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实习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实习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实习论文

大学生实习论文范文1

我国大学生实习期间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逐步凸显,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作时间、休息时间、实习补助、交通费用、一日三餐等显在的财产性问题受到不公正待遇。二是劳动保护、劳动安全及人身伤害等问题发生时的赔偿措施和诉求渠道不明晰。三是学生在实习期间是否受劳动法保护存在争议,现行法律制度对学生实习期间的劳动者身份及双方是否存在劳动关系没有明确规定,企业不认同学生的劳动者身份和双方的劳动关系。四是实习协议的缺失和不完备,有些实习协议只是对合作时间、人数、专业、岗位、待遇等做出大致的约定,对实习目标、具体内容、隐形福利、出现实习纠纷的应对解决等方面没有明确的约定。五是没有准确定位实习期间学校、学生及企业三方法律关系及各方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易造成学生权益受损产生纠纷时三方互相推诿的局面。

二、欧美大学生实习权益法律保障与实践

1.立法保障

目前国外学者对在校学生实习期间合法权益的研究集中于公正性和引领性。德国实行“双元制”,即职业院校和企业合作教学,职业院校遵循《州学校法》,合作企业遵循《联邦职业教育法》,使学生的权益受到专门的法律保障;澳大利亚大学生实习推行“新学徒制”模式,规定提供学徒培训的雇主与学徒之间要签订培训合同,以保障学生权益;美国的社区学院学制短,学习时间安排灵活,专业开设针对性强,对学生的权益保护十分完善。

2.实习身份保障

西方国家在劳动立法上大都肯定了实习期学生的劳动资格,并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教育实习制度,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德国是世界上职业教育最为发达的国家,有最完善的实习保障法律体系,对实习学生劳动者身份的认定在教育界和法律界取得一致意见,即除高校条例规定的义务性实习属于学业组成部分不构成劳动关系外,只要学生在组织中提供非独立性劳动,就应当认定为劳动关系,实习学生以劳动者的身份受到法律保护。美国《公平劳动标准法案》规定,雇员是指被雇佣的任何人,只要双方存在着事实上的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被雇佣一方都应当视为劳动者,受到有关劳动法律的保护,劳动者包括实习生、见习者和全日制学生等。英国法律的规定更为简单、明晰,只要实习期的大学生提供劳动获取对等报酬与用人单位形成劳资关系,即可受到劳动法律的保护。

3.薪酬保障

欧美国家对在校学生实习间的工资报酬有着严格的规定。德国法律规定大学生实习期的最低报酬标准为每小时7欧元,同时为保障学生的收入,规定学生实习期所得薪酬不需要缴纳任何税费,并且实习期学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时,必须有“报酬与支付金额”的内容。因此,德国大学生在实习期的收入比较稳定,平均月收入为275欧元。英国规定每小时的最低工资为5英镑,且给予税收减免。法国规定,实习学生在实习期超过两个月以上的视为带薪实习,实习生的月报酬在420欧元以下的,实习学生可以免税。

4.保险权益保障

美国保险体系十分成熟,在校学生自愿参加医疗保险,大学规定所有全日制学生必须参加大学生健康计划,并缴纳强制性的学生健康保险,从学生学费中划走一定数额的保险费。德国法律规定,高校学生必须参加相关的医疗保险,否则不能注册入学。德国在《事故保险法》中规定,所有受雇的人员都享有工伤事故保险。法国也制定了强制性保险制度,规定实习学生可享受大学生社会保险,保险内容涵盖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等;英国对所有大学生包括海外留学生提供国民卫生保健体系,学生可以根据各种形式的保险公司医疗保险服务作为补充。这种具有强制性的保险,学生所缴纳的保费金额很少,却有效地保障了大学生实习期间受到意外伤害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5.民间团体协同保障

国外针对大学生实习权益的保护还包括民间团体、校企合作模式保障等其他协同形式。澳大利亚有300多个负责学生培训实习的社会服务机构,这些机构免费帮助学生寻找实习单位、协商实习内容和安排、辅助学生鉴定实习合同、落实学生的工资及福利待遇,并将这些实习培训合同注册到相应的州和地区的培训局。这些培训服务机构通过企业和学生实习协议的达成而获得政府帮助。由于学生的实习权被市场化,培训服务机构为抢市场非常注重实习质量,并专门成立部门维护学生的实习权益。

三、欧美大学生实习权益保障对我国的启示

1.健全保障大学生实习权益的法律法规体系

在借鉴了国外关于大学生实习权益保障的经验后,结合中国国情,首先要从健全大学生实习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入手,肯定大学生实习期的劳动者资格。建议国家制定大学生实习的相关条例,如《大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法》,或在《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中增加对在校生实习进行统一规定和保护的相关内容。第一,校外实习期的大学生也应属于劳动者,受劳动法的保护,这样事前预防,可减少或避免对实学生权益侵犯现象的发生。第二,明确实习期间的大学生也应享有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权利。因为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的协议,这样就从法律层面真正地承认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属于劳动关系。第三,对大学生校外实习过程中,违反劳动合同的双方需承担的法律责任应具体化,并且要明确规定各方的救济途径和权益保障的具体措施。

