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实训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投资实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投资实训总结

投资实训总结范文1

一般安排在每章讲完后进行,案例教学是一种参与面宽且深的教学方式。案例以真实的实例为基础,能更好地掌握证券投资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实施模式采用“课外准备+课内探讨”,具体内容和流程见图2。案例精选和案例说明的任务由教师完成,教师必须至少提前三天精选案例,并且向学生介绍本次案例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便于学生事先进行理论知识储备。学习委员必须提早一天把案例材料分发到每位同学的手中,便于学生事先准备。在课内探讨阶段,建议先分组讨论后汇总讨论,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点评。与传统的案例教学相比,本实践体系的案例教学力求凸显以下两点特征:一是突出课程案例的前沿性与关注现实问题的热点性。二是案例的形式应是多元化的,不局限于书面的案例材料,也包括访谈、记录等纪实材料。[2]

二、“仿真股市”模块

一般集中安排,为期10周。考虑到学生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本模块一般在每学期的第5周启动,又考虑到期末考试的临近,本模块的结束时间定为每学期第14周是比较合适的。“仿真股市”具体组织方法为:学生自由组合,4~6人组成一个小组,成员分工各有不同,包括组长、资料收集员、资料分析员、模拟操盘手、记录员、演讲人员等。每个小组给10万元的虚拟启动资金,组长带队,收集和分析相关资料,利用互联网上的行情交易软件,实时接收沪、深股市行情,将学过的投资理念、基本分析法、技术分析法等理论灵活运用,并作出决策,给出股票的交易价格及数量,每天作出记录,老师查验并作出点评。每个月总结一次,各组派出自己的演讲人员,就本组对国内外经济动态、行业特点、所选股票的具体操作、收益率等向全班同学做以汇报,并选出前三名,会得到老师事先安排的奖励。同学们在笑声中取长补短,并立志要在下一期表现更好。

三、“综合实训”模块

是对其他实践教学模块的一个综合演练和提高。总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操作能力、信息处理与分析能力、投资组合管理能力乃至心理素质方面得到全面的锻炼与提高,具体包括若干个实训专题,具体内容安排见表1。正如表1所示,“综合实训”模块主要包括“技术分析”、“基本分析”、“资产组合分析”和“实战分析”四个子模块。“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是综合实训的基础内容,主要是通过关键理论知识点的训练和强化,培养学生必要的证券分析和判断能力。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后,作为“综合实训”模块的一个提高环节,我们设置了“资产组合分析”和“实战分析”子模块,主要是加强学生对资产组合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实盘分析能力和初步投资咨询能力。

四、总结

投资实训总结范文2

任务驱动法 财务管理实训 存在问题

一、任务驱动法与财务管理实训

1.任务驱动法的含义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是指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法最基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它的实施过程一般包括:提出任务、分析任务、解决问题、总结评价四个环节。

2.财务管理实训课程的主要内容

《财务管理实训》课程是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在修完相关的专业课程以后,结合市场对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基本素质要求而开设的一门开放式课程。它由财务管理基础操作技能、创建企业、企业纳税筹划、企业筹资、企业财务分析、企业全面预算等几个主要模块构成。它是专业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基础平台。

3.任务驱动法对财务管理实训课程的作用

将任务驱动法运用于财务管理实训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教师给出实训的资料及任务,学生进行激烈的讨论并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所学与所用之间建立了一个近乎零距离的通道,把学生从单纯的学习者转变为实践的参与者,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在此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可以达到一上岗便能立即投入实际工作中的水平,不但为企业提供了丰富的人才储备,更为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节约了成本。

二、任务驱动法在财务管理实训课程中的具体运用

1.提出任务

在实训课程中,设计精巧的任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在融洽与和谐的情境中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任务的最终完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分析任务

在学生明确了本次实训的任务后,就辅助于案例的直观性将任务层层分解,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角度来分解任务,将学生每4~6人分为一组,让学生分组对案例进行讨论,如在财务分析实训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向学生布置“通过什么渠道了解某公司的财务状况是否合理”这一任务,接下来将任务层层分解,首先通过学生的互动、讨论和教师作必要的提示,使学生得出应通过公司的财务报表来了解该公司的财务状况,随即准备某一著名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布置第二个任务:了解该公司财务现状。学生通过讨论、互动,会得到企业的财务现状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得到体现,即资金的来源、资金的运用是否合理。接下来提出第三个任务:应如何衡量资金的来源、资金的运用是否合理。这样通过层层分解的形式就将任务细化到学生可以解决的程度。

