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创业指导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就业创业指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就业创业指导

就业创业指导范文1

关键词: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就业指导

现阶段,高职院校的教育产业化已成为无可争议的事实与发展的主要方向。随着高职院校毕业生逐渐毕业,能够顺利进入社会,找到自己的位置,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一年的特定时间将成为人们和媒体关注的焦点。毕业生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家庭的未来,也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人力资源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内容

在当今的大学里,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创业”的狭隘概念已经慢慢淡化了,取而代之的事转变成更广泛的职业、进取、开拓的表现方式,体现了创业精神的内涵,体现了创业精神和创业精神,体现了开拓创新的过程。在“创业教育”的理念基础上,从具体的操作技能作为特殊教育的主要目标,以人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基础教育转型的核心。从这个角度看,创业教育无疑是学生的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的一个新的视角和载体:创业的概念并不局限在自主创业,更指的是企业家精神,创新和综合素质发展和推广,这些对于从事各个领域和对每个人都很重要。

“创业教育是发展和提高受教育的创业精神和创业精神,发展未来企业家的教育和教育实践的理念。(1)创业意识深化。创业意识教育是开展教育的基础。创业意识,所谓的“指商业实践活动,是为了激励人们的人格心理倾向,包括商业需求和创业动机,对创业精神和创业理想的兴趣,开拓信念和世界观等。”(2)创业知识整理。所谓的创业知识是企业家在创业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和金融知识的综合知识。(3)创业能力实践。创业的能力,教育,是开启教育的关键。“创业能力”是指影响商业实践效率的心理状态,使创业实践顺利进行。(4)创业心理学教育课程。创业心理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开展教育的条件。企业家心理,是指企业家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心理和行为的实践活动,对人格特征的调节作用,即情感、意志、情感过程和意志。

二、高职院校就业创业出现的问题

(一)近年来,高职院校盲目扩张,发展过快

大学和大学是否有能力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这是有争议的,无论他们是否有能力扩张和扩张。关于创业教育的想法有一个神话。就业指导的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不受创业教育或教学的启发,一些老师认为,大学生应该首先学好专业知识期间学校创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的必要性是为数不多的创新能力强,好成绩的学生教育,没有统一,缺乏就业指导、创业教育机构,不能及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和指导。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教育是一项领导工作,而不是与自己有关的工作。在学生层面,大多数学生缺乏创业意识,即使是那些有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大学生也还没有形成一种风险意识,这种风险是盲目和冲动的。

(二)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在教育就业市场上,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业务的大部分教师在高职院校教学就业适用于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机会较少,也没有经过系统学习和训练,了解少,创业教育在创业教育设置,这项研究是不够的,很难开展课程建设和制度建设,进一步创业教育也是不可能的。与市场的联系更少。我们不应该有效地把握市场,正确引导学生创业。目前,我们学院主要从事就业指导、创业教学和研究室教师的教学工作。实践条件没有,学生缺乏实践训练,实践基础,不能有效地学习和组合。

(三)缺乏支持指导和增长机制

创业教育在中国起步较晚,绝大多数的国内高校学科发展历史、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主要分支和不够深入研究规则,当学生有开拓意识,如何进一步指导和帮助是导致商业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还会有必要的业务情况分析,工业和商业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技能培训、政策支持等。高职院校办学模式c市场不相关联。首先,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没有紧密结合,反映了地区特色。其次,建立职业创业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理论和一种不考虑实际需要的轻实践。第三,教学方法简单、陈旧,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现在创业教育主要停留在组织水平的创业竞争,报告,局限于表面,并提供模拟演习基地、实习基地和其他实际的帮助少之又少,一方面,很少有公司愿意提供机会,让学生学习实际的企业管理和操作,另一方面是缺乏倡议在这个过程中,很少的学校积极主动联系。学生,家长们没有及时转变就业观念和选择职业理念,大多数学生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工作机会给国有企业机构,大公司,不愿意去小公司小单位。对就业问题的优势分析和表现的不够充分。

三、强化就业创业的策略

(一)明确教育工作创造业务的目标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实施创业教育来改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和择业理念,丰富学生的商业知识,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形成一定的创业能力,完善大学生的创业模式。

