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裂缝防治技术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裂缝防治技术论文范文1
1.设计中重点加强部位
从工程现浇楼板裂缝发生的部位分析,最常见、最普遍和数量最多的是房屋四周阳角处的房间在离开阳角1 米左右, 即在楼板的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以及角部放射筋末端或外侧发生45 度左右的楼地面斜角裂缝。免费论文。其原因主要是砼的收缩特性和温差双重作用所引起的,并且愈靠近屋面处的楼层裂缝往往愈大。从设计角度看,现行设计规范侧重于按强度考虑, 未充分按温差和混凝土收缩特性等多种因素作综合考虑,配筋量因而达不到要求。
对于外墙转角处的放射形钢筋,根据实践检验,认为作用较小。其原因是放射形钢筋的长度一般不大(约1.2 米左右),当阳角处的房间在不按双层双向钢筋加密加强而仍按分离式设置构造负弯矩短筋时,45 度的斜向裂缝仍然会向内转移到放射筋的末端或外侧,而当采用了双层双向钢筋加密加强后,纵、横二个方向的钢筋网的合力已能很好地抵抗和防止45 度斜角裂缝的发生和转移,并且放射形钢筋往往只有上部一层,在绑扎时常搁置在纵横板面钢筋的上方,导致钢筋交叉重叠,将板面的负弯矩钢筋下压,减少了板面负弯矩钢筋的有效高度,同时浇筑时钢筋弯头容易翘起造成平仓困难,所以建议重点加强加密双层双向钢筋即可。
2.施工中应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楼面裂缝的发生除以阳角45 度斜角裂缝为主外,其他还有较常见的就是预理线管及线管集散处。现从施工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并分类采取以下几项主要技术措施。
2.1重点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措施
钢筋在楼面砼板中的抗拉受力, 起着抵抗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砼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 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在实际施工中,楼面下层的钢筋网在受到砼垫块及模板的依托下保护层比较容易正确控制,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难题。其原因为: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较软,受到人员踩踏后就立即弯曲、变形、下坠;钢筋离楼层模板的高度较大,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各工种交叉作业,造成施工人员众多、行走十分频繁,无处落脚后难免被大量踩踏;上层钢筋网的钢筋小马凳设置间距有时过大,甚至不设。
根据施工实践,建议采取下列综合措施加以解决:1、尽可能合理和科学地安排好各工种交叉作业时间,在板底钢筋绑扎后,线管预埋应及时穿插,做到不留或少留尾巴,以减少板面钢筋绑扎后的作业人员数量。2、在楼梯、通道等频繁和必须的通行处应搭设临时简易通道(或铺设跳板),以供施工人员通行。3、加强教育和管理, 使全体操作人员充分重视保护板面负筋的正确位置。行走时,应自觉沿钢筋小马凳支撑点通行,不得随意踩踏中间部位钢筋。4、安排足够数量的钢筋工(一般应不少于3-4人)在砼浇筑前及浇筑中及时进行整修,特别是支座端部受力最大处以及楼面裂缝最易发生处(四周阳角处、预埋线管处以及大跨度房间外)应重点检查和修复。5、砼工在浇筑时对裂缝的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应铺设临时性活动跳板,扩大接触面,分散应力,尽力避免上层钢筋受到重新踩踏变形。
2.2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
预埋线管,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散处是截面砼受到较多削弱,从而引起应力集中,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薄弱部位。当预理线管的直径较小,并且房屋的开间宽度也较小,同时线管的敷设走向又不重于砼的收缩和受拉方向时,一般不会发生楼面裂缝。反之,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大,开间宽度也较大,并且线管的敷设走向又重合于砼的收缩和受拉力向时,就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因此对于较粗的管线或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应增设垂直于线管的短钢筋网加强。根据经验,建议增设的抗裂短钢筋采用Φ6-Φ8,间距≤100,两端的锚固长度应不小于300 毫米。
2.3材料吊卸区域的楼面裂缝防治目前在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质量与工期的矛盾
一般主体结构的楼层施工速度平均为5-7 天左右一层,最快时甚至不足5 天一层。因此当楼层砼浇筑完毕后不足24 小时的养护时间,就忙着钢筋、钢管、模板等材料吊运施工,这就给大开间部位的房间雪上加霜。免费论文。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材料吊卸冲击振动荷载的作用而引起不规则的受力裂缝。并且这些裂缝一旦形成,就难于闭合,形成永久性裂缝,这种情况在高层住宅主体快速施工时较常见。对这类裂缝的综合防治措施如下:1、主体结构的施工速度不能强求过快,楼层浇筑完后的必要养护必须获得保证(一般不宜≤24 小时);主体结构阶段的楼层施工速度宜控制在6-7 天一层为宜。2、科学安排楼层施工作业计划,在楼层砼浇筑完毕的24 小时后,可做一些测量、定位、弹线等准备工作,最多只允许暗柱钢筋焊接工作,不允许吊装大宗材料,避免冲击负载。免费论文。砼终凝后可先分批安排运少量暗柱和剪力墙钢筋进行绑扎活动,做到轻卸、轻放,以控制和减少冲击振动力。第3 天方可开始吊装钢管等大宗材料以及从事楼层墙板和楼面的模板正常支模施工。3、模板安装时,吊运或传递上来的材料应尽量分散就位,不得过多地集中堆放,以减少楼面集中荷重。
