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范文1

在实际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中,往往总是以知识为中心,而知识教学历来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教师在授课时一味的注重知识目标的达成,且主要以灌输的方式硬塞给学生,而不在乎学生的感受。然而在讲解“网络改变生活”这一节时,很多教师,甚至是参赛的教师,都以电子邮箱,即时聊天工具,博客,搜索引擎,网络购物为知识目标,甚至重难点的设置都是如何申请邮箱。以这样的知识目标为中心,一到课堂则费劲心思的引导学生学习申请电子邮箱,不但给学生很大的压力,而且囫囵吞枣收获甚少,自然提不起兴趣主动积极学习。

思考:我认为也许知识目标可以设定为问题目标,以创设问题为中心,引导同学们如何解决问题。而这堂课可以设:“如何为我们的班级建个虚拟的家。”老师带着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共同探讨“网络改变生活”这一主题,选择任意一个网络功能,为班级创建虚拟的家,或QQ群或博客或邮箱等。既可激发学生的热情,又可给我们的课堂带来活力;既能达成目标,又可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既延续了过程与方法,又可培养同学们的集体意识。将三维目标融入其中,乐而为之。所以,我个人认为,教师在每课的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多花费些时间将知识目标转换成问题目标,为课堂注入活力。

问题二:教学过程没有生命力

只有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才是学生的课堂,才是有生命的课堂。然而,“网络改变生活”这堂课,有些教师进入课堂就详细讲解如何申请电子邮箱,或者申请博客账号,步骤讲解详细,讲完就演示操作,操作完了再让学生照着做。教师的教学任务是完成了,可这样的一堂课给学生带来了什么?也许学会申请邮箱了,知识点掌握了,可学生仅仅局限于这堂课的知识而已。结果就是枯燥乏味空淡无奇,渐渐磨去学生的兴趣。

思考:我认为也许课堂可以这样:以“为我们的班级建个虚拟的家”为任务驱动,以学生最熟悉的QQ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建立群,“群”即为“家”,再通过知识迁移带动学生走进博客论坛或电子邮箱,再紧接着探讨新兴的微信等平台,建立班级圈,为班级建一个永久的网络虚拟平台,称为“家”既生动,又可激发学生的热情,为以后的学习做铺垫,这样的课堂才有延续,才有生命。

问题三:教学手段与方法没有创新

现在多媒体投入课堂,用来展示课件等,使教学更加高效了,而就在信息技术本身这门学科中,部分教师却很少运用PPT等来展示课堂内容。近来听了些优课,10人中仅有几人将课件引入课堂,效果显然,但余下的教师边讲边操作,几乎整节课都在重复的讲解,已到入耳即烦的地步。正如在讲解申请电子邮箱时,初学的七年级同学不易接受,在其中总是会出现各种问题,教师没有很好地利用教学手段展示解决方法,而一味的重复讲解,这样就没有考虑分层教学的因素,早接受的同学会显得很烦躁,导致课堂不安定,不能凝聚同学们的注意力。

思考:作为21世纪的合格教师,创新能力是必备的,要与时俱进,不断摸索创新教学手段,除了电脑,手机,平板亦可潜入课堂,丰富课堂。往往教学手段决定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用是否科学、合理、有效?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达成,关系到教学的效果。人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教师用授渔的方法而不是授鱼的方法,掌握这点非常重要,丰富教学手段,减少教师重复讲解,又可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何乐而不为。

问题四:教学设计华而不实

看似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并不能完全灵活地运用于课堂。目前书刊市场和网络媒体中,供学习参考的教学设计很多,不同的学校生源不同,教学环境条件不同,教学计划不同,即使是重点学校名师的教学设计,我们也不能不加修改全盘照搬。

思考:好的教学设计是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从学情分析到教学目标再到重难点及教学手段步步紧凑,教学过程层层递进,这些都需要与教师磨合,与学生磨合,然后再不断的改进,才能更好的实用于课堂。教学设计是为自己教学服务的,不是为了给他人观赏,要因材施教,教学要有针对性,教学设计要讲究实用性。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范文2

教学设计是有效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活动必须进行恰当的教学设计。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应立足现有的信息技术媒体和方法,综合应用现代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教育传播理论、系统科学理论等相关学科理论和方法,依据本身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的特点来恰当设计教学活动的内容体系。

