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课程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早教课程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早教课程总结

早教课程总结范文1

【关键词】亲子课程内容 科学性 认知发展理论

1研究背景

2研究目的及意义

通过对某早教机构亲子课程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和总结该亲子课程内容在编排上的问题,从而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方案。

3研究方法

此研究采用质的研究方法,所谓质的研究是指“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质的研究强调尽可能在自然情境下收集原始资料。”“质的研究强调从当事人的角度了解他们的看法,注意他们的心理状态和意义建构。”(陈向明,2000:10)本研究是目的性抽样的个案研究,抽取昆明市一个比较知名的早教机构亲子课程内容作为研究对象。为保护被研究对象和介绍方便,下文简称此早教机构为A早教机构。采用团体访谈法了解家长及教师对所上课程内容的感想;深入分析A早教机构亲子课程内容设置存在的问题;提出0-2岁亲子课程内容编排的几点建议。

4研究过程

4.1.通过资料初步了解A早教机构课程设置的依据及课程内容的年龄阶段划分等。A早教机构的课程设置依据及年龄阶段划分如下:

该课程设置是围绕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音乐智能、身体-动觉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语言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霍华德·加德纳,2008)展开。强调围绕8项技能的课程内容:肢体动作、精细动作、视觉、听觉|语言、情绪|社交、智力|逻辑、自立|自理、创新|创造力。课程年龄段为10个月至2岁,每3个月划分为一学习期,共5个学习期。

4.2.团体访谈收集材料归纳如下:

⑴随机抽取A早教机构的3组10-24月龄的家长,分别进行了3场团体非结构式访谈并做详细的访谈记录,经整理如下:

家长们对所上课程内容的看法,大致可归纳为三种:①课程很丰富,对教育孩子有很好启示;②课程内容较难,宝宝经常跟不上;③内容多,节奏紧,感觉比较混乱。

⑵对A早教机构的12位早教教师也进行了1场团体性非结构式访谈,小结如下:

该机构的早教教师对课程内容难易设置上存在困惑。总体感觉课程内容的设置智力/逻辑方面的较多,情绪/社交的内容较少,大运动锻炼不足。

4.3.经过实地观课、记录,现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就A早教机构的课程内容中(智力/逻辑技能)及实施情况做相应的分析:

5讨论

5.1此研究发现A早教机构课程内容设置的问题:

(1)课程内容的设置缺乏理论支撑,甚至违背了人的认知发展规律。

据了解A早教机构为了获取利润,不断扩张月龄班。教师们常需自编课程来增加课时。因此一些不合适的课程内容被编入课程体系中。0-2岁的孩子正处于感知运动阶段,该阶段的儿童主要是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显示出一种自我中心的状态。因此A早教机构0-2岁亲子课程的内容(如上表所示)已经可以归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中的前运算阶段(2-7岁)和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这违背了0-2岁宝宝的认知心理,导致宝宝无法完成任务,甚至丧失自信心,扼杀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

(2)以智育为主的培养模式。

有研究指出“早教的课程是拔苗助长、太重智育,轻素质培养、重塑造,而轻影响。”(刘玲,2009)据观察统计A早教机构19-21月龄班在1小时的课时里,所有游戏都是以图片和教师讲解教学为主,孩子们缺少动手的操作。课程偏智育,轻情商,偏于教师讲解,轻孩子实践。

(3)早教课程内容的设置、编排和修改几乎全依赖一线的早教教师。

研究表明外显可操作、可观察的技能教师可通过上课发现并及时调整,但内隐的技能(情感、智力)常无法观测。现有早教课程缺乏系统的评价指标,更多的依赖于早教教师经验性的创设。

5.2对0-2岁亲子课程内容编排上的几点建议:

(1)首先是课程创编者、一线教师、早教机构经营者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课程观、教学观。只有在摆正思想观念才能更加科学有效地指导教学实践。

(2)课程创编者及一线教师要提高专业素养。根据0-2岁的心理、生理特点,把握0-2岁宝宝各项技能发展的主线,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来选择合理的课程内容。尊重孩子的兴趣,以兴趣为导向来选择合情的课程内容。

(3)正如学者提出的“依托大学,拓展基础研究,开发相关课程”(程洁,2005),应该是早期教育课程走上科学的一条必经之路。早教机构应多与高校学前教育的专家学者合作,对现有课程进行合理的删减、修改和创新。可以实验试点,而后推广,这样的课程内容才会更加科学。