3.商品砼的性能改善
目前已普遍采用泵送商品砼进行浇筑,但受剧烈的市场竞争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导致各商品砼厂商以采用大粉煤灰掺量,低价位、低性能的砼掺加剂,以及细度模数低、含泥量较高的中细砂作为降低价格和成本的主要竞争手段。因此应尽快健全和统一对商品砼厂商的行业管理,促使商品砼厂商转变观念,控制好原材料质量。另一方面使用方在订购商品砼时,应根据工程的不同部位和性质提出对砼品质的明确要求,不能片面压价和追求低价格、低成本而忽视了砼的品质,导致砼性能下降和收缩裂缝增多。同时现场应逐车严格控制好商品砼的坍落度检查,以保证砼熟料的半成品质量。
4.对裂缝的弥补处理
在采取了上述综合性防治措施后,由于各种原因仍可能有少量的楼面裂缝发生。根据经验,楼地面上部的面层一般较厚,可以通过在找平层中增改钢丝网、钢板网或抗裂短钢筋进行加强,并且上部常被木地板等装饰层所遮盖,问题相对较小。但板底则粉刷层较薄,并且通常无吊顶遮盖,更易暴露裂缝,影响美观并引起投诉,所以板底更应妥善处理。板底裂缝宜委托专业加固单位采用复合增强纤维等材料对裂缝作粘贴加强处理,当遇到裂缝较宽、受力较大等特殊情况时,建议采用碳纤维粘贴加强。复合增强纤维的粘贴宽度以350~400毫米为宜,既能起到良好的抗拉裂补强作用,又不影响粉刷和装饰效梁,是目前较理想的裂缝弥补措施。对于现浇板容易出现的一些非结构性裂缝现象,经多次分析研究,找出原因,对症下药,采取了一些防治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要彻底消除裂缝现象,尚有待不断提高施工技术和积累经验,采用更为科学的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 吴红团.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容易疏忽的问题[J].中州煤炭,2001(5)
[2] 卢晓轩. 论高层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探讨[J]. 广东科技,2008(01)
[3] 陈雷.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总说明中的问题[J].工程建设与档案,2003(4)
裂缝防治技术论文范文2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裂缝,成因,控制措施
0.前言
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和理论分析表明,钢筋混凝土构件基本都是带裂缝工作的,对缝宽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要求的裂缝,对结构使用无大的危害,是允许其存在的。当混凝土裂缝的宽度超过规定的限值时,会影响建筑物和构件的适用性和耐久性,不仅有损外观形象,还会造成钢筋外露、腐蚀,减小建筑结构抵抗荷载的能力,降低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和刚度。本文针对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提出防治措施。
1.钢筋混凝土建筑物裂缝的成因分析
1.1荷载裂缝
此类裂缝是建筑物在荷载作用下,变形过大而产生的,主要是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施工方法不正确,承载能力不够以及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原因造成的。裂缝出现的部位主要集中于受拉或受弯区域以及受震动严重的部位。
1.2温度裂缝
水泥水化是一个放热的化学反应过程,其间产生一定的水化热。混凝土是热的不良导体,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高,表面暴露在空气中,散热快,内部热量散发不出来,使混凝土内外截面产生温度梯度,特别是昼夜温差较大时,内外温度差别更大,内部混凝土热膨胀变形产生压力,外部混凝土冷缩变形产生拉力,由于此时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较低,当混凝土内部拉应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混凝土便产生裂缝。这种裂缝一般会在混凝土浇筑后的3到5天产生,最初是很细的裂缝,随着时间的发展继续扩大,甚至会出现贯穿的情况。
1.3干缩裂缝
此类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拌合物在浇捣完毕后,其内部的水份一部分泌出流失,一部分被水泥水化所用,还有一部分被蒸发,造成混凝土体积缩小。特别是在炎热或大风干燥的天气条件下,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过快加之混凝土本身的高水化热等原因造成混凝土产生急剧收缩,而此时混凝土强度几乎为零,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力而导致开裂。从混凝土中蒸发和被吸收水分的速度越快,干燥裂缝越易产生。裂缝位置多在混凝土表面,形状不规则,长短不一,深度一般不超过50毫米。
2.钢筋混凝土建筑物裂缝的控制措施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混凝土有裂缝是绝对的,没有裂缝是相对的,所以对混凝土建筑物裂缝的防治目标,就是将其对建筑物的危害程度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为此在实际工程中应从设计和施工两方面着手,共同预防和控制混凝土建筑物裂缝的产生。论文参考网。
