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医生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神经外科医生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神经外科医生总结

神经外科医生总结范文1

顾征,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国内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国际神经修复学会理事。1982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医疗系,迄今从事神经外科专业工作已达30年。擅长颅脑外伤及颅内各类肿瘤的手术治疗,经鼻蝶微创垂体瘤手术治疗,环枕畸形脊髓空洞及各类脊髓肿瘤的治疗,立体定向治疗,对于脑积水及颅内感染的治疗有独到的见解。获得多项实用新型专利,是微创穿刺治疗颅内血肿技术的主要发明人之一。

从医30载 托起数 千病人生命之舟

众所周知,大脑是人体的中枢,中枢一旦出问题,就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因此,容不得半点儿马虎。从事神外,对医生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虽然有难度,有风险,但是顾征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顶住了现实的势利和浮躁的影响,在神经外科医学领域一直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地耕耘着。自1982年从首都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后,顾征毅然选择了神外这一专业领域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开始了人生新的求索。当时,我国神外专业与国外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顾征见证了我国神外专业迅猛发展的30年。在攻克神经外科医学难题的道路上,他倾心学习、不断探索,持续积累,逐渐成长为了一位医术精湛、病人信赖的医学专家。

在医疗技术方面,他领衔的团队于1992年率先开创了微创颅内穿刺技术,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恢复快、易于操作等优点,近3000例病患从中受益。该项技术于1995年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并从1997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至今为止已参加大小各类学习班授课100余次,其中包括中国医院管理学会,中国医师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国家级学习班。为全国各地为许多基层医院的神经内外科,急诊科培养了数以千计的临床医师。据不完全统计,自此项技术正式推广以来,已有十余万病人得到此项技术的治疗。取得良好疗效。

医学福音 开创国内神经外科先河

脑卒中病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三高”,即高发病率,高至残率,高死亡率。而在人们传统的印象中,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两个学科是泾渭分明的――神内多偏重于保守治疗,适合于一般出血量较少的病人。神外则更偏重于通过开颅手术的方法来治疗。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即对于颅内出血量较大的病人,神内是鞭长莫及的,因为无法有效清除颅内血肿,没有针对血肿这一主要病因的处理,而只能对其并发症进行治疗,所以疗效不尽如人意。然而外科开颅手术创伤较大,术前对病人一般情况也有一定要求,病人家属对手术也有一定顾忌,使许多病人失去了积极治疗的机会,而且,由于治疗周期长,手术效果欠佳,使一些外科大夫也不愿意涉足。甚至在有些医院出现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越是重症的脑出血的病人,越是没有科室接收,一直放在急诊室,直到病人去世,我国神经外科的老前辈赵雅度教授曾对顾征大夫说过:“高血压脑出血的病人也是病人”,“他们也应当得到应有的治疗”。这句话一直深深地印刻在顾大夫的脑海里。有没有一种治疗办法,能够同时吸收内科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两者的优点,既能减少病人的痛苦,同时也便于大夫操作,为攻克这一学科难题,顾征医生及其团队从1992年开始对微创颅内穿刺技术进行了大胆实践。在穿刺针的研制过程中又得到了赵雅度教授的亲临指导。使这套针具具有针钻一体,硬通道的特点,即钻颅和放置引流通道一次完成,减少了许多繁琐的手术操作步骤,极大的降低了干预性治疗颅内血肿的门槛。清除颅内血肿不再是神经外科的专利了。许多神经内科,急诊科大夫也可以熟练的掌握这一技术,使得大量脑出血的病人得到了有效的治疗。收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和社会效益,并在此基础上以自己多年临床实践经验,总结出了一套简单易学、行之有效的简易血肿穿刺定位方法。1995年该项“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技术的研究”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年开始,他们将该技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目前,全国30多个省市都开展了这个项目,也是卫生部“十年百项”医疗技术推广项目。连续参加了“九五”,“十五”,卫生部组织的“脑卒中规范化治疗”的科研项目。

1995年在国内率先开展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研究,用于治疗脑积水和颅内感染、脑脊液漏、脑室系统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著有《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的临床安全性探讨》一文;现在这一治疗理念已经得到广大神经外科医生的普遍认同。2003年与黄红云教授一起率先在国内开展了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及运动神经元病的临床研究。改进了脑室穿刺引流技术,大大简化了术前操作,突破了场地的限制,为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每年除了完成大量颅内肿瘤及颅脑外伤手术以外,目前,和天坛医院、佑安医院合作,顾征及其团队正在进行一项全新的尝试――胶质瘤基因治疗方案研究。胶质瘤作为最为常见、复发率致死率极高的颅内肿瘤,国内外一直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这项尝试就是探索手术以外其他的治疗方法,以期到达延缓肿瘤复发,延长病人生命,最后治愈肿瘤的目的。目前次项实验已进入三期临床阶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心系病人 用真情赢得尊重和厚爱