(4)通过政府、妇联、大学、早教机构等对家长进行教育理念宣达和教育技巧的培训,提高家长参与早期教育的意识和培养正确的教育观念,帮助家长从片面强调孩子的认知发展、学业成绩,转向重视孩子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早教机构内容课程设置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向明.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霍华德·加德纳,沈致隆,译. 多元智能新视野[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早教课程总结范文2

【关键词】早教机构;发展现状;建议

一、问题提出

随着心理学、教育学、脑与认知科学等领域研究发现,0~3岁是婴幼儿身体、情感、社会、动作和认知能力快速发展的阶段,婴儿从出生那一刻起,不仅遗传基因在对婴幼儿产生着重要影响,现实世界的各种早期体验和经历也影响着他的发育与发展。当前,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关于婴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等,不但促进了早期教育的发展,也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政策依据。

随着各种早教机构的应运而生,婴幼儿父母也对各早教机构趋之若骛,其中有对早期教育的重视,也有许多盲目跟风的趋向。通过与相关人士的交流了解,笔者得知有许多家长来到早教机构后就把孩子丢给了教师的现象,家长的参与度不高;另外许多家长期望能在早教机构得到更多的相关支持;也有家长反映早教机构的教育内容与形式单调、随意,不具专业性、科学性等等。同时,笔者在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进行检索时发现,以往的相关研究多是针对于早教机构教师指导服务现状、早教机构质量管理等方面,而对幼儿在接受早教机构教育后的实效以及家长期望与机构所提供的实际服务之间的关系的相关研究则比较少。所以,笔者希望能通过对常熟市早教机构的深入调查,从而补充该领域的理论研究空白,并且了解其对儿童的身心发展的作用,以便对早教机构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建议。

二、研究对象、方法及工具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的方式,运用目标性抽样的方法,选择符合本研究定义的早教机构宝贝帮,以机构中参与活动的教师、婴儿、家长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

通过查阅文献,了解早教机构、0~3岁婴幼儿、早教机构发展现状的相关研究成果,吸取有启发意义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在坚实的文献研究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2.问卷法

对机构内婴幼儿家长及教师发放调查问卷,了解相关信息。

3.访谈法

对教师与家长进行面对面访谈,通常采用非正式访谈,做好笔录,了解教师对活动开展情况的认识和想法。

4.观察法

以非参与式观察为主,主要了解早教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家长和婴幼儿参与的情况,发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三)研究工具

为了更好地收集数据和资料,在参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向家长和教师发放相关问卷。家长和教师问卷都包含封闭式和开放式两部分。家长问卷由18道客观题和1道主观题构成,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家长对机构内师资力量的看法、家长选择机构的原因及考虑因素、对机构所提供服务的期望、家长参与度、满意度家长认为机构存在的问题。教师问卷由20道客观题和1 道主观题构成,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教师专业水平、机构内基本情况、机构所设课程情况、教师上课形式、教师对教学的评价及指导。为了更为客观、真实地调查现状,我们设计了主观题,并辅以访谈法。

三、0~3岁儿童早教机构现状分析

(一)家长对早教机构了解情况的现状分析

1.家长选择幼儿早教机构的原因

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及对儿童教育的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给自己的幼儿选择一所早教机构,“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培养积极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这两个原因是大部分的家长选择早教机构主要因素,所占比例是70.2%。与此同时,在“升学前教育过渡”仅有2.1%。说明在家长选择早教机构对孩子进行早教更关注幼儿自身的发展。同时,在选择早教机构家长最看重的因素是“孩子在机构中获得愉悦感”,说明家长是比较重视幼儿的个性情感的获得的。

2.家长选择早教机构的提供的哪些课程以及要求

家长在选择早教课程更关注幼儿艺术领域的相关知识,超过一半的家长会选择早教机构开设的“音乐”以及“艺术”课程。“育乐”课程家长态度持平,在“学校技能”,“生活技能”和“环球宝贝”选的人相对比较少。在对早教机构开设的课程要求上,在“针对性不同小孩的培养计划”和“有渐进性的培养课程”总数达到了70%,,可见现在的家长对课程要求是比较高的。