2.1设计方面
2.1.1合理的建筑平面选型
建筑平面选型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力求简单。平面复杂的建筑物,容易产生应力集中而造成墙体及楼板开裂。合理增配构造钢筋提高抗裂能力,尽量避免结构断面突变产生应力集中,在易产生应力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加强措施,适当增加附加筋,以增强其抗裂能力。设计人员应重视构造钢筋的配置,选择构造钢筋的直径和数量要适宜。 从设计上说,构造钢筋很重要,结构设计经常忽略结构约束性质,从而产生构造性裂缝。所以,配筋不但要满足结构承载的要求,而且还要满足混凝土正常使用的要求,合理增配构造钢筋有利于提高抗裂能力。
2.1.2减少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合理布置纵横墙,纵墙开洞尽可能小。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长高比越小,整体刚度越大,调整不均匀沉降的能力越强。此外在基础设计方面可以采取调整基础的埋置深度、地基计算强度、垫层厚度等方法来控制地基的不均匀变形。
2.1.3合理设置变形缝
设置变形缝的位置和缝宽的选定要适当,构造要合理。可以把伸缩缝、沉降缝和抗震缝合并设置。因为建筑物长期暴露在大气中,承受反复的骤冷骤热,干湿作用等,所以除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要求设置伸缩缝外,还应考虑其所处的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当结构体突变或者设置的伸缩缝间距偏大,超出规范要求时应采取有效的防开裂措施,如增大配筋率、通长配筋、设置后浇带、改善混凝土级配等。
2.1.4加大保护层厚度
适当加大保护层厚度,可以提高保护层的质量以及密实性,降低其渗透性,予以阻止或者延缓混凝土的碳化速度,提高劈裂强度。地下结构保护层厚,要加钢丝网;楼板要布设设备管线,也要适当增加楼板厚度。
2.1.5加设次梁减少裂缝
在现代设计中,现浇板的宽度越来越大,长度越来越长,而楼板的厚度却不能太大,如果在板下面的适当部位增加次梁,就可以增加板的刚度,减少板的挠曲变形,从而达到不出现危害性裂缝的目的。没有条件设置次梁时,可以在易裂的边缘部位设置暗梁,提高该部位的配筋率,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有效地防止裂缝的产生。论文参考网。
2.2施工方面
2.2.1注重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和配比
混凝土中如果采用吸收率较大的骨料,干缩较大,骨料含泥量较多时,会增大混凝土的干缩性;骨料粒径较大,级配良好时,由于能减少混凝土中水泥用量,所以混凝土干缩率较小。
混凝土原料的配合比应根据工程的要求,如防水、防渗、防辐射等进行认真分析,选择最优方案。混凝土的水灰比应在满足强度要求及泵送工艺要求条件下尽可能降低。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不仅能替代部分水泥,而且粉煤灰颗粒呈球状,可起到作用能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可泵性,且可明显降低混凝土水化热。为了满足混凝土坍落度的要求,若只增加水泥用量,则会加剧混凝土干燥收缩,明显增大混凝土水化热,易引起开裂。因此,除了调整级配外,可掺入适量减水剂。
2.2.2强化混凝土浇捣工作的要求
混凝土的浇捣技术对混凝土密实度很重要,泵送流态混凝土同样需要振捣,大体积混凝土在浇捣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泌水,应及时排除,有利于提高质量和混凝土的抗裂性。浇捣时振动棒建议采用垂直振捣,行列式排列,根据不同的混凝土坍落度正确掌握振捣时间,避免过震或漏振,应提倡二次振捣、二次抹面技术,以排除泌水、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严禁混凝土散落在尚未浇筑的部位,以免形成潜在的冷缝或薄弱点。混凝土浇到面层时,表面应抹平压实,以排除泌水、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
2.2.3采取合理的养护措施
保温养护是混凝土施工的关键环节,其目的主要是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体的内外温度差值以降低混凝土块体的自约束应力。一方面应尽可能减少入模温度,另一方面应采取保温养护,以减少内外温差。浇筑体的混凝土缓慢降温是重要环节,越慢越好,为混凝土创造充分应力松弛的条件,与此同时还要在养护中使混凝土保持良好的潮湿状态,这对增加混凝土强度和减少收缩是十分有利的。混凝土的拆模时间可根据工程部位具体情况确定,应尽可能多养护一段时间。及时回填土是控制早期、中期开裂的有力措施。论文参考网。土是混凝土养护的最佳介质,施工经验表明,迟迟不回填图的暴露工程裂缝最多。
3.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在充分了解混凝土裂缝产生机理的基础上从设计和施工两方面加强质量管理,采取科学合理的技术措施,可以有效的将混凝土裂缝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从而保证建筑物达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的设计要求,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张雄.混凝土结构裂缝防治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2]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侯学军.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对策[J].科技资讯,2006,05:94-95.
