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描写雪的片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描写雪的片段范文1
1、我班有一个小女生,她有一头乌黑发亮的披肩发,一双秋水般的大眼睛,长长的睫毛一眨一眨,像仙女一般挑人心铉。
2、在我的记忆中,有那么一位扎着大辫子的女同学。他是我小学的同班同学。我现在以经记不清楚她的面容了,然而我却清楚的记得他那扎着彩带的又黑又亮的大辫子。辫子上别着一只精致的猫形发卡,末梢穿着即可毛茸茸的小球,走路的时候,那只小猫和几颗小球在他背后奔奔跳跳。特别引人注目。
3、赵诗琪在班上的成绩是数一数二的,可她从不会讨厌一些差生,还会和中等生一起玩,并且帮助差生提高成绩。当同学们有什么难题时,问她,她准会耐心的帮助同学思考问题。但是,她绝对不会把问题的答案告诉你,她会说上一句:“解题思路对了,算算答案就行了。”像她这样帮助同学,同学们不仅题意理解了,并且知道了以后应该怎么思考这道题。
4、她,一张白净的瓜子脸,眉毛弯得像月亮,眼睛又亮又黑,像发亮的黑珍珠,鼻子有点儿翘,嘴巴不大不小,黑里带黄的头发上扎着一条粗粗的辫子。
5、他很矮,跟我比起个子来,就像小白兔和小田鼠比个子似的。他有一双小眼睛,就像两个弯月亮倒挂在他鼻子的两边。只要他一笑,他的眼睛就变成了一条小缝儿。
6、同学极为本分,做什么都规规矩矩,穿得也很朴素,一看就是一个不繁华的人。同学读书很用功,所以成绩也很好。初中毕业时,他以全县第一的好成绩考入了我们学校,与我同班,相比之下,我甚是惭愧。同学不爱讲话,没人与他答茬时便一个人做题。看书。抑或思考,总是一个人静悄悄的,不引人注意。如不是每次考试发成绩时老师对他的点名表扬,全班的人可能都不会注意到他。他就是这样一个安静的人。
7、每次上自习,他就开始进行他的“恶作剧”了。他做第一排,正在同学们玩得开心是,他悄悄的蹲下来,慢慢的吧门打开。这是同学们以为老师来了,都鸦雀无声。记得有一次,他有悄悄跑过去吧门打开,没想到老师就在门口,把他吓的“汗毛直立”我们都大笑起来。
8、汪晓龙不但看书做事十分认真,成绩优秀,而且也十分谦虚。
9、风吹过树梢,黄叶纷纷飘散,这种情景令我想起一位久别的朋友。我这位朋友的名字叫欧阳惠敏,()身材适中,她有一张圆圆的脸孔,眼睛大而充满神采,看见她那乌黑的短发就知道她是一个活泼好动,乐天派的女孩子。
10、那可是我们班大名鼎鼎的——捣蛋王。一有年轻的老师上课他绝对第一个给老师开玩笑,第一个起哄。哪怕在凶的老师,从来不笑的老师,总会被他逗得合不拢嘴。
11、丹彤跟我一样都有不爱劳动的缺点,房间乱得一塌糊涂,要是没人崔,那就原封不动。只要一收拾,不出半天,又和原来一样了,每次去她家,我都会被一些不知明的东西绊倒。她却还在创伤纹丝不动地看着我使给她的脸色置之不理。每到这时,我总会跟她说:“别得意,看我怎么整你!”
