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教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五年级数学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五年级数学教案

五年级数学教案范文1

                                      ***县***乡中心小学     ***

【情景说明】首先,虽然本套教材不是从过去的整除定义出发,而是通过一个乘法算式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但在本质上仍是以“整除”为基础,只是略去了许多中间描述。因此,要注意,只有在这个乘法算式中的因数和积都是整数的情况下才能讨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其次,因数和倍数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单独存在。第三要注意区分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中的“因数”和本单元中的“因数”的联系和区别。第四,要注意区分“倍数”与前面学过的“倍”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时我一开始引导学生从因数的概念出发求18的因数,也就是让学生明白:那两个整数相乘的是积是18.找到时候引导学生有序的思考。等学生把18的所有因数都写出来,再让他们用集合的形式表示出来。为后面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做准备。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P12一14,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本12页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操作空间,初步感知。

1.同桌用12块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拼法?要求:能想象的就想象,不能想象的才借助小正方形摆一摆。

2.学生动手操作,并与同桌交流摆法。

3.请用算式表达你的摆法。

汇报:1×12=12,2×6=12,3×4=12。

【评析】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想象、表达等环节,既为新知探索提供材料,又孕育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思考方法。

二、探索空间,理解新知。

1.理解因数和倍数。

(1)观察3×4=12,你能从数学的角度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师根据学生的表达完成以下板书:

3是12的因数

12是3的倍数

4是12的因数

12是4的倍数

3和4是12的因数

12是3和4的倍数

(2)用因数和倍数说说算式l×12=12,2×6=12的关系。

(3)观察因数和倍数的相互关系。揭示: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指的数是整数(一般不包括O)。

2.求一个数的因数。

(1)出示2,5,12,15,36。从这些数中找一找谁是谁的因数。

学生汇报。

师:2和12是36的因数,找1个、2个不难,难就难在把36所有的因数全部找出来,请同学们找出36的所有因数。

出示要求:

①可独立完成,也可同桌合作。

②可借助刚才找出12的所有因数的方法。

③写出36的所有因数。

④想一想,怎样找才能保证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教师巡视,展示学生几种答案。

生1:1,2,3,4,9,12,36。

生2:1,36,2,18,3,12,4,9,6。

生3:1,4,2,36,9,3,6,12,18。

(2)比较喜欢哪一种答案?为什么?

用什么方法找既不重复又不遗漏。(按顺序一对一对找,一直找到两个因数相差很小或相等为止)

师:有序思考更能准确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完成板书:描述式、集合式。  

   (3)30的因数有哪些?

【评析】学生围绕教师出示的思考步骤,寻找36的所有因数。既留足了自主探索的空间,又在方法上有所引导,避免了学生的盲目猜测。通过展示、比较不同的答案,发现了按顺序一对一对找的好方法,突出了有序思考的重要性,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3.求一个数的倍数。

(1)3的倍数有:——,怎样

有序地找,有多少个?

找一个数的倍数,用l,2,3,4……分别乘这个数。

(2)练一练:6的倍数有:

,40以内6的倍数有:一o

【评析】由于有了有序思考的基础,求一个数的倍数水到渠成,本环节重在思考方法上的提升。

4.发现规律。

观察上面几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例子,你对它们的最大数和最小数有什么发现?

根据学生汇报,归纳: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I,最大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评析】通过观察板书上几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放手让学生发现规律,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培养了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

三、归纳空间,内化新知。

师生共同总结:

(1)因数和倍数是相互的,不能单独存在。

(2)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应有序思考。

四、拓展空间,应用新知。

1.15的因数有:——,15的倍数有:——。

2.判断。

(1)6是因数,24是倍数。(    )

(2)3.6÷4=0.9,所以3.6是4的因数。    (  )

(3)l是l,2,3,4……的因数。    (  )

(4)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2l,这个数的因数有l,5,25。(    )

4.选用4,6,8,24,1,5中的一些数字,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说一句话。

5.举座位号起立游戏。

(1)5的倍数。

(2)48的因数。

(3)既是9的倍数,又是36的因数。

(4)怎样说一句话让还坐着的同学全部起立。

   【评析】本环节的前3题侧重于巩固新知,后2题侧重于发展思维。通过“说一句话”和“起立游戏”,展现了学生的个性思维,体现了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重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体验有序思考的重要性。体现了以下两个特点:

一、留足空间,让探索有质量。

留足思维空间,才能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充分发挥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使探索成为知识不断提升、思维不断发展、情感不断丰富的过程。第一,把教材中的飞机图改为拼长方形,让同桌同学借助12块完全一样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由于方法的多样性,为不同思维的展现提供了空间。第二:放手让每个同学找出36的所有因数,由于个人经验和思维的差异性,出现了不同的答案,但这些不同的答案却成为探索新知的资源,在比较不同的答案中归纳出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思考方法。第三:通过观察12,36,30的因数和3,6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由于提供了丰富的观察对象,保证了观察的目的性。第四:让学生“选用4,6,8,24,1,5中的一些数字,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说一句话”。不拘形式的说话空间,不仅体现了差异性教学,更是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的不同发展。

二、适度引导,让探索有方向。

引导与探索并不矛盾,探索前的适度引导正是让探索走得更远。探索12块完全一样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拼法?教师提示能想象的就想象,不能想象的可借助小正方形摆一摆。这样的引导,是尊重学生不同思维的有效引导。

在找36的所有因数时,教师出示4条要求,既是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又是提醒学生探索的任务。在让学生观察几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时,引导学生观察最大数和最小数,有什么发现?这样的引导,避免了学生的盲目观察。可见,适度的引导,保证了自主探索思维的方向性和顺畅性。

五年级数学教案范文2

教学内容: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下册2、3页

折纸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方法的折纸操作与通分的活动的过程,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体验数学直观模型和“数学转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及解决相关相关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习惯,增强与人合作的意识,并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过程的探究性,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通过折纸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具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

2、学具:每人准备正方形纸片、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主题情境图。

师:从情境图上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交流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

生1:他们俩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生2:笑笑比淘气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生3:还剩下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探究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1)自主探究异分母分数相加

解读问题他们俩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让生明确数学信息后,并用纸折出1张纸的1/2和1张纸它的1/4)

列出算式:列出算式:1/2+1/4,并结合情境理解1/2+1/4的意义

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应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独立探究(教师提示:可以利用手中的学具折一折,涂一涂,也可以用学过的知识想一想,算一算)

组内交流,整理计算方法

汇报展示

方法一:运用画图法计算(折一折,涂一涂后)。

学生汇报画图计算的过程1/2+1/4=3/4,并引生反思,如果从算式出发,怎么算出答案是1/2+1/4=3/4,3/4的分数单位是1/4,就启发我们把1/2的分数单位转化成1/4,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说出将

1/2再次平均分成2份的意义。这样就能得到脱离直观背景的算法(方法二),并能够沟通两种方法的内在联系。

方法二:运用通分法计算。

1/2+1/4=2/4+1/4=3/4

启发生思考:运用到我们学过的那些知识?

分析比较:

师:观察两种方法,想想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找到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引导生理解面积模型中每个涂色部分所表示的分数,使生理解1/2+1/4表示半个正方形+1个正方形的“一角”即2个正方形的“一角”+1个正方形的“一角”明白只有化成相同单位的分数才能得到它们的和,从而理解异分母分数相加要先通分的道理)

引导学生明确通分是解决异分母分数加法的一般方法。

(2)自主探究异分母分数相减。(鼓励学生探究直观运算与通分法之间的联系,结合方格图说明各自的思考过程,用于理解异分母分数减法的意义)

(3)归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独立算一算,组内说一说,全班交流

注意:1、交流计算结果;2引导生总结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3用画图法要完整的表达自己的计算过程

二、尝试计算,展示交流

算一算-,并与同伴交流你的做法。

学生自主尝试。师巡视,选择不同算法的学生板演。

2、思考质疑。

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种算法比较简便?