2.构建与完善大学生实习权益的司法保护与救助机制

梳理实习侵权的纠纷可知,引起三方关注的热点均在学生遭遇重大人身伤害等巨额经济赔偿的事例层面上,这些事件因社会影响差、造成危害大而受到广泛关注。而大学生校外实习中最常遇到的克扣工资、延长劳动时间、拒付加班工资、强迫劳动等侵权行为,因为事件普通且没有较大的社会影响而销声匿迹。因此,应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实习合法权益的司法保护与救助机制来平衡大学生和实习单位双方的利益,对大学生和实习单位的合法利益进行保护。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实习生身份的特殊性,可以由国家组织建立专门的大学生实习侵权司法保护机制,如建立大学生实习争议调解制度,在实习过程中,当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时,可由相关的劳动行政部门出面予以调解;或将大学生实习过程中遇到的所有争议均纳入劳动争议的仲裁范围内,当出现争议时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仲裁,真正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大学生提供有效的司法保护与救助,保障其作为特殊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构建和完善实习基准制度,健全实习协议制度

大学生在校外实习的过程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他们所享受到的工作条件和待遇一般是由企业单方面决定的。而实习基准是指为了保障实习学生最起码的实习条件和待遇而规定的最低限度的要求。国家制定关于大学生校外实习基准方面的强制性规范,以此来约束企业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好的工作条件和待遇。此外,在构建和完善实习基准制度的前提下,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三方还应共同签订实习协议。在三方共同签订的协议中,要明确规定实习期间各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可能发生的争议,特别是在实践中经常发生而法律又没有明确规定的争议事项,以及争议的解决方式等均要做出明确约定。

4.教会学生维权,提高其依法自保的意识与能力

法律知识的贫乏和依法自保意识的不足是目前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合法权益屡遭侵害的一个重要原因。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律教育,强化大学生法律意识,提高其法律素养。作为人才供给主体的高校,必须要在学生走上实习岗位前,教育学生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其知法并要会用法,提高其依法自保的意识和能力。当其在实习过程中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要及时有效地寻求法律救济,通过法律途径、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5.引导学生端正实习态度,认真对待实习

大学生参加实习,是其真正走向社会之前的提前实践,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又是一个社会人。首先,应该调整消极的实习心态,端正态度,认真地对待实习锻炼。尤其在实习中遇到问题,要积极地寻找原因,努力地解决问题,不要想当然地将更多的责任推向企业方。其次,在实习过程中,要关注通过实习能获得哪些工作经验、工作技能,而不是只注重工资的高低。此外,学校要全程监控和管理实习过程,指派专门的校内指导教师配合辅导员和校外指导教师,承担学生实习期间的专业指导、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的工作。指导教师要定期到实习单位看望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整好实习学生的心态,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增强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6.探索企业开展实习活动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大学生实习论文范文2

从学业到个人素质,都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锻炼,这是充实且有难忘的三年。我始终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自我的全面发展为努力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毕业之际,回顾三年来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做自我鉴定如下:

我个人认为,自己最大的缺点就是过于执着,有时甚至可以说有些固执。这可能与我在学习中爱动脑筋、常钻牛角尖有关。这在某些方面确实有些裨益,但是很多时候,这也会影响到对事物的全面认识,甚至不经意地会在某些程度上伤害到他人。我应该学会变通,不能古板得像不谙世事的书呆子。

诚信、坚毅是我引以为傲的优点,也为我争取来了别人的尊重。在父母的严格要求下,我从小就以主动承认错误、言而有信为荣,以不守时、阿谀虚伪为耻。我一直追求人格的升华,注重自己的品行。我认为,品德不仅是本身的素质修养,更是个人对整个社会的责任。我们享受了活在这个世界上权利,就有义务对社会为自己的言行负责。高尚的品德,是我们在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的基本要求,是我们不辜负父母养育和祖国期望的前提。

大学三年,塑造了一个健康的我;大学三年,塑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的我;大学三年,塑造了一个崭新的我,一个对社会有用的我。

三年的大学生活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小段,闪闪发光的一小段。它包含了多少汗水与多少收获……相信这些经历和积累都将成为我人生道路上辉煌的里程碑,它们为我的人生道路指明了方向。只要时时回顾,不管多远,我都不会迷失方向。

大学生实习论文范文3

摘要:高校师生关系是高校教育中最突出、最直接,对教育效果影响最大的人际关系,而在教育过程中,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系统是否畅通。文章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师生关系的状况,主要从教师、学校和社会方面提出调整、改善高校师生关系的途径。

