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主播培训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商主播培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商主播培训总结

电商主播培训总结范文1

但自2015年下半年开始,如日中天的O2O项目接二连三倒闭,创投市场开始趋冷,狂热的互联网创业热潮逐渐褪去,电商、VR、在线教育,这些在兴起之后被极度看好的领域依旧也开始重蹈O2O覆辙。而到了16年下半年,情况似乎更加恶劣了。

全民创业已经变成全民过冬

2016刚刚入秋,可互联网创业却早已经进入了深冬时节,近期,生鲜电商壹桌网倒闭的传言,将创业公司倒闭潮的话题再度点燃,再一次让整个行业感受到了寒冬的凛冽。事实上,在新一轮的倒闭潮中,不仅仅是B轮前的早期创业公司面临大面积死亡,就连C轮后的成熟型公司,也频频被曝融资失败或者裁员过冬。

根据投资界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1至8月,有990家公司拿到A轮融资,而2015年获得A轮融资的企业则有1999家,减少超过50%,能够从天使轮顺利走到D轮的公司只有2%。后面的四个月,已经很难将数据差距缩小,这些数据无不说明,今年的资本寒冬将会更加彻骨,全民创业已经变成全民过冬。

不得不说,资本寒冬带给创业公司的影响,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大,创业公司频繁倒闭的现象短期内恐怕难有改观。2016年下半年,几乎注定会让所有互联网创业公司瑟瑟发抖。在这互联网寒冬的三九天中,咬牙挺过来,可能就会迎来春天。但更多的将会被汹涌的倒闭潮冲入淘汰之海。所以,谁将会是下一个倒下的更值得我们探讨和警惕。

创业公司倒闭三大规律

在对公开报道的已经出现问题的创业公司进行分析后,笔者总结了一些创业公司倒闭的规律:

1、A轮、天使轮阶段的早期公司死亡率最高;并且绝大多数创业失败的公司都会倒在这条线上。

2、同一个行业的公司,一般会在同一个周期倒下,一个公司突然倒闭很容易引发蝴蝶效应。比如在线旅游、在线教育、出行O2O等领域,都是成片死亡;倒闭一家时往往只是一个开始。

3、某个时期内资本关注的热点行业,也就是所谓的风口,在经历过一段市场竞争后,就会迎来集中倒闭期,这个周期接近于1年。

笔者认为,在2016年上半年,O2O、在线教育、在线旅游、生鲜电商、二手车电商等领域均出现创业公司大面积死去的现象,进入下半年,在去年集中获得融资、同质化竞争激烈的网络直播、医疗健康以及体育运动行业,则有可能会成为2016年下半年创业公司死亡高发地。

热昏头的网络直播

从去年开始,视频直播跻身移动互联网风口,除了国民老公王思聪、顶级投行红杉资本等投资机构外,腾讯、新浪、阿里等数十家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在直播领域加注。在资本市场的支持下,各家直播平台为了抢占主播资源,不计成本的进行挖角大战,优质主播年收入动辄过千万。有业内人士对媒体表示,“直播的兴起,红了主播,亏了平台,忙坏了VC”。然而,疯狂的资本追逐背后,网络直播仍然危机四伏,行业整合可能在年内就会发生。

一方面是,行业同质化过于严重,虽然不断有创业者涌入,但绝大部分企业都是用重金去抢夺优质主播资源、花钱砸流量,内容则大同小异,很难形成独特的竞争壁垒,说白了,整个行业就是烧钱大战,但资本并不会一直陪创业者烧下去。关于直播危机,笔者之前就曾在《直播盛世,业已末路》一文中讲过,直播的风口要停,有兴趣可以查找阅读。

投资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4月,国内116家直播平台中,有108家拿到了融资,但超过90%的项目仍然处在天使或者A轮阶段。可以预见的是,到年底绝大部分平台都会面临资金问题,他们无法继续获得投资人支持时,行业整合就会到来。毕竟,用户并不需要太多的直播APP。

另一方面,行业监管也正在加速行业洗牌。9月9日,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重申直播平台必须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未取得许可证的机构和个人不能从事直播业务,也就是业界所言的直播机构需要“持证上岗”。这被普遍认为是监管层要加强行业监管的信号,对大公司影响可能不大,但对中小公司以及走上创业路的公司而言,基本就是断了生路。甚至有可能会引发一轮行业洗牌。

断崖式下跌的医疗健康

随着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支持行业发展的政策不断推出,医疗健康行业被认为会成为资本市场新的热点,尤其是互联网与医疗健康的结合也曾给投资人颇多想象空间,但现实更多的却是让人焦虑。

根据IT桔子统计数据,医疗健康行业融资企业数量峰值出现在2014年,达到354家,2015年获得融资的医疗健康企业数量为340家,而2016年前三个季度,整个行业获得融资的企业数量仅有64家。从数量上看,几乎呈现断崖式下跌的局面。这显示,虽然政策层面不断出现利好,但资本仍然对这一领域保持谨慎态度。

资本的观望也让创业公司问题集中暴露,仅仅在2016年8月份,就有多家医疗健康领域明星公司被传出问题。8月2日有爆料称,移动医疗平台“就医160”正准备裁员300人,随后官方回应称只是内部优化,涉及到的优化人员占三分之一。15日媒体爆料寻医问药裁员50%以上,寻医问药副总裁姜天骄的回应同样是公司内部人员优化。29日大姨吗被爆为了融资,将BP中数据夸大10倍导致投资人不敢相信、给投资人回扣希望推动融资,随后大姨吗方面发表声明称融资已接近完成,但对于爆料中的具体质疑,大姨吗方面并未一一回应。