裂缝防治技术论文范文3
关键词:地下室墙板,施工,养护
1.地下室墙板干燥收缩裂缝特点及产生原因
随着城市建筑的不断扩张和发展,相配套的人防地下设施也进一步完善,大型的人防设施也列入了建筑规划的行列。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日渐稠密,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相应地也涌现出了大量的箱形基础(即地下室),地下室墙板的施工技术也日臻完善,现就其施工要点做如下探讨。
2.地下室墙板施工工艺
2.1混凝土工程
在浇筑地下室混凝土外墙时,加强工地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做好模板工、涂刷工的交底,严格控制进场混凝土的质量,按规范规定对墙板钢筋进行充分的保护;模板支设阶段,模板接缝应吻合紧密、平整、保证整体模板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不得漏浆。外墙模板采用蝶型螺母和M14高强螺栓作对拉螺杆,其间距为45cm,它能有效地控制墙体厚度和模板定位。混凝土浇筑时其分层浇筑厚度不超过300,使其加快混凝土热量散发,并使热量分布均匀;混凝土坍落度要求在14±2cm内,待混凝土浇筑完达到拆模强度后,拆除全部模板,并立即涂刷两遍养护液。
在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地下室墙板干燥收缩裂缝时有发生,这种通病逐渐成为施工单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多年以来,施工中通过改良混凝土配合比、级配,以及外加剂的良好应用,地下室混凝土墙板的干缩裂缝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仍不能最终解决问题的出现[1]。
地下室墙板的干燥收缩裂缝特点是在混凝土凝固过程中,产生干缩和凝缩,其中以干缩为主,多发生在砼面层上,裂缝浅而细,形式多为不规则。
施工中在采用了良好的混凝土配合比、级配和符合施工规范操作的前提下,若地下室混凝土墙板产生收缩裂缝,其产生原因一般为:
a、砼局部或小部分暴露在空气中得不到充分的养护。
b、根据泵送混凝土对模板侧压力大的特点,对模板没采取加固措施[2。
c、模板拆模时间掌握不恰当,不及时。
要使裂缝能得到有效解决,就需要加强砼的早期养护,这样既不用大幅增加施工成本,又能保证工程质量。
以上混凝土施工方法的优点是:
a、对砼表面形成养护防护膜,可以有效防止砼内的水分过早地挥发散失,使混凝土表面及内部同时得到养护,阻隔了外界气体的侵入,又减少了砼的早期收缩。
b、混凝土到达拆模强度后,立即拆除全部模板,防止模板与砼之间由于空气流动而出现干缩[3]。
c、此方法操作方便,易掌握、施工快捷,施工成本没有大幅增加,同时保证了工程质量。
2.2地下室钢筋
钢筋进场要按规定进行原材料验收。科技论文。验收合格的钢筋严格按照同批号、同等级、同规格、品牌分类堆放并标识。堆放钢筋的场地要平整且底部要码放垫木,场地要有必要的排水措施,不得有积水现象,避免钢筋锈蚀或油污。钢筋在储存过程中不得损坏标识,以免误用。钢筋集中在施工现场的钢筋加工场地统一下料加工制作,成品分类挂牌标识堆放。
底板钢筋绑扎前首先将基础梁、承台钢筋绑好,经检查验收,符合设计及验评标准后,方可进行底板钢筋绑扎[4]。钢筋绑扎时,首先按图纸设计要求的间距在垫层上画钢筋位置线,然后按钢筋的位置线铺底板下排钢筋,底板下排钢筋绑扎完毕,垫好底板混凝土保护层的垫块,进行底板上层钢筋绑扎,底板上层钢筋绑扎完毕后,将上下层网片之间用Ф12钢筋撑铁支起,每平方米设置一个,确保上层钢筋稳固,最后绑扎柱与基础搭接筋和墙板钢筋。科技论文。柱搭接筋及墙板钢筋位置除符合垫层上的尺寸线外,还应注意控制保护层的位置,在柱搭接筋及墙板钢筋绑扎后,要根据纵横轴线逐个、逐排进行校正,校正完毕,将柱搭接筋用箍筋点焊固定,墙板钢筋用钢管架子进行固定。
墙板钢筋在地下室底板钢筋绑扎后采用一次绑扎到位。墙板钢筋绑扎前先搭设好双排钢管架体,在基础梁上用粉笔画出竖筋位置,布设好竖筋,并与基础梁钢筋临时绑扎固定,在竖筋上画好水平筋的分档线,然后在竖筋下部、中部及距顶端1.2m处绑好定位横筋,最后绑扎其余横筋,横筋的搭接长度及接头位置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地下室墙板钢筋全部绑扎就位后,根据墙板轴线进行校正,并与钢管架进行固定。
2.3地下室墙板的养护
当混凝土强度达到1.20Mpa时(一般是24小时左右),即可拆模,拆模时模板工须有熟练操作技术,有连续作业的心理准备,一次拆除全部模板,不得停歇[5]。科技论文。如过晚拆模,则模板拼缝处砼易水分蒸发,形成风缝,引起裂缝。拆模同时,应在混凝土表面涂刷养护液,必须随拆随涂,紧跟其后,连续均匀涂刷两遍,并不得漏刷及停歇。拆下的模板及时运出,防止碰撞,做好涂刷后的成品保护。
2.4地下防水施工
常用的地下防水方案有结构自防水和设置防水层两种。
结构自防水是通过调整和控制配合比、加外加剂、使用膨胀水泥等方法来提高混凝土本身的抗渗性和密实性来进行防水。
设防水层是在结构物外侧增加防水层,以达到防水目的。常用的防水层有水泥砂浆、卷材、沥青胶结料和金属防水层。
2.5施工过程中要有一定的安全措施
施工人员必须遵守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服从安全员的监督。安全员要对整个施工作业面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操作人员必须熟练地掌握施工工艺及施工过程,严格按施工工艺进行施工。施工前要认真进行交底,使施工一次成型。
3.结束语
地下室墙板施工是地下室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工艺相对复杂,容易出现施工质量问题,工程建设人员在施工方面需要不断改善施工工艺,从而提高地下室墙板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焦亚明.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的浅析[J].低温建筑技术,2000.2.23-40.
[2] 林建宁.泵送混凝土施工裂缝的成因和防治[J].混凝土,2000.5,40-67.
[3] 谭维祖.混凝土的收缩、开裂即其评价与防治[J].混凝土,2001.7,55-88.
[4] 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5] 戎建开.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防治措施[J].山西建筑,2004,30(8),58-59.
