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信息资源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信息资源管理范文1
在当前社会中,信息化趋势正盛。在军事中反映在军事资源的各个方面,其中军事信息资源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军事信息资源对于军事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军事信息资源多而繁杂的情况下,就需要对这些军事信息资源进行管理,进行管理的情况下军事信息资源才能发挥最大的优势,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本篇文章中将提到军事装备信息资源的主要内容以及如何对军事装备信息资源进行管理作为参考。
【关键词】
军事装备信息资源;管理;军事
1引言
世界正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互联网的产生,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反映在日常生活中,而且反映在军事上。从前的冷兵器时代一去不复返,现在如果发生战争,那将是信息化战争。因此在这个特殊的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就变得更加重要。在信息中,军事装备信息尤为重要。军事装备信息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战争胜利的可能性,是战争胜利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资源。军事装备信息资源的重要性决定了我们必须健全军事装备信息资源的管理体制,提高军事装备资源的管理水平,提高综合国力和国家军事素质。
2首先要认识军事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2.1有利于提高完成各种军事任务的水平和素质
各种各样的军事化的任务,不管是在国内在前线抢险还是在国外的反恐维护,都是需要军事化的设备的,我们国家在综合国力充分发达的情况下,就会有庞大的军队和想当数量的军事化设备,在不同的情况下征用不同的武器设备,如果要保持以最快的速度找到需要的设备,就要对当前所拥有的武器进行统计,军事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就显而易见了。充分了解和掌握军事信息资源的情况下,可以有针对性的对于不同的军事任务制定不同的军事指挥计划,统筹兼顾统一规划,可以让最小的消耗获得最大的效果。例如在反恐行动中,如果能够对于我方和他方的军事装备信息资源有很好的了解,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方就能更好地进行反恐维和的军事任务。在军事抢险的时候,军事装备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有利于军人在接到军事任务后第一时间反应并且安排好救灾抗险的人员和设备。
2.2是科学管理军事设备的要求
对于军事装备资源信息的管理,不仅对于有任务时统一调配有利,在平时这些装备采购,调配维修等等时也是十分有利的。军事装备是保护人民,对抗外敌的必要武器,我们向往和平,但是这是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对于一些有不良用心的国家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例如我国举行的阅兵仪式,一排排整齐的士兵和高科技的军事装备,并不是表明我们是具有威胁的,但是一定能够激起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并且也是象征着我国的国家实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3军事装备信息资源的主要内容
3.1注意建立管理军事装备信息资源的合理机制
当人类社会正处于从机械社会向信息社会跨越的门槛上时,机械社会和冷兵器时代的军事装备信息资源的管理机制就不适用于当前的社会,顺势而为,应该对军事装备信息资源的管理机制进行调整和整顿。之前的管理机制稍显复杂和冗杂,无法适用于当今信息化社会对于黄管理机制的提出的要求。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需求,不断改革和调整组织管理体制,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管理变革的重要内容。改革和调整军事装备管理体制、研发体制、使用和保障体制,如减少业务管理层次、调整和增加专门负责信息资源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人员编制等,依靠管理体制的变革和调整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效益。建立机制还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分层的,合理机制应该是分层管理,更加便于对于军事装备信息资源的管理。
3.2各种信息的采集处理
武器装备全寿命过程中存在大量的管理机关、企业、院校、研究所等各种工作主体,各工作主体往往同时具有装备信息生产者、提供者和需求者(用户)等多种身份。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要求、工作程序和方法,各工作主体往往只对本阶段的信息需求给予重视,对其他环节和部门有那些信息需求、本环节能够给其他环节和部门提供什么样的信息,这些信息应采用什么样的格式等,由于缺乏利益诉求而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军事装备信息资源的管理致力于大体方面,对于各个方面的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制定统一的数据格式标准、统一的统计登记指标、统一的信息分析处理程序和方法,以形成全寿命信息资源的共享环境。这样有利于各环节、各部门能够在正确的地点、合适的时间、从准确的来源、用最安全的方式和用户能理解的形式提供或获得准确的信息,以帮助用户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降低运行成本。
3.3军事装备信息资源,需要政府和政策的支持
国家的力量是无比巨大的,不论是是人力还是财力,在有国家政策的情况下,都会对军事装备信息资源的管理形成相对倾斜和偏向。政府对社会、组织系统对组织内部各要素及运行过程进行宏观控制,是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和法规制度基础上完成的。对军事装备全寿命信息资源进行宏观控制,也需要依靠各级装备管理部门,尤其是最高装备管理机关根据军队授权制定关于装备信息资源管理的各种政策和规章制度体系,形成与既定的信息资源管理体制相适应的运行机制,以确保全寿命各阶段、各相关部门能够以最低的制度成本、最便捷的方式、随时随地获得各种所需的装备信息。
3.4科学的理论的指导作用
装备信息资源的进步和发展历程注定是漫长而曲折的。因此,要坚持学习、吸收国内外相关理论,积极进行实践探索,逐步形成具有我军特色的装备信息资源建设理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实践表明:美国学者马丁提出的自顶向下规划和自底向上设计的信息系统建设理论比较符合实际,主要有以下三条。(1)对于信息系统来说,最重要的是数据。数据的采集和分析都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根据现实情况和实际建立合理的数据库,可以有效进行信息资源的管理。(2)应采用面向数据的方法,通过数据模型设计,使数据结构保持稳定,即使业务管理需求发生了变化,但由于数据结构不变,信息系统也不需要做大的修改。这可以使在面对不同的任务时有更大的灵活性。(3)在这三点建议中,最后一点,用户的建议最为重要。信息系统是为用户提供的,应该以市场反应为先,用户的体验和建议都是可贵的。各个信息人员和技术人员在实验过程中加强用户的体验,务必保证信息系统的实用性。
作者:段光纹 单位:装甲兵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信息资源管理范文2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信息资源管理;档案管理