优化算法:不特意的强调要求出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在计算的过程中,让生尝试“智慧的偷懒”。体会出用最小公倍数通分的方便,达到算法优化的教学。

3、算一算

指名板演,其余生在本子上做。集体讲评。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2+1/4

1/2-1/4

通分=2/4+1/4

=2/4-1/4

五年级数学教案范文3

写意动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样貌特征,感受动物的美和可爱;感受各种水墨特性,探讨巧妙运用各种技能,手法表现有创意的“可爱的动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习用水墨表现自己喜爱的动物,在造型中体会墨色的变化,提高观察、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表现水墨画动物,通过探索用水墨自由创作动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国画的魅力,学习国画动物的技法。

教学难点:巧妙运用各种国画技法表现有创意的“可爱的动物”并能画出有一定意境。

三、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准备国画颜料、生宣纸、调色盘、毛笔、墨汁,毡子等国画用具。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你喜欢那种小动物?谁能给老师和同学们介绍介绍?

2、欣赏

师:请同学们欣赏一下我带来两张的小动物的照片,看看它们有什么区别?

生:一个写实,一个写意。一个更富有装饰性,更加简练。

师:动物活泼、可爱,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画家笔下的描绘对象。今天就请同学们一起感受一下国画动物的乐趣。

3、出示课题:写意动物

利用真实的动物和国画写意动物做比较,分析其中的区别,让学生了解国画画面是怎样描绘真实实物,初步感受中国画给人们带来的独特艺术魅力。

(二)介绍绘画大师

1、介绍齐白石

师:说到写意动物,也让我不由得想到了一位绘画大师,他就是齐白石。齐白石是在各个方面造诣都很高的现代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他跨越了两个世纪,活到将近百岁。齐白石把中国传统文化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他的绘画、诗句、书法、篆刻都出类拔萃。齐白石画虾可说是画坛一绝,灵动活泼,栩栩如生,神韵充盈,画家写虾,来自生活,却超越生活,大胆概括简化,更得传神妙笔。齐白石画的虾蟹、蝉、蝶、鱼、鸟、水墨淋漓,洋溢着自然界生气勃勃的气息。

2、欣赏绘画作品,感受水墨画的意境

(三)教师演示

师:欣赏完齐白石老先生的作品,我也来画一幅,大家来看一看!

教师在黑板前面演示写意动物小金鱼的绘画方法及步骤,并在演示时介绍用笔、用墨的方法及名称。

用笔:用笔方法分为中锋运笔,侧锋用笔及中锋侧锋组合的运笔方法。

用墨:墨色分为焦、重、浓、淡,轻。墨色的变化和放水的多少有直接关系。

(四)欣赏分析

1、欣赏

师:请同学们欣赏国画作品,小组交流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

2、画面中是那种动物?你想画哪种小动物?

(五)尝试体验

作业要求:常试用水墨画表现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通过前面所学及尝试得到的经验,在生宣纸上临摹或写生一幅写意动物画面。教师巡视指导。

(六)自评互评

教师请学生展示最后完成的绘画作品,并请学生说说对自己作品的想法。其他同学给他好的建议,教师做最后指导评价。

五年级数学教案范文4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结合具体事例,认识真分数、假分数,会读写假分数。

2.

过程与方法

经历自学、交流、操作、发现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养成用数学眼光观察并思考问题的

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真分数、假分数,经历认识真分数、假分数的过程,会读写假分数。

教学难点

假分数表示的意义。

教具学具

课件、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

清点学生人数,应到30人,实到30人。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图片上的人物是谁?

生:猪八戒

师:他在做什么?

生:吃西瓜

师:猪八戒把西瓜平均分成了几份?

生:4份

二、德育教育

通过师生的对话,让学生知道把西瓜皮丢在地上,会伤害他人的

健康;西瓜皮应丢在垃圾桶,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三、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师: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猪八戒吃西瓜),但有一个要求,同学们在听的时候,要把藏在故事里的分数找出来。

猪八戒吃西瓜

猪八戒最喜欢吃西瓜,有一天,他在路边的瓜田里看见了又大又圆的西瓜,馋得口水直流,于是就买了一些,想带回去和师傅、师兄一起吃。猪八戒挑着西瓜走在回家路上,走着走着,他觉得渴了,就坐在路边拿出一个西瓜,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4份,一口就吃了其中的一份,他咂了咂嘴,觉得还没有尝到味道就吞了下去,于是又一口吃了两块,吃完后,他看了看最后一块,心想,还有一块,带着也不方便,我也吃了吧。就这样,一个西瓜就被他吃完了。可是八戒很贪吃,还想吃一块,怎么办呢?