裂缝防治技术论文范文4
关键词:混凝土,危害,成因,防治措施
1 混凝土裂缝的危害
混凝土结构裂缝,尤指是现浇混凝土板裂缝、混凝土框架梁柱裂缝及混凝土剪力墙裂缝,属于当前混凝土结构普遍性的质量顽症。混凝土结构在施工和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裂缝对于结构本身来讲是一个潜在的威胁。裂缝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很容易渗透到混凝土中去,加快了裂缝处混凝土的碳化速度,从而缩短了结构从制作到钢筋开始锈蚀所经历的时间。而化学介质、气体、氧分子及水分子等也同时侵入裂缝,破坏钢筋的钝化膜,在钢筋表面发生电化学反应,引起钢筋锈蚀,严重影响结构的使用寿命。另外,明显的裂缝还会影响建筑物的美观和使用功能要求,令使用者对建筑物产生不安全感。
2 裂缝的成因及分类
分析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可以从结构在使用过程中承受的荷载入手。建筑结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主要承受两大类荷载,有各种外荷载和非荷载作用(温度、收缩、不均匀沉降等),统称广义荷载。其中静荷载、动荷载和其它荷载,称为第一类荷载;而非荷载作用,称为第二类荷载。因此,裂缝的主要成因不外乎以下两种:
(1)外荷载(如静、动荷载)作用产生的直接应力,即按常规计算的主要应力引起的裂缝;以及由于外荷载作用下结构次应力引起的裂缝;
(2)由非荷载作用引起的裂缝(又称之为第二类“荷载”)。如由温度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的裂缝。
由第一类荷载引起的裂缝一般在结构的设计阶段时就予以考虑,因此由第一类荷载引起的裂缝是设计规范所允许的,对结构没有危害性。次应力引起的裂缝也是由荷载引起的,只是按常规不计算,但随着设计技术的不断发展,所谓的“常规”也在不断改进,计算逐渐做到全面合理,故可将其归到第一类,即荷载引起的裂缝中去。
非荷载作用引起裂缝的起因是结构变形,当变形得不到满足(或受到约束)时产生应力,且应力与结构的刚度大小有关,当应力超过一定数值时引起裂缝,裂缝出现后变形得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同时结构刚度下降,应力就发生松弛。对于某些结构,虽然材料强度不高,但有良好的韧性,可适应变形的要求,抗裂性能较高,这是区别于荷载裂缝的主要特点。其次,按普通外荷载的计算原则,从外荷载的作用、结构内力的形成,直至裂缝的出现与扩展,在荷载不变的条件下,似乎都是在同一时间瞬时发生并一次完成的,是个“一次过程”。但从环境的变化,结构变形的产生,到约束力的形成,裂缝的出现与扩展等都不是在同一时间瞬时完成的,它有一个“时间过程”,称之为“传递过程”,即应力累积和传递的过程,它是一个多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这是区别于外荷载裂缝的第二个特点。免费论文参考网。
裂缝有微观、宏观之分,更有有害、无害之别。微观裂缝是指混凝土在低于开裂荷载或未加荷载之前就存在于混凝土内部,由于沉陷、水化、干燥、碳化等因素引起混凝土干缩而产生的肉眼不可见的微小裂缝。微观裂缝在以后气温变化形成的温度应力和外荷载作用下会不断扩展并迅速增多,相互之间串联起来,形成宏观裂缝。宏观裂缝贯穿裂缝和深层裂缝往往会破坏结构的整体性,改变混凝土的受力条件,从而有使局部甚至整体结构发生破坏的可能,严重影响建筑物的质量和运行安全性。另外,裂缝的存在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很快渗透到混凝土中去,加快了裂缝处混凝土的碳化速度,从而缩短了结构从制作到钢筋开始锈蚀(即碳化历程)所经历的时间。而化学介质、气体、氧分子及水分子等也同时侵入裂缝,破坏钢筋的钝化膜,在钢筋表面发生电化学反应,引起钢筋锈蚀,影响结构的使用寿命。所谓裂缝的有害、无害之别,主要取决于建筑物的用途、性质、所处环境条件、裂缝所处部位、裂缝大小等。一般认为,凡引起下列后果的裂缝为有害裂缝,如损害建筑物的功能、引起其它因素的破坏、降低结构刚度或影响建筑物的整体性、损害结构表面功能等。
3 裂缝的防治措施
3.1严格控制原材料,减少混凝土自身收缩
搅拌混凝土是所使用的水泥颗粒愈细,硬化时收缩越大,就越容易产生裂缝。应优选保水性较好,泌水性和干缩性较小的普通硅酸水泥。免费论文参考网。大体积混凝土应选用发热量较低的水泥,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发生裂缝。对于细骨料来说宜选用中砂,细度模数控制在2.4—3.0。砂子过粗,拌制的混凝土易产生离析、泌水现象。砂子过细,水泥用量较多,增加混凝土自身收缩量。砂子级配要良好,减少颗粒间空隙,减少水泥用量。砂子中的有害物质如云母、硫酸盐及硫化物、有机质、粘土、淤泥等能降低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增大混凝土的干缩性,使用前应进行检测,控制在标准以内。而粗骨料级配应合理,减小粗骨科空隙率,在满足施工要求前提下,粗骨料最大粒径尽量增大,以节约水泥,提高混凝土密实度。控制粗骨料的针、片状含量,减少混凝土的薄弱层面。