纵观这些陷入负面传闻的企业,均是经历过多次大额融资但项目本身仍然无法盈利,商业模式无法实现自恰过于依赖资本输血。可以预见的是,下半年,医疗健康领域资本只看不投的现象会更加严重,如果无法尽快赚钱,可能会有独角兽倒下。

互联网+体育问题重重

2014世界杯之后,体育运动行业迎来集中爆发,阿里、腾讯、乐视均在这个领域投入了巨资,加速了体育运动与互联网的融合,资本的追捧在加速了行业爆发的同时,也使行业萎缩的时间提前了。根据IT桔子统计数据,2014年、2015年体育运动行业获得融资的企业均超过100家,而到了2016年前三季度仅有18家企业拿到融资,这也就意味着,80%的创业公司难以为继。

事实上,虽然赶上了政策扶持、资本看中、大型赛事推波助澜的好时机,但体育行业也确实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互联网与体育的结合主要集中在硬件、IP、垂直电商、体育社区、场馆预订、教育培训等几个领域,看上去任何一个领域都存在着巨大的机会,但实际上挑战也异常艰巨。

硬件和电商均难以越过耐克、阿迪达斯等传统巨头的垄断;IP成本太高,创业公司根本无力与巨头竞争;体育社区不仅很难突破虎扑、腾讯、新浪等线上体育巨头的封锁,同时更面临盈利难题;而场馆预订的问题在于,国内体育社区本身就是供不应求的状态,预订模式无法从供应端解决根本问题;基于体育的教育培训是个好的方向,但是优秀教练稀缺,小白用户很难挑选出适合自己的教练,这又会导致用户体验出现问题。

电商主播培训总结范文2

作为一名连续创业者,陈荣深认为,《大佬微直播》是被逼出来的,选择直播这种平台并遇上风口也是一种巧合。

5年持续不成功的创业一度让陈荣深团队陷入困境,团队由最多时的11人缩至4人。剩下的人开始琢磨:得找到个不花钱还能继续的项目。而此前的项目累积的商会及企业家资源帮了他们,《大佬微直播》就这样在2016年上半年诞生。

“《大佬微直播》是一个通过业内著名企业家分享创业经历、互联网转型升级经验的栏目,现在主要通过直播平台传播。”陈荣深介绍。下一步会打通全媒体,包括电视台、视频网站、音频、纸媒等,来进一步传递大佬们的思想和经验。

最初,陈荣深团队邀请业内知名企业家,通过微信群给500家商会的企业家做分享,首期嘉宾是首创集团前董事长刘晓光。由于很多中小企业主非常渴望与业界大佬近距离互动,这种形式颇受商会和企业主欢迎。

陈荣深曾邀请360集团董事长周鸿t做嘉宾,周鸿t在答应陈荣深的同时,提议能否把《大佬微直播》由微信群转移到360投资的花椒直播。没想到,通过花椒直播的这一期效果非常好,直播形式丰富直接,再加上360的影响力,《大佬微直播》获得了巨大粉丝量和流量,顿时在圈内名声大噪。

“我们刚好抓住了这样一个直播内容的风口,但这不是我们自己想出来的,我们完全是被逼走了这条路。”陈荣深感慨道,“我们几个是做技术出身,对传媒、内容一概不通,现在也只能说还在慢慢摸索。”

被逼“飞”

陈荣深是一位连续创业者。2006年从陕西科技大学信息工程专业毕业后,他并没有像许多同学那样做个“码农”,而是回到家乡广东,在广州大学城针对大学生开始寻找创业的突破口。

在跟很多学生交流后,陈荣深意识到人才和技术的重要性,所以他选择北上,来到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旁听。2010年,他和12名北大清华的学生开始了第一次公益创业,通过远程支教的方式指导高三学生。2011年,公益项目结束后,他从数十名北大清华在校生朋友里凑了16万,开始第二次创业――牛耐,后来升级为“帮帮”App。

“帮帮”是一款经验分享社交App,用户为在校大学生。不过当时App还不像现在这样流行,创投资金也不像如今火爆,在两年半融资未果的情况下,团队在2013年年底开始接外包开发App以维持团队发展。

2015年起,陈荣深团队做了一个名叫“商帮”的App。“商帮”主要针对各个商会、协会、俱乐部等,为它们内部会员做资源对接,客户也是类似商会这样的机构。不过,这个软件卖的并不好,也没有获得投资人的青睐。就在陈荣深在为下一步如何发展时,直播进入他的视线,他创办了《大佬微直播》栏目,也为他的团队带来了第一笔融资。

陈荣深总结,通过直播,大佬们可以更立体更直接地出现在受众面前。比如,酒仙网董事长郝鸿峰在直播时被一名网友问道:“郝总,你的酒量有多大?郝鸿峰做出了一个“1”字的手势,大家都不明白,郝鸿峰解释:“是一直喝,从来没醉过”,而且在直播时喝了二十多杯酒直到直播结束。

“直播这种互动的方式深受网友的欢迎。”陈荣深表示,“很多网友之前从来接触不到这些嘉宾,这些嘉宾往往高高在上,有距离感,即便在一些财经或对话栏目上看到,也无法感觉到他们的温度和作为普通人的一面,但直播这种方式拉近了观众和大佬们的距离。