12、李云是一个机灵、陶气的孩子。他胖乎乎的脸上,长着一对调皮的大眼睛,眼帘忽闪忽闪的,那两颗像黑宝石似的大眼珠只要一转,鬼点子就来了。在他那黝黑的脸上,不论是那鼓鼓的腮帮,还是那薄薄的嘴唇,或者那微微翘起的小鼻尖,都使你感到滑稽逗人。
13、我最欣赏她的人品和她非常聪明。每次她考试都在五名之内。她为人乐观,乐於助人,是非分明。世界上已很少这种人了。因为她心地好,所以有很多朋友。每个一但和她做了朋友,就不用忧愁了。她对家人也很孝顺。时常帮助妈妈做家务,听爸爸妈妈的话。每当她的朋友需要她的帮助,她一定会伸出援手。老师和同学也对她赞口不绝。她成绩好时,不会骄傲。她看到一些成绩不太理想的人时,她就会安慰她,叫他不要灰心,下次再努力。人们都说她又漂亮又聪明。但她常常都说自己不是最漂亮,不是最聪明。自己是不漂亮,最不聪明的那个。当然同时,她有困难时都会有人帮助她。
描写雪的片段范文2
写景抒情,应追求“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即,要把不容易描写的景象,写得使读者像亲眼见到一般,而作者所要表达的不尽之情则表现在言词之外,由读者通过形象的描写自己去体味。
要做到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一、因情选物
写作时,笔下的自然景物应融入作者独特的情思,让“山水有情,草木知意”,而不是简单客观的描写。
如,《静静的顿河》 中的一段描写:“在旱风的蒙蒙雾气中,太阳升到断崖的上空来了。太阳的光芒照得葛利高里没戴帽子的头上密密的白发闪着银光,从苍白色的、因为一切不动而显得可怕的脸上滑过。他好像是从一场噩梦中醒了过来,抬起脑袋,看见自己头顶上是一片黑色的天空和一轮耀眼的黑色太阳。” 客观而言,天空和太阳不可能是黑色的, 但在葛利高里的眼里, 它们和整个世界都变成了黑色的,因为他的女友阿克西亚被打死了。作者通过这样的描写,将主人公的情感强烈投射到自然景物中,使人印象深刻,又深受感染。
二、动静结合
景物描写如能做到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以形象的描写展示景物的精神风貌,则更能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如,朱自清 《荷塘月色》 中的片段:“树缝里也淌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以蝉声和蛙声反衬环境的幽静,为作者抒发淡淡的哀愁做好了铺垫。
又如,李健吾在 《雨中登泰山》中对悬崖青松的描写:“它们不怕山高,把根扎在悬崖绝壁的隙缝,身子扭得像盘龙柱子,在半空展开枝叶,像是和狂风乌云争夺天日,又像是和清风白云游戏。有的望穿秋水,不见你来,独自上到高处,斜着身子张望。”作者给静态景物赋予动态,用“扭”“展开”“望穿秋水”“上到高处”“斜身张望”等动态形容把松树的形态写得栩栩如生,松树的风骨也跃然纸上。
三、绘声绘色
绘声绘色,是指从颜色、形态、声音等各个方面或角度详细描摹景物,以细致真切的描画,展现景物立体丰满的形象。
如,朱自清在 《春》 中写春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作者用“火”“霞”“雪”形容花,不仅写出了花的颜色“红”“粉”“白”,“火”“霞”“雪”的比喻,也巧妙表现出花色的浓重与花的繁茂。后文,又用“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暗示花的芳香与繁茂。形、色、味的全面描写,展示出了一幅绝好的春花烂漫图景。
又如,《游千岛湖》 中的片段:“梅峰是‘群山之首’,它高耸入云,直插云霄,如同一个巨人屹立在群山之中,显得更加雄伟、壮观。”用巨人比喻梅峰,使巍峨雄伟的梅峰恍如就在读者眼前。后文又写:“来到山腰,只见一座座山在雾中若隐若现。那云雾真是千姿百态:有的裹在山腰间,像一条白玉腰带;有的缠绕在山顶,像白绒帽子。”用“白玉腰带”“白绒帽子”,生动形容出了山间云雾缭绕、姿态各异的情景。
四、运用修辞
作家老舍说过:“在描写时,不能不设喻。”描写景物时,如能恰当运用比喻及拟人、排比、通感等修辞手法, 能把景物写得更生动。
描写雪的片段范文3
