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校园文化建设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校园文化建设方案范文1
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巩固年”活动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水平提升的重要举措,是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意识的新提高和工作目标的新定位,是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力度的新加强。各级各类学校要把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作为教育考核的新任务,分解到各个职能部门,深入到每项教育工作环节,贯彻到学校整体工作中去。
继续围绕全市教育工作总体部署,以“校园文化建设巩固年”为主题,以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为重点,以“三化巩固”为突破口,抓好春季爱国卫生运动,结合**教育实际,着眼于学生成长成才,着眼于校园文化建设,着眼于教育内涵发展,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奋力推进德育工作上台阶。
一、以爱国卫生运动为载体,净化绿化美化校园。坚持以中小学春季爱国卫生运动为载体,开展好“净化推进、绿化巩固、美化提升”工作,创建卫生达标(示范)学校。各单位应在“净化、绿化”的基础上,做好校园环境建设的“美化”工作,营造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在健康和谐的氛围中,接受美的熏陶、实践美的行为、得到美的升华,强化校园文化在素质教育中的隐性教育功能,不断提高“三化”工作水平。
二、以书香校园活动为载体,形成良好教风学风校风。读书是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要坚持以“构筑书香教育人生”为载体,开展好书香校园创建活动,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可以通过校长办学理念报告会,青年教师读书会,教师论坛和教学反思会等活动,让“文化立校、科研强师”的办学理念深入到每个教职工头脑中,促进广大师生自身发展。
三、以文明礼仪教育为载体,提高中小学学生素养。各单位应以文明礼仪知识教育为先导,以行为训练为基础,以检查督促为抓手,注重学生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切实提高广大学生的基础文明水平,做到“三别”、“四带”。“三别”即向脏话告别,向陋习告别,向低级趣味告别;“四带”即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老师同学,把孝敬带给长辈,把谦让带给社会。评选“文明礼仪之星”“文明礼仪教育标兵”和“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学校(基地)”形成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校园氛围。
四、以“十六个一”建设为载体,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品位。今年的“校园文化建设巩固年”活动以“完善推进、巩固提升”为要求,要努力做到活动有抓手,管理有机制,工作有特色,文化有内涵。重点抓好16个文化载体,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从而使学校管理向精神引领迈进。学校建立16个“一”文化载体:一训(校训)、一标(校标)、一歌(校歌)、一旗(校旗)、一报或刊(校报或校刊)、一站或台(学校广播站或电视台)、一网(网站)、一室(校史陈列室)、一箱(校长信箱)、一廊(校园文化走廊根据条件)、一话(心理咨询室电话)、一会(每年至少举行一次体育会)、一节(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主题活动节)、一社(学校学生社团或每学科至少建立一个学生兴趣小组)、一委(家长委员会)、一神(学校精神)。
“校园文化建设巩固年”活动,主要按照以下三个阶段来推进:
宣传发动阶段:时间安排:1—3月份。主要任务:立足实际,研究制定“校园文化建设巩固年”实施方案。营造氛围,策划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巩固年”各项活动。
校园文化建设方案范文2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网络新媒体文化;多元文化;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3-0017-01
一、背景
1. 时展新趋势
网络的快捷便利、实时互动性和实效性,给大学文化带来了挑战。大学文化在网络文化的影响下,加快了改变教育方式的步伐。新的教学模式和文化输入方式可能改变或取代传统大学文化,如何适应新时代下的新教学模式、新文化建设方式,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2. 传统校园文化建设存在诸多待解问题
传统校园文化以校园活动为载体,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传统校园文化、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不平衡的现象,背离了校园文化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手段的宗旨,校园文化建设盲目偏向现代化,却没有在精神上追随现代文明的脚步,有时忽视现代校园文化的多元性。
二、传统大学校园文化出现的问题
1. 传统校园文化的单一性和受限性
在传统社会中,主流文化使整个校园的氛围非常团结,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小群体文化逐渐踏上社会大舞台,主流意识容易引发小群体的隔离情绪,单一的校园文化在新媒体信息的影响下,可能会使大学生对校园文化产生疲怠心理。
2. 融合现代文化的方式错误
体会到现代文化益处的校园文化建设者,有时急于将传统校园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忽视了现代文化的内在特征,盲目追求现代文明建筑风格或现代文化交流方式。同时,校园文化建设者多以物质奖励或学分奖励制度作为鼓励方式,容易带给大学生物质文化大于精神文化的错觉。
