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钱塘江的诗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描写钱塘江的诗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描写钱塘江的诗句

描写钱塘江的诗句范文1

尽管这样的诗句把杭嘉湖平原描摹得如丹青画卷、似丝竹之音,但对于海宁的那片山水、那簇人群而言,却也仅仅只是某一个方面。毕竟海宁除了有江南的粉墙、黛瓦、雨巷、石桥、橹声、炊烟,还坐拥钱塘江入海口的特殊地理位置,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钱塘涌潮奇观!

所有见过钱塘潮的人,无不被那浩然奇观所震慑:惊涛拍岸、万马奔腾、势如破竹……其时,一切人造的词语,面对大自然的雄浑力量都无法恰如其分地予以形容。

这样的一方水土,蕴养了别样的一方人。比如,严谨雅肃的王国维,清灵潇洒的徐志摩,以及侠气冲天的金庸……我无从知道,这些人是怎样看待养育他们的这片土地,以及那片地域上不可思议的自然力量,但他们身上所表现出的波澜壮阔,一定孕育自那怒卷千堆雪的钱塘涌潮。

作为一名职业摄影人,一切的相遇、相逢,皆因摄影之缘;同样,是摄影使我与海宁的摄影家们相识、相知。从接触海宁摄影人伊始,便发现他们秉承了海宁这片地域特有的文化性格,反映到他们拍摄行为里,就是婉约与豪放并存于他们的摄影作品中。从悠长的雨巷,到不羁的大潮,从古镇的老行当到传统的海上猎鱼,从桑蚕养殖到现代化大工程,从温婉的少女到弄潮的勇士等等,聚焦成他们镜头内的或张或弛,或急或缓,或刚或柔;画面既有细致入微的表达,更有宏大叙事的呈现。从拍摄内容、拍摄技术到拍摄理念,无不体现出海宁这块地域特有的“文化基因”。

当今,摄影已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摄影本身不仅是一个文化现象,它更为诸多文化充当着承载者的角色。在信息化及全球化的时代里,所谓竞争其实是一种文化的博弈。繁荣的经济只有搭载上鲜明的地域文化,才能构建起自己强势的文化标识,在纵与横的时空上传承与扩散。

描写钱塘江的诗句范文2

一、运用诗词,可以启发学生的联想

借助诗歌,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教材,分析历史现象背后的因果关系,加深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在讲到唐玄宗时期的强盛时期——开元盛世时,如何更加形象地描述出盛世局面呢?按照课本上的内容直接告诉学生,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如果引用杜甫的《忆昔》这首诗:“忆昔开元盛世日,小邑犹藏万家宝。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学生则可以直观、形象地感受到开元盛世的繁荣与富庶。再如唐玄宗后期由于迷恋杨贵妃,荒享乐,昏庸无度最终导致了唐朝的衰败,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引用白居易《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杨家有女初长成,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诗句和李牧“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便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王朝衰败的原因。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早木深。感时花贱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描写的是唐朝当年繁荣的盛况,经过战争的破坏后,已经是一片焦土。通过杜甫对唐朝由盛转衰的深切体会,学生会辛酸、惋惜地感叹玄宗晚年统治的没落、衰败。