直播这种方式所带来的流量让陈荣深感到惊喜。他坦言:“郝鸿峰那次直播,我们预计有10万人在线已经是顶峰了,但实际上郝鸿峰在直播中不断号召更多人来看他直播,结果那天收看直播的观众达到50多万,他本人非常享受这种交流,侃侃聊了1个多小时,直到聊到直播的那台手机没电。”

另一位嘉宾丰厚资本创始合伙人杨守彬直播当天,非常热情地与观众交流,整场直播更是持续了3个小时,吸引了521万人前来观看,一度让花椒服务器瘫痪,杨守彬也成为了创投界第一网红。

这两场直播让陈荣深坚定把《大佬微直播》现阶段的传播渠道锁定在了直播平台。陈荣深认为,直播是个新媒体,任何新媒体有个“红利期”,“红利期”相对来说会给早进入者很大的流量支持,《大佬微直播》恰好抓住了这波红利期。

内容带动变化

虽然是通过直播在创业,但陈荣深回忆,他之前其实很少关注直播,最早接触直播也是在两三年前因工作关系与“YY”直播平台合作过。那个年代的直播还是基于PC端,无法随时随地进行直播分享,而且由于没有现在的美颜技术,对主播的要求也很高,需要布景、灯光等。

时间到了被称为“中国网络直播元年”的2016年,由于通讯技术的进步,直播行业呈现火箭式发展。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25亿,占网民总数的45.8%。2016年直播市场规模是150亿元,到2020年预估为600亿元。

直播行业的火爆引来了资本的青睐,一度在资本的狂热催化下平均每3个小时就有一款新直播软件上线。创业多年未获得融资的陈荣深也在《大佬微直播》仅做了3场直播后便得到了梅花创投的天使投资。

“当时我们还没有打算融资,因为我们才做了3场直播,拿什么去融资?所以我计划书都没写就去和梅花创投见面了。”陈荣深回忆,“没想到,和梅花创投创世合伙人吴世春聊了十几分钟就敲定了投资。”

不过,资本大热之下的直播行业也有一个无法绕开的问题――各种问题井喷式爆发,涉黄、涉暴、伪慈善等词汇充斥着这个行业,而这些词汇也往往和目前移动直播还处于秀场模式有着很大的关系。

直播大多从网络秀场起步,所以一直以来直播的内容基本都由UGC(用户生产内容)产生,个人直播产生的内容相对来讲没有经过专业设计。不过,随着像《大佬微直播》这样的专业化内容的诞生,直播平台也将更丰富和多元。

花椒直播副总裁王星宇就曾表示,移动直播未来绝对不是一个秀场,花椒直播的目标就是打造一个绿色直播平台,也只有随着各行各业进入这个领域,未来的直播生态才能够平稳建立起来。

陈荣深非常认同王星宇的观点。他认为,直播内容的变化需要一个过程。2005年视频行业刚起步时,基本全都是网友拿DV拍摄上传的内容,还有盗版电视剧等,但10年过去,如今的视频网站都是精良制作、拥有知识产权的专业内容,丰富及多元,包括电影、电视剧、综艺、体育、动漫等,而原创变成了一个小的类别。

电商主播培训总结范文3

作为一个省级地面频道,齐鲁电视台不仅面临一切地面频道的尴尬:上不着天,下不着地,身处中央频道和卫视频道等上星频道的强势覆盖和众多城市频道的挤压之中;而且,覆盖率也决定了齐鲁电视台的广告市场只能在山东省内开拓,而山东2006年全年的广告投放总额才区区60亿,不仅与广东省的230亿,北京市和上海市的280亿望尘莫及,就是与浙江省和江苏省的90多亿也相差甚远。

但是,就是这样的境况下,齐鲁电视台异军突起。从1995年开播至今,无线、有线双重覆盖了山东全省以及周边地区,收视人口达到了1亿。根据央视一索福瑞的收视率调查数据,从2005年10月开始,齐鲁电视台的全天市场份额一直高居山东省网第一。2006年,仅齐鲁电视台就占据了山东省65个频道整体收视份额的1/4左右,2006年齐鲁电视台的广告收入更是达到2.3亿元。

“一切现象都是区域现象”

与齐鲁电视台的强势表现截然不同,闫爱华的言谈举止中没有丝毫的狂妄与骄横,而是渗透出一个知识分子的温文、谦和,让人如沐春风。谈到地面频道的定位,他说当然必须得承认劣势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地面频道没有生存空间,并且,换个角度来思考,劣势甚至完全可以转换为优势。作为上星频道的卫视要打全国市场,势必得兼顾南北观众群的收视口味,而以秦岭淮河为线划分的南北人群无论是在收视习惯、生活观念还是在文化品味、审美取向上都有着明显的差别。要兼顾他们,就得调和差异,凸现特色就变得很难了。但立足本省市场的地面频道就完全可以集中目标,专心致志地在区域文化上大做文章。

“早就有哲人说过,”闫爱华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切现象都是区域现象。”记者有些疑惑了,前一句的确是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的名言,这后一句是哪位哲人所说?闫爱华的笑容里露出一丝得意:“后一句是我说的,哈哈,但是不要以为没有根据啊。”

