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范文1

关于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精选范文   时代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今社会不仅要求我们具有健康的身体,而且需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以下是我学习后的一些心得:

  一、教师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过一线的教学经历,我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周边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是圣者——不会犯错;是权威者——具有比父母还高的权威力量。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二、经常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对待问题学生更应该尽心尽责,遇到问题学生怎么办呢?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体的作用,在宽松平等的班级氛围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团体辅导,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充分发挥班队活动课的集体心理辅导效应。针对特殊学生的特点,有侧重地选择团体辅导的主题。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采用讲座法、认识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为训练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内在动机,并在活动中得到领悟。通过一系列的`团体辅导活动,不仅让全体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也拉近了同学间、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在考虑学生一般心理规律的同时,也要对暴露出来的个别学生的个别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帮助。在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中,我一方面通过心理辅导室兼职心理教师的个别咨询辅导,另一方面也进行了个别谈心与辅导,打通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通道,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

  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于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精选范文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正如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所以,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教师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作为教师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普通的社会人、自然人,也同样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又要求教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心目中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用高超的教学艺术去培养学生的智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以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感染和熏陶学生,而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源于教师的.心理健康。读了《教师心理健康》一书后,使我更加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是圣者——不会犯错;是权威者——具有比父母还高的权威力量。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读了这本书后,使我更加明白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

  关于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精选范文

  带着一份憧憬,带着一份喜悦,带着一份期待与责任,我有幸参加了心理健康的培训,不仅有理论的学习,充实我们的大脑,同时还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参观学习和调研,使我在思想理念和工作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真是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感受一:认识心理健康重要,促发展。通过本次的学习,我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感受二:提高自身素质,助成长通过培训,自身有了提高。我对心理调适的技能,提供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对个别典型的案例的分析学习,对认识与识别心理异常现象有了认识,而且有了一定的辅导思路。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会凭借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情绪,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会表现在科学技术飞速进步,知识爆炸的今天,人类也随之进入了情绪负重的年代。

  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的组成部分,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自然就十分敏感。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本身存在着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种种心理压力积压在一起,久而久之,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作为天子娇子,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因此,在大学校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迫在眉急的事,具有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及时为学生疏通心里,排解压力,指引方向的作用。

  那么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员,我们如何来判断自己或者是周围人的心理是否正常呢,以下有三项基本原则:

  其一,心理与社会环境是否趋于一致。

  其二,心理与行为行动是否趋于一致。

  其三、人的情绪在一个阶段内是否稳定。

  如果一个人出现了与以上违背较大的情绪,那么他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那么什么叫心理障碍呢?它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它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如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以上的情绪状态,显然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因此大学生有必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做到心理健康。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范文2

在此期间,我们自学了网络课程,对心理健康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的面授课程给我的印象最深。学习了专家的专题讲座,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到了学校心理健康发展的概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实施途径和方法,为以后更好的开展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矗在这次培训中,我们全体学员和老师都普遍产生共识:这次培训主题鲜明,重点突出,任务明确,安排得当,收获很大,在思想认识上都有了新的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以及自身素质的提高都很有帮助。

在这次培训中,我有了很大的收获,感受颇多。

一、通过本次培训,我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从无到有,从浅到深。使我认识到:健康不仅是身体上没有任何疾病,而且是能正确了解和接纳自我,能正确地感知现实并适应现实,良好的适应及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平衡过去。在专家们的讲课中,很多都是具有实际操作方法的,更多的注重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培养。在这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中,我们不仅学习到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而且还学习到了老师的人格的力量。

二、通过培训,自身有了提高。我对心理调适的技能,提供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对个别典型的案例的分析学习,对认识与识别心理异常现象有了认识,而且有了一定的辅导思路。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会凭借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情绪,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体验到愉悦、满足的情感,并流露出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要努力克服不良情绪的困扰,在不断提高知识素养的基础上,培养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健康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

三、教师自己保持乐观的心态

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反之则使学生惶惑不安。所以,教师自身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非常重要。

要辩证的看优缺点:

(一)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二)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