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之一,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为师生提供一种心情舒畅、气氛融洽的心理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才能形成积极的相互促进作用。因此,高校应确立一种崭新的符合人性的师生关系即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但是,由于学校、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高校的师生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师生之间主要表现为情感的淡漠与道德关系的弱化等。从高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调整、改善师生关系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转变教育理念成为教育实践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教师所持有的教育理念,不仅直接关系着教师的教育行为,而且还间接地影响着未来教育的性质与状态,所以,确立现代教育理念是创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应树立新型的学生观、人才观,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摆正自己在教育中的位置。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才能不断推动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不断加强和改进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关系更加合理,符合时展的要求。

(一)教师应树立教育民主思想,提高自身素质。采取民主的教育态度是创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作为一种现代教育理念,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主张师生之间地位、人格的民主和平等,在教育中师生相互信任,保持平等,密切合作。在这种关系中,教师不武断和专横,同时也不失去自己的独立性,也不对学生放任自流,更不会把自己的观点、思想以及意见灌输给学生,而是以自己真实、完整的人格面对学生,真诚地与学生交往。当代大学生在师生关系上,更渴望“师友式”师生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最不乐意接受传统的“家长式”师生关系。这就给教师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即在教育过程中树立平等待人的民主作风,养成尊重人的习惯、需要、权利、选择及创造要求等。因为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尊重是建立信息关系的前提,由平等待人产生的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有助于消除师生间的心理隔膜与障碍,促进师生之间的心理交流与共融。

教育实践表明,民主型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和谐、融洽的基础,而民主型师生关系有赖于民主型的教师去创造。因此教师的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学生才会打开封闭的内心世界,变被动为主动。“德”和“才”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教师一方面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能为人师表。身正则不令而行,身不正则令不从,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得有内在的人格魅力,教师应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楷模;另一方面,教师要有渊博的科学知识素质和扎实的专业功底。事实证明,学生更喜欢和敬佩有知识、有本领、有能力的教师。总之,优良的教师素质应该是:品格高尚、学识渊博、多才多艺、风趣、坦率,并且尊重和热爱学生。为此,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这样,学生在教师人格魅力的感染下才会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才能得到进一步深化。

(二)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关心爱护学生。坚持真诚的沟通与交流是创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沟通不仅是信息的双向流动,而且是交往的双向理解和包容,关键是通过互知而达到共识,师生在沟通中协调彼此的情感与行为。因而教师要注重与学生进行沟通,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不仅是一种交流过程,更是一种思想碰撞的过程。大学生已初步建立起了个体化的认识体系,其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选择性已有较大发展,只有平等、自由的双向交流,才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独立人格、民主作风以及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他人的品德和学术品格。当然,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也应遵行主动、平等、信任、尊重、差异、目的的原则,不能把沟通庸俗化,把它作为拉关系搞特权的纽带。所以,广大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抑制不良社会风气侵蚀的积极性和能力,为师生关系的纯洁性创造有利的教育环境。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联系,教师必须付出真情,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因为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学生对教师的态度。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的深处,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学生当中,主动去关心、了解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正常的情况下,情感的投入与回报是成正比的。教师自身的表率作用将感动和激励学生,使学生将教师的关心化为自己的爱心,再去关爱别人,帮助别人,从而在学校中形成一个良好的爱心循环、一种温馨的情感氛围。可见,大学教师应对教师的职责重新调整和定位,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多和学生接触、交流,以自身的才识和智慧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有效地激励和引导学生。

二、学校拓宽师生交往渠道

(一)明确倡导师生间要保持良好关系。一要加强人生观教育。在教育过程中突出“人生与交往”的内容,用的人生哲学去指导人际交往的实践,净化育人的思想环境。由于受社会消极的负面影响,加上有的学生分析、判断社会问题及是非的能力较弱,片面地“以点带面”,认为社会的一切都是灰色的、丑恶的。因此,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关系中的主流与支流,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此外,高校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应注重贴近生活,提倡多样化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会辨别真善美与假丑恶,懂得人生价值和怎样为人处世,从而树立良好的人际情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二要加强以“尊师爱生”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传统美德教育。同时要认识到“尊师爱生”不只是一种思想,更重要的是一种行动与实践。自尊与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的心理需求的最高境界,如果学生不尊重老师,老师的自尊心得不到满足,自我价值得不到体现,会使老师对学生产生厌烦之情。因此,学校以及社会都应该倡导尊敬师长,尊重人才的教育,开展一些尊师重教的活动。三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师生良好的交往心理品质。在高校,人际沟通是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联系的重要形式,是促进人际关系改善的重要手段。大学生通过交往,可以沟通、交流情感,寻求理解,建立友谊,探讨人生,但一些不良的如自卑、害羞、嫉妒、恐惧、猜疑、自我封闭等心理因素时常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正常进行,有的大学生不敢交往,不愿交往,甚至不能交往。而在人际交往活动中,培养自己具备良好的交往心理品质,是搞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设立心理健康咨询站,注重对师生真诚、自信和信任的良好交往心理品质的培养。

