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子工艺实训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子工艺实训报告范文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4.003
1 引言
电子工艺实训课程是面向高校工科各专业的实习课程,属于实践性环节的教学范畴。电子工艺实训课程重点在于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训练,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独立获得知识能力和提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加强工艺教育,为学生建立工艺基础平台,使学生获得现代电子工业的基础知识。
目前,我校电子工艺实训课程面向的对象主要有电类、机类及计算机类、物理类等专业的学生,年承担约180000人时的实训教学任务,实训内容固定,主要是典型电子产品(十波段调频调幅数显收音机、无线遥控音乐门铃、面包电话机)的安装与调试,实训时间为一周,实训方式为同一场地集中进行。总结近几年的课程实践效果,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实训内容固定,实训所用的电子产品都是采用散件包装的形式,电路板已经设计印刷好,学生甚至可以在不了解任何电路知识与原理的情况下,对照指导书将元器件焊接到相应位置后组装调试即可,缺乏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训练。
第二,有限的实训时间,固定的实训空间,会造成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完成实训任务有困难的学生会让已完成任务的同学帮助自己组装调试等,结果致使“帮忙”的学生重复劳动,既浪费时间,又降低实训效率,而对于“被帮助”的学生而言,不仅未达到实训目的,还学会了弄虚作假。
第三,学生进行实训的兴趣不高。部分学生实训的目的只在于产品能组装调试成功,通过最后的验收,而对于要求掌握的知识、实践操作要领及实训过程等环节不感兴趣,缺乏主动独立思考、发挥创造思维、获取知识的动力。
综上所述,电子工艺实训课程应当打破现有的教学方式,尝试开放式教学,以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
2 实施开放教学的措施
电子工艺实训课程实施开放教学,主要有四项具体措施:
第一,开放实训内容。除常规实训内容外,实训指导教师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电子产品供学生选做,学生也可以根据中心仪器设备条件自行拟订项目。
第二,开放实训时间。常规实训过程中,学生是在实训室里完成所有的实训内容的,实施开放教学,学生需要到图书馆去查找资料,需要的电子元器件自行去市场进行采购,也需要到实训室自主制板、焊接、安装、调试,学生的实训时间灵活处理。
第三,开放仪器设备。电子工艺实训所用仪器设备对全校师生进行开放,支持学生的课外科技制作,实现资源共享。
第四,建立完善的开放预约管理系统。学生通过该系统提交实训时间、场地、仪器设备的预约申请,申请通过后方可进入实训中心进行实训,使管理工作更加规范与方便。
3 开放教学可能存在的问题
实施开放教学有诸多益处,但是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实训项目把关难。选择自选项目,学生有的经过深思熟虑,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及可行性,有的只是突发奇想,题目涉及的知识面宽广,难易程度不同,给把关带来一定的困难。
第二,开放实训时间,人员流动性大,不易管理,实训管理难度加大。部分学生要求晚上、周末、节假日使用实训室的仪器设备,要求师资队伍具有绝对可靠的数量保证。
第三,实训项目面很广,指导的难度加大,对实训指导教师的要求大大提高。学生自选项目很可能是指导教师不熟悉的内容,难于有效指导,所以要求指导教师有更高的业务水平。
第四,实习成绩评定的难度加大。电子工艺实训是一项复杂的教学过程,目前正实施的考核办法为实训成绩=产品成绩(50%)+训练报告成绩(30%)+平时成绩(20%),实施开放教学后,实训内容不尽相同,不能再依照原有的成绩评定模式,必须探索新的评分模式 。
4 实施开放教学的解决办法
上述问题的存在,会直接影响开放教学的教学质量,解决上述问题也就成为电子工艺实训实施开放教学的关键。针对上述问题,可采用以下办法进行解决:
第一,加强实训项目的管理,把好审核关。建立开放教学项目审核小组,认真讨论学生的自定项目,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对学生进行指导,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实训任务。
第二,设立工程训练助理岗位。选择实践能力强、理论知识扎实的学生担当工程训练助理员,协助在晚上、周末、节假日对学生进行开放学习的管理,既能满足助理员的培养要求,也可以解决师资队伍数量相对不足的问题。
第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现有指导教师和指导人员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同时,努力创造有利于实训教学队伍成长和才干发挥的环境和条件,制定相关的激励措施,鼓励经验丰富、业务水平高的教师加入到指导教师的队伍中,保证开放教学的质量。
第四,探索新的评分模式,保证成绩评定客观、公正。自选实训项目的学生采用与常规实训不同的评分模式,保证学生的利益,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5 结束语
电子工艺实训实施开放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是十分有益的,它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学生积极地探求知识、解决问题,也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问,只有教师学生共同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廖继海,杨启洪等.电子工艺实习开放教学的探索[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26(5).
[2]李沛,侯晓霞等.电子工艺实习教学改革之实践[J].实践实验教学,2010,(7).
[3]于亚萍,张玉均等.对电工电子开放性实验模式的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7,(8).
[4]童立君.电工电子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中外教育研究,2012,(8).
[5]孙炳海.电工电子开放性实验管理创新模式探析[J].教育产业与创新.
电子工艺实训报告范文2
[关键词]电子工艺实训 焊接 调试 组装 实践
一、概述
(一)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必然趋向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面对21世纪对人才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今后高校培养人才的必然趋向。
在高校中,如何处理理论课程(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等)与实践实训类课程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如何发挥工程训练中心这一创新实训基地的作用?