在他看来,全球化的趋势固然势不可挡。然而,同时,在特定的区域内,人们的思想文化、价值取向上的认同也在加强,这就是区域化的趋势。这两个趋势的出现其实也是具有内在动因的。闫爱华举了个很生动的例子,说就像放风筝一样,一方面风把风筝送上天,越飞越高,越飞越远,但同时放风筝的人手上还有一股力量在牢牢牵系住风筝,文化的发展同样如此。所以他认为,全球化和区域化其实是相辅相成的。

认识到了这种大的时代背景,齐鲁电视台就选择了做本土文化,用乡土感和文化归属感紧紧吸附住本省的观众,不仅赢得了生存空间,更开辟了一方新的天地。环顾国内的地面频道,领跑的几家无不是采用的这种区域化战略。

《拉呱》:“民意”的胜利

闫爱华有一套自己的:新闻节目表达的是“民意”,电视剧图的是“民乐”,而娱乐节目则是“民秀”的舞台。

他说,山东省9400万的人口中,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只占3.86%,其余96%以上的人口都是中学或中学以下学历,他不可能抛开96%的人口去追求4%。“而且,电视几乎是这96%的人获取外部信息的唯一渠道,我们不能再对他们背过脸去了。”闫爱华这么说道,言语间流露出一个媒体人对肩上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的执着和坚守。所以,与其他很多电视台动辄“高端”、“精英”的口号满天飞不同,齐鲁电视台始终把自己称为“草根电视”。所谓“草根”,闫爱华说,其实指的就是最普通的观众。

在这种理念下,齐鲁电视台倾力打造了独特的“直播互动模式”,不仅所有自办栏目都实现了直播化,还原了电视实时的本质;而且将节目主持人从以往居高临下的位置上拉了下来,创造了一个主持人主播新闻,同时另一个主持人专门负责通过短信、网络时刻与观众交流、互动的“双主持人”模式,真正做到了解、反映民情、民意。

最令闫爱华骄傲的非《拉呱》莫属。

闫爱华用地道的山东话纠正了记者“拉呱”的发音,解释说山东话里的“拉呱”,其实就是北京话里的“侃大山”,东北话里的“唠嗑”,四川话里的“摆龙门阵”,一句话,就是“聊天”的意思。

从2006年10月31号开始,每天下午5点半,圆圆脸庞三角眉毛的主持人“小么哥”就会出现在齐鲁电视台的屏幕上,操着一口地道的济南腔说:“我们现在开拉(呱)。”

闫爱华说,《拉呱》的攻略是典型的“农村包围城市、草根包围精英”。此话怎讲?听他细细道来:“《拉呱》从8月份开始策划,9月份开播完全没有问题,但是我们有意识地把它放在了10月底播出。因为那时候北方的天气相当冷,而且天黑得很早,农活也基本上忙完了,这就把农村观众逼到了电视面前。所以收视率上升得飞快,这是借助了‘天时’。在抓住农村观众以后,《拉呱》的影响力逐步扩大,一点点向城市渗透,先抓住低层次观众以后再向高层次观众渗透。很多家庭先是老太太、老大爷看,然后是放学的孩子也爱看,然后再进一步影响到这个家庭的支柱成员,也就是社会中坚阶层。”

齐鲁电视台提供的数据显示,《拉呱》从开播以来几乎每周收视率都在上升,每周平均上升两个点。济南地区从开播之初的两个点、四个点、六个点,两个月之内上升了20多个点。在2007年1―7月份,山东省网5:30―6:00这个时段的所有节目中,《拉呱》这个节目的收视率是9.846%,独占了52.75%的市场份额。

而且,在《拉呱》开办之前5:30-6:00这个时段,山东省100台电视机当中,可能有90台是关着的,《拉呱》开播以后这个时段的开机率上升了30%。也就是说,下午5:30―6:00这段时间里,山东省每100台电视机从只有10台开着变成有30台开着;而在这30台电视当中,有10台看的都是齐鲁电视台的《拉呱》。

电视界的法则是,通常只能适应观众的收视习惯,很难改变。成功的例子只有中央台的《东方时空》改变了人们早晨不看电视的习惯,而《拉呱》则改变了山东观众傍晚不看电视的习惯,实属难能可贵。

为什么《拉呱》能取得这样的成功?吸引这么多的观众?闫爱华说,其实道理很简单,观众看电视的需求无非就是两个,一个是获取信息,再一个是放松娱乐。一般来说,获取信息会看新闻类节目,放松娱乐会看曲艺、歌舞类的节目,或者电视剧。《拉呱》恰恰是在两者之间实现了嫁接,把新闻的真实性与曲艺的娱乐性结合,同时满足了观众求真找乐的双重需求。

不久前,山东莱阳有个观众打电话给电视台,要求赔偿饭锅一口。他说自己看《拉呱》,听小么哥说得入了迷, 忘了锅正在炉子上烧着呢,最后水烧干了,把锅底给烧穿了。这个被观众要求赔锅的台长笑得比谁都开心。他还说,小么哥,以及与小么哥有关的段子,不是只有他会说,每个山东人都会说上几个,说得都比他精彩。

那这种曲艺形式的新闻会不会被质疑为太俗,不符合新闻严肃的特征?说到这,闫爱华表现出山东人典型的快人快语:“说别人俗可能主要是一种自我优越感的心理或者说是把自己定位为贵族的心理。其实认真思考一下,我们常常说的通俗的东西,恰恰是能够反映人性比较自然的一些方面的内容。而很多时候,所谓的高雅、时尚反而经不起时间的考验。”而《拉呱》的成功正充分显示了这种俗文化的生命力,显示了“民意”的力量。