3.解决问题

学生经过任务分析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此时的学生对学习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急于向同学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时,可由各小组整理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案,每小组推选出一名同学做代表发言,教师组织学生一起参与讨论。这样,学生的观点和方法得到交流。同时,将别人的观点对照自己的观点进行审视,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最终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完成任务。如在财务分析实训的教学过程中,任务分解之后,学生通过回顾财务会计和经济法的内容,指出企业资金来源主要有两种:所有者投资和债权人投资,公司制企业的资本是采用了资本保全制度,只有负债需要定期偿还,衡量资金来源是否合理是以及时偿还债务及资本成本最低为标准,并提出通过何种指标能够衡量企业的偿债能力的任务。

4.总结评价

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既是总结与提高的重要阶段,又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信心与成就感的绝好时机。当学生以个人成果的形式完成某项任务时,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认知结构,但还不完善,这时教师需要通过对其学习成果及时做出反馈和评价。在评价时,不仅要指出学生的优点,也要看到学生的弱点,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笔者的做法是,每组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都必须交流展示,大家讨论评点,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通过一个个任务的解决,最终提高学生的决策分析能力。

三、运用任务驱动法应该注意的问题

1.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

(1)注意任务的难易程度

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在设计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理论知识、认知能力等特点。任务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特点,必须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这就要求教师课前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每一个任务。

(2)注意把握教学进度

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课堂更为开放,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分组时要根据学生的特长与能力强弱搭配。另外,教师要把握好“放”和“收”的尺度、时间,要求每项任务都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3)注意教师角色的转变

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教师要实现从讲授者向引导者转变,学生始终处于整个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在学生遇到问题时,为学生牵线搭桥;在学生不够主动时,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积极探究;在学生完成任务时,及时做好总结评价工作。

2.学生应该注意的问题

(1)学生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在财务管理实训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带着要解决的问题做好课前准备,认真看书,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只有掌握了财务管理及其相关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才能具备进一步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生要具备分析问题的能力

财务管理实训是一门实践性课程,这就要求学生要具有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自学能力,在掌握案例的各种细节与数据之后,学生应从决策者的角度观察思考,列出自己归纳出来的关键问题,并选择相应的分析方法,形成自己认可的方案。

总之,任务驱动法是在财务管理实训课程教学改革中摸索出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都有一个适应过程,实施的具体办法和措施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赵伟,吴智勇,财务管理模拟实训教程[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宋粉鲜.目标任务驱动法在管理会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新西部,2009,(14).

[3]李中华,孙海成,任务驱动法在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3).

投资实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李强(1975-),男,湖南宁乡人,硕士,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8)12-0062-03

实验、实训等实践性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动手能力,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养的必备环节。实训基地建设是进行实践教学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国外高职教育发展历史长,在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有许多切合本国实际的成功经验,并处于不断发展之中。深入研究国内外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的成功模式,总结可供借鉴的经验和相应的建设思路,对提高我国高职实践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发达国家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的典型模式

二战后发达国家由于战后经济重建的需要,职业教育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形成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区别于普通高校学历教育的、具有高职特色的发展模式。就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模式而言,德国的“双元制”和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各具特色,是发达国家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的两种最具代表性的典型模式。

(一)“双元制”模式

这是以德国为代表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即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双元制”的其中一元是指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接受严格的文化理论教育;另一元是指企业,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接受严格的实践操作训练。在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双元制”模式十分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训,理论和实践之比约为3∶7或2∶8。而且理论教育也注重实用性,与实践联系紧密,服从实践需要。

企业的培训场所包括有工作岗位、实训工场和跨企业的训练工场。实训工场的任务是把那些在劳动岗位上无法传授或训练的技能及相应知识传授给学生,工件不形成产品,纯属消耗。此外职业学校也有教学车间,补充企业里无法完成的实训,为理论教学提供直观和演示手段。企业的实训教师一般都是技术学院的毕业生,并在完成职业培训后,具备2-5年职业实践的专业人员。实训教师同时还必须通过教育学、心理学考试,符合《实训教师资格条例》的要求,高水平的师资成为实训基地发挥效用的重要保证。