(三)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

(五)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范文3

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时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成果;有利于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维护。因此说,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状态。心理健康这个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当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问题。围绕着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我们称之为为心理健康教育。从班主任的职责来看,班主任要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促使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全面素质。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谓自尊是指学生中间,或者指某个个体中间,对自己或者对自我一种积极的肯定的评价,体验或态度。老师们都很重视对学生自尊心的培养,因为学生如果自尊就可以成为自强、自立、自信的年轻一代,因此自尊的问题最重要。

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一个学生要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因此,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上面,营造好孩子们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和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避免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

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如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等等,同时也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每一个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这样就能够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教师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范文4

2022精选关于教师心理健康心得体会范文   20xx年的12月我校对全体教师开展了班主任培训工作之心理辅导技术专项培训,并于教育局对全县教师进行了心理辅导技术考试。通过几位我校实力雄厚的心理专项教师对我们进行的为期一周的心理辅导技术培训,我学到了许多班级管理方面的知识,使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尤其是学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专题后,我受益匪浅。

  作为师范学校院校的一名学生,在大学我们都学习过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类课程,但是那时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类课程的理解可能只局限在对知识理论的理解与掌握上,很难切实地与现实遇到的问题相结合并加以运用,而现在通过在职岗位上专业人员对我们的培训以及各自现有的在一线工作的经验的结合,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时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成果;有利于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维护。因此说,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心理健康的内涵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状态。心理健康这个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当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问题。围绕着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我们称之为为心理健康教育。从班主任的职责来看,班主任要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促使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全面素质。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谓自尊是指学生中间,或者指某个个体中间,对自己或者对自我一种积极的肯定的评价,体验或态度。老师们都很重视对学生自尊心的培养,因为学生如果自尊就可以成为自强、自立、自信的年轻一代,因此自尊的问题最重要。

  人的心理状态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三种:正常状态、不平衡状态与亚健康状态,与这三种心态相应,其社会行为方向也表现出十分重要的特点。正常状态指的是在没有较大困扰的情况下,学生的心理处于正常状态之中。这种状态之下,学生的行为基本上预期价值观体系、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相一致,是一种健康或者优秀的状态。不平衡状态指的是一旦发生了扰乱正常生活、引起人们消极情绪的事件,如受到挫折、需求得不到满足等,就会进入一种不平衡状态,这里指学生处于挫折、焦虑、压抑、恐惧、担忧、矛盾等状态。亚健康状态指的是当学生处于不健康状态时,往往会非线性地发生不适应行为,包括反社会行为和异常行为。

  学生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不适应行为的发生有不同的特点,因此作为班主任,我们要看到广大学生的两个主流,一是大部分的学生心理健康是主流;二是有些学生由于学业、生活、环境的压力产生暂时的心理不适,他们要求给予指导,以帮助他们正确应对遇到的问题。对于班主任,在面对学生发展中所出现的心理偏差,应树立正确的观念,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而针对极个别的出现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则要能够及时甄别,并积极寻求专门机构予以解决。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因此我们不但教授给学生知识,还务必要关注学生的人格发展,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并时刻准备着。那么在平时我们就得扎实专业技能与掌握心理健康常识与掌握相关的心理辅导技术,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在没出现问题前做好预防开到工作,在出现问题时能及时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使学生健康地成长起来。

  2022精选关于教师心理健康心得体会范文

  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由于心理不健康而发生的各种让人瞠目结舌的事件,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及时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将迫在眉睫。作为当代大学生,我认为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地融入集体,能很好地适应环境。

  经过一学期的心理课学习,我学到一些与人交往的方法。无论是与亲人还是朋友交往,我们都要把握好交往的方法,要学会换位思考,要用一个宽容的心去待人,这样我们才能处理好与亲人朋友的关系,使我们的身边少许多争吵,多许多的爱与温暖。心理课老师上课很用心,教育方式也不同,教我们怎么站在不同的位置看一些事,怎样处理自己与父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系。上这样的心理课,不仅增长知识,还得到新的感受,尤其是老师讲过自己或是从媒体上见过的案例,让我感同深受。

