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医药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传统医药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传统医药论文

传统医药论文范文1

1.1系统论思想尽管近代的系统方法是从20世纪40年展起来的,但一些朴素的系统思想却早在二三千年前就在东方出现了。中国古代存在着典型的有机整体观念,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前就形成了朴素的整体系统观。如在我国最早的著作《易经》和“洪范”中就提出了“八卦”(天、地、雷、火、风、泽、水、山)、“五行”(金、木、水、火、土)说。八卦说把世界看作为一个由基本要素组成的系统整体,以代表天地的乾坤二卦作为起始形成八卦,八卦重叠形成六十四卦,从而形成了概括天地间万事万物的世界体系。而且《易经》还把世界看作由基本矛盾关系所规定的层次系统整体,是一个动态的循环演化的系统整体。同样五行说也是将世界看作是由五种基本要素金木水火土组成的系统整体,这五种要素彼此相生相克形成不同层次的系统结构,从而构成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所以这些理论基本上都是将最基本的物质元素看作是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元素,而整个世界无非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整体系统,它们之间相生相克,使得整个世界不断循环演化,形成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系统整体。公元前五百多年,以老子为创始人的道家对系统提出了精辟的看法,在其经典著作《老子》、《荀子》等著作中提出的“有无”“阴阳”学说用一些更抽象的范畴,如有与无、一与二、始与终、阴与阳等对立统一的关系来表达自然界的统一性。它们认为“道”是事物之本源,又是事物的法则。天、地、人都是道的产物,它们具有统一性。道是天、地、人的主体,也是天地人运动必须遵守的规律和行动法则,认为世界的起源于“无生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

植根于中国古代文化土壤中的中国古代医学思想同样包含有丰富的系统观念。《黄帝内经》中人体被看作一个和谐的有机整体,并进一步被看作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因此人的养生规律是与外界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的,故有“天人相应”的医疗原则,主张把生理现象与自然现象相联系,提倡整体辨证施治的观点。

中医药学的这种观点受到国际上系统科学家的高度重视。当代著名系统科学家,耗散结构理论的创始人普利高津(Prigaogine)曾说:“我们正是站在一个新的综合、新的自然观的起点上。也许我们最终有可能把强调定量描述的西方传统和着限于自发组织世界的中国传统结合起来”[1]。

中医的诊断方法中依然蕴涵着大量的系统论思想,中医的诊断包括四诊和辨证,四诊除通过望、闻、问、切外,还包括参考病人的社会心理状况、体质状况以及自然环境状况等信息,对病因、病位和病机做出明确判断。辨证是以一定的经验(包括理论)为基础的信息加工、分析和处理的过程,辨证既是对四诊资料的处理,又反作用于四诊技术的运用,同时还受治疗结果的反馈,并不断完善和更新。中医药学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种,药物治疗的方法是针对证候组方遣药,非药物治疗也同时针对证候或病因,选择针灸、推拿或心理、音乐等来治疗。其治疗思路整理如图1。

1.2演化论思想中国古代演化观主要表现在阴阳学说、五行说、太极图等学说之中。大多都是将万物的演化描述成为一个相生相克、连锁轮回的变化链条,其变化在一个闭合的回圈中进行,而始点最后又变成了终点。中医药学思维活动是动态的过程,通过人的机体在自然状态下的动态描述,去反映出症状或生理现象的表现,如临床中获得的脉象、病人的面色、舌体形状。中医药理论认为人的复杂性在于它自身和环境的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的动态变化,元气学说阐明了“形”与“气”相互转化的发展观,强调“从其气则和,违其气则病”,注重人的生命活动统一过程状态演化,如中医理论中健康概念实质上体现的是阴阳之间交互作用,形成自和的最佳状态,医疗的任务就是调整这种状态的非平衡或非最佳状态。中医学对生理过程的认识角度是从气化的结构和气化的活动这一“耗散”系统出发的。

2中医药学传统方法论对现代科学研究的启发

2.1中医药整体认知论的科学思想为现代科学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天人观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特征之一是注重天人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主张人与自然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相互影响,相至制约,因而人应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这种天人观在古代曾表现为“天命论”“天人感应论”的思想和“天人合一”的观念,其中有不少秘化、不科学的内容。但在西方工业化进程带来的诸如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资源和能源浪费等社会问题日益加重的今天,注重天人和谐的中国古老天人观有助于在现代科学基础上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保持与自然的和谐持续发展。

从实践角度看,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中国传统科学思想的影响。日本哲学家和农学家福冈正信先生依据老子的“道法自然”的思想,提出要以“自然农法”取代建立在工业文明基础上的“科学农法”,并亲身实践,取得了显著成功[2]。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赖特(F.L.Wright)受老子“崇尚自然”思想的影响,主张“有机建筑”的理论,充分注意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统一,体现了人与自然有机协调的特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还影响到现代技术的发展,这就是强调技术程序应有益于人的身心愉悦和健康,强调技术的功能是解放人,现代的人体工程学、人-机系统工程学和技术美学研究,正是适应这种需求的体现[3]。

2.2中医药直觉、体验的方法论为现代科学发展提供了创造性的思维模式日本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汤川秀树从小就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在他看来中国传统文化中某种不同于西方的艺术特性——既有原则,又能进行灵活调整;不仅有科学思想,而且有驾驭科学的智慧。他说:“中国人和日本人所擅长的并以他们的擅长而自豪的,就是直觉的领域——日语叫做‘勘’(がん),这就是一种敏感或机伶。”[4]老庄的思想在汤川秀树的物理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受庄子的倏和忽为浑沌凿七窍的故事的启发,联想到万物中最基本的东西并没有固定的形式,而且和我们今天所知的任何基本粒子都不对应。它虽未分化,却有着分化为一切种类基本粒子的可能性,这就是“浑沌”。汤川秀树还受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中“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这句话的启发,提出了时空量子的空域概念。

中医药学思维中的直觉和理性总是互补存在,这种直觉赋予了科学家以新的顿悟使其有所创造。正如美国物理学家卡普拉所说:“量子力学迫使我们认识到,宇宙并不是物体的集合,而是统一体中各部分相互关系的复杂网络。但这正是东方神秘主义体验世界的方式。”[5]卡普拉相当重视“体验”的作用,他通过中医和《易经》来体验事物的对立统一和动态平衡,通过《华严经》来体验事物的相互依赖和时空的相互渗透,通过中国哲学中道与气的学说体验“空”与“形”的关系,并将这些体验同现代物理学研究紧密联系起来,从而获得了对基本粒子结构和关系、量子场论和宇宙自洽性的深刻理解。