3.家长对早教机构期望以及对孩子参加后的看法

在对家长卷进行分析得出,大部分的家长期望早教机构能在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与人交往能力的提高”两个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以期这两个能力能有所提高与发展。与此同时,在参加早教机构后,只有在“动手能力提高”和“与人交往能力的提高”超过一半家长认为幼儿在参加早教机构课程后有一定的成长。家长的期望是合理的,但教育是有周期性以及内隐性的,对幼儿进行某种教育之后短期之内幼儿的外部表现可能并不明显,但幼儿的内部机制是会得到发展的,这也正体现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的含义。

4.家长对幼儿参加早教机构之后的满意度

虽然“营养与膳食”的满意度是处于“一般”与“满意”之间,但总体来说60%以上的家长对幼儿参加早教机构后的效果的总体满意度是比较高的。但是,矛盾的是,在对问卷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家长在一些具体的如“交往能力”、“语言培养”等方面的满意度并不太高。对于这一现象,我们之后随机对几名家长进行访谈。

访谈者:您觉得您家宝宝上了早教机构有成长吗?

家长1:有的,我还是比较满意这家早教机构的,我家宝宝来这上了大半年的课,现在会说一些简单的话了。

访谈者:您家宝宝现在几个月了?

家长1:15个月

访谈者:您觉得您家宝宝上了早教机构有成长吗?

教师2:有一点点用吧。

访谈者:那您满意您孩子所在的早教机构吗?为什么?

家长2:满意,孩子还小,能学的也有限,只要他有一点点进步,我觉得这钱花的值。

访谈者:您觉得您家宝宝上了早教机构优成长吗?

家长3:有的。

访谈者:那您满意您孩子所在的早教机构吗?为什么?

家长3:总体还算满意吧。环境有点小了,孩子有些活动施展不开。活动组织形式基本是集体游戏,我看我家宝宝就没有怎么和其他孩子一起玩。

5.家长认为早教机构存在的问题

在对家长调查分析统计得出,家长认为早教机构存在有以下几方面:

(1)课程设置单一,教学形式不够丰富。根据家长意见的反应,很多家长认为该早教机构的课程比较单一,课程内容不够丰富;机构所设的双语课程教学对幼儿影响并不是很大;同时课程安排不贴近年龄层,有时内容太深,超高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幼儿上课时不能很好地对教师的教学做出反应。

(2)室内环境空间较小,区域设置有待完善。家长认为应该给孩子更多可探索区域,目前在机构的活动以室内为主,户外活动不足,缺乏自然探索;此外人员较多而空间略小,造成活动不便;小朋友之间互动比较少,应适当扩大教学空间,提供合理休息区。

(3)活动组织形式以集体活动为主。机构教育活动多以集体游戏为主,幼儿间的互动比较少,同时幼儿几乎没有个别操作或交往的机会,我们也认为这与0~3岁婴儿以独自和平行游戏为主的活动特点是不相符合的。

(二)机构内教师对早教机构了解情况的现状分析

1.早教机构教师的自身专业水平

在对该早教机构的教师进行调查统计后发现,机构内教师均为本科师范生,但很少是学前教育专业甚至很少有师范专业毕业。关于培训情况,在进入早教机构前,教师接受过相关早教专业机构的专门培训,入职后会经常参加机构的培训。但在资格证书方面,很少或者几乎没有教师资格证书和育婴师资格证书。

2.早教机构教师开设的课程内容、理念以及上课人数与形式

在对教师进行问卷统计分析后,发现教师普遍认为开设的课程是比较丰富的;课程理念主要是“双语教学”以及“多元智能”等方面。上课形式主要是集体教学为主,但由于室内面积不够大,周末人数较多,教室内就会显得有些拥挤。多数教师认为机构内师幼比还比较合理的,85.7%教师所带的班人数是6~10人。

3.早教机构教师对环境以及安全措施方面看法

所有的教师都认为在设备安全以及卫生保健方面早教机构仍需要改进,同时有超过80%认为通风、采光、恒温条件上需要改进,只有一小部分教师认为玩教具多样性需要改进;另外部分教师对室内空气检测以及电的使用上比较关注,而在教具消毒以及配置安全通道是没有教师认为自身所在早教机构注重的,这反映了教师对于安全问题普遍比较关注并认为这一方面是比较重要的,然而教师可能觉得目前机构在某些安全设施方面还做得不够完善,仍有改进余地。