(二)TAFE模式

这是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的人才培养模式。它是一种国家框架体系下以产业为推动力量,政府、行业与学校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灵活办学的、相对独立的多层次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它注重能力本位的教育和培训(CBET),推行统一的国家职业能力资格证书制度,通过分析有关职业能力,确立权威性国家能力标准,建立相应课程标准,并由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承担技术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课程的教学。根据学生实际所获知识能力评定技术能力等级,并采取国际上先进的案例结合情景的开放式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互动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学制上有全日制课程、部分制时间课程、工读交替制课程、函授与远程课程以及企业学习日课程。

TAFE学院建有完善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由于有政府的投资和企业的赞助,实训基地不仅设备数量充足、设施完善,而且技术先进,管理规范,为实践教学创造了必要的、现代化的教学环境。在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十分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室就是实验室,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融为一体。教室里一般摆满了教学用具及一般性试验设备,边讲边练。学生的实训操作教学都在实习车间进行,业余时间对学生开放。这种安排方便了学生的实习和实践,提高了教育效率和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速度。TAFE的教师实践经验丰富,全部是从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中招聘,专职教师至少有三年的实践经验,还需定期去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同时受过大学专业教育和相关专业的培训,持有教师资格证书,通过4级职业证书。

二、发达国家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共同点

由以上两种典型模式的分析,结合其它发达国家的不同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特点,国外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共同点可总结为:实践教学围绕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展开,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就业为目的,满足工商业部门大量一线岗位的用人需求。实践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标准紧密相关,岗位能力标准则由行业专家、社会或国家结合岗位任务制定。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行业、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校企合作培养广泛开展,并有国家法律保障或鼓励制度。实训基地建设中,国家、社会、行业投资比例大,设施、技术先进,与企业水平和生产实际相近,有些直接建在企业,由企业进行某些阶段的实训教学。实训师资技术实践经验丰富,并经过教育教学培训和考核,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准入条件较高,管理考核严格。

与我国实训基地建设所面临的资金缺乏,筹措渠道单一;设备不足,配置不合理;功能不全,重复建设;师资实践能力、教学技能不足;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单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同程度脱节等实际问题相比,国外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体现出了如下明显的优势和特色:

(1)政府在职业教育上具有完善的法规政策和资金投入保障。

(2)实训教学设施完备,校企合作紧密,社会和企业对实践教学承担了很多责任和义务,投入和贡献很大。

(3)实训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和能力要求密切相关,并多采用模块化教学,各模块具有相对独立性,完成相应模块或单元的学习,可以具备相应岗位或完成相应工作任务的能力。

(4)实训教学人员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大多来自企业,对除专业技能外,同时对于其教学技能具有较高的要求,准入和考核制度严格。

(5)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评价具有客观性和权威性,考核标准统一,执行严格。

(6)在考核标准上具有统一性,但在学习方式上具有较大的自主性和开放性。

三、发达国家实训基地建设对我国实训基地建设的借鉴与启示

我国现行的高职教育模式和观念正处于不断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情况与国外有较大差别。结合我国国情和实训基地建设现状,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我国高职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要注意如下几点策略和思路。

(1)政府主导和市场引导相结合推动实训基地建设

政府主导作用一要体现在制度保障上,通过制定政策法规引导职业教育和实训基地建设的正确方向,吸引更优秀的人才投身实训教学,促使社会、企业对于实训教学设施的关注和投入;二要体现在规划组织上,通过研究、制定职业教育发展和建设规划,发挥资金的规模优势,实现区域统筹,提高实训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三要体现在资金扶持上,不光有政策扶持,还要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实训教学条件,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市场引导则鼓励社会资金和企业以多种方式投资建设或与学校共建实训基地,既坚持教育事业的公益性,又允许根据市场规律实现合理的投资回报。既可满足企业对员工培训的需要,又有利于学校或当地人才培养条件的改善,扩大社会培训的功能。实现投资收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2)以就业为导向,明确人才培养定位

我国高职教育受传统学历教育的影响,有些学校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定位不准,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任务,没有以就业为导向,沿用过去学术人才培养模式。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显著,学生动手能力差,实践能力不强,不能适应企业工作岗位。高职教育应明确就业导向思想,明确专业定位,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办出高职特色。

(3)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中心开展实践教学

按照社会岗位能力要求,确定正确的培养目标,突出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既重视技能培养,又重视实训教学在职业道德方面的培养目标,使学生既能就业,又能立足一线岗位,持续发展。