西方思维模式的严密逻辑性决定了其强调“非此即彼”的刻板和局限性,这限制了创造力的有效发挥,而中国传统文化中体验的模式认识成果恰恰能够启发和激励科学家的创造和想象力的发挥。

3中医药学协调思想为现代科学关于有机事物的研究提供了有益启示

李约瑟将中国传统科学思想成为“有机自然主义”[6],因为中国传统科学思想主要是针对存在有机联系的事物加以整体的认识和体验,其典型的科学成果应该就是中医药学。这是传统科技体系中至今仍有现代价值的为数不多的成果之一。中医药学在不破坏生命有机体的内外联系的前提下,通过观察、体验和辨证施治,调节人体内在机能,达到内外平衡,抗病祛邪的治疗特点,以其举世公认的疗效说明了中国传统思想在认识生命有机体方面独有的方法论意义。

管理科学是现代科学体系中体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相互渗透的新兴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具备社会有机体特点的组织或群体。早期的管理科学理论重物不重人,西方的“泰罗制”实际上把工人看作从属于机器生产工具,用机械论观点看待生产活动中的人与人、人与机器的关系。现代管理科学中的Z型理论改变了这种倾向,开始强调以人为中心,注重人际的有机协调。提出Z型理论的美籍日本管理学家威廉。大内主张经济组织中每个人和每个团体正好象人体中的器官,管理的机能主要不是控制而是协调,这种观点显然带有东方文化的特征。日本管理学家伊藤肇进一步指出,日本企业家能够使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复兴,中国经典的影响应居首功[7]。

从分子到细胞再深入基因,希望能找到针对功能的遗传学早有定论:基因产物必须在细胞内环境中发挥功能,细胞必须与其他细胞相互作用,机体必须在多变化的环境中生存,因此基因表达及作为结果产生的表型常是通过个体基因型与内外环境相互作用而被修饰和改变[8]。最新文献也认为,很多人类常见病代表着我们的基因组与环境毕生相互作用的一种积累,预测基因在复杂疾病过程中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一种令人气馁的任务[9]。由上可见,基因型与表型不总是一一对应。因此单纯以基因表达谱作为“证”的实质或作为“证”“病”的连结点似欠全面。

正如李政道教授指出的,“仅是基因并不能解开生命之谜,生命是宏观的”[10]。美国《科学》杂志19990402出版复杂系统专刊,其编辑部导言“超越还原论(BeyondReductionism)”就直截了当指出现代基因组学还原论方法的不足,指出:“还原论的缺点越来越明显,主要是信息过载和过分简单化,从而可能需要把整合性提上议事日程(integrativeagenda)以补充占支配地位的还原论方法”[11]。

中医药学中蕴涵着现代系统科学的基因,复杂性科学的兴起和发展为中医药学特色和优势的深入挖掘和理解提供了可能。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科技发展呼唤中国传统科学观启迪的今天,中医药现代化步伐会进一步加快,其科学内涵将会得到充分揭示和发展,中医药学一定能全面走向世界,对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中医药学对生命活动的认识,提供了人类认识和把握人体复杂体系的有效途径;中医药学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认知方法及其个体化诊疗体系反映了整体医学的特征;中医药丰富的治疗手段和灵活的方法,符合人体生理病理多样性的特点;中医药浩瀚的古典医籍,是人类生物信息的巨大宝库;中医药学充分体现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有机结合,展示了现代科学一体化的新趋势。从以上的优势和特色可以看到中医药学不但具有极强的科学性,而且在许多方面提示和反映了现代人体科学、现代生物学、现代医学以至现代科学发展的方向和研究的前沿。科学进入后现代时代,正在从分析的科学嬗变为整合科学,中医药学中所蕴涵的文化优势、思维优势将对现代科学文化的发展发挥重要的启发作用。

【参考文献】

[1]伊·普利高津.从混沌到有序[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12.

[2]葛荣晋.道家文化与现代文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3]张相轮,凌继尧.科学技术之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4]汤川秀树.创造力和直觉——一个物理学家对于东西方的考察[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

[5]灌耕.现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

传统医药论文范文2

随着芳香医药在世界范围得到迅速发展(欧盟香药已经进入药典,法国芳香疗法为独立医疗体系,澳洲皮肤疾病多数首选香药治疗),中国的芳香医药领域也迎来全新发展机遇。由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主办,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芳香医药分会承办。安徽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所协办的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第三届全国芳香医药学术会议暨民族医药芳香疗法培训班于2015年10月23日~26日在上海七星唐朝酒店开班。

参加会议代表有118人,来自国内22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法国、美国、中国台湾与香港、澳门的代表。参会人员覆盖芳香医药从业人员广泛代表性领域,如芳香医药分会理事、会员(含单位);医院、医学院校、政府相关部门、医药审批及监管机构、芳香种植企业、芳香生产加工企业、芳香科研机构、芳香治疗机构(医疗单位、疗养院、养老机构、健康教育机构、芳香培训机构、美容院、按摩SPA中心)从业人员。

会议编写了论文集,共收集到会议论文43篇,有27篇论文进行了大会交流与报告,交流与报告论文涉及面极其广泛,几乎涉及芳香医药的所有领域,建立既有中国特色又与世界接轨芳香疗法体系:各少数民族不同香药及其临床应用案例与体会。特别是针对我国芳香医药三大核心问题:“源头控制,标准建立,临床应该”方面,更是进行了深入交流与认真讨论。

会议还邀请法国、美国、中国(台湾、香港、澳门)等芳香医药、芳香疗法知名专家作了专题讨论及学术报告。特别是法国著名药学家、演说家、芳香治疗师多米尼克博士做了《芳香疗法是神话还是现实》的专题讲座,将法国芳香疗法的科学研究与临床应用完美结合,特别是芳香疗法在法国“治未病”方面研究与应用,如癌症化疗与放疗副作用的预防,给与会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形成了强烈的反响。