为了使档案管理中的信息资源能够快速向具有利用价值的社会资源转化,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将信息化技术加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提升档案资源的共享性以及开放性。档案信息化建设主要是通过通信网络、计算机等具有现代化的科技技术来实现,使处理信息以及保护档案的相关工作的效果更好,效率更高,本文通过分析在建设档案信息化的系统过程中的问题,阐述如何更好地进行档案的信息化建设。
1建设档案信息化系统工作中的问题
为了改善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现状,首先要明确我国档案建设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当前存在的问题,我国档案管理这项工作的信息化还处于一个不成熟的阶段,其问题主要是在档案信息以及数据的处理手段上,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下的档案数据存在分散性,档案资源的这一特点导致档案信息比较庞杂,档案管理人员难以将主题相同的信息归纳到一起,档案信息难以形成一个比较科学的体系。另外档案资源还具有重复性,重复性的信息导致档案资源的利用率严重下降,导致档案管理人员必须重复筛选信息这项工作;档案管理的滞后性导致档案信息失去了时效性,难以满足公众对于档案信息的需求。
2改变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方法
在明确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后,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完善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
2.1确立档案信息的中心地位
我国过去在档案管理工作中采取的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是一种封闭性较强的管理模式,但是在现代社会,人们更加注重信息的开放性以及共享性,因此如果想要建设具有信息化性质的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转变档案管理人员落后的管理观念,使其逐渐具有服务性意识。档案管理的新模式可以参考“一站式”的整体,将档案管理与档案的其他相关工作相结合,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将档案管理的分散式工作逐渐转化为集约型的工作,使档案管理工作的呈现方式更加具有多样化,使档案管理工作被逐渐规范化,档案管理的业务更加标准化。
2.2完善档案管理的网络系统
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将内部服务网站与公众性的服务网站相结合,通过两种网站来实现宣传档案管理工作以及开展信息服务工作,局域网需要逐渐扩大其范围,实现区域内联网、行业之间联网以及全国范围内来往,为了使社会公众查询公开性档案资源的过程更加便捷,档案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网络上传档案目录,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上传档案的全文信息以供公众自主选择。在有软技术的支持的情况下,硬件设备也要跟随档案管理的工作的改变而更新,技术人员应当建设先进的数字化档案管理平台,将各种类别的档案通过网络信息系统实现衔接,使档案信息的网络建设更加完善,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档案查询服务。加强电子文件归档管理,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根据档案管理的要求,对各种不同类型载体的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和转换,加强对本单位电子文件积累、鉴定、著录、归档等工作,保证产生的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真实、完整、有效,研究电子档案接收、保管、利用的技术方法,并制定电子档案管理方法。针对我国目前的档案资源结构单一的现象,必须要加快促进档案部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以信息化技术手段对档案结构进行调整,扩展信息资源数据化进程,建立与完善档案数据库,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构建多层次与规范化的档案数据库。
2.3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现在,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还是要靠人工来完成,这就要求档案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素质来完成这项重任。其中包括档案管理知识、信息化数字技术、网络计算机应用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等。同时,档案部门应加强对档案工作人员的培训,使他们掌握一些新型的技术、设备和方法等,造就一批新型的综合型档案管理工作者。档案管理动作人员在现代化技术应用的档案管理模式下的工作不仅仅是单纯对纸质档案资料进行登记整理,更需要工作人员逐步促进自身信息化与和字化理念的提升与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适应数字化档案数据库的发展,促进工作素质的提升以满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在学习与了解方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需要掌握基础的档案管理工作的流程,并且具备对数据化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的采集、储存、加工、提供利用等工作技能,既要了解传统的档案管理的相关知识,同时又要为建设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提升自身的数字化信息技术处理能力。
2.4挖掘有价值的档案信息
现代化的档案馆除了向用户提供深层次的信息服务之外,对馆藏的文献以及相关信息也要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工作。同时,向用户提供信息也是现代化馆藏资源共享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向用户提供服务信息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现有馆藏数据库的升级,为馆藏资源的数字化提供支持。而且,馆藏数据库的升级还可以增加用户的易检索性,使用户更快更方便地找到资源并实现资源的共享。我们要围绕社会的各种需求来升级馆藏数据库,与此同时,还要服务社会,关注民生,运用科学的依据、大量的社会调研和编辑工作,并将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的分类,建立相应的专题,如房产信息、城市规划建设、再次就业、计划生育、退伍找工作等,把众多零散的信息加以筛选整合,将其中对用户有用且重要的信息提供给用户,这样才能发挥馆藏数据库的最大用途,使其真正做到更好地为人民服务。高效率的馆藏信息服务还可以解决社会矛盾,成为用户和政府之间的一座桥梁,在现代化社会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3结论
如今经济发展,人力资源的变化更加频繁,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的管理过程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为了做好档案管理这项工作,信息化建设应当被不断完善,档案管理人员应当不断提升对自己的要求,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不但要适应档案管理的新情况,还要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使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过程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陈瑞兰.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及问题对策[J].改革与开放,2009(8).