(二)建立就业和创业教育体系的课程体系。在高等职业院校中,不同的开放创业教育课程没有成熟的条件,因此在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中加强创业教育是不可避免的趋势。重点培训已被选为一些专业的教育课程。在课程的形式中,可选课程可与必修课程结合使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同等的教育。

(三)提高教师在课堂上的创业水平和实践水平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加实践、教育、培训、实践教师工作实践的机会,真正了解市场,建立专业化、专业化、高素质的就业队伍。创业教育实践、创新和综合素质决定了教师创新素质、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创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教育观,加强自身素质,积极收集有关就业和创业信息,给学生提供桥梁引导。此外,学校还定期加强就业指导教师的培训,提高企业的能力,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就业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在严峻的就业环境下面对各种工作。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校创业教育教师缺乏创业的经验,很难达到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一方面,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通过理论研究来改善他们的创业理论,通过进一步深化社会实践经验。另一方面,我们需要雇佣社会工作者来填补企业家的职位。

(四)拓宽创业教育渠道,提高教W效果

当前的创业教育模式是单一的,效果不理想,可以模拟,课外实践小组,和创业竞争,深化学生的经验,以取得更好的成绩。课程单元设计,实施项目教学,真正使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加强行业和技术的整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是一个知识单元作为教学计划,实施过程理论与示范,操作实践整合单元教学。提到学生兴趣,在每个任务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培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际上可以使学生掌握一项技能。仿真应用通过外部专家模拟面试,模拟环境的创建一个完整的采访中,该方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理解,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同时帮助学生理解个人形象设计、面试技巧、创业教育等。除课堂教学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学生发展和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创业比赛。

(五)提高教育事业的知名度。促进大学生的教育

学位是培养大学生创业思想的必要手段。创业教育既是一种教育,也是一种心态。只有通过提高思想意识,才能鼓励大学生价值观的改变。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大学生的领导已不再是耀眼夺目,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严重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大学生的教育宣传尤为重要。因此,大学应该把宣传工作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结合,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的大学生,大学毕业生职业选择和人生选择或他的价值和广泛的实现理想。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专栏,报纸、电台、网站等,加强公众对大学生的创业行为,优秀的文化环境,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构建大学生“创业舆论氛围,形成提倡大学生创业的价值;第二,我们必须在学校建设教学和学习精神,和加强创新,创造性教育,构建创新教学的氛围,形成“研究创业,创业学习”的良性循环,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意识创业巧妙;第三,我们需要鼓励大学教师和学生对系统建设的创新、创造、创业,特别是广泛成功的企业家创业行为,创业精神和斗争,刺激学生的创业激情和创业理念,形成一个浓厚的气氛。

四、结语

总体而言,创业教育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亮点。最近火热的模式是高职院校可与地方企业实施合作办学,订单式培养。高职院校也可以尝试创建创业孵化园,把公司企业引进来,增加就业机会,同时采取优惠政策鼓励扶持在校生在孵化园创业,这样不断进行研究和实践,以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创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就业创业指导范文2

1.1就业力较差,创业失败居多

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最突出问题是就业市场出现了供需双方的结构性矛盾。大多数大学毕业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到社会上无用武之地;而不少用人单位却招不到令他们满意的人才,大学生所具备的能力素质与他们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由于大学生在校期间缺乏系统的创业教育,自身没有很好的创业能力作为基础,所以对于充满风险、缺乏保障的自主创业很少有学生敢于涉足。即便是选择了自主创业,也多以失败告终。

1.2就业观念陷入误区

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偏差,其主要表现在对自己将来就业区域的限定、就业单位的限制以及就业岗位的要求等方面。东部沿海地区是大多数大学生的首选,而西部经济落后的偏远地区根本不予考虑,这就直接导致东部地区就业竞争和就业压力不断增大,而西部边远地区的大量空缺的就业岗位却出现“无人问津”的局面。

2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举措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主流是正面、健康、积极的,但市场经济的过度物质化发展对大学生社会价值观和人生观冲击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多元化的意识形态的并存也直接削弱了青年的道德修养和情商的提高和发展。大学生在就业创业过程中的功利化思想、急于求成、盲目跟风、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等等,这些都成为了大学生就业创业路上思想和行动的绊脚石。这是因为高校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过程中思想道德和情商教育弱化的表现。