四、早教机构存在的问题

针对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当前早教机构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早教机构教师的专业水平欠缺,提升空间较大

根据针对教师的问卷分析显示,以及结合我们与早教机构老师的交流,我们发现早教机构的老师都是本科生毕业,但很少是学前教育专业或者是早教专业,甚至很少有师范专业毕业。关于培训情况,在进入早教机构前,接受过相关早教专业机构的专门培训,入职后会经常参加机构的培训。但在资格证书方面,很少或者几乎没有教师资格证书和育婴师资格证书。从上面三个方面来分析,早教机构老师没有相关充足的知识,专业知识普遍缺乏,欠缺系统知识的学习,关于0~3岁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不够清晰,这就导致了老师们对家长有时提出的各种教养问题无力解决,无法给家长们相应的比较专业的指导。

(二)课程设置单一,教学形式不够丰富

根据家长意见的反应,很多家长认为该早教机构的课程单一。根据教师问卷的显示,机构中设置了英语、音乐、美术、动作协调、语言、交往、生活自理能力等课程,但是由于动作协调、语言、交往等课程为隐性课程,主要渗透在其他课程中,融入在英语、音乐、美术等显性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因此很多家长会觉得课程比较单调。但是我们不否认该机构的课程设置没有这个问题。参考霍力岩在《多元智能理论与多元智力课程研究》一书中的课程框架,国内外众多有关早期儿童课程的著作中将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目标划分为五个方面,即生长发育和大运动能力、精细运动能力、认知能力、言语能力、情感与社会性。《早教机构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在表述早教机构课程内容时,强调健康、科学、社会、语言、艺术这五大领域,且这五大领域均要从儿童经验出发,做到课程内容生活化。但是该机构设置的课程比较重视艺术能力等方面,欠缺对精细动作等能力的培养,同时对婴幼儿的生活技能方面的重视也稍显欠缺。在教学形式方面,主要以集体活动形式为主,缺乏其他教学形式的辅助。长时间单一的教学方式对幼儿的刺激会逐渐下降,幼儿对活动的注意力相对减弱。

(三)室内环境空间较小,区域设置有待完善

该早教机构设置了4个教学教室,中间形成一个幼儿休息娱乐的场所,在这个场所内放置了一些中型玩具器械,日常教育活动几乎都在室内开展。但是由于室内面积不够大,周末人数较多,教室内就会显得有些拥挤。而狭小的空间限制不足以支撑幼儿的各种活动,如跑跳练习、平衡能力练习、跳跃能力的练习等等。同时,由于室内空间小的问题,区域设置不够完善。

(四)同伴活动不够多,幼儿之间互动活动少

早教机构的教育目标之一就是通过一定方式,提高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发展其社会性。但是在教师设计教育活动时常常会忽略幼儿之间的同伴互动。处在较低年龄段的儿童,语言能力还未发展完全,使用语言的能力有限,无法过多地使用语言交流,但是他们可以通过肢体和感觉来交流,通过幼儿之间同伴互动,可以使其对活动兴趣的提高,体验到愉快的情绪,融洽的氛围更有利于教师开展活动。

五、对于早教机构中存在的问题的建议

(一)可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提高自身专业能力

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早教机构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但是通常早教机构更多的采用随机教研的形式,这种方式虽然灵活性比较大,但是不利于系统的提升教师经验。因此,可以以固定的模式来进行教研活动,比如定期进行教师心得经验、问题交流会;多邀请学前教育内的专家来指导教学活动,提升教学质量;多反思自己的活动,提升自我反省能能力。

(二)增设多种类型的课程,丰富教学形式

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开展多种形式,比如小组教学形式,即将活动内的幼儿划分为几个小组,多增加小组活动机会;个别教学形式,即对单个幼儿进行教育活动,根据该幼儿的身心特点以及发展状况设计教学活动;游戏教学形式,寓教于乐,把活动内容渗透在游戏过程中。除了室内教学活动,还应该多增设户外活动,多带幼儿出去接触自然,丰富幼儿的认知,发展幼儿的各项能力。

(三)扩充机构空间,多区域设置进行合理划分

适当扩充室内空间,给幼儿提供宽敞的空间进行肢体动作的练习,如跑跳能力、平衡能力,给幼儿足够的空间支持。同时还应合理划分室内的区域设置,尽可能设置图书区、手工区、精细动作训练区等,并在每个区域内提供足量的材料以供幼儿操作或阅读。在手工区提供的材料要符合幼儿的发展特点,材料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和难度,但是又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能使幼儿觉得有一定的挑战,但又不会使幼儿完全操作不下去。