【关键词】

信息技术环境;教学改革;教学设计

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是以人类对教育传播与学习活动的研究成果作为主要理论基础,并依据其他相关的学科理论和研究成果,运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各种要素,确定并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从而实现教育教学最优化的现代教学技术。因此,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和层次的教学系统的设计,对于学习者、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都具有特殊性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应立足现有的信息技术媒体和方法,以系统分析各学科教学需求为基础,以形成有效解决教学问题的步骤和策略为目的,在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中,要综合应用现代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教育传播理论、系统科学理论等相关学科理论和方法。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的产物应是经过验证的信息技术教学系统,这个系统是一种包含多种元素、能实现某种教育教学目标、具有一定功能的多层次的综合体。在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的教学实践中,要抓住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的特点,以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才能做好教学系统设计。

一、教育教学过程中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教学的特点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活动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在,当前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教学特点主要有六个方面。

(一)从教学环境与应用上看。以视听演示型教学系统、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及虚拟仿真型教学系统为主,可以有效地实现教育教学信息呈现和教学资源共享,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和协作讨论,有利于教师调控和信息反馈。

(二)从教学模式上看。以接受型教学模式、探究型教学模式、研究型教学模式为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可以有效促进学习者对新知识的巩固与迁移。

(三)从资源类型上看。以多媒体课件特别是网络课件、软件工具、专题学习网络资源等为主,可以有效拓展教学信息的表现力,形象生动、直观地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景,为学习者提供多感官渠道的刺激,为进一步的认知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四)从应用形式上看。以学习者通过网络资源、多媒体学习工具开展的在线学习为主,有效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教师的主导地位,突显了学习者的学习自主性和协作性。

(五)从教学策略上看。以基于网络环境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分层学习为主,教学资源强调多媒体化和网络化,教学方式强调探究性,教学评价强调实时性。

(六)从教学评价上看。以实时、动态或基于作品的评价为主,从重视学生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的方向考虑,评价取向趋于多元化,评价方式趋于多样化。

二、教育教学过程中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的特点

在,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网络教学可以有效地实现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共享,在网络上组织相对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可以在互联网络上学习较新的知识,因此,网络教学正逐步成为各学校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网络教学能有效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景下运用所学知识,并且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学习行为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网络教学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促进了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当前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从教学设计的学习对象上看。由传统教学模式中的面向学习者全体、统一步骤教学的教学设计转变为面向学习者个体、体现学习者学习个性化的教学设计。

(二)从教学设计的重心上看。由传统教学模式中的面向教育教学结果的教学设计转变为面向教育教学过程结构的教学设计。

(三)从教学设计的学习内容上看。由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单纯设计教学资源转变为设计教学资源和学习环境。

(四)从教学设计的形式上看。由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相对静态的教学设计转变为动态的教学设计。

(五)从教学设计的实施形式上看。由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转变为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或者是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

(六)从教学设计的评价形式上看。由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相对静态、单一的评价方式转变为动态、多样、多元的评价设计方式。总而言之,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不再是简单的设计之后加以实施的问题,而是一个在学与教的具体情景中、在各种学教元素互动过程中发展演化的过程。

三、教育教学过程中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的原则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应该立足现有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环境,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环境的优势,能有效体现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因此,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教学设计必须遵循如下原则。

(一)师生的教-学关系应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和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是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指导者、引导者和帮助者,学生真正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被动学习的处境,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学习活动过程中,成为了学习活动的主体。

(二)设计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协商合作、共同建构的过程。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强调学习者学习的自主性和开放性。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各自形成不同的学习成果,通过互联网络等信息化媒体进行学习交流和沟通,汇总学习成果(作品)从而形成对知识全方位、多层次、规范化的意义建构。

(三)设计的教-学方式应以问题为中心,以任务来驱动。教师将教学内容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从学生喜闻乐见、典型的学习任务出发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协作交流的过程中完成任务,形成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四)设计的教-学活动过程应具有学习个性化的特点。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媒体和信息技术资源,创设有利于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设计的学习成果(作品)应具有创造性和生产性。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媒体的优势,引导、帮助学生在形成学习成果(作品)时体现出较大限度的创造能力和生产价值,以实现最优的学习效果。

四、教育教学过程中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的内容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应该能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媒体和方法的优势,有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以上原则,结合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在教育教学中开展的教学设计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的确定。恰当、明确、具体地表述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开展的学习活动需要实现的学习结果和学习结果的类型。