2.1进一步推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和发展的重要内容,能快速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质量。科学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在充分认识自我的基础上的,要正确引导大学生深化自我认识,结合自身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等制定出职业生涯规划策略,采用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挑战杯、招聘模拟等第二课堂的形式构建学生发展平台,提高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择业竞争力。

2.2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和心态

针对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就业岗位人才济济的现象以及西部偏远地区的就业岗位“无人问津”的局面,高校首先要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和就业心态,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农村、西部和第一线去就业创业,既能有效填补西部地区的职位空缺,又能推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青年大学生实现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对过分看重工作地点、单位性质、福利待遇等脱离实际,拔高就业条件的大学生,老师要针对他们进行个别的就业创业教育与指导,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当今的就业大环境,促使其自身知识和技能与职业岗位需要的对接。高校要努力把就业创业工作与市场需求、人才培养结合起来,与服务社会、服务学生结合起来,千方百计增强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在就业创业工作中走出一条特色之路。

2.3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

国家《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已经明确提出要“加强对老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加强创业教育,使大学生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就业,已经成为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必然趋势。开展创业教育,一方面可以培养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和创业技能,激发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具备和增长一定的社会就业能力,从而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占据优势;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不仅为其自身的全面发展搭建了平台,还可以通过创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创造更大更多的社会财富。对维护社会的稳定和推进各项事业的积极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4创建和完善就业创业基地

高校在建立教学实习基地的同时加快就业创业基地建设步伐,结合实习基地建设,实现良好的校企合作氛围,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指导和实训。与联系密切、专业结合度高的企业挂牌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毕业前的就业实习,开拓新的就业市场。通过形式多样的生产实习、社会调研和社会实践,增强大学生认识自我、了解社会的能力和水平,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要切实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的力度和模拟演练,提高大学生在就职过程中的应变能力和方式方法,以此来达到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能力的最终目的。

2.5积极探索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新模式

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是学校的质量工程、生命工程,在现有的就业创业教育模式下,不断完善就业创业教育体系,实践和探索出一套促进高校自身发展的就业创业教育新模式。高校如何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重新整合和有效利用有利的社会资源,创新发展思路,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创业竞争力,对于大学生的切身利益、高校、社会三者的稳定都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5.1变分散式教育为系统性教育

我国的就业创业教育基本上处于无序零散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阶段,没有形成相对科学、系统、权威的教程体系,整体上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规范性。澳大利亚对学生的就业创业教育起点比较早,体系也相对完整。在初中教育阶段,就已经将职业教育纳入到学生的必修课中,而到大学阶段,就业创业教育已经被列为学生教育培训的重点。大学毕业生可以参加由当地政府、行业协会、学校内部的教育机构与社会培训机构提供的丰富的预备教育课程和多种服务。大学毕业生通过参加技术和继续教育部门的课程培训,可以掌握具备进入职场的基本能力,为学生将来的顺利就业打下基础。这种系统性和长期性的就业创业教育为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成功保障。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把最初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储备及政府的创业政策、心理承受力调适、招聘面试策略等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地加以教育和指导,达到最大限度发挥整体教育功能的目的。在实践和完善就业创业教育的教学体系时,要特别注重整体的结构是否合理,重视教育的阶段性和渐进性,构建全方位、系统化、科学化的就业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使之更具科学性、长期性和系统性。

2.5.2变传统型教育为创新型教育

就具体的改革措施而言,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改:①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变传统的单一人才观为现代复合通用人才观,培养具备交叉专业基础、应对激烈竞争环境、勇于独立创新等高素质的综合应用型人才;②高校不单要设置就业创业理论课程,还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人才流通渠道,建立和培养一支具有丰富创业实践经验的专职教师人才队伍;③高校可以充分发挥学校发展特色和学科突出优势,推动和促进产学研紧密合作,有效实现教育、科技和经济的全面互动发展,从根源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④高校要全方位构建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平台,完善相关方面的配套服务体系,通过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吸收和利用社会资金,创造政策上鼓励和资金上支持大学生在校期间进行自主创业的氛围,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上的优惠和物质上的保障。