二、运用诗句对比,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如果能恰当引用诗歌,则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更好地感悟历史,培养学生全面认识分析历史问题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讲隋朝历史时,对于如何评价大运河的问题,不同的人往往给出不尽相同的看法。这时就可引用这样几首诗词:胡曾《汴水》:“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李敬方《汴河直进船》:“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皮日休《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历史上多把隋灭亡的原因之一归于统治者滥用民力,开凿运河,导致激化社会矛盾,胡曾的诗就是这个观点的代表,批判了运河的开凿。但运河沟通了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四大水系,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人民从此受益,因此对运河的开凿是不能一概否定的,诗人李敬方就认为运河有利有害。而皮日休的诗进一步发展了这个观点,认为隋炀帝如果不建造轮舟,游览江南,竭天下人力物力,以供无度挥霍,那么他的功绩可与治水的大禹相媲美,从而对隋炀帝开凿运河进行了高度的评价。同为唐朝诗人,但三人对大运河的评价却大不相同,形成对立的意境。在课堂里引用,有利于搭建自由交流思想的平台,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通过师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探究欲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再如讲楚汉之争时,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项羽,可介绍下面几首诗: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王安石《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李清照《乌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历史上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由于政治上的失误,用人上的不当,兵败垓下,自刎乌江,成为历史上的一个悲剧人物。历来的诗人对他的品质和功过作过许多值得深思的评价。杜牧的诗《题乌江亭》代表的是一种观点,认为一个政治家应该胸怀宽广,“忍辱含羞”,在失败中看到胜利,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失败了再干,说不定还可以转败为胜。王安石的诗《乌江亭》代表的是另一种观点,认为项羽不得人心,过于“暴强”,只相信武力,不重视人才,必然会失去群众的拥护,招致覆灭的命运。李清照的《乌江》则认为项羽坦率粗犷不搞阴谋,而且不愿因为他的缘故,苦了天下的父母兄弟,便毅然决定和刘邦“决一雌雄”,在斗争中虽然失败了,但他死得壮烈,不失英雄本色,因而是值得歌颂的“人杰”和“鬼雄”。这样同学们可以通过诗人形象的语言体会作者的不同观点,加深对项羽这一历史人物的认识,培养学生全面思维的能力。

三、运用诗歌,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历史教学中恰当运用文学作品,不仅能启发学生的历史想象,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诗人的崇高志向,能激励人们向先辈学习,树立崇高理想。如岳飞的“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表明自己彻底消灭强敌的决心和强烈的民族爱国之情;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诗人坚守民族气节,为反对蒙古族的压迫而献身的精神;的《囚歌》“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知道人的身躯那能由狗的洞子爬出!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火冲腾,把这活棺材一起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吉鸿昌的“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等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揭示了中华民族不屈服黑暗势力的革命精神,表现了革命者的崇高气节,并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这可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让学生拥有开阔的胸襟和树立远大的志向。

四、运用诗词,可以强化基础知识教学

在历史教学中,适当运用诗词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如讲艰难时,可以运用的《七律·》这首诗:“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中给我们展示了中,所经过的大山有五岭、乌蒙山、岷山。大江、大河有金沙江、大渡河。如此艰难险阻,为什么能够战胜它,这是因为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诗如画,诗如镜。常言道:文史不分家。“诗言史,史含诗”,文史结合历来是中国学术的传统。诗词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而且比较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有的诗词甚至概括了历史现象的本质,总结了历史规律。因此,现今保存下来的许多诗词对学习和研究历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类作品作为重要的文献资料在历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从这个角度看,诗词作品可以作为说明历史问题的补充材料。把诗歌引入历史课堂,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活跃课堂气氛非常有益,也有利于学生站在历史的高度思考审视历史。

参考文献:

[1]白寿彝.史学概论.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

[2]吕霞,王刚.谈诗歌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现代教育,2006,(7下):80.