师:谁来说说故事里的分数是哪一些?

生:

过渡:同学们在故事中找出了分数,很了不起,那请用你们手中的学具把你最喜欢的一个分数涂色表述出来(请学生上台展示)。

2.师带领学生说出

刚好涂满一个圆,有4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加上1个分数单位,表示的分数是

3.学生分组涂色表示

这个分数,然后上台说出自己涂色的过程。

4.师:刚才我们所涂色的都是分母是4的分数,那谁来说出一个分母是5的分数。

生:

师:请同学们把

这个分数涂色表示出来,然后上台汇报。

师:

里有2个分数单位,再加上8个分数单位,

表示的分数就是

小组合作:把

这个分数涂色表示出来,然后上台和大家分享他的思考过程。

师:

涂色时需要两个圆片,但这里是把一个圆片看作单位“1”。

里有10个分数单位,再加上3个分数单位,表示的分数就是

请同学们把这个分数表示出来(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然后上台汇报自己的涂色过程。

5.认识真分数与假分数

师:请同学们观察刚才这些分数,想一想,可以把这些分数分成几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小组进行讨论)

生;第一类

依据是分子比分母小

第二类:

依据分子比分母大

依据是分子和分母相等

小结:我们把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作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

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作假分数。(边讲边板书,从而揭示课题)

6.概括特征

师;回顾涂色的过程,讨论和思考:真分数与1有什么关系?假分数与1有什么关系?

生: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

生;真分数没有涂满一个圆,假分数刚好涂满一个圆或多于一个圆。

四、课堂练习

1.

第一关:挑战自我(自己站起来回答问题)

“练一练”第1题。

2.第二关:对口令(师读出一个分数,你们就说出它是真分数

还是假分数)

“练一练”第2题。

3.第三关:爱心传递(爱心卡在谁的手上,谁就回答问题)

(1)写出分母是7的所有真分数。

(2)写出分子是7的所有假分数。

五、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什么是真分数和假分数?真分数和假分数有什么特征?

板书设计

真分数和假分数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作真分数。

五年级数学教案范文5

第3课时

主备人:

武安小学校

周光碧

教学内容:

教材88页例4及课堂活动,练十五的3、5、6、8、9题

教学目的:

1、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找出等量关系,会根据等量关系列出形如ax?bx=c的方程。

2、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3、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初步体验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1、填空:

果园里有梨树

x

棵,桃树的棵树是梨树的

3

倍。桃树有(

)棵,桃树比梨树多(

)棵。

2.

列式计算:

比一个数的2倍少10的数是70。求这个数是多少?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4

(1)出示例4:小刚和小明买一种奥运会纪念邮票。小刚买了8张,小明买了5张,小明比小刚少用了6元。每张邮票多少元?

你从题目中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已知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2)小刚买邮票用的钱和小明买邮票用的钱有什么关系?你是怎么知道的?(小敏比小刚少用6元)

你能从这段话中找出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吗?根据找出的等量关系可以列出怎样的方程解答?

(3)学生自己尝试解答。

(4)小组合作交流。

(5)汇报评议。请学生上台板演自己的解法并说明思路。

等量关系:

小刚用的钱-小明用的钱=6元

解:设每张邮票x元

8x-5x=6

3x=6

X=2

答:每张邮票2元。

学生讲完后,找让其他学生说说思路。

2、完成课堂活动。

花卉园里中了牡丹和郁金香,牡丹的株数是郁金香的3倍

(1)牡丹和郁金香一共有240株,牡丹和郁金香各有多少株?

(2)牡丹比郁金香多240株,牡丹和郁金香各有多少株?

议一议:这里有两个未知数,怎样设?

试一试:列出方程,并解决。

三、达标训练

练十五的3、5、6、8、9题

四、课堂总结

说说自己的收获。

般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步骤是:

(1)

审:审请题意,弄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2)

设:用字母表示题目中的一个未知数

(3)

)找: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4)

列:根据所设未知数和找出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5)

解:解方程,求未知数

(6)

答:检验所求解,写出答案

五、课后作业:

1、动物园里猴子的只数是熊猫的6倍,猴子比熊猫多30只,猴子与熊猫各有多少只?

