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传播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技传播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技传播论文

科技传播论文范文1

青海省三江源区农牧业科技传播存在的问题

传播者水平不够农业科技传播者(科技工作者)在牧区主要是科研人员、农技推广人员和草原部门的工作人员。一项政策或技术的传播,由农牧主管部门制定政策,再由农牧工作人员或草原部门进行传播、宣传、落实,由于语言的障碍,对信息的准确传播程度直接取决于工作人员对政策的理解程度和表达能力。传播方式还是依旧延续着世代的口耳相传、手把手教的传统传播模式,如没有好的示范,新方法、新技术很难推广下去。传播渠道不畅传播意义上的媒介是指承载并传递信息的物理形式。在传播渠道研究方面,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电子媒介、纸质媒介、组织和人际传播4种渠道,将农业科技信息翻译成藏文、蒙文,以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书籍等形式向农牧民传播的大众媒介形式逐渐成为三江源农技推广的主流模式。近年来,由于互联网、手机等新型媒介的发展,在三江源牧民生活中得到了普及,特别是互联网正在年轻一代人身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用互联网查询、下载和阅读大量农业科技信息。由于受民族语言和文化程度的影响,各种传播渠道和传播媒介都受到了很大制约。语言障碍及文化程度不高限制了传播受众的接受能力对农业科技传播来说,受众是指农业科技知识和信息的接受者,三江源区的受众就是在这一区域生活的农牧民,是农业科技传播者的服务对象。决定传播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受传播者,即当地农牧民能够理解和接受信息的多少。草原牧民居住零散、交通不便、通信不畅是限制农业科技传播的因素,语言问题和文化程度更是农业传播的关键,诸多因素导致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难度大大增加。

青海省三江源区农业科技传播的对策

加快传播人才队伍建设对农业科技传播研究和学科建设来说,高水平人才队伍是信息传播的关键。三江源区的农业科技传播事业和别的地区有很大差异,最主要的就是民族语言的差异,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青海省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科技工作人员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健康快速的发展亟需一支既掌握少数民族语言、又精通农业科技知识,并且农业专业知识结构合理的“金字塔”型的学科梯队。丰富传播媒介和渠道增加少数民族农业节目,将优秀的农业节目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使信息传播更直观、更容易接受。另外,开通的“12316青海省农牧服务热线”,多位专家教授在线为农牧民解决生活生产中的问题和困惑。加强改善农牧民的生活条件针对青海省三江源区牧民的特点,为便于信息的传播,改善农牧民的生活条件,近年来,农牧民定居点建设、新农村建设、退牧还草和“两基”教育的实施,对信息传播和政策的传达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科技传播论文范文2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多媒体教课件的分类及其制作的过程、方法与技巧,并提出了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课件,分类,制作,

多媒体技术则是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传播技术融为一体,综合处理、传送和贮存多媒体信息的数字技术,多媒体课件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课件中,使课件内容表现形式更加多姿多彩。

1多媒体课件的分类

多媒体课件按组织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固定结构类型、生成型结构、智能性结构三类,根据进行教学活动的特点多媒体网络课件可分为:

(1)课堂演示型。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其主要目的是揭示教学内容的内在规律,将抽象的教学内容用形象具体的动画等方式表现出来。

(2)学生自主学习型。在多媒体CAI网络教室环境下,学生利用学生工作站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如目前流行网络课件多数就是这种类型。

(3)专业技能训练型。主要通过问题的形式来训练、强化学生某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4课外学生检索阅读型。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进行资料的检索或浏览,以获取信息,扩大知识面。如各种电子工具书、电子字典及各类图形、动画库等。

(5)教学游戏型。寓教于乐,通过游戏的形式,教会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并引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6)模拟型。用计算机来模拟真实的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

2多媒体课件的跳转关系

课件常见的内容组织结构方式有:线形结构:学生顺序地接受信息;树状结构:学生沿着一个树状分支展开学习活动,该树状结构由教学内容的自然逻辑形成;网状结构:也就是超文本结构,学生在内容单元间自由航行,没有设置路径的结束;复合结构:学生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由地航行,但同时受主流信息的线形引导和分层逻辑组织的影响。