描写钱塘江的诗句范文3

关键词: 睦州诗派 中晚唐诗人 桐庐诗风 继承 新变

一、“睦州诗派”中今之桐庐籍诗人

唐朝统治阶层吸纳寒门士子入仕途,将天下读书人尽网入彀中。这使得读书风气在全国范围内活跃起来,即使远离京城千万里的偏远之地,也不断出现通过读书而获得功名或声名的人物,远离长安的睦州(今浙江钱塘江上游)到中晚唐时期亦如此。从元和到咸通年间,睦州相继出现了一批有一定知名度的诗人,宋人谢翱的朋友翁衡将其命名为“睦州诗派”:“惟新定自元和至咸通间,以诗名凡十人,视他郡为最。施处士肩吾、方先生干、李建州频、喻校书凫,世并有集。翁征君洮,有集,藏于家。章协律八元、徐处士凝、周生朴、喻生坦之,并有诗,见唐《间气》及《文苑》诸书。皇甫推官以文章受业韩门。翱客睦,与学为诗者,推唐人以至魏汉,或解或否,无以答。友人翁衡取十先生编为集,名曰睦州诗派。”从这段文字可知,翁衡所云的“睦州诗派”包括晚唐的施肩吾、方干、李频、翁洮、章八元、徐凝、周朴、喻凫、喻坦之、皇甫湜十位睦州诗人。唐代睦州包括建德、寿昌、淳安、遂安、分水、桐庐六县,我们今天所说的桐庐与唐代的桐庐范围不一样,现今的桐庐下辖6镇:富春江镇、横村镇、分水镇、百江镇、瑶琳镇、江南镇,至少含覆唐代的分水与桐庐两地,“睦州诗派”中的十位诗人中有五位出生或居住在今之桐庐:施肩吾与徐凝都是唐睦州分水人,章八元是唐桐庐县常乐乡章邑里(今横村镇)人,方干本清溪人,居家桐江白云源(今桐庐县芦茨乡);喻凫本为常州人,后寓居桐江。今桐庐这块风水宝地在睦州诗派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二、桐庐诗人追承主流诗风之表现

这五位中,只有章八元是中唐时人,其他四位皆已是晚唐中人。安史之乱之后中唐诗坛呈现了多元化走向,有以大历十才子为代表的继承传统的京城山水派,有以元稹和白居易为代表的世俗浅近派,还有以韩愈、贾岛等人为代表的求奇并最终形成了苦吟的一派。在当时属于贬谪之地的偏远的桐庐,这几位地方诗人又如何发展自身的、与功名相挂系的诗歌呢?

这几位中年代最早的是生活在中唐的章八元,章八元是唐桐庐县常乐乡章邑里人,章氏几代人均居于此,后来他的儿子章孝标、孙子章碣都居住在桐庐。章八元少年时曾随由盛唐入中唐的大诗人严维学诗,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云:“会稽严维到驿,问八元曰:‘尔能从我学诗乎?’曰:‘能。’少顷遂发,八元已辞家。维大异之,遂亲指谕。”八元后来高中进士,其集中有《题慈恩寺塔》诗,颇有春风得意之感。师生间的情感应该还不错,八元回老家的时候,刚刚和老师辞别就忍不住寄书信,其集中有《归桐庐旧居寄严长史》一诗。除了严维,八元还和刘长卿交往密切。刘长卿曾贬睦州司马,八元便有了机会与之交往,刘长卿有《月下呈章秀才(八元)》,表达了他被贬谪后的悲凉心情。而八元集中恰有《酬刘员外月下见寄》一诗以应之。严维、刘长卿的诗风正是与当时在诗坛上唱主流的大历十才子的诗风相契合,二人也常与十才子中的皇甫冉、韩翃、李端等人唱和。所以,章八元所采取的策略是追随正统的山水诗风,这一点从其集中的《新安江行》可窥一斑:“江源南去永,野渡暂维梢。古戍悬鱼网,空林露鸟巢。雪晴山脊见,沙浅浪痕交。自笑无媒者,逢人作解嘲。”这是诗人在新安江上所写诗,中间两联写景比较工整,特别是腹联“雪晴山脊见,沙浅浪痕交”,用描写客观景物呈现画面效果的手法,正是王维以来的山水诗所大力追求的。其子章孝标当亦受此家传,其集中《归海上旧居》:“乡路绕蒹葭,萦纡出海涯。人衣披蜃气,马迹印盐花。草没题诗石,潮摧坐钓槎。还归旧窗里,凝思向馀霞。”亦为此种类型,此诗后被韦庄收入《又玄集》中,由此可见,孝标被时人所欣赏的就是这一类型的诗歌。八元追随正统诗风的策略,不仅影响了自己,也带动了儿子。