2.5.3变智商教育为情商教育

我们倡导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要与社会的实际需求同步甚至是领先,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在强调大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智商教育的同时,更加重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人文素质的情商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在校期间就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就业观和创业观。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是不仅要具备高于普通人的智商,能够熟练掌握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创新技能,而且应具备高于普通人的情商,能轻松适应现代经济社会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和社会压力,这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用人单位选人的重要标准之一。

3结语

就业创业指导范文3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就业指导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中目前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认识上存在误区。一部分人认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就是在教授学生如何创办企业,只适用于想创业的少数人,对不想创业的大多数人都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另一部分人认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就是一场实践演练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创业设计大赛、企业家讲座等来丰富自己的简历。这样偏颇的观点,极大制约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在学生中的影响力。[1]第二,实践环节较为薄弱。目前,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还主要停留在理论层面,理论课课堂教学和案例分析是其主要开展形式,或者请几个当地的企业家举办几场创业讲座。也有一些高校做了创业模拟系统来模拟企业的运营情况,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但是由于管理难度大,缺乏各个环节的有效指导,使得创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未能取得预期效果。而创业大赛、创业实践等活动覆盖范围较小,也不能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求。第三,教师团队的素质不足。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通常是由其他岗位的教师兼职担任,很难做到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就业创业指导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工作上来。而且大部分的教师自身并没有相关的创业就业实践经验,只能照本宣科,很难讲出实质性的有效内容。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相融合的具体措施

(一)培养学生创业意识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应当鼓励高职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帮助学生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就业指导则应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并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从而保证为社会输送具有“创新、创造、创业”核心素质的人才,满足现代企业的用人需求。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的结合,能覆盖到大部分学生的需求,既培养了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了创业者的能力,用创业来实现就业,又提升了就业者的素质,加强了就业者的职场竞争力,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职业品格,并将“创新、创业”的思想根植于学生心中,使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有开创自身事业、实现自身价值的规划。

(二)根据专业特点优化课程内容

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职业生涯规划。这一部分中,教师通常会以优秀毕业生的就业、创业经历作为案例进行分析,为学生树立起榜样,使学生在课程中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职业规划。第二,自我认知。在这部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能,充分了解自我,对自身职业价值观的误区予以纠正,并学会正确看待、评价他人。第三,职业认知。教师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应当带领学生关注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对本专业相关行业的影响,培养学生对经济局势变化和行业发展前景的敏锐度,并加强对相关行业领域中各大企业的组织架构、专业岗位设置以及岗位需求特点的关注度,从而引导学生按照企业用人标准来经营自己的学业。第四,择业准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招聘和求职的模拟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对企业的文化理念、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职业素质、企业各个岗位的职责划分以及职业标准等要求有所了解,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信息采集、处理、甄别以及整合能力的培养,例如学生对劳动力市场需求等相关信息资源的有效运用,增加学生多渠道就业的能力。第五,创业准备。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对企业的模拟运营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市场的调查方法、企业的经营程序以及融投资、企业计划、生产、销售等经营环节需要注意到的问题,有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和创新创业精神,提升学生计划、统筹、决策、组织、协调、管理以及执行等相关能力。[2]

(三)提高教师团队素质

在目前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课程中,普遍存在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专业水平不足等现象,极大地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因此高校必须加强教师团队的素质建设工作。例如引进社会经历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的教师,加入到现有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促进整个教师团队素质的提升。或者邀请政府、企业、社区人士以及优秀毕业生参与到就业指导教学中来,和学生分享他们的相关经验和认识。同时也要做好对现有教师团队的培训工作,通过组织教师到各专业企业中进行调研、实践,开阔教师的就业视野,改善教师对就业指导教学的观念,提升教师的就业指导水平。

就业创业指导范文4

【关键词】就业指导与创业基础 课程改革

随着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的逐年攀升,以及社会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化探索,大学生不得不去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而改革当前就业指导与创业基础课程教育模式,可以有效帮助大学生培养自主创业意识与积极就业的观念,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对学生自身发展、高校持续发展、社会稳定发展有积极意义。我们若要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就要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就要完善高校就创业指导课程,加快教育教学课程改革,强化实践教学,促进高等教育更好的服务于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