  上心理课,我学会很多知识和道理。我知道当彼此遇到误会,要换位思考,要宽容待人,要理解他人,也要把自己的一些事情坦白地说出来。“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论与多少人同处,总要存心公正、一视同仁,不可与一两个人特别亲近,却与其他的人疏远,尤其不可袒护自己所爱的人,一有这种情形,势必引起别人的嫉妒,许多纠纷就是因此发生的。父母对子女、师长对学生、上司对属员、兄弟姊妹,同学同事,彼此之间都必须谨防这种情形。通过上心理课,我觉得人与人之间要及时沟通,与父母之间要敞开心扉,不要制造矛盾。平时父母管我,我心里感觉很厌烦,现在我什么事都为父母朋友和家人着想。通过上课,我变了很多,希望有机会上更多这样的课。

  上课的老师很棒,很详细,虽然老师和我们不是一个时代的人,但是丝毫感觉不到与我们之间存在的任何代沟。上课没多久,同学们就被老师感染了,也都活跃起来。经过上课,我的知识更丰富了,办法更多了,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会按老师教的方法合理去对待每一件事,打开心扉与别人沟通,不与别人产生隔阂。

  我第一次上心理课,开始很紧张,以为要把自己的心里话当那么多同学的面说,有些不好意思。后来我明白了,大家都很友善,不需要顾忌。以后有什么事情,要站在别人的立场或他人的角度看待事情,不能只顾自己,而不想想他人的心理是否受伤。我很高兴,现在我学会了换位思考,我又多了一笔财富。心理健康课令我受益匪浅,我感悟到人世间爱的可贵,学会了与人共处,我会将课堂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平日生活中去,接受爱,报答爱。就让我们乘着爱的翅膀去腾飞!在心理课上,我学到很多知识,也回答了很多问题,我还感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并下决心改正。

  心理课让我终于感到人生的珍贵,感到要孝顺父母,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感悟到我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用父母为我们操心,不让他们为我们担心,我们还要关心身边的人,让每个人得到关心。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有真正踏入社会,但是身边的老师和同学就如同我们的朋友一样,我们要凡事真诚,存真诚的心,说真诚的话,做真诚的事。自己有了什么错失,应当坦白承认,切不可设词遮掩;有人责备劝导你的时候,要存着谦卑感谢的心领受,切不可羞恼拒绝。与人同处不可有虚伪的客套,但总要彬彬有礼,举止中节,使人在你的动作举止上没有可挑剔的地方。多爱人才能多得人的爱,多敬人才能多得人的敬,多宽容人才能多得人的宽容,多体恤人才能多得人的体恤。你送出去的是什么,你收回来的也是什么。

  2022精选关于教师心理健康心得体会范文

  心理健康已经是世界瞩目的现象,无论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人们都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在我国,人们都日益关注心理健康,尤其是汶川地震以后,国人对心理健康领域的名词用的频率已经比较高了。在教育领域,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教育部门都不断增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要求,甚至直接的评估、督导、实施,这项工作已经运作得很好。然而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密切相关的教师心理健康却很少有有人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和学生的成长、社会文明的发展,尤其和每个教师自身的生命质量又是息息相关的。

  此专题中,王淑兰老师用雄厚的专业知识,独到的见解,采用案例形式,深入浅出地探讨了关于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四个问题:解读心理健康、教研人员心理健康标准、现代教研人员心理健康价值及维护和增强教研人员心理健康的基本对策。

  第一个问题主要阐述了心理健康的内涵,即心理健康是一种相对持续而积极的心理适应状态,意味着个人不仅能保持自身的平衡,也能和环境有一个基本的协调;心理健康的制约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一个人能否保持心理健康,取决于心理压力与心理承受力相互作用的状况。

  第二个问题诠释了心理健康的标准,即智力健全、情感健全、意志健全、人格健全、人际关系良好、行为健全、能适应社会环境变化、具有双重心理承受力。第三个问题探讨了现代教研人员心理健康价值,即教研人员心理健康关系到个人生活质量的高低,是组织建设的一个必要条件,关注教研人员的心理健康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体现与呼唤;同时分析了现代中国教研人员的心理压力状况、心理承受力现状。