的确,我的“野”,是父亲一手“惯”出来的,一手训练出来的。因为我从小男装,连穿耳都没有穿过。记得我回福州的那一年,脱下男装后,我的伯母、叔母都说:“四妹(我在大家庭姐妹中排行第四)该扎耳朵眼,戴耳环了。”父亲还是不同意,借口说:“你们看她左耳垂后面,有一颗聪明痣。把这颗痣扎穿了,孩子就笨了。”我自己看不见我左耳垂后面的小黑痣,但是我至终没有扎上耳朵眼!不但此也,连紧鞋父亲也不让穿,有时我穿的鞋稍微紧了一点,我就故意在父亲面前一瘸瘸地走,父亲就埋怨母亲说:“你又给她小鞋穿了!”母亲也气了,就把剪刀和纸样的鞋样推到父亲面前说: “你会做,就给她做,将来长出一对金刚脚,我也不管!”父亲真的拿起剪刀和纸就要铰个鞋样,母亲反而笑了,把剪刀夺了过去。
――冰心《父亲的“野”孩子》
【点拨】
童年的冰心是一个“野”孩子,这个“野”是父亲宠出来的。扎耳眼吧,说冰心左耳垂后面有聪明痣;穿紧鞋吧,父亲责怪母亲。想来我们是多么幸福,父母用爱为我们创设了那么多有趣的事情。
【精彩片段二】
农民伯伯把粮食种到地里,明年会长出更多的粮食,我们为什么不把雪也种到地里呢?等到明年春天,不也能长出来更多更多的雪了吗?想到这里,我马上回家拿了一把小铲子,在屋子西南角挖出一个拳头大的坑,然后把装有雪花的塑料袋埋在了小坑里面。雪种好了,我高兴地对着小坑说:“哈哈,这下春天我会看到雪花啦!”
【点拨】
种雪?也只有小孩子才能做出这样的事来!好奇加上无知,这就是童年趣事的来源。
【精彩片段三】
我看到爸爸正躺在床上睡觉,小脑袋里便突然冒出了一个“坏”念头。我找出颜料、笔和水,随后在爸爸的额上小心翼翼地画上了一个大大的“王”字,再在爸爸脸的四周画上一堆土黄色的斑纹,这样就是一只威风十足的老虎了。画完之后,我不禁为自己的“杰作”沾沾自喜。
【点拨】
小孩子最喜欢搞恶作剧了。调皮的“我”在爸爸的脸上画老虎,不知道爸爸醒来后看到自己的尊容,是该高兴,还是愤怒呢?
【精彩片段四】
拎起那一大包菜来到了洗衣机前,踮起脚掀开洗衣机盖子,把菜小心翼翼地放进去,然后又盖上盖子,最后按下电源按钮。听着洗衣机启动的声音,我坐在一旁,津津有味地想着自己有多聪明。过了一会儿,我想,菜洗干净了吧?菜不需要甩干……想罢,我便从座位上站起来,按一下洗衣机的按钮,使洗衣机停止。当我掀开洗衣机盖子一瞧,“呀!”真是令我万分惊讶,菜呢?那白菜成了“光杆司令”;而茄子好像被老鼠啃过一样,遍体鳞伤;还有西红柿,已经杳无踪影了……
【点拨】
用洗衣机来洗蔬菜?多调皮的孩子!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介绍用洗衣机洗菜的步骤,具体清楚。清洗过程中用心理描写,写出了孩子的天真。
【精彩片段五】
我手一哆嗦,哎呀,棒冰落地了,雪白的棒冰变成乌黑乌黑的。我的脸一下子晴转多云。我在走廊上走过来走过去。当晾衣架上的衣服映入我眼帘时,我灵机一动,对了,来个漂洗棒冰。我马上端来一脸盆水,小心翼翼地把棒冰放进水里。奶奶不是常说,衣服用手一来回搓洗就能够干净吗?我卷起袖子,用一双小手在棒冰上来回“摩挲”。一边擦,一边想:奶奶回来看到我如此能干、聪明,一定会开心得不得了。
描写雪的片段范文4
例1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朱自清《春》)
例2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
(梁衡《夏感》)
例3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方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郁达夫《故都的秋》)
例4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老舍《济南的冬天》)
【借鉴点】
仔细品味四个选段,我们从中可以把握一些描写季节风光应遵循的普遍原则:
选取景点,突出特点。季节离不开景物,因此写作时应注意选择典型的景物,通过有代表性的景物来表现季节特点。例1侧重写春花,凸显春天的生机盎然;例2则选取细草、蝉儿、太阳、麦浪等景物,渲染夏天的热烈;例3中的秋蝉“更是北国的特产”,其声也衰,其音也残,烘托出秋的落寞;例4则写小雪覆盖下的山景,表现了济南冬天的“秀气”。