[2]热克比•依米提.信息资源管理与企业信息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0).
[3]晁霞.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1(22).
信息资源管理范文3
信息化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信息化技术使档案信息资源更快地转化为有用的社会资源,还在传统管理模式向档案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模式转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是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现代化技术建立档案信息网络系统来进行档案保护和信息处理[1]。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以现代科技技术为支撑手段,对档案信息进行整合与利用过程中,促进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向信息网络化的共享模式的转变。档案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数据来源、数据较为分散、信息资源重复等现状问题对档案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建设任务和管理要求。
档案信息化的建设缺乏合理规划
放眼全国档案管理机制的整体发展局面来看,各个地区的档案管理部门没有形成合理的科学的规划目标和发展步骤,不能有效地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同时各个地区的档案部门各自为政,地区之间没有形成统一协调的发展标准和档案管理规范,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缺乏规范性。并且在符合档案网络信息系统的建设上还未建立统一的计算机检索机制,导致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停滞与瓶颈。
档案资源结构单一
我国档案资源多以纸质档案为主,体现出了档案资源结构的单一。档案资源的单一,且纸质档案的保存期限不能长久有效,并且在档案保留期间需要对档案进行严格的维护。档案资源不能依据社会现代化科技的发展而逐步丰富,这必然会影响到档案信息化的建设进程。
信息化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档案信息化的建设不仅仅是具有对档案实现现代化管理的意义,通过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更是有利于政府事务的公开度与透明度的促进。当今社会网络系统中的有效信息资源有80%都是由政府掌控的,而政府的信息大部分也是存留至档案部门进行保管的,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建设,即是对政府事务信息的公开化,使人民群众通过系统的便捷的系统查询就能了解到政府事务的发展进程。但是就目前档案信息化建设情况而言,在全国范围内度并未形成统一的对政府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态度,使得档案信息化建设不能体现出其应有的查询价值。
档案信息化人才较为缺乏
档案管理的人力资源的建设是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软基础,涉及档案管理工作所需的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工作人员等,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同时信息化的建设环境也对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档案信息化建设要求工作人员既需要具备相关的档案管理知识,又需要其掌握网络、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知识,在档案局的管理工作中,需要管理人员对传统的档案管理的工作程序具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同时建设档案信息化又需要工作人员具备数字信息技术处理能力。
但是大部分的档案部门的管理队伍存在不合理建设、管理人员工作素质较低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管理工作人员大部分并非是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同时部门也并未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档案管理知识与经验的系统化的培训,使工作人员普遍缺乏对信息化技术的了解等。由此可看出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工作队伍工作素质较低,既不能实现工作效率,也不能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这导致了档案管理工作不能跟上信息化建设步伐,工作人员的管理工作技能达不到实际工作的需求,不能满足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与发展。
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还未健全
我国的档案管理机制还并未以法律章法的形式明确规范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设,档案的管理工作直接采取以档案部门制定的标准与规定进行制约,没有产生强烈的约束力,不能推进档案管理体系的健全发展,为档案信息化建设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基础。
加强档案信息化资源管理建设
确立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规划
档案信息化的建设目的是为了将档案信息资源集聚和整合起来,实现档案资源社会共享,更好地位各级领导和机关服务,为社会各界服务,为广大公民服务,为此档案信息化建设在当前新一轮深入发展的关键时刻,必须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规范,克服各自为政,把握适合档案工作规律和特点的基本原则,才能卓有成效地开展档案信息化的各项工作[2]。促进档案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加强档案部门的规范化发展,打破各个地区档案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强化各个地区的档案部门的信息化建设经验与智慧交流,完善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和规划步骤。
健全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