本次学术会议召开暨培训班举行无疑会为推动我国民族芳香医药事业,加强芳香医药工作者、芳香疗法从业者之问学术交流、积极推广传统芳香医药实用技术在医院、社区保健中心、疗养院及养老机构的实施,推进芳香种植、生产加工企业、芳香医药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学习和掌握中国传统医学芳香疗法理论和应用,推进中国芳香医药与医疗标准建设,使芳香医药与芳香疗法更好地应用于临床、保健、康复与健康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传统医药论文范文3

    【论文关键词】乡土文化 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教育 高职高专

    【论文摘要】中医药高专院校以培养乡土中医药人才为己任,在中医药高专因各种原因淡化传统文化教育的情况下,,指出中医药高专人才应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和医学人文素质。各地乡土文化是祖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富含中医药文化,中医药高专开展乡土文化教育有利于培养热爱家乡、热爱中医的实用中医人才。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大地,每一方圣土都有着成千上百年的文化积淀,这些文化因素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医药文化作为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它自然而然地渗透于每一寸乡土。乡土文化与中医药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将乡土文化融入到中医药高职高专教育之中,有助于培养热爱家乡、热爱中医的实用中医人才。

1中医药高专以培养“乡土中医药人才”为己任

      中医药高专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当地城镇社区和农村基层培养专科层次的实用中医药人才。中医药高专院校的多数学生从故乡来,学成后又回到故乡去反哺于故乡。所以,中医药高专教育主要是培养愿意到基层去,能为本土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乡土中医药人才”,简称“下得去、用得上的中医人才”。

2中医药高专应加强传统文化和乡土文化教育

    在高职高专教育强调“以就业为导向,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注重技能培养”的影响下,加上学制短,中医、西医两种医学交叉教学,生源素质较差等原因,中医药高专院校很少注重给学生喂养优秀传统文化的食粮,易使当代青少年学生错误地认为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产生功利主义思想。尤其是在“就业就是一切”指挥棒的指挥下,有些中医药院校更是舍弃了“人文”传统,“把大学降低到市场经济的附属地位,市场需要什么,大学便做什么,一种产销对路,短、平、快的人才培养模式悄然形成”

    医学是对生命充满人文关怀的科学和实践活动,医学科学发展的过程始终贯穿着人文精神,脱离人文关怀谈医学,学生就会成为医学匠人。中医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脱离传统文化谈中医,学生很难真正理解中医,也就学不好中医。乡土文化是一个特定地域内发端流行并长期积淀发酵,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乡土文化的地域范围放大到全中国,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从学习乡土文化入手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学生易于接受。所以,不论课时有多么紧张,不论技能是多么的重要,传统文化和乡土文化教育对中医药高专来说是必需的。

3中医药高专开展乡土文化教育的途径

    乡土文化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将乡土文化教育列入人才培养方案,贯穿于教学之始终,分阶段实施是一条有效途径。由于中医药高专教育学制短、课时紧张,乡土文化教育的教学时间和教学形式可以灵活安排,可通过开设课程,组建兴趣小组,建立专题网站进行辅导,举办学术讲座、文化节和知识竞赛等多种途径实现。如我校在中医药类各专人才培养方案中列入《三峡文化与三峡中医药》这门课程,纳入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之中,前4个学期均开设,每学期32学时,教师和教学时间不固定,灵活安排,重在营造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生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

3. 1入学教育普及乡土文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开展乡情教育,强化学生热爱家乡之情。每个学生对家乡都有或多或少的认识,但由于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对乡土文化教育的缺失,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多数是零碎的片断,不够系统全面;多数是直观的感受,缺少理性的思考。在新生入学前两周,学校结合军事训练的理论教学时间,用4-6个学时向学生讲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发展现状、未来规划等,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历史,强化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如我校地处长江三峡库区,学生入学时就对学生讲长江文化、三峡文化、讲三峡库区沿线城市未来的发展,顿时使学生开拓了视野,对家乡产生了自豪感、认同感。

      (2)开展本地中医药历史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中医之情。中医药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各个地方乡土文化中富含中医药文化。学校通过系统研究整理后,在新生入学时开展1次本地中医药历史与来来的讲座,安排1-2次参观,如参观学校中医药博物馆、中药园、中医药专业实训室等,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医药在治病救人方面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如我校每年均安排中医药类专业新生参观校内富有特色的中医药实训中心、中医文化陈列馆、中药科技馆、生命科学馆、药用植物园,并讲解长江三峡地区中医历史文化,学生一开始便对中医药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3. 2深入探究乡土文化,提高学生职业素质

传统医药论文范文4

药学论文3000字(一):中药学专业学生中医药思维培养模式的探索论文

[摘要]本文从加强教师自身修养建设,结合专业课程特点彰显中医药思维特色及培养中医思维运用能力等三个方面,对中药学专业学生中医药思维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并以中药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中药炮制学”为例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课堂组织方式。

[关键词]中药专业;中医药思维;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2018SZ037);广西中医药大学专业课程思政改革重点项目(SZ191014)

[作者简介]周改莲(1981—),女,河南周口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药质量标准及炮制机理;赵立春(1980—),男,吉林长春人,博士,研究员(通信作者),主要从事中药化学成分及活性筛选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26-0330-02[收稿日期]2020-03-15

中药炮制是中医用药的两大特色之一,但由于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未注重传承保护,很多传统操作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中药学专业必修课程“中药炮制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将从教师自身素养、课堂实施过程以及第二课堂这三个方面着手,以中药炮制课程的核心章节:总论部分的绪论、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中药炮制的基础理论、中药炮制的目的及对药物的影响和各论的炒法、蒸煮法6个章节为代表,基于临床用药需求及药物自身性质讲解炮制的相关知识内容。

教师积极跟踪教学动态,提高自身的修养。在教学上结合专业课程的特点,彰显中医药的思维特色;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有选择地使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根据学生普遍喜欢上网的特点,将对分易平台、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应用于教学之中,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并在理论课之后安排相对应知识点的实验及实训课程,让学生学以致用,在整个教学过程启发学生认真思考,让学生不断回顾之前所学的思想政治课、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方剂学、中药化学基础知识,反复强化中医药思维在“中药炮制学”中的体现,增强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自信,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同时拓展第二课堂,组织科室老师积极参与本科生导师制,实践中培养所带学生的中医思维运用能力,个性化地凸显中医药思维的培养。