(二)学习者特征的分析。准确了解、把握学生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活动的学习准备和学习风格,为后续的教学系统设计提供依据。

(三)学习环境的设计。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设计丰富的学习资源,提供有效的认知工具,创设合理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创建和谐的学习关系,从而为完善学习活动过程奠定基础。

(四)学习活动的组织。通过规定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所需完成的任务目标、成果形式、活动内容、活动策略和方法来引发其内部的认知加工和思维,从而达到发展学生心理技能的目的。

(五)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注重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形成最佳的课堂教学组织结构。

(六)学习评价的设计。准确确定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活动的评价目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收集评价资料,建立恰当的学习评价指标体系,准确描述学生学习评价的结果。

作者:司志华 单位: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谢幼如编著.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第1版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范文3

一、坚持教学目标的多维度

教学目标是师生教学互动的准绳,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明确具体合适的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以及学生的学起着决定和指引作用。设计教学目标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能够学到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

(2)教学过程中使用哪些教学方法。

(3)学生受到哪些思想教育。

(4)要结合哪些日常生活的实际内容。

(5)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与探究能力等等。

教学目标要定得恰如其分,提得过高、过低或模糊不清,都不便于执行和落实。当然,并非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要包括上述的各个方面,而要紧贴实际,自主设计。

二、坚持教学过程的科学化

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是指以最少时间和精力,求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为了达到这一点,要求教师依据教学目标精心搞好以下四个设计。

(1)课堂教学结构设计。课的开始,向学生明确这一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使他们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课的中心部分是一节课的核心,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素质的高低,进行的是否是有效教学,主要取决于这一部分。所以课的开始和课的结尾都要紧密围绕课的中心来进行。在课的结尾部分,要使学生对所学到知识得以归纳、概括,技能得以提高和强化。

(2)问题设计。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将对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创设多种问题情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由于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必然对所学内容产生一股强大的吸引力,效果不言而喻。因而,合理的问题设计,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有效教学。

(3)课堂练习的设计。课堂练习的设计,主要是着重考查学生对刚学过的知识的掌握情况,起到及时反馈,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优秀的课堂练习设计是有效教学的必要手段。

(4)板书设计。课堂教学的板书,是教师教学思维的文字表达形式。板书能让学生更明确地了解学习目标,一份好的信息技术教学板书,应有科学性、直观性和艺术性。

三、坚持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研究表明,如果在课堂里教师安排的活动和所提供的学习材料多样化,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到学习中去,学生的捣乱行为就会少一些。信息技术是一门技能课程,“实践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地位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会过分”。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充分运用任务驱动、自主实践、合作探究这些重要的方法,认真开展课堂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566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12-0037-01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学生的生活世界是指学生全部的生活,得以展开的背景和种种可能性。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全面地关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乐园,所以要善于营造一种追求真理、崇尚学问的精神氛围,让学生在这样一种精神氛围之中接受文化的洗礼和熏染。有效的课堂教学重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重视教学中的师生的交往与对话。对高中学生来说,每周一次的信息技术课是他们所期盼的,而作为教师,则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进行教学设计,能让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内进行一次信息技术游,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

一、教学设计前,先要把握教学内容

教学是技术,更是艺术。什么是教学艺术?简单地说就是高明的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乐学、易学,使知识得以掌握,能力得以培养,智慧得以启迪,情操得以陶冶,等等,总之让学生能有所得。

教学艺术来自于每个方面。一个老师首先要熟悉所教的教材,即教学内容,教学艺术来自于对教材的准确把握,每一节充满魅力的课都来自执教者对所教内容的准确把握。把握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对教学内容良好的把握,便于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着力难点,阐释疑点。尽管教材是具体的教学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不是随意进行的,要根据学科的特点、教学需要、学生实际等方面去考虑教学内容的详略,不能一概扩展内容,也不宜把教学内容完全局限于教材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教师应该知道哪些知识点是必须要让学生熟练掌握的,哪些知识点是应该让学生深刻理解的,还有哪些知识点是应该让学生基本了解的,只有教学目标清楚,才可以使教学有的放矢,从而实现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大收获的目的。