走进朝阳医院神经外科医生办公室,映入眼帘的是一面面鲜红的锦旗,“救死扶伤”、“妙手回春”、“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这些发自肺腑的赠言,句句感人,字字真情,表达了广大病人最真挚的心声,也是对顾征医生治病救人最诚挚的谢意。

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医生的追求就是为病人谋幸福”。我们对病人好,就是对自己好。善待病人就是善待自己,因为病人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是我们的教科书。我们从一名医学生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是许许多多病人和病历积累的结果。所以他对病人满腔热忱,把病人当成朋友,亲人一样对待。在30年的行医生涯里,始终秉承北京朝阳医院“善良、责任、能力、关爱”的做人准则;“诚实、勤勉、细致、人道”的做事风格,竭诚为患者服务。“家庭服从工作”、“电话就是命令”,为了救治生命垂危的病人,他不知放弃了多少个休息日,手术台上,他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人的痛苦,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挽救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神经外科手术时间通常时间较长,有时会一直持续到深夜,整夜不眠不休,全神贯注手术对他们来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他总是等病人情况稳定一些再回家,有时回家了,脑子里想的还是病人的病情。他常说的一句话是:“手术台就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从上手术台那一刻起,我们就在和时间赛跑,和死神搏斗”。在医院的大舞台上,他们在完善着医界的“仁心仁术”。

在病人眼中,顾医生是一位“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的好专家。在保证最佳治疗效果的前提下,他时刻为患者精打细算,节约治疗费用,以真情赢得了病人的尊重和赞誉。

神经外科医生总结范文2

目的:总结癫痫病外科治疗后护理体会。方法:通过分析26例癫痫病外科治疗后患者的临床各种问题和相应的护理体会的护理资料。结果:1例出现术后癫痫的小发作或部分发作,无大发作症状出现,24例无癫痫发作或出现部分并发症,通过治疗和精细护理后痊愈, 1例出现并发症肺部感染以及基础病肺心病夜间突发转RICU(呼吸重症监护室)后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通过积极精心的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降低了癫痫外科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出院生活治疗以及治愈率。

关键词:癫痫病; 外科治疗; 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7-0201-01

目前所说的现展的癫痫外科始于1886年,Dr.Horsley用脑皮质切除的方法治疗了3例顽固性癫痫患者[1]。由于头皮脑电图技术逐步的发展,1940年以后基本用无创的技术以及各种单多通道技术发展,基本在脑表面基本定位病变脑组织以及异常放电区域,继而癫痫外科得到逐步的发展,由于癫痫大部分癫痫为颞叶癫痫,特别是颞叶癫痫[2-4]。一般来说癫痫外科中心应由神经科医生(癫痫内科医生),临床脑电生理分析专家,资深的癫痫以及功能神经外科医生,资深神经放射学诊断专家及PET专家,而神经心理医生也是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各种临床症状、电生理监测、MRI、PET、神经心理学等所有资料进行分析,共同讨论、制定是否需要更多的检查(如创伤性检查)电位和手术方案[5]。术后由神经外科医生制定药物治疗的方案及密切随访计划,术后回访也是决定患者能否安全出院的一个重要因素[6]。

1 临床资料

我科2011-04~2013-12 共收治癫痫患者26 其中男12例, 女14例, 年龄最大65 岁, 最小19 岁, 平均45岁。

2 结果

(1)开颅手术18例,损伤大,但可以明确治疗范围,位置准确的;(2).立体定向手术5例。这种手术不需要开颅,损伤比较小,往往只需要钻一个几毫米到一厘米的小孔就可以;3.植入性手术3。通过放电剌激器来抑制大脑的兴奋性,费用极高,一般不予接受。1例出现术后癫痫的小发作或部分发作,无大发作症状出现,24例无癫痫发作或出现部分并发症,通过治疗和精细护理后痊愈, 1例出现并发症肺部感染以及基础病肺心病夜间突发转RICU(呼吸重症监护室)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3 护理评估

评价术前患者的病史利于有无术前无明显诱因的高热惊厥病史、中型重型颅脑外伤病史、既往由于某种原因的颅脑开路手术史。每次患者癫痫发作时的常见诱发因素或是癫痫发作前的异常行为表现等等,要和临床主管医师沟通,熟练掌握病情以及相应的应对之策,防止病人自伤或伤他人,或是坠床、坠楼等。详细问清楚患者术前用药史以及详细的量以及种类,因为癫痫外科病人都会有内科治疗无效或是不能坚持吃药而选择手术。有无口服药物治疗癫痫史。每个癫痫外科病人均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需要主管护师或有经验的资深护士去心理护理,或是与神经心理医师沟通,共同做好术前护理工作的。