这种发展状况和趋势对各专业的基础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地更新课程内容,拓宽知识面。如何推动教学知识的更新,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是高校教学人员首先要考虑的实际问题。对这些素质的培养,实验教学环节有其明显的优势。
(二)学生参加电子工艺实习的必要性
具有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的人才是非常重要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工程训练中心培养训练学生的首要目标。
随着3C(计算机Computer、通信Communication和消费电子Consumer)结合与一体化,已成为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在高等院校,对电方面专业的教学人员、学生以及电子技术基础课程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电方面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素质的培养,电子工艺实习环节有其明显的优势,从而也就显得更为重要。
国内普通工科院校与重点院校、国外高校相比,最大的不足就是实践实训环节做得不够,该环节是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桥梁和纽带,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必经之路。
(三)电子工艺实习所要达到的目标
电子工艺实习作为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电路的设计与综合应用能力以及使用计算机工具的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创新能力。
最基本的要求:每位参加电子实习的同学在实习结束时,能够熟练地使用万用表、电烙铁、示波器等工具;能识别出电阻、电容、晶体管等,并能测试其好坏和相关的参数;会认芯片管脚顺序。
指导思想是:注重基础、了解前沿、促进创新。同学们只有把最基本的专业知识了解并掌握了,对最新的科技前沿了解了,才有可能去提高和创新,才会在某方面有所突破。总之,大家既要脚踏实地、又要高瞻远瞩,这样我们才会有创新,这样我们的实习才有意义。
二、教学方法的探索
首先,学习态度要端正。该实习环节也是难得的实践环节,不论同学们以后从事的是技术开发还是技术应用,也不论是产品的销售还是企业的管理,都要用到自己的专业基础知识。如果对自己的专业基础知识知之甚少,你如何去从事管理和经营?更不用说从事专业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了!
其次,实训目标要明确。通过参加实训,把书本上的图形、符号、公式、定理和实训当中的实物、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实践验证理论,通过实践理解理论。
再次,实习结果固然重要,但与实训过程本身相比,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电类专业的本科生来参加电子工艺实训,不是作为普通工人从事简单的焊接、调试、组装几件实训产品匆匆了事,而是作为一个拥有相关专业知识的本科生从事验证理论知识的实践者,把实训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知识都消化了、理解了、吸收了。
最后,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通过参加实训,不仅要让他们学到文化科学知识、工程实践技能,还要让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考勤签到、安全操作、环境卫生、元件丢损、工具使用、元件焊接、产品调试、实习报告、实践考核等环节都要列入考核内容,与实训成绩结合起来,真正体现实训成绩的公平、公正,合理。
三、教学内容的探索
充分利用现有的软、硬件资源,借助多媒体和网络,分三个阶段(层次)进行。
(一)第一阶段:前期预备阶段训练内容
1.基础理论
具体内容:万用表,电烙铁,焊锡,PCB板,基本元器件知识以及安全用电知识。
教学要求:为具体实践做准备。
2.元件测试
主要内容:基本元器件的识别,认识装配工具及万用表使用方法。
主要器材:基本电子元件,实习工具,万用表,示波器等。
教学要求:正确识别元器件参数,掌握测试方法及参数检验标准;正确掌握工具的使用范围与方法。
3.焊接实训
主要器材:电烙铁,焊锡,废旧电路板(练习板)。
教学要求:了解电烙铁的结构、安全使用方法、性能及锡焊认识;观察、认识焊料的熔化、凝固过程;熟悉掌握锡焊五步法,方法正确、操作规范。
4.基础实训
主要内容:PCB装焊、导线焊接、元器件成型、镀锡及装焊。
主要器材:电烙铁,焊锡,PCB练习板,导线。
教学要求:元器件成型与镀锡,卧式及立式安装;掌握导线的剥线、镀锡以及搭焊与绞焊的焊接方法。
5.基础考核
主要内容:工具的使用、元器件识别、导线焊接、元器件成型、镀锡及装焊等。
主要器材:万用表,电烙铁,焊锡,PCB练习板,导线等。
教学要求:进一步巩固以上的训练内容,为下一步实习做好准备。
(二)第二阶段:实践操作阶段训练内容
1.产品原理
具体内容:FM贴片收音机、多用充电器、数字万用表等原理和焊接工艺。(每批学生选做2件实习产品)。
教学要求:了解实习产品的基本原理和具体焊接工艺。
2.SMT的元件、设备及装焊工艺过程(在SMT贴片教室)
主要器材:FM收音机、配套演示板、示教板。
教学要求:认识SMT/SMD,了解SMT设备及装焊工艺,贴装FM收音机板。
3.FM收音机组装调试
主要器材:示波器、万用表、电烙铁,焊锡,FM电路板及元器件。
教学要求:微型电子产品组装及调试。
4.充电器装配与调试
主要器材:示波器、万用表、电烙铁,焊锡,电路板及元器件。
教学要求:了解电子产品装配方法与工艺;掌握调试法及故障分析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电子元件的认识。
(三)第三阶段:实践操作提高和扩展阶段训练内容(扩充内容)
1.用Protel99se软件设计SCH原理图和PCB印刷板图
主要器材:指导书、计算机。
教学要求:掌握SCH和PCB软件设计方法。
2.手工设计PCB
主要器材:样品板、绘图纸和笔。
教学要求:掌握PCB手工设计方法。
3.印制板制作:
主要器材:覆铜板一块、转印图纸一张、转印机、蓝色环保腐蚀剂、微型钻床。
教学要求:了解印制板种类及手工制作工艺过程与制作技巧。
4.单片机及PLC应用介绍
主要器材:单片机、PLC模块。
教学要求:了解一些单片机和PLC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它们在工控领域的实际应用情况。
四、典型示例
如何把理论和实践真正结合起来:让理论指导实践,反过来再让实践验证理论;下面我们举几个典型的例子加以介绍。
(一)电烙铁电阻和电流的测量
题目:实习用的是一把30W/220V的外热式电烙铁,试计算一下该电烙铁的电阻值R、电流值I有多大?再测量一下实际的电阻值R、电流值I有多大?