二、教学设计中,兼容其它学科特色

当前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谁掌握信息越及时、越全、越广,谁就有可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现在信息技术课虽然不是高考学科,但信息素养在现实中的地位却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一个人在社会上基本技能。我们怎样才能最优的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能在社会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的现代人呢?对各学科进行科学的分析、筛选、综合等,找出其内在联系,从而实施信息技术最优化教学。通过整体协调、相互的兼容、渗透,使相关学科各要素都能发挥最大、最优的效益,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教学设计实施中可以渗透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与现实界的多种事物发生多种多样的联系和关系。学生的情感领域是丰富而复杂的,还会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出来。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对教育内容不感兴趣时,就会出现注意力分散、坐立不安、睡觉等情况,自制力弱的学生还可能发出怪声、扮鬼脸或做其他调皮动作。教师如果不从学生的情感需要上去作考虑,则易于一味地责怪学生不听话,简单草率地认为他们是不守纪律的学生。如果是学生喜爱的活动,他们乐此不疲,能够自发地进行行为调试,协商解决矛盾,想办法克服困难,活动结束时还恋恋不舍。所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重视学生的积极情感教育。

四、教学设计落实后应做到以评促学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范文5

1、教材分析:本册书采用的是新时代出版社出版的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基础教材。本教材主要讲的是Photoshop的基础操作,内容涵括Photoshop的工具箱操作、图层操作、颜色的选取、滤镜变换、图像处理等,本课要讲的是工具箱里面的矩型选框工具、移动工具、橡皮擦工具以及最终形成作品时要用到的合并图层操作。其中选框工具、移动工具、橡皮擦工具都是以前学过的内容,但根据本次授课内容的需要将把以前学过的各种内容串起来从而合成一幅作品,更加深了学生对先前学习过内容的认识,从中加入书本上没有的一些小的技巧。2、学时:1课时。

二、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本课内容针对的学生是六年级学生,六年级的学生在三年的信息技术学习中已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和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对于计算机的学习有较高的兴趣。六年级的学生,他们有一定的自律性,抽象思维有一定的发展,模仿能力强并有着丰富的创造想象力。根据六年级学生所处的这一年龄段的心理及生理特点,并结合本学期的教学内容特点,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和演示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可能的情况下让他们自主探索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教师做知识性指导。

(二)教学目标:技术操作目标目标:

1、让学生了解并学会选框工具的操作,明白选框工具是图像选取的常用工具。2、让学生了解并学会选区的拷贝和粘贴,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拷贝用于选区的复制,粘贴用于新图层的生成。提醒学生看图层控制面板观察图层生成变化,提醒学生图层一的位置。3、让学生了解并学会橡皮擦工具的操作,让学生了解橡皮擦选项的操作和魔术橡皮擦在操作中的用处。4、让学生了解并学会图层的合并操作,让图层窗口可见到的图层成为一个背景,从而完成作品。5、让学生了解并学会存储图片,在存储时文件格式选择JPEG图片常用格式存储图片。

(三)教学重难点:

1、矩型选区的选取操作(矩型选框工具在操作上会出现和想要选取的范围不匹配,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矩型选框上单击鼠标左键取消矩型选框工具的操作,也可以操作:选择取消选择来完成操作)。2、对矩型选区的拷贝和粘贴。3、移动图层1到相应的位置。4、橡皮擦工作的使用(在选项中一定要选择“抹到历史记录”,才会不破坏背景图片的情况下擦去和原图片不吻合的部分。

(四)教学方法:教师实践与观察并举进行教学演示操作学生观察,学生操作完成教师下达操作任务,要求学生模仿操作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制定拓展内容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并独立完成作品,检查信息反馈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总结知识掌握情况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操作技能。

(五)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习题文件、极域电子教室操作软件

(六)教学过程

情景预设:

教学活动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2两张图片请大家对比欣赏,教师出示图片软件引入,展示课件图片。

师:)为了好对比我把这两张图片并排放在了一起,请问通过观察左边图片和右边图片有什么不同之处?那又有没有相同点?