一、高校《就业指导与创业基础》课程的不足点

(一)课程理论内容过多。当前高校的就业指导与创业基础课大部分都侧重于理论教学,缺乏实际操作机会和实践教学课程。因为高校没有并没有建立专业的就业与创业课程教学体系,没有对课程进行细致的规划安排,这些课自然就会显得枯燥无味。而且高校订购的教材上都是一些零散的资料和翻译的国外教材,甚至只是一些笼统的就业与创业的步骤和方法,缺乏专业的内容。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自然很难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没有实践案例的详细讲解和体验式的实践活动,学生的接受度自然也不会很高。

(二)教学师资实力不强。当前部分高校就业指导与创业基础课程的授课教师数量较少,质量较差。虽然有的高校成立了就创业指导中心,但是却没有专业的教师授课。可以说目前这些指导中心的授课教师大部分是学生辅导员、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甚至是其他专业课的授课教师,他们没有经过专业机构的培训,对最新的就创业信息不够了解,在课上只能采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按着教材念一遍内容,却无法展示给学生更多的实际经验,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创业指导课程教学的效果自然不明显。

(三)学生创业意识薄弱。在很多大学生的固定观念里,安定的生活是第一选择。据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毕业生选择按部就班的进入职场生活,而且更倾向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里的稳定工作。面τ蟹缦铡⒒刮薹ㄔぶ结果的创业选择时,大学生们显得毫无信心同时也缺乏相关技能和经验,所以只能“随波逐流”的就业或者考公考研,这就可以看出现在的大学生们缺乏自主创业意识。另一方面,高校的创业课程授课内容单一,校园创业氛围不浓厚,创业教学系统不完善,也会造成大学生对创业课程缺乏兴趣。

(四)高校重视程度不高。高校的大部分领导和教师都认为,学生只要学好专业知识就可以了,没有将就创业指导当成主流教育体系的一部分,认为就业和创业是学生自主自发的事情,不需要学校进行指导,这就造成高校对就创业指导的重视程度不高,只是形式化的开设一两周的课程,缺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科学的合理的就创业指导课程体系。

二、完善课程改革应采取的措施

(一)增加实践操作机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理论内容可以增加创业资源、创业思维训练、就业创业计划等各个方面,除此之外,授课内容、信息应该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高校还要尽最大努力为大学生提供模拟演习基地、实习基地、创业园等实用性强的活动阵地,让大学生可以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让大学生们投身实践中去,才能看到学生们是否吸收了理论知识,教师的教学工作是否有效。高校还可以改革课程考核方式,从传统的试卷考试转变成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考核。这样,大学生们就不会仅仅为了拿到学分去死记硬背理论知识,而是主动地去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培养起自主创业的兴趣和意识。

(二)增强师资队伍力量,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常言道,“名师出高徒”,教师在就创业课程改革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指导就创业的教师,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与时俱进的思想和丰富的经验。这就要求就创业指导中心的教师在给大学生授课前应接受专业机构培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当然高校也可以选择聘请社会专业人士到校工作,增强学校就创业指导中心师资队伍的力量。陈静曾说过,在就创业指导过程中,实践教学里建立起平等交往、主动对话、相互理解的师生关系非常重要,只有双方关系融洽,课程改革才能顺利进行,教师与学生才能共同进步。

(三)培养学生创业意识。除了刻板的灌输就创业理论知识,高校可以通过开设与就创业有关的专题讲座、邀请创业成功人士来校分享经验、组织创业技能竞赛、对有创业想法的学生进行单独指导、奖励创业实力优秀的学生等方式来帮助大学生树立创业意识,激发学生的创业活力。创业意识也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培养树立的,除了学生自身要有坚持不懈学习的意志、敢于创新的思维,还需要高校、教师给予耐心的鼓励和引导。有了学校、教师的支援做坚强后盾,大学生们就不会太排斥创业,从而可以慢慢培养起自主创业意识。