加强电子文件归档管理,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根据档案管理的要求,对各种不同类型载体的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和转换,加强对本单位电子文件积累、鉴定、著录、归档等工作,保证产生的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真实、完整、有效,研究电子档案接收、保管、利用的技术方法,并制定电子档案管理方法[3]。针对我国目前的档案资源结构单一的现象,必须要加快促进档案部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以信息化技术手段对档案结构进行调整,扩展信息资源数据化进程,建立与完善档案数据库,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构建多层次与规范化的档案数据库,并且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从档案管理工作建设的计算机服务手段、数据库服务质量全面促进数字化档案的提高。
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与效率
档案管理动作人员在现代化技术应用的档案管理模式下的工作不仅仅是单纯对纸质档案资料进行登记整理,更需要工作人员逐步促进自身信息化与和字化理念的提升与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适应数字化档案数据库的发展,促进工作素质的提升以满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在学习与了解方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需要掌握基础的档案管理工作的流程,并且具备对数据化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的采集、储存、加工、提供利用等工作技能,既要了解传统的档案管理的相关知识,同时又要为建设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提升自身的数字化信息技术处理能力。
档案管理人才的促进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概述:建立相关有效的人才培养体制、重视人才培养。建立人才机制一方面从引进角度看,需要聘任符合数字化与信息化档案部门建设需求的工作人员;另一方面从培养角度看,对现有的管理人员进行技能培养,促进管理人员的工作素质的提高,并通过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学习潜能,促进档案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的提升。
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法制标杆
完善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法律文件,推动档案信息化的法制建设步伐,形成强有力的法律约束机制,促进档案数据化管理与档案信息安全。同时学习与借鉴国外数据化档案建设系统的成功经验,完善我国各个地区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快研究档案信息的电子公文的应用与管理,促进档案信息化进程的有序发展。
信息资源管理范文4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技术资源、科研管理
建设部在《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2000-2005年计算机应用工程及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以发达国家相应行业现有的水平为参照,勘察设计单位于2005年建成以网络为支撑,专业CAD应用为基础,工程信息管理为核心,工程项目管理为主线,使设计与管理初步实现一体化的集成应用系统”的发展目标。
作为有着45年历史且专长城市轨道交通的大型设计院,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很早就把企业信息化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多家设计院信息管理系统的调研及总院信息化管理架构的搭建,我们把设计院信息化管理的切入点选择为技术信息与科研项目管理,企业信息化的第一步是建立“技术信息资源管理系统”。该系统由我院和理正软件研究院共同开发,已于2003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目前系统运行良好。本文把开发与推广过程中的体会写出来,以求同行共勉。
一、系统功能开发
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关键在于根据企业自身的管理模式与管理流程,建立可行的、合适的系统功能需求。我们把本系统的目标定位为实用性、开放性、先进性和可推广性。开发的技术路线是把控制的关口前移,侧重需求分析,加强过程控制,引进软件监理,重视后期推广。
1、系统功能定位
技术信息资源管理系统致力于搭建设计院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建立完善的信息资源数据库和信息采集、管理、维护、、检索共享为一体的数据管理体系,为全院职工及相关合作企业提供高效服务。资源管理系统开发包括以下内容:
1)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搭建设计院整体的信息资源中心;
2)建立完善的信息资源库,提供灵活的数据管理工具,实现内部高效的资源共享,有效的挖掘企业的信息资源;
3)完善信息管理体系,建成集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数据维护、数据、数据共享为一体的数据管理体系;
4)建立信息库为全院职工(本埠、外埠)提供网络服务,传输本院、集团总公司和建筑行业的信息、文献、图库,建立数字化管理机制,使有关领导和每个职工及时掌握所需要的信息,以提高设计水平、设计效率、设计质量和管理水平,增加集团和设计院的企业竞争力,最终把设计院建成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优秀数字化企业。
5)信息库实现全文检索,建立详细的编码系统;
6)预留办公自动化系统和设计流程管理系统的接口。
7)实现图书规范管理,解决规范有效版本控制,图书规范借阅管理;
8)实现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解决科研项目从立项、审批、实施、成果申报、存档的流程化管理。
9)确定系统的软硬件需求—保证系统的开放性和先进性;
10)建立完善的权限机制—实现系统的安全性目标
2、系统总体功能简介
根据确定的功能需求,我们将系统划分为六个子系统,分别是:
技术信息库子系统:实现各类信息的维护、共享。
图书规范库子系统:维护图书、规范信息和借阅记录。
公告信息子系统:实时规定、通知以及政策法规等公告类信息。
科研管理子系统:实现科研管理自动化。
日志管理子系统:提供详细准确的系统日志,便于查询统计。
系统管理子系统:提供详细安全的权限控制系统,保证系统安全正确。
各子系统集成在同一界面中,可以无缝跳转。
图1系统总模块图
各子系统之间数据相对独立。权限管理系统控制用户可以访问、操作的数据库,用户的每一部操作都记录在日志库中。
图2系统数据流示意图
3、技术信息库
技术信息库主要包括:院发文件库、文献库、图书库、定型图标准图库、设计前期文件库、科研成果库、软件库、管理文件库、设计档案库、院技术成果库、图片多媒体资料库。