徐凝,桐庐县分水镇柏山村人。徐凝在诗风上是学元白的,白居易十分欣赏徐凝的诗,唐代范摅的《云溪友议》记载徐凝、张祜曾同作牡丹诗以争高下。白居易判云:“张三作猎诗,以较王右丞,予则未敢优劣也。”又云:“《宫词》四句之中皆数对,何足奇乎?然无徐生云:‘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白居易的意思是说,从传承王维五言诗的角度,他不去判别谁优谁劣;张祜的《宫词》也没什么出奇的地方;但是徐凝的七言绝句中的“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却是张祜不能及的。意即以徐凝的一首《庐山瀑布》便可分二人诗之优劣。可以说徐凝是以七言诗为白居易等人所赏识而出名的,他在诗中自己也承认:“一生所遇惟元白。”(《自鄂渚至河南将归江外留辞侍郎》)现存徐凝完整的91题102首诗歌中,像大历十才子那样的五言诗只有3首,其他99首都是五七言绝句或七律,而且七言绝句数量占80首。这说明徐凝在当时及后世所认同的诗主要就是与元白流俗浅近诗风的路数,如其《忆扬州》:“萧娘脸下难胜泪,桃叶眉长易得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在唐代时是文人向往的美景之地,徐凝这首诗将天下月色三分,其中二分归于扬州,成为后世歌咏扬州美景的征引频率极高的一首诗。他将扬州的美景说成是“无赖”,既可爱又拿其毫无办法,充满了世俗趣味。后来宋人苏轼的《水龙吟》:“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正是从徐凝的手法中点化而来。徐凝在其七绝中常常出现民间传说的意象,如其《七夕》:“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此诗是说常年漂泊在外的人,还不如牛郎织女能有一年一度相聚的机会呢,用牛郎织女的故事来反衬人间离别之痛比传说更为凄惨。徐凝还有一首《莫愁曲》:“玳瑁床头刺战袍,碧纱窗外叶骚骚。若为教作辽西梦,月冷如丁风似刀。”莫愁是南朝时流传的民间女子,历代文人歌咏不绝,徐凝此诗想象莫愁独守空房的寂寞和冷清,其末句“月冷如丁风似刀”,连续用了两个孤清冷绝的比喻,画面感极强,虽然在内容上仍是继承前人的思妇主题,却将莫愁女心如刀割般的愁苦比前人更为深刻地刻画出来。

施肩吾是桐庐分水县桐岘乡人,与徐凝是同乡,二人经常在一起唱和,《唐才子传》卷六称徐、施二人“同里闬,日亲声调”。前文已指出,徐凝曾受知白居易,诗风近于元白的世俗浅近的风格,而施肩吾与徐凝“日亲声调”,同声相求,可知施肩吾在诗风上必有与元白相近的一面。观其诗集亦如是,其诗作中抒写男女情思的诗作很多,而且带有很强的世俗之乐的味道,如《戏郑申府》:“年少郑郎那解愁,春来闲卧酒家楼。胡姬若拟邀他宿,挂却金鞭系紫骝。”此诗是写给他的朋友郑申府的,诗人调笑说,如果酒家的胡姬打算邀请郑郎夜宿,那么郑申府一定会将其他大事放在一边而系马于胡姬酒楼之下,充满了文人之间相互戏谑的味道。其《望夫词》云:“手爇寒灯向影频,回文机上暗生尘。自家夫婿无消息,却恨桥头卖卜人。”此诗是传统思妇诗,但诗人却不是写思妇无限高雅的思念与哀愁,而是对思妇的心理解读,该诗刻画出世俗女性的细腻心理:没有丈夫的消息,她不埋怨丈夫也不埋怨老天或官家,而是恨算卦的人没有给她算准,让她又失望了。一个街头巷里之世俗小家妇人的形象呼之欲出。再如《观美人》:“漆点双眸鬓绕蝉,长留白雪占胸前。爱将红袖遮娇笑,往往偷开水上莲。”此诗极写美人之美,但却不是以观仙子的高度仰视,而是以世俗男性眼光观其“长留白雪占胸前”,充满欲望与诱惑。接下来诗人又想象,这样一个美人,她心中也一定是充满情怀,希望能够偷偷地和心上人幽会吧。其诗作在语言上的浅近更是一望可知,如《感遇词》:“一种貌如仙,人情要自偏。罗敷有底好,最得使君怜。”几乎是以口语入诗,而且使用了“底”这样的俗语,生活气息很浓。诗人还用汉乐府中的民间美女罗敷作比,亲切爱怜之情顿出。其《词》云:“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此诗如话家常:我家六岁的女儿,竟然学着别人的样子拜月呢。铺叙而下,应该达到了白居易的“老妪能解”的水准了。今《全唐诗》及补编中存施肩吾诗作200余首,其中多数为五七言绝句(占到90%以上),可见他的诗歌为后人所称颂的诗歌便是这一类诗作。在张为《诗人主客图》中,施肩吾被列为白居易的及门,可见当时的人喜欢他的这类诗作。本文要强调的是,学元白可能只是施肩吾的风格之一,或者也是他心里极为认同和喜欢的风格;但因为当时的科举考试是考五律的,施肩吾乃是唐宪宗元和十五年进士,则其在大历诗风模式下的五律想必亦未少下工夫。