总之,混凝土要具有科学设计配合比,确定适宜的水灰比、水泥用量、砂率。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不宜过多增加水泥用量,坍落度不宜过大。大体积混凝土配比设计要考虑选用适宜的掺和料和缓凝减水型外加剂,减少混凝土单位用水量,降低水泥早期水化热。
3.2加强施工过程控制
加强施工过程控制能够有效减少裂缝的出现。首先在拌制混凝土时,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签发的配料单进行配料,水、水泥、砂、石子均应以重量计,不得以车、锨数计量。称量偏差控制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在浇筑过程中振捣混凝土时以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出现气泡,并开始泛浆为准,防止漏振、过振,以防混凝土离析或不密实产生裂缝。混凝土浇筑完毕抹压成型后,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二次抹压,消除因混凝土干缩产生表面裂缝,以增加表面混凝土密实度。二次抹压对消除以上原因产生的混凝土表面裂缝效果显著。当高温季节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中水份损失过快造成混凝土浇筑困难,又易产生干缩裂缝。浇筑时间应尽量避开大风、高温天气,赶在夜间或气温较低时进行。
浇筑完毕12小时后即可开始养护,养护时间不得低于14天。高温季节和重要部位应适当加长养护时间,并用保水材料覆盖。严禁阳光直射新浇混凝土表面,充分养护是防止混凝土干缩裂缝的重要措施。当日平均气温在2至4天内连续下降6至9℃时,未满28天龄期混凝土表面必须进行保温,防止气温骤降出现裂缝。严禁在现浇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之前拆模,保证模板具有足够的刚度和支撑的可靠,对底层模板支撑点地基要夯实。免费论文参考网。
4 结语
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的出现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因此要对混凝土裂缝进行认真研究、区别对待,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理,并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预防裂缝的出现和发展,保证建筑物和构件安全、稳定地工作。
裂缝防治技术论文范文5
关键词:建筑物;混凝土;裂缝;温差;结构;修复;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裂缝作为建筑物的一种常见问题,直接影响到了建筑物的美观与使用安全。建筑物开裂后,一般会造成建筑物裂缝部位的渗水漏水,并有可能进一步诱发建筑物内部的钢筋锈蚀,降低了建筑物的整体刚度与承载能力,对于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十分不利,甚至有可能造成建筑物的垮塌,出现重大的安全事故。因此,必须重视建筑物裂缝问题,并总结分析建筑物裂缝产生原因,以便于有的放矢的开展建筑物裂缝的防治工作,保证建筑物使用状态的安全与稳定。
1建筑物裂缝成因分析
1.1建筑物建设施工期间原材料质量不合格
现阶段,建筑物承重结构主要是钢筋混凝土材料,如果建筑物在建设期间材料不合格,则极易造成建筑物的开裂。例如,如果钢筋处理不当,在使用后在混凝土内部出现锈蚀,则会导致钢筋的膨胀,将混凝土的保护层胀裂进而出现裂缝。此外,由于混凝土结构组成成分主要是集料、水泥、沙以及外掺剂等组成,因此混凝土质量影响因素较多,集料的级配情况、外掺剂的性能、水泥的品质、对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要求等等都有可能影响到混凝土的收缩性能,导致建筑物裂缝的出现。
1.2基础不均匀沉降所造成的裂缝
建筑物的基础发挥着承受以及传递建筑物自重以及外部荷载的作用,通过基础建筑物将荷载应力扩散,从而确保建筑物的稳定。然而当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时,则会造成建筑物基础应力分布不均导致裂缝的出现。造成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建筑物低级的土体性质差别较大,导致应力扩散程度不同出现开裂;建筑物的基础埋置深浅不同造成开裂;相邻建筑物之间的自重、荷载、整体性以及刚度相差较大,而地基处理措施不当造成的开裂;软弱地基处理不彻底,造成地基压缩模量小,强度与承载力不足导致不均匀沉降造成的开裂。
1.3结构性裂缝
结构性的裂缝一般是由于荷载作用引起的,当建筑物承受的荷载过大,导致建筑物的变形过大而出现的裂缝。通常情况下结构裂缝主要出现在建筑物受到剪应力、拉应力或者是压应力较大以及振动严重的区域。这一般是由于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不合理或者是基础的不均匀沉降,进而导致构件的整体承载力不足所造成的。