(4)推进校企合作,走校内外结合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德国双元制和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下实训基地及实践教学模式都不可能在我国复制。我国现行制度和传统下,企业以自身生存发展为主要任务,承担的教育职能很小,不可能象德国一样出资建造并维护一个功能完备的校外实训基地,保有一支专业的实训教学队伍供学生实训教学。政府和学校有限的教育投入也不可能象澳大利亚一样建成功能完备的校内实训基地。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行业办学特色突出,职业院校要充分利用行业优势,与企业紧密合作,采取校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规划建设校内与校外互补的实训基地,即一般专业通用性强和关键能力形成的的设备,以校内为主,校外为辅;而专用性强,尤其是巨型设备,以校外为主,校内为辅;这可作为目前条件下数控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

(5)建立严格的考核和准入制度,提高“双师型”教师实践教学水平。

相比国外的实训教学师资实力和准入条件,我国双师型称号的取得显得有些形式化。大学毕业生只要从事教师职业,都能比较容易地通过形式上的教育教学培训统考,获得教师资格证。双师标准的另一职业资格等级证也较易获得,目前60%以上的双师教师是没有两年以上企业技术从业经验的。这种师资难以真正掌握教学技术和专业技能,是制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聘请具有实践技术经验的教师,推行严格的培训和考核制度,打造真正的“双师型”实践教学队伍是提高实训教学水平的保证。

(6)改革实训教学内容和方式,开发模块化课程

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改革课程体系,推行模块式教学,根据岗位分析结果,把职业能力要素分解、转化,组合成教学单元与实训项目,构造模块化课程,加强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训练,提高实训课程的针对性、灵活性、开放性和实效性。

(7)大力推行工学结合、产教结合的培养模式

实训教学要建立与企业尽量相同的真实生产情境,实训教学引入企业产品生产。通过产品生产、技术服务创收减耗,提高实训基地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建设、运行、再建设的良性循环。加强与企业的联合和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加工产品,加强质量、安全、环保意识,加强责任感和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强化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提高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

(8)探索“双证制”培养的不同方式,贯彻国家职业资格标准

实训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使学生获得严格的技能训练,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达到公认的职业能力标准,提高社会认可度和就业竞争力。

四、结束语

当前我国高技能人才紧缺,而承担大规模技能人才培养任务的高职院校由于实训条件差、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导致学生岗位技能和实践能力不能适应岗位要求的问题仍较为突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实践教学与实训基地建设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由于教育观念、教育目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文化传统不同,我们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借鉴、吸收国外成功经验。只有在实践当中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加强交流协作,才能不断提高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首珩.共享型国家高职高专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4,(34).

[2]陈伟文,陈廉清.加强数控技术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6,(11).

[3]王建勋,黄立志,李俊芬.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与基地建设的比较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1,(34).

投资实训总结范文4

《证券投资学》作为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应用性课程,在人人谈股的当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尤其在专业证券投资人才需求与日俱增的情况下,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更是与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紧密相连。然而面对瞬息万变的证券市场,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客观上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必须进行改革。本文在分析传统教学模式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改革建议,总结教授这门课程的经验,以期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

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

一、引言

2015年的中国资本市场,注定将载入史册。这是令所有投资者毕生难忘的一年。从牛市起步到漫天飞舞的疯牛;从千股涨停到千股跌停进而引发流动性丧失;从监管层积极出手救市,到别有用心的做空队伍的集体缴械……随着全民炒股热潮的掀起,《证券投资学》作为阐述证券投资的核心课程,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证券投资学集应用性、实践性和操作性于一体,是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完善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是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型专业人才的需要,更是一个教学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显然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主体的静态教学模式变得不再适合。

二、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照本宣科、注重理论知识讲解,忽视实践操作,使得证券投资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教师在讲授证券投资学这门课程的过程中,通常花很大的篇幅来讲述相关的投资理论、基本原理及概念,而对具体的证券投资实践,比如如何操盘、盯盘及操作分析规则讲解较少,即使有所涉及也多是通过PPT向学生演示,这样的教学效果远不如直接通过交易软件进行演示形象。以至于很多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后,根本不会使用股票交易软件,或是对操作流程比较模糊。另外,近年来有很多财经网站和证券机构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模拟炒股竞赛,这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教学实践平台,让学生参与进去,身临其境,其效果将远远超过教师在课堂上声嘶力竭的喊话。