一、加强教师自身修养建设

当前,我们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中药炮制学”教师首先应积极参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办的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等相关项目,提高教师自身对中医药事业的热爱;同时积极关注教学方法与信息化教学的使用,使自己成为理论功底更扎实、实践经验更丰富、技能更精湛的中药教育工作者。

二、结合专业课程特点,彰显中医药思维特色

(一)将中医药思维贯穿在课堂教学中

在课堂学习中要想培养中药学专业新生的中医药思维,专业教师在对中药学专业新生讲授课程时应该做到:在课堂上注重历史文化意境的重现,营造浓厚的传统中医药传统文化的氛围,授课时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从而达到加强对学生的传统人文思想的教育和熏陶的效果。与此同时,专业教师还应要求中药学新生重视对经典的学习,要养成研读中医药经典著作的习惯,如此一来才能真正地促进并最终形成中医药思维,做到对中医药理论精髓的扎实把握。

在“中药炮制学”课堂教学内容实施方面,应注重中医学基础的整体思维、辩证思维、哲学思维、司外揣内等思维的培养,注重中药学、方剂学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中药“法象用药”与意象思维的培养、药物四性与中和思维的培养、类比思维的培养,等等。

(二)创新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中医药思维

任课教师在上课时设计一套学习情境的完整方法,这种学习方法通常将学生分成小组,从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出发,解决中药学专业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疑惑,提高他们对于专业知识的兴趣。一方面激发学生对于教学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增强课堂的互动,而非传统教学中偏重于任课教师讲授的“独角戏”模式;另一方面,这种教学方法能有效引导学生对于专业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的思考,促进学生思维模式多维度发展,加深对于专业课知识的学习和认识,有效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在授课方式方面,除传统讲授法外,还应设计PBL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这既能激发学生对于教学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又能有效引导学生对于专业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的思考,加深对于专业课知识的学习和认识。

如以蒸法炮制地黄知识点为例开展教学方法改革:在上课前播放涼茶店生活场景的图片,以凉茶店为何只有生地茶没有熟地茶为切入口,导入所学内容(学生一般都能根据所学内容加以分析),在讲解完炮制方法的同时,发放生地与熟地饮片给同学们进行实物观察。

教师提问:地黄炮制前后发生了哪些感官变化?

(学生最好能回答出颜色、质地、味道)

教师明确:颜色、质地、性味、归经、功效均发生了变化并结合临床应用加以详细阐述。

鲜地黄:黄色,功效类似生地比生地强,含80%的水分,表皮非常薄,特别容易变黑腐烂,不宜贮藏保管,所以临床用生熟地较多。

生地黄:黄棕色,性味甘苦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痨热,消渴等。

熟地黄:性味甘温,归肝、肾经,具有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的功效。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盗汗遗精、血虚萎黄、眩晕、耳鸣、须发早白。熟地可以大补肾之元气,中医经常提及的“引火归元”即用到熟地。

教师引导学生加以总结:简单概括生地变成熟地所发生的变化。

教師总结:生地变成熟地,药性由寒转温,味由苦转甜,功能由清转补。清蒸熟地黄质厚味浓,滋腻碍脾,酒蒸后补而不腻,上行药势。

设计意图:通过蒸前后性味、归经、功效的变化,将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应用知识融入中医炮制课程的讲解当中,进而阐述炮制的奥妙,激发学生对中药炮制的热情。

三、拓展第二课堂,培养中医思维的运用能力

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素质拓展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可从社会实践、文体艺术、社团活动、技能培训等方面实施素质拓展各项训练,以开拓学生的社会视野,促进学生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如通过药学院四楼的中药饮片标本馆,让“药”入目;请中药饮片企业负责炮制车间生产的兼职导师进行名师论药,结合炮制实训中心的平台设备,让“药”入耳;举办炮制专业知识竞赛活动,通过品尝自己炮制出来的生熟饮片来对比炮制前后的性味变化,让“药”入口,逐渐形成自身的专业特色。同时,参与本科生导师制的指导老师,在实践中培养所带学生运用炮制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中医药思维的培养。

让学生形成中医药思维至关重要,是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关键。中医药高校要把握好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增强教师的中医药文化自信,加强学生的传统文化功底;加强中医基础理论和核心理论研究,力争站在专业课程角度用现代科学语言来阐述中医药治病机理。

药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素质教育在药学本科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论文

[摘要]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辅相成的教育方法,素质教育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各项能力为目标。药理学是药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本文探讨了在药理学教学中引入素质教育的优点,以及在药学专业药理学教学中推广使用素质教育的方案和方法。

[关键词]职业素质教育;药学专业;药理学教学

[作者简介]邢妍(1981—),辽宁阜新人,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肺动脉高压。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26-0163-02[收稿日期]2019-12-25

药理学是药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药理学教学中合理运用职业素质教育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工作当中实际问题的能力[1]。如何在教师授课过程中传达素质教育是药理学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方法[2]。通过科研素质教育、综合能力培养、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等六个方面探讨不同知识点中对素质教育的运用[3]。

一、科研素质教育

科学研究对于药学生必不可少,科学研究需具备创新性强的科研思路,合理的研究方案,有效的研究方法,本科阶段培养科研素质,能够确立初步的科研思维。药理学总论内容包括绪论、药效学、药动学及影响药物作用因素。开篇讲述的绪论,由药理学的学科性质和任务、药理学发展史、新药研发程序和药理学学习方法等部分组成。在讲述药理学学科在药学本科专业中的意义时可以引入链脲左菌素,该药破坏胰岛B细胞,大鼠连续注射4周时,胰岛分泌减少,大鼠血糖升高,因此,此药为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工具药,也是药学专业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时经常采用的药物。通过药理学的理论教学能让学生对这一药物产生深刻印象,同时通过深入讲解实验动物模型进行科研素质教育。讲述药物不良反应之一的二重感染,是由于广谱抗生素滥用导致的菌群失衡,应对不良反应产生的真菌性腹泻之最好方法为粪便移植,美国研制的粪便胶囊可以替代粪便移植,以减轻患者的痛苦,通过讲述粪便胶囊的研发,进行科研思维的拓展。胰岛素是唯一的降血糖激素,到目前为止只能注射给药,给患者带来痛苦,如何减少胰岛素的注射次数或改变给药方法是现在药学工作者研究的前沿,进行研究前沿的拓展。