线形结构组织信息的课件就像传统的教科书,是按单一的顺序编排的,阅读时顺序性强,灵活性差。多媒体采用非线形的网状组织结构,可以通过导航系统任意地跳转到某个单元内,也可以进行联想检索,更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目前的课件多是以这种网状组织结构来组织信息的。

3多媒体课件制作要求

多媒体课件总体要求内容简洁明了、交互性好、具有良好的艺术表现形式。具体表现在:(1)布局要简洁明快、突出主题;(2)颜色的搭配要合理;(3)对象的逼真程度、科学性要高;(4)配音的选择要恰到好处;(5)根据课章内容需要适度运用动画;(6)内容的呈现适度直观根据学生的思维和教学内容的特点,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余地。

4多媒体课件开发的制作流程

多媒体课件是多媒体软件的一个特例,多媒体软件开发的通用模式是由多媒体专家BrianBlum提出的,是一种以分析、设计(指导设计与交互设计)、测试与评价四个层次的开发模型,可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1)总体方案设计

一个教学课件的开发决策制定之前,要对需求、课件所实现的目标及制作课件的物资条件有一个系统的分析,以解决是否开发,开发的条件是否具备,开发后是否易于普及和提广。分析之后,就要做出总体方案的设计。总体方案的设计是确定教育思想能否用相应的计算机技术实现的问题。因此,总体方案的设计在整个课件的设计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在课件的总体方案的设计中,应尽量发挥多媒体技术,将文本、图像、动画、音频、视频有机地集成,来形象、生动地反映教学内容和策略,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课件的设计

多数的课件仍按照传统教学的节,将课件分成若干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的学习又分成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解决问题学习。各知识点采用的媒体素材形式,页面的设计等也属于课件的设计范畴。课件设计的结果为课件脚本,在后面还要具体地讨论。

(3)课件的制作

在脚本设计好后,就可以制作课件了,其步骤如下:

①素材的选择与设计;②选择开发工具;③制作多媒体课件;④多媒体课件的网上;

④测试评价。

课件测试、评价和修改是课件开发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该项工作实际存在与课件开发的环境分析、教学实际、脚本设计和软件编写的每一个阶段。课件评价基本从信息呈现、人机交互、教学过程控制(4)、文档提供等方面提出课件评价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指标。

(5)出版发行

课件的推广与使用是很重要的。耗费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开发出的软件不使用或使用范围小,无疑是对人力和财力的巨大浪费。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s],2000.5

【2】蔡自兴,徐光,人工智能及其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科技传播论文范文3

医学科学工作者,无论是临床医疗、科研、预防或教学工作,都需要不断地进取,不断地获取知识与信息,也就需要不断地进行学术交流。学术交流最重要的形式就是科技论文。医学科学论文的质量,既反映了医疗科研水平,也反映了医学发展动态,同时也是后人发现和发明的基础。因此,它不同于一般的工作报告或工作总结,而是将科研与实践工作中所得到的资料进行科学的归纳、分析、推理,并形成能够反映客观规律的论点,这样的书面记录才是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写作的目的:1:贮存科研信息在科学研究完成之后,需对其研究结果立即加以总结,并以论文或报告的形式阐明其发现及发明。否则,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发明与发现逐渐消失,致使后人可能再次重复前人所做的工作,发生不必要的人力与物力的浪费。因此,学术论文的写作就是贮存这些科研信息,使它成为以后新的发明、发现的基础,以利于科学技术事业的延续和发展,不断的丰富人类科技宝库。人类文明的延续与发展,正是凭借着这种连续性不断地积累、创造、再积累、再创造的过程中实现的。因此学术论文是贮存科研信息的重要载体,而写作论文则是总结科学发现的重要手段。

2:传播科研结果早在19世纪,英国著名科学家法拉第就曾指出,对于科研工作,必须“开始它,完成它,发表它”(tobegin,toend,topublish)。因为,任何一项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发明,都是社会成员的个体劳动或局部承担的科研活动的结晶。对于全人类来说,很有必要将少数人的成果变成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这就需要相互交流、相互利用,才能使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进步。而相互交流的方式之一就是利用科技论文付诸实施的。这种传播方式可以不受时间与地域的限制,也可以传播到后代。如1997年2月27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首次报道了利用克隆技术(无性繁殖)培育出的一只绵羊,它无疑是基因工程研究领域的一大突破,在世界引起了强烈的震动。因此学术论文也是传播科研信息的重要载体。而且按照公认惯例,科学成果的首创权,必须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刊登在学术期刊上,方能得到承认,而新闻媒体传播,是得不到正式承认的。

