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协会工作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就业协会工作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就业协会工作计划

就业协会工作计划范文1

新的学期,就业创业协会成员会努力培养和锻炼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相关技能,以服务、贡献于林校同学,鼓励广大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强调实践与学习的重要性,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增强创业与就业意识和积极性,总结经验,改善不足。在新学期来临之际,我部拟定一下新一学期的工作计划

一、工作方面

1、我协会将收集企事业单位招聘信息,从中获取其部门在招聘时最为看重学生哪方面知识和技能,并与分享此成果。

2、配合校就业指导中心和各类就业创业等实践类社团开展相关的招聘活动。

3、注重培养和锻炼协会成员自我就业方面的能力,以期能够独立自主地完成协会相关的工作。

二、工作设想

1、在新学期里,我协会计划将在校内多组织一些切合实际点的活动,认此来锻炼协会成员的工作能力,同时宣传我协会的主要工作,扩大我协会的知名度,让同学们更加认知就业创业的重要性。

2、组织并承办各种就业创业方面的讲座及座谈会,来为同学们展示前人的经验和所需的知识,技能储备,让同学们了解和学习。

3、组织联系用人单位,主动与他们搭建信息桥梁,推荐优秀毕业生以期提供满意的工作,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学生对自己的就业问题以正确的心态来面对。

4、建立一个可以为学生提供兼职的平台,让学生可以勤工助学,全方面的锻炼自身的各方面能力。

以上为我就业创业协会的一些工作设想,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也许会有一些变更会有一些调整。相信在学校给予支持下,各部门全力配合,一定会把协会工作做好,一切让事实说话。

就业协会工作计划范文2

2010年工作总结

一、圆满完成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升级改造工作。

在市信息办及其他32家成员单位配合下,历时一年多时间,圆满完成了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任务,升级后的系统于2010年4月30日正式运行。

(一)系统升级改造主要工作

为按时按要求完成系统的升级工作,中心年初通过多次调研,实现了与市工商局“金信工程”数据自动采集,达到企业基本信息每日自动更新的要求,为升级工作打下了重要的基础,随后完成了市国税、地税、质监、劳动、法院的数据自动采集部署。

在使用 “金信工程”基础数据的同时,完成了原“4.30”系统成员单位数据和重点人群数据向新系统的移植,成功移植67余万条数据,成功率达96%。对缺少质监码或国、地税码的数据,进行了两次清理比对,成功入库49万余条。

积极拓展数据采集面,通过与成员单位多次协商和交流,根据各成员单位工作实际,首先完成了环保局、卫生局、文化局的区(市)县数据采集试点工作,使系统数据采集从以前单一地从市级部门采集向市级以下的二级部门纵向延伸,使数据采集更加及时、内容更加丰富。同时,为保证区(市)县数据采集的安全性,为上述三家成员单位办理了数字安全证书40个,并分别召开了3次操作人员培训会。在此基础上,中心对其他成员单位的区(市)县级数据采集进行了可行性调研。

(二)升级后系统主要功能及特点

系统升级改造后,新增了成员单位定制企业信息,便于及时了解企业信用状况;增加了企业自主申报其认证、资质、业绩等信息功能;强化了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可以提供企业注册资金分布、行业分布、开业注销趋势、纳税额等统计分析;实现了企业基础数据按日更新,数据项由100余项扩展到2300余项。系统升级后较之以前,平台数据覆盖面、数据时效性、数据采集手段和服务功能都有较大提升。通过系统升级改造,改变了原来各个成员单位只能在政务外网内放置前置机上传数据的方式,对非自动采集单位实现统一入口,通过政务外网或互联网均可报送数据,从而为进一步扩展数据采集打下了基础。

(三)升级后系统数据量

2010年1-6月系统升级改造中移植历史数据67万余条,成员单位上传数据量92.8万余条,市环保局、卫生局、文化局的区(市)县部门提交数据2453条。信用记录达189万余条,较升级改造前上升了约32.75%。截至2010年11月1日,系统采集企业信用数据224万余条,重点人群信用数据32750条,开通自主申报企业21户,网站日均访问量稳定在9000余次。

二、初步完成中介机构信用信息子系统开发工作。

2010年初,中心按照中介机构子系统建设需要制定了《成都市中介机构信用子系统建设实施方案》,并与市场处共同召开了中介机构子系统成员单位会议,明确了“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分步实施、监管互动、服务民众”的建设指导思想,制定了中介系统成员单位数据采集项目录,确定了建设进度。目前,系统开发已基本完成,11月召开中介系统联络员会议和操作人员上机培训,采集历史数据,12月系统进入试运行阶段。

三、深化系统应用推广工作。

按照小维副市长加强系统应用和推广宣传的指示,中心积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大力推进系统应用,挖掘系统使用价值

1、制定完成《成都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联席会议工作目标考核暂行办法》, 并下发到各成员单位,推动各成员单位的系统应用。

2、开发完成系统简化版本,以系统数据的统计分析为重点,并在简化版网站上,为市领导提供我市企业的开业、注吊销、提警示等统计分析信息。

3、加强了与深圳、重庆、湖南、宁波等兄弟城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交流和互动。为增强省市和区域间企业信用信息的互通,拓宽信息覆盖面,提高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影响力,中心率先促成了与其他地区的信用信息区域联动机制。目前,我市企业信用信息网已与深圳信用信息网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并与重庆、湖南、宁波等省市签订了互联互通协议。