2.教材内容陈旧教材内容陈旧,缺乏时效性,跟不上证券市场的改革与创新步伐。具体表现有:一、教材内容滞后于证券投资实际的发展。国内证券投资学教材内容更新的速度远不及市场变化的速度,比如很少有教材内容涉及融资融券、股指期货、个股期权、FOF、新三板市场等。另外,近两年金融改革推出的一些举措更是不曾出现在教材中,比如沪港通、沪港基金互认、股指熔断、注册制改革等。新知识、新理论的不断涌现,都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更新证券投资学的教学内容。

3.学生缺乏积极性要想把握好证券投资这项专业技能,所涉及到的领域多,覆盖面广,时效性强。而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教授这门课的过程中,通常以静态的理论讲授为主,跟学生缺乏互动,甚至连课堂提问的次数都屈指可数。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之下,既不利于教师对学生知识把握程度的摸底,也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证券投资学作为一门时效性极强的课程,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关注当下国内外的时事动态,在实践中去验证相关理论及方法。

三、《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建议

1.选取富有时效的教材为加强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实践意义,在选取教材时,应选择那些内容丰富、知识更新快的教材。高校在安排教学大纲时,应跟学科发展动态紧密联系,并及时跟进。教师在教学时,教学内容应根据最新的法规准则进行补充,扩充学生的信息量;面对一些实践性强的章节,如操盘、盯盘及操作分析规则等,应适当增加课时,以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

2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针对证券投资学中一些与现实密切联系的问题,可采取情境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所设情境中进行角色模拟,切身感受和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寻找解决方法。通过情境教学,将理论与现实经验和问题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3.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通过案例教学,组织学生应用投资理论对当下一些证券投资热点问题开展讨论,反复互动与交流,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碰撞,从而达到启迪思维、深化理论理解的目的。具体步骤如下:首先,进行理论讲解,预先将案例分析中涉及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向学生进行讲授;其次,精心准备案例材料,选取符合当下实情的案例故事;第三,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并及时归纳总结。比如本门课程开篇讲述的就是对证券市场及其投资工具的认识,教师可在完成基本知识点讲解后,通过沪深两市上市券种,对比分析国内外投资工具的异同,并对不同类型的市场进行直观对比。

4.实践教学建立校内实训基地,进行证券模拟交易,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在模拟实训中,通过互联网接入证券实时行情,对交易进行动态观察,作出分析和判断,以验证所学理论知识。同时,加强学校与当地券商的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定期输送学生到证券公司进行校外实训,让学生在具体岗位参与培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领会。最后,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从业资格考试,将教学和职业技能培养结合起来,既可以为学生以后的就业添砖加瓦,又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总之,我们希望通过教学改革,将证券投资学这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玉芝.《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探讨[J]考试周刊,2011(21)

投资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证券投资;实践教学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个满足职业需求、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体系,因此,基于职业属性的教育规律,职业院校在学校和专业、在课程设置的定位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上都应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就业为目标,在职业教育中将满足社会性需求和职业性需求的功能融为一体,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职业技能,力争将职业教育的效用最大化。具体到高职高专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细分方向证券投资,根据目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将重点放在培养金融理财职业人才和证券经纪上。我们将人才的专业技能需求、职业资格和学生的兴趣相结合,积极探索证券投资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力求培养适合当前资本市场需要的有用人才。

一 高职教育金融管理与实务(证券投资)专业的定位及学生定位

要适应高职高专金融专业证券投资实践教学模式的选择,首先要从专业定位和学生的定位来探讨。

1.专业定位

一是培养一线生产者还是管理人才;二是策略层面的工作还是简单经验层面的工作;三是专业技能人才还是“通才”。

根据高职高专金融专业的特色,不应该比照本科院校的金融定位,把学生培养成通才,应该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来决定高职学生未来应该是个“理论够用,技术应用能力强、善于交际”的一线人才,而不是通才。并且刚入职应该是简单的经验层面的工作,慢慢地有条件发展成能够处理策略层面的工作,最终成为基层网点的管理人才。

2.学生定位

对未来的一种职业选择,如金融三大行业:银行、保险、证券。具体到证券投资专业,如经纪人、操盘手、分析师。因此学生对于自己的未来的一个职业定位,也是高职高专教学模式的一大研究方向。