(四)创设交流机会,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

改变该早教机构每个家庭单独开展活动的形式,把交流从家庭内扩展到家庭间。教师应该考虑到幼儿之间共同的游戏的乐趣,给幼儿不同的情感体验,使其社会性在交流活动中得到发展。例如在做游戏的时候,可以分组进行,把所有家庭分成两三组一起进行,这样家长与家长能够进行互动,幼儿与幼儿也可以进行交流,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进行教学。

六、总结

本文以常熟宝贝帮早教中心为例,调查了常熟市早教机构发展现状,本着实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首先发现该教育机构存在的问题,并且结合理论进行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发现了宝贝帮早教机构教师缺乏早教的理念和实践经验,课程设置单一,教学形式不够丰富,同伴活动不够多,室内环境空间较小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可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增设多种类型的课程,扩充机构空间,创设交流机会,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等建议,以期对该早教机构发展提供有益指导。综上所述,我们将合理利用资源,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努力建构合理、多方位、多层次的早教系统,给0~3岁幼儿提供一个促进多方面发展的场所。由于客观原因以及小组研究水平的局限,本文还存在很多不足,有待进一步的学习和加强。

参考文献:

[1]张丽霞.常州市0~3岁早教机构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以3所早教机构为例.[学位论文]硕士,20091121

[2]李婧.早教机构0~3岁婴儿教育活动问题与对策研究――以重庆市主城区A早教机构为例[学位论文]硕士,2011

[3]鲍秀兰.早期教育和脑潜能开发[期刊论文].中国教育学刊,2002(05)

[4]华爱华.“早期关心与发展”的内涵与0~3岁婴幼儿教养理念[期刊论文].学前教育研究,2004(11)

早教课程总结范文3

国内外教育体制对比

国内外教育的不同之处经常被谈及,但总是以广义的语言定义,让人似懂非懂。要想了解国内外教育的不同之处,就必须了解教育体系中的区别。

教育体系由学生、家长、老师共同支撑,从三者的关系可以很容易看出国内外教育体制的不同之处。相同的角色,不同的定位,这便是国内外教育产生不同的根本。在此,小编共总结出五点不同:

国内的老师像家长,国外的老师是朋友

国内的老师就好比家长。他们会给你布置作业,像圣旨一样,然后告诉你不做作业的后果。他们把这些行为称作“为你好”。他们通常像家长一样,以长辈的姿态来命令你做一件事情,就好比一切是理所当然,没有转圜的余地。那种居高临下,那种所谓的紧迫感,往往会把学生压得喘不过气。学生和老师之间除了上课、学习就没有交集。

而国外的老师则像朋友一样。国外的老师不会死盯着你,这让你有自生自灭的感觉。在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这样往往会使学生们有紧迫感,懂得优胜劣汰这个道理。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一定会征求大家的意见,然后达到共识,才来决定该怎么做。更重要的一点,国外的老师没有老师的姿态,他们更注重的是你的个人发挥。他们会很关心你的生活、你各个方面,甚至和你交心。如此一来,学生不再害怕老师,对学习就更加有自信了。

国内的同学分帮派,国外的同学一家亲

国内的同学分帮派说的是物以类聚。不是有句话说“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朋友”,说的其实是一个道理。那些学习好的人在一起,相互学习,相互明争暗斗。他们一起上进,一起进步。可是那些学习不好的呢,他们在一起相互攀比,相互堕落,并以此为荣。因此,形成所谓的好学生和坏学生,再互相嘲讽、看不起。久而久之,好学生和坏学生之间有了老死不相往来的隔阂,在关键时刻,还指望什么团结友爱,一致对外呢。

在国外一切就不一样。虽然说国外的洋人傲慢,所以留学生自成一派,本地人又是一伙。可是不管留学生还是本地人,他们都不会在关键时刻吝啬给予对方帮助。其实团结就是这么产生的。在最需要的时候,得到所有人的鼓励和帮助,然后把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呈现出来。把握有了,胜利还会远吗?