(二)不断推出和完善信用产品及服务

1、进一步完善了企业公共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该指标体系评选、公示2010年度企业“公共信用aaa级”企业95家,对优化投资环境、提高我市企业的整体诚信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2、积极推广企业基础信用报告的应用。2010年5月4日向四川科特空调净化有限责任公司出具了第一份企业公共信用基础报告,该企业使用信用报告顺利参加了招投标活动。根据相关工作要求和企业申请,2010年1-10月中心已查询83批次共1067家企业,共出具企业公共信用基础报告88份。

3、开通自主申报系统,并积极向企业和公众推行。2010年3月30日,成都锦厦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成为第一家正式开通自主申报的企业。目前开通自主申报20余户,待开通35户。 【1】

关于企业信用信息管理中心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的文章 >>

县教育体育局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 | 交警大队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 施工管理部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 2010年社区工作总结 | 2010年物业公司工作总结 | 信息调研网络工作总结 | 2010年度房地产项目推广策划工作总结 | 创建和谐企业工作总结 |

【返回 栏目列表】

4、加强与市品牌办的联系,积极参与到推进品牌战略发展的工作中,在系统首页开设了品牌战略专栏,自主申报页面开设品牌展示平台,加大平台的影响力,促进品牌战略子系统的建立。

5、按照《成都市电子商务发展规划(2010-2012)》关于加强电子商务诚信体系建设要求,设计和开发了为下步电子商务平台交易双方服务的认证标识。通过标识,交易双方可以方便地查询该企业的主体身份信息和信用状况。

(三)积极开展调研系统应用深化调研工作

1、积极探索建设行业协会诚信子系统的可行性。通过对餐饮、食品、家具和家禽等行会的走访调研,编写了《成都市行业协会诚信子系统建设调研报告》并已报送市政府审阅。

2、积极为我市的品牌战略服务。通过走访调研,完成了《品牌成都子系统建设方案(初稿)》,计划依托成都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数据,建立品牌成都相关企业的信用信息集中查询和披露的信息平台,扩大品牌宣传力度。

3、随着3g无线网络的发展,为方便社会公众对企业信用信息的查询,对系统wap网站建设的可行性进行了调研并初步形成了实施方案。

(四)积极拓展多样性的推广宣传方式

1、按照市领导有关指示和工作实际需要,中心起草并报送了《成都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宣传推广方案》,经市政府批准同意,目前宣传方案已正式实施。

2、通过参与成都电台“成都面对面”访谈节目、在年检窗口、机场和“3.15”活动现场等地发放宣传单8000余份、开通网上论坛及博客等方式对系统进行多种方式宣传。

3.以“信用助发展”企业评选、“传递就业关怀、放飞创业梦想”、“送网进企业”等主题活动为载体,走进工业园、校园和协会组织,宣传系统功能,服务企业发展和大学生就业。

四、做好联席会议办公室及相关综合协调工作

加强沟通协调,召开了系统升级建设协调会、征求意见会、演示汇报会、中介机构子系统建设工作会、成员单位联络员半年工作会等各类会议,推动了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开展。做好办文和办事工作。完成政务信息、汇报材料、情况简报、信箱回复、领导讲话以及市局要求的其他工作材料等;做好系统网站日常信息更新工作。共在门户网站各地诚信建设动态、信用新闻200余篇,在“金信工程”系统报送和采用政务信息15条,保证了网站新闻的及时性、广泛性和可读性。按照市局贯标和档案管理工作要求,建全了档案管理制度,做到及时收集、呈阅和归档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如新兴课题调研、电子商务与诚信平台对接调研等。

2010年的工作思路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服务我市经济建设发展、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为目标,以推进平台应用拓展,打造网站诚信品牌为主线,进一步提升平台服务水平和影响力,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

一、研究拟定成都市企业信用体系的规划和建设,促进成都软环境的提升。

根据《成都市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使用管理办法》(政府令157号)和企业信用信息管理中心职能职责要求,计划于2010年底开始着手调研和制定我市企业信用体系规划,并于2010年全面开展该项规划及建设,推动和完善我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我市软环境的提升。

二、优化完善新系统,增强系统使用价值。

(一)完善系统数据,固化《成都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数据采集目录》及指标体系,加强企业信用系统的信息标准化建设工作,为与其他市级信息平台共享互通打好基础。

(二)完善系统功能,逐一走访成员单位,针对系统存在问题和成员单位的合理需求,协调开发公司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数据和应用。同时做好系统服务功效的评估工作。

(三)加强区域交流与合作,扩大系统影响力,在与重庆、湖南、宁波等地签订互联互通协议的基础上,尽快完成系统相关开发工作,实现与数据库层面的交换和查询功能,建立包括深圳在内的五省市区域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联盟及联网互查工作机制,逐步实现企业信用数据共享和交换。同时要加强区域间、城际企业信用信息交换标准及安全问题的研究,建立和完善有关规范标准。调研建立手机企业信用网站的建设方案,完成wap网站建设。

三、推进数据采集工作和中介机构子系统应用。

(一)定期通报数据情况和进一步完善考评机制,督促成员单位按要求每月报送数据,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及时性和准确性。积极做好企业自主申报业绩的宣传、开通和指导工作,丰富系统数据资源。