品牌为王

21世纪是品牌的世纪。闫爱华将十几年来齐鲁电视台经营理念的发展脉络总结为:创业之初,也就是1995―1998年的自然营销阶段,1999―2001年的数据营销阶段,2002―2004年的整合营销阶段,而从2005年起,齐鲁电视台真正进入了品牌营销的时代。

在访谈中,闫爱华一再强调的就是,要做优秀媒体,首先要巧妙地推广自身。除了采取与新浪网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新浪宽频在线播出齐鲁电视台节目等措施,整合电视、网络、纸媒之力,形成“1+1+1>3”的整合传播效应之外,齐鲁电视台还十分注重各种“离播”传播形式,利用海报、路牌、路演等形式在重点城市、重点区域进行推广。

说到这里,闫爱华打开手机,找出一幅刚刚收到的彩信照片给记者看。只见照片上是个人山人海的广场,人气、阵势比起中央台频繁出动的《同一首歌》来绝对有过之而无不及。听到记者发出“真壮观”的感叹,闫爱华笑了。他不无得意地说,这就是齐鲁电视台现在济南举办的一个普通的主持人见面会。像这样的广场活动,他们每周平均要举办三次,在十多个城市深入社区、学校、厂矿等,让平时难谋一面的主持人、明星们和广大观众直接见面,近距离沟通。

这种活动不仅树立了齐鲁电视台良好的品牌形象,让观众觉得齐鲁电视台就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更加信任齐鲁电视台,而且活动大多联合了商家和企业进行不同主题的推广,让企业与目标消费人群亲密接触,使企业更大程度地接近消费者,影响消费者。因此,现在很多企业攥着钱、排着队盼着齐鲁电视台举办广场活动。

在中国传媒市场日益细分的今天,作为电视媒体,不论是上星频道,还是地面频道,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广告市场中体现自己的价值,所要做的就是把媒体所具有的品牌形象和与之相应的特性和优势发挥出来,结合企业的营销战略,帮助企业寻找到一条更易于成功的路,这才是媒体的广告价值所在。这是在多年的媒体经营过程中,闫爱华感受最深的一点。因此,媒体不仅要倾力打造自身在观众心目中的品牌,同时也必须要成为广告主眼中的优势品牌。

思路决定出路。闫爱华明白,要做好广告经营,其实“功夫在诗外”。于是,近年来齐鲁电视台不仅强化广告人员的培训,还抽调精干人员发起“山东企业成长力峰会”,使广告队伍不仅能够与客户实现畅通沟通,而且很多时候能够想在客户前面,帮助客户采取最好的传播方案,节约传播费用,增强传播效果。很多客户基于与齐鲁电视台的长期合作,对齐鲁电视台的品牌充分信任,将自己的营销目标、投入预算交给齐鲁电视台,还没等齐鲁电视台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就已经把现款打到齐鲁电视台了。比如“立白”在齐鲁电视台投放广告一年之后,在山东省的销量增长了将近5倍,从那以后,齐鲁电视台就成为“立白”坚定不移的选择。

电商主播培训总结范文4

以关于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重要指示为遵循,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委七届八次、九次全会部署,以创建国家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为引领,深入开展农业土壤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加快推进绿色生产体系、防控体系和监管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农药化肥无残留、无超标,着力打造农业土壤无污染生态高地,走出一条绿色、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之路,为全市最终建设成为中国绿色有机谷•长森林食药城提供力量。

二、主要目标

突出绿色高质量发展,坚持减量与增效并重、坚持生产与生态统筹、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结合,开展“三提升一示范”,即:土壤质量提升、农产品质量提升和农业服务质量提升三项攻坚行动,培育百村绿色有机产业示范村。到2023年,配合全市建设成为国家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我县创建成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

农业土壤质量目标:到2023年,全市农业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52.1g/kg,达到耕地质量等级GB/T33469一2016第一级标准。全县规模化种植基地土壤质量达到《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391-2013)以上标准;全县高标准农田面积比重达到65%,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85%以上,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90%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到2023年,全县共建设成高标准农田14万亩。

农产品质量目标:到2023年,全县以人参、中药材、食用菌、蓝莓、山野菜为主导的特色农产品种植品种全部建立地方标准,粮经菜比例稳定在5:4:1,全县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以上,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到65%,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比重达到100%;标准化种植基地内生产的农特产品基本达到绿色食品以上标准,全部推行食用农产品电子合格证制度,全县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年均增长率达到10%以上。

农业社会化服务目标:到2023年,以乡镇为单位的农业绿色有机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服务能力和水平达到乡镇辖区内绿色有机产业发展需要。形成集有机肥、生物菌肥、生物农药、新品种、新技术研发推广应用,农业托管服务、农机推广、土地流转、农业土壤质量监测和主要农产品产地质量监测为一体的农业绿色有机产业服务中心。服务于绿色有机产业发展的市场预测、金融保险、物流运输等服务体系基本完备。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开展农业土壤质量提升三年行动。