理论计算:已知P=30,U=220,不考虑功率因素,利用公式P=UI=U2/R来计算
R=U2/P=2202/30≈1.6 KΩ
I=U/R=220/1.6≈137.5 mA
实际测量:先测量一下电烙铁的实际电阻值(如测得R=1.9KΩ),再通电测流过电烙铁的电流值(如测得I=114.5mA)
对上述数据,我们得出结论:理论和实践有一定误差,但理论可以指导实践,反过来再实践也可以验证理论。
(二)电源电路参数的测量
题目:以充电器中的电源电路为例,测试一些电压参数,并观看其波形的幅度和频率。
1.测量变压器的初次级电阻值,并以此来估算其变比。
2.测试变压器的输入和输出电压波形,并察看其幅值和频率,看有何异同?
3.测试整流前后的电压波形,看有何异同?
4.观察一下整流时加滤波电容和不加滤波电容对输出电压有何影响?
分析:这是一个典型的电源电路,包括了变压、整流、滤波三个环节。通过测量变压器的初/次级电阻分别为1500/3欧姆,电阻比为500/1。我们知道变压器初次级的电阻比等于其变比的平方,再测量一下其电压值,可算出它的变比、电阻比,再与实际测量的值做比较。
通过参数测试和查看波形,会理解有效值和最大值的关系,交流与直流、脉动直流的区别;知道变压器、二极管、电解电容在该电路中起的作用。
通过对上述电路的搭建、参数测试、波形测量,我们会把很多知识点得到实践的印证,加深理解,有利于消化和吸收。
五、结论
通过对高校中本科生参加电子工艺实训的探索和研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与大家共享:
第一点,实践是硬道理
理论学得再多,再深,如果懒得动手去实践,一切都是空的!只能是纸上谈兵,高谈阔论而已!实践、实训环节是工科院校的学生不可缺少的必修环节。
第二点,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如果没有过程,哪来的结果?如果只要结果不要过程,何必如此麻烦呢?老师直接把试题答案告诉学生岂不皆大欢喜?我们正是需要这个过程来锻炼和充实自己、磨练自己。通过参与实训过程,把书本上的图形、符号、公式、定理转化成动手实践,同学们才能学有所用,才能把理论消化和吸收,以后才可以指导自己去实践、去创新。
第三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参与“实训”
在实际动手操作之前,先给学生提出一些思考性的问题(比如“变压器的变比与初次级电阻之间的关系如何?”,“普通Ф5发光二极管的正常工作电流是多大?”等等),让他们在实训中自己去寻找答案,这样的效果要比“知道答案后再去验证”要好的多。
第四点,由简单到复杂,由点到面
电子工艺实训也不例外,需要同学们由简单到复杂,由点到面,一步步完成实训科目。实训先从最简单的最普通的地方入手,比如先从实训的工具(电烙铁)开始,电烙铁的电阻值和电流值理论上是多少,实际又如何?同学们一测便知。
逐步培养学生形成勤于动脑、乐于动手的好习惯。做任何事情都要循序渐进,一步步地来;不要急于求成,好高骛远。
[参考文献]
[1]姚宪华,郝俊青.电子工艺实习(工程实训).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P1-5,P17-18
[2]曹啸敏.电子工艺实习教学内容的研究与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V1(35): 47-47
电子工艺实训报告范文3
三课一体教学模式设计思路是:电子技术理论、电子技术实验、电子工艺实习三门课,课程相互独立,但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目标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具有系统性、完整性的体系;三门课教学内容统一安排,避免重复,理论学习和实验课程基本同步,实训课程安排在与理论教学同一学期的末尾阶段,理论学习中的典型单元电路,经实验课连线、验证,将多个实验内容综合为一个电路应用系统作为实训课题进行电子制作;从单元电路分析计算、元器件认识筛选到系统应用,学习过程循序渐进,逐步从理论学习过渡到工程应用,掌握电路系统的设计和分析方法,具备印制电路板的设计和制作能力,学会简单电子产品的调试维修技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及时地指导实践课程,同时在实践中产生的疑问会促使学生提高理论学习的兴趣,在干中学、学中干,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技能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2三课一体教学实施与教学效果体现
在三课一体教学模式中,教学内容的设计颇为重要,既要涵盖电子技术理论教学大纲的内容,又要满足电子技术实验条件要求,还要使工艺实习具有可操作性;学习的过程具备完整的理论性、较强的目的性、真实性;所选的电路具有典型性和实用性,有一定的难度、易于引发兴趣。目前,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共40学时,20个实验题目;电子工艺实习可以将这20个题目中的一部分内容综合后,确定2~5个实训课题,每个年级任选2个来完成。
比如功率放大电路教学,以前的教学内容仅限于功放本身,如图1所示,理论教学重点是放大电路增益和输出功率的计算。实验教学仅限于电路连线、输出功率测试,由于接线是插接式,输入信号是模拟电源,所以电路干扰、试音效果等没办法考核,只能以听得见音响为准。路,上升为由拾音、滤波、放大、输出四部分组成的完整的电路系统,最终完成的是综合了一定实践应用技术的电子产品。三课一体教学特点是:(1)在完成电路设计、分析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电路的实验验证、印制电路板的设计、制作、焊接、调试维修,整个过程一气呵成。(2)引入了元器件兼容性、合理布线、屏蔽、接地、滤波、散热等防护措施的实训概念,这些概念应用是否合理,直接体现在最终的实训结果———助听器的音质、可靠性上。(3)从单元电路放大倍数、输出功率测试到助听器的完成,电子技术实验效果在实训中用产品的音量、音质、可靠性有了更直观的表现;以电子技术理论做基础,学生在实训中不仅能完成电路系统的调试、维修,还能进一步完善发现的新问题,比如:由图2,图3组成的助听器,由于LM386的放大倍数最大只能是200倍,当声源较小或拾音效果不好时,助听器输出的声音会太小,学生利用学过的集成运算放大器LM358组成一个前置放大电路,如图4所示,将拾音信号先经过电压放大,再经过功率放大,这样得到的输出声音就能足够大。这个电路理论课讲得很详细,也经过多次实验验证,实训课上不需要教师讲解,学生自己就能灵活应用。(4)实训课的教学内容不再是单一、单调的充电器的焊接,将结合理论教学内容,设置合理、可行的多个课题。三课一体教学过程,需要学生在掌握电子技术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多方查阅资料,充分了解电子产品设计特点、元器件筛选等实训常识;调试、维修中遇到的问题千变万化,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充分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分析、处理问题。学生最终得到的不仅有用文字、数字和图表来描述的实验报告,还有要用技术标准来检验的助听器实物。