国内的家长盼求成,国外的家长会生活

国内的家长大多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因此学生的休息时间少得可怜。平时有一堆的课业,周末还有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虽然说家长总是希望孩子以后能^得好,可是他们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未来是要靠自己创造的,不是家长说能给就给得了的。

在国外,从小到大学生都没有补习班。在外面的补习家教很多也都是亚洲人的市场。记得以前每个星期一回学校上课,老师总是爱问大家周末都做了什么。留学生都说在家学习,本地学生总说自己和爸爸妈妈去哪里哪里玩。这,就是区别。国外的家长给孩子的是开心的每一天,并且深深明白其实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老师。国内的家长,或许给了孩子一个光明的未来,可是相对于遥不可期的未来,我还是觉得活在当下更实在。

国内的校长很片面,国外的校长很民主

国内的校长总是说什么校风校纪,记得以前我最怕的就是开会。因为每次学校一起开会我们要么就是坐在操场上听校长致词,什么表彰大会,什么检讨,一听就是几个钟头。赤日炎炎或者寒风凛凛都是如此。

国外的校长很民主。他们会经常游走在学校里,和你打个招呼,帮你捡垃圾,问问你的近况。他们会和你一起讨论学校的发展,还有最近学校发生的一些事情,他们还会问你的建议……更重要的是国外的校长讲话基本不会超过五分钟。这对学生来说简直是一大快事。所以国外的校长,更得学生的心。因为他们是真正和学生站在一条线的人。

国内的教育太死板,国外的教育较开放

国内的教育是一个教育和给予的过程。老师传授知识,学生一味接受。老师不会因为你跟不上步伐而停止,也不会浪费很多时间来给你做练习。

而国外,老师通常讲课都不会太久。他们注重的是学生到底有没有掌握;他们会把学生带到不同的地方让他们明白为什么;他们会让学生做练习,然后拿问题去找他们;他们还会鼓励学生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兴趣有了,学习也就不难了。

各国教育的特点

美国:推广培训“父母辅导者”

美国人十分重视人的独立性和自力更生精神,因此,从幼儿一岁半起就开始培养其自我服务技能。他们认为,自我服务技能的掌握,可以增强婴幼儿的独立性和成功感,可以使幼儿和家长双方受益。幼儿的自我服务技能包括:系鞋带、穿衣服、扣纽扣、拉开或拉上拉链、洗脸、刷牙、梳头、吃饭、上厕所等等。

英国:免费提供多样服务

英国政府很重视5岁以下孩子的学前早期教育,为有孩子的家庭提供了很多的服务,从出生到5岁,宝宝可以参加各个社区儿童中心的活动,妈妈也可以参加各种育儿的论坛和培训,解决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果3岁前需要送孩子上幼儿园,就要自己付费,一个月大约1000多英镑。

法国:重视孩子的艺术教育

法国家长认为艺术教育对孩子的未来非常重要。而这些教育早在孩子襁褓之中,家长就会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孩子,法国的早教课更像是艺术细胞的培养和激发课程。他们首先是尊重孩子,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孩子的感性认识。

加拿大:不提前教写字和计数

在加拿大,宝宝稍大一点时可以送其到“playschool”,不是去上课学习,而是参加那里的美术、劳作、音乐以及唱游等活动,而且与众不同的是,这样的早教学校不会设置写字和计数等课程。加拿大的早教专家普遍认为,幼儿期是动作能力均衡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时期,因此培养动手能力更为重要,若让孩子过早认字、写字和计数,会耗费幼儿的体力和脑力,延缓他们的动作发展。

日本:学会不给别人添麻烦

在日本,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要给别人添麻烦。在日常生活中从家长到早教学校都会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你会发现在日本,孩子在上课甚至全家人外出旅行的时候,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一个小背包,里面装着他自己的物品。很多事情年幼的孩子都要自己去做,家长和老师只是在一旁略加指导。

德国:让孩子与大人争辩

德国人认为“两代人之间的争辩,对于下一代来说,是走向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因此,他们鼓励孩子就某件事与父母争辩,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争辩,孩子觉得父母讲正义、讲道理,他会打心眼里更加爱你、依赖你、尊重你;你要孩子做的事,他通过争辩弄明白了,会心悦诚服地去做;你有难题,孩子参与争辩,也能启发你。

犹太人:让孩子早知书本是甜的

在每个犹太人的家里,当小孩子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让小孩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个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书本是甜的。古时候犹太人的墓园常常就有本书,说是在夜深人静时,死者会来看书。这种做法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即生命结束有时刻,求知却无止境。

韩国:倡导“自然育儿法”

近年来,在韩国的父母中间,“自然(nature)育儿法”开始受到重视,而且渐渐流行起来。“自然育儿法”的核心就是将孩子的生活、教育、游戏等都尽可能回归自然,最大限度地使孩子在自然的状态下成长。不管是婴儿还是幼儿,韩国人开始流行让孩子单独睡觉。

盘点中国和美国教育的十大不同

在各国教育中,美国教育格外受到推崇,那么相较于国内,美国的教育有什么不同呢?