4 术后护理以及并发症对症处理

(1)癫痫患者术后都要在长时间继续抗癫痫要抗癫痫药物治疗时间内继续认为手术以后不需服药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服药时间致少2年,药物种类、剂量、剂型、时间的选择要严格遵医嘱,否则可能会导致癫痫复发。(2)正确看待手术的并发症:任何手术都可能会受到某些超自然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并发症,特别是癫痫手术操作的部位多位于大脑的功能区域,所以术后可能会出现肢体、语言功能的障碍、颅内的血肿等,尽管并发症发生的机率很少,但每一个病人都有发生的可能,出现后要进行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7]。(3)、癫痫术后复发:癫痫手术本身并不是全部有效,部分病人术后可能无效或加重,也有部分病人术后一段时间内会复发,一旦复发时重新按正规的药物治疗,如果效果不佳可以考虑再次手术。(4)部分病人不能进行手术,需要埋植皮层电极返回病房继续观察,这主要是由于癫痫手术是一种不定式的手术,大部分病人需要进行术中的皮层电极检查,如果皮层电极与术前的检查不一致,特别是不能确定癫痫部位时可以会出现这种情况[8]。(5)、癫痫手术是一种功能性手术,费用较高,一些检查和静脉应用的抗癫痫药物不能列入公费医疗内,需要病人家属负担。

5 术后的护理健康教育

按时服药,在医生指导下停口服药,以免诱发癫痫发作。服药期间定期检查肝功能及血药浓度,避免从事驾驶、游泳、登山等活动,外出有人陪伴,或随身携带自助卡,卡上标明姓名,住址、家庭电话等。保持情绪稳定,精神愉快,避免生气、兴奋等诱发癫痫发作因素。鼓励患者与人多交流,减轻孤独感,早日重返社会。定期门诊复查,如有不适,及时到医院就诊。

癫痫手术的操作部位是在人的大脑,尽管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很小,但每个病人都有可能发生。癫痫手术本身造成的死亡是很少的,常见的并发症是出血、感染等。今年以来,我院神经外科癫痫外科治疗中心为26位癫痫患者进行检查,均得到明确诊断和精确定位,为26例顽固性癫痫患者进行外科治疗,术后得到神经外科护理精英团队的护理,治疗详细护理措施,即时发现问题,即时和主管大夫沟通,即时处理。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取得满意疗效。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手术的并发症和后遗症会越来越少,手术的效果也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 Clive R. Bramham ・ Maria N. The Arc of synaptic memory. Exp Brain Res (2010) 200:125140

[2] Alme MN, Wibrand K, Dagestad G, Bramham CR (2007) Chronic Xuoxetine treatment induces brain region-speciWc upregulation of genes associated with BDNF-induced long-term potentiation.Neural Plast 2007:26496.

[3] Banerjee PS, Aston J, Khundakar AA, Zetterstrom TS DiVeren tial regulation of psychostimulant-induced gene expression of 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and the immediate-early gene.Arc in the juvenile andbrain. Eur J Neurosci 2009,29(3):465476.

[4] Bloomer WA, VanDongen HM, VanDongen AM Arc/Arg3.1 translation is controlled by convergent N-methyl-D-aspartate and Gs-coupled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s. J Biol Chem 2008,283(1):582592

[5] Cavazos J E, Cross D J. The role of synaptic reorganization in mesial temporal lobe epilepsy.[J].Epilepsy Behav. 2006, 8(3): 483-493.

[6] Bramham C R, Worley P F, Moore M J, et al. The immediate early gene arc/arg3.1:translation is controlled by convergent N-methyl-D-aspartateand Gs-coupled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s. J Biol Chem 2009,283(1):582592

神经外科医生总结范文3

神经内镜的学习曲线非常陡峭[1],因为操作需要根据屏幕进行,无论是手眼配合还是对二维平面的适应,无论是内镜解剖、手术操作理念还是内镜仪器、器械的组成等,都是和显微镜、肉眼下手术完全不同的操作体系。所以,内镜手术操作的初级培训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传统的手术图谱结合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很难让神经外科研究生和神经外科医师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我院神经内镜专业组为卫生部神经内镜医师培训基地,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结合理论和操作的教学实践,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神经内镜手术技术的教学培训体系。迄今为止,使用该教程培训神经外科研究生20余名、神经内镜专科医师近70名,积累了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并取得了较传统教学方法更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1神经内镜手术概述

神经内镜主要由镜体、光源、成像系统、监视器及图像记录装置构成。另外在手术中,还需要专门的冲水泵、内镜支撑臂等附件以及内镜专用手术器械。神经内镜手术的主要优势分为以下几点:(1)对患者的手术创伤小。(2)在较深的术野,显微镜的光亮度已出现衰减,而神经内镜可以近距离观察病变,不受术野深度影响,可以为深部术野提供更好的观察精细度,更利于精细手术。(3)内镜可以伸入手术野,把外科医生的“眼睛”带到以前无法想象能够清晰看到的手术区域,对病变及其周围解剖结构进行多角度观察,手术视角观察范围和显微镜比较更为广阔,并且可以通过变换方向和更换不同角度镜体看到显微镜或肉眼无法看到的手术盲区。

