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1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财务;优化;工作流程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0-0130-02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面临着残酷的竞争。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的管理系统进入企业运转的各个环节,信息化管理系统不仅提高了企业的办公效率,同时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但是在信息化管理进入财务系统时,却面临着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那就是信息化与传统财务管理工作流程的冲突。
1 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工作
在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中,由于需要多部门的协作,有时一项工作可能需要往返于两个部门几次,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浪费办公资源,使工作不能在高速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在信息化财务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信息化技术对应用活动的管理。在信息化过程中需要对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流程进行分析,对应的把各流程在计算机软件上予以实现,完成财务信息化管理。
比如说在该企业的办公费用报销方面,采用的是员工通过员工接口进入财务系统,提交自己的报销信息,然后财务人员和部门负责人分别审核,最后提交票据完成报销。流程简单,时间短。
2 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工作流程优化方案
2. 1 科学性出发保证财务信息化管理正确有效
首先应当对财务工作流程的特点以及要求进行具体的分析,力求得到准确的办公流程方案,这样才能在信息化的过程中保证财务管理系统不会出现漏洞,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营。通过对传统财务管理系统工作流程和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流程进行对比,把不需要的环节取消、不重要的环节优化,减轻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的负担,降低复杂度。
2. 2 建立科学的优化评测系统,保证信息化管理优化过程的正确性
建立流程优化评测系统应依照工作流程优化分析所得的需求及目的,从而满足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的基础需求,在评测系统的组建上应在行政、财务以及基层员工中抽调专业人员,进行该系统的需求分析,只有通过专业人员的分析才能得出专业的结论,但是由于专业人员只是在某个领域内专业,所以在需求分析完成之后还需要由信息管理部门的人员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剔除没有意义的目标,保留重要目标。另外,信息系统人员不可以拥有“一票否决权”,以防止信息部门员工为了简化工作而把重要的但是复杂的目标否决。同时在信息化过程中不能只考虑企业目前的状况而放弃将来的提升空间。要充分考虑企业未来的前景,给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留有充足的提升空间,从而保证企业的发展不会受制于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的落后。
比如说员工的薪资系统,根据合同,确定员工的工资水平,同时录入员工信息,在每月工资核算日,传统的工作流程需要财务人员核实每个员工的考勤和业绩,然后再到负责人处签字确认,工作量大而且容易出错,并且查证困难。在新的系统中可以通过财务系统直接联网确认员工的考勤状况,同时业绩方面也可以直接从数据库中调取信息,这样就可以在办公系统中直接确认员工本月的实际工资,大大减少了工作量,并且不容易出错。
2. 3 优化信息化财务管理工作流程的重点
首先要把财务信息的收集流程优化放在第一位,因为财务系统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财务信息的收集,通过信息系统来实现财务系统的信息收集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能保证信息无遗漏的收集。通过财务系统的高效收集信息,可以为企业在财务方面增强信息实效性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之前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信息在审批过程中会造成多少人力以及精力的浪费。
另外,在销售人员申请办公资金的时候,简化的流程也可以减少工作延误的可能。比如说一个刚刚入职的没有什么积蓄的工作人员需要外出办公,但是经费比较紧张,如果通过传统流程则很难在短时间内申请到办公资金,并且如果相关人员外出办公没有回来则这个工作可能就无法完成了。
在优化过程中要确定财务主导地位,在财务管理系统中明显要采用财务主导为关键,这样才能为提高办公效率打下基础。在财务信息化优化工作流程过程中,同样需要创新思维的建立,因为任何工作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保持创新同时保证以人为本,要知道系统终究是为人服务的,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2. 4 为达到优化工作流程的目的要加强培训
因为不同于传统的工作流程,所以在信息化管理系统刚刚上线的时候由于员工还不熟悉工作流程,从而造成新的工作方式反而使工作效率降低,这就需要员工进行快速培训进而熟悉新的工作流程。在简单的培训之后,新系统的优势才能体现出来。这时如果再有新员工加入公司则可由老员工指导工作,系统更新之后也只需要简单改变就可以适应工作。
3 关于信息化财务管理工作流程的优化方法
首先应对传统的财务管理系统的工作流程进行改造,并针对新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相应的创新。因为信息化管理系统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如果完全保留旧系统的工作流程,则信息化就只是一句口号,只不过是用信息技术包装的传统财务管理工作而已。同时信息化的财务管理系统还应该从企业的战略角度出发,为企业的长远目标服务,提高财务系统的控制能力,优化快速反应能力,让财务系统能进一步在企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从企业的市场定位确定企业的竞争力所在的关键点。
在对外竞争中,如果公司代表在外出谈判过程中不能对自身企业有一个很好的掌握,难免在工作中出现各种纰漏,而传统的财务系统中,员工想要了解信息需要进行大量的工作,从而降低工作效率,要知道在快节奏的发展中,任何一处时间的浪费,无用工作的重复都是企业发展的一个绊脚石。通过新的财务管理系统,相关公司员工可以快速对情况做出判断,节省大量的时间。
另外,制定企业规划的工作人员也一样需要快速了解公司情况,传统的工作方式不仅人力资源浪费严重,并且信息处理过程中如果出现差错则很容易将企业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但是信息化的管理系统会把最正确的信息用最短的时间显示给相关的人员,而不必经过任何中间环节,从而大大降低工作中出现错误的概率,这样由于愚蠢而导致的决策错误就可以完全避免了,为企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风险。在激烈的竞争中,任何一点细微的风险都有可能产生蝴蝶效应,所以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绝对不是耸人听闻。而信息化的管理系统正是对细节最好的处理方式,所以信息化的优势一目了然。
4 结 论
基于以上讨论可以看出,在现代化进程越来越快的市场经济中,若想占据有利的竞争地位,必须从每一个细节提高企业的资本,而财务管理系统在整个环节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优化财务工作流程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优化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企业内部的因素,同时对外部发展情况也要有相应的理解。所以在优化过程中必须采用谨慎的态度,同时大胆创新,为企业长远的发展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汪慧甜. 会计信息化服务市场的财政监督[D].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2.