  第四个问题阐述了如何维护和增强教研人员心理健康,即发挥团体作用,帮助团体成员应对压力;构建和谐家庭,帮助家庭成员应对压力;主动进行自我调适,及时找回心理平衡。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范文5

【中图分类号】R197.32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392-01 随着对冠心病的认识逐渐加深,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有效控制冠心病并非单用药物就可以达到的,还需要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患者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治疗,而是渴望更多地了解相关知识及自我护理措施[1]。2010~2012年我科共收治冠心病患者110例,对其实施健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

1 健康教育的实施

1.1 心理指导冠心病患者往往因伴有情绪急躁、烦恼、焦虑、抑郁等心理而导致病情加重,心理指导是冠心病治疗中的重要一环。我们根据患者的性格差异、病情轻重、文化层次及需求不同,有选择地进行健康教育,耐心解释不良情绪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引导他们正视病情,教会其心理调节的方法,使其树立起控制疾病的信心。心理指导过程中,护士要注意自身的言谈举止,理解与尊重患者,对患者富有同情心,使患者心情放松,以最佳的心态接受治疗。

1.2 饮食指导指导患者控制热量摄入,宜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饮食应定量,勿暴饮暴食。平时以清淡饮食为主,多吃优质蛋白质,少吃动物脂肪、内脏等,可选择鱼类、瘦肉、豆制品、牛奶等;多吃蔬菜及水果(糖尿病患者除外),宜选用高维生素、高纤维素的新鲜蔬菜,如芹菜、胡萝卜等,以及含锌和维生素高的水果,如香蕉、西瓜、柑橘等;选用有降脂作用且含碘的食物,如海带、海参等;少吃动物油;忌食腌制品、皮蛋等含钠较高的食物;禁饮烈性酒;冬天避免寒冷刺激,不喝冷饮,不用冷水洗漱或洗衣服。

1.3 运动指导教会患者掌握适度运动的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及运动时间、频率和强度。宜选择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运动。

频率为1~2次/d,运动时间30~60 min/次。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长期坚持可减轻体重、降低血脂、提高心血管功能、增强体质。

1.4 睡眠指导部分冠心病患者由于恐惧、紧张,常常伴有失眠症状,护士首先向患者说明良好的睡眠对冠心病预防保健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每晚睡前用温水泡脚10~20 min,睡前饮1杯热牛奶,以消除疲劳,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入睡;同时,保持睡眠环境安静,温、湿度及光线适宜。必要时可按医嘱应用镇静剂等。

1.5 用药指导药物治疗是冠心病康复的重要手段,合理用药才能增加疗效。指导患者及家属了解所用药物的用法、剂量、效果及不良反应,告知患者药物剂量不足或超量的危害。输液过程中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如静点硝酸甘油类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血压等情况调节滴速。应用口服药物时,应反复强调服药时间、方法、剂量。服用洋地黄等强心药物时,应告诉患者治疗量和中毒量很接近,剂量不足或随意增加都可以影响治疗效果。教会患者或家属测量脉搏的方法,若脉率

1.6 出院健康教育告诉患者出院后要保持居室清洁、整齐,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光线充足。家属应多看望和陪伴,患者精神愉悦有利于身体康复。生活有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劳逸结合,避免劳累。饮食上仍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高维生素、多样化及定时定量。对便秘患者,告知其用力排便对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必要时服用缓泻药。

2 体会

2.1 健康教育的实施过程实际上是护士与患者双向交流的过程,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较强的责任感、较高的业务水平及指导技能,护士必须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主动提供服务,帮助患者解决问题,促进护患双方的交流过程,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2.2 系统的健康教育是冠心病二级预防的重要内容,是护理工作从医院逐步向院外延伸的重要体现。通过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所了解,正确掌握本病的预防保健知识,了解本病病因及某些易患因素或危险因素,使患者知道有疾病先兆时积极治疗的重要性。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了冠心病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改变了其不良心理、不良生活方式以及不合理的膳食,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范文6

