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教学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二泉映月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范文1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是在三年级学习三原色知识之后的再一次色彩学习。在了解色彩冷暖、深浅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色彩的知识。不同的色彩,能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产生不同的情感联想。这些联想,是人们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教材中出示了詹建俊、蒙克、马蒂斯等艺术家的作品,意在引导学生在欣赏艺术家作品的基础上,观察艺术家是怎样运用色彩的,体会艺术家在绘画时如何运用色彩表达主题、升华情感。通过分析作品中色彩的情感,让学生了解、体验色彩的表现力,为学生在艺术创作中提高色彩的运用能力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阶段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他们的思维活跃、观察、动手能力较为全面,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造型方法,并能熟练运用点、线、以及面块相结合的表达方法创作富有个性的作品。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体验色彩的情感,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色彩还会使人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觉,并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2、通过分析、探究、体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色彩的情感世界,通过教师的引导、讲解、示范让学生能够利用色彩表现自己的情感。

3、通过各种有效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色彩世界的美妙,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力和运用能力。

四、重点、难点

1、重点:学生能够利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色彩来表现自己的情感。

五、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彩色卡片

学生:纸张、水彩笔、油画棒等。

六、课时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

、引导阶段

1、播放音乐《喜洋洋》、《二泉映月》。

2、提问:听音乐,说一说你的感觉是什么?可以尝试着用点和线把你听到的感觉画出来吗?

3、展示图片《春夏秋冬》、《酸甜苦辣》

4、学生欣赏图片,说一说图片中画了什么,运用了哪些美术语言表现画面?

5、教师小结。

《喜洋洋》热闹

春节

红色

《二泉映月》哀伤

月色

湖水

孤独

蓝色。

《春夏秋冬》、《酸甜苦辣》点、线、面、色彩。

6、导入课题:《色彩的情感》

(二)、发展阶段

1、想一想:什么是情感?

情感:人受外界刺激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如喜、怒、哀、乐等。

图片展示喜怒哀乐四种不同的表情,学生说出四幅画都代表了哪种表情。

2、欣赏教材中的三幅美术作品。

说一说:这三幅美术作品都描绘了什么?运用了哪些美术语言描绘的?

学生为这三幅美术作品选择合适的色块图。

3、展示不同的颜色和形容词。

学生为这些颜色找到合适的形容词。

4、学生尝试说出图片中颜色的感受。

喜洋洋——红色——(联想)春节——(心理感受)喜庆

夏天——红色——(联想)火焰——(心理感受)炎热

愤怒——红色——(联想)怒火——(心理感受)愤怒

二泉映月——蓝色——(联想)水——(心理感受)悲凉

冬天——蓝色——(联想)冰雪——(心理感受)寒冷

哭泣——蓝色——(联想)冷酷——(心理感受)哀伤

5、找一找:谁能找出黑板上的冷色和暖色?

教师简单讲解冷暖色知识。

6、展示学生作品。

连一连:你能为这些画选出合适的题目吗?

教师引导学生描述出这些学生作品。

(三)、实践阶段

作业:

1、尝试用点、线、面和色彩的方式,用抽象的形式表现出某种情感体验。

2、直接用水彩笔或油画棒进行绘画。

(四)、展示与评价阶段

1、观察其他同学的画,猜一猜他们画的是什么。

2、运用所学的点、线、面和色彩的知识评价其他同学的画。

(五)、课后拓展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范文2

三维目标:

1、感受音乐,把音乐和形象结合起来。

2、鉴赏诗歌是如何表现音乐之美的,了解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3、分析比较本诗和《琵琶行》描摹音乐的区别。

教学设计:

一、听音乐,谈感受。

1、播放《春江花月夜》、《运动员进行曲》、《二泉映月》,问:这几首曲子分别给你怎样的感受?如果让你以这几首音乐为背景音乐,你会想到什么样的场景?