[2]宋莹莹. 安徽省农业企业会计信息化问题研究[D]. 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2.
[3]仇铭燕. 基于会计信息化下的财务会计流程优化[J]. 财经界(学术版),2013(12).
[4]张伟清. 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J].中国市场,2014(25).
企业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2
原来企业财务中的会计工作,大多数情况下依据当前企业的核算需求以及企业大小来设置相应的会计部门以及会计人员。在企业真正实施会计信息化以后,企业中的会计岗位、分工以及职责都会随之发生变化。企业财务工作的领导层会再次对会计岗位做出科学的设置,同时还会将系统维护、数据审核、审查分析、数据录入、数据复查以系统管理等环节分别进行设置,使其分工能够更加明确化,进而逐渐形成管理岗位体系,这样参与企业财务工作的职工就能直接参与到业务过程、经营过程以及核算过程当中,也就使企业财务工作不再孤立。
二、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核算的规范
会计信息化进行核算工作时,都是利用计算机来完成的。和以前的手工核算相比较而言存在着共同点,那就是离不开原始的资料以及相关数据;同样的也存在着不同点,也就是前者是根据内部程序做出分析进行运算,速度比手工核算快速,容量也比较大。会计信息化与以前的手工核算相比,其优势就是核算的速度快、准确性高、便于会计账簿查询等。
(一)加快了核算的速度
原有的记账方法是企业会对自己涉及到的所有经济业务,安排专门的会计人员来对其填写相应的记账凭证,并通过出纳进行再次的登记,而后会计人员会依据通过审核之后的凭证将其登记到各类明细账以及总账上,这样的一个审核过程不仅增加了工作量,而且所耗用的时间也比较长。在每个月末还需进行对账,年末需要对总账进行核对,其工作量较大。但会计信息化的实施,对于每项经济业务,只需计算机来完成记账凭证的填写工作,在审核通过之后,其他的工作也都能够由计算机来快速完成,而且月末的对账及年末对总账的核对工作也可由计算机顺利完成,这样节省了时间,同时也减少了人工操作的工作量。
(二)提高了核算的准确率
传统的记账方式,其工作比较繁琐,工作量比较大,难免出现一些问题,不能有效保证账簿的准确性,而对于账簿中出现的错误,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查找其根源,只有及时找到出现错误的原因并对其加以更正以后,才能确保下一步工作的正常进行。然而企业财务工作在应用会计信息化以后,只要会计人员在录入相关数据时,可以确保这些数据的准确性,其接下来的计算工作,在一般情况下就不会出现错误,从而提高了核算的准确率。
(三)方便了会计账簿的查询
传统的手工账簿包括订本式账簿和活页式账簿,相对于电算化的账簿来讲,其优势比较多,在账簿的管理中,更加规范,更具科学性,由于计算机的计算比人工计算更具准确性,而且其存储空间比较大,从而为会计账簿的查询工作提供了很大便利。
三、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监督的规范
在企业财务工作中应用会计信息化,能够加强财务会计监督工作,但与此同时,会计信息化的应用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虽然在会计信息化核算的过程中,逐步实现了工作的准确化、精细化与及时性,给监督工作带来了帮助,但是在应用时方法不正确或者是计算机系统突然遭到外来病毒以及黑客的恶性攻击,就会直接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因此,在会计信息化的实施中,还要不断完善会计监督工作。财务会计人员需要做好安全工作,对需要备份的数据进行备份。另外还可以请专业的安全公司来保证企业电算化操作的安全性。
四、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规范
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管理工作以及未来的发展。近年来企业经营风险的提高,使得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经营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企业以前的财务管理工作基本上已经不再能够满足当前企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与企业以前的财务管理工作相比较而言,后者会面对较大的计算压力以及大量等待处理的数据,这不仅给会计人员增加了工作强度,还会使最终的分析结果出现失误,因此也不能及时地找出问题。而会计信息化可以弥补传统财务管理的不足,对相关的数据可以快速分析,同时还可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并可以为企业的财务决策提供可靠地信息。
五、会计信息化中内部控制的策略
(一)建立健全会计管理制度
会计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就是需要企业建立一套相应的规范管理制度,并且对有关数据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企业要想在财务部门顺利实施会计信息化,就需要做好核算程序的规范工作,建立健全会计管理制度,同时还需要确保相关数据的准确性和完善性等等,也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保证电算化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管理和控制
为了保证会计信息化在企业财务工作中的顺利实施,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些相关的组织管理制度,将企业财务部门中所有的工作岗位、职责进行明确化的分工。会计信息化在实施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出现的错误或违法行为等问题,并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和解决。企业通过对内部岗位职责的再次分工,能够有效弥补部分职能集中化中存有的不足。企业应明确规定会计信息化实施岗位责任制,对于每项工作岗位的职责范围做出明确界定,切实做到各个岗位中出现的每个问题都有相应岗位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并负有一定的责任心,在做每件事的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并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不同岗位的各项工作进行检查。
(三)提高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
内部的审计工作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里面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够对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制度进行有效的强化,并会在规定时间内对会计资料逐一进行审计,查找会计信息化在进行账务处理时是否出现了错误,在做账时是否做到账表相符,对于有问题或有疑问的账表应及时做出处理,按照要求做出相应调整;对于每个环节的操作过程实施监督,以防有非法修改数据的现象发生。这样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随着会计信息化不断完善和提高,会计人员的后继教育应在其中起到相应的作用,为了使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有效提高,企业还应当加强对会计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定期组织会计人员学习会计信息化基础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会计信息化先进技术进行掌握,以更好地做好会计人员自身的本职工作。
六、结束语
企业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3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 规范 会计软件