二 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

根据证券业人才的几个层次需求将学生未来可能从事的岗位划分为以下三个:证券经纪人;操盘手;证券投资分析师。

1.证券经纪人

证券经纪人是在证券交易所中接受客户指令买卖证券,充当交易双方中介并收取佣金的证券商。

作为证券行业的入门职位,证券经济人在行业中有很基础的作用,是从事金融市场其他岗位工作的起点,目前市场需求也非常大。因此,针对银行等金融机构就业的高门槛而言,职业院校学生选择证券投资业及获得证券经纪人从业资格不能不说是一个从优的选择。学校除了讲授证券投资的理论知识外,有充分的实训教学设备条件开展仿真实训教学,并辅以适当的证券从业资格教育,培养和强化学生的从业资格能力。

2.操盘手

操盘手泛指金融市场中,在证券、期货交易中专门为投资机构从事金融工具买卖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具有熟悉各种金融工具,市场趋势分析充分,盘面把握较好,操作技术娴熟,心理稳定等特质,能够根据客户的要求捕捉金融交易的时机,熟练运用买入和抛出筹码的技巧,为证券商或委托人获取利益。

3.证券投资分析师

证券投资分析师是依法取得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在证券经营机构从事与证券市场及证券投资相关的各种因素研究和分析工作,并向投资者提供分析、预测或建议的专业人员。其工作内容包括证券市场、各证券品种的价值及变动趋势的研究和预测,以书面或者口头的方式向投资者上述证券研究报告、投资价值报告等。

证券投资课程通过理论教学、课堂实验、仿真实训逐步培养学生掌握证券市场、各证券品种的价值及变动趋势的研究、分析方法,为其日后的证券投资分析工作奠定基础。

三 课程设置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区分普通高等教育的第二标志即是课程内涵,因此,课程设置、开发及其内容选择就成为高职教育能否持续发展的依据。

就高职高专金融管理与实务的证券投资课程而言,简单照搬普通高校金融本科的课程设置模式是不可行的。无法彰显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因此,高职高专证券投资必须是依托证券市场,选择能够使学生掌握证券市场分析和证券投资专业技能的实践教学模式,自主开发适合该专业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课程。

具体而言,最理想的方式就是高职院校与券商合作,通过互相渗透,教育专家与专业实践人才相互融合开发课程,使证券投资课程既具有教学的特性,同时也强调了市场特性,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满足证券投资的职业需要。

因此,在课程设置与开发上还应强调可操作性、应用性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可行性。课堂实验、仿真实训、社会实训“三位一体”的实践课程开发和建设在这里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此外,大多数高职院校的金融专业的理论教学内容与普通本科基本相似,甚至一致,只是通过在理论教学内容上从简,实践、实训环节上增加课时量来与普通本科相区别而已。而笔者认为不光是在实践实训环节,还要从基本理论课程这一块努力,开发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要求的职业金融理论课程,如适当开发或增加具有职业特性的(如从业资格、专业道德)金融实验学、金融心理学、金融行为学、经纪人必备特性、以及维护经纪客户关系,遵守证券法律等教学内容或课程。

四 “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选择和建设

根据以上分析的三个角度,并从这三个角度出发,我们选择并初步建成了适应高等职业教育金融专业证券投资课程的“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即课堂实验、仿真实训、社会实践(顶岗实习)“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1.课堂实验

课堂实践的目标是为之后的仿真实训和社会实训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它在“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中处于最基础的环节,课堂实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虽然,对于高职高专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没有本科生那么重要,但是,扎实的理论知识仍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高职高专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基础相对薄弱,所以在阐述证券投资理论是要尽量避免数学推导,代之以比较通俗易懂的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切入点的元素要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生活体验和观察理解生活现象的实际能力紧密联系在一起。以讲故事的形式把理论知识和现实案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在讲解央行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时,把最近央行多次加息的动机以及它会如何影响我国资本市场等现实题材结合起来。通过案例讲解这种形式的切入能激起学生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学习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和兴趣,使学生较快进入特定的学习氛围中。在案例教学中。讲故事是为了让故事本身来解析和印证理论知识。