方干,字雄飞,号玄英。方干本睦州青溪(今淳安)人,后章八元爱其才,招为过门女婿,遂居家桐江白云,也就是今桐庐县芦茨乡。方干年幼的时候大概比较聪明,为徐凝所器重,王定保《唐摭言》卷一:“方干,桐庐人也。幼有清才,为徐凝所器,诲之格律。干或有句云:‘把得新诗草里论。’反语云:‘村里老。’谑凝而已。”徐凝比较赏识方干,还亲自教方干作诗。但是方干好像不太喜欢徐凝的风格,大概是顽皮的方干用夸张的嘴脸做了一句仿徐凝诗歌风格的诗句:“把得新诗草里论”,做完后讥笑这类诗句是“村里老”,犹言“乡巴佬”、“俗不可耐”、“很土气的诗”等。本文在上文已经论及,徐凝在诗歌上是与元白一脉相承的,这一流派虽然在当时影响也很大,但是在正统观念中乃是世俗之曲,登不得大雅之堂,这个故事说明方干从小就不太喜欢元白的浅近风格。方干主动干谒过姚合,孙郃《方玄英先生传》云:“始谒钱塘守姚公合,公视其貌丑,初甚侮之。坐定览卷,骇目变容而叹之。”而姚合的诗风,是追随大力十才子而又融入自我风格。姚合晚年曾编写《极玄集》,他选的诗人是王维、祖咏、李端、耿湋、卢纶、司空曙、钱起、郎士元、畅当、韩翃、皇甫曾、李嘉祐、皇甫冉、朱放、严维、刘长卿、灵一、法振、皎然、清江、戴叔纶等21人,近百首诗,并在自序中夸这些诗人:“此皆诗家射雕手也。”他选这些人的诗是作为正宗的诗歌典范之作:“庶免后来之非”,以免后人为何种为正宗诗歌有所迷惑。方干主动去干谒姚合,说明其对姚合的诗风是比较认可的。章八元因爱方干之才而招其为婿,前文已论及八元之诗乃是学严维和刘长卿的,方干既果为婿,更说明了其在诗风上的价值倾向。观其诗集中诗作有370多首,承继大历十才子的五言诗的数量相当多。其集中亦有许多七言律和七绝,但在诗歌内容上基本上是以表达隐逸主题为主,与徐凝的诗歌的世俗倾向完全不同。

喻凫,本为毘陵(今常州)人,后寓居桐江,大概和方干住的地方不太远,二人常有往来唱和之事,交情颇深。在方干诗集中,写给喻凫的诗有6首之多,其《别喻凫》云:“知心似古人,岁久分弥亲。离别波涛阔,留连槐柳新。蟆陵寒贳酒,渔浦夜垂纶。自此星居后,音书岂厌频?”看样子方干几乎是将喻凫作为知己的,喻凫走了以后,方干还经常到离别的地点怀旧,而且觉得无论多么频繁的书信也无法表达二人的深情。喻凫死后,方干有《哭喻凫先辈》一诗悼念之。喻凫在诗风上是学贾岛的,清代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云:“喻凫效贾岛为诗,人称之‘贾喻’。”生活中的喻凫大概和贾岛的生存状态也差不多,每日搜肠刮肚地苦吟五字句。除却残句,《全唐诗》存其完整的诗作63首,其中类于贾岛的五言格律诗占了54首。方干《赠喻凫》云:“所得非众语,众人那得知。才吟五字句,又白几茎髭。月阁欹眠夜,霜轩正坐时。沈思心更苦,恐作满头丝。”方干作为好友道出喻凫做出好的诗句绝非偶然,而是冥思苦想、想得满头白发才苦得的。喻凫《献知己》自云:“昏昏过朝夕,应念苦吟人。”一己道明其类矣。