各类信息下面可以分多层子项,实现多条件的查询统计,实现全文检索和模糊查询,可以添加、修改、删除信息。通过权限控制用户对信息的访问和维护。实现上传、下载、预览功能。实现详细、灵活的编码系统。
图3技术信息库结构图
4、公告信息
实时规定、通知以及政策法规。规定通知:院级、部门级的规定或通知。接收对象可以是全院,也可以只针对部门或个人。政策法规:向全院职工提供相关的政策法规。普通用户可以浏览、查询,管理用户可以添加、修改、删除。
图4公告信息功能结构图
5、图书、规范库功能设计
图书库模块除了图书信息维护的功能之外,还要求有图书借阅记录的功能。规范库的功能与图书库完全相同。模块功能包括:添加图书、修改图书、删除图书、查询图书;添加借阅记录、修改借阅记录、删除借阅记录、查询借阅记录等。
6、科研管理
科研管理模块实现了项目申请、项目实施、成果申报一系列的流程管理。
图5科研管理功能结构图
其中计划、立项模块实现了项目立项报告填写、提交申请、审批到通过正式立项的过程,经批准的项目及信息自动记录到实施项目清单中。
图6计划立项功能模块图
项目实施模块实现了对项目的过程监控,包括半年执行情况报告书、结题报告、完成确认书、总结报告书、鉴定验收证书、成果鉴定验收申请表、经费总决算表等,其中半年执行情况报告书、结题报告、总结报告书以及经费总决算表需要流转审批。
图7项目实施管理功能模块图
合同管理包括各种合同模板,如集团项目合同、技术服务合同、技术开发合同、技术转让合同、技术咨询合同及合同情况统计。经费管理实现了对经费使用额度、到拨款记录、经费使用记录的统计。成果申报内容包括:科技进步奖推荐表、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科研项目登记表及成果摘要。
7、权限管理功能设计
系统专门设计了权限管理模块,包括组织结构管理、系统权限管理、技术信息库权限管理。用户所具有的权限跟用户身份是相对应的,系统通过用户登录时的密码验证用户身份,也可固定IP地址,锁定权限。用户权限以记录的形式存放于数据库中。对信息库的控制精确到文件夹,用户的每一步操作都由权限控制,同时提供系统日志模块,记录所有系统操作。
由于本院的行业特点和所处的业内地位,很多资料是参与市场竞争的资源,属于对外保密性质,要解决好推广应用和数据安全保密的矛盾,为此专门研究制定了针对不同人员的不同权限层次,以保证核心技术资源的保密。
8扩展模块功能
整个系统以LeadingInfo-Channel作为二次开发平台,可以很方便地实现与其他系统的链接。对于其他公司的产品,程序以及数据库都是完全独立的,如能提供数据库接口的,可以进行二次开发实现数据共享。
该系统目前成功地与容创达工程图档管理系统连接,将容创达工程图档管理系统链接到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中,作为一个完全独立的子系统。其他已有系统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链接。目前分别建立了与中国期刊网CNKI、科技信息网、英文学习网的网络联系。今年10月与本院自主开发的办公平台实现了无缝跳转。
二、系统的推广应用
系统软件开发完成,只是完成了课题工作的一半,技术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成功与否,还有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它是否可以得到推广应用。而软件尤其是管理软件的推广应用更是一个难点。为此我们集中时间,专门对软件进行了数据初始化,对核心应用人员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和辅导,发现问题及时与软件公司沟通。在系统推广期间,我们特别制定了有力的推广措施,使其成为全员应用的工具。具体的推广措施包括:
1.建立信息员制度
根据我院技术管理现状和专业设置情况,组建了一个由系统总管理员和各部室信息员共同组成的系统管理员小组,各部室的信息员均为工程技术人员,他们都被系统赋予了相应的权限,可以随时随地做到对系统的实时更新维护。
2.合理权限设置
为保证技术资源的安全性和保密性,系统管理员对不同层次人员逐个赋予系统访问和操作的不同级别权限。
3.全方位点对点培训
直接上门服务,解决实际的应用问题。
4.信息中心消息;
利用信息中心的功能,系统管理员和信息员及时将各类通知、规定,既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又加大了信息的时效性。
5.技术信息库、图书规范管理的应用实施;
技术信息库是系统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本系统提供技术资源共享的功能模块,但必须有海量的数据做支撑,为此,我们专门集中进行了大量的数据录入。目前该模块中包括:以发文和信息为主的院发文件库;由各专业论文文献资料组成的文献库;以我院历来获奖项目为主构成的科研成果库;当前我院现有的软件拥有及使用情况为主的软件库;以及由我院组编的论文集、论坛文集等为主搜集来的技术成果库,此外还有由工程图片构成的图片库和反映我院现有专利情况的专利库。可以说,这些内容是工程技术人员的非常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我院授权职工可以在任何网络终端浏览。仅此一项就产生了强烈反响,发挥了技术信息库的强大作用。
科研管理的实施应用。
科研管理功能模块是本系统的核心功能模块之一,也是本系统惟一可以实现网络数据流转,最终实现科研项目管理从立项申请、项目实施、项目奖励申报和项目归档等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包括审批程序的全自动化管理。我院现有在研项目26项,其中2003年新立项7项,对这些项目的管理我们逐步尝试利用本系统提供的科研管理模块来进行控制和管理,尤其是2003年我院新立项项目,从项目申报、审批、项目合同计划、外部合作协议以及项目年中检查等管理和控制过程都原则上利用网络进行,极大的提高了我院科研项目的管理水平。
通过采取上述强有力的推广应用措施,使得信息资源库的应用达到全员使用率的70%,这些成功的经验还被行业协会推广,已有多家设计单位上门观摩学习。
三、系统的主要创新点及推广应用前景分析
2003年7月,本系统通过鉴定,确认其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
1.本系统是在详细分析设计院技术科研管理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的管理流程,并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研发的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手段的一项创新。
2.技术信息库将仅对图档进行静态管理的传统模式提升到对各类技术信息资源进行全方位综合管理的更高层次,实现了技术资源高效共享,对科研项目从立项申请、项目实施、项目合同及经费、项目归档及成果申报的各个环节可实行动态远程的自动化流程控制管理,实现了零距离办公,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系统具有实用性、开放性、先进性、安全性和可推广性。
信息资源管理范文5
[关键词]企业;信息;资源管理;高效战略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2.049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2-00-01
1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内涵
1.1 信息资源的含义