3:交流实践经验从事临床及医学科研工作一线的其他人员,通过不断地实践,积累出较多的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而这些经验与教训是十分宝贵的。将它们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总结,并以论文形式发表交流,就能发挥巨大的指导与借鉴作用,造福于人。

4:启迪学术思想在大量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各种学术思想,这些学术思想通过论文的形式不断地探索与交流,并相互启迪,形成新的学术思想,以促进科学事业的发展。

5:提高研究水平科技论文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它凝聚着巨大的艰辛。在写作的过程中,随着思维的深化,可提高科技工作中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科研水平的提高。

科技传播论文范文4

1.1作者引用的需要撰写论文参考、引用了某篇文章,要将此作为参考文献列在文后,其格式要求是:析出文献主要负责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连续出版物题名:其他题名信息,年,卷(期):页码[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5]。然而,在单篇文章的PDF文档版面上,有的找不到文章来源,不见刊名,如《信息网络安全》;有的没有标明期次,或只标明出版年月,如《编辑之友》。作者要引用,只能凭着文章的题名、作者等信息去知网等数据库检索,得到刊名,或是凭着刊名去检索,确定是单月刊、双月刊还是季刊等,再根据出版年月推断出期次,才能完成引文的参考文献著录。作者引文动机复杂,如果引用不方便,有时就会放弃引用,这是期刊影响力的损失。1.2作者投稿的需要作者投稿一般要寻找期刊的网址以获得电子信箱,或是找到期刊的在线投稿平台投稿。通常有2种找寻方式:一种是利用百度等搜索引擎,由于在搜索引擎里的网站排名受诸多人为因素的影响,排在最前面的不一定就是要找寻的期刊官方网站,如果被不法分子利用还容易上当受骗,如《护理学报》;另一种是通过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查询,这种方式相对安全。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没有直接提供期刊的官方主页或投稿信箱,维普在这方面做得相对较好。如果能在单篇文章的版面设计中添加期刊的这些信息,作者就能直接获得安全、可靠的投稿方式,如《生态学报》在其正文版面下方放置其官方网址。没有网站或在线投稿系统的期刊,可参考《生态学报》的方式,将官方网址改成投稿信箱。1.3期刊发展的需要知名度和影响力是期刊追求的主要目标。高知名度和强影响力不仅来自于所刊发文章的高质量,也来自于期刊的自我宣传。“酒香也怕巷子深”,在数字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有好的内容,而没有好的传播方式和渠道,仍然难以获得好的传播效果。期刊必须适应数字化、网络化新浪潮和新技术的发展,变革办刊理念,研究并利用互联网,通过二维码、论坛、博客、微博等新方式宣传,推销自我。读者以搜索和聚合技术方式获取信息,科技期刊整体形态已被肢解,办刊者的注意力应从整体汇编转移到单篇文章的选取和加工,着力提高单篇文章的水平和吸引力,编辑的创造性劳动更多地通过单篇文章展现在读者的面前[6],期刊要抓住机会在单篇文章中宣传、展现自我。

