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知识管理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知识管理论文范文1
【论文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逐步取代传统的资源,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资源,知识管理应运而生,在全世界掀起了一场新的“管理革命”。知识管理是适应知识经济的一种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如何应对知识经济的冲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已成为不容回避的重大课题。本文主要从知识管理是企业的需要、内容及如何进行等方面阐述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世界经济的发展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的发展直接依赖于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随着知识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环境也日益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环境的变化将对企业管理产生巨大影响,从而推动着企业管理的不断创新。
企业知识管理就是将知识资源和知识资本当作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分析企业知识的存在形态和运行规律,以知识资源和知识资本当作提高其他资源和资本使用效率的枢纽,通过开放式的结构将企业的知识加以收集、整理、共享,实现各种类型资本同时增值的管理思想、管理过程和管理方法,以获得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知识管理是企业的需要
全球经济一体化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对企业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已从物转向人,再转向知识,知识管理成了企业管理的重要领域。知识在增加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方面所起的作用正在成为企业关注的核心,也是决定企业生存与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企业应加强知识管理,将知识资源和知识资本当作提高其他资源和资本使用效率的枢纽,借助现代的信息技术和手段,利用现有的和潜在的知识资源,增强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其竞争力。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现代企业越来越认识到:企业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实体,同时也是一个知识实体。应该将企业作为知识的载体而不是员工的大脑,将这些知识如何有效和高效地利用起来,达到企业知识创新的目的,就是我们认为的知识管理的目标。
首先,知识管理是一种系统的管理思想,主要是企业或组织运作中管理层面上的问题,同时也贯穿的整个企业业务体系的运做。知识管理不仅是针对知识本身的管理,包括对知识的生产、储存、传递、应用和创造;还包括对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无形资产及相关活动的管理,涉及知识组织、知识管理工具、知识资产、知识活动、知识人员等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并且包括结合企业业务活动和其它管理活动运用知识管理的思想进行的管理。其次知识管理关注知识对组织和业务的支撑,利用过去积累的知识对决策活动和操作工作进行支撑,大大的缩短决策和操作过程时间、也极大提高了决策和操作的质量。更重要的知识管理将改善知识生命周期,加快知识创新。
社会和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从体力、资源、技术、信息已经转移到现在的以知识为基础。当今社会的主要竟争已经从原来的技术和人才的竞争转向知识的竞争。技术会落后,人才会流失。但拥有完成的知识管理制度和文化,就可以促进技术的创新,提高人才的素质。所以说,知识管理的思想直接来源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或者说直接来源于知识经济时代对管理方式与方法所提出的变革要求。
二、知识管理所包含的内容
(一)知识管理中的知识包括:物化的资本品上的知识;体现在书本、资料、说明书、报告中的编码后的知识;员工的经验;体现企业的组织、制度、结构中的知识等。
(二)知识管理的基础:它是知识管理的基本部分,如关系数据库、知识库、多库协调系统、网络等基本技术手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各种联系渠道等。
(三)企业业务流程的重组:其目的是确保新知识在企业内能及时流转,使企业的知识资源更加合理地在知识链上形成畅通无阻的知识流,让每一个员工都能利用与企业目标相关的知识,确保企业员工都能知道知识在哪里,以便在需要的时间和需要的地方获取与业务有关知识的同时,都能为企业贡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专长。