多方描绘,层次清晰。各季的景物迥异,描绘时应从多个角度入笔:①多个感官。如例1从视觉、味觉、听觉等角度写春花,例2更典型,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角度描写夏天的磅礴气势。②虚实相生。如例1既有实景,又有想象,描绘出春花的艳丽。③动静结合。如例1和例2既有静物,又有动物,有声有色,生动鲜活。④有高有低。如例1和例4都是按照空间顺序来描写的,由高到低,显得层次清晰。
巧用修辞,美化语言。为了凸显各个季节的画面,细腻传神的语言最能打动读者。比如运用修辞手法,这四个选段要么运用比喻,要么运用拟人,要么运用对比,因景而异,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再如选用恰当的形容词,如“红”“粉”“白”等表颜色的词,“细”“密”“厚”“薄”等表情态的词,无不凸显景物的特征。
情景交融,感受独特。每个人对于季节的感受都是不同的,所以应做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景物和情意融为一体,才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上述4例便分别表达了作者对春、夏、秋、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这些情感无不洋溢在字里行间,并深深地感染着读者。
【快乐仿写】
No.1小区里的榕树枝繁叶茂,像一个个勇敢的士兵守护着小区,清清的小河边有一排排柳树,一条条柳枝随着春风左右摆动,就像亭亭玉立的姑娘,为美丽的春天表演着婀娜多姿的舞蹈。远看,桃花像一片灿烂的朝霞;近看,桃花就像小姑娘的笑脸,在迎接春天的到来。花坛里百花盛开,朵朵花儿争奇斗艳,互相比美,引来了许多小蜜蜂采蜜,还引来了许多蝴蝶翩翩起舞。
(孙弋岚《春天的旋律》)
亮点:从榕树、柳树,再到桃花、花坛,分点描绘,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有动有静,描绘春天的绚丽,给人以美的享受。
No.2浅夏时光,一切都在潜滋暗长。柳树的柔枝不再弱不禁风,杨树的绿叶不再探头探脑,树木密叶满枝,宣示着夏天的来临。浅夏比春天更富有声响,风吹树叶,有哗啦啦的响声,那是风的声音;雨也已经小有声势了,不再润物细无声;庄稼长势正盛,能够听到它们拔节的声音。初夏的花,不再羞涩,开得更明媚了,香气馥郁。浅夏时节,有声有色,有香有味。
(马亚伟《浅夏时光》)
亮点:选段从柳树、杨树的长势,风、雨、庄稼的声音,花的香气馥郁等多个角度凸显浅夏的特点,描绘得“有声有色,有香有味”。
No.3村子尽头那莽莽苍苍的山林,仿佛在静默着,沉思着。当秋风纤细的手指抚过枝丫,轻微的“沙沙”声里,稀疏的枝叶中,又晃晃悠悠地飘下一片片或银灰或橘黄的叶子,如同一只只翩翩起舞的彩蝶。地上已经积了一层厚厚的落叶,像是铺了一层黄地毯。踩在软绵绵的“地毯”上, 嘴里吟着范仲淹的“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枝头的小松鼠也不甘寂寞,它们正忙着收获呢!那细碎的脚步和活跃的身影,也是秋天里一道别致的风景。
(林净《乡野秋韵》)
亮点:作者由远及近,描绘山林的秋景,顺序合理,脉络清晰,且详写脚下的落叶,更凸显了乡野的秋韵。在语言上,有声有色,引用诗句,增添了文章的意境美。
No.4北风是冬天的情人,它从遥远的西伯利亚而来,怀揣着满满的思念,跋涉千山万水,过春、夏、秋三条季节长河,终于来到情人面前。当长风裹挟着远方的尘土,卷起层层寒意扑进冬的怀抱,你听,那呼呼的风声,便是积蓄了整整三个季节的情话。这时候,你一定要识趣地躲开,否则,你就会被北风那浓烈的情话羞红脸。
(梦芝《冬韵如歌》)
亮点:“北风是冬天的情人”,运用新颖的比喻交代了冬的标志。而后文对北风的描写,则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活灵活现地写出了北风的浓烈程度,让读者感同身受。
【片段升格】
原文展示
春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它在春姑娘那里待不住,在空气中回旋,急切地带着欢乐和丰收从天而降,来到这美好的世界一吐为快了。看,雨儿越来越密,像无数条银线从空中直垂而下,这么多银线啊!大概是春姑娘在给大地织一件美丽无瑕的银装吧?又像春姑娘的七弦琴,弹奏出既清脆又悦耳动听的曲调。在这雨水繁乱的敲打声中,你还有心思睡觉吗?
