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贸实训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贸实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贸实训总结

国贸实训总结范文1

一、现有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1.校外实习流于形式

通过调研发现,大部分高校国贸专业的校外实习由三个模块构成,大一、大二、大三暑期的认识实习,大四开展的校外专业实习以及毕业实习。也就是说,每一个国贸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需要经过五次校外实习。然而随着高校扩招,在校学生规模日益扩大,凭学校之力很难为学生安排如此多的实习机会,社会又缺乏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的机制。校外实习难成为了每一个高等教育从业者的困扰,国贸专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校外实习基地落实难。校外实习基地的设立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反馈实际需求,融入教学的重要桥梁。但是校外实习基地自出现以来就有很多形式的阻碍,难以落到实处。校外实习基地难维系。早期的实习基地建设多由政府牵头,官方联系,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工作重点转移,加之领导层变动,大部分的实习基地已成为墙上的一道风景;另有一些实习基地通过教师私人关系建立,随着人事关系的变动,难以长期发展。

(2)学生主动性差。基于外贸行业的特点,大量相关岗位都涉及企业的直接利益,因而“零”工作经验的学生在寻找实习单位时往往被拒绝,导致学生丧失实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即使找到实习单位,也是放在与专业毫无关系的岗位上“打杂”,长此以往,学生觉得学不到东西,半途而废;即使是有了实践岗位一般也是报关员、报检员等基层岗位,而一般企业的基层岗位人数大多控制在十人左右。工作繁杂的情况下不会有人愿意拿出时间去培养学生。往往很多学生有很高的学习期望,但是发现到了单位能学到的只有端茶倒水的工夫,慢慢也就失去了实习的主动性。

2.校内实践与社会需求脱节

国贸专业的校内实践主要由课内实践、实践课以及校内专业实习构成,实践内容及实践模式与社会设计需求脱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课内实践学时少,内容不规范。传统设置实践环节的课程主要有计算机文化基础、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谈判、外贸函电等,实践学时一般为8个学时,很难进行系统的实践教学。正是因为学时少,往往缺乏规范的实践指导书,实践教学内容因人而定,缺乏规范性。

(2)教师实践经验缺乏。由于各种压力,高校教师往往重理论教学与科研,忽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内容大多来源于书本,落后于社会需求。

(3)软件模拟效果差。校内专业实习多是通过软件模拟的方式进行,这些软件多是由一些专业的国际商务软件公司开发,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出符合社会需求的调整。同时,整个过程在教师的监督下进行,交易过程由系统进行评价,学生的注意力往往在各得分点上,从而忽略了交易的完整性,对整个交易流程缺乏全景的了解,效果不够理想。

二、基于职业能力的实践教学改革

针对上述分析,现行的实践教学模式不能满足企业对于国贸专业毕业生的能力要求。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解决社会需求不满足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矛盾,高校在实践教学中应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实现就业零距离。

1.国贸专业职业能力解析

通过走访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以及对网络招聘中国际贸易类岗位的调研,提炼出国贸专业人才培养需要重视三个方面的职业能力,即职业基础能力、外贸专业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见图1)。

2.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面对现行实践教学中的困难,在对以上职业能力的培养中,应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大学生的参与度。通过几年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广西科技大学逐渐形成了“阶梯递进,协会辅助”的实践教学思想,有针对性地开发课程实训、课程群实训、专业综合实训等,并提出通过课程实训――课程群实训――专业综合――跨专业综合实训的进阶方式对职业能力进行专项以及综合训练。与此同时,把专业教师充实到校园协会中去,充分发挥协会的作用,把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兴趣结合起来,以协会的形式推动“赛训结合”“证训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组织能力,检验学生的实训效果。

(1)职业基础能力的培养。国贸专业的职业基础能力主要体现在外语能力、计算机技术及网络的应用中。其中外语听说读写能力是国贸专业职业能力的基础,近年来电子商务在外贸业务中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大量的外贸业务需要借助电子商务平台来开展,因而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也成为了国贸专业必备的职业能力。对商务英语、计算机基础、电子商务等相关课程开发课程实训,对职业基础能力进行专项训练,在“国际贸易产品与展示”的课程群实训中对英语、计算机及电子商务能力进行综合训练。(见图2)。

(2)外贸专业技能的培养。外贸专业技能主要是独立完成进出口贸易全流程的能力,包括市场开发、报价核算、拟写函电、签订合同、托运保险、外贸单据制作、报关报检、风险防范与国际结算技能等。国际结算技能是学生从事国际结算与贸易融资业务的职业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银行国际结算部和国际结算相关工作奠定较好的基础。国际运输与货代能力体现为使学生掌握货运单证知识,具备处理各种国际货运单证的能力,熟悉费率表、货运保险知识,并掌握计算运杂费,具备交纳国际货物各项费用的能力,熟悉国际货代全流程,具备完成国际货运操作程序能力,为学生毕业从事国际运输与货代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在以上相关技能的培养中,以国际贸易流程为主线,对各环节要求的能力均开发实训课程,对各项技能进行实训,在此基础上开发课程群实训,对各专项技能进行分组综合实训,最后以国际贸易综合实训的方式要求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一笔完整的进出易,以此来锻炼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3)职业综合素质。在国际贸易专业岗位中,职业综合素质主要表现为商务沟通和谈判能力、关注和解析外贸政策的能力、认真负责、谨慎敬业、主动热情、团队协作的业务道德素质和自主学习、创新以及排压解压的能力。这些能力难以考核、难以量化, 但是却关系到学生职业生涯的成败,我们尝试为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构建一个适宜的环境。通过课程、课程群实训,对商务沟通与谈判能力、解析外贸政策的能力进行专项训练、专业综合实训以及跨专业实训平台中锻炼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创新能力等,同时辅以协会活动,比赛组织等对各项能力进行综合训练,并使学生养成认真负责、团队协作的业务道德素质(见图3)。