神经内镜手术专业性很强,对人员素质、器械设备要求很高,与传统的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有很大的区别:(1)与显微镜下的三维图像不同,内镜所见为二维图像,需要长期的训练适应(见图1);(2)内镜手术中术者需观察监视器屏幕手术,内镜下手眼分离操作需要长期的训练和重复才能得心应手;(3)内镜手术器械与传统显微器械也有所不同,与腹腔镜、膀胱镜、胸腔镜等其他内镜相比,神经内镜的操作空间更为狭小,周围重要结构更多,对器械精细程度要求更高,如果没有足够的训练难以熟练掌握;(4)光线从内镜的头端发出,因此看不到物镜头端后方的区域,操作时不能利用视野后的解剖标志,也需要进行适应。

目前适合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疾病主要有:脑室脑池疾病(包括脑积水、颅内囊肿以及脑室与脑室旁肿瘤)、颅底疾病(包括前、中、后颅窝诸如垂体瘤、颅咽管瘤、脊索瘤、胆脂瘤以及颅颈交界区等部位的病变)、脊柱脊髓疾病(包括Chiari畸形、颈、胸、腰椎疾病以及脊髓空洞、脊髓栓系等疾病)以及其他病变(例如硬膜下血肿、脑室内出血、脑血管病变、脑脊液漏、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

2神经内镜手术初级培训的教学目标

2.1基础理论知识学习

要求掌握内镜操作系统、内镜手术器械、内镜使用方法以及内镜仪器设备的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熟悉适合神经内镜治疗的常见疾病如脑积水、颅内囊肿、垂体瘤等的手术适应证和相关基础知识。

2.2基本技能学习

要求掌握神经内镜常规器械的基本操作技能,主要目的是提高内镜下眼手分离协同操作的能力,熟悉常规器械的操作方式,适应二维图像与三维图像的转换。

2.3实践技能学习

要求掌握基本内镜入路如经鼻蝶入路、经额角侧脑室入路的操作步骤,了解某些常见适合神经内镜治疗疾病的手术操作步骤,并掌握内镜下局部解剖知识。

3神经内镜手术初级培训教学方法

针对神经内镜手术的上述特点,神经内镜技术的初级教学培训包括理论知识教学、基本技能教学、实践技能教学三个方面的内容。

3.1基础理论知识学习

3.1.1神经内镜系统的基本构成及使用

(1)神经内镜基本设备的原理、技术特点:如Hopkins系统的构成、原理等;硬性内窥镜的光学性能参数包括视场角、视向角、分辨率等的定义和意义等;(2)基本附件的识别和基本功能:现代神经内镜技术越来越复杂,附件也更加专业化。了解不同附件的功能、特点,掌握正确使用的方法,是成功进行内镜操作的关键,所以对附件的学习和掌握必不可少;(3)不同类型神经内镜以及内镜手术器械的识别及使用方法:包括颅底内镜、脑室脑池内镜、脊柱脊髓内镜等;硬镜和软镜;专用的磨钻、双极、显微剪刀等。

3.1.2神经内镜手术室设置

包括手术床、麻醉机、内镜系统相对位置关系、患者、术者位置等;不同类型、不同品牌神经内镜系统及其附件在无菌条件下的连接方法。

3.1.3神经内镜手术相关理论

常见疾病内镜手术的适应证、禁忌证;内镜手术的风险及优势。

3.1.4基本内镜手术入路标准操作过程

包括经鼻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手术、经额角侧脑室入路三脑室底造瘘手术。了解不同手术入路的内镜解剖特点及操作的基本步骤。

3.1.5神经内镜手术技术的发展历史、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3.2基本技能教学与训练

主要分为模拟器、青椒模型、训练模型、动物模型操作,要求熟练掌握内镜专用抓钳、剪刀、吸引器等常规器械的操作[2]。要求器械始终处于内镜视野的中央,着重提高内镜与器械协同操作的能力。

3.2.1适应性练习

(1)干燥环境中取物(抓钳使用练习):模拟器中置黄豆、绿豆和小米,要求快速将三种物品分离,需全程在内镜下操作,动作要协调、稳定(见图2);(2)水中取物(抓钳使用练习):内容同上,但需在水中操作;(3)水中吸取物体(使用吸引器从水中吸取黄豆等物体)。

3.2.2内镜基本操作技能训练

(1)水中膜性结构穿孔:模拟器中将保鲜膜用持物钳和剪刀造瘘;(2)剪橡胶手套;模拟器中用持物钳和剪刀将橡胶手套剪出特定形状;(3)青椒操作(见图3):包括内镜下取青椒籽,剪除青椒隔膜,并注意周围结构的保护;(4)磨钻使用练习:首先在肉眼下练习磨钻使用,利用磨钻在鸡蛋壳上打磨,以不磨破鸡蛋为佳,训练对磨钻的控制,掌握磨钻使用的力度和手感(见图4);利用动物骨标本,磨出预定的图案;然后在内镜下练习磨钻使用,在模拟器中用磨钻打磨,练习内镜下狭窄空间内对磨钻的控制;(5)训练模型:使用鼻窦内窥镜训练模型练习经鼻蝶入路手术操作,熟悉相关解剖结构和操作特点;脑室镜操作训练模型练习三室底造瘘术的手术操作;(6)动物模型:大鼠腹腔注水后,练习脑室镜下止血、分离等操作。