(孙静《春之抒怀》)
升格建议
这是一则描写春雨的片段,运用修辞手法,抓住了春雨密、亮的特点,营造出美妙的气氛。但也存在如下问题:
1.前后不够连贯。第二句写春雨“越来越密”,转而赞美“这么多银线啊”,前后句不够衔接。接下来的问句稍显突兀,和后文“像春姑娘的七弦琴”不能较好地连贯起来。
2.语言不够完美。首句稍显唆,且句中“下着”和“回旋”前后有点矛盾。描写春雨时,只从视觉的角度着笔,稍显单调,可以增加一些表示声音的拟声词,增加动感美。末尾一句中“繁乱”一词,和片段的意境不够融洽。
3.情感不够鲜明。整体而言,该片段表达了对春雨的赞美之情,但由于最后一句的表达不够透彻,使这种情感稍有淡化或消解,最后一句应作改动,使之与上文在情感上一脉相承。
升格展示
“淅沥沥……”啊,雨娃娃这位透明的使者在春姑娘那里待不住,急切地跑到这美好的世界来一吐为快了。“沙沙沙……”雨儿越来越密,像无数条银线从空中直垂而下。怎么这么多银线啊?是春姑娘在弹琴,还是春姑娘要给大地母亲织一件美丽无瑕的银装呢?噢,肯定是春姑娘在弹琴,你听,“淅沥沥……沙沙沙……”春姑娘的七弦琴,弹奏出清脆悦耳的曲调。在这雨水的演奏中,你会甜甜地睡去……
(孙静《春之抒怀》)
描写雪的片段范文5
关键词: 作文素材 阅读积累 观察动笔
提到教作文,老师就会觉得无从教起;提到写作文,学生就会觉得无从写起。虽然老师精心备课、讲解,但写上来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学生写不好作文呢?最终发现是他们没有素材,俗话说的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搜集素材,让他们“有米可炊”。
首先做到“有米可炊”需要学会观察。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素材。生活中处处留心皆素材,但学生却不留意,忽略了生活,所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很重要:在家庭中如何跟父母相处的,遇到矛盾如何解决的,父母如何关爱自己的等等;在学校中和同学之间为一道题的争吵,友谊的破裂,遇到的挫折等等。只要你有一颗善于观察的心,总会发现原来可写的东西很多。在执教《我的叔叔于勒》时,最后文章有一段对叔叔的描写:“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虽然很简短,但抓住了人物的特征刻画出了人物的形象,从中我们看到了于勒在外的艰辛。于是我就借此机会引导学生,让他们回去观察自己的父母,第二天作业收上来一看,发现学生观察得很仔细,一位学生这样写她的父亲:“父亲近日苍老了许多,脸色憔悴不堪。他的双鬓已染上了白霜,额头上的皱纹纵横交错,尤其是他那双枯黄暗淡的手,如同枯皱的树皮,丝毫没有活力。是这双手日夜操劳,为生计而忙碌;是这双手,为我遮风挡雨,让我快乐成长。”另一位学生这样写她的母亲:“曾经拥有一头乌黑秀发的妈妈如今为了掩盖头上的白丝而染成了棕色,美丽的大眼睛有深深的黑眼圈,眼角多了许多皱纹,手上布满了老茧,已经感受不到一丝的柔软,尤其是右手无名指上那鼓起的一个巨大的老茧,更是妈妈长期辛苦理发留下的,原来修长的指甲也因h油而被染上了黑色的印迹。”学生平时写到父爱母爱的作文时总觉得无话可说,即使写出来也是空洞没有内容,但这次的对父母观察之后再去写的片段却让学生有话可说,而且还写的富有感情。事实上生活中可观察的事情很多,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就能发现。比如教室的窗台边放了一些花草,有学生就善于观察,写下了她的所见所感:“今晚忽然来临的大雨打落了那盆从未经受过风雨的花朵,因为它被我们忘在了外面。她的花瓣被雨滴打得只剩几片挂着,地面上满是伤痕累累的花瓣,像是在嘲笑这株无用的花朵,它也像是懂得雨水的语言,低下了平时高昂的头颅,羞愧地望着地面。那一刻我懂得了大自然残忍的生存规律,强者在风雨中屹立不倒,而弱者只有被淘汰。我不禁想:如果这株花不是被我们悉心呵护,而是让它经历风吹雨打,今天它是不是就能有不一样的风姿呢?答案是肯定的,就像人一样,没有人出生时就是强者或弱者,那些被养在温室里什么苦难都不经历,被很好地呵护着的人,在遇到挫折时会被一下子击倒,毫无还手之力,人生真正需要的是磨练,是比呵护宝贵千倍万倍的受挫,我们要在这一次次挫折中爬起来,在风雨中屹立,成为真正的强者。”多么善于观察的孩子啊!多么深切地体会啊!俗话说的好: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关注他们身边的事,这样我们的学生何愁没有素材可写呢?