1.建立农业土壤质量监测体系。按照市里统一部署,结合省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建设要求,建立省级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组织开展县农业土壤质量监测工作,根据监测指标和点位设定,具体负责组织县农业土壤质量监测工作,指导镇、村具体工作任务的落实。2021年底前,全县建设8个耕地质量监测点,每个监测点经费2万元,所需资金16万元由县财政列支。形成全县农业土壤质量监测数据第一期数据,每年10月底前完成年度监测任务,对耕地质量变化做出评价总结,形成全县农业土壤质量监测报告,建立耕地质量监测档案,数据汇总并上报。(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生态环境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2.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首先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技术的入户、到田率,保障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实施效果;其次结合本县实际,拓展技术服务领域。在巩固和深化大田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基础上,探索蓝莓、人参、平贝母、五味子等特色经济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通过测土配方施肥肥料效应试验数据及采样测试结果,科学设定测土配方监测点,建立测土配方数据库。制定推广“有机肥+生物菌肥+农家肥”配方技术,通过试验对比和投入产出成本核算,每亩补贴50元,引导农民转型施肥模式。(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3.推广有机肥、生物菌肥应用。长期单纯使用化肥,会造成土壤肥力下降,耕地质量退化,作物产量和质量下降,破坏生态平衡,造成环境污染。因地制宜引进一批有机肥、生物菌肥和叶面肥料,通过试验示范推广形式大力推广有机肥、生物菌肥和叶面肥应用。增施达到国家行业标准有机肥(国家农业部NY525-2012)、生物菌肥(NY/T798-2015)的,使用1吨以上(含1吨)的生产者享受300元/吨的补贴。同时结合测土配方施肥制定的配方肥配合使用,可以改善作物营养,提高土壤肥力,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施肥成效,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减少环境污染。配方肥、有机肥(微生物肥料)、叶面肥配合使用,每年推广面积10万亩,三年推广30万亩。(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4.推广生物农药、生物防控等新型技术应用。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方针,大力推广生物农药和生物防控技术。结合我县产业结构特点,因地制宜制定生物农药、生物绿色防控技术、化学除草剂、化学除虫剂使用操作规范,监督指导农民科学用药,严禁使用违禁、高毒农药,严管过量用药。鼓励生产者使用喷雾器更换高精量喷头,提高农药利用率。每个喷头补贴15元。推广使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和大豆食心虫,每亩补贴分别为6元和15元。推广使用玉米2:2空休闲轮作保护性耕作技术,每亩补贴150元。鼓励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每亩补贴100元,所需资金由县财政资金列支。建立和完善农作物绿色防控的长效机制,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促进我县农业绿色健康发展。(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5.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严格按照《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的要求,大力开展田、水、路、林综合治理。协调推进土地平整、灌排沟渠、田间道路、农田林网与生态环境保护等设施建设。统筹土壤改良和地力培肥,同步采取农艺和工程技术措施。确保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标准。遵循“突出重点、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分期建设”的原则,明确农田建设区域布局,优先扶持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把“两区”耕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2021建设高标准农田2.7万亩,所需资金约3500万元,由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列支。到2023年,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覆盖14万亩以上,达到国家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标准要求。(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6.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专项整治。全县各行政村原则上选配1名农用物资安全员,报县政府备案。主粮作物按照40g/亩的农药废弃物标准收集,特色经济作物按照4g/亩的农药废弃物标准收集,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村级要严格把关各村作物种植面积,并要求各村生产者根据农药使用具体情况收集农药包装废弃物,农用物资安全员负责本行政村区域内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保管和登记并建立台账,回收时应对照各生产者种植面积回收相应数量的农药包装废弃物,按照每村耕地种植品种测算出基本回收标准数量,农用物资安全员全年补贴1000至2500元,各乡镇党委政府按工作量确定补贴额度,在各行政村转移支付资金中列支。农用物资安全员由乡镇政府负责考核,不胜任工作的予以调换,不发补贴。各村回收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农膜等农业生产废弃物统一归集,明确回收范围,科学设置回收点,各乡镇政府负责将本辖区内各村收集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在规定时间内统一运到指定地点(地点选择地远离住户,远离河道区域),县农业农村局负责将库存的农药包装废弃物送到有处理资质的单位。参照危险废弃物处置的相关技术标准进行无害化集中处置,对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置过程进行全程监管。县农业农村局负责,每年所需资金23万元由县级财政资金列支。到2023年,农药包装废弃物实现全部回收。(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生态环境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7.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全面落实农作物秸秆禁烧、限烧有关规定,深入推进秸秆五化,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全县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100%、90%以上。重点推广无抗畜禽养殖技术应用,通过研发推广应用中药制剂替代抗生素,实现源头无抗、过程无抗、结果无抗。同时为发展绿色有机种植业提供有机肥原材料。(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畜牧兽医总站、县生态环境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开展农产品质量三年提升行动。

8、建立特色经济作物标准化种植体系。重点围绕人参、中药材、食用菌、特色浆果坚果、山野菜等优势品种,制定地方和团体生产标准,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应用。本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差异化发展,加快推进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培育一批特色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开展品种优化、纯化、扩繁和示范推广,加快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培育推广一批具有特色、绿色有机品牌效应的优良种苗,提升种植集约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每年需要资金10万元,由省级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列支。(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9、合理优化种植业结构。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稳定粮食安全生产的基础上,继续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补贴力度,合理实施轮作、防止土壤退化。大力推广玉米2:2空、玉米留茬少免耕、玉米秸杆还田等技术,扩大经济作物灰苏子、红小豆的栽培面积,结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大力推进蓝莓、五味子、平贝母、蒲公英、农田改造栽参等特色产业健康发展,促进加工业、畜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达到耕地用养结合的目的。全县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左右,粮经菜种植比例稳定在5:4:1。(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10. 扎实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全面落实“四个最严”,建立覆盖全过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执法和信用体系,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建设。按照《县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考核办法》(靖政办函发[2020]13号)相关规定,严格落实《县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实施方案》(靖政办发[2020]9号)。到2023年,进一步提升县农产品检测机构工作能力,达到能够为全县提供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每年所需经费30万元;每个乡镇建设1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建设工作。每个站建设费用10万元,每年工作经费3万元。以上所需资金134万元由县财政资金列支。(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畜牧管理总站、各乡镇人民政府政府)