013年12月6日,财政部印发《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财会[2013]20号),自2014年1月6日起施行。同时宣布《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财会字[1994]27号)、《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财会字[1994]27号)予以废止。《规范》第二章“会计软件和服务”明确提出了一些对会计软件功能方面的新要求。笔者研究发现,目前我国的会计软件,包括市场占有率最高的用友软件和金蝶软件等,有部分功能难以满足《规范》要求,必须加快进行软件的功能升级。
一、 会计软件要明确规范企业会计核算所采用的会计准则
《规范》指出会计软件应当保障企业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准则制度开展会计核算,不得有违背国家统一会计准则制度的功能设计。按照规定,企业如果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所规定的小型企业标准的企业,除(1)股票或债券在市场上公开交易的小企业;(2)金融机构或其他具有金融性质的小企业;(3)企业集团内的母公司和子公司外,可以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其他所有大中型企业执行会计准则,原有的行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等规定全面废止,从而实现在全社会范围内统一会计标准和指标口径。
但是目前国内的会计软件在提供企业选择执行会计核算的标准时,还停留在旧的行业会计制度阶段,如用友U 8管理软件中目前提供会计核算的标准仍然是各种行业会计制度,如图1所示。这显然不符合《规范》的要求,需要会计软件厂商及时进行升级更新,在软件中提供《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两种会计准则供不同类型的企业选择,从而规范统一企业的会计核算。
二、会计软件要明确规范记账过程
《规范》指出会计软件应当提供不可逆的记账功能,对同类已记账凭证的连续编号,不得提供对已记账凭证的删除和插入功能,对已记账凭证日期、金额、科目和操作人不得提供修改功能。我国的会计软件的发展从模拟手工开始,迎合会计人员方便心理,国内软件都提供会计凭证从输入、审核、记账到结账全面核算流程的反操作,这样无论在流程的哪个阶段,都可以通过反审核、反记账、反结账等逆向操作功能进行无痕迹的修改。这种反向操作因其方便受到会计人员的青睐,也成为国内会计软件厂商的一大卖点。但是它对会计核算过程的可信赖性、可追溯性造成威胁,导致会计核算过程失去严肃性,核算结果随意可变,也为计算机审计带来很大的风险。如用友软件提供的反审核、反记账、反结账的功能,如上页图2所示。
在这些反向操作中,反记账是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也是工作规范重点治理的方面。记过账的数据会汇总登录在不同账户中,结出发生额和余额,最后作为报表中的数据。因此,对记账功能和已记账凭证进行控制,防止对其删除和相关数据的随意篡改,是会计软件必须满足的要求。
所以国内会计软件必须规范记账过程,凭证一经记账,不得提供反记账功能。如果记过账的凭证发现错误,一律通过红字冲销的方式进行有痕迹的修改。这种处理同国际上知名的管理软件如SAP会计核算流程是一致的。
三、会计软件要集成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功能
《规范》指出鼓励软件供应商在会计软件中集成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功能,便于企业生成符合国家统一标准的XBRL财务报告。XBRL(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是一种新兴的电子财务报告格式,它以XML(可扩展标记语言)为基础,统一了描述财务报告的语义和语法,可以解决财务报告的重复编报、重复录入等问题,实现对财务报告的自动分析和跨系统的信息交换,能有效降低会计信息生产和使用成本,深度挖掘会计信息价值,因而在全球得以广泛采用。2010年财政部了《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分别在技术和业务层面建立了我国XBRL应用的标准体系。随后财政部开展了《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实施工作,要求实施企业向财政部报送XBRL格式年度财务报告。至2013年,实施企业包括大型中央企业、银行业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地方大中型企业共计206家。
随着XBRL应用的深入发展,更多的企业愿意采用“嵌入式”的编报方式,通过会计软件系统数据直接生成XBRL实例文档。目前国内的会计软件还没有提供集成的XBRL产品,所以研发集成的XBRL软件产品迫在眉睫。
四、会计软件应当提供国家统一标准的数据接口
《规范》指出会计软件应当具有符合国家统一标准的数据接口,满足外部会计监督需要。随着会计信息化发展,会计监督也在不断迈向信息化。会计监督人员可以从企业会计系统中直接调取电子会计资料,通过审计软件查阅、分析会计资料并找出问题。但是,由于各种会计软件没有统一数据接口,调取不同软件中的数据需要不同的工具,各政府部门、会计师事务所都各自开发自己的工具,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监督的效果也未必好。除会计监督外,企业更换、升级会计软件,也面临着前后两种软件数据格式不一致问题,无法进行安全、有效的数据迁移,造成电子会计资料在迁移中的损失。
目前全国会计信息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在开展会计软件数据接口国家标准制定工作,软件厂商只要按照未来的这种国家标准进行会计软件数据接口,会计、审计软件只要都遵循这一标准,就可以实现数据的交换,满足会计监督以及其他需求。
五、会计软件应当提供会计资料归档功能
《规范》指出会计软件应当具有会计资料归档功能,提供导出会计档案的接口,在会计档案存储格式、元数据采集、真实性与完整性保障方面,符合国家有关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的要求。由于技术进步,电子会计资料有可能由于升级换代而造成在一定时期之后不可读,这就决定了电子会计资料应离开原生信息系统进行归档保存。目前国内的会计软件输出的会计资料如用友备份的账套数据是UfErpAct.lst和DFDATA.BAK文件,都是非归档存储格式,不能满足会计档案管理的需要。软件厂商应该参照《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18894-2002)、《文书类电子文件元数据方案》(DA/T46―2009)、《版式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需求》(DA/T47-2009)、《基于XML的电子文件封装规范》(DA/T48-2009)等档案行业标准,开发出将归档的电子会计资料转换成符合归档存储格式,与其元数据一起按要求封装打包,从会计信息系统中导出,传送至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或归档指定的存储位置使归档后的电子会计档案长期可读。
六、会计软件在提供远程访问、软件云服务时在技术上确保会计资料的安全完整
“会计软件云”是依托于高速互联网的一种全新会计软件服务和使用模式。它是指会计软件未安装在企业本地,而是运行于供应商的远端服务器,用户通过互联网使用软件,会计资料也存储在远端服务器中。其本质是会计软件和服务器资源的租用。因为软件云服务的特殊性:一是会计资料存储在远端,用户企业只具有访问能力而不具有控制能力;二是作为企业内部职能的会计核算,其运行依赖于外部企业(供应商)的正常运营,存在着用户企业不能掌控的风险因素;三是大量用户企业的会计核算和数据存储集中于供应商的服务器上,业务异常的风险高度聚集。这就要求软件厂商在提供远程访问、软件云服务时,应当在技术上保证客户会计资料的安全、完整。
综上所述,在新《规范》的要求下,国内的会计软件需要在规范企业核算的会计准则、规范记账过程、集成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功能、提供国家统一标准的数据接口、提供会计资料归档功能、确保软件云服务时会计资料的安全完整等方面急需进行软件的功能更新,从而保障企业有效地实施《规范》要求。