3.3实践技能教学与训练

3.3.1尸头示教与操作

取新鲜尸头标本,灌注后,额部Kocher点钻孔,脑针穿刺脑室,引入导尿管,缓慢、多次注入约60ml生理盐水,静置一周后脑室扩大即成脑积水标本[3]。(1)尸头示教内镜经鼻蝶入路:主要包括:①镜下剪鼻毛;②显露下鼻甲、中鼻甲、咽后壁和咽鼓管咽口;③分离并显露蝶筛隐窝、上鼻甲和蝶窦开口;④切开鼻中隔黏膜,磨除蝶窦前壁;⑤磨除蝶窦间隔,显露鞍底、视神经隆起、颈内动脉隆起、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和斜坡凹陷(见图5);⑥磨除鞍底,显露鞍底硬膜,⑧切开硬膜,显露垂体。内镜下侧脑室入路:经冠状缝前1cm,旁开3cm为中心,切开头皮,颅骨钻孔,向两外耳孔假象联线穿刺脑室置入内镜观察侧脑室、室间孔、脉络丛和第三脑室底等结构。(2)尸头操作同上顺序练习内镜下操作,辨认入路相关的解剖标志。结合理论加深对于神经内镜手术操作的理解。学习神经内镜手术的基本操作,包括脑室穿刺、内镜外鞘穿刺、内镜置入等。

3.3.2观摩手术

内镜的手术特点之一是术者观看屏幕操作,这一特点非常有利于进行手术观摩教学(见图6)。神经内镜初级技术培训的观摩手术主要有:①第三脑室底造瘘术,②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③鞍上囊肿-脑室-脑池造瘘术,④蛛网膜囊肿-脑池造瘘术。可以进一步增强对神经内镜手术操作的感性认识。

4神经内镜手术初级培训教学的效果

神经外科医生总结范文4

关键词 锥颅外引流 高血压脑出血

AbstractObjective:To summarize the effect of extracranial drainage for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90 cases of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data was made,draining stereotatically of hematoma by the reference to the head CT.Results:There were 69 cases in the all patients who returned to normal life,or their basic self-care,10 cases increased bleeding,and turned to craniotomy,8 cases living plants,three died,the mortality rate of 3.3%.Conclusion:It is a relatively safe,simple way and minimal damage of extracranial drainage for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the clinical results were satisfactory.

Key Wordsextracranial drainage;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锥颅外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是基层医院神经外科常用手术方法,其操作简单、损伤极小,效果良好,易被神经外科医生及患者所接受。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207例,其中90例行锥颅治疗。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207例,其中90例行锥颅治疗。男53例,女37例,年龄45~75岁,平均61.4岁,其中壳核出血69例,丘脑出血5例,内囊出血11例,出血破入脑室15例。血肿量20~70ml之间,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证实。

手术方式:术前根据影像(CT或MRI),做立体定向分析,重建血肿在颅内的位置及结构,选择最佳穿刺点、穿刺方向及穿刺深度,头皮消毒后,颅锥锥孔,导丝引导脑科引流系统脑内端至血肿中央,可见陈旧性血肿流出,抽取部分血肿减压,连接引流系统,每日1~2次用尿激酶冲洗血肿腔促进引流,复查头颅CT见血肿大部分消失或基本消失,占位效应消除,可拔除引流管;如出血破入脑室系统并脑积水患者,另行侧脑室外引流。

结 果

本组患者经锥颅治疗后3个月进行生活能力评估,其中恢复正常生活或生活基本自理者69例,有10例患者锥颅后出血量增加,转为开颅手术,8例患者植物生存,有3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3.3%,死亡患者均死于并发症。

讨 论

高血压患者最易出血的部位是基底节区,占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85%左右,患者一般年龄偏大,患有多年高血压病史,发病前有情绪波动等诱因,突然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偏瘫等,继之意识不清;发病后血肿不稳定,可继续增多,病情持续加重;血肿常位于一侧内囊后肢或壳核、丘脑处,量大时也可破入侧脑室,引起脑室铸型、脑积水等【sup】[1]【/sup】。

豆纹动脉从大脑中动脉水平段呈直角发出,是一排细小的血管,在蛛网膜下腔走行8~12mm后进入前穿质,分布于基底节区,长期高血压对基底节区小穿通动脉的内膜有损害作用,使之发生玻璃样变性或纤维素样坏死,最终导致小血管硬化或形成微小动脉瘤,颅内血压增高或血流发生改变时易导致这些导血管破裂出血形成血肿。