(四)知识的获取和检索:应用各种各样的软件应用工具,例如智能客体检索、多策略获取、多模式获取和检索、多方法多层次获取和检索、网络搜索工具等。
(五)知识的传递:如建立知识分布图、电子文档、光盘、DVD及网上传输、打印等。
(六)知识的共享和评测:如建立一种良好的企业文化、激励员工参与知识共享、促进知识的转换、建立知识产生效益的评测体系等。
三、企业中的知识管理怎样进行
随着新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必须明确知识管理目标,把知识管理和企业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保证企业知识管理顺利实施。
(一)确立知识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
传统的企业管理和控制的重心是放在企业的有形资产,忽视对知识资源的管理,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不树立知识资源是最重要资源的观念,就无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获得优势。因此,只有树立知识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的观念,才有利于知识管理创立和实施。
(二)营造利于知识传播与共享的工作环境
知识管理的一个首要环节,不是对现有知识资本的管理,而是对环境的改善,使得知识更容易交流,更容易创造和积累。要建立创造和共享知识的文化氛围,知识产生于交流的过程之中,越交流,越共享,生产出来的新知识就越多。所以,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自然而然地共享知识的行为环境是开展知识管理的基本条件。首先,组织管理者思想开放,敢于向自己和传统的习惯提出挑战,敢于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把管理模式由控制转为支持,由监督转达为激励,由命令转达为指导,自上而下形成一种共享学习的宽松环境。其次,必须使组织的每一位员工都认为贡献知识与人共享是一种自然的行为,并自然地与组织内外的人员形成知识网络团队。再次,必须使组织竞争环境不是相互损害对方的利益,而是实力的竞争。因此,组织要向其环境形成一个由供应链、产业链、知识更新链共同支撑的全方位的知识网络环境。:
(三)将知识创新与企业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创新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企业必须创造一个有利于促进知识创新文化的内部环境与机制。创建有利于知识获取、创造、积累、保护企业组织平台,积极发挥每一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员工不断创新,并与他人共享创新的成果,它能激发员工对知识的渴望,具有获取知识的途径,能够允许在创新过程中发生错误和失败,积极营造一种值得信任、有同情心、热于帮助的组织文化氛围。
(四)建立适宜的组织结构
企业知识管理论文范文2
可拓学是由我国蔡文教授建立的一种把事物质与量有机结合起来,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去研究解决矛盾问题的规律和方法,这一理论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工程管理、信息技术、经济管理、生物学等领域。可拓理论利用“距”和“关联度”的概念将事物“是”与“非”的描述转换成属于“是”与“非”程度的描述,这一转变体现了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通过可拓集进行高技术企业知识管理能力评价能够有效地反映出企业知识管理状态,为其知识管理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通过建立关联函数确定待评价企业与经典域的“关联度”。可拓集采用“关联度”大小衡量对象与集合的关系,将经典数学中“属于”和“不属于”集合的定性描述扩展为定量描述,从定量和定性两个角度去研究事物的规律,本文采用基于区间距关联函数计算关联度。首先给出小模区间的定义,设X=<x1,x2>和A=<a1,a2>,若x2-x1<a2-a1,则称X为A的小模区间,或者称A为X的大模区间,小模区间的定义在知识管理能力评价模型中的现实意义为:对待评价企业特征的区间描述值的取值范围不应大于给定知识管理能力等级各特征的取值范围。由式(4)~(8)计算待评价企业与各知识管理能力等级的关联度值,将关联度最大的等级作为该企业知识管理能力等级。2高技术企业知识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AndrewCampell认为企业知识管理能力包括知识管理流程能力和知识管理基础能力[11],其中知识管理流程能力是指企业对整个知识管理流程过程中对知识的获取、转化、创新、保护能力,知识管理基础能力是指企业进行知识管理活动所必须的软件条件和硬件条件,根据AndrewCampel对知识管理的描述和高技术企业的特点,确定高技术企业知识管理能力度量指标体系见表1。
2高技术企业知识管理能力评价模型的应用
2.1确定知识管理能力等级和临界区域将企业知识管理能力水平划分为4个等级,分别是“优秀”“良好”“一般”和“差”,其所对应的各个指标也据此划分为为“优秀”“良好”“一般”和“差”4个等级,分别确定其所对应的临界区域为:<85,100>,<70,85>,<60,70>,<0,60>。