(二)采取有效措施调动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的积极性,加强师生联系。当前,高校教师的主要注意力普遍用于科研与教学上,没有太多的时间或精力放在指导学生或与学生沟通。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应该通过政策调整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使教师认识到发现和培养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才,其意义和价值不亚于或晋级;另外,也可通过制订制度让大批学识渊博的专家、教授有机会给广大学生上基础课、专业课,使大学生们有机会向国内外著名学者学习与交流。同时,采取措施建立师生间的交流机制,多开展学生社团、科技活动,师生交流活动,让教师多与学生接触,促进师生相互沟通和了解,从而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拓展路径。

(三)建立科学的能力考核、管理制度。加大教师在学生能力评估以及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一种“立体管理”。也就是说,对学生的量化考核、评优鉴定不应全由班主任统管,而应该让所有任课教师都成为管理学生的“辅导员”,这样可促使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接触和交流。学校的管理与运行,要淡化单纯的制度化模式,注重各种关系的协调与整合,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和气氛,这才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同时,学校要注重激发教师的专业意识和角色信念,让教师觉得自己在学校有地位、有价值;要努力维护教师权益,尊重教师权利,关心教师疾苦,听取教师意见,帮助教师进步,鼓励教师创新,科学公正地评价教师的劳动,真正把教师的专业自主性发挥出来,以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

(四)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校园环境主要包括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教学和生活服务设施以及校风、学术文化氛围、群体心态、人际关系等。其中,良好的文化环境能感染和影响生活于其中的每一个人,使他们从思想感情上、行为习惯上自觉遵从这种文化氛围,约束自己的言行。所以,在建设校园环境时一方面需要学校增加建设投入,组织师生义务劳动,建设美丽的校园,以增强大家的责任感;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以身作则,率先表率,以影响、感染和带动学生自觉主动融入到特有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此外,也要注重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与建设,为学校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因为学校周边环境的恶化一定程度上使学校环境也受到了污染,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导致师不思教、生不思学、唯利是图、道德堕落、人际关系紧张等。只有内外一起抓,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和优化校园文化的层次和品味,杜绝社会不良风气的干扰。

三、社会创造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条件

大学生实习论文范文4

关键词:习惯环境环节机制保障。

引言:

培养大学生(学前教育专业)的良好行为习惯,重要的是,首先让学生们认识、了解这其中的深远意义。在培养的过程中,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培养良好的习惯是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业的需要、是未来职业的需要、是欲成为一名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所必需具备的条件。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牢牢地把握引导、置换、对比、体验、总结、升华的各个教育、教学环节,达到学生们在实践中认识,在认识中反思,在反思中内化,在内化中觉悟,在觉悟中升华的目的。把积累、沉淀良好的行为习惯,视为人生最大的财富。把积累、沉淀的过程作为提高生命质量的动力。不仅如此,还要让学生们体验到良好的行为习惯浓缩着一个人内在的修养、人格的魅力、综合的素质、潜在的能力等。它关系到一个人智慧的展发,能力的提升、身心的健康,学习、工作的效率,以及人的生命质量和价值的体现。总之,它是人的首要资本。所以这项工作是系统的大工程。

一、引导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

现在的学生将成为未来引领新生命的幼儿教师,他们是幼儿潜移默化的行为榜样。这样的一个重要的角色意味着什么?他们对社会将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又将给那些鲜活的生命注入些什么?学生们的客观现状与未来的职业要求的差距,都是教育、教学要完成的工作目标。

这一切的实施,不仅要有科学严谨的规划思路,更重要的是要深入细致地纳入在教学的工作环节之中并转化为学生们的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这一切对于经历苍白的十几岁孩子而言,难度是非常大的。只凭理论或知识的传授都是无法触及到他们的心灵深处的。所以,只有结合学生们的生活、学习的广泛实践,帮助他们认识自身的问题,在分析、解决中置换不正确的思想、观念,使学生们在非常和谐、自然的气氛下,主动地生起想完善自己的愿望,进而愉快、积极地去实践完成培养良好习惯的训练。

(一)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困难的原因

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困难的原因是非常重要的第一个教育环节,是不容忽视的。学生们从主观的愿望上讲,没有不想好好学习的,但所形成的学习效果却常常很不尽意,差异极大。同样的一个老师教,同样的环境作用,结果如此不同。究其根源到底是什么呢?往往人们会盲目地抛出一个结论——要么是智商问题,把一个不可更改的责任推给了父母;要么是小时候基础没打好,不是学习的料,又把一个责任推给了过去……这样的结论,给老师和学生找到了一个充分的不教、不学的理由。其实教学的过程、就是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透过传授知识祛除学生学习障碍的过程,最终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行为和习惯的过程。尤其是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可成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坚固基石。由此可见,学习困难这个现象,其根源也在于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帮助学生们建立学习的信心