1.4温差过大导致的混凝土结构裂缝
由于气温变化过大或者是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水化热的释放,导致建筑物混凝土等结构出现较大温差,从而导致混凝土出现开裂。现代的建筑物结构主要是混凝土以及砌体构成,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水化热,而砌体则不会出现较大的温度变化,两者之间膨胀系数的不同以及相互之间彼此存在的约束,则会导致墙体或者是屋面出现较大的温度应力,当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结构的极限抗拉或者是抗剪强度时,则会导致混凝土结构的开裂。由于温差过大导致的混凝土裂缝在建筑物裂缝中最为常见,对于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危害也最大。根据相关的统计资料表明,建筑物的墙体以及屋面裂缝90%左右的裂缝属于温度裂缝。
2建筑物混凝土结构裂缝分类
由于建筑物的裂缝主要是混凝土裂缝,因此对混凝土裂缝进行处理修复,对于保障建筑物的整体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对混凝土结构裂缝进行处理前,必须明确混凝土结构裂缝的类型,通常情况下,混凝土结构裂缝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稳定裂缝。稳定裂缝主要是指建筑物的裂缝在形态、数量以及裂缝尺寸已经稳定,短时间内不会继续发展的裂缝。对于这种裂缝的处理,一般只需要根据裂缝的宽度以及长度选择适当的处理修补材料,裂缝处治的影响因素较少。
(2)尚发展的裂缝。尚在发展的裂缝是指在裂缝的数量、裂缝的形态以及裂缝的尺寸仍然处于发展之中的裂缝,对于这样的裂缝,应该根据其发展情况,带裂缝处于稳定后,分析制定相应的修复或者是加固措施。
(3)活动裂缝。活动裂缝主要是指裂缝不能处于稳定的状态,随着混凝土或者建筑物结构的受力、温度变化以及建筑物变形而出现变化的裂缝。对于这样的裂缝处理,应首先明确裂缝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采取处理措施。
3建筑物裂缝的修复处治技术
3.1混凝土裂缝表面修补技术
对于混凝土表面的微细独立裂缝,特别是裂缝宽度不足0.2mm的裂缝,可以通过利用裂缝的毛细作用,通过特定的修补胶液来将裂缝封闭。对于屋面或者是楼板等有防渗要求的裂缝处理,可以利用粘贴纤维复合材料的方式来提高封闭效果。
对于混凝土表面裂缝数量较多的情况,可以利用涂覆法,即将修补涂料涂覆于裂缝表面的方式进行封闭处理。需要注意的是修补材料的选择应该根据裂缝的处理要求,选择环氧沥青涂料,聚氨酷涂料,聚氨酷沥青涂料等刚性涂料或者是聚氨酷弹性体,橡胶型丙烯酸酷涂料等弹性涂料,通常情况下需要将涂覆厚度控制在0.03~0.25cm左右。
对于混凝土裂缝的数量多,分布面积较广的情况,一般情况下采用利用水泥砂浆或者是细石混凝土面层进行整体补强处理。采用增加整体面层的方式进行处理时,可以在面层内配置钢丝网以提高补强的强度。
3.2混凝土裂缝局部修复技术
局部修复技术主要有充填法、预应力法以及重新浇筑等几种方式。充填法主要是通过将裂缝扩大成V形或梯形槽,并在扩大到槽内填充水泥砂浆或者是环氧砂浆的方式进行处理。预应力法则主要是通过在混凝土构件上钻孔并穿入预应力钢筋的方式,利用单项或者是双向施加的预应力将裂缝封闭或者闭合。重新浇筑混凝土则主要是通过将裂缝附近的混凝土凿除、清洗并充分润湿后,重新浇筑强度更高的混凝土并养护至规定强度等级,重新浇筑混凝土的重点在于控制钢筋的实际应力与变形状况并确保新老混凝土的良好结合。
3.3混凝土裂缝其他修补技术
混凝土裂缝修补除了表面修复与局部处理外,也可以采用灌浆法、低压慢注修补法、压力注浆法以及填充密封法进行处理。灌浆法主要是 将水泥或化学浆液灌入混凝土缝内,经过扩散与固化形成具有较高粘结强度的浆液并对混凝土裂缝形成封闭与粘结,在保证混凝土结构整体性的基础上达到堵漏防锈补强的目的。低压慢注修补法以及压力注浆法则主要是通过一定的压力将修补材料注入混凝土裂缝腔内对裂缝进行封闭处理。填充密封法则是通过在混凝土构件表面沿裂缝凿出U形或V形沟槽,并采取填封材料填充,必要时以纤维复合材料封闭其表面的方式处理活动裂缝和静止裂缝。
结语
裂缝作为建筑物的一种常见质量问题,对于建筑物的美观与安全使用性能影响较大,因此必须根据建筑物的裂缝成因有针对性的采取防治措施。由于裂缝成因具有复杂多样性,防治建筑物的裂缝就必须在建筑施工原材料的选择、建筑施工技术方案、施工质量管理、建筑物的验收以及建筑物的维护保养等多方面入手,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对于出现裂缝的建筑物,则应该明确裂缝的处治方案,控制建筑物裂缝的发生与发展,确保建筑物的使用安全。
参考文献:
[1]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市建设工程检测行业协会 建筑工程检测技术与管理 2006.
[2]李东时;花红艳 浅谈建筑物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期刊论文] -价值工程2010(18).