企业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4
关键词:信息化;财务会计;会计流程;优化;研究;分析
一、前言
互联网技术被认为是人类伟大发明之一,它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方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它对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经济中的各个主体都感受到了互联网技术带来的革新。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趋势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市场经济竞争性和公平性的特征越来越明显,企业时刻面临着被市场劣汰的危机。
在这样的经济发展和竞争形势下,企业要想获得生存和发展,就要努力提高竞争实力,要不断跟上时代的发展进度,并要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企业要不断强化自身经济和竞争实力,就必须要做好财务管理工作,而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必要条件是要不断优化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流程。信息化技术与企业运营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企业要顺应潮流打破传统的企业运营模式,要充分了解企业现有财务会计流程的定位和其中存在的问题,要重视财务会计流程对财务工作的重要性,要基于信息化的要求来不断优化企业的财务会计流程。
二、财务会计的流程定位
根据财务会计流程的定义可知,它通常具有两个重要的特点,即面向顾客和跨越职能部门、分支机构的既有界限。企业面对的顾客通常又可以分为组织内部的顾客和组织外部的顾客,在经营过程中,企业的实际流程工作主要可以分为三种,业务流程、财务会计流程和管理流程。这三种流程的工作重点是不同的,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的信息都应该被有效的记录。业务流程信息,财务信息和管理工作信息对企业制定决策和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作用。企业应该收集整理好企业的业务流程信息,并要对财务管理流程中产生的信息做好记录,经过加工后就可将其提供给管理部门,可以对经营过程进行计划、控制和评价,以便对企业的管理活动提供信息支持。
三、传统会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根据传统会计的操作流程可以发现较多方面的问题和不足,传统会计流程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要求。企业要优化财务会计工作流程,首先就要了解现有会计流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要对现有财务会计流程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一)传统的财务会计流程很难实现信息共享
由于传统的财务会计工作都是以手工操作和计算方式为主,传统的会计流程多是一种顺序化的业务程序,只是机械的记录不同工作内容的会计数据信息。随着会计新技术的出现和更新,会计电算化系统出现,这使得会计管理方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企业可以运用一部分计算机技术来为会计工作服务,企业也纷纷建立了自己的材料核算系统和财务处理系统等等独立的系统。企业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电算化技术可以相对的提高会计操作手段,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动化财务会计流程,这是对原有传统会计流程的优化。但是,这类信息技术并没有完全改变传统信息系统的本质,没有解决传统会计流程中存在的根本问题,各个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没有实现共享,信息隔绝和闭塞现象严重,财务信息并没的发挥其真正的价值。
例如:HX集团的下属子公司拥有自己的会计处理系统,各个子公司拥有自己独立的会计核算系统和原材料核算系统,而HX集团总部的各个信息系统之间也是独立分开的,各个部门,各个子公司,子公司和母公司HX集团之间的信息很难实现共享,而就算HX集团强硬实行信息整合,也只是单机版的信息集合,所有的财务基础资料很难由总部统一管理。
(二)传统财会流程无法准确、 全面地反映企业的运营状态
传统的财务会计流程没有采用科学的会计处理技术,手工操作等手段降低了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这样的财务信息记录方式速度较慢,操作复杂,信息的及时性不能得到保证,财务信息很难及时和准确的反应企业内部问题,因此不能给企业进行科学的决策提供信息基础。由于财务处理手段的落后,导致企业的财务流程无法正确的全面的反映企业的运营状态,企业不能根据财务信息反映的情况来及时进行调整,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之间的衔接性和统一性,时滞效应较大,妨碍企业进行战略决策。
例如:HX集团的下属公司众多,地域分布较广,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职业素养参差不齐,HX集团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调研和方案设计,引进了先进的会计处理软件和技术,并给财务工作人员提供了大量的培训机会,但是由于HX集团没有改变原有的财务会计流程,改变只是触及了表面问题,因此使得HX集团在短期内并没有实现理想的实施效果,反而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
(三)传统财务流程无法同步实时控制
企业的日常运作和资金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传统会计流程天生具有的滞后性,导致财务会计信息反映的资金变动情况与实际资金使用情况不相符,因此使得企业对资金流的控制能力下降。其次,企业中较多的会计信息数据采集很少能跟上企业的实际业务进展,财务报告需要经过较多的环节进行整理和筛选才能被使用,这样就使得传统的财务会计流程受限与技术水平,不能真正发挥出财务信息的作用,财务控制多是事后控制,对企业的发展没有实质性的促进作用。
例如:HX集团业务较多,机构庞大,财务会计工作量较大,需要处理的业务信息和财务信息以及管理信息数据较大,而由于传统的财务会计流程的限制使得HX集团的财务信息工作进展速度无法跟上业务进展速度,信息处理工作的滞后性明显,各个子公司和HX集团的发展受到传统会计流程缺陷的制约。
四、优化财务会计的意义
(一)实现财会流程的信息化能够有效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
企业若优化了财务会计的工作流程,这将直接提高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效率。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将不用像以前一样处理数量较多且复杂的财务数据,工作人员也不再需要在账目记录和报表上面花费过多的时间,优化会计工作流程可以可以帮助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缓解其工作压力。其次,优化财务会计工作流程可以使得财务管理工作更加具有信息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可以帮助企业实时掌握财务动向,进而可以让企业能够及时发现财务问题,及时识别并避免财务风险。
(二)实现财务信息化是经济发展趋势和时代的要求