三、新时代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挑战
新媒体的种种优势,可能导致传统校园文化无论如何改革都难逃被新媒体取代的结果,使传统校园文化不再作为学生的核心精神支柱。校园文化建设者急于解决传统校园文化出现的问题时,往往不在意对新媒体的有效掌握,盲目将新媒体引进校园文化建设之中,造成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暴露的问题还亟待解决时,新媒体又出现了不可控的局面。
四、大学校园文化改进的方案
1. 整合新媒体建设校园文化,合理融合现代文化
合理利用新媒体的信息综合性、传播快速性、即时活动性的优点,促进校园自身建设的信息化工作和各项常规工作在制度和机构方面融合。通过新媒体建立师生互动平台,促进师生对科技的理解沟通,同时也避免新媒体鱼龙混淆的信息给学生带来消极影响。
2. 扩大校园文化建设队伍
大学要提高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让一些有能力的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同时,建设者要适时吸收外校资源建设自身校园文化,鼓励社会权威人士对校园文化建设建言献策,合理采用外校资源,拓宽校园文化建设者的范围。
3. 提高校园文化的参与度
要提高活动的参与度,在保留活动背景的严肃性质、校园文化的艺术性的同时,鼓励大学生参与到活动的策划和制作维护中,将优秀的文化活动以不同方式融合到各种活动中,让大学生参与活动本身的制作和维护。
4. 引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方式
将“翻转课堂”“慕课”等国外教育新形式引入校园,改善“慕课”完成率低的情况。同时,合理利用“翻转课堂”的优势,指导大学生自主完成资源的搜集、整合,使大学生提前适应社会工作方式。
五、结束语
校园文化能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如何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建设好校园文化是任何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者都需要考虑的问题。校园文化建设者要始终保持校园文化主体以大学生素质教育为主,融合校园自身文化底蕴和校园外界优秀文化,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更顺利地开展,从而培养更多的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刘龙海.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实现人本管理[J].中国高教研究,2007(01).
[2]李树芳,张宏岗.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01).
校园文化建设方案范文3
关键词:公安边防院校;基础信息化;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6-0256-02
近年来,世情、国情、社情、舆情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公安边防部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适应世界发展大趋势,大力推进信息化应用发展,迅速提升部队核心战斗力,是摆在我们面前新的重大时代课题。公安边防院校作为公安边防部队的人才培养基地、干部素质提升基地和应用性理论研究基地【1】。而基础信息化能为院校工作提供基础性的信息技术保障和支撑,充分、有效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可提升学校管理、应用水平。因此,结合时展的背景与公安边防院校基础信息化发展现状,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在眉睫。
1 公安边防院校基础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公安边防院校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和重大任务需要,坚持以提升信息化服务中心、保障教学为目标,以一体化平台和业务系统推广应用为抓手,全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和应用。院校信息化工作已经进入一个从以基础建设为主向以教、管、用为主转变的关键阶段。1)信息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公安边防院校基础网络建设日趋完善、初具规模,硬件建设方面基本都建成了千兆以太校园网,拥有设备先进的网络机房、多媒体教室、实训室和相关计算机应用机房,个人计算机拥有率已达100%。2)教学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为方便学校对教学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开创教学督导新局面,院校在多媒体教室加装了语音采集系统、建立微格教室,为教员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提供了一个现代化、高效能的技术平台。3)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和规章制度不断健全。从管理制度方面,公安边防院校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全面规范各级网络管理员及使用人员职责,有力保证了信息安全和网络的正常运行。4)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日渐强化。院校在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和监管手段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能力持续提升,初步形成科学、完整、高效、统一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2】。