11.鼓励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认证。加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认定力度,全面落实国家、省关于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认证的奖补政策,鼓励专业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认证工作,全县每年新认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等年均增长率达到10%以上。到2023年,全市认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达到25个。每年开展认证工作费用5万元,所需要资金由县财政资金列支。(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12.建设一批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基地。重点围绕参、蛙、菌、药、菜、牧、果、蜂、渔九大特色板块,在“50个百亩绿色基地”的基础上,沿袭“一谷一城”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做法,打造一批农业绿色有机试验示范推广基地,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周边种植户发展绿色有机产业。2021年全县建设1个100亩以上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到2023年,全县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面积达到300亩。每年所需经费50万元,由县级财政资金解决。(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三)开展农业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

13.强化完善服务要素体系。农村新型经营主体联合社建设大型保鲜加工和冷链仓储设施项目情况。一是政策依据。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央农村工作会明确,要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立足当地特色资源,优化产业布局,顺应产业发展规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依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本项目采用新型生产经营模式,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形成“大主体”带动多个“小主体”发展产业、“小主体”带动农户增收的发展局面,不仅可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同时有效衔接了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二是建设主体。由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裕泰特产开发有限公司牵头,前期联合21户农民合作示范社、15户家庭示范农场,同时吸纳100户农民合作社组成农村新型经营主体联合社。三是投资方式。项目固定资产投资3.8亿元,其中:裕泰特产投资1.1亿元,农民合作示范社、家庭示范农场、农民合作社融资0.5亿元,银行贷款2.2亿元。项目建成后,裕泰特产负责运营并偿还银行贷款和农户融资的0.5亿元本金。同时,联合体争取到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冷链设施建设固投总额30%的1.14亿元项目补贴,作为农户的股份按比例分红,设置保底红利。四是建设内容。项目建设地点在国道504和国道222交汇处,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拟建设仓储库库容31万立方米,其中:贮藏窖9万立方米,通风库16万立方米,节能型机械冷库6万立方米,具备加工、储存、冷冻、冷藏、检测、包装、打包、集包农特产品和物流快递配送上下行物品等功能,打造集加工保鲜、配送服务、冷链仓储运输等为一体的长物农特产品公共服务中心。五是运营思路。本项目采用以冷链仓储物流为主体功能的运营模式,逐渐向绿色有机订单农业、农特产品保鲜、加工、检测、销售等多元化融合发展,附带粮仓功能,打造“绿色冷链、数字冷链、智能冷链”的物流体系,逐步建立长地区最大的绿色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仓储物流集散配送联合体,带动农户分红、就业,辐射周边县区,做到农产品进城、消费品下乡,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速推进乡村振兴。一是订单农业带动农户种植绿色有机农特产品,探索智能生产、平台经济和资源共享等新模式,检测中心认证农户生产的绿色有机农特产品后,通过冷链物流配送至东北、华北等地区,解决农特产品滞销问题。二是通过保鲜延长农特产品生命周期,错峰出售将提高农特产品的附加值。三是可以集中批量仓储粮食、蔬菜,缓解“米袋子”和“菜篮子”压力,稳定市场物价。四是整合县内物流快递资源,彻底消除在城区作业存在的安全隐患,发挥仓储、加工、配送等一体化的资源优势,节约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五是农用物资等消费品集中采购配送到村,保证品质,降低农户生产、生活成本。

为引导推动金融资本投入绿色有机农业,解决绿色有机农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我县将组建绿色有机农业融资担保公司。根据吉政办发[2019]8号和吉金局文[2020]208号文件和公司法要求,融资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不低于1亿元,县政府出资不低于34%、3400万元,否则无一票否决权,注册资本金今年年底缴齐,分两次出资,年初县政府出资2000万元,吸引社会资本入股3000万元,年末县政府出资1400万元,吸引社会资本入股3600万元,通过发挥财政担保和金融服务优势,创新银行贷款模式,重点解决企业融资、科研支持、农民贷款等方面的融资短板。搭建托管服务平台,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大力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引导新型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从土地托管和农业规模化服务入手,探索“村委会+土地股份合作社+公司+农户”以及“垫资托管+信用保障+收入保底+约定分成经营管理”分配模式,建立一条连接农民、新型经营主体、金融企业的纽带。