学生讨论回答。

示例:

(1)、播放《运动员进行曲》,教师台词:“下面有请获奖者上台领奖”

(2)、播放《二泉映月》,教师台词:“小强,你死的好惨啊!”

2、总结明确:音乐和形象密切联系,而且互通,音乐和形象一致,则会和形象相得益彰。反之,会是什么情况呢?(将刚才的音乐和台词交叉搭配,产生令人捧腹的效果)

3、提问:如何将听觉的音乐转化为视觉的形象?我们以前在《琵琶行》中已经对此有了了解。

4、复习《琵琶行》中的相关语句。(学生集体背诵“忽闻水上琵琶声”至“唯见江心秋月白”一段)导入:今天我们要学的《李凭箜篌引》也是这样的一首诗歌。(板书诗题)

二、朗读,分析研讨。

1、释题

李凭:元和年间著名的宫廷乐师,善弹箜篌。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引:诗歌体裁

2、配乐朗读(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个别读)

3、思考讨论:诗歌是如何描绘声音的?

明确:

(1)、从描写角度看: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属正面描写,“吴丝蜀桐张高秋”和“李凭中国弹箜篌”两句交代了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和乐器特点,其余均属侧面描写音乐。

(2)、从修辞角度看:通感和夸张

通感:“芙蓉泣露”(乐声惨淡)

夸张:“空山凝云颓不流”、“动紫皇”、“石破天惊”等。

(3)、从内容风格:浪漫主义,通过深神话表现音乐世界,听到音乐就如同恍到仙境,更显音乐之神奇和感染力。

4、难点讨论:“老鱼跳波瘦蛟舞”一句,为什么选取并不漂亮的物来入诗?

明确:老鱼、瘦蛟本已年迈体弱,应在水下静养,可听到乐音,竟跳出水面,翩翩起舞,音乐之感召力更加突出。

三、分析比较

比较本诗和《琵琶行》在表现音乐上的区别

学生讨论后明确:

从描写角度看,《琵琶行》多为对音乐的正面描写,而《李凭箜篌引》多为侧面描写。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快乐 差异 自主 自觉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6-0061-02

一、快乐学习――多一些惊奇,少一些刻板

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能够最大程度地激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的理解力、想象力等也会得到充分地释放;反之,如果课堂气氛沉闷、压抑,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受到抑制,语文学习也就失去了味道。久而久之,一迈入语文课堂,学生会产生“受苦”“受罪”的心理反射,为后续的语文学习带来难以消除的心理障碍。

(一)以新鲜去激活

出乎学生的意料,让学生感受到新鲜,在课堂上的某一个环节引爆学生的“兴奋点”,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带着旺盛的求知欲与强烈的好奇心在学习之旅中前行。新鲜、火辣、自然、贴切,是教师对教学技艺的高层次追求,再好的展现形式、组织技巧,重复多次也会不再新鲜。如变换板书,在视觉上求新求变,通过板书的字体变化、布局调整,让不同类型的课文通过板书展现出不同的风貌。比如在教学古诗文类的课文时,笔者用隶书板书课题,教学轻快活泼的诗歌、童话时,笔者又会以“娃娃体”来板书课题,使学生获得多样的体验。

(二)以情绪去感染

当教师迈进课堂的一刹那,他的情绪和心态会对整个课堂气氛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不做“立不起来的空麻袋”和“没人爱的旧瓷碗”(窦桂梅语),用自身的情绪魅力去感染学生,让课堂活力四射。幽默的教师受到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普遍欢迎,他们喜欢老师的语言诙谐、逗趣,让课堂洋溢着笑声,让“苦学”变成了“乐学”。幽默并非与生俱来,我们需要认真揣摩一些大师的语言技巧,深入研究教材,将幽默与教学无缝接合,让学生在笑声中放飞心灵,提升能力。