3总结
电子工艺实训报告范文4
【关键词】电子工艺;课程建设;职业岗位;项目化;工学结合
当前,随着国家骨干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和评估工作的开展,中国职业教育所面临的新的突破性发展正逐步落实到每所职业院校的内涵建设中来。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成为内涵建设的关键问题。从微观层面看,课程是教学活动的基础,所以适应新时期要求的工学结合课程建设和成功实践无疑成为这轮高职教育改革的基本核心点。
一、工学结合课程建设目标的定位
“拥有最好工程人才的国家占据着经济竞争和产业优势的核心地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地方、服务基层的专科层次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人才的培养必须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未来、面向学生,突出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实用性、创新性、发展性。
1.课程目标的定位
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工作实践能力,以工作实践为中心组织课程是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最为有效的模式。高职工学结合课程目标绝不仅是提升技能,而是培养面向岗位的综合职业素养。这包括专业能力(职业特定能力与行业通用能力)与核心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还应有科学态度(对于周围事物的探究倾向、社会调查、观察的正确性、批判性)、工作责任感等。
2.课程内容的定位
有科研成果显示,人的职业能力有70%是在工作岗位上形成的。高职工学结合课程内容应打破学科课程体系,构建基于岗位任务所需要的内容体系。高职工学结合课程建设应致力于围绕岗位任务,在对职业能力分析基础上,开发更具实践价值的工作知识。课程内容更多的是取决于实际生产、服务与管理的需要,大多数岗位对其工作内容都有比较明确的规定。
3.课程结构的定位
高职工学结合课程依次从岗位、任务和项目三个层次进行构建,形成“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结构。首先,根据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提炼典型工作任务;然后基于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标准,设置情境,选择相应的“载体”(如:任务、项目、案例等),确定每个“情境”中培养的目标和内容,为每个“情境”的实施选定教学方法。
4.课程质量的定位
高质量的教育不仅表现在对学生显性能力培养方面,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解决具体问题,同时还应注重对学生内在素质的养成和潜能的开发方面,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所以必须创新评价方法,注重社会评价、过程评价、自我评价。对教师而言,主要的变化就是要把课程与教学同评定整合起来,贯彻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去。称为“嵌入”课程评价,意即用当前的课程活动达到对成绩进行评估的目的。
二、高职《电子工艺》课程发展现状中存在的不足
对于工业企业及其产品来说,工艺工作的出发点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生产优良产品以及增加利润。它建立在对于时间、速度、能源、方法、程序、生产手段、工作环境、组织机构、劳动管理、质量控制等诸多因素的科学研究之上。电子整机(包括配件)产品的制造工艺主要涉及到的是这类产品设计、试验、装配、焊接、调整、检验、包装等的工艺过程。就电子整机产品的生产过程而言,主要涉及制造的技术手段和操作技能,以及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工艺管理。
1.认识狭隘、不受重视
在很多普通人甚至电子专业人士眼里,电子工艺就是电子元器件检测、焊接、维修的代名词,认为高职学生无论顶岗实习还是就业,就只能是在产线上机械地插件、焊接,好点的不过就是调试、维修。普遍认为电子工艺与电子设计比起来过于低级。所以无论是各种电子技能竞赛,还是各种电子实习实训,无不围绕着电子线路设计和软件编程开展。其实,这里面存在着几个认识上的盲点或误区。第一,电子设计的结果容易判断,最直接的就是程序“跑起来”、产品“动起来”,而对工艺的判断需要很多的前提条件,例如:设备、人员、成本,甚至使用区域,所以很难有确定唯一的判断标准,这就使得相关的竞赛难以进行。第二,很多教师没有生产现场经验,直接认为工业批量生产就是把实验室开发流水线化,即一台变很多台,一人变很多人完成。而事实上,从实验室开发成功到量产成功需要很长一个过程,也即是原理性设计≠产品设计,合格样品≠合格产品,试制成功≠批量生产成功。正是这些认识上的不足,导致对《电子工艺》课程建设的投入不足,对课程内容的选择出现偏差,对学生产生误导。
2.脱离现场、片面繁荣