裂缝防治技术论文范文6
关键词:混凝土板裂缝处理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混凝土楼板裂缝概述
混凝土楼板裂缝是混凝土结构和构件的一种常见病害,也是近年来房屋消费者比较普遍投诉的质量热点问题。混凝土楼板一旦产生裂缝不仅威胁建筑物的结构安全,也严重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尤其是住宅工程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和生活安定。已引起设计、施工企业及有关部门的严重关注。因此混凝土楼板裂缝的.防治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水泥混凝土是一种脆性非匀质工程材料,其内部存在大量微细裂缝和不同大小的孔隙,抗拉强度很低,抗裂性也较差。所以混凝土结构物很容易产生裂缝,也可以说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是一个带普遍性的技术难题。
2、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成因
2.1混凝土收缩变形引起的裂缝
初凝和终凝阶段是混凝土硬化的重要过程。也是裂缝产生主要时期。其龟裂就是常见裂缝之一。混凝土的硬化会导致自身体积的缩小。当收缩力到达一定程度时.早期混凝土因强度极低不足以抵抗收缩力。就会产生裂缝。其走向一般与楼板的对角线相垂直。通过施工前控制混凝土自身质量,例如控制水泥用量、含水量、水灰比、骨料级配、坍落度等来控制裂缝的产生。施工中防止振捣不实:施工后及时养护,避免浇筑后气温高、避免风吹日晒表面水分蒸发过快等手段来控制裂缝的产生。另外。对于面积较大的楼板应合理的设置变形缝及后浇带来控制混凝土收缩产生的应力。
2.2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
当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降时,由于沉降缝、伸缩缝未设置或设置不合理.楼板在不均匀沉降的相邻柱位置产生沉降裂缝。同时该位置相邻的墙体也会产生裂缝。这种裂缝在框架结构较多。另外,边柱、角柱位置也是不均匀沉降开裂的多发区。
2.3应力即中引起的裂缝
应力集中引起的裂缝因混凝土收缩、温度变化及沉降等多种因素导致楼板在转角处或刚度变化较大的部位产生集中的拉剪应力而导致混凝土楼板开裂。对于上述部位应通过设置构造钢筋等措施控制裂缝的产生。
2.4荷载作用下引起的结构性裂缝
主要是由于结构在外荷载或自重作用下.材料承载力不足所引起的。这种裂缝产生原因主要有结构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差、施工管理不善、施工荷载较大或较集中、模板拆除过早等。当结构自身抗力不足以抵抗拉应力或剪切应力时,楼板出现结构裂缝。严重时出现破坏性结构裂缝。
2.5结构体型突变及未设置必要的伸缩缝
房屋长度超过70m,而又未考虑设置伸缩缝,当房屋的自由伸缩达到应设置伸缩缝要求的间距时,就要引起裂缝的产生。平面布置卜尽量减少凹凸现象和设置必要的伸缩缝。平面转角过多,薄弱部位就越多,而这些部位由于应力集中,往往是裂缝的多发区。
2.6预埋管线引起的线管裂缝
在现浇混凝土楼板中预留预埋线管(尤其是电气线管)是电气施工敷设设线管的主要施工方法。通常少量的线管预留在现浇混凝土楼板中不会影响混凝土楼板的质量。但当线管较多交叉敷设时将会导致钢筋与混凝土失去有效的结合.板的有效高度大大减少.在该部位形成抗拉、抗弯的薄弱部位。裂缝极易产生。对于这种情况应合理敷设线管,对线管较多的部位采取适当的加强措施。如沿线管走向增设钢筋网片,避免裂缝产生。
2.7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混凝土将发生变形。变形遭受刚度、强度较大的构件约束时.构件将产生拉应力,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温度裂缝。
3、工程裂缝的防治措施
3.1对干缩裂缝的防治一定要注重材料的选择:如混凝土稠度要适宜,选用收缩量较小的水泥,水泥用量不能过大,一般采用中低热水泥和粉煤灰水泥,降低水泥的用量;二是施工工程中要严格遵照规范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搅拌和施工中的配合比,混凝土的用水量绝对不能大于配合比设计所给定的用水量;增加抹压及辗压工序在现浇混凝土楼板的振捣、抹平完成后20~30min时,在混凝土初凝前用铁滚子辗压,铁滚子为中150钢管,管内预先灌和混凝土,辗压后再用木抹子找平,随后用铁打抹子赶光,苦交工地面为毛地面或要求装修贴地面砖,则尚应做扫毛处理。三是严格控制混凝土搅拌和施工中的配合比,混凝土的用水量绝对不能大于配合比设计所给定的用水量。四是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冬季施工时要适当延长混凝土保温覆盖时间,并涂刷养护剂养护。五是在混凝土结构中设置合适的收缩缝。
3.2选用干缩值较小早期强度较高的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二是严格控制水灰比,掺加高效减水剂来增加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和易性,减少水泥及水的用量。三是浇筑混凝土之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均匀湿透。四是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或者潮湿的草垫、麻片等,保持混凝土终凝前表面湿润,或者在混凝土表面喷洒养护剂等进行养护。五是在高温和大风天气要设置遮阳和挡风设施,及时养护。
3.3在选用水泥时应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如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配制混凝土,或混凝土中掺适量粉煤灰;选用良好级配的骨料并严格控制砂、石子含泥量,降低水灰比;在混凝土中掺加缓凝剂减缓浇筑速度,分层浇筑混凝土时,每层厚度不大于3Ocm;避开炎热天气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如必须浇筑时,大体积混凝土内应适当预留一些孔道,采取通冷水或冷气降温;大型设备基础采取分块分层间隔浇筑(问隔时间为5d~7d);在岩石地基或较厚大的混凝土垫层上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可在岩石地基或混凝土垫层上浇沥青胶并撤铺5mm厚沙子或铺2层沥青油毡纸,以消除或减少约束作用;蒸汽养护构件时,严格控制升、降温速度,并缓慢揭盖及时脱模,避免引起过大的温度应力。
3.4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质量检验以及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确定配合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要求工程师严格监督控制。把好质量关,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控制砂的粒径及含量,适当减少空隙率以减少混凝土收缩量,从而加强混凝土抗裂强度。
3.5严格把关板面负筋的保护层现浇板负筋一般放置在梁钢筋上面,与梁筋应绑扎在一起,另外,采用铁架子或混凝土垫块等措施来固定负筋的位置,保证在施工过程中板面钢筋不再下沉。从而有效控制保护层,避免支座处因负筋下沉,保护层厚度变大而产生裂缝。一般而言,板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大于15mm。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