国贸实训总结范文2

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等文件精神,为深化校企合作,探索系统培养应用型高端技能型人才制度,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完善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提升外贸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在学院的统一部署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商务英语专业负责人和骨干教师,于2010年7月至2011年8月,分别对湖南长株潭地区的典型外经贸企业和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行业协会进行了专题调研。

调查的结果表明:目前很多外贸企业不了解学校,学校也不了解企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学校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需求有一定差距;学校强调按照岗、证、课的模式安排课程,要求学生报考相应的报关员、单证员、报检员等资格考试把学生培养成具备某一岗位或相关岗位群的单一技能型人才。但是根据我们对湖南长株潭地区外贸企业的调查,大部分外贸企业由于业务量不大,会从控制成本角度出发减少岗位设置,相应地要求外贸人才要具有较为全面的操作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而这种过分强调单项技能培养的模式难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应用能力,无法满足这些企业的需求,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胡卫中等人对浙江省国际贸易相关企事业单位开展调查也表明了用人单位对国贸人才各方面的能力要求都比较高,其中,一般能力较专业能力更重要;具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是用人单位评判国贸人才能力的主要指标。国贸专业学生仅仅熟练掌握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企业需要的是国贸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本次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的现状,我院成立了由企业一线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本质”来确定国贸专业定位,经过一年多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制定了“124”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构建“双证融通、能力本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并将研究的初步成果在2012 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进行了充分的应用。

二、构建原则

高等职业教育决定着高等性与职业性是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所以以“市场需求为目标, 就业为导向”一直以来是高职国贸专业的办学核心与根本任务,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以“以能力为本” ,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能力,主动顺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实现基于STC 理念的国贸专业、电子商务和商务英语、三个专业的相关课程进行有机整合为学生实现“学校到职业生涯”的转变创造良好条件,培养集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质三位一体的立体化职业人才。

三、构建“双证融通、能力本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根据对长株潭地区国际贸易企业行业企业的市场调研确定企业对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对接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的规格,形成了本专业“124”人才培养模式,按照教育规律以基于工作过程和项目导向方式重构知识、能力、素质以形成专业课程体系。

2、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

专业体系的整体设计围绕“能力”为中心,针对国际贸易的职业岗位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把课程体系分成3个一级模块课程、7个二级课程模块、52个科目课程。其中一级模块为基本素质课程模块、双证融通职业能力课程模块及职业定位顶岗实习课程模块。基本素质课程模块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开设的课程包括:法律基础与思想品德修养、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用文写作、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英语、管理学基础、经济学原理以及采购管理等。双证融通职业能力课程模块下设职业资格证考证课程模块针对岗位群的核心技能开设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外贸跟单操作、国际货运、外贸业务操作、进出口货物报关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职业能力实习实训课程模块根据企业对人才的复合型要求开设了相关专业课程如企业物流管理、消费心理学、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等;职业能力拓展课程模块(选修课)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开设的课程如:会计基础、文学赏析、广告策划、社交礼仪、市场营销策划等课程;在职业定位顶岗实习课程模块中举行职业生涯规划专题讲座、就业指导专题讲座等使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很好的规划以期完成职业定位专项模块,通过设计方案、毕业作品、实习报告等总结在顶岗实习中的经验与不足。

四、高职国贸专业课程体系的实施

在进行了一系列的课程体系构建完成后,我院在2012级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进行了应用,在实施过程中还对教学方法、师资结构、外语能力培养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做了调整,以期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成为全省有一定影响和鲜明特色的品牌专业。

1、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我院在教学上要求教师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比如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任务驱动法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利用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开发网络课程;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课堂,开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方式,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让学生独立获取信息、独立计划、独立决策、独立实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展示、演示和学生分组操作并行,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从而获得工作过程知识、技能和经验,实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

2、实现教师队伍的多元化

目前很多学校的国贸专业教师都是单纯的学术型教师,比较习惯于按学科体系组织理论教学,具有一定外贸职业经历和职业资格的专业教师所占比例较小。我院领导在意识到这点后,积极加大引进国际贸易企业中优秀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学工作的投入,自2011年以来具有职业经验的国贸专业教师已经占到总人数的三分之一。还让部分教师利用假期下企业锻炼,完全投入到企业的正常运营中,锻炼结束后企业给出评价结果来激励和鞭策后来人。此外我院和美国劳伦学院合作积极鼓励并创造条件让教师出国进修相关专业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教学经验以及外语,力争专业核心课程全部实现双语教学。

3、构建外语课程群

在调研的过程中,很多外贸企业对外语的要求都比较高,在以往的招聘企业中也要求学生能进行一定的商务交流,但是我国的高考制度决定了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整体不高,针对高职毕业生普遍存在的口语交流障碍,我们在课程设置上除保留原来的大学英语、外贸函电这些英语课程之外,还增加了英语听、说、读、写课程以及一些对其他语言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选修其他外语(如日语、韩语、法语、西班牙语等),由经验丰富的外籍教师执教,使学生在良好的语言氛围中轻松掌握。并对部分课程开展双语教学试点。另外对和英语相关的课程如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也充分发挥我院外语的优势要求老师采用英语教学,教学生学会如何在全英文的电子商务平台上信息、进行商务采购、寻找潜在客户和市场、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获取订单、实现支付等一系列活动,实现电子商务和外贸流程的有机结合。

4、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

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传统的单一的考试评价制度已经不能很好地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提高程度,我院国贸专业对高职课程的评价标准进行改革,实施“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标准,采用项目评价、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强调教学过程,并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考核,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能力形成的过程;这从根本上杜绝了学生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或者在考试中作弊的现象,对学生系统掌握知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5、建立基于企业实战体验的全真贸易实训环境