(2)课堂的互动。互动的方式是多样化的,可以是提问的方式,也可是小组讨论或者辩论。教师应该先让讨论得较成熟的小组代表发言,再由各组提出本组的疑问,然后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在主题范围之类,突出关键问题。最后,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这样,不仅使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地交换各自的看法,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分析、判断、推理等多种思维能力;而且学生们的语言技能也得到了提高,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得到发挥;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团队精神。

2.仿真实训

仿真实训是模拟真实职业技能实际训练的简称,是指在以学校为主的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与目标,对学生进行模拟真实环境的技能训练的教学过程。仿真实训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很快适应真实环境的工作状态和技能要求。达到企业用人的需要。

仿真实训作为整个实践教学模式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它的成败决定着后续的社会实践的开展。因此,应高度重视这一环节。特别是在实训内容选择和实训模式的选择上进行特定的研究。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我们摒弃课本上陈旧的已经跟不上目前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些内容,重新设置了适应市场的一些内容,以填补在当前金融市场中的理论和实践空白。例如在学习CCI这个技术指标应用时,我们选择市场上流行的分析工具CCI(84)来捕捉市场最强热点,弥补以往在对待强势股无法正确迅速入市的一个空白。在分析市盈率的时候,采用动态市盈率与资本回收时间和银行利率的对比来分析市盈率的真实含义。

在仿真实训中,我们进行了一些教学改革尝试,将某个班级定位为教改实验班,把全班分为十个投资小组,每个小组4~5人,分别仿照现实社会设立一个分析师和一个操盘手,模拟外界公募基金或私募基金的投资模式,以业绩作为评价标准,每周对10个小组进行投资排名,分别设立投资奖和研究报告奖,激发学生的仿真实训热情。

3.社会实践

基于高职高专金融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的,力求学生在系统的完成在校的学习知识的同时,完成学以致用的目的。使学生能够在走入社会,熟练且有效地完成角色的转变,成为金融领域适用之才,社会实践(顶岗实习)就应运而生了。

首先,在校期间,通过与当地证券公司或基金公司联系,协助其组织相关模拟炒股大赛,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的技能;同时,邀请组织单位专业人士,在模拟炒股活动中开办讲座和给予指导,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学生的操作技巧与分析能力。

其次,建立与证券公司或基金公司友好互助关系,组织学生到证券公司或基金公司实习,通过顶岗实习,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提高其思考能力。

最后,学校应主动地融入到地方经济和社会建设的主战场,把行业、企业融入学校人才培养链的全过程,并根据学校的专业特点与相关的行业及企业进行广泛地接触和洽谈,从而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在学生三年级下学期,鼓励学生走入社会,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实践能力,为毕业后的工作和职业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五 结语

“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可以有两种实现方式,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交叉采用。

第一,程序式实现形式。先课堂实验,完成后再进行仿真实训,完成后再进行社会实践(顶岗实习)。

第二,交叉混合实现形式。先进行课堂实验,在有了一定课堂实验经验的基础上马上开展仿真实训;在仿真实训中,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顶岗实习);根据社会实践结果、市场对人才的真实需求以及个人认为在所从事的岗位上尚有哪些欠缺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理论,回校后加强相应的课堂实验和仿真实训的学习,将实践检验于理论,最后提高理论水平,从而达到再次指导实践的目的。

如此,三位一体互相渗透,互相提高,在实训过程中发现课堂实验的不足,在社会实训中检验课堂实验和仿真实训,在仿真实训中利用社会实践所学的市场理论及实践提高仿真实训能力,将仿真实训更能接近现实职业活动,最终能够胜任职业需要,从而达到高职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姜大源.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J].人大复印资料职业技术教育,2008(9)

[2]孙云志、何玉宏.提升高职教育质量的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9)

投资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职业能力;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一、前言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而投资学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为了培养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应用型投资学人才,我们要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入手,既要使学生掌握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又要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分析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因此需要改变目前高校投资学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不足。

二、当前高校投资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践教学内容比较单一

投资学专业学生就业的领域主要是实体投资和金融投资领域,涉及到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甚至新型的互联网金融公司等不同的金融机构,需要接触的金融投资产品既有股票、债券、基金等传统金融投资产品,又有比较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但是许多高校投资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主要涉及金融投资领域、传统的金融机构和简单的金融产品,这样就无法体现现代金融投资行业复杂多变、业务相互交叉渗透的特点,难以培养学生处理真实金融投资业务的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未来职业所需要的综合能力。