这项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第二个教学环节,那么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呢?首先是帮助学生正确总结过去;其次是找到突破畏惧学习的心理的具体方法;其三是创建一个能有效使学生们反复咀嚼体验突破畏惧和品位学习的环境氛围;最后仍是帮助学生们正确总结,使之回归到已设置的建立的良好习惯的实训内容上。继续升华、强化为意识,固化成思维。

二、如何使教学过程成为实训的保障机制

建立良好的习惯,首先需要的是稳定的保障,这种稳定提供了实现重复性的可能。那么学习习惯的建立也是如此——不是说的概念,讲的大道理,它是需要以身心为实验室,成百、上千、上万次的反复训练、从坚固直至到固化。所以它的完成需要一整套严谨、科学的系统规划,既遵循教学规律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们能实现学习运用的需要。不仅要有可操作性、可多重复性,还要有“机制”的保障,以确保实训的顺利进行。这就需要在课程设置上大做文章。围绕着一个理论为指导,以实践为基础,以能转化为可重复的实训为目的,以学生快乐轻松学习为检验标准,来渗透理论,使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教学环节与建立良好行为习惯统一的一套规范化、自制化、标准化、程序化的实训流程

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学的环节是教学规律的反应点。它是整体教学活动承上启下的枢纽。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共鸣的和谐之声。它既可检验教师对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活动的驾驭能力,又可检验学生对学习的接受状态。所以需要教师站在教学环节这个全息点上,确立教学思路、明确教学目标、贯通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方法。充分思考、准确的判断学生的客观学习状态,把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放在教学的首位。

(1)第一环节:把培养学习习惯与教学结合

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决定了学习的效果。而学习状态又取决于良好习惯的积累,所以强化学习习惯就是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由此,在设置课程和实施教学工作时,建立一整套的培养学习习惯的流程,围绕的核心是调和感官的协调统一,达到专注和思维活跃的目的。具体方法如下:

A、笔记规范化,统一书写格式;

B、听读和随记结合,使学生专注,不分神;

C、把学习的难点、重点,变成提问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D、将实训的内容纳入量化分,作为平时的考核成绩;

这样从引起学生的注意开始,才可能改善他们对学习的态度,进而强化学习习惯,为学生主动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第二环节:思维习惯的训练

学习的过程,实质上是培养正确的思维习惯的过程。同时,这个过程又是艰苦枯燥的,是客观反映学生积累状态的。若只一味地从学上强调,很难达到学的目的。要在这过程中,对学生的心态进行梳理调整,使他们认识到学会什么不是唯一目的,更不是终极目标,而真正透过学习的过程,认识到:自己存在的学习障碍是什么?排除障碍的思路以及解决的方法是什么?建立起正确的认识才能把握学习的方向和目标,那么学习的目的也自然能达到。具体方法如下:

A、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

当学生们遇到学习障碍时,往往是心里动荡不安立时,也是思维无序混乱之时。此刻给一句针对解决问题的话,会使他们心安。有了一刻安稳、才会有思考;有了思考,人会安静理智。这种心态是做抉择的基础,再加上一些思维方式的内容,如:“审视当下的行为,会清楚自己的身心积累”、“自信来源于无我的利他实践”、“做该做的而不是想做的”、“自私会带你走进幽深的黑洞”、“踏实的努力是你忠实的朋友”等。

B、界定清楚概念,是正确实践后的升华。

建立良好的习惯实例,是正确认识的途径,同时也是界定清楚概念的基础。若实训是盲目或主观的,那么,认知也一定会出现偏差的。所以,实训、认知和界定概念要相结合,方可帮助学生正确总结自己的实践行为,激发学生们自我指导和自主接受实训以及巩固效果的目的。这种思维习惯不仅会使学生们心里踏实,还可以培养超强的预测结果的能力,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思路清晰、万法随心自然。如:上课前要求全体起立,同学们一同问:“老师好”,老师回应:“同学们好”,看起来一个简单常规的课前、课后的实训,潜移默化地在渗透着一个概念,那就是:什么是尊重老师,什么是课堂的严肃性。同时,在课前学生站起的瞬时,可以放下手中与课无关的小动作,打起准备。

(3)第三环节:内化知识的训练

对于内化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以讨论的形式,设置三个内化环节:一是复述(可强化对知识的了解)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同时认识自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状况,以便及时补充;二是帮助学生找寻所学知识与自身的结合与提高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三是对知识的再认识过程,是对知识内化后的检验,也就是同样的知识具体每个人却是非常不同的理解,这种差异最终导致了对知识运用的差异。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抓住这个环节并加以正确引导决定了学生最终的学习兴趣和驾驭知识的思维和行为等诸多能力。具体方法如下:

A、复述的重要性:

“复述”,从形式上看,的确非常简单。但它无论以渗透教学整体质量上讲,还是从个人诸多能力的培养上讲,都是需要十分重视的一个教育环节,或者说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对它的重视,需要在行为上无数次地重复,并坚固成为习惯。因为复述是接受外在信息后的第一个内化环节,人往往在处理外来信息时,常常会以个人的心态进行取舍,难以完全地吸收,这个环节若不得到重视是很容易出差错的。再是具体的分类,处理和重新排列组合,而达到知识的内创造。通过复述这项行为上的训练,可使学生体会到梳理知识过程的重要性,强化复述的意识,为主动学习打下基础。

B、学习与自身需要的结合:

学生对学习的不注重与被动,最根本的问题是在于与自身不能结合:觉得没意思,没兴趣,不能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孩子明知道玩游戏影响学业却无法自拔,为什么呢?其实也很简单,游戏的设置符合了人的天性——人内心是追求愉悦的。若能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让学生体会愉悦,他们也一定会投入精力的。所以这个环节最主要的就是帮助学生体会:学习的知识与他们以及他们的未来有着密切的关系。透过讨论这个方法,每个人结合自身的成长讲出了各自对知识的不同理解或知识打宽了他们的视野,把枯燥的知识变成了他们分析自己,梳理自己成长的具有指导性的理论,所以学生们越学越爱学。很多同学说这些课程对学其他课程也非常必要,因为这些习惯的养成是能学习、会学习的基础。

C、对知识的再认识:

对知识的再认识过程,实质上是理论与自身结合的过程,那么如何指导学生们的实践?必须首先为他们创造实践的环境。这个过程是帮助学生如何学以致用。除了课堂上抓各个环节的训练之外,还让学生把这些训练带回宿舍、家庭之中:以宿舍(家庭)为单位,以生活、学习、各种活动为内容,分工合作,深化、重复课堂上的行为训练和思维训练。久而久之,他们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变化,把常规的训练当成了身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小结

在两年中,以180名学生的文字实训统计,共12060万字,分三部分:

1.课堂笔记约1368万字;

(180人*19周*1000字*2年*2科)

2.实践体会心得2052万字;

(180人*19周*1500字*2年*2科)

3.每日的《计划总结》8640万字。

大学生实习论文范文5

关键词 大学新生 学习适应 角色理论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From The View of Role Theory Discuss On How

Freshmen Adapt To the University Study

XU Wen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Wu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65)

Abstract How to adapt to the new university study is an important issue, but in reality there are many freshmen with this problem. In this paper,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is problem is presented with the role conflicts theory. Finally, a way of adjustment to this problem is proposed with perspective of role.

Key words freshmen; adapt to the university study; role theory

1 大学新生学习适应存在的问题——角色冲突

国内外很多研究表明:大学新生入学后最难以适应的是学习。在这一变化中,新生原有的角色、地位发生动摇,新的角色还未形成,易出现“角色真空”与“角色断层”。

适应是来源于生物学的一个名词,用来表示能增加有机体生存机会的那些身体上和行为上的改变。①对于人类而言,适应则是一种与人的需要、满足紧密联系的心理过程,是个体通过不断调整自己的身心,从而在现实生活环境中保持一种良好的生存状态的过程。②学习适应则是指学生为了融入大学新的学习生活而调整或改变自身原有学习行为、学习习惯的过程。大学新生学习适应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学习目标不明确

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目标十分明确,就是顺利通过高考、考上大学。学校、家长以及学生周围的社会支持网络也在为这个目标的实现提供帮助。考大学这个目标也是学生最主要的动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只需要扮演好“学习者”的角色就可以。而进入大学后,一方面,学生觉得经过紧张的高中生活后应该“歇歇脚”;另一方面,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给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在大学,学生不仅要扮演“学习者”,更要扮演“恋人”、“学生会干部”、“志愿者”等角色。在其他角色上投入过多的精力后会导致无法更好地扮演“学习者”导致学习目标不明确。

1.2 学习方法不恰当

高中阶段的学习有固定的教材、固定的教学内容、固定的教学时间,学生主要就是跟着教师走。进入大学后,老师讲授的内容也不仅仅拘泥于课本,往往会由一个知识点引出一系列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在课下阅读大量的书籍,拓宽知识面。这样就把学生推向了一个主动的角色。由于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中学的学习方法,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容易造成学习不适应。

1.3 学习环境不适应

能够考上大学特别是名牌大学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基本上都是“焦点”:父母的希望、老师和学校的骄傲、同学的榜样。相对于其他学生,他们更能获得周围的关心和注目。在同龄学生群体中,他们处于中心地位,是重要角色。但进入大学后,他们远离了父母的照顾,周围都是同自己水平差不多的同学,老师也不会另眼相看。与中学阶段的“中心地位”、“重要角色”相比而言,他们现在已退居“边缘地位”、“普通角色”。由中学阶段的尖子生变为大学中的普通一员,由“焦点变为沧海一粟”,对于新生而言,心理落差是极大的。