日本丰田汽车的创始人丰田喜—郎:“技术人员不了解现场,产品制造就无从谈起。”对于电子技术应用类的人员来说,不了解电子产品生产过程的每个细节,不理解生产工人操作的每一个环节,就很难设计出具有生产可行性的产品。由于《电子工艺》课程的实践性极强,所以技能训练必不可少。但是无论是早期的按图装接电子套件训练,还是现在增加了PCB制版、SMT表贴、电子EDA等模块的综合训练,有很多学校仍存在对学生能力培养表现出操作技能是强项,现场组织技能是短板的现象。这些学生或许有优异的焊接、检修、设备操作编程能力,但是不会指导和组织工人生产、不会解决突发状况,没有在电路设计时就考虑生产效率和成本的意识,不会做岗位操作说明书,不会设计生产报表,更谈不上工艺改进、工艺标准化等工作。而后者正是高职学生未来工作岗位所面临的具体工作。这些与现场实践相关的知识、技能如果要留到就业后在实践中边工作边学习,无疑会延缓他们职业成长的速度,同时对学校教育质量扣分。究其原因,还是课程内容没有真正根据高职学生就业岗位职业能力需要进行筛选和编排设计。
三、面向职业岗位的高职《电子工艺》工学结合课程建设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多年毕业生跟踪调查数据,电子信息类学生毕业后从事最多的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就是电子产品工艺和生产管理,具体岗位包括从物料员、工艺员升迁到工艺工程师、从生产助理升迁到生产主管或工业工程师等。岗位技能要求包括:(1)在开发阶段:设计方案(安全性、可行性、劳动量、材料定额、加工精度、工装夹具…)讨论,产品初样工艺分析鉴定、试制;根据产品设计文件要求编制生产工艺流程和工位作业指导书等。(2)在生产阶段:对新产品的试制、试生产的准备和协调;完善全套工艺文件编制、工艺质量评审、指导批量生产现场组织,提出改进意见;实施生产现场工艺规范和工艺纪律管理,培训和指导工人的生产操作,解决生产现场出现的技术问题;控制和改进生产过程的工作质量,协同研发、检验、采购等相关部门进行生产过程质量分析,改进并提高产品质量。(3)在发展阶段:研讨、分析和引进新工艺、新设备,参与重大工艺问题和质量问题的处理提高企业的工艺技术水平、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一)重塑课程结构和内容
1.构建电子工艺系统化教学体系
电子工艺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门课或一个实习就能达到目标的,必须构建一个持续有效的教学系统。电子工艺系统化教学应更深层次注重电子工艺实习的先进性、工程性、应用性,着眼于从整体上有计划的将电子工艺的工程训练有机的、分层次的与阶段性理论授课、综合实训、专项实习和毕业设计相结合,营造工学互补环境,提高学生工作实践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一般是在第三学期开设理实一体化课程《电子制造工艺与管理》,同时开设的平行课还有《电子测量与检验》、《电子EDA》,在第四学期开设《电子维修》、PCB设计与制作实训、电子产品开发实训,在第五学期开设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同时在一、二年级的暑假和三年级的顶岗实习中,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专门的SMT操作训练和参与企业生产。课程内训练项目和实习实训项目选取基本来自实际工程项目或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分析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工程能力、创新能力。
2.《电子工艺制造与管理》项目化教学改革
课程的任务是操作现代电子产品工艺设备,完成产品从原材料检测—原材料预处理—印刷电路板装配—焊接—总装—调试—检验—维修,直到最后包装的全部生产工序,最终能安排产品生产工艺流程、编制工艺文件和组织生产,并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初级的质量控制和生产管理。所以基于实际工作过程安排教学任务时,先逐个训练单项技能(也即是各项技术手段和操作技能),再训练综合能力(包括各项技能的熟练运用、实际问题的解决、生产过程的组织、质量控制和工艺管理)。在技能训练中逐步培养CDIO工程素养、管理素养。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项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展开,强调知识的产业需求和标准,并不断根植、巩固,且持续改进。项目安排见表1。
课程内容增加现场管理部分,与职业岗位要求吻合;同时引入IPC标准,作为学生自我评价、团队评价操作质量的基本依据。对于SMT技术在课内仍以手工操作、半自动操作为主,辅以仿真软件操作,真正的自动化流水线操作放入专项实习或校外顶岗实习中。
(二)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
1.采用CDIO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采用项目化教学,基于工业现场、实际工程项目任务驱动,强调工程意识、持续改进。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方法上,采用CDIO教学模式。上课流程为:明确任务-知识链接-演示-实操-辅导-检查点评-整理现场-考核。
强化实际操作,理论讲解和学生操作应根据实际情况交叉进行,发现问题应集中显示及时讲解,以保证学生实践操作的效果。教师应在学生操作时,巡回指导,个别问题个别解决,普遍问题集中解决。
(1)资讯:视频或图片介绍、教师引入任务。
(2)决策:学生对任务分析讨论,教师点评引导。
(3)计划:分析讨论、教师示范、多媒体教学、小组分工。
(4)实施:学生实操、完成产品或文件,教师辅导巡视。
(5)检查:学生成果汇报、质量总结、自我评价和团队评价。
(6)评价:教师评价操作,学生结果处理,经验推广、教训避免。
2.采用档案袋评定方式
成绩评定采用全过程的全面考核,以能力考核为主,兼顾知识考核。学生成绩评定分三部分:平时成绩(作业、纪律等)、实践成绩(团结协作精神、产品或文件制作质量、创新点、课内发言)、开卷或闭卷考试成绩。总成绩=平时成绩+课内项目实践成绩+期末理论考试成绩,成绩评价表见表2。这样的评定方法避免了很多片面性,既重视了书本知识的掌握,又强调了实践运用能力和素质、品德等方面的培养。