2内文版面自我宣传设计的原则及要素

内文版面自我宣传设计的原则如下。1)一目了然,容易获取。页眉在版心外,比较醒目,还不影响论文部分,并且设计得好还能使版面美观[7]。因此,对期刊自我宣传信息多采用页眉设计:有的放在版心上边的天头位置,如《编辑学报》;有的放在版心下边的地脚位置,如《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有的竖排在版心左右的切口处,如《编辑学刊》;放在订口位置的较为少见。考虑读者需求首要是论文信息,其次才是备其查找使用的期刊信息,以及读者的阅读习惯,期刊自我宣传信息宜放在版心下边的地脚位置。2)与论文信息简单易分,不相混淆。期刊自我宣传信息和作为论文主要信息的正文部分的字号和字体要有所区别。页眉用字的字号必须小于论文正文字号,字体可酌选。为了与论文信息更易区分,其间多用页眉线隔开。3)择录要点,信息简洁。单篇文章的PDF文档需要补充展示、宣传的期刊信息很多,但版面空间毕竟有限;因此,要根据读者需要和期刊宣传意图选择精要信息设计,如刊名,年、卷、期,页码,栏目名称,体现刊物定位、办刊宗旨和方针的宣传语等,展现期刊的“精髓”信息。此外,可利用现代技术,制作、刊载能包括较多信息的二维码[8],可链接期刊网址、博客、微博等,给读者提供找寻期刊更多信息的路径。4)版面整体美观、明朗、和谐。期刊自我宣传信息的设计还要体现美化版面、调节视角、平衡感官的功能,既引导、方便读者阅读,又要努力营造愉快、轻松的阅读氛围。成熟的计算机排版设计技术已被广泛应用,调用点、线、块、框、字体、符号、图片,以及利用黑白灰或多色系、冷暖调等装饰功能给版面设计提供了极大便利;但不能过度使用而喧宾夺主,使版面混乱,影响读者阅读论文。内文版面自我宣传设计的要素如下。1)必需要素。对于文章编排,GB/T3179—2009《期刊编排格式》规定:“正文部分应根据需要在页眉或其他适当位置标志便于迅速识别的下列项目:a)刊名(外文并列刊名可缩写);b)出版年、卷号、期号;c)第一著者或全部著者和文章题名。”[9]科技期刊,尤其是学术类和技术类期刊,肩负弘扬、传播科学技术的神圣使命,要带头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标准。按照国家标准在期刊内文版面设计中放置这些必需要素,既是对期刊的自我宣传,又是为读者和检索机构提供方便,更有益于我国期刊出版与国际接轨[10]。2)必要要素。国家标准没有明确规定,但读者深入认识、了解刊物,作者撰写论文引用、投稿和期刊为适应数字化、网络化办刊形势而进行自我宣传、营销需要一些很有必要的期刊信息要素,如期刊网址,投稿在线平台网址或投稿信箱,体现刊物定位、办刊宗旨和方针的宣传语,代表期刊学术质量的主要荣誉,被检索收录情况,中、英文引文格式,期刊博客、微博、论坛网址等。数字技术和新媒体已深刻地改变了科技期刊的生态环境,期刊根据自身情况在版面编排上加上部分必要要素,使信息传播方式、传播渠道多样化、大众化,使界面更人性化、更友好,能明显增强期刊的传播效能,提升刊物的影响力。

3内文版面自我宣传设计实例及其解析

科技传播论文范文5

关键词 角色换位 科技期刊 编辑质量

付晓娟,北京航天总医院,中国现代医药杂志编辑部。

科技期刊质量包括政治质量、学术质量、编辑质量和出版质量,科技期刊编辑质量直接影响刊物的整体质量。[1]科技期刊的编辑质量控制主要是在三校过程中完成的,这一过程需编辑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扎实的编辑基本功和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同时也需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寻找技巧,变换思路,一种行之有效的编辑工作方法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可降低差错率。笔者在近几年的编辑实践中,将角色换位运用于不同校次的稿件编辑加工中,对于提高编辑质量有很大帮助。

“三校一读”是期刊在出版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制度。由于编辑和校对工作的针对性不同,以往所说的三校一般指的是校对。而现代科技在出版业的应用,使得“编校合一”成为可能。[2]相对于传统的“编校分离”,在“编校合一”形势下,已淡化了编辑和校对的区别,编校人员无论在稿件的编辑加工,还是在稿件的“三校一读”过程中,都需用审稿的眼光审视手中的稿件。[3]实际工作中的三校,已不是单纯的校对,而是编辑既负责修改稿件又负责校对,相对而言,三校过程更主要的是编辑对稿件进行编辑加工。

二、角色转换在三校中的应用

进入一校阶段的稿件虽已经过初审、外审和终审,学术质量和出版价值等方面已经过严格把关,但稿件本身很多细节之处,仍需编辑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揣摩和修改。一校过程对于稿件的编辑加工是确保期刊编辑质量的基础性和关键性环节。编辑要以作者的角色对稿件进行编辑加工,假设自己就是作者本人,因此,首先要对论文想要表达的观点,得出的结论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和依据非常熟悉,且将这些内容以科技论文的形式表述。要逐字逐句地研读论文,从内容上看,要使论文达到目的简洁明确,方法运用得当,结果客观真实,讨论紧扣主题,且各部分互相呼应,逐渐展开,整体内容流畅,逻辑清晰。