2、学校买一台电脑和一台彩电共用去8860元,已知一台电脑的价格是彩电的2倍,一台电脑和一台彩电各是多少元?

3、小芳和小兰共储蓄505元,小兰储蓄的钱数是小芳的3倍少15元,小兰储蓄多少元?

4、一个小组的同学凑钱买一件纪念品,如果每人出8元,就多3元钱;如果每人出7元钱,就少3元,这个小组有多少人?

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决实际(3)

例4

解:设每张邮票x元。

8x-5x=6

3x=6

X=2

验算:8x2-5x2=6

五年级数学教案范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的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和交流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会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教学难点:会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课前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以美启学: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能写出一道等式?你能写出一道方程吗?

等式

50+50=100

x+50=150

方程

x+50=150

x+x=200

二、以美导学:

教学例3。

(1)我们已经认识了等式和方程。今天这节课,将继续学习与等式、方程有关的知识。

(2)取出天平,情景引入。

(在天平两边各放入一个20克的砝码。)天平的两边一样重吗?天平会平衡吗?

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的砝码质量写一个等式吗?(20=20)

现在的天平使平衡的,如果将天平的左边加上一个1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会怎样?(失去平衡)

要使天平恢复平衡可以怎么办?(在另一边加上一个10克的砝码,或拿走这个10克的砝码)

添上一个10克的砝码。

现在天平恢复平衡了,你能在上面这个等式的基础上,再写一个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关系吗?

小组中互相说一说,再汇报。(20+10=20+10)

通过刚才的演示和相应的两个等式,想一想,第二个等式与第一个等式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等式两边同时加上10,所得结果还是等式)

(3)出示第2组天平图。

观察这两幅天平图,说说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各是怎样变化的?

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变化情况,分别列出两个等式吗?

板书:x=50

x+20=50+20

通过这两个等式,你发现什么?(等式两边同时加上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4)出示第3、4组天平图。

你能分别说说这两组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各是怎样变化的吗

小组中互相说,汇报交流。

你能用等式表示第3组图中天平两边物体质量变化前和变化后的关系吗?

50+a=50+a

50+a-a=50+a-a

通过这一组等式,你有什么发现?

观察第3组天平图,你有什么发现?能用等式表示变化前后的关系吗?

X+20=70

x+20-20=70-20

(5)归纳等式性质。

通过观察天平图,得出了两个结论,能把这两个结论结合起来说一说吗?先在小组中说一说。

归纳: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这就是等式的性质。(板书)

(6)完成练一练第1题。

独立完成填写,交流想法。

你们是怎样理解“x-25+25”和“x+18-18”的?

“x-25+25”化简后会得到什么?“x+18-18”呢?

2、教学例4。

(1)利用等式的性质我们可以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

(2)出示例4。

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X+10=50)

谁知道x的值是多少?说说你的想法?

谁能根据等式的性质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在小组中说说你的想法。

汇报方法。

在方程的两边都减去10之前,要先写“解”,表示开始解方程了。

X+10=50

解:X+10-10=50-10

……

根据等式性质

X=40

……

化简等式

在解的过程中,要注意等号对齐。

X=40是不是正确的答案呢?可以怎样检验呢?说说你的方法。

如果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说明什么?如果不相等呢?

学生集体进行检验。

(3)小结。

从刚才写“解”,一直到求出方程中未知数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大家回忆一下解方程的过程,你认为解方程时要注意什么?(写“解”,等号对齐,解完要检验……)

(4)完成试一试。

愿意自己解一道方程吗?

要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可以怎样做?

学生尝试解答,汇报交流。

X-30=80

解:

x-30+30=80+30

X=110

(5)完成练一练第2题。

独立尝试解答,集体核对。

说说你的想法。

每题中,应该怎样做使方程左边只剩下x?

如果检验每题汇总x的值是否正确,应怎样检验?

三、以美成学:

1、完成练习一第4题。

说说每个方程中,要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可以怎么做?

独立完成填写。

X的值正确吗?口头检验。

2、独立完成练习一第5题。

独立完成,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3、课堂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说说什么是等式的性质?什么是解方程?

解方程时应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

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X+10=50

解:X+10-10=50-10

……

根据等式性质

(1)写“解”

X=40

……

化简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