其次做到“有米可炊”需要阅读积累。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让我们的视野开阔,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宝库。学生的生活经历比较少,更需要借助书籍去开阔他们的视野,使他们不仅能从生活中发现素材,也能从书籍中获得素材,这就要求教师培养他们阅读的习惯,学生对阅读有兴趣了,他就会自己主动要求读书,潜移默化中学生就逐步积累了很多的素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断地积累中,学生作文时就觉得肚里有‘货’了。如《走进一片雪花的温暖》中对雪的描写:“只见高高的悬崖顶上,已堆积了很厚的雪,如墙耸立。忽然,那雪便轰然而下,一时间如瀑布纵贯,惊天动地。约一分钟后,积雪倾尽。”把雪一泻千里的气势描写的生动逼真,于是我就让学生熟读成诵,甚至摘录,古语说的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多了,积累多了,学生在写到雪景时就会自动地调动他们头脑中的积累,然后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让自己的作文生动,有内容。比如在写《真情在生活中流淌》这篇作文,班上就有一位学生在结尾写到这样的一段话:“也许这个世界是很大,确实如同一个山谷,但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你被一座座名叫真情的小山包围着,哪怕是低声细语也能听见回声,并与时间一起在生活中静静地流淌,环绕在我们的身边!”这一段文字正是学生平时的阅读积累,恰当地表达出文章中的情感,放在结尾处不仅深化了主题,也给作文增色不少。同时作文教学中的写作方法,表情达意都可以从阅读教学中去引领学生,教师要结合经典课文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有效训练。在执教《背影》这篇文章时,学生都被父爱感动了,特别是文章中对父亲背影的描写,更是感人,在课堂上就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是如何来表现父爱的,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运用了“走、探、穿、爬、攀、缩、倾”等一系列形象的动词,在情节中融入了自己的感悟,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真挚的情感等等。《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写记叙文,要做到内容具体。”掌握了这些方法,学生就知道怎样去写了,文章也就有了内容。同样在写《真情在生活中流淌》这篇作文时,有一位学生就巧妙地模仿了《背影》,写了母亲在车站为我买奶茶的情节:我想去买奶茶,母亲看到那儿很多人,就对我说“你一个小孩子,怎么能跟那些大人去挤呢?你就在这看好行李,我去买。”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我有点想发笑:我又不是三岁的小孩,再说,小孩又怎么了,怎么就不能去呢?埋怨归埋怨,心里还是有点担心她。我努力地踮起脚尖,希望能看到母亲的身影。只见母亲费力地挤进人群中,艰难地走到柜台前,跟营业员说了些什么后,营业员便递给她一个杯子。妈妈小心翼翼地接过那个杯子,略显艰难地转过身,将杯子高举过头顶,从人群的缝隙中挤出来。此时,我仿佛回到了默片时代,周围的一切仿佛都静止了,只剩下母亲的身影在挪动着,我的眼睛仿佛看到了母亲脸颊上的汗水在流淌,耳边仿佛听见了母亲轻微的喘气声。一会儿后,母亲便回到了我身边,她将奶茶递给我,我接过带着母亲汗水的奶茶,感觉眼眶内湿湿的,便低下头有力地吮吸着吸管,奶茶冰凉冰凉的,从喉咙口流淌下去,一直凉爽到我的全身。我偷偷地看着母亲,看到了母亲嘴角扬起的笑意,那是满足、欣慰!多么精彩地借鉴与模仿啊!而教材中为我们提供的写作方法很多,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让课本成为学生写作指导的范本。