编辑在接触一校稿件之前的初审和综合外审及终审意见时,对稿件内容只是大体的了解,只有以作者的角色去精读全文,将论文视为己作,才能真正地融入作者的思路,更准确地把握论文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编辑的作用,对稿件的结构进行调整,对内容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删减,且在与作者沟通过程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与作者讨论稿件时,当作者发现编辑和自己一样对论文内容了如指掌,会有相遇知音的感觉,从而交流更加充分,修改更加积极,自然也就提高了编辑质量和工作效率。同时,也可避免因编辑自身对稿件内容理解不到位,向作者提出原本并不需要修改的建议,使作者对编辑的水平产生怀疑,影响再次投稿的积极性。

经过一校对稿件内容的准确把握和编辑加工,二校时则转换为编者的角色,从编辑出版要求的角度,对稿件进行精雕细琢,力求论文形式的统一和规范。重点放在改正错别字、病句,更新专业术语,规范量和单位、数字、字母、符号的使用,以及图表的编排格式,核对参考文献的引用和列出等。这一过程考验的是编者对编辑出版知识的掌握和熟练程度,需要日积月累,勤学苦练。注意总结常见的错误类型:有些是出现频率较高的错别字,如“搏动”写为“膊动”,“纵隔”写为“纵膈”;有些是文字录入和排版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如“人员”录入成“入员”,“心脏负荷”录入成“心脏符合”;有些是常用医学缩略语中字母大小写和上下标容易混淆,如血压“BP”写成“Bp”,酸碱度“pH”写成“PH”,糖化血红蛋白“HbA1C”写成“HBA1C”;有些则是编排格式方面需要改为统一形式。在处理完整篇稿件之后,再单独检查一下文题、段落标题、作者、作者单位、收稿修回日期、参考文献标引顺序及与列表的对应等,以免疏忽这些相对零散的部分,因小失大,影响整体编辑质量。

论文的创新性和科学价值,固然是科技期刊整体质量的主体,但论文毕竟要通过出版进行交流和传播,为了这一过程的顺利进行,就要求从编辑出版角度对论文进行深度加工,使语言文字符合科技期刊的风格,并保持使用的正确和统一。内容再好的论文,如果刊登出来时错字连篇,语句不通,格式混乱,其可读性会大打折扣,引起读者的反感,失去阅读兴趣,也就无法实现其交流和传播的目的。因此,论文的细节和呈现形式与主要内容同等重要。这一方面是对编辑工作的基本要求和编辑的价值体现,另一方面也是作为媒体的科技期刊在传播科技成果,促进科学发展中必须坚持的原则,是编辑在规范语言文字使用,更新专业知识中的职责所在。

在一校、二校对论文的内容和形式进行编辑加工之后,可再以读者的角色对稿件进行第三遍修改。把校样看做已经刊登的论文,而自己就是正在阅读论文的读者,亲身体验一下读者的阅读感受,这样可从整个出版过程的终端来考察稿件的编辑质量。阅读的同时,能够看到论文是否主题明确,结构合理,论据充分,逻辑清晰,有没有出现理解困难或容易引起歧义的语句,语言文字和专业术语是否已经规范等。也可用读者对于成品论文的阅读标准挑剔稿件编辑加工方面的不足,以免局限于编者的思维,一味地就改错而改错,忽视从整体角度去发现问题。

科技论文的价值是通过读者阅读并准确理解而实现的,作者写作和编辑修改的最终目的,是要为读者呈献具有科学性、可读性、实用性的科技资料,可用于了解学术前沿信息和技术发展动态,指导开展相关工作和研究。在第三校时从读者的角度考量论文的成品效果,不仅是为编辑加工工作提供新的思路,也是对读者负责、尊重读者的体现。在实际读者阅读论文之前,自己首先就是读者,如果即将付印出版的论文自己读起来都感到晦涩难懂,还时而出现错别字和已经摒弃不用的专业术语,怎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论文的价值又如何去实现呢?