在数据化时代,互联网技术和各种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革新,这也给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对财务流程的优化工作具有促进作用,企业只要能够全面掌握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就可以相对的提高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可以给企业一种战略上的信息帮助和支持。在瞬息万变的经济中,企业要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及时跟上技术的更新速度,迎合经济发展和时展对企业的要求,避免被数据信息的数量淹没,失去企业发展的重心和信息整合实力。
五、在信息化的前提下优化财务会计流程
(一)制定财务数据和业务信息的统一标准,实现信息数据的共享
企业要弥补传统会计处理流程的缺陷和不足,就要制定财务数据和业务信息统一标准,从而加紧实现信息数据共享。企业要将原始数据进行加工和整理,将其转变成为标准的编码源数据,应该要利用完整的财务数据管理系统,并要在应用过程中不断升级财务数据管理系统,可以根据相关的接口标准设置凭证和账薄等数据结构,应该按照财务数据管理的基本功能做好数据信息输入和筛选工作,以便进一步实现财务工作的无纸化办公,提高信息数据库的整合作用。
例如,HX集团在分析了传统的财务会计流程的不足之后,加紧采取措施,统一了财务信息的口径,打造了适宜集中管理的统一核算平台,如实现了子公司的固定资产总分类以及明细核算,按月份自动提取折旧,并自动进行固定资产变动管理,并将其与HX集团总部的账务进行集成,实现核销处理和账龄分析管理,制定了全面预算办法和资金管理办法,实现了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之间的同步和统一。HX集团还整合了子公司的财务信息,建立了统一的财务会计流程管理平台,实现了部门之间、子公司之间、子公司和HX集团总部之间的财务信息共享,这大大的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构建一体化的财会流程
企业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要将确认了的单据和凭证保存到业务信息数据库中,要实现财务会计流程一体化模式。企业要生成总括性的财务报表,要善于将企业的业务信息转化成记账凭证,并及时存入企业的信息数据库之中。企业要积极构建一体化财务会计流程,以便企业能够在数据库中获取实时财务数据和信息,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企业要根据流程再造概念清楚编制记账凭证等非增值步骤,要充分发挥财务信息数据系统的作用和优点,要实现业务数据能够及时向财务信息进行转化,要尽可能的减少由于数据重复处理带来的时效性的降低。
例如,HX集团下属的各个二级公司和三级公司正在积极开展各自系统之间的无缝连接,并对信息系统进行升级和规划设计,将各自的生产调整管理系统、成本管理系统、采购系统和资金管理系统进行整合应用,各个子公司都采用统一的财务会计工作流程,同时出具了符合HX集团总部所需的报表,在营销方案中实现了财务流程统一化管理。
(三)有效实施事件驱动
事件驱动是指由有特定的代码输入时可以执行特定的程序指令。当信息采用事件驱动进行管理时,信息的收集者会自动的按照不同的目的来将财务信息进行不同的分类管理,同时也会按照不同的事件来设计不同的程序模型,因此,信息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使用财务信息的目的来选择不同的事件,然后根据不同的事件来开展驱动处理程序,以便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
(四)借助动态会计平台模型,实现财会流程一体化
企业在构建一体化工作流程的工作中,要善于借助动态会计平台模型来完成,要使得业务信息可以自动化将单据转化成为实施凭证,要不断提高业务信息和财务信息之间的统一性和匹配性,要降低财务信息滞后性带来的负面作用。再者,企业要重视接收器、生成器和实时凭证等基本元素在平台模型构建工作中的作用,要为动态会计平台构建提供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
例如,HX集团利用基础报表体系的基础数据和OLAP工具,建立了集团多视角分析模型,并充分借助了动态会计平台模型,从结构和趋势等多角度进行计划、同期、实际的年季月分析,并对企业内部的运输成本和销售价格等业务建立了分析模型,从而为HX集团公司经营和决策提供了所需的信息支持,优化了集团的价值链,拥有了国内外销售网络。
(五)将流程控制机制应用到企业运营中,加强对财会流程的实时掌控
企业要优化财务工作流程,就要制定财务会计控制准则,建立统一的财务数据系统,在日常业务工作中要通过控制器来对企业运营的财务信息进行判断,要不断加强企业对业务和财务信息的实时控制。财会工作人员要利用实时控制手段来判断业务的规范性和合法性,要在系统控制中加强风险识别和控制工作力度,进而有效避免财务风险。
例如,HX集团利用EAM资产管理系统实现了财务会计流程的高效管理,将财务系统和资产系统进行对接,实现了子公司和HX集团固定资产内部调拨网上批准审批模式,财务系统和EAM资产管理系统自动对账,这样有利的避免了财务风险,使得HX集团可以对各个业务流程和财务工作进行实时监督和控制。
六、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信息化发展不断深化,使得企业的运营和信息传递方式出现了一定的变化,给企业财会流程的优化工作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企业要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和时代的趋势来不断优化财务会计工作流程,提高财务工作质量和效率,进而为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提供基础和保证。
参考文献:
[1]许鸿雁.会计信息化下的财务会计流程优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5).
[2]王开田,李连军.21世纪财务管理的环境变迁及其发展趋势[J].财务与会计,2001(01).
[3]陈庆江.简述在会计信息化形势下如何优化财会流程[J].经济视野,2014(10).
企业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5
摘要:本文在分析内部控制对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工作的作用和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策略,促进企业发展。
关键词 :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
一、引言
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环节,有利于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运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各企业不断的探索新途径来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内部控制的加强不断的提高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当前企业实现战略经营管理目标,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和手段。通过内部控制加强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和控制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通过内部控制加强企业会计财务管理有利于保护企业的各项资产安全。资产是企业运转和经营管理的主要基础,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企业的会计财务管理主要负责对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的管理,而内部控制可以通过对企业资金活动的灵活控制,进一步增强对其的有效管理,同时,内部控制通过监管职能和明确的权责分配使得资金活动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其次,通过内部控制可以促进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目前,企业的会计财务管理中经常会出现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等不良现象,不仅直接导致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而且对企业的效益带来了很大的损害。内部控制通过对会计信息和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规范会计人员工作行为,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还能及时的发现和纠正其中的不良行为和错误,进而促进会计信息的准确和真实。