信息资源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社会创造知识和文明的物质财富。学术界分别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对信息资源进行了定义。狭义的信息资源是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并逐渐积累的有效信息的集合。而广义的信息资源除了包含信息以外,还包括信息生产者和信息技术等要素。
1.2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含义
由于企业信息资源具有价值性、延展性和不可模仿性,所以一直被企业珍视为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宝贵资源。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是指企业为达到预定目标,运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组织、规划、协调和控制与企业相关的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以实现对企业信息资源的管理和有效利用。
2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困境
2.1 信息意识落后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洗礼,企业经营者对信息资源愈加重视,信息资源的管理模式也日趋积极主动,但对信息的认识仍不全面,缺乏与时俱进的思想。这主要表现在企业做重大决策时习惯于凭借主观感受和经验,而没有意识到信息的充分性是影响决策的关键因素。
2.2 人员、物资投入不足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不仅依托信息技术,也需要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和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而目前很多企业缺乏专业的信息管理人员,由于员工专业素养较高,业务水平难以提高。
2.3 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
很多企业缺少专门负责信息管理的部门,且由于企业内部部门设置的不合理,每个部门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不同,造成信息在各部门间的流动受阻,严重影响企业对信息资源的整合,从而导致信息资源配置不合理。
2.4 信息数据环境层次低
面对数量爆炸性增长的信息数据,企业需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处理。但由于信息数据环境层次低,各部门往往分别建立各自的数据库,使企业信息过于零散,信息资源无法构成有效检索,从而造成信息资源配置效率低。
2.5 信息处理方式落后
正确处理信息需依托先进的信息处理方式。但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处理的方式还相当落后,无法满足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
2.6 信息资源交流平台缺乏
虽然许多企业加大了信息管理硬件设施方面的投资力度,但企业之间并没有统一的信息系统建设标准,造成企业间进行信息交流出现一个不可逾越的鸿沟。缺少信息的互动交流,不利于社会信息的共享管理,难以优化整个企业的外部信息环境。
3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战略
3.1 树立全面信息意识,提高对信息管理的认识水平
企业应与员工共同树立起正确的信息意识,即企业的财富是企业合理经营和充分利用信息的共同结果。只有构建高效的信息资源管理模式,才能为企业提供必要的决策支持,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核心竞争力。
3.2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相关从业人员专业水准
人才是企业最大的资本,企业构建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前提就是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因此企业要加大对信息资源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聘用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同时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复合型人才,采取多种途径提高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人员的素质。
3.3 完善信息资源管理机构建设,充分整合信息资源
为更好地适应企业信息化的需要,企业要针对现行的管理体制和模式进行改革,优化调整企业的管理机构。通过完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机构,使信息资源过度分散的问题得以解决,消除“信息孤岛”现象,充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发挥最大经济效益。
3.4 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优化信息资源管理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是指通过引进现代管理方法和系统化的开发方法,对信息进行收集、转换、加工,并利用信息进行预测、控制,辅助企业管理的系统。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构建高效信息资源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可提高信息的获取和利用能力,优化信息在企业中的共享和传播流程。
3.5 依托技术手段整合信息资源,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效率
企业通过互联网能充分掌握信息资源,为科学决策提供信息支持。未来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核心是网络,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要依托网络资源。加大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是优化信息资源管理的有效途径,能为企业作出有效决策提供帮助。
3.6 构建信息管理的标准化平台,加强信息资源互动
信息标准化建设不仅有利于降低企业获得信息资源的成本,还有利于加强企业与外部环境的信息交流,极大地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信息资源管理的标准化无疑为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信息化背景下为企业信息管理搭建良好的平台,使企业在资源交流中实现信息利益最大化。
主要参考文献
[1]李作红.企业构建高效信息资源管理的困境及策略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4(2):62-65.