让·斯塔彻尔(Jean Stoetzel)认为:“如果将个人作为观察的中心,那么个人所占据的位置决定了他的地位和角色,他的地位就是他本人所预期的他人行为的整体;他的角色就是他人所预期的他本人行为的整体。”③大学新生学习适应的问题实质上就是学生由“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过程中的“角色冲突”问题。社会心理学认为:社会心理学认为:“当一个人扮演一个或同时扮演几个不同的角色时,往往会发生内心的冲突与矛盾,这就称为社会角色的冲突。”④一方面,他们仍保留有根深蒂固的“高中生角色”,另一方面,他们进入了大学,为了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迫切需要他们接受“大学生角色”。于是,两种角色发生冲突,使得新生出现学习不适应问题。

2 大学新生学习不适应的过程分析——角色确定与建构

2.1 角色确定

角色确定即行为者在担任某一角色前,对于自身所具备的条件、所处的地位、履行的义务和享有的权利与将要承担的角色是否相符合的认识过程。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中处于特定的地位时,行为者的角色应该是确定的,这个确定角色的过程也就是“认同”,也就是回答“我是谁?”的过程。当行为者从一个旧环境进入到一个新环境时,就会有角色确定的问题。大学新生是刚从高中阶段进入到大学阶段,面对的是全新的学习环境,在角色确定的过程中会出现确定不当的情况:第一、行为者还不具备担任某一角色的能力,比如某一成绩平平的学生却进入了名牌大学,由于身边都是比他水平高出很多的人,所以在这里学习,他会感到很吃力。第二、行为者选择了不合适的角色,比如新生由于父母或老师的要求报考了自己不喜欢的学校或专业等。

2.2 角色建构

大学新生的角色建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他建构,即新生群体以外的其他成员对新生的认知所引起的新生角色建构;另一方面就是自建构,即新生群体自身对自己的认知所引起的角色建构。正是在他建构与自建构的相互影响下,行为者才会最终完成角色建构。大学新生在角色建构过程中出现问题主要体现在:首先是角色确定出现问题导致角色建构的失败。其次就是大学新生角色建构两个方面即他建构与自建构产生矛盾:自身主体外其他主体对大学新生学习者角色建构的认知与主体自身对此角色建构的认知相冲突。最后则是大学新生对“群体特性”与“自我个性”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把握不准。

3 大学新生学习不适应的解决途径——角色调适

大学新生学习不适应会影响他们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不能有效解决问题,甚至会对他们将来离开学校、走入社会也产生负面影响。从角色理论来分析:由于角色承担者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出现角色冲突,会导致承担者内心的冲突,也会带来一系列心理上的紧张和压力,进而会影响承担者正常的学习生活。因此,有必要进行角色调适来适当化解角色冲突。而通常进行角色调适的方式主要包括:协商与合作、顺应与接受、调整与转移。⑤

(1)协商与合作指的是在角色冲突时,避开冲突,采取协商合作的手段来转变角色关系。这里主要指大学新生之间要善于团结协作互助。大学新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可以采取发问、讨论的方式。因为大家的水平差不多,以往接受的知识也是大同小异,所以现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应该也有共性。通过发问、讨论的方式交流彼此对问题的看法可能会比自己单独思考能更加有效地解决问题。

(2)顺应与接受主要指的是改变角色承担者的主观态度,用开阔的胸怀和放松的心情去接受既定的事实。这是从大学新生主体自身出发的:改变不了事实,但可以改变自己看问题的心态。对于这种心态的培养则需要家长对孩子多一些关注,学校也应该加强心理教育。

(3)调整与转移则指调整角色承担者对自身角色的期望、转变角色承担者的注意力,将其精力分散于不同客体上。这点同时由内外因出发,即对自身作相应的调整,也借用外力、从外部寻求帮助。大学新生在大学校园里寻找真诚的友谊或者是恋爱都是调整与转移的表现。

以角色理论为视角研究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问题,希望能对该问题有不同角度的剖析以便更深刻地认识该问题,最后落脚于帮助新生有效地解决好学习不适应问题,为其今后大学生活打好基础,为他们的人生新起点迈出坚定第一步。

注释

① 朱志贤.心理学大辞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② 段兴利,叶进.社会学视野中的大学生新生入学适应[J].科学·经济·社会,2006(2).

③ 让·斯塔彻尔.社会心理学[M].巴黎:佛拉玛里翁出版社,1936.