2.2确定知识管理能力评价指标权重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Saaty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的一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权重确定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赋权过程符合人们的思考习惯。
2.3确定经典域和节域根据表1给出的企业知识管理能力指标,利用式(1)和式(2)确定企业知识管理能力等级经典域和节域。
2.4计算等级关联度依据表1的指标体系,某企业对其下属的两家分公司的知识管理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见表3,数值以区间值给出。首先利用式(4)~(7)确定待评价公司各知识管理能力指标等级关联度,然后根据各指标的权重(表2),利用式(8)计算分公司A、分公司B知识管理能力等级关联度如下。对于分公司A,KA2(R)最大,这表明分公司A的知识管理能力水平最符合第二等级(良好)的特征,因此确定其知识管理能力水平为“良好”。对于分公司B,其中KB3(R)最大,这表明分公司B的知识管理能力水平最符合第三等级(一般)的特征,因此确定其知识管理能力水平为“一般”。
3结束语
企业知识管理论文范文3
关键词:跨国公司,知识管理
20世纪末全球化的趋势已不可阻挡,新世纪跨国公司都把如何更好地全球化作为自己的经营战略。在全球化过程中,知识管理显得越来越为重要,以前跨国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往往只是按其本国需求而设计,然后到世界市场去销售,到现在跨国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却是全球知识管理的结果。比如,一个IT企业提供的最新计算机产品其设计是在美国硅谷进行的,芯片是在韩国生产的,软件是在印度设计的,整机组装是在中国大陆进行的,营销活动则是在香港进行的。对于跨国公司而言,在世界各地建立一套生产、分销和销售的有效网络并不能构筑其竞争优势。只有通过识别、整合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从而设计出符合全球市场的产品和服务,这才是跨国公司竞争优势之所在。换句话说,就是通过向世界学习来创新。
一、传统跨国经营理论中的知识管理模式
垄断优势理论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西方较早的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理论。垄断优势理论由美国学者海默(StephenH.Hymer)于1960年提出,其中心观点为垄断优势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企业的垄断优势分为两类:一是包括生产技术、管理技能、营销能力等所有无形资产在内的知识资产优势;二是企业凭借规模巨大而产生的规模经济优势。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弗农(RaymondVernon)于1966年提出,他主要从产品和技术垄断的角度分析了产生对外直接投资的原因,认为产品生命周期的发展规律决定了企业必须为占领国外市场而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产品生命周期可分为三个阶段:创新阶段、成熟阶段和标准化阶段。在产品创新阶段,应首先在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小进行,因为在开发新产品、采用新技术以及国内市场容量上这些国家都具有优势地位,在产品成熟阶段,随着国外仿制品的出现,创新企业就应到海外设立子公司。西欧经济、技术水平和消费需求与美国比较相似,而生产成本低于美国,所以美国的企业首先投资于西欧。在产品的标准化阶段,创新企业的垄断优势逐渐消失,生产的相对优势已转移到生产成本较低和劳动密集型经济模式的国家和地区,一般为发展中国家。
从上述两理论,我们可以看出知识管理模式为单向的知识输出,即跨国公司带着其在母国市场上获得的技术诀窍、管理技能以及生产的产品和服务,在东道国市场上进行制造、销售来充分利用这些经验。这样一方面跨国公司可以获得全球规模经济,另一方面由于母国市场和东道国市场间技术诀窍和管理知识间存在的差异跨国公司可以进行套利活动。跨国公司在进行跨国经营时既可以为其他的跨国公司顾客提供服务,又可以利用其能运用全球资源的能力对当地的竞争者施加压力。其知识管理模式可以用图1概括如下:
图1传统跨国经营理论中的知识管理模式
由于以往跨国经营理论存在的某些局限性,英国经济学家邓宁(JohnH.Dunning)在综合了各位学者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其核心是强调跨国公司从事国际生产要同时受到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的影响,对外直接投资是这三项优势整合的结果:所有权优势是指一国企业拥有或能够获得的国外企业所没有或无法获得的资产及其所有权,包括对无形资产的独占和企业经济规模两方面所产生的优势,或泛指任何能够不断带来未来收益的东西。内部化优势是指企业有能力将所有权优势在企业内部配置、转让和有效利用。区位优势是东道国具有的,指跨国公司在选择对外直接投资的地点和国别时,必须充分考虑东道国的生产要素优势。这种优势不仅包括东道国的自然资源、劳动力、地理位置,而且包括东道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市场规模、基础设施、外贸和税收政策等,跨国公司总是把资金投向那些具有区位优势的国家和地区。