二、综合能力培养

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药理学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通过解决问题,可以培养新时代新型人才。

作用于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包括传出概述、胆碱受体激动药、胆碱受体阻断药、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和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等内容。传出神经系统药物是药理学的重点内容。毛果芸香碱为眼科用药,通过鼻泪管进入口腔,通过肠黏膜吸收引起全身不良反应,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滴眼时压迫眼内眦关闭鼻泪管可以减少毛果芸香碱的全身不良反应。阿托品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众多,当阿托品大剂量时会产生幻觉,甚至出现昏迷,如果实际工作中遇到阿托品中毒怎么办?应该用什么解救药物,通过设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肾上腺素是临床常用的急救药品,该药的临床应用是重点内容,导课以过敏性休克病例导课,通过过敏性休克患者临床表现,推理出该疾病的发病机制,针对发病机制一步一步推理药物作用机制,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普萘洛尔是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代表药,长期应用突然停药会导致原有高血压加重,通过讲述普萘洛尔停药反应产生机制,让学生记住逐渐减量,缓慢停药的原则,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巩固理论知识。讲述有机磷酸酯类时以东京地铁毒气事件导课,通过经历毒气事件当事人出现的症状:眼球疼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呼吸困难等。根据所学知识阐明该临床表现的发作机制,即有机磷酸酯类中毒机制,针对中毒机制采取哪些解救措施,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局麻药的讲解过程中以丁卡因采用浸润麻醉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病例导课,通过病例吸引學生眼球,以《为什么丁卡因不能用于浸润麻醉》为题,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讲述理论知识。

三、爱国主义教育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包括镇静催眠药、镇痛药、抗精神失常药和解热镇痛抗炎药。是药学专业各类各级考试的重点。镇静催眠药用于失眠的治疗,属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长期使用造成神经衰弱或记忆力减退。随着社会发展,失眠人群越来越多,不得不用镇静催眠药,而安神补脑类中药不存在严重不良反应,完全能够替代合成镇静催眠药,以此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吗啡为镇痛药代表,吗啡即是,属于阿片生物碱类,阿片即鸦片,通过引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吗啡的作用部位在第三脑室,这一理论由中国科学家邹刚所发现,通过讲述吗啡作用机制的研究过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人工冬眠合剂用于低温麻醉和严重创伤的急救治疗,科学家正在研制新的毒副作用小的人工冬眠合剂用于航天事业,宣传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并提出祖国传统医药是研究新的人工冬眠合剂的重要来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一项重大工程,是祖国长治久安、兴旺发达,培养优秀接班人的伟大工程,也是高校教育授课的重要环节。在药理学教学中哪些环节可以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以下是笔者的教学经验积累。新斯的明为重症肌无力首选药,重症肌无力为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患者需要终身用药。医学生面对此类严重疾病患者,不仅要用药物治疗疾病,还应给予患者人文关怀。类似严重疾病还包括肿瘤、结核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用药治疗过程中进行人文关怀,能增强患者的疾病抵抗能力,使病程缩短,这也是医学誓言中的内容。

五、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包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勇于创新才能研发新药。药理学课程共有50章,每章涉及上百种药物,但药物种类的增加并没有减少疾病的发生,药物治疗过程中疾病此起彼伏的现象,决定了疾病发生的多样性。发病机制的多样性加大了药物治疗的难度,需要不断研发新药,而新药研发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药理学书中每一个药物的发现者都获得过诺贝尔奖,这一点也能激励学生创新。阿司匹林是重要的血小板抑制剂,从最初发现的解热镇痛作用到发现防治血栓形成的作用,经过了一百年,以此为例,如果我们通过开发现有药物的新用途也是一项重大创新。药物给药途径的改变、药物剂型的变换、药物新的作用机制的开发、药物复方制剂的制备及新剂型的发现都是创新,每一个药物的讲解过程都可以渗透创新能力培养。例如佛莱明从一项失败的实验结果中发现了人类第一个抗生素青霉素。天然青霉素的结构改变得到了众多人工半合成的青霉素类。青霉素提纯工艺的改良均为创新。

六、辯证唯物主义教育

药物具有治疗作用,也有不良反应。当用药物治疗疾病时,难免药物的不良反应,通过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清此理,在应用药物时防治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例如沙利度胺具有严重的致畸胎作用,但是非孕妇可以治疗麻风病,是麻风病患者的重要治疗药物,因此当发现药物不良反应时,完全否定药物的治疗作用也不可取。当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时会出现血糖升高和血压升高,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不能采用此药,但是,当出现危及生命的严重感染无药可医,必须用糖皮质激素,同时采用合理的降糖药和降血压药物。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抑制炎症反应能够治疗很多疾病,但机体防御能力降低会导致感染扩散,因此,使用糖皮质激素时需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待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

传统医药论文范文5

泛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伟大实践,对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及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现今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任务将定位在以全面提高质量为重点,更加注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研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要求高等教育优化结构办出特色。为此,我们积极转变办学理念,将素质与技能教育贯穿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中心,为培养能适应市场变化的、基础扎实、素质良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和奉献精神的实用型医药生物技术人才,进行了一系列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性改革和实践。

1 确立以能力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医药生物技术人才培养要注重实用性和医药特色,顺应我国特别是泛北部湾经济区医药生物产业发展的需要,围绕理论、实践、科研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为主线,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应用、高素质”为培养目标,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实验技能训练模块,强化实践教学内容和科研创新应用技能训练,优化人才知识结构,培养既具备扎实的生物技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又具有医学和药学相关知识技能,富有敬业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体魄和心理素质,能在医药生物行业从事科技开发、教学及管理工作的实用型生物技术高级人才。进一步将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优质专业,在全国同类专业中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并增强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服务的综合能力。