大学生实习论文范文6

创业的过程,无论是成功还是暂时的失败对人生经历而言都是一笔财富。现在不少大学生更希望能在实际的工作或实践中,通过有效途径来证明自己的能力。要立足校园进行创业,详细了解校园市场是非常必要的。

一、校园市场的特点

1.封闭性。在校大学生与电视媒体接触不多,信息多来源于广播和互联网,信息的普及和传播主要是靠同学间的口耳相传,形成了一个较为封闭但却活跃的消费市场圈。

2.容量大。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近年来的连续扩招,规模不断壮大,学生对商家和企业来说,也就意味着一个巨大的、高素质的新型消费市场。

3.开发成本低。目前,企业在校园的竞争并非相当激烈,企业可以选择与校园社团合作互助等方式,比其在一般市场上抢占份额要容易得多,成本也低得多。

4.集中性。校园市场消费集中,在校学生群体消费量大,所以企业能够通过各种活动进行有效的宣传,有效的信息传达也比校园外市场上更迅速直接。

5.延续性。校园市场是有未来导向性的,具有连续性。大学生群体是形成中国新生中产阶级和引领青年一族消费潮流的重要支柱,必将成为未来社会中消费的主导力量。

二、校园创业的案例分析

1.练摊:从校园开始

2004年9月刚来中原工学院报到时,孔德永和许多家境贫寒的新生一样,缴完学费、住宿费之后,兜里的钱不到800元。这些钱,父母告诉他至少要坚持4个月以上。学市场营销的他下定决心,找机会创业。

2004年11月,气温骤然下降,许多同学因为还没来得及准备入冬的衣物都挨了冻,一直想创业挣钱的大一新生孔德永灵光一闪,有了第一个点子卖手套。小孔的想法立刻得到了宿舍好友的赞助和支持,他带着东拼西凑借来的50元钱,趁周四下午没课去市区批发了30双漂亮时尚的手套。周末两天,在好友的帮助下,小孔卖掉了所有手套,还完借来的钱后,他赚了50元。

第一次创业成功后,孔德永信心倍增。冬天卖棉被,中秋卖月饼,黄金周搞旅游,新生开学卖生活用品,给军训新生拍照,学业之余每一次商机的成功捕捉,一点一点地增强了他的信心。一年后,孔德永已经攒下了1.4万元。

2.学以致用,搞活小饭馆

咱们学校的位置虽然比较偏僻,但附近4所高校有4万多名学生,而校门口的饭店数量还远远没有饱和,所以开饭店还是有可能赢利的。小孔暗自盘算。

与好友合计后,决定一起合伙创业。两人几经考察,将饭店选在了校门口附近的地下室 一间光秃秃的、连水电也没有的空屋子。开业当天生意还不错,可是,之后的两三天,饭店开始门庭冷落。

此时孔德永方知创业不易,他遂向自己所学的营销专业知识寻求答案。很快他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在校园里散发。调查结果显示,小孔的饭店虽然开在校门外饭店相对集中的街道,但是由于是在地下室,没有明显的标识,参加调查的同学80%都不知道龙泉饭店的存在。

找到了症结所在,孔德永就开始对症下药,他们连夜赶制了霓虹灯和3.8米长的条幅挂在醒目处,以尽快增加饭店知名度;他还暗访周围的饭馆,制定比他们更物美价廉的菜品;挖空心思举行开业酬宾返代金券、过生日送礼物等促销活动,以招徕更多回头客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孔德永的努力下,生意很快开始好转。半年后,孔德永把餐馆从地下搬到了地上,开起了东北家常菜馆。

三、学生创业营销策略的启发

1.市场商机的选择

方向一:智力服务领域。例如,家教领域就非常适合大学生创业,此类智力服务创业项目成本较低,一张桌子、一部电话就可开业。推荐商机:家教、家教中介、设计工作室、翻译事务所等。

方向二:连锁加盟。对创业资源十分有限的大学生来说,借助连锁加盟的品牌、技术、营销、设备优势,可以较少的投资、较低的门槛实现自主创业。推荐商机:快餐业、家政服务、校园小型超市、数码速印站等。

方向三:开店。大学生开店,一方面可充分利用高校的学生顾客资源;另一方面,由于熟悉同龄人的消费习惯,因此入门较为容易。推荐商机:高校内部或周边地区的餐厅、咖啡屋、美发屋、文具店、书店等。

2.营销模式方面的启发

大学生创业可以借鉴的典型营销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类:

(1)体验式营销:体验营销是要站在消费者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关联等五个方面,重新定义、设计营销的思考方式。当咖啡被当成货物贩卖时,一磅可卖三百元;当咖啡被包装为商品时,一杯就可以卖一、二十块钱;当其加入了服务,在咖啡店中出售,一杯最少要几十块至一百块;但如能让咖啡成为一种香醇与美好的体验,一杯就可以卖到上百块甚至是好几百块钱。增加产品的体验含量,能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2)关系营销:关系营销是把营销活动看成是一个企业与消费者、供应商、分销商、竞争者、政府机构及其他公众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企业营销活动的核心是建立并发展这些公众的良好关系。

(3)文化营销: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缺少文化营销是难以取得长足发展的。将文化有机融进营销,就像将钻石镶进白金戒指,形成1+12的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