结 语

三校制度是大多数科技期刊编辑部为保证稿件编辑质量而实行的工作流程,也是决定期刊整体质量的关键环节。如果三校只是单纯地重复三遍编辑加工工作,将稿件看三遍、改三遍,容易出现思路单一、惯性思维和视觉疲劳,导致顾此失彼,产生疏漏。以作者、编者和读者的角色分别进行三校工作,使每一校次各有侧重,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既注重细节又兼顾全局,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黄政,郝希春. 关于科技期刊编辑质量考核的思考[J]. 编辑学报,2011,23(4):291-293.

科技传播论文范文6

科技学术期刊是的主要载体,其学术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所发论文的学术水平。为了规范对稿件质量和编辑工作的管理,期刊编辑部一般都会对稿件建立发表前的档案,内容包括作者原稿、修改稿、专家审稿意见、编辑和主编审稿意见、稿件和作者的基本信息等;但很少有编辑部对发表后的论文进行学术跟踪,收集整理有关论文学术影响及读者评价等信息,建立发文后档案。其原因主要是少数学术期刊管理者和编辑存在畏难情绪,工作责任心不强,对建立发文后档案的目的意义认识不足。完整建立发文档案,是学术期刊出版工作的重要部分,是对论文出版过程的总结和延伸。本文就学术期刊建立发文后档案的意义和内容进行初步的探讨,供同人参考。

1建立发文后档案的意义

组稿是学术期刊保证质量的重要举措,优质稿件主要来源于以下3条途径:与知名专家约稿;组织相关学术会议的论文;在自由投稿中遴选。这些稿件虽然通过学科编辑初审、专家复审及主编(或编委会)终审,有些甚至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由于各种原因,在发表后的学术影响差别较大,学术质量参差不齐。对发表后的论文进行学术影响跟踪,在某一段时间内统计每篇论文的文摘量、下载率、被引用频次、所获奖项或产生的经济效益等,对表现比较好的优秀论文加以分析,就能找出少数优秀作者以及某些学科的研究方向。这些作者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方向就是学术期刊编辑下一步组稿的目标。通过这种方式组稿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大大提高组稿效率。1.2有利于编辑的绩效考核学术期刊的发展离不开编辑的辛勤劳动。为了提高编辑的工作积极性,建立全面的绩效考核制度很有必要。目前大多数期刊编辑部考核编辑的主要内容是编辑在德、勤、能、绩几个方面的表现及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重点考核编辑的工作态度、责任心、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2]。由于学术期刊编辑的劳动贯穿于论文出版过程的始终,其成果主要是发表后的论文(大部分学术期刊都有责任编辑的署名)。建立发文后档案,跟踪评价编辑所组发论文的学术影响,能够反映出编辑本身的学术水平、工作努力程度和责任心,也体现学术编辑所做出的业绩和贡献。专家审稿环节是学术期刊质量的重要保证,快速、准确地选择审稿专家对论文进行客观评价是学术期刊提高论文质量的必要举措。期刊界早已对选择审稿专家的重要性、选择标准、选择途径以及管理方法等进行了深入研究,有些期刊建立了动态的审稿专家库[3]。公认的合适审稿专家应具备以下3个条件:一是正在从事所属专业领域内的研究工作;二是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其评价结果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三是在其研究领域内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4]。但前的专家审稿只是一种定性评价,而且其评价结果的准确度还需要时间的检验。对已发表的论文进行学术跟踪,建立单篇论文的评价档案,基本可以验证专家审稿结论的可靠程度。评价意见与论文实际学术影响经常相左的审稿专家,可以给予适当的提醒甚至清出审稿专家库。期刊编辑部还可以从论文学术影响较大的少数优秀作者中遴选合适的审稿人。现代传播理论认为,信源和信宿是一个双向传播过程,信宿可以产生巨大的反馈作用[5]。学术期刊传播的对象是读者,学术论文的评价离不开读者的反馈。学术期刊应收集后一定时段内的相关资料,如论文的下载率、读者的评论、读者群的详细信息等,列入单篇论文的评价档案,可以帮助期刊编辑部了解读者需求,提高发行量。此外,前虽然经过了相关专家评审和论文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检测,但仍可能会有遗漏。及时收集读者的反馈意见,对学术不端论文进行处理,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负面影响,有利于论文的传播和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术环境。论文评价是文献计量学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备受广大学者的关注。正确评价论文可以为科学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依据,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推动科学成果的有效传播,促进科技事业的进步与繁荣。目前的论文评价体系中,主要依据有专家意见、论文的被引用次数、即年指标及其文摘反响情况等。这方面存在以下弊端:1)数据受到统计源的影响,不够全面;2)不同学科的数据差别很大,即使属于同一学科,不同专业方向的论文也差别明显,不具可比性;3)对部分应用类研究论文评价指标设置不够科学合理。如许多工科类论文可以通过技术转让产生较大经济效益,这些论文的学术价值往往在目前的评价中难以体现[6]。如果学术期刊编辑部要全面了解所刊发论文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必须对已发表的论文进行学术跟踪,建立单篇论文的评价档案和适合本刊的论文评价体系[7]。部分单篇论文的评价指标如文摘信息、获奖情况和其他重大应用价值等,只能靠期刊编辑部配合作者及相关部门来完成。