在调研过程中,外贸企业明确指出我院的实习实训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企业的实际操作过程进行仿真、模拟,但是具体的企业由于不同的作业内容,作业流程也会不同。校内实习实训在一定程度上只能让学生了解所有企业的作业流程,但是与具体就业的企业要求还是有明显的差距。因此,国贸专业要想使培养的学生尽可能的符合企业需要,应该参与企业,在企业中建立专业实训室,同时学院仿真的实训室可作为企业新近员工培训的场所,从而实现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共享实训设施,促进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在这种全真的贸易的环境中,学生将对真实的客户进行出口报价核算、交易条件磋商、买卖合同签订、信用证审核与修改、报检通关、办理保险以及相关单据制作与审核等业务板块,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出易的全过程,而且能通过谈判、签约、履约、结算等环节的操作,系统、规范地掌握外贸业务的主要操作技能这对夯实学生专业基础、培养操作能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锻炼和培养学生在国际商务环境中的团队合作、灵活应变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业务素质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国贸实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627(2017)14-0006-0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成果有目共睹,WTO进程不断加快的前提下,培养一批适应时代需求的应用型外贸人才至关重要。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最高学府,大学生具备的良好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专业能力是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的筹码,高校扩招后就业压力趋势日益明显,企业的招聘需求和毕业生实际水平之间存在差距,人才和社会需求脱节。因此,高校改革的目标应打破传统的人才选拔,建立全新的培养模式,在21世纪企业对人才需求的下肩负起输送合格人才的使命。回顾高校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数量快速增长,招生规模居高不下,但从质量,效益,国际化来看依然是高校发展的主要方向和重点。为形成高校,企业,个人三者之间良好的生态链,普通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培养外贸领域需要的国际性实用性的人才纷纷进行教学改革。本文将全面回顾国贸专业有关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成果,对相关核心文献整理归纳,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进行综述。

一、实践教学改革

改革培养模式,抓住国贸专业实践改革建设“牛鼻子”。实践教学体系是指实践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环节在环境变化下,动态稳定性与开放性相独立又紧密联系的生态教学系统。作为培养方式在学校教学系统与社会大环境之间得到一定的重视,某些程度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实践、理论)教学的结合构筑了一套完整的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二者交叉进行,互相兼顾,形成理论服务于实践,实践丰富理论的良性循环发展。国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一)关于实践教学目标的研究

1.强调实践教学以素质拓展为目标

有研究观点表明,实践教学是培养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实践教学拉近理论与实践的距离,达到理论实践一体化,可培养学生探索知识,自我教育,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思考,创新能力(曹亮,2007)[1]。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模拟真实社会环境,开放的,动态平台。一方面利于学生吃透理论概念能综合运用于实践,另一方面也是学生在实验平台掌握操作知识的重要载体,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找出问题所在点针对主要矛盾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也利于在学生思维,观念上的自主创新。强调实践教学以素质拓展为目标是在动态变化发展的社会下不可忽视的一项时代主题。

2.注重实践教学以专业素养拓展为目标

实践教学更能体现培养专业素养能力,更能为进出口外贸企业培养胜任工作要求的专职人才。实践教学的操作性和素质教育性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因素,教学上更接近于培养社会所需求的能力这一目标,因此从满足社会角度剖析理应多加重视。有研究从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确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为满足企业,社会所需为目的,技术应用型复合能力培养为主线,提出应以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改革目标,而对实践教学进行合理的优化整合,形成混合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对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王萍,2004[2]。国际贸易活动中一批优秀的外贸人才理应是能适应现代贸易活动的各种挑战,因此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目标要求,必须以国际贸易所需的技能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但由于各方面因素国贸专业在实践过程中难以做到以学生为主,训练效果不佳,实践项目流于表面,没有上升到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操作性的掌握”因此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落到实处很关键。

(二)关于实践教学改革方式的研究

1.结构优化论

结构优化论研究体现对“实践体系”层面的梳理和归纳,具有逻辑性格系统性,宏观知识点的教学结构构建。该模式下网状系统结构模型和线性结构模型是最典型的。

一种是网状系统结构模型,它具有纵横二维性。纵向的教学内容以(知识能力)为一维度,横向的教学内容在教育形式(教学实践活动)方面为一维度。二者对实践教学的如何开展提出一套有效的人才培养和开发方案,包括对内容,方法,目标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整,利于实现现代对外贸易专业型人才培养目标。例如,有研究对学生的基本素质,即(思想道德、心理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四项素质提出要求、在创新潜能方面以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的延伸为纵坐标提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综合创新训练体系及评价方法这一全新的教学理念。显然学者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提出的全新教学理念对大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和建设有提升,达于此教学管理的名度化,科学性可得以显现出来。若理念不付諸行动流于表面,形式主义任然解决不了实质性问题。

另一种是线性结构模式只针对一维。有学者从线性结构上的角度出发,提出课程结构和教学形式遵循线性结构的逻辑便于实践和操作,因此,线性结构模式相比网状结构模式时间序列特性明显,从学生的学习情况的延续而设定(王萍,2004)[3]。通过研究亦有学者提出了“层进式”六个环节。六个环节依次是理论消化、课堂操作、毕业论文、学校模拟实践综合素质、实习安排和毕业论文设计(曹伟等,2007)[4]。经过比较分析线性结构体现了学生能力形成的不同阶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衔接性强,连贯性好,更易实施。而网状结构模式变通性强,内容富有弹性,选择性强的特点。