学生每次课堂教学结束后要上交学习记录,即课程引导文。学生不仅依据课程引导文明确本次课的任务、目标,并且可以随时记录操作结果、数据和自我评价、改进措施。每位同学的课程引导文和完成的作品(包括各种文件报告、焊接的PCB板、维修小电路、制作的电子产品等)放入各自的档案袋,作为老师对学生实践成绩评定的依据。
(三)打造教学环境和师资
1.教学环境
在校内建设了一个比较全面的电子工程训练中心,其中配了一个生产性实训室,接近一般小企业水平的实践车间,建成了两条普通生产线,基本能进行除全自动SMT以外的产品加工生产,可以承接产品代加工或引厂入校。在校外,学校签约6个校外实训基地,保证在校学生有充分的条件进行实践技能的训练,满足产学结合的需求。实习期间企业工程师亲自给学生上课讲解关键知识点和生产工艺注意事项,为学生答疑,给学生引导,让学生直接参与现代电子生产企业的生产、管理,亲身体验职场环境和工作氛围,学习企业的规章制度,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为将来就业及择业及安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师资队伍
目前已建成一支校内“双师型”师资队伍,教师基本上都有企业工作或挂职锻炼的经历,甚至少数教师本身就是企业的兼职工程师,长期参与企业产品设计、工艺改造等,有丰富的工程经验。另外,正在逐渐建立一支与教师队伍相匹配的校外高素质兼职教师队伍,参与学生的理论授课、实践指导,进一步拉近与学生工程实践的距离,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四)丰富教学资源和手段
教材选用王卫平等老师主编的《电子产品制造工艺(第2版)》和项目化校本讲义。陈老师的教材包括配套的教学影碟,是一本凝聚了无数心血和电子工艺专家工程实践经验的优质教材。在校本讲义里根据本课程实际项目补充了课程引导文、授课讲义和关于现场管理的部分内容,例如:5S管理、质量工具与分析、标准工时核定、各类岗位操作说明书等。
另外,提供给学生的教学资源还包括主讲教师在企业收集的各种实际操作、工艺设备、工艺文件照片和视频。学生还可以通过电子SMT制造教学系统进行仿真操作,可以利用实训室的校园网链接网络精品课程资源、国家资源库,随时查阅资料、在线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课件授课,运用动态的文字、图像展示元器件、电路图,使用视频软件观看产品制作调试的过程和方法,这些生动的教学方法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印象,节省了授课时间,提高了实习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四、课程改革的成效和创新
1.改革的成效
笔者所进行的《电子工艺制造与管理》项目化课程实施,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对学生的培养除了个人操作技能外,重在培养职业的规范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成本意识。学生普遍能结合个人兴趣和特点思考未来的职业定位,认识到工艺与设计密不可分。在本课程学习完成后,学生进行后续的课程和实习实训时,会自觉运用工艺知识。例如在进行电子产品设计时会自觉想到元器件的实际封装,进行实际测绘,而不是一味从库里调用,焊盘的大小也会依据标准设计,会自觉计算材料成本;在进行专业实习时,能在老师的指导和审核下自己设计生产工艺流程、安排岗位人员、编写岗位操作说明书和各类报表、组织生产、5S整理,学生不再只把自己看作工人,而是设计者、管理者,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意识得到很好的锻炼。
2.改革的经验和创新
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值得一提的经验有:教师的工程经验准备是成功的保证,课外兴趣小组的骨干培养是成功的推手,学生的提前企业锻炼是成功的催化剂。另外,档案袋评定非常具有实际价值。具体说来就是将学生的活动结果装入个人档案,能够提供他们有关学习的情况,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所取得的成就,学生成为档案袋内容的一个主要决策者,从而拥有了判断自己学习质量和进步的机会。因为对学习者来说,自我反思、自我选择比标准化更重要。这关系着学生一生的职业成长,体现出教育的隐性质量。
本次课程改革突出的创新点在于首次将流水线生产纳入课程教学内容,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实际操演一次未来生产工艺与现场管理的职业岗位角色。这样做是为了帮助学生摈弃实验室操作等同于现场生产的固有思维,理解设计和实施之间的距离,让他们自己亲身感受现场与想象的不同,亲身体会对于现场的把控远比对自我的控制要难得多,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成本控制、质量控制的习惯。
五、总结
电子工艺学是一门在电子产品设计和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而过去又不受重视的学科。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没有先进的电子工艺技能就制造不出高水平、高性能的电子产品。高职教育应该将单项的技能培养转向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使学生有一技之长的同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成为企业欢迎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电子工艺课程改革建设势在必行。
当下,我们应该毫不迟疑地坚持在培养复合型工程应用人才理念的指引下,采用基于职业活动的项目化课堂教学方式,实现“扎实基础、熟练技能、开拓视野”的基本教学目标,通过工程实践逐步地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大农.高职课程改革基本观念问题的理论探讨[J].职教论坛,2010(33):8-12.
[2]查建中.面向经济全球化的工程教育改革战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21-28.
[3]徐国庆.当前高职课程改革关键概念辨析[J].江苏高教,2009(6):130-132.