三、章碣在追承主流诗风基础上的新变

而最值得注意的是章八元的孙子章碣的诗作。八元乃中唐人物,而至章碣,已是晚唐之末,此时正是贾岛似的五言诗与元白浅俗的七言诗流行的时代。虽然章碣的诗作留下的数量很少,但是仍可看出其追随流行诗风的倾向。其现存二十六首诗中有二十五首为七言诗,《城南偶题》:“谁家朱阁道边开,竹拂栏干满壁苔。野水不知何处去,游人却是等闲来。南山气耸分红树,北阙风高隔紫苔。可惜登临好光景,五门须听鼓声回。”似此等诗无需加注解,便可知其义,“不知何处去”、“却是”、“可惜”、“好光景”、“须听”等词皆为日常用语,清白如俗语。五言诗仅存《旅舍早起》一首,诗云:“迹暗心多感,神疲梦不游。惊舟同厌夜,独树对悲秋。晚角和人战,残星入汉流。门前早行子,敲镫唱离忧。”从其中间两联工稳的对仗与练字来看,立即能感觉到其在贾姚诗风的笼罩中。这些说明章碣在时代风气之中,是与诗坛主流相吻合的。除此之外,章碣有一首变体诗:“东南路尽吴江畔,正是穷愁暮雨天。鸥鹭不嫌斜两岸,波涛欺得逆风船。偶逢岛寺停帆看,深羡渔翁下钓眠。今古若论英达算,鸱夷高兴固无边。”蔡宽夫《诗话》云:“碣诗平侧各一韵,自号变体。”此诗的奇数句和偶数句各押不同部韵,为章碣首创。可见章碣在追随主流的同时,亦有新创之变。此后,陆续有诗人相继效仿之。也就是说,章碣的变体诗也引发了一时的潮流。

综上所述,从中唐之后,章八元追随大历继承王维的正统诗风,施肩吾与徐凝追随元白的浅俗诗风,方干、喻凫追随贾姚诗风,这都说明桐庐在当时虽然地处边远,但是桐庐诗人始终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自觉追随前沿主流诗风,这是对主流诗风的追承。另一方面,至唐末章碣之时,出现了“变体诗”,一时之间引领时尚,是在追承基础上的新变。晚唐五代的桐庐诗风,在追承之中有新变,未可忽视。

参考文献:

[1][宋]谢翱.晞发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6.

[2][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3][清]彭定求编.全唐诗.中华书局,1999.

[4][唐]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唐]韦庄.极玄集.又玄集.唐人选唐诗(十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

[5][清]何文焕编辑.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

描写钱塘江的诗句范文4

同学们,你们游览过风景名胜吗?观赏过柔情似水的杭州西湖吗?自古传言:“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做汴州。”我就游览过一次美丽的杭州西湖。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游杭州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游杭州心得1暑假里,妈妈带我去了风景如画的杭州。七月的杭州是怎样一番美景呢?

“游杭”第一站,我们来到了美不胜收的西湖。刚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美丽纯净的湖水了。我不由地想起了一首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六月的西湖风景如画,七月的西湖也不差哦!早晨的西湖,白茫茫的一片,就像一个沉睡的娃娃,格外得宁静。游客们个个赞叹不已,陶醉在这静谧的景色中。是呀,这么美的景色,怎能不叫人流连忘返呢?