2.内容优化理论

这种理论更注重课程内容的设计,通过对课程内容的合理安排和细分,提高教学效果,激起和唤醒学生的聪明才智。从整合的角度看,内容优化理论可分为两大类:链接优化模式和创新优化模式,一种是链接优化模式,为了制定和规范科学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不打破原有教学的模式的前提下,对整个教学系统进行优化和改善是十分必要的。链接优化模式重视对原有教学体系的建设,突出各环节在教学目标中的作用。通过研究有学者认为“仿真的国际贸易”作为一种实用的培训课程,通过出口商,进口商,客户,银行等的互动关系展现了外贸企业的整体运营过程,让学生真正了解国际贸易操作规则,资金流和业务流的运作方式。同时其较强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科,市场营销学,法学等学科知识的涉及,不同行业和领域的覆盖(佟敏等,2010)[5]。这一方式的优化,在不改变原有的教学活动和秩序的前提下,优化教学方式,而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全新科学的教学方式,实施的效果明显。一种是创新优化模式,创新优化模式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全新的思维理念,教学模式进行全面的改造,调整。其效果明显的原因在于升级优化了传统组合方式,对其内容进行了删减和修改。从改革体系发生的变化进程来看突出体现在知识点的串联,由浅入深,由点及面发展趋势。如引进国际合作、交流形式,“2年国内+2年国外”模式等,最新潮流的国贸新知识,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国际商务外贸管理能力。

(三)关于实践教学发展趋势的研究

1.教学体系设计趋向于多元性、时代性和国际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未来的教育市场必定是多元化,多样化,灵活的体系,为深化实践教学改革,通过研究有学者认为实践教学结合国贸实时发展情况,动态发展趋势,综合调整教学策略。外贸领域新发展,,而教学体系设计对结构的构造方面突出“国际化”“时代性”的专业特征(王亚新,2010)[6]。现代,由于经济全球化形成人才全球性竞争,在教育方面综合性,开放性,国际化是现展的趋势,教育也应与此形式相适应。

2.实践教学以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

国际贸易活动复杂性、流动性、对于从事国际外贸活动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高要求,在实践教学中为丰富课程体系增添新要素,个创成分可满足教育需求的多样化。通过分析有学者提出在对实践教学的成果评价中除了基本的素质,综合素质的提升才是重中之重,综合素质即包含思想道德,文化科技,业务知识,身心,心理各方面,都应全面整体把握。通过开发综合素质训练内容,将形成更加科学、全面的实践课程结构,通过开发综合训练内容,将形成更加科学,良性健康的课程系统,将对培养一批外贸经济管理人才起着过渡性的作用(翁伟,2013)[7]。

3.实践教学打造一批“双师型”师资队伍

通过研究有学者认为实践教学是连接理论和实际的桥梁,二者是互为补充的关系,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之丰富理论,因此,两者综合在推进素质教育进程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双师型”教师则要求具备有着丰富的企业实战经验,对商务环境和外贸流程非常熟悉结合中国教学实践的情况,派教师到外贸企业学习,熟悉外贸操作流程,参加企业培训,对以后积极指导学生实践学习有着重大的作用(唐卫红,2015)[8]。另一方面院校作为教师教学的支持,应加强对专业课教师的培训,积极鼓励教师参加研讨会,培训会,积累教学经验,也要加强教师实物操作能力。总之,实践课指导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教学改革上,坚持教学过程中的产学结合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由之路。

总的来看,实践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改革在方式,场地,设备,实施的可能性方面更为复杂是一项系统和艰巨的工程。无论是单方面强调目标、方式的改革都不可能全面的达到教学改革的最佳效果,国贸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明确理论学习是手段,实践操作是目的,一切从实际出发针对性的采取有效科学的方式进行实践教学研究。

二、课程教学改革

随着高校院系、专业、课程的增加,国贸专业教学在课程教学改革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而在实践教学框架下系统性和完整性是衡量其科学性的重要标准。在现今实践教学中存在课程设置中存在门数多泛而不精,实践课和理论课结合欠科学,课程中存在较多的累加现象,创新度不够等问题成为了高校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如何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教学效果,方式的管理成为国贸专业在当今时代下不可回避的焦点。学者们关于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实务类课程教学改革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未来教育要朝着面向社会,服务学生,走以特色需求的道路,实务类课程教学改革更应突出它的知识性,实用性和合理性。实务类课程对学生综合培养素质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对于实务类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中大多学者都强调了实务类课程教学改革要与实际相结合,并从多个层面进行。有学者通过研究从科学调整实务类课程,优化课堂教学,打造师资队伍三方面入手进行教学体制的改革,处在当前的教学阶段,国贸专业的实务类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实施,课程设置紧跟市场和企业变化,加强教材的可读性和实用性,将结合学生发展特征,市场需求,教材跟新三者有机的结合创新,这样才能够为理論和实践的结合打下坚实基础(朱桥艳,2016)[9]。

(二)金融理财类课程教学改革

金融理财类课程作为国贸专业,金融学专业,市场营销,等经济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时代性和专业性并重的课程特点,其主要特点在于要求学生掌握金融理论知识如何熟练运用于市场的操作。在金融理财类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中,学者们将侧重点放到了课程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上。通过研究有学者认为总结出一套适合学生的创新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探索知识,提高教学质量,理论高效运用于实践意义颇大。在此基础上他给出了理论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兴趣以及加深学生理解知识点的建议(孙阁斐,2009)[10]。另一位学者亦给出了相似的理解和建议,她认为金融理财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在于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经典案例的课堂教学,金融类专家进行讲座关于金融知识的讲解,让课堂上学生直接与经验丰富的实际工作者交流金融问题,从而达到学生与新思维触碰的教学效果,拓展学习的目的以及强化知识吸收,金融理财类教学改革的着眼点在于先进的理论成果应用于金融实践中需要新知识,新方法,新知识的融合(陈汇才,2009)[11]。