(三)以情趣去点燃

避免教学过程的单调枯燥,努力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生动、有趣的过程。通过情趣去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促使他们以更充足的学习动力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大部分学生都喜欢听故事、猜谜语,如果能够根据课文内容精心设计一两个故事或者谜语,能一下子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使其变得兴致盎然起来。无论是讲故事还是猜谜语,都要求老师要进入角色,配以丰富的面部表情、适当的肢体语言,才能真正吸引学生。

二、差异学习――多一些赞赏,少一些抱怨

学生的家庭教育不同,个性品质、智力发展也存在差异,教师要认识到这种差异,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学生的都能在语文学习中有所收获,享受到语文学习所带来的成功体验。

(一)分层推进

在一节课中同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在综合运用过程中,注意各层次的互动,通过取长补短、资源共享,促使学生共同提高。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依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既要照顾差生的接受能力,设计一些层次较低的问题,又要为基础较好的学生设计一些层次较高的问题。通过协调教学设计中的针对性和层次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全体学生共同发展。

(二)分类指导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差异,给予不同的指导和帮助。注重作业的选择性和多样性,让学生能各取所需,各有所得。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黄山奇松》一课时,笔者布置了极具发展空间的作业:

1.喜欢写作的你,模仿课文写一处让你印象深刻的景色,写出它的特点。

2.喜欢阅读的你,搜集一些关于黄山或其他描写祖国山河景物的资料,开阔眼界。

3.喜欢绘画的你,从课文中找到让你印象深刻的某一个画面,把它画出来。

4.根据你的兴趣爱好,选择其他方式来帮助自己理解课文。

三、自主学习――多一些自由,少一些束缚

避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产生依赖性和受动性,通过学生“全频道”地参与,让学生的自立意识和自主精神得到提升。

(一)大胆地“放”

将学习自充分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广阔的自主空间。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预习,提倡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如书籍、网络、电视等,了解课文背景,搜集相关信息;放手让学生去阅读,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引导学生融入情境,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地开展阅读活动;放手让学生去拓展,鼓励学生用个性化的方式表达学习结果,为学生开辟一个展示自我的新舞台。

(二)巧妙地“扶”

摈弃硬性灌输,巧妙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师生互动的过程成为一个启迪智慧、沟通心灵、陶冶情感的过程。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二泉映月》一课时,笔者先引导学生思考:当阿炳再次来到二泉时,他会怎样哭泣、怎样叹息、怎样倾诉,又会怎样呐喊呢?帮助学生敞开心扉,倾听阿炳的诉说,从而感受阿炳内心的苦与悲;接着笔者播放《二泉映月》,请学生轻轻闭上眼睛,在乐曲声中让学生的心灵随着阿炳的心一起跃动。

四、自觉学习――多一些严格,少一些放任

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信任,并非是一味地宠惯。学生的不思进取、松松垮垮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教师对学生的放任。严慈并济,对促进学生自觉、自律、自尊、自重的品格的形成具有积极影响。

(一)准备更充分

教师的课前功课做得越充分,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就会越高;越是自主、探究、合作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要求越精益。从学生阅读心理出发,笔者通常分三个板块备课:

1.“未成曲调先有情”

营造强烈的阅读期待,为后续教学的顺利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

2.“读书不觉春已深”

熟读课文,为后续文本的感悟、品评提供前提和保障,注意朗读方式多样化。

3.“涵咏工夫兴味长”

引导学生研读文本,要根据学生的兴趣找准触发点,从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引发学生迷惑的地方、勾起学生想象的地方着手,将研读引向深入。

(二)要求更细致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范文4

近年来,笔者一直比较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想”的现状、“想”的过程、“想”的价值。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时间“想”,不会“想”,甚至远离文本而胡思乱想。出现这种种现象的根源在教师。要提高学生“想”的含金量,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语文教师就必须三“思”学生之“想”。

一思:学生真正“想”了吗?