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沦对于前面提到的垄断优势理论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有一定的改进,即除了强调跨国公司拥有的垄断知识优势的转移,也强调利用东道国市场的知识和资源。跨国公司将生产制造及其他低价值的活动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获得成本优势,而将高附加值的活动,如研究与开发、生产设计、营销、战略、融资等活动留在国内。从知识管理的角度,仍然只是一种稍加改良的单向知识输出模式,即在知识输出的过程中要和当地的知识和资源结合起来,适应当地化的需要。
这种单向阶梯性的以输出为主的知识管理模式在跨国公司中屡见不鲜。全球运动服饰的巨人耐克公司就是这样的例子。它的总部位于美国俄勒冈的彼凡尔顿(Beaverdon),是研究与开发、产品设计、品牌管理、质量控制系统、财务和其它相关职能的神经中枢。它在一些低成本区位的国家如中国、印度尼西亚和泰国以契约的方式建立了稳定的生产网络,并在这些亚洲国家建立了质量控制和采购网络。同时它还在全球重要的市场建立了营销中心。其他跨国公司如西门子、宝洁、通用汽车等也是如此发展壮大的。
随着世界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也在不断改进这种模式,并将这种模式发展到了极致。跨国公司在全球竞争中学会了根据当地市场的差异调整产品、服务和管理系统,同时他们依然寻求保持全球一体化战略和运作的优势。“从全球着眼,从当地着手”这句口号正是最好的说明。然而无论这种模式有何改进,隐藏其中的一个逻辑是:全球化意味着用母国产生的产品、服务和优势去征服世界,然而这在知识经济时代已显得过时,“向世界学习”成为全球竞争的主旋律。
二、知识经济时代跨国公司知识管理新模式
1996年,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首次正式提出了知识经济的概念,这一新概念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认同。究其原因,是因为人们都认识到知识对经济发展和人类进步所起的巨大作用。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工业经济社会里的战略资源是资本,而在知识经济则是知识和信息。知识经济改变了全球竞争的环境,并对传统跨国经营模式提出了挑战,一种新的全球知识管理模式呼之欲出。
(一)知识经济对传统跨国经营模式的挑战
1.知识经济大大改变了全球竞争的环境(1)竞争优势的来源是建立在知识的识别、整合和创新基础上,而不是其它。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在现代经济中,知识正成为真正的资本与首要的财富”。这个说法毫不夸张。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于规模经济和以此为基础的成本降低。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发展必须通过知识的积聚和创新来实现。代表美国新经济的微软公司、甲骨文公司等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超过了通用汽车、福特等老牌跨国公司在股票市场上的市值。因此,知识是长远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唯一源泉。知道如何利用其知识优势的个人和组织将增大其产品在整个产出中的份额。(2)企业全球化经营所需要的知识来源不再偏于一隅,而是分布在世界各地。过去,跨国公司开展跨国经营时多半是将国内市场的生产、销售管理经验带到东道国的经营活动中去,并适当根据当地的情况加以修正。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使得世界真正成为一个全球化的市场,若还是依赖跨国公司总部的做法已不能满足企业全球化经营的需要。其中最明显的迹象是企业间的技术联盟和合作的日益增多以及许多跨国公司将研发机构设置在靠近顾客的市场。(3)通信技术的发展和运输成本的大大降低便利了商品、资本和信息的自由流动。美国管理学家钱德勒在《看得见的手》一书中谈到铁路和电报的出现是促成工业革命发生的重要因素,同样现代运输业和通讯业的发展也是促成世界经济由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的革命要素。空中运输、电信和计算机的成本自1950年以来已大幅度下降,以计算机和电信业为例,成本的大幅度下降以及像电视会议和电子邮件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使得对范围广泛的经营活动的协调不仅更加可行,而且更加可靠和效率更高。运输成本由于集装箱的发明也大大降低了。这一切都使得商品、资本和信息在世界范围的自由流动更为方便、快捷和廉价,从而为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知识管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知识经济对传统跨国经营中的知识管理模式的挑战(1)全球的生产和销售网络并不能构成全球经营的竞争优势。一个有效的全球生产、分销和销售的网络是建立全球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全球化经营不能确保其有全球竞争优势。90年代初,百事可乐公司制定了一个将其国际软饮料收入增加两倍多的雄心勃勃的目标——从1990年的15亿美元增加到1995年的50亿美元。为实现这一目标,百事可乐公司发起了勇敢的冲锋。到90年代中期,该公司的经营遍及全球广大地区。不过这种全球扩张并没有转变为增长和赢利。实际上,到了1997年,百事可乐公司已经从诸如南非这样的一些主要市场上撤出,摆在面前的是国际饮料经营近10亿美元的亏损。