为谁而学:

美国教育告诉学生学习是自己的事,让学生自己去想,想学什么东西,因而学生一般学得主动、灵活、高兴。而中国的教育总是要事先给学生做出细致繁琐的各种规定,该学什么,学多少,什么时候学,该怎么学等等。中国的学生视学习为功利,因而习惯于应付,学习是家长、老师的事情,是为找工作而学,学得被动、教条、无奈。

育人目标:

美国不太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极其看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因而才会有美国白领不会算10减6等于几貌似“可笑”的事情发生,他们觉得要趁孩子年龄小时抓紧培养创造性思S。而中国教育特别重视所谓的“双基”,重在练“基本功”,不重视对学生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美国的学生低分高能,中国的学生高分低能。因而世界500强企业,一般不愿意接收中国学生,在他们看来,中国教育是培养知识的奴仆,而不是在“育人”。

课堂:

中国的教育善于给孩子一个总结,把学生教到无问题就好;美国的教育善于给孩子一个启发,把学生教到能不断提出新问题。中国的课堂要举手发言,美国的课堂鼓励自由发言。中国的课堂如果对教师的结论不同意会遭受批评,而在美国的课堂上则受到表扬。中国的课堂讲纪律,美国的课堂讲人权。

师生关系:

在中国,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孩子刚踏入学校就知道老师总是高高在上,而在美国,教授也没有什么权威可谈的,美国人不承认权威。中国孩子盲目崇拜老师,觉得老师总是对的,中国的老师喜欢保持威严,不苟言笑。美国老师很喜欢和小孩一起聊天,是要好的朋友关系。

考试制度:

美国的考试经常是开卷,孩子们一周内交卷即可,而中国的考试则如临大敌,单人单桌,主监副监严防紧守。在中国,考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淘汰;而美国的考试目的在于寻找自身存在的不足,查漏补缺,以利于今后的发展。

班级人数:

中国虽明文规定每班不超过45人,但乡镇及县级学校班级平均人数60人之多,法律并不能约束什么。而在美国,一个班的人数不超过30人,31个人就属于违反教育法,不同的是美国人看重的是诚信――自我信誉度,故不敢越雷池半步。

时间:

在一年中,中国中学生有8个月是上课时间,每天11个小时左右的在校时间。美国学生每年学习只有1000个小时左右。上学时间短、课业负担少,这是让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孩子有了更多的自由安排时间,还能让孩子学习自己安排时间。

成绩单:

成绩在美国属于“隐私”。老师给家长看成绩单,他只给你看你小孩的成绩,不会公布全班的成绩。在中国,行政部门会想方设法地公布学校成绩。教师的考核也要看学生的升学率、优秀率。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在这样的机制下,长达12年之久,心理压力之大是显而易见的。

教材:

美国的教材浅显,对孩子没有严格的要求,特别是数学,导致许多成年人离开计算机对数字就没了概念,连日常生活的计算都成了难题,看之非常可笑,但是他们注重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我国的教材一味地强调夯实基础,才导致机械重复的作业一堆堆,其结果是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高分低能的人才。

早教课程总结范文4

【关键词】项目化;生产性;实训

1 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紧密联系行业企业,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1]。近年来,营口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通过地方政府财政支持、国家专项基金投入以及自谋资金等方式使实训基地的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根据学院现有专业建设了多样的实训基地,例如:钳工实训基地、电子技术实训基地、数控加工实训基地、建筑工程实训基地等等,实训教学得到广泛的应用,各个专业的实训教学课时占总课时的65%以上,有些专业的甚至更多。并与多个企业进行了校企合作,例如:电子电工专业与与营口市山鹰报警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芯片项目、机电工程专业与中意泰达(营口)汽车保修设备有限公司合作的汽车举升机产品项目、与营口光明仪器厂合作的多种轮胎平衡仪产品开发项目等等,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取得了初步的进展。