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制度,针对作物品种与保险公司制定个性化保险担保政策,凡是做绿色基地和有机认证的地块,其上种植的任何作物全部纳入保险品种,政府给予保费补贴。在做好成本保险的基础上,探索推进收益保险的开展。(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县商务局、县工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14.强化技术服务。坚持绿色生产理念,大力推广质量控制技术,积极推行统防统治、绿色防控、配方施肥、健康养殖和高效低毒农兽药使用,制定和完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适应配套的地方主要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入户率达到100%。鼓励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大力支持发展产业联合体等新型经营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标准化生产。(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15.强化科技支撑。通过“市绿色有机产业研究院”的建立,依托“政、院、企”合作服务平台,引进一批有机肥、生物菌肥、生物防控等领域的专家团队,根据市研发提供符合我市特色产业发展需要的有机肥、生物菌肥、生物农药和绿色防控技术,加快推进科研技术成果转化,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应用。结合职业农民培训、致富带头人培训和创新创业培训等,科学制订农业绿色有机产业培训计划。重点抓好农村安全员、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培训工作,培育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绿色产业创业致富带头人,实现引领农业绿色有机高质量、高效益发展的新局面。(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信局、各乡镇政府)

16.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强化农药、化肥、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管理,建立生产经营主体监管名录制度,加强生产、经营管理。落实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诚信档案及购销台账制度,建立健全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实名购买制度。全面推进放心农资连锁经营和配送,畅通经营主渠道。建设农业投入品监管信息平台,县域内农业投入品100%纳入平台管理。建立农业投入品质量常态化监测制度,定期对镇域内主要生产基地、交易市场的投入品开展监督抽查。严格执行禁限用农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有关规定。严厉打击农业投入品生产环节非法添加行为,取缔无证无照农业投入品生产企业。(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各乡镇政府)

(四)开展绿色有机产业示范村创建行动。

17.完善示范村标准体系。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结合,打造一批绿色有机产业示范村。建立健全政策引导、科技推广、技术服务、保险兜底、加工销售等一整套落实保障机制,从2021年-2023年,每年按照20%、40%、40%的比例,建设一批绿色有机发展示范村,到2023年全县所有行政村基本达到绿色有机示范村标准,绿色有机示范村内全部实现农药化肥使用无超标、无残留,土壤无污染。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总耕地面积40%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18.创新示范村发展模式。围绕“绿色产业、绿色生活、绿色村庄”的绿色体系建设,全力打造“五个一”绿色有机产业示范村。即:一村一社、一村一业、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网。一村一社:依托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或村集体经济组织,培育打造一个绿色有机产业示范村合作社,合作社要具备与本村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生产经营能力,具备初加工能力,形成良好的产加销融合体系;一村一业:依托中药材、食用菌、果蔬和鲜食玉米等特色品种,发展订单农业,确定优势品种形成规模,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绿色有机示范基地,每个示范村集中连片发展绿色有机种植面积达到100亩以上。示范村内耕地达到无残留、无超标和无污染;一村一品:积极借鉴大北山“老农夫”品牌经营模式,通过村村联合、村企合作等方式,每个绿色有机示范村要至少培育一个优势产品品牌,示范村整体达到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标准;一村一景:绿色有机示范村全部达到宜居示范村标准。基本实现道路硬化、边沟院墙整齐化、村屯主要区域亮化、村屯道路绿化美化、村屯环境洁净化、农户庭院整洁化;柴草垛定点堆放,畜禽圈养,有景观点和休闲广场,具备一定的乡土风情特色。按照串珠成链,串线成面的发展思路,实施休闲农业星级村百村创建行动,联动推进生态宜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和生态文化建设,培育打造一批休闲旅游农业示范村,实现村美宜居、村游富民,遍地开花的新局面。一村一网:依托互联网进村入户工程,大力发展网红经济。通过发挥市绿色有机产业联合会、市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协会等电商服务平台优势,采取一对一帮扶合作、第一书记代言、网红主播代言等形式,形成网上销售体系。(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文旅局、县融媒体中心、县工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补贴程序

(一)申报

1.生产者使用新型肥料生产者向耕地所在地村委会申报数量并提供购买新型肥料登记证、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等,据实申报施用地块。

2.建档立卡贫困户可以享受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制定的“以奖代补”“因户施策”补贴政策,也可以享受本方案的补贴政策,但不能重复享受。

(二)确认

村委会、包村干部、包村领导负责对生产者使用新型肥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核确认。

(三)公示

村委会、包村干部负责逐户、逐地块登记,要对进行使用新型肥料分类统计。在本村公示无异议后由生产者和村委会、包村干部、包村领导共同签字盖章报乡镇政府审核验收。

(四)审核验收

各乡镇党委政府和村委会负责对生产者申报使用新型肥料进行认真核实,要做到真实可靠,经得起检验。要组织乡村干部细化验收程序,严把审核验收关,确保申报数据真实,无虚报冒领。

(五)资金发放

县财政局及时将补贴资金拨付到各乡镇政府,由各乡镇政府组织力量迅速将资金发放到生产者手中。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组织领导机制。在全县“一谷一城”建设组织领导框架下,成立县农业土壤质量提升行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委、县政府政府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担任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人民政府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认真负责、强力推动,要按照县级领导机制,成立本级领导小组,组织开展相关工作。

(二)强化政策保障。按照《方案》确定的建设任务,制定保障性补贴政策。重点针对有机肥推广应用,生物农药推广、种植业结构调整,整村绿色有机试点建设,制定奖补政策,引导种植户发展绿色有机产业,确保在降低农药、化肥使用的同时,达到农作物产品绿色有机标准,实现增产增效。

(三)强化技术指导。成立农业绿色发展技术指导服务专家组,全程为辖区内发展绿色有机产业进行指导服务。每个绿色有机示范村,要配备一名专业技术人员,作为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指导、监督绿色有机示范村建设。建立数字化信息档案,客观真实反映出绿色有机示范村建设进程,为下一步整县推进绿色有机产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