此外,大部分产业中的主要竞争者都已知晓如何进行全球化经营,更有许多进行数字革命的公司已经在使用互联网迅速地为全世界提供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2)单一国内市场的需求不再是许多产业的主导力量。过去,跨国公司都是根据本国市场的需求来开发产品和服务,并将此产品和服务销售到世界各地。特别是美国市场由于其消费能力高、国内市场容量大往往成为新产品和服务的诞生地。但这决不意味着美国市场的需求就可以完全代表世界市场的需求。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许?嘁际谐〉男枨蟪鱿衷谝恍绻揪绲谋咴凳谐1热缍砸贫缁暗男滦枨蟾嗟爻鱿衷谥泄庋姆⒄怪泄摇H绻绻静荒鼙染赫允指玫厥侗鹫庑稚⒌暮投嘣氖谐⌒枨螅⑶依闷淙蛑豆芾淼牧α浚蚪嵩诰赫邪鼙薄?3)跨国公司仅利用从母国市场上建立起来的垄断知识和诀窍已不能在全球竞争中取胜。基于母国市场上建立的垄断知识和技术诀窍不再能保证跨国公司在全球竞争中胜出,因为可以令跨国公司超越竞争对手的技能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具有专长的专家手中。今天的获胜者必须能够懂得识别和获取分散在世界范围内的新技术、能力和技术诀窍,并将它们整合,从而创造出世界一流的产品和服务。(4)有价值的知识通常是复杂的和棘手的,因此为知识管理增加了很大的难度。由于有价值的知识通常是细微的、复杂的和棘手的,这意味着它们可能深深地隐藏在远距离和不熟悉的环境当中,无疑为知识的识别、整理和积聚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比如了解总部设在世界另一端的顾客企业的内部运转,或者弄清楚先进计算机模拟技术和机器人在药品开发中的应用就是这样的例子。先进的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或许能为复杂知识的传递和互动提供便利,然而这并不能保证对复杂知识的理解。企业需要新的组织结构和运作过程来获取、解码、编码和整合利用这些复杂知识,并将其有效地传递给能有效应用这些知识的人。
(二)新的知识管理模式
由于传统跨国经营模式中的知识管理模式的局限性,因此需要一种新的知识管理模式。这种新的知识管理模式主要是从全球化的角度进行知识管理,而不是从母国出发。该管理模式分为三个阶段,如图2所示:
图2知识经济时代跨国经营的知识管理模式
虽然大部分的跨国公司还沉醉于过去的成功,已有不少企业正在运用新的知识管理模式取得了惊人的经营绩效。SGS-汤姆逊微电子集团就是一例。该公司是1987年由意大利的SGS微电子公司和法国的汤姆逊半导体合并而成的。在半导体业务上SGS-汤姆逊微电子集团大大落后于同在欧洲的其他牛导体公司,比如德国的西门子、荷兰的飞利浦公司,而日许多专家认为欧洲的半导体业务是没有前途的,因为欧洲的企业已在芯片竞争中丧失了优势,当时领先的竞争者是美国、日本及环太平洋的一些国家。对于欧洲的半导体生产商还不利的条件是其主要顾客市场并不在欧洲,而且半导体核心技术的发源地和制造专家遍布在美国的加利福利亚、日本的东京以及中国台北。然而SGS—汤姆逊微电子集团证明了怀疑者的担心是多余的,到2000年其销售额达到78亿美元,净利润超过14亿美元,公司股票市值也超过了500亿美元。之所以取得如此不俗的经营业绩,可以说与SGS—汤姆逊微电子集团的知识管理模式密切相关。
当许多竞争对手将注意力集中在为专用设备设计和生产专门的电子元件,这些电子元件将被集成在一块电路板上用来执行一个特殊的命令,比如硬盘驱动控制(HDD),这往往需要多达十块芯片和100多个电子元件才能解决问题。但SGS-汤姆逊微电子集团却能从全球知识管理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综合了美国加利福利亚的圣何塞、日本东京、芬兰的赫尔辛基对主要顾客的调查结果,由位于法国的格勒诺布尔、意大利米兰、印度诺达(Noida)、新加坡、美国德克萨斯州等地技术专家组成的开发团队共同攻克了这个难题,提出了创新的解决方案,即仅用三块芯片组取代了过去复杂的电路板才能进行硬盘驱动控制的问题,这样帮助顾客节省了空间和成本,产品一经推出就立刻受到好评。1996年第一次销售HDD芯片就创造了5000万美元的市场记录,并从美国公司那里夺取了27%的市场份额,大大超过了从前的竞争对手。对于SGS-汤姆逊微电子集团来说,不仅把它的业务从起初的几百万美元销售额扩展到现在的几百亿美元,而且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对全球知识的管理建立了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
(三)新的知识管理模式的优势
1.新的知识管理模式是真正的全球化战略全球化战略不只是指在世界市场上销售产品和提供服务,而且同时还要建设并维护跨国界的基础设施,并使一个企业的所有职能,包括研究与开发、采购、生产、后勤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以及金融财务国际化。所有这一切最终都是为了向全世界的顾客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服务。使用新的知识管理模式可以帮助企业在所有的市场上参与竞争,因为它们不断地在全世界寻找任何可能的市场并从全球的角度来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即使是它们尚未涉足的领域也显示出潜在的优势和威胁。