[4]孙建京,方建军.应用型大学工科人才培养研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5]戴士弘,毕蓉.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6]钟启泉,张华.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李晨晖,徐有明,杨端.对电子工艺教学的思考[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383-384.
电子工艺实训报告范文5
一、实训目的:
1、培养动手能力,在实践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掌握对电子元器件识别,相应工具的操作,相关仪器的使用,电子设备制作、装调的全过程的方法。
3、掌握查找及排除电子电路故障的常用方法。 4、学习使用protel电路设计软件,动手绘制电路图。
二、实训设备及仪器:
1、电烙铁:焊接的元件多,所以使用的是外热式电烙铁,功率为30 w,烙铁头是铜制。 2、螺丝刀、镊子等必备工具以及练习焊接时用的铜丝。
3、锡丝:由于锡熔点低,焊接时,焊锡能迅速散步在金属表面焊接牢固,焊点光亮美观。 4、松香,导线,剥线钳等其它需要用到的工具。 5、相关实验项目所需的电路板,电子元件等。
三、实训要求:
1、识别不同的电子元器件的规格和种类,熟练掌握焊接技术。
2、按照电路图设计合理安排元器件的位置,连接好电路,对接口进行焊接,完成对指定功能的测试。未达到测试要求的重新调试,直至排除故障。
四、实训内容:
1、项目:
(1)模拟声响器
(2)汽车尾灯控制器 (3)数字时钟 (4)组装收音机
2、实验电路:
(1)模拟声响器电路:
(2)汽车尾灯控制器电路:
(3)数字时钟电路:
(4)收音机电路:
五、实训结果:
所有项目均完成,电路成品经过测试检修。其中,项目一达到测试目标,项目二三四部分达到测试目标。
六、实训心得:
1、对电气技能训练的理论有了初步的系统了解。进一步学习了电子技术以及电子安装工艺和测量调试技术。我了解到了焊普通元件与电路元件的技巧、收音机的工作原理与组成元件的作用等。
2、实训项目对自己的动手能力是个很大的锻炼。在实习中,我锻炼了自己动手技巧,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在实习中会遇到难题,但是从中我学到了很多,使自己的动手能力也有所提高,也认识到了理论学习跟实践的差别。
电子工艺实训报告范文6
论文摘要:金工实训是理工科院校重要的实践环节,旨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在分析金工实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金工实训教学在全面培养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并对邮电类高校学生金工实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方向进行了探索,提出了金工实训教学的改革思路。
论文关键词:金工实训;教学改革;创新训练
高校的工程训练中心是以“实践”为主要载体,培养学生工程设计、制造和创新等综合能力的一体化实训平台。金工实训是实现工程认知和基础工程、现代工程以及工程创新三个层次的训练。这三个平台根据培养方案的需求,贯穿于整个本科教学阶段,同时拓展到研究生和工程博士培养阶段。每个工程训练平台之间既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又可以简单划分为三个阶段(认知阶段、熟悉阶段和精练阶段)。各阶段可通过组合形成不同学校、不同专业所需的培养模块。在金工实训过程中,通过这种“模块”形成有效的工程训练体系。从需求的角度看,社会对具有创新精神、实践和综合能力较强的工程型大学毕业生非常渴望,国家和地方政府也非常重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很多学校制订实施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论证”计划等,其目的都是为了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在这种大背景形势下,许多高校纷纷成立工程训练中心,目的是为学生营造一个具有工程场景的训练环境,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实践型人才。以上所述的各种计划都是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培养复合型人才,其具体内容均涉及到金工实训的教学改革,所以研究金工实训的教学改革也十分必要。
邮电类高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实训对象,既要兼顾传统的金工训练又要体现出电子、通信类专业的特色。所以,在邮电类高校的金工实训中要做到有特色的针对性实训,就要求针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本文还对教学方法进行了讨论,并对相应的教学手段进行了研究,从而形成了金工实训教学的改革思路,以期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生产实践能力。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针对我国邮电类现代化人才的培养目标,在金工系列课程教学中增加了现代工程中所需的新内容,删减了现有实训的过时部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提高数控、加工中心等新设备实训的比重。以车、钳、铣、刨、磨、铸、锻、焊等传统实训方法为基础,引入了最先进的金工实训方法。结合21世纪的新型工业、企业要求具有综合性素质人才的特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破除陈旧的实践、实训模式,以锻炼本科生的工程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注重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改革实训的教学内容,增加现代技术的含量。
1.结合社会需求,增加特色教学内容,向学生传授具有专业技术特色的实训业务
为增强培训中心的特色,将实训中心的加工装备建设过程分成了多个阶段。在一期建设中,注重传统设备的积累,确保教学中不丢传统知识;在二期建设中,增加了数控加工设备,包括数控加工中心、PCB电路板加工中心、数控系统、机器人示教系统,使学生在了解各种先进设备的同时能够有更开阔的眼界,增加动手实践的机会;在三期建设中,将数控系统和示教机器人教学与学院科研联系在一起,结合研究方向,学院的科研团队设计了一些控制系统,研制了一系列特种机器人,建立了示教机器人实验室、工业机器人实验室。
2.进一步加强引入现代化的设计方法、加工手段和制造工序
即将最先进的现代化理念融入到大学生的金工实训教学中。现代化的设计方法,如并行设计,是在设计产品原型的过程中就开始考虑材料加工的各种工艺过程,在产品设计之初就开始进行市场调研、产品需求分析;在产品概念设计之初就考虑原材料计划等环节。在综合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先进的加工和制造,进一步提高加工效率,节省加工成本,增加产品效益。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使学生明白:机器的制造既要着眼于工厂里的生产、制造活动和实验室的科学研究,又要建立起现代化制造的大工程观念,保持大局观,建立正确的总体目标。
3.支持个性化的产品设计