参观完了西湖,我们又来到了千岛湖。谈起千岛湖,大家应该都会想到农夫山泉吧!农夫山泉可就是从千岛湖里抽来的'哦!导游说:“五十四个西湖才相当于一个千岛湖。”千岛湖四面环山,景色宜人,可不比西湖差。在千岛湖下,至今还沉睡着两座千年古城:贺城和狮城!我和妈妈站在大轮船的甲板上向远处眺望,湖面上银帆点点,一望无际。耳边的赞叹声不止,有的游客们指指画画、赞口不绝;有的屏住呼吸,静静凝视;有的伸手遥指,眺望远方……

“游杭”第三站嘛,我们理所当然地来到了“千年乌镇”。乌镇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古镇,距今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了。水是乌镇的一大特色,碧水环绕着整个小镇,水到之处,必有人家。有水必有桥,桥是乌镇的又一大特色。在乌镇,你可以看到历史悠久的三孔桥、单孔桥和停阁桥。还有结构简单,长短、宽窄不等的石板桥。这些造型各异、千姿百态、纵横交错的石桥,横跨在河道上。因此乌镇被称为“江南六大古镇之一”,也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

乌镇的水、桥、宅,构成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面,真是人间天堂啊!古今中外的游客都对此赞口不绝,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这次游杭州我从玩中学到了知识,我非常高兴。这个暑假的杭州之旅真是令人难忘啊!

游杭州心得2前几天,爸爸挑了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带着我和表哥亲自坐划船游西湖。刚上湖时,不远处起了大雾,把整个西湖都罩住了,分不清哪是水,哪是天,好像进入了神秘的世界,只隐约看到几点帆影。我们划到了湖心,这时又朦朦胧胧看见了断桥。雾中的桥身呈灰色,白堤犹如一条黑色绸带,随着波浪荡漾起伏。桥上的人不多,有几个靠在桥栏上垂钓。整个湖面上静极了,甚至连鱼儿的游水声都听得见。雾中的柔柳好似一团团绿色的浓烟在飘动。

我弯下腰,用手捧了一些水。西湖的水真清啊!放在嘴里,还觉得有一股甜味。爸爸说,前几年由于环境污染,西湖变得很脏,水质又差。荷花不再长了,水鸟也不见了。这几年沟通了西湖和钱塘江,使水质大为改观。同时,又注意了环境保护,西湖比以往更美了。在爸爸说话的时候,我不时地在湖面上看到那些少说也有三四斤重的鱼荡出波纹。黑色的野鸭也栖息在湖面上。

一阵凉风送来了香气。我们顺着香气划去,只见一片绿色的荷叶在微风中摆动,上面还滚着珍珠似的露珠。亭亭玉立的荷花散发出浓郁的香味,沁入我的心肺,我不禁醉了……

当我们返回时,雾已渐渐散去。远近人物清晰可见,断桥上也热闹起来。虽然已过立秋,太阳一出,天气依然炎热。只有河面上平静如初。偶尔有蜻蜓点水,那小圆晕就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快到晌午,我们才上岸。回到家,我还在留恋西湖的美景。

游杭州心得3朋友们,你们去过西湖吗?今年的暑假,我就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这里游玩过,如果没有见过,那就让我来告诉你西湖有多美吧!

西湖里有许许多多的鱼。鱼的颜色各异,种类繁多。我看见最多的是金鱼,有红色的、橙色的、黑色的`、白色的……他们在水中欢快的游来游去,互相追逐着游戏,别提有多自在了!西湖的水也是清澈见底。那碧蓝的湖水是人们很少看见的,蓝地让你分不清哪里是蓝天哪里是湖水。我和爸爸妈妈坐着船游览西湖风光,看着断桥上多少人来来往往,我静静地听着船浆激起的水的声音…远处的山若隐若现,四周环绕浮动着的轻纱一般神秘动人,近看,在阳光照射下,西湖水光潋滟,波光粼粼,美极了!我不由得想起宋代诗人的一首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地方,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无论哪个季节,西湖都能给你带来她独特的美感。春光下万木竞秀的林区,夏日里接天莲碧的荷花,秋夜中浸透月光的三潭,冬日里疏影横斜的红梅,更有那烟柳笼纱中的莺啼,细雨迷蒙中的楼台——无论你在何时来,都会领略到不同寻常的风采。

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的短暂,很快,我们便要告别西湖回家了,在夕阳下,我恋恋不舍地回头望了望被抛在身后的西湖,由衷地祝福西湖天更蓝,草更绿,水更清,游人更多!