【案例】一位教师执教《 天游峰的扫路人 》,在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寻找感动”时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课文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写了天游峰的扫路人。请大家放声读课文,想一想:‘天游峰的扫路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哪儿最令你感动?’”教师说完,同学们便开始读书。可学生的读书声刚停,教师随即请学生交流阅读感悟,不少学生还没反应过来,就示意学生站起来,并不忘面带笑容地说:“说错了没事,关键是勇于挑战自我。”结果,学生给出了很不理想的答案。

【评析】读书思考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是需要时间的。这一环节中,学生真正“想”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这位教师如此高速运转教学流程,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教师心中注重教学设计,而没有学生,更谈不上“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了;二是教师追求表面的“气氛活跃”,耐不住“冷场”状态,急忙与学生“过招”,这也是“目中无人”的表现。

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急于求成,教学过程十分急躁。在高速运转的教学流程中,许多学生无所适从,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有如蜻蜓点水,更谈不上“思考”了。其实,真正的阅读,绝不是读一两遍就可以的,它有个对文本的内化过程。这就需要时间,特别是认真阅读、静心思考的时间。与文本的“亲近”时间越长、思考越充分,个性感受就会越深刻,学生的感悟才会是“原汁原味”的。树木生长得慢,质地细密一些,语感培养就好比树木生长,让学生在细细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领悟、升华,学生语感能力的提高、语文素养的发展才能落到实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当让学生真的读书,真的思考,引导学生在“读思结合”中实现语言与思维的同步发展。

二思:学生是紧扣文本“想”的吗?

【案例】一位教师执教《 二泉映月 》,学生熟读课文后,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坎坷,感悟情怀”。

师:(音乐起)又是一个中秋夜,双目失明的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又来到了二泉。夜深人静,月光清冷,他静静地聆听着二泉那淙淙的流水声,不禁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许多声音,是什么声音呢?

(显示:“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生:(齐读)

师: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似乎听到了伤心的哭泣,似乎――同学们,真的是泉水在叹息、哭泣吗?

生:不是。

师:是谁在叹息、哭泣?

生:阿炳。

师:又是谁在倾诉、呐喊?

生:阿炳。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到了什么?

生:阿炳为再也看不到家乡惠山二泉的美景而叹息!

生:阿炳请了哪几位大夫为自己治疗眼病?

生:二泉的水污染程度如何?

生:无锡的惠山还有哪几处著名景点?

师:你们想得真多!

……

【评析】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学习语言、发展情感和思维应立足于教材,在此基础上再适当拓展。这个片段,学生的“阿炳请了哪几位大夫为自己治疗眼病?”“二泉的水污染程度如何?”“无锡的惠山还有哪几处著名景点?”这真的是在感悟文本的过程中“想”到的吗?很显然,这不是根据文本语言材料所能“想”到的,更大的可能是根据他们过去已有的阅读基础所得出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想”的自由,创造的自由,并不是要把学生变成脱缰的野马。教师任凭学生胡编乱造,反而说“想得真多”,学生借助可感材料“思考”的能力就会日渐萎缩。

在上述片段中,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此时此刻,我们不禁要问,阿炳为什么要深沉地叹息、伤心地哭泣、激愤地倾诉、倔强地呐喊呢?我们细细品味第一至第四自然段的内容,一定能够感悟阿炳的情怀!”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能够抓住文本丰富可感的语言材料,积极思考,读中感悟,有效地激发自己的悟性,提高自己的言语智慧。

三思:学生“想”对了吗?

【案例】一位教师执教《 三打白骨精 》时的实录片段。

师:学完这个精彩的故事,相信孙悟空是你们心目中的大英雄了。说一说,你敬佩他的哪些品质?