高血压脑出血一般说来,幕上血肿>30ml,均需行开颅手术【sup】[2]【/sup】,而笔者观察到,部分患者虽然幕上血肿>30ml,但患者神志清,仅有肢体偏瘫或失语表现,影像上显示血肿占位效应轻微,可能与老年性脑萎缩有关,对此仍采取锥颅治疗。若血肿<30ml,血肿较为集中,最大径若>3cm,仍可行锥颅引流。有文献认为,血肿增大多在24小时以内,尤其是在6小时内【sup】[3]【/sup】,动态CT扫描有助于发现基底节区血肿的变化。均在发病6小时后行锥颅外引流,主要是考虑到血肿稳定性。

重建立体影像,计算血肿位置及距颅骨最近距离,三维方向计算出穿刺点方向和深度,但要避开侧裂等重要结构,无菌处理后,颅锥锥孔,导丝引导脑科引流系统脑内端至血肿中央,有学者认为,此位置引流可达血肿量的70%,如果引流管贴血肿壁,则只能引流血肿量的30%【sup】[4]【/sup】,抽取部分血肿减压,连接引流系统,每日1~2次用尿激酶冲洗血肿腔促进,复查头颅CT见血肿大部分消失或基本消失,占位效应消除,可拔除引流管。

应用尿激酶冲洗血肿【sup】[5]【/sup】,严格无菌操作,严禁气体进入,引流管均接颅内压监护,若出颅内压持续升高达3.92kPa,或者CT复查提示颅内血肿增多,占位效应加重,则尽快转为开颅手术。一般3天内可达引流效果,若需要保留7天以上,不论是否CSF外漏,均应加固缝合,防止引流口渗漏后引起颅内感染。

其他治疗:术后需稳定生命体征;积极预防并治疗并发症;如条件允许,可转入NICU观察治疗。

参考文献

1 杨帆.交通伤致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106例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9,25(5):449-450.

2 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湖北:湖北科技出版社,2005:865-867.

3 Kanno T.Role of surgery in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atoma.A comparative study of 305 nonsurgical and l54 cases[J].J Neurosurgelyt,l984,61:1091.

神经外科医生总结范文5

【关键词】 气管切开;并发症

2008年10月至2011年8月我科共施行气管切开术102例,术后无一例并发症,现将手术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02例,男64例,女38例;年龄在18至76岁,平均年龄在47岁,其中重症脑外伤88例,高血压脑出血及动脉瘤破裂致脑疝14例。

1.2 手术方法 病人仰卧于床上,肩下垫起,头后仰,标志颈部正中切口(3、4气管环表面),常规消毒铺巾。以1%利多卡因于切口处作局部浸润麻醉成功后,作一3cm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止血护皮,切开颈白线,钝性分离颈前肌群,仔细止血,显露气管前筋膜。于3、4气管环表面正中尖刀挑开气管(未伤及后壁),吸取痰液后,置入7.5号气管套管气囊充气妥善固定,仔细切口止血,缝合肌层及皮下,无菌敷料包扎。

2 讨论

气管切开在神经外科治疗中经常应用,其目的是改善通气,加强排痰,便于护理,有效降低肺部并发症,其操作一般由耳鼻喉科或头颈外科医师操作。但往往在具体工作中,病人病情变化快,需急症处理,所以做为一名神经外科医师,应当作为一项基本功来掌握。笔者现将术后体会总结如下:(1) 术前最好以龙胆紫标记切口,仔细检查病人颈部发育情况,选择合适气管套管,并仔细检查气管套管气囊密封情况。笔者体会,大多患者,于喉结下方一横指处向下做一约3cm切口为宜,切开时,术者以左手拇指中指固定喉部,食指按喉结以定中线。(2) 切开皮肤皮下后,皮肤出血以蚊式钳夹闭,大多无须结扎,3-5分钟后可以松开蚊式钳,等待期间需继续钝性向下分离切口,颈前静脉需避开或结扎。分离颈前肌群时需仔细钝性分离切忌锐分离,以免损伤肌内血管,若有出血可缝扎。所有操作需一直在颈前中线进行。显露深部层次应用拉钩需均匀用力,不可拉偏。(3) 有些病人甲状腺甲部较大,影响操作,则沿甲状腺峡部下缘与气管前筋膜之间分离,然后用甲状腺拉钩,将甲状腺峡部向上牵引,即暴露气管。若甲状腺甲部确实较大,可部分切断,但须仔细确切止血并注意保护神经。(4) 显露气管前筋膜,要始终用手触摸下方气管,务必继续保持正中位置,显露气管软骨环后,以1%利多卡因于气管正中做局部麻醉,借机回抽确认气管。(5) 切开气管前,向气管内滴入1%地卡因0.5ml,以防切开气管后出现剧烈咳嗽。显露气管软骨环至少2节-3节,用尖刀于第2-第3环正中自下向上挑开前壁。切忌勿超过暴露之气管软骨环,气管切开后术者与助手,分别以两把小卵圆钳夹持切开至气管壁。术者立即插入气管套管,移除卵圆钳,迅速取出管芯,检查病人是否从气管套管内呼吸,并立即指示床边助手快速吸取套管内痰液及血性液,及时给予气管套管气囊打气,,妥善固定气管套管。(6) 仔细检查切口有无活动出血,缝合肌层皮下及切口上端皮肤,切口下端皮肤不必缝合,以免形成皮下气肿。固定气管套管时,以固定带能容一食指即可,不可过松或过紧通过上述方法,笔者成功行使102例气管切开术,无一例并发症,对原发病的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达到了气管切开的预期效果。笔者亦希望能对在基层医院工作中的年轻外科医生有所帮助,以完善自己的临床基本功,更好为患者服务。