(三)实践类课程教学改革

回顾高校近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国高等教育在某些程度上取得一定的成果,比如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数量的增加,如何开发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大纲,面向社会,服务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对人才培养规格的新需求,对全新课程体系要求对专业课程进行系统的改革和创新,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目前,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能力要求较高的实践性专业,加强毕业生实践的任务十分紧迫,以培养应用型,实践型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改革不容回避。

1.强调课程设置上要“精益求精”

有学者分析了当前国贸专业在课程安排、教学方法、实训教学三个方面的不足,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从纵向结构上将持续三大板块论:公共教育课程板块,学科基础课程板块,专业课程板块组合模式,这三种板块的组合模式更改不易,而不断调整,优化,不失为有效的方法。基于第一板块的公共教育课程,加强对通识教育课程的细化和整合,可达到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基于第二板块的学科基础课程,重点突出学校及学科的优势,基于第三板块的专业课程,在全新课程体系下面向学生扩大课程选择范围,利于课程的组合弹性的安排(俞毅,2009)[12]。

2.强调教学模式“推陈出新”

课程教学模式可定义为一套框架下的课程安排体系,具有稳定性和程序性,灵活性,变通性稍差。改革的基本理念,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改革的目的之一突出教学模式的结构性和可塑性。以服务学生、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课堂应摆脱“填鸭式”教学,课堂活跃性和学生积极配合度是衡量一堂课好坏的重要尺码,而提高参与度与满意度,打破传统呆板的教学方式,有利于主动探究新领域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通过四川大学锦江学院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入手有学者通过研究认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就是“推陈出新”,可以通过课程案例教学、校内实验室模拟仿真教学、校外实训体验教学等方式实现(秦声,2012)[13]。

三、实训教学改革

我国高校国贸专业的开展已经有20多年的进程,对外贸易从数量到规模,从点到面,由浅入深,不断深化。我国高等院校在实训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部分院校从本专业的情况出发建立实训基地,使得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能综合运用他们所学的国际贸易实物,外贸单证业务,外贸函电知识提升谈判能力,英语运用能力,实战能力。不可否认实训教学改革的好坏是衡量高等教育高低的重要指标,在当前国际化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训教学改革必须要以输送合格的适应外贸需求的人才为目标,高校输送的人才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能理论联系实际落实实践,达到培养实践性强的应用型人才的目的,使其能够切实符合当前出口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针对国贸专业实训教学改革我国学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教学方法改革方面

有学者研究了应用型本科技术院校国贸专业在教育管理模式,教师队伍素质,教学实训设备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科学的知识,先进的观念来武装学生,实现策略与应用服务立体化的改革等方面的建议。“创造学生价值”的办学理念是应用型本科技术型大学所强调的重点。以小组为单位,课堂教学要求教师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和实习平台,实现课堂、网络教学一体化(黄林,2012)[14]。基于以上方面分析协调校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而教育“合力”形成的教育连续性和一致性对学生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实践教学中的课堂案例教学对教师外贸业务,外贸实践经验有着十分高的要求,教师掌握案例教学与创新教育相结合的能力尤其重要,可全方位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积极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举行国际(商务案例、电子模拟)教学、情景沙龙实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训项目活动的讨论,活跃,严谨,敏捷,新颖的思维利于教学计划的制定,通过向行业资生人士了解专业信息可到达新思维触碰的教学效果,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中扮演者探发者,组织者和督促者和引领者的角色,在实训上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难点积极做出解答,包括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进行引导,倡导学生培养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在学习、实践、工作中所遇到的难点。灵活的教学手段,能切实保障教学效果,而教师工作量的计算,抓的好与坏关系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这一问题不容小觑。

(二)教学体系改革方面

结合我国高校国贸专业发展的历程,及市场环境对人才的需求出发,探索一条新型国贸专业改革方案势在必行。有学者通过研究认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的改革方面,需要明确定位实训教学的所要达到的高度,要优化实践训练课程体系、要加强创业孵化实验、课程单元、综合模拟实训、要开展职业技能实践活动可提高实训教学的操作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刘艳,2012)[15]。另一位学者通过研究认为国贸专业实训教学体系改革不仅要学生的对理论概念的消化和基本技能的实操,同时还必须加强对实训教学环强节的建设,针对在教学环节出现的软硬件跟进不足,学生吸收度低等问题。并提出了建立分层次合理的实训课程体系、改进实训内容,立足实训课程内涵建设、建立多样化的实训课程评价体系的建议。其中,实训课程体系分成(基础、综合、职业、和现场)四个方面的实训。基础实训,着重强调理论专业基本知识的规律、流程操作和技能的培养训练,为此应开设相应的基础实训课程。综合性实训即综合运用外贸理论知识,让学生置身于仿真商务环境中,熟悉各种外贸进出口环节和程序。职业实训环节的目的在于市场激烈就业需求下处于有利地位,建立职业资格认证系统是学生毕业就职的“现场券”。现场实训可理解为实习三环节,目的在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操作可熟悉一些外贸业务活动,在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下可彌补劳资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单胜江等,2008)[16]。

(三)教学模式改革方面

通过对国贸专业实训教学改革模式进行研究,有学者先分析了专业实训教学的难点,然后针对实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在研究中指出在跨境电商的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训教学模式需要不断改革创新,通过“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适应时代的发展,通过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将来的成长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刘秀玲等,2008)[17]。