(二)总结和推广三家试点单位经验和做法,稳步推进区(市)县数据采集和共享工作开展,争取再完成2—3家成员单位区(市)县采集工作,逐步建成“全域成都”企业信用信息系统。

(三)加强与市中介机构联席会议办公室沟通协调,进一步完善中介机构子系统建设并积极推进系统应用。

四、推进平台及信用信息应用,服务社会。

(一)加大信用数据的挖掘和整理工作,通过完善企业公共信用评价体系、完成《成都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推广现状调查》调研报告、定期出具成都市企业信用状况分析报告等措施,为政府、社会和企业提供服务,深化信用信息在行政机关日常监管、政府评优评先和招投标等更广泛领域的应用。

(二)为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发展服务,加强对企业的走访工作,了解企业发展需求,特别要结合我市电子商务产业的推进,为完善信用系统和更好服务产业发展提供新思路、新举措。结合我市电子商务的发展,在我市企业网站上推广认证标识。 (2) 关于企业信用信息管理中心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的文章 >>

县教育体育局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 | 交警大队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 施工管理部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 2010年社区工作总结 | 2010年物业公司工作总结 | 信息调研网络工作总结 | 2010年度房地产项目推广策划工作总结 | 创建和谐企业工作总结 |

【返回 栏目列表】

(三)推进行业协会诚信子系统建设工作,继续完善对我市一期8个行业协会组织的调研工作。积极争取建设经费支持,在经费保障的前提下,充分考虑行会和社会公众需求,全面开展行会子系统需求调研工作。加强与行会主管部门联系,从工作实际出发,确定子系统数据采集、披露模式和标准,逐步完成系统开发工作,为行业协会诚信建设和规范发展服务。

(四)继续做好与品牌战略推进办公室的联系工作,将诚信成都与品牌战略更好地结合,完成品牌成都系统建设,运用系统平台功能,推进品牌战略,促进产业发展。

五、通过实施宣传方案,提升平台知晓度。

(一)组织实施《成都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宣传推广方案》,拓宽宣传渠道,借助专业的推广机构进行网络推广,提高系统访问量和企业自主申报数量,有效提高系统知晓度。

(二)以诚信主题、3.15活动、4.30周年活动等为载体,结合走访企业、协会,做好调研工作,继续加大系统宣传推广力度。

(三)通过多种手段和调查方式,加强宣传推广效果的评估工作。

(3) 关于企业信用信息管理中心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的文章 >>

就业协会工作计划范文3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路肩枕

一、项目的提出与内容

路肩枕是一种方便停车的工具,由轻便抗冲压耐酸碱防腐蚀的材料制成,该产品总重量不超过2.6公斤,体积40CM长15CM高。由于是硬质PP添加特种原料制造,单只承压3000KG,抗冲压,耐腐蚀,不怕风雨可永久性固定在路肩边使用,也可以随用随拿,带有安装膨胀螺丝。整体规格为:40*30*15(cm)可以很随意的收纳在后备箱里或者驾驶室内,采用轻便抗冲压耐酸碱防腐蚀的材料,带有安装膨胀螺丝。仿照路肩坡样式,但较路肩坡比起来,可以随用随拿,就像一个“移动路肩坡”。

二、创业的见解与经验

1.完整的创业计划书

大学生创业必须制订一份完整的、可执行的创业计划书,即可行性报告,主要阐述所选的项目实际操作的可行性,能否盈利,以及想要盈利所需条件等。要想回答这些问题必须进行现实且有效的市场调查,不能凭空想象,主观判断。创业者根据计划书的分析,要制定出企业总目标并将总目标分解成各阶段的分目标,同时制订出详细的工作步骤。

2.周密的资金运作计划

资金如同企业运作的血液,要保证企业每天正常的生存和发展,制定周密的资金运作计划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在创业的伊始各种情况会发生变化,比如销售不顺利、人员增加、费用支出过多等等,因此要随时调整资金运作计划。而且,由于企业资金运作中常有财务的收入和支出,始终处于动态之中,创业者还要懂得一些必要的财务知识。大学生初始创业时对整个创业的过程的运作不甚了解,可以先参加一些学校或社会组织的创业比赛,对资金的运作有一定的了解后,再付诸于实践,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大学生创业由于缺少社会经验和交往经验,如果把自己独立放到整体的商业社会中,往往会难以把握。这时可以先给自己营造一个小的商业氛围圈。此时进入行业协会是比较有效的一条途径。创业者可以借助行业协会了解行业信息,结识行业伙伴,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奠定自己在行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同时,创业者可选择一个能提供有效配套服务的创业园区落户,借助其提供的优惠政策、财务管理、营销支持等服务,使企业长期稳定发展。除此之外还可以找一位经验丰富的企业管理咨询师做企业顾问,并学会借助各种资源工作,学会和各方面的人相处交往,千方百计给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商业氛围,这一点对创业者的起步十分重要。

4.失败是成功之母

在企业的运作过程中失败是在所难免的,失败了不应气馁,而是要及时的调整方案,换个方式和方法继续前进,永远不要停止前进的脚步。对于创业者来说这一点十分重要。环视我们身边一些成功的企业家,特别是网络时代创造的英雄们,他们很少有一帆风顺成功的,大都经历过一个“死而复生”的过程,坚持就是胜利,唯有坚持才使他们成为今天的网络英雄。