生:我敬佩他坚定不移,善于识破敌人的诡计。

师:说得很对……(话还没说完,另一学生举手了)

生:(学生站起来时有点犹豫)老师,我有其他的想法。

师:说吧,把自己的观点大胆地说出来。

生:我觉得白骨精也有我敬佩的地方,她为了吃到唐僧肉,不怕困难,坚持不懈。

师:(略一迟疑)哦,你想得可真是与众不同,很了不起。

生:老师,我也觉得孙悟空没有白骨精那般聪明。白骨精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在两次失败的情况下第三次还使用了离间计,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生:是呀,前两次孙悟空直接劝说师傅不行,第三次就应该采用另外的办法。

……

【评析】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个性阅读能力,张扬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等都是《 语文课程标准 》的基本理念。我们不少教师为了体现新课改精神,便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展示个性,甚至对存在问题的想法或理解,不少教师还大加赞赏:“很有个性!”“想得真新颖!”我不禁要问:学生“想”对了吗?

在这一片段中,教师也许因为“创新思维”“个性化阅读”“尊重学生”等这些词在脑海闪现,根本没有思考:学生“想”对了吗?在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偏差时,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再思考,在思考中明白:坚韧不拔、机智等应是用在正途上,而在“邪道”上不能提倡。

在日常听课中,笔者还遇到过这样两个例子。一位教师在教学《 司马光 》时,一个学生这样说:“司马光不应该砸缸。如果当年那口缸没有被司马光砸破的话,那口缸现在就是无价之宝了。司马光救的小孩不能与这无价之宝相比。”一位教师在教学《 丰碑 》时,一名学生这样说:“我觉得军需处长做得不妥当,因为军需处长的价值肯定比普通士兵高得多!”……面对学生思考中出现的错误的价值取向,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重新思考,发现他们自我思考的失误。正确的,我们也可以启发学生抓住语言材料再思考,让“多元”的反应更深刻更富个性。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范文5

一、绿色资源再生来自于全方位的教学设计

教学应该回归原生态,去除华丽聒噪,注重人文关怀。让绿色理念回归生物课堂,应从最基本的教学设计入手。生物教师在备课之初就要对全册生物教材进行全面了解,深入探究教法,对于学生本身的认知程度与接受能力等做统一的研究,学会平等看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并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与教学氛围,合理处理各种各类教学资源,让其一切为教学服务。整合形成可持续性发展和可再生的“绿色”教学资源,让生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生命延续的可贵进行思考,了解人是怎么出生的,又是怎么发育的。通过自然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尤其重要,他是学生的引路人,是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者,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引导学生主动并创造性的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为自身学习、实践、探索性活动服务。

二、绿色资源探索来自于人性化的师生关系

若师生之间能营造一种和谐、融洽、愉悦的情感氛围,那课堂气氛便会很自然地活跃积极起来,学生对于生物的抵触紧张心理也就不自觉地得以放松,学生的注意力、专注力、学习效率都会因为教师的关注而有所提升。

1.尊重与赏识

“绿色”理念视角下的初中生物课堂应该是清新自然,充满关怀暖意的,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人文关怀,让学生的自尊、人格、思想等能充分被保护,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开启心智,开启对生物学习的浓厚兴趣之门,对每一个学生都能做到善待、积极赏识,这样学生才能对教师的劳动成果充分尊重,对生物科学的探究才能执着。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实验方式,培养学生体验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中的自然奥秘,明确碳———氧平衡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物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蓬勃向上的进取精神,努力让生物课堂回归“绿色”。

2.激励与唤醒

初中学生正处于叛逆期,有了自己的思想,特立独行的作风愈加明显,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的时候更要注意到此时学生的心理动态与思想活动,但这个时期学生有一个更大的特点,那就是渴望被注意,渴望被认可,因此,教师若能抓住这个特点组织教学,在学习过程中随时对其成功进行肯定认可,并鼓励进取,那生物课堂会一片平和,不仅仅会让学生轻松走向成功,绿色生物课堂的实施也会取得可喜的成绩。例如,教师让学生上网搜索资料,了解与生命有关的自然科学知识,然后课上通过步步讲解总结,通过学习,让学生热爱自己的生命,不要浪费生命,浪费年华。最后升华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让他们闭眼倾听阿炳的《二泉映月》,体味不一样的生命之音;讲述海伦·凯勒的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故事等,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喜欢。诚然,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入,这些资源将会源源不断地、深刻激励着学生的精神世界,将其唤醒。