关键词: 幼儿 心理健康教育 身心并重 情感投入

健康是人们最基本的要求,它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现在人们普遍存在片面的身体健康观,忽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特别在幼儿健康教育中,这种现象尤其普遍。由于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幼儿心理健康知识很缺乏,并且幼儿园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投入不够,因此很多幼儿教师将幼儿心理的一些异常,看成幼儿成长过程中的自然现象,并没有加以有效关注。我现结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出现的问题谈谈认识与体会。

一、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健康是指人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综合状态,并且应把心理和社会适应这两个方面作为健康的主要要素。但是很多幼儿园对健康的认识依然只停留在生物医学的维度上,没有实现向心理医学维度的转变。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存在重身体保健轻心理辅导的现象。这种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忽视,最主要原因是幼儿教师普遍缺乏幼儿心理健康知识,对幼儿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认识不科学,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投入不够,很多幼儿教师将幼儿心理的一些异常,看成幼儿成长过程中的自然现象,并没有加以有效关注。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缺乏系统性

目前,我国除了很少的幼儿心理卫生、行为和情绪方面的书籍外,还没有见到一套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著。在我国数量不多开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中,很少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在全国幼儿师范学校中,没有一套全国通用的幼儿心理健康教材。尽管我国幼儿教育教学纲要明确提出我们要对幼儿心理健康进行必要的教育和辅导,但内容分散、繁琐,很多体现在其他教学之中。同时这些内容之间缺乏必要的内在联系和统一性,还有很多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没有纳入日常幼儿教育之中,没有引起广大幼儿教师的重视。这就导致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只能借鉴与其相关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理论和经验,并且融合还不够。

三、理论与实践相脱离

近年来,幼儿园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他们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并且很多高校开始加大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学术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随之也出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理论和幼儿教学实践的严重脱节。一方面,高校中从事幼儿健康教育的科研人员很少深入幼儿园进行调研,更少建立长期调研基地。另一方面,幼儿园在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只停留在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表象认识,不能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因此,很多时候,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只能是一种经验总结,很难使其得到更深的发展和提高。

四、幼儿教师缺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

教育活动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本身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然而,在传统幼儿师范教育体系中,知识更新不能有效跟上时代的发展,这直接导致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匮乏。与此同时,如何处理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和幼儿科学教学的关系,注意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将影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现在,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出现的很多问题都与此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五、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工作中的不科学性

1.违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原则的问题。比如:有些孩子出现攻击,这应该属于品行障碍,对于孩子们的这种行为的矫正与教育应当采取正面手段,树立学习榜样,或及时隔离,降低刺激。但有些幼儿教师在处理这一类问题时,只采用指责或体罚的方法加以矫正。研究表明,孩子们在受到老师指责和体罚后,可产生更强的叛逆倾向,更会强化幼儿的攻击。因此,指责和体罚的方法违背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是不科学的。

2.家庭和幼儿园教育不同步的问题。在幼儿园中对孩子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本来是一件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好事,但在实施中如果没有注意和家长的有效配合,那么幼儿园的努力就会付之东流。如某幼儿园几年来一直坚持对孩子们进行社会交往能力训练,目的在于让他们学会和他人交往,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但在具体实施中,幼儿园忽略了和家庭的联系与合作,而有些家长对子女采取溺爱与放任的教育方式,结果导致孩子们在幼儿园中所学的和家庭教导发生冲突,以致幼儿园教育教学未能收到实效。

3.不能区分心理问题和道德问题。在一些幼儿身上,说谎这一现象是很常见的。造成孩子们说谎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他们认知发展水平不高,在思维、记忆和判断等方面与事实不一致时造成说谎。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做错了事,怕受到老师、家长的过分指责而说谎。因此,我们对孩子们说谎的现象应全面分析,区别处理。如由于认知水平不高所致,就是心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如因怕受到过分指责所致,就是教育方面的问题,但这些都和成人的说谎有很大的区别,无所谓道德不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