但是,从院校整体看,还没有形成信息化深度应用大格局,应用层次较低、质量不高、方式不智能、效能不明显等问题还比较突出,与公安信息化“集成融合,深度应用,高度共享,全面支撑”的发展要求仍有较大距离。“抓应用、提能力、上水平、谋创新”是“十二五”边防信息化工作的主攻方向。从近期来看,为师生服务的以优质教育资源、科研管理系统和信息化学习环境为基础的建设要进一步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有效机制有待建立;为管理服务的由各单位建设的业务系统难以集成学校的基础数据库,学校的基础数据量少而分散,信息的整合度低、共享度低,中心数据库亟待建立;在条件建设上,硬件设备亟需更换、升级以及扩容,校园网的提质优化、上网行为管理、网络资源有效使用的运行监控系统有待配置【3】。从长远来看,教育信息化技术的理论和实践发展迅猛,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对信息化的要求不断提升,教育教学与管理变革不断深化,发展无止境,创新无止境,推进教育信息化始终是一项长期、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2 公安边防院校基础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尽管公安边防院校基础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学校在下一步的基础信息化建设上还存在不少问题,暴露出不少隐患,阻碍了信息化向深层次发展。
1)基础信息化建设认识不到位,观念滞后
有些院校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还没有充分的认识,没有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在基础信息化的建设中忽略了管理信息化、教研科研信息化、教学模式信息化、培训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其中的几个方面。这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部队院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实现部队院校的基础信息化,必须努力使院校的各级领导和广大教员都科学认识部队院校信息化的必然趋势,正确认识部队院校信息化的科学本质,创新思维,转换视角,与时俱进,确立与院校信息化建设相适全新的思想观念。
2)重硬件轻软件,缺乏统一的应用平台
有些院校在信息的共享、协同、服务与分析方面缺乏建设,尤其是在教学、人事、科研等几条管理主线方面,大部分环节尚处于手工工作状态,影响到管理的严密性和准确性。信息化建设也得不到统一的规划,缺乏统一共享的应用架构,形成了多个“信息孤岛”。购买了先进的网络设备而不重视了应用建设。基础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考虑、多方配合、软硬件并重。在部队院校中,特别是在有限资源的条件下,要想能够尽快发挥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作用,所以要以信息化的应用为驱动力。
3)信息化应用不深入,缺乏层次
当前公安边防院校信息化应用还存在基础类应用不深、综合类应用受限、高端智能类应用匮乏等问题。基础类软件应用层次较浅,发挥作用不突出;综合查询应用因信息分属不同部门,共享难度大,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决策指挥、分析研判等高端类应用很缺乏,无法满足部队指挥作战需求。信息化应用还只停留在技术层面,业务应用推进不力,信息化应用大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4】。因此,院校要加强校园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要抓好网络课程的建设与应用、现代远程教育建设,营造一个与信息化时代相适应的教学管理环境。
4)信息安全体系尚不完善,缺少保障体系
当前公安边防院校在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和监管手段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能力持续提升。但尚未形成科学、完整、高效、统一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主要表现为信息安全意识不强;信息安全的管理和技术人才缺乏;安全体系建设不完善;信息安全技术缺乏创新性与自主性。因此,院校要加快推进相关安全体系建设,定期开展信息安全检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安全教育培训,大力增强网络信息安全责任意识,各机构还应统筹信息系统灾难备份体系建设,提高基础信息网络与重要信息系统抗毁性、容灾性。
总体来说,当前公安边防院校基础信息化建设还十分薄弱,需要通过规划相关建设项目的实施来将使院校的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更上一个台阶,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实现校务管理和服务过程的优化,从而提高各种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效率、效果和效益。
3 对策
院校基础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作,面临着许多具体问题。笔者认为,推进基础工作信息化必须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有的放矢,才能切实解决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面临的具体问题。加快推进基础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公安边防院校信息化水平。要通过深化建设、深化应用、深化共享,全面实现教学训练网络化、决策指挥实时化、业务管理自动化、信息资源共享化。
1)提前谋划,统筹安排,全力做好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篇之年,公安边防院校必须紧紧把握这一关键时间节点,积极谋划,主动作为,按照公安部、边防管理局的规划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一整套完整的能解决各层次问题、调动各层次资源,可操作性强的“十三五”信息化建设规划,明确核心需求和终极目标,为院校的下一个五年,甚至是十年的发展,提供一个科学、完备的顶层指导。着眼教学需求和长远规划,抓好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信息化体系。
2)以需促建,全方位提升信息化应用普及程度