最后,通过内部控制可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促进企业效益的提高。企业会计财务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的管理和调配,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和效益的最大化。而内部控制既可以为企业资金等活动的正常运行保驾护航,还能够通过及时的纠正和完善其中的不足之处,促进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有序进行,促进效益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二、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现状
1.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意识不强,控制效果差
现阶段,我国企业的会计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意识不强一方面是由于我国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理论研究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结合我国企业实情的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相关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我国企业尚未意识到当前市场竞争形势下,通过内部控制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有些企业已经认识到其重要性,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但是没有建立与会计财务管理相配套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机制,设立的相关的职能岗位和部门等开展工作时缺乏制度和程序保障,进而导致其效用不明显。同时,我国多数企业仍然存在着通过规模效应来提高其竞争力,对资金的管理着重在资金流动方面,忽视了风险控制,给企业埋下众多的资金隐患;另外,企业的会计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缺乏相应的监督部门的监管,这些都阻碍了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效果的实现。
2.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人员素质有限
很多企业的会计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业务水平较低,不能满足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各项工作的要求。同时,医院在会计财务工作人员的管理方面做得很不到位,既缺乏相应的培训,又没有合理的激励和约束制度来促进其素质的提高。
三、加强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对策分析现阶段,根据我国企业所处的市场竞争形势以及企业在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增强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
1.增强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意识,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企业要深刻认识和了解内部控制在企业会计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加强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人员及整体队伍的素质建设,不仅要在人员的聘用、提拔等方面严把质量关,而且要采用多途径、多方式、多手段的培训和在学习活动的开展来帮助企业在职财务工作人员完成知识的更新和强化,进而提高其会计财务知识水平和工作水平,并加强其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的培训。同时,企业还可以建立会计财务工作人员的激励和约束制度,鼓励其中合法规范操作、业务能力高的员工并对表现不好的员工给予相应的惩罚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资金控制和财务管理氛围。
2.完善企业会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明确财务工作岗位责任制,推行岗位轮换制,保障企业内部各项财务管理活动的有序进行。根据不相容岗位不兼容原则来设置不同的岗位职责和权限;同时,鉴于企业内部存在的贪污、舞弊等不良现象,可以有计划的实行不同财务岗位之间的轮换,还能改善企业会计财务工作人员技能过于单一情况,有效的避免意外情况发生时,重要岗位无人可以顶替的风险。
其次,加强企业对各项会计财务管理活动的内部控制,提高其工作效率。根据企业自身的经营活动内容、特点等建立严谨、科学、合理的财务活动实施程序和制度,对企业各项财务管理活动进行全面内部控制,并建立相配套的内部控制体制,促进各项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策略的执行和落实;同时,企业应当加强对企业各项会计财务管理活动中涉及的原始凭证、票据等的管理、检查和规范,促进企业会计财务管理活动的规范、真实,促进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
最后,当前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广泛普及的形势要求各企业进行会计财务管理活动内部控制时,应当积极引进和使用先进的互联网等高新技术来完善会计财务管理内部,对各项内部会计财务管理及控制活动实行信息化控制和管理,加强对新技术及应用的开发、管理,保障会计财务管理活动在应用的各个环节的安全,并设立专门的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网络系统维护人员或者部门负责保障医院财务网络和技术的安全。
3.加强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监督
企业应当根据相关财务审计和监管的要求,结合自身的实际需要,不断的优化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建立相关的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监督管理机构,也可以通过外包等形式让社会专业的财务监管机构监管企业身的会计财务管理活动;保障监督管理活动的独立性,并不断的扩大其监管范围,实现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活动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监管,及时纠正并完善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中的不良现象,进而促进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目的和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张希培.如何强化企业会计财务管理中的内部控制工作[J].经营管理者,2014,34:120.
