的、以历史和变化来理解的音乐作品的形而上学出现的。史学在形而上学中,反之,形而上学在史学中被扬弃。?輥?輲?訛 上文这些主要是质疑性和批判性的观点,尽管似乎有些尖锐锋利,但同时又极富洞见、发人深省,不仅从理论层面指出了音乐美学的复杂性,也从现实意义出发,道出了音乐美学学科所面临的重重困难。为音乐美学的重建和发展提供了具有深远意义的导向与模式。

三、美学和历史的关系

在音乐学当中,目前还没有人像达尔豪斯那样以极强的深刻性和洞察力试图整理音乐美学和音乐史学之间互相依存行事的紧密方式。达尔豪斯认为:“史学的美学化构成美学的史学化的反面。”?輥?輳?訛在他看来,不仅历史的思想和审美的思维肇始于同一时代,而且它们还同属思想史中的同一股潮流。?輥?輴?訛

1.历史判断是审美判断的“前提和条件”

在达尔豪斯的观念中,历史判断是审美判断的“前提和条件”。达尔豪斯指出:“必须承认,智性的方面确实仅仅是‘前提和条件’,并不是审美观照的目标和结果。但是,如果审美经验要保持丰满和实质,则智性的方面就是不可或缺的前提。”?輥?輵?訛(此处上下文中提到的“智性的方面”可以理解为“历史判断”。)为反驳那些企图完全脱离任何前提立场,为审美的本能特征辩护的观点,达尔豪斯明确指出:“审美的直接性更多是一个目的点,而不是出发点:用黑格尔的话说,是‘经过调解的直接性’。”?輥?輶?訛而达尔豪斯认为,在这其中进行调解的一个因素就是历史知识。

为了更进一步说明历史判断是审美判断的“前提和条件”,达尔豪斯批判道:“一个‘纯粹的’审美经验,仅仅为了美而欣赏一个对象,不为任何其他的目的,那只是一个干枯的抽象。”?輥?輷?訛同时指出,康德所强调的是方法和逻辑,并不是基于经验的本质。并认为:“对于康德而言,最决定性的方面是‘文化’——在‘依存美’和‘自由美’之间,康德显然将更多的‘文化’赋予前者。”?輦?輮?訛

2.审美自身所具有的历史性

达尔豪斯明确指出:“对审美自律这一问题的争论稍微有些常识的人都明白无误地知道,这个原则无法和历史脱离,并不是历史的主宰,它本身是具有历史局限性的现象,受制于历史的变动。”?輦?輯?訛

在达尔豪斯看来,未经任何简化的审美经验,本身就暗示着某些历史性的成分。从他的论述中,可

以看出,无论面对的是陌生的音乐还是熟悉的音乐,它们同样都需要理解,只是在面对后者时,我们自认理所当然的东西会误导我们忽视这一点,致使我们被动地屈从于审美欣赏是“直接而没有前提”的幻觉。比如,作为欣赏一部熟悉的作品的“前提和条件”,这些历史的调解也许是潜藏的,因为它们已经编织在我们的传统中,我们已无须对其进行反思。但是,我们要知道,事实上,它们仍在发挥效用,而且,如果我们意识到它们,我们的审美经验会更为丰富。?輦?輰?訛

达尔豪斯说,那些宣称只接受“第一直接性”的人们,其实只是在为他们的智力愚笨寻找借口。因为,在他看来,被一件艺术作品吸引,不论多么专注忘我,很少会是一种从字面意义上理解的神秘心态,很少会是停滞的、幻觉性的凝固状态。更常见的则是一种观照与反思之间的来回穿梭。因此,达尔豪斯认为,体现审美活动目标的是“第二直接性”,而不是“第一直接性”。?輦?輱?訛

3.美学和历史是相互缠绕、紧密相连的

达尔豪斯认为,音乐的历史判断与审美判断所涉及的对象是同一的,尽管二者把握对象的方式和角度不同。在达氏的观念里,美学和历史二者是相互缠绕、紧密相连的,历史知识常常基于审美判断,反之,许多审美判断又是经由历史判断才得以建立的。他指出:“审美经验中包括历史知识,没有后者就没有前者,无论后者的作用多么微弱或次要。”?輦?輲?訛

对达尔豪斯而言,正因为许多审美范畴中包括历史因素,而且不仅审美判断自身,甚至它们所依据的尺度标准,都受制于历史的变化。所以在他看来,“审美标准和历史标准,音乐作品自身的独立存在和它作为某个历史语境中的组成部分,如果要在两者之间作出截然分明的区别,那是抽象的和专横的。”?輦?輳?訛

因此,对于达尔豪斯而言,美学和历史是相互缠绕、紧密相连的。在他看来,无论是菲利普·施皮塔站在历史学的角度截然分割历史与审美的做法,还是汉斯力克站在美学的角度截然分割美学和历史的观点,其实都是为了避开棘手的困难,是出于对科学严谨性的渴望和对辩证法的怀疑,是令人难以信服的。