生:)学生自主回答,斑马从3匹变成了4匹,第一匹斑马在右边图片中出现2次。

导入新课:教师对学生回答作出点评引入新课,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每个同学都很用心从斑马数量的变化看出左右两张图片的不同,又发现第一匹斑马在右边图片中多出现了1次。同学们看到的不同和发现的相同就是我们这节课的操作目标――图片的简单合成。

学习新知:1、了解操作软件。师:)在学习新课之前先来介绍一下今天我们要用到的操作软件Adobe photoshop ,它是由欧多比公司开发并发行的图像处理软件,可以进行有效的图片编辑工作,经过不断完善、更新演变出不同的版本,而我们电脑上的Adobe photoshop cs3更新时间:2012-12-07。2、演示Adobe photoshop cs3的打开,并从Adobe photoshop cs3窗口中打开要编辑修改的图片。

(三)教师演示矩型选框工具的操作及图像的选取、拷贝、粘贴、移动。

①、运用矩形选框工具对图像范围进行选取。在工具栏中选择矩型选框工具,把鼠标移动到目标斑马的左上方,观察鼠标的变化,鼠标是一个十字型。按住左键不松手拖拽鼠标,直到斑马被完全选中并被蚂蚁线包围松开左键,矩型的选区处于选重状态。

②、矩形选区的拷贝和粘贴操作。单击菜单栏中的编辑拷贝编辑粘贴,完成选区变成图层的操作,在图层控制面板中可以看到图层1在背景图层的上方。

③、单击移动工具,指向目标斑马按住鼠标左键移动鼠标至图层1到合适的位置松开左键。

(四)运用橡皮擦工具美化完成图像编辑,保存作品。

①、教师演示橡皮擦工具的操作。首先让学生观察粘贴来的斑马四周有和背景图片不吻合的正方型,引导学生运用橡皮擦工具操作。②、保存图片的方法。教师讲解图片保存的操作方法:关闭图片工作窗口选择“是”“确定”或者选择文件存储为桌面更改文件名及文件格式为JPEG保存确定关闭图片窗口否。

(五)创新提高,情感升华。

三、回顾总结

从图片对比欣赏导入,分析图片在学生讨论交流通过学生回答得出结论:斑马数量不同和右边图中第一匹斑马多出现了一次,引出课题。教学内容的展开按照了解PHOTOSHOP功能――认识PHOTOSHOP界面――对图片的简单处理层层递近的任务来进行的。从贴近生活的语言简单了解PHOTOSHOP的功能,接着环环相扣的4个任务:任务1、从Photoshop界面打开桌面图片。任务2、请同学们按照步骤运用矩形选框工具选取其中的一匹斑马完成斑马图层的拷贝、粘贴、移动操作。任务3、运用橡皮擦工具擦除图层1周边矩形不融合部分,美化图片让图层1中吻合于背景图层。关闭并保存图片。任务4、结合这节课所学知识,自主探索创造性地处理图片。这4个任务为选取目标斑马拷贝、粘贴目标选区、移动图层1、美化图片为学习需求而串起来,使整节课有了中心有了主题。在进行教学设计过程当中,力求为教师和学生创造更多的活动空间,并在交流碰撞中提高认识,拓展思路。

四、教学反思

1.教学语言的问题。无论是信息技术课还是其他学科的课,教学语言对教师要求都是最基本的要求。教学语言应该简练、丰富,如果生动、幽默当然是更好了。而这节公开课,也由于紧张的原因,语言不够简练,甚至还有点罗嗦。生怕自己没讲清楚,学生没听明白,常常在不自觉的情况下,一句话又重复一遍,这样使课堂语言不够简练,最后的课堂效果也肯定会打一定的折扣。所以在以后的教学和学习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语言基本功,提高自己各方面的业务素质是每个教师为断成长的必修课。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范文6

【关键词】整体教学设计 4C/ID模型 信息技术教学

一、关于整体教学设计

整体教学设计是一种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整体性”知识结构,设计连贯性任务,培养学生建立知识的衔接性能力、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的教学设计。

其代表的模型是荷兰的麦里恩伯尔(van morrienboer)教授主持研究和开发的四要素教学设计模型(Four-Component Instructional Design Model,简称4C/ID),包含学习任务、支持性信息、程序性信息、部分任务练习四要素,其中,学习任务是核心要素。笔者以该模型为指导,对学期教学内容“制作网站”进行了整体教学设计的初次探究。