(四)提高高校重视程度。目前,很多高校的教学管理处对学生就创业不够重视,总觉得专业知识的授课应该摆在第一位,所以没有对学生未来长远发展提供实际性帮助和扶持。但高校作为学生吸取知识的主要阵地,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顺应时展的要求,配合好国家政策对就创业指导课程进行改革。首先,高校应改变传统观念,把就创业指导课程放在与专业课程相对平等的位置,对课程授课教师或者硬软件设施做好安排和配备工作;其次,高校可以尽力去争取政府或者企业的支持,让学生创业有制度保障,与有发展潜质的企业进行合作,让学生获得更多创业资本和学习机会;再次,在校园里加大对就创业的宣传力度,利用自身拥有的资源,比如通过广播、讲座等途径宣传创业相关知识和信息,营造积极创业的良好氛围,让学生更近距离接触创业;最(下转215页)(上接237页)后,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也要跟上时代潮流,可以利用互联网建立一个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合作的信息平台,学生在平台上收集信息、互相交流,这样学生就可以及时有效的接受信息然后进一步制定创业计划,企事业单位也可以在平台上与有创业意向和能力的学生进行交谈,为自己的单位寻找人才,这可以说是互利共赢的方法。

三.总结

就业指导与创业基础课程可以让大学生培养创业意识,了解职业信息,认清就业形势并科学定位自己的发展方向,其作用至关重要。所以,面对当今社会快速发展以及人才济济的严峻就业现状,课程改革是高校教学计划中必不可免的过程。政府、高校、教师与学生都应该做好思想准备以及详细计划,完善课程改革,开创共赢局面,从而提高高校自身知名度,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小巍,刘冰.试论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改革[J].现代经济信息,2016(21):390-391.

[2]桂元.高校在促进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角色研究[J].学理论,2015(04):157-158.

[3]黄静宜,李松.高校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途径分析[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6,22(6):7-9.

[4]蒋庄.深化高校创业教育改革的新举措[J].亚太教育,2016(08):115.

就业创业指导范文5

【关键词】高校就业;创业指导;社会认知;职业理论

一、社会认知职业理论概述

20世纪80年代,社会认知职业理论(Social Cognitive Career Theory,SCCT)兴起。1994年,美国心理学家伦特(Lent)、布朗(Brown)和哈克特(Hackett)在班杜拉(Bandura)的社会认知理论基础上,首次提出社会认知职业理论模型。

该理论提出,自我效能、结果期待和个人目标三个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形成动态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其中,自我效能是通过特定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情绪唤醒四种渠道获取与修正的,在特定环境中进行某种行为并完成其预期目标的能力。该理论整合了其他理论的共性职业要素,强调“个人-行为-环境”的交互作用,并提出了三个相互关联的子模型,即职业兴趣模型:个人的职业兴趣由自我效能与结果预期共同决定,兴趣又可以反作用形成动态的反馈环路;职业选择模型:职业兴趣影响职业目标的设定,进而激发职业行动实现目标,其中,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影响职业目标和职业行为;工作绩效模型:个人的自我效能、结果预期以及目标行为之间的交互作用共同决定工作绩效,工作绩效也会反馈于自我效能和结果预期。

二、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社会认知职业理论,分析职业自我效能感的成因可以强化个体在培养某种专长或技能中形成特定目标并取得成功信念。社会认知职业理论中,班杜拉选取个体因素、环境因素作为自我效能的前因变量。许多国内学者也研究发现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的作用影响。

(一)个体因素:

在班杜拉的三元交互理论中,个体对于环境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具有较大差异性。其中包括:个体的归因风格,既受先天的个性等因素也有个人经历与经验的影响,自我效能水平较低的人更容易将原因归结为个人不可控的因素。消极的个体归因风格会限制机遇与经验的获得,从而导致自身能力与技能水平不能充分发挥。个体监控偏好,即个体通过监控自身行为从而对行为表现的进一步修正。

(二)环境因素

SCCT理论中,环境因素影响着个体职业目标的形成和职业行为。社会支持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包括社会实际给予的支持和个人主观领悟到的支持。国内外学者将个体领悟社会支持作为影响自我效应自变量之一的有力的理论支撑。Cheng和Chan(2004)等国内外学者经研究发现,领悟社会支持收到个人的性别、年级的影响而且与主观幸福感、孤独感、自信程度等均有关。Flum(2000)研究发现领悟社会支持为个体的安全感提供需要。

三、就业与创业自我效能的干预性研究

在就业与创业指导过程中, 高校的教育干预者应把评估和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当作指导目标之一,利用影响自我效能的内外因素设计综合教育方案,为高校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提供理论支撑与工作思路。