游杭州心得4听说老爸要带我们去西湖游玩,大家欢呼雀跃。那天,老爸工作上的好伙伴一家来诸暨,包括离谱诸暨较近的旅游地点游戏,舅妈一家也去了。

第二天,我们便与他们一同前行。过来好一会儿时间,终于到达了杭州西湖景区。

首先,我们来到了雷峰塔。进门后,便看见电梯好楼梯。我们刚要上电梯,突然出现了俩条由人扮城的‘‘龙’’我们趁别人还没发现时,五个小孩一起围着‘‘龙’’连照两张,上楼去了。

上电梯时,我不时回头望望,上电梯的人陆陆续续,数不胜数。

一进门,便看见雷峰塔的遗址。我们上了‘‘二楼’’也是雷峰塔遗址;第‘‘三层’’有一个大门,上面写着,雷峰塔,大家顿时傻了眼,原来呀,楼上才是真正的一楼!

第一层是木雕,其中画了许仙和白娘子的故事,如:囚禁塔内,破塔团圆…….;第二层是民间画;第三层是配图的古文雕刻,有好些是描写杭州西湖美景的;第四层是彩色的雕刻__彩雕;最后,那便是塔顶,上面画满了佛的小尊像。

从第五层往下看,西湖真美啊!苏堤和西湖清晰可见,正可谓通往雷峰塔的小路上插得路牌:这里很小,可在上面看见的西湖却很大。(好像是这么写的)

接着,我们来到了曾经许仙和白娘子相遇的地方——‘‘断桥’’。因为那是没下雪,而在下雨,所以没有亲眼目睹西湖十大美景之一‘‘断桥残雪’’,反而看见了‘‘断桥残雨。’’在雨的映衬下,‘‘断桥’’。显得格外美丽。

一眨眼,快到吃晚饭的时候了,我们大家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美丽的地方——西湖。

游杭州心得5“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大诗人苏轼描写西湖的诗句,在他的笔下,西湖就像美女西施一样迷人。

这次去杭州,我们首先就来到了那令人神往的西湖。眼前的西湖,不知要比暨阳湖大多少,湖面宽广,湖水清澈,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我们乘着游船来到了湖心的小岛——小瀛洲,小瀛洲又叫三潭印月岛,它与湖心亭,阮公墩合称为西湖三岛,是三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岛上桥堤呈“十”字形,将岛上湖泊一分为四,从空中往下看,就像一个特大的“田”字。上岸不久,我们便看见了三潭印月,“三潭”就是湖中的三座瓶形小石塔,每到中秋月夜,塔内的烛光、天上的月光、湖面的波光就会交相辉映,宛如神话传说中的仙岛。我一边在岛上游览,一边吃着冷饮,咬着咬着,我吃到了一个硬帮帮的东西,低头一看,是牙齿!那颗已经松动了很久也没掉下来的牙齿,竟然在西湖这个美景胜地轻松地掉落了。说来也怪,上次我的大门牙也摇了好久没有掉,后来还是去海南游玩时掉的呢!看来,我的牙齿也喜欢美丽的地方,见了美景就醉倒了!

游完了小瀛洲,我们又坐船来到了花港观鱼。在那里,我看到了康熙皇帝题写的“花港观鱼”四个字,为什么他写的“鱼”字下面只有三个点呢?原来呀,四个点表示火,火会把鱼烤死的,三点表示水,有了水,鱼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所以康熙皇帝就把鱼字写成了三点底。那里的池塘里养了很多很多的鱼,而且大多是红色,爸爸说这代表着吉祥、喜庆。池塘边种满了桂花树,每到八月份,树上的桂花开了,到处弥漫着桂花的'香味。如果那时去观鱼,一边散步,一边闻着花香,那感觉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