二、整体教学设计的初探

(一)整体教学设计之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的设计能够为学生提供整体性学习体验。在对《制作网站》教学内容认真分析后,笔者以整体任务为线索贯穿各知识点,将任务分解成关联性较强的子任务,分配到各节课,打乱原教材知识点编排顺序,对知识点重新进行整合排序,引入原有基础知识与将学知识的对比及联系,帮助学生建立“整体性”知识结构。《制作网站》的整体教学设计任务分解成六个子任务,具体如下:

整体任务:观察生活,从自己感兴趣的人或事中选择主题,完成一个内容丰富的网站。

子任务一:建立网站框架,1课时。内容:(1)知识点:①网站规划、制作工具介绍,②创建网站框架、页间链接;(2)章节:主题一任务一、任务二,主题五任务一。重点:(1)网站制作工具;(2)网站框架建立。难点:创建页间链接,理解网站概念。

子任务二:布局网页结构,规划网页内容,1课时。内容:(1)知识点:布局网页结构;(2)章节:主题一任务三,主题二任务二,主题三任务一。重点:布局网页结构,规划网页内容。难点:运用框架制作网页。

子任务三:收集整理网站素材,丰富网页内容,3课时。内容:(1)知识点:①添加网站文字、图片、滚动字幕、交互按钮、动画,②交互功能网页制作;(2)章节:主题二任务三,主题三任务二。重点:在网页表格或框架中填充文字、图片、滚动字幕、交互按钮、动画。难点:交互功能网页制作。

子任务四:美化网站,网站,2课时。内容:(1)知识点:①网页过渡效果、动态DHTML效果、滚动宣传片,②网站;(2)章节:主题三任务三,主题五任务二。重点:(1)网站的美化;(2)网站的。难点:网站的。

子任务五:赏评作品,1课时。内容:提交个人作品,评价作品。重点:学生互赏互评作品。难点:客观评价作品。

子任务六:完成整体任务测评表,交学习报告,1课时。内容:交测评表及报告。

以上设计可根据上课情况调整。

(二)整体教学设计之支持性信息

支持性信息用来促进学生知识建构或重构,它与各子任务相关,为学生建立原有知识和将学知识之间的桥梁,解决知识迁移问题,建立“整体性”知识结构。笔者在《制作网站》授课时,有意引导学生养成“归纳――探究――讲解”的习惯,让学生用整体性思维方式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如在完成子任务“规划网页内容”时,引导学生对比网页制作软件和WORD软件中表格制作的异同,使学生快速关联相关知识点,促进知识迁移和“整体性”知识结构搭建。

(三)整体教学设计之程序性信息

程序性信息相当于我们在使用软件时的“帮助”信息。它在学生需要时提供给学生,指导学生完成任务。笔者在《制作网站》授课时,制作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任务的“学习助手”“微课”“课件”等提供给学生制作网站,为学生能完成任务提供全面帮助。

(四)整体教学设计之部分任务练习

如果学习任务设计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练习的机会以达到预期的水平,就需要设计附加部分任务练习。教师要多加关注计算机基础操作水平较弱的学生,设计能快速提高他们操作水平的训练,在课堂中对他们进行更多的指导和鼓励。

三、整体教学设计初探总结

结合学生完成的测评表和学习报告,本次初探总结几点:

(一)整体教学设计是一个贯穿各知识点的综合任务,要求教师要系统把握各章节知识点和重难点,认真分析学生原有知识,按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必要时可将教材知识点顺序打乱重组。

(二)整体教学任务设计要能贯穿各知识点。没有关联的任务不利于形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利于学习者建构“整体性”知识结构。

(三)教师根据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反思,调整细化任务设计,认真分析任务表述是否明确,是否包含了课本所有知识点,有遗漏要追加附加练习。

四、结束语

本次整体教学设计的初探,学生最终作品比较完整,内容丰富,主题鲜明;但遇到复杂任务时,学生的整体规划能力较弱,知识技能不能综合运用,做出来的作品内容较为单调,美感不足。因此,对于一些复杂、关联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可以尝试运用整体教学设计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冯锐,李晓华.教学设计新发展:面向复杂学习的整体性教学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9(02):1-4.

[2]冯锐.论整体性教学设计的设计观[J].远程教育杂志,2009,17(05):19-22.

[3]冯锐,刘丽丽.整体论视域下的教学设计探讨[J].开放教育研究,2009(04):69-73.

[4]赵健.面向复杂认知技能的训练:四要素教学设计模型(4C/ID)述评[J].全球教育展望,2005(05):36-39.