2 医药生物技术专业实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措施

2.1 构建合理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实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就是要为学生本文由收集整理构建合理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而这种结构的实现与合理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紧密相关。依据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原则,课程设置采取前期趋同,后期分化,以必修课为主体(专业基础及专业课),以专业核心技能课为重点(细胞培养、基因克隆和生物技术大实验等),以医药专业基础课为背景(组织胚胎学、病理学和药理学等),以选修课为补充(实验动物学、生物技术制药和免疫检测技术等),辅之以学术讲座等多种方式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积极作用,从根本上改变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创新能力。合理运用虚拟实验,以课题设计、探索性强的科研小课题代替传统的教学实验,以课题设计报告、科研小论文或口头ppt汇报等代替实验报告。建立《生物技术大实验》核心技能培训模块,使学生在下实习点前得到实验技能的系统强化,有效缩短学生在实习单位的适应期,增强毕业生就业时的核心竞争力。注重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引入课堂教学,如将“多肿瘤抑制基因在本地区常见恶性肿瘤中变异的研究”用于肿瘤的分子生物学教学等,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紧跟生命科学前沿的教学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倡导有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鼓励推行开放式、pbl等创新教学方法,教师根据课程特点,积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互动授课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培养科学严谨的思维方法。一直以来酶工程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沿用讲授式教学,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近两年在继承传统教学优点的基础上,对“酶的应用”章节采取“学生自主授课”的教学方式,变灌输式学习为主动的“教与学”,学生在这种教学角色的转换中,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逐步形成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学习方式。我院现有两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和一门校级精品课程,教师100%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理论教学,积极引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实验教学,大大提高授课的趣味性、可视性和精确性,提高学习效率。另外,通过网上答疑、演示等手段为学生提供无限的重复学习机会,弥补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延展学习范围,扩大专业知识覆盖面。我院教师自主研制的课件在各级多媒体课件比赛中获得一系列奖项。

2.3 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更强调与一线生产和科研实践相结合,更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科研实践和项目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并以此作为学生贯通有关专业理论知识和集合有关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活动。我院历年重视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生物技术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广西首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并获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项目资助,生物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为广西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建设中心,医药生物技术实验室为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等,这些项目的获得极大地促进了本专业学生教学实践和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近年实验教学中心和医药生物技术实验室投入200多万元购置和更新了部分仪器设备,实验室原有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为学生动手能力、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提供良好平台和条件。注重加强校内外交流与合作,借助区内外同行优秀的科研实验平台和生产科研资源,坚持毕业生回访,重视校友会建设工作,稳固和扩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和合作单位,目前,我院已在北京、武汉、长沙、广州、深圳、南宁等地建立了十多个包括生物制品研究所、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点大学的科学实验中心或研究所、三甲医院的科学研究机构等拥有较好科研、实习条件且关系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学院还将继续加强对外交流,密切与区内外高水平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学术交流、科研合作、毕业实习,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缩短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变过程,提高职业素质和就业质量。

转贴于

2.4 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重视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质量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大学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途径和有效平台。我们也积极探索建立产学研密切结合的运行机制,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充分利用地方及周边地区科研院所和大型科技企业的人才、设备、课题资源,实行产学研紧密结合,如将学生带到广西植物研究所现场教学“植物标本观察与野外考察”,将学生带到污水处理厂见习“酶工程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等。毕业实习是本科生培养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创新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我院毕业实习采取医学科研模式、临床实验室模式和生产经营型模式等,以适应地方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培养科研实验型人才、临床应用型人才和生产经营型人才的目标。为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应用于科研和生产实际,并保证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质量,我们精心遴选实习点和指导教师,规范实习程序和实习教学环节,明确实习任务,与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及实习生保持密切联系和信息畅通,对学生的开题、实习工作内容和工作量、毕业论文等采取随访、中期检查、校内教师评阅和毕业论文答辩等多种方式全程跟踪和监控。近年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明显提高,其中08-11届毕业生的论文在学校优秀毕业论文评比中均获一、二、三等奖,并且囊括了各等奖项的前几名。

2.5 以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为载体,深入实施大学生人才培养导师制

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选择学历高、素质好的青年教师充实到大学生导师队伍中,以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为载体,深入实施大学生人才培养导师制,强化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注意引导的针对性,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技术特长、性格特点等,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真正做到关心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引导学生组织科研兴趣小组,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缩短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的时间。我院教师近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30余项,不少学生大学期间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实验并公开,得到科研实践能力的历练。我院学生今年积极申报广西教育厅创新创业计划,8项课题获资助,标志着我院学生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学校团委每年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活动”,在近三年校级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自然科学类竞赛作品中,生物技术专业约有130人参与,获得立项项目占全校总数的37%,获奖项目占全校总数的40%。我院亦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专设了“生物技术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首批立项18项,其目的是进一步提供本科生和指导教师相互沟通的渠道,改善、协调教与学的相互关系,充分利用大学的教学科研资源,发挥专业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直接参与或独立完成科研项目的机会,并通过项目的实施,引导大学生进入生命科学前沿、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培养科研基本素质、启发创新性思维、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我院学生的作品在“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及广西高校大学生化学化工类论文及设计竞赛中获得一系列奖项。

2.6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打造医药生物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培养高素质人才需要高水平教学质量,高水平教学质量需要高水平师资队伍。我院医药生物技术学科为广西高校重点学科,医药生物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为自治区级教学团队,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的示范带头作用,加强学术梯队建设,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注重培养青年教师的三种素质(科学人文素质,专业素质以及师德)和四种能力(科研能力,教学能力、外语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能力)。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进修和学术交流,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到校进行学术讲座和交流,鼓励教师在职读研和晋升高一级职称,多种方式和多条途径促进教师的在职提高和学科在区内外影响度的提升。聘请生产一线有丰富实践经验且有教学能力的管理人员到学校做兼职教师,充实现有的教师队伍。加强特色专业建设急需的高学历、高水平人才的引进,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改善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医药生物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7 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实用型人才的培养,不仅需掌握专业职业技能和满足上岗要求,也需要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相统一。我校近年注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吸引学生,以富有高尚情操内涵的文化主题活动激励和感染学生,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民主、多元的校园环境,营造一种平等、共容、和谐的文化氛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和职业道德,使他们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人文素质、科技素质、专业素质及身心素质。此外,通过开展英语演讲比赛和英语戏剧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应用能力;改革考试方法和教学效果评价标准,加大形成性考核的比例,注重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文献查找、口头书面表达和生物医学统计分析能力的培养;以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活动有效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交流能力、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系统思维和应用能力等综合素质。

传统医药论文范文6

中药炮制技术是世界上独特的制药技术,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药炮制学是研究中药炮制的理论、工艺、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研究发展方向的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传统特色学科,与中医临床医学紧密相连,医药结合可提高中医生临床工作能力。通过教学过程中为中医学专业学生开设中药炮制学的选修课程实践,浅谈对中医临床专业开设中药炮制学的教学体会。