20世纪90年代诺基亚公司通过开展全球知识管理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全球著名的移动电话公司,超过了美国的摩托罗拉公司,要知道美国是移动电话技术的发明国,而摩托罗拉公司也是最早大规模生产移动电话的公司之一。诺基亚公司80年代只是芬兰一家进行多元化经营的企业,1992年才决定专注于移动通信领域。对于诺基亚而言,移动电话和蜂窝网络业务并非产生于芬兰然后向国外出口,在很大程度上是国外生产和销售,这就意味着要在全球同步发展。诺基亚必须要向美国学习先进的技术和全球营销技巧,向日本学习掌握顾客对电子产品的需求心理,比如小型化和数据应用,同样它也要向东南亚国家学习低成本制造的管理技巧。芬兰的管理层被派遣到世界的关键区域,构成了整个公司知识共享的网络。正是通过对全球知识网络的有效管理,所以,诺基亚总是能从全球的角度考虑市场的需求,从GSM的发展到最早提出“把互联网装进每一个人的口袋里”到“移动电子商务”,诺基亚的概念和行为总是领先于竞争对手一步。摩托罗拉公司因为将其创新思路局限于美国,丧失了向数字移动电话和GSM标准转向的先机,从而被诺基亚抛在了后面。
2.新的知识管理模式有助于跨国公司重构核心竞争力(1)全球知识管理是企业创造差异化战略和独特优势的新途径。现在太多企业的战略是雷同的,真正在产品绩效、服务价值和降低成本方面的突破来自于不同地理环境发展出的技术和能力的结合,其中有些可能还是来自于别的产业。通过全球知识管理,可以帮助企业脱离原有地理界限和企业视野的局限性,最早发现顾客的新需求,找到技术创新的来源,从而生产出全球一流的产品和服务。此外,能够识别和整合来自多个地方的知识和技能是非常困难和成本高昂的,只有少数具有前瞻性眼光的公司才做得到。尽管其投入要比在一地开展经营要大得多,其回报当然也是惊人的。我们前面谈到的SGS-汤姆逊微电子集团和诺基亚公司就是很好的证明。(2)全球知识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开启全球顾客的潜在需求。许多新的顾客需求或者对已有产品的新用途可能都出现在母国市场以外的地方。企业除了在满足这些特殊地方需求时获取利润,更为可观的是将这些特殊的需求引用到全球的顾客市场中,从而创造更大的市场和利润空间。(3)全球知识管理也意味着具备迅速开展全球新业务的能力。一个企业能接近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知识和技能,了解母国其他市场的变化,这就说明企业具备了迅速开展国际化经营的能力。通过整合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知识和技能,企业能很快从全球的研究、开发和经营中获取收益。
三、中国企业的全球知识管理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又向全球化迈进了一步。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既打开了通向世界之门,又迎来了全球的竞争对手。然而只有融人世界经济的洪流,才有可能取得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因为世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相互依赖。知识经济同样也是我们不可回避的现实,在世界银行2001年10月31号的最新报告《中国与知识经济:把握21世纪》正是对这一问题的探索。针对中国的现实条件,世界银行对中国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提出了包括利用全球知识的六项建议。这充分说明由于全球化的发展,知识可以在全球自由地流动,我们必须把握这个契机,提高我们的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
1.转变思维方式,将全球知识为我所用对于中国大部分企业来说,通常的思维逻辑是希望以中国的市场获取别人的技术转让,而主动利用全球知识似乎是不可能的。这主要是我们的企业大都没有走出国门,对世界市场完全缺乏了解和认识。事实上运输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已使了解信息的成本大大降低,而且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很多企业具备了“走出去”的实力和能力,只是视野的局限和思维方式的智障阻碍企业跨出这重要的一步。因此,转变思路,拓宽视野,真正站在全球化的高度来对待企业的知识和经营,就可以将全球知识为我所用,转变成企业的知识和能力,从而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企业知识管理论文范文4
1.内部显性知识的收集挖掘。工程设计企业的显性知识主要是以纸质文档或电子文件形式存在的工程相关文件资料,设计咨询文件,项目管理文件,会议报告,使用说明书,软件代码,工作总结,专业资料,专业书籍,公司的规章制度等。对于以这些方式存在的显示知识,工程设计企业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制度在企业工作流程中实现知识的收集挖掘。比如某个工程开始的时候,根据企业知识收集挖掘的标准确定这个工程进行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产生的各种文件资料中哪些是需要收集挖掘的,分别应该在什么时候收集挖掘,需要纸质的文件还是电子的文件,需要什么格式的文件,怎样避免文件资料的遗失,怎样划分责任等。把这些规定融合到工作流程中去,作为工程设计管理中比不可少的环节。如对于工程的投标报价资料,当处于投标报价阶段,投标报价还没有形成定稿的时候,就不能收集到知识管理系统中去,一般可以规定在中标结果出来后一定时间内,负责此工程的项目经理把投标报价文件交到负责知识管理的部门或直接把电子文件上传到企业知识管理系统中,不管中标与否,如果以后企业遇到类似工程投标,那么此份文件就可以拿来借鉴或修改部分直接利用。