3.宽容与期待

期待是塑造学生取得成功的巨大动力。教师的期待是为学生前行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启发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所期望的要求。学生在求知过程中需要自由,自由的思维和自由的观点,罗杰斯曾经说过:“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这就提醒我们,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会有许多坎坷,难免会出现错误,教师要一如既往地给予宽容与期待,将自己的心态放平和,允许学生的暂时落后,并始终相信其日后必会进步与成功,引导学生尽自己的能力摘取属于自己的生命的果实。

三、绿色满园来自于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范文6

1.营造审美情境

不同类型的音乐会让人产生不一样的审美感受。欢快跳动的旋律让人心情愉悦,舒缓流畅的旋律让人心旷神怡,低沉缓慢的旋律让人深思忧郁……在音乐欣赏教学时,要想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必须让他们了解作品产生的特定年代和特殊背景,明白作品包含的深刻内涵。在介绍作品背景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音乐情境,因为这有利于学生对作品产生情感共鸣,进而容易引起他们对作品的学习兴趣,有利于音乐教学的开展。

每一部成功的音乐作品,背后都有一个与之交相辉映的文化背景,音乐作品正是以这些文化背景为基础向听众诉说当时的故事。例如,在对二胡独奏曲《 二泉映月 》进行欣赏教学时,教师先通过多媒体播放这首曲子的片段,并讲解这首曲子的产生背景。在低沉的旋律中,学生凝神静听,仿佛作者当时的生活画面就出现在自己的眼前。当然,如果有相关视频就更好了,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快地融入音乐情境中,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曲子所传达的信息。又如,在欣赏大型抗日题材剧《 松花江上 》时,教师先向学生描述作品的创作背景,并播放相关的视频和音乐:在时期,遭受外敌入侵的东北人民有仇不得报、有家不得回,过着到处流浪的亡国生活……从而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那悲愤交加的旋律背后,是每一个中国人民都难以忘怀的血泪史,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在今天安逸的生活中时刻警惕,居安思危,引以为戒。在这样的情境渲染下,学生对音乐主题的理解必然更加清晰、透彻,音乐教学的效果必定事半功倍。

2.培养审美情趣

众所周知,人的认知具有主观性和能动性,因此,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设计时,应该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照顾到每一个人的感受。在教师的引导下,允许并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进而启发他们进行美的体验。美的体验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让学生根据音乐主题展开想象,随意幻想自己认为合理的情境,并让自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第二步是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把自己的想象情景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以此表现自我、张扬个性。

例如,在学习歌曲《 感恩的心 》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由结成小组,把自己学习这首歌的感受,以肢体动作的形式表现出来。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学生创造性的表演,可谓各有千秋,这对于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主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都得到了锻炼,还有利于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

3.加强音乐技能的训练

音乐技能的训练,能加深学生对音乐基本要素的理解,帮助他们有效地巩固和理解所学的音乐知识,同时也便于教师准确地把握学生音乐学习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音乐技能的训练是很有必要的。首先是识谱能力的训练。在通简谱、懂正谱的思想指导下,我的做法是先让学生学会识简谱,要想做到这一点,最基本的是让学生先认识并学会使用各种符号。因此,对乐理的讲解便先从符号讲起。具体方法是讲、唱结合,即拿到一首乐曲以后,首先把各类符号分类介绍,边讲边唱。符号介绍完了,一首乐曲也随之学会了。其次是发声训练。教师可以通过亲自示范,向学生展示音乐吐字中的形象美、歌唱中的姿态美、发声中的技巧美……在正确方法的引导下,学生不仅能做到准确发声,还能提高发声技巧。通过对音乐技能的训练,让学生不断发现自己的进步,就能进一步引发他们学习音乐的热情。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