神经外科医生总结范文6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视神经损伤; 临床分析; 疗效

[中图分类号] R6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33-21-02

Clinical Analysis of Cerebral Trauma with Optic Nerve Injury

ZHANG HuanboWEI Wei ZHENG Hongyu

Department of Emergenc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College,Kunming 65003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erebral trauma with optic nerve injury and its efficacy. Methods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made of the clinical data in 30 cases of cerebral trauma with optic nerve injury,including treatment and the recovery of visual acuity after treatment. ResultsIn 19 cases of optic nerve decompression surgery,visual acuity was improved in 12 cases,3 cases showed no light perception,visual acuity recovered to 0.06 in one case and visual acuity had no recovery in 2 cases. In the conservative treatment of 11 cases of optic nerve injury,visual acuity had varying degree of improvement in 7 cases,and 6 cases showed no light perception. ConclusionTreatment should be carried out soon after optic nerve injury is confirmed,and if there are surgery indications,surgery should be performed as soon as possible.

[Key words]Cerebral trauma; Optic nerve injury; Clinical analysis; Efficacy

急性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合并视神经损伤的发生率约0.5%~4%[1-2],由于颅脑损伤患者往往伴有意识障碍,所合并的视神经损伤早期难以及时发现,患者从而失去第一时间治疗机会,以致于失去最佳的治疗时机,致患眼视力永久性减退或失明。

2007年1月~2008年12月我们共收治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患者30例,现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临床分析与探讨,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2008年12月我科收治的30例视神经损伤住院接受治疗者,其中男23例,女7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55岁,平均30.1岁。

车祸致伤25例,高处坠落伤3例,重物砸伤2例。左眼17例,右眼13例。入院时神志清醒18例,深昏迷4例,浅昏迷6例,嗜睡2例。自受伤到开始眼科治疗的时间最短1.5h,最长6d;受伤时均有时间长短不同的昏迷史。所有患者入院时常规行X线、CT检查,可疑视神经损伤加行核磁共振扫描11例;可疑视神经管骨折加行骨性视神经管薄层扫描2例;视觉诱发电位3例及视野检查3例。

1.2 诊断标准

(1)有闭合性颅脑外伤史,受伤后出现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2)受伤后眼球未受损伤,但受伤侧视力丧失或严重下降(有昏迷者视力无法获得);(3)CT或X线片证实有视神经管骨折;(4)受伤眼瞳孔散大,直接对光反应消失或明显减弱,间接对光反应存在;眼底正常或视盘色淡至苍白。(5)电生理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检查P100波幅消失或潜伏期延长,部分患者影像学检查支持视神经损伤。

1.3 眼科检查

所有患者眼部检查未见明显器质性损害,就诊时最好矫正视力:无光感9眼,光感4眼,手动~数指8眼,0.02~0.1者7眼,0.12~0.3者2眼。

1.4 临床表现

神志清醒18例,深昏迷4例,浅昏迷6例,嗜睡2例;一侧瞳孔散大4例,双侧瞳孔散大2例;双侧直接或间接光反应消失或减弱5例,一侧直接光反应减弱或消失而间接光反应存在3例;

1.5 治疗方法

(1)手术方法:19例行手术治疗。合并颅内血肿或挫伤时,根据血肿部位开颅,清除血肿或挫伤灶,再将硬膜沿眶顶或蝶骨小翼剥离至眶尖部,清除途中血肿或碎骨片;无颅内血肿或挫伤时,直接将硬膜沿眶顶或蝶骨小翼剥离至眶尖部,清除碎骨片,无骨折者以高速磨钻磨除视神经管顶部上壁,长10~13mm,宽5~8mm(即去顶术)。直视检查视神经,如有鞘膜破裂或鞘内出血可切开鞘膜减压,硬脑膜破损和前床突骨折者剪开硬脑膜,检查视交叉部及脑底组织,充分减压后缝合硬脑膜。

(2)药物治疗:11例行药物治疗。大剂量皮质类固醇、血管扩张剂、B族维生素、ATP、辅酶A等治疗1~2周。药物治疗方法:给予20%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5~7d;地塞米松20mg,每日1次,3d,第4天改为泼尼松40mg/d,逐渐减量至第14天;能量合剂、脑活素、胞二磷胆碱及维生素C静脉滴注10~30d,维生素B1、B12肌肉注射。