信息化建设应紧紧把握住“以需求为导向,贴近基层一线,服务教学中心,建管用并重,发挥最大效能”的原则,最终实现科学化、智能化、便捷化的目的,为圆满完成各项教学和培训任务提供坚实支撑。一是需求牵引,明确目标。信息化建设必须满足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需求,为教学中心工作服务,为教师和学员服务。抓住学校转型发展有利时机,借鉴其他院校的建设经验,结合学校实际,以需求为建设导向,明确阶段工作目标,稳步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二是建管结合,健全机制。“影响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瓶颈不是技术,而是管理”,各级在工作中,要切实走好“建管结合”之路,避免出现重建轻管,只用不管的现象,在项目建设、管理应用、维护保养等方面要建立一套科学全面的管理机制。三是把好推广应用关。正确处理好建设与应用的关系,把重点放在“用”上,树立“系统重在应用”的观念,从贴近工作需要入手,开发教员和学员想用、愿用、会用的应用系统,防止建设与应用脱节。
3)整合资源,提高效益,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作用。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既复杂又系统的工程,硬件建设、软件开发都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要持续性投入增添支撑信息系统与服务运转的软硬件设施设备,以建设改造多媒体教室和配备升级终端设备为重点,加快教育信息化设施设备建设,持续改善基础条件。要提高信息化建设效益、效率必须充分整合资源,依据信息化建设的客观规律,按照“硬件分批到位,软件同步跟上”的建设原则,避免谁用谁建谁管的单打一模式,树立大局意识,制定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把各项建设全部统筹到信息化建设中来一并部署、一并推进;避免盲目“一步到位”,造成重复投资和低水平建设;避免用新废旧,重新轻旧,确保各类设施和装备合理使用。
4)优化结构,科学培养,抓好信息化队伍建设。
把提高全员信息素质、抓好信息人才建设作为公安边防院校基础性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来抓。科学统筹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在结构上依据岗位和工作需要,科学确定信息化人才队伍规模,确保信息化人才质量。同时,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力度,结合岗位需要和人员情况,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定期开展培训,确保专业人员适应岗位需要;另一方面要积极创造更多的交流学习机会,定期派遣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外出学习交流,取人所长,拓宽视野,努力建设起一支宽视野、肯钻研、懂技术、会管理、善协调的信息化工作队伍。
4 总结
公安边防院校承担着边防人才培养的主要责任,目前的边防信息化在不断的推进发展,因此公安边防院校的信息化建设也要不断地跟随其发展的步伐,紧密结合最新信息技术,以服务教学为牵引,以提升院校基础信息化应用能力为核心,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开展教学管理、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设一流的网络环境,提高信息安全保障水平。推动院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实现边防教育事业的腾飞。
参考文献:
[1] 王兴华,姜欢.公安基础工作信息化建设问题分析及对策[J].公安教育,2011(3).
[2] 周书奎副局长在公安边防部队信息化深度应用推进会上的讲话.2013年7月.
校园文化建设方案范文4
>> 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体验经济理念影响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寝室建设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新媒体背景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高校档案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和谐视野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移动网络的发展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影响 对CUBA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对郑州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及对策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研究 关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思考 现代新媒体影响下的大学校园文化探析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浅析 浅谈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刍议 浅析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邓新民.自媒体:新媒体发展的最新阶段及其特点[J].探索,2006,(2).
[3]沈金霞.自媒体时代的公民新闻[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3.
[4]汪力峰,王学川.自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中国青年研究,2012,(3).
[5]陶东风.后现代主义在中国[J].战略与管理,1995,(4).
[6]汤力峰,王学川.自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中国青年研究,2012,(3).
[7]姚臻.自媒体时代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路径[J].传媒观察,2015,(06).