2建立发文后档案的内容

学术论文在正式发表前要经过编辑初审、专家复审、作者修改、主编或编委会终审,以及稿件编排、校对和印刷等环节,这些环节中的重要文件和材料构成了发文前档案的内容。包括论文的原稿、编辑初审意见、专家审稿结论、修改稿及修改说明、终审结论、编辑和作者的校对稿以及论文的相关信息,等等。后通过不同媒介传递给读者,产生各种各样的社会反响。学术期刊发文后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文摘信息;2)引文信息;3)读者反馈信息;4)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些内容具有时间滞后性和零散性等特点,需要期刊编辑部派专人收集和整理,并需要作者、读者和相关编辑、机构协作完成。文摘信息文摘信息指后被国内外各类文摘刊物或数据库摘录的情况。如美国《工程索引》(EI)、《化学文摘》(CA)、EBSCOhost全文数据库、《剑桥科学文摘》(CSA),俄罗斯《文摘杂志》(PK),德国《数学文摘》(ZbMATH),英国《动物学记录》(ZR),《中国物理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等,分题录、摘要和全文摘录3种情形。目前国内外文摘刊物或数据库数量很多,考虑到学术期刊编辑部人力、物力及掌握的资源有限,只收集影响较大、比较权威的文摘刊物或数据库。引文信息引文信息指后被其他文献资料的引用情况。目前国内统计引文数据的评价体系有: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清华大学与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JIF)等[8]。由于各自的统计源不一样,这些评价体系提供的引文数据存在较大的差别。《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以全面、系统分析我国学术期刊文献出版和引文分布特点为基础,打破了国际上传统的期刊引文分布“二八法则”及核心区概念,考虑到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文献引证的差异,弃除了严重疑似学术不端文献的引用与被引用,采用了高精度的数据统计标准,并计入了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的引用,建立了一整套全新的学术期刊计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客观、公正地评价学术论文和学术期刊的质量与影响力提供了可信的数据。读者反馈信息读者反馈信息包括下载量、读者对论文的各种评价(包括正面评价和负面评价)、是否有涉及学术不端现象等。通过互联网检索、下载学术论文和研究资料已成为科研人员和机构获得信息的主要方式。这些检索下载活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读者对论文的关注和认同,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的研究热点和学术论文的社会影响。《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以及重庆维普数据库等都可以提供论文下载量数据。传统的纸质期刊与读者互动的方式主要通过设置相关栏目以及往来的电话、函件等。进入数字出版以后,高度互动的互联网媒体将作者、编者、读者置于同一平面上,为读者快速、准确反馈信息提供了前提和基础。读者对的反馈意见及各种评价,既是对专家评审环节的检验,也是对论文评审过程的重要补充。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包括后获得的各种奖励、形成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的咨询报告、获得的专利及技术转让带来的经济效益等。学术论文凝结了广大科研人员的心血,是科技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许多学术论文的结论是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科学实验或调查研究后总结得出的,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可读性等特点。后,在一定时段内能产生相应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尤其是技术类和应用类论文,能够解决一些生产实践或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技术问题,直接转化为读者的劳动技能而产生经济效益。期刊编辑部应与作者、读者以及科技管理部门保持联系,及时获取论文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