关键词:

中药炮制学;中医学;教学实践

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成饮片之后才能入药,这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一个特点,也是中医药学的一大特色。炮制会对中药药性产生影响,不同炮制方法对该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都会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中药的临床疗效。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中药理论,按照辨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材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需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是世界上独特的制药技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药炮制学则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质量标准、规格、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一门学科,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最具有传统特色的一门学科,也是国家执业中药师等考试的科目之一,和中医临床紧密相连[1]。自古以来,我国的名医大家都是药学与医学兼备,如孙思邈、张仲景、李时珍等,他们不仅在医学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而且在药学方面也都有一定的成就。他们大多从事制药和医疗两大实践,并涌现出不同医学流派,各流派争芳斗艳,百家争鸣。不同医家采用的炮制方法也各不相同,通过医疗实践验证疗效并改进炮制方法,真正做到医药结合,在他们的著作中多处对药物提出了具体的炮制方法和要求,并运用中医思维模式阐明依法炮制与辨证论治的密切关系[2-3]。

中药炮制正是根据传统中医药理论,依据临床辨证论治的要求,归纳和总结药物炮制前后药性变化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临床治疗针对性的变化,从而指导中医临床合理用药。炮制和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两大特点,医生只有熟悉系统的中药炮制理论,才能根据临床需求灵活运用各种中药炮制品。随着学科划分日趋精细,中医药人才培养从师徒相传到院校培养,加之课程安排的限制,目前年轻中医生普遍存在“医不知药情”的现象,很多中医生不能很好地在临床中使用中药炮制品,因此,在临床专业开设中药炮制学是十分必要的[4]。目前,各中医药院校已认识到中药炮制的重要性,部分院校已在临床专业开设了《临床中药炮制学》这门课程,也有一些新的教学方法的应用,如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在我校将该课程列为教学计划的情况下,笔者自2008年开始尝试在中医临床相关专业开设《中药炮制学》选修课程,最初开课授课效果并不理想,主要表现为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分析原因可能由于中医临床专业的知识体系与中药学专业不同,而中药炮制学教材和授课的内容侧重点不同,使中药炮制学与学生所学的专业课程跨度较大,中医专业的学生更多的是关注在临床上如何应用中药炮制品,另外与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也有一定关系。后来,教学内容适当调整,教师自身知识储备的积累也逐渐丰富,比如丰富教师自身的中医基础理论、方剂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调研,根据学生学习兴趣,参考《中药采收加工学》和《中药调剂学》适当增加中药采收、产地加工与处方调剂的内容,如此,在课堂上既可以与临床专业的学生形成共鸣,进行互动,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3-7]。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在中药炮制学开课过程中做了以下几方面的调整:

1增加学科外延内容

选修课程刚开课时,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主要表现为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出勤率低。通过调研,学生认为授课内容与自己所学的专业课程跨度较大。所以对课程内容做适当调整,适当增加其学科外延内容。如药材的采收、产地加工、炮制、处方调剂等内容。比如介绍人参、三七时,会介绍到人参、三七的采收期、产地加工、炮制等内容,如人参一般5~6年采收,特殊品种如石柱参需12~18年采收,一般8~9月采收,产地可加工成红参、糖参等。临床应用时,人参味甘,味苦,性平,可补气生津,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用于体虚欲脱,脾虚食少等,红参味甘,微苦,性温,多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等。三七一般种植3~4年采收,7~8月采收者为“春七”,翌年1月采挖者为“冬七”,两者相比前者质量更佳。巴戟天除了介绍净制的重要性之外,采收期也非常重要,巴戟天以种植5~6年后采挖为宜,采收时间以秋、冬季为好。采收不当会影响到药物药效成分的积累,进而影响临床功效,还和当地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临床应用时巴戟天除了生用之外,还有盐巴戟天、制巴戟天。巴戟天生用具有祛风除湿的功能,用于肾虚兼风湿之证,盐炙后引药归肾,温而不燥,补肾作用缓和,多服久服无伤阴之弊。甘草制后增加甘草补益作用,偏于补肾助阳,强筋骨。产地中药材加工方法内容时,介绍到硫熏工艺部分学生反响较大,针对学生问题组织课堂讨论,效果较好。介绍处方调剂内容时,会介绍毒性药物的保管、处方调剂的特殊要求等。如根据《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规定,毒性中药需特殊保管,包括专库、专柜,双人、双锁保管的基本要求,开具毒性中药的处方剂量,处方保管要求等。通过上述内容的扩展,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改善。