企业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6
Abstract: How to innovate the schooling mechanism has been a hot issue in recent years after the restructuring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transfer to local management. Hunan Petrochemical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was transferred to local management three years ago and has continued to closely rely on the original host company Sinopec Changling Petrochemical Company, and actively carried out the "government-led, government-enterprise jointly built, industry guidance, school-enterprise integration mechanism"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in the past three years. Based on the training practice of enterprise employees and the actual needs of college academic education, the petrochemical enterprise front-line staff position skills training module information platform was developed jointly by the college and enterprise and targeted teaching and training activit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and a certain teaching reform research and practical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other vocational colleges.
关键词:校企合作;信息化;探索;实践
Key word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informatization;exploration;practice
中D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4-0056-03
0 引言
2013年10月,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从中石化集团公司整体移交湖南省人民政府管理,成为省属事业单位。移交三年来,学院依然与原主办单位中石化长岭炼化公司(以下简称“长炼”)紧密合作,努力探索与构建高职院校“政府主导、政企共建、行业指导、校企一体”办学体制机制,践行“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按照“地方企业一体化、资产运用一体化、专兼职教师一体化、育人用人一体化”的工作思路,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和实践工作。其中,围绕企业员工培训实际和学院学历教育实际需求,校企合作开发了石化企业一线员工岗位技能培训模块信息化平台,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教学与培训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成果,受到企业好评。
1 企业提出项目开发需求,校企联合组建开发团队,确定开发方案
2011年6月初,按照中石化人才成长通道建设要求和长炼一线员工岗位技能培训规划,长炼决定建立一套成熟、通用的技能培训、考核管理体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具有长炼特色的一线员工岗位技能培训模块信息化平台,集一线员工自身岗位在线学习、培训、考核、职业技能鉴定、人才选拔等多功能于一体,使之成为一线员工技能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该平台还应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开放性、标准化、可动态化管理、可推广性等特征,使一线员工明确岗位技能要求,从而建立一线技能人才的培养与评价体系,形成一线技能人才学习、培养、成长、选拔的管理通道。
校企合作开发石化企业一线员工岗位技能培训模块信息化平台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部门、人员、技术、管理、资金等问题众多。长炼向学院提出了合作开发意向后,学院高度重视,并根据企业的要求,调集学院各专业的精英教师,与企业推荐的专业技术人员一起,联合成立了九个通用基础模块开发项目组,分别负责仪表与自动化、化学基础知识、产品质量基础知识、化验分析、炼油基础知识、石油化工基础知识、机械设备基础知识、计量基础知识、电工基础知识等模块的开发工作;针对长炼炼油作业部、聚丙烯厂、动力厂、供排水厂、油品管理处等单位的实际岗位需求,还成立了精馏、加热炉、催化剂、冷换设备、炼油工艺、高分子化工、锅炉、汽机、电气等十九个专业模块开发项目组,多次召开会议进行项目开发的研讨,明确了各部门的分工和开发时间安排,确定了项目成果验收和使用标准,并要求最终形成石化企业一线员工岗位技能培训模块信息化平台的数字化资源库和纸质教材,不仅要满足长炼职工培训的需求,待条件成熟时,还可向中石化其它企业推广使用。同时,在对上述信息化平台资源库内容进行适当的修改后,可形成满足学院相关专业学生教学需要的校本教材和数字化资源库,从而达到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共赢的目的。
2 校企联合开发,多头并进,分步实施
2.1 确定信息化平台开发原则
①科学性与系统性原则:平台的开发应坚持科学性与系统性,即坚持开发内容正确、科学,各个工种的技能培训模块之间、培训模块与考试模块之间等具有较强的系统性、逻辑性。
②共建共享与开放性原则:平台的开发将坚持校企共建共享、开放的原则,吸收相关行业企业专家参与,行业企业应从自身人才需求与培训需求出发,从课程内容、培训方式、考核方式、体系构建等方面全方位参与,同时吸取企业员工在使用过程中提出的意见与建议,以利平台的后期持续改进,这样才能使教育资源与企业培训需求实现无缝对接。
③以人为本原则:在平台设计上应建立针对教师、职工、管理人员及社会大众、在校学生等不同用户的登录界面;内容选取和组织安排要充分考虑到上述多个受众群体的资源需求。