描写雪的片段范文6
一、细致观察,写出特点
观察景物时,我们不仅要用眼睛看,而且要用耳朵听,用鼻子闻,动手摸,动口尝。
1. 用眼观—写景色。如课文《可爱的草塘》里写道:“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仔细瞧那浪花,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儿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墨绿色。”这些描写,不正体现了草塘“绿”的特点吗?
2. 用眼看—写形状。如课文《爬山虎的脚》,叶圣陶先生就细致写出了爬山虎的样子:“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读了这段话,爬山虎的脚的形状仿佛就浮现在我们的眼前。
3. 用鼻闻—写气味。如课文《桂花雨》里写:“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这里描写气味,突出了桂花香的特点。
4. 动口尝—写味道。如课文 《高粱情》 写高粱的根时:“伯父掐了一截让我舔舔,哎呀,那个苦劲儿,到今天我还记得。”尝一尝,高粱根的“苦”不就出来了吗?
5. 用耳听—写声音。如课文《观潮》中,作者就详细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声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在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那声音如同天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些对于声音的描写,突出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6. 动手摸—写感觉。如课文《林海》的开头写:“这回有机会看到它,并且走进原始森林,脚踩在几尺厚的松针上,手摸到那些古木,才证实这个悦耳的名字是那样亲切与舒服。”摸一摸,切身体验一下,从而感受到大兴安岭的美。
二、展开想象,巧用修辞
写景不仅要观察仔细,而且要展开丰富的想象,在想象中,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这样不仅能突出景物的特点,而且可以让语句更加优美。
比喻。如:“池底长着许多石笋,有的像起伏的丘陵,有的像险峻的山峰,有的像矗立的宝塔,有的像成簇的珊瑚。”(《五彩池》)
这里由石笋的形状展开想象,运用比喻和排比的方法,写出了石笋的形态各异。
夸张。如:(1)桂花开了,很远的地方就闻到了香味;(2)桂子花开,十里飘香。第(2)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更能突出桂花香的特点。
排比。例如课文《桂林山水》中:“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里运用排比的方法,写出了漓江水的“静”“清”“绿”。
对比。俗话说:“有比较才有区别。”再如课文《桂林山水》中:“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这里拿漓江同大海、西湖进行对比,突出了漓江的与众不同。
拟人。如课文《山雨》:“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这里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山雨独特的声音,把雨写“活”了。
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有道是:“文章不是无情物。”像课文《长城》,抒发了作者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抒发了叶圣陶先生对祖国自然风光的热爱;课文《第一场雪》,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写景抒情,一般有两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