(二)实践教学体系缺乏层次性

投资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形式表现为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实训等,这种分类更多要求综合性的实习实训。但目前投资学专业实践安排更多的是单门实践课程如商业银行实务、财务分析、证券投资分析的简单组合,实验模式僵化,很多时候都是老师提出具体的实习实训内容,学生按照步骤来进行操作,只要操作得当,就可以得到预期的效果。这样的实验操作属于验证性的实验,教学层次比较低,虽然说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是没有由浅入深,由学生独立设计、操作并设法解决问题,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提高。

(三)校企合作仍处于初级层面

目前,许多高校的投资学专业都与本地区的相关企业开展了初步合作,合作内容主要集中在邀请校外专家联合讲课、人才培养模式的共同讨论修订、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等。但从总体来看,投资学专业的校企合作还处在较初级的层面。一方面,校外专家结合自己丰富实践经验的授课虽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校外专家的有限性决定了其总体课时的稀少性,因此,校外专家的人数还有待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在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上,每个学期专业老师都会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带队前往实习基地进行实习,但实习的内容并不深入。出于金融企业数据的保密性及部分核心业务的安全性考虑,校企合作企业在为合作学校的学生安排实习时,往往将关键业务进行回避,学生真正要学的东西却不能得到训练,这是目前校企合作中面临的很大难题。

(四)实践型师资力量不足

作为高等教育的引导者,高校教师的能力大小直接影响着教育成果的好坏。在推行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中,目前突出的困难之一就是任课教师的实践经历不足。许多高校投资学专业的师资大部分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任教的教师,大学的学习为这些教师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但由于是应届毕业生招入,此类教师金融投资方面的实际工作经验比较缺乏,再加上高校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实践教学开展的深度和广度,从而也直接影响到培养出来的学生职业能力的强弱。

三、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投资学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一)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是宽口径、复合型的投资学专业人才,倘若投资学专业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都只是涉及到一些简单的投资领域和金融投资业务,就难以运用综合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纵横交错、纷繁复杂的实际金融投资问题。因此,为了培养具有良好职业能力的应用型投资学人才,必须要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在设计实践内容时,不仅要关注金融投资领域,也要重视实体投资领域;不仅要有传统金融业务的实际操作训练,也要让学生掌握远期、期货、期权、互换等金融衍生产品的操作技能;特别需要紧密把握国家的政策方向,开设一些如互联网金融实务、农村供应链金融实务等具有特色的实践课程。

(二)构建系统性的实践教学体系

目前投资学的实践教学仍以演示性和验证性为主,这种仍然沿袭了理论课程中“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没有很好地发挥实践教学应有的作用。因此,实践教学应当遵循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的教学规律,实现综合化、层次化教学。具体而言,在保留单门课程基础技能训练的前提下,增加投资学专业综合技能训练、创新设计技能训练等实践课程,学生根据实验实训任务书的要求,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寻求合适的实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最后形成实验总结报告。综合性、创新设计性的实验实训,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深入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动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际应用能力等职业能力。

(三)深入校企合作

许多企业出于保密性与安全性需要,也许并不愿意将核心业务展示在短期造访的学生面前。但是,在我们调研的过程中,也有校企合作企业指出,如果学生能固定在本企业实习3个月以上,企业是愿意学生接触相关核心业务与数据的。要满足企业的此类要求,就需要学校对教学计划作出变动。非毕业班的校外专业实习,学校通常只安排2到3周左右的时间,如果我们能适当压缩一些不必要的理论教学时间,将实习扩展至4周或5周,再加上学生的寒暑假时间,3个月在企业实习的时间并非不能实现。并且在企业实习的时间增加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全面熟悉相关企业的日常业务和工作流程,进而加深对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针对高校许多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学校可以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改进。一是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外出培训和学习机会,定期派教师前往校企合作单位进行为期数月的全职培训,并且能够在不同岗位上轮岗工作,从而全面熟悉金融投资机构的各项业务。二是鼓励教师取得与专业相关的资格证书,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要不断提升中青年教师队伍的实践水平。三是要广泛邀请金融投资行业专家、企业资深人士来学校上课、开讲座,并且与专任教师“结对子”,专任教师多去校外专家的课堂观摩学习,多与校外专家沟通交流,从而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陈婉霞.独立学院应用技术型投资人才培养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11: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