通过上文对达尔豪斯“体系即历史”音乐美学治学观的成因及内涵的探究。我们基本可以弄清,在达尔豪斯的思维中,音乐美学的体系何以是它的历史;体系与历史为何相互融合,互为支撑;音乐美学体系的大厦缘何必须重建于坚实的历史基石之上。

需要进一步明确的是,达尔豪斯的音乐美学“体系”是开放的、有弹性的,并不寻求封闭的、固定的、绝对的结论和明确的观点。在达尔豪斯的观念中,“体系”的概念已发生了实质意义上的转换,它与传统意义上的“体系”不同。达尔豪斯的“‘体系’类似于一个意向性结构,它把历史所展现的十分错综复杂的层次、区域、结构和关系加以综合与统一;同时,意向性结构对时间意识的特别强调也反映在他的‘体系即历史’的表述中”?輦?輴?訛。

①②③④⑤⑥⑦⑩?輥?輯?訛?輥?輰?訛?輥?輵?訛?輥?輶?訛?輥?輷?訛?輦?輮?訛?輦?輰?訛?輦?輱?訛?輦?輲?訛 [德]卡尔·达尔豪斯:《音乐美学观念史引论》,杨燕迪译,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第12页,第1页,第10页,第1页,第11页,第11页,第11—13页,第156页,第156页,第14页,第130页,第130页,第130页,第30—131页,第131页,第131—132页,第128—129页。

⑧⑨?輥?輱?訛?輥?輲?訛 [德]卡尔·达尔豪斯:《古典和浪漫时期的音乐美学》,尹耀勤译,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第22页,第22页,第214—215页,第393页。

?輥?輳?訛 蒋一民:《音乐史学的美学化》,《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8年第2期,第5页。

音乐基础知识范文5

关键词:初中音乐;基本理念;审美;歌配舞;本地资源;个性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美的熏陶,进而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落实课改基本理念,确保课程价值最大化地实现。

一、创设情境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情境教学活动的开展是为了将音乐中所表达的场景以及蕴含的思想感情表现出来,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认真研究音乐中的内涵,并通过情景的创设来帮助学生感受美,进而真正展现音乐的价值。

例如,在教学《谁说女子享清闲》时,为了让学生感受音乐中所表达的人物美,也为了展现音乐课程的价值,更为了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形式,在授课的时候,我首先借助多媒体的视频功能给学生播放了有关《花木兰》的相关视频,目的就是将学生带回到那个场景中,引导学生走近花木兰,感受当时的背景,并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之后,再引导学生学唱该歌曲,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花木兰身上的精神,而且还能让学生唱出感情,进而才能打动听者,同时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也起着重要作用。

二、歌配舞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歌配舞是课下所提倡的学科综合下的产物,其实,舞蹈和音乐往往是不分家的,但是,我们却一直将两者分开进行教学,导致两者被孤立,严重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所以,素质教育下的音乐教学,要有效地将歌曲与舞蹈结合在一起,以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大幅度提高做好保障工作。

例如,在教学《绣红旗》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也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在本节课的授课时,我选择了舞蹈和音乐相结合的模式,首先,引导学生体会歌曲中的内涵,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懂”歌曲中所表达的含义,之后,在网络上寻找与之匹配的舞蹈,引导学生将两者结合在一起,这样不仅能够打破以往音乐课堂简单教“唱”的模式,而且对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对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质量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三、挖掘本地资源有效弘扬民族音乐

初中音乐新课程基本理念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近现代和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同样应纳入音乐课堂的教学中。也就是说,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除了要教会学生音乐教材上的内容之外,还要有意识地将优秀的民族音乐引入教材之中,以丰富音乐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我们山西地区的一些民歌带入到教学活动之中,比如将《绣荷包》《走西口》《苦相思》《土地还家》《桃花红,杏花白》等民歌引入课堂,不仅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民歌存在的价值,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而且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民歌,进而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做出相应的贡献。

四、营造轻松环境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创造生动活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是音乐课改下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构建出轻松、和谐的课堂来发挥学生的个性,进而为高效音乐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保障。

例如,在教学《让世界充满爱》时,为了营造出和谐的课堂环境,也为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在本节课的授课时,我向学生讲述了这首歌曲背后的故事,并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在思考故事,学习音乐中的一些观点和看法,进而确保课程价值最大化实现。

总之,在素质教育下,我们要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有效地将课堂活动应用到音乐教学活动之中,并在有效贯彻落实课改基本理念中真正展现音乐课程的魅力。

音乐基础知识范文6

论文摘要: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在音乐素质教育中是最基本的、必不可少的。只是不同的课程所要求掌握的音乐基础知识的程度不同。在高校开展音乐素质教育必须根据本校学生的知识水平特点确定适用的教材,恰当而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美化学生的心灵和情操的最终目的。