2.内部隐性知识的收集挖掘。工程设计企业的隐性知识主要是企业员工各自的独特的专业知识或技术特长,或是独特的行业洞察力,敏锐的判断力等,这些是不大可能通过知识自身沉淀于企业中的。对于这部分的隐性知识,企业可以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来促使隐性知识的挖掘和利用。不同的工程设计企业的企业文化都不一样,但在这一点上应该有相同的目标,就是企业的员工乐意奉献自己的知识。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塑造这种共享知识的良好氛围,考核制度中可以规定相应的奖励,同时,企业要提供员工共享知识的平台。平台的建设是员工共享知识的前提,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工作。共享知识的平台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工程进行过程中定期的例会或讨论会,会议上大家对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回顾总结,分析问题,提出建议,那些精辟的发言中就包涵了许多独到的思想,科学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这个过程就是一次隐性知识的挖掘过程。又如,企业为鼓励员工分享自己的知识,可以组织定期专题讲课,员工自愿报名主讲。讲课的员工不但可以得到大家的尊重和敬佩,同时还可以获得一份物质奖励。企业还可以通过工作论坛的方式提供共享知识的平台。国内现在的工程设计企业一般来说都具备企业内部局域网建设的基础。企业工作论坛上,员工可以提出问题,对于解答的不同答案他可以打分,那么解答这个问题的不同员工在共享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分值,积累的分值越高,说明此员工对知识的贡献越多,这个分值也可以参与到员工考核中去。除了以上提到的,还有其他许多好的形式。但是,这些形式都有一个关键点,就是员工乐于奉献自己的知识。对此,企业的文化建设是其他任何管理制度建设替代不了的。
3.外部显性知识的收集和挖掘。工程设计企业外部显性知识主要有与公司相关的报刊杂志书籍、研究资料、新闻、行业报道、会议精神等。它的收集和挖掘与工程设计企业内部显性知识的收集和挖掘不一样,内部显性知识是企业可以控制的,但是外部的就不一样。外部显性知识更加分散和零散,企业需要有专门的人员对齐进行跟踪、发现和收集。也可以是当企业内部知识管理系统不能满足员工的知识需求的时候,由员工提出具体的知识需求,知识管理的相关人员负责从外部收集挖掘。不管是日常的主动跟踪收集还是根据某特定需求收集,目的都在于把对企业有用的外部显性知识转化为企业内部的在知识管理系统中可以检索到的显性知识。
4.外部隐性知识的收集和挖掘。工程设计企业外部隐性知识主要有行业专家,其他工程设计企业成功的经验等。对于这部门的知识,企业可以通过互利的经验交流,或聘请专家咨询等方式,使外部的隐性知识转化为内部显性知识或内部隐性知识。总的来说,知识区域划分为企业内部显性和隐性知识,企业外部显性和隐性知识。在收集和挖掘的过程中,外部知识应该逐渐转化为内部知识,隐性知识应该逐渐转换为显性知识。此过程中,标准建立是前提,企业文化建设是基础,制度建设是保障。
二、知识流动中的组织整合
工程设计企业知识的组织整合首先要确定企业知识的分类标准,组织形式,存在方式,检索方法等。知识管理系统也是要通过这个标准才能建立和使用。基于工程设计企业的一般特点,建议知识以工程主题分类,以电子文件的形式逐渐替代纸质形式,知识管理系统和公司其他系统如项目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进行整合,提供多种检索入口,检索方法建议提供目录树的检索方式和主题词或关键词的检索方式。知识的组织整合不同于一般文档的处理,它不是基于文档形式的管理,而是基于文档内容的管理,也就是对于文档中的知识进行收集挖掘之后的处理,体现出来的是一棵“知识树”,而不是一棵“文档树”。同时,知识管理系统中存在的不应该只是可以编码的显性的知识,应该还有知识的获取途径,也就是获取隐性知识的线索。比如,参与某工程的员工在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中检索到处理类似工程某个问题的方法,但是对此通用方法应用于此工程还有一些问题不知道怎么解决,那么此员工应该还可以通过系统查询到以前有谁具体负责解决过类似问题,此员工就可以直接找到有经验的人进行咨询和探讨,这样就避免了重复劳动。
三、知识流动中的利用创新
企业知识管理论文范文5
心里授权这一概念一直以来专家学者所给的阐释都不一致,不同的专家学者有不同的阐释。比如,有的专家认为心理授权就是一种提升自身能效感的内在激励方式;还有的认为心理授权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企业员工进行授权的心里感知过程,进而产生内在激励。因此心理授权在知识型企业心理授权管理的理论依据所牵涉的面就比较广,包括人力资源、人性假设和成本转移理论三方面。知识型人员主要指的就是高学历、很强的专业、在科研方面能力突出的顶级人力资源,在高校中、社会中、经济方面、政治方面和文化方面都有突出贡献,知识转移成本相比较高,因此可以把一定的决策权转移给知识型人员。同时通过心里授权搭建一个能展示知识型人员的科技平台,充分展示知识型人员的科研技能。经济视觉就是知识型企业的成果,主要表现在数量、质量、服务、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上。知识型企业心理授权管理,不但能激励高校知识型人才的潜力,还能充分调动企业员工在工作方面的积极性,进而提升自身的能效感和工作能力,促进知识型企业产业的稳定展。理论方面,知识型企业心理授权管理不但牵涉到个人和公共的价值观,还牵涉到民主和公正等其他方面。心理授权管理也就是管理者不但要从理论方面关注知识型人才,还应注重正确引导知识型人员所取向的科研方向和个人需求,争取做到民主和公正,发挥应有的爱方面的理论、管理方面的理论和责任方面的理论。知识型企业心理授权管理一直把知识型企业产业的稳定发展作为目标,心理授权主要是对人员的管理,目标是使管理逐步民主化和公正化,这也是知识型企业产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在最终价目标。只有通过心理授权才能抓住知识型人才的心理,才能更好的为知识型企业产业的稳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才能促知识型企业产业的稳定发展。