An Exploration of the Impact and Role of Self-media Environmenton the Building of University Campus Culture
YANG Jian
(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ilin,Guangxi 541004,China)
校园文化建设方案范文5
1 平定县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特点
地域性 平定历史悠久,地域文化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其独特性和传承性成为平定县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如移穰村的龙灯舞历史悠久,群众参与广泛,极具艺术性和观赏性,是阳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移穰小学把龙灯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与当地民间艺人合作,把体育、音乐、地方历史、传统工艺、综合实践活动等各种教育以龙灯舞的形式加以优化整合,形成特色。《阳泉日报》和《山西青年报》都对此进行了专门报道,2012年移穰示范小学被国家教育部表彰为“全国特色学校”,2015年被中国教育报刊社和中国云教育研究院授予“第二届中国当代特色学校”荣誉称号。
传承性 平定县中小学把“开展国学教育,传承经典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纳入学校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之中,古文诗词精选,诵读与体验并举,让学生感悟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经典育人无处不在。如平定四中小学部的国学经典诵读,实行班队、校队“两线”推进,将诵读、健身、娱乐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领略先贤的思想精华,感受经典的永恒魅力。
时代性 平定县把“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廉政文化进校园”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专题板块,并把“崇廉尚洁”教育作为学生德育和师德师风建设的重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知行合一教育活动。如实验小学以“仁爱儒雅我能行”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多年来坚持对学生进行“仁爱儒雅”的行为养成教育,将“知荣明耻,崇廉尚洁”作为“仁爱儒雅”的修身要求,结合生动的事例,通过听、看、读、抄、讲、赛等课内外活动形式,努力引导学生在思想上领会“仁”,在情感上体验“爱”,在学识上成为“儒”,在行为上表现“雅”,从而激励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增强了学生明是非知荣辱的能力。
校本性 多年来,平定县始终把校本课程搜集、整理、编写和开发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延伸和拓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平定县校本课程开发与时俱进,灵活创新,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如县第二实验小学开发的《快乐英语》校本教材,以英语歌曲、英语绕口令和英语故事为主要内容,编排形式由易到难,既重视情景设置,又兼顾语感语境,编入班级课程表,教学形式生动活泼,学习内容丰富多彩,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学习兴趣,体现了独有的校园文化特色。截至目前为止,平定县中小学共开发开设校本课程300多门,譬如阳胜中学《走进药林寺》、马山中学《七亘大捷》、张庄中学《对联集锦》、南坪学校《面塑艺术》、娘子关坡底小学《孝礼仁义》、石门口中学《弟子规新解》、岳家庄小学《抗日英雄岳勇》、石门口西郊学校《春华秋实》等。学校将特色校创建和校园文化建设融为一体,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如宁艾小学的武术特色教育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了极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实用性 平定县十分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效性,学校书法教育开展的有声有色。如立壁等学校以书法闻名全省。2003年,该校与日本奈良市佐堡太小学结为书法教育交流校以后,先后有百余篇作品漂洋过海进行交流,校园和教室遍布师生的书法作品,墨香四溢,书法艺术特色浓厚,达到了情景交融、赏心悦目的效果,传承性与实用性相得益彰。2015年3月,立璧等三学校被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授予“国家级书法教育示范学校”。
2 平定县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做法
领导重视,扎实推进 校园文化建设,关键在于领导重视。平定县教育局成立了由郝建平局长任组长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组,统筹规划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制定出台了《平定县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和《平定县校园文化建设标准》两个指导性文件;会同园林、文化等部门组建县域校园文化建设专家队伍,对全县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案逐校逐项目进行规划、设计、提炼、构建、审定并指导学校具体实施,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扎实稳步推进。
加大投入,争取社会支持 平定县把校园文化建设与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均衡化发展和全面改薄工程紧密结合,统筹规划,同步实施,安排专项资金,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经费保障,并向农村和薄弱学校倾斜;各中小学校把校园文化建设经费纳入公用经费支出范围,确保本校校园文化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我们还争取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多渠道筹集校园文化建设资金,吸引社会和家长积极参与到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之中。
全员参与,群策群力 县教育局实行领导包片,科室主任蹲校,充分发挥校长和师生员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能动作用,各校都建立了校长负总责,党、团、队等组织齐抓共管,班主任、科任老师和学生全员参与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机制,达到了有目标、有方案、有措施、有特色、有责任人、有时限、有成效的“七有”要求,初步形成了校园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我们是学校的主人,校园文化建设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已经成为学校所有成员的自觉行动。