    让高校学生接受音乐素质教育是很有益的,这并不是培养音乐家的课程,而是丰富一个人的艺术修养的课程,音乐是最贴近最大多数学生的生活的艺术,尤其是歌曲,一直伴随着他们长大。虽然事实上他们对这个伙伴却又并不真正了解,但只要稍加指引,他们不用花费太多的精力,就能够理解一定层次的音乐知识,能够体会、理解一定范畴的音乐作品,并且有可能被这些作品所打动,从而使音乐在他们的身上产生良好的作用。

一、许多大学生误认为音乐就是唱歌,而事实上,唱歌只是音乐的一个内容,音乐并不只是唱歌

    原国家教委艺术教育主任赵讽于1990年在为蒋振环教授所著的《音乐简明教程》作序时提道,对于大专学生音乐知识的水平之低感到无比痛心。“最近看到一个调查材料,某省在八百多大专学生中进行调查,其结果是很令人吃惊的:……,第二,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不熟悉简谱,而粗通五线谱的不到百分之三;……,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是这种状况,实在不能不使我们痛心疾首。因为从小学到高中,其中至少九年应该有音乐课,但是,竟然有这么多人连简谱都不熟悉:……,那么这些在校的大专学生在大学之前到底接受了什么音乐教育呢?”与二十一世纪的小学生有很大的不同的是,目前在高校就读的学生,也就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小学生,他们中的大部分在小学期间所受的音乐教育是很贫痔的,而在中学期间受到较完整的音乐教育的机会则更少。大部分学生在小学期间只上过唱歌课,老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至于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就只能是非常简单的了解。进入中学阶段,课程任务更加繁重,升学率把老师和学生都压得喘不过气来,也就无暇顾及音乐教育了,在课堂上学唱歌也就变成了是很浪费时间的事,老师、学生和家长们都更愿意用这些时间去做数学练习。从这时起大多数学生所能接触到的音乐就仅限于流行歌曲了。由于流行歌曲简单、易学、并且随时随处都可以看到表演、随时随处都可以哼唱,且随时随处都能够听到的,这样的学习当然也不需要什么样的理论知识,即使是文盲、乐盲也能哼上几句,加上每个人都有一定的音乐记忆力,因此学生们只要多听几遍就能学会唱了。就象野草一样能随处繁衍,但不一定对人是有利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环境使他们形成了这样的一种观念:音乐就是唱歌。除非家长、社会为他们创造条件,特意让他们接触音乐的其他内容,否则他们无可避免地会产生这样的观点。而家长、社会能够让他们接触些什么呢?去交响音乐会听现场演奏吗?去看芭蕾舞剧吗?(而目前社会上这样的机会却又是极少的,即使有也是极少数人拥有的),或者在家中经常播放各种体裁的音乐cd. dvd吗?而很多家长自己都对这些音乐知之甚少,或者很少有时间和孩子一起欣赏这些音乐,更不用说为孩子播放这些音乐,引导他们欣赏了,如果家庭或社会能为他们提供较好的音乐环境,他们就有可能对音乐有比较完整的认识。否则他们都只能对音乐产生偏见,一方面无法真正了解音乐的丰富的内涵,另一方面,从音乐对人的素质所起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来说,流行歌曲也不可能代替音乐的其他形式。

    二、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是上好音乐素质教育的各种课程的基本条件

    专业课程的重要性对于高校的学生是不言而喻的,但教育不应该偏食,应该提倡全人教育,不但要学习专业知识,还应该提高各方面的修养,因此各高校都陆续开设了音乐或美术选修课程,通过欣赏优秀的作品,来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音乐,不就是唱歌吗?”,许多人都对音乐抱着这样的偏见,他们对音乐知之甚少,大学生中也不泛这样的观念。其实,音乐每时每刻都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经意或不经意地环绕着,因为太普遍了,以至于我们可以充耳不闻。让学生真正理解艺术,为学生开启一扇从未发现艺术之窗,才是艺术教育的目的,艺术教育应该是面对每个人的,而不应该只是属于兴趣爱好者的。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了解音乐的真正内涵,怎样才能让他们更容易理解音乐作品,从而得到这种艺术的滋养和熏陶呢?要看懂一部文学作品,首先要识字,音乐作品也是一样,要想欣赏音乐作品,首先要对音乐语言有一定的了解。

    高职院校的音乐课程通常包括《音乐赏析》、《合唱与指挥》、《电脑音乐作曲》、《歌曲写作基础》等等,无论哪一门课程,都离不开音乐理论基础知识,所以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在音乐素质教育中是最基本的、必不可少的。只是专门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课程所要求掌握的程度较深,而其他课程所要求的程度较浅。以下从上述课程与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的关系进行具体的分析和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