所谓的任务驱动主要指在自主探讨和互动协作的学习下引导学生学习兴趣,师生则以任务为课堂的中心,展开学习和探讨,通过真实的场景模拟以及企业项目,在实训当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平时学习的专业知识不断融入到实践当中。案例教学的方法可使教学课堂生动活泼,作为任务驱动的引子,一方面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印象,一方面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发现问题,作为引导作用的学习平台,应该大力提倡。有研究者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外贸实习难度大,企业接受实习生数量有限,外贸公司对应聘者条件严苛,而提出转变教学模式“由学生走出去”到“企业走进来”(韩常青,2011)[18]。鉴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训课程改革将学生“走出去”分散实习的传统模式改为企业“走进来”集中实习的新型模式,具有时代特点和实效性。而达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目的需要政府的鼓励,企业的配合,学校积极推动。

四、总结

国贸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455文献标识码:A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结合当前社会形势,通过教学改革,重新构建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设计职场化情境,学生在职场氛围中学习知识与技能;在实践教学体系中,从课内实践到课程单项技能实训和综合实训,再到参与校内外企业外贸业务以及顶岗实习,学生从体验到贸易实战,系统训练专业操作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胜任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在“职场体验 贸易实战”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加快了对专业的课程的模式转变进程,不断探索新的改革路径。

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情况

(一)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实践教学体系,通过职业岗位认知、课堂内实践、校内实训、企业实践、顶岗实习、假期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充分利用学院园区企业和校外合作企业的条件组织授课,以进出口企业真实业务为载体组织教学,师生参与出口企业国际市场的拓展、客户的联系、出口和进口流程操作,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实现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化,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养成较好的外贸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通过课堂学习与企业实训交替,检验了学生所学的外贸知识,同时也让他们学到很多书本没有的知识,让他们零距离地接触了职业人的工作生活,为今后的工作学习指明了方向,从而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同时在课程的考核方面,引入企业业务项目操作评价,作为学生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加大企业专家授课的密度,为学生创造更多了解行业发展和接触行业最新情况的机会。

二、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情况

为了实现“职业化”培养目标的要求,营造“职场氛围”、实现“理实一体”、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在现有多媒体教室的基础上加大了国际贸易实训室、理实一体化教室、沙盘实训室等硬件建设;发挥本校托福考点和剑桥商务英语考试考点的便利优势,以及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宝达服饰有限公司、电子商务实训室等条件,强化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践体验。先后与宝达服饰有限公司等二十多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建立实训基地,以供学生实训、参观、假期实践和顶岗实习,实现校企联合培养,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1、专业教师积极联系外贸企业,争取合作项目,互利共赢。学生参加职场化岗位项目学习训练的是潍坊汇航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和潍坊三得利集团是集原料进口、出口与加工一体的综合性企业。由企业的殷伟斌总经理和刘彦深总经理和校内指导老师依据企业实际工作业务岗位商定安排,安排学生根据目前所学的课程,对进出口业务的主要流程进行岗位操作,力争为企业创造效益。12级国贸专业93名学生参加专业职场化岗位项目学习训练时间为2012-2013学年第11周到16周。期间学生要进行完成业务操作实践。下学期,将会继续深入推进,全面开展扩大实训学生的数量,增加实训企业和实训时间。

(1)学生学习训练过程中接受企业指导老师和校内专业教师指导共同管理。

(2)学生学习训练期间必须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安全保障制度,服从企业指导老师的工作安排,尊重企业领导、师傅和职工;

(3)学生学习训练过程的要求与日常上课的要求相同,无故旷工、旷课,均视为不合格;

(4)学生请假需提出申请,报请指导老师批准;

2、在敦煌网积极开展国际电子商务。

学生在敦煌网的国际站点:完成注册,产品信息与国外商户进行交流。双方达成意向后,国外客户可以直接在网上下订单,通过网银支付货款,我们的学生通过国际快递将货物发送给国外客商。

3、成立和完善国际贸易专业社团。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国际贸易促进协会是由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管理的,集学习、研究、实践、推广等于一体的专业学术性协会。立足基础、勇于创新为社会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协会坚持以学院“一体两化“为指导思想,为同学们全面提升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打造坚实平台。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秉承“国际化智慧,国际化思维,国际化眼光”的理念,团结国际经济贸易爱好者,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增强对国际经济贸易形势的认识,提高国际贸易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水平,促进校园生活的丰富性。

(1)在学校的团体方针,政策的指导下,管理协会的会员和活动;

(2)在山东科技职业学院范围内普及、宣传和推广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知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3)按照校学生社团体联合会的有关规定,组织和举办或承办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等的学术讲座、学术交流和实践活动;

(4)拟定有关协会内部管理等级制度和会员的服务与管理制度,并不断加以完善;

(5)负责组织和开展国际贸易学术研究工作,加强内部的学习资源共享;

(6)负责增强会员和国际贸易爱好者对国际贸易专业的了解,如组织企业参观,推荐优秀人员到企事业单位实习。

4、申报院级国贸技能大赛,做好参加全国技能大赛的选拔准备工作。

通过校内的比赛为学校选拨参加全国商科院校技能大赛开始设置国际贸易专业竞赛的选手。通过比赛达到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的显著效果。

三、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师资队伍在稳定中进一步提升了,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双师”素质高、特色鲜明的教学团队。本专业团队由10名教师组成。师资团队中硕士学位(含在读硕士研究生)9人;企业兼职教师6人。团队成员中80%具备“双师”素质。本教学团队专兼结合,教师的职称、学历、学缘及年龄结构合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强,整体教学水平高,社会服务能力强,人才培养质量获得社会高度赞誉,是一支结构合理、“双师”素质高、优势互补、高职特色鲜明的教学团队。

积极组织国贸专业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增强知识储备,提高教学能力。

四、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情况

积极利用教学管理平台,完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资源库,完善各门课程的案例、试卷、常见问题解答(论坛形式)、试题库、技能题库、动画库、图片库、网络课程库、视频库、课件库、校本教材库、职业标准库及其他相关资料。与学生良性互动,极大提升教学效果。继续完善教材的更新。