突出亮点,打造精品 平定县的校园文化建设结合地域特点、文化传统和时代特征,力求“一校一品,一校一特”,突出亮点,打造精品。例如:阳泉师专的“培养习惯,崇尚读书”文化;走出平定一中的“名人墙展”文化;河头学校的“三百年冠山书院”文化;锁簧二中的“我是最棒的”自信文化;水峪学校“互联网+作文教学”文化;平定二中的“校园食品安全”文化;理家庄学校“理家庄奋斗精神鼓舞着我”文化;张庄中学“突出尝试教育、彰显书香文化”为主题的课改文化;槐树铺小学的“尊敬师长,关爱父母”感恩文化;东关中学“实验室科学探究”文化;红育口小学的“红色山乡教师”文化;平定三中的“中国梦,我的梦”“爱国、爱乡、爱校”三爱文化;岔口中学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文化;常家沟学校的“平定砂锅”文化;巨城小学的楼道师生书画展文化;冶西学校的“互联网+阅读”文化;冠庄学校的“平定刻花瓷”文化;东回小学的“少年官科技室”让师生感受到互联网教育带来的魅力。
注重过程,跟踪督评 平定县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对学校和校级领导班子成员考核的重要指标,将其纳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和教育督导综合评价当中,每学期都要对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定期专项检查,发现典型,总结推广,实行奖优罚劣,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
校园文化建设方案范文6
为深入贯彻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职成(2010)8号)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优化育人环境,建设体现时代特征和职业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积极推进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形成职业教育特征的重要举措。
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行为习惯是否适应企业管理文化的要求,对他们能否职业成才极为关键。职业学校以创新育人环境,建立能适应企业对学生职业素养要求的校园文化,实现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职业学校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毕业生要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当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已成为中等职业教育的立足之本。在专业设置和课堂教学上,职业教育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却相对滞后,不能满足这一要求,特别是在校企文化的对接与融合上没有形成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特色,因此,必须加强渗透企业文化的校园文化建设。
(1)加强渗透企业文化的校园文化建设是改变目前职业校园文化现状的需要。当今各级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往往脱离不了传统的普教痕迹,其薄弱环节就是未能体现出自己的个性,没有凸显“职业文化”,跟不上时展的步伐。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体现出学校的职业特色,要融入特色鲜明的职业文化,以有利于培养符合本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职业技术人才。只有加强渗透企业文化和职业文化的校园文化建设,才能改变目前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滞后、缺乏区域特色的状况,跟上时展的步伐。
(2)加强渗透企业文化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主动适应人才市场变化、企业发展的需要。脱离市场办学,忽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是目前职业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职业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最密切,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离不开企业,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更不应该闭门造车式地疏远企业。因此,建立校企文化对接与融合的校园文化,必须广泛了解人才市场的需求,与企业文化融合。
(3)加强渗透企业文化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职业人才培养规格的需要。2000年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性意见》,在培养人才规格的要求别增加了“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创业能力”,“具有继续学习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揭示了职业学校培养目标的特点。因此,职业学校应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引入和融合优秀企业文化,促进学生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跨越,从而顺利实现职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4)加强渗透企业品牌文化的校园文化建设是职业学校提升办学内涵、强化校企合作的需要。各类职业学校在多年的办学历程中,积淀了较丰富的、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学校坚持“环境育人、活动育人、管理育人”,规范运用学校的形象识别系统,提高校企文化融合,体现职业教育特色,重视校企文化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的熏陶和启迪作用,创设积极健康、宁静有序、和谐统一的视觉文化环境,营造有利于陶冶学生专业素养、促进学生职业成长的教育氛围。规范学校各部门的工作流程,使管理理念、管理行为从经验管理向制度管理、文化管理转变。对内使学校教职工的归属感和使命感不断增强,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对外树立学校良好的品牌形象,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
2.职业学校校企文化对接
(1)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职业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大力加强和建设校园文化是职业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新形势下,职业学校提出的“质量立校、德育立人、技能立身”作为办学宗旨,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方向,大力构建以学生文化、教师文化、管理文化和职业文化为主体的多元化学校文化体系,全方位提升校园文化的层次要求和精神凝聚力。