5.从躬身实践到团队合作

企业不是空想出来的,是踏实干出来的。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常被冠以有文化、头脑灵、点子多的形容词,但在创业的初期,受资金的限制,在没有形成运作团队之前,方方面面的事情必需靠我们自己去完成。只有明确目的不断行动,才能最终实现目标。在做事的过程中,要分清楚主次轻重,抓住关键重要的事情先做。

6.把盈利做为企业的最终目标

做企业的最终目的就是盈利,因此无论是制定可行性报告、工作计划还是活动方案,都应该明确目标如何去盈利。大学生思维活跃,会有许多好的点子,但这些好的点子要使他具有商业价值,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必须找到盈利点。企业的盈利来源于找准你的用户,因此,企业要时刻了解自身的最终使用客户是谁,他们有什么需求和想法,并尽量使之得到满足。只有最终用户的需求得到满足,企业的盈利才可能得以实现。

三、项目的总结与反思

对于是初次尝试创业项目的大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难买有诸多错误,现总结如下:

1.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沟通

对于都是独生子女的我们,一直以来都在父母的庇护下成长,接触社会过少,对于很多现实问题认识不清,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过于自我,缺少谦虚诚恳地态度。社会是一个大熔炉,只有谨慎好学的人才能良好的生存,狂妄自大的结果只能是被社会所抛弃。

2.名利心太强

追求金钱无可厚非,只要是正当合法的,不违反道德的,追求金钱是值得鼓励的。读大学时我们可以把钱看得很轻,父母提供给我们足够的经济来源,因此我们可以把生活搞得丰富多彩。但当我们走向社会后,就会发现挣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从而产生过强的名利心,这是十分不提倡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为今后的创业之路埋下隐患。

就业协会工作计划范文4

【关键词】精细化;职业指导;高等职业院校

职业指导是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服务中最基本的工作,包括提供信息、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内容。而“精细化”的职业指导是建立在就业服务的基础上的,是更加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应当做到与国家的就业政策紧密相结合,尽最大努力帮助学生解决就业问题。

一、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观念,喜忧参半

1.职业理想表现出兴趣化、多元化

诺贝尔物理学得奖者杨振宁博士说过,“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当代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在择业上更加关注自己的兴趣所在,他们大多意识到只有选择自己热爱的工作,才更有可能取得成功。当然,时代也赋予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职业的机会。

2.重视职业规划,但对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缺乏清晰的认识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越来越重视个人的职业规划。但他们大多还处于职业生涯初级阶段,对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还没有清晰的认识。据调查,约45%的应届毕业生认为自己缺乏明确的求职目标和规划。

3.片面地把收入多少作为职业成功的重要标志

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期望值较高,把收入多少作为职业成功的重要标志。一些学生认为读大学就应该拥有一份待遇丰厚的固定工作,片面地认为只有留在大城市、大单位才能体现自身价值,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一味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

4.学生更愿意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当代青年人自小就受到竞争观念的熏陶,具有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因此他们能够打破条条框框,突破传统的价值观念和就业观念去迎接各种挑战。

二、高等职业院校职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前全国有高等职业院校1200余所。由于办学历史较短,学生生源复杂,整体素质参差不齐,高等职业院校的职业指导面临更多挑战,精细化程度明显不足。高等职业院校职业指导工作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

1.职业指导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缺乏针对性

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侧重于为他们推荐大量的就业岗位,却未能针对不同类型的大学生提供不同的职业指导服务。不同类型的大学生希望得到职业指导类型不同,有的需要心理咨询和辅导,有的则需要面试技巧的指导等。因而,泛化的指导影响了职业指导实际效果的发挥。

2.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工作缺乏系统性、有效性

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开展的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重视择业技巧的指导,却忽视职业意识的培养;也有的高等职业院校开展了大学生职业意识培养工作,但由于工作缺乏系统性,效果不明显。

3.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工作没有很好地开展

当前就业技能的教育主要以职业指导课和讲座为主,这种枯燥的说教式教学容易造成大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另外,缺少实践操作也使得大学生没有真正掌握应有的技能。

高等职业院校职业指导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深层次的,既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法律法规缺失等方面因素,从高等职业院校主观认识和职业指导人员素质分析原因如下:

1.高等职业院校职业指导观念落后,缺乏明确的职业指导目标和流程

高等职业院校的建校时间较短,职业指导工作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就业指导体系。职业指导偏重于就业方面的指导,对学生生涯规划和创业教育力度不够。

2.高等职业院校职业指导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精细化和专业化程度不够

高等职业院校职业指导人员没有准入标准,大多数是非专业人士,理论知识水平欠缺,没有系统学习过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必要的从事职业指导所需学科知识;在专业上,缺乏对政治、经济、就业形势和政策的分析和解读能力;在技术技能上,不懂运用人格类型测评软件,或者不懂得解释测评结果;在具体工作中,不会指导学生做职业规划等。

3.高等职业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缺乏系统性,缺乏科学的考核评价和跟踪服务体系

高等职业院校作为新型高等教育类型,其职业指导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建立起完备的职业指导体系。在实际工作中,职业指导往往表现为缺乏系统性,缺乏完善的考核评价和跟踪服务体系。

三、高等职业院校精细化职业指导的重要意义

针对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就业的新观念、新变化,改变职业指导的方法势在必行,所以提出了精细化的职业指导方法,通过精细化的职业指导,解决目前的就业难、跳槽频繁等问题。高等职业院校精细化职业指导具有以下三方面的意义:

1.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

精细化职业指导工作者通过了解学生的个人特点,利用教育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总结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发展。

2.有利于高等职业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顺利进行

以职业指导工作为主体,通过精细化的指导思想,帮助学校制定全面的职业指导体系,建立科学的规章制度,保证精细化职业指导工作的真正落实,高质量地完成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建立良好的就业形势,有利于学校以后的招生工作顺利进行,形成良性循环。

3.提高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

提高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是精细化就业指导的重要意义,也是开展精细化职业指导的主要目标。目前,国内就业形势严峻,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质量较差。开展精细化的就业指导工作,能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找到自己的特长,并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解决就业问题,实现就业目标。

四、高等职业院校精细化职业指导可采取的策略

1.高等职业院校职业指导需进一步转变观念,制定精细化的职业指导目标和工作流程

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指导部门可通过制定详细的年度工作计划和目标,将职业指导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和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集聚全校的力量,营造积极面向基层、面向一线就业的良好氛围。完善学校职业指导工作规范和流程,制定《高等职业院校职业指导工作手册》、《高等职业院校职业指导工作计划》和《高等职业院校职业指导教师手册》,对职业指导的知识和工作流程进行规范,避免随意性,提高有效性。

2.高等职业院校需提高职业指导人员整体水平,坚持做到职业指导过程精细化和专业化

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指导要实现精细化和专业化两大目标,具体来说,第一,要打造一支专业化的职业指导队伍。通过组建一支由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和各系学生辅导员为骨干,校外兼职职业指导专家为辅的职业指导队伍,同时对带班班主任和专任教师进行必须的培训,这样可结合专业特点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第二,高等职业院校可以从学生入学之时就给学生建立职业指导档案使用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评、MBTI人格测试体统等专业测评工具,对学生的职业倾向、性格、能力做测试,引导学生做好大学三年的学业规划。高等职业院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职业指导咨询室、职业生涯规划网、职业指导报告厅等平台,方便学生进行职业指导,为学生顺利求职保驾护航。第三,高等职业院校应针对大学生特点,加强就业技能指导和实践锻炼,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要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技能指导,首先,要让学生意识到就业技能在就业中的重要性,只有学生重视了,他们才会认真投入学习。其次,开展以“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多样化辅导工作。第四,高等职业院校应在就业资源的开拓上要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需要。职业指导部门要积极开拓就业资源,让大学生“有业可就”。工作要从实际出发,抓住重点,照顾特殊需要。

3.高等职业院校需提高职业指导工作的系统性,完善精细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和跟踪服务体系

高等职业院校精细化职业指导离不开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职业指导部门要对职业指导服务工作人员、服务标准和服务流程进行考核评价,要细化考核指标,科学合理地制定考核标准和权重。高等职业院校可采取每学年对就业指导人员和工作流程进行考核评价,评选“职业指导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给予适当的精神和物质奖励,从而建立必要的职业指导激励机制。同时定期对毕业学生进行跟踪服务,检验指导效果和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满意程度。初步建立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职业指导评价制度,开展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调研。

总之,精细化职业指导是一项全面系统、科学的工作。深入开展精细化职业指导工作,促进大学生就业是高等职业院校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要求的重要手段,也是高等职业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费日晓.试论如何开展精细化职业指导[J].青春岁月,2013,11.

[2]杨军.高职院校的“精细化”职业指导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3]王月仙.论高职院校精细化职业指导[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1(6).

[4]邵新芳.试论如何开展精细化职业指导[J].科教文汇,2013(7).

就业协会工作计划范文5

一、我国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工作的现状

(一)相继出台一些国家、地方和行业标准

国家标准方面,截至目前,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已经颁布了15项国家标准,在研的有21项。标准的内容主要涉及劳动定额、信息化建设、社会保险、职业能力建设、人力资源服务等领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文件,2012),在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理论研究、标准制定、宣传贯彻、基础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推动了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地方标准方面,近年来,各地都在陆续探索如何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的手段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标准化工作的开展积累了多样化的实践经验。北京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人力资源服务地方标准,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了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等级评定活动。北京市于2006年颁布了《北京人才服务》标准,这是我国首部人力资源服务的地方标准;2013年9月,北京全国首个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地方标准,即《人力资源服务规范》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登记划分与评定》;2006年,四川省人事厅印发《四川省R级人才市场认定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同年,《上海人才派遣服务地方标准》由上海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起草,2013年2月上海市实施地方标准《高级人才寻访服务质量与评价要求》。

(二)标准化工作运行机制基本形成

首先,标准化技术组织逐步健全。全国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2007年由人事部成立,在此基础上,200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成立了全国社会保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随着标准化技术组织逐个成立,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出台,标准化工作机制也逐步形成。在业务范围上这些组织机构基本覆盖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职能,为标准化工作奠定了组织基础。

其次,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运作机制初步形成。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组成的标准体系,全国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建设已初步形成了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规划财务司牵头、人力资源市场司等有关业务司分工负责、全国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供技术支撑、中国人才交流协会提供资源平台、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作为实施主体的运行格局,为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见图1)。