信息资源管理范文6
[关键词]效益审计 审计标准 评价指标 政府信息管理
[分类号]D630 F239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效益审计是指运用效益审计的理论和方法对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活动所进行的一种专门性审计。在该活动中,效益审计者根据国家审计法规和国际惯例的要求,按照授权和规定的程序通过收集、分析、评价政府信息资源管理部门在其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审计证据,对其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简称为“3E”)等进行审查,发现问题,找出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提出改进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建议,将审计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帮助政府信息资源管理部门更好地履行其职能。在这项活动中,标准是关键,因为审计工作是在判断基础之上进行的,而所有的判断工作又都是建立在一定标准之上的。
1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效益审计标准含义
1.1 效益审计标准
什么是效益审计标准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弄清楚什么是标准、什么是审计标准。根据《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版)解释,标准是“衡量事务的准则”,而“准则”是指“言论、行动等所依据的原则”。相应地,审计标准就可以理解为在审计工作中为了便于审计工作有效开展并根据审计对象而制定的一些判断准则或原则。同理,作为审计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效益审计来讲,其标准就可以理解为衡量被评价对象效益状况的准则或原则,它是用来考察和评价被审计活动是否符合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业绩标准。根据《世界审计组织绩效审计指南》的解释,这些标准应当反映待检查事项所应具备的规范化控制模式,应当代表良好的实践行为――即一个理性、有知识的人所认为的“应当是什么”。
1.2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效益审计标准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效益审计属于效益审计,其审计标准相应地为效益审计标准。结合上述效益审计标准的理解,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效益审计标准就可以界定为用来判断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效益的基准或原则,也即是用来衡量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活动是否符合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业绩标准。其中,经济性标准是用来评价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活动资源消耗方面的标准。效率性标准是用来评价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中其产出与消耗资源之间的关系标准。效果性标准是用来评价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活动既定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的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的关系标准。经济性标准、效率性标准与效果性标准共同测度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工作是否履行节约、是否实现高效、是否完成既定目标任务等。效益审计标准是评判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效益高低的尺度和参照物,一方面它可以为效益审计工作提供测评基准,减少人为主观性,降低审计风险;另一方面它还可以引导政府信息管理部门向既定的目标迈进,更好地履行职能。
2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效益审计标准的构成
2.1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效益审计标准的层次构成
从衡量的结构层次来看,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效益审计标准可以划分为微观层次标准、中观层次标准和宏观层次标准。微观层次标准主要是从某一政府信息资源管理部门或机构的角度来考察该部门或该机构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益状况,如在经济性方面其成本是否低于财政预算、效率性方面是否比以往提供了更多的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等。中观层次标准主要是从某一区域范围的角度来考察该政府信息资源部门工作是否在这一范围内有效益,如是否实现了信息共享、共享是否有效、共享成本是否经济等。宏观层次标准主是从国家层面来看政府信息资源管理部门工作的效益状况,如是否有利于促进社会信息化进程,是否有利于改善政府管理和服务等。
2.2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效益审计标准的内容构成
从衡量的内容范围来看,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效益审计标准可划分为经济性标准、效率性标准和效果性标准。经济性标准主要用来测度政府信息资源管理部门或机构是否以最低的成本为政府和公众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信息服务等;效率性标准主要用来测度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活动是否以一定的投入实现了最大的产出,如在不增加政府信息资源管理费用和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政府信息资源管理部门将纳税人的钱是否“钱尽其用”等;效果性标准主要用来测度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工作是否为政府决策带来了明显的好处,是否改善了政府与公众信息之间的不对称,是否完成既定目标任务等。
2.3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效益审计标准的性质构成
从衡量的效益性质上来看,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效益审计标准可划分为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定量标准主要着眼于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工作中可以量化的效益指标,是评判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工作效益程度的重要依据或准则。如考查资金运用是否符合经济性要求时,其标准就应该以定量标准为宜;定性标准主要着眼于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的结论判断或难以量化的内容。在考察、衡量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效益时,应注意标准的运用,因为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效益主要是以社会效益为主,而这种社会效益具有难以量化、滞后性、模糊性和“心理价值”等特点,定量标准难以测度。
3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效益审计标准选择的要求
作为具体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效益审计工作来讲,选择什么样的标准还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来讲,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效益审计标准的选择应满足如下要求:
3.1 符合效益审计标准的一般性要求