2 结果

19例进行视神经管减压手术,12例视力提高。无光感3例,1例恢复至0.06,2例无恢复;0.02~0.1的4例治疗后3例

恢复较好,恢复至0.5~0.6,另1例由0.02恢复至0.3;0.12~0.3者2例。

视神经损伤保守治疗11例中,7例视力不同程度提高,3例无好转。无光感6例,其中4例恢复至数指,2眼无改变;0.02~0.1的3例治疗后1例恢复较好,由0.1恢复至0.6,另2例中1例由0.05恢复至0.4,1例由0.02恢复至0.3。

3 讨论

视神经损伤主要是指发生在颅内段和视神经管内段。视神经损伤的原因主要包括:(1)视神经本身挫伤或断裂;(2)骨折片、视神经管破碎和出血引起的压迫;(3)视神经鞘出血引起的压迫;(4)营养血管循环障碍和邻近组织水肿所致的局部缺血[3,4]。

颅内段视神经位于脑组织和粗糙的前颅凹底之间,易受颅底骨折牵拉或局部血肿压迫致挫裂伤。视神经管内段视神经因受骨管包围并被硬脑膜固定于骨壁,除易因牵拉受伤和供血血管破裂所致的缺血性损害外,还易受变形骨管和碎骨片及管内视神经鞘内出血的压迫,伤后发生一眼或双眼视力减退甚至失明。尤其当伤员处于昏迷状态时易漏诊,此时检查可发现患侧瞳孔散大,直接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间接对光反射存在,这可能是惟一的视神经受损体征[5]。

当外伤引起颅内高压、蛛网膜下腔出血、视网膜严重损伤时可引起视水肿,导致不同程度的视萎缩。如视神经断裂,则于伤后数日内可出现视神经萎缩,或伤后2~3周出现不同程度的视神经萎缩和动脉变细。视神经受损有残存视力者视野可出现形态不一的缺损,因此对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患者,进行眼底检查无论有无异常,只要情况允许,均应常规行视野检查,特别是静态定量视野检查,以准确分析视神经损伤的程度。

视神经外伤后约40% ~50%的患者失明[6],因此本病一旦确诊应在治疗颅脑外伤的同时立即治疗视神经损伤。早期可用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与能量合剂以及血管扩张药、高渗性脱水剂、营养代谢药,以减轻组织水肿,减轻视神经压迫,防治伤后血管收缩、痉挛,促进血液循环和视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

颅脑损伤合并视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至今仍有争议,有学者认为糖皮质激素加手术的治疗方法明显优于单纯糖皮质激素治疗[7];也有人认为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手术与否,治疗结果无明显差别[8]。

本组30例患者从治疗结果看,就诊时间越早,愈后越好,本组19例手术治疗在3h~15d内进行,无光感的9眼,恢复的6眼中,有4例是通过手术治疗的。

本组资料显示手术治疗优于药物治疗。因此,如果视神经管骨折,血肿压迫视神经可早期手术治疗,且治疗效果与受伤程度及就诊时间有密切关系,所以早期正确的诊断是治疗视神经损伤的关键。

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患者常因颅脑外伤较重,通常就诊于神经外科,而视力障碍与颅脑外伤的严重程度并不一致,神经外科医生往往注重第一时间抢救生命而失去视神经损伤的最佳治疗时机。我们观察的本组患者有4例有手术指征,但因颅脑外伤较重放弃手术治疗视神经损伤,等全身情况稳定后已经失去视神经管减压手术机会。保守治疗病例中5例因伤后昏迷发现视神经损伤较晚,药物治疗在3d以后,仅2例视力提高;其中1例伤后6d清醒才发现视力丧失,治疗无效。

通过本组病例观察,我们认为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的诊断和治疗要足够重视,神经外科医生也应该掌握视神经损伤的早期诊断。在救治颅脑损伤的同时应注意观察抢救视神经损伤,积极治疗。有手术指征的尽早手术减压,挽救患者的视功能。

[参考文献]

[1] Vagefi MR,Seiff SR. Traumatic optic neuropathy[J]. Contemporary Ophthalmology,2005,4:1-7.

[2] Goldenberg Cohen N,Miller NR,Repka MX.Traumatic optic neuropathy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 JAAPOS,2004,8:20-27.

[3] Wohlrab TM,Maas S,Decarpentier JP. Surgical decompression in traumatic optic neuropathy[J]. Acta Ophthalmol Scand,2002,80:287.

[4] 朱豫,张效房. 深入开展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诊断及治疗研究[J].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11):641-642.

[5] Wohlrab TMMass S,De Carpentier JP. Suricaldecompression in traumatic optic neuropathy[J]. Acta Ophthalmol Scand,2002,80(3):287.

[6] ThakarA Mahapatra AK,Tandon DA. Delayed optic nerve decompression for indirect optic nerve injury[J]. Laryngoscope,2003 113(1):112.

[7] 张学渊,袁伟,王一,等. 鼻内镜下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视神经外伤10例[J]. 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27(18):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