(三)人力资源服务标准体系开始建立

从标准类别而言,该体系所涉及的标准主要有五种:基础标准、服务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见图2)(董志超,2011)。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标准体系包括人力资源标准、社会保障标准及业务支撑标准。其中,人力资源标准主要由公共就业服务就业管理标准、人事人才管理标准、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劳动关系协调标准及其他标准组成,社会保障标准主要由社会保险标准、社会救助标准、优抚安置标准、公益慈善标准及住房标准组成,业务支撑标准主要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标准及其他相关标准组成。

二、我国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 标准化的认识水平有待提升

首先,标准化的意识不强。国家、行业及民众对标准化的认识不够,手段单一。长期以来,行政力量推动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标准化建设是主要手段,而发挥技术标准的作用,提升人力资源服务水平较少。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对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直接影响了行业的发展。

其次,政府主张,公众参与的程度不高。我国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和复杂的长期任务,并不是较容易实现的目标。这项工程需要国家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推动,更需要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认可和支持,因为标准化建设不仅涉及政府内部的权责调整,也直接影响着社会利益的实现和需求的满足。

(二)标准体系功能不健全,体系分类不清晰

一是标准缺失或滞后,难以满足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需求。现有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发展较慢,对行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服务标准缺失或滞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服务领域的业务范围不断拓展,如人才服务产业从起步至今,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业务领域不断扩大;人才服务领域和服务内容进一步多元化,人才服务业务已拓展到了人事、人才信息网络、人才培训、人事测评、人才派遣等多类业务。然而,就人才服务业发展的速度而言,标准的制定还没有跟上人才服务业发展的步伐;就业务的多元化而言,标准的数量还很不够,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补充。

二是标准不统一,交叉重复。现有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标准体系,就业人力资源标准主要分为公共就业人才服务管理标准、人事人才管理标准、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劳动关系与调解仲裁标准等子体系。这种划分方法基本是以“公共”和“非公共(即经营)”为标准,因而在业务内容上就出现了标准的交叉重复问题,不利于统一市场体系的建立。要不要区分“公共”和“非公共”,目前国家、行业及企业尚未达成共识。

三是标准体系未能体现市场的基础配置作用。人力资源服务的标准应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但是我国人力资源服务标准,无论是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还是行业标准,均由政府主导制定,且产品内容主要是一般标准。对于国际上通用的团体标准,在我国不具备法律地位,而由市场自主制定、快速反映需求的标准不能有效供给。因而出现了一方面国家标准行业很少积极主动遵守,另一方面企业能动性受到抑制,创新和竞争力不足的局面。

四是服务标准数量少,质量偏低。现有的人力资源服务标准数量远远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同时,部分人力资源相关标准内容单一、原则性强、可操作性低、与实际需求有较大差距。

(三)标准化理论研究比较滞后

标准研制需要科学的理论进行指导,科学研究是标准编制的基础和前提。目前,虽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人力资源服务、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等领域进行了标准体系的探索研究,但这些研究尚缺乏系统性,不能满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已成为制约标准化工作开展的瓶颈。尤其是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方面的研究更加薄弱,人力资源服务理论较少,教材几乎空白。

(四)标准化的保障能力比较薄弱

标准化组织亟待完善。人力资源服务标准涉及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标准、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标准等领域,还涉及基础性标准、管理类标准、技术类标准等众多方面。目前,全国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服务范围还没有涵盖以上领域,组织架构仍以原人才服务系统的服务机构为主,亟须将就业服务机构吸纳进来;也没有组建分技术委员会,没有成立相对规范的标准工作组,不能满足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工作的需要(陈军,2013)。

标准化人才,尤其是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人才极度匮乏。首先,从理论的角度,由于高校未有相应的专业和相关研究方向,因而,也就没有具备标准化科学理论的相关专业人才;其次,从实践的角度而言,由于对标准化工作各个层次重视不够,尤其是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工作亦刚刚起步,实践较少,相关的标准化人才缺少实践和锻炼的机会。

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工作,各个地方发展不平衡,北京、上海、四川、无锡等省市标准化工作开展相对较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他大部分省市相关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开展较晚,发展缓慢,地方标准化工作缺乏指导。

三、完善我国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工作对策建议

(一)标准化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是体现行业特点,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人力资源服务是指为人才和用人单位提供相关服务,从而促进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与优化配置的服务行业。人力资源服务业组织在开展标准化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自身的服务特点,研究本行业服务标准的特殊性,然后制定适合本组织发展的方针、目标和标准。

二是提高服务质量,规范服务行为,满足顾客实际需求。作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人才和用人单位提供相关服务,不管是公共性的还是经营性的,都应该特别注重服务的质量。以标准的形式来提高服务质量和规范服务行为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三是国家统一规划,地方和行业参与。标准化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也是一门复杂的系统工程,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组织可以通过制定和观察实施标准,建立起一套全面协调、系统有效且可以控制的内部秩序。国家在制定标准规划的时候,一定要进行地方和行业调研,充分吸收地方和行业意见,以保证国家标准的实效性。

四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工作,要紧紧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着力解决标准体系不完善、管理体制不顺畅、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适应的问题,改革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改进标准制定工作机制,强化标准的实施与监督,发挥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标准化工作的程序

一是制定标准化工作规划。标准化的发展可以预测。应该根据市场对服务需求的变化、国内外相关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情况以及自身的服务水平和能力及发展阶段需要,做好标准化工作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安排,明确近期和长期目标,形成书面工作方案。以制定标准化工作计划或规划的形式保障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的各项工作能够有目标、有步骤地开展,同时,使标准化与人力资源服务业总的方针目标及其管理工作同步协调发展。