根据《亚审组织效益审计指南》第3章22款规定,合适的效益审计标准应具有可靠性、客观性、有用性、易懂性、可比性、可接受性等特点。理所当然,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效益审计标准也应符合这些要求。其中,可靠性要求是指在相同的环境下,不同的审计工作者运用同样的标准对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效益审计能够得出同样的结论;客观性是指审计标准能最大限度地不受审计人员或管理部门偏见的影响;有用性是指通过这些判断标准,能够得出满足用户信息需求的审计发现和结论;易懂性是指这些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效益审计标准的内容清晰,不会产生误解,方便理解;可比性,指运用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效益审计中的标准能与其他类似活动中的审计标准相比,并且还能进行同期比较等;可接受性是指这些审计标准能够被审计单位、立法机构、媒体和一般社会公众所理解,并且愿意认可。
3.2 标准必须围绕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目标来选择
效益审计标准实际上是对审计对象目标的注解、转化和展开,使之变成可以进行取证与计量的各项质
量数量指标体系。在信息时代,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效益审计的对象目标可以分解为以下方面:①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或知识支持;②为公众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③做好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工作,提升自身工作效益。在确定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效益审计标准时,必须考虑这些职能目标,围绕目标来选择合适的标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效益审计工作才能得出有针对性的审计结论,提出有价值的审计建议。
3.3 选择标准的来源应是广泛的
《世界审计组织效益审计指南》指出,规范性的效益审计标准可以从以下渠道获得:管辖被审计单位运作的法律和规定;立法机构或者行政部门采取的决策、政策和程序;与最佳实务的比较;与历史材料的比较;专业标准、经验和价值;独立专家建议和专长;新的或既定的科学知识以及其他可靠信息;以前在类似审计中用过的标准或者其他最高审计机关用过的标准;开展类似活动或项目的机构;效益准则或者立法机构以前开展的问询活动;关于一般管理和被审计事项的文字等。作为效益审计工作范畴之一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效益审计,其标准来源于也应是多渠道的,它既可以来源于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也可以来源于部门制定的计划、预算和定额,既可以是其历史业绩水平、行业水平或国际水平,还可以是相关的理论依据或科学计算数据。在选择相关标准时,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效益审计工作要拓宽眼界,注意标准来源的广泛性。
3.4 标准的选择必须与环境相一致
效益审计工作总是在一定环境下展开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效益审计标准选择必须与环境相一致。应注意以下问题:①标准选择要与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相适应,如当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中浪费较严重时,经济性标准必然处于该项目审计的核心地位;②与社会对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要求相适应,如公众要求政府部门提供公平的信息服务时,效果性标准就显得更为重要了;③要注意与被审计单位意见的协调,被审计单位的意见是其工作开展的基础人文环境,在开展效益审计时必须考虑这一环境因素。
4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效益审计标准系的构建
一个科学合理且实用的评价标准体系是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效益审计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保障。经过综合考虑,本文采取对审计标准进行具体转化(即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并给各指标赋予权重的思路来完成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效益审计标准体系的构建工作。
4.1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根据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效益审计标准的含义、构成和选择要求,结合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效益审计的三大业绩标准――经济性、效率性与效果性,从实用的角度出发,经过反复讨论、筛选,设计出了由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3个三级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如表1所示:
4.2 给各个指标赋予合适的权重
权重的赋值是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个步骤,对于能否客观、真实地反映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可由专家小组根据经验或一些专门的方法来确定,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指标权重。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的,对定性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其核心思想是把复杂问题中的各种因素通过划分为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根据对一定客观现实的主观判断结构(主要是两两比较)把专家意见和分析者的客观判断结果直接而有效地结合起来,将一层次元素两两比较的重要性进行定量描述,而后利用数学方法计算反映每一层次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通过所有层次之间的总排序计算所有元素的相对权重并进行排序。
由于构建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共分为三层,为了求出最低层次所有因素对于最高层相对重要性的权重,在此采用逐层计算的方法,从最高层开始,由高向低逐层进行计算。具体到某一层,其操作方法是:对于某一层次准则c,假如有元素D1和D2,其中哪一个更重要,重要的程度如何,通常按1-9比例标度对重要性程度赋值。对于准则c,n个元素之间相对重要性的比较得到一个两两比较判断矩阵A=(aijnxn其中aaij,就是元素Di和Daj相对于c的重要性的比例标度,且aaij>0,aji=1/aij,aij=1。再对该矩阵进行运算,求得特征向量,并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入、一致性指标cI和随机一致性比率CR,进行一致性检验,最后将符合一致性检验的特征向量作为指标的权重。现以效果性方面的“用户满意情况”为例进行分析。经过专家打分取平均值的方法得到判断矩阵(见表2),经过运算,该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w=(0.078,0.487,0.435)T,最大特行征值λ=3.013,cI=0.006,CR=0.010
同理,计算出其他各层次指标的权重。最后对这三层级的指标权重进行合并运算,就可以得出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效益评价指标(三级指标)的最终权重,具体见表3。
有了这些具体的评价标准,就可以开始着手准备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效益审计评价工作。当然,这些标准在具体的审计过程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审计活动的深入,有时因工作的要求也需要作适当的调整,以便更好地完成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效益审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