2另类方解

课程的考核方式尝试过开卷考试、论文等形式,但都不尽人意。论文更多的机械的拼凑,毫无新意。后来的考核方式仍然以论文为主,但是论文的要求有所变化,要求学生任选一中医方剂,从采收、产地加工、炮制、处方调剂四个方面对方剂进行方解,另外可根据临床或当地特色炮制方法展开讨论。学生提交的论文以自选方剂进行方解为主,从处方方药的采收、产地加工、炮制、调剂要求几个方面解释处方。比如学生自选大承气汤进行分析,大承气汤由大黄、厚朴、枳实、芒硝组成,为泻下剂,具有峻下热结之功效,主治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热结旁流证,下利清谷,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传统方解多从中药功效方面进行解释,如方中大黄泻热通便,荡涤肠胃,为君药。芒硝助大黄泻热通便,并能软坚润燥,为臣药,二药相须为用,峻下热结之力甚强;积滞内阻,则腑气不通,故以厚朴、枳实行气散结,消痞除满,并助硝、黄推荡积滞以加速热结之排泄,共为佐使。本科程所谓方解主要从方药的采收、产地加工、炮制、处方调剂要求等几个方面分析中医方剂。如分析大承气汤方中药物了解到大黄有生大黄、酒大黄、熟大黄、醋大黄、大黄炭、清宁片等,不同的炮制方法临床应用不同,如生大黄苦寒沉降,气味重浊,走而不守,直达下焦,泻下作用峻烈,具有攻积导滞、泻火解毒的功能,用于实热便秘,高热,谵语,湿热黄疸等;酒炙大黄苦寒泻下作用稍缓,借酒升提之性,引药上行,善清上焦血分热毒,多用于目赤、咽喉肿痛等;熟大黄,酒蒸后,泻下作用缓和,腹痛之副作用减轻,增强活血化瘀之功;大黄炭泻下作用极微,并有凉血化瘀止血的作用,用于血热有淤血者。醋大黄与生大黄相比泻下作用减弱,以消极化瘀为主,用于食积痞满,产后瘀滞等;清宁片泻下作用缓和,缓泻而不伤正气,逐淤而不败正。从各药特点分析结合大黄承气汤主治热结便秘,潮热谵语,该方应选用大黄饮片中的生大黄。再如厚朴药材的采收期较长,一般选择15~20年树龄的植株,树龄愈长皮愈厚,油性愈足,产量高,质量好。采收期为5~6月,此时形成层细胞分裂较快,皮部组织发育旺盛,薄壁细胞富含水分,皮部与木质部之间疏松,易剥离,采收时可采用环剥的方式。采收后的厚朴如为川厚朴,还应进行“发汗”。厚朴味苦、辛,性温,具有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的功能。但是生厚朴辛味峻烈,对咽喉有刺激性,一半内服不生用,姜炙后可消除对咽喉刺激性,并可增强宽中和胃的功效,多用于湿阻气滞,脘腹胀痛、呕吐泻痢等,故调剂时处方写厚朴应调剂姜厚朴。如此一来,不仅可以从另一角度加深对中医方剂的理解,更有利于将来的临床工作。学生论文中,部分学生在方解中配以饮片和原植物彩图,少数学生对方剂的配图采用手绘,从中不难看出学生的用心,从另一个方面也反映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改观。曾有一位学生的论文为“跟师心得之特别的当归”,来源于临床跟师过程中,老师用到炒当归,老师解释原因为生当归活血养血,炒当归偏于养血。带着疑问,学生查阅《中国药典》、《中药炮制学》、《刘涓子鬼遗方》、《神农本草经疏》等书籍以及相关文献,了解到当归常用为生当归、酒当归,除此之外,还有土炒当归、当归炭,甚至有油炙当归等。经查阅文献了解到当归味甘、辛,性温,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作用。多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仆损伤,痈疽疮疡。当归酒炙后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作用增强,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当归土炒后既能增强入脾补血作用,又能缓和油润而不滑肠,用于血虚便溏、腹中时痛;炒炭后以止血和血为主,用于崩中漏下,月经过多。对当归的炮制方法和临床应用做了比较系统的整理,并对炒当归的使用意图谈了自身的理解。如此论文,来源于临床最后应用于临床,颇有意义。

3开放性试验

在理论课学习的基础上,学生纷纷要求开设实验课程,所以,根据实验条件和课程容量,安排六个学时的开放性实验。在开放性实验课上,一部分是实验室准备材料,另一部分使学生可以自带实验材料做一些自己想做的饮片和炮制方法。比如曾有学生对蛋黄油的制法特别感兴趣,就自带鸡蛋到实验室,完成教学内容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先将鸡蛋煮熟,后用干馏法加工蛋黄油,最后将加工后成品带回,如此不但提高学生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成就感,在正式接触临床前可以自己加工饮片从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还有学生会自带西瓜,借用实验室芒硝来制备西瓜霜,虽然最终实验并未成功,但是学生真正体会制药的不易,将来在临床上对药物的理解自然会更深一层。开放性实验的主要部分是教师演示药物的炮制方法后,学生选做自己感兴趣的饮片和炮制方法。如炒莱菔子,老师演示完炒莱菔子的方法后,学生现场体会药材的气味变化、质地变化、颜色变化,再联系理论课所学内容,学生就明白为什么临床消食会用炒莱菔子。再比如炒王不留行,这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一味中药,首先它的现象是最直观的,教师演示完炮制方法后,学生可以直观的问道王不留行爆花的香味,所谓的“逢子必炒”无需过多解释,炒王不留行也是学生基本都会选做的一味中药。通过这样引导性而非强制性的实验后,学生的实验兴趣大大提高,所做内容都是自发、主动的去做。实验小结中有的学生会写到“中药炮制很神奇,每一味药就像一个人,酒炙、醋炙……就像许多要经历的事情一样。经历了快乐的事,人会变得开朗;经历了悲伤的事,人会变得抑郁……药也是这样,经历了炮制方法不同,塑造出的药性也会不同。”除了感慨学生的文采之余,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是快乐的。此外,笔者不禁深思,中药炮制在中医药的大环境中是不能脱离传统文化的,如果脱离传统文化谈中医药,一味追求现代研究可能会顾此失彼。

4小结

中药炮制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医理论认为,中药“炮制不明,则药性不确,则汤方不准,而病症不验也”。中药炮制作为我们国家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的积淀,形成了一套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中药炮制学是中药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具有涉及专业知识面广、理论知识抽象、与生产实际联系密切等特点。同时作为一门中医学专业的相关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在授课过程中很容易内容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现象,但这门学科又有其独特的吸引力,这就需要合理设计授课内容,做到因材施教,增强不同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增强和拓展学生专业知识,使学生深入了解中药炮制在临床应用中的作用和地位,培养其学习知识与实践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为中医学专业开设《中药炮制学》课程中尝试适当增加中药采收、产地加工与处方调剂的内容,受到学生欢迎,六个学时的开放性实验大大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果,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和学生更多的交流,了解学生需求。同时在授课过程中,广泛收集学生的意见,总结经验,在学生具备中医学基础和基本思维方式的基础上,对授课内容及授课方式进行不断的调整,提高教学针对性,起到良性循环的作用。通过教学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中药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一大特点,中医临床用药必须炮制,从而重视传统中药炮制经验和作用,促进中药炮制品的临床研究。传授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高素质的医学专业人才[5]。

参考文献

[1]杨军宣《.中药炮制学》的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22):85-86.

[2]李红伟,田连起,张振凌,等.基于中医思维模式下《临床中药炮制学》教学新模式的构建[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3):97-99.

[3]李红伟,孟祥乐.临床中药炮制学对临床相关专业学生自身职业素质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31:118-120.

[4]周改莲,曾春晖,覃葆.临床中药炮制学教学体会[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15(2):146-147.

[5]李红伟,盂祥乐.我校不同专业开设中药炮制学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24):93-94.

[6]李红伟,孟祥乐.中药炮制学在中药传承班的教学体会[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8):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