二是建立和完善标准体系。任何一个国家、部门、地区及行业的所有标准,在质和量方面都存在客观的内在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种在一定范围内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就是标准体系。服务标准体系的构成主要包括服务通用基础标准、服务保障标准和服务提供标准(全国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0)。同样,人力资源服务标准体系也遵守此原理。标准体系是完成服务业组织标准化系统功能的有机整体,人力资源服务应紧密围绕自己的总体方针和目标建立与实施标准体系,并充分运用系统方法,发挥体系的系统效应,通过制定、实施一套标准来获得最佳的秩序、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是标准的贯彻实施。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应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并取得各方面的协调一致。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标准的性质执行。对于强制性标准,须严格执行;对于推荐性标准,一经采用,就应严格执行;对于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人力资源服务业组织可以指定相应的企业标准。

四是标准的监督、评价和改进。对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是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认真贯彻执行标准,提高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通过对标准的监督和评价,可以全面了解标准实施的情况,确认实施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是否达到标准的要求,发现问题及时修正。

(三)标准化体系的建立方式

一是顶层设计。建立人力资源服务标准体系,是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工作的首要任务。应该由人力资源服务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标准化工作方针、规划和人力资源服务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及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工作的目标、规划和要求等进行顶层设计。优先将实现标准化工作目标的相关标准纳入标准化体系,保障标准体系具有一定功能和规模。

二是循序渐进。我国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是刚刚起步的新生事物,在建立国家人力资源服务标准体系方面,既缺乏经验又面临诸多新情况、新任务、新需求。应先根据提高人力资源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等实际情况制定急需的单项标准,再根据形势发展和条件成熟情况,扩充人力资源服务通用的基础标准、管理标准等,从而逐步增强标准体系的功能和规模。

三是政府主导,多方联动。为保证人力资源服务标准体系符合标准化目标,应由政府主导,行业协会及相关企业参与,集思广益,从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多方征求意见。

(四)标准化体系的总体结构和要求

人力资源服务标准体系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标准体系结构模型反映了设计项目应该考虑的各种因素及其内在联系,设计人力资源服务标准体系总体结构模型,可以参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标准体系结构模型进行(见图3)。

基于标准体系构建方法,并结合人力资源服务具体业务,构建人力资源服务标准体系总框架(见图4)。

(五)标准化工作机制的完善

建立高效权威的标准化统筹协调机制。建立由国务院为召集人、各有关部门组成的国务院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统筹标准化重大改革,研究标准化重大政策,对跨部门跨领域、存在重大争议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进行协调。国务院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日常工作由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承担。

明确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委员会的职能。全国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是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从事全国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工作的非法人技术组织,由来自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社会团体、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客户等利益相关方的委员组成,负责全国公共就业服务、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等领域的标准化技术归口管理工作(陈军,2013)。人力资源服务标委会受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领导和管理。

全国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委员会的主要工作职责可以从以下角度考虑:1.分析全国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的需求,研究提出本专业领域的标准化发展规划、标准体系、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2.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的规划和计划,组织并负责全国性人力资源服务标准的起草和技术审查工作。对所组织起草和审查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技术内容与质量负责。3.负责全国人力资源服务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复审工作,提出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继续有效、修订或废止的建议。

(六)标准的制定

就业协会工作计划范文6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部署,围绕“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规划和中小企业成长规划确定的目标,以落实国务院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改善企业发展环境为核心,以“服务企业、助力成长”为主题,以中小企业服务年活动为载体,以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构建公共服务体系为支撑,以促进创新型、创业型、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以下简称三型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发展为工作重点,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依靠有关部委、依靠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依靠社会力量,集聚资源,为中小企业送政策、送服务、送温暖,全面提升中小企业自身素质和水平,营造全社会关注、服务中小企业的良好氛围,推动中小企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贯彻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和组织开展全方位的服务活动,初步形成全社会关注、服务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的良好氛围,力争实现工商登记中小企业户数增长8%,中小企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

二、工作方式

中小企业服务年活动遵循政府倡导、社会参与、协同推进的原则,全面推动中小企业工作迈上新台阶。一是充分发挥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作用,加快制定贯彻落实国务院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各项配套政策,推动现有各项政策的落实,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强化部门之间合作,依照各自职能,为中小企业提供多方位的支持;推动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政策的落实,进一步完善公平竞争、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推动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分类统计、监测、分析制度,及时掌握中小企业运行动态及存在问题,为政策制定调整提供依据。二是加强协同配合,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转型升级行动计划统一部署,将服务年活动与其他专项行动紧密结合起来,使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融入到工业转型升级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三是发挥有关协会组织和部属单位优势,在重点领域带头开展服务活动。四是积极组织地方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根据服务年活动总体方案和本地区中小企业发展实际,制定细化政策措施,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组织开展各项服务活动。五是加强政策和宣传引导,调动各类社会服务资源参与服务年活动,形成全社会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长效机制。