通过特殊产品的设计、加工和制造,使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使学生的综合工程素质得到提高。在这个过程中,需增加生产实习中学生作品的类别。如果仅仅包括几乎贯穿全国工科高校实训的小榔头产品,金工实习的内容就显得十分单一,学生的思路也太狭窄。应该做到在教师设置的产品造型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设计并加工自己感兴趣的产品,但该产品必须要经过指导教师的检验,确保达到紧扣教学大纲和切实训练的目的。
从生活实践可知,应用现实中实用的产品可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兴趣,也更容易让学生分析和理解。把学生的设计、产品的加工工艺和制造的任务融入到解决具体的实际工程问题上来,使学生更多地在真正的设计工程和加工环境气氛中进行实践活动。为了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锻炼,指导教师应该更合理灵活地安排课时,在课程刚开始就布置各种作业,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整个实习过程中的任务。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以自由组合的方式分成多个小组,也可以相近的几个小组联合在一起组建成模拟公司,也便于把最初独立的分散的设计方法、加工手段融合成一个整体,使之贯穿于生产实践的始终。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努力创新的综合能力。例如:第1组负责产品的设计(设计部),第2组可负责工艺方案的制订和编制(模拟工艺部),第3组负责实践加工操作(模拟生产部)。每个小组在“生产”过程中都应与指导教师做好充分互动,在交流期间不间断地修改、完善本组的方案,最终由指导教师把关,各小组之间互相监督、检查(模拟质检部门)。应用这种分组的形式能够做到从构思到设计图纸(包括加工工艺、加工工序)再到制造零件、部件,乃至整个产品生产的全过程都在“模拟公司”中进行了训练。学生经过“模拟公司”的实践能够进一步整合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联系到实践生产中,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同时,采用几个小组联合对产品的“质量”进行讨论和检验,能够让学生在产品质量控制、培养协调管理能力等方面得到模拟锻炼。同时,为了培养学生对产品模块化分析的能力,了解个性化装配、个性化订制过程,建立个性化设计的思想,每个小组可分工设计不同的产品或零部件,最后组装成各种功能成品,即不同功能、不同性价比的产品,这样可以满足社会对产品的多方面需求。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由于邮电类高校学生的学习、就业、工作都具有十分突出的学科、行业特点,其专业设置普遍偏向于通信、电子、自动化和计算机类方向,这就要求邮电类院校在专业课的实训上一定要体现出自身的特点、突出特色。根据用人单位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殊技能的要求,邮电类高校金工实训根据专业的特点实行了分类式、差别式的教学方法。
1.机械电子工程类专业、精密仪器科学、测控技术与仪器类专业
以上几个专业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应侧重于机械设计基础技术和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根据往届的经验,建议实训的时间至少达到4个星期。在实训的初期,应全面地参加各种基础工种,包括车、钳、铣、刨、磨等常规的切削加工实训,这样学生可以对传统的实习内容有了总体的了解;在实训的中期,适当参加铸、锻、焊与热处理等基本的热加工、热处理等实训,可扩大学生在金属材料方面的知识;在实训的中后期,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完成相应的数控加工实训,包括数控程序的编制、计算机仿真、现场的加工实验,可使学生掌握各种先进的数控加工方法。在数控实训过程中,还应安排自主的产品设计和加工,可独立完成,也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创新训练。总之,在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实训中,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和特色。
2.通信、自动化、电气和计算机类专业
通信、自动化和计算机类的实训应注重特色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数控加工操作、加工中心操作、控制系统的设计。在实训过程中可多使用PCB电路板加工中心、机器人的专业加工、机器人焊接,结合电子设计软件进行机器人示教系统实训。另外,可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如采用多媒体、视频教学、示教方法。在进行专业加工训练的同时,尽可能多地联系大型企业来进行参观性教学,为避免影响正常生产活动,可进行视频和参观结合的方法。还可组织学生参观先进的装备展(如机床展、宝马展),这样能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国外、国内先进的制造装备,以弥补学校对传统加工装备投入的不足。在通信电子类专业的学生实训中,要突出特色,做到精益求精。
3.管理类、经济类专业
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训重点是了解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机械加工设备,从总体上认识生产作业中所运用的加工方法、工艺、工序流程。在此基础上,进行产品的成本控制、物料管理和产品数据的管理。针对邮电类高校金工实训的基本要求和所要达到的目标,结合管理类专业学生特点,在教学环节上应当降低实训过程中加工操作技术方面的要求,更侧重训练学生在生产制造过程方面的管理水平,着重要求撰写制造过程的成本预算、决算、产品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实践报告,并学会进行产品管理等方面的成本合理性论证。要从管理的角度重点培养学生的成本意识和质量意识,在实训过程中始终向学生灌输经济效益是所有生产活动的主要目的之一,企业或部门的一切加工活动必须以取得经济效益为目标进行,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综合产品的开发成本、市场需求、产品质量、销售和利润等经济指标的概念,并将这些指标与生产实践相联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提高生产效率与确保加工质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训过程中的教师引导和训练,使邮电类高校学生了解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成本管理的运作情况直接影响生产过程是否顺利;让学生清楚企业产品质量是企业的命脉,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查找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并对不良因素及时分析形成的原因,找到最优解决方案。在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实训中,要求学生了解产品生产过程,弱化加工内容,突出产品质量、管理和销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