(一)关注自我认知调节作用的影响

自我效能产生于直接经验以及对相应职业信息的搜集。引导学生回顾过往的成功经历有助于学生积极地对待自我认知。在大学生在自身工作经历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发挥替代性经验的作用,为大学生提供课余实践与实习机会,也可以通过参观、榜样树立、开办经验交流会等方式对就业和创业案例进行间接经验的传播和普及。

(二)关注职业心理调节作用的影响

要注意利用情绪状态作为调节变量在就业与创业干预中建立积极状态与成功经验的联系,或通过调节个体归因的方式改变消极状态与失败经验的联系。引导学生将成功归因于个人努力的结果,这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在指导过程中也要适当地加强挫折教育。

四、高校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一)构建就业与创业教育指导的目标体系

根据SCCT理论,高校就业与创业教育指导应该构建三个子目标体系:一是长期发展性目标:立足职业生涯发展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帮助学生发掘并培养职业兴趣、提高职业自我效能,树立适当挑战的职业目标,增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的动力和成功的信念;二是调适性目标,针对当前学生普遍存在的职业规划意识淡薄、缺乏学习兴趣的情况,要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调节和辅导, 使他们能够正视并摆脱消极状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归因理念,应对和利用偶然性因素,树立能力增长观,通过自身努力找寻自信和职业目标。

(二)规划就业与创业指导的内容体系

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内容和经历是决定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知识、能力、价值观和创业教育是就业与创业教育指导内容的关键。综合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是决定未来发展的基础,知识包括对专业领域的学习和实践应用的本领,也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等非专业领域的社会知识。

(三)丰富就业与创业指导的实施途径

就业与创业自我效能的干预有赖于高校提供的全方位、全员、全过程的教育指导途径。首先,高校应该将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列入学校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系列,既要将理论与实际需要相结合,又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专业性的测评、咨询技术和方法, 以及个别和团体辅导的方式, 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引导其树立职业目标、培育自我效能并唤醒主动体验的积极性。

就业创业指导范文6

关键词:项目教学;高职院校;就业创业

《就业与创业指导》是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帮助大学生学习就业和创业的基本知识,了解和掌握当前的就业形势以及相关的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熟悉就业与创业的方法和技巧,从而顺利地走上理想的工作岗位。为达到本课程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们引入项目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基业创业能力。

一、项目教学法的含义

项目教学,就是学习者围绕某一个具体的学习项目,充分选择和利用最优化的学习资源,在实践体验、内化吸收、探索创新中获得较为完整而具体的知识,形成专门的技能和得到一般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更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既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多用途的教学方法,其理论基础融合了多种教育理念。

在高职院校,项目教学法的主要的内容就是高职教师与高职学生通过合作的方法,对一个完整的项目进行实施的一种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对师生都有具体的要求,大致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在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教学实施之前,教师应该向学生说明项目的基本任务,学生就教师提出的任务展开讨论,使得每一个学生都对该项目有一个明确的、清晰的认识。其次,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在开展项目实施之前,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为该项目制定合理的、实际的实施计划,并让指导教师进行审查等,然后在通过分组合作等的方式,完成制定的项目。最后,在学生的项目完成之后,对完成的项目进行客观地评估并记档。对于学生所研究的项目来讲,其一般都是可以在企业中进行运作的一些项目,这样的项目具有真实性、实用性,能引起学生强大的兴趣。

二、在教学单元讲授中,项目教学的具体操作

下面,以我院动漫系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的实际就业创业项目为教学的内容,本着针对性、实用性、系统性、全程性原则,根据动漫企业对人才能力和素质的要求,结合本专业的实际的专业课程的实训条件和实训项目,设计出用于本专业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教学项目。以“创业项目”这一节中怎么分析一个创业项目的可行性为例,通过对动漫系成功创业学生的一个真实项目“炫彩动漫衍生品店”来进行《创业项目的SWOT分析》授课。