但是因为教育结构、地域分配、经济发展、企业模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又因为学院的环境与企业的环境有着很大的距离,企业也受到合同期限、产品质量、技术保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并未得到长足发展,其投入与产出未能成正比。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开展一些项目,以弥补校企合作所带来的一些局限性,达到最佳收益效果。

2 项目化建设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有关教育改革的内容中提到,对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建立项目化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以对现有实训基地的结构进行调整,项目化适应产教研、校企合作,项目化可集教学、科研、生产于一体,对现有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补充,使其更适应学院的发展建设。

学院在现有实训基地的基础上,与企业进行合作,可以进行简单的来料加工、产品生产。也可以根据企业现有的产品生产项目,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与创新能力,教师辅助进行产品生产项目的开发与建设。

2.1 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项目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中,教师可以按学生学习能力合理进行分组,由学生独立、团体等开展项目的实施。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如遇到问题教师可以从旁进行指导、给予建议,增强学生自主能动性,并提高创新能力。例如: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软件的使用,只是对应用软件菜单、工具栏进行操作,而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不仅能对应用软件能进行简单的操作,也能在实际工作过程综合运用该应用软件,并且能进行自主创新与设计。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他们是解决项目实例的主体力量,教师仅是指导他们完成这一任务的后备力量[2]。开展的项目多与平面广告公司、婚纱影楼、室内装潢公司等等,平面广告公司一般进行平面设计,包括图形设计、构图设计,颜色设计等;而婚纱影楼一般在三至六月,八月至十一月期间会有大量的婚纱照片需要进行处理,学院基于生产性实训基地跟企业进行项目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以解决项目实例为具体的问题对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及创造力,增强学生知识储备,完成一定的实践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并取得一定的收入报酬,提高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投入与产出比。

2.2 强调师生的互动

项目化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强调师生的互动,所谓的“三人行必有吾师”、“人多力量大”。在项目的构建过程中,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由教师进行单向的项目构建,转变为“群策群力”,不再是教师片面的灌输,学生被动的接受的局面。开发的项目目标是通过电子电路的设计完成儿童电子玩具的设计与实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必须参与到项目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参与的是一种创造实践过程,学生在承担项目的过程中是以学习完基本理论知识为基础,教师培养学生综合创造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操作技能。根据以上的思想与设计思路,儿童电子玩具的设计与实现的方案进行如下设计:

1)设计项目

由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简单的儿童电子玩具的设计方案,也可让学生根据项目的要求自主创作设计方案。然后学生按个人或团队拟定项目的工作计划、实施步骤以及最终成果,并由项目负责人上交文字材料,由教师组成的讨论小组,研究讨论其可实施性,最终确定项目是否实施。

2)项目实施

针对所设定的儿童电子玩具,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讨论,制定相关的儿童电子玩具类型,手工绘制电路图,学生使用Protel2004设计电子电路图、生成PCB板,对于简单的电子电路板可由生产性实训基地生产,复杂一些的电子电路板可到大型企业进行生产,完成初始焊接、调试、组装、成品的工作。到目前为止,生产的儿童电子玩具类型有:电子琴、音乐小屋模型、电子早教机、电子屏学习机等。

3)阶段总结

按照学生制定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开展项目的实施,教师在这一期间也不能完全的放手让学生去做,在一定的时间后对学生的阶段性成果进行讨论、评判、总结,如果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应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将解决问题的方法告知项目负责人,以便更好的完成该项目的实施。

4)提交作品

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评测小组根据学生上交的材料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并对外观、功能、实用性做出评估。通过本院初等教育、幼儿教育、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师对儿童电子玩具进行测评,分析该产品所适合儿童的年龄以及对幼儿、儿童教育的利弊,并对该儿童电子玩具的销售情况做一定的评估,并通过校园网、淘宝网等销售渠道进行产品的销售。

3 总结

基于项目化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项目化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使学生对以后工作环境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并通过项目的实施完成职业院校学生对职业技能的掌握,完成教学目标。在项目化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涉及的知识领域往往超过任意一本教课书、一本教案,也不是一尘不变的东西,所以通过项目化的建设,能够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改变现有的教育理念,调整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