三、活动内容

(一)政策咨询服务。以推动国务院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和“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实施为重点,建立完善的多层次宣贯体系。一是抓好配套政策文件制定出台。加强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沟通协调,保证各单位按照分工要求和计划进度完成相关工作。二是抓好政策落实。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作用,共同推动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已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三是抓好政策宣传服务。通过新闻媒体宣传、现场宣讲、印发手册、网络在线解读等方式,开展全方位的政策宣传活动,做到政策宣传全覆盖;组织开展政策大讲堂活动,组织专家团队深入集群和园区,提供现场政策咨询宣讲服务;各地因地制宜开展政策咨询服务,促进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四是实施企业减负专项行动。联合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共同推动解决中小企业反映较为集中的乱收费、乱摊派、索要赞助等问题;组织开展减轻中小企业负担政策宣传活动周、现场经验交流及监督检查活动;加快推进《企业负担监督条例》立法工作。

(二)投资融资服务。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为重点,促进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环境优化,继续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工、农、中、建四大银行签署的合作备忘录,务实推进与建行、交行、国开行等银行签署的合作协议,加快中小企业融资第三方平台建设。依托地方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和有关机构,开展中小企业上市、“三集”发行等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培训和咨询服务。促进担保机构扩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服务,力争2012年新增担保业务额1.5万亿元,新增服务企业25万户。推动开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信用评级工作,向金融机构推荐信誉优良、经营规范、服务中小企业业绩突出的100家担保、再担保机构,建立稳定的银担合作关系。

(三)创业创新服务。以支持三型企业为重点,细化三型企业标准,加大支持力度。在创业服务方面,发挥国务院就业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机制的作用,改善创业环境、强化创业辅导培训,加强政策引导,培育和支持600家创业基地建设;开展创业辅导走基层活动,组织专家和服务机构为创业者和创业企业提供咨询和培训;会同教育部,继续组织开展大学生网上招聘活动,免费为中小企业提供网络招聘信息服务;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在本地区组织开展大型创业咨询服务活动。创新服务方面,着力培育和扶持创新型中小企业,与科技部签定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发挥各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支持劳动密集型企业技术进步,创新发展;开展携手推进信息化活动,推动信息化服务联盟、大型IT企业、电信企业、信息安全企业为100万户以小型微型为主的中小企业开展培训和技术服务;落实“宽带普及提速工程”,实施中小企业宽带应用提升计划;与知识产权局共同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指导地方开展知识产权服务行活动,由专家和服务机构深入产业集群为中小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现场咨询;配合“百项技术创新推进计划”,根据各地中小企业特点,组织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产学研对接和成熟适用技术推广活动。

(四)转型升级服务。以改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帮助企业开拓市场为重点,组织带动服务资源,提升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支持建立和完善800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认定第二批200家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示范平台认定与产业基地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有机衔接,能力提升工程重点支持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中小企业示范平台认定重点向产业示范基地的公共服务平台倾斜;组织开展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承诺签字活动,带动当地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人才、技术、信息等服务;组织遴选百家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援助示范、咨询服务;促进军工企事业单位与中小企业开展交流合作,推动军民融合发展;配合“两化融合深度行”、“工业质量品牌建设年”等专项行动开展相关活动。继续办好第9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和第7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为中小企业提供新产品新技术展示、推介、对接和国际采购等服务;办好在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期间举办的中德中小企业合作论坛,对中小企业在博览会期间签订的技术经贸合同,优先支持申请国开行20亿欧元专项贷款;支持各地举办专业展会,鼓励、支持中小企业积极参加境内外专业展览展销活动。

(五)管理提升服务。以实施管理提升计划为重点,组织开展人员培训和管理咨询等服务活动,帮助中小企业培养人才,提高管理水平。继续实施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通过远程网络、短期集中面授等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营销、质量、安全生产、财务(重点是《小企业会计准则》)等管理培训,预计全年培训50万人次;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组织部属高校、事业单位及社会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服务;开展第二期中德政府合作培训项目,选派部分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赴德国免费培训;指导开展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试点工作;开展知名专家走进中小企业活动,通过服务机构组织财会、管理、法律、营销等方面的专家,为中小企业提供企业诊断、管理咨询服务。

(六)舆论宣传服务。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提升全社会对中小企业的认识,形成扶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共识,提振中小企业信心,扩大中小企业服务年活动的社会影响。配合中央宣传部,与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继续开展“中小企业巡礼”系列活动;与新华社合作开展“转型铸造品牌”宣传活动;与经济日报合作,开辟“中小企业之窗”,宣传中小企业工作;开展食品安全周宣传活动;各地充分利用当地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配合开展服务年活动的相关宣传;发挥《中小企业简报》和部属媒体的作用,及时反映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组织汇编和宣传百家创业、创新、转型升级的优秀中小企业典型案例,弘扬创业精神和企业家精神。

四、活动安排

(一)服务年重点活动安排。服务年活动期间,在全面做好中小企业工作的基础上,邀请有关部委、行业协会参加,组织开展系列重点活动。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在已制定的服务年活动计划基础上,根据印发的总体方案进行细化完善,组织开展本地区的各项活动。

(二)主题宣传活动安排。六项服务内容贯穿服务年始终。为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从3月份起,每两个月通过媒体集中宣传一项重点服务内容,并安排相应的一至两项重点活动。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领导,明确分工。印发中小企业服务年活动总体方案。成立中小企业服务年活动领导小组,由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同志任组长,部内中小企业工作小组成员司局负责同志参加,负责服务年活动的组织领导,定期会商,研究、落实服务年活动安排,考评各地活动开展情况等。中小企业司承担具体的组织、协调工作。各省(区、市)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将服务年活动纳入年度工作计划,明确本地区服务年活动领导责任主体和任务分工,保证各项活动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