五、存在的问题及后期建设打算

为了适应现代化的职业教育,更好地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将寻找更加优质的合作企业,为企业服务同时提高教师能力,为学生搭建更为直接的实训实践平台,提供更好实训场所,积极组织各种专业活动,开阔学生视野,提升教学效果,加强“学风”建设,培育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建兴;高职院校项目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3年05期

[2] 蔡惠芳;曹茂庆;;高职教育项目化教学课程考核标准的研究与探索[J];职业技术;2010年01期

[3] 曹宏;高职院校工学交替模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许彦伟;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国贸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国际贸易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4.038

在当前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院校转型背景下,“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与应用技术大学教育理念相吻合。因此,西安思源学院国际贸易专业要以产业为依据培养用技术型国贸人才,也应该以“产教融合”为切入点,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加强实践教学、开发应用技术型教材,培养真正符合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的国贸人才。

1产教融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依据,也是人才培养的总体规划。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需要做到两个对接,即做到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学内容与商贸实践、职业标准对接。因此,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不能是学校单方面的“闭门造车”,而应由校企双方共同完成,制定主体为校企双方专家。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校方专家主要关注学生四年学完所有课程后走向工作岗位理论是否够用;企业专家则主要关注所开设的课程是否能培养未来岗位需要的能力和素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具体步骤为:校内专业团队前期进行人才需求调研、撰写草案――专业指导委员会校内外专家论证讨论、提出修改意见――校内专业团队修订完善方案、定稿。之后,人才培养方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定期总结、评估和修正。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课程内容

构建科学合理的国贸专业课程内容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知识结构应以外贸业务为核心。因此,可以让企业专家参与实务类课程的开发,对于新生的专业导论课和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课也可以让企业人士参与课程大纲的制定与讲授,使学生对未来工作环境提前有所认知。此外,在学科拓展课中,为了顺应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实操类课程也应加强。

3改进教学方法

3.1采用仿真模拟教学法

采用仿真模拟教学法,就是让师生在仿真的教学环境中教与学。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讲理论和做实操同时进行,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性,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具体到国贸专业,就是通过依托国贸模拟仿真实验室,利用外贸仿真模拟软件,让学生在仿真的工作环境下从事外贸业务的操作,让学生了解如何与进出口公司、商检局、海关、货代、保险公司等机构打交道。通过仿真模拟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将要从事的岗位有更为直观的认识,为学生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2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

理实一体教学法体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通合一,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学做合一,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的特征。在教学内容上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或情景模拟方式,由“双师型”教师,在专业的外贸综合实验室或校企合作基地,一边讲授理论,一边现场实践操作,将原来教学生知识、技能转变为学生学习、工作。

4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评价方式

课程考评方式有多种,如笔试、面试与机试,开卷与闭卷,课堂考试与现场考核,理论考评与实践考评,过程考评与结果考评等。对于多数学生来说,一门课程的考评应根据课程内容和性质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评价方式。理论性强的课程,如《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金融》可采用闭卷笔试的考核方式;实践性强的课程,如《Simtrade外贸实训》、《外贸单证制作实训》可以采用机考,更加注重过程考评。目前,西安思源学院国贸专业的实务类课程正在尝试采用“3-5-2”结构性考核方式,结合学生平时课堂表现(占总成绩20%)、技能考核成绩(占总成绩50%)、期末成绩(占总成绩30%)综合评定学生成绩。而对学生毕业水平的评定主要还是以企业评价为核心,如可以让企业专家参与学生毕业论文答辩,并把毕业实习企业导师评定的成绩纳入毕业考核中去,真正做到学校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

对于选择创业的少数学生,创业业绩可以作为其成绩考核的一部分,甚至可以替代部分理论课成绩,从而保障创业实践的进行。此外,还可以将全国外贸单证员、阿里巴巴跨境电商人才等级证书等考证纳入到考核体系中,使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相结合。

5产教融合加强实践教学

5.1与企业建立产教基地

如与苏州国际科技园、西安港务区、陕西省物联网产业示范园、阿里巴巴(中国)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产教基地,进行外贸、跨境电子商务人才联合培养。目前,西安思源学院国贸专业针对毕业生组建了阿里巴巴跨境电商特色班。由企业人士为学生讲授有关跨境电商的实战型知识,并带领学生参观陕西跨境电商、外贸龙头企业。特色班同学通过此项目不仅成功考取“阿里巴巴跨境电商人才等级证书”和“互联网+人才证书”,还被成功推荐到西安、上海、义乌等地对口实习及就业。

5.2建立双导师制度,指导学生创业实践

创业实践可以激发学生从事外贸岗位的热情,提升学习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国贸专业可以建立双导师制度,指导学生创业。首先,由校外外贸专业导师进行创业指导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通过组织校级外贸技能大赛和电子商务三创大赛,积累创业经验。其次,校内外导师团队在调研的基础上,利用学生创业的各种扶持政策,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创业项目。再次,可以设立创业基金,解决学生创业资金紧缺及周转问题。最后,校外导师团队还可以帮助学生联系货源。

5.3尝试建立“外贸工作室”

可以利用西安国际港务区电商产业园和物联网产业园中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支持政策,如房租、税收减免等,由校企导师带领学生成立“外贸工作室”,在跨境平台上开设店铺,联系供货企业,从事跨境电商及外贸业务,进行实际的运营。这不仅能让校内教师和学生在“国贸工作室”里学到实战型知识,又可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孵化成为一个创业项目。

6产教融合开发应用技术型教材

目前,国贸专业的教材内容较为落后且多以理论为主,实践性、技能性及国贸领域前沿知识较为滞后,不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应用型教材建设迫在眉睫。而要以产教融合为切入点开发国贸专业应用技术型教材,就不能单靠校内实践经验欠缺的教师,需由校内理论知识深厚的教师和校外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人士合作组建应用型教材开发团队,在教材建设选题、编写、评估反馈等方面深度融合,使应用型教材与用人单位实际岗位需求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吴勤.国际贸易人才综合素质与企业需求匹配分析――以宁波大学国际贸易专业为例[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4):113116.