(一)实际授课过程中的步骤

第一步:学生了解“炫彩动漫衍生品店”这个项目的背景及相关资料。

第二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SWOT分析法对本项目讨论分析。

第三步:每组学生就本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展示。

第四步:教师学生共同用SWOT分析结果判断“炫彩动漫衍生品店”创业项目的可行性。

(二)本项目的详情及论证展示

【案例】:“炫彩动漫衍生品店”创业项目

出场人物:高某

个人背景:动漫系学生。2010年,在系里老师的指导下,成立了炫彩心视觉创意工作室,主营彩绘等业务,由于“创新的理念、高质量的服务、经济实惠的价格”形成了稳定的客户群。同时也吸引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同学聚集到团队中来。

创业萌动:他热爱动漫,关注动漫行业的发展。

行业特点:国家及省市大力支持动漫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石家庄正在打造中国规模最大、品类最全、品牌最优、服务最佳的动漫衍生品集散基地。动漫消费能力正在快速上升,动漫衍生品销售出现上升势头,不久更多创业者就会瞄准动漫衍生品市场,而短期人们对动漫衍生品的接受有限。

创业计划:他计划在人口密集、靠近校区的地方建立一家经营漫画书籍、玩偶、布偶、饰品、游戏仿真玩具、动漫形象模型、手绘服装等动漫衍生产品,同时提供动漫DIY创意制作特色服务的“炫彩动漫衍生品店”。主要顾客以学生为主,为顾客营造一个自己动手制作动漫服装、动漫佩饰、情侣产品和个性装束的特区。产品的价格定位中低档,青少年群体能够接受。

现有资源:他计划与朋友合伙开店,他们都是年轻的动漫技术人员,有创业经历,但没有经营管理过店面,这次合资经营,资金只能保证项目初期运转。经营模式主要以实体店销售为主。

“待转让的玩具店”介绍:学校附近有一家主营玩具的店面要转让,该店处于几个高档社区中间,周围有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地理位置好,经过几年的经营,拥有固定的客户群,主营各种儿童玩具(包括一些动漫类玩具)。该区域没有类似动漫衍生品店面。由于经营者要移居北京,该店急于转让。

【任务】

请你用SWOT四要素分析高佳的“炫彩动漫衍生品店”创业项目。

请你用SWOT分析结果判断“炫彩动漫衍生品店”创业项目的可行性。

【案例论证参考】

请你用SWOT四因素分析高佳的“炫彩动漫衍生品店”创业项目。

SWOT是Strength(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y(机会)及Threat(威胁)的缩写。在这里,SWOT分析是一种将创业项目的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的分析方法。通过对项目本身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以及外部的机会和威胁加以综合评估与分析,得出结论,来判断创业项目的可行性,同时给与战略定位。

优势:

1.有较强的技术能力(动漫专科出身)

2.有创意产品及服务(提供动漫DIY创意制作)

3.有稳定客户(前期积累的客户,玩具店现有的客户)

4.有创业经验(成立了炫彩心视觉工作室)

5.团队人员年轻,有激情,能吃苦,精力旺盛

劣势:

1.资金不足(只能保障初期的正常运营)

2.管理能力欠缺(没有管理店面的经验)

3.经销模式单一(以店面销售为主)

机会:

1.店面地理位置优越(学校附近,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都有)

2.已形成固定客户群(还可发掘潜在客户)

3.该区域没有相类似的店面。

4.政府有利政策(支持动漫行业发展,支持大学生创业)

5.经营者急需转让(可以压低价格)

威胁:

1.新的动漫衍生品创业者(动漫衍生品销售势头逐步上升)

2.动漫衍生品形成消费流行趋势还需时间(短期人们对动漫衍生品的接受有限)

请你用SWOT分析结果判断“炫彩动漫衍生品店”创业项目的可行性。

高佳的选择:

1.接手店面。利用转让者的急切心理,发挥谈判优势,在谈判中压低价格。

2.完善团队结构。现有团队人员加强管理营销等知识学习或引入懂管理与营销的志同道合人员加入进来,共同创业。

3.推出特色创意产品与服务。利用技术人员优势,开发创意产品与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产品价格定位上,要以中低档为主,同时针对追求个性、时尚的年轻人推出部分高档产品。

4.巩固与开发新客户。加强宣传,对新老客户要有针对性不同的销售政策。

5.拓宽销售渠道。网上店面经营可扩大销售量。

6.多方筹集资金。利用国家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争取贷款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