④与时俱进、持续更新原则:平台开发成功并投入使用后,要根据石化产业转型升级、技术进步、企业员工素质提升需求等,不断与时俱进、持续更新,这样才能更好地、更长远地发挥平台的功效。
2.2 校企联合进行企业员工培训需求调研
在平台建设初期,各项目组成员通过调研,根据国家职业资格等级标准及长炼生产单位一线岗位设置的实际情况,总结整理出一系列平台开发的需求意向,相关单位按炼油(炼油一部、炼油二部)、化工(长盛公司)、化验(检验中心)、油品(油品储运作业部)、动力(热电作业部)、供排水(水务作业部),分为六个专业(炼油技术、应用化工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油气储运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化工设备维修技术)整理出了相应的培训需求。
例:长炼长盛公司化工专业员工应掌握的培训模块内容如图1所示。
2.3 校企联合制订网络信息化平台开发方案
为了搞好网络信息化平台建设,学院、长炼信息技术管理中心、长炼人力资源处联合开展工作,网络信息化平台开发人员根据总体方案及信息化需求,设计制作模块程序及网页,组织信息技术专家制订一套完整的网络平台开发技术整体解决方案。待平台初步成功后,可将开发完成的培训模块内容录入此平台进行试运行。本项信息化平台开发工作以长炼信息技术管理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为主,学院信息化办公室工作人员和网络系统管理专业教师参与其中的部分开发工作。平台开发工作主要内容如图2~5所示。
2.4 学院专业教师配合企业开发了生产装置操作技能模块培训考试资源
学院专业教师在开发、完善自己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模块培训考试资源的同时,还积极配合企业开展了生产装置操作技能培训模块的开发工作,协助企业将本单位已有的岗位练兵、操作流程等一系列大量的培训资料数字化后上传归档。截至2016年3月,各专业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生产装置操作技能等模块的教材开发、教学视频录制等工作已基本完成,并将各种教学资源上传到了网上信息化培训平台。
2.5 学院培训中心组织企业员工进行网络在线培训与考试
2016年4月至6月为企业员工试用时间,此部分工作由学院培训中心负责。长炼人力资源处通知各生产单位员工分期分批到学院培训中心机房进行平台使用的培训,并按所从事的工种在线学习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生产装置操作技能等模块的培训内容,教学资源包括教材(电子稿及纸质稿)、授课课件、试题库及教师授课视频、企业技师现场操作视频等,还可与教师进行在线讨论和课后答疑等交流活动,并请各参培员工就平台的技术手段和具体培训内容提出意见与建议,交由培训模块内容开发人员与网络平台开发技术人员进行修订、完善。2016年7月,整个网络信息化培训平台经完善后正式运行,后续将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再继续修订、完善。
3 信息化平台使用后效果良好,受到企业好u
3.1 信息化平台在运行后表现出的优点
①自下而上进行培训模块课件制作,实用性强。岗位操作技能模块课件的制作都是由来自一线的岗位能手开发制作而成,专业性强,简单实用、操作方便;
②打破了员工学习的时空限制。只要可以登录该信息化平台系统,员工可以在任意时间、地点上网学习,不受培训时间和场地的限制;
③扩大了培训规模,共享了优质资源。通过组织专家录制课件并放置于网上让员工学习,将原局限于几十人的线下培训班扩展到了几千人参与的网上培训班,将局限于学院培训中心的线下培训资源在全长炼实现了网上共享;
④节约了企业培训成本。在线学习功能的开发是一次培训模式的变革。由于长炼各单位领导重视,宣传到位,管理人员推广有序,目前该在线自学功能在长炼一线员工中得到了积极的响应,被成功地应用到了员工日常的岗位练兵学习之中。利用在线培训的方式组织企业员工培训,可为企业节约大量的差旅、食宿及办班费用。
3.2 信息化平台的培训效果逐步显现
该培训模块信息化平台从2016年4月试运行及7月正式运行以来,实施效果良好,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在一线员工中掀起了网络学习的,比学习积分、比考核成绩的现象蔚然成风。
①目前在该信息化平台注册的员工人数已达5784人(主要为企业一线员工,企业管理及技术人员也有部分进行了注册),一线员工累计自主学习上万人次,学院培训中心组织的网上一线员工在线考试也达到了40余次;
②长炼制订了相关管理制度,将企业员工在该平台上的学习、考核成绩与员工的定岗定编、绩效考核、晋薪晋级等挂钩,极大地提高了员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③由于运行效果良好,长炼人力资源处领导表示此培训模块开发工作可推广至企业管理与技术系列岗位,这将在下一步另外作为一个项目进行开发;
④平台资源可为我院教师和学生进行专业学习所用。该平台所有资源可通过长炼生产内网与学院内网的互联互通,提供给学院全体师生应用共享,成为校企共享的信息化教学平台,为学院的专业与课程建设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通过参与培训模块课程开发,学院专业教师深刻领会并实践了课程建设“三对接”原则(即“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对接、实践教学与实际操作技术应用对接”),推动了学院各专业与企业深度合作,积极探索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改革。
4 结语
该信息化平台的开发以服务石化企业转型升级、切实提高一线操作员工的专业技术素质为目标,充分发挥了校企合作的优势,将学院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果与企业的实际人力资源需求、企业相关配套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紧密结合,充分运用培训模块开发、拍摄教学视频、信息化培训平台开发、员工在线培训、交流与考试等信息化手段,不断优化、提高了企业一线员工整体专业技术素质,为企业安稳长满优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开创了一条高等学校运用信息化手段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新模式,具有较强的市场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杨轶,徐方.校企共建共享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探索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3(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