[2]沈国强.地方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对策研究――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个案[D].长沙:中南大学,2008.

[3]方春龙.产教融合强化校外实训基地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4,(14):1820.

国贸实训总结范文6

第一,师资结构不合理。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更要具备实际操作能力。但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师还大多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教师这个角色,缺乏外贸的实际操作经验。甚至有的教师还是从其他相近专业转来的,并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国贸专业知识的学习。第二,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由于高职院校的大多老师是直接来源于本科院校,大多老师缺乏外贸的实际操作经验。因此,课堂上的教学还主要是在介绍外贸的一些理论知识,而对外贸业务中实际操作层面的技能并不清楚,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而高职院校国贸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是以实用型为主,即操作型技能人才,这种以知识介绍为主的教学方法是不可能培养出具备操作型技能人才。第三,缺乏实践教学场所。高职教育的目标主要是要培养出操作型技能人才,因此,专业主要课程的实践操作性都比较强,国贸专业也是一样的。要在实际业务中做好外贸,学生应该在学校就对将来要从事的岗位有实际的操作经验,或类似的模拟操作,这样才能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由理性变成感性的认识。这就要求学校能够提供类似的实践操作场所。但目前大多高职院校缺乏相应的模拟实验室,即使有,其利用的效率还是比较低,导致实践教学开展不到位,无法让学生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更无法进行实际操作。

2国贸专业“模拟公司”模式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在很长时间内未能真正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模拟公司”等更为符合高职教学特点的教学模式,原因有许多,但其中之一和“模拟公司”教学法所要具备的条件有很大的关系。“模拟公司”这种实践教学方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学校在软硬件设施等方面不断地完善。如需要具备丰富的企业操作经验的指导教师、类似于企业实际业务操作的教学环境、需要一定的专用资金用来支撑“模拟公司”教学方法的实施等。具体到国贸专业,至少需要让学生在仿真的外贸工作环境下进行相关外贸业务的操作,让学生有机会与进出口公司、货贷、商检局、海关、保险公司等机构打交道,了解与这些机构打交道需要做哪些事情。而要让学生具备这些相应的技能,就必须在“模拟公司”等教学模式下才有可能实现。目前,有不少学校在这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现将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国贸专业的一些做法进行介绍并希望得到更进一步的完善,使高职国贸专业的教学模式更加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是“以技能立身,靠素质发展”,学院领导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希望把学生培养成高技能的人才,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改革,鼓励教师多下企业学习,把企业最新的操作经验介绍到课堂上来。在此背景下,国贸专业相关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方法的创新,发现“模拟公司”这种模式更为适合高职教学的特点,目前,主要实行了以下“模拟公司”教学模式:

第一,“模拟公司”教学模式实施初期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主要是利用学校每年举行的技能大比武为抓手,设计“外贸业务报价”、“制单结汇”、“报关操作”、“市场营销策划”等项目,先在不同年级的班级内开展相应项目的竞赛,然后每个班级选择部分优秀的团队代表班级参加学校举行的技能大比武。通过这种竞赛的形式,把外贸业务中需要具备的主要操作技能以任务的形式来完成,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并且也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教学效果比较明显。

第二“,模拟公司”教学模式发展阶段。为了让学生参加的技能大比武项目更加与外贸企业的实际操作相接近,我们首先在竞赛项目的操作内容上不断地进行完善,有的项目我们让企业人士为我们策划比赛项目,如“外贸业务报价”项目,我们把竞赛的要求告知合作的企业,让企业设置竞赛的内容。为此,他们引用本公司的真实案例,以业务员收到国外客户询盘函要求报价开始,然后要通过写信函发邮件的形式把核算出来的价格告诉国外客户,并最终要求拟定一份外销合同。这种操作项目是按照企业实际操作来设计的。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完成各项外贸业务操作,学校为此购买了由企业设计的外贸仿真操作软件———浙科外贸操作软件。通过利用此款软件,我们在集中实训周,让学生可以在仿真的环境中进行外贸业务各个环节的操作,如成本核算、广告、寻找客户、发送邮件、拟定外销合同、申请开立信用证、租船订舱、报关报检、结汇等,让学生通过各个环节的操作,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学生对外贸业务操作的感性认识。

第三,“模拟公司”教学模式深化阶段。为了进一步探索符合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国贸专业从2013年起开始实施“外贸工作室”这种教学方法。实施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兴起,传统外贸企业都希望借此平台实现转型升级,为了使国贸的教学更加符合外贸的发展趋势,国贸教研室决定成立“外贸工作室”。此种教学方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更好开展此种教学方法,国贸专业前期做了许多准备工作。如派出两名教师参加了为期1个多月的电商平台操作培训,两名教师培训期间已经通过速卖通平台出单了。同时,我们通过让出去培训过的老师和请企业人士对教研室的全体教师进行培训,让老师先将速卖通店铺开起来,为将来的教学作好准备。同时,国贸教研室通过联系企业,与企业合作,为我们提品。为了降低运费,教研室出面又与当地邮局联系,得到他们的支持。这些前期的工作都保证了“外贸工作室”教学方法的顺利实施。目前,每个专业教师都带领一些学生开展外贸工作室的教学,效果不错。

3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