(2)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职业学生人格培育的对接。优良的校园文化,健康向上的校园气氛,对职业学生的道德人格具有优化教育功能,可提升职业学生道德人格的文化品味,向企业和社会培养输送人才同时,也将学校文明辐射到企业和社会。企业文化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论,其体现在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质量第一”、“信誉为本”、“顾客至上”的文化内涵和管理要求,促进了人的发展,使人格素质得以提升,使人的潜能得以发挥。职业学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对接,可以正确引导职业学生认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效率与公平、自主与监督、竞争与协作、纪律与自由、理想与现实、奉献与索取等意识,促进职业学生加深对社会发展的理性认识,纠正他们认知上的偏差,通过企业管理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社会的认同感,帮助职业学生形成个人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对职业学生形成作为未来企业人的全面素质、更快地适应社会需要、更好地服务企业,奠定一个良好的职业基础。
(3)校园文化与“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对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是企业将宗旨和产品包含的文化内涵传达给公众,而形成的企业品牌视觉形象系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职业学校作为教育机构与纯商业化企业有着天壤之别,但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成功范例充分说明了其强大而独特的功效。因此,校园文化更值得关注的是能包纳其内涵与实质的精神领域,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解决两方面问题:一是对既有的校园文化进行总结,使之系统化、明朗化、规范化;二是围绕学校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行为文化,融合“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具有管理思想和文化模式的统一性、独特性和权威性,最后形成一套确实行之具有校企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管理方案。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虽为商业企业服务的,但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特殊产业,企业文化、经营理念亦有许多值得学校借鉴的内容,结合职业学校的实际情况融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内涵,将职业学校形象识别系统归纳为以下三个组成部分: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指导思想为理念识别,学校校纪、校训以及各种规章制度为行为识别,学校的整体视觉形象为视觉识别等体系构成。
职业学校导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从而展示学校办学宗旨及学校整体形象与实力,提升职业学校自身职业文化管理。
3.职业学校校企文化融合
(1)以校企文化融合为切入点,增强校园文化的职业特色。职业学校校园文化要适应现代企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确立校企文化对接与融合的目标、内容和要求,采用多种形式实现文化对接和融合,通过聘请优秀企业家进校园,宣扬优秀企业文化;学生的日常管理融入优秀企业的管理制度;校企共建和开发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培训课程和评价系统;建立以校企文化对接的校内外实践基地,引导学生认识企业文化,感受职业精神,养成职业习惯,将优秀企业文化融合并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在职业意识、态度、责任和纪律以及能力等方面加强学习和锻炼,达到磨炼职业意志、强化职业意识、培养职业操守和提升职业能力的教育目的。
(2)提升校企合作,体现企业文化内涵。坚定不移推进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办学的必然选择,也是校企文化融合的保障条件。职业学校必须坚持面向社会和企业,以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为载体,搭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平台,引入优秀企业文化的元素,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通过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体验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真实情况,体会企业文化的内涵、要求与特点,确立主人翁精神和敬业精神、实现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打下基础。
(3)教育实践与学校管理过程全面融入企业文化。良好的职业素养仅仅通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无法形成的,它需要我们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对学生作长期的潜移默化,通过一定的职业文化氛围来陶冶形成。特别是职业学校技能实践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岗位意识,在学校管理中借鉴和移植企业优秀的管理文化和管理理念,缩短学生的就业适应期。
(4)职业学校在建设校园文化时应处处体现“职”的特点,呈现出明显的企业文化特征。职业学校应尽可能将教学实践环境设计为教学工厂模式,建立一体化专业教室,融教室、实训、实验、考证、技术服务与生产为一体,引入企业“8S”(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学习)经营管理模式,营造出真实(仿真)的职业氛围和环境。处处体现校企文化对接,营造职场文化,按照人才规格,形成岗位标准,使学生零距离对接企业文化,增强就业信心。
职业学校以就业为导向,其培养目标决定了职业学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必须融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体现企业文化特点、区域经济特征和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物质文化要有“职业”的特色基调,制度文化要有“职业”与企业的行为规范,行为文化要有“职业”与企业的特色,精神文化要有“职业”的理想追求和企业的价值导向,课程文化要有“职业”与企业的职业能力相适应。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