二、心理授权在企业管理所要达成的目标
知识型企业心理授权管理改变了原有的管理模式,由原来的领导导向转为知识型人员导向,这也为轻松、自在、公平和公正的知识型企业心理授权管理创造了很好的环境,让知识型人员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关注,对实现科学化管理和知识型企业产业的稳定发展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
(一)管理环境生态化管理环境指的是知识型人员所在的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和经济环境,在知识型企业心理授权管理中发挥的是最基本和直接的作用和影响力。在心理授权作用下知识型企业产业人力资源管理实现了一种轻松、自在、公平和公正的科技人力资源管理环境,促进政治方面、文化方面和经济方面的和谐统一,对于提升管理效率和管理目标的实现起到促进的作用,进而促进知识型人员实现自身价值,提升自身的能效感。管理环境生态化在管理者和知识型人员之间起到平衡调节的作用,促进知识型企业产业的稳定发展。
(二)管理服务统一化心理授权视角下的知识型企业心理授权管理就是实现管理与服务统一关系。知识型人员不但是管理对象也是服务对象,只有实现对知识型人员的尊重和理解,让他们参与到决策权中,并给与他们提出意见和建议,才能真正的实现民主化和公正化。知识型人员基本都是脑力劳动者,心理授权管理要把握知识型人员的个人特点,并根据他们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在各个科研领域给与他们充分的鼓励、信任和关心,并在依靠他们的同时给与他们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支持,注重他们工作环境的同时也应注重他们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在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都感觉到幸福感,从而充分调动知识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进一步实现管理与服务统一化,为知识型企业产业的稳定发展做好铺垫。
(三)管理模式人本化知识型人员心理授权管理要想实现人本化,就必须以人文本,也就是以知识型人员为本,实现管理模式由领导导向向知识型人员导向发展。这一管理模式的转变是实现知识型企业产业管理者对知识型人员的管理的转变,这种管理模式对实现管理科学化和提升知识型人员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心理授权管理主要是对知识型人员的德育、仁爱和情义方面的管理,这些都是以人为本管理,知识型人员则是对管理者以优良的成果回报,发挥知识型人员自身的最大潜能,来实现知识型企业产业的稳定发展。
三、心理授权在企业管理中实施途径
心里授权是从知识型企业心理授权管理的角度来考虑知识型人员的自己的需求,是建设知识型企业心理授权管理心理授权的主要方式,也是实现知识型企业产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方式。
(一)确定价值取向强化组织承兑知识型企业产业人力资源心理授权管理,主要目的是以管理为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明确心理授权的价值取向。价值取向的明确促进两者的和谐统一。强化组承兑,主要包括情义方面承兑、责任感方面承兑和规范方面承兑,逐步实现和谐化和规范化,承兑主要是指企业员工的工资、福利和培训学习等,从心里上让知识型人员对企业感激,实现真正的民主化、公平化和公正化。
企业知识管理论文范文6
人人成为“经营者”管理模式是结合机械企业特点,通过改革企业运行机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创新模式。在此次会上,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理事长孙祖梅宣读了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关于全面推广“人人成为‘经营者’”管理模式的决定》。决定说,上海易初通用机器有限公司原任总经理赵凤高等人创立的这一管理模式,是我国机械企业现代化管理的一项重大突破。
该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精细有效、整体优化的管理思想,具有管理手段数字化、协作关系数字化、核算单位最小化的特征。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全新、先进的管理理念,其基本思想是把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内部,形成企业内部模拟市场以及虚拟经营者,使每个员工都从经营者的角度去思考和处理问题;二是系统、科学的管理方式,实现员工身份经营者化和企业内部模拟市场化;三是现代、高效的管理手段,创造性地应用ic卡企业经营综合管理系统。
该管理模式一经推出,很快就在全国机械行业得到广泛认同。